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建设和养护管理调研报告

2024-05-30

公园建设和养护管理调研报告(精选8篇)

公园建设和养护管理调研报告 第1篇

公园建设和养护管理调研报告论文

城市主干道、公园及重要地段的生活小区作为城市的窗口,代表着城市的形象,道路及绿化建设、养护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档次和水平,近日,市城乡建设委组织人员对城市主干道、部分公园、生活小区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此次调研的对象为连接各区的主干道、公园、公园、生活小区。市区主干道包括路二路共10条道路,总长度8万米,油路面积189万平方米,人行道面积45。9万平方米,绿地总面积为348万平方米。这10条道路构成了市主要道路交通网络。

(一)主要道路建设、养护、管理情况

目前,这10条道路的设计及建设都由各路段所属的主管部门负责。日常养护、城市防汛及冬季清雪防滑等管理职责均按属地原则分别由市直、高区、经区、公路部门及环翠区孙家疃镇等部门管理,由市政处管理的道路有路、路、二路;由高区市政处管理的道路有二路、;由经区市政处管理的道路有路、路、;由环翠区公路局管理的有;由环翠区孙家疃镇管理的道路有、。

(二)主要道路两侧绿化带建设、养护、管理情况

10条主要道路除路三条道路绿化为市园林主管部门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外,其他各条道路绿化均为分段绿化建设,养护管理和工程建设改造均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由各区分别负责。目前,由市园林管理局直接管理的道路有路北段、路北段、南段、东段、南段、东段、东段、东段、二路东段,由经济技术开发区园林绿化管理局管理的道路有路南段、路南段、经区段,由环翠区园林处管理的道路有环翠区段,由高新技术开发区市政处管理的道路有西段、高区段、西段、西段、西段、二路西段,由孙家疃镇政府管理的道路有北段、北段。市园林管理局负责的绿地养护费用的核定,根据各条道路苗木品种、规格、数量不同而有所不同,上述道路两侧绿化带养护费用约4元/平方米;经区园林局负责的道路绿地养护费用20xx年至20xx年为1。9元/平方米,20xx年养护费用在原有基础上翻了一番;环翠区园林处负责的绿化养护费用为1。5元/平方米;高区市政处绿化养护费用未进行详细区分,年养护费为400万元,养护面积为316万平方米,绿化费用为1。27元/平方米;孙家疃镇政府、统一北路由隆兴物业负责,绿化养护只是其中一项内容,无法确定具体资金投入。

(三)部分公园、生活小区的绿化建设养护管理情况

1、公园,由港集团投资兴建,占地面积4。36公顷,20xx年建成,20xx年港集团对公园进行了改造,20xx年补充栽植了紫薇、红心柳等乔木。公园目前由港集团世昌物业服务公司进行养护管理,其内部员工负责卫生保洁(人员为4—5名),绿化养护实行外包,由市永达园艺有限公司进行分包管理。

2、公园,由供电公司投资兴建,占地面积10公顷,20xx年建成。公园目前由市供电公司进行养护管理,管理比较粗放,共有4人从事公园养护,基本上只发放人员工资,公园年投入5万元。

3、生活小区,由机关事务管理局下属的机关物业管理中心进行物业管理,包括路两侧绿化、路北侧开放小区、路北侧封闭别墅区、小水库周边,绿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绿化养护只是物业管理工作其中一项,养护人员6—7名,只是从事简单的绿化养护作业。

二、存在的弊端

目前,市区主要道路及两侧绿化缺乏统一和规范的管理,存在着一条路有几个主管部门的状况。

1、同一条道路风格不一致。由于道路和园林绿化实行属地管理,各区均按照自己的需要和喜好选择需改造的道路和设计方案,根据自己的资金和技术力量进行养护管理,造成同一条道路有的辖区年年改造、有的辖区年年不动,有的辖区这样改、有的辖区那样改,日积月累导致同一条道路设计风格完全不同;同时由于各区养护措施各有不同,如道路维修市中心与各区不同步,造成同一条道路常年总有破损现象;绿化带浇水、施肥及修剪技术等不同导致植物返青时间不同,生长势不同,外观表现形式不同(树木修剪有的以放为主,有的以压为主),使得有的辖区植物生长健壮环境优美、有的辖区植物长势弱影响景观,管理水平差异性很大,最终导致辖区分界线两侧绿化风格和管理水平迥然不同。

2、养护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目前尚未有统一的道路、绿化养护费用核定标准,各区财政对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资金具有主导权,各区均根据自己的标准核定养护经费,导致各区道路、绿化养护经费差异很大。如可用于绿化养护管理的资金不同,导致各区在人员、设施配备、养护管理精细化程度方面存在很大差异,绿化养护管理水平高低不同;公园、公园、生活小区、孙家疃镇政府管理的、的养护管理均由物业公司进行养护管理,专业技术水平有限,人员、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没有专业的机械设备,只是从事简单的绿化养护管理作业,养护管理水平相对较低。

3、行业督导见效不大。市园林管理局自成立以来,就承担起了行业管理的职能,负责对市区园林绿化进行全面督查。每月市园林管理局都组织各区进行园林绿化检查考核,并下发检查考核通报,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下月工作重点,对各区的园林绿化管理工作起到了一定的督导作用。但由于各区自主控制绿化管理资金、市园林局又无法进行资金支持,各区只能在有限的资金范围内进行整改和养护管理工作,很多工作只是停留在表面,如只是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局部整改,不能按照植物生长需要进行养护管理,导致问题重复出现,管理水平不能从根本上得以提高。

4、病虫害防治难度大。地区园林病虫害的发生基本在同一个时间段,这就要求对园林病虫害的防治必须统一,群防群治,尤其是美国白蛾、黄杨绢野螟、黑松枯枝病等传播和传染性强的病虫害,更需要统一防治,才能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但由于病虫害分区防治,防治时间不同,往往容易形成这个区防治了,另一个区还未进行防治,未防治区域的病虫害向已防治区域传播,导致防治区防治效果下降,即使重复防治也达不到预期效果。

5、工程质量无法保证。目前道路及两侧绿化工程建设和改造均由各区、各物业自行进行设计、施工,没有统一的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无法从设计、种植土、施工工序、施工质量、苗木质量等方面进行把关,园林绿化工程质量参差不齐。尤其是近几年来大的工程项目均成立项目指挥部,所有设计、施工及施工期间的养护都由指挥部直接管理,园林管理部门很少能参与管理,对很多大型项目前期建设了解很少,即使后期移交给园林管理部门进行管理,由于很多东西不了解情况,无法追根溯源,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根本不能从实际上解决问题,导致后期养护管理中出现诸多问题。

三、对策及建议

我市的城建管理作为政府行政管理的组成部分,是伴随着城市的发展、改革开放的需要和改革而不断完善的。特别是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园林绿化等方面与市、区两级财权、事权的划分和调整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市中心区,行政事业性收费以及地方财税收入主要集中在市级财政,因此,市中心区的城市道路、公园、绿地、路灯等市政公用设施建设与维护主要由市级财政投资,由市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下属职能部门负责建设管理。在高区、经区、环翠区,由于实行相对的封闭管理模式,各区实行独立的财政收支管理,全面履行经济社会管理的职责,因此,市委、市政府将市政设施、园林绿化、路灯及其他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维护、管理权限和基本建设、房地产开发、勘察设计等城建行业管理职能一并下放到各区,体现了权责统一、精简高效的原则。鉴于以上因素,我们认为,在市级与各区政府(管委)之间的行政管理体制框架不变及当前市区的城建管理体制不变的情况下,当前,应重点对城建管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在体制机制上研究提出改进措施和办法。今年初,市城乡建设委将上述10条主要道路破挖审批纳入统一管理,为探索新型城市建设管理体制起到了很好的试点作用。

(一)强化市级业务主管部门对各区建设管理工作的指导协调职能。一是将各区年度城市建设计划纳入市区整体年度计划管理,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业务部门对各区的年度计划进行审核、平衡,报市政府研究批准后公布实施,并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日常的.工作指导和调度。二是市城乡建设委及其下属的市政处、园林局等部门根据业务分工,研究制定加强行业管理的工作方案和具体措施,出台相关的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对各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管理的监督检查和业务指导,并通过建立科学完善的考评制度、奖惩机制和施工养护规范标准等,推进各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上档升级。市政处、园林局要全程参与市区新建道路、绿地、重点工程项目及小区绿化建设。从前期的设计论证到后期的施工建设、综合验收等各个方面全面把关,确保工程质量。

(二)加快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目前市区城市管理中存在着问题,一是重视程度、思想认识不到位;二是缺乏统一的组织和监督;三是财力人力物力投入不足;四是管理方式粗放。为此,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大力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决策部署,这是尽快改变市区城市管理面貌,提升城市形象的当务之急。精细化管理中包含了市政基础设施维护等方面的管理内容,实施精细化管理是解决市政基础设施运行管理问题的必要手段和有效途径。将城市市政设施、园林绿化、路灯照明、容貌秩序、环境卫生、交通管理等城市管理内容一并纳入市级平台,形成统一指挥、集中监督、分级管理、属地负责的城市管理运行机制,真正构建“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新体制。

(三)建议对部分城建管理职责进行适当调整。为了确保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统一高效,建议进一步调整部分市政道路和园林绿化建设的责任分工。即由市级市政、园林部门分别对跨区的主要道路及两侧的园林绿化、部分公园、生活小区统一建设和管理。如果实施以上调整意见,则需要对市、区两级的相关城建财政投资及维护管理经费支出等方面的机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理顺。

1、将贯穿各区的10条主干道及公园、公园、生活小区纳入统一管理。由市财政局提供资金支持,由市市政处和市园林管理局负责统一改造、统一养护、统一管理。

2、给予市政处、园林局一定的资金支持。由市财政局牵头,协调各区财政,按照市政处、园林局的管理标准确定贯穿各区的主干道、重要的公园、小区的建设和养护资金,由市财政对资金进行统一控制,并对工程建设和养护管理进行全程监督考核,工程和养护质量合格则全额拨付资金,如达不到标准要求,则由市政处、市园林局组织队伍进行整改,整改费用从养护资金中扣除。

3、适当增加市政、园林管理人员编制。目前市政处担负着市中心区新建道路建设及已建成的139条道路养护及挖掘管理等工作,管理范围调整后,养护面积将增加80%,园林局不但负责这些道路两侧绿化带的养护与管理,还担负着市区5处大型公园的管理。而两个单位的业务科室人员编制分别只有4人和3人,管理人员明显不够。若这10条道路及部分公园纳入市直管理后,由于管理范围进一步拓展,无论从日常巡查、养护管理,还是维修计划的编制实施,都难以达到很好的效果,因此,有必要增加市政处、园林部门的人员编制。

公园建设和养护管理调研报告 第2篇

我是来自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国土资源所的副所长,从事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十年,工作在国土管理第一线,借这次机会谈谈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看法、建议,希望与大家一起交流共勉。对基层国土资源所工作信息,加深基层所的了解,反映基层所的实际情况,为基层国土所的进一步管理迈向新阶段而贡献力量。

根据这十年来的工作,我将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划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86年到20xx年,这个阶段国土资源所叫“土地管理所”或“土地办”,人、财、物全部由乡镇人民政府管理,日常管理是完全受政府主官的重视程度影响最为严重的阶段,领导重视了,土地所还能够做些业务工作,否则土地所就得全天候做乡镇中心工作,业务工作只能用业余时间完成。旗土地管理局是业务指导部门,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目标都得不到落实和执行,所谓的土地管理只是一句空话。第二阶段从20xx年到现在,所谓的“垂直管理”阶段,国土资源所管理垂直到旗县级国土资源局,人、财、物均由旗县国土资源局管理;实际人、财、物还是受旗县人事局和财政局管理。旗局工作人员和基层所人员工资和办公费用由财政局核定,人员职称评定、工资涨幅由旗县人事局管理。旗局班子成员垂直到盟市国土资源局管理,对于这两个阶段我想谈谈我的看法与建议。

一、体制影响着工作环境

20xx年国土资源系统体制改革,国土资源所也就成了“条管单位”,全局当时人员超编,为了便于管理实行优化组合,竞争上岗,即理论测试、民主测评、组织考核。从80余名干部中精挑细选后,38名人员上岗。这支国土资源队伍达到具有政策理论强、文化层次高、年龄结构轻、业务水平精等特点。全局由原来23个基层所撤并成11个国土资源所。##所就是原来的六个“土地管理所”合并在一起的(原大坝沟镇、哈拉黑镇、俄体镇、巴拉格歹乡、古迹乡、白辛管理区)。总面积为1564平方公里,所辖61个行政村,186个自然屯,2677户,91518口人。全镇以农业为主,耕地面积70.81万亩,最远的村屯距所里100多公里。##镇具有典型的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

垂直管理伊始,旗局加大基层所建设力度。20xx年至20xx年完成了5个基层所的建设和11个所的车辆配置工作。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水平也有较明显的提高,基本上摆脱了乡镇政府繁重的中心工作。##所有8名工作人员,而国土资源管理的所有收费均由旗局统一收取,如土地出让金、土地管理费、资源补偿费、登记费、年地租等,全部进入旗财政专用帐户,基层国土所是派出机构,下乡宅基地预审、现场勘查、土地证发放、争议调处、动态巡查全部是免费,而每宗地处理至少要去二至三次才能完成。那么车辆下乡费用、办公经费、冬季取暖、煤电费、来客招待费、下乡午餐费用等,一年下来至少也得十万余元。办公经费紧张问题就显露出来。

城市公园的文化设计和生态建设 第3篇

城市公园设计不是建筑和植物的简单混合, 还要体现出人文精神, 让公园的设计充满艺术与文化感。园林植物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公园里的建筑要与整个园林景观相吻合, 它们与整体景观有机组合, 根据美学原理和一定的工程技术, 借鉴我国传统的园林建设, 形成本城市独特的景观, 更能显示深厚的文化内涵, 丰富城市公园景观。公园景观设计还可以加入本地特色的文化, 调整公园的空间与内容, 提高艺术品味的同时, 也更富有诗意。

1.1 城市公园内绿色植物与建筑的组合

植物构成了城市公园内休闲环境的主体, 植物与公园内建筑的组合可以让城市与自然和谐统一, 提高城市公园生态景观的重要手段就是提高绿化水平。在绿化设计过程中, 可以考虑加入更多的草本植物, 再配合树木和建筑的组合, 按照自然状态的标准, 调整城市园林内的各组成部分, 使之协调有序, 并与周边环境完美结合, 尽可能地体现出城市公园的自然和优雅。用植物丰富城市公园景观, 将自然与城市混凝土建筑完美结合, 让居民能够在工作和生活中享受自然之美。

1.2 建设高质量的城市文化娱乐景观公园

城市公园在丰富文化内涵的同时, 还应向休闲公园的方向发展和建设, 提高公园的娱乐功能。现代休闲文化公园的品位都较高, 其中浓缩了大众文化, 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娱乐游戏。近年来, 滨湖公园的兴建推动了城市生态公园的发展, 公园的建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城市的多样性, 新的城市公园不仅要提供广阔的绿色空间, 还要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需求。我们有意识地增加城市公园的休闲娱乐功能, 园内的活动和游戏适合各年龄段的居民, 是人们活动的天堂, 还可以建设科技园, 以提高城市公园的整体品味, 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和不同兴趣游客的需求, 增加市民的参与度, 集科学和娱乐休闲于一体。

1.3 高品位的城市公园是艺术的杰作

城市公园是一座城市的地标建筑, 城市景观与自然景观协调互补, 公园内的水、植物和建筑等基本构件有机统一。在未来, 城市公园的发展将会转向绿色环保的生态园方向, 美丽的自然风光与城市文化相结合, 创建一个丰富的城市生态系统。因此, 城市公园的建筑设计应突出城市特色, 将植被与城市完美组合, 形成独特的绿色空间, 创造出独一无二的城市景观艺术。

2 建设生态公园

城市公园的建设目标是在人工建筑的基础上, 以自然、生态、人文地理为基本元素建设高质量的生态公园, 运用生态学原理, 创造景观与植物的艺术组合, 通过植被建设城市生态公园。

2.1 生物规划设计核心

城市公园中的生物, 包括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 处理好这些生物之间复杂关系是建设生态公园的前提, 保证公园内能顺利实现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在规划设计中, 必须将生态效益放在首位, 以绿为主, 由于公园绿化树种面积大, 环境复杂多样, 植物品种选择不能仅仅遵循单一的规则, 还要结合园区的具体要求, 因地制宜地选择物种。引进的外来物种虽然观赏价值高, 但是抗逆性差, 也更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扰, 应考虑增加便于管理且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植物种类。为了确保园林植物能适应水生态环境, 选择植物还要具有耐水淹的特点, 这些植物在固定土壤, 阻止雨水侵蚀方面作用明显, 在地表上层形成大面积的防渗漏或防水层。不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必须改良, 通过人工机械压实、沉降, 有助于树冠和树根的发育, 从而保证植物具有适合的生长条件。

2.2 植物配置

公园里最好有乔、灌木组成的景观带, 与城市机动车道隔离开, 覆盖暴露的土壤, 预防风沙对城市的影响。除了路面的施工材料, 公园里的大部分土壤必须全草坪或由其它绿色植物覆盖, 为人行道提供良好的卫生条件。在选取植物时, 还要注意四季的更迭, 植物配置也要把握细节, 注意城市公园各单元之间的关系和微小变化。城市公园要将不同类型的植物安排到相应的位置上, 草本植物和森林的高大乔木形成错落结构, 再结合人工植物群落以丰富城市公园景观, 公园内每个关键部位都要进行重点修饰。除灌木丛外, 还可以增加蔓生类植物的配置。

城市公园中的建筑与植被安排比例配置要符合本地的自然地理环境, 树种的选择要与现有景观完美组合, 还要与城市的文化相结合, 保证公园内游客的活动区不受影响, 城市公园的人文与生态建设还可以继续优化, 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公园目标。

参考文献

[1]赵磊, 吴文智.本土文化传承与城市公园规划[J].城市发展研究, 2013 (9)

[2] 许浩.城市公园绿地历史发展的探讨[J].中国园林, 2012 (3)

山东省湿地公园建设和发展研究 第4篇

关键词:山东省 湿地保护 湿地公园 发展研究

湿地公园是指拥有一定规模和范围,以湿地景观为主体,以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为核心,兼顾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展示、科普宣教和湿地合理利用示范,蕴涵一定文化或美学价值,可供人们进行科学研究和生态旅游,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湿地区域[1]。

随着中国政府将湿地保护管理和发展纳入生态文明建设体系,加快发展建设湿地公园已经成为落实国家湿地分级分类保护和管理策略的一项具体措施,是维护和扩大湿地保护面积的有效途径之一[2]。作为湿地资源大省,山东省坚持把建设和发展湿地公园作为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建立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已经成为湿地保护的有效措施[3-4]。

1、山东省湿地公园建设现状分析

自2007年建立滕州滨湖国家湿地公园以来,山东省湿地公园建设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截至2014年底,全省共建成国家级湿地公园50处,省级湿地公园96处[5]。2015年,山东省政府提出,“到2017年,建立国家、省、市级湿地公园300个”[4],湿地公园建设仍将保持快速发展趋势。

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显示,尽管山东省湿地公园总体发展情况良好,但不同地市呈现出显著的发展差异。从数量上看,枣庄市、济宁市、潍坊市、滨州市、济南市、德州市、临沂市均建成10处以上的省级和国家湿地公园,七市省级和国家湿地公园数量占全省省级和国家湿地公园总数的74.7%;日照市、青岛市、聊城市、威海市均建成不足5处的省级和国家湿地公园,四市省级和国家湿地公园数量仅占全省省级和国家湿地公园总数的6.5%;其中,枣庄市省级和国家湿地公园数量居全省首位,莱芜市则尚未建立省级和国家湿地公园。从空间上看,内陆地市共建成省级和国家湿地公园102处,占全省省级和国家湿地公园总数的66.27%;省级湿地公园68处,占全省省级湿地公园总数的65.4%;国家湿地公园34处,占全省国家湿地公园总数的68%;全省形成了济宁-枣庄-临沂和济南-德州-滨州两大集聚发展中心和京杭大运河集聚发展轴。

2、湿地公园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尽管山东省湿地公园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在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有些地方对湿地公园建设的目的意义缺乏正确认识,导致重申报轻建设,重牌子轻管理,重旅游轻保护等现象严重;有些湿地公园机构不健全,管理能力薄弱,资金投入不足,甚至出现批而不建、建而不管或徒有虚名的状况[3]。

同时,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结果也显示,全省湿地管理体制不够健全,多数地方尚未建立湿地保护专门机构,造成政出多门、责任不清、权责脱节、管理缺位现象;湿地保护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资金投入不足,近10年全省用于湿地保护的资金累计平均每公顷不足100元;湿地保护科技支撑薄弱,依法管理水平较低,全社会湿地保护意识有待提高等[6]。

3、湿地公园发展对策和建议

(1)政策明确,体系完善

各级人员政府应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上位法规和政府文件,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构建有利于湿地公园建设和发展的社会体系,鼓励和扶持湿地公园发展。

(2)政府主导,多元参与

湿地公园的公益性发展方向决定了政府部门在其建设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对此,政府部门一方面要加大财政投入,另一方面要借助生态旅游等合理的项目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湿地公园的运营,形成共建、共享、共赢、共荣的社会氛围。

(3)保护优先,科技支撑

针对湿地保护所面临的威胁,政府部门要继续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严格落实湿地保护红线,加快制定湿地公园管理办法,实现“依法护园”、“依法治园”。同时,林业主管部门要积极整合科研力量,加强湿地保护研究和监测,推广湿地保护恢复的关键技术,为湿地保护提供科技支撑。

(4)规划引导,制度落实

政府部门要尽快将湿地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明确湿地保护布局、优先方向和重点建设内容,省级、国家湿地公园必须科学编制总体规划。按照规划的引导,严格落实管理制度,实行湿地公园的规范化管理、运营。

参考文献

[1] LYT1755-2008.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S].

[2] 国家林业局.关于做好湿地公园发展建设工作的通知[EB/OL].

http://www.forestry.gov.cn/portal/stzg/s/2943/content-441175.html,2009-08-29.

[3] 山东省林业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湿地公园建设管理的通知[EB/OL].

http://www.sdly.gov.cn/channels/ch00133/201403/a226a0c9-bde0-4a2c-a268-0c69a76c9947.htm,2014-03-03.

[4]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意见[EB/OL]. http://www.shandong.gov.cn/art/2015/2/5/art_285_6862.html,2015-02-05.

[5] 山东省统计局.2014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

http://www.shandong.gov.cn/art/2015/3/2/art_609_49028.html,2015-03-02.

[6] 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山东省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情况[EB/OL].

http://www.iqilu.com/html/shouquan/fabuhui/201405/20/1037.html,2014-05-21.

公园建设和养护管理调研报告 第5篇

农民法治文化公园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农村法治文化公园”是通过在农村现有自然、休闲、娱乐环境或农村相关生产生活设施中,因地制宜地植入法治元素、增添形式多样的普法载体等方式,将严谨的法理演绎成通俗易懂且为农民喜闻乐见的内容,让广大农民在休闲中感受法律,在娱乐中领悟法理的农村普法崭新形式。

“六五”普法伊始,**市积极探寻新时期农民获取法律知识的有效途径,20**年,该市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在全市18个乡镇23个行政村,通过添置各类材质的法制宣传长廊、法制温馨提示牌,以及在灯箱、文化墙、吊旗上植入法治元素等形式,打造出“农民法治文化公园”。将农村普法与基层法治文化建设通过农民法治文化公园的形式完美结合和展示,与市依法治市办深入推进农民普法、创新基层法治文化建设的载体的思路“不谋而合”,10月底,市依法治市办在**市举办了“法律进乡村”暨“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工作推进会,推广了**经验,全面启动了全市农民法治文化公园建设。截至20**年9月,全市共建成规模不等的各类农民法治文化公园85个(其中**区**个、**县**个、**市34个,**县11个、**县8个、**县8个)。拥有大型显示屏15个,法治舞台23个,法治壁画、文化墙49个,法制宣传栏335个,法制吊旗、法治灯箱、温馨提示牌、大理石标识等各类设施共计227个。

二、主要做法

在“农民法治文化公园”建设中,各地始终坚持“以农为魂、以村为体、自然朴趣、因地制宜”的建设理念,突出工作主线,狠抓工作结合,不断探索创新,努力为农村普法、农民学法、基层法治建设打造崭新平台。

(一)打造“一个品牌”,探索农村普法的新途径

品牌是推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市在抓好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中,牢固树立品牌意识,积极寻求在农民普法上取得新的突破。一是统筹规划,确定方向。制定下发《关于加强农民法治文化公园建设的指导意见》,组织18个乡镇(街道)的司法所长到示范村——**村观摩学习,由此推动“农民法治公园”在全市应运而生。二是汇集民智,准确定位。20**年初,**市依法治市办深入乡镇就“农民法治文化公园”建设突显什么主题、达到什么效果、怎样合理布局等问题共同进行调研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方案,落实责任,推进“农民法治公园”建设的深入发展。三是多方筹措,有效推进。**市积极探索建立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常态化工作机制,依法治市办主动加强与财政、民政、林业等相关部门的协调,确保利用市直部门帮扶资金、省市项目争取资金、群众自发投工投劳资金、企业法人捐助资金等多种资金来源渠道,帮助各地解决实际困难,有效缓解资金压力,从而调动了各乡镇、村的积极性,保证了“农民法治公园”建设的顺利推进。

(二)立足“两项职能”,拓宽农村普法的新领域

在“农民法治文化公园”建设中,各地围绕“宣传”和“服务”两项职能,契合农民法律需求,通过各类宣传载体的添置,多形式嵌入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法律小故事、法治名言警句等,全面丰富“农民法治公园”建设的内容。一是巩固传统阵地。注重亲民服务的传统阵地建设,着力发挥农村法制宣传栏的功能作用,及时更新群众需要的法律知识,并赋予法制宣传栏以文化特色。如**建有炭烧木法制宣传栏、竹制宣传栏等。二是建立新兴载体。注重电子显示屏等新兴媒体的建设,充分利用新兴媒体功能多、更新快、易操作、形象直观等特点,着力发挥新兴媒体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强大功能。三是丰富宣传形式。创新工作理念,通过制作法治壁画、法治灯箱、法治短语温馨小标志、法治文化吊旗、法治文化雕塑等形式,吸引广大村民的注意力,增强学法的趣味性。

(三)注重“三个结合”,提升农村普法的新成效

公园建设中,各地始终注重“三个结合”,切实增强农村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借美好乡村中心村建设之势,在各类固有设施上植入法治元素。如****村公园在“亮化工程”的灯箱上植入计生、禁毒等法律法规、在路灯上树立法治吊旗;**县**村公园的景观石、花岗岩上刻有“法治文化广场”、法制宣传标语等字样,让法在“美好”建设中起到“红线串珠”的效果,让法治与美好相得益彰。二是结合“民主法治村”建设。将“农民法治文化公园”建设作为创建全国和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硬性要求,推动“农民法治文化公园”建设。三是结合“法律进乡村”活动。把开展法律咨询、法治文艺演出进乡村的系列活动场地重点选择在“农民法治文化公园”,着力发挥“农民法治文化公园”的功能作用,进一步扩大宣传。如**市在农民法治文化公园开展“20**年法治文艺演出进村、进社区”巡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设农民法治文化公园,是我市“六五”普法期间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得到了基层群众的广泛认可和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也是我市“六五”普法工作的主要品牌。然而,在实践中也还存在着诸如标准不高、发展不平衡、推进艰难等问题。

一是重视不够,认识不到位。目前,少数县市区对农村普法工作的重要性及创新性认识还不到位,受传统思维定势影响,普法工作难以摆上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难以达成建设“农民法治文化公园”的共识。

二是宣传形式单一,针对性不强。一些“农民法治文化公园”标语式、口号式宣传过多,形式比较单一,内容较为僵化,针对性不强,效果不明显。

三是保障难以到位,动力不足。因普法经费有限,建设“农民法治文化公园”的投入,主要依靠“化缘”的方式解决,导致农民法治文化公园建设成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发展动力不足。

四、对策与建议

20**年,我市提出了积极争创省级“法治文化示范城市”工作目标,继续推进“农民法治文化公园”建设,应是争创工作的最重要、最基础的内容。如何进一步扩大公园建设覆盖面、提升建设水平,最大化地发挥公园的功效,让法制宣传与法治文化更好地塑造、引导、惠及农村和农民,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求突破。

(一)统一认识,激发“能动性”。一是按照省关于项目化推进法治文化建设的工作要求,积极争取“农民法治文化公园”项目保障,将法治元素纳入“美好乡村”建设内容同步规划、同步建设。二是牢固树立先行一步的“前列意识”,勇当“排头兵”。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亮化环境、有序发展”的原则,加快推进农民法治文化公园建设,努力实现到“十二五”末,全市美好乡村中心村建设法治元素覆盖率达100%。

(二)狠抓落实,增强“主动性”。一是建立工作制度。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法治城市创建相符合、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各方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农民法治文化公园建设长效机制,从设施、人才、经费等方面为公园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服务。二是健全考核制度。建立农民法治文化公园建设工作落实的监督检查考核评比机制,同时借助政府目标管理考核的“硬性”,加大“农民法治文化公园”建设在法治宣城建设和“六五”普法工作中的考核权重。三是完善激励机制。将农民法治文化队伍的工作情况纳入“法治城市建设”、“六五”普法表彰奖励范围,探索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系统行业内部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机制,激活农村法治文化的创造力。

(三)通力协作,达成“联动性”。普法依法治理部门应当充分发挥协调、指导和监督的职能,与涉农法实施部门主动联系,建立责任明确、职能整合、有机衔接、协调联动、强力推动的农民法治文化公园建设“大联动”工作体系;加强与文广、教体、文学、艺术等部门和团体的联系,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发挥舆论和文化的宣传导向作用,支持和鼓励开展农民法治文化、法治文学艺术的创作和传播。

公园建设和养护管理调研报告 第6篇

一、合肥“515敬老工程”的新优越

国务院颁布了《农村五保户供养工作条例》,为了贯彻落实《条例》精神,XX市自20起组织实施“515敬老工程”,即计划用5年时间,以福彩公益金投入为主,辅以地方财政支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力争筹资1亿元左右,加快农村敬老院建设,实现我市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和集中居住率达到50%以上的目标。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515敬老工程”列为 “三十三项民生工程”之一,以大建设的力度强力推进农村敬老院建设,以提高集中供养率为突破口,全面提升五保供养水平。我市现有农村五保对象30007人,散居供养标准为每人每年500~3360元,集中供养标准为每人每年2640~4560元,高于省定1200元标准。“五保供养标准、敬老院床位总数、集中供养能力、管理服务水平、敬老院规模档次和整体水平”五个全省第一。我市实施“515敬老工程”在全省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年荣获中华慈善突出贡献(项目)奖,2019年荣获“全国五保供养工作先进单位” 、“全国五保供养工作创新奖”。XX县包公镇敬老院荣获“全国模范敬老院”称号。

我市“515敬老工程”项目坚持“全国领先,全省第一,合肥特色”的规划建设原则。项目高起点设计,高质量建设,功能齐全,达到院容环境园林化、设施设备人性化、服务管理规范化。在布局上,要求每个乡镇建立一所规模在200张床位以上、基本满足当地实际需要的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在建筑上,每个县区各具特色,具有开展日常工作所必需的居住用房和辅助用房。建有用于康体保健等方面的功能室,配备了必要的农副业生产用地。在设备上,做到“四通”,即通电、通水、通路、通电话和网络设施。在资金上,市级福彩公益金和财政支持规模在200张床位以上的敬老院建设,对新增建五保床位按照10000元/张进行资助,对改建的床位按照5000元/张资助。同时要求县区财政每张床位不低于20%配套资金。

截至2019年底,全市实施“515敬老工程”项目60个,实现乡镇全覆盖。市、县区、乡镇总投资2.25亿元,其中市本级投资9543万元;占地面积2186亩,总建筑面积28.21万平方米,五保床位总数达14193张,其中新增10644张,占75%。五保对象集中供养能力大幅提高,由2019年的8%提高到现在的50%。

一座座崭新、整洁的敬老院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我市三县乡村,园林般的环境、宾馆化的住宿,辅之以餐厅、娱乐室、卫生室、菜地、畜禽舍,好似世外桃园,上规模、上档次、崭新、整洁的敬老院成为我市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实现过去单纯“吃有粮、穿有衣、住有房”的传统温饱型敬老院,向多功能福利型敬老院转变。那些或老、或残,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人的老人们成了新型敬老院的院民,享受着吃、穿、住、医、葬全方位的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颐养天年,其乐融融。朱巷镇、杨庙乡、包公镇敬老院还有数位老人喜结连理。被访老人都齐声感谢党、感谢政府,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二、合肥“515敬老工程”的主要做法

(一)“515敬老工程”的创建样本

一是突出一个“早”字,强化组织保障。市委、市政府把“515敬老工程”作为民生重点工程,明确要求以省会城市的高标准,早谋划、早实施、早出成果,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调联动、县区全面负责、乡镇具体实施”的工作机制。分管市长高度重视,亲自过问。各县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规划、抓部署、抓落实,协调建设用地和规划立项,落实建设资金,加大了全市“515敬老工程”建设工作领导力度,确保了建设项目快速实施。

二是落实一个“细”字,层层分解目标。每年明确乡镇(街道)敬老院建设年度任务,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细化分解任务。市民政局定期召开“515敬老工程”协调联络会议和请分管副市长主持召开全市工作调度会,及时了解和掌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细化措施,尤其是对各项基础工作的细化。如项目申报、资金发放、工程各个环节质量监理等,真抓实干,确保年终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三是狠抓一个“严”字,规范制度管理。首先是严抓目标管理,出台了《XX市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加强考核和督促检查。其次严抓进度管理。坚定不移地落实责任书,加强调度,加大力度,确保进度。项目建设严格实行“七制”,即县区政府分管负责人负总责制、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集中采购制、资金使用审核制、建设监理制、竣工验收制;项目管理实行“六个统一”,即统一规划立项、统一勘探设计、统一招标监理、统一资金管理、统一审计决算、统一名称标识。

四是注重一个“快”字,加强督查力度。建立通报制度。按月进行工程项目综合通报,同时将资金到位与工程进度分别进行专项通报,报送市、县区主要领导。市民政局从每一个敬老院选址、规划方案制定,到建筑风格、室内布局的设计,从资金筹措、资源整合、工程建设质量到管理机构设置、规章制度建立都全程跟踪指导督办。

五是确保一个“实”字,加大资金投入。市民政局通过积极调整支出结构,压缩一般性支出,将新增福彩公益金重点向“515敬老工程”倾斜。市财政2019年安排预算资金2500万元,2019年预算安排4743万元。2019年市财政安排预算资金2300万元,新增床位约4000张。2019年省市安排专项资金3000万元。同时县区20%配套资金足额到位。

(二)“515敬老工程”的管理样本

“515敬老工程”建设是基础,管理是保障。只有建管并举,才能全面发展。对此,我市对“515敬老工程”提出“四个一流”的标准,即“基础设施一流、规范管理一流、服务水平一流、生活保障一流”,通过抓管理、建制度、强服务、搞创收,全面提升五保供养水平。

一是散居五保规范化。全市散居五保对象进行100%入户调查,可以随时申请入住敬老院,“愿进则进,愿进全进”,不愿入住也全部纳入乡镇敬老院管理,一户一档;建立散居五保对象包保责任制和监护制度,每个五保对象落实2个包保责任人、1个监护人,由乡镇政府与五保对象、包保责任人签定包保责任书,各县区建立以乡镇为单位的五保对象包保责任人台卡,明确责任,动态管理;建立对五保对象巡视走访制度,至少半月巡访一次,每次巡访情况要有记录。这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创举,省民政厅在2019年将此作为重点经验向全省推广。

二是敬老院管理星级化。市政府第108号专题会议纪要,要求必须按院民与工作人员10:1的比例配备工作人员;工作人员生活补助、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经费,必须列入县、乡镇财政预算,解决了敬老院人员经费问题。出台了《XX市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实施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敬老院规范管理的通知》等,加强敬老院安全防范和规范管理,建立健全院长任期目标责任制、财务和实物管理制度、供养人员守则等,制度上墙规范管理;协调公安部门出台了《关于办理农村地区集中供养的“五保户”人员农转非户口的通知》,使全市集中供养五保户,先转为城镇户口,再纳入城市低保范围,按照“一类人员”全额补助,其供养经费按现行城市低保金渠道解决。和市老教委联合出台了《关于在全市农村敬老院中开展老年教育的通知》,在敬老院设立老年大学分校;定期举办敬老院院长培训班,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热情服务,周到料理,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三是五保医疗科学化。市政府第31号常务会议纪要同意,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局联合出台《关于解决我市五保户医疗问题的实施意见》(合民〔2019〕122号)。规定所有乡镇敬老院都设立卫生室;按照“按人预算,统一使用,定点医疗”的原则,五保对象门诊实行包干制,标准为每人每年120元。三县五保住院、特殊病门诊在乡镇卫生院住院治疗的,新农合基金报销90%,在县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的,新农合基金报销75%;市区五保对象住院、特殊病门诊取消门槛费,全年医疗费用封顶1.2万元。五保对象住院护理费用由各县区政府安排专项资金解决,基本解决了五保看病就医问题。

四是五保文化多样化。敬老院建立图书室、棋室、体育健身设施及老年大学等,与文化单位经常开展送戏、送电影进敬敬老院活动。成立院务管理委员会,由工作人员和供养人员组成。建有院务、财务公开栏。以院民意愿为导向,把“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融入与院民的亲情交流中。对院民进行生活安全、保健常识教育,提高自我服务能力,开展互助互济、五好院民等评比活动。院民每月发零用钱,集体过生日,患病及时就医,开展文化共享,让五保老人笑起来。

五是五保帮扶社会化。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民政局等七部门<关于在全市开展结对帮扶农村敬老院活动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市里成立结对帮扶农村敬老院活动协调组,全市70个市直机关、单位与敬老院一对一结对帮扶。各县、区协调组织所属机关、乡镇街道积极跟进,形成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联动”,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优势,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推动我市农村五保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六是服务保障精品化。在加大敬老院建设规模的基础上,要求每个县区打造一所规范化管理样板敬老院。组织三县四区学习“荻港经验”,组织开展了敬老院院长培训,以点带面,加强敬老院规范管理,全面提升敬老院的院容院貌及管理水平,目前有半数精品敬老院项目已初见成效。

七是敬老院发展园林化。由乡镇无偿划拨土地,组织有劳动能力的院民参加蔬菜种植、家禽饲养等力所能及的劳动,既锻炼了身体,陶冶了情操,又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

八是敬老院当家人专业化。从调研情况看,各乡镇选用了一批极具敬业、奉献精神,富有爱心的当家人,其中XX区南岗镇敬老院面向全省公开招聘敬老院院长。尽管他们待遇低、工作累、后顾之忧也没能解决,但是他们服从组织,以院为家,善待老人,深得院民们的信任和爱戴。

三、完善合肥“515敬老工程”的几点建议

虽然我市敬老院建设、管理及运行总体推进平稳,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成为制约“ 515敬老工程”良性推进和健康发展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机构性质不明。目前全市所有“515敬老工程”建设的敬老院均没有明确其单位性质,用基层同志的话说:敬老院是“村不村、乡不乡”,既没有人事部门的认定,也没有工商部门的认定,就是民政部门自身也无法认定其性质,由于多年来没有合法身份,敬老院不能在基层信用社开设独立帐户,而各敬老院每月都有数目不小的资金往来,导致财务管理方面存在诸多漏洞,许多不是办法的办法也应运而生,不利于敬老院管理和资金正常运转,使敬老院负责人在日常工作中感到非常苦恼。

(二)政策落实不够。各县区在贯彻落实市政府第108号专题会议纪要方面还做得不够,或是没有按要求配备工作人员;或是没有把工作人员生活补助、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现有的敬老院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待遇偏低,尤其是他们的养老保险没能解决,后顾之忧没能消除。

(三)管理经费不足。“515敬老工程”在工程建设上,各级政府对于基建工程中的主体投入很大。然而,按照现行价格,省、市两级共担一张床位补贴10000元,县级配套2019元,而实际建设中,每张床位需要15000元左右,因此建设资金尚有缺口。而敬老院建好之后,配套服务设施也是一笔庞大的开支。一个标准间的配备大约需要3千元,100个标准间就是30万元;全院20个太阳能热水器大约需要5万元;人员工资每年需要15万元;此外,拉围墙、盖值班室、盖畜禽舍,配备厨房、餐厅设备,建沼气池、建水塔,植树种草等等所需经费更是高达80—100万元。因此,各乡镇在敬老院建设和配套上都要负债150万元左右,大多不堪重负。

2019年4月,市委、市政府办公厅联合发文,号召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与农村敬老院开展结对帮扶,不少单位给结对敬老院送去了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有些帮扶的力度还很大。通过帮扶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完善了农村敬老院服务设施、美化了院容院貌。然而,市财政对市直机关统一执行国库支付后,结对帮扶资金无法落实,款物支持难以实现,客观上阻碍了结对帮扶活动的开展。

2019年5月,市民政局、财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和卫生局联合发文《关于解决我市五保户医疗问题的实施意见》,对于门诊和住院、特殊病门诊都有较为详细的规定,基本解决了农村五保对象的看病问题。但是,对“护理费用”只是作了原则性规定:“五保对象住院产生的护理费用由各县区政府安排专项资金解决”。但是各县均没有或是无力做到这一条,而敬老院里多为老弱病残、瘸瞎疯瘫,常有住院病号需要照料,有时护理费用甚至超过治疗费用,这些费用也已成为各敬老院一笔不小的负担。

作为民生工程的“515敬老工程”,目的在于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农村最弱势的五保供养对象,让他们的生活不低于甚至稍高于相同区域的农民。对于这样一个群体,政府花大力气为他们建起了明亮、舒适的敬老院,同样还应该花费人力、物力和财力把这些机构管理好,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要消除视他们为累赘、为负担的错误思想,而应该积极想方设法把这项民生工程实施好。有鉴于此,我们提出建议如下:

1、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是机构性质、人员、经费、运行等等一系列问题。明确机构性质、管理经费和人员工资及养老保险、财产管理、组织建设、人事管理、法律责任等等,使这项伟大的民生工程有人建,有人管;建得好,管得更好,真正为民造福。

2、我市通过“515敬老工程”建设,全市56个乡镇今年实现全覆盖。鉴于各县乡镇在建院和设施配套过程中均不同程度负债,县级财力有限,建议市财政要安排资金用以奖代补的形式补充“515敬老工程”建设和管理经费之不足。

3、随着时间推移和社会进步,农村五保老人的数量会越来越少。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养老事业不再是夕阳产业,而是朝阳产业。建议可以在传统型计划供养的同时,积极探索创新型市场化供养的新路子。在保障本区域五保对象需求的前提下,对近城、近郊的敬老院试行双轨制,实行“一院两制”。尤其是那些既有新建、又有改扩建且新老敬老院毗邻的乡镇敬老院,可以让新院继续供养农村五保老人,而老院则可以接收城市老人入住,按标准收费。这样既缓解了城市养老机构的严重不足,也补充了农村养老机构的经费不足。

4、在敬老院管理中,要充分发挥院务管理委员会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作用,还要积极探索新形式下院务管理的新模式,建议可在各县区打造精品敬老院的基础上,探索在敬老院成立党组织的可能性,由党员院长担任书记,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活动,组织院民们学习、锻炼、劳动、娱乐,让院民们不仅物质上安享天年,精神上也能得到慰藉,不仅“老有所养”,而且“老有所乐”、“老有所教”。在条件成熟的时候,还可以把敬老院院长岗位作为大学生村官锻炼的平台。

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情况报告 第7篇

http://cd.qq.com 2009年08月20日17:35 人民网

我国是世界上地质遗迹资源丰富、分布地域广阔、种类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为履行我部地质遗迹保护职责,我们大力推进建立国家地质公园工作,自2000年我部组织实施国家地质公园计划以来,公园建设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世界地质公园20处(全球共58处),批准建立国家地质公园138处,省级地质公园159处。在138处国家地质公园中,已经揭碑开园的有127处。

一、我国国家地质公园发展历程

我国是世界上最先由政府部门组织建立国家地质公园的国家,也是全球建立地质公园最早的国家之一。上世纪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创建世界地质公园网络”的号召。1999年12月,我部在山东威海召开“全国地质地貌景观保护工作会议”,提出了以建设国家和地方不同层次地质公园的形式来推进我国地质遗迹保护工作的方针。随后,成立了由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财政、环保、林业、旅游、文物、教育、国土及中国地质学会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的国家地质遗迹(地质公园)领导小组和国家地质遗迹(地质公园)评审委员会,制订了《全国地质遗迹保护规划》,印发了《关于申报国家地质公园的通知》,出台了《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工作指南》、《国家地质公园评审标准》等规范,并从2000年开始在全国组织实施国家地质公园计划。我们已分别于2000年、2001年、2004年、2005年开展了四批次国家地质公园评审工作。2009年8月,历经四年准备,第五批次国家地质公园评审会在北京召开,经专家评审有44家地质公园获得了国家地质公园资格,在三年的建设期后,将会有44个新成员加入到我们的地质公园网络体系中来。

2004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我部联合在北京召开“第一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我国黄山、庐山、云台山等8个国家地质公园被首批批准为世界地质公园。到目前为止,我国先后又有四川兴文、内蒙古克什克腾、福建泰宁、山东泰山、中国雷琼、四川自贡等12家世界地质公园获得批准,2家(内蒙古阿拉善地质公园、陕西秦岭终南山地质公园)已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请,6月下旬联合国也已派专家对上述公园完成实地考察工作,目前已进入最后审批阶段;另有2家(广西乐业—凤山地质公园和福建宁德地质公园)已完成国内审查,近期将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

目前,我国已有世界地质公园20个,占全球世界地质公园总数(58个)的1/3,是世界地质公园数量最多、增长最快的国家。中国在地质公园建设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官员赞扬说“中国在地质公园建立这一工作中起到了开拓性的推动作用”,并将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办公室设立在中国北京,显示了中国在世界地质公园网络中的重要地位。

二、国家地质公园建设取得巨大社会经济效益

地质公园在我国从无到有,从默默无闻到今天的被大家广泛认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作为一种新的资源利用方式,它已在地质遗迹与生态环境保护、地方经济发展与解决群众就业、科学研究与知识普及、提升原有景区品位和基础设施改造、国际交流和提高全民素质等方面日益显现出巨大的综合效益。据统计,到目前为止,138家国家地质公园的实际投入为146.3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8.3亿元,地方财政投入28亿元,公园自筹110亿元。直接解决就业人数达7.5万人,间接解决47万人就业;公园游客累计达到11亿人次,门票累计收入70多亿元;全国地质公园共出版各类科普读物和宣传品500多种、500多万册(张),地质遗迹点科普标识牌2.1万多个,已建和在建地质博物馆127个,建立科研基地187个,科普教育累计达1.6人次,举办了包括学术研讨会、中小学生夏令营在内的各类科研学术活动共计585次。可以看出,地质公园的建设带动地方经济建设投入取得了丰硕的社会经济效益,地质遗迹和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公园游客数量逐年上升,门票和地方收入逐步攀高,社会环境稳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了民众保护意识,促进地质遗迹的有效保护

目前,我们已建成的127处国家地质公园涵盖了地层学、地貌学、古生物、构造、冰川、火山、地质灾害等多种地质遗迹,分布于全国大江南北31个省市区。通过地质公园的建立,使当地政府和居民逐步认识到保护地质遗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民众参与到保护活动中来,一个爱护地质遗迹、爱护环境的良好社会风气正在形成。例如,河南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通过申报和建设,使当地居民认识了地质遗迹资源的意义和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提高了他们保护地质遗迹的自觉性,纷纷主动承担起地质遗迹看护人,使地质遗迹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2.普及了地学知识,有助于公民文化素质的提高

按照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指南的要求,每个地质公园都建立了一处以地学知识为主要展示内容的室内地质博物馆,成为向游客宣传地球科学知识的基地。在对地质景点标识牌的编写、导游资料的编印、导游人员的培训等方面,注重充实加强科学内容,如地球的形成、地质遗迹的成因等,寓科普教育于游览,寓知识传播于休闲。地质公园不但为公众提供游览休闲的场所,还为公众提供了学习地球科学知识的园地,受到游客和当地政府的欢迎。通过建立地质公园,使旅游景区科学品味得到了有力提升;科普教育和地学研究逐步推进,地质公园已经成为地质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在地质科学普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促进了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当地居民就业

国家地质公园的建立,使当地政府获得了宣传和提升自身的国家级平台,使地质公园成为本地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地方收入和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结构向良性方向发展。据统计,几乎所有地质公园的旅游收入都在逐年递增。

以河南省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例

2000年门票收入仅400万元左右,在被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后,突出了“崖谷林瀑”的地质旅游,建成科普教育基地,吸引了众多学者、青少年学生以及普通游客前来参观考察,2008年实现门票收入2.3亿元,旅游综合收入达到50亿元。2007年,云台山地质公园所在地——修武县宾馆饭店由2000年的52家增长到375家,旅行社由2000年没有一家增长到26家;旅游业税收达到7587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21.3%。同年,云台山再次跻身河南省纳税500强,也是唯一一个进入河南省纳税500强的旅游企业。

云台山地质公园的地质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当地群众就业。目前,景区员工由2000年的69名增加到1300余名,全县导游讲解员由2000年的仅有10名增长到1360名,直接从业人员达到3.56万人,间接从业人数达近10万人之多,成为增加群众就业的一个重要渠道。公园周边居民通过提供劳务、开办家庭宾馆、经营旅游纪念品等方式增加了收入,为全县创造新的就业岗位4000多个。

云台山的发展,推动了新农村建设。景区附近的岸上乡岸上村,开发前还是一个全省有名的贫困村,人均年收入只有260元,现在依托旅游业迅速致富,2006年人均收入就达到5万元,家家开上了小汽车,户户办起了家庭旅馆,成了河南省有名的富裕村和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岸上乡还被推荐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乡。

又如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在建立地质公园前,园区仅仅为一处草场,游人甚少,在2002年国家地质公园建立后,游客及旅游收入急速上升,到2006年时,游人已达到129.6万人次,旅游收入达3.8亿元,克什克腾旗也一举脱贫迈入小康门槛。象这样因建立国家地质公园而改变当地贫困面貌的例子还有很多,实践证明建设地质公园是促进贫困山区经济发展重要途径之一。

北京房山世界地质公园管理处提供的数据显示,该地质公园为房山旅游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1年接待游客383.3万人次,综合收入4.76亿元;2007年接待游客572.5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9.67亿元;6年间,直接增加就业5000余人,带动间接就业2万人。

4.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取得良好效果

我国地质公园积极与国内外公园结为姊妹公园,如2002年黄山地质公园与瑞士少女峰缔结友好山,2006年,与美国约塞?米蒂国家公园缔结为姐妹公园,双方进行了高层互访。再如:2007年雷琼火山世界地质公园与德国埃菲尔山脉世界地质公园、河南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于马来西亚兰卡威世界地质公园分别结为姊妹公园;2009年6月,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同马来西亚兰卡维世界地质公园、捷克波西米亚天堂世界地质公园、西班牙索夫拉韦世界地质公园结为友好地质公园,形成管理层的定期互访机制,相互交流公园建设、管理经验,进行市场互动,通过旅游黄金线路对接,提升嵩山地质公园在海内外旅游市场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我国地质公园积极开展国内外交流活动。河南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出访了美国大峡谷国家地质公园,开展了学术及管理经验交流活动;河南云台山、江西庐山地质公园先后于2006年5月和2007年6月召开第一届和第二届世界地质公园国际研讨会,泰山地质公园将于2009年8月召开第三届世界地质公园国际研讨会;2007年7月,江西三清山国家地质公园召开了第一届国际花岗岩国际学术研讨会。我国地质公园也接待了包括美国、韩国、意大利等国家在内的专家、学者、普通游客等来华进行学习和考察。我国地质公园的建设与发展,在积极推动世界地质公园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日益成为展示我中华民族的新国际舞台。

三、国家地质公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工作重点

我国的地质公园发展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建设及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立法工作相对滞后、管理机构不健全、科学研究及科普工作较薄弱等方面。

进一步加强地质遗迹保护和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既是我国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履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应尽的义务。今后我们将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管理程序、严格准入制度、发挥专家作用、强化监督管理、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合作沟通、开展试点建设,逐步使地质公园的管理工作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逐步建设类型齐全、布局合理、管理规范的全国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网络体系,使其在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护地球遗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谈智慧公园在城市中的建设和发展 第8篇

公园是城市化的产物, 主要由政府提供的城市基础设施, 具有多项功能, 是优质的生态产品, 是中国美丽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园作为绿色资源的保护力度将会加强, 公园建设项目越来越多, 城市公园数量不足, 分布不均的问题有望改善, 科学合理的公园体系将会构建, 公园以园养园的运营模式会发生改变, 财务收支会公开和透明, 公园功能将会进一步丰富 (雨洪利用、防灾避险、文化、体育、科普教育) 依托互联网, 公园提供的服务将会进一步扩大, 公园文化创意活劢日渐丰富, 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自然资源保护地也将纳入公园体系。智慧公园作为发展“智慧城市”中的重要一环, 其利用物联网、云计算技术“、3S”等技术, 对公园的科学研究、物种保护、科普教育、资源管理和游憩服务全过程进行数字化表达、智能化控制和管理、泛在化服务, 使公园按照所设定的定位目标和发展方向, 实现管理对象的数字化, 管理过程的智能化, 信息服务的泛在化。

1 建设智慧公园的目标

1.1 各类高新技术整合前端感知技术、通讯和控制技术、视频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云计算和全球定位GPS技术..。

1.2 实现系统建设目标。公园资源基础数据管理的整合加以数字化, 植物和动物管理过程的信息化, 动植物研究、分析、评价的信息化以及园区管理和游客服务信息化的建设目标。

1.3 建立信息综合平台。建立基础设施资源管理信息平台、园区智能管理、植物抚育养护和动物科学生长跟踪管理研究系统平台和面向对象不同的服务信息平台。

2 综合信息管理平台

信息综合管理平台以技术基础数据库来支撑, 基础设施数字化形成数据库, 包括:a.动植物数据库包括:采集移动信息数据库、温室控制设置参数、专类园区代码数据库、保护级别数据库、园林规划数据库。b.GIS数据库包括:地理信息数据库、遥感影像数据库。c.基础空间数据包括:湖泊河流、道路、遥感影像。d.专业地理基础数据包括:专类园区、病虫害、公共服务设施、保护建筑设施、定植区域。e.其他数据库包括:图书资料管理数据库、信息共享数据库、园区管理数据库、项目建设管理数据库、资产财务管理数据库。

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内容包括:a.基础设施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地理信息系统定植图系统、标牌管理系统、活植物信息系统、非植物设施信息系统…。b.跟踪与植物生长养护监管系统主要包括温室植物监控系统、土壤监控系统、水环境监控系统、动植物养护监管系统…。c.园区管理和办公自动化系统主要包括园区信息共享发布系统、游客监管和导览系统、规划管理系统、智能化管理系统…。d.潜在的服务系统主要包括公园电子商务系统、公园Wi Fi覆盖系统、App信息服务系统、虚拟公园展现系统…。

3 管理过程智能化平台设计

综合管理智能化设计 (以上海辰山植物园智能化设计架构为例) (图1)

园区智能化子系统设计包括:a. 综合网络系统;b. 安保视频监控系统;c.应急广播系统;d.智能门禁系统;e.客量监控系统;f.盗报警及无线巡更系统;g.计算机存储系统;h.票务系统;i.信息发布导览系统 (提供管护抚育信息、服务意愿等) ;j.智能路灯监控系统;k.智能植物养护监控系统 (动植物、历史文物等百科图文资料) ;l.能源监控分析系统;m.智能识别防火监控系统;n.Wi Fi覆盖系统 (电子商务服务) ;o.二维码铭牌识别系统 (动植物资料查询、特色动植物的介绍) ;p.手机导游系统及其他附属。

4 信息服务泛在化

智慧公园 (网上公园) 是以实体公园为基础, 其设计目标为通过丰富的二维和三维展现技术手段, 使之具有虚拟公园游览、互动交流、信息共享的网上平台, 从而使游客通过互联网实现远程游园、了解信息和远程服务的功能目标。运用遥感技术实施公园数据宏观更新、运用GPS技术对乔木进行空间数据定位等手段完善自控系统园区智能化系统建设来全方位一体化提供用户体验和消费, 形成具有标志性景区和特色特色专类园。数字化上海辰山植物园建设具有开拓格局, 以其为实例, 其所形成特色包括:

4.1 特色音乐节:门票和赞助商展位以及周边衍生产品如电音节、爵士音乐节等均可带来收成。

4.2 季节性游园:樱花节、赏菊节等主题节日时团购套票以及包装有纪念性礼物套餐的售卖实现O2O收入验证模式。

4.3 特色健康跑:典型的O2O组织活动报名门票、饮料、服饰、纪念品等商业销售扩展到现场话题效应欢乐增值服务。通过任意商业衍生的服务都可以收集用户数据和喜好, 将此进行分析整理可以服务于更有价值的未来。

随着智慧公园建设和推进的方向更加趋向于精细化, 园区智能化管理、游客量监控 (移动定位和图像识别) 、智能图像识别防火节能减排方面园区水资源的调控和利用水、电能源的调控管理系统;植物资源管理方面浇灌、施肥等传感设备的开发, 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绿色照明、清洁能源、雨水收集及中水利用、园林垃圾资源化利用等实现园区植物资源的信息采集、动态监测和跟踪管理;移动信息服务方面依托泛在网, 实现动信息发布和互动服务 (公园App) 。

智慧城市正为互联网与行业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应用土壤, 用互联网思维来求变、自我革命, 充分发挥园林行业创新的力量。通过互联网思维及技术突破推动传统行业的升级与转型, 从而实现资源的统一协调与共享, 进一步完善城市的管理与运行功能, 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新形态, 实现更好的公共服务, 让人们生活环境更宜居。

摘要:结合实际, 探讨了智慧公园在城市中的建设和发展。

上一篇: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区别下一篇:2024年春节联欢会主持词及节目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