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乡农村庭院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2024-07-26

新发乡农村庭院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精选6篇)

新发乡农村庭院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第1篇

新发乡农村庭院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白玉

一、农村庭院经济的基本情况

农村庭院是广大农民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场所之一。近几年来,新发乡从农村人多地少的实际出发,积极顺应市场农业发展和广大农民开发庭院、增收致富、实现小康的迫切要求,把发展农村生态庭院经济作为一项战略性措施来抓。由政府牵头组织,召开经验交流会,学习典型,推广经验,加大开发力度,有力的促进了庭院经济的发展。尤其是2001年以来,全乡把农村庭院经济开发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发展规划并把全乡肉猪舍饲圈养纳入到议事日程。充分发挥和紧紧依靠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大措施,强化指导,坚持把庭院经济开发与农业结构调整、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依托行政推动、政策启动、科技拉动、典型带动和服务联动,大力发展庭院精种、精养、精加工,走上了专业化、产业化发展的新路子,全乡形成了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小规模、大群体,小产品、大产业的庭院经济规模发展格局,取得了长足发展。2007年,新发乡农村庭院经济规模开发户达到2000多户,占农村总户数的65%左右,涉及到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商业、服务业;庭院经济年总收入在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占有一定的比例。在特色庭院经济开发户中,年总收入1-3万元的农户达17户,3-5万元的2户。

二、庭院经济开发的主要特点

一是庭院经济户比重大。在全乡已开发的庭院经济户中,户均纯收入达2000元以上的占农村总户数的65%,庭院经济收入已成为他们增收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支柱产业。这些庭院经济户,既改变了传统的家庭零星饲养、粗放管理的生产经营方式,又形成了很好的典型带动,带动了周边村、户的发展,使之每年都有新的好典型涌现,成为推动庭院经济发展的带头兵。

二是科技含量高。通过开展科技培训、技术下乡等方式,引导广大农户积极学习和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不仅在传统产业上实现了新发展,而且在特种、特养、特加工上实现了新突破,使庭院经济开发走上了高产、优质、高效路子。

三是综合效益好。新发乡庭院涌现出一大批千元不出门、万元不出院的致富户,有的甚至收入几万元。而且生产周期短,投入少回收快,经营风险小,一年四季不断线,充分利用了庭院的有效空间,利用了大量剩余时间,吸纳了大量剩余劳动力,而且妇孺老弱都能参与,有效地利用了人力资源,在小庭院作出了大文章。

三、下步搞好农村庭院经济的建议

新发乡农村庭院经济虽然发展较快,但目前仍存在着发展不平衡,资源开发利用率低,缺乏现代化手段,产品开发规模小、科技含量不高等问题。应进一步加大组织领导力度,通过科学组织、分类指导、梯次推进、以大带小、以点带面、滚动发展,努力促进全市庭院经济开发工作不断登上新台阶。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发展庭院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受资源条件、经济基础和市场需求的制约较大,只有制定切实可行的开发规划,才能实现庭院资源的有效、有序、合理开发。要本着因地制宜、良性循环,最大限度的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自然资源、环境条件和庭院空间的原则,选准主导产业和支柱产品,实行分类指导,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加工则加工,高标准、高起点地科学制定长期、中期、短期庭院经济开发规划,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确保庭院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产业化经营,壮大规模。坚持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连片开发,规模经营,着力引导发展专业户、专业村,逐步形成市场带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生产格局,不断推进庭院开发的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积极实施大

户带动战略,壮大农民运销队伍,搞好农副产品贩运,实现以流通促开发。

3.科技兴院,提高质量。在采用传统精耕细作方式的基础上,大量采用农业科技新成果,引进优良品种,提高科技在庭院开发中的贡献率,促进庭院经济向纵深发展。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科技下乡活动等多种形式,搞好对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及时为庭院开发户提供各种新技术、新产品服务。

4.优化环境,加大扶持。要努力加强对农村庭院经济发展的政策扶持,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积极鼓励农户进行种植、养殖、加工、商业、服务业等多种形式的庭院经济开发。应建立以农户为主体,以银行贷款、国家援助相结合的投入渠道体系,扶贫资金与发展庭院经济结合起来,帮助贫困户发展,增强庭院经济发展的后劲和潜力。

新发乡农村庭院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第2篇

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提高农村群众人居环境质量,加快推进全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根据《中共XX县委员会、XX县人民政府关于以“四在农家”为载体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XX发„2011‟39号)文件及XX县农业局《关于印发XX县2012年“四在农家”创建推动新农村建设村寨庭院硬化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盘农字[2012]221号文件精神,结合XX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逐步到位、有序推进”的原则思路,让“富、学、乐、美”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走进农家,建立“农民投资投劳为主,政府补助为辅,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机制,以乡为主体,以村为单元,以自然村寨为单位,以“实施五改三建一规范(改路、改房、改厕、改圈、改灶,建休闲娱乐场、建宣传栏、建体育运动场所,规范房前屋后杂物乱堆)”和“四化(道路硬化、庭院美化、环境洁化、村庄绿化)”为主要内容,以“四在农家”为载体,精心组织实施村寨整治,做到公路、铁路沿线,整治一片、成功一

片,切实改善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村群众的人居环境质量。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规划先行,分步实施。坚持以规划为龙头,科学编制村寨整治规划和行动计划,严格按规划推进村寨整治工作。根据群众需要解决问题的迫切程度,实施项目的难易程度以及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村寨整治工作。

(二)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坚持从实际出发,注意村与村之间、村寨与村寨之间的区别,立足现有基础进行改造、完善和提升,坚持“保留农村传统民俗风情和田园风光”、“突出综合整治、突出全面配套”、“不大拆大建、不大挖大填、不大砍大伐”的原则,做到风格各异、特色鲜明。

(三)坚持政府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积极组织和引导农民参与村寨整治活动,以农民自愿和村民自治为取向,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着重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群众建设家园的积极性。

(四)坚持部门协作,形成合力。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群众自筹为主,社会力量参与等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的有效机制,组织和引导社会各界和农村先富起来的群体,支持、参与村寨整治。整合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和县发改、农业、环保、林业、水利、扶贫、卫生、计生、文体等部门的相关实施项目,以及地方各企业实施“以工哺农”项目涉及农村村寨整治内容,形成整体推进的合力。

(五)坚持典型引导,示范带动。抓好典型引导,发挥示范效应,着力规划建设一批示范点,以点带面、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建设规划一次性到位。

(六)坚持量力而行,务求实效。科学制定村寨整治规划及年度整治目标、任务和措施,既要有超前性,符合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又要符合客观实际,切实可行,不走形式,不贪大求洋、盲目攀比。

三、目标要求

按照县委的安排,在2012年,全面完成三个村(雨格、云上、王家箐)29个村民组1545户农村住户自然村寨的村寨整治,基本实现农村住户庭院和道路硬化、环境洁化、屋面美化,村容村貌有一个新变化。

四、内容标准

(一)硬化工程

1、进寨路硬化。长度在200米以内,建设路面宽度在4米以上,厚度在25厘米以上(其中:干铺插石垫层15厘米,C20现浇混凝土路面10厘米)。

2、村寨内主干道硬化。建设路面宽度在3 米以上,厚度在20厘米以上(其中:干铺插石垫层15厘米,C20现浇混凝土路面10厘米)。

3、村寨内次干道、串户路硬化。串户路是指村寨内农户与农户之间连接的道路。路面硬化,宽度为1米左右,厚度在15厘

米以上(其中:干铺插石垫层10厘米,C15现浇混凝土路面5厘米)。

4、庭院硬化。厚度在15厘米以上(其中:干铺插石垫层10厘米,C15现浇混凝土面5厘米)。

以上硬化工程,必须支护边模,铺插石,混凝土夯实、收浆、抹面。有坡度的路面可用螺纹钢筋压印或梯步处理。

(二)环境洁化工程

1、排水(污)口。庭院内有排水(污)口,生产生活污水通过排水(污)口排入串户路排水沟,最后排入村寨内主排水沟(管)。村寨内排水(污)沟(管)建设标准:主干道两旁排水沟断面不小于50厘米×30厘米,有条件的可加盖板或用预制排水管(管径不小于20厘米);次干道排水沟沟深不少于30厘米,沟宽不少于20厘米;排水沟要求两侧用50﹟水泥砂浆砌块石,100#水泥砂浆压顶,沟底浇4厘米厚水泥混凝土垫层。串户路根据排水量大小建造排水沟,将各家各户的生产生活污水汇聚排放,确保污水不乱排。

2、垃圾池建设。按规划修建容量能满足各家各户使用需要的垃圾池,规格长3米×宽3米×高2米。

(三)房屋美化工程(已经建设)

1、砖混结构平房屋面。房屋立面(外墙壁)按规划要求统一色调,统一风格,全部加盖小青瓦。

2、木架结构青瓦房(危房除外)。房屋立面按规划要求进行木结构维修、上漆,墙面修补、粉刷上色,房屋门窗、柱、转角处与楼层交接处统一色调;屋檐、屋面、屋脊用青瓦盖面调脊垛口,面沿墙壁抹平,下部窗台以下采用青砖勾白缝或离地30厘米分做成青色地脚枋,上部外墙用涂料(乳胶漆)刷白。

以村为单位对改造房屋进行统一编号。按照一户一宅的规定,将违章搭盖房及“空心房”全部拆除,做到环境美观、道路通畅。新建设房屋按今年发放的挂历图片相关规划房屋样图进行建造。

(四)宣传、休闲场所建设工程

对相对集中的农村自然村寨,按规划设计修建宣传、休闲场所。

1、休闲娱乐场。硬化厚度在15厘米以上(其中:干铺插石垫层10厘米,C15现浇混凝土面5厘米)。

2、宣传栏。要求建在休闲娱乐场所或村民聚集的地方,建设面积在15平方米以上。

(五)绿化工程

有条件的村寨,在房前屋后、道路两旁、村内空地植树、种草、栽花,绿化村寨。

(六)其它工程

积极争取项目扶持,大力实施“沼气池一气带三改”、单改厕等涉及村寨整治的工程,厕所面积不低于6平方米,并要求男、女两格分开有明显的标志。

五、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2年7月)

各村委会抽调精兵强将组建村寨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通过召开实施村寨整治动员会、组织参观、新闻报道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发动和积极引导,使实施村寨整治活动成为广大农村住户的自觉行动,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和参与村寨整治的良好氛围。

(二)试点示范阶段(2012年8月~2012年9月)按照“先行试点,逐步推开”的要求,XX乡确定党员干部职工、村干部先带头示范进行村寨整治,进一步探索村寨整治的路子,积累经验,充分发挥示范点的带动作用。XX乡创建“四在农家”活动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乡领导小组)要建立培训制度,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和培训计划,分期、分批对开展村寨整治工作的各级领导干部、驻村指导员和农民进行培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驻村指导员的工作能力和农民的参与能力。

(三)全面推进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2月)在加强示范点建设的基础上,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高标准、多层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四在农家”建设村寨整治工作,全面完成村寨整治任务。组织自查,严格验收。项目竣工后,乡政府、村委会领导小组要及时组织自查,认真核实登记检查项目数量和完成情况,查看簿、册、卡和物资、资金使用情况,查漏补缺,整改完善;以项目为单位收集整理相关文件、方案、图、表、照片、花名册等资料,立卷归档。乡人民政府完成自查并整改结束后,向县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请验报告,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验收方案,并组织验收。

六、资金筹集

(一)整合县级财政投入。包括农村危房改造、一事一议奖补工程和各种资金。

(二)捆绑、整合其他项目资金。2010~2012年,县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重点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生态文明村寨建设项目倾斜;发改、扶贫、水利、农业、卫生、畜牧、建设、林业、交通等部门积极向上级申报涉及村寨整治的相关项目,争取资金投入。

(三)社会各界投入资金。乡境内各相关企业(含国有大中型企业)根据地企共建挂钩点制度投入资金帮助各挂钩村进行村寨整治;各行政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人士采取捐款、捐物等方式支持村寨整治。

(四)群众投入。按照量力而行、尊重群众意愿的原则,积极引导、鼓励群众投入。政府协调和引导金融机构,采取政府贴息或发放低息贷款方式支持群众投入。同时,加强对农民的组织和培训,动员群众积极投工投劳。

七、资金管理

(一)县级财政投入资金管理。该项资金为县级补助资金,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专户,实行专账管理,在县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按照县级统一安排、乡统筹、村寨及农户使用的原则进行使用。要建立专帐,补助资金、物资发放和使用手续规范齐全,补助项目、资金、实物发放过程公开透明,张榜公布。

(二)其它资金管理。按照“渠道不变、项目整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定向投放、各记其功”的原则进行管理使用,确保资金使用发挥最大效益。

(三)补助标准。根据《中共XX县委员会、XX县人民政府关于以“四在农家”为载体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盘党发„2011‟39号)文件标准执行。本次建设补助标准为:

主路70元/㎡,串户路15元/㎡,排水沟150元每立方米,娱乐场所20元/㎡,庭院硬化15元/㎡,改厕400元/个,修建花池10元/㎡,宣传栏200元/㎡,垃圾池400元/㎡。不实施任何项目的不给予补助。公益性项目如主路、娱乐场所、垃圾池等按具体实施工程计算。

八、主要措施

(一)组织领导。根据《中共XX县委员会、XX县人民政府关于以“四在农家”为载体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盘党发„2011‟39号)文件要求,为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进一步规范我乡创建“四在农家”活动建设工程,确保此项工作有序开展,成立了《XX乡 “四在农家”创建活动推进新农村建设村寨庭院硬化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 杜国龙(乡党委副书记、政府乡长)副组长:王光荣(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黄和飞(乡党委委员、政法委书记、武装部长)

邓加元(乡党委委员、政府副乡长)

高忠敏(乡党委委员、政府副乡长)牛开朝(乡党委委员、政府副乡长)吴敏香(政府副乡长)

陈 燕(乡党委委员、工会主席)王忠胜(乡党委委员)

成 员: 谭玉虎(乡党政办公室主任)

刘 旭(乡纪委监察室主任、党政办公室副主任)王龙富(乡村镇建设规划负责人)张 鹏(乡财政负责人)王大良(乡国土资源所所长)彭福俊(XX供电所所长)

管艳(乡科技文化教育服务中心主任)何峰(乡交通管理站站长)冯国华(乡水利站站长)

向谷汉(乡环境监察站站长、王家箐村包村队长)

王平(乡畜牧站副站长、营上村包村队长)肖本江(乡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雨格村包村队长)张明跃(乡经济发展办公室工作员)吴兴平(王家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春平(王家箐村村委会主任)汤成树(营上村村委会主任)赵贤鹏(营上村村党支部书记)徐加宏(雨格村村委会主任)赵保勤(雨格村党支部书记)

下设办公室在村镇建设规划办公室,由王龙富兼办公室主任,副主任向谷汉、王平、肖本江负责开展日常工作。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四在农家”创建活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惠及农村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是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农村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举措。加强村寨整治工作,有利于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农村社会文明,有利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焕发农村社会活力,有利于改变农村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对村寨进行整治,配套必要的设施,搞好环境卫生,改善村容村貌,可以有效地改善农民的生活习惯和生产生活环境,符合发展要求,符合群众意愿。各级各部门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创建活动的重要意义,增强做好村寨整治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积极探索,扎实工作,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三)全民参与,明确责任。“四在农家”创建活动工作是落实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之一。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做好村寨整治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乡领导实行村寨整治工作挂村责任制(具体分工,敖成秋、高忠敏、陈燕负责雨格村;杜国龙、王光荣、牛开朝、王忠胜负责王家箐村;王慧、黄河飞、邓家元、吴敏香负责营上村),其他干部职工包保证人人员名单附后。要求工作有制度、有计划,有明显成效。认真调研、督促、检查、指导村寨整治工作,并将督导村寨整治工作作为单位个人年终目标考核内容之一。各村要成立创建“四在农家”活动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以村为单位组建实施“四在农家”村寨整治工作队,实行包村干部包片负责,做到工作到村,管理到户,责任到人。

(四)分类指导,重点突破。要在抓好试点,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确定村寨规划和整治的时序,积极稳妥地推进村寨整治工作。对经济基础好、村委班子强、群众积极性高的村要尽量“一步到位”,高水平、高标准进行村寨整治;对经济条件一般的村寨,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搞大拆大建,力求在改变村容村貌上下功夫;对规模小、交通不便、经济实力差、基础设施不配套的村寨,要立足于现有条件,在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前提下以较低成本投入改善人居环境;对已经扶持实施过村寨整治的村或自然村寨,原则上不再给予补助。

(五)完善布局,改善环境。在创建活动建设中,在充分考虑农户的经济承受能力的前提下,要做到统一布局,统一设计,通过建造多层住宅和共用晒坝等手段尽量少占耕地。建新房后拆除旧房,退宅还耕或调剂他人使用。旧房改造和整治中要抛弃陋习,倡导新风,保护环境,讲究美观,消除露天粪坑和简陋厕所,推广沼气工程,切实解决“只见新房、不见新村”,“屋内现代化、屋外脏乱差”等问题。

(六)加强培训,搞好规划。建立实施村寨整治技能培训制度,分期、分批培训实施村寨整治工作的乡、村领导干部和驻村指导员,加强对农村劳动力实施村寨整治工作的基本技能培训,提高群众参与能力。要加快村寨整治规划的编制,做到早谋划、早安排、早引导、早落实,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村寨整治规划,规划要突出民族和地方特色,不要盲目攀比,贪大求洋,也不能标准过低,安于现状。

(七)强化协调,搞好服务。各级各部门各农户务必要站在讲政治、顾大局,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乡党委乡人民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实施创建“四在农家”活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本单位、本村工作职责紧密结合起来,统筹兼顾,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协调服务意识,扎实工作,形成合力,加快推进全县实施村寨整治工作进程。

(八)强化监督,严格奖惩。各村要采取强有力的工作措施,强化对“四在农家”创建工作的经常性指导和监督,按照工作计划抓好调度,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四在农家”工作又快又好推进。在实施创建活动全过程中,乡领导小组要组织督促检查组,采取面上督查、随机抽查和明查暗访等形式开展经常性的考评检查,对工作完成较好的村给予表彰奖励,对完成情况较差的给予通报批评。

XX乡人民政府

农村庭院绿化经济模式下的探讨 第3篇

1优先选择乡土树种

对于绿化树种的选择, 应遵循“适地适树”原则, 注重保持生物的多样性, 提高乡土树种的适应性, 以此获得较好效果。结合云南丽江发展的实际情况, 积极应用乡土树种的低成本、便于管理等优势, 同时发挥涵养水源、吸附尘土、净化城市空气污染等诸多生态效应, 植物的多元化。例如, 可以在道路两旁采用盆架子、小叶榕、桂花等; 在村庄内的空地中种植果树, 发挥果园效应; 在边角的废地地区, 种植经济林。这样, 既可实现村庄的绿化目标, 也形成了林果业等经济模式, 提高农民收入, 实现物种多样性。

2发挥绿化的空间效应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 应注意突出空间感, 表达浓郁的乡土特征, 与城市有所差异。从村庄的外部、内部、庭院等形成完整的乡村空间。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 提高绿化的层次感。在村庄的外部, 建设系统性林网, 实现农田和林网的相互照应, 形成具有特色的绿色走廊, 形成以乔木为主的林地或绿地, 加强与外界的沟通, 表达乡村文化语言; 在村庄内部, 应结合村庄整体布局情况或者自然地貌等, 优化选择乔木, 如盆架子、桂花、白玉兰、木棉、榕树、人面子、蒲葵、假槟榔等, 将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相结合, 同时注重乔木与灌木的搭配, 灌木树种主要为黄金叶、杜鹃、福建茶、三角花等, 公共休闲场地可配置草皮绿化, 形成错落有序的绿色空间。

庭院是居民个性化与整体风貌的集中体现, 应主要强调绿化的作用, 同时辅以硬化。主要以果树或乔木为主, 适当配以常绿灌木, 以生态砖形成硬化部分。村庄中的庭院围墙应保持空透感, 促进蔓藤植物的攀爬, 形成垂直性绿化。

3庭院绿化对人体好处

3.1 庭院绿植对老年人的影响

庭院绿植的精神内涵, 首先表现在其对老年人的影响上。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阅历丰富, 思想深刻, 同时又古板、怀旧, 经常陷入对往昔的回忆之中, 加之身体越来越差, 体弱多病, 往往会产生孤独寂寞的情绪, 情感上急需安慰。除了子女的关怀之外, 庭院绿植也能极好的改变老人们的心理状况, 寄托老人的情感, 驱除老人的孤独, 勾起老人的回忆, 引起老人的感悟。在庭院里种植大量的花卉、草木, 能有效地减少老人的孤独感, 增加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丰富暮年生活。

3.2 庭院绿植对中年人的影响

中年人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 这一年龄段的人基本上都是职业人, 正从事着某项工作, 为亲人和家庭谋幸福, 可以说是最劳累的一个群体。中年人是社会生产的“掌舵人”, 在如今快节奏的大环境下, 无论动手还是动脑, 无论身体还是精神, 下班之后, 绷紧的身心需要温馨的慰藉来消除疲惫。庭院绿植能够让疲惫的中年人从身心上得到休息。使人们在观赏的过程中得到良好地休息, 进而可以更好地投身到新的工作中过去。常言道“花木有情”, 观赏花草树木确实是让人愉悦的休息方式, 将疲劳之感一扫而空。

3.3 庭院绿植对青少年的影响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 心理和生理从此走向成熟, 性格逐渐定型。当青少年长期厌恶居住环境时, 久而久之会变得厌世, 因此装点居住环境对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有积极作用。植物散发生命的活力, 花卉迸发青春的魅力, 对其有着诱导作用。庭院绿植, 必然会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积极的健康的影响。

3.4 庭院绿植对儿童的影响

幼儿的成长对空气质量要求较高。而绿色植物含有叶绿素, 能够吸收对人有害的二氧化碳和有毒气体, 释放氧气, 净化空气;绿色植物还可以吸收土壤之中的水分, 利用蒸腾作用, 通过叶片散发到空气之中, 增加空气的湿润程度, 改变空气质量;在降低噪声方面, 由绿篱、乔灌木、草坪构成的绿带减噪效果良好。在住宅内种植大量的绿色植物, 可以使住宅内的空气清新、湿润, 为儿童提供了良好的成长条件, 减少儿童的生病率, 促进儿童身体和大脑的发育。

4“四化四改”是新农村环境建设的主要内容

“村庄绿化”是其中起到“门面”作用的一个方面。村庄绿化可以分为道路绿化和庭院绿化, 相对于道路绿化而言, 村民们更关心的是自己家中的庭院绿植, 所以说庭院绿化更为重要。当村民们布置自己庭院中的绿植时, 引种栽培各种以灌木、草本为主体的花草, 或露地栽培, 或造型盆栽, 既可四季观叶、观花、观果, 自得其乐, 又可出售获取收益, 有意无意之中, 庭院绿化在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显现了出来。

大漠孤烟, 小桥流水, 平沙落雁, 野渡横舟, 这些充满野性的自然美, 似乎渐渐的从我们视线中消失了。但是, 罗丹曾经说过,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得知, 在乡下农村, 仍然有无穷无尽的自然美:幽静的树林, 飘香的花丛, 自在的鸟雀, 奔淌的河流, 即使农村绿化中有很多人工化的痕迹, 也没破坏这些自然的韵律, 相反, 两者竟然很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 共同构成优雅的乡村美。

农村的地形地貌、河流湖泊、绿地植被、山体坡度, 以及有特色的民居庭院等要素都是宝贵的景观资源, 尊重并强化原本的自然景观特征, 使人工景观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 更有助于农村庭院景观个性与特色的创造。

经过庭院花池的衬托, 自然美能轻易地进入我们的视线, 反过来, 在自然美的衬托下, 人工化的庭院绿植也更加的呈现出其理性化、标准化、形象化的概念, 在不知不觉中陶冶着我们的情操。

影壁墙, 是我国传统建筑中起遮挡视线作用的一道墙壁, 上面绘有各种各样的图案, 其形式有浮雕、彩绘等, 多是描绘吉祥图案。而庭院绿植可以与影壁墙成功的结合。

花坛式。用砖石在影壁墙前砌成花坛, 种植观赏性的松、柳、竹等超过1m的绿植, 以其为前景, 以影壁墙中的画面内容为中景和远景, 近、中、远依次展现, 这种种植松柳等观赏性树木的花坛, 适合布置在画面为山水的影壁前, 犹如一幅中国山水画, 给登门者眼前一亮的感觉。

花池式。它不同于砌起的花坛, 是直接在地面上种植花草, 掩盖墙上的空白, 往往不会长得很高, 多是刚刚触到影壁的瓷砖, 因此影壁的画面内容与花池之间影响不大, 其题材可以是山水, 可以是楼阁, 甚至现代题材也无关紧要。

盆景式。无论在农村还是在城市, 盆景都是居民家中最普遍的绿化方式, 将盆景和影壁墙结合在一起, 不仅美观, 而且简单易行, 只需将大小不一的盆栽植物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起来, 两侧摆放比较高大的盆景, 中间摆放相对矮小的盆景, 使其色彩统一、高低协调, 且能够和影壁墙相呼应。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影壁墙反映的是人们的审美观, 自然而然会越来越具艺术性, 但无论怎么变, 影壁墙和绿植的结合将会是一种趋势。从而使庭院绿植越来越受到欢迎, 拥有特别广阔的发展前景。

大量事实表明, 庭院绿植不仅可以绿化环境、净化空气、装点住宅、愉悦精神、陶冶情操, 还可以吸收粉尘、降低辐射、阻隔噪音。在村民对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今天, 都会把绿化住宅当做提高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庭院绿植更加优秀的设计和改造会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青睐与关注。

参考文献

[1]李志强, 秦华.社会主义新农村园林绿地建设初探[J].广东园林, 2007 (2) :71-73.

[2]马博华.康复中心景观设计中植物对人的心理影响[J].美术大观, 2010 (5) :207.

[3]路姗姗, 许景伟, 李传荣, 晏辉, 胡丁猛, 付裕.农村庭院绿化模式的环境效应及其综合评价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 2009, 25 (9) :78-82.

新发乡农村庭院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第4篇

为认真贯彻落实地区农业农村工作和县委扩大会议精神,全面推进庭院经济“五个一”建设工程,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大力发展庭院经济,进一步提高庭院经济对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贡献率。****通过组织农户参观学习,吸取经验,以点带面,重点带头有条件的农民群众发展庭院经济。

2015年,****按照“三区分离”“以点带面,稳步发展”的模式,积极引导农户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广开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门路。2015年,全乡推广种植永久性蔬菜拱棚776个、40亩,陆地蔬菜160余亩,新增鸡苗2.85万只,牲畜存栏4.9万头只,实现人均收入18429余元,其中庭院经济实现人均收入增收100元左右。

一、主要做法:

(一)建立健全组织领导,责任落实到位

为加强庭院经济管理工作,成立以政府乡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村支部书记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全乡各村、组庭院经济发展情况督导检查,同时制定专业技术人员到村组农户家中指导农户发展庭院经济,严格落实责任,同时要求各住村领导干部深入到基层、农户家中指导庭院经济工作,将庭院经济发展情况纳入到个人年终绩效考核,作为评优内容之一。

对全村贫困户实施“一帮一”促增收的工作机制,优先为他们提供帮助资金、免费菜苗和鸡苗,帮助他们发展庭院经济,增加收入。

(二)抓好培训、宣传相结合、两不误。

围绕“五个一”工作思路,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召开各种现场会、技术培训、观摩会等机会,大力宣传发展庭院经济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调动广大农民发展庭院经济的积极性。2015年,前后结合科技之冬、春耕时节各类培训,共开展庭院经济技术培训、宣传10余次,培训覆盖率达70%。

(三)制定鼓励措施,推动庭院经济发展。

一是以优惠政策推动庭院经济发展。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出台了免费提供菜苗子、鸡苗子、种公羊引进补贴、安居增畜等优惠政策,进一步提高农户发展庭院经济的热情和积极性。2015年,在以上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各村委会还为种植拱棚蔬菜的农户免费提供钢架拱棚和薄膜,进一步掀起了农户发展庭院经济的热潮,不但为农民群众节省了生活消费,还增加了收入。二是以党员干部带头推动庭院经济发展。在发展庭院经济工作中,要求各村党员干部发挥模范作用,并采取党员干部“一对一”“一对多”的方式引导其他村民发展庭院经济。三是以科学技术推动庭院经济发展。结合我乡实际,制定了技术指导规程,并组织畜牧站、农技站等工作人员深入农户庭院中帮助农户提高技术,促进农民增收增产。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缺乏有效的政策指导,农户发展庭院经济的积极性还不是很高,部分村两委班子对发展庭院经济认识不高,没有形成很好的推动作用。

二是缺乏全局行、合理性的布局。农民群众自发的庭院经济

活动随意性大,长远发展规划不明确,缺乏统一的、系统的、专业的科学布局,整体管理水平不高。

三是庭院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规模小,缺乏增收潜力。大部分农村发展庭院经济仍以传统农业为主,还在自给自足的状态,规模小、效益低,庭院经济的组合发展优势还未发挥。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明确责任,加强领导职能。一方面明确乡农业部门和各村发展庭院经济的牵头部门和引领、扶持、服务的地位。另一方面结合实际,尽快出台进一步培育发展庭院经济的意见,加强对该项工作的领导。把培育发展庭院经济作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工作内容,抓好落实。

二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加强培训,搞好服务。鼓励农民根据自家特点,灵活多样,大力发展短、平、快高效优质项目,以点带面,促进一村一品庭院经济规模化发展格局的形成。强化庭院经济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利用先进技术的能力。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加强对庭院经济带动型农户的资金技术扶持、经营管理培训、市场信息的服务,为发展庭院经济创造良好的空间。

新发乡农村庭院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第5篇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整个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的物质基础。近几年,羊三木乡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大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和扶持力度,我乡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从整体来看,乡村集体经济整体的实力还比较薄弱,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所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一、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据调查统计,截止2017年6月底,羊三木回族乡辖8个行政村,其中农村集体经济收入5-10万元的行政村7个,占87.5%,农村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以上村1个,占12.5%。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整体上,处于收入低,发展乏力的状态。

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乏力的原因

目前,87.5%的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低,发展乏力,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基础条件薄弱。村集体资金缺乏,没有能力发展实体经济,导致村内缺乏村办企业,没有固定收入。而集体收入大多是靠出售集体资源,如卖地来换取资金,在换取资金后,收入大部分都补偿给了村民,预留部分只能维持村级正常运转。

2、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识不强。不少人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认识不足,一是认为现在大气候是鼓励发展个私经济,再讲发展集体经济不合时宜。二是认为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集体资产管理难度大。三是认为现在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无关乎农村经济发展大局,不须再强调集体经济作用。此外,在集体资产面前,村民宁愿分钱,也不愿意投资做实体经济。

3、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缺乏人才的支持,因为大多年轻人和有知识的人脱离了农村,使得农村集体 经济发展缺乏人才,特别是村级集体经济带头人年龄较大,知识老化,缺乏创新能力和经营意识,造成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着生产缺技术,决策缺能人,产业缺项目的局面。

4、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干部能力不强。村干部在素质上差距还比较大,特别是在发展农村经济、致富农民群众上思路不清、办法不多。另外,村干部任期为3年,不愿意千方百计想办法、找思路来发展集体经济,怕给自己添麻烦;不少村党支部书记整日忙于乡镇的中心工作,很少有时间谋划村里发展大计,对发展村集体经济存在“小富即安”思想。

5、集体经济承担较多社会职能。突出表现在村级行政组织承担了较多的社会公益福利事业和公共管理职能,包括社会治安、文化服务、卫生保洁等管理职责,也承担了危桥维护、生活饮水等工程建设服务,致使村级行政组织的办公管理费用和社会公益福利事业支出显著增加,而很多本由公共财政负担的支出,实际却是村级集体经济负担。

6、缺乏强有力的扶持措施和优惠政策。多年来,有关部门对镇村发展的总体规划、生产布局、资源优势、发展思路缺乏深人细致的研究,对农村发展集体经济缺乏必要的引导,缺乏强有力的扶持措施和优惠政策,扶贫资金分散,起不到切实帮扶作用,无法引导村集体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对策

(一)加强村级班子建设,选好带头人。一方面,各级党委、政府要提高对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认识,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增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紧迫感和自觉性,为村集体经济提供宽松的发展环境,选优配强村领导班子,将有经济头脑,有实干精神的能人选进村级领导班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带动全村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村干部的培养和教育,使他们转变思想观念,增强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他们发展集体经济的恒心和本领。

(二)完善政策和措施,扶植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要高度重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深入实际搞好调研,制定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方法和措施,对村级经济发展做到思想上引、政策上扶、工作上帮、方法上教。制定优惠的财政政策,专项资金帮扶村级集体经济较薄弱的地方,尤其对发展前景好但缺乏资金的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开展对集体经济薄弱村的对口帮扶活动,帮助解决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促进集体和农民收入的增长。

(三)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型合作经济。引导村集体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等开展合作,发展专业合作社,实现农村集体经济向多层次、多领域延伸和扩张。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结合本地产业优势、产品优势、地理环境优势,以村委会为主体,组建相应的专业合作社或创办经济实体,通过开展产、供、销服务和创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加村集体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利用乡村资源和地理位置,大力培育旅游产业,以旅游带动现代农业、现代农村发展。

(四)加强村集体资产管理。积极盘活现有资产,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并对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要实行台帐管理制度,建立资产资源台帐、固定资产台帐、债权债务台账、经济合同台帐等各类台帐,有效保障集体资产不流失。

新农村庭院经济发展之我见 第6篇

然而,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有几百万庭院, 很明显, 庭院经济作为我国这样一个劳动力大国是一个理想的发展方向。虽然中国地大物博, 自然资源丰富, 但人均占有资源有限, 土地资源紧缺, 发展庭院经济, 充分利用空置宅基地是非常必要的。

1 制定切实可行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规划

应根据社会经济条件在农村地区, 在国内市场的深入调查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 根据市场需求, 规模经济和开发难度, 规划一个可行的区域经济发展庭院资源规划实践庭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 应该选准突破口, 因地制宜, 以确定适当的地方经济发展项目, 详细的分类, 以确定产业发展重点, 提出分阶段发展规划。政府有关部门在发展庭院经济的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上, 应千方百计组织有关部门和科研、教学单位科学论证, 以提高其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 建立一个可行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信息服务系统和联系的窗口信息, 充分利用网络的有效性, 以促进和加强与各地市场信息之间的链接。做服务的全过程, 特别是围绕生产、储存、配送等庭院经济链条, 并从技术、信息和人力资源等提供系列化服务。提高市场预测能力, 通过网络提供相应的信息给农民, 使他们可以少走或不走弯路, 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引进优良品种, 加强技术培训, 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实施“走出去, 请进来”的战略。开展民间服务组织, 拓宽农民的市场推广力度, 培育和分销组织成员发挥各种专业协会和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作用, 使他们成为连接生产和流通的桥梁和纽带。

3 重点在农村地区的应用技能培训

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 选择一些成熟、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的技术。政府应成立专门机构, 组织科技人员传授农民养殖、疾病预防、管理、种植、选种等新技术。采取措施筹集资金, 建立农民技术教育机构。加强与当地职业学校的合作, 加强科技教育的培训, 提高“绿卡工程”, 通过举办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班, 帮助农民掌握一门或几门科技致富的技术。

4 强化政府导向, 及时给予优惠

4.1 成立新农村建设投融资机制的庭院经济

庭院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投入, 各级政府动员社会力量, 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开放式庭院经济资金。积极引导农民、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 逐步增加金融机构的资本投资, 银行、信用合作社及其他金融机构必须采取多种形式, 加大资金支持庭院经济的信贷投入力度。

4.2 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庭院经济的发展, 我们必须加强对农村工作的领导, 对发展庭院经济创造良好的社会和政治环境。政府必须立足于基层, 到农村第一线, 以方便群众、服务周到的原则。相关的政府机构、组织到农村深入调查研究, 总结经验教训, 建立模型。庭院发展和扶贫工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重点发展初期投资、周期短、见效快的生产项目, 首先要解决群众的温饱问题, 然后建立更高的经济目标。

要教育农民树立全局观念, 增强庭院生产意识。为促进庭院经济的发展, 上级政府需制定政策, 防止农民持有不信任的态度。政府按照农村土地流转改革的有关规定, 在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短缺的情况下, 根据庭院经济发展规划, 统一组织, 由土地管理部门根据各地的经济发展, 政府实施了拍卖举措。

5 完善农业保险制度

农业保险是一个伞套农业经济, 现有的商业保险的政策性保险机构, 应建立一个独立的外部。具体由财政部门牵头, 从国家农业保护的部分资金作为一个开始。研究建立示范推广, 不同地区、不同农民的参保意愿, 决定模式选择不能搞“一刀切”, 需要区别对待。根据各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和财政能力, 其风险特性不同。

上一篇:九1班班主任学期工作总结下一篇:中心小学奖励学生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