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二则:《期行》《乘船》(语文版七上)

2024-06-07

《世说新语》二则:《期行》《乘船》(语文版七上)(精选5篇)

《世说新语》二则:《期行》《乘船》(语文版七上) 第1篇

《期行》《乘船》两则短文都以“诚信”为主旨,告诉人们要重诺守信。七年级学生初接触文言文,在教学时,指导学生了解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重点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疑难词句,体会短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中,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适当点拨为辅,要求学生阅读后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教法学法] 运用文言文三步习读法:即认读、品读、创读进行教学。首先扫除文字的读音障碍,特别要注意多音字、通假字的读音,推敲每一句的朗读停顿;再在指导学生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清故事情节,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推究作者的创作意图;第三步是引导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审美评价,鼓励学生多角度审美,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

第二篇短文《乘船》以学生自学为主,用竞赛方式检测学习效果。[教学流程] 第1课时

(一)导人新课

1•导语。“诚信”是做人的准则,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崇尚诚信的民族,在我国五干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许许多多的像“曾子杀猪”这样的诚信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撷取其中的两朵小浪花,伴随着古人的足迹,去寻访诚信的真谛吧!2•简介作家作品。

(世说新语)作者刘义庆(403一-牡U,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宗亲,袭封临川王,曾主管京城地方事务,任荆州刺史等职,有政绩。为人简素,爱好文学。身边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世说新语》是他和手下人杂采众书编纂而成,是我国最早的笔记小说。全文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个门类。记载了从汉末到东晋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阶层的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人物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情况。(二)指导学生了解学习文言小说的一般方法 l•引语:你们觉得文言文要怎样学? 2•学生交流,归纳。3•文言文三步习读法。(1)认读:辨读字词,朗读课文;(2)品读:理解文意,推究主旨;(3)创读:审美评价,延伸创造。(三)学习《期行》

1•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修正,齐读课文。2•品读。

(1)疏通文意。学生借助注释理解文章大意。重点词语教师予以点拨。(2)通过讨论,理清故事情节。

(3)同桌互述故事,推荐优秀者上讲台表演。

(要求表演的学生注意语气、神态,力求绘声绘色,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完后认真点评)(4)探究主旨:《期行》让人明白一个怎样的道理了

(要点提示:告诉人们诚信是立世之本,要人们做一个守信的人)3•创读。

(1)齐读课文(要求有感情地朗读)。

(2)《期行》这篇文言小说短小精悍,全文不足150字,但故事情节完整,人物性格刻画得栩栩如生,你能否就文中一两个人物的言行,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自由探究,可能大多数学生会赞赏元方的做法,斥责“友人”的无礼。如果学生说陈太丘、元方也有做得不妥的地方,“容”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3)“元方人门不顾”友人,试设想,友人会怎么想或怎么做?(四)小结

第二课时(一)导入

上一节课绐同学们介绍了文言文三步习读法,大家还记得吗?(回顾上一节文言文的学习方法)这堂课我们学习《世说新语》中的另一篇《乘船》,今天,老师既要测试一下你们的自主、探究能力,也要看看你们团结合作的精神。(二)分小组学习《乘船》,教师巡视指导

1•小组交流学习方案(方案应有学习步骤的安排,有问题的设计和解答,还可以有疑难问题的提出)。

2•选定并修改完善学习方案提交班上交流。

3•按照确定的学习方案,小组合作学习,疑难问题可求助老师。(三)设置问题由学生答题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中的“避”是什么意思? “幸尚宽”中的“幸”是什么意思? “王欲舍所携人”的“舍”与“太丘舍去。的”舍“意思一样吗? ”宁可以急相弃邪?“是设问还是反问? 翻译句子(每组推一人抽题答读原句,说译文)。(1)幸尚宽,何为不可(2)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3)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4)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4•共答题

(1)作者创作这个故事,目的是让人们明白一个怎样的道理呢?(2)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如何评价? 5•《世说新语》的故事篇幅都很短小,但能通过人物的片言只语或行为细节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鲜明生动。《期行》中的(友人)”下车引之“¨元方人门不顾”,《乘船》中的一人求助的动作描写,简直像几幅漫画,你能根据故事的内容用笔画出来吗?(四)总结(五)作业

作者txt.cn

《世说新语》二则:《期行》《乘船》(语文版七上) 第2篇

期行

一、翻译下列句子:(30分)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①

2、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②

3、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③

4、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5、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④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8分)

⑴过中不至:

⑵去后乃至:

⑶相委而去:

..... ⑷入门不顾:

⑸尊君在不:

⑹下车引之: ....三.下列句子中加点得词古今意义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日期,期限】 .B相委而去【古义:委屈。今义:委托】 .C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到什么地方去】 .D后贼追至【古义:作乱的人。今义:盗窃他人钱财的人】 .

四、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划线①处交待陈太丘与友期行的具体情况,为故事的发展做铺垫。B划线②处写陈元方回答客人的问话时,彬彬有礼,落落大方。C划线③处写客人知太丘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D划线④处“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却“入门不顾”说明元方太无礼,太过分。

五、从本文中你懂得了哪些道理?(3分)

《乘船》

一、翻译下列句子:(24分)

1、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2、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3、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4、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7分)

1、歆辄难之(辄:)

2、幸尚宽,何为不可(幸: ..

3、王欲舍所携人(舍: ..

5、既已纳其自托(托: .)))

4、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三、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太丘舍去

王欲舍所携人

B、歆欲难之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

C、俱乘船避难 歆欲难之

D、宁可以急相弃邪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

四、文章虽小,却结构完整,请分别概括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6分)

1、起因:

2、经过:

3、结果:

五、下列对文中内容得理解,错误得一项是()(3分)

A.本人短小精悍,详略得当,叙事简练。全文不足百字,但对古诗得全过程却都交待得很清楚.B.本人采用烘托手法,通过华歆、王朗处事态度的不同,评定二人品行的高下。C.本人叙述了华歆、王朗对待一搭船逃难人得处置态度与方法不同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人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不能轻诺寡言的道理。

六、“歆则难之”,歆为什么对这事感到为难?(2分)

七、王朗对此人的前后态度有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4分)

《世说新语》二则:《期行》《乘船》(语文版七上) 第3篇

一、教学目标: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学法指导:

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时安排——两课时。

二、课文字词(分发,不然教学进度来不及)(按其在课文中出现的顺序)(板书出字词)期:qī:约定。过:超过。舍:放弃。去:离开。乃:才。

尊君:古代尊称对方的父亲。

尊君在不(fǒu): 现在写作 : 否 表示 不 委:丢下,抛弃。

君:古代尊称对方,可以为“您”。家君:古代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引:拉。

元丘入门不顾:顾:回头看。

三、课文导语:

中国古代少年有很多聪明的典范,如:“司马光砸缸,又如四岁作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的宰相甘罗等,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下这样一位古代少年,他就是《期行》中的元方。

四、常识(分发)

刘义庆(公元403年——公元444年),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武帝刘裕的侄子,袭爵临川王,南朝宋文学家。组织人编写了《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古代笔记小说集,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年到晋代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也记载有一些古人的正道直言,善行美德的故事。《世说新语》的语言简练含蓄而又隽永传神,对后世小品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被鲁迅评为“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陈太丘与友期》被编入书中“方正”一门,“方正”就是刚正不阿,为人正派的意思。为什么没有列入“夙惠”一门?

“夙惠”是专门记录聪明儿童的故事。这一则故事虽然也表现了他的聪明,但主要是写他懂得为人的道理,“无信”、“无礼”两个词的是全文核心,可见作者的意图是责备客人,从反面来说“信”、“礼”的重要性。

五、课内问题--串讲:(含语言分析)(板书出题目)(1)文中“尊君”“君” “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君”是有礼貌的称呼对方; “家君”对人称自己父亲时的谦词。

尊称,也叫敬称,是对对方表示尊敬的称呼。针对不同的对象,称呼可有多种。称呼帝王时,一般有“陛下、大王、王、上、君、天子、万乘、圣主、主上、元首、九重天”等等。古代对对方的父亲称令尊、尊公、尊大人,对对方母亲称令堂、太君,对对方的妻子称令正,对对方妻父称泰山、冰翁,对对方兄弟称昆仲、昆玉、令兄(弟),对对方的儿子称令郎、令嗣、哲嗣、少君、公子,对对方的女儿称千金、玉女、令爱等等,因多见于口语,不再一一列举。谦称 :

谦称是表示谦虚的自称。古代君主自称孤、朕、寡人、不谷。一般人自称臣、仆、愚、蒙、区区、不佞、不敏、不肖、不才、在下、下走、下官、鄙人、小人、小可、后生、晚生、侍生等。女子自称一般用妾、奴等。他人称自己的妻子一般为拙荆、贱内、内人、山荆、荆屋、山妻,称自己的儿子为小儿、犬子、息男,称女儿为息女、小女等,主要用于口语,常见于戏剧。

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家” 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2)从文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陈太丘的朋友是个什么样的人?

不守信用,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知错能改。(3)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无信、无礼。

(4)结尾处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不过分。因为元方认为这种无信无礼之人,不值得与他交谈。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太过分。既然友人已经感到惭愧了,对父亲的朋友应当以礼相待。

(5)小结:

“信”是立世之本,陈太丘的友人不守信,连七岁的小孩子亦知其不可,对他很不以为然,“信”之重要性于此可见一斑,因此,我们从小要做一个重礼守信的人。

常言到:守信走遍天下,寡信寸步难行。我希望同学们“以诚待人,以信做人。”

六、中心思想:

告诉人们诚信是立世之本,要人们做一个守信之人。

七、课文引申:——名言等

八、扩展资料(分发)——课外阅读 《世说新语》几则:

1、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注释】①捉:握;拿。掷:扔;抛。②席:坐席,是古人的坐具。轩冕:大夫以上的贵族 2 坐的车和戴的礼帽。这里是指有达官贵人过门。宁、歆:上文称管,这里称宁,同指管宁;上文称华,这里称歆,同指华歆。古文惯例,人名已见子上文时,就可以单称姓或名。废:放弃;放下。

【译文】管宁和华歆一同在菜园里刨地种菜,看见地上有一小片金子,管宁不理会,举锄锄去,跟锄掉瓦块石头一样,华歆却把金子捡起来再扔出去。还有一次,两人同坐在一张坐席上读书,有达官贵人坐车从门口经过,管宁照旧读书,华歆却放下书本跑出去看。管宁就割开席子,分开座位,说道:“你不是我的朋友。”

2、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cùjí

【注释】①孔文举:孔融,字文举,是汉代末年的名士、文学家,历任北海相、少府、太中大夫等职。曾多次反对曹操,被曹燥借故杀害。②李元礼:见《德行》第4 则注①。司隶校尉:官名,掌管监察京师和所瞩各郡百官的职权。③诣(yì):到。清称:有清高的称誉的人。中表亲戚:参《德行》第18 则注②。④府君:大守称府君,太守是俸禄二千石的官,而司隶校尉是比二千石,有府舍,所以也通称府君(二千石的月俸是一百二十斛,比二千石是一百斛)。⑤仆:谦称。⑥先君:祖先,与下文“先人”同。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伯阳: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著有(老子)一书。师资:师。这里指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礼制的事。奕世:累世;世世代代。⑦奇:认为他特殊、不寻常。⑧太中大夫:掌管议论的官。陈韪(wěi):《后汉书•孔融传)作陈炜。⑨了了:聪明;明白通晓。【译文】孔文举十岁时,随他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有很大的名望,任司隶校尉;登让拜访的都必须是才子、名流和内外亲属,才让通报。孔文举来到他家,对掌门官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经通报后,入门就坐。元礼问道:“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文举回答道:“古时候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这佯看来,我和您就是老世交了。”李元礼和宾客们无下赞赏他的聪明过人。太中大夫陈韪来得晚一些,别人就把孔文举的应对告诉他,陈韪说:“小时候聪明伶俐,长大了未必出众。”文举应声说:“您小时候,想必是很聪明的了。”陈韪wěi听了,感到很难为情。

3、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注释】①义帝:魏文帝曹丕,足曹操的儿子,逼迫汉献帝让位,自立为帝。东阿王:曹植,字子建,曹丕的同母弟,天资聪敏。是当时杰出的诗人,曹操几乎要立他为太子。曹丕登帝位后,他很受压迫。一再贬爵徙封,后封为东阿王。大法:大刑,重刑,这里指死刑。②“煮豆”句:大意是,煮熟豆子做成豆羹,滤去豆渣做成豆汁。羹,有浓汁的食品。漉(lù),过滤,菽(shū),豆类的总称。③”萁qí在”句:大意是,豆秸在锅下烧。豆子在锅中哭。然,通“燃”,烧。④“本自”句:大意是,我们(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根所生,你煎熬我怎么这样急迫!按:曹植借豆子的哭诉,讽喻胞兄曹丕对自己的无理迫害。

【译文】魏文帝曹丕曾经命令东阿王曹植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作不出的话,就要动用死 3 刑。曹植应声便作成一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魏文帝听了深感惭愧。

4、顾长康啖甘蔗,先食尾。问所以,云:「渐至佳境。」

【注释】①佳境:美妙的境界。按:甘蔗的头部最甜,从蔗梢吃起,越吃越甜。

【译文】顾长康吃甘蔗,先从蔗梢吃起。有人问他什么原因,他说:“逐渐进入美妙的境界。”

5、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

【译文】王戎家有良种李子,卖李子时,怕别人得到他家的良种,总是先把李核钻破再卖。

6、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guī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7、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九、习题讲解:

十、作业设计:

1、抄写解释字词及摘句(造句)

十一、文章总结:(有考内容总结)(知识点)不(fǒu)、尊称、谦称。

十二、一个优美段(语言)

十三、激趣内容(上课调整)

十四、教学效果检查:(早读或自修课进行)

字词检查、常识检查、朗读检查、课后问题检查、知识点检查、中心思想检查、十五、教学反思:

不必面面俱到的讲解。

十六、提供的图片:

十七、音频选择:

十八、教案订正:(已订正)练习册评讲:

十九、推荐背诵:——背中心思想、常识等。背中心思想。

二十、字音、字词订正。严历——严厉(正确),期(qī)

二十一、文言文翻译:

《期 行 》

陈太丘和朋友约定一同出行。(他们)约定在正午动身,过了正午朋友没到,陈太丘便离开了,离开之后朋友到了。(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父亲在家吗?”元方回答说:“等您很久您都没到,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定同行,却丢下别人走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中午,到了中午您没到,就是不守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父亲,就是不讲礼貌。”朋友感到很惭愧,走下车去拉元方以表示歉意。元方走进门去,连头也没回。

十二、佳作选登:

二十三、课文附文选读——《泥土》 二

十四、课文存疑。(论文材料)二

十五、推荐讲解。

《世说新语》二则:《期行》《乘船》(语文版七上) 第4篇

教材分析:

《世说新语》之《期行》是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篇课文,主要写了陈元方和父亲友人的对话,面对父亲的友人的无信、无礼,元方则针锋相对,义正辞严地加以反驳的故事。既表现了他的聪敏,更写出了他懂得“诚信”乃立世之本的道理。说明了“信”与“礼”的重要性。这一则被编入书中“方正”一门。“方正”,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是一种好的品格。

学情分析:

1、七年级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文言文,加上乡镇中学学生基础差,底子薄,缺乏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对文言文有一定的畏难情绪。这是学生接触的第二篇文言文,已经有了一点肤浅的文言知识,能初步读懂课文。理性分析能力弱,感性认识及模仿能力强。

2、这则短文所述故事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学生会表现得积极主动。对于本课的主题思想,学生可以较好地理解。教学中注意因材施教,由浅入深,以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用多媒体手段突破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3、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教学本文,应培养学生明礼诚信的优秀品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培养语感,翻译难理解的句子,了解故事大意,分析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获取情感体验,认识到“诚信”是立世之本。学习古人懂礼知仪的优秀品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1、诵读课文,结合文章的内容,理解文章蕴含的道理。

2、通过故事内容,推究文章内涵,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

教学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中要积极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学生能够质疑的情境氛围,调动学生视、听等多种感官,通过探究讨论使学生在不断地解决问题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2、生成问题策略:“生成”是促进学生学习,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教学指

导策略,设计教学过程时,给学生留出主动参与的时间与空间,根据答问讨论等学习活动情况,对学生思维行为作即时的疏导、点拨,有效的“生成问题”,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收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资料。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译读课文,把握内容

--悟读主旨,质疑探究--创读课文,指导人生。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世说新语》

阅读理解这个故事,由王戎的善于思考,聪慧机敏,引出《世说新语》中还有很多像王戎这样聪敏机智的儿童,导入新课《期行》。

2、简介《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古代笔记小说集。由南朝宋时期文学家刘义庆组织编写,原书八卷,分为德行、言语、方正等三十六类,主要记述东汉末年到晋代之间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期行》这一则被编入书中“方正”一类。“方正”,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是一种好的品格。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听读课文:多媒体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资料,学生认真听读欣赏。

2、朗读课文:学生朗读,教师课件展示需要注意的相关问题。

(1)读准字音:如“尊君在不?”读fǒu,

(2)读好节奏: 把握停顿,准确断句。如“君/与家君/期日中。”

(3)读出情味:由两位同学分角色进行表演,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

3、师生评价,共同纠正:要重点读出友人“礼--怒--惭”的语气和情感变化。要把元方维护父亲尊严,有理有据地驳斥友人“无信”“无礼”和入门不顾的小孩情态表现出来。

4、背诵课文。

三、译读课文,把握内容

1、教师提示,课件展示自译方法:

(1)留:国名、人名、地名、年号等保留不译

例:陈太丘,元方。

(2)补:将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例:(太丘)去后(友)乃至。

(3)比:比较异同。

例:尊君:你父亲;

君:你、您;

家君:我父亲。

(4)参:参考课文注释或工具书。

(5)积:通过各种方式学习、积累文言词汇。

2、自读自译:学生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理解词句,疏通文意。(教师在巡视中引导学生读课文,读注释,尝试翻译文章,并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

3、学生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讨论、解决词句方面疑难问题。(教师适当指导。)

4、把握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交流后理出文章的两个层次,前半部分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后半部分通过元方和客人的对话阐明寓意。

四、悟读主旨,质疑探究

课件展示探究问题

1、友人为什么怒?

2、元方是从哪几个方面反驳的?

3、试对人物进行评价

4、你从这个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教师对学生的见解都要予以重视,因为很可能会出现一些我们无法预见或超出教学预设的教学情境,这时教师就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和魅力积极应对,不断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广阔发展时空,搞好课堂上的动态生成。特别是评价人物时,要客观、公正、全面。

在经过师生相互的活动之后,达成共识:

1、因为陈太丘没有等他,认为陈太丘没有守信。

2、一是“无信”,二是“无礼”。

3、友人“无信”“无礼”,知错能改。元方聪敏机智、懂礼识义。

4、诚信是立世之本,我们要做一个明礼诚信的人。

五、创读课文,指导人生

课件展示“八荣八耻”内容,提出问题:

1、如果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你认为这则故事可以作为哪方面的教材?

“八荣八耻”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学生讨论后明确: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2、请选择一句或者写一句关于诚信的格言、警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言必信,行必果。

诚实是人生永远最美好的品格。

不信不立,不诚不行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一言九鼎。 一诺千金。

创诚信校园,树诚信学风,做诚信学子。

诚信为本,学做真人。

诚信为荣,失信可耻。

我诚信,我美丽.

我诚信,我自豪!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诚信是一条流了五千年的河,涓涓不绝,流出了黄面孔,流出了黄土地,流出了华夏大地的芸芸众生;诚信是一支神奇的笔,龟背上长出了汉字, 汉字上长出了华夏,一代代,一脉脉,吸天地之灵气,吮日月之精华。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牢固树立讲诚信的观念,努力践行:……的庄严承诺。

七、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课文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1)下列各句中词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子妻之市   之:往        B、顾反,为女杀彘   反:同“返”

C、妻适市反     适:往        D、特与婴儿戏耳      特:特别

(2)翻译“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

(3)读了本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教学反思:

1、加强了诵读,诵读的多样化(录音范读,自读,齐读,表演)有意识地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逐步积累、感悟,体会文章的内容及蕴涵的道理,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2、抓住教学预设之外的突发情境,巧妙地搞好了课堂动态生成,达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例如:按照教学预设,出示问题:“怎样评价元方这个孩子?”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聪敏机智、懂礼识义”,基本上大功告成。突然有学生提出: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并下车牵元方,元方仍然“入门不顾”,也是不懂礼貌。我马上组织讨论,学生发表了很多见解:(1)只要求别人,不要求自己,确实不懂礼貌。(2)因为友人无信无礼在先,元方这么做并不为过。(3)元方只是一个七岁的小孩,“入门不顾”这只是一个小孩对别人骂自己父亲后的一种很自然的反应,不能用要求大人的标准去要求他。)然后我很自然的引导学生要学会客观、公正、全面的去评价一个人。

3、注重了对学生品德的培养。在教学设计中有意加重了对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佳境,从中领悟到如何做人。

4、环节设计过于全面,显得臃肿繁琐。 过于看重教学的各个环节,各环节时间根本无法全部保证。一堂好课不必“滴水不漏”,应留有空间。没有空间,就没有遐想与深思;没有遐想与深思,也就少有个性与创新。有时留下空间,就是留下期待,留下余韵,留下创造!古人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该注重方法与知识,能力并重。

刘少亥

《世说新语》二则:《期行》《乘船》(语文版七上) 第5篇

第一课时 《期行》 【学习目标】

1.积累“期”“舍”“否”等常见的文言词语。(重点)2.能合理补充故事情节,复述故事,感悟体会“友人”“元方”的性格特点。(重点)3.评述人物,辨别是非;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难点)【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有这么一本书,书的编写者选取社会名流的生活小事随手而记,以德行、言语、政事等分类编排,读这本书中的故事,既可了解古代社会的风气,又能感悟做人的道理,这本书被称为“名士的教科书”,它就是《世说新语》。今天,我将与大家一同学习书中的一个小故事《期行》。

二、自主预习1.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期行》选自“方正”一门。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喜欢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

2.词语积累。(1)古今异义词

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到、往).相委而去(古义:丢下、抛弃;今义:委屈、委托).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下车引之(古义:牵引、拉;今义:引导).(2)词类活用

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名词作动词用).(3)通假字 尊君在不(通“否”,读“fǒu”).3.自读课文,借助字典,初步疏通课文,并圈画出不能解决的文言字词。

三、合作探究

(一)疏通课文,积累字词

1.学生提出不懂的字词,并通过交流解决问题。

明确:多媒体显示一些需要重点掌握的字词,见自主预习2。2.学生复述课文;对比复述,补出课文省略的部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友)不至,太丘舍(友)去,去后(友)乃至。元方时年七岁,(于)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君)不至,(家君)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人)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君)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君)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二)整体感知,把握情节

这是一篇文言小说,文章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各写了什么? 明确:开端:期行不至,太丘舍去。发展:客问元方,怒骂太丘。高潮:元方聪敏,据理反驳。结局:客惭下车,元方不顾。(三)合作探究,分析形象

1.友人为什么“怒”?元方是怎样反驳“友人”的?

明确:友人认为陈太丘不等他来就走了,是失约的表现。元方反驳抓住两点:一为“不信”,二为“不礼”。

2.用“这是一个„„的太丘(友人、元方),因为他„„”的句式说话。

明确:示例一:这是一个没有耐心的太丘,因为他与友人约定同行,友人晚一点来,他径自走了。

示例二:这是一个既不守信又无礼貌的友人,因为他不守时,并且当着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示例三:这是一个态度诚恳又知错勇改的友人,因为他在元方一番义正严辞的批评后,“惭”而且“下车引之”,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勇改的精神。

示例四:这是一个落落大方、聪明机灵的元方,因为他面对友人对父亲的责难,据理力争、针锋相对。

3.元方的“入门不顾”,你是如何理解的?请说说自己的看法。明确:示例一:元方以客“无礼”“无信”为核心进行责备。可见他懂礼识仪,对粗俗的客“入门不顾”,又体现了他刚直不阿的性格。

示例二: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拒之于千里之外。

示例三:元方只有七岁,他的所作所为体现了他年龄特征,是他坦率的表现。

示例四: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并且知错就改,善莫大焉,一个大人能当面对一个小孩认错,应该给他一个改正的机会。

(四)归纳主旨,畅谈启示

学习本文,你受到了哪些启示?(提示:谈启示,可以选择的角度有陈元方、友人、陈太丘)明确:示例一:元方的言行举止,让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坚持原则的人。

示例二:友人的行为,让我们知道了要知错就改。而友人又作为一个反面教材告诉我们信用的重要性。

示例三:陈太丘的行为,让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有耐心、言而有信的人。

四、板书设计

期 行

人物陈太丘:没有耐心 元方:明事理、懂礼仪

友人:不守信用、不懂礼貌、知错能改 启示:我们做人要有诚信,讲礼仪

五、课外拓展

请你发挥想象,依《期行》的情节,假设一个对话情境,猜想友人遇见陈太丘后,两个人分别会说什么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世说新语》二则:《期行》《乘船》(语文版七上)】相关文章:

8《世说新语》二则06-21

8、《世说新语》06-15

世说新语的故事06-11

刘义庆《世说新语》心得06-02

世说新语预习学案09-01

语文世说新语管理论文04-21

世说新语德行阅读答案04-06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300字07-04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文档07-31

世说新语学案范文06-06

上一篇:记一件难忘的事600字下一篇:办理户口迁移所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