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红色电影复兴之路有感800字

2024-06-04

观红色电影复兴之路有感800字(精选10篇)

观红色电影复兴之路有感800字 第1篇

《复兴之路》按照历史线索,逐集表现中国如何在国家危亡之际开始了民族觉醒,如何在民族救亡的探索之中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如何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实现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突破,如何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科学发展,建设富强、民主、礼貌、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历史片最难的是历史素材的取舍,拍中国的近现代史就更难,难在毕竟观众的陌生感要差一些。国内有多少人会对西班牙史、葡萄牙史、荷兰史,甚至美国史有多少了解除非是专业人士和学者。所以,拍《大国崛起》时我们不用研究这个问题。但对我们中国自我的历史,能够说每个中国人从小时候都理解过基本的教育。在这种情景下,如何表达出最基本的新鲜感,就成为最困扰我们的追求。”任学安在介绍剧组面临的最大困难时说。

任何一个创作都期望呈现一种新鲜的面孔,这样传播效果、到达效果才会更好。否则传播就没有意义了。如何给观众新鲜感任学安和剧组成员们从电视梳理与文字梳理的不一样之处入手,开始探索。

“电视是时间艺术、时间作品,没有太多空间功夫去铺陈。电视是用画面叙事,让观众经过影像来了解。文字叙述的历史追求必须思想深远,有哲学高度,电视节目有时候可能甚至不需要说话,一个画面加一段音乐就足够了。”任学安介绍了《复兴之路》带来的影像冲击力:“在第一、二集中的开头,观众能看到当时的中国人用脚踩水车的画面,如果认真看,你就会发现那些人都是光着屁股的,那是真正的衣不蔽体。再往后看,看到第四、五,尤其第六集,画面转为恢弘绚丽,那种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如果观众能完整地看完这六集,基本能清晰看到中国由弱到强,由主权沦丧到开始独立,由人民受奴役受欺侮到翻身做主并且开始享受小康生活的变化。”

任学安说,即便说《复兴之路》目前所呈现的历史事实本身仍是比较基本的,但放在电视上跟放在书上是不一样的,经过电视综合艺术手法表达,它产生了更强更新的冲击力。

尽管制作时间短,但《复兴之路》剧组还是尽可能地收集珍贵资料来表达历史。比如片中展示的最终一个皇帝溥仪的辞位诏书、孙中山成立亚洲第一个共和国的民国公约等都是从中国历史第一、第二档案馆找到的原件。还有苏中建交时的俄文版文件的原件影像,则是第一次公开的外交部“镇部之宝”。

为了使这部政论片经得起考验,剧组采访了140多位境内外专家,其中境外专家30余位。

“《复兴之路》不承担对历史进行新解说”

与《大国崛起》突出对事件的讲述有所不一样,《复兴之路》不仅仅关注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发展的轨迹与最终的影响,还将很多笔墨放在历史人物的命运之上,如林则徐、魏源、康有为、孙中山……一个个在中国历史上振聋发聩的名字,他们的命运在片中均有展现。

“写历史绕不开两个东西,一个是人,一个是事。在历史的关键点上,总能找到一些具体推动、承载历史的人,他们是历史的参与者。经过他们的故事,此刻的观众感受和触摸起历史来可能会更鲜活一些,更真实一些。”任学安说,《复兴之路》一片中出现的人物,应当说都跟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是历史的参与者,有些还是历史的创造和推动者,写历史不能忘记他们。

观红色电影复兴之路有感800字 第2篇

观看电影《复兴之路》有感800字<一>

5月13日周五下午管理学院党总支组织教工及学生党员来到了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的国家博物馆参观大型展览《复兴之路》。时值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这个为世人瞩目的特殊年份,《复兴之路》作为一个全面展示中华民族170年复兴之路宏大主题的陈列,带领我们穿过镌刻着中华民族屈辱、抗争、探索、复兴的一个个厚重的历史节点,回望纵横捭阖的百年历史、波澜壮阔的沧桑巨变。

进入国家博物馆后首先看到的是第一部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里我们回顾了中华民族落后挨打的屈辱历史。圆明园的断壁残垣、《大清国债赔款清单》和三元里的抗英旗帜俱为见证。第二部分是“探求救亡图存的道路”,展示的是一大批仁人志士为挽救国家危亡所付出的各种努力。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的随身宝剑和石达开的“翼王训谕”经历了一个半世纪后,依然静静的躺在这里,向人们讲述着那段中国历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农民革命运动。看到康有为万木草堂所著汗衫,我们可以想见当年梁启超、麦孟华、徐勤等众多弟子齐聚一堂探讨家国大事的情景。从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到混乱的北洋军阀统治再到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这短暂却跌宕起伏风云突变的十几年被凝聚在孙中山先生手书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几个大字上,凝聚在林觉民《与妻书》“意映卿卿如晤”的字里行间,凝聚在《少年中国》《国民》《天讨》等一本本泛黄的刊物里……

接下来的部分是通过历史文物和大量的美术作品展示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民族独立解放全中国的历史重任。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十月革命。中国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从青年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可以窥见一代伟人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视。从第一次国共合作到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建立反动政权,年青的中国共产党经历了痛苦的涅盘。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民族危亡,中国共产党倡导推动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经过14年浴血抗战,中国人民取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全面内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以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犹如电影画面成为那个大时代的忠实记录者。建国之后的历史资料更加翔实,有粉碎四人帮时北京人民欢欣鼓舞的情景,也有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照片,也有江泽民主席发展外交指挥抗洪救灾的场景,还有神州五号上天的互动环节。

《复兴之路》整场展览大气庄重,一个多世纪的从屈辱走向辉煌的历史,浓缩在几千平米的空间之内,置身其中才明白历史和人民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

观看电影《复兴之路》有感800字<二>

经过一百多年历史沉浮的思考与探索,经过几代人外学内修的追寻与抗争,又经过几十年改革开放的实践与研讨,中华民族终于找到自己的复兴之路,那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就没有前途,这是历史和人民的抉择。《复兴之路》不仅从历史的角度给我们讲明了这个道理,也从现实出发给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更从未来的构建中给我们描绘了美丽画卷。“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十八大之后,我们有了更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有了更坚强务实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有了更强烈清晰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和愿望。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讲到的“中国梦”,讲出了曾经浴血山河的炎黄子孙几代人的心声,也将继续激励当代的九洲热血和后来者为之奋斗。

细读《复兴之路》,我们还可以发现“人民”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当选之后首次亮相,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的简短讲话中19次提到“人民”两字,可见“人民”在新一届中央领导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人民与领导的关系,已经超越古代帝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开明比喻,而是血肉相连的整体。我们的人民已经当家作主,我们的领导来之于人民,这种相融相通的情结已经成为时代的强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复兴大业人人有责的意识需要进一步深化,只要华夏儿女都来谋发展、做贡献,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指日可待。

人民群众始终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推动者;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也是我们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和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根本保证。过去的历史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当前的形势提醒我们,干事创业更加需要人民群众的信任、支持和参与;将来宏伟蓝图的实现,同样离不开伟大的人民群众。“以人民为根本,谋中华之复兴”是我们每一个共产党人应有的操守和责任,只有紧紧地依靠人民,更好地团结和带领人民,以人民的满意为我们工作成败的衡量标准,以人民的监督为我们事业进步的最好鞭策,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复兴的道路已经明确,人民的素质决定未来。我们不需要愚昧无知的一盘散沙,也不需要贪污腐化的时代败类;我们需要的是怀抱理想、扎实肯干的民族精英,需要的是团结一心、拥有本领的人民大众。本领的取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有大兴学习之风,真正学好看家本领,才有可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发挥作用;作风建设也绝不是小事,不管是经济建设还是政治改革,只有加强作风建设,提高包括领导干部在内的人民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等修养,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才能够走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道路。

民族的复兴,不仅需要政治的清明、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也需要军事的强大和文化的引领等等,但最关键的因素还是在于人民。只有坚持以人民为根本,以人民的美好愿望为我们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动员起千千万万的人民大众,才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正道。

观看电影《复兴之路》有感800字<三>

2016年12月16日,尽管雪后天气寒冷,但我们综合教育学院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党支部的组织下,还是依然满怀喜悦来到国家博物馆观看了《复兴之路》大型图片展。

《复兴之路》展览共分为五个部分,依照时间的顺序向我们展示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由衰落到昌盛的复兴过程。从鸦片战争至今已有一百七十多年了,相对于源远流长的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不过是一转眼,然而在这短短的一百多年间,中国经历了太多太多的变故。1840年鸦片战争,将中国人民置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水深火热之中。它让中国人民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一个坚强的民族是不会屈于强权的,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中国人民从此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之路。从自发的农民运动,到有组织的资产阶级革命,辛亥革命的失败宣告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也让中国人看到了黎明的曙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让中国人民找到了复兴之路。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复兴之路》展览选取各个历史阶段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重现历史,讲述了中国人民从民族觉醒、民族救亡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实行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的历史进程。用事实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才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在这次参观过程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缴获日本侵略者的战利品―军刀。不知道那些军刀上沾染了多少中国人的鲜血,想到这我不禁颤抖了一下,顿时感到一阵寒冷。沉重的历史固然让人反思,更重要却是要在反思中吸取教训并不断前进。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深知自由的来之不易。

我们作为大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当前,就是要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弘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做到:今天在学校,积极进取,勤奋学习,不断增长知识和才干;明天到社会,爱岗敬业,努力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

观看电影《复兴之路》有感800字<四>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167年,贯穿着中国近代史以来每一个深刻的历史阶段、每一个感人的故事,勾画出了中华民族艰难曲折的伟大“复兴之路”,从这条艰难曲折的伟大“复兴之路”的历史长河中,可以得出这样一条历史结论:那就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

可以这样说,《复兴之路》用事实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复兴之路》展览选取各个历史阶段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进行历史重现,讲述了中国从民族觉醒、民族救亡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实行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的历史进程。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正确道路。

在《复兴之路》中,我还激动的看到,中国走过了一段漫长而且艰难的道路,人类历史上在上世纪之初还没有哪个国家曾经遭受过像中国这样的屈辱,再看看现在社会的片中解说词说到,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全球视野下展现中国道路之抉择。

受过像中国这样的屈辱,再看看现在社会的片中解说词说到,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全球视野下展现中国道路之抉择。

12月1日,我们来到了军事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

在这次展览中,我们深刻了解了中华民族从古到今的历史事件。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革命伟人们经历了风风雨雨,克服了多少苦难,才使得我们这一代有了今天的优裕的生活环境,然而,中国的发展并没有到此结束,我们应该发奋图强,用自己的才能为祖国的发展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1840年之前,中国是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民族。近代民族意识才在屈辱和抗争中觉醒。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短短几十年,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国际上的地位也不断提升,只要身为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和骄傲。

作为祖国未来的主人,老一辈革命家点燃的革命火炬,要靠我们擎起,祖国灿烂的明天要靠我们的智慧和力量去开创。如今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的大家庭中,要好好珍惜这得来不易的幸福生活,谱写出更加壮美的青春之歌。

观看电影《复兴之路》有感800字<五>

从“百年追梦”“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筑梦天下”五个方面,很好地回答了什么是中国梦、为什么要实现中国梦、怎样实现中国梦、中国梦对中国的意义、中国梦对世界的意义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整部片子大气磅礴、雄浑深厚,既有政治与思想的高度和深度,又有文学与艺术的精度和力度,堪称中国梦宣传的精品力作。

中国梦是要让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百年坎坷复兴路,世纪沧桑强国梦。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对美好梦想没有坚定不移、矢志不渝精神的民族同样没有前途。只有自强不息坚定梦想的奋斗才会有当今强大的中国。总书记说过“让每个人人生出彩之梦,是每个人和祖国一起成长的梦。”年轻人的未来决定国家的未来,年轻人的“中国梦”汇成整个国家的“中国梦”。所以我们更应该坚定梦想,自强不息的去奋斗去拼搏,完成自己的中国梦。

人因梦想而勇敢,我们因梦想而成长。在如今梦想又被提及,并且成为一个很真实的话题,是习总书记的号召,将我们原本谈论的话题一下拉到现实,并且鼓励我们前进。

公司积极组织新入员工观看了《筑梦中国》,让我们深刻了解自己的国家,乃至了解整个国家的中国梦。也使我们加深了对“中国梦”的理解。梦想是太阳,不像一个世纪那样遥远,也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它已经从地平线上蹦出,万道朝霞正照耀在我们的眼前,激励我们勇往直前。看完《百年潮・中国梦》这个片子,我不仅知道了中国梦诞生、提出的背景和核心内容,还听到片尾一句振奋人心的话:“一个国家处于上升期的标志之一,是这个国家开始拥有她的‘造梦’能力。个人

“中国梦”推动社会“中国梦”,是一个聚沙成塔的过程,也是社会前行动力逐渐凝聚的过程,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华儿女的奋斗。

观《复兴之路》有感 第3篇

——艰辛里程碑

首师大附属密云中学

一(8)班

宋健

中国现在俨然已是一个强大的国家了,可但我们翻开史业的那一刹那又为之心酸。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我们这一路发展的历程是多么的艰辛与沉痛;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我们是怎样地一路走来的呢?这又引发了我和我们怎样的深思呢?

在一九四九年以前,中国在不断的资历力强大的国家做着残忍的斗争。人们有时沉沦;有时迷茫。当人们终于敢站起来;勇敢的作战的时候;英勇作战的时候,敌国又有了更强大有力的武器来对付我们。那时的我们只好用人力来保住国家,只好守住重要的通道来保卫子民,以便阻止他们不断嚣张地侵犯我们的地盘来扩张他们自己的实力。就在最关键的时候政府、青年、学生、农民工人站起来一起反抗。我们被打倒了,我们又站起来,又到了,再起来……就这样我们一次次的跌倒一次次的站起来,终于在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这一天取得了胜利得到了属于我们该有的自由,这是所有国人都难忘的一天,这是所有国人都高兴的一天,我们将铭记于心。

一九四九年后,中国努力的让所有用器完善,比如:核武器、航天工具、交通工具、通讯设施等都在稳步提高。我们最高兴的是自己研发出了核武器,从那一天开始就连武力装备最强的国家美国都对我们头来赞许的目光,与此同时也对我们胆战心惊、刮目相看。从此,我们有了保护自己家园、自己民族的武器。我想:二零零四年,中国以一票领先申奥成功,举国同庆大家不会忘吧!经过四年的努力,体育馆:水立方、鸟巢圆满建成;奥运比赛上更是更上一层楼。女子乒乓球比赛拿下了所有的奖牌,让别国看着都眼红。我国总奖牌数名列前茅、首屈一指,大家都还记得吧?

零八年除了奥运这件成功的事之外,还有很多都是我们不想看到的。“雪灾、地震灾害、水灾,也连连不断的相继发生了。我们以最快的速度高效的完成了课业要求。除此以外,我国航天火箭的发射成功,中国的国旗高傲的飘扬在宇宙的时候,我们怎么能不激动呢?

中国的成长经历了这样一个漫长且艰辛的过程,那我们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也会遇到种种麻烦和失败。但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像我们的祖国——母亲那样坚强呢?

我想:我们每一个人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我们就要付出实际的劳动,当我们面对困难的时候,想一想祖国的历程;当我们想要放弃的时候,想一想祖国的历程;当我们想要逃避的时候,想一想祖国的历程;当我们快要颓废的时候,想一想祖国的历程;当我们……想一想……的历程。

今天九零后的我们生活在幸福的时代,生活在高科技的时代,生活在网络发达的时代。这么多好条件集于一身的我们难道说就只是会用电脑或蓝牙手机上上Q,聊聊天,看看电视,打打游戏而以吗?那我们也太对不起那些为了让我们新中国的子孙后代生活得好些过得自由些而抛头颅塞热血的先辈们了吧?

观复兴之路有感 第4篇

小组负责人:李嘉泰10090324

小组成员:贺峻岳、王维、陈日东、别晓鸣、李梦凡、韦竺施

百年“复兴之路”唤起了我心中那颗炽热的小宇宙,身体里流动着滚烫的热血,作为一个中国人,看到的是曾经的国之殇,民之痛,在这中情况下我们很难再无动于衷下去,必定体会到一种挣扎,一种反抗,一种奋进,而现实中堕落的我们是否又会让曾经的历史重演,成为一种轮回。这是一个美好的时代,各种新奇事物应运而生,这是一个堕落的时代,人们失去了曾经的理想。在复兴中,民族争得独立,国家争得发展;在“成长”或者是“衰老”中我们失去了心中的那份依靠。儿时的我对未来充满了向往,有梦想,有追求,但现在看来梦的那边离我是那么的遥不可及,而年少轻狂时以有新奇的想法而暗暗自喜,向豆蔻年华说再见的时候发现国家正需要一支强大的军队,在远未苍老时却发现房子占据了我们的心房。这是一个荒谬的时代,一个没有信仰的时代,找不到任何理由去让儿时的梦想成真,这就是现在我们大部分人的现状——长大了,但我们更加的迷茫了。

高考后填报志愿已经决定了我会来到北京,一个已经被厚重的历史压的喘不过气的城市,圆明园似乎还在燃烧,八国联军似乎还在紫荆城阅兵,这是何等的耻辱。我并不是害怕历史的责任感将我压垮,而是怕看到在那样一座历经沧桑的城市中还有“往事”不停的上演,事实上就是如此,一如“天上人间”遍地都是,一如“政治腐败”司空见惯。每一朝代的兴衰都与政府密切相关,“腐败”、“昏庸”、“无能”被用来形容各个末代政府,国家的衰亡,朝代的更替归根到底还是政府的错,如果说人民也有错,那么也只能说人民自动放弃了反抗的“权利”,或者说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奋起反抗,如此的社会成本是巨大的。

如果是这样,那百年复兴意义何在,难道只是为了打好基础,让我们更有资本去堕落么?百年复兴大道上,我们获得了许多伟大的成就,辛亥革命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虽然这些胜利让我们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但却换来了今年的繁荣昌盛,时而也会怀念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英烈,是他们的努力,才让我们今天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可难道只要我们有了资本,就可以随意的挥霍么?难道这就是我们的本性?难道要让我们经历一次国耻,才能醒悟么?我们需要明白,自己的今天是别人给的,但我们的未来只能靠自己去争取。我们是幸福的一代,同样也是开始堕落的一代,很多的光荣传统已经不复存在,但我们需要把它们一一找回来,它们才是这个国家的全部,使我们的全部,一个国家不能没有灵魂,不能没有信仰,因为我们的努力说小了是为了自己,可是说大就是为了我们祖国的未来奉献出自己的一切。所以在享受生活之前我们应该先学会吃苦,我们并不伟大,但我们也不平凡,我们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我们全国人民的努力就是这个国家的希望。

观《复兴之路》有感 第5篇

在观看过《复兴之路之峥嵘岁月》和《复兴之路之继往开来》后感触颇深,共产党作为中国的执政党为新中国的建设奉献了其所有的光和热,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开创了中国的新纪元,用自己的生命书写了新中国的历史,让中国从一个饱受欺凌的民族变成了如今这个繁荣昌盛的国家,告诉了全世界人民,我们不再是“东亚病夫”,我们不再是“沉睡的狮子”。

特别是观看了《复兴之路之峥嵘岁月》之后,让我真正的感受到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句话的内涵。

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努力寻找出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他们寻求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以此为指导思想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斗争才走上科学社会主义指引的胜利发展的道路。

中国共产党经过不懈的努力,始终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完成了新中国的统一,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标志着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一历史任务的基本完成,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胜利。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为了这一天的到来,先进的共产党员前赴后继,在这峥嵘百年中历经无数艰难坎坷,他们的业绩将永远载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史册。

在首都北京建立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共和国第一任国家主席毛泽东亲自撰写了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抗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建设新中国视为己任,不断的努力和探索,终于寻找到了真正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建国以来,党始终坚持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营造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使中国在半个多世纪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复兴之路之继往开来》主要讲述了中国在新一届领导集体的带领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自此,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迎来了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激励着走在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每一位中国人。

民族的复兴离不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的发展,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代赋予我们庄严神圣的使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和民主形式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完善、丰富。

一个民族要实现自己的伟大复兴,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中国人民历经艰辛探索而开辟的民族复兴之路。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要谨记胡锦涛总书记所说的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四个坚定不移”: 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坚定不移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

对于有着一个灿烂文明民族今天是如此渴望再创辉煌,也只有经历苦难的民族才更加懂得重新奋起的意义。回首过去,历史发生了沧桑巨变,事实有力地证明:只有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为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各条战线的主力军,我们大学生一定要牢记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及基本经验,继承先辈的优良传统,自觉的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使命。

观《复兴之路》有感 第6篇

2010年03月29日,继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在人民大会堂和国家大剧院上演百场后,电影版《复兴之路》在人民大会堂首映。这是继《东方红》、《中国革命之歌》之后,我国第三次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搬上银幕。导演张继刚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创作了《复兴之路》,展现了中华民族自1840年以来历经169年走过的一条光辉而又艰巨的复兴之路,自2009年9月上演以来,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和中外观众的热情赞誉。《复兴之路》有六集,写了辛亥革命、袁世凯夺权、中国新生、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建设小康社会等内容。写出了中国在艰难中前进,在前进中摸索的大无畏精神。15世纪末,欧洲的航海家们开始征服海洋,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和贪婪掠夺,世界逐渐连接在一起。从此,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孤立于世界之外而存在。18世纪后期,英国的工业革命,美国的独立战争和法国的大革命深刻地改变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这股汹涌的浪潮不可阻挡地邂逅了中国,沉浸在康乾盛世中的人们全然不知这盛世亦正面临着一场厄运。正在全球范围内争夺利益和霸权的西方殖民主义势力已经扩张到东方,三千年未遇之大变局即将到来,中华民族百余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史由此拉开序幕。为扩大世界市场,英国想以中国味中心向周围扩张。故而英国殖民者在中国制造了鸦片。在收到鸦片的蛊毒后,中国有识之士终于觉醒,但随之到来的是鸦片战争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纵观《复兴之路》,中国从弱到强,在国际上的地位也越来越高。一切都说明了发展才能自强。

看了《复兴之路》,印象最深的是革命先烈的艰苦畚斗,为了梦想,为了强大,为了自由,他们不畏强权、不怕牺牲,给今天的我们创造了很好的生活。在当代,车水马龙,灯红酒绿,随处可见空调冰箱洗衣机,人们也不像旧社会那样温饱都成问题,而是满足温饱以外的各种欲望和需求。俗话说:饱暖思淫欲。可我们的先辈们却是连饱暖都需要流血奋斗。中国人的历史人的历史,就是一部革命史。革命,就是暴力,就是以杀止杀。所以革命先烈们的鲜血染遍了大地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看到中国的复兴之路,我们才知道我们过的有多幸福,但我们把这一切想的太过理所当然。现在的中国人已经安逸惯了,承受不住一点风吹雨打。现在的中国小孩儿没有旧时代的那种韧劲。俗话说,时势造英雄,也许是那个时代造就了中国人的坚韧与顽强。美国康奈尔大学作过一次有名的实验。经过精心策划安排,他们把一只青蛙冷不防丢进煮沸的油锅里,这只反应灵敏的青蛙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用尽全力跃出了那势必使它葬身的滚滚油锅,跳到地面安然逃生。隔半小时,他们使用一个同样大小的铁锅,这一回在锅里放满冷水,然后把那只死里逃生的青蛙放在锅里。这只青蛙在水里不时地来回游动。接着,实验人员偷偷在锅底下用炭火慢慢加热。青蛙不知究竟,仍然在微温的水中享受“温暖”,等它开始意识到锅中的水温已经使它熬受不住,必须奋力跳出才能活命时,一切为时太晚。它欲试乏力,全身瘫痪,呆呆地躺在水里,终致葬身在铁锅里面。其实突如其来的外在刺激或强敌往往能使人奋起面对,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潜力。而慢慢地腐蚀却往往使人防不胜防,一蹶不振。而在旧时代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人不堪压迫,奋起反抗,最终获得了成功,而现在的中国人已经在这锅温水里安逸的游的太久了,遇到事情比较退缩,外交政策也不太强硬。但近几年领导人确实给了我们希望。习近平在首次公开发表的外交政策讲话中表示,中国决不在其所认为的“核心利益”和“正当权益”上妥协。习近平的语调明显更为尖锐。过去1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的外交政策立场在理论上恪守“和平发展”口号。而通过添加有关权益和核心利益的表述,习近平似乎在暗示,中国将在国际舞台上展现更强硬的姿态。

观复兴之路有感 第7篇

从高中进入大学就像从封建社会进入社会主义一样,不知所措。我们缺乏具体的指导,我们摸索的前进。不能说这样不好,因为人生毕竟要自己走,自己品。这时的高要求使优秀的人更自觉,使不够优秀的人迷茫与怀疑,可以说是一种自然选择。但是,从教育者的角度来说,提供适度的指导也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计划经济是不任由经济发展采取的一个举措,虽然它失败了。但是,在某些时候,约束是必要的,提醒也是必要的。现在的老师各讲各的课程,思政老师的作用就如以前的班主任,偶尔能够提醒我们,让我们在精神萎靡的时候能换重新振奋。但是,这个频率有点小,也就是说,上升的功远不及下降的自然功来得强大,提醒也只能是暂时的。负责任的老师就应该不管学生怎么厌烦,也要时不时地说几句,提醒几句,提醒我们凡事都思考思考而不是沉沦、盲从,当然这是个人观点。天生我才必有用嘛,教育者不仅要看到马的速度还要看到牛的力量~或许学校可以开设一门课程,专门指引学生寻找较适合自己的道路、如何成为一个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以及各种素质的培训。至于老师关心新一代想法的一系列做法,我很是赞同。这是在关心新一代的成长,这是新一代与老一代通过沟通一起努力越过鸿沟的表现,这也是两代联合共创佳绩的基础。

和平的环境是国家发展的前提,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和国际环境相对稳定,这就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因此,可以联想到:好的学习环境是学生发展的前提。但是逆境磨砺出的人才更能接受更大的挑战。然而人们往往是不自觉的,往往是习惯退缩和依赖的。面对逆境,放弃的人会更多。所以,要塑造更多的出类拔萃的人,还是普遍优秀的人,这是问题的关键,这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任务。路线由矛盾决定,由侧重点决定。找准目标后,就要加大力度,落实到位。

忘记了是从影片中的哪个情景得出的结论——强制组合不如自由联合。可能是人民公社化吧。因为,强制总会影响积极性。如果在公社化的时候,让关系好的朋友或亲戚自己组合,碍于人情、面子以及实际的需要,或许人们就会好好干吧?这还让我联想起一句话:在过分严格监管的地方,是不会出现特别特别优秀的人才的。联系到我们开展活动可以认识到:自由联合、自由选择考验的是成员本身,大家怎么去组建团队,如何选择与拒绝,如何均衡所有人选出有代表性的、新颖的、大家所关心的课题。而强制组合考验的是组织者,如何分配人员,如何选择具有普遍代表性的课题。

还是人民公社化运动,大家一起干,一起分,干得多和干得少的分的是一样的,这样,人类的偷懒的本性又暴露出来了。然而,给自己干活不能偷懒,土地私有化后,人们的热情得到了提升。是的,这就提醒了我们,把成果同员工的利益挂钩,这就形成了股份、分红、津贴。再往小了说,在一个小的团队里,要有这种意识,不能让大家互相推托,而是互相竞争合作与争取,让成果与每个成员的利益挂钩。这样的集体才是有活力,前进的。

从影片中,我得到了这样的感受,仍然是忘记了具体的情景——时间紧迫,看什么书,做什么事需要选择。然而,这是我有动力的时候的感受。可以紧张到每一分的计划,可以在意为了最终的理念放弃没有用的、大家却都在做的形式主义,比如:考虑逃某个老师的必修课而去上别的老师的选修课。然而,人如果什么都无所谓,如果没有目标,没有动力,何来的时间紧迫,何来的需要选择?整天无所事事都不会有一丝丝的惭愧。人在有信念的时候异常的执著,但这往往需要特定的生活经历与生活环境。一旦身上挑的责任与重担减轻或波动过大,人就容易失去信念,从而精神不振。如果穷人的孩子的父母成为暴发户,如果重病的父母身体状况日渐好转,如果意志不坚定而任凭危言耸听,是否就会出现上面的情况呢?

应该是受到父亲的影响,大多数的时候我都会认为:生活富足不是生活的全部,精神富足更持久。这也是我看影片时得出的感受。或许是90后的心态?一种趋势?因此,我不以物质享受为生活目标,但我却经常忘记生活。不知道自己要去追求什么,不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里,不知道自己做的一切有没有意义。这就说明了,我有追求成功的渴望,有资源合理配置的渴望。但是,事实上,没有必要追求百分百的合适,只要百分之八十就够了。因为过多地考虑与迟疑只会阻断前进的步伐。即使你认真研究了未来的发展动向与形势,你的选择也是功利化的,不是吗?无论干什么,爱上你所干的事,用上你的全力,把这件事干好,就成了吧~

作为当代大学生,以后的时代终将属于我们,我们该如何当家作主,如何肩负起时代和民族的重任,就我们现在的状态我们是否能够担此重任?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聊天、上网、逛街、聚餐、游玩……虽然生活很惬意,虽然过得很轻松,但是我们最起码要具备能养活自己、养活家人的本领。从乐观的角度考虑——如果你打游戏,我会认为你准备研发新的有趣的游戏软件,团队游戏也需要团队合作意识;如果你总是在聊天,我会认为你关心最新的新闻资讯,并能得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并非人云亦云;如果你经常逛街,你或许更了解行情,能抓住商机,能洞察到在某个街道的某个角落开某个店可以赚钱;如果你经常聚餐,那么你更有机会品尝各种美食,收获友谊;如果你经常游玩,无论是大自然的山水,还是时代的结晶——建筑,那么你会有更开阔的视野和纯净的心灵。但如果不是那样的情况,请注意,放松和常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玩不是主要任务,如果选择无所事事,不如去玩。无论做什么,总会有意义,只要你思考,不盲目。

观复兴之路有感 第8篇

——观《复兴之路》有感

“复兴!复兴!”一个民族的梦想!路到底有多长?

从100多年前的海面出发,到如今,岁月深处留下了一代代中华儿女求真探索的身影。沧桑的变化,艰难的历程;血泪铸成的《复兴之路》带我走进了这段历史,也让我用更真挚的情感去感悟祖国的现在和未来。身为新一代的接班人,我能做些什么?

对于历史

谁也没有想到1840年会发生如此巨变。探索的先行者和革命的前辈们开始思索起了救亡图存的良策。辛亥革命到来使中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思想上空前解放。当时的人们发现,既然两千多年来都被视为奉天承运的“天之子”不过是压在人们心灵上的土偶,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思想不可以被怀疑,不可以被抛弃呢?然而这仅仅是小小一步,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才刚刚开始,我们要走的路还有很远。

辛亥革命结束,孙中山让位临时大总统,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夺。看似体系完整的政党实际上政权都操纵在袁世凯和北洋军阀手中。随后国民党领袖宋教仁遭暗杀,丧权辱国的 “二十一条”出现了。那是的中国已到了国将不国的地步,军阀之间为争权夺利混战不断,百姓生活在兵荒马乱的恐惧之中,惨不忍睹。租界和占领区则一如从前,外国人在华特权原封不动,外国的战舰仍在中国内河扬威。面对这些,我们该选择怎么样的路?终于,传来了俄国十月革命成功的消息,一个新的思想体系——马克思列宁主义进入中国人心中。

直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才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也为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开始了一系列措施:稳定物价、继续实行土地改革。但建设一个新中国还很曲折。毛泽东领导下的第一代领导人开始寻求如何建设一个新型的社会主义国家。并且我们必须还要为以后的发展创造一个和平的发展环境,这期间我们注重外交,并且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

对于现在改革开放已经过去30年,我们不能想象30年前,中国经济与世界的差距也在日益拉大,而就在这一时期中国大陆的四周出现了经济迅猛发展的亚洲四小

龙。这一刻,肩负着改革开放重任的邓小平使中国找到了一条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道路。回首20世纪时会发现,整个人类都处在大变局之中,各种社会思想的演变、竞争影响着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命运,也改变了世界的格局。我们的祖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变革,带来了科学技术,带来了人民富裕,也推进了我国的复兴大业。

如今的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我无时无刻不感受到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每个关注中国发展的目光都注意到了中华民族释放出的惊人力量!世界见证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给中国带来的全方位的变化——既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神州大地处处蕴藏着深刻的变革动力,社会和谐、人才辈出,前途越来越明朗了。

新的世纪迎来了我国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激励着走在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每一位中国人。新一代的领导集体被推上了历史舞台,精干、务实、亲民是他们的保证,回想近几年,民生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经历了非典、汶川大地震、舟曲泥石流,我们越来越看到了复兴的希望!

对于未来

中华民族曾领先世界两千年之久,但闭关锁国、妄自尊大使我们到了任人欺凌的境地。为了祖国的繁荣和名族的复兴,一百多年来,仁人志士们前赴后继、艰苦奋斗,却一次次地遭受着列强的侵略,并且脱离了近代世界发展的轨道。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中国道路上艰难前行。坚持改革开放,必将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观复兴之路有感 第9篇

今天,我观看了《复兴之路》这部影片,影片详细具体地叙述了鸦片战争到如今的繁荣景象——中国的复兴之路,是一部富有教育意义的影片。

中国人坚定地在这复兴的艰辛之路上走了一百六十多年。每一步都流着苦涩的泪水,每一脚都能踏出浓艳的血。然而,他们仍坚持着。这是因为他们不屈不挠,是因为他们不甘心就此堕落。

在封建帝制政策的压迫下,中国人愤起抵抗;在日本鬼子的欺凌和诱惑下,中国人没有因此出卖祖国!反而纷纷站起来反抗,合力赶跑了日本鬼子……如今的中国让世界刮目相看。“神舟七号”的成功发射使中国科技向前迈了一大步;第29奥运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我国金牌总数也位居世界第一。

雪灾,使人们“有家归不得”,使人们滞留车站,马路上站满了渴望回家的人们……“5·12”大地震,房屋倒下了,有的人们也倒下了……孩子们的笑容被抹去了。悲伤,绝望,顿时涌上中国人的心头……

然而,在重大自然灾害面前,中国人没有向灾害低头!解放军冒着生命危险去营救被掩埋的人们;国家主席胡锦涛、总理温家宝也亲临救灾前线指挥工作。而被掩埋的人们,也在坚持,坚持到有人来救他们······这就是中国人坚强不屈的精神,更是体现中国人民团结的力量。

我敬佩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精神,我要学习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精神。因为,这种精神会使中国变得更强大,更繁荣,更富强!

这两天我观看了一部纪录片——《复兴之路》。让我了解到了许多关于我国的发展历程和党的艰辛历史。这部纪录片回望了160多年中国的历史,中国人民从饱受欺凌、贫穷落后,到奋起战争,艰辛争取自由,找到了一条中华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这一巨变,使我感受到: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今天这个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中国。

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期间,西方资本主义对外侵略扩张,而中国清王朝闭关自守,中国与西方的经济差距越来越大。英国、法国、美国等国家正资产阶段革命的作用下不稳前进,中国却在唐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统治下趋向衰落,人民生活困苦,压迫严重。一时间,中国的前途与出路令人担忧。

一个有生命力的民族,一个强大的国家,都需要精神的力量。在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变化中,有过无数的辉煌,也曾经多次经受过各种天灾人祸的考验。但是,无论经受怎样难以想象的磨难,伟大的中华民族总是从逆境中奋起,百折不挠,闯过重重难关,走上了新的道路。

在这部纪录片中,我激动地看到,中国走过一段漫长而艰难的道路,难道有一个国家遭受过中国这样的耻辱吗?看到现在繁荣富强的新中国,我们应该学会为自己的祖国感到骄傲自豪。中国能够在国际上保持高速的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并在国际上有一定得地位是经过许多仁人志士的努力,我们要珍惜现在幸福的生活,还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建设祖国。希望明天的祖国会更美好!

看完视频《复兴之路——中国新生》后,我汹涌澎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一百多年前,中国遭遇数千年未见之奇变。可是,中国并没因此而灭之,中国人民更没因此而屈服,一代代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来扞卫民族的尊严,拯救国家的主权。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不屈不挠的意志、艰苦奋斗的作风缔造了新中国,开辟了社会主义道路,从此,中国进入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如今的中国正在崛起,正逐步跨进世界强国之林,正在完成一个光荣而伟大的历史使命—复兴中华。

今天的中国能够取得如此辉煌骄傲的成绩,得益于创造。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便是邓小平这位历史巨人前无古人的最伟大创造。改革开放又是一伟大创举,自改革快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到发达现代的工业化国家;从解决温饱到奔入小康;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如此种种,都源于改革开放的创造精神。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此,一个人更应有创造精神。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如果我们把先辈们“不屈、顽强、善与挑战逆境”的品质作为我们的精神食粮来磨练自己,并能将其应用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去,一定是能够战胜所有的挫折和困难,创造惊人的成绩。

任何人都会遇到困难,一个国家亦是如此。在建国初期,以毛泽东为首的领导人在黑暗中摸索,在苏联老大哥的帮助之下,基本建立的社会主义体制。但与苏联矛盾加大后,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在摸索中前行,尽管过程中翻了许多错误,但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人民是共产党力量的源泉,胜利的保障,是历史的主人。只有共产党一直自觉地最大限度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这样,它才有效地唤起人民,并将其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使之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主体力量。这一点是任何其他阶级的政治力量始终没有也是根本无法做到的。只有真正选择了人民,才会最终被人民所选择。

可以这样说,《复兴之路》用事实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可见,《复兴之路》所证明的正是今天的中国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所面临的、而且必须作出正确回答和正确选择的根本问题,那就是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这与党的十七大所确定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主题正好吻合,展览选取各个历史阶段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进行历史重现,讲述了中国从民族觉醒、民族救亡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实行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的历史进程。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正确道路。

篇二:观复兴之路有感

今天我怀着激动地心情来到了国家博物馆参观大型展览《复兴之路》,正值党的十八大会议胜利召开之际,感觉到意义格外重大。

《复兴之路》围绕着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等六大主题,反映了自1840 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我和同事们边走边看,边看边讨论着,万千思绪完全被带回了那个年代。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是中国发生历史性巨变,中国人民思想由此获得一次巨大解放的革命。

辨明历史的正确走向,就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引。如展中所言,鸦片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民族危机日益加剧,中国出现了千年未有的变局。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开宗明义,指出了“中国向何处去”这个关键问题。思想的较量,主义的斗争,其实质是不同的历史走向之争,是中国发展道路的选择之争。

现在的中国正走在复兴的道路上,正是回归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时期。改革开放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GDp 跃居世界第三,世界500 强中中国占了30 个席位(大陆23 家,台湾、香港7 家)。“ 嫦娥” 的升天,也使中国稳居世界航天第三位,卫星发射次数占世界总数的17%,世界各国也越来越感觉到同中国交往的重要性,世界上不少国家也掀起一波又一波的中国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中国文化、汉语有着浓厚地兴趣。

现在的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民族的复兴将在我们这一代中一步一步靠近,面对历史使命,我们应该勇敢的担负起来,这就要求我们用科学文化来武装自己,为国家的建设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道路是漫长的,前途是光明的,总有一天中国会再次登上世界领先的地位!

参观结束,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那些痛那些伤,那些无法忘怀的历史,深深地烙印在我心中。在回顾了中华民族100 多年来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中,那些详实的史料、恢私的气势、深沉的语言、珍贵的历史图片,为世人展示了一幅民族复兴之画卷。《复兴之路》让广大人民看到了中国在复兴之路上一路行来的种种变迁,并让无数参观者从这种变迁中感受并触摸到了幸福。

国家复兴之路的历程,经历了岁月的磨砺和洗涤,中国共产党领导着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共产主义这个最终目标而不断探索着、奋斗着、发展着、前进着…… 同理个人的成熟、发展也会是这样一段心路历程。在这个历程中,会有哀悼,会有欢呼,会有奋斗,会有感动,不论遇到什么,我想结果必将是不断发展,不断地进步!

篇三:观复兴之路有感

为了迎接党的17的胜利召开,CCTV最近在播出纪录片《复兴之路》,片中详细解读了1840年以后至今中国人民的战斗与建设历史。

我出生在改革开放以后的年代,我们现在年龄在30以下的这一辈对于文-化大革命是陌生的,甚至好奇的。2000年有幸来北京发展,我就刻意的研究起这一段历史,我看了国家图书馆公开的一些这方面的资料。02年住院时候结识了一个70岁的老病友,从他那也知道了一些他们理解的这10年。

我崇拜毛主席的,我家里现在还供着中国计算机报L主编从韶山“请”来的主席铜像。对于这10年浩劫,我是这样理解的:首先主席是个人,不是个神,其次主席是个诗人,再次主席才是个主席。在革命战争年代,主席是伟大的,他一手缔造的新中国。但是在49年以后,和平时代来了,主席的治国不断的被证明偏离轨道。我理解的就像拔河,这边过了红线拉过去了,其他同志给拉回来。

但是主席毕竟是个诗人,以及权利的拥有者,诗人最好的表达方式是诗,因此,66—76的这10年就被灌上了“文化”的头衔,我理解的是,这10年主席以文化的名义与自己斗争了10年,但是在后期他自己也证明与自己斗争的失败。这个斗争中,主席是肯定自己也是否定自己。

在《复兴之路》中,我还激动的看到,中国走过了一段漫长而且艰难的道路,人类历史上在上世纪之初还没有哪个国家曾经遭受过像中国这样的屈辱,再看看现在社会的繁荣,中国人应该学会自豪和自信,但是不是自大。

片中解说词说到,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全球视野下展现中国道路之抉择。

可以看出一个大国从伤痕一路走来的不容易,这就像我们一个家庭一样。我小时候父亲去世,家里老屋连楼板都没,还拉了一笔看似不小的债务。后来大姐工作以后努力挣钱还债,再后来家里老屋铺上楼板,家里用上煤气灶,买来西湖牌黑白电视。到以后2姐在北京读完大学,做了白领,以及到我大学毕业以后,家里造了新房子,在北京买房子。

在中国,在我那个村子里,很多乡亲都是这样从贫穷走到小康,从物资的丰富走到精神文明的满足。一个家的复兴之路不就能勾勒出我们伟大国家的强大之路吗?

“复兴之路”就是人民的幸福之路

最近,一部大型历史政论片引起关注。“有感染力、非常受感动。”“从历史变迁中真实地触摸到了一个民族的幸福”……民众口口相传,媒体热烈评议、网络跟帖如潮,说的就是它:《复兴之路》。

在娱乐节目竭力挤占社会生活空间,海量资讯不断分散人们注意力的时代,一部理论性极强的政论片热播绝非偶然。

它之所以能够引发观众的共鸣,之所以散发出震撼人心的魅力,就在于它以力求真实的艺术风格,勇敢地走进历史的深处,走进真理的深处,走进当代中国人的心灵深处,说出了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和中华民族的心里话:历经苦难、牺牲和奋战,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实现幸福理想的伟大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观红色电影复兴之路有感800字 第10篇

首都师范大学

**学院

**

复兴,即是从衰落中再次恢复强大,慢慢崛起。清王朝时期,盛世不断,国力强盛,无奈统治阶级骄傲自大,从根本认知上落后于人。闭关锁国,一下子就锁住了认知的提升,锁住了经济的发展,锁住了前进的步伐,最终滑向了衰落。而今,我们能够从推翻封建帝制、打败外来侵略者、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国家统一到改革开放,都要归功于革命先驱们认知上的超前与创造性。

真正的复兴不是单纯的经济得到发展,而是人们的观念与认知得到升华和提高,进而有了更加健全的社会。

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到小平同志在南海边上画了一个圈,我们就这样在认知上不断地突破,努力的前进,实现我们的复兴。

一、破茧的欲望——林则徐开眼看世界

随着鸦片战争的打响,英国侵略者的利炮一下子就惊醒了清王朝的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他们开始抛弃妄自尊大的陈腐观念,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林则徐就是其中一位。不懂外语的林则徐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设立译馆,编译了《各国律例》和《四洲志》,倡导学习西方。在中国几千年来空前激变动荡的时代,在中国由一个封建社会向着痛苦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转形的时代,努力的迈开了近代中国人了解世界和学习西方的第一步。尽管这一步走得还很小,且有许多不足之处,却是艰辛长路的极其宝贵的开端。

二、被困的蛹动——太平天国运动

一次农民起义被称为近代中国民主的开端,被马克思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共产主义性质的政权。我们不得不说,这群具有阶级局限性的农民反映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对于民族独立的渴望。他们倡导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钱同使,不出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他们提出《资政新篇》,发展资本主,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虽然最终被清政权正压下去,但它宣扬了民族思想和革命精神,播下了日后反清的种子。

蒋介石曾对太平天国运动有过这样的评价:“往者,洪杨诸先民,崛起东南,以抗满清,虽志业未究而遽尔败亡,而其民族思想之发皇,轰轰烈烈,在历史上足以留一重大纪念焉。”①

三、畸形的探索——洋务运动

之所以说洋务运动是畸形的,是因为它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拯救清王朝,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又说它是一次探索,是因为它客观上培养了一批近代人才,学习了西方先进的资产阶级思想,而且把这些思想进一步在中国传播。为日后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虽然有人评价洋务运动使中国向近代化迈出了可贵的第一步,是中国社会从未出现过的近代化实践活动,这种实践对中国有着不可抹杀的影响。但是我认为它不能算是一次彻底的认知上的突破,它的目的决定了它最终只能是一个量变的过程。

四、才露尖尖角——戊戌变法

我认为戊戌变法可以粗略的概括为光绪帝和几个先进的书生为了挽救民族危亡而进行 1 的一次探索性变革。虽然他们有了美好的蓝图,但却阻挡了官僚的升官发财路,干扰了洋人的美梦,更找错了靠山,最后不得不以失败告终。

但是戊戌变法的地位与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它是中国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第一次思想潮流的解放。资产阶级维新派对封建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为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蓬勃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也使科学和民主思想的传播具有较为广泛的社会接受面和较为深远的历史影响。

五、破茧——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被中国共产党称为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将清朝送进了历史,结束了两千年的帝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而我认为新辛亥革命另一个至关重要的影响就是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在中国知识分子失去文化权威的焦虑感中使三民主义和社会主义成为他们大多数人的新信仰。但辛亥革命只是破茧,并未成蝶。成功的中国革命党人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治国方案,于是按照美国宪法,美国政治体制,实行总统共和制。民国初年民主共和体制并未真正贯彻实施。

六、找到新世界——建党与国共合作

在张勋复辟和护法运动等混乱的社会背景下,十月革命给中国带来的一丝曙光。李大钊热情的歌颂,扛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为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启了一扇窗。1921年中共成立,1924年国共开始了第一次合作。“以孙中山为核心的国共两党领导人,运用高超的政治智能,建立了国共两党联合统一战线,创造性地实行了政治改革和军事改革,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的道路。”②

七、成蝶——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奠基人。他不仅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还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指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道路,成为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人。

毛泽东思想是一条真正的适合于中国的道路,他的认知实现了一个实实在在的质变。

八、展翅——改革开放

新中国成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但新中国成立以后模仿苏联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严重阻碍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以邓小平为中心的领导集体既不丢“老祖宗”,又发展“老祖宗”。既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境界,又实行改革开放,前无古人的创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使生产力和人民思想得到了解放和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我并非一个唯心论者,但我认为每一个社会阶段所对应的社会思想不会平白的出现,它需要人的思考与勇气,而之所以能进入到下一个社会阶段,最终是需要把这种思想付诸实践。所以我认为,认知上的突破才是复兴的精髓。

附录:①摘自《太平天国诗文钞》序

上一篇:新疆民族文化心得体会下一篇:水利局软环境建设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