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校庆宣传片解说词

2024-08-29

年校庆宣传片解说词(精选6篇)

年校庆宣传片解说词 第1篇

励志中学十年校庆宣传片解说词——《十年励志谱华章》

引子在风光旖旎的皖东南,在地灵人杰的竹乡广德,闪耀着一颗璀璨耀眼的教育明珠——广德励志中学。这是一座洒满阳光的校园,梦想的种子在这里扎根,万千幼苗在这里成长;这是一艘启锚扬帆的航船,满载着莘莘学子,遨游于知识的海洋;这是一片年轻而厚重的沃土,十年耕耘结出硕果,十年砥砺铸就光荣------简要历程广德励志中学创建于2002年8月,是一所由民营企业家周凤义、晏明虎等共同投资兴建的民办学校,由全国劳模、全国先进教师王麟祥担任校长。学校最初校址在广德县城横山脚下,广德中学校园东侧,只有四个教学班,236名学生,17名教职工。随着学校的迅猛发展,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2004年9月学校搬迁到现址——广德县城横山南路西侧,新校区占地73亩,建筑面积35000平方米,规模宏大,设施齐全,适应了学校的发展要求。2009年8月,宣城市励志中学正式在郎溪县创办,这是广德励志中学在高中教育阶段的延伸,是学校规模发展的重要里程碑。2012年7月,由广德励志中学控股的广德励志小学正式创建,开始招生。至此,历时十年,广德励志中学完成了由小学到高中的一体化办学格局,励志教育成为了皖东南民办教育的一道靓丽风景。学校风貌

(一)设施 十年创业,气象万千。今天的广德励志中学,拥有3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193人,教职工175人。学校区划科学,布局合理,设施齐全。一流的硬件设施为师生的舒心学习、工作、生活提供了保障:微机室、实验室、书画室、舞蹈室、音乐室、多功能报告厅等应有尽有,各尽其能;图书馆藏书5万多册,阅览室拥有各类期刊160多种,是师生的求知宝库;标准化的运动场、塑胶跑道、篮球场、排球场、乒乓室等极大地满足了学生体育活动要求;4幢学生公寓生活设施完善、管理规范有序、室内整洁清爽;学校拥有可容纳两千多人就餐的三层餐厅,为师生提供种类丰富、营养美味的饮食服务。

(二)环境 学校环境优雅,是名符其实的花园式学校、绿化模范单位。学校建筑美观典雅,色彩明净,错落有致;广场雕塑“励志远航”,造型别致,形简意丰,激励代代励志学子自强不息,勇往直前;校园宽阔的主干道两侧,绿草如茵,藤萝似瀑,鲜花烂漫,佳木葱茏;更有精致的励志园,游廊宛转,曲径幽深,垂柳依依,池水涟涟,鸟在深树鸣,鱼戏莲叶间,励志学子,驻足其间,或读书,或嬉戏,或沉思,独享一方桃源之趣。

(三)师资 名校,乃名师之谓也。十年励志,吸纳和造就了一支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队伍。他们当中有阅历丰富、风华正茂的中年骨干,也有初为人师、生机勃勃的青年才俊。市县骨干教师、模范教师、教坛新星等构成了励志教师的主体,其中包括国家级优质课一等奖获奖者一人,省级一等奖获奖者3人,市县一等奖获奖者25人次。

(四)文化 十年励志,始终秉承“以校为本,以研兴校,以德树人,以质求进”的办学思想,逐步形成了先进而系统的励志教育观,其精华所在就是:安全是基础,育人为首要,乐学是关键。在践行励志教育观的过程中,励志的教育发展呈现出独特的学校文化景观——

1、管理 学校教育管理的民主化、人性化、制度化。本着“励志是我们自己的学校”这一主旨,学校充分发挥教职工的主体作用,通过学校工会、职代会、咨询委员会、校务公开等多种形式,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的校务决策、监督与管理;以人性化为基础,推进制度管理,学校先后制定并实施了《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教学质量奖惩制度》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把建章立制的硬管理同人文精神的软管理结合起来,保障了学校规范、科学的发展。

2、教育教学 学校坚持把“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素质全面的现代人”为育人目标,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为重心,形成全员育人、全面育人的浓郁氛围。通过老师们科学艺术的教学,引领学生科学快乐的学习,养成勤勉、善思、乐业、笃行的良好学风;学校积极开展系列德育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如每周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的讲话,清明扫墓,祭奠英烈,“讲文明,树新风”的演讲活动,小红帽的值周管理活动等,有声有色,富于实效;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切实开展素质教育活动,致力开发多种校本课程,包括足球、篮球、乒乓球、器乐、舞蹈、合唱团、棋类、文学鉴赏、科技制作等,全员参与,各取所需,精彩纷呈,同时定期举办艺术节、运动会等大型校园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锻炼能力的平台,素质教育成绩斐然:2006年代表宣城市组队参加安徽省第五届少数民族运动会获蹴球项目男双第三名,男单第四名;2007年校乒乓球队在广德县“宣酒特贡” 杯乒乓球赛中获中学生组团体冠军,男子单打冠军;同年校篮球队或广德县第十届中学生篮球赛初中组冠军。学生文艺节目及书画作品多次获市、县奖励。自2005年首届毕业生起,历届中考,录取省示范高中人数均居全县第一。

3、教研 学校坚持以研兴校的方略,扎实推进校本教研活动,形成了富有励志特色的教研文化。通过规范的集体备课,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品质;通过全员参与的研修课、骨干教师的示范课、青年教师的汇报课等多种形式,达到相互交流学习的目的;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内外的各类教研学习活动,特别是利用皖东南三校联谊会的平台提升自己;结合校情,开展多层次的课题研究,特别是有效课堂和乐学教育的研究,富有实效,影响深远,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引领着教学的科学发展。

4、精神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十年励志形成了于鲜明而深厚的励志精神,这就是:精诚团结、锐意进取、自强不息!正是秉持这种精神,励志师生才在百舸争流的时代勇立潮头,无往不胜。硕果累累谁持彩练当空舞,春风化雨谱华章。十年励志,硕果累累。骄人的教育教学业绩赢得家长的信任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学校先后被评为安徽省“厂(事)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安徽省“民办学校先进单位”、安徽省绿化模范单位、安徽省家教名校、宣城市文明单位、宣城市“卫生学校”、宣城市“日常行为规范示范学校”、广德县“文明单位”、广德县“教育管理先进单位”,校党支部连续播八年被评为县教育系统“先进党支部”和“创新党支部”,学校工会被评为县“先进职工之家”,校内住户工会小组被评为县“先进职工小家”,校团委多次被评为市、县“红旗团委”。结语 “搏击长空振翅飞,勇立潮头写风流”!励志人深知:荣誉只属于过去!在挥别昨天,开启新的十年的时候,光荣与梦想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将以“海的心胸,山的信念,鹰的追求”,高瞻远瞩,和谐共进,为竹乡教育的明天续写新的辉煌!

年校庆宣传片解说词 第2篇

【出片名】

海中学

继往开来 “和雅”奋进

在青海省,有一个物产富饶、风光旖旎、人杰地灵的藏族自治州,她位于中国内陆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之南,故名海南,是青藏高原的东门户,素有“海藏通衢”之称。这里有中国最美的湖泊青海湖;这里有奇特壮观的自然地貌景观黄河龙羊大峡谷;这里是中华水塔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这里有历险传奇的人文景观唐蕃古道;这里是生态畜牧业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实验区。

在这片燃烧着激情和充满希望的高原大地上,有一所蜚声于青南的学校,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异的教学质量,造就了灿烂辉煌,她就是——海中学。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公元2018年,海中学迎来了她六十华诞!一甲子风雨兼程,六十载砥砺前行,铭刻在州中人心里的,不仅仅是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更是有中人不忘初心的再接再厉!

回眸历史

六十年的桃李芬芳,六十年的教泽绵长,时光回溯到公元1958年。那是一个百业待兴的火红年代。建校初期,学校一无所有,条件极其艰苦。然而,一代又一代的中人,他们满怀信心,不畏艰难,不怕吃苦,一砖一瓦建校舍,一草一木绿校园,一心一意育人才。历代州中人为学校的发展呕心沥血,奉献青春,在岁月的深处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

走过艰难的50年代初创时期,度过不平凡的60年代,海南州中学在曲折中不断发展,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时任校长提出并实施的《采取实际步骤,积极进行我校行政管理和教育教学方面的大胆改革》,符合教育教学工作的自身规律和发展趋势,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现实意义。

(在学校工作过的教师同期声——谈老校长对年轻教师的培养)

时代呼唤人才,人才造就伟业。在州中星光灿烂的历史长河中,镌刻着这些光彩夺目的名字:

毕业于鲁迅艺术学院,呕心沥血、育人不辍的周复初老师;毕业于南京大学,学识渊博的陈教师;毕业于兰州大学,诲人不倦的周教师;身残志坚的傅老师;有较高专业水平的汪老师;严于律已、宽以待人、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的地理老师赵等。在校长任职的这十年中,教育教学成绩斐然,1982年,海中学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省十三所重点中学之一,在州中办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光阴荏苒,世纪之交,时任校长在《我对办好州中学的几点意见》中,从宏观上进一步明确了办学指导思想,提出了“民主、规范、严格、求实、创新、廉洁”的十二字行政管理原则,提出了“三到五年打好基础,八至十年争创一流”的学校奋斗目标。形成了《海中学“三制改革”实施方案》、《人事管理制度》等制度。1996年成立了家长委员会,1988年开办了家长学校。1998年9月成立了省首支正规着装的学生国旗护卫队。2002年学校进一步开展“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计划,建立学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评选办法,全力实施“重点工程”,逐步向着省级标准化学校迈进。

这一时期,学校稳步推进“三制”改革,深入落实中小学机构改革方案,加大硬件建设投资力度,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步伐,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学校声誉快速上升。2004年辉煌的中高考成绩,标志着学校已完成了“争创一流”的奋斗目标,实现了“重塑中、再创辉煌”的美好夙愿!至此,中学步入了飞速发展的快车道。

喜看今朝

时代的巨浪滚滚向前,海南州中学在时任校长带领下,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挂辑扬帆,乘风破浪,全校师生员工励精图治,锐意进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09年,海教育局下发了《海公开竞聘中小学校长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王同志在公开竞聘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中历史上第一位通过公开竞聘任职的校长。转型后的中站在了自治州教育改革的前沿,学校初中部分流,州中人在校长带领下,以全州教育综合改革为契机,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倾力打造“和而不同、雅而致远”的“和雅”教育,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谱写了海高中教育历史的新篇章。

群策群力,共绘宏图。面对自治州教育综合改革提出的“州办好高中、县办好初中、乡办好小学”指导思想,上任不到三个月就面临学校转型的校长正视困难,迎难而上。他带领新班子成员从分析学校的优势劣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入手,紧紧围绕“打造海牧区名校,争创省级示范校” 的奋斗目标,组织大家研究制定了《学校管理方案》和《海中学五年发展规划》。并对如何实现办学目标制定了详细的策略和措施,明确了学校未来发展的奋斗方向。

精准实施,提质增效。近年来,学校大力实施“请进来教、送出去学、坐下来研”教科研强校战略,率先在全州实施“教师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促进全校每一位教师的长效性可持续发展;启动“传、帮、带”师徒结对和“名牌学科”创建活动以及振兴薄弱学科计划、构建高效课堂常态化,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促进了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业务素质的快速提高。五年来就有二十多位老师获得省、海州教学能手称号。

务实创新,乘势而上。2015年学校经过调研和深入思考,挖掘学校历史文化,凝练办学精神,确立了打造“和而不同、雅而致远”的“和雅”教育思想,促进学校特色发展。提出了建“和雅”校园,塑“和雅”教师,育“和雅”新人的“十大”举措。“和雅”教育是海地区特定的地域文化传播的客观要求,也是学校“志存高远、自强不息”校训集中体现,是州中精神的充分表现。

历史使命催人奋进,凝聚力量逐梦前行。一路走来,经过师生们的共同努力和实践,“和雅”教育在我校逐渐显现出她旺盛的生命力,同时也促使学生、老师、学校在悄悄的改变……

今日的海高级中学,校园布局合理,设施齐全,环境优雅,景色怡人。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座四季有绿、四季有花、四季飘香、处处育人的书香校园。

今日的海中学,校园占地面积90多亩,校舍建筑面积3万3千多平方米。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语音室、阅览室、报告厅、微机教室、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校园广播站、校园广场、音乐舞蹈专用教室等一流教育教学设施,为广大学子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运动场篮球场、排球场,为广大学子提供了强身健体的锻炼场所;学生公寓设施齐全,学生食堂宽敞明亮,为广大学子提供了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登楼远眺,江山如此多娇;徜徉校园,风景这边独好。州中校园,优雅宁静,儒雅和谐,处处传递着浓郁的人文气息。

莫道春来早,更有早行人。走进中,春色无边;漫步校园,思绪飘飞。忘不了,忘不了的是那些播撒春光的教师。六十年来,一代又一代中教师,怀揣理想与信念,高举起科学与文明火把,任粉笔漂白了黑发,任岁月暗淡了青春,把小路走成了光明大道,把讲台站成了美丽风景。

岁月流逝,大浪淘沙。如今,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150名教职工中,本科以上学历教师占95%,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省优秀教师2人、全省十杰教师1人、全州十大杰出青年1人,有省级骨干教师3人,州级以上的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40人,中学高级教师56人。

好雨当春乃发生,随风润物细无声。一代中教师,教书育人,甘之如饴,白首不悔,用凌云之笔描绘着学生灿烂的未来。是他们,为莘莘学子插上了飞翔的翅膀;是他们,托起了明天辉煌的太阳!

这里是一块热土,更是一块沃土。一夜春风,遍地桃李;一园繁花,芬芳四溢。州中,文化传播的殿堂,个性发展的天堂,人才培育的摇篮!六十年来,成千上万的中学子从这里走出,走向一个崭新的世界,走向波澜壮阔的新天地!

莘莘学子风华正茂,同学少年青春飞扬。(1970、1980、1990、2000、2010、2018各一位校友同期声)

六十年风雨兼程,六十年春秋并序。海高级中学在奋起中发展,在发展中超越,在超越中创新。学校先后获“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创建单位”、“全国学习型先进班组”、“全国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省文明单位”、“省德育先进学校”和“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等荣誉称号。近年来,学校在紧抓教学常规工作的同时,借鉴先行学校经验,积极探索推行“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优化课堂设计,活化课堂活动,精化课堂训练”为主要内容的“三主三化”教学模式和“学案导学、小组合作、以学定教”为主要内容的高效课堂创建路子,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教学质量大幅提升,在2010、2011年高考取得较好成绩的基础上,2012年创历史新高,一本上线112人,10位同学调档分超过了500分,重点人数首次突破百人大关!从2012起高考一本上线人数5年持续突破百人大关,2017年一本上线124人,续写着一个又一个辉煌。

一串串喜人的数字,一叠叠鲜红的证书,一座座闪光的奖杯,一块块耀金的奖牌,见证了每一个中人辛勤的汗水,飞扬着每一个中人奉献的神采,也展示了一个不断开拓积极进取的海中学!

展望未来

六十年的栉风沐雨,六十年的薪火传承,六十年的奋斗不息,六十年的硕果飘香。六十年来,学校不断发展壮大,已发展成为一所具有悠久历史传承、办学特点鲜明的青海省标准化学校。学校为自治州各族人民赢得了“小地方大教育”的美誉,学校也因此美名远扬,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怀肯定与支持。

龙腾古镇,腾出一片繁花似锦;牛耕沃土,耕来六十岁月如歌。2018年,海高级中学迎来了建校六十周年华诞。六十年来,一代代中教职员工,辛勤耕耘,呕心沥血,为培育祖国的花朵做出了卓越贡献;六十年来,一批批州中学子,勤奋刻苦,开拓进取,在各行各业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展望未来,中人豪情满怀,信心百倍。

(校长致辞——在新的教育形式下,海南州中学将以“引领学生健康成长”为核心办学理念,以“和而不同、雅而致远”为办学思想,以“立足成人,追求成功”为办学目标,以“志存高远、自强不息”为校训,形成“文明奋进,勤勉求实”的校风、“明礼诚信、乐学善思”的教风、“正德爱生、敬业乐教”的学风。我们将继续坚持以教育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以育人为根本,以管理促效益,以科研求突破,以特色创名校,努力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管理内涵发展,教师高端发展,打造青南地区“和雅”高中教育品牌。努力把海中学建设成为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公认的青海省乃至西北名校,为培养祖国更多的合格人才而不懈努力!)

嘉年庆华诞,共谋新发展。美丽的青海湖水轻轻荡漾,她的每一圈涟漪上,都跳动着怡情的音符,弹奏着不朽的乐章。坐落在在三江源头的海高级中学,犹如一卷永远也书写不尽的山水诗篇,意蕴悠远。走过一路风雨,走过一路欢歌,今天的海中学,将以更高昂的姿态,迎接新的挑战,向着更高远的天空飞翔!

年校庆宣传片解说词 第3篇

高校作为培育人才、传授知识的主阵地,被社会公众寄予厚望,但随着近期高校频现师德缺失、学术腐败、校园管理不善等问题,不断扣动高校舆情“扳机”,激发了公众情绪反应。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危机事件传播生态和舆论格局急剧改变,“复旦大学校庆宣传片抄袭事件”就是典型案例,事件突发,舆论倒逼,使复旦大学处于风口浪尖,也暴露出百年名校复旦在此次危机事件中舆论引导的漏洞。

1 在新媒体环境下,复旦大学应对“抄袭门”事件存在的漏洞

复旦大学此次校庆宣传片亮相,确实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结果出乎意料,使自身陷入舆论漩涡,引发公众与媒体持续聚焦,造成舆情火烧连营。复旦大学因抄袭门事件,引起一片质疑与批评,原因在于缺乏舆情应对技巧和策略,应对时间、态度、形式上均存在漏洞。

1.1 舆情应对迟缓,缺乏危机意识,丧失主动权

舆情应对存在“黄金四小时”理论,而纵观复旦应对“抄袭门”过程,其错失了舆情应对黄金时间:在5月27日上午复旦大学发布校庆宣传片后,引发网友围观,有网友在微博上质疑该宣传片涉嫌抄袭,面对质疑,复旦大学坚称“独立创作”,极力否认抄袭;但在5月28日18时,宣传片从官网、微博、微信等平台下线,随即推出新版宣传片,与此前的极力否认形成矛盾;直到5月31日,复旦大学才公开承认“抄袭”,向公众致歉,并承诺彻查。遗憾的是,这种“止血”处理为时已晚,不但无法平息舆情风暴,反而引发媒体新一轮的追问与猜测。纵观整个过程,复旦大学错失舆情应对黄金时间,缺乏危机意识,使危机已经形成了由量到质的改变,最终丧失舆论引导主动权。

1.2 舆情应对缺乏真诚沟通,“舆论倒逼”致舆论二度发酵

关于高校如何有效应对公共危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喻国明教授提出时间第一原则、真诚沟通原则、有效牵引舆情关注焦点和方向主动透明报道排除谣言扩散原则[2]。其中真诚沟通原则指危机事件发生,应对主体应开诚布公地说明事实信息,尽可能消除公众的猜测和怀疑。复旦大学面对网友猜测甚至谣言滋生的情况下,宣传片制片人腾育栋在28日否认抄袭,但随后又在澎湃新闻访问中声称“宣传片制作团队较多参考了东京大学宣传片的叙事手法和拍摄思路”。从最初否认抄袭到连夜更换新版本,复旦大学既没做到及时、全面、有效公布事实,也没做到态度诚恳,回避搪塞、含糊其词、消极轻视,最终欲盖弥彰,直接助长了新版本宣传片被指抄袭的舆论风波,导致校歌和logo抄袭之嫌引来更多关注,此类不良信息,致使其舆论二度发酵。

1.3 舆情应对缺乏专业性,违背“利益回避”原则

面对众多质疑,复旦第一时间表态是在未经调查、核实的情况下,由宣传片制片人腾育栋宣称“独立制作”,到后来的“较多参考东京大学宣传片”等,在舆情处置上一度犯错,最大漏洞在于由涉事人员代表校方回应网友质疑。在多数公共危机事件出现后,一般采用第三方回应,第三方回应是危机公关成功与否一个重要因素。“抄袭门”事件发生之时,应该尽快组织人员调查,最终由复旦宣传部新闻发言人代表校方回应,与危机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的新闻发言人更能让公众信服。由于舆情应对缺乏专业性,致使个人犯错演变成复旦集体负责的局面。

2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舆论引导策略探究

2.1 转变高校舆论引导理念,构建舆论检测体系,抢占舆论高地

在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环境下,人人都是麦克风,传统的舆情格局逐渐被打破,出现“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现象。从复旦“抄袭门”事件来看,其缺乏专业性,表明高校舆情应对观念陈旧、舆情系统缺乏实操性。因此,为了改善被动应对,高校舆情应对部门首先应建立健全舆情预警机制、落实机制,避免舆情检测及应对系统瘫痪。其次,应转变陈旧观念,摒弃传统的防堵封删等做法或简单的说教方式,建立健全舆情预警机制,加强对新媒体技术的认知,定期召开新媒体舆情监测培训会,形成一个体系完备、技术熟练的舆情监测引导体系,从而占领舆论高地。

2.2 新老媒体并用,实现媒介融合、打造高效的舆论引导新格局

基于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9月18日讲话提到的“媒介融合”,强调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错位发展,从技术、手段等方面深度融合,实现优势互补。高校舆论引导应充分利用媒介融合,对舆情进行实时监控与引导,避免复旦危机公关漏洞,实现由“宣传”到“传播”的转型,以媒介融合理念推动“全媒体”战略整合,打造媒介融合、多频同声引导格局。高校要有效驾驭舆论,使舆论引导和管理与新媒体舆论自身发展相适应。高校传统校园媒体有校报、校园新闻网、广播、电视、BBS等,充分发挥这些传统媒体上传下达、深度报道、传播权威政策方针等功能,同时发挥以官方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舆论引导和文化引领等独特功能,最终实现多频道、多元化传播体系,打造高校舆论引导新格局[3]。

2.3 熟练掌握舆情应对5S原则,完善预警机制

关键点传媒集团董事长游昌乔首创的“危机公关5S原则”,为企业应对危机公关提供新路径,5S同样也适用于高校。高校应按照“责任承担、真诚沟通、速度第一、系统运行、权威证实”的5S原则[4],坚持把舆论引导与事件处置同步安排、同步推进、相互配合,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第一时间公布事件真相、运用各种媒体和媒介进行舆论引导,抢占舆论先机、占领舆论高地,降低负面影响。危机事件发生之后,高校针对该事件进行舆论引导工作不是某个人、某部门的私事,切实坚守系统运行原则,积极承担责任,应专门成立危机事件舆论引导小组,由相应的管理部门统筹领导,形成由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学校党政部门具体指挥、舆论引导部门负责牵头的预警机制,同时整合学校保卫科、人事部门、学生管理部门、纪委、工会等相关部门资源,使其紧密配合,对舆论引导形成体制性保障。

参考文献

[1]唐绪军.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4)[M].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2]喻国明,陈端.危机传播的法则与艺术——以央视新台址大火的网络舆情危机及处理策略为例[J].新闻与写作,2009(5).

[3]彭湘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舆情演变规律——基于对西安七所高校的调查分析[J].当代传播,2013(5).

北林大启动绿色校庆年 第4篇

绿色理念贯穿校庆年始终

在绿色校庆年启动仪式上,校党委书记吴斌强调,学校将把“绿 色”理念贯穿于校庆筹备的整个过程,抓好“倡导绿色理念、回顾办学历程、展示辉煌成就、展望美好未来”等核心工作。

基于时代要求和办学特色,北林大明确提出要将60年校庆办成绿色校庆。通过举办以绿色为主题的系列庆祝活动,进一步继承发扬“知山知水、树木树人”的办学理念,倡导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价值取向,充分发挥大学引领生态文明的传承创新功能。

校长宋维明介绍,60年校庆期间,学校将举办国际绿色学术活动,召开中国林学教育110周年纪念活动等绿色教育研讨会,开展大学生绿色实践活动,举办一系列绿色文化活动,出版一大批绿色书籍等。他指出,我们倡导绿色校庆理念,更需要通过扎实的绿色行动来实现。

八万校友开展绿色活动

在启动仪式上,校友代表发出了绿色倡议,得到了各地校友会的积极响应。北林大培养出的8万多名校友,将在这一年中广泛开展“给华夏添绿,为母校献礼”的活动,为我国生态事业发展做实事。

据校长宋维明教授介绍,北林大建校近60年来,积极传播绿色文化,践行绿色理念,成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培养了包括13位两院院士在内的8万余名高级专业人才和大批外国留学生。

校友汪海洋说,作为绿色学府培养的毕业生应该成为绿色事业的带头人。我们的绿色行动是献给母校的最好礼物。在绿色校庆中,我们要像一颗颗绿色的种子,在当地的绿色事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据悉,广大校友们纷纷采取多种形式,在当地开展绿色活动,为绿色校庆献上“绿色礼物”:组织或参与一次绿色行动;提出一项绿色建议;编写一条绿色短信;发表一篇绿色日志。

学校专门开通的校庆网站,发布校友的绿色行动信息。校友总会将从中精选出60个活动项目,作为献给母校的生日礼物。“为华夏添绿,为母校献礼”,将成为北林大校友的共同行动。

首个绿色教育发展基金成立

绿色校庆年启动仪式上,我国第一个绿色教育发展基金宣告成立。国家林业局原局长、中国绿化基金会主席王志宝为基金成立揭牌。这项名为“北林绿色发展基金”,是中国绿化基金会和北林大教育基金会联合设立的全国性公募基金。双方签署了合作协议书,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中国绿化基金会全国性、公募基金会的平台,倡议社会各界、企业积极加入,捐赠善款,以支持生态建设、促进绿色教育事业发展。

据悉,该基金以生态公益责任为基础,以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促进教育事业发展为核心,依法募集和接受自然人、法人、其它组织的捐赠和政府资助,按照基金宗旨和捐赠者意愿,支持北林大教学基础设施、科研平台建设,支持绿色人才的培养,国内外学术交流,建立绿色志愿者中心等公益项目。

基金会向捐资的企业、单位和个人颁发荣誉证书,并在双方官方网站上公示。凡捐赠100万以上的企业、团体和个人,由双方联合授予公益荣誉称号,予以表彰。

据悉,北林大将利用自身教学、科研、人才优势,通过与捐赠方的合作等形式,打造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创新为一体的绿色平台,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林业及生态保护建设。

三位名人出任绿色文化大使

为了扩大绿色校庆年的辐射力,北林大聘请了三位知名人士担任绿色文化大使,利用其社会影响力和在大学生中的号召力,面向社会广泛传播绿色文化,吸引和动员更多的人关注林业、热爱绿色,投身保护生态环境的公益事业。

著名演员、周恩来总理的饰演者刘劲,央视气象节目主持人宋英杰,著名歌手王宏伟,高兴地接过了聘书,欣然担当起了这一重任。

刘劲说,他参加《长征》拍摄时很有感慨。红军长征时爬雪山、过草地。但他在拍戏时发现,红军爬过的雪山,已经没有雪了;红军走过的草地,已经没有草了。这就是气候的变换和环境的变迁的结果。对此,每一个公民都不能掉以轻心。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全社会都应该支持林业建设和发展。

宋英杰强调,我们倡导绿色。现在很多行业都要做减法,只有绿色事业需要坚定地做加法。但这个加法不是简单地拼接和堆砌,并不是简单的算术而是文化的积淀。让我们一起为绿色而努力,对生态善意,对环境友好,对绿色痴迷。

王宏伟是新疆人,对大漠戈壁有非常深刻的印象。他说,塔里木河水越来越少,如今的胡杨已经不在是原来的胡杨了。在珠峰海拔5000米的地方,已经看不到积雪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就一片森林,为中国的绿色事业共同努力。

据悉,北林大还启动了“绿色青年大使”的选拔活动,在全校大学生中遴选出“学习、公益、励志、活力、创新”为特色的10名优秀大学生,和绿色文化大使一起,带领大学生积极投身绿色活动。

年校庆宣传片解说词 第5篇

15年,可以白驹过隙,弹指一挥。15年,也可以春华秋实,硕果累累。当一簇滨海的星星之火在象山冉冉升起,从此,它便不仅仅只是一个学校的名字,而是一代人心怀梦想、孜孜不倦的前行方向,是所有滨海人魂牵梦绕的美丽家园。

15年来,在滨海人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共有63个教学班,初中部1673人、高中部1343人,在校总人数3016人,教职员工376人。滨海学校先后被授予了浙江省一集民办学校、浙江省二级重点中学、浙江省示范初级中学、宁波市示范文明学校等多个荣誉,成为了象山县优质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不辞寸土,故能成其高大;海,不辞细涓,故能成其深远。滨海,15年磨一剑,以厚积薄发之势,以蓬勃的活力和凌厉的锐气与时俱进,奋发图强,以迅猛之势、豪迈之情书写着民办教育的辉煌篇章,改写着每一位滨海人的历史。在上级相关部门领导的支持和关怀下,滨海学校十几年如一日努力探索办学之道、教学之道、管理之道,现如今确立了质量加特色加服务的民办教育新理念,卓有成效的推进“给教育一个情感的基座,给学生一个适合的教育”的育人新理念。

在滨海人的共同努力下,办学至今初中参加县市文化课、计算机、体育统考等考评项目成绩均在全县名列前茅。高中部学生参加省毕业证书会考,各科合格率均在97%以上,高考成绩也在不断提高,特别是2010年高考成绩创历史新高,综合指标完成率排名全县第一。2013年中考成绩喜人,象中上线总人数达110人,位居全县第一。初高中每年有多人次在县、市各类竞赛中获奖,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2、校园文化缤纷满校园,人文德育和谐促发展

(对课堂教学场景、社团活动、艺术节、各类比赛、学生运动场景、寝室生活、食堂就餐等校园动态场景进行展示,还原真实、丰富、生动的校园文化。)

在总校王恕成校长倡导的“给教育一个情感的基座,给学生一个适合的教育”理念下,本着“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注意学生的扬长教育、立志教育、感恩教育,在规范中求创新,不仅秉承了“因材施教”的传统理念,更注重体现“个性发展”的时代诉求,彰显了滨海人的信念。

学校重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建立了班主任与学业导师、德育导师相结合的管理体制,积极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学生们在夯实所学文化基础的同时展现了个性发展,大力开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和学生社团活动,目前学校有心理社、广播社、体育类社团、美术类社团、合唱社、文学社等12个社团,每年定期组织读书节、体育节、艺术节、感恩节、社团节等校园文化活动,特别是“爱在这里延伸„„”爱心之旅活动,“践行十八大精神,让团旗飘起来”成人礼活动,“校园之星”大学体验活动、感恩系列活动、滨海杯篮球赛等活动不仅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更洗礼了学生,提升了学生的精神品质。

爱心助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一直是我校的德育特色活动,从2004年的“爱在这里延伸”淳安之行到2006年的“爱心大行动”广场义演,从2007年的北京夏令营到2008年暑假的韩国文化交流,优秀学生参加户外拓展训练,阳光学生走进大学“筑梦、圆梦”,2008年、2010年、2012年分别组织学生到德国盖恩海姆市一级文理中学访问交流等,这些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为学生搭建提升素质的平台,而且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力,先后被评为了浙江省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团体、宁波市大中学生优秀暑期社会实践单位等荣誉称号,我们相信学校社会实践的接力棒也会一直传下去。

人尽其才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生动写照,也是学校德育工作以人为本的真谛,作为一所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学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非常注重创新管理模式,经过长期的探索

和思考,学校于2011年首次成立了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在全校有序有效开展学生自主管理工作基础上,部分班级和年级实行学生自主管理,通过学生自主管理,自我评价,自我监督,促进学生的自我主动发展,目前在校园文化活动、德育主题活动上已经构建:学生策划—学生组织——学生自我展示三位一体的校园文化工作体系,从而推进滨海学校德育工作的长效发展。

3、老树新枝吐芳菲,科研兴教结硕果

初中:师资、教育教学水平、获奖

高中:师资、教育教学获奖情况,体艺、美术特色教学,2013年被评为县美术特色学校

目前滨海学校现有教职工376人,其中初高中专任教师223人,中高级教师逾百人、市骨干教师、市名师1人、县名师3人,县骨干教师6人。滨海的教职工来自五湖四海,辛勤耕耘、呕心沥血、用心为师,以心为表、言传身教,身体力行,为学校争得了很多荣誉。余美珍曾被评为浙江省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方林、周海、胡学辉、修勇、段革命、徐小伟、吴顺安等教师曾荣获市县级优秀教师、优秀德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耿峰贤老师曾获初中语文优质课省一等奖;朱炜炜、任荣、何文轩等老师曾获市优质课评比二等奖;王烁、邱丹等老师曾获县优质课评比一等奖。我校高中部朱宝林校长是市名优教师、市骨干教师,学校蒋恋民副校长曾被评为市优秀教师,郑康祥、石友才、董铭杰、朱玮玮、林增明、耿峰贤等几位老师是县名优教师、骨干教师。还有很多教师在省市县的各项评比中频频获奖,他们是滨海的骄傲,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是他们书写了滨海的昨天,成就了滨海的今天。

学校以培养新时代人才为己任,从创新的育人理念出发,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并初见成效。关注师生的身心健康、关注师生的精神生活,以艺术、社团等特色活动,为学生搭建适合成长的平台,并于2013年被评为首届县优秀社团学校。自办学以来,学校高度重视体艺生的培养,近年来体艺生大学上线率达90%以上,本科上线率达60%以上,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成效。在新课改推动素质教育和社会对多样性人才的不断需求催生下,学校积极探索自己的办学之路,于2011年开始开创了象山县唯一单独招收美术特长生的历史先河,在专项及特色教育方面做出进一步探索。经过三年的探索和努力,学校于2013年申报成为中国美术学院实践基地,并被评为县美术特色学校,为打造有滨海特色的美术生教育教学提供了保障。

为了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滨海学校已逐步形成了体育及艺术的教学特色。近年来,学校体艺特色教育创建成果显著,在市县比赛体艺类获奖人数及等级在不断提升,团体奖项共53项,教师获奖130多人次,学生获奖共260多项。2011,高中篮球队获得县中小学高中组篮球锦标赛第一名、道德风尚奖。在2012年县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上,高中部荣获团体总分第二名,这是建校十余年来的最好成绩。在2013年宁波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滨海学校代表队获体育道德风尚奖;在2013年县乒乓球锦标赛上,获男子团体第二名,女子团体第三名。2011年,初中部荣获宁波市学生定向比赛第二名,2013年,更是喜获省定向比赛初中组团队赛第一名的好成绩。2013年,初中部获得县第九届棋类比赛国际象棋团体一等奖,初中篮球队参加县中小学生篮球锦标赛获得初中组冠军。

为突出民办学校特色,提升办学水平,学校十分重视课题研究和论文评比,已有多项课题在省市教科研中立项或获奖。高中部“农村中学创新写作教学的研究与实验”被中国教育协会中语会立项为“十一五”重点课题;初中部《“131”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获市级教学研究课题成果一等奖、省三等奖;课题《初中生“三自四练”法的实践与探索》获得2012宁波市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石友才、陈诗荣等教师曾获国家级论文评比一等奖,每年都有多位教师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并获奖。

4、十五年,滨海踏歌而行、再铸辉煌

十五年种桃树李,十五年春耕秋耘,滨海,终于赢得一路繁花、累累硕果,自建校以来,已培养了万余名毕业生,而今,他们遍布在五湖四海、各行各业,这些学子在母校期间形成的文明、诚信、创新、艰苦的优秀品质,将一直激励他们从辉煌走向新的辉煌。

(优秀毕业生代表祝福、寄语)

在滨海,园丁之乐,乐揽天下英才而育之;英才之乐,乐遇伯乐而驰骋千里。滨海人将以“创建品牌特色学校,办人民满意的民办教育”为目标,时刻努力着。面对未来十年,我们翘首以待:名师汇聚,享誉海内,莘莘学子,人才辈出。

(滨海老教师、优秀教师代表、王校、每个年级一个班级,在不同场景,一句话采访。)(每个人必须说一句:祝愿滨海的明天越来越好!)

字幕:十五年,我们播撒希望、承载梦想

十五年,我们踏歌而行、探索进取

十五年,我们勇往直前、再铸辉煌

深情历史,以此定格。

灿烂未来,即刻开始。

年校庆宣传片解说词 第6篇

杏林弦歌

——湖南中医药大学50周年发展纪实

麓山巍巍,湘水滔滔,湖湘文明,源远流长。

在中华民族医药发展的历史画卷中,无论是遍尝百草的神农氏、医圣张仲景、药王孙思邈等中医药杰出先驱,还是马王堆《五十二病方》等中医药珍贵遗产,都彰显着湖湘中医药文化的浓墨重彩。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在百舸争流的湘江西岸,在层林尽染的麓山南坡,声名卓著的中医药高等学府——湖南中医药大学就伫立于这里。

飞越湘江,沿麓山西去,从200米高空鸟瞰湖南中医药大学的校园,40多万平方米的建筑物,多万平方米的绿化地,数十条水泥道,错落有致,造型典雅,让人感觉犹如观赏一幅做工精美的织锦,恰似阅读一本色彩斑斓的画页。

从1934年中医名家创办湖南国医专科学校,到1960年湖南省政府批准成立湖南中医学院,到2002年湖南中医学院与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实现强强联合,再到2006年教育部批准湖南中医学院升格更名为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已经走过了数十年不断攀升的发展历史,目前学校占地总面积达3145亩,拥有两个校区,12个学院、1个独立学院、10个研究所、7个科研中心、11家直属或非直属附属医院、2个科技企业,拥有教职员工四千余人、常年在校全日制学生近两万人、成人教育学生六千余人,形成了庞大的规模。

50年跋涉,一代又一代湖南中医大人留下了坚实的脚印。从旧中国的内忧外患到新中国的祥和中兴,从民间中医药大师的踌躇满志到湖湘中医药学界的英才辈出,时光流转了日月星辰,却不能流转湖南中医大人的执着追求;风尘掩没了漫漫征途,却无法掩没湖南中医大人的壮志豪情。经世致用的雄心、富国兴邦的壮志、创新发展的追求凝炼成“文明求实,继承创新”的湖南中医药大学校训,永远熠熠生辉。

50年弦歌,一代又一代湖南中医大人唱响了今天的颂曲。湖南中医药大学崭新的面貌,洋溢着现代化大型学府的气息,更显现着湖南中医药大学跨越式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国家卫生部、教育部和湖南省党政领导多次亲临学校视察,对创建教学研究型大学取得的成绩,予以了高度的评价;前来学校考察的国内其他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以及国际友人也络绎不绝。

大学,必有大师。湖南中医药大学就是一个英才辈出的地方。昔日,李聪甫、谭日强、刘炳凡、欧阳琦、夏度衡等老一代名师名医,以卓越的医术享誉国内外,使湖南中医药大学美名远扬。

今天,一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国家级和省级名医名师正率领阵容强大的师资团队,以鲜明的中医药学科特色与优势,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方式,打造过硬的中医药教育品牌。

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成人教育的完整高等教育体系,学士—硕士—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涵盖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等学科门类的21个本科专业,赢得了强劲的核心竞争力。

学校现拥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1个、湖南省重点学科8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6门,省级研究生教育与培养创新基地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中医学、中药学、针灸学专业被评为国家教育部特色专业。五年制本科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开全国之先河,突破中医药学传统办学理念,培养出既精通望闻问切、又擅长持刀手术的新型医学人才。

作为湖南最早拥有博士学位授予点的高校之一,学校拥有中医学一级学科和中西医结合临床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1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中医学和中西医结合临床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近几年来,学校承担省级以上教育教学研究课题137项,获国家、省级教学成果奖14项;主编国家规划教材29本。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湖南中医药大学着力于整合优势资源,促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产业开发齐头并进,科技创新成为了学校发展的重要动力,现有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中医药科研实验室11个。

这是用来煎熬中药的瓦罐,它伴随了中医药千百年,也伴随了中国老百姓千百年。蔡光先教授主持的《《中药超微饮片的研制与开发》科研课题,以科学的中药制剂技术,宣告了瓦罐熬药传统方式的终结,被誉为中医药史上“打破千年药罐子”的一场革命,2009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中医病证诊疗标准化”研究的标志性成果《中医临床诊疗术语》,1998年被批准成为国家标准,在全国正式实施。

近几年学校获得国家级及省部级科技成果奖86项。中医诊断学在本学科研究领域居国内领先水平。针灸、经络原理、妇科血症、中药材育种、栽培、标准化研究和心脑血管病、肝病、眼底病等疑难病证的防治研究卓有成效。《马王堆医书考注》、《湖湘名医典籍精华》、《中华医典》等传统文献整理,在中医药界影响巨大。获得国家专利认证的中药新药18项,肝复乐片、盐酸青藤缓释片、安君宁等国内首创新药都出自这里。

一项项革故鼎新的研究,一宗宗闪亮问世的成果,谱写一篇篇创新发展的华章。

近几年来,学校转让科技成果41项,其中“超微速溶中药”成果转让费高达3600万元;古汉养生精、乙肝宁、妇科千金片等成为了中药拳头产品或知名品牌;通过项目实施带动湖南省中药材规模化种植面积达70万亩,新增年产值7亿元。

“天降大任于斯人”的先人训导,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时刻激励着湖南中医大人以丹心仁术服务大众。

学校的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等3家直属附属医院和分布在常德、衡阳、岳阳、浏阳、宁乡、深圳、洛阳等地的8家非直属附属医院,各具特色,拥有病床7850张,医疗设施先进,临床科室齐全,聚集了一批知名的中医临床专家,建有肝病、眼底病、皮肤疮疡病、肛肠病、儿科、骨伤科、不孕不育科、心血管内科、脑病、肿瘤等11个国家重点中医药专科(专病)中心,为公众健康提供了优质的医疗服务。

第一附属医院是湖南省首家三级甲等中医院和全国示范中医院,也是湖南省最大的中医院,被列为全国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第二附属医院和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都是三级甲等中医院,第二附属医院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中医院,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被列为全国十大重点建设中西医结合医院之一。

作为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首批招收外国留学生的单位,学校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致力中医药走出国门、光耀世界,从1981年开始招收境外学生,为28个国家和地区培训学员千余名,现有在籍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近五百名,与美、英、日、加等国家及香港、澳门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医疗、教学、科研合作关系,还多次选派专家、教授赴20多个国家和地区留学访问,并派出医疗队赴多个国家防病治病。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学校在不断推进教学改革的同时,十分重视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服务大众”的价值观,举办“新视界”人文讲坛等系列励志教育活动、积极倡导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立足于培养品学兼优的中医药专门人才。

学生们在充满诗情画意的校园里,积极、乐观、健康地学习和生活,刻苦钻研、奋发向上的精神蔚然成风。在暑期“三下乡”社会活动里、在“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和创业竞赛中,尽情挥洒着青春风采。近几年,本科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的普及率不断增高,获得各类省级、国家级学科和科技竞赛奖近百项。高素质的人才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学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位居全省高校前列。

春华秋实,桃李芬芳。学校为国家输送的5万多名毕业生,活跃在国内外中医药舞台上,他们有的登上了国际医药学科技讲坛,有的辛勤耕耘在母校教学、科研、医疗岗位上,更多的立足基层为公众健康默默奉献,建功立业……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50年金灿灿的发展历史,让人欣慰,给人荣耀,更催人奋进!湖南中医大人将践行科学发展观,发扬“文明求实,继承创新”的校训精神,以铁肩担负光大中医药学的重任,用妙手创造发展中医药学的华章,朝着建设居国内同类院校先进行列、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中医药大学的目标迈进,为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和中医药事业发展不懈奋斗!

上一篇:全国总工会主席下一篇:写景游记作文:美丽的秀峰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