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名字叫莲》的说课稿

2024-06-22

《它的名字叫莲》的说课稿(精选5篇)

《它的名字叫莲》的说课稿 第1篇

师总结:四则谜语是一种植物,好像不大可能,其实那是根据植物不同部位的特点作谜面的。

二、学习6~9节

师过渡: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听一听,了解这种叫“莲”的植物吧。

1.播放课文6~9节,想一想: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莲的?

2、你对莲的哪个方面最感兴趣?请四人小组根据学习单进行学习。

(课件出示:1、读一读,划句

2、说一说,理由

3、再读读,体会)

3.全班范围内交流最感兴趣的内容,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1)藕:

指名交流、朗读。

师:读了句子,你知道了什么?

指名回答

师小结:原来藕是莲的根茎,它在夏末秋初长成。

(边说边板书:莲的根茎 夏末秋初)

师:关于藕,你还知道些什么?

学生交流藕的资料。

(2)荷叶

A、指导朗读:句子中有些词语写得很好,你能读读吗?(轻声读、指名读)

B、你们读出了荷花的什么特点?(师随机出示板书:绿、多、圆、表面光滑)

C、什么叫“高低参差、紧密相挨”,看图理解

D、渗透比喻的修辞手法。

……

(两大组比赛读。)

E、指导背诵:现在,描写荷叶各种特点的词语溜走了,你还会读吗?(看课件指名说)

(3)荷花

过渡:翠绿的荷叶衬托得荷花更加美丽了。描写荷花的句子你找到了吗?

指名交流。

师引生读。

师:作者用贴切的词语描绘了荷花哪些不同的姿态?

看图理解词语:含苞欲放

师:荷花的姿态真美,让我们赞美它。(齐读)

师:(多媒体出示多幅荷花图和说话句式)请你先讲给你的同桌听。

指名说。

总结:荷花姿态真多,真是——千姿百态!

(出示板书:千姿百态)

过渡:荷花谢了,就露出了——莲蓬,谁找到了莲蓬的句子?

(4)莲蓬

指名交流朗读。(媒体出示句子。)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句子,边读边想,句子告诉你什么?

生交流。

(随机出示板书:藏有莲子 二三十颗 生命力强 )

师:老师从网上找到一些关于莲蓬、莲子的资料,让我们资源共享吧。

(出示媒体)

三.总结全文,反馈延伸

1.师生共同小结。

2.师: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生动地描绘了美丽的荷花、荷叶,课后,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词句摘录在本子上,读一读。

板书设计:

藕 莲的根茎 夏末秋初

41 它的名字叫莲 荷叶 绿 多 圆 表面光滑

荷花 千姿百态

莲蓬 藏有莲子 二三十颗 生命力强

说课要点

1、说教材

《它的名字叫莲》是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实验修订本)二年级第二学期第7单元“读课文 摘录词句”的第2篇课文。本篇课文主要写了历代为文人雅士所赞美的莲。课文一开始以四则围绕莲的谜语展开,激发了学生学文的兴趣。第6节主要以优美的语句描绘了莲的美。第7-9小节介绍了莲的其它部分,使学生对莲有更多的了解。

2、说学情

学生学习语文已经有一年半的时间,识字能力已经比较成熟,能在生活中、阅读中自主、有效地识字。另外,他们已经能阅读较多且较长的文章,大部分学生喜欢阅读,也有了一些阅读技巧,已较能读懂、读好,如何继续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会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整理,还需继续在平时教学中指导、渗透。

3、说教学目标

本着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生的定位,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见教学目标)。因为本课中四字组成的好词语较多,优美的语句也比比皆是,我结合本单元的`要求,即“读课文 摘录词句”,教学中帮助学生如何摘录这些好词好句,并积累内化。另外,本文知识性也较强,进行交流拓展,让学生更加了解莲,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说教法

本课的教学时间是2课时,所以,进行教学时内容相对可以安排得更加丰富,训练更加到位一些。

我紧紧围绕识字和阅读展开教学,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体会、感悟。不同要求的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和情感活动,在多法品读中有所理解与感悟。并在读中积累语言,学会运用语言。

课文主要以抒情为主,为了营造一个优美抒情的课堂氛围,我的课堂用语也力求优美、丰富。我还结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利用多媒体,采取多种教学,创设生动情境,营造活跃课堂,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学,每时每刻都主动投入在学习活动中。

5、说学法

二期课改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要让学生吃到更多的鱼,最好的方法莫过于教学生学会打鱼。

6、说实施

我把本文分为了三个部分实施教学,首先是一开始的四则谜语,其次是对第荷叶和荷花的语句的品读。让学生在读中品,读中学,感受莲的美,积累好词好句。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我让学生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从学生喜欢的句子出发随机学习课文句子。采用各种形式的读,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朗读中多角度体验文本,在赏读中培养审美语感。

最后,第7-9小节的学习侧重在莲的知识的拓展方面,让学生多了解莲的特点、习性等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它的名字叫莲》的说课稿 第2篇

1、认识12个生字,能读准“罗、膨、茎”的字音,正确朗读“星罗棋布、千姿百态、亭亭玉立、含苞欲放、高低参差、紧密相挨、膨大”7个词语并积累这些词语。

2、正确、清楚地朗读全文,能在流畅朗读的基础上,记诵部分描写荷花、荷叶的句子。

3、读课文,重点了解莲的根茎、莲蓬的特点,理解“莲的全身都是宝”,知道根茎到藕的生长过程。

课前预习:

1、复习记诵描写荷花、荷叶的语段。(摘自《荷花》、《王冕学画》、《荷叶圆圆》)

2、自读课文,圈出生字,标上节号。

教学过程

一、积累反馈,引入新授

板书:42 它的名字叫

两分钟预备铃——配乐欣赏荷花美景

1、引入课题

这就是被誉为“花中仙子”的——荷。

荷又叫——莲。板书:莲

来,拿出小手,让我们一起来写这个字。上下结构“草字头”,下面是“连接”的“连”。

2、借助图片理解“星罗棋布”。

莲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种植,特别是南方一带。

每当盛夏来临,我国南方一带像这样的盛开着莲花的池塘特别多,一个又一个,数也数不清。它们密得像缀满夜空的点点繁星,多得像布满棋盘的颗颗棋子。江南水乡的莲塘真可谓是——

出示词语:星罗棋布

谁能借助拼音读准它?

这个三拼音,让我们一起来拼拼。

读好这个词。

多得不得了呀!

谁再来读。

理解了词语,让我们来读好这句话。

出示句子:莲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种植,特别是在南方一带,莲塘星罗棋布。

今天,让我们走近其中的一个莲塘,再次去欣赏莲,了解莲。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又是如何介绍莲的?请打开书,轻声读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努力把句子读通顺了。然后请在书上圈一圈课文介绍了莲的哪几个部分?

Ø 关注习惯:人要坐正,书要拿好。

2、交流

小朋友都读得很认真,很多同学都在6-9节里面,圈出了许多。可有位同学却与众不同。

指名交流。

看老师写——

板书:荷花

荷叶

莲蓬

(指着板书带草字头的字)看看这些字的字形,你有什么发现吗?

和植物有关,上下结构草字头。这两个字常有人写错。记住——草字头拉拉长,走之底往下躲。

你为什么在第5节里圈出了这些内容呢?

Ø 点拨:你很会读书。你找了一句话里,把莲的四个部分全说清楚了。

其实这篇文章就是先告诉我们莲由四个部分组成,然后再分别向我们介绍(指着板书让学生一起读——荷花、荷叶、藕、莲蓬)的特点。

藕是在夏末秋初时生成的。所以确切地说,莲最下面的部分是根茎。板书:根茎

正音:“根茎”这个词,注意前后鼻音要读正确。

谁再来?(前后鼻音很清楚)

齐读。

现在,谁能连起来说说课文介绍了莲的哪些内容?

三、精读课文,了解特点

过渡:这四个部分,哪两个部分我们不太熟悉?

荷花的美、荷叶的绿,以前的课文里有过介绍,我们也积累了不少。可这莲蓬、根茎有什么特点,我们不太清楚。今天就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它们吧!

1、了解莲子、藕的食用价值。

(1)自读课文,初步了解。

找找课文哪几节描写了莲的根茎和莲蓬?(7、9节)

请你自由读读这两节,读了以后,说说你都有了什么了解?

(2)了解根茎特点,借助说话训练记住藕的生成过程。

过渡:按照课文的顺序,我们先来看“根茎”部分。

课文如何描写根茎的?谁来读?

对它,你有了什么了解?

Ø 点拨:你知道了根茎长节以后里长出什么。

泛红:胡须根 叶柄 花梗

它们的名字我们要读准了,记住了。

自己练练。

男生读。

女生读。

(视频)引读:根茎长节以后,向下长出——向上长出——

看清楚了吗?什么先长?后长什么?

Ø 点拨:要注意,叶柄、花梗可是同时长出来的,书上有个“和”字。

Ø 点拨:你知道了藕的生成时间,夏末秋初——8、9月份。它是部分的根茎生成的。

想不想看看?(视频)

这就是“膨大”。谁能借助拼音读准它?(后鼻音读准了)

一起读。

现在,对根茎的生长过程了解了吗?谁能连起来说说看。先自己准备一下。

指名交流。(配上视频)

Ø 点评:他像个解说员一样,让我们根茎有了许多了解。

看,今天老师也带来——

它长得什么样的?

(折断藕)看,断藕之间还连着许多——藕丝,我们常说——藕断丝连。这个丝可不能织衣服。

再看,里面有许多——,这可不是被蛀虫咬的。往里面塞进糯米,在糖水里一煮,那味道美极了!吃过藕做的菜吗?

藕不仅可以做菜,藕节还是止血药呢!看来根茎的作用太大了。

如果你是莲,你的根茎长在泥土里,别人不了解。该怎么来介绍这个宝贝?快练练。

Ø 点评:是呀,莲的根茎也是个宝贝呢!

Ø 点评:你说得更详细,把老师补充内容也说进去了!听课真认真!

(3)了解“莲蓬”特点。

过渡:莲的根茎作用真大!(图片)我们再来看看这一个个的是——莲蓬。

远远望去,它就像?(铃铛)

Ø 点拨:不过风儿吹它却怎么也——吹不出铃声。

文中如何介绍莲蓬的?谁来读第9节?

有什么了解?

板书:莲子

这一个洞里,就藏着一颗莲子。新鲜的莲子就像花生。

这一颗颗莲子,就像——(珍珠、一个个眼睛)

板书:生命力强

据报导,科学家后来是用锉刀锉开硬壳,泡在水里,不久竟长出了嫩芽。1955年,它竟开出了荷花。你说莲子的生命力有多强。

莲子也是珍贵的补品,古往今来,被中国人视为高级补品。

小结:通过读文,我们终于了解了莲的根茎、莲蓬各有特点,也是宝贝。

2、赏读积累描写荷花的叶子,借助图片,理解“亭亭玉立、含苞欲放、绽开、凋落”4个词语。

(1) 那让我们再回到盛夏时节,漫步在那星罗棋布的莲塘边,再去欣赏一下那令人难忘的荷花和荷叶!

我们积累不少句子,还能吟诵吗?

(配乐欣赏)吟诵佳句。

(2)本文又是如何描写它们的?请静下心来,默读相关的小节,用直线划出描写莲花、莲叶的句子。再好好读读。

Ø 关注习惯:人要坐正,线要划直。

找到了吗?

出示句子:

荷花千姿百态,亭亭玉立,有的含苞欲放,有的绽开粉红的笑脸,有的花瓣凋落,露出莲蓬。

池塘里的翠绿的荷叶高低参差,紧密相挨,露珠随着风儿的吹拂,在荷叶上滚动。

荷叶像个圆盘,碧绿青翠,表面光滑,有层。

这个词的后鼻音,你读得很准。

泛红:亭亭玉立

一起读。

它原本是用来形容美丽、苗条的少女站立在那里的样子。

大家很喜欢用这个词来形容荷花的。你看,这朵白荷花像一位美丽、苗条的少*雅地站着,真是——(亭亭玉立)。这一池的荷花都是——(亭亭玉立)。

读得再优美一点。

那么多亭亭玉立的荷花,仔细看看,它们也是各有各的姿态。

女生来读描写荷花的句子。

哪个词写出了它的各种姿态?

泛红:千姿百态

有哪些姿态呢?引读句子。

这些姿态我们以前都学过,那本文是如何描写的?

配图引读:这个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就叫——(含苞欲放);再看看它们,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的小莲蓬,就像快乐的小姑娘那样, ——(绽开笑脸);这几朵只剩下两三片花瓣,——(露出莲蓬)这么多的荷花,各有各的姿态、样子,有的——有的——有的——真是——千姿百态!

板书:千姿百态

谁能当个解说员,看着图为我们介绍一下荷花的千姿百态?(倒序)

Ø 点拨:讲得很清楚。

这样,谁会?(顺序)

Ø 点拨:其实,课文就是按照荷花生长的规律来写的。

让我们再来读好句子。能背的小朋友可以试着背背。

(3)赏读积累描写荷叶的叶子,理解“高低参差”。

过渡:婀娜多姿的荷花,离不开荷叶的衬托。

描写荷叶的句子,请男生来读读。

借助图片,理解“高低参差、紧密相挨”。

(图示)你看,荷花的叶柄有的长,有的短,荷叶有的高,有的低,错落有致,我们可以说是——高低参差。

板书:高低参差

这个词语里有两个字是多音字,谁能借助拼音读准它?

板书:紧密相挨

引说:这一池高低参差的荷叶,挨挨挤挤的,这就是——

通过串读,理解句意

过渡:下面,老师和大家一起配合着读懂这些句子。

引说:远看了这荷叶,你看——(池塘里的翠绿的荷叶高低参差,紧密相挨)走近看——(荷叶像个圆盘,碧绿青翠,表面光滑,有层)难怪——(露珠随着风儿的吹拂,在荷叶上滚动)

自己试着读好这两句话,并挑一句喜欢的记诵下来?

(4)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莲的四个部分。它们各有各的特点。荷花——千姿百态,亭亭玉立,荷叶——高低参差,紧密相挨,我们更是了解了莲蓬里——莲子生命力是那样的强大,根茎能够生成——藕。莲既能观赏,又能食用,还能入药。莲的浑身都是宝,难怪,千百年来,莲深受人们的喜爱。

三、引导读谜、猜谜,激发兴趣,加强了解。

人们还根据莲的不同部位的这些特点,编了许多有趣的谜语。

请大家先自己读读这些谜语,看谁能把谜面记记牢?

(时间有多,就分小组读一读谜面,不要说怎么猜出的,可以直接呼应文——知道这是什么了吗?有点气氛)时间没有,就马上布置作业要求。

四、作业布置。

今天回去把这几个谜语说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来猜一猜。

板书:

荷花 千姿百态 亭亭玉立

荷叶 高低参差 紧密相挨

41、它的名字叫莲

莲蓬 (莲子 生命力强)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的说课稿 第3篇

关键词:椭圆,标准方程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椭圆”是中国劳动出版社出版的全国技工学校通用教材(第三版)第5章第6节的内容,在直线方程和曲线方程的知识后,有别于圆方程的一节内容。它是曲线方程的进一步特殊化,是归属于圆锥曲线的第一个既特殊又常见的图形,学好椭圆能为学生后面学习双曲线、抛物线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将来在物理学上的应用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用方程的思想来解决几何问题是解析几何的精髓。本着培养学生数形结合、几何问题代数化等解析几何思想方法及辩证思维能力的目的,我把教学目标具体定为:

1. 准确理解椭圆定义。

2. 掌握椭圆标准方程。

3. 会初步从椭圆的定义出发求解标准方程。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掌握椭圆定义和根据条件确定标准方程。

2. 难点:根据条件确定标准方程。

二、学情分析

我校中技生尽管在初中数学的成绩大多属中下游,但椭圆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曲线图形,而且刚刚学了圆的方程和曲线与方程的关系,对坐标轴的引入和点轨迹方程有一定的了解。按照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就是学生思维发展过程中,现有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和桥梁。“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导下的数学教学,其实质就是要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的过程。从本节内容看,椭圆的知识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拨和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观念的渗透,学生掌握本节课知识不会存在太多的障碍。

三、教法分析

中技生虽然正值身心发展的鼎盛时期,思维活跃,又有了相应的知识基础,所以他们乐于探索、敢于探究。但中技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尚属经验型,运算能力有待提高。基于上述分析,我采取的教学方法是“问题诱导—启发讨论—探索结果”以及“直观观察—归纳抽象—总结规律”的一种研究性教学方法(多媒体说明,针对问题进行讨论),注重“引、思、探、练”的结合,引导学生学习方式发生转变,采用激发兴趣、主动参与、积极体验、自主探究的学习,形成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

四、学法分析

教学矛盾最主要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有效的教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法。运用迁移的方法,学生能逐渐掌握并运用已有的旧知识去解决新问题的方法,根据解析几何的特点,这节课主要教给学生“动脑想,会变形,能证明,勤钻研”的研讨式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得”,“练”有所“获”,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美,有成功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达到培养“实用性”人才的需要。

本节内容沿以下的脉络学习,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对有关概念的领会和公式的记忆以及思想方法的把握。

新课引入→椭圆的定义→椭圆的标准方程→焦点在x轴上或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特征。

五、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环节主要分以下几个部分:

(一)引入新课

1. 认识椭圆(4分钟)

首先我拿出一根胡萝卜和一把小刀,说要给学生做油焖胡萝卜,开始竖着切几片,发现切出来的萝卜是圆的,问学生还可以怎么切,学生说斜着切,斜着切起来的萝卜是椭圆的。这时我向同学展示竖着切出来是圆,斜着切出来就成椭圆状了。这样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本来严肃的学科变得生动起来。

2. 请学生举出所看到的有关椭圆的实例

目的:使学生对椭圆的认识能得到进一步加深,同时在学生的举例中也能澄清椭圆与椭球这两个不同的几何图形(如:有同学认为鸡蛋是椭圆形的,实质上它为椭球形的)。

3. 提出问题

正当他们沉浸在观察鸡蛋、鸭蛋中的时候,我提出问题:怎样画出椭圆呢?椭圆在直角坐标系下是否可以像圆一样用方程来表示呢?学生开始沉思,我拿出准备好的椭圆画法教具开始新课教学。

(二)画椭圆求定义(画椭圆)(6分钟)

拿出两块小黑板,其中一块的两个钉子是纵向的,叫两个同学上来,一左一右,老师站中间。在老师的指导下一起画椭圆。画时一定要跟同学反复要求拉紧绳子用光滑的曲线连接。画后点评,指出那个竖起来的形状是不是也是椭圆。这样做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直接观察能力,也能为后来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讲解埋下伏笔,还能使学生对椭圆的定义有了一种感性认识。接下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椭圆定义,教师用圆的定义适当启发,由学生讨论归纳。最后教师规范他们的语言,共同得出椭圆定义,并引入焦点和焦距、定长的概念,然后板书椭圆定义。这在我们的学法指导中也提到过。

为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教师可以提问:

设问:为什么|MF1|+|MF2|>|F1F2|?反之,若|MF1|+|MF2|=|F1F2|、|MF1|+|MF2|<|F1F2|会怎样?

目的:通过上述的实验操作后,先请学生大胆探究、想象,再由教师动画演示,学生发现|MF1|+|MF2|=|F1F2|为线段,|MF1|+|MF2|<|F1F2|的曲线不存在,从而加深对椭圆定义条件的理解。

(三)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10分钟)

为了搞清楚神奇的椭圆,我们用最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它的方程,这样就很自然地过渡到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上。

设问1: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是哪些?此处可简单回顾圆标准方程的引入过程。

(建系、设点、列式、化简)

设问2:本题中可以怎样建立直角坐标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来确定,从而让学生对观察椭圆对称性开始了解)

建系:以F1、F2所在直线为x轴,F1F2的中点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

设点:设M (x, y) 为椭圆上任意一点, F1、F2距离为2c (c>0) , 则

又设|MF1|+|MF2|=2a (a>0)

列式:由椭圆定义, 椭圆就是集合P={M||MF1|+|MF2|=2a}

化简:该式

说明:考虑技校特点和教学要求, 此推导过程留给学生课后自行探讨。而教师可提示:先移项, 再两边平方, 再移项, 再平方。

教师引入:先说明焦点概念, 然后得

出焦点在轴上的椭圆标准方程为

焦点为F1 (-c, 0) , F2 (c, 0) , 焦距为2c。重点说明关系式是简化方程措施。

(四)判断椭圆焦点位置(5分钟)

得出焦点在x轴和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标准方程后,让学生先观察两分钟。然后教师要求学生回答这两个方程有没有区别,如有区别,区别在哪里。(这个过程能给学生接受新知识一个缓冲的机会,有些学生会利用这段时间理理思路)

通过学生思考,教师语言引导,确定如何判断椭圆的焦点在哪条轴上。

(五)例题讲解(15分钟)

例1:设椭圆的焦点为F1(-3, 0), F2 (3, 0), 2a=10,求椭圆标准方程。

目的:(1)进一步熟悉椭圆的焦点位置与标准方程之间的关系;(2)掌握运用待定系数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解题时强调“二定”即定位(焦点位置)、定量(a, b值);(3)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2:设椭圆的焦点为F1 (0,-3), F2 (0, 3), 2a=10,求椭圆标准方程。

目的:通过本题的例题,使学生能加深对椭圆的焦点位置与标准方程之间关系的理解,教学时采用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

本题由学生上台板演过程,教师讲解。

目的:熟悉、巩固知识,运用知识

(六) 课后小结 (5分钟)

(整理知识, 形成网络)

1.一个定义 (椭圆定义) 。

要点:PF1+PF2=2a>F1F2=2c, a>c

2.两个方程 (从几何到代数转变) :

关键:先确定焦点落在何坐标轴上, 以分母大者为准。

3.布置作业:

(1) 设椭圆的焦点为F1 (-5, 0) , F2 (5, 0) , 2a=26, 求椭圆标准方程。

(2) 设椭圆的焦点为F1 (0, -4) , F2 (0, 4) , 2a=10, 求椭圆标准方程。

(七) 板书设计

参考文献

《一次函数和它的图象》说课稿 第4篇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函数是我们初中阶段教材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模块,是数形结合最典型的代表。一次函数是继上册学习函数定义后引入的第一个函数。它的研究方法具有一般性、代表性,也为九年级学习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提供了知识准备。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初中阶段的函数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能根据所给条件写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2)过程与方法:经历一次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本中的引例和例题,激发学生为建设伟大祖国而学习的责任感。

3.教学重难点

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是“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一次函数的意义”,所以,本课的第一个重点是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关系。第二个重点是根据所给的条件写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本节课的难点是“灵活应用一次函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法设计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秉承着这样的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本节课采用如下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自学辅导法和启发探究法。

三、学法指导

陶行知先生说过:“一个好的教师不是教教材,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会学生学习。”因此,本节课我鼓励和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观察归纳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用多媒体出示磁悬浮式列车图片,通过这个实例引出函数关系式,教师提问:“你来判断它是函数关系吗?”在得到学生肯定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指出它不但是函数而且是一次函数。教师的回答揭示了课题。

教师这样的设计意图是通过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新课学习活动中来。

2.尝试探索,体验新知

(1)做一做(多媒体展示)

这一环节我改变了教材中直接出示函数关系式的做法,而且通过两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列出函数关系式。学生观察思考,列出函数关系式。

(2)议一议

针对得到的3个函数式,教师提出3个问题:①它们是函数关系吗?如果是请找出它的两个自变量。②重点观察自变量的次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你能给它们起个新名字吗?③你能用一种统一的形式来定义它们吗?然后鼓励学生思考、小组讨论交流,在学生踊跃的发言中送给它们一个新名字“一次函数”,小组讨论交流归纳出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概念,进而引导学生发现二者之间的关系: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殊情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旧知中发现新知,这是数学转化思想的运用,让学生列函数式、归纳函数式的定义体现了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思想。

3.技能训练,巩固新知

(1)例题教学

新课改指出“学生能做的教师就不要包办代替”。我采用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独立完成例题。找两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由学生纠正板演过程,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解析式的四个步骤,即“设”“代”“求”“写”。

这部分主要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练习中发现问题、强化新知、总结方法,达到突出第二个教学重点的目的。

(2)题组训练

为了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如下训练题目。抢答;想一想;做一做;试一试。练习题的设计在把握了本节教学重点的同时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展开练习。

4.拓展延伸,深化新知

多媒体出示拓展题,这道题既可以从文字叙述中找到答案,又能从图象中找到答案,体现了题目的开放性。同时此题涉及大家关心的土地沙漠化问题,教师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

5.归纳小结,整理新知

(1)归纳小结

这时教师组织学生从内容、方法、观点三方面进行交流归纳总结:学到了什么知识;掌握了哪些方法;体会了哪些数学思想,使学生对本节课内容有更系统、条理的认识。

(2)布置作业

《它的名字叫莲》的说课稿 第5篇

----托里二中 雷雪梅

我说课的题目是《一元一次不等式和它的解法》,主要内容是:一 说课程标准,二 说教材,三 说学生,四 说教法,五 说训练,六 说程序。一 说课程标准

1.“课程标准”是指导我们进行数学教学的和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依据。在“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改进教学方法”等。数学课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思想性的特点。着眼于发展,着力于基础。在引导、帮助学生切实打好基本运算,作图,进行简单的推理知识技能的基础的同时,培养他们思维,运算等能力,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2.《一元一次不等式和它的解法》这部分内容是七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它通过利用数轴解不等式组,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数学问题。为后面的函数及其图像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3.根据本节课在初中数学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说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和它的解集的含义,会利用数轴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训练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抽象和归纳的能力。(3)情感与态度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积极克服困难的意识,及竞争的意识。二 说教材

本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九章第三节的内容。这一小节我计划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和它的解集的含义及利用数轴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是总结一般规律,提高,巩固。

1.教材地位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它的解法》既是不等式的巩固和提高,又是后面知识的奠基知识。在数学教学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和重要作用。2.教学基础

(1)知识基础 a.不等式和它的解集的含义

b.数轴的概念

(2)能力基础 a.正确,熟练解不等式的能力

b.用数轴表示不等式解集的能力 c.发现问题,并判断、推理的能力

3.新知要点

(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和它的解集的含义(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和它的解法和步骤 4.本节课重点,难点的分析

(1)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正确地解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是进一步训练解不等式的能力,也是初步树立学数学过程中的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2)本节课的难点是:利用数轴求不等式组的解集。

利用数轴找到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确定不等式的解集。是学生初次接触数形结合这一数学思想的内容。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必须通过学生动手,观察、分析才能完全领会。三. 说学生 1.学生的基本情况

初一的学生虽然已具备了一些中学生的共同特点,但还保留着一部分小学时的学习习惯。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应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训练学生主动学习。2.学生分布

在每一个教学班里,上、中、下三类学生的分布不同,但都有分布。所以在设计教学时,不能习惯于精英教学,起点太高,与学生的实际不符,就无法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更无法从课堂中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3.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和存在的困难。

(1)有利因素: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不等式的解法,并且能够熟练的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2)存在的困难:学生观察、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还在形成的过程中,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进行交流还需要进行培养。四. 说教法

针对“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要求,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分散难点。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我主要采用了尝试教学法。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减轻学生负担。

这一教学方法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变传统的 “先讲后练”为“先练后讲”,通过出示尝试,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等过程。使学生顺利地获取知识,积极思维。在整堂课中,注意了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做到“一法为主,多法配合” 五.说训练

1.训练目的:通过训练是学生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训练方式:自练式、讨论式

3.训练题的设计

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把训练进行分层次,在第一次尝试训练中选择简单,易操作的练习,使学生知道如何用数轴解不等式组;在第二次尝试中,则增加一定难度,使学生经过自学,结合例题完成训练,清楚解题步骤;在第三次尝试训练中,则是一个综合训练的过程,巩固新知,对所设计的形成性训练则是总结性训练。最后的强化,提高训练可根据具体教学情况进行训练或删减。六.说程序

由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及目的要求,我设计了前提诊测,新课引入,展标,达标,形成性测试,小结等环节。

第一环节,首先我复习有关不等式的知识(幻灯片出示),为后面学习不等式组做准备。它是新旧知识的连接点。

第二环节,导入新课

由诊测的结果引出新课,得出概念,使学生理解前后知识的联系。第三环节。展标

通过出示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本课所学内容及要求。第四环节,达标

这一环节以三次尝试性训练为主线,以解一元一次方程组为重点。层层深入,将难点进行分解,从而突破。第一尝试训练题:(1)x4x2(2)

x5x3(3)

x7x1(4)

x0x2

目的“通过前面学生的观察、分析。让学生初步尝试利用数轴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熟悉在同一数轴上表示各不等式的解集。找到公共部分,进行解不等式组。第二次尝试练习

(1)105xx20x10

(2)6x6

目的:经过自学与第一次尝试,鼓励学生完整地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知道解不等式组的基本步骤,进一步训练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并且使学生掌握规范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格式。第三次尝试练习

(1)3x632x43x

2(2)

2x13x4 8x20x1x1x6422x43x

3(4)xx31(3)

42

目的:在学生经过两次尝试练习后,已基本掌握解不等式组的解法。这一次训练是为了及时巩固,加深理解。第五环节:形成性测试

目的:通过达标检测,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反馈信息,及时矫正。第六环节:全课小结。

目的:通过问题进行总结,使学生在三次的尝试训练后,知道本节课所学知识,对其有一整体认识。

作业是P79,A2、3题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它的名字叫莲》的说课稿】相关文章:

承名字女孩名字范文06-14

好听的名字游戏名字09-15

任字名字大全女孩名字03-26

起名字及名字的寓意10-09

18年宝宝取名字好听的名字07-27

家族名字大全_好听的家族名字 QQ网名07-25

人物名字08-21

企业名字07-25

联盟名字08-19

有趣的名字06-18

上一篇:社会实践ppt汇报演讲下一篇:维修合同书范本正规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