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2024-06-30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精选11篇)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第1篇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最近读了一本窦桂梅老师写的《玫瑰与教育》,文章记录的是窦老师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她为学生创设了广阔的心灵和精神空间,同时以情动人,那些娓娓道来的文字,缓缓流淌出的是慈母对女儿的疼爱;老师对学生的关爱;领导对下属的期待;智者对朋友的友爱。读窦桂梅老师的《玫瑰与教育》,感觉就如同与一位亲近的朋友谈心,亲切,自然,引人入胜。

卷首的一段话“我们萧萧的树叶都有声响回答那风和雨,你是谁呢?那样沉默着?我不过是一朵花。”如同一首淡雅的小诗。是的,我只是一朵小花,带着一丝芬芳,和着风和雨,我却执着地孕育着,盛开着,以最大的努力回报春天……

本书分为四辑:第一辑清淡与忧患,其中写了作者的教学反思;第二辑在听说读写的背后,主要写了作者在语文教学的所做、所想;第三辑日本的教育管窥,写了作者到日本参观的所见、所感;第四辑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写了作者的很多读后感。

窦桂梅老师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地成长起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不断地创新实践,并且善于积累总结。窦老师在不断的探索中始终保持着自己敏锐的触角,她努力突破在教育中谈教育的弊端,勇于用自己的言语发声,勇于上探索性的课。有实践就要有反思,不断地积累已成为窦桂梅老师的自觉行为。她的个人专著的出版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我在成长,我在写。”

有人说,教育是一门艺术。我认为,这门艺术的关键就是能够灵活地运用各种教育方法,而老师对学生真诚的爱是掌握这门艺术的诀窍,更重要的是掌握爱的艺术。

也许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学生调皮、不听话时,我们就对他们严加管教,这也不准,那也不准,动辄批评,甚至有时大发雷霆。很快,学生确实“老实”了,也许我们还会暗暗自喜,但其实这有可能是一种假象,学生只是迫于你的权威,嘴巴不敢说,内心却不服气。所以,我们的教育必须从爱出发,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从心底里关心爱护学生,付出耐心、细心和同情心,这样,许多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给大家分享一个教学感动,那天中午在食堂吃完午饭,我准备回办公室休息,习惯性抬头向班级看了一眼,我们班调皮鬼徐伟琪正伸着头在班门口东张西望。我心想:不在班里写作业,就只知道瞎跑,看我怎么收拾你!没想到他看到我,赶紧朝我这边跑来,右手还捧着一块鱼饼。用他稚嫩的声音说:“任老师,今天中饭我们桌子上多了一块鱼饼,大家都没舍得吃,说留给您吃。”看着他手心里捧着的干瘪的鱼饼,又看看他那双被寒风凛冽过的已经皲裂的手,我顿时被感动了,同时又感到很羞愧。其实孩子们和老师一样,从早到放学一直在学校,他们绝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从小缺少父母的疼爱,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和呵护。

《玫瑰与教育》一书的末尾窦桂梅老师引用狄金森的那句诗,我也引来自勉:“跳着舞过黯淡的日子,让我飞翔的是一本书。”我的这本书就是教学实践,我相信我们也一样能够激情绽放,留一缕芬芳在教育的这片园地里!让我们都来做一朵绽放在那校园里的玫瑰吧!(任静文)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玫瑰与教育》记录的是“玫瑰”的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抒写的是“玫瑰”对教育的一片真情,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家庭、爱情的体悟,记录了她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家长、作为一名专家对教育显现的种种反思,活生生的记录她对教育的无奈与困惑,记录了她对教育教学的积极的态度。这都让我们觉得他是那么的贴近我们的生活呀。

走进《玫瑰与教育》,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她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对教育人生的塑造,更多的则是感受到窦老师的独立思考、独家发现和独特表达等个性特征的彰显。这本书中我想提及最多的词语就是“读书”二字。“读书—思考—实践”是这个时代的老师应当静下心来要做的一件事,这也是要成为一个有专业尊重的教师的必由之路,作为学生要读书,作为教师更要读书,我理解学生读书贵在培养兴趣,所以只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即可。教师多读专业书籍固然是应当的,但更应当多读一些名著、专著等等,“修身养性、净化心灵”不敢说!但多多少少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培养我们的爱好。从窦老师的这本书中我理解,教师应当是要培养读书的习惯的。

从《玫瑰与教育》中我体会到读书的重要,作为教师更应做好“读书—思考—实践”。窦老师是一名语文教师,书中写的都是她教学生活中的随笔和感想,从书中我看到了她那淳朴、自然的人格魅力,心中盛满阳光,怀着一颗感恩心为人处事的窦老师。这本书中,窦桂梅并没有讲大道理,也没有罗列出许多原则和规律,而是选择了一个新的视角:从研究教学活动中的“细节”入手,从一些我们常常熟视无睹的“小事”入手,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让读者自己去悟出“规律”。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玫瑰与教育》是窦桂梅老师的教育随笔集.这本书记录了她最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家长、作为一名专家对教育显现的种种反思,和其他一些书籍相比它没有长篇大论的教育理论、理念论述,而是记录了她对教育教学的积极的态度,以及对教育的无奈与困惑。

刚拿到这本书,就对书名感到好奇,读来原来玫瑰是她在“教育在线”的“小学教育论坛”的网名,是桂梅颠倒过来的同音“玫瑰”。她说:“作家冰心只钟情于玫瑰,冰心老人认为玫瑰有刺,那是风骨,玫瑰的芳香艳丽就是冠艳群芳。”“现在,我已用玫瑰的含义要求自己——像‘6朵’玫瑰那样对待同行,努力做到‘互敬、互爱、互谅’;像‘8朵’玫瑰那样怀着感恩之心对待‘关怀及鼓励’我的人;像‘19朵’玫瑰那样学会在现实中‘忍耐与期待’;像‘20朵’玫瑰那样,‘一颗赤诚的心’对待自己的人生;像红玫瑰代表的那样,对教学付出热情和真爱;像黄玫瑰代表的那样珍重自己,祝福别人;像紫玫瑰代表的浪漫那样,感受心灵的真实和独特;像白玫瑰代表的纯洁一样,一辈子拥有童年天真;以至努力做到黑玫瑰的温柔,橘色玫瑰的友情,蓝玫瑰的善良……爱事业如同热爱我的生命一样。我晓得,要把个人的生命融入教育的使命。”由此可见窦桂梅老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奉献之情,我不禁为她的满腔激情而动容。

为了自己能像“冰心玫瑰”那样绚丽和高贵,她一路拼搏,一路汗水。一个吉林师范的中师生,先从吉林一实验小学,再到北京,而且当上了北京清华大学附小副校长,其间受到过国家政治局常委的接见,参加过国家教育报告团,出版了不少教育专著,这些成就肯定包含着她的心血和汗水,也是对她的付出的汇报。从她对自己的成长和成名的描述,虽有被“逼”之感,但更多的是自己在坚持自己的教育理想后,所做的许多工作是很令人佩服的。

读到“要追求文章朗朗上口,要能够在大庭广众中大声朗读,能让读者不仅听见声音,而且还能看见作者的笑貌——”我似乎真的看见了窦桂梅的爽朗而热情的笑貌!她说:“无论如何也要“挤”时间也阅读,并用笔促进自己的思考——这是促使自己成长的科学途径。”“写作,记录着我教育生命一次次开花的轨迹。”诗意的语言,真切而热情,文如其人。

“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这是窦老师所喜欢吟诵的诗句。作为一个从事语文教学的工作者,字里行间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出对文学的爱好,并时常有意识地扮演着“拉近朋友、学生亲近母语、亲近书籍”的角色。更让人感动的是:她此举目的竟是“让人在亲近文字的脚步里抓到爱。”

品味这朵这芬芳的玫瑰,她为我们每一个热爱教育、献身于教育的人做出了做好的榜样。

《玫瑰与教育》是窦桂梅老师的教育随笔集.这本书记录了她最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家长、作为一名专家对教育显现的种种反思,和其他一些书籍相比它没有长篇大论的教育理论、理念论述,而是记录了她对教育教学的积极的态度,以及对教育的无奈与困惑。

刚拿到这本书,就对书名感到好奇,读来原来玫瑰是她在“教育在线”的“小学教育论坛”的网名,是桂梅颠倒过来的同音“玫瑰”。她说:“作家冰心只钟情于玫瑰,冰心老人认为玫瑰有刺,那是风骨,玫瑰的芳香艳丽就是冠艳群芳。”“现在,我已用玫瑰的含义要求自己——像‘6朵’玫瑰那样对待同行,努力做到‘互敬、互爱、互谅’;像‘8朵’玫瑰那样怀着感恩之心对待‘关怀及鼓励’我的人;像‘19朵’玫瑰那样学会在现实中‘忍耐与期待’;像‘20朵’玫瑰那样,‘一颗赤诚的心’对待自己的人生;像红玫瑰代表的那样,对教学付出热情和真爱;像黄玫瑰代表的那样珍重自己,祝福别人;像紫玫瑰代表的浪漫那样,感受心灵的真实和独特;像白玫瑰代表的纯洁一样,一辈子拥有童年天真;以至努力做到黑玫瑰的温柔,橘色玫瑰的友情,蓝玫瑰的善良……爱事业如同热爱我的生命一样。我晓得,要把个人的生命融入教育的使命。”由此可见窦桂梅老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奉献之情,我不禁为她的满腔激情而动容。

为了自己能像“冰心玫瑰”那样绚丽和高贵,她一路拼搏,一路汗水。一个吉林师范的中师生,先从吉林一实验小学,再到北京,而且当上了北京清华大学附小副校长,其间受到过国家政治局常委的接见,参加过国家教育报告团,出版了不少教育专著,这些成就肯定包含着她的心血和汗水,也是对她的付出的汇报。从她对自己的成长和成名的描述,虽有被“逼”之感,但更多的是自己在坚持自己的教育理想后,所做的许多工作是很令人佩服的。

读到“要追求文章朗朗上口,要能够在大庭广众中大声朗读,能让读者不仅听见声音,而且还能看见作者的笑貌——”我似乎真的看见了窦桂梅的爽朗而热情的笑貌!她说:“无论如何也要“挤”时间也阅读,并用笔促进自己的思考——这是促使自己成长的科学途径。”“写作,记录着我教育生命一次次开花的轨迹。”诗意的语言,真切而热情,文如其人。

“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这是窦老师所喜欢吟诵的诗句。作为一个从事语文教学的工作者,字里行间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出对文学的爱好,并时常有意识地扮演着“拉近朋友、学生亲近母语、亲近书籍”的角色。更让人感动的是:她此举目的竟是“让人在亲近文字的脚步里抓到爱。”

品味这朵这芬芳的玫瑰,她为我们每一个热爱教育、献身于教育的人做出了做好的榜样。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近来有幸拜读了特级教师窦老师的专著——《玫瑰与教育》。本书主要记载了窦老师平时在教育教学中及为人处事中的探索和思考,也有国外教育(日本)现状的透析,还有一篇篇富有真知灼见的读后感。

读了这本书,我对窦老师肃然起敬,倒不是因为她如此年轻就评为全国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标兵,获得全国十杰教师提名,还担任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而是通过《玫瑰与教育》这本书,通过窦老师的成长经历,我感受到了名师光环背后执着的追求和心血的付出!令我触动最大的是以下两点:

一、广泛读书,积淀学养。

小时侯的窦老师没有读过多少书。当上教师以后觉得“腹中空空”,于是她把书籍作为自己成长的土壤。《玫瑰与教育》第一辑《清谈与忧患》之《执子之手,与子偕行》中,我们看到了窦老师从一个读者到作者的经历,看到了窦老师从一名普通教师到一代名师的经历。“现在,读书成了我的习惯。我深深感到,这是一个可以独自培植幸福的习惯——土壤、阳光、水分都来自于美好的书籍。”(窦语)读书已经真正成了她生活、工作、学习的一部分了。当然,读书也给她的教学,给她的不断成长提供了深沉的底色。

二、积极实践,勤于积累。

窦老师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地成长起来,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不断地创新实践,并且善于积累总结。窦老师在不断的探索中始终保持着自己敏锐的触角,她努力突破在教育中谈教育的弊端,勇于用自己的言语发声,勇于上探索性的课。有实践就要有反思。不断地积累已成为窦老师的自觉行为。《为生命奠基》、《教育的对话》、《窦阅读教学实录》等个人专著的出版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我在成长,我在写。”(窦语)

读完名师之作,我们扪心自问:我们自己离窦老师有多远?我们离理想中名师有多远?

名师之名在于学识胆略,在于砺志勤恳,在于审视笃行。他们都有一种忘我的独立、奉献之精神!我们所需要的就是在平凡的工作中不断的去实践,努力的去奋斗,去获得一种稳定、持久、成熟的情感!我们与名师的差距,在于精神世界的距离和实践的勇气、耐力!人只有有了想法才会有行动,有了行动才会有不同的结果。

我们要想改变自己,首要的是要打碎旧的思想意识,让精神站立!很多情况下,名师给了我们压力的同时,也给了我们动力。一个要进步的人,对自己应该自找一个压力,这样才能迫使自己去努力。我们不一定能成为名师,但是,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做名师曾经做过的事情。

最后我想说,窦老师将永远激励着我不断前进!感谢《玫瑰与教育》!感谢窦老师!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最近读了窦桂梅老师的《玫瑰与教育》书中通过一件件小事,向我们展示了身为一名教师,应如何与学生智慧的相处,应如何提升自身素质,以全新的姿态迎接生命中的每一个挑战。

通过读小红花的背后,窦老师提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更好的鼓励,引导学生?是呀,课堂上,老师们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注意力,上进心,总是用一些小红花或者其他鼓励性的方式,原本是为了促进孩子更好的成长,殊不知,也存在很多弊端,可能会让学生不能正确的认识自我,也可能会忽略到部分表现性不是很强的学生,所以,我们在鼓励学生时,真的需要注意,不要仅仅以竞技的原则发放小红花,也应该注意到那些暂时落后的孩子,因为,孩子的心是透明而脆弱的,身为老师,应该尽可能的给予每个学生关爱,让孩子感受到温暖。

在做一个有专业尊严的教师这一章中,窦老师提出了一个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专业自信也就是要有基本的知识,学习力,积极向上的执着力等,专业自能,也就是要有自己独特的教学体系,专业自我,即独立的思想与人格。我认为,身为一名教师,必须要有自己的独特之处,通过不断的学习,丰富自我,不断提升自己,适应极速变化的世界,与时俱进,这样,才能与学生更好的接轨,更有效的提高自己的教学。

在大敬佩与小遗憾这一章节,我也被张思明老师那种坚韧的精神所感动,即使在繁忙,他总是会抽空读书,跑步等,行李箱永远是井井有条,他深沉稳重而又谦虚谨慎。他让我看到了,一个人的自律有多么重要,的确,越自律,往往就会越自由。

书中还有很多值得深思的章节,很幸运,在这个假期,遇到了窦桂梅老师的玫瑰与教育,让我也深思,身为一名教师,该以怎样的精神面貌迎接一届又一届学生?我想,最重要的是,心中有爱,以身作则。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身为一名小学老师,更要严格要求自己,多阅读书籍,为孩子们树立榜样,心中有爱,更加耐心的对待每一位学生。

★ 窦桂梅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 读《玫瑰与教育》有感

★ 《夜莺与玫瑰》读后感

★ 《玫瑰与教育》读书心得字

★ 黑玫瑰与其他玫瑰作文

★ 寓言故事《玫瑰与青蛙》

★ 借鉴经典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读后感合集

★ 夜莺与玫瑰作文300字

★ 玫瑰与小草作文素材

★ 红玫瑰与白玫瑰读后感700字初中作文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第2篇

通过再读《玫瑰与教育》,我知道了这本书一共有四辑:第一辑清淡与忧患,写了作者的教学反思;第二辑在听说读写的背后,主要写了作者在语文教学的所做、所想;第三辑日本教育管窥,写了作者到日本参观的所见、所感,特别对于中国和日本教育的对比与不同有了很深的体会;第四辑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写了作者博览群书的读后感。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触到窦老师那质朴而真实的语言,透露出的是对教育教学的热爱,她的机智和对教育事业的追求。纵观全书,我觉得窦桂梅老师在读、写、思这三面做的非常好。如从读《人民教育》开始,让她找到了良师益友,《让读书成为习惯》,让她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小王子》《夏洛的网》《教师人文读本》《语文课程理论基础》《红楼梦》……相比较之下,再看看自己,读的书真是囊中羞涩,不过随着自己年龄的成长,阅历的增多,我正在努力地改变自己,也让自己到书中去感受名师的做法、经典的甜梦、童话的广阔海洋。窦老师不光自己读书多,她还教育自己的学生、女儿多读书,还向身边的人、老师推荐阅读。书读的多了,随之也有了广博的见识。

窦老师说“无论如何也要“挤”时间阅读,并用笔促进自己的思考――这是促使自己成长的科学途径。”“写作,记录着我教育生命一次次开花的轨迹。”窦老师坚持用文字记录着自己的教育生活,让忙碌的自己不断与宁静的自我进行对话。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看后感受颇深,写作不但是对自己工作的梳理,更是反思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更是积累经验的一种方式,它更是逼迫自己坚持实践、勤于阅读、深入思考的强劲动力,是一种让我们反思着的存在。确实,写作也是一种最深刻的心灵对话。这个过程,就好像是在与一个自己最信赖的`朋友在谈话。当你心情不好时,就可以“畅所欲言”。写作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很好的“排毒”过程,是对自己心灵的一种美容,因为文字可以滋润生命,让人忘却心灵的疲劳。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第3篇

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每个行为表现都是意识的最终产物, 而意识是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其中“本我”处在意识的最底层, 由各种非理性的本能和欲望构成, 其中最根本的是性欲望冲动。它的活动遵循快乐原则, 盲目追寻生理和心理上的满足。而处于心灵最上一层的是“超我”, 它是由道德观、是非观、良心等构成, 能进行自我批评和道德控制, 是符合社会规范和理想化了的“自我”。“超我”的主要职责是指导“自我”以道德良心自居, 去限制、压抑“本我”的本能欲望, 按至善原则活动。“自我”则是居于“本我”和“超我”之间的, 它代表着理性和判断, 既要满足本能对欲望的追求, 又要用“超我”的道德观和是非观来约束和监管“本我”。“自我”根据周围环境的现实条件, 依据理性和判断来调节“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 按“现实原则”行动, 既要获得满足, 又要避免痛苦。“本我”诱使“自我”满足它的欲望, “超我”约束“自我”压抑“本我”的欲望。意识的三元矛盾实际上就是人性的矛盾。

小说的男主人公佟振保“他是正途出身, 出洋得了学位, 并在工厂实习过, 非但是真才实学, 而且是半工半读赤手空拳打下来的天下。他在一家老牌子的外商染织公司做到很高的位置。”振保孝顺母亲, 提拔兄弟, 认真工作, 讲义气, 乐于助人, 而且还是个坐怀不乱的柳下惠, 他几乎拥有传统中的一切美好的品德, 他在生活工作圈子里享有极高的声誉, 而这一切都是他努力争取来的, 他也非常珍惜和爱护。

自从遇到娇蕊后, 这种对名誉和地位的维护却变得痛苦而艰难。王娇蕊, 振保同学王士洪的太太, 新加坡华侨, 大方美丽, 风情诱人。振保初见她时, 娇蕊正在洗头, “堆着一头的肥皂沫子, 高高砌出云石塑像似的雪白的波鬈。”“而溅了点肥皂沫子到振保手背上。他不肯擦掉它, 由它自己干了, 那一块皮肤上便有一种紧缩的感觉, 像有张嘴轻轻吸着它似的。”“振保指挥工人移挪床柜, 心中只有不安, 老觉得有个小嘴吮着他的手。”虽是第一次见面, 振保就已经被娇蕊打动了。“从那淡墨条子上可以约略猜出身体的轮廓, 一条一条, 一寸一寸都是活的。”“看她的头发!到处都是──到处都是她, 牵牵绊绊的。”振保此时待在浴室里, 一颗心被娇蕊给牵绊着, 竟“蹲下地去, 把瓷砖上的乱头发一团团捡了起来, 集成一股儿。”并把这些牵牵绊绊的头发情不自禁地塞进口袋里, 浑身燥热。借助于弗洛伊德的意识理论不难发现, 此时振保的“本我”欲望开始蠢蠢欲动, 明知是朋友的妻子, 并且给他和弟弟提供了栖身之处, 可他满脑子都飘飞着娇蕊的身影, 而且是那么的具有挑逗性和诱惑性。“她在那间房里, 就仿佛满房都是朱粉壁画, 左一个右一个画着半裸的她。”

但一切道德限制的代表“超我”督使依据“现实原则”行事的“自我”压制了这种欲望, “他绝对不能认真哪!那是自找麻烦。”“他觉得羞惭, 决定以后设法躲着她, 同时着手找房子。有了适当的地方就立刻搬家。”他努力地克制自己, 晚饭也在外面吃, 故意混到很晚才回家, 一回家就上床睡了, 极力躲避娇蕊, 抵制“本我”欲望的诱惑。

一天晚上, 娇蕊跟振保从房间跑出来接听电话, 结果在黑暗的过道里撞在了一起, 这一碰, 使得“本我”又开始跃跃欲试。振保道:“一个人在家不怕么?”娇蕊笑道:“怕什么?”振保笑道:“不怕我?”“本我”促使他在暧昧氛围下进行着危险的调情。振保兴奋着, 激动得看着娇蕊回到房间, 又有点失落。

“振保一晚上翻来覆去地告诉自己这是不妨事的, 娇蕊与玫瑰不同, 一个任性的有夫之妇是最自由的妇人, 他用不着对她负任何责任。”“可是, 他不能不对自己负责。想到玫瑰, 就想到那天晚上, 在野地的汽车里, 他的举止多么光明磊落, 他不能对不住当初的自己。”进行道德控制的“超我”不断地提醒“自我”努力压制“本我”的欲望, “超我”“本我”进行着激烈的斗争。

一天中午, 振保赶回来拿大衣, 却见娇蕊痴心地坐在他大衣旁边, 并抽起他吸剩的残烟。“这下子振保完全被征服了。”“本我”取得了胜利, “他挨紧她坐在琴上, 伸手拥抱她, 把她扳过来。”“他们接吻了。振保发狠把她压到琴键上去, 砰訇一串混乱的响雷, 这至少和别人给她的吻有点两样罢?”“本我”渐渐诱使“自我”倾向自己, 而“超我”由于缺乏“自我”的支持, 渐趋弱势。“娇蕊的床太讲究了, 振保睡不惯那样厚的褥子, 早起还有点晕床的感觉。”遵循快乐原则的“本我”占了上风, 振保每天都很快乐, 在娇蕊面前逞能, 与娇蕊顽皮地调着情。可是“超我”并没有完全屈服, 依然以“自我理想”自律, 并促使“自我”理智和自控。“他自己认为是堕落了。”提到娇蕊丈夫的归期, “振保脸上就现出黯败的微笑”, “这次的恋爱, 整个地就是不应该”, 振保觉得这是犯罪。他想到自己出身寒微, 含辛茹苦的母亲是怎样送他到英国读书, 他又经过怎样的努力打拼才走到今天, 可是他堕落了。“娇蕊熟睡中偎依着他, 在他耳根底下放大了她的呼吸的鼻息, 忽然之间成为身外物了。”当娇蕊真得爱上他, 并给快回来的丈夫写了信表明了一切, 并提出离婚。此时振保如梦初醒, “超我”又重新压制了“本我”, 使“自我”理性行事, 他跟娇蕊的情欲感情是不可能有结果的, 毁的将是他的名誉和前途。“等他完全清醒了, 娇蕊就走了, 一句话没说, 他也没有话。以后他听说她同王士洪协议离婚, 仿佛是离他很远很远的事。”

《红玫瑰与白玫瑰》充分体现了人性深处的矛盾和挣扎, “超我”与“本我”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总是变幻莫测, 不可预料的, 而人类社会是建构在道德、理智和社会规范上, 矛盾和挣扎总是存在的。这正是《红玫瑰与白玫瑰》比较深邃的人性主题。

摘要:透过弗洛伊德的意识理论, 我们可以看到《红玫瑰与白玫瑰》中人性深处的矛盾和挣扎, “超我”与“本我”之间的激烈冲突和斗争。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第4篇

积极实践,勤于积累。窦桂梅老师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地成长起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不断地创新实践,并且善于积累总结。窦桂梅老师在不断的探索中始终保持着自己敏锐的触角,她努力突破在教育中谈教育的弊端,勇于用自己的言语发声,勇于上探索性的课。有实践就要有反思,不断地积累已成为窦桂梅老师的自觉行为。她的个人专著的出版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我在成长,我在写”。

有人说,教育是一门艺术。这话一点都不错,我认为,这门艺术的关键就是能够灵活地运用各种教育方法,而老师对学生真诚的爱是掌握这门艺术的诀窍,更重要的是掌握爱的艺术。

有些老师常抱怨,现在的学生不好教,好话听不进去,好心不接受,真是没良心;也有些老师总是常常以“我是恨铁不成钢”来宽容自己在教育方法上的简单甚至粗暴,认为只要出发点对,是爱学生,是为学生好,方法上就可以不去计较。于是就出现了不问青红皂白的斥责,甚至打骂学生的现象,其实我们有没有静下心来仔细想一想,我的话是否拨动了学生的心弦,我的“爱”是否能被学生欣然接受。其实,这是教师情感教育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缺乏了“爱”,更缺乏了“爱”的艺术性。

也许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学生调皮、不听话时,我们就对他们严加管教,这也不准,那也不准,动辄批评,甚至有时大发雷霆。很快,学生确实“老实”了,也许我们还会暗暗自喜,但其实这有可能是一种假象,学生只是迫于你的权威,嘴巴不敢说,内心却不服气。 所以,我们的教育必须从爱出发,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从心底里关心爱护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付出百倍的耐心、细心和同情心,这样,许多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作为老师,我认为,对学生要从心底里拿出全部的爱心,爱得质朴,爱得自然,但是,这还是不够的,要想使爱独具魅力,还必须顺应童心,别具匠心,震撼人心,讲求爱的艺术。我想,这才是我们毕生所追求的东西。

有这样的名师,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钦佩窦桂梅老师的同时,我作为一个小学教师,就应该学习她的教学方法和精神,从她的身上得到对我的身心和教学工作有利的东西。

《玫瑰与教育》记录的是“玫瑰”的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抒写的是“玫瑰”对教育的一片真情,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家庭、爱情的体悟,因为真,所以爱。在她的眼里,教育本身就是开不败的玫瑰花。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第5篇

好花要有好心情赏,有好的心情才能欣赏到好的风光。你的内心如果是一团火,就能释放出光和热;你的内心如果是一块冰,就是化了也还是零度。

亚里士多德说,生命的本质在于追求快乐。使得生命快乐的途径有两条:第一,发现使你快乐的时光,增加它;第二,发现使你不快乐的时光,减少它。

因此,面对教育的系列让人不满的现象,面对自己专业成长的困惑与压力,我们要从中寻找阳光、快乐的地方――根系教育的土壤,理想滚烫于心,紧贴地面行走,激情向上生长。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第6篇

玫瑰在我心中

----再读《玫瑰与教育》

代继霞

玫瑰在我心中

----再读《玫瑰与教育》

《玫瑰与教育》是窦桂梅名师的经典著作之一。窦老师经常这样激烈自己:生命的能量释放就好比开花,意志是根。写作,记录着我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

在整本书中,记录着窦老师的教育事迹。如她在《小红花的背后》这样写到:孩子的心是透明而脆弱的,“小心轻放”孩子的心----这是为人师的底线。我们对学生往往缺乏真正的尊重和关怀,许多班级的墙上一串串小红花,一排排小红旗,对于那些榜上有名的孩子来说是荣耀的记录,可是对于表格空白的学生来说,则恰恰是他们难堪的记录。

对于如何看待阅读,她在《有梦总是好的》中这样说:一个不曾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孩子,一个极少接触优秀文学作品的孩子,她的情感世界将是苦涩无味的,她的精神世界也将是极其荒芜和可怕的。当今大学“新鲜人”他们好学,但是茫然;可爱,但缺少礼数;清纯,但和我这一代一样熟谙世故。

令我最有收获的是窦老师教会了我如何做一个有专业尊严的教师。是呀,只有找到自我,做一个“内生型”的教师,自觉、自主地学习,有着积极向上的执着力,只有这样才能有着专业自信。要拥有专业“自能”,必须拥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技能体系,要把学习获得的能量转化为课堂智慧,我不得不好窦老师一样反

思自我:是否注重扎根于实践,滋养于读书?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是否有了关于教科书以外的见解,并能体现驾驭课堂的独特魅力?

我想,只有从内心深处实现高“自我”的教师,才会以积极的方式看待自己,才能够准确地、现实地领悟自己的水平和境界。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第7篇

九方小学邓晶

这个假期,我怀着对名师的崇敬,读完了窦桂梅老师写的《玫瑰与教育》,乍看题目,还以为是教育教学理论,其实不然,这是窦老师平时的一些杂感,有的是写在网上的一些随笔,书中的内容有的是与教育有关的,有的是她自己的读后感。读完这本书,好象更了解她了,书中对我最有益的莫过于她有关教学的感受,她的一些思维的火花也引起了我对自己工作中一些问题的思考。

《玫瑰与教育》记录的就是窦桂梅老师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她为学生创设了广阔的心灵和精神空间,同时以情动人,那些娓娓道来的文字,缓缓流淌出的是慈母对女儿的疼爱;老师对学生的关爱;领导对下属的期待;智者对朋友的友爱。读窦桂梅老师的《玫瑰与教育》,感觉就如同与一位亲近的朋友谈心,亲切,自然,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本书分为四辑:第一辑清淡与忧患,其中写了作者的教学反思;第二辑在听说读写的背后,主要写了作者在语文教学的所做、所想;第三辑日本的教育管窥,写了作者到日本参观的所见、所感;第四辑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写了作者的很多读后感。

积极实践,勤于积累。窦桂梅老师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地成长起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不断地创新实践,并且善于积累总结。窦桂梅老师在不断的探索中始终保持着自己敏锐的触角,她努力突破在教育中谈教育的弊端,勇于用自己的言语发声,勇于上探索性的课。有实践就要有反思,不断地积累已成为窦桂梅老师的自觉行为。她的个人专著的出版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我在成长,我在写。”

有人说,教育是一门艺术。这话一点都不错,我认为,这门艺术的关键就是能够灵活地运用各种教育方法,而老师对学生真诚的爱是掌握这门艺术的诀窍,更重要的是掌握爱的艺术。

有些老师常抱怨,现在的学生不好教,好话听不进去,好心不接受,真是没良心;也有些老师总是常常以“我是恨铁不成钢”来宽容自己在教育方法上的简单甚至粗暴,认为只要出发点对,是爱学生,是为学生好,方法上就可以不去计较。于是就出现了不问青红皂白的斥责,甚至打骂学生的现象,其实我们有没有

静下心来仔细想一想,我的话是否拨动了学生的心弦,我的“爱”是否能被学生欣然接受。其实,这是教师情感教育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缺乏了“爱”,更缺乏了“爱”的艺术性。

也许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学生调皮、不听话时,我们就对他们严加管教,这也不准,那也不准,动辄批评,甚至有时大发雷霆。很快,学生确实“老实”了,也许我们还会暗暗自喜,但其实这有可能是一种假象,学生只是迫于你的权威,嘴巴不敢说,内心却不服气。所以,我们的教育必须从爱出发,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从心底里关心爱护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付出百倍的耐心、细心和同情心,这样,许多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作为老师,我认为,对学生要从心底里拿出全部的爱心,爱得质朴,爱得自然,但是,这还是不够的,要想使爱独具魅力,还必须顺应童心,别具匠心,震撼人心,讲求爱的艺术。我想,这才是我们毕生所追求的东西。

有这样的名师,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钦佩窦桂梅老师的同时,我作为一个小学教师,就应该学习她的教学方法和精神,从她的身上得到对我的身心和教学工作有利的东西。

《玫瑰与教育》记录的是“玫瑰”的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抒写的是“玫瑰”对教育的一片真情,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家庭、爱情的体悟,因为真,所以爱。在她的眼里,教育本身就是开不败的玫瑰花。

在教学中,能成为骄人玫瑰的毕竟是少数,但只要我们善于自我“浇灌”,善于自我“反思”,我相信我们也一样能够激情绽放,留一缕芬芳在教育的这片园地里!让我们都来做一朵绽放在那校园里的玫瑰吧!

品读《玫瑰与教育》 第8篇

《玫瑰与教育》记录的就是窦桂梅老师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她为学生创设了广阔的心灵和精神空间,同时以情动人,那些娓娓道来的文字,缓缓流淌出的是慈母对儿女的疼爱;老师对学生的关爱;领导对下属的期待;智者对朋友的友爱。读窦桂梅老师的《玫瑰与教育》,感觉就如同与一位亲近的朋友谈心,亲切,自然,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本书分为四辑:第一辑清淡与忧患,主要写了作者的教学反思;第二辑在听说读写的背后,主要写了作者在语文教学中的所做、所想;第三辑日本的教育管窥,写了作者到日本参观的所见、所感;第四辑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写下了作者的很多读后感。

积极实践,勤于积累。窦桂梅老师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地成长起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不断地创新实践,并且善于积累总结。窦桂梅老师在不断的探索中始终保持着自己敏锐的触角,她努力突破在教育中谈教育的弊端,勇于用自己的言语发声,勇于上探索性的课。有实践就要有反思,不断地积累已成为窦桂梅老师的自觉行为。她的个人专著的出版向人们传递了一个信息——“我在成长,我在写。”

有人说,教育是一门艺术。这话一点都不错,我认为,这门艺术的关键就是能够灵活地运用各种教育方法,而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是掌握这门艺术的诀窍,更重要的是掌握爱的艺术。

有些教师常抱怨,现在的学生不好教,好话听不进去,好心不接受;也有些教师总是常常以“我是恨铁不成钢”来宽容自己在教育方法上的简单甚至粗暴,认为只要出发点对,是爱学生,是为学生好,方法上就可以不去计较。于是就出现了不问青红皂白的斥责,甚至打骂学生的现象。其实教师有没有静下心来仔细想一想,自己的话是否拨动了学生的心弦,自己的“爱”是否能被学生欣然接受。其实,这是教师情感教育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缺乏了“爱”,更缺乏了“爱”的艺术性。

也许教师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学生调皮、不听话时,就对他们严加管教,这也不准,那也不准,动辄批评,甚至有时大发雷霆。很快,学生确实“老实”了,也许教师还会暗暗自喜,但其实这有可能是一种假象,学生只是迫于你的权威,嘴巴不敢说,内心却不服气。 所以,教育必须从爱出发,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从心底里关心爱护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付出百倍的耐心、细心和同情心。这样,许多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作为教师,笔者认为,对学生要从心底里拿出全部的爱心,爱得质朴,爱得自然。但是,这还是不够的,要想使爱独具魅力,还必须顺应童心,别具匠心,震撼人心,讲求爱的艺术。这才是身为师者毕生所追求的东西。

有这样的名师,就是教师们学习的榜样。在钦佩窦桂梅老师的同时,笔者作为一位小学教师,就应该学习她的教学方法和精神,从她的身上得到对自己身心和教学工作有利的东西。

《玫瑰与教育》记录的是“玫瑰”的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抒写的是“玫瑰”对教育的一片真情,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家庭、爱情的体悟,因为真,所以爱。在她的眼里,教育本身就是开不败的玫瑰花。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第9篇

当然同样身为教师的我也在认真阅读完此书后,开始了严肃的思考。时代在不断变化着,我们所谓的课堂学习早已不再是单纯的竞技比赛,我们不该过于太死板。课堂里没有谁是真正的失败者,所有的学生都是需要鼓励的。尤其那些通常在老师眼里不积极的学生更应该得到鼓励,这些不起眼的鼓励也许会转折很多人的人生。我们要知道,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期待我们用温暖、公正的心去鼓励的学生。我们没有权利用成人世界的胜败、积极或不积极之类冷血原则去约束他们和评价他们,相反,我们要做的是激起每一个学生对学习和未来的热情,激起他们对荣誉的尊重。给他们一颗美好的心去看待他们所要面对的路。正如窦老师所言:我们如果用形形色色的小红花娇纵一部分学生,同时会伤害一些无辜的学生。我们要时刻铭记:尊重学生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第一原则。

《玫瑰与教育》一书最后一页,窦桂梅引用狄金森的一句诗:“跳着舞过黯淡的日子,让我飞翔的是一本书。”因为她的《玫瑰与教育》,我想把这句诗改写一下:跳着舞过平凡的日子,让我走进玫瑰的理想教育之园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抒写的是“玫瑰”对教育的一片真情,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家庭、爱情的体悟,因为真,所以爱。该书主要为四部分,第一辑是她的教学反思、由孩子身上引发的对家庭教育的思考以及其中与朋友的交流、与《人民教育》的交流等。是一种清淡与忧患的完美结合。第二辑在听说读写的背后,主要写了作者在语文教学的所做、所想;第三辑日本的教育管窥,写了作者到日本参观的所见、所感,特别对于中国和日本教育的对比与不同有了很深的体会。这点给读者都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第四辑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写了作者的很多读后感。而我沐浴在玫瑰清新婉约的文风里,体味着玫瑰繁富精到的旁征博引,把玩着玫瑰漂亮精致的文字,幸福着玫瑰“幸福的感觉”,“沉醉不知归处”成了自己最好的选择。

当然同样身为教师的我也在认真阅读完此书后,开始了严肃的思考。时代在不断变化着,我们所谓的课堂学习早已不再是单纯的竞技比赛,我们不该过于太死板。课堂里没有谁是真正的失败者,所有的学生都是需要鼓励的。尤其那些通常在老师眼里不积极的学生更应该得到鼓励,这些不起眼的鼓励也许会转折很多人的人生。我们要知道,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期待我们用温暖、公正的心去鼓励的学生。我们没有权利用成人世界的胜败、积极或不积极之类冷血原则去约束他们和评价他们,相反,我们要做的是激起每一个学生对学习和未来的热情,激起他们对荣誉的尊重。给他们一颗美好的心去看待他们所要面对的路。正如窦老师所言:我们如果用形形色色的小红花娇纵一部分学生,同时会伤害一些无辜的学生。我们要时刻铭记:尊重学生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第一原则。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第10篇

这本书分为四部分,第一辑――清淡与忧患;第二辑――在听说读写的背后;第三辑――日本教育管窥;第四辑――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如果说这本书是教育随笔,到不如看作是美文欣赏,窦老师从教育生活的场景入手,进行深刻的反思,以美文的形式阐述教育理念。她为学生创设了广阔的心灵和精神空间,同时以情动人。那些娓娓道来的文字,缓缓流淌出的是慈母对女儿的疼爱;老师对学生的关爱;领导对下属的期待;智者对朋友的友爱。

书中纷繁优美的文字,像给心灵做了一次洗礼,书中独到的见解和透彻的感悟,像是找到了皈依的家园,让人受益终生。怀着崇敬之情,我走进了窦老师的“玫瑰庄园”。

山,是品行的体现

一入“庄园”便嗅到文字的芳香,这片“玫瑰庄园”的每个文字都是有温度的。读着《顺风逆风,我心飞翔》,我心里泛起阵阵涟漪。原来每个轻松的笑容背后,都是一个曾经咬紧牙关的灵魂。一直以来我都是一个自卑的人,从众心理特别严重,没有个性以致于没有特点。记得每次上公开课,都有一种虐心的感觉,一遍遍的磨课、试课始终找不到自己的突破的方向。

那种彷徨、无助让我愈发的害怕比赛。窦桂梅老师的“每个人的成长都是在‘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两种意见的碰撞中获得的。”以及“教师就是演员,只不过演员的表演在舞台,教师得舞台在课堂;演员演绎的是剧本角色,可教师演绎的是自己心。”一句惊醒梦中人,是啊,我的课堂我做主,我们每个教师都要有这样的自信心。鼓励的力量让你得意而前行,打击的力量让你前行而不“忘形”。这分不开的一对反义词就像你的左右脚,有时左脚的表扬在前,但右脚的批评肯定会跟上――只有这样的行走,才会在一个个不同的脚印中,走出一个属于自己的人生。

山,命运起伏飘零

“生命是一个括号,左边是出生,右边是死亡,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填括号。”那作为一名年轻教师,面对自己专业成长的困惑与压力,如何演绎自己精彩的人生。文篇《语文老师碎语》中,“永葆青春、读书养气、内省致远、笔耕不辍……”20条黄金定律浸透着窦桂梅老师的殷殷期盼。“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长流水。”正如自序中她说:“立足当下,着眼一生,无论如何也要‘挤’时间阅读,并用笔促进自己的思考。让忙碌的自己不断与宁静的自我对话,让冲动的自己不断接受理智的批判,让实践的自己不断接受理论的省察……

坚持实践、勤于阅读、深入思考的强劲动力,是一种让人反思着的存在。”诗意的语言,真切而热情。记得刚开始写文章发公众号时,我内心非常恐慌。一握笔发现自己的文字是那么笨拙,有时心里的感受很强烈,可倾吐出来的文字去很“蹩脚”。读到窦老师书中的这些话,我心中无比的震撼。是啊,阅读、反思是教师成长的推进器。只要你倾注真情,付出真心,才会收获丰富,只要善于思考,勇于实践生命才会更加精彩。

书中窦老师用文字深情地说:“‘我们萧萧的树叶有声有响地回答那风和雨:你是谁,那样沉默着?我只不过是一朵花’。是的,我只是一朵花,没有多大的能量。但,和着风雨,执著地孕育着,盛开着,正以最大的努力回报家人,回报着师长,回报着朋友,回报着学校,回报着社会……”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第11篇

“我们萧萧的树叶都有声响回答那风和雨,你是谁呢?那样沉默着?我不过是一朵花。”是的,我只是一朵小花,带着一丝芬芳,和着风和雨,我却执着地孕育着,盛开着,以最大的努力回报春天。

这是窦桂梅老师在《玫瑰与教育》这本专著的封页上写下的语言,她认为自己是一朵小花,只是一朵小花,但它执着着,盛开着,努力回报春天。

这本书一共有四辑:第一辑清淡与忧患,其中写了作者的教学反思、由孩子身上引发的对家庭教育的思考以及其中与朋友的交流、与《人民教育》的交流等。第二辑在听说读写的背后,主要写了作者在语文教学的所做、所想;第三辑日本的教育管窥,写了作者到日本参观的所见、所感,特别对于中国和日本教育的对比与不同有了很深的体会,第四辑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写了作者博览群书的读后感。

在书中,我感触最深的是窦老师那质朴而真实的语言,透露出的是她对教育教学的热爱,她的机智和对教育事业的追求。她有广博的见识,有深度的思想,并且以己及人,从个人对教育的理解推到整个教育的广大的范围中去。她敢想敢说,敢于批判一切她认为不正确的做法,锋芒毕露,又文学性十足。她那玫瑰的花瓣柔软,芬芳,但是又带着尖利的刺。读着这本书,感觉就如同与一位相识多年的老朋友在谈心、在诉说,亲切、自然。

窦桂梅老师是北京清华大学附小副校长,受到过国家政治局常委的接见,参加过国家教育报告团,出版了不少的教育专著,是一名优秀教育工作者。回忆她的成长历程,让我感受到她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付出的毅力和艰辛。还记得在她的一次讲座中,她向我们讲述了自己的教育之路。刚开始她是一个不被领导重视的一名普通教师,为了尽快地成长起来她付出了很多:主动地邀请领导和同学科老师来听自己的课进行指导,自己录音找上课时出现的不足之处,多听其他教师的课学习别人的长处,课余时间多看书提高自己的教育理念„„她的成功缘于她的勤奋,她的执着,她的坚强。她不断总结经验,历练提升,不断超越自我。在窦老师从事教学工作的日日夜夜里,她永远在学习、读书、思考、奋斗、拼搏。富有个性的话语,独特鲜活的思想,色彩鲜明的案例,让人手不释卷。我钦佩于窦老师对读书的挚爱,倾羡于窦老师读书的境界:“每每读书至深夜,甚至凌晨,彼时我总感觉自己生命的花朵在黑夜中尽情地舒展绽放。” 小时候我妈妈就对我说女孩子要多读书,可以使你变漂亮。师范时又遇到了我心中最美的老师潘老师,总是不能忘记她穿着宽宽的裤子,扎着马尾,面带微笑平和的样子,不能忘记她点评《围城》的妙语如珠,不能忘记她把许多名著信手捏来的洒脱。所以窦老师说读书是女人最好的化妆品此言不假,因为玫瑰的确是美丽的。

“当我开始真正写作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文字是那么笨拙,有时心里的感受很强烈,可倾吐出来的文字却很“蹩脚”。往往不自觉地把别人的一些话,当成自己文章中的内容。后来读到鲁迅称自己的文字是“硬写”出来的,心里这才颇感安慰;即使是天才,也需要漫长的、艰苦的修炼。”

读到窦老师自序中的这些话,我感到强烈的惊喜。总是给自己寻找懒于写字的理由,即使话在嘴边,也懒得下笔,久而久之,想再表达,已经难以入手。想想文人书豪的鲁讯和特级教师的窦桂梅尚且如此,更何况我这个平凡的人呢? 窦老师的这段话给了我极大的鼓励,我想,即便是挤,是抠,是榨,笔耕不辍,才是真理。我不禁对她又多了几分敬仰之情,想想自己的教育之路,也曾付出过一些努力,但还不够,还需要多下功夫,尽快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争取做一个优秀的教师。

在《心中盛满阳光》一文中,她提到了“境由心生”。确实,面对每日繁杂的事务,面对孩子不经意间制造的麻烦,面对自己专业成长的困惑与压力,我们能做什么呢?我们不能改变这一切,我们只能换个角度想问题。那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窦老师道出了颇含人生哲理的四条建议:改变态度、享受过程、活在当下、学会感恩。

在阅读她的《生命因感恩而美丽》时,让我陷入了深思之中。当我们在自己的课堂上发现某个学生反复捣乱时,作为老师都会很生气,严厉地批评他,教育他。但我们从来都不曾想过这些学生为什么会捣乱?其实他就是想吸引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和重视。如果我们在课堂上,在学习中,对这些学生多一些鼓励和表扬,少一些批评和挖苦,我相信这些学生一定会改掉自己的不好习惯做一名优秀的学生。和他们相比,这些学生的心胸比我们宽广多了,尽管我们批评了他们,可是在课下,见到老师主动打招呼的,这些学生居多。一句简单的“老师好”、“老师我帮你拿东西吧!”让你从心里对他们充满愧疚。

在拜读《小红花的背后》一文时,也让我发现了自己在教学中出现的不足之处。我也喜欢在课堂上用小红花或者小星星等来奖励那些成绩优秀的或者回答问题正确的学生,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不曾想这些形形色色的奖励,激励了一部分学生的同时,也伤害了另外一些无辜的学生,我们的动机虽然是美的,但效果也是可疑的。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上,一朵朵小红花、一排排小红旗,对于那些榜上有名的孩子来说是荣耀的记录,是骄傲的资本;而对于那些榜上无名的孩子来说是难看的记录,是自卑的印记。学习上没有谁是失败者,只要付出了努力,每一个学生都是需要鼓励的。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那些不积极的学生更应该得到老师的鼓励,老师的肯定。做为教师的我们,在学习上要激起每一个学生的热情,激起他们对荣誉的尊重,激发他们学习的自觉主动性。

《玫瑰与教育》让我深深懂得了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广阔的心灵和精神空间,同时要以情动人,以自己的火点燃学生,让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关注和丰富情感世界的过程,成为智慧生成和人生态度、生活品质提升的过程。

上一篇:环境的议论文参考下一篇:四年级上册语文《爱我中华》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