幼儿教师的教育随笔与其专业化成长

2024-08-05

幼儿教师的教育随笔与其专业化成长(精选6篇)

幼儿教师的教育随笔与其专业化成长 第1篇

教育随笔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初探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胡慧娟

福建福州

350007

摘要:随着终身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已经成为当前幼教界乃至全社会探讨的焦点话题。教育随笔是展示幼儿教师风采的窗口和舞台,也是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本文就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做简要的阐述,探讨其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所具有的积极作用,并为幼儿教师写好教育随笔提出若干具有可借鉴性的意见。

关键词:幼儿教师;教育随笔;专业化成长

幼儿园的教育生活色彩斑斓,每一位幼儿教师都可以从中感受初“掀人生幕帘”幼儿的童真与童趣,但这些特殊的感受与经历如果没有给与及时的记录与梳理,就会在忙碌中稍纵即逝。教育随笔即是一种适合幼儿教师珍存这些经历的记载方式,借助于这一载体幼儿教师可以对触动心灵的点滴教育感悟加以记载、梳理、提炼与反思,帮助幼儿教师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与行走方式,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与科研素养,教育随笔也就成为“教师职业生涯中自我专业成长的同行伴侣”。

一、教育随笔与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一)教育随笔的内涵与特征

教育随笔就是谈教育感受、思想观点的随笔,主要是一种教育叙事研究方式,是教师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从而挖掘或揭示隐藏其中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进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1】。教育随笔的选材丰富,内容广泛,不拘一格,感性与理性并用,而其核心特点在于一个“随”字,即有感而发、随欲而发,自由的描绘心灵、讲述生活、表达情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教育随笔最早的倡导者,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提到:“教育日记并不是什么对它提出某些格式要求的官方文献,而是一种个人的随笔记录,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记。

(二)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内容的选择

撰写教育随笔内容的选择可以是多角度的,无论素材的琐碎与否,无论是成功的喜悦还是失败的痛苦,只要对自己有所启示,对自身的成长有所帮助,都可以成为随笔的内容。只要幼儿教师做个生活的有心人,那么写起随笔来也是得心应手的。笔者认为具体可以以下四方面选材:

1、对自身及他人教育教学过程中得失的斟酌与反思

于成功处斟酌:一个精彩成功的教学活动,一个教育契机的成功把握,一个教育难题的成功解决等等,都值得幼儿教师斟酌与思索:为什么会成功?对幼儿、对自身的收获又是什么?于失败处反思:教学中教法设计的失误、教育目标定位不当等失败的经验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十个问题还重要”,正是通过对这些失败经验的反思,教师才能发现问题并寻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法,才能促进自身不断走向成熟。

2、观摩、学习、借鉴他人课程的体会

在听课及赏析课例时,可以对其他教师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进行分析,记录其对自己影响深刻的经验,并谈谈这堂课对自己的启示与思考,同时对自己认为不妥之处给与适当的分析与评价,试问自己“假如是我,这节课我会怎样去上?”既吸取他人的精华,也及时分析不足,从中总结经验与教训以使其成为日后教学的“前车之鉴”。

3、读书、读报获得的点滴感悟

古语曰:“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是学习之本、是立教之根、是生存之道,作为一名迈向专业化成长道路的幼儿教师而言,就应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幼儿教师在阅读儿童读物、教学杂志、教育经典著作时就可以把自己从中获取的新教育理念、育儿知识、科研方法给予及时的记载,并附上自己的感悟与想法,以随笔的形式将这些“精神食粮”与同仁共享。

4、对来自幼儿与家长的相关经历的梳理与分析

人们常说:幼儿教师的双眼如同摄像头扫视并记录下幼儿在幼儿园的成长轨迹。一线幼儿教师能捕捉到大量幼儿学习生活的素材,这些现实素材往往隐含了大量的教育资源与研究价值,幼儿教师可以以随笔的形式记录并分析各类现象产生的原因,从中挖掘所蕴含的教育机理。此外在与家长的交流中,幼儿教师能获得大量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困惑及对自己教学工作的建议,这些都可以成为教育随笔中的内容。

(三)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所谓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指使幼儿教师在职业生涯中,通过终身学习培训和专业训练,熟练掌握幼儿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成为一个良好的幼儿教育专业工作者【2】。全美幼教协会(NAFYC)指出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应体现在对儿童发展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体悟【3】,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教师专业发展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如教师教育制度的安排、外部条件的扶持,但最重要的是作为个体的教师对自我专业发展的自主追求。由此观之,透过反思去理解与体悟教育与儿童成长的真谛,能使幼儿教师将这份理解与感受提升为教育智慧,帮助其成长为具有一定理论基础与教育思想的专业人员,可以说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种自我反思自我实现的过程。

二、教育随笔对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

在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背景下,写教育随笔是一种有价值的基础性的研究。这种研究可以让幼儿教师通过自我剖析、自我总结、自我反思来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进行建构、提升,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评价、修正与改进,在随笔中促进自身专业化的发展。

(一)可以促进幼儿教师对自身教育行为的反思,提升专业化水平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的研究表明,促使一个教师专业化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和途径是“自我意识”的强化和学会自省。教师可以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研究的过程,不断的实践,不断的反思,不断优化教育工作,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与素养,从而促进自我专业化的发展。在回顾、记录一段教学经历的同时就是在扪心自问:我做对了吗?我做错了吗?问题出在哪儿?该如何解决呢?……正是这一个个“小问题”构成了幼儿教师反思的过程。这些反思为幼儿教师建构鲜活的教育理念,强化热忱的职业情感,在教育随笔中反思,在教育随笔中走向成熟。撰写教育随笔是促使幼儿教师反思的一个既简捷又实用的策略,是幼儿教师生命之光的记载,是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有效的途径。

(二)可以为幼儿教师撰文立说奠定良好的基础,拓宽科研平台 幼儿教师撰写教育随笔,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特定教育情境、事件及其相互作用的人际关系进行记录、梳理、研究与分析,从中有所思、有所悟、有所感、有所得,无形中激励了广大幼儿教师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营造我乐我写,我写我乐的学习氛围。通过写教育随笔,幼儿教师的写作素材得到不断的更新,写作经验得到不断的积累,写作技能不断提升。这些无疑为幼儿教师日后写教学计划、科研论文、乃至著书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其专业化成长拓宽科研平台。

(三)可以培养幼儿教师良好的阅读习惯,共享教育资源

读书使人明理,读诗使人聪慧,读史使人深刻。读书与写作是分不开的,要想写出好的教育随笔就需要幼儿教师养成阅读的习惯,从阅读中获取写作所需的精髓,让自己在书香中成长,在读书中反思自我。幼儿教师把读书的心得体会记录在随笔中,与同仁分享从阅读中获得的知识经验,共享资源,共求成长。在阅读中一篇篇教育随笔悄然“诞生”,心中那亩知识的麦田也不断的在辛勤播种中喜获丰硕的“粮食”。

(四)可以提供经验分享的素材,激发教师之间的专业对话

教育工作不仅体现为一种教师个体化的劳动过程,同时也存在着群体性效应【4】。幼儿教师以教育随笔的方式描述、记录下极富个人色彩体验的教学经历,这份经历也就是其他教师共享的教育经验:通过教育随笔,教师可以了解周围其他同事最近所经历的教学事件、阅读了那些优秀书籍、在教学中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思考的视角是什么,解决的对策又有哪些等等。通过小组间的交流、研讨,组织教师进行专业对话,使教师间“不同的声音”在这里相互碰撞。可以使幼儿教师将教育在叙述与学习借鉴中加深对显性知识的理解,进而挖掘教育行为背后的默会知识获得共同的发展。

三、幼儿教师写好教育随笔的策略

(一)多思考,勤动笔

苏州大学朱永新教授曾在“教育在线”网站中提出“每日三省吾身,写千字文一篇”,努力广大一线教师在平常的实践中多反思自我,思有所得,并用记录下这些对教育的点滴感悟,不仅自勉自己而且能与他人共享资源,共求进步。写教育教学随笔是不少幼儿园教学常规的一项基本要求,幼儿教师要把写教育随笔作为自己工作与成长所必需的,把它视为一个促进自我反思、自我学习、自我提升的平台,把外部需求转化为自我的内部需求。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很多事如果没有用文字记载下来,时间久了也就慢慢淡忘了,写教育随笔即是教育教学思考的结晶与创造。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熟能生巧,动笔多了,想的东西也会多了,随笔中无形就会有自己教育思想的闪现,便会推动自己对幼儿教育本质的领悟;动笔多了,驾驭文字的能力就会自然提高,写起来也就得心应手、撰写自如。来自农村的张向阳老师,在“教育在线”的影响下,把撰写教育随笔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只要有素材、有灵感就及时把它们记录下来,即使当时没有时间进行梳理,也会在短时内给与整理与分析,这也成为了张老师教师生涯的一个转折点。从“教育在线”中的第一篇随笔《在理想的家园中实践我们的教育理想:放弃霸权》至今,张老师已经写了200多篇教育随笔,在十余家省级以上教育报刊发表50多篇近7万余字,有些甚至发表在《人们教育》中。

(二)用心发现,有感而作

当前虽然不少幼儿教师意识到写教育随笔的重要意义,但是一动笔仍觉得无处着手,这些教师就是少了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对经历过的教学活动缺乏质疑与思索。“研究始于问题。”幼儿教师要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对经历过的事多个质疑“为什么会这样呢?”,养成问题意识,而非熟视无睹,见怪不怪。多关注自己周围的孩子,多与幼儿嬉戏,从中发现令人惊叹的成长秘密;多与同事交流,一起分析遇上的教育难题与自身感悟,体验教育的真谛。做到“以身体之,以心验之”,留心身边的细节,反思自身经历,在平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捕捉教育的“意义瞬间”。

(三)“叙且悟”,写有所得

写教育教学随笔可以把自己印象和感受深刻的事件记录下来,详细地描述精彩的细节部分一定不能忽视。但是要切忌记流水账,把教育随笔单纯的视为简单的叙事,误认为把一件事描述清楚就万事大吉。要写好教育随笔幼儿教师必须明白写教育随笔的最终目的:对自己做的事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不断总结,不断更新转变观念,把新知识、新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因此,幼儿教师写教育随笔的出发点应该是为用而写,而非为完成任务而写。在叙述完事件后,应采用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方法,去解析这些教育现象,找出这些教育现象潜藏的教育本质,在“本”上指出解决问题的方向,在“标”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5]。要把事件记录与事件分析结合起来,要形成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从实质能够理解教育的真谛,能从根本上促进自身的成长。参考文献

[1] 李娟.教育随笔与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2]迟佳明.浅谈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J].黑龙江教育学报,2010,(5).[3] NAEYC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Early Childhoo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1993.11 [4]张燕.在反思中成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年出版,2007.[5] 刘宝根.宋武.如何写好幼教随笔[J].教育导刊,2007,(1).

幼儿教师的教育随笔与其专业化成长 第2篇

“我的烦恼是妈妈总是没时间陪我玩,我想妈妈多点时间陪我。”朱朱首先吐露了“小男子汉”的心声。

“我的烦恼是妈妈一直要我去弹古筝,我不喜欢弹古筝。”玥玥也不吐不快。

“我的烦恼是……”

“……”

接下来,我就象垃圾桶般收集着来自全班的不快。

我们的孩子到底怎么了,为什么正当人生最开心的阶段,却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开心,作为独生子女的他们其实内心孤单又寂寞,只要每天一回到家,玩伴就只可能是父母或自己,所以对于父母的依赖型也就增加了,父母为了完成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将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在了下一代的身上,又造成了孩子要在没有兴趣的情况下要去不同的兴趣班深造,作为老师的我们也深感无奈,因为我们或许也是那些家长的一个缩影。

似乎出现了命案,我们才会反省。教育专家于是呼吁,领导者于是研究下发文件……义务教育如此循环发展,最终仍然是孩子们的一场梦魇,是人人得以唾之的恶之花。

幼儿教师的教育随笔与其专业化成长 第3篇

一、强化意识

正确认识、感悟教育科研的内涵, 并对教育科研产生向往的情感倾向, 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教育科研的定义有多种不同的表述, 通俗点来说, 教育科研就是主动以科学的态度去探索科学的教育、教学规律, 并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教学绩效的各种研究活动。很多教师既对教研神而往之, 又对它敬而远之。这是对教研的一种误解。教研应该是“来之于教, 作用于教, 回归于教”, 作为一个老师, 我们每天都在教学工作中自觉不自觉地进行着教研工作。因此, 积极引导教师科学地认识教研、积极主动参与教研、融入教研活动中去、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是大有益处的。

二、创造良好的教研氛围

(1) 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制度建设是开展教育科研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保障, 把教育科研的各项指标、要求量化体现在学校的各项计划、规章制度和考核办法中, 使教育科研和教师的专业成长以制度为载体互相融合、互为支撑。

(2) 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如果说学校是一个生命体, 那么, 教育科研就是它的血液。为了使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工作落到实处, 除了要求学校各职能部门在制订各自的工作计划时量化体现教研含量之外, 还立足于教研的可感性, 精心设计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各类活动。在活动中使教师不知不觉、潜移默化地感受教研的真谛和参与教研的快乐。

(3) 保障充足的教研经费。虽然学校的经费是非常有限, 但还是应该将有限的经费倾斜性地用到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师资队伍的整体优化上去。

(4) 校长要高度重视教研工作。叶圣陶先生说:“校长是学校的灵魂。”虽然校长不是全才, 也不一定是教研方面的专家。但如果校长能从理念上理解教研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特殊地位与作用, 经常指导或参与有关教研活动, 就自然可以增强教研氛围, 鼓舞教师进行教研的信心和干劲。

(5) 以点带面, 举一反三。让教师从工作中碰到的某一个问题开始, 分析问题产生的背景和规律, 谋求解决该问题的答案, 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并在此基础上学会教研和养成善于进行教研的良好品质, 实现“点—线—面—体”的螺旋上升。

三、精心提炼教研课题

搞教育科研, 既要防止敬而远之, 又要防止盲目跟从, 片面追求“空、大、多”, 更要防止产生教研是“门面”“摆设”的不健康思想, 应让教研进入课堂, 实现“课堂——课题——课堂……,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良性循环。

(1) 打造学习型团队是开展教育科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前提。

(2) 请进来, 走出去, 开展合作型教育科研活动。如请导师进门, 组建骨干教师研修班;与其他单位合作, 开展课题研究;送教下乡, 请兄弟学校参与教育研讨活动等。

(3) 结合教师专业成长开展课题研究。为了保证课题的质量, 也保证教师研究的价值, 并使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较大的提升, 在进行课题研究之前, 首先应该向全体教师征集教学问题, 筛选出课堂中的典型难题, 然后再从实际出发, 按照合理科学的程序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基本原则围绕课堂实际开展主题式教学研究。即使拉长了选题和立项的时间, 也要结合教师专业成长, 开展多层次的课题研究, 力求通过教研活动使教学活动收到实效。

(4) 重视资源、成果共享。为避免产生“深藏闺中无人晓”的现象, 应采取开展学校教科节暨校级课题研讨会等形式, 达到资源共享, 信息互通, 进一步推广经验, 使每位老师、每个学科都受益, 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综上所述, 教师的专业成长与教育科研密不可分, 教育科研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常锡光.中小学幼儿教师实用教育科研方法[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2007.

教学随笔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 第4篇

【关键词】教学随笔    专业成长     注意事项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学校、家庭迫切需要高素质教师,教学随笔对教师素质提高显得尤为重要。教学随笔来源于课堂教学和学生生活,每一次与学生的成功谈话、每一次对教学失败与教训的总结、每一堂精彩课程设计与探索都是教师教育教学成长不可缺少的方面。新教育试验认为,“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当教师将撰写教学随笔、心得形成习惯以后, 将会变成一种自觉行为,一种生活需要,进而会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

我的启蒙老师说:如果你每天坚持写教学反思,三年后你绝对是同龄人里的佼佼者;如果你每天坚持写教学反思,十年后绝对是你所在县区的学科骨干教师。这里的教学反思就是隨笔的一种,随笔,又叫随感、笔记。教学随笔形式自由,教学笔记、教学后记、读书笔记、教学札记、教育教学随感录、备课笔记等等,这些都属于教学随笔的范畴。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师对上课过程中某个闪光点、某次处理校园网的点滴经验、学生某次上机时学得高效的缘由等记载都对自身专业发展尤为重要。

教学随笔记录着教师的生命价值,钟情于教学随笔的教师,对一次创新、一次感悟、一次反思经过的思索,都会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有帮助,因此教学随笔是一线教师特有而实用的教育科研资料。中职学校的教师们每天接触新的教学内容,每天都与思想开放的90后打交道,沸腾的生活必将燃起心灵之火,把那耀眼的一瞬记下来,就是随笔。只要我们每位教师真心实意热爱我们的教育事业,做教育工作的有心人,随时都会发现值得写、值得反思的东西。

一、对计算机教师撰写教学随笔的建议

1.加强理论学习,为教师撰写随笔打好理论基础

一些教师对于撰写教学随笔非常赞同,在实践中积极落实,每节课都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反思。可是由于缺乏理论的支撑,写出来的东西仅仅是问题的积累,缺少对解决问题的思考和办法。所以一线教师要多阅读教育教学类文章,多注重教育理论的积累,才是提高撰写教学随笔质量的有效途径。通过阅读教育教学刊物加大自己的积累,在写随笔时可以及时应用上去,提高独立撰写教学随笔的质量;在撰写教学随笔反思课堂教学时,遇到的一些问题可以利用网络、图书等资源有针对性地阅读,及时解决教学困惑,用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反思,及时找到解决的办法。

2.教研组要加大督查力度,为教师撰写随笔做好制度保障

教研组要充分认识到撰写教学随笔的重要性,需要从业务上加强指导,教研组每月要集中学习一次,教会教师如何去撰写教学随笔;从制度上约束老师,要求教师每节课后及时撰写教学随笔;从评价上督促老师,每次教学检查不能只看次数,应该注重教学随笔的质量;从活动中引导,积极开展备课组的教学随笔撰写评比活动,以活动促进教师撰写随笔的积极性。

3.可以尝试让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弱化备课量,重点反思

作为一线教师,对于机械的抄教案深有体会,特别是我们专业课教师,教材变化不大,有些教材我都上了几十遍了,但还要面临抄旧教案的现实。所以对教材非常熟的教师,可以弱化其备课量,重点放在教学反思上,将反思写成日记,反思以前写的“反思”,以总结经验查漏补缺,从而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教师反思时还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

1.随笔和教学“两张皮”

部分教师把撰写教学随笔作为学校压下来的任务,没有真正对课堂教学进行及时反思,课后即使有一点感触也没有及时记录下来,有时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只有到学校检查之前再从去网上抄一些补充完善,和课堂教学没有契合,写出来的内容没有价值。

2.教学随笔无从下笔

一部分教师能够充分认识到撰写教学随笔是好的,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可是不知道如何去撰写教学随笔,往往是泛泛而谈,不能做到理论和课堂实际相结合。只是记录了本节课的失误,却没有想如何去改进,第二轮上课时问题照出不误。

3.教学随笔只停留在了教案的最后面

幼儿教师教育心得随笔:成长 第5篇

从观察的意义来讲,我们需要不断努力的去理解幼儿为什么会在当下的环境或情境中呈现如此的言行举止,同时我们进行观察的目的一定不是仅仅止于了解或者理解儿童,更重要的还在于我们能够依据观察解读的信息给与幼儿适合的支持策略。所以看见看懂是前提,而看懂的基础就是我们除了需要具备观察的技术之外,还需要储备丰富的理论观点和知识,进而让理论与实践之间建立关联。只有建立关联,才能证明我们对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有了正确的理解,才能让我们从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角度出发去提供适宜的环境与支持策略。

关于理论储备,我也是在不断的努力积累之中,而且也是越来越觉得自己的理论储备严重不足。而关于方法方面,的确是没有什么“好办法”,只有所谓的“笨办法”,那就是多看书,多阅读,常想常看常用。这几年最常做的一件事就是买书,当然买书也是有目的的进行,围绕最近关注的焦点或热点去寻找一些专业的书籍,而且同类书籍至少购买两到三本。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我始终觉得我们不可以仅用唯一的一种理论来支撑我们的实践,而是需要本着“兼听则明”的原则,尝试去阅读理解不同的理论观点,通过比较性的阅读,我们往往会发现不同的理论之间似乎还会有些不同的观点,甚至是相互矛盾的地方,于是我们不得不让自己来做个思考或判断“你认同谁的观点呢?”当然,我从不用所谓的“对错”来进行评判,而更多的是考虑适合不适合的问题,有时这些往往会让我觉得读书的乐趣也在于此。

除了多看多想之外,多用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记得当年申报课程游戏基地时,一位现场主持的同志说凡事我们需要“想清楚、写清楚、说清楚、做清楚”。理论学习也是如此,很多理论观点只有在实践中被我们反复的去印证、去尝试,才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比如关于环境,假使我们仅仅停留在理论文字记忆的层面,而看不到现实的环境中,幼儿因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发生的一切,或者仅仅只是看到行为,却不能够用我们学习记忆的理论来进行进一步的解释或理解,那么理论就只是理论,与现实毫无意义。

昨天晚上,在我的幼儿体育研讨的微信群里,一位同行发了一个的拉票评比的信息,想了一会还是在群里给他回复了一下,原话是这样讲的“这种活动,基本都是打着公益的商业推广或公众号吸粉活动,意义不大。靠这个获取的荣誉也基本没什么含金量。有这个功夫,建议还是多看看书,提高一下自己哈!”也许话讲的有些直白了,但心一定是真诚的。这些年,教育已经被这些喧嚣的声音和形式折腾的够累的了,与其花时间在这些外在的形式上面,不如把时间花在提高自己的内在价值。

想到几年前接触的一家企业,名叫德胜,他们的企业文化是这样的“诚实、勤劳、有爱心、不走捷径”。成长就是如此,没有捷径,只有脚踏实地,老老实实的一步一步的向前走。

宝宝成长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第6篇

随着天气的变冷,孩子们都不愿意出来玩了我班的八个一活动也有序地玩起来。每天早晨孩子们来到后,都会自己地拿起球自由地玩起来,等他们到齐后,我便和他们一起按一定的规律玩,刚开始他们兴趣都很高,玩的也很开心。

可是这几天,突然有几个孩子到玩球的时候就说自己感冒了,妈妈不让打球了,我感到很纳闷,刚开始的时候是文涵的妈妈来说,文涵感冒了,先不要打球了,我就让他在屋里玩玩具,昨天玩球的时候,又有两个小朋友自己说感冒了,妈妈不让打球了,我没有多想,就让他们也在屋里玩玩具,可是,今天又有一个小朋友也说自己感冒了,妈妈不让打球了。我想这就不对了,怎么这么巧,别的活动时不感冒,怎么到打球的时候就感冒,这里面一定有问题,于是,我让其他小朋友先自己玩球,就来到那些感冒的小朋友跟前,看他们玩玩具玩的很高兴,也不像感冒了,我便蹲下来摸了摸他们的头,一点也不热,我断定他们一定是不愿意打球愿意玩玩具,就撒谎说自己感冒了。但是为了不冤枉每个孩子,我决定进行一次家访,果然,通过了解这几个孩子却是没有感冒,而是对打球没有兴趣了。为了得到家长的支持,我向他们介绍了打球的好处,希望他们在家里能抽空陪孩子一起玩球,帮他们建立起玩球的.兴趣。

我也改变了以往玩球的规律,不要求他们按我的要求去做,而是让他们按自己的意愿去玩,让他们自己想花样玩,当孩子们玩累了,会让他们坐在球上听我讲故事,通过好听的故事,让他们明白玩球的好处,从而激发了孩子们玩球的兴趣,每个孩子都爱上了玩球。

上一篇:涉台教育进社区工作总结2010下一篇:福州森林公园的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