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健康培训心得

2024-07-15

学生心理健康培训心得(精选9篇)

学生心理健康培训心得 第1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在2013年5月10日到11日,我参加了全国高校教师培训中心组织的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生涯规划的教学与辅导,首先我非常感谢学校能给我这次参加培训的机会,经过短短两天的培训,各位老师的讲解让我感受颇深,通过这次讲座让我懂得了关于心理学精品课程的如何创建、《大学生心理健康》这门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方案,以及如何应对大学生面临的压力。因为我是一位去年刚刚入职的老师,我所从事的主要是负责学生的日常工作,因此,对本次培训有一下几点自身的体会。

首先是5月10日,分别是来自首都师范大学的蔺桂瑞教授和来自北京工业大学的赵丽琴教授,她们主要围绕“大学生心理健康精品课程建设”和《大学生心理健康》这门课的教学方法为主题,讲述了建设精品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心理成长,使学生了解自身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学会和掌握心理调解的方法,提升心理素质,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以及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以学生的学习收获和进步作为考核教学成效的重要依据;以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提升学生的心理素养为主旨。只有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通过互联网庞大的体系,将知识广泛传播于世界各地,便于知识的流通和交流。通过这次讲座,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蔺桂瑞教授所讲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和体验式教学方法,通过创建体验情境、观察反思、分享交流、总结提升、迁移应用,以及赵丽琴教授讲授的讲授法、小组讨论、心理测试、心理训练、案例分析、视频赏析、情景剧表演等多种手段,最终达到教学目的。虽然我并不是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代课老师,但这些方法我认为是可以应用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当中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以不足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俗话说:“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前一段时间我听到一个学生告诉我:“大学不逃课等于没有上过大学。”虽然这种行为对于我们代课老师来说也是一种普遍现象,但是我们在批评学生的同时,是否也应该反思一下自身是不是有什么做的不到位的地方。通过这节课的培训,我更加明确了自身在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力争在今后的教学中善于举身边的例子,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自身的教学水平与现在社会的发展接轨。

5月11日,很荣幸的听到了南开大学管健教授的当面授课,在此之前,我经常在网络上分享关于管健老师的精品课程,关于管健老师,我认为听她的课是件非常轻松而愉快地事情,每当她提出一个观点时,她总是能举出很多带有幽默感的或者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作为例子。通过听她的讲座,让我学习的东西很多。首先是她的教学方法。在PPT制作中,汉字的东西很少,有很多观点是通过图片来呈现的,然后再附上相关的讲解,首先在课件上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其次是她的授课方式。通过多种例子加以论证,例子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个又一个貌似不起眼的小事情,或者是带有幽默性讽刺性的小故事等,从小故事小事情反应大道理,从而可以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让学生觉得这门课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不是纸上谈兵。然后是她所讲授的内容。在我任职过程中,经常会有学生来找我谈心,或者类似宿舍不和等诸多问题,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我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在了解他们心理的同时解决生活中的各种矛盾。通过这次培训,我知道了压力的本质是什么,大学生的压力一般从何而来,面对学生的压力,作为教师的我又应该做些什么,如何去做?以前我会通过谈心,讲大道理等一些老掉牙的方法,这次学习让我耳目一新,学会运用书写疗法来钻写压力日子,例如管老师所说的可以让跟宿舍其他同学不和的A同学坚持给宿舍其他三个人打一个星期的热水,并且每天记录自己的心情等仍存在的心理压力,通过日记可以反应出学生的心理变化,一个星期后,宿舍果然有同学改变了对她的看法,让学生从自己的亲身体验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清楚地认识自己。当然在此过程中,作为辅导员的我,更应该懂得如何跟学生去沟通,让自己成为他们信任的人。例如在工作中,我经常会遇到同宿舍间由于生活习惯的不同而引发的矛盾,或者有些学生由于自己家里出现的意外状况而患有轻度抑郁症,亦或者是大学生间谈恋爱中的不顺等等问题,通过培训,使我更加明确了今后我的工作应该如何开展:积极倾听是首要,要让自己成为很好地听众,从听取信息中摄取问题所在;问开放式问句,让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回答;放慢节奏,使受挫的心灵有个缓慢接受和恢复的过程;避免太快下结论,任何事情都是错综复杂的;注意自己的身体反应,不要让学生觉得你是在嘲笑或者蔑视他;了解过去,从过去发现问题的根源;让故事说出来,使他们觉得你就是他们的救世主。这次培训虽然持续时间只有短短的2天,但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更加明确自己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改进自己,让自己的课堂变得生动丰富,让学生不用通过点名等强制的方式坐在课堂里听自己的讲课,而要让学生自觉地来到教室学习;同时,在做学生管理工作的我,让我知道如何更好地应用一些沟通的方法,取得学生对自己的信任,了解学生的压力来源后,从病源出发,达到治根的目的,使学生发自内心的把自己当做生活中的知心朋友。在心得的最后,我要感谢这次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为我们辛苦教学的蔺桂瑞老师、赵丽琴老师、管健老师及其彭萍老师,通过你们的课程,我学习到很多,也进步很多,谢谢你们!

学生心理健康培训心得 第2篇

民社学院 08级社会学班 吴开懿 学号:200808010031 作为班上的团支书,我很荣幸能有机会参加这次学生干部心理培训活动,培训以开展讲座的形式进行,从心理健康专题的讲说中,我懂得了学生干部如何应对心理压力,自信风采,为自己喝彩。也更深刻的明确了学生干部的工作职责,作为学生干部所要具备的各方面的素质以及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流和沟通的方法等,从中受益匪浅。下面我就简单谈谈这次学生干部心理培训的心得体会。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知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怨、自卑;由于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到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已面临的心理危机。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我们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我们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我们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我们的人格特质中,使我们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竞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学生心理健康培训心得 第3篇

数学建模竞赛培训是根据竞赛的发展动向, 在认真进行调研和集体研究后, 形成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案, 例如有线性与非线性优化、整数与多目标规划、多元统计分析、图论与网络方法、Matlab与Lingo软件、各类竞赛题等等。因此, 指导教师讲授的内容是动态化和多样化的。培训期间工作十分紧张, 每天白天和晚上要进行, 周六和周日也要进行, 付出的辛苦是可想而知的。特别是在模拟竞赛期间, 要求学生按照竞赛规定的时间完成模拟训练赛题, 并写成一篇完整的论文, 由于题目比较难, 学生往往就会在思想上出现各种畏难和波动情绪。

参加过建模的同学收获很多, 不但领会到数学之美, 建模之乐, 还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强大, 专业交叉的益处, 可以说对学生是一个专业, 性格, 心智等全方面的锻炼和提高。

1. 心理素质在竞赛中的作用

心理素质是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指人的情绪、信心和意志力等。很多学生通过 《高等数学》、《概率统计》及 《复变函数》等数学课程的学习, 对数学的抽象性、实用性和理论性产生怀疑, 或多或少的会对数学产生抵触情绪或者畏惧心理。因此 , 每每提到 “数学”都会产生疑问, 对数学缺乏信心, 失去兴趣, 在比赛中, 负面情绪占主导地位的学生, 只要碰到一点弄不懂的地方, 就容易焦躁沮丧, 甚至于失去信心, 中途放弃比赛, 而意志力强的学生正好相反, 同样的困难反而更能激发他们的斗志, 往往坚持到最后, 都取得不错的成绩。意志力的挑战不仅来自具有相当难度的赛题, 而且也来自比赛期间三天三夜的体力透支、精神的高度紧张, 这期间参赛者会不止一次的接受意志力的考验, 稍稍妥协便会功亏一篑。

2. 在培训中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

在培训中, 我们应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建模竞赛的认识,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手段逐步提高:

( 1) 首先, 通过学生的数模协会、数学建模讨论组等学生小组, 以及相关网站, 报刊杂志和讲座等手段, 让更多学生, 尤其是非数学专业学生, 更多地了解数学建模, 尽可能的消除学生的畏惧、畏难心理, 让学生明白传统意义上的数学与数学建模的区别之处, 让学生明白数学建模竞赛之所以蓬勃开展, 受到越来越多的高校和大学生的青睐, 其魅力在于数学理论和实际应用问题的结合, 有了实际应用数学模型, 数学不再是单纯枯燥的理论。

( 2) 其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培训中应尽可能地选取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自然界中奇妙而令人感兴趣的问题、人们习以为常而结果又出乎意料的问题, 如 “铺瓷砖问题”、 “相识问题”、“夫妻过河问题”、 “小兔繁殖问题”等, 这些题目涉及面广、灵活性大、创新性强, 具有挑战性, 通过奇妙、新颖的数学建模问题, 增强学生对建模的兴趣;

( 3) 在培训中会有3次模拟比赛, 让学生尽快的适应竞赛的氛围, 提高自己的意志力, 并且增强团队整体沟通协调的能力, 使队员间尽快磨合, 更好地完成比赛。模拟竞赛时, 老师通过多鼓励, 多提醒的方式督促学生自主提高心理素质, 例如: 告诉学生刚做题目时, 无论谁都会感到困难, 只要坚持做下去, 就会想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来, 完全有能力与队友共同把题目做出来, 要树立信心, 承受住压力和挑战。在教师的开导下, 学生往往思想上初步解除了畏难情绪, 继续做下去, 最后都可以顺利完成任务。模拟竞赛时就严格按照培训中建议的写作时间轴规范自己的时间使用, 这样真正比赛时就不会手忙脚乱, 心焦气躁, 见下图1。

时间轴图解释如下: 第一天: 选题, 建立模型; 第二天: 建立模型, 模型求解, 结果分析; 第三天: 模型求解, 结果分析, 模型改进及应用; 第四天: 形成并提交论文。

3. 结束语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比赛取得优异成绩的前提, 数学建模竞赛培训不但培训学生理论基础知识, 更主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培养学生敢于战胜困难的坚强意质, 保持 “兴趣第一, 全力以赴”, 切忌以竞赛成绩为目标, 坚持实践第一, 软件与理论相结合, 切忌急功近利, 始终团队和谐合作, 相互信任, 戒骄戒躁。这不仅有助于顺利进行比赛, 更锻炼了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和意志力, 对今后的长远发展以及学习和工作都具有良好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吕建国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5.

[2]李小融:教育心理学新编.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4.

[3]林崇德:发展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5.

[4]余嘉元主编:当代认知心理学.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1.

[5]黄希庭, 郑涌: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

谈小学生篮球培训心得 第4篇

【关键词】小学生;篮球教学;有效培训

近几年各个层次的教育培训很多,其中小学生篮球培训已经深入到部分有规模的小学,江苏省江阴实验小学就是一例。今年已经是第四年了,每年都有春季、暑期、秋季三季培训阶段,由原来的每期100多名学员扩展到现在的200多名,学生和家长的参与率每年都提高。笔者就培训,发表自己的一些感想。

一、促进学生生理、心理、适应能力和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

小学生正好处在生长发育时期,需要进行一些必须的体育锻炼。篮球运动作为一项综合性运动,需要运用跑、跳、投等多种手段来完成。在运动的过程中,人的灵敏度、速度、力量、弹跳等身体素质以及内脏器官和感受器官的功能,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能力等,都会得到提高。在日常的篮球运动中既放松心情,又提高各项身体素质。学生的心理素质缺少锻炼,在回答问题或考试时很容易紧张,要克服这一性格缺陷,就应多参加像篮球这种竞争激烈的运动项目。因为赛场上形势多变,紧张激烈,只有冷静沉着地应付,才能取得优势。如果这样的学生能经常参加激烈的篮球运动,遇事就不会过于紧张,更不会心慌失措,从而为自己的学习带来好处。

二、教学内容按学生年龄和已有技能设计

篮球教学内容基本分配是:基础课程、 提高课程、实战训练。

首先基础课程主要针对一、二年级和三、四年级的初学者,教学任务也是比较简单的,例如:原地滚球、原地高低运球、各种抛接球、熟悉球性练习、行进间运球和绕障碍运球、行进间滚抛球、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初学阶段的学生对于篮球还是比较的陌生,所以要把球性练习贯穿到每一节训练课上。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先原地的熟悉球性练习或者运球练习后再进行基本部分的练习。

其次提高课程是针对有一定的篮球基础或已经培训过的学员,主要集中在四、五、六年级,这部分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和体能,设计的内容是:篮下原地单手肩上投篮、30秒篮下自投自抢、行进间绕障碍运球、各种变向运球练习、行进间运球急停急起、各种防守步伐、行进间传接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行进间单手低手上篮等。这个阶段对学生学习技术和掌握技能是至关重要的阶段。

三、教学设计和游戏相结合,乐教乐学

1.训练形式多样,时刻激发兴趣

篮球技术种类较多,基本技术和组合技术。小学生主要学得是基本技术,包括进攻移动、传接球、投篮、运球、持球突破、防守移动、抢打断球等。正是由于篮球技术的多样性,教学手段也要多样。所以我们在训练单个技术动作往往要演变为多种训练形式,并且小学生活泼好动,敏感性较强,喜欢新颖的知识技能和教学方法,这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非常有帮助的。在训练中要不断地采用不同的练习方法和手段,以符合他们的心理特征。例如,在熟悉球性练习中,除采用多样性运球手法。如用篮球来当保龄球做跑滚球练习,来提高手指手腕的压腕拨指动作;用布将眼睛蒙起来原地运球或者用双手同时运两个球(两手动作相同或不同)练习,来提高手感;每人一球抢打或者追逐;几何图形运球追逐跑;限定范围内运球拍打其他人的球等。还可根据队员掌握的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外,还可以增加一些难度。如待学生这些练习基本熟悉后要求队员在往返折返跑运球返回时用左手等。这些方法不仅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而且提高了积极性,提高了训练质量。同一个技术动作有多种训练手段,每一种手段的作用都不尽相同。因此,必须认真总结各种训练手段的优缺,根据训练内容和对象的实际情况,多法结合,灵活运用,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2.教学游戏比赛穿插进行

小学生对练习一种技术反反复复,就算对篮球有一定兴趣,也会失去兴趣。通过游戏和比赛,使学生体会到快乐的同时,逐渐发现自身基本技术的不足,从而进一步提高对篮球学习和练习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练习各种脚步和运球练习时,为防止学生感到枯躁,兴奋性下降,影响练习效果,都可以采用游戏或比赛方法,来调整练习中产生的抑制心理。

3.篮球教学比赛的运用

根据各个层次阶段的学生,组织的篮球比赛的方式也是不同的,如低年级及一些没什么基础的学生,最好不要经常进行比赛。因为在比赛中小学生会出现很多不规范动作,如果经常比赛,会把他们所学的正确技术扭曲。在这个层次作为提高兴趣的手段的学生难得进行一次。只有在实战训练阶段的学生才能以比赛来提高技术,这部分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个人技术有了较高的水准,比赛对他们来说是必须的,通过比赛才能提高他们的技战术水平。

综上所述是我通过在本校培训小学生篮球的一些心得,自从小学生篮球培训班开展以来,学生和家长积极性都很高,学生踊跃报名参加培训。在培训班中还挑选出了一些篮球苗子,组成了本校的篮球队。之前学校一直没有篮球队参加过比赛,2009年参加了本市的篮球比赛,并一举拿下了第二名的好成绩。之后的几年分别拿下了第一和第二的好成绩,2010年还参加了无锡市级比赛,取得了第一名,成绩非常显著。我相信小学生对篮球的兴趣会更高,篮球技术会更全面,校篮球队也会更强,成绩也会更好。

【参考文献】

[1]戴小青.培养初中女生学习篮球的兴趣[J]. 新课程(上). 2011(06)

[2]龙伟.浅谈中学生篮球兴趣的培养[J]. 中国体卫艺教育. 2011(09)

大学生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 第5篇

印象很深的一节课是那节用一种植物或一种动物来表示自己的课,通过那节课,我才发现,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希望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独一无二的品质着,并为之不断为的发扬和为之奋斗。只是这样的一个小测试,就能让人真正了解自己的内心深处。不得不说,这就是心理意识的神秘之处。它总是让你的潜意识在不知不觉中体现,让你了解真实的自己。

心理课让我了解了很多,了解自己,了解身边的人。每个人都会以为自己是最了解自己的,而在上心理课的时候,老师只是用一些小小的测试,就让我们更加了解我们自己内心的想法,甚至是一些自己都摸不清道不明的想法,这样的一些想法,被挖掘出来,会让人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样的一些小小的测试,也会让人更了解自己的性格。性格的挖掘,也会让自己可以更淡然更理智的去面对很多事情。要看的起自己,看得清自己,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在心理课上我不仅学会了要做一个冷静面对自己的现实主义者,更是学会了调整自己面对的负面情绪,调节压力。心理课上,老师讲了很多控制自己的情绪的方法。这些方法,在很多时候想起来,也是非常有用的。有的时候,一个小小的深呼吸,也可以是个很不错的方法。谁又会想到,有的时候,一个小小的呼吸也可能是成功的秘诀。很多时候,你像看热闹一样,不经意间学会的东西,可能会影响到以后的一生。心理课,在不经意间,教会了我太多太多。

通过半个学期的学习,心理课对我的个性,我为人处世的方式,甚至是我的世界观,价值观,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每一次听完后都会有一些感触,给我进步的动力和方向,引起了一些对自我的思考。比如时间管理的那一节课,给予我们很大的启发的启发,而恋爱的话题也让我们更好的去了解自己。学习了心理课,让我学会了更好的去审视自己。并且在很多时候,我开始学会去观察别人的一些情绪,更好的了解别人的心理。这样也可以看出别人的需要。做人不但需要被爱,还需要爱人。要爱自己,也要去学会爱别人。心理学不仅仅是让人学会面对自己,也让人学会了去与别人相处。从而让我更好的与人沟通和交流。当然,不仅仅是现在,我想,这些在课堂上学到了种种,也会继续的深远的影响到我的未来。

学生心理健康培训心得 第6篇

很荣幸参加了XX区本期的心理健康教师培训。我们学校一直都比较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我之前已经有好几位教师参加了这一培训,从他们的口中我也初步了解了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知道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思维训练、能力培养、创造教育、性格形成、社会适应性培养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因此,能参加此次培训,为我以后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下面,就来谈一谈我此次培训的收获:

一、观念发生变化:

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由于学习、升学、家庭、以及生理等各方面的原因,学生个体存在着不同的心理问题。以前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时我总是过多地关注教材本身的知识点和老师怎样把这课内容传授给学生,很少能关注学生的心理及他们的需求,因此不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进行心理健康培训后使我提高了认识,意识到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重要性,意识到育人的重要性,意识到教师要有健康的心理对学生以及自身的重要性。有一句古老的箴言这样说:“你要保守你信,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效果,是由心发出。”这是一句很富哲理的话。当我们心理健康时,做事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校,师生心情舒畅、学生心理健康,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所在,也是我以后努力的方向。

二、心理健康知识得到丰富

本次培训历经整整一学期,每周四下午都有一位南京市在中小学心理咨询方面很有权威的老师来为我们上课。其中潘建卫老师帮助我们分析了心理健康教师的个人成长对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健康教师的重要性。要我们不断地对自己进行反思、立足于现实,分析了解过去的我、今天的我和未来的我,了解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她告诉我们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心理健康教师最关键的并不在于你专业方面的知识有多高超,技巧有多娴熟,最重要的是你必须要有一个健全成熟的人格,自己必须是一个健康、快乐、成熟的人。在为人为事的过程中不断自我反省、自我认识,提高自我省察意识能力,明确内在的自我。王天文老师的课没有枯燥的大道理和理论知识。她列举了很多实际的例子告诉我们要想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必须要学会同感、尊重与真诚。王老师还教给我们与学生谈话的各种技巧。

苏华老师和潘月俊老师也通过各种各样的实例教给我们心理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的方法。通过培训,我了解了自身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存在的原因,和老师们一起探讨了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因为教师教学的对象是学生,要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就要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掌握如何使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措施,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还经常一起分析学生的心理。没有优秀的教师,就没有优秀的学生,没有良好心理素质的教师,就不能培养出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所以培训中,教师们一起分析了中小学教师常见到心理问题及其调试方法,分析了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首先是社会对教师的角色要求:严肃、认真、任劳任怨、淡泊名利、恪尽职守,至善至美,这些角色期望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教师是人,是有七情六欲的人,教师有苦恼、内心隐藏着无穷的烦恼、忧郁、怨恨和紧张。其次教师工作负担重,统考、升学压力大,工作之繁重,几乎超过他们所能忍受的极限。第三,教师的活动不能太随意,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检点自己,不能有损于教师的形象。这些问题都是和我们每一位老师切身相关的。老师们应该正视、接受自身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认真对待。同时也要掌握舒缓、调试的方法,比如知足者常乐,教师以平和的心态来教育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和问题学生),以真诚的帮助来引导学生,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成长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在这过程中,教师的心情是愉悦的;要有一种爱好,有一个朋友圈;用唱歌、跳舞、下棋、书法、画画等活动来发泄,降低紧张度,有利于身心健康等等。

老师们的课都非常风趣且实用,让我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获取了新知,受益匪浅。回到学校后我也有意识地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日常教学中,例如在我所教的三年级学生中有一个小女孩,长相平平,性格腼腆,连走路都总是轻手轻脚。好长时间,没听她大声讲过一次话,没见她开心地笑过一次,也没见过她为什么事生气或跟谁吵架。上课的时候她有时会瞪着眼晴专心地听讲,有时则会漠然地坐在那儿。奇怪的是,她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点名叫到她,她只是涨红着脸站在那儿一言不发。询问她的情况,所有的人都说:“她呀,你等她半天,她也说不出一句话,简直是浪费时间!”调查她的家庭情况,家长反映,她在家里却是个极正常的孩子,爱说爱笑,好玩好动,甚至有些“霸气”。为什么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一进入学校就变得面无表情,一言不发呢?后来经过询问班主任了解到:原来,没入学前,她由奶奶带大,老人不懂得教育孩子的艺术,常常用老师来吓唬孩子,经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是:告诉你们老师,看老师怎么收拾你……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打下了这样的烙印:学校可怕,老师更可怕。所以进入学校之后她的表现之一,就是不适应集体的生活。

她不像其他同学那样,有亲密的`伙伴,孩子们爱做的游戏,她不会。孩子们爱聊的话题,她不知道,只是坐在角落里当观众。她成了孤单的“局外人”,表现之二,与其他孩子相比,她的知识和语言也出现了差距。小朋友懂的知识她几乎不懂,别的小朋友会干的事,她很少会干的。更糟糕的是,上课的时候,她本来就紧张地坐在那儿,如果看到别的小朋友受到老师的批评,她的恐惧便会多了个“更”字,哪里再敢张口讲话?由于以上的原因,她渐渐地进入了自我封闭的状态,这种自我封闭既影响了她正常的智力发展,又影响到她的人际交往,甚至逐渐改变了她的性格,使孩子变得懦弱而退缩。我决定“对症下药”,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改变这个孩子,让她打开自我封闭的枷锁融入集体。

课间,我经常把她留在教室里,让她帮着擦黑板,发发作业本,让她有机会多接触老师,消除恐惧心理。并试着与她交谈,经常问一些她在家里的生活。尽管在课堂上好仍不敢开口,但有了明显的目光闪烁——有了讲话的欲望。 暗地里,安排几个活跃的孩子拉着她一起游戏。虽然依然不加入,但至少从角落里走到了大家的旁边,这就使得她向集体靠近了一步。上课的时候,挑一些简单的、容易的问题让她答,告诉她:“别着急,慢慢讲。”尽管开口很难,可只要她开口,总能受到我真诚的表扬。渐渐的,她终于偶尔地举起了小手。适当地安排她搞一些“外交活动”。比如到别的班级借样东西,到操场上或找个人……刚开始,往往是事没做成就怏怏地回来了,后来我让别的同学陪她去,她才渐入角色。 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她终于走出了自我封闭的状态,彻底地融入了集体,融入了课堂。看来,让每个孤独的孩子变得活泼可爱,只要找到心理问题再“对症下药”。我希望以后能继续加强学习,将我所学到的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运用到日常教学中,帮助到更多的学生。

三、实际教学中加强运用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第7篇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体会篇1

充实而愉快的心理健康的培训就结束了,在这三天里,我受益良多。

在王老师的减压课中,我感受了她的自信和风采。原来一堂心理课,可以那么的充实而有趣。暖身游戏:抓和逃,不仅让学生很快的进入了状态,而且也巧妙地引入了本课的主题。在抛出了主题之后,她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来感受压力,橡皮筋提压力瓶的方式,让压力这么抽象的词变得形象生动,并且清晰的展示了压力的产生和发展,并且引导学生来解决。在整个过程当中,她都很关注学生的情绪体验,并且引导学生把情绪说出来。后面提出解决压力的绘画法,呼吸法,想象法,充分利用了孩子的特点,简单却有效。

xx的课让我更深入地认识了多元智能,原来每个人同时都拥有八种能力。她的热身活动,多彩魔法盒,很好地调动了孩子们的兴趣。再结合xx的人生经历,引出了天赋和能力的重要性,再带领着孩子们去寻找天赋能力。当一个人的情绪状态处于兴奋,投入,享受的状态的时候,她一定做着自己擅长的事。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的学生之所以不能主动学习,其中有一点就是因为很多学生是被动学习,他们自身却很迷茫。能够在学习上找到这种兴奋状态的同学,他们本来就具有学习的天赋,都能够在学习当中变得优秀。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体会篇2

上周,我们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心理教育培训课。这堂课由我们的王副校长亲自授课,让我们获益匪浅。

生命之泉,涓涌不息,青春常绿。在这堂特殊的心理教育课上,亲爱的校长让我们明白了:在这般美丽的年华中,我们也要提防跌入青春误区编织的美丽的网。

老师发给我们每个组一张纸,上面赫然印着一串葡萄的简笔画,让我们小组讨论将能想到的青春期变化一一对应给葡萄涂上颜色。大家唧唧喳喳的忙开了。不一会儿,大家纷纷亮出讨论成果,几名同学被邀请上讲台和我们一起分享:我们长高了,成熟了,关注异性了,有自己的思想了。接下来,我们进入到了男女生交往的问题上,我们如何正确对待男女生交往呢?首先我认为,男女生交往应该是积极正面的。无论是多情的诗句,漂亮的文章,还是闲暇的欢乐,什么也不能代替无比亲密的友谊。正确的男女生交往给我们带来的是积极的情感,让我们以积极向上的心态,相互激励着成为一个优秀乐观的人。

近年来青少年安全问题引发了社会普遍关注。在美丽的青春年华,我们理应懂得学会保护自己。我们热烈的讨论,积极分享,有的说结伴而行,有的说学防身术,有的说学机灵点及时求救……这些都是自我保护的好方法。这堂课,让我们提高了自我保护的意识,对于自身安全我们要防患于未然。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体会篇3

通过这次的学习培训,使我重新认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心理问题已成为现在学校教育最棘手的问题,不良心理会对现代教学带来极大的危害。通过学生心理问题的分析来解决或消除一些学生比较常见的心理问题,促进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让教学始终运行在良性轨道上。

通过这次培训了解到当前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是从事研究的中学生心理健康前提。本人通过自身多年的从教发现不少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加以分析和整理,主要有厌学、执拗、自我为中心、孤寂等几种。

学生心理问题的分析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必须首先剖析的。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主要有内部自身的因素和外部客观世界的`影响两个方面。内部主要是由学生年龄的增长而随之出现的心理和生理的成熟造成的。外部主要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其中家庭是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温床,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都来自家庭,家庭的氛围和家庭经济以及家庭成员的素质、态度是其产生的直接原因,学校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主要来自于学习的压力。此外社会的冷漠和残酷促成了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

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是我们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所在。针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要根据实际,采取相应的措施。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学校教学,这是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的主渠道。以班主任为核心,多角度进行辅助教育和熏陶;另一方面,利用其他可以利用的资源进行教学。

通过这次的培训丰富了我的专业知识,并接触了最新的心理研究成果和发展动向,使自己的教学工作能够置身于一种新的高度,得益匪浅。无论怎样,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管理和教育好学生的基础,是需要不断的去努力学习和寻找方法来针对问题进行教育。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1.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2.小学心理健康的教育培训心得

3.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

4.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学习总结

5.大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6.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7.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8.中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学生心理健康培训心得 第8篇

2011年4月12日至15日,“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论文撰写及课题设计申报培训班”在北京举办。2010年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现场检测、调查工作已结束,目前正在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及论文撰写工作,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申报工作也已开始。为了提高全国各地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者高质量分析数据、撰写论文的能力,帮助其科学设计、规范申报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和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联合举办了本次培训活动。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副司长廖文科、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理事长宋尽贤、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主任委员季成叶等相关领导,出席了于2011年4月12日上午举行的开班会议。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115名参与调研的工作人员参加了本次培训。廖文科副司长、宋尽贤理事长和季成叶主任委员分别在开幕式上,就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分析及论文撰写的重要性作了讲话。廖文科副司长并向与会者提出了四个引导性建议:第一,要从思想上重视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对了解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变化趋势,以及指导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开展的重要性;第二,将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的整理分析、论文撰写与改进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结合起来,切实从数据分析中找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促进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开展;第三,借助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分析、论文撰写,掀起学校体育卫生科学研究的高潮;第四,重视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的开发、利用,使其在改进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开班会议结束后,培训正式开始。本次培训邀请了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的季成叶教授、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中心的吴健主任等相关专家,就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分析思路及结果讨论,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论文撰写格式及基本要求,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计划指南,科研课题设计思路、标书撰写规范、要求及注意事项等方面做了八个专题讲座。

学生心理健康培训心得 第9篇

【关键词】朋辈心理辅导 大学生 心理教育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研究”(2016ZC141)阶段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182-02

一、推进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背景及现实意义

朋辈心理辅导是由受训或督导过的非专业人员提供具有心理辅导功能的帮助过程,相对专业心理咨询而言,被称为“准心理咨询”或“非专业心理咨询”(颜秋农,2007)。由于具有实施方便、推广性强、见效较快的特点,在心理教育领域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现有教师两名,仅仅依靠两名教师的力量很难有效开展全校一万多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转变工作方式、创新工作思路成为必然选择。基于学校实际,在现有心理健康教育“学校—院系—班级—寝室”四级网络体系基础上,依托学校心理委员学生管理队伍,选拔、培训朋辈心理辅导员,将考核合格者安排至院系、班级开展心理教育相关工作。通过这一举措,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校专业心理辅导力量的不足,有利于满足大学生多层次心理援助的需要。另外,推进朋辈心理辅导,还有利于完善大学生心理自助体系,形成“自助—助人—互助”的机制,不断充实、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二、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培训路径

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心理健康教育逐步从对心理疾病的“治疗”转移到以“预防”为主,注重对学生潜能的开发和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这一思路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大的意义。铜仁职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以积极心理学教育理念为引导,强化面向所有学生的心理健康预防与积极心理品质养成,以学生为中心在院内开展了一系列尝试性探索。一方面,通过对班级心理委员及心理委员学生管理队伍进行培训,将心理委员作为开展心理教育活动主持人辐射至全校开展活动,学校心理委员学生管理队伍则监督、指导各学院各班级的活动开展。另一方面,通过心理委员学生管理队伍的过程监督、结果反馈,使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老师了解整个活动过程开展情况,并根据反馈结果反思、调整、改进工作思路。为促使学生更好的开展活动,对其开展相应的培训显得非常有必要。

1.培训全校班级心理委员,培养心理教育及心理援助骨干

每一级新生进校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通知全校所有班级设立心理委员,心理委员在学生志愿、班级推荐的基础上产生。根据心理委员的人数、人员构成等实际情况设计培训内容、制定培训方案。通过培训,他们掌握基本的心理卫生知识、心理健康理念和心理辅导技能,成为心理教师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及掌握班级学生心理健康信息的骨干力量。他们在班集体中宣传、普及大学生心理卫生知识,传播心理健康理念,关注班级学生心理状况,深入观察并及时反映本班学生心理动态,发现个别学生有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时,及时报告学院领导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老师等等。

2.招募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进行深入培训

通过对全体心理委员开展一系列培训后,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从全校班级心理委员中选出一批优秀的学生继续深入开展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朋辈辅导的基本概念与定位、辅导技巧、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分析、危机的识辨与转介、朋辈辅导员自我成长等等,主要采用团体活动形式进行,综合运用理论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解析、游戏体验等方式,在活动中参与、体验,掌握朋辈辅导员心理咨询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培训中注重朋辈辅导员自我心理成长,以“自助助人”的思路指导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准专业”成长。在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中逐步获得对加强对自我的认知,知晓自己在助人行动中自我的角色与位置,并在不断的实践中强化对自我的认识,不断进行自我优化。

3.强化技能训练,开展心理督导

培训结束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师通过角色扮演、个案分析等方式对培训学生进行了考核,考核合格者,颁发朋辈心理辅导员证书。朋辈心理辅导员接下来赴所在院系开展相关工作,每周将所开展情况向指导教师汇报,并接受相应的督导。

朋辈心理辅导的主要理论基础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观点,强调创设良好的人际心理环境,注重培养人的自觉成长(张淑敏,2008)。在后续督导中引入心理咨询成长小组的模拟练习:将所有成员分成三人一组,一人扮演求助者,一人扮演心理咨询员,一人扮演观察员。求助者扮演好个案角色呈现的心理问题,咨询员根据个案的心理状况进行咨询,观察员对整个过程进行效果分析并给出相应意见。三个角色轮翻进行,通过这样的模拟练习使大家对心理辅导员的角色有了深入的感触,并在不断的练习中学习会如何观察、尊重、真诚、积极关注、同理心,以及如何倾听、重复、澄清、反映、询问、自我开放、具体化等等。通过一系列深入的模拟培训,使朋辈辅导员在训练中加强了对自己的认知、体悟,并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

三、反思培训过程,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学生心理教育体系

1.总结培训过程,强化培训效果

每一次培训后,均要求心理参训者撰写培训心得体会,并将心得汇编成简报,让学生参与到对自己培训成果的收集、整理,促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培训效果,加强学生对培训知识、技能的内化。通过学生总结材料的反馈,使教师对培训效果加强了解,为培训反思提供了事实材料。从在他们的培训心得中,也体现出了参与培训的效果,如他们对作为朋辈心理辅导员如何在班极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特别是如何去发现班级同学潜在的心理危机、在日常生活中对心理有问题学生的观察和帮助、如何进行干预工作理清了一些思路。endprint

2.反思培训过程,明晰工作方向

在培训中,虽然遵循“学生为中心”建构培训路径,将发展与成长的落脚点实践于学生,但一系列的培训后仍不可避免出现一些问题。首先,在整个培训过程中,由于学生心理学专业领域是零基础,理论讲解学时比预期的多,就使得实践练习的学时减少,从一定程度上还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其次,虽然将大家组成三人成长小组,给他们关于大学生校园生活、学习中常见的心理辅导个案,要求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真切体验个案的心理失衡状态、探索可能的干预措施,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分身乏术并未能对他们的活动开展逐一进行查看,给予点评、建议。第三,非专业的朋辈心理辅导员在培训后将在班级实践中去获得经验与成长,在进行心理辅导中由于经验不足、知识不丰富及自身能量不足等原因而导致自身心理能量的“枯竭”,没有足够的能力保护好自己,心理可能会受到影响,给自己带来一定困扰。通过对存在问题的反思,为下一步更好地完善相关工作奠定现实基础。

3.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学生心理教育体系

对于存在的问题,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如何有效避免,不断完善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培训,值得继续深入探索、思考。现就下一步如何做好相关提出一些思考。

深化“助人自助”朋辈心理辅导理念。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助人理念是“授人以渔”而非“以鱼”,只有使受助者提高认识或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形成自我教育自我训练,克服自己的心理缺陷,最终获取心理上的成熟、人格上的发展与完善。另一方面,在朋辈心理辅导员开展助人行动时,需要秉持中立原则,把握朋辈心理辅导的边界,勿过度自我卷入,在助人前选学会自我保护。

加强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心理督导。朋辈辅导督导体系的缺乏,导致辅导员的持续成长需求不能满足(苏英姿,2006)。朋辈辅导员是在以学生的身份承担助人的责任,助人时可能会因为不切实际的助人目标、辅导中情感过分卷入或接受过多负面情绪而出现心理衰竭情况,这些问题如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指导和解决,是极不利于朋辈辅导员以及朋辈体系成长的。为了避兔和减少这种现象,加强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心理督导是必要的,应由专业心理咨询师定期评估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心理状态,及时讨论朋辈心理辅导员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在问题出现时给予疏导,或通过技能训练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心理调节方法,以便处理自己出现的问题。

强化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引导。积极心理学旨在从人性的优点和价值出发尝试用积极的视角对各类心理问题做出适当的解释,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资源和优秀品质最终帮助有心理问题的人,实现幸福生活的目标(王芳,2013)。这与助人自助的理念不谋而合,均旨在挖掘求助者内在的积极因素以应对当前的困难。积极心理健康理念的渗透重在心理健康意识的引导,在于积极的心理品质的塑造。培养和发展这些积极的心理品质进而拥有这些品质,不仅可以缓解人的痛苦提高生活满意度更可以成为一个真正把握幸福的人。

对朋辈心理辅导员开展系统培训、督导还在于将这一批人打造成为具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良好的自我意识和健全的人格,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善于与人沟通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在班级中起到榜样和行为示范作用的人。通过自身的积极品质潜移默化带动、影响周围的人,从而实现心理健康的朋辈榜样教育。

朋辈心理辅导是一个时间长见效慢的系统工程,其中包括人员的选拔、培训、督导、管理等环节,其中培训打造是最关键部分。今后,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将进一步完善培训内容,夯实技能训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心理辅导知识和处理心理问题的技巧,打造具有较高心理自助和助人能力的“准专业型”的朋辈心理咨询辅导队伍,更大限度地发挥朋辈心理咨询员的作用,为学校广大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颜秋农.朋辈心理辅导理论与技巧[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

[2]张淑敏.高校开展朋辈心理辅导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J].教育探索,2008,8(206)

[3]程素萍.高教园区朋辈辅导的调查与对策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4]王芳.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9

作者简介:

上一篇:小学教师读书随笔怎么写下一篇:《解密》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