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大学40年变化

2024-06-08

常州大学40年变化(精选8篇)

常州大学40年变化 第1篇

常州改革开发三十年变化的体会

090602110 陈子斌

一、对常州的基本了解

常州是一座具有250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又是一座在改革开放中崛起的新兴工业城市。全市总面积4375平方公里,人口339万,其中市区面积280平方公里,人口85万;下辖武 进、金坛、溧阳三个县级市,天宁、钟楼、郊区、戚墅堰四个行政区和一个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常州地处美丽富饶的长江金三角地区,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市区北至长江,南临太湖,都只有18公里。水陆空交通便捷,京杭大运河、京沪铁路和沪宁高速公路穿城而过,民航机场通达北京、广州、大连、厦门、深圳、海口等国内20多个大中城市,并具备了开通中程国际航线的条件,长江常州港万吨级通用码头已建成投入运行,邮电通讯可连接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1992年,常州成为“ 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和“中国城市投资硬环境40优”城市之一,所辖三市也都先后进入了“中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行列。1995年以来,常州又连续几年被江苏省权威部门评为投资回报率最高地区,并成为国内第一批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改革开放以来,常州充分利用自己的各种优势,经过全市人民的建设和努力,已发展成为经济实力较强、产业门类较多、内外贸易发达、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现代工业城市。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以来的五年,是常州历 史上经济社会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显著提高。下面是我的所见所闻及一些体会。

二、路宽了,楼高了,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高速公路网络全部形成,建设京沪高铁、沪宁城际两条铁路常州段,完成飞机场改造升级。南部新城基本建成,北部新城初具规模,老城区经过改造呈现崭新面貌。建设城市快速高架环,快速公交网基本形成,奥体中心、文化中心、传媒中心等一批功能性建筑建成投运,所有菜市场全部改造提升。新运河建成景观航道,老运河经改造逐步成为城市文化和旅游品牌。城市里的绿化面积也比以前多了很多。

从2002年起,常州行政区划作了调整,市区面积也由原来的280平方公里扩大到1864平方公里,中心城区面积也由原来的120平方公里扩大到700平方 1

公里。2005年,是近年来我市命名新地名最多的一年,天宁、钟楼、新北、戚墅堰区共命名地名182个。在此同时,对部分道路等进行了系统命名。如新北区的新建道路,主要以名山大川来命名,如河海路、珠江路、黄河路、汉江路等;而钟楼开发区的新建道路则以名花名树进行命名,如茶花路、丁香路、玫瑰路、紫薇路等。30年来,常州新批宅名达358处,近5年来发展更快。这些宅名各具风采:某园、某城、某广场、某人家、某新都、某公寓、某华庭、某雅居等。仅2005年以来命名为“花园”的宅名就有40多处,如:太阳花园、金百花园、玉龙湾花园、怡和花园、青山湾花园等;命名“城”的有:凯旋城、御源林城、世纪华城等;命名“广场”的有:星聚广场、新天地商业广场、汇金置业广场等。桥名的命名就更有地域文化特色了,让世人记住这段历史。常州素有“中吴要辅,八邑名都”之称,便有了中吴大桥;常州古有“中华龙城”的美称,也就有了龙城大桥;常州古名为延陵,延陵又写进了桥名——延陵大桥。另外,新桥的命名还力求成为一个区域的标志,如阳湖大桥、武进大桥、钟楼大桥、天宁大桥等。

三、城市配套好了,旅游旺了,第三产业迅猛发展

随着30年以来的改革开放的发展,常州的城市建设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常州近几年的发展可谓是最快的。首先,在天宁区的这一断变化最大,以前的红梅公园只有个文笔塔,现在新修了天宁宝塔。同时红梅公园的开放,也让广大市民多了个休闲娱乐的好场所。再看快速公交一线的正式开通,为我市的交通带了便利,市民也有更多的出行选择。接着,是新区——中华恐龙园,可谓是常州的代表性旅游产业,为常州的旅游业带来了一定的商机。最后,钟楼区那边的高房,一座座拔地而起,为市民们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四、结论

常州变了,真的变了,我真切的感受到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相信随着经济的发展,常州还将变得更好。

常州大学40年变化 第2篇

从蛇口模式到前海模式,四十年来,深圳通过不断创新,从一个小渔村一跃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创造了世界奇迹。

党的十八大会议结束后,习近平总书记将深圳作为外出考察的首选之地。这向世界发出了一个清晰而明确的信号,中国的改革开放会一直坚持下去,永不停步。

中国经济由高速度转向了高质量,成为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鲜明特征。习近平指出,自主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动能转换的迫切要求和重要支撑,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推动我国发展全局的牛鼻子。

和,习近平两次来到深圳前海实地考察调研,肯定了前海模式,并强调指出,改革开放必须坚定不移。

20至今,深圳正是通过前海模式,使许多现代高科技产业在这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在5G、超材料、基因测序、3D显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其创新能力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截至7月,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本地生产总值比重超过4%。全市拥有1.44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平均每天诞生60多项国际专利。

如果说蛇口模式创造了一个经济特区的发展奇迹,那么前海模式将继续上演这一传奇。

常州大学40年变化 第3篇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常州市某中学2004—2014 年新入学的全体初中生和高中生共16 301 名,其中男生8 541 名,女生7 760 名。

1.2方法

由经统一培训的专业人员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对学生进行视力检查,按照《 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工作手册》 要求进行。 视力表灯箱照度500 lx, 悬挂高度为5.0 行视标与多数受检者双眼呈水平位。 按先右后左顺序检查裸眼视力。 双眼裸眼视力均≥5.0 为正常,单眼裸眼视力<5.0 为视力不良,其中4.7~4.9 为轻度,4.6~ 4.4 为中度,≤4.3 为重度。 视力不良构成以单眼判断, 视力不良检出率按视力不良人数计算。

1.3统计学分析

使用Epi Data3.1 建立数据库,SPSS19.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率的比较采用 χ2检验,视力不良程度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 α=0.05。

2 结果

2.1中学生视力不良总体变化趋势

2004—2014 年间,16 301 名入学新生中共检出视力不良13 706 名。初、 高中学生视力不良的患病率分别从2004 年的64.24% 、75.22% 逐年上升到2014 年的90.14% 、93.99% , 各年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分别为341.034、365.155,均P<0.05) 。 见表1。

注:( ) 内数字为视力不良率(%)。

2.2不同年级学生视力不良程度分布

2004—2014年学生视力不良率随着年级上升呈上升趋势, 且随着年级的升高,重度视力不良所占比例逐渐增加,高中以重度视力不良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 177.64,P<0.01) 。 见表2。

2.3不同性别学生视力不良患病率比较

2004—2014年各年份女生学生视力不良患病率均高于男生,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 见表3。

3 讨论

初中生、高中生眼球已基本发育成熟,视力不良大部分都是近视,近视的形成影响因素众多,包括遗传和环境因素, 而环境因素对于视力的改变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学生学习压力大、学习时间长、学习环境差,以及电视、 计算机、IPAD及智能手机的普及, 学生看电视、计算机及打电子游戏时间过长,均能导致眼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解剖结构改变,眼轴变长形成近视。 研究者通过大量动物实验和社会调查证明长期看近物是引起近视的根本原因[3]。

注:( ) 内数字分母为检查人数,分子为视力不良人数。

通过分析发现, 该校2004—2014 年11 年中学生视力不良率呈逐年增长趋势,且随着学习阶段的升高,学生视力不良率逐渐上升, 中度和重度视力不良所占比例逐渐增加,初一学生以轻度视力不良为主,高三学生以重度视力不良为主,与文献[4]报道的基本一致,与学生的课业负担随着学习阶段的升高而增加有关。 随着学习强度的增加, 户外活动时间不足, 睡眠时间缩短,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导致的视疲劳得不到缓解,容易发展为视力不良[5,6]。 充足的睡眠和户外运动能缓解视疲劳, 且有助于恢复睫状肌的调节平衡能力[7]。2004 — 2014 年该校各年份女生视力不良率均高于男生,主要与女生缺乏体育锻炼、喜静、户外运动时间不够且近距离用眼更多有关[8,9]。

该校2004—2014 年初一新生视力不良率为72.52%,比陈霞等[10]报道的2007—2009 年初中一年级新生视力不良检出率( 61.6%) 高。 初一新生视力不良是在小学阶段就形成的, 因此应在小学阶段就切实开展视力不良的防控工作,并在中学阶段进一步加强。 预防学生视力不良是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共同责任,除了对视力健康问题进行监测外, 还应提供整合健康教育及早期干预措施在内的、有效、持续的干预措施,为学生提供一个符合卫生学要求的教学环境, 减轻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家长要控制学生看电视、用计算机等电子产品的时间,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保证学生充足的睡眠时间和户外活动时间, 降低学生近视的发生率,从而降低学生视力不良率。

作者声明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摘要:目的 分析2004—2014年常州市某中学学生视力不良变化趋势,为早期预防视力不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常州市某中学2004—2014年每学年的第1学期体质健康监测的视力资料,对学生视力不良分性别、年级及年度进行分析。结果 初中入学新生视力不良率为72.52%,高三学生视力不良率达到91.19%,同时重度视力不良所占比例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177.64,P<0.01);女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每年均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该市中学生视力不良状况严重,视力不良率随年级的增高呈上升趋势,应及早采取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保护学生视力。

关键词:中学生,视力不良,趋势分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9):1024-1026.

[2]廖文科.当前学校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全面推进学校卫生工作[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1):1-3.

[3]徐广第.从视觉生理学的观点探讨防治近视的理想方法[J].眼科,2004,13(1):4-6.

[4]吴晓英,李秀玲,何国桓,等.茂名市城区2003—2007年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状况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10,36(5):79-80.

[5]徐亮.加强户外运动是防治近视眼的关键[J].眼科,2012,21(1):1-2.

[6]杨漾,洪茯园,彭宁宁,等.上海市7~22岁学生视力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2,33(5):590-592.

[7]刘长俊,王静,郭怀兰,等.中学生视力低下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6):3047-3048.

[8]郭欣,林晨曦,陶立元,等.北京市2005年学生视力不良状况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1):75-76.

[9]YANG RJ,SHEU JJ,CHEN HS,et al.Morbidity at elementary school entry differs by sex and level of residence urbanization:A comparative cross-sectional study[J].BNC Public Health,2007,7:358-366.

莱阳市近40年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第4篇

【摘 要】根据莱阳市1971-2010年的降水观测资料,采用最小二乘法对降水进行线性模拟,分析莱阳市近40年的降水变化特征,得出莱阳市近40年降水整体呈下降均势的结论。

【关键词】降水;特征;变化趋势

【中图分类号】X8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3-0386-01

随着全球极端极端天气事件的不断增多,天气气候的变化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通过对莱阳近四十年降水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实现对气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指导。

一、资料来源:

莱阳市位于山东半岛腹地,地处北温带东亚季风区,属大陆季风型半湿润性气候,1949年建站至2007年一直是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观测资料序列时间长,探测环境保护好,这对研究莱阳市的气候变化具有很好的代表性。

降水资料来自莱阳市1971-2010年的降水观测资料,春、夏、秋、冬季分别为3-5月、6-8月、9-11月、12月-次年2月。

二、气候趋势变化分析使用线性气候倾向率方法:

线性气候倾向率的计算方法为式(1):

(3)

三、降水变化特征

3.1 年降水量

利用各月降水量用线性倾向的最小二乘法模拟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近40年莱阳市年平均降水量为655.7毫米,近40年莱阳市年降水量总体呈波动略下降趋势,降水趋向率为-4.34毫米/10年,降水减少趋势不明显。

3.3 月降水量

由下图逐月降水趋势可以看出,莱阳的月降水差异较大,时间很不均匀,降水主要集中在6-8月(夏季),占了全年降水量的63.1%,7月份降水最多为170.3毫米,1月份降水最少只有7.5毫米。

3.4 日最大降水量

1994年6月29日出现日最大降水量187.8毫米,达历史最大值,莱阳市日最大降水量呈下降趋势,2009年的日最大降水量仅为49.9毫米。虽然极端降水值、极端降水平均强度趋于减弱,极端降水事件频数也趋于减少,但极端降水量占总降水量的比例并未减少。

四、小结

(1)近40年莱阳市年降水量总体呈波动略下降趋势,但减少趋势不明显,春季降水略有增多。

(2)降水年际变化比较大,年内降水主要集中在6-8月(夏季)。

深圳40年变化感悟心得体会 第5篇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体育赛事进入“休克”状态。体育界一片愁云惨淡,沮丧之情弥漫。

据统计,全世界将近有2万多场体育赛事因疫情被迫取消。英国体育营销机构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显示,因为疫情的缘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将达到616亿美元。

与全世界体育的沉寂相比,深圳体育却精彩纷呈,热闹不凡。4月28日,新华社刊发《体育醒了:深圳“全市动起来”》一文,称“深圳市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活动,倡导市民参与体育锻炼,再次掀起全民健身热潮”。报道一经推出,点击阅读迅速超过100万人次。人民日报、央视网、央广网、中国体育报等中央媒体悉数跟进报道,对深圳体育工作予以高度评价。

又一次,深圳体育作为先行者和示范区,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一、用“深圳速度”和“深圳质量”,强势崛起跻身一流

“事实上,深圳体育从来没有睡着过。”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合运表示,多年来,深圳体育工作一直保持着清醒头脑,不断探索和创新体育发展新路径,打造体育发展的新示范和新样本。

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巡视员王志强介绍,面对初突如其来的疫情,深圳体育主管部门从3月起开始策划一系列恢复体育活动,出于疫情防控需要,体育活动主要以线上和室外为主。4月,“2020首届深圳体育消费节”启动,100多家体育企业参与,线上线下结合推广;5月“全市动起来”全民健身系列活动“线上运动月”活动举行,一个月举行了九项线上赛事,吸引23万选手直接参赛,数百万网友围观。根据安排,“全市动起来”全民健身系列活动将从5月持续至12月,共计将推出300多项重点室外、线上活动。

管中可窥全豹。积极应对疫情的影响,只是深圳体育多年来创新工作的一个缩影。特区四十年,借改革春风,深圳体育勇于开拓,锐意进取,通过不断地创新,以“深圳速度”跻身于全国一流体育城市行列。特区40年,深圳已经崛起一座“体育之城”。

事实胜于雄辩,数据是最好的说明。截至,体育运动已经成为深圳市民的生活方式,目前全市共有各类体育场地约30000多个,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占城市人口比重约40%,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不完全统计显示,在深圳,全市每年举办各种全民健身活动40000多场,广泛分布在社区、公园的健身路径、晨晚练点、体育场地、健身苑等,已经形成 “十五分钟健身圈”,让市民出门就可运动。20国民体质合格达标率为90.6%。

深圳体育发展不仅有“深圳速度”,还有“深圳质量”。目前,深圳已成为全国唯一一座海陆空皆有大型赛事的城市,全市现在有重大体育场馆58个,2019年举行大型体育赛事超过500次。截至2019年,深圳市居民人均体育消费为2925.02元,已经超过欧美国家人均体育消费300美元标准。2019年,深圳体育产业总产出已超1000亿元,直接拉动其他相关产业产值6000亿以上。

竞技体育作为体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深圳成绩优异。第31届里约奥运会上,深圳籍运动员获得1金2银。第18届雅加达亚运会上,深圳籍运动员共获得12枚奖牌,其中4枚金牌、5枚银牌、3枚铜牌。涌现出易建联、何姿、刘虹、陈定、陈佩娜、王柳懿和王芊懿等一批优秀体育人才。

“可以确认,目前深圳体育发展已经迈入一流水平。” 深圳大学体育产业发展中心主任赵刚教授认为,从体育产业政策引导,重大体育赛事举办,体育产业发展以及体育消费方面等方面来看,深圳跻身体育一流城市行列是名符其实的。

二、不锻炼心里空落落的运动已成市民一种生活方式

让市民群众能随时随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去,是深圳体育发展一直不变的核心。如今的深圳,体育已成为普通市民的一种生活方式,不可或缺。体育基因,渗透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家住福田区园岭片区的莫丹,一家四口,爸妈退休,她和姐姐是上班一族。每天早上,爸妈去荔枝公园晨练一小时,之后去菜市场买菜。她和姐姐在家里的跑步机上锻炼半小时后,早餐,上班。下班后,姐俩相约到城市广场的中航健身会健身,再回家吃饭。爸妈在晚饭后,习惯在楼下的雕塑社区公园散步。周末,一家人或去爬山,或去“绿道”徒步。

赵悦是莫丹的闺蜜,住同一小区。已是二个孩子妈妈的赵悦,除了上班,辅导孩子功课,每天都会安排时间去一路之隔的健身会所健身。周末,经常带着孩子,和莫小姐一家去效野徒步和爬山。

“运动是多年来养成的一种习惯,已成为一种日常的生活方式。“莫丹和赵悦均表示,每日的体育锻炼,能让自己精神饱满,内心充实。“如果有一天,因为其他事耽搁了运动,心里总觉得空落落的,像丢了什么东西似的,浑身都不得劲。”

在深圳,莫丹和赵悦并不是特例。像她们这样,把健身运动当成一种生活方式,其实是很多深圳人的日常。

事实上,尽管在深圳每年举办的各种体育赛事超过500场,但最蓬勃发展的,还是全民健身运动。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深圳体育的核心是群众体育。

在《深圳市体育发展“十二五”规划》和《深圳市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都明确了深圳体育发展第一基本原则——“以人为本”。多年来,深圳通过一系列创新型制度和开拓性举措的实施,已经使群众体育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打造出健康中国的“深圳样板”。

在寸土寸金的深圳,健身场地和设施遍地开花,星罗棋布。全市共有各类体育场地约30000多个,体育场地面积约2431万平方米。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共335所,开放率为57.8%。

其中,20深圳落实了12个社区体育公园和100个便民利民场地设施的新建及更新任务。2019年,深圳再度完成80个体育场地的建设和更新。根据规划,2020年全市将规划建设4 个体育特色主题公园、30 个以上社区体育公园,在7 个市属公园中实施文体功能提升工程,推动各区建设一批区属体育特色主题公园。

今年8月3日,《深圳市实施全民健身设施智能化提升工作方案(2020-2025年)》印发。根据这一方案,2020年启动全民健身设施智能化提升示范建设工程。目的是通过结合互联网智能化技术,提升深圳市室外健身设施智能化、个性化的科学健身指导功能,更好满足市民多样性的健身需求。方案规定,在2025年底前,将在全市公园、公共绿地、医院、高校、企业、楼宇小区、闲置用地等,建设、更新300套智能化室外健身设施。目前,深圳中心公园D区室外智能健身房等项目已经启动。8月20日,深圳市副市长吴以环等前往现场调研时,一位正在现场锻炼的71岁湖北籍老奶奶说,她经常带着孙女来锻炼,“又方便又好用,深圳真是太好了”。另一位锻炼的市民说,“出门就可以健身锻炼,我每天送完孩子上课就来这里健身,每天健身设施挨个使用一遍大概要40分钟。”

深圳的体育组织发达,目前市区两级体育类社会组织812家。市区两级成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全市57个街道均设立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站,设立了市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点50个,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达到32410人。国民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基本全覆盖,每年可为5万人次市民提供体质测试服务。

“最初是看电影《阿甘正传》之后,开始尝试着跑步。现在每天都会坚持,已经成了习惯。”赵川是深圳众多跑者中的一个,十多年来,每日不辍,风雨无阻。如今,他对深圳本地的各类马拉松、长跑日等活动如数家珍,总是提前制定计划,预先安排时间。在他看来,“深圳的体育活动太丰富了,只要想参加,总能选择既喜欢又适合的群体活动。”

事实确实如此。每年深圳都会组织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群体活动。目前的深圳,已经形成“周周有赛事,日日有活动”的蓬勃发展之势。

2019年的一组数据,足以说明。这一年,深圳以市民需求为导向,支持和指导社会力量,精心策划了“深圳杯”业余足球联赛、“深圳杯”羽毛球联赛、深圳市足球协会城市足球超级联赛、深圳市男子篮球联赛、深圳市“网协杯”业余网球团体赛、深圳市乒乓球段位赛、深圳市绿道健步行活动、磨房百公里等115项具有全市代表性的群众赛事活动;这一年,组织了全市第三届社会体育指导员技能交流展示大赛,全年参赛队伍达到170个,参赛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达到2450人;这一年,深圳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公益配送服务活动。全年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公益服务10000小时,开展“全民健身大讲堂”30场,健身知识讲座30场、健身技能指导300场。全年市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达48场,培训近3000人次,其中落实足球振兴行动计划,培养了100名足球项目社会体育指导员;这一年,深圳组织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今年深圳市体育总队共承担8173项服务项目,服务范围覆盖全市十个区,参与人次18001次,服务时长累计达447859小时,引导市民参与全民健身公益服务,招募新增体育义工3862人。

2020年,为倡导市民走出疫情,5月举办“全市动起来”全民健身系列活动“线上运动月”活动,初期以线上、户外、不举办大批聚集的活动为主,先开展无接触无对抗的项目,后有序开展有接触有对抗的项目。6月,为倡议市民走到户外,深圳启动“深圳十佳健身步道”评选活动。从全市100多条健身步道中,筛选出32条具有代表性的步道参评,最终通过专业人士现场认证、市民网络投票和专家评选等环节,评选出“深圳十佳健身步道”。7月,启动深圳市“全市动起来”系列活动——“企业员工健身月”活动,推动企业体育健身文化形成,促进和谐劳动关系,强化企业员工健康意识。

三、一年30场国际大赛 出门就能遇到体坛巨星

20以来,深圳已经成为各种体育大赛的重要城市,“周周有赛事,月月有高潮,年年有突破”的赛事格局深入人心。

2019年,全年深圳举办了超过30场国际体育赛事,其中包括落户深圳十年首次举办的WTA年终总决赛、连续举办十三届的中国杯帆船赛、获评国际田联金标赛事的2019深圳国际马拉松、冬奥会资格赛的2019亚太冰壶锦标赛,以及广受市民欢迎的2019法国超级杯足球赛、2019斯坦科维奇杯洲际篮球赛、2019国际乒联世界巡回赛中国乒乓球公开赛、2019沃尔沃高尔夫中国公开赛、2019年国际篮联篮球世界杯(深圳赛区)、2019年亚太啦啦操公开赛、2019-2020赛季大陆冰球联赛、2019王者荣耀国际冠军杯、2019WKG&M-1综合格斗赛等国际高端单项赛事,也包括2019中国足球超级联赛、中国足协五人制超级联赛、CBA篮球联赛等高水平职业联赛赛事。各类高端国际赛事的成功举办,满足市民不断提升的体育文化消费需求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深圳的国际知名度。

“尽管近几年深圳市体育场馆建设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是仍然存在公共体育场馆数量不足等问题。”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巡视员韩星元介绍,深圳正在进行新一轮的文体设施建设高潮,其中就包括:总投资约36亿元的市体育中心改造提升工程、深圳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等。

随着大型体育场馆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国际体育赛事在深圳举行,让深圳人出门就能遇自己喜欢国际国内体坛巨星。科比、哈登、内马尔、奥沙利文、莎拉波娃、郞平、邓亚萍、刘国梁、林丹、李娜……这些叱咤体坛的国际巨星,让深圳人都有机会近距离接触甚至面对面交流。

NBA超级巨星科比多次到过深圳,一位球迷现场抱着科比留下激动的眼泪说,“我等了了,终于亲眼见到了自己的偶像!” 在一家篮球训练营,科比给20名篮球少年细心地讲解动作要领。现场一名少年事后说,“科比让我不断前进永不言弃,我会受用终身。”

2019年6月,休斯敦火箭队球星哈登在深圳与球迷们现场切磋球技,其大男孩的开朗性格让人印象深刻。现场一位球迷说:“之前喜欢哈登精湛的球技,近距离接触后发现他性格爽朗,像隔壁家的大哥哥,很亲切。”

“发展城市体育建设,最有力也是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落地大型的体育赛事。作为深圳体育主管部门,我们不仅对引进重大赛事高度重视,而且从全局高度、从未来体育趋势等多个方面,精心谋划,全面布局。”王志强认为,通过引进大型体育赛事,带来全民关注度和连锁经济效益,能推动城市全方位的发展。

在王志强看来,主要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对深圳体育产业发展的直接拉动。目前体育产业已是万亿级别的消费蓝海,自起,深圳体育产业总规模保持了20%左右增速,发展迅猛,重大体育赛事带来的直接经济效应非常显著;二是对城市经济的带动。通过各类重大体育赛事,深圳每年能吸引到超过百万人次的观众到现场观赛,由此带动的旅游、休闲、消费产业的蓬勃发展也为深圳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根据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的一项数据显示,深圳体育产业每产出1元,都会带动其他相关产业产出增加6.02元;三是对城市整体形象的提升。随着国际大赛的成功举办,作为最好的国际招牌,随之而来的品牌构建、明星效应、媒体宣传等,都是宣传深圳城市形象的最快最好途径,“体育赛事将是深圳的一张新名片”。

引进重大赛事,对深圳体育的发展至关重要。但是,对于一直“敢为天下先”敢于创新的特区人而言,眼光绝不仅仅局限于简单地“舶来”重大体育赛事的落地。

在深圳看来,通过重大赛事的引起,积累经验,从而打造深圳自主体育IP,对城市体育未来发展影响深远。近年来,深圳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创办打造本土高水平的体育品牌赛事。目前,深圳已逐渐形成一批深圳自主体育IP。

中国杯帆船赛和深圳国际马拉松,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特别是中国杯帆船赛作为深圳本土企业创办、立足于世界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际大帆船赛事,曾先后五次荣获“亚洲最佳帆船赛事”,深圳由此获得国际帆联颁发的“推动航海运动特别奖”。喜德盛国际自行车训练基地山地车越野赛自起已举办了近30场,超过4万人次的自行车爱好者参赛。

随着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马拉松赛事数量近几年呈现井喷式增长。年国家体育总局印发《马拉松运动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马拉松运动产业规模将达到1200亿元。2019年深圳相继举办光明国际半程马拉松、南山半程马拉松、宝安国际马拉松、深圳国际马拉松等系列赛事活动,其中深圳国际马拉松作为国际金标赛事,报名人数超10万人,同比增长7.0%,赛事影响力不断扩大。

引进职业体育俱乐部,打造职业赛事高地,这是深圳转变体育发展方式又一契机。

今年7月28日,林丹羽毛球俱乐部落户宝安区。此前,郑洁(深圳)国际网球俱乐部已经落户福田。截至2019年11月,进驻深圳的职业体育俱乐部数量为16家。其中包括了足篮排三大球和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棋类项目职业俱乐部建设取得突破,实现了围棋、象棋、国际象棋三个项目都有职业俱乐部在全国最高水平联赛征战。

作为南方城市,发展冰球本身就让人称奇。更难得的是,冰球俱乐部在深圳发展迅猛,成绩优异,今年加入俄罗斯女子冰球联赛(WHL)的首个赛季就摘得桂冠。据悉,自1946年俄罗斯建立起冰球联赛以来,从未有扎根俄罗斯以外的俱乐部拿到过冠军。深圳男子冰球比赛在龙岗大运中心的赛事,每场比赛能吸引超过3000名观众到现场观赛,线上观众超过50万人次。

2019年,深圳各体育职业俱乐部战绩骄人:深圳领航者篮球俱乐部获得CBA联赛第4名,深圳铁狼队获得五超联赛冠军,深圳大学乒乓球俱乐部保持在2019年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及甲A联赛中名列前茅。此前,深圳海狼队夺得2018年劳力士杯中国海帆船赛的总成绩亚军。

高端体育用品制造业仍然是深圳体育产业的主体。依托深圳科技创新的领先优势,在产业链条上涌现出朝向集团、好家庭、喜德盛、中航健身会、观澜湖高尔夫球会、领先康体、博德维等国内外知名体育品牌。

四、三级训练网络形成 国际国内赛场佳绩频传

竞技体育作为体育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对提升城市影响力和竞争力意义重大。特区成立以来,竞技体育水平飞速发展。

1990年,深圳体工队航空模型运动员韩星元在广东省第八届运动会上开创了遥控模型F 3 E滞空时间和封闭距离两项世界纪录。,田径运动员孙彩云两次破女子撑竿跳高室内世界纪录。9月,体操运动员肖俊峰作为国家队主力队员,参加世界体操锦标赛并获男子团体第一名。8月,体操运动员肖俊峰与队友一起夺得了体操比赛男子团体金牌,为深圳市夺取奥运会金牌开创了历史先河。

举办的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无疑是深圳竞技体育发展史上一座辉煌的里程碑。“从这里开始,不一样的精彩”——大运会带来的“精彩”不仅仅是中国队勇夺75金、雄踞奖牌榜榜首的优异成绩,还直接加快了深圳体育发展前进的步伐。

“通过改革和创新,目前深圳竞技体育实力稳步提高,运动项目和运动队伍结构更加合理,竞技运动人才的综合素质和文化水平显著提升,已经形成相对成熟的体教结合共同培养高水平后备人才体系和激励机制,为国家、省输送更多优秀体育人才,在奥运会等国内外重大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巡视员韩星元表示,具有深圳特色的职业竞技体育发展模式基本成型,市场环境和产业链条日益完善,社会力量参与职业竞技体育发展的热情充分调动。在网球、高尔夫球、帆船帆板、篮球、足球等重点项目上,形成一批在国内外有重较大影响的俱乐部、精品赛事和体育明星。

如今,深圳初步形成了市、区、学校三级训练网络,游泳等8个项目被评为省示范基地,乒乓球等10个项目被评为省重点基地。深圳籍运动员入选国家队运动员人数达40余人,被省队正式吸收的运动员80余人,涌现出何姿、刘虹、罗茜、易建联、黄秋爽、陈定、陈佩娜、王欣瑜等一批优秀体育人才。在国际国内赛场上佳绩不断。第31届里约奥运会上,10名深圳籍运动员代表中国队参加多项比赛,获得了1金2银的好成绩,其中,刘虹勇夺女子20公里竞走金牌。15名深圳籍运动员入选中国代表团参加2018年第18届雅加达亚运会11个大项的比赛,获得12枚奖牌(4枚金牌、5枚银牌、3枚铜牌)的佳绩。在雅加达亚运会花样游泳集体自由自选比赛中,中国队凭借一套曾获世锦赛亚军的经典节目《凤舞国粹》,获得94.4333 的高分,并以总成绩186.9395夺得金牌。上场的八名姑娘中,王柳懿和王芊懿是土生土长的深圳姑娘,她们也是中国花游继蒋文文和蒋婷婷之后又一对双胞胎花游小女神。

“竞技体育的高水平发展,得益于深圳近年来青少年体教结合不断深化。”在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巡视员韩星元看来,深圳通过建立健全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发挥体教结合模式和学校资源优势,狠抓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建设,积极向上输送人才,这为深圳体育事业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8月26日挂牌的深圳市体育实验学校,是深圳体育工作的又一次创新变革。

“它能培养深圳急需的复合型人才,既可成为投身体育事业的精英,也可成为服务社会的高素质人才。”韩星元表示,深圳市体育实验学校将打破过去传统体校的制度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从原来市体校三年传统中专的“单一型”改变成为“双Y型”,即:既可独立招收选拔优秀体育苗子,也可通过片区招生培育体育特长生的“Y型”入口;既可选拔输送省级、国家级专业队或职业队,也可通过高考进入高等院校的“Y型”出口。

五、深圳体育何以能异军突起跻身一流

40年前,特区成立之初,深圳体育以武术、龙舟竞渡、长跑等传统项目为主,现代体育产业尚属空白。

如今深圳,已经成为各种体育大赛的重要城市,体育赛事市场表现出的高端化、国际化、全面化,已经打造成了天上“鹰击长空”(无人机运动等)、地上“你追我赶”(路跑、球类等)、海上“百舸争流”(帆船、赛艇等)的局面。

体育的勃兴,让市民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热闹、欢快、明亮、阳光和时尚。

短短40年,深圳体育何以能异军突出,走出一条兼具“深圳速度”和“深圳质量”的体育发展之路?

高屋建瓴,谋划布局,加强体育产业顶层设计,是重要原因之一。

20,深圳市颁布实施《深圳经济特区促进全民健身条例》,从全民健身活动、全民健身设施的建设与利用、保障措施、法律责任等促进深圳体育发展;,深圳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出台,规划提出,经过5年左右的努力,深圳要建立健全符合现代体育发展规律的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打造体育强市;同年,深圳市出台《深圳市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及《深圳市促进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形成“1+7”体育产业发展政策体系,深圳设立了每年2亿元的体育发展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扶持体育产业发展。至年,深圳市颁布《深圳市足球振兴行动计划(2016—2020年)》、《深圳市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7-2050年)》等足球发展文件,为深圳市足球发展振兴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018年,深圳实施《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指出汇集“超级赛事和明星队伍群”,建设运动活力都市。2018年,深圳市印发《关于勇当海洋强国尖兵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实施方案》。2020年3月,深圳出台《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了到2035年成为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全国典范,“到本世纪中叶,跻身世界体育产业高度发达城市行列,成为国际体育示范城市。”

如同茫茫大海里的灯塔,指引前进的方向。深圳在体育工作方面完善的顶层设计,发挥了政策引领作用,规划出一条具有深圳特色的发展路径。

“经过多年的培育,深圳引进了一大批国际高端赛事,也培育了一大批本土品牌赛事,在产业链条上拥有了国内外知名体育品牌。”据王志强介绍,目前深圳工商登记可从事体育相关产业的企业超过2万家,其中已纳入体育调查统计的9000多家企业中,法人单位共计5949家。年产值(或营业收入)万元以上单位334家,体育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日益凸显。

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动深圳体育产业创新发展,这是深圳体育迅速发展的又一原因。

“作为体育主管部门,我认为最主要是把握‘若即若离’原则。”王志强如是说。在他看来,所谓“若即若离”,就是把握“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尺度。“当市场需要时,政府不能隐身,要及时引领,就像大海里航行的舵手一样。当市场不需要时,政府不能乱伸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重大体育场馆和便民利民体育设施的规划与建设,作为体育发展的基础,深圳政府不仅有所为,而且果断出手,大手笔不断。年,深圳以承办大运会为契机,建设了包括大运中心、深圳湾体育中心、大学城体育中心等在内的22个重大的体育场馆设施,为之后引入大型赛事打好了硬件基础。至2019年,深圳拥有重大体育场馆58个,全年举办超过30场国际体育赛事。

2017 年国际冠军杯中国赛深圳站赛事,主办方嘉达利锋集团首席运营官鸟羽秀贵对深圳大运体育场赞赏有加:“这里是国际级水准的足球场,完全具备举办最高水平足球赛的条件。”他认为,高标准的硬件设施也是深圳连续三年办赛的重要原因。

除了高标准的场馆设施,积极主动地提供高效率地服务,也让深圳体育主管部门备受称道。2017年,中国乒协、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以及腾讯体育联合主办“地表最强12人2017-2020直通东京乒乓球赛”时,给腾讯体育赛事执行负责人Lucia最深的感受是:“深圳本地政府对于高端赛事的支持配合力度非常大。”Lucia说,“双方确认了要在深圳举办之后,主管体育的副局长就立刻帮忙联系合适的场馆,推荐场馆联系人给到我们对接。深圳体育中心为配合我们的赛事,特意帮忙腾出了档期,并且配合我们做赛事报批和安保方案。”在Lucia看来,对于赛事运营,深圳比很多地方更主动更开放,“深圳政府主管会作为赛事的一分子投入到筹备中,一起出谋划策提供建议”。

近年来,深圳一直坚持“政府引导、企业承办、市场化运作、社会参与”的办赛模式,加快“活力深圳,运动之城”建设。

“深圳体育发展路径,对其它城市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在深圳大学体育产业发展中心主任赵刚教授看来,深圳体育发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体育赛事的社会化。以腾讯、佳兆业、弘金地、纵横四海等企业在专项资金的扶持下,充分发挥了市场主体作用,在提高赛事直接效益的同时,不断挖掘周边效益,走出了社会资本办赛的深圳模式;二是加强协会管理与支持,推动群众体育的科学化。比较典型的“深超”足球赛事,已经形成了非常规范化的组织的体系,各俱乐部的水平,资金投入都可以说是全国之最;三是不断提高科技水平,促进体育产业的升级。深圳的“好家庭”、“喜得胜”等一批企业,不断提高产业的科技水平,在占据国内市场中的重要地位,无人机成为国际市场份额的领先者。

独特的城市气质,决定深圳与体育的完美契合。城市的地理位置和气候,也决定了体育发展拥有一片天然的“沃土”。

“年轻、时尚、创新、绿色”逐渐成为体育事业的核心和标志,这让城市与体育相互成就,互为发展。深圳常住人口的平均年龄为32.5岁,这一群体,对体育赛事有着强烈需求,也是健身休闲的主要群体,加上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一定的经济实力,这决定了深圳体育运动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深圳依山傍海,四季温暖,交通发达,商业繁华,美食荟萃,毗邻香港等特点,也吸引了各种优秀体育人才前来发展。

今年5月,《足球报》刊发“深足拿什么吸引半数国脚问询?”一文,报道称“起码有一半的国家队队员都以不同方式问过深足方面自身加盟深足的可能性”。

深圳足球拿什么吸引了半数国脚呢?原天津天海队球员裴帅加盟深足之后表示,深圳这座城市的影响力和包容度是他加盟深足的原因之一。在裴帅看来,从城市环境、俱乐部投入稳定性以及政府重视程度三个角度来看,深圳足球的发展空间很好。本赛季多名加盟深足的球员在交流加入深足原因时,其主要共识包括:深圳是国内一线城市,经济好,交通好,天气好。城市包容性强,收入高,球员愿意来。过得舒服,大家都说普通话,不排外,在这里能够找到家的感觉。

刚刚夺得俄罗斯女子冰球联赛(WHL)冠军的昆仑鸿星万科阳光的队员们在谈到深圳时,都认为球队之所以成功,在于深圳的生活为球队创造了很多便利条件。主场在2011年建成的深圳大运中心,居住公寓配有餐厅和休闲室,条件都非常优裕。另外,深圳气候温和,以说普通话为主,还有各种美味佳肴,这让队员们非常适应。

队员刘楠说:“在深圳的第一年,只有几百人来看我们的比赛。有些人甚至不知道冰球是在冰面上进行的。三年过后,一般场均会有约3000名观众前来为我们鼓劲呐喊。有球迷还会为特定的球员制作海报加油助威。”

六、未来展望:对标世界一流,打造国际体育示范城市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明确“支持深圳举办国际大型体育赛事,建设国家队训练基地,承办重大主场外交活动。”“研究将深圳列为城市社区运动场地设施建设试点城市。”

“这一意见的出台,给未来深圳体育发展树立了新目标,指明了新方向。”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合运表示,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从经济特区跃升成为先行示范区,符合深圳特区成立以来一直“敢为天下先、勇当排头兵”的城市特质和特区品格。多年来,深圳体育一直作为国内行业带头人和排头兵,引领体育发展风气之先,这一次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今年3月,深圳出台《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了深圳体育产业发展总目标:到202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1200亿元;到2025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2.8%;到2035年,成为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全国典范,体育创新能力、体育综合竞争力世界领先,成为国际著名体育城市;到本世纪中叶,跻身世界体育产业高度发达城市行列,成为国际体育示范城市。

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巡视员王志强说:“对标世界一流体育发达城市,将深圳打造成国际体育示范城市,不是心血来潮,是基于目前深圳体育发展基础和发展趋势,经过充分论证而制定的目标,是切合深圳体育实际的目标。因此,它也是深圳必须达到的目标。”王志强认为,中央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这意味着深圳将代表国家进入全球先行城市之林,参与全球城市体系的合作与竞争,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作出有益贡献并发挥重要作用。“作为深圳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圳有信心、有能力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城市体育发展新样本,进而在新时期起到体育发展新示范的作用。”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在深圳体育发展的路上,最好的办法是向前看,不要回头。

深圳40年变化感悟心得体会 第6篇

不过弹指一瞬

40年,在南中国这片土地

却是地覆天翻——

荒凉滩涂崛起摩天大楼

寂寞海湾变身亿万“箱”田

边陲小城跻身国际名都……

改革开放的如椽巨笔

刻画着深圳特区的发展历程

这组照片带你见证

深圳特区40年惊世巨变

让你在弹指之间

从家乡的变化看改革开放40年 第7篇

燥热的夏夜,独自在街头漫步。一辆辆的小汽车、摩托车从身旁缓缓驶过,不远处的霓虹不断的变化闪烁着,点缀着夜幕下的城市,轻柔的音乐从灯火通明的商店中飘出,劳作了一天的人们正在街头悠闲的谈笑着、散步着,空气中温馨、狂野与醉人的气息混合着、弥漫着,构成一幅恬美的山乡夏夜图。我的家乡真的变样了,不再有记忆中荒芜的影子。

我的家乡位于福建省南部,漳州西部。九龙江的支脉——船场溪、龙山溪、永丰溪纵横交错,蕴育出美丽富饶的家乡。我那勤劳、质朴的家乡人民,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下,用汗水用奋斗改变了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演绎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改革前的家乡可以用脏、乱、差来形容。记忆中的家乡只是一座小小的县城。街道很窄,街道旁搭建着许多临时的住房和店铺,许许多多的房子只是土木混合而成的泥瓦房。一到晚上,街上的行人就很少,昏黄的路灯将人影拉长,更显得大街的寂静与萧条。一到晚上,人们早早的入睡了,远远没有今天的繁华,更谈不上什么“夜生活”。家乡那条美丽的小溪,曾经淤满泥沙,长满杂草,一到雨季,泛滥的洪水就会漫过堤坝,冲过大街,涌入人家。1981年的大洪水还给家乡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在许多人的心头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而那时家乡人的物质生活更可以直接用贫穷和困苦来形容。那时候,经济发展缓慢,街上商店稀少,商品匮乏,买米、买肉、买布等都是凭票供应。能够拥有一辆自行车、一台缝纫机、电视机就是那时候的“大三件”就是过上幸福生活的标志。家乡许多人的梦想就是能够过上没有斗争的安宁生活,能够吃一顿饱饭。

提起家乡的变化,许多人都深有感触——是改革开放给家乡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就像一股和煦的春风吹绿了神州大地,唤醒了我美丽富饶的家乡,让她焕发出了无限的青春与活力。

78年,那场浩劫结束了,人们带着伤痛带着苦楚带着迷茫从噩梦中醒来,家乡是一片满目疮痍的景象。勤劳勇敢的乡亲决心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这时,国家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构想,国家的工作重心开始从阶级斗争转向了经济建设,改善民生上来。政策放松了、体制放开了、市场自由了,许许多多的小店铺、小作坊、个体户、小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勤劳的家乡人民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变了家乡贫穷落后的局面,生活富裕了,物品丰富了、商品流通也正常了,人们也不再需要凭票买肉、买米、买布了。一幢幢的高楼在改革开放后拔地而起,家乡的经济走进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新时期。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勤劳勇敢的**人民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创业。进入九十年代,家乡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发展绿色产品、特色产品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近几年,首届海峡两岸花博会和首届海峡两岸茶博会都在**召开,**人民以花为媒、以茶为媒,打出了“中国兰花之乡”、中国白背毛木耳之乡“、”中国麻竹之乡“和”高山云雾茶“的口号。家乡的农副产品走出了山门、走上了国内和国际市场。家乡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而不断的提高,旧时的“大三件”早已走入历史的尘埃中。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手机、等离子电视、小汽车等现代文明的成果飞入了寻常百姓家,一切都已经不是那么希奇。

但是,富裕起来的家乡人民不满足于这些,家乡人民又提出了“小县城、大城关——**五年超越梦”的理想。家乡加大了环境整治力度,那条曾经淤满泥沙、长满杂草的小溪得到了治理。而今小溪水早已不再浑浊,小溪的两旁栽植了垂柳,设立了栏杆,建起了人行道并添置了石椅。小溪旁那曾经的荒地、坟地已建成了供家乡人锻炼、休闲的公园。黄昏后就经常会有行人出来散步、聊天、纳凉,年轻的恋人还会在公园里不时的窃窃私语。远处的霓虹闪烁,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幻化出五颜六色的光影。

今年,家乡的土楼还通过了世界文化遗产的认证,许许多多的旅行社到家乡考察,许许多多的外国友人来到家乡参观、游玩,家乡依托土楼,以更为开放的姿态走向了世界,也带来了家乡经济的腾飞。改革让而今的家乡呈现出一派青山秀水的好风光。

章党单站4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第8篇

1 资料及研究方法

分析过程中所采用的气温、降水等资料,都来自于章党气象站本站观测数据,缺失资料采用Excel进行插值填补,并进行简要的数值订正。处理后的资料进行趋势图分析,可以用来进行40年(1968—2007)年气候特征分析。

资料处理及统计的研究方法:气温、降水资料以10年为一个年代,分析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极端气温、平均降水量和≥50 mm强降水资料,得出各个要素的气候平均值,然后计算出各个要素的距平值,最后用简单的数学方法,得出气候变化趋势的拟合方程。

2 气温的气候变化特征

2.1 年平均气温的年代变化

对资料进行分析和统计,章党站年平均气温的总体趋势呈上升状态(图1),用线性拟合统计40年来的章党站年平均气温的增长率,得到方程[2]:

因此,可以推断出章党站气温增长率为0.028 5℃/a,比我国每年的年平均气温增长速度高很多,但是低于全省气温增长率的平均水平,这和章党站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有关。

1968—1988年负距平明显,这期间为章党站的相对偏冷时期,而20世纪90年代以后至2007年,正距平值陡然增加,因而这个时期为章党站的相对偏暖期。2000年以后的距平值比20世纪的年代以前升高0.8℃,年平均气温也升高了0.9℃(图2)。

从表1可以看出,按照划分资料,章党站年平均气温在逐年代升高,章党站平均增长基数为0.2℃,年距平气温也呈增长趋势。

2.2 平均最高、最低气温的年代变化

从表2可以看出,20世纪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随年代均呈上升趋势,2000年以后与20世纪60年代相比,年平均最高气温上升了1.0℃,年平均最低气温上升了1.1℃;极差为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差值,随年代的增加而呈下降的趋势,并趋于稳定水平,这是因为随着气温的上升,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的上升速度不同造成的,由于地形条件和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使最低气温的上升速度相对较快,而最高气温的上升速度则相对较缓慢。

(℃)

(℃)

2.3 极端最高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变化

章党站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2000年,为37.7℃(图3),年代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2001年,为-37.3℃(图4)。从表3可以看出,1998—2007年极端最高气温呈平稳上升趋势,年代极端最低气温呈下降趋势。1998—2007年与1968—1997年相比,年代极端最高气温上升了2.1℃,年代极端最低气温下降了2.8℃,温度变化幅度较大的时期是1988—1998年;年极端最高气温和年极端最低气温的极差仍为上升趋势,在1998年以后的时期极差突然出现一个历史极值75.0℃。总体上,极端最低和最高气温都显著上升,而且最低气温上升的速度较快。由此可见,章党站气候特征正逐步趋向变暖,温差水平趋于降低,这与全球的气候变化相一致。

3 降水的气候变化特征

3.1 年降水量的变化

分析章党站40年来的年降水量特征,发现章党站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按线性拟合其减少率为每年1.7 mm(图5)。年降水量拟合方程为

从图5可以看出,年降水量的总趋势减少,但是年降水量变化在各个年代、年际的情况有所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1968—1978、1984—1987、1990—1991、1993—1996、2002—2006年,年降水偏多,平均距平值均为正数,为雨水的饱和期。出现了1973年(年降水量1 110.8 mm)、1995年(年降水量1 085 mm)的大涝之年。(2)1978—1983、1988—1993、1995—2002年,降水量距平值为负,表明降水偏少。(3)降水量总体缓慢减少,平均距平值为负数。距平值最小值达到了-307.2 mm。1997年达到降水的最小值477.9 mm,是多年平均降水量的1/2[3]。

(℃)

3.2 强降水(日降水≥50 mm)的气候变化

受东亚季风影响,东北地区的降水主要集中在汛期(7—10月),年降水量的多少与发生强降水的次数有密切的关系[4,5]。统计40年来章党站发生强降水的次数和时间,有利于对降水过程的整体趋势给出估计,并且可以较准确地计算出强降水发生的概率。经统计,得出章党站发生降水量≥50 mm强降水的天数为76 d,其中1968—2007年的强降水天数的年代平均值为1.9、1.5、2.3、1.9 d;发生日降水量(R)≥50 mm的强降水天气最多的是1988—1997年;降水量总体呈现趋势下降,但是年代分布并不明显。

4 结论与讨论

(1)1968年以来章党站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均呈明显上升趋势,说明章党站的气候趋于变暖,而温差极值逐渐减小。

(2)1988—1997年增温显著,主要原因是夏季气温急剧升高,出现高温时间较长,极端最高气温达37.7℃。因此,章党站气候变暖的趋势可见。

(3)章党站近40年的降水量呈下降趋势,但是各个年际呈跳跃摆动,有时甚至有干旱时期。

(4)40年来章党站的气候变化趋势和全国气候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气温升高、降水减少。而当地气温的高低、降水的多少很大程度上还会受到天文、地理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摘要:利用1968—2007年章党单站年平均气温、降水量等气象要素资料,对40年来章党站的气温特征、降水趋势变化等规律进行了简要分析。统计表明:章党站年平均气温、气温年极值、极端气温变化呈上升趋势,极差逐渐减小,降水量总体趋势逐年减少。

关键词:气候,变化特征,章党站,1968—2007年

参考文献

[1]朱乾根,林锦瑞,寿绍文.天气学原理[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5.

[2]关治,陆金甫.数值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赵玉洁,宋国辉.天津滨海区50年局地气候变化特征[J].气象科技,2004,22(2):86-90.

[4]范丽红,崔彦军,何清,等.新疆石河子地区近40 a来气候变化特征分析[J].干旱区研究,2006,23(2):334-338.

上一篇:教师的责任与担当心得体会下一篇:辅导员对大学生毕业鉴定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