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尊重学会赞美

2024-09-13

懂得尊重学会赞美(精选6篇)

懂得尊重学会赞美 第1篇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初二五班的郑全钰。很荣幸今天能在国旗下演讲,我演讲的题目是:“学会感恩,懂得尊重。”

“感恩”二字,牛津字典给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人的一生之中就得到了各种人赋予我们的恩情,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育之恩以及同学朋友的帮助之恩。每个人都会在成长过程中得到这些恩情。所以我们在这个社会应该学会感恩,学会感激我们身边的亲人朋友。人生道路,曲折坎坷,不知有多少艰难险阻,要遭遇多少挫折和失败。在危困时刻,有人向你伸出温暖的双手,解除生活的困顿;有人为你指点迷津,让你明确前进的方向,你最终战胜了苦难,扬帆远航,驶向光明幸福的彼岸。那么,你能不心存感激吗?感恩的关键在于心存报恩的意识。母亲经历十月怀胎的艰辛后把我们生下来,而后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母亲付出了他们的全部,把全部的精力与心血都倾注在我们身上。当我们变得越来越独立越来越自主,而母亲的身体却日渐衰弱,头发变得斑白。母亲默默地为我们做出这些后,从来没索取什么回报。但是我们必须明白感恩对于我们的意义。学会感恩,是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学会感恩,是为了将无以为报的点滴付出铭记于心。

无论你是何等的尊贵,或是怎样的看待卑微;无论你生活在何地何处,或是你有着怎样特别的生活经历,只要你胸中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随之而来的,就必然会是诸如温暖、自信、坚定、善良等美

好的品格。自然而然地,你的生活中便有了一处处动人的风景。“感恩”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一个连感恩都不知晓的人必定是拥有一颗冷酷绝情的心。感恩不仅仅是为了报恩,因为有些恩泽是我们无法回报的,有些恩情更不是等量回报就能一笔还清的,惟有用纯真的心灵去感动去铭刻去永记,才能真正对得起给你恩惠的人。

当然,“感恩”也是以尊重为基础。在道德价值的坐标体系中,坐标的原点是“我”,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一切的关系都是由主体“我”而产生。尊重是以自尊为起点,尊重他人、社会、自然、知识,在自己与他人、社会相互尊重以及对自然和谐共处中追求生命的意义,展现并发展自己的人格。尊重他人是一种高尚的美德,是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无论是对同学、老师、领导、同事或是邻居、朋友甚至家人,都应该自觉践行尊重,因为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你对别人的尊重同时也是你对自己的尊重,人的内心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但也只有你先尊重了他人才能赢得尊重。常言道:送花的人周围都是鲜花,种刺得人身边都是荆棘。

希望所有人都能学会感恩,都能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去更好的地珍惜我们身边的人珍惜我们赖以生活的社会,令生活更加美好。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懂得尊重学会赞美 第2篇

于都县实验小学

吴丽萍

心理学家罗伯特说:“人离开环境,便无行为而言”。创新教育,意在教育中以一种自由和谐的人文理念,科学地为创造力的迸发提供环境,营造教育氛围。教育,不是给予,而是唤醒,它恰如生命中的阳光和空气,为潜在的创造力的种子的萌芽与绽放提供良好的条件。而教育氛围是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人的成长和发展,特别是对于人的创造意识和行为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我们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要学会尊重,学会宽容,学会赞美,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

一、学会尊重。

于永正老师有一句名言:“蹲下来看孩子”。“蹲下来看孩子”就是我们教师卸下在孩子面前的“高大”形象,用心去看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在孩子纯净的眼眸中,世界是一首诗,他们对一切都感到新奇。我们班有一位被同学称为“捡垃圾”的学生,每天上学、放学喜欢在路上捡一些瓶子、罐子,大家都认为他在卖废品,挣一些零用钱。我找到他问到他这些情况时,他只是笑笑。看着他的表情,想着他经济不是很好的家境,便提出到他家家访。当我跨入他的房间时,我顿时被一些非常“昂贵”的装饰品吸引住了,雪碧瓶做的花篮,酸奶瓶做的一个个惟妙惟肖的人物形象……霎时间我明白了,一个个被人们视为的废品在他手中神奇地成为了艺术品,多么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啊!

千变万化的世界中,一缕阳光,一片绿叶,一只小鸟都会引起孩子的遐想,他们会发现、会思考、会探索、会创新。幼小的身体里漫溢着无穷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对生活充满智慧和热情。因为尊重,我们发现;因为发现,我们鼓励。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奇妙而梦幻的世界。细小的创造行为因为得到即使的发现与鼓励才能在生命的每一个角落点点滴滴地萌芽。创新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爱探索、爱创新,作为老师“蹲下来”会使我们放下权威,俯下身来,会使我们永远是孩子中的一员,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拿出理解和尊重,同他们在完全平等的基础上对话,用孩子的眼光和心灵去倾听和发现,带着由衷的微笑,融入他们的世界,走进他们的心扉,捕捉孩子创造性思维的火花,鼓励孩子探索,引导他们独立思考,与他们同心协力,携手攀登跋涉,开掘知识的汩汩清泉,获得创新的乐趣。

二、学会宽容。

宽容,即容许别人有行动和判断的自由,对不同于自己或传统观点的见解的耐心公正的容忍。宽容是自由的前提,而自由又是创造的前提。纪伯伦说:“你们可以把你们的爱给予孩子,却无从把你们的思想给予孩子,因为孩子有他自己的思想。”创新教育,要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就必须给予孩子心灵和思想的充分自由。

有一次语文课上,我发现一个学生正在低头画些什么,走到他身边一看,原来他正在画我的速写,画得有些夸张。当他猛然发现后,感到很害怕,用手掩盖。我没有大发雷霆,只是朝他示了一个眼神让他收下去。自此以后,那个学生上课再也没画画,各门课都学得不错,画的画多次获奖。升入中学后,每学期还给我寄一张画。这看似“示弱”的举动,却有效地“征服”学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就是宽容。宽容,能起到“以柔克刚”、“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爱因斯坦曾说:“善于宽容也是教育修养的感情问题。宽容中所蕴涵的了解、信任、等待,表明了教育对自己和教育对象积累了足够的信心,也浸透了一种于事业、于孩子真挚的热爱。”我们的学生不可能都是“一听就懂”、“一点就会”,也不可能每个学生“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对学生的学习中的一些不甚理想的表现,我们应多从心理学、教育学等角度来思考,要学会理解和科学地引导,不要让他们置身于成人经验世界的“应该”和“不应该”中,过分严厉会扼杀孩子活泼的天性,束缚孩子的创造天赋,使孩子无所适从,没有主见,他们的创造意识就会在各种顾虑和经常不断的失败体验中泯灭。“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能谈;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孩子的嘴,使他能谈;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能接触大自然,解放孩子的时间,使他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只有教育者拥有了宽容的心态,解放儿童的教育理想才能实现。因为在解放的过程中,孩子们会有很多错误需要我们宽容。因此,对待学生偶然的过错,如果采用善意的态度,委婉含蓄的方式能达到我们教育目的,不至于使学生遭受到病至心处的伤害,那么不妨让我们多些宽容,少些惩罚,结局也许更完美。

三、学会赞美。

教育学告诉我们,学生需要教师的赞美,赞美是师爱的表现。教师没有对学生的热爱,就不会有发自内心的赞美之词教师只有细心捕捉到学生身上瞬间闪现的火花,才会说出言简意赅、内涵深刻的赞美话语。我班有一位调皮好动表现极差的学生,每上一课都让老师头疼。一次写毛笔字时,写“永”字时,我讲了“永”字八法的一些知识,其他同学都写不好,而他却写得有几分神似。我即使抓住机会当着大家的面表扬鼓励了他,当时他很自豪。以后只要他稍有进步我都及时鼓励。渐渐地一些不良习惯改掉了,而且书法时能触类旁通,很有成绩。教师看上去几句普通的话语,却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鼓励和赞美学生,他首先就是一个美好的发现者,能看到学生的优点。我们都知道,人都有所长,也都有所短。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他这方面不行,别的方面就可能比别人强,即使是最差劲的人也有优点,即使是很完美的人也有缺点。你的眼睛盯住了什么,就肯定能看到什么。如果你带着欣赏、赞美的眼光,带着审美的心情去看一个人,就必定能从他身上发现美好的东西,这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班主任要懂得尊重学生 第3篇

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班级管理必须坚持平等民主原则。维护学生的人格尊严, 是班主任管理过程中不可逾越的红线。现实中, 班主任不尊重学生人格的现象并不少见。有的是管理上不注意维护学生的尊严, 比如将考试成绩排名结果张榜公布, 对排名末端的学生画红线;有的班主任“官本位”意识作怪, 漠视学生的尊严, 没有分寸、不分场合地批评学生;还有的班主任飞扬跋扈, 肆意贬斥、体罚或变相体罚、侮辱学生。学生是千差万别的, 班主任不仅要尊重优秀学生, 还要尊重普通学生, 尊重那些跟自己不那么亲近甚至对自己不够尊重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是班主任最基本的职业素养。

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个性。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 都有不同的个性, 学习品质、道德素养也有各自的差异。班主任管理班级、统筹教学应有统一的要求和相应的纪律, 但是不宜管得过多, 卡得过死, 否则就可能遏制和打压学生的个性。班主任的职责在于要成全学生, 让不同的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发展, 而一刀切的评价方案, 只能制造一个面孔的学生。班级管理中存在的班规、教条式纪律在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同时, 也有限制学生个性发展的一面, 值得班主任关注。

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性。

班主任要杜绝保姆式管理, 真正把学习和生活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学习无定法, 只要适合学生自己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 至于课堂上怎样听课, 课下怎样完成作业, 课余时间如何处理, 班主任不要横加干涉, 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立性, 相信学生的能力, 不要越俎代庖, 由学生自己去处理和解决。有一位校长, 在学生办黑板报时按照自己的理解指手画脚, 结果, 黑板报的主题太教条化, 版式过于规整, 俨然文革时期的宣传栏, 丝毫难觅青春激情的踪影, 引起学生的反感。黑板报本应该体现学生的意志 , 彰显青春魅力和个性张扬 , 过于呆板和说教必然失去原有的宣传功能, 这种武断的做法就是对学生独立性的不尊重, 教师理应竭力避免。

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付出。

班主任教书育人, 责任重大, 工作辛苦, 希望自己的付出会得到认可与尊重。学生也一样, 无论学业进步, 还是集体活动, 只要付出了, 就想得到老师尤其班主任的认可和尊重, 哪怕只是不经意的一句赞美之词, 也会在学生的心湖激起阵阵涟漪。遗憾的是, 有的班主任往往会忽略这些管理的细节。一点小小的奖励, 一句真诚的赞美会成为学生终生难忘的美好回忆。班主任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 要把美好传递给学生, 要用自己的心灵开启学生的心灵, 要用自己的生命润泽学生的生命。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塑造生命的过程, 只有把善良、美好、同情、博爱、理想、奋斗、友好、和谐、同情等种子播撒在春天的土壤里, 才能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成果。

教师要懂得尊重学生 第4篇

关键词:教师;尊重;关爱

我走上讲台已经五年多了,刚开始从事教学工作我一直在困惑为什么我总是在“燃烧自己”却怎么也照不亮我的学生,为什么学生一直像一个长不大的孩子,总是理解不了我对他们的“良苦用心”。我请教了一位退休的老教师,在她用一句话让我醒悟了,她说“其实你不懂得如何爱学生,他们需要的是尊重需要的是你能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而不是高高在上的严格要求和苦口婆心”。

一直以来我并不懂得如何去爱学生,我给他们的不是真正的爱,而是迷茫。

就像郭老师说的“白天我们传道、授业、解惑;课余,我们苦口婆心跟差生磨嘴皮”为什们学生们走进了感情的荒漠他们体会不到呢。我终于明白了原来并不是他们的错,而是我并不善于爱她们。她们需要的是尊重需要老师父母尊重他的想法,做法,重视他,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而不是高高在上的严格要求和苦口婆心。

前段时间,有一名我班里的惯犯又在我课堂里“捣乱”了,他不知道从哪弄来了一盒磁带,并把磁带撕得满地都是,还给前后左右看,坐在他旁边的好多同学不再听我枯燥的数学课了,而且看他的作秀,他自鸣得意的笑得很开心,而且得意的笑得很大声,虽然通过老教师指导我明白他并没有恶意,只是希望引起我和同学的注意但我的怒气还是很难平复,压了压心中的怒火,我走到他身边,这次我没像以前那样劈头盖脸的对他教育。而是走过去对他说:“老师就是听这种磁带长大的,现在这种磁带很难见到了,你能把它送给老师吗?”我这么说可能让他太意外了,他愣了一下,然后还是回到原来桀骜不驯的表情,但我明显感觉到他还是为我这样的态度撼动了一下。后半节课他不在那折腾了,很乖的听我讲课。之后他的课堂纪律确实有所好转,但偶尔也会有点小小的违纪行为,每当这时,我都用眼神提示他,而没有对他言辞犀利的批评,他的纪律越来越好,并且开始听数学课了而且主动举手回答我的课堂提问,之前我基本没见他听过课.他的这些转变给我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鼓舞,给我了改变”不爱学习,调皮捣蛋”的学生学习状态的信心.我明白了这些孩子总是做出课堂环境不符的行为其实并没什么恶意,更不是他们品行有问题,他们只是需要一点点重视,虽然他们可能成绩并不优秀,但他们和所以同龄人一样需要老师和同学的重视,让他人感觉到他的存在,只要你给他一点点重视和尊重,他们也许会变得很乖。

我认为一个好教师至少应该满足一些底线的要求,即要心存善意,这种善意是发自内心的。教师也许做不到爱每一个学生,但必须做到尊重每一个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善待学生,理解他们,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同时还要有智慧,既能从学生的心理考虑问题,又要超脱出来,不能等同于学生,与学生斤斤计较。好教师不只是“技术”的传授,还会用“心”和学生沟通交流,放下架子,拉近彼此的距离。好教师不是要学生服从他的权威,而是启发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质疑探索的能力。好教师敢于直面学生的批驳与怀疑,并为有这样见识随时能超过自己的好学生而骄傲。好教师的最高追求莫过于能将学生身上的潜能最大限度地诱发出来,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能互相诱发出对方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最后,双方都得到很好的升华。

学生应懂得“尊重” 第5篇

学生应懂得“尊重”

学生在学校里要尊重老师,回到家要尊重父母。老师是人生的指明灯,不会为了某种利益而存在,是无私的,一心想着引导学生走向正确、成功的道路。学生要理解老师的辛苦,犯错时不能死要面子,出口不逊,顶撞老师,要知错就改,求得老师的原谅。上课要认真听讲,课后要做好笔记,而且要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积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

家长们要反思一下自己:是否唠叨?是否开口就讲学习方面的事?是否讲话总居高临下?能否倾听孩子讲话?孩子没有踏上社会,没有经历过世事,所以她们不懂得理解大人的苦心。父母在默默地付出,孩子不理解大人所做的一切,甚至认为父母太罗嗦,管得太多。21世纪的父母,不妨改变一下自己,用新世纪的尺子来量量自己,学习新知识,变化形象,努力做一名优秀的现代父母。当家长为孩子改变了,孩子自然就会尊重家长。

你真的懂得尊重吗美文摘抄 第6篇

于是,“送水工”和教授又来了一次表演,一切按照教授指点的那样做,所有动作结束后,“送水工”仍然站着看着教授,教授说:“这位同学,你可以下去了。”学员说:“如果有人给我送水,我常常不好意思让他们换鞋,宁可自己拖一下地板。还有,送水工离开的时候我都会说一声‘谢谢’。教授,我需要一声谢谢。”教授呆住了,继而说了一声“谢谢”。

这件事带给我们很多启发,它促使我们反思:在我们要求别人学会尊重人时,自己是否做到了尊重他人?我们是否把尊重别人仅仅看成是一种礼仪?

我的一位邻居不是什么礼仪教授,对礼仪知识懂得也不多,但他却用自己的行为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为了方便送水工,他把饮水机安在门口,这样送水工来的时候一伸胳膊就可以换水,省去了进门套脚套的时间。在他看来这不经意的一件小事却被送水工深刻地记在心里,逢人便说,遇人便讲,使大家不自觉地对他产生敬佩。

欧美国家礼仪繁多,既要和对方交流,又不能问这问那,还要时时堆出笑脸,撞了一下还要马上说Sorry;最烦的是老要把Thankyou放在嘴边。在我们中国人之间,自己人说谢谢,反而见外。可见,我们中国更注重心灵的交流。礼仪不是形式,是发自内心对所有生命的尊重。假如有些人觉得自己有些钱所以看不起穷人,在公众场合或故作姿态、或矫揉造作、或吆三喝

四、或不可一世,那么就算他外表光鲜,学过礼仪,但很可惜,他的态度出卖了他的浅薄与无知。

礼仪不是用钱堆砌出来的,它是一种沉淀、积累,所有形式应该自然地融入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反之就是不自然。我每天都与这么一群人擦肩而过,他们看似平凡,但总能让你感觉很好,让你感受到尊重,不管是坐电梯,还是开门关门,或者问路、购物等,他们都让你感到自然。一个人只要他是从内心尊重所有生命的,那么他就不会觉得礼仪的规范是烦琐的。

是啊,与人为善是一种美好的品德。凡事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不经意间,也就收获了他们的一份尊重与敬佩。

尊重不仅仅是礼仪,礼仪只是尊重的外在表现,把对方看成是自己一样的平等个体才是尊重的内容。

尊重绝不是社交场合的礼貌,而是来自人心深处对另一个生命深切的理解、关爱、体谅与敬重,这样的尊重绝不含有任何功利的色彩,也不受任何身份地位的影响。

其实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受到别人的重视,得到别人的肯定,这不单纯为了满足自己的这一点点虚荣心理,这种尊重并不是礼仪上的尊重,而是人格上的尊重。要尊重他有自己的隐私,有自己的空间,有自己的选择,有自己的态度,与他保持一定的距离,给他一个安全的心理,这样他才不会焦虑,不会猜疑,不会防范,不会憎恨。其实这一点对我们大家都是一样的,谁都不想让别人靠自己太近,管自己太多,只要超过了自己的安全心理系数,就会排斥,就会拒绝。

上一篇:985大学是什么意思下一篇:物质的量知识点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