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节水配套改造

2024-05-21

灌区节水配套改造(精选6篇)

灌区节水配套改造 第1篇

资质证:水利水电设计乙级;水利水电勘察乙级

证号:201125—sy;201125—ky

广西鹿寨县龙母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

初步设计汇报材料

广西梧州水利电力设计院 二O一O年五月二十八日

1、概述

鹿寨县龙母水库灌区配套节水工程位于广西柳州市鹿寨县,龙母水库灌区枢纽工程位于鹿寨县导江乡黄坭村鸡石山屯附近,石榴河支流六鸣河上游龙母沟内,地理位置东经109°42′、北纬24°20′。龙母水库灌区东邻鹿寨县的四排乡,南接江口乡,西连雒容镇,北靠鹿寨镇,距鹿寨县城约23km,是鹿寨县重要商品粮基地。

龙母水库灌区范围包括导江乡和鹿寨镇7个村民委,原设计灌溉面积1253.3hm2,灌区东起鹿寨镇的大河村,南起导江乡的佛子村,西起导江乡的长洞村,北至鹿寨镇的石路村。

龙母水库灌区的水源主要为中型水库——龙母水库,水库坝址以上集雨面积21.5km2,多年平均入库流量0.56m3/s,多年平均径流量1769万m3,最枯径流量63万m3,无断流情况。龙母水库正常蓄水位193.00m,死水位171.80m,校核洪水位196.11m(P=0.2%),水库总库容1171万m3,有效库容881万m3,属多年调节水库,设计灌溉面积1253.3hm2,有效灌溉面积900hm2。现灌区以种植双季稻为主,其次是甘蔗、玉米、花生和冬种作物。

龙母水库灌区始建于1975年11月,1978年1月投入运行,目前灌区内能正在运行的主要是总干渠、石路支渠和佛子支渠。

龙母水库灌区原设计总干渠长9.3km,设计输水流量2m3/s,共分两段:第一段从坝后电站尾水渠至鸡石山电站压力前池0.78km,浆砌石矩形断面,渠道底宽2~2.4m不等,渠道边墙高1.6m;第二段为鸡石山尾水渠至中寨8.52km,渠道随山边走,有矩形、梯形和一边直墙一边斜墙,由于弯多,断面变化大,渗漏较为严重,总干渠区间设计灌溉面积85.6hm2,其中水田76.7 hm2,旱地8.7 hm2。

原设计支渠4条共35.2km,其中:石路支渠从总干渠3+200km处往左延伸至大平,渠道长15.2km(目前已开挖渠道11km),设计输水流量1.5 m3/s,设计灌溉面积434.1hm2,其中水田347.67hm2,旱地66.7hm2,主要灌鹿寨镇的独羊、石路两个村民委;佛子支渠从中寨至佛子长6.93km,设计输水流量0.5m3/s,设计灌溉面积170hm2,其中水田133.3hm2,旱地36.7hm2,渠道因未硬化,渗漏严重;六谷支渠尚未全部挖通,渠道从总干渠尾经过跌水后连接,长7km,设计输水流量1 m3/s,设计灌溉面积411.7hm2,其中水田347.7hm2,旱地64hm2;古力支渠也尚未全部挖通,设计渠长6km,设计输水流量0.2m3/s,设计灌溉面积66.7hm2,其中水田33.3hm2,旱地33.3hm2。

龙母水库灌区由于渠系配套尚未完成,目前只石路、佛子两条支渠发挥部分效益,而六谷、古力两条渠道尚未建设,加上管理跟不上,工程投产多年来,目前实际灌溉面积只有58.67hm2,水库管理所仅靠发电、养殖等收入维持。

上世纪80年以来,龙母水库管理所每年发动群众断断续续地采取了一些工程措施,如清淤、防渗等,但效果不是很理想,进行得不彻底。渠道防渗只在一些渗漏严重的地段进行,多数只是在渠道内坡及底部抹一层薄水泥砂浆,运行一两年后,砂浆面层便开裂破碎,渗漏依旧,目前渠系水利用系数只有0.39,因此渠道水利用系数仍然没有得到提高,灌溉面积远未达到原设计灌溉面积1253.3hm2。

龙母水库灌区在鹿寨县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位置,目前灌区农村人口18774人,人均有效灌溉面积只有0.62亩,当地农业经济难以发展。因此,对龙母水库灌区进行配套、节水改造是十分必要的。

我院受鹿寨县水利局的委托,对龙母水库灌区进行节水配套改造设计,主要工作内容有:灌区水量平衡计算;防渗渠道设计流量计算;渠系防渗工程设计;渠系附属建筑物设计等。

2、水文 2.1流域概况

龙母水库灌区水源是龙母水库,坝址位于六鸣河上游的一条支流——龙母沟上,坝址以上集雨面积21.5km2,河流长度6.77km,河沟宽度一般为10m,河床平均坡降11.3‰,河岸高5~8m,河床多为石英质岩,两岸连接土岭,植被良好,林木覆盖率达90%以上,水土流失少,山青水秀。

龙母水库灌区属于低山丘陵地区,地形起伏较大,山顶高程一般在250~336m之间,沟谷高程100~150m,高差150~200m,沟谷呈“U”字型。灌区地面高程在80~136m之间,该区属于侵蚀型地形地貌。流域内低山丘陵山地占的面积比例较大,沿河两岸分布着三级河谷阶地。

灌区土壤主要是黄褐色粘壤土夹风化砂砾,稻田中土壤多为亚粘土,一般透水性不大。2.2气象

龙母水库灌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20.8℃,极端最高气温39.9℃,极端最低气温-4℃;年平均降雨量1339mm;多年平均蒸发量1293mm;多年平均风速2.1m/s,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5m/s。2.3径流

参考《龙母水库除险加固初步设计报告》水文计算成果。

径流计算采用流域附近的四排水文站实测资料间接推求基流,得龙母水库坝址多年平均流量Q=0.486+0.075=0.561m3/s,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769万m3。变差系数Cv=0.30,偏态系数Cs=2Cv,求得各种频率年平均流量,成果如下表2—1。

龙母水库坝址各频率年平均流量成果表 表2—1Q(m/s)0.5613Cv0.3Cs5频率P(%)及相应年平均流量(m3/s)***52Cv0.8630.7850.6960.5440.440.4170.3930.3590.316

3、工程地质

各渠道沿线主要为低矮的丘陵地形为主,渠道蜿蜒曲折,走向变化大,岸坡主要为土质岸坡,出露的地层岩性为第四系的残坡积含碎石粘土,土体抗冲刷能力差,渠道沿线不良地质现象主要有:渠岸滑塌,渗漏、渠岸冲刷、渠道淤积,山体滑坡等。

灌区地下水主由第四系孔隙水及下伏基岩裂隙水组成,根据地方有关建筑资料,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

4、工程任务、规模和效益

本次初步设计建设项目有:总干渠0+000~8+140渠段(长8.14km)、石路支渠0+000~8+640渠段(长8.64km)、佛子支渠0+000~6+930渠段(长6.93km)的三面防渗和附属建筑物、交通便道续建配套或维修加固。

配套改造节水工程完工后可节约水量1136.7万m3,节约水量可恢复灌溉面积478.3hm2。

5、工程设计 5.1工程等别和标准

龙母水库灌区为中型灌区,工程等别为III等。灌溉设计保证率按85%设计,排涝标准为10年一遇设计暴雨,防洪标准按2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总干渠(0+000~8+140)、石路支渠(0+000~8+640)、佛子支渠(0+000~6+930)均为5级建筑 物。

5.2渠线布置及工程总体布置

渠系工程布置按以下原则设计:

1、保持原渠线,局部过于弯曲处适当栽弯取直;

2、在弯道段,如弯曲率小于5倍水面宽度,采取顺凸岸渐变横向降坡的方法;

3、在不改变渠道过水断面的情况下,通过渠道防渗技术措施,提高渠道输水能力;

4、力求上下断面连接顺畅,水流流态好;

5、尽量节省工程投资,少占耕地;

6、确保工程安全,运行可靠。5.3渠道断面设计

1、渠道纵坡

对不满足过流要求的断面,加大了底纵坡,采用混凝土防渗面板或浆砌石对渠道衬砌,糙率n取值均为0.015。

总干渠(0+000~8+140)渠床底坡i值分别为0.00067、0.00033、0.0005,渡槽底坡为0.002;石路支渠(0+000~8+640)渠床底坡i值分别为0.003、0.00067、0.00054,渡槽底坡为0.002;佛子支渠(0+000~6+930)渠床底坡i值分别为0.0005、0.001,渡槽底坡为0.002。

2、渠道断面

总干渠(0+000~8+140)断面形式结合现状地形分为矩形和梯形,其中浆砌石矩形断面底宽1.2~2.2m,混凝土防渗面板梯形断面底宽1.2~1.7m,渠道两侧衬砌坡比1:0.8~1.0。

石路支渠(0+000~8+640)主要为混凝土防渗面板矩形断面,底宽1.2~1.5m。佛子支渠(0+000~6+930)断面形式结合现状地形分为矩形和梯形,其中浆砌石矩形断面底宽1.0m,混凝土防渗面板梯形断面底宽0.6~0.7m,渠道两侧衬砌坡比1:0.5~0.8。

各渠道渠底宽变化处上、下游断面间用直线扭曲面型渐变段连接,浆砌石墙结构,长15m。

3、渠高

总干渠(0+000~8+140)设计渠高1.355~1.515m;石路支渠(0+000~8+640)设计渠高1.385~0.94m;佛子支渠(0+000~6+930)设计渠高1.24~0.693m。

4、渠岸顶宽

对不满足规范要求的局部渠段岸顶宽扩宽至3m,并在防渗渠段一边渠顶设置一条宽2.5~3m宽交通便道。

5、渠道超高

总干渠渠道超高为0.5m,石路及佛子支渠均为0.4m,超高基面为渠道正常水深。

6、工程施工 6.1施工条件

本工程各渠道均有公路、乡村公路能够到达,对外交通较便利。但由于各渠道狭长,给堆料、场内运输及施工带来一定困难,沿渠线需修建交通便道或进行二次人工搬运。施工用水用电较方便。6.2主体工程施工

分为渠道防渗施工和附属建筑物施工。6.3施工进度安排

本工程计划分两年实施完成,总计划工期10个月,每年施工期为当年10月开始准备工作,至第二年3月份结束。

7、工程管理

龙母水库灌区工程运行管理主要由龙母水库工程管理所负责,龙母水管所隶属鹿寨县水利局,负责枢纽建筑物的运行管理、灌区管理及水工水文观测等工作。

8、征地补偿

本工程设计涉及的工程永久占地主要是干渠的拓宽和支渠的修整共计1.53hm2,其中水田0.27 hm2、旱地0.53 hm2、林地0.33 hm2、荒地0.4 hm2。占地补偿总投资85.15万元,其中:农村补偿27.37万元,临时用地补偿费0.27万元,其它费用2.49万元,基本预备费3.01万元,有关税费50万元。

9、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 9.1环境保护

1、工程对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

主要不利影响:在工程施工期局部小范围的植被和绿化会遭到暂时性的破坏。工程建成后,灌区农民盲目过量施化肥对土壤的污染。

主要有利影响:配套节水工程完成后,恢复和扩大了灌溉面积,促进了灌区土 地资源的开发和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从而带动各行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以提高,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2、环境保护设计措施

环境保护设计进行了生态环境保护设计、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水质保护措施、固体废弃物污染的防治措施和人群健康保护等。

3、环境保护投资概算

根据提出的环境措施,本工程环境保护投资为40万元,其中工程措施费19.43万元,植物措施费0.99万元,临时工程费3.88万元,独立费13.21万元,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1.37万元,基本预备费1.13万元。

10、设计概算

本工程概算主要依据广西水利厅桂水基[2007]38号文颁布的《广西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预)算编制规定》和《广西水利水电工程概算定额》、《广西水利水电设备安装工程概算定额》及有关文件编制。

工程总投资2083.63万元,其中建筑工程1422.19万元,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24.98万元,临时工程90.83万元,独立费用327.22万元,基本预备费93.26万元,环境影响补偿费125.15万元。

11、经济评价

本项目总投资2083.63万元,年运行费81.26万元,年增加国民经济效益323万元,国民经济内部收益率11%,经济净现值575.3万元,均大于社会折现率8%;经济效益费用比1.21>1.2。本项目在经济上可行。

工程特性表序号一1项目单位数量备注水源龙母水库集雨面积正常蓄水位死水位总库容有效库容2六谷水库集雨面积总库容有效库容二灌区规划目标1已实施设计灌溉面积2现状灌溉面积3配套恢复灌面积4设计灌溉面积三工程效益1保证率2节约水量3恢复灌溉面积四工程施工1主要工程量土方开挖石方开挖土方回填砼M7.5浆砌石2主要建筑材料水泥钢筋钢材块石砂碎石3劳力及工期总工日总工期

km2mm万m3万m3km万m3万m3hm2hm2hm2hm2%万m32hm221.5193.00173.0011528812.15210153.577558.67478.31253.3851136.7478.3m33mm33mm3ttm3m33m万工时月30505113.7819816660559***9123331421064.72107

工程特性表序号五12项目经济指标总投资国民经济指标国民经济效益国民经济内部收益率经济净现值(ic=8%)经济效益费用比(ic=8%)投资回收年期单位万元万元%万元年数量2083.6332311575.31.2115备注

工程建设内容一览表项目疏浚长度防渗长度分水闸排洪闸渡槽隧洞暗涵反虹管桥斗门跌水码头新管理房单位kmkm座座座座座座座座座座m2总干渠8.148.14232——————171023200石路支渠8.648.64——2***——佛子支渠6.936.93——142————1251————合计23.7123.***4200 8

灌区节水配套改造 第2篇

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

总结报告

民和县水务局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三日

一、灌区基本情况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最东端,是青海省的东大门,东南与甘肃省相邻,西北与乐都县接壤,西南与循化县隔黄河相望,西以拉脊山为界与化隆县为邻。南北两端通过黄河和湟水河,境内以浪塘山为界分为黄河流域和湟水流域。西部最高海拔4220米,东部最低海拔1650米。全县国土总面积1890.82平方公里,辖23个乡镇,318个行政村。2009年总人口39.7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40%,农业人口35.59万人。国内生产总值22.67亿元,耕地面积70.50.万亩,粮食总产13290.9万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3701元。

官亭泵站灌区位于民和县县城以南约89km的黄河北岸,东临寺沟峡,西至积石峡,北依公伯山,南与甘肃省积石县隔河相望。海拔高程在1700—1800m之间,地理坐标东经96°40′34〃,北纬31°30′34〃。距省会西宁175km左右,距县府驻地川口镇87km。区内有三级路面的川官公路和官亭—中川四级公路,交通十分便利。

灌区水资源除有濒临灌区南部的黄河水可供取用外,还有较大沟道鲍家沟、吕家沟、岗沟、大马家沟等,虽属黄河一级支流,但都因集水面积不大,源短坡陡,径流很小,属季节性河流,灌溉期间,沟内干枯无水,加上上游节节拦截引用,下游可利用水量不大,另据调查,灌区内地下水源也不丰富,且埋藏较深,所以灌区利用地下水灌溉希望不大,黄河水是理想的灌溉水源。

官亭泵站灌区内有官亭、中川2个乡镇18个行政村4495户,人口22050人,各类大小牲畜3.44万头(只),人均耕地2.3亩,平均单产302公斤,人均收入1821.44元,居民以土族为主,间有零星回族、汉族和藏族。经济结构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无其它工副业和乡镇企业,农业生产是本地区群众赖以生存的唯一经济支柱。

项目区灌区水利工程建成于1969年10月,由动力渠引水至水轮泵站,经水轮泵机组提水至支渠后灌溉农田。灌区供水工艺流程为:渠首控制闸输水渠(2.07km,Q=32m3/s)进水、冲砂闸动力渠(10.79km,Q=16m3/s)压力前池水轮泵站支渠田间渠系农田。现工程控制面积为5.84万亩,实际灌溉面积为5.2万亩,其中动力渠1.42万亩,峡口支渠0.37万亩,为自流灌溉;一支渠0.80万亩,二支渠1.69万亩,三支渠0.88万亩,为提水灌溉。

民和县东垣渠灌区水利工程始建于1951年,1963年全面建成投入运行,属无坝引水自流灌区。工程以湟水河为水源,干渠设计流量为5m3/s,全长30.15 km,支渠5条共24.15 km,斗渠63条共长128 km;沿渠修建电灌站21座,配套电机总容量2650kw;干渠各类渠系建筑物103座,支渠建筑物136座,斗渠建筑物座。设计灌溉面积3.7万亩。区内有民和县松树、核桃庄、川口、马场垣四乡镇23个行政村,61000人,有效灌溉面积3.24万亩,生态面积1.49万亩。

古鄯水库位于民和县古鄯镇境内,距民和县城34公里,离古鄯镇3公里。水库坝址在柴沟和案板沟汇合处,河沟流域面积33平方公里。水库工程于1976年动工修建,1979年下闸蓄水,总库容量780万方,兴利库容650万方,防洪库容100万方,死库容30万方,是一座引隆治沟流域七里寺峡水源为主的半注入式年调节水库。水库枢纽工程有:引水干渠(长11.37公里,比降1/2000,设计流量2.5m3/s,除引水入库蓄水外,控制自流灌溉面积4750亩)、大坝(黄土均质坝、坝高38米,坝顶长371米,坝顶宽8米,坝底宽240米,坝基防渗形式为粘土截水心墙)、放水竖井和输水洞(放水检修闸门为电动启闲,闸门竖井深46米;输水洞前162.3米为圆形有压(钢筋砼)洞,后192米为¢850的 的总土地面积约34平方公里。灌区行政上隶属于巴州、西沟、川口三乡镇,共有22个行政村,居住有汉、回、藏等民族,人口3.08万人。现有耕地43542亩,其中沟岔水地13834亩。这里林草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侵蚀模数约5000~7000t/km2年,全区内气候干旱,降雨稀少,年蒸发量大,作物前期缺雨干旱,后期多雨常涝,降水不能很好利用,且区内水源紧缺,造成粮食连年歉收,群众生活困难,基础条件薄弱,严重制约着地方经济的发展。但土质肥沃,日照充足,光能资源丰富,适宜农作物生长。

民和县米拉沟灌区管理所成立于一九九九年,主要职责是为灌区农田灌溉供水和人畜饮水供水,以及水利设施的维护管理,保证灌区水利设施的安全运行和水利工程发挥应有的效益。

本灌区属山区地区,设计灌溉面积1.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0.45万亩,干渠一条长24.25公里(未衬砌),支渠一十八条62.1公里(其中衬砌14.4公里,渠道支渠衬砌率为23%),各类建筑物129座,更新改造15座,更新改造率为11%,灌区基本无配套设施。

2009年底,经人事局核定人员编制8人,现有在编职工8人,其中工程师5人,技术员1人,工人2人,临时工7人。灌区土壤以栗钙土为主,间有少量灰钙土、黑钙土,成土母质为黄土,土层深厚,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够丰富,质地以中壤为主,肥力中等,耕性良好,利于农林业生产。

民和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深居内陆,受太平洋与印度洋水气影响不大,所以除降水少、蒸发量大,气候干旱,冷季长,暖季短,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冬寒夏暑,昼热夜凉,干湿季分明,雨热同季等内陆高原的气象特性外,还具有气温与雨量垂直变化大,地区间差异明显等山地气候特征。

展;集雨利用工程23项,建水窖8570眼,小涝池125座,解决无水源的8184户饮水问题。新建防洪工程隆治沟、巴州沟防洪堤38KM,保护耕地1710亩,人口0.45万人。非工程项目31项,投资632万元,用于改善基层水利管理单位办公条件、制度建设、用水管理方案的制定、节水技术推广等。

青海省民和县农业综合开发官亭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由2007年7月份完成了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上报到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和水利部,2009年4月份上报了实施计划,由水农(2009)349号《水利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2009年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实施计划的批复》、青水农(2009)498号文、青水建(2009)764号《关于民和县农业综合开发官亭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的批复》批准下达的。

2009年6月30日,由省财农字[2009]825号文《关于下达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民和县官亭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省级财政配套资金的通知》下达2009年建设投资为640万元。

项目自2009年12月5日开工至2010年10月25日完工,共完成防渗支渠4条长19.3公里,完成下达总规模的100%。完成下达总渠系建筑物215座,完成下达总规模的100%。改造衬砌动力渠3.47公里,维修水轮泵机房,建筑面积为356m2,更换上水钢管3条长1500m;维修引水渠渠首控制枢纽和动力渠进水冲砂闸各1座;以上工程共完成土石方7.1万立方米;砼与钢筋砼1.3万立方米;砌(干)石0.2万立方米;耗用水泥3640吨;砂石料20419立方米;木材140.6立方米;钢材40.23吨,累计完成总投资1440万元。完成总达投资的100%。

1、民和县东垣渠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项目(02年)工程 青海省民和县东垣渠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项目(02年)工程,位

民和县东垣渠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08年)工程, 完成砼“U”型渠衬砌干渠2254米、新建斗门1座、便桥3座、退水2座。完成主要工程量土石方2.58万m3、浆砌石0.56万方、砼0.21万 m3,完成投资239.9万元。

东垣渠灌区累计实际完成建设内容为:干渠衬砌13.576KM,支渠6.8KM,斗渠16.76KM,维修加固隧洞430M,渡槽1座,各类建筑物572座。累计完成工程投资1354.4万元,其中:国债资金1273.7万元、地方自筹80.74万元。

工程项目2009年,以青发改农经(2008)397号下达投资计划,主要建设规模及内容为:干渠衬砌3.85公里(桩号0+106-6+810),改造建筑物35座,改善灌溉面积0.56万亩。工程投资计划387万元,其中:国债资金258万元、地方自筹129万元。由于寒冷天气影响去年冬季未能实施,拟定于2009年8月招投标,本年11底完工。

项目可研总投资4500万元,其中:国债4000万元、县级自筹500万元。工程建设工期为三年。截止2010年底累计下达项目建设投资2379万元(其中:国债1561万元,自筹818万元),尚有2121万元未到位。2009年元月对计划未下达部分、计划下达未完成部分、可研漏项部分作了概算修正,概算总投资6810.08万元,并以青水建[2009]160号文件下达概算修正报告审查意见。

三、项目成效

项目实施后,使灌区农作物得到适时灌溉,增加主要农产品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使灌区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官亭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建成后,改善灌溉面积5.2万亩。新增产量292万kg,新增产值429万元。

项目实施后全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由目前的0.55提高到0.65,年

设规模,县水务局每年从设计单位、质监单位技术室中抽调人员对当年完成的工程建设规模进行复核检查,保证了计划建设规模的全面完成。

(二)项目资金管理

在资金使用管理方面,我们做到了:

一是项目资金在使用过程中严格按照《青海省财务管理办法》和《青海省资金会计制度》进行了“专帐核算、专人管理、专款专用”的三专制度。

二是实行了公示制。项目实施过程中,在工程建设受益区内,由县水务局对该项工程的建设规模、投资资金、资金来源、工程建成效益及工程资金的使用情况等采取村务公开栏等方式进行了公示。

三是实行了县级报帐制。对于工程进度开支费用,待单项工程完工后,由项目实施单位填报“提款报帐申请单”,经监理工程师核实签字,财务主管批准后,方可进行办理有关报帐手续,保证了项目建设资金的合理使用。

四是实行了各项资金的审计制度。工程建设竣工后,建设单位申请县政府委托审计部门对工程建设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详细地审计,防止了挪用、滥支和浪费资金现象,杜绝了资金违规操作,把项目资金全部用到了工程上,确保了工程建设保质保量达到计划规模。

六、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续建配套资金投入不足,建于六十年代的大部分骨干工程特别是动力渠渗漏严重,急待改造。比如民和县东垣灌区续建配套改造项目可研总投资4500万元,其中:国债4000万元、县级自筹500万元。工程建设工期为三年。截止2010年底累计下达项目建设投资2379万元(其

水库灌区节水节能配套改造措施 第3篇

1 概述

灌区特别是大型灌区, 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骨干基础设施和粮、棉、油菜的主要生产基地, 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小水库不仅有为农作物提供的水源, 而且还具有天然的水能。长期以来, 由于投入不足, 政策不配套, 自身管理薄弱以及受过去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存在着管理体制不顺, 运行机制不活;工程设施配套不全, 后期缺乏维护更新, 导致设施年久老化失修, 灌区效益衰减;水费低于管理成本, 实收率低;管理机构臃肿, 冗员多, 负担重, 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动作等诸多问题。小水库灌区现状农业灌溉方式不仅存在着水量的浪费, 而且还存在着水能的浪费。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影响灌区的可持发展, 也影响到农业基础的稳固和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与农业水利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很不相称。

2 灌区建设的思路

2.1 明确建设与节水的关系, 确立高标准除险加固配套, 合理兼顾防渗的建设思路

2.1.1 灌区的除险加固、更新改造已到非建不可的紧要关头。

2.1.1.1灌区主要干渠有的渠段不通水, 灌区范围萎缩, 渠尾灌区地下水位下降。灌溉面积不断下降。2.1.1.2工程建设标准低, 有些渠段开挖不够。2.1.1.3工程原建设质量差, 建筑物老化加剧, 启闭及挡水设备残缺不全, 处于常开状态, 无法调控水量, 浪费水严重。2.1.1.4灌区土质含沙性大, 渠道的过流能力剧减, 上游水漫顶下游不见水。

2.1.2 水量充足、节约的水量使用效益目前未有发挥。灌区的加

固更新改造, 提高输水能力, 恢复灌溉面积摆到了首要位置, 从而确定了灌区建设以渠系除险加固提高输水能力为主, 以建筑物的配套改造为次, 以堵漏作为节水防渗措施的思路, 即高标准除险加固和改造配套, 合理兼顾防渗的建设思路。

2.1.3 针对小水库灌区存在的问题, 要使灌区灌溉工程能适应农

业经济发展的需要, 必须将这种输水灌溉方式改造为先进的、节水节能的的输水灌溉方式。

2.1.4 小水库所具有的水能, 满足了管道输水到田间和农作物节

水措施要求的水压, 避免了水库水能白白浪费在明渠输水的跌水上, 起到了节水节能的作用。

2.2 项目的建设安排

灌区建设制定了项目的安排原则, 项目的选择安排遵循先除险加固配套, 后节水防渗, 先上游后下游, 先主干渠后次要干渠的安排原则。

2.2.1 以除险加固为主, 由于大部分水库灌区施工时采取群众

运动施工, 无质量保证措施, 坝基基本不清基, 填土压实不够, 造成土坝渗漏水严重, 并多次发生管涌等险情, 每到汛期均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防守。

2.2.2 对渠道两边坡进行砼板护坡加固防渗的二面光建设为

主。针对易崩塌、淤塞的渠段, 原开挖断面未达设计要求的渠段, 高边坡的环山渠段砂砾土地段进行清淤、开挖、修整、加固、堵漏, 以达到提高渠道的输水能力的目的。

2.2.3 进行对渠系建筑物维修加固, 更新改造, 提高渠系的水调控能力和消除安全隐患。

2.3 项目安排的主要方向

结合灌区的实际, 为灌区改革做好硬件, 配套完善调控水等渠系建筑物, 以新材料的应用为主进行后期渠系防渗建设。

2.3.1 在近期内断续进行对灌区输水流量1m3/s以上的渠道进行加固、疏通, 使灌区的灌溉面积尽快恢复。

2.3.2 尽快启动田间工程的改造建设。随着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灌区原有的田间工程需大量调整。

2.3.3 为灌区改革特别水计量, 水费征收的改革需要, 需高标准

建设调控水设施和水计量设施, 促使灌区尽快向以按需配水、计方收费的目标迈进。

2.3.4 随着灌溉面积的恢复及工业城镇生活、环境用水的增加,

水资源的重新分配问题逐渐暴露, 解决供需水矛盾将更加迫切, 也将成为灌区节水的主要动力。后期, 灌区节水应以高标准的要求进行, 采用新技术, 新材料对渠系进行防渗建设。

3 具体意见

3.1 继续完善投资渠道加快大型灌区配套建设

大型灌区建设, 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配套资金的不到位, 配套资金的不到位严重影响了灌区的建设。当前县、乡级财政一般较困难, 灌区骨干工程配套资金应以省市级配套为主, 田间工程以县乡财政为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要改变主要依靠行政命令为以扶持奖励方式对农民群众进行引导和发动, 积极发动群众参与和投入对田间工程改造建设。

3.2 推进末级渠系及田间工程建设尽快恢复灌区效益

灌区工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骨干工程和末级渠系工程一样重要, 不能重此轻彼。经过近十年的投入配套骨干工程的问题基本解决, 以后配套安排应从骨干工程向田间工程转变, 由加固除险向效益最大限度恢复转变, 抓住党中央重视农业的有利时机, 以农业水利化为契机, 做好规划, 多渠道筹资, 加快末级渠系以及田间工程的节水改造。

3.3 加快机构、人事体制改革实现灌区良性循环

灌区节水配套改造 第4篇

【关键词】三屯河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效益分析

1.三屯河灌区的经济地位

三屯河灌区位于新疆昌吉天山北路准格尔盆地南缘。地理位置界于东经86°24′~87°37′,北纬43°26′~45°20′之间。东以头屯河流域为界,西至呼图壁河流为界,南以天山山脉的阿斯克达坂山脊为界,北至古尔班特沙漠为界。南北长约260km,东西宽约31km,流域面积796km2。三屯河发源于天山北坡东段的天格尔峰,跨越高、中、低山带,自南向北流入昌吉市境内的一条内陆河,全长200km,库址以上集水面积为1878km2,河床平均坡降27.8%。雨雪混合补给的山溪性河流。灌区总人口40.35万人,有汉、回、哈萨克和维吾尔等32个民族,市辖6镇4乡6个办事处,49个社区居委会,88个村民委员会。灌区宜农面积114.51万亩,开垦面积已达90万亩,播种面积77万亩,园林面积1.91万亩,林地面积75.06万亩,水域面积25.6万亩,荒漠地306.77万亩。境内交通便利,由312国道乌鲁木齐至伊宁段一级公路从市区通过,第二条亚欧大陆桥与乌奎高速公路自市区南侧通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中国先进卫生城市及旅游城市,也是新疆省主要粮、棉、糖的生产基地。灌区自运行以来,为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粮食产量逐年提高,工业产值稳步增长,强有力地促进灌区内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改善了灌区内的人民生活,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及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2012年三屯河灌区粮食总产已达1.69亿公斤,农业总产值14.5亿元,工业总产值达4.73亿元,畜牧业也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图1 三屯河水库

2.灌区工程现状

三屯河灌区大规模兴建水利始于60年代中期,许多工程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问题,虽然经过40多年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分期分批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干、支、斗渠进行了加固及更新改造,但仍然跟不上老化发展的速度,严重影响着效益发挥。如:东西干渠和盘山渠已严重老化,加之多年的资金缺乏,维修也只限于表面,而无力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干渠渠道泥沙淤积,渠道磨损严重,衬砌破坏,糙率增大,输水能力不足,防洪能力差,也成为灌区发展的瓶颈。西干渠输水能力原设计为50m3/s,现为20m3/s减少了60%,东干渠输水能力原设计为15m3/s,现为8m3/s减少了47%。虽然渠首和支渠、斗渠的引、输水能力可以满足设计要求,但干渠的输水能力无法达到设计要求,灌溉面积从80万亩减少到67万亩,效益减少20%。上述问题已无法满足灌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图2 改造前西干渠

3.项目的实施和完成情况

3.1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实施情况

三屯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以加强灌区基础设施建设、大幅度提高水的利用率为目标,以骨干建筑物的除险加固、续建配套,解决隐患工程和渠道防渗为重点,本着投资效果好,地方积极性高,配套资金落实的原则。自1999年三屯河灌区被列入全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区,由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和水利部联合批复立项,并下达专项资金进行改造,项目规划总投资5.16亿元。其中骨干工程投资1.69亿元,田间工程投资3.46亿元,建设期为1999年-2015年。

3.2骨干工程和田间工程的完成情况

自1999-2012年实施三屯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以来,先后完成西干渠首和排沙漏斗工程、东干渠首和沉砂池、渠堤保护工程、盘山渠取水工程、生态渠延伸工程、龙口枢纽闸门改造及启闭机配套工程以及东干渠以下支渠渠系配套工程、灌区信息化工程。共计完成骨干工程:改建干渠8条,防洪坝38条,排沙漏斗1座、沉砂池1座,渡槽1条,配套建筑物62座、完成信息化测报系统。田间工程:完成灌区8.75万亩喷灌,12.69万亩滴灌节水改造工程。

目前,三屯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共完成了十个年度工程的建设任务,骨干工程投资9773.31万元(其中:国家投资71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2673.31万元),占规划骨干工程投资的58%,完成的配套建筑物占规划配套建筑物的65%。

图3 改造后西干渠

4.综合效益分析

4.1工程效益

工程项目实施后,现已建成以三屯河水库、东西两大枢纽为主体的灌区输水工程和永久性桥、涵闸、渡槽1893座。灌区内已建成正规的条田,林带和田间道路;所建设的四级防渗渠道,全长1864km,其中总干渠36.3km,支渠62.17km,斗渠667km,农渠1129.26km和农用机井800多眼,控制面积在83.56万亩。西干渠首的过水量由以前的20m3/s增加到23m3/s;東干渠首的过水量由以前的8m3/s增加15m3/s。改建后干、支、斗渠渠系利用系数由以前的85%提高到93%,每年可减少渗漏损失水量2880万m3,增加水费收入256万元。

图4 改造后西干渠首

图5 节水工程

4.2社会效益

项目实施后,由于灌区骨干工程得到较大改善,渠道输水保证率进一步提高,缓解了用水高峰期“卡脖子旱”的现象。作物用水量、农业产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农作物及经济作物在项目实施后产量也有不同的幅度增长,小麦亩产量由1999年的每亩322公斤,增加到2012年的每亩480公斤,增幅150%;养殖业户的增长比例也翻了两翻;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99年的5320元增加到2012年的10313元,增加了4993元。项目的实施给灌区的农业生产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村农民收入,为农村实现全面进入小康社会,起到了重要作用;加快了我市农业由传统型农业向节水型农业转化的步伐,直接带动了灌区内农田林网、渠路建设,形成了渠路布局合理,防风林纵横密布,田块整齐划一,村村油路四通八达的全新灌区。

图6 新建的渡槽

4.3生态效益

通过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项目的建设,提高了水的利用率。有力地降低了项目区亩均用水量,用水量由1999年的480方/亩,下降为2012年的425方/亩,下降了55方。在农业增产增收的同时,大力发展周边地区生态防护林建设,生态用水量由1999年的403.75万m2,提高到2012年的555.17万m2。灌区的地下水位下降趋势得到有效的抑制。同时每年可减少13-15万m3的泥沙进入灌区,泥沙量的减少对延长灌区水利工程使用寿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周边的环境也得到了明显改善,沙尘暴的次数明显减少,既维护了农业生产环境又保护了水利工程,生态效益较为明显。

图7 生态效益显著

5.结束语

三屯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完成后,对促进灌区农业经济综合发展,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改善灌区内水利基础设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促进灌区管理体制改革,改善灌区生产、生活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灌区节水配套改造 第5篇

大中型灌区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我省粮棉油等农产品生产基地,担负着城乡生活、工付业和环境供水的重要任务。为了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大中型灌区以节水为中心的续 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步伐。

一、大中型灌区现状

随着我省大型输水、调水工程的建设,自五十年代开始,兴建了大批万亩以上大中型灌区,其中30万亩以上大型灌区主要分布在京杭运河、苏北灌溉总渠、新沂河、淮沭新河及沿江、沿通榆河地区。沿运、沿总渠、沿淮沭新河地区的大型灌区,以自流灌溉较多,引用江水、淮水为灌溉水源,辅以机电动力补水;沿江、沿通榆河及苏南地区的灌区多数为机电提水灌区。大中型灌区总面积4433万亩,耕地面积2694万亩,共有支渠以上灌溉渠道32871.4公里,骨干排水河道20938公里,灌溉保证率水田75%,旱作70%;渠系水利用系数0.5,灌溉水利用系数0.45,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玉米、大豆、花生,夏熟以小麦为主,秋熟水稻面积较大,复种指数1.6~1.8。大型灌区的建设,为我省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水利设施的逐步完善和农业措施的配套,使灌区成为我省粮棉高产区及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⒈建筑物老化、配套不齐。

全省大中型灌区大部分兴建于五、六十年代,建筑物至今已运行四十年左右,超过了预定的工程寿命,不少工程早该更新改造,尤其是机电站,长期带病运行,得不到更新改造,装置效率下降。同时,有些工程是“文革”期间在边规划、边设计、边施工的条件下建设的,灌区规划和设计不尽合理,重水源工程轻内部配套,渠道及其建筑物配套不全,配套率低,全省大型灌区渠系配套率只有74%,建筑物配套率只有45%。施工中因陋就简,工程施工质量较差,先天不足,标准低。据调查,大型灌区的干支渠建筑物老化率达38%以上,10万亩以上灌区支渠以上建筑物老化率达40%以上。

⒉工程标准低,不能满足灌溉要求。

水情、工情、农情不断变化,导致水利工程不相适应。大多数灌区水源由原来单一的水源变成江水、淮水并用,随着向北调水增多,用水矛盾逐渐突出,淮水减少、水位下降,原先引水工程设计标准较低,引水流量严重不足;灌区下游尾部拦蓄工程配套不足,回归水利用率低。特别是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用水周期缩短,高峰集中,渠道、建筑物过流能力不足,有些工程已成为“卡脖子”工程,用水矛盾日趋激化,原有工程愈来愈不能适应灌区灌溉要求。

⒊渠系水利用系数低,渗漏严重。

输水渠道线路长、断面大,渗漏严重,部分渠道布局不合理。灌区内总干渠或干渠多数长达十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渠道断面大,再加上部分灌区内土质为砂土,沿途渗漏损失非常严重,砂土区仅干渠水头损失高达20%以上。渠系水利用系数只在0.5左右。渠首工程不完善,严重跑水漏水,浪费水源。

⒋经营管理水平低,灌溉用水浪费严重。

有些灌区自成立以来,虽然在灌溉管理、工程管理上形成一套管理体系,但由于现行的水费标准偏低,水费征收政策落实不到位,征收制度不完善,以致经费紧缺,服务网络不健全,技术力量跟不上。乡一级服务功能差、活力低,村一级断线,使得灌区经营管理缺乏活力,计划用水和计量用水等一套科学管理方法难以推行。很多灌溉渠道和引水建筑物长期无人看管,管头不管尾、管点不管线、管线管不了面,跑水漏水现象严重。

三、改造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大中型灌区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是国家拉动经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巩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把灌区节水改造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改造规划的原则是:一是以节水增效为中心,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灌区的可持续发展;二是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灌区的生态环境;三是与灌区所在区域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规划、国土规划、流域综合利用规划、农业区划等规划相协调。四是要为发展“二高一优”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五要坚持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旱、涝、碱、渍综合治理;六是坚持工程措施与管理措施相结合,不断提高灌区管理水平,实现灌区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四、改造目标和任务

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规划,根据近期工作与长远规划、整体与局部的有机结合,科学规划,合理安排,按照先急后缓,集中治理的原则,近期重点解决病险工程、卡脖子工程和节水工程,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展经济、稳定农村、改善环境”创造条件。“十五”规划改造灌区水源工程1417座,渠系建筑物101837座,渠道16077公里,骨干排水沟6792公里。规划总投资43.5亿元。“十五”期间改造工程完成后,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左右,综合水分生产率达到1.0公斤/立方米。“十一五”规划改造灌区水源工程1404座,渠系建筑物146382座,渠道19202公里,骨干排水沟8760公里。规划总投资51.5亿元。改造工程完成后,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5左右,综合水分生产率达到1.2公斤/立方米。

五、改造的主要技术措施

⒈重点实施引排骨干工程的配套改造。

由于灌区内灌排沟渠长期运行,淤积严重,过水断面缩小,引排流量不足,调蓄能力降低,部分排水骨干河道排涝标准偏低,有些不足三年一遇标准。因此,一是对灌区内引排河道进行改造,对严重淤塞的引水河段进行清淤疏浚,对引水流量不足的河段进行拓宽,增加引排流量,提高灌排标准;二是对灌区原病、老涵闸工程进行改造,兴建拦蓄设施,增加回归水量利用率;三是对灌溉泵站进行改造,提高泵站装置效率,增加提水能力;四是对渗漏严重的干支渠道进行防渗衬砌,提高渠系利用系数;同时制定节水用水规划,合理开发利用、调度、分配水资源,以提高水的利用率。

⒉抓好田间工程配套改造以及节水灌溉

田间工程是灌区农田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农业发展,建设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农业的必要措施,是发展节水灌溉农业的关键所在。田间工程改造以灌区改造总体规划和骨干工程的总体布置为基础,适应农业现代化及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的要求,达到沟渠系统完整,灌排不越级,田块方整,田面平整,有利于保水、保土、保肥。按照江苏省近期农田水利建设八条标准,实行沟、渠、田、林、路综合治理,桥、涵、闸、站全面配套。目前大型灌区灌溉水利用率不足0.5,浪费严重,且随着灌区经济的发展,工业、生活用水量加大,灌区用水矛盾将进一步加大,因此,灌区节水改造十分必要。首先是搞好输水节水工程,推广应用防渗渠道和地下管道,减小渠道输水断面,降低渠系输水损失,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达到节水、节地、省工、省时、增效的目的。其二是加强用水管理技术的推广。制定科学合理的灌溉制度和相应的农技措施,改大水漫灌、浅水勤灌为浅、湿调控灌溉。三是推广应用田间装配式建筑物,提高田间工程配套率。

六、深化灌区改革,促进灌区良性运行。

灌区节水配套改造 第6篇

2012年3月31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的资金使用管理,保障项目资金安全,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发改投资[2007]1291号)和《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财建[2002]394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央投资补助安排的,列入全国规划内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以下简称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

第三条 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应按国家规定的建设程序和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的要求,明确 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法人,并保障人员的相对稳定,建立职责明确的责任制度。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法人应按规定设置财务管理机构,配备合格的财务人员,项目法人财务管理机构负责人要具备相应职称和会计从业资格,财务人员必须具备会计从业资格。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项目法人要重视和加强对项目财务人员的培训,努力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第四条 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资金使用管理的原则是统一管理、分级负责、专款专用、专账核算。

第五条 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法人执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按基本建设财务管理 要求设置会计账簿,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并保证其及时、准确、真实、完整。

第二章 管理职责

第六条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财务管理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财务管理有关规章制度。

(二)配合财政部门及时下达项目资金预算并拨付资金。

(三)多渠道筹集落实项目资金,对项目所需地方建设资金,应协商发展改革和财政部门督促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四)监督检查项目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并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或建议。

第七条 项目法人负责人对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资金使用全过程负总责,对项目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项目法人应明确内部各相关专业管理机构和专业管理人员在项目资金使用管理中的职责。项目法人对项目财务管理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水利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和有关政策,研究制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按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及其补充规定设置会计账簿,进行会计核算,正确归集项目建设成本和费用。

(三)筹集和申请资金,编报项目基本建设支出预算和政府采购预算等。

(四)按概(预)算控制使用资金,遵循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要求办理资金支付。

(五)按规定及时编报财务信息和竣工财务决算。

(六)组织项目实施、招投标、合同签订、项目验收、资产移交等工作。

(七)做好会计档案的归档管理。

第三章 资金使用管理

第八条 项目法人应当严格按照批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和实施方案,筹集资金,保障资金安全高效使用。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资金。

第九条 项目法人应按《银行账户管理办法》的规定开立基本建设存款专户。项目法人负责多个项目的,按规定只能开立一个基本建设存款账户。

项目法人不准多头开户;不准公款私存;不准出租出借银行账户;不准私设“小金库”;不准设账外账。

第十条 项目法人应按《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规定的现金使用范围办理结算和支付,单位之间的经济往来,除规定的可以使用现金范围外,其他支付应当通过开户银行进行转账结算。第十一条 项目法人应加强印鉴和票据管理。规范财务专用章等印鉴的制发、使用、改刻、废止及保管;实行印鉴分人保管,严格印鉴使用的授权、审批和登记制度。加强现金支票、转账支票、发票等重要票证的管理,建立购买、领用、注销、保管等制度,明确管理人员及其责任。

第十二条 项目法人应建立严格的资金使用授权审批制度,明确单位负责人及有关人员对资金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明确经办人员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

大额资金支付业务,应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

第十三条 项目法人应明确资金支付审批程序并严格遵照执行。要按照经办人审查、有关业务部门审核、财务部门审核、单位负责人或其授权人员核准签字等程序办理,主要要求包括:

(一)经办人审查。经办人对支付凭证的合法性、手续的完备性和金额的真实性进行审查。

(二)业务部门审核。经办人审查无误后,送经办业务所涉及的职能部门负责人审核;实行工程监理制的项目须先经监理工程师签署意见并盖章。

(三)财务部门审核。财务部门负责审核项目账户资金余额是否满足支付需求,累计结算款、预付工程款的扣回数、质量保证金累计数是否账面一致,本期支付数计算是否正确。

(四)单位负责人或其授权人员核准签字负责。

第十四条 项目法人要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采购业务相关管理制度,依法进行采购。

第十五条 项目法人要按照《合同法》的规定加强合同的订立、履行、保管等管理。项目财务部门应参与合同谈判,合同条款中涉及的合同价款、支付条件、结算方式、支付方式、支付时间等内容,必须经财务部门审核同意。

要加强建设工程承包合同管理。合同中应明确规定预付工程款的数额、支付时限及抵扣方式,工程进度款、工程竣工价款的支付方式、数额及时限,工程质量保证(保修)金的数额、预扣方式及时限,变更、纠纷的处理以及与履行合同、支付价款相关的担保事项等。第十六条 建设工程价款结算必须符合《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的规定。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是指对建设工程的发承包合同价款进行约定和依据合同约定进行工程预付款、工程进度款、工程竣工价款结算的活动,其主要要求包括:

(一)按合同约定支付工程预付款

包工包料工程的预付款原则上预付比例不低于合同金额的10%,不高于合同金额的30%。预付的工程款必须在合同中约定抵扣方式,并在工程进度款中进行抵扣。凡是没有签订合同或未按合同条款要求提交预付款保函(或保证金)或不具备施工条件的工程,项目法人不得预付工程款,不得以预付款为名转移资金。

(二)工程进度款结算支付应遵循的程序

1、承包人向项目法人提出支付工程进度款申请。按合同约定计算项目法人应扣回的预付款和扣留的质量保证金。

2、监理工程师审核。凡实行监理的工程项目,工程价款结算过程中涉及监理工程师签证事项,应按合同约定执行。

3、项目法人内部有关业务部门(工程技术管理部门、合同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审核。

4、单位负责人审批。

5、财务部门办理资金支付。工程款必须支付到合同约定的收款单位、收款账户和开户银行。

(三)工程竣工价款结算

工程完工后,项目法人和承包人应按照约定的合同价款及合同价款调整内容、工程质量情况、索赔事项等进行工程竣工结算。工程竣工结算申请由承包人编制,经监理方审核后,由项目法人审查同意。结算价款的支付应遵循工程进度款结算支付审核程序。

第十七条 质量保证金的管理应按照《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保留不低于5%的质量保证(保修)金,待合同约定的质保期到期后清算,质保期内因承包人原因造成的缺陷,承包人应负责维修,并承担鉴定及维修费用。如承包人不维修也不承担费用,发包人可按合同约定扣除保证金,并由承包人承担违约责任。

第四章 成本控制和支出管理

第十八条 项目概(预)算是控制建设成本的重要依据。项目法人要严格执行项目概(预)算,不得突破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确定的建设规模及建设标准。第十九条 项目法人要正确计算和归集成本费用,按建设成本的开支范围和界限,确保各项支出合法、真实。严格在概(预)算范围内支出,不得支付非法的收费、摊派等支出。项目法人应严格控制管理性费用支出,制定管理性支出的具体内容、开支标准并严格执行。第二十条 对符合竣工验收条件的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若尚有少量未完工程投资及预留费用,可预计纳入竣工财务决算,按照有关规定,大中型项目应控制在概算投资的3%以内,小型项目应控制在概算投资的5%以内,并将详细情况提交竣工验收委员会确认。项目未完工程投资和预留费用应严格按规定控制使用。

第五章 财务报告和资产交付管理

第二十一条 项目法人必须及时、准确和完整的报送项目财务报告,以真实反映项目财务状况、建设进展情况和资金流动信息。财务报告包括月报、季报、年报、竣工财务决算报告以及其他临时性报告。

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法人应按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有关单位要求及时报送有关财务报告。第二十二条 财务报告应由编制人员签字盖章,财务负责人、单位负责人审核、签字、盖章,并加盖单位公章。

单位负责人应对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第二十三条 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法人应及时编报竣工财务决算,主要要求有:

(一)按照《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制规程》(SL19-2008)的要求,及时、准确、完整编制竣工财务决算。

(二)竣工财务决算编制完成后,项目法人应将竣工财务决算提交竣工验收主持单位审查、审计。

(三)项目竣工验收时,应将竣工财务决算报告提交竣工验收委员会审查,并按验收审查意见进行修改。

(四)项目竣工验收后,将按竣工验收委员会验收意见调整后的竣工财务决算按管理权限报送审批。

第二十四条 项目法人要按会计档案保管的要求,及时将财务报告整理归档并妥善保存,防止损坏和丢失。

第二十五条 项目法人应建立资产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对资产购置、验收、保管、使用等环节作出规定,明确资产归口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以及有关人员的资产管理职责。第二十六条 工程验收后,项目法人要及时办理资产移交手续,将形成的资产移交给接收单位。确保项目形成的资产及时入账,防止资产流失。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七条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资金监管制度,组织开展督导、审计、稽查和专项检查等工作,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限期整改。第二十八条 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财务机构设置和财务人员配备情况。

(二)财务管理制度制定及执行情况。

(三)银行账户管理和使用情况。

(四)建设资金到位及管理情况。

(五)概预算执行及成本控制情况。

(六)合同、采购管理及履行情况。

(七)建设工程价款结算管理及支付情况。

(八)资产管理情况。

(九)审计、检查、稽查的整改落实情况。

(十)其他需要检查的事项。

第二十九条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有关单位要及时整改。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据职责,促进落实整改;对违反《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及有关规定的,提交有关部门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三十条 项目法人要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对审计、检查、稽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水利部负责解释。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上一篇:《对外汉语语音教学及研究》教学大下一篇:放飞理想,青春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