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正能量读后感

2024-06-24

团队正能量读后感(精选11篇)

团队正能量读后感 第1篇

今年以来,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水务发展为什么,我为水务做什么”活动,落实集团“基层基础再强化、水务项目再推进、能力素质再提升”要求,公司组织全体管理人员进行了《团队正能量》读书活动。作为一名党员、一名班子管理人员,我有幸参与其中,认真读完世界最著名的正能量管理大师丹·柏秉斯基所著《团队正能量———带队伍就是带人心》一书,掩卷沉思,意犹未尽,若有所思。

树立积极的心态,摒弃负面的思想,持之以恒,坚持正向能量,还有什么困难会困扰我们呢?正如序言中加里·哈尔普斯特所言“将丹·柏秉斯基所描述的行动变成我们的习惯,因为这样做有助于在当今时代打造出一支富有正能量的激情团队”。我想这也是作者撰写的初衷,书中的正能量就是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俗话说: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说明了缺少团队精神就难以达成目标。相反,童谣:“一只蚂蚁来搬米,搬来搬去搬不动,两只蚂蚁来搬米,身体摇来又晃去,三只蚂蚁来搬米,轻轻抬着进洞里!”恰好说明:良好的团队合作就能顺利取得成功。其实团队精神也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意识的集中体现。我们城乡一体化水务发展到今天,已经逐步形成了供排水运行管理的系统化,项目推进的有序化,内部管理的规范化,初步实现了“同网、同质、同价、同服务”的工作目标,但随着各项工作的逐步理顺,公司之间、部门之间、营业所之间、部门与所之间,甚至少数领导与部门之间的团队意识也暴露出各种不足。团队精神中尊重个人兴趣和劳动成果是基础,协同合作是核心,反映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没有正确的管理文化,没有良好的从业心态和奉献精神,就不会有团队精神。我们个人是团队的推动力,团队才是个人成长的摇篮。我们不反对个人英雄主义,但是个人英雄主义必须服从于团队利益,如过分强调个人英雄主义,整个团队就可能成为一盘散沙,变得不堪一击。

团队正能量读后感 第2篇

历史告诉我们,除了“放弃”,人生只有“延迟成功”,没有“失败”。爱迪生发明电灯的经历是坎坷的,在寻找灯丝材料的过程中,数千次的实验失败消磨着旁观者的耐心,但是对于爱迪生来说,每次失败都是他排除该材料最好的佐证。爱迪生始终坚信:每一次失败都是通往成功路上的一级台阶,台阶越多成功的高度越伟大,喜悦越振奋。成功绝非偶然,而是无数次失败积累的量变。在团队的经营中,只有持续地灌输正面思想,让每个人都能意识到自己的作用,并对维护正能量乐此不疲,每个成员才会有“归属感”,才能从团队中找到舒适感,从而用良好的状态达成高绩效!

人+人=团队,有“人”才有组织。所以团队最大的资产就是员工。作为团队的缔造者,因为有了共同的信仰、共同的目标、共同的价值,你才有可能聚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形成团队,因此,把握住员工的思想动态,就能把握团队正确的方向。你需要关心每个人的能力和个人发展,持续地为他们提供培训、指导和教导以覆盖他们知识上的盲点,并发掘一切机会给他们赞许和表扬,只有正能量的“养料”,才能浇灌出正能量的“成果”。

激发正能量 第3篇

解读:多鼓励工作热情高

罗森塔尔效应: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将一群小白鼠随机分成A、B两组, 并告诉饲养员, A组老鼠很聪明, B组老鼠智力一般。几个月后, 罗森塔尔对这些老鼠进行迷宫测试发现, A组老鼠比B组能更快地走出迷宫。对此, 罗森塔尔深受启发。他又来到一所普通中学, 在学生名单上随机圈了几个名字, 告诉老师这几个学生的智商很高。一段时间后, 奇迹发生了, 这几个随机选出来的学生成了班上的佼佼者。

人会被自己喜欢、钦佩的人所影响和暗示。如果常受到信任、赞美等积极暗示, 人们会由此获得向上的动力, 尽力使自己达到对方的期待。不过, “说你行, 你就行, 不行也行”的简单做法很难有效。管理者一定要相信下属的能力, 给他们支持、鼓励和温暖的氛围。比如, 在交办任务时, 不妨说:“我相信你一定能办好”、“困难是有, 不过你肯定会有办法的”……这样, 下属就会朝你期待的方向发展。反之, 如果上司总是对员工吼“笨蛋”、“这么简单的事都做不好”之类的话, 那他手下的员工就真可能变成笨蛋。

值得注意的是, 积极心理暗示只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管理者是否有足够的掌控力、任务是否在下属的能力范围内、员工会不会尽力等因素都应该考虑到。比如, 对于新员工, 领导者可以对其成长的过程给予关注和肯定;对于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的老员工, 要在鼓励他们挑大梁等方面提出更高的期望, 让他们觉得公司依然需要自己。

激发正能量的德西效应:

解读:用奖励激发成就感

德西效应:心理学家德西曾讲过这样一个寓言, 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 让老人难以忍受。老人想了一个办法, 他给每个孩子10美分, 对他们说:“你们让我觉得自己年轻了, 这点钱表示谢意。”孩子们很高兴, 第二天又来了, 但老人只给他们5美分。第三天, 孩子们只得到2美分, 令他们大怒, “一天才2美分, 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发誓, 再也不会为老人而玩了。寓言中, 老人将孩子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奖赏而玩”, 他通过操纵外部因素掌控了孩子的行为。

企业中, 能促使员工奋斗的动机一般有4种:外在动机, 如加薪或补助;内在动机, 即对任务本身感兴趣;成就动机, 如工作受肯定;社会动机, 如获得人际肯定和支持。因此, 加薪不是唯一的激励手段, 比如美国IBM公司就有一句宣言:加薪非必然。近日, 美国一项针对5388名员工的研究发现, 如果员工能预见到2年内有晋升的可能, 那他们会有更好的表现和满意度, 效果相当于薪酬提升了69%。可见, 明确的职业发展空间, 能大幅提升员工的职场幸福感。

因此, 管理者应明确区分“该做”和“该鼓励”的行为。“该做”的是指分内职责, 不应设置物质奖励, 而应点到为止地给员工肯定, 以增强他们的内在成就感, 激发成就动机。过于频繁的表彰和评比活动并不可取, 尤其不能为了照顾某些人的情绪, 拿表彰送人情。只有对那些一般人难以做到, 或需要员工“踮着脚才能够着”的任务, 才能用物质奖励。

激发正能量的南风效应:

解读:重人情最能留住人

南风效应: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这样一则寓言, 南风与北风打赌, 看谁能脱去一位农夫的衣服。北风自以为力气大, 使足了劲向农夫一顿猛吹, 瑟瑟发抖的农夫反而裹紧了外衣。南风却是向农夫轻抚慢拂, 送去温暖熏风, 让农夫遍体发热, 自己脱下了衣服。

这则寓言说明, “以人为本”的软性方法能顺应人的内在需求, 往往比生硬的“角力式”刚性方法好用得多。对管理者而言, 这一效应主要体现在重视情感上。为了留住老员工, 管理者除提供升职加薪的机会外, 应重视关心员工生活, 对有困难的员工伸出援助之手。近日, 武汉一家公司请老师给员工上恋爱指导课就是个例子。这位老板认为, 公司里许多技术员都没结婚, 也不会谈恋爱, 如果他们的感情生活不稳定, 则势必会影响工作, 所以这次活动很有必要。

专家同时给出8个能营造温暖氛围的小细节:1.真诚地说声“辛苦了”、“谢谢”、“你真棒”。2.由衷地赞美“这个主意太妙了”。3.拍拍下属的肩膀, 或给一个信任的眼神。4.分享下属成功时一个忘情的拥抱。5.一张鼓励的便条。6.及时回复下属的邮件。7.在下属的生日或纪念日时, 打个电话, 或送一件小礼物, 或发一条简短而温情的短信。8.一次无拘无束的郊游或团队聚会。

激发正能量的超限效应:

解读:批评人忌讳反复说

超限效应:一次,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去教堂听演讲。最初, 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 打算捐一大笔钱。可10分钟后, 牧师还没讲完, 他有些不耐烦了, 决定少捐点。又过了10分钟, 牧师还在喋喋不休, 让他1分钱都不想捐了。等牧师结束冗长的演讲时, 马克·吐温已经气愤难耐, 不仅没捐钱, 反倒从募捐盘里偷了2元。

超限效应给管理者4个启示:

正能量团队才能创造奇迹 第4篇

在信息时代,我们的经济更大程度上是由服务所推动的。这种由服务所推动的经济,重要的因素是人,因为人具有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的能力。一个正能量团队,在工作中拥有毫不动摇的决心。团队成员工作负责,并相信自己能够完成任何摆在面前的任务。每一个人在内心深处都认同团队的愿景、使命以及价值观,因“对共同理想的承诺”,而建立起了牢不可破的团队情谊。他们热爱学习,接受并提出反馈,为了改进团队而分享他们的经验与资源。正能量也许是使团队达到最高水平的最重要因素。

这听起来很完美,但问题是:“激励员工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的动力,究竟从哪里来?”这是很多经理都没有找到答案的问题。

专注于你的团队

过去20年来,我当过企业老板、培训师、咨询师、执行教练、主讲人、专栏作家,所从事的工作,全都涉及与工作环境有关的问题。我在一些世界500强的企业里和执行、领导团队一起共过事,也和一些中小型企业的经营者及管理团队合作过,所有这些经历,让我对正能量的来源有了了解。它具有四个特点:生产过程无法产生正能量;行政指令无法产生正能量;金钱买不到正能量;无法靠虚构来产生正能量。

想要打造一支充满正能量的团队,你得关注团队里的每一个人,因为正能量恰好存在于他们心中。我刚刚所说,正能量不能被生产,无法强求,用金钱买不到,也不能虚构,它来自于拥有它的人,来自于每一个人,因为每个人都有可能释放出正能量。从这个意义上,如果想创造一支正能量团队,还需要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里,你的团队成员有足够的安全感,进而迸发出他们内心珍藏的正能量。

团队是由人构成的,不是由物品构成的。要打造正能量团队,团队的领导者必须了解面对不同的环境时人们将作出何种反应。他必须知道知道什么样的条件可以深深地吸引人们,并让他们变得活跃。也就是说,什么让人们迫切地想要参与进来,什么让人们反感,导致人们离开或者不再参与任何事情。

我们无法强迫员工迸发出正面的能量,因此,团队的领导者必须为正能量的迸发创造好的环境条件。这些环境条件一定要充满养分,或者至少有这样的趋势,和园丁为了使花草茂密生长而创造好的环境没什么不同。

同样,若要在工作上获得好的结果,经理人与团队领导者应该关注他们团队的环境条件,以及团队成员对环境的优先选择。遗憾的是,很多经理人只是对他的员工发出了“快点成长”的命令,并责怪那些没能实现职业成长的员工。

想想有多少经理人和团队领导者所带领的团队,到最后不是解散了,就是名存实亡,毫无战斗力。通常情况下,经理人与团队领导者认为,他们之所以处在这个位置,是因为他们本身的优秀能力与性格特点,其实不完全与这个有关。

做团队建设者

在最近的几十年里,经理人大概被分成了数十种类型,即魅力型、官僚型、马基雅弗利型、民主型、独裁型及自由主义型等。还有些人把管理者分为微观管理者、教练型领导以及公仆型领导等。但在所有的分类中,是有共同的思路或特征可循的,它涉及人们如何接触并评价他们周围的人。

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特征,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光谱。光谱的一端是团队建设者,另一端是私利追逐者。大量的事例证明,大多数团队建设者成功地打造了一支拥有正能量、做事高效的团队,而私利追逐者却很少成功。

团队建设者努力地培养团队成员。他们帮助团队成员进步或学会新的技能。他们是顾问、教练,一直心系团队,把团队的宏观蓝图装在心中(团队的使命、愿景、价值与战略),并确定努力的方向,思考如何帮助自己以及其他团队成员成长。私利追逐者也希望团队能够成功,但他们是“不论好坏,沉浮全靠自己”原则的忠实信奉者。私利追逐者关注的主要是自己个人的目标,他们也许会比别人先达到自己的目标。他们也会盯着团队的蓝图(使命、愿景、价值与战略),但那只是为了确认他们下一步应该往哪里爬。

当私利追逐者就职并管理团队时,团队的积极性就会降低。举个例子:加里是中西部生产厂家的一位负责生产的高级经理。在这个职位上,他一直运用着自己不变的工作风格——粗鲁、暴躁、威胁。加里认为他的团队“跑得太慢”,只有通过“鞭打”才能获得期望的结果。这种想法帮助了加里——如他所愿,他得到了升迁。

然而,正如你猜想的那样,加里的管理风格导致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提高了,但这种效率的提高,是由于心头的恐惧所驱使的,而不是发自内心的正能量所驱使的。并且,由于这种提高效率的动机无法持续,加里需要通过再度增强恐惧感及胁迫力度,来维持团队的工作业绩。你可以想象,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员工的工作动力全无,开始打电话请病假,整个团队怨声载道。杰夫是加里所在公司的另一位负责生产的高级经理,他采用另一种不同的管理方法。杰夫非常善于倾听团队成员的想法,因此大家都很喜欢他。他总是征求团队成员的意见,并且反馈了很多信息,让团队成员了解当前的工作进展。最重要的是,杰夫很公平。有人出错了,他从不袒护,而是机智地、有原则地予以纠正。犯了错误的员工从杰夫的办公室出来时,他们总觉得自己犯的错误很值,因为从中吸取了重要的教训,而且受到了杰夫的尊重。

很显然,涉及怎么对待、评价别人的时候,加里是一个私利追逐者,而杰夫是一个团队建设者。加里认为,他必须不断地“鞭笞”他人,以达到最终的目的;而杰夫知道,通过表扬、培训、指导,更容易实现目标,因为当员工对自己的团队产生了归属感时,便会迸发出无限的正能量。

调整工作流程

此外,打造正能量团队,要注意的另一方面就是调整工作流程。一个团队可能拥有专业水平高、业务素质高及充满正能量的团队成员,但如果在他们的工作流程中存在障碍或停顿,那么,工作效率同样会受到影响。

先来说一个作过简单调整的案例:凯思琳管理着一个有8名销售人员的团队,但是,她觉得很难让团队的成员按时完成每周的报告。其实所谓的报告,只是填写一些简单的表格而已。销售人员只需要记录下每天跟什么人洽谈,与洽谈的每位客户的关系密切到什么程度等。如果无法完成每周报告,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给销售带来损失。

为解决这个问题,凯思琳让公司的网络主管在公司内部网站上创建了一个周报系统,并出台一项制度,即销售人员每周都必须填完表格,否则佣金凭证不会计入工资。周报的完成率从25%提高到了100%,因此,凯思琳的团队销售额也获得了迅速增长。

事实上,打造团队正能量,要从自己开始。你不能缩减打造正能量团队的过程,因为捷径也是失败的路径,长期地努力要比你走捷径失败后再重新积累能带给你更好的结果。坚持做团队的建设者,你就有了打造具有正能量团队的坚实根基。

团队正能量读后感 第5篇

——第十至十二章

团队的管理者就应清楚:谈话和会议不能构成“一言谈”,交流务必在互动的氛围下才能收获想要的效果。如何将谈话和会议的氛围活跃起来呢?除了有效提问以外,还需要仔细倾听。如果你不去倾听,你就创造不了高效、正能量的团队,只有倾听,才能让你的团队快速运转起来。然而现实的悲哀是,往往很少有人理解过“如何有效倾听”的培训。

通常状况下,人都期望自己滔滔不绝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还奢望听众配合,却不能理解甚至不愿意听到和自己观点不能重叠或冲突的说法。这样是大错特错的,个性是作为团队管理者。试想一下,如果对方的诉说你不愿意倾听,对方会感觉受挫、被孤立,所以工作用心性会大大降低,从而丧失了团队的凝聚力。要提升团队绩效,维护团队正能量,倾听要作为“基本功”认真对待并执行。

又有些管理者认为“听到”就等于“倾听”,这样的认知会让“听”变成无用功。“听到”是被动地理解,目的是让对方明白自己在“听”;而“倾听”则是主动地去理解对方的想法,这才是对方想要的。“倾听”的过程需要真正地尽力去理解对方的观点,所以倾听时,是需要开动脑筋的。

有技巧的倾听需要倾听者思考不同的观点,这样才能掌握真实的状况。在倾听的全程,我们务必从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对方的话,因为倾听是建立信任的前提。还务必牢记要暂时放下自己的观点,专注于对方,不断对自己说:“我暂时不能理会别的事情,我要理解这个人说的话”。倾听的过程中我们不是一台“录音机”,而是“对讲机”,适时地用提问和陈述确认你的理解十分重要,这样能够让我们始终和对方的观点逻辑并轨,能够更有效地去理解对方,从而准确接收到有用的信息。

千万别忽略了:倾听需要“理解”,并不必然是“认同”!

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就是人的思维更丰富,更有逻辑。正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所以分歧的产生在团队中是再正常但是的现象。管理者在不遗余力地打造对使命、愿景和价值观一致认同的团队时,也不要疏忽了对分歧的处理。

处理分歧需把握原则:影响团队的分歧,务必有条有理地压制并杜绝;而在不影响团结的分歧中,所有问题能够摊到台面上进行客观的讨论。让每一方陈述自己的立场,同时另一方则真诚的倾听,这是追求理解很好的方法。互相都要尽力找出对方支撑表述观点的逻辑和理由,并加以理解。接下来就需要共同讨论各方的观点是否科学、是否能够改善、评估别人对自己观点提出的推荐并选取理解或拒绝。在这种开诚布公的环境中,即便有人很直白地否定了你的.观点,但只要有理有据,推荐还是能够思考理解的,极大程度缓解了因为观点不同产生的分歧,正能量才会积累。

处理分歧的过程中切记,紧张关系的产生实际上是人们把分歧藏在心里不说出口的结果,在分歧没有得到解决的状况下,紧张关系就可能产生。在利用关系阶梯处理紧张关系时要把握科学的步骤:专注于他人→确认理解→寻求信任→温和地探索真相→建立期望。

团队正能量读后感 第6篇

阅读《正能量》这本书,是从疑惑、好奇和心中无限的期盼中开始的,还没开卷,便被书名所打动?——《正能量》,到底什么是团队正能量?怎样获得团队正能量?又怎样样才能运用团队正能量打造全新的自己?随着阅读的一点点深入,跟随着作者的文字,内心仿佛也变得越来越光明与用心起来。

书中所说的团队正能量,就是一切予人向上和期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透过种种实验和数据,理查德。怀斯曼严谨又趣味十足地向我们阐释了伟大的“表现”原理,运用“表现”原理激发出的团队正能量,能够使我们产生一个新的自我,让我们变得更加自信、充满活力,破除了我们过去秉持的“性格决定命运”、“情绪决定行为”等认知,更好地去指导我们的工作与生活。

生活中,我们亦需要团队正能量。团队正能量的传染力就像磁场,能够向外辐射用心和乐观。不论遇到任何事情,都要往好的方面去想,无论经历怎样坎坷的生活,内心始终持续对生活的热爱,始终用一颗温暖的心去应对人生。用心、乐观、豁达、从容、朴素、简单、宽容、善良……这些都是生命的团队正能量,当你调整心态,用昂扬用心的姿态迎接初升的太阳,拥有团队正能量的你就是自信、值得信赖的,用自己的洒脱和热情影响身边的人与事,团队正能量帮你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你也能用自己的团队正能量去塑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这是你拥有的无形的巨大财富。

工作中,我们需要团队正能量来不断激励自己。尽管有时辛苦,有时沮丧,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工作是实现自身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如何在工作中最大限度发挥自我的团队正能量,实现自身价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会。就拿自己来说,在文书的岗位上工作将近一年,感受颇多。文书工作琐碎且繁杂,集政治性、业务性、机要性于一体。虽然这项工作看似不太起眼,却需要时刻绷紧神经,花费超多的精力与时间去完成,不能耽误,更不能有差错。压力当然是有,职责也很重大。正因如此,就更需要自己抱着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紧迫感与使命感,不断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总结工作规律,不断向自己提出更高地要求。只有抱着这样的态度,才能促使自己不断地进步。这中间必定会经历痛苦,如果把工作的压力和挫折,转变成了负能量,经常抱怨,越说情绪越差,负面的情绪堆积最终会爆发,耗尽身体的团队正能量,负能量蔓延开直至影响到周围的同事和家人,如同病毒传播一样。但要是换个视角,当看到自己的劳动收获成果,看到每一个公文的顺利办结,看到每一个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看到每一点一滴进步的不易取得,都激励着自己用更昂扬的斗志,更饱满的精神去迎接下一个更大的挑战。我想,这也就是一个不断积聚团队正能量来激励

自己更好工作的过程吧。

人心中的“能量场”存在着正、负这两种能量,当团队正能量不断被激发时,负面情绪会逐渐被代替,人的幸福感也会慢慢增加。在工作中,重视用用心的心态调整自己,摒弃负面的思想,远离消极,坚持正向能量,持之以恒,还有什么困难会困扰我们呢?每一天给人一个微笑、一个握手、一个拥抱,传递的便是乐观和用心,转发一条温馨、用心向上的微博,也是向朋友传达了团队正能量的价值,促使社会风气向着用心健康的方向前行。我想这也是理查德怀斯曼教授撰写《团队正能量》的初衷,只有我们每一个个人学会坚持团队正能量、充满团队正能量,我们的社会才会充满团队正能量,国家才会充满团队正能量。

团队正能量读后感 第7篇

点燃团队正能量,改变从现在开始。工作之余,怀着激动的心情抓紧时间读完这本心理学大师丹•柏秉斯基写的书,心中感慨无限。

书中所说的团队正能量,就是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一个具有正能量团队,在工作中拥有毫不动摇的决心。团队成员之间对工作负责,并且深信他们能够完成任何摆在面前的任务。每一个人在内心深处都认同团队的愿景、使命以及价值观,热爱学习,而且在工作中建立起牢不可破的情谊。

工作中,我们需要团队正能量来不断激励自己。尽管有时辛苦,有时沮丧,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工作是实现自身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如何在工作中最大限度发挥自我的团队正能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会。就拿自己来说,在办公室的岗位上工作多年,办公室内勤工作琐碎且繁杂,集行政性、服务性、业务性于一体,需要绷紧神经,花费大量的精力与时间去完成。压力当然是有,责任也很重大。正因如此,就更需要自己抱着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紧迫感与使命感,不断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总结工作规律。当看到自己的劳动收获成果,看到每一次会议的顺利召开,看到每一个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看到每一点一滴进步的不易取得,都激励着自己用更昂扬的斗志、更饱满的精神去迎接下一项工作。我想,这也就是一个不断积聚团队正能量来激励自己更好工作的过程吧。人心中的“能量场”存在着正、负这两种能量,当团队正能量不断被激发时,负面情绪会逐渐被取代,人的幸福感也会慢慢增加。在工作中,重视用积极的心态调整自己,摒弃负面的思想,远离消极,坚持正向能量,持之以恒,还有什么困难会困扰我们呢?每天给人一个微笑、一个握手,传递的便是乐观和积极,转发一条温馨、积极向上的微信,也是向朋友传达了团队正能量,促使社会风气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前行。

生活中,我们亦需要团队正能量。团队正能量的传染力就像磁场,可以向外辐射积极和乐观。不论遇到任何事情,都要往好的方面去想,无论经历怎样坎坷的生活,内心始终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始终用一颗温暖的心去面对人生。积极、乐观、豁达、从容、朴素、简单、宽容、善良……这些都是生命的团队正能量,当你调整心态,用昂扬积极的姿态迎接初升的太阳,拥有团队正能量的你就是自信的、值得信赖的。

团队成员应保持积极的心态,时间很容易流失,与其消极的度过不如积极的迎接;应具有主动的意识,主动是积极的表现,善于总结自己、分析自己,主动接受新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应明确个人的目标,将个人的目标与团队的目标、公司的目标有机统一起来;对同事热心、对家人倾心、对社会有爱心,以热情洋溢的姿态迎接每一天。

正能量 第8篇

正能量是乐观向上的态度, 有了它, 我们可以乐观应对人生。

她的《雀之灵》早已臻于艺术的顶峰境界, 让人看了如饮甘霖, 醉得难以自抑。她的双臂柔若无骨, 身体轻盈, 舞姿轻灵, 如树梢的微风, 如小巷的晨曦, 如荷叶的圆露, 如林间的月光。她, 便是邰丽华。看到如此曼妙的表演, 又有谁会想到她其实是一个聋哑之人?面对人生的磨难与考验, 他没有放弃, 而是抓住梦想, 勇敢一搏;面对旁人的种种质疑, 她没有放弃梦想, 而是用行动证明自己。正是这股乐观向上的“正能量”让我们从中受益, 更加勇敢地面对人生。

正能量是坚持不懈的毅力, 有了它, 我们可以将梦想进行到底。

若无每日闻鸡起舞坚持不懈的毅力, 那么祖逖又怎能北伐中原而名垂千古?若无常年笔走蛇龙墨染池水的功夫, 那么王羲之又怎么能挥毫盖世而被尊称为书圣?若无半年钻研演算草稿的呕心沥血, 那么陈景润又怎能摘取明珠享誉世界?他们都在不懈的努力, 享受了生命的过程, 享受了人生的成功。若没有坚持不懈这股“正能量”, 又如何会有如此之多的英雄豪杰?

正能量是淡泊宁静的心态, 有了它, 便看淡名利, 不为名利所累。

归隐南山, 香菊为伴, 仕途的失意梦想的破碎, 陶渊明没有自哀自叹, 而是以淡泊这股正能量, 将对黑暗官场的失望化为对山水的热爱, 神游桃园, 南山赏菊, 寄情山水, 笑曰:“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遭受诬陷, 受到酷刑, 贬离都城, 苏轼没有被苦难打垮, 而是将淡泊宁静这股正能量揉进骨子里, 怀古抚今, 在湖边垂钓, 在林间小憩, 在月下独酌, 将一股豪迈之情化为铿锵诗句———“一蓑烟雨任平生”, 表明了他的淡泊与豁达。正是这种淡泊宁静的正能量, 也让他们看破世俗庸挠, 不为名利所累, 从而超脱自己, 获得了人生的升华。

正能量?负能量? 第9篇

2015年3月27日下午,一位市民將自己拍摄的视频上传到网络后引发了全国网友的热议。视频内容显示:27日下午5点30分左右,在北京海淀区双安商场西侧的天桥附近,有三女一男四个成年人围着一名初中生争吵。视频发布者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双方最开始起争执的时候她并不在场。发视频是因为这几个大人说话太无理。这几个人一直在质问学生为什么要拍照,并称这名学生读书读傻了。一名中年女子咄咄逼人地对着这名学生说:“你哪个学校的,有病吧。”她身后的一名女子则大声说,是人大附中的,“除了人大附中,哪有这样的书呆子”。被同行者拉走后,这名女子仍然在不停地说:“孩子你脑子真学坏了,你有什么权利啊,读书读坏了。”而这名学生则表示,是对方的车占用了自行车道,挡了他的道,并称人人都有权利拍照。这名学生对着路人解释说,他是在自行车道行驶,对方挡着他道了,还骂他。随着争议继续升级,四名成年人都来到孩子跟前,一名身穿保安制服的男子赶到现场后,挡在了这名学生身前,随后这四个人乘车离开现场。

【适用角度】

角度一:自觉意识

四个成年人,没有意识到机动车不能占用非机动车道,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增加了交通秩序的混乱,没有意识到这么做侵害了其他人的合法权益,竟然还对中学生的阻拦和拍照感觉很不理解,很气愤,并最终得出对方“读书读傻了”的结论来。这说明“自觉意识”离我们还有相当的一段距离。

角度二:勇气

孩子勇气可嘉,此外令人欣慰的是,当被斥责声吞没时,有穿制服的保安上前“挡在了这名学生身前”,还有旁人指责“你们怎么能够这么跟孩子说话?”

角度三:打破潜规则

对违规现象进行拍照,不过是任何一名公民行使监督权利的一种方式,却遭遇到“傻气”的斥责。在某种程度上讲,这不过是一种世俗化的潜规则对于明规则的压倒性胜利。乱占车道现象太过普遍,这辆私家车不过是从众的那一辆,被“特殊对待”当然会“叫屈”。

角度四:强化法制

新加坡的严厉法制全球闻名,但在我国却受到许多人为因素的干扰。当地为什么那么多机动车占用了非机动车道?因为他们的交通违法行为没有得到任何的约束和惩戒,没有付出任何的代价。如果有关部门能够严格执法,对这类行为发现一起处罚一起,该罚款罚款,该扣分扣分,情况必然会好转。

角度五:教育的目的

清华大学政治学教授刘瑜讲过一句话:其实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让人变得深奥,而在于让人变得天真。“天真”不是让你幼稚,而是回归本真,让你能够坦诚、真挚地面对自己的内心。这个被成年人斥责为“读书读傻了”的中学生,之所以能够指出一辆私家车占用非机动车道的不正常之处,正是因为其接受的规则教育,激发了他内心对这个世界本然的想象,且还未被社会的世俗化所淹没。

【热点时评】

为监督占道乱停的少年公民点赞

王石川

私家车占用非机动车道,反过来辱骂拍照的初中生,这是多么是非不分、以耻为荣和枉为成人的做法。令人欣慰的是,在这场对垒中,舆论和正义站在了孩子这一边,正如有网友所称:孩子做得对!全社会都应该养成随手拍不文明行为的习惯!普通市民没有权力执法,但我们可以拿起手机捍卫我们的权益!感谢替孩子说话的路人!

是的,该为这个孩子点赞,更该以实际行动来支持他。这名孩子是初中生,也是一名公民,他身上有责任有担当有凛然正气,更知行合一。环顾四周,不少人的公民精神匮乏是不争的事实,这体现在缺少权利意识、不敢维护自身合法权利;面对丑恶现象时不敢说“不”,往往选择沉默;还包括过于圆滑、缺乏是非判断能力等。

如果多一些上面那样的人大附中的初中生,如果成人敢于承担、不混淆是非,国人的公民意识无疑会增强很多。旅美作家林达曾谈到,美国很多学校都使用《公民读本》的教材,它们重点谈到了公民意识的培养、民主性格的养成等。比如,要改造社会吗?先从把自己改造成一个好公民做起。而最后,你会发现,这样的公民准备,又是在使“你”和他人的生活,都变得更容易。再比如,一个好的公民是忠于自己国家的,这意味着你对国家是持建设性而不是毁坏的态度。假如政府做错事,你严厉批评政府,那是希望它改善,这就是建设性。这种方式可否为我们所用,值得一议,但其传递的思路,如做好公民、培育批判精神,都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上述初中生看不惯私家车占道而拍视频,也许可归于学校教育或家庭教育,也可能源于他在成长过程中的可贵认知,无论是哪种情形,都表明其价值观是健康的。这样的初中生还有很多。但是,让人疑惑和担忧的是,他长大后是否仍不忘初心?当他遭遇不公时,是否仍葆有公民精神?

在我们年少时,也常常正义在胸,路见不平敢出手,可年龄大了似乎越来越世故,面对不平事时可能不再怒吼了,面对别人的苦难有时可能背过脸去。是的,这是某种成熟的体现,可也未免可悲。事关权利,就该较真;事关正义,不能妥协。

对监督占道的初中生,我们别止于点赞和声援,更应该做个像他那样有正义感、有赤子之心的公民,敢行动,敢嫉恶如仇。更重要的是,相关部门应激浊扬清、惩恶扬善,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规定的,处警告或者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笔者最后关心的是,报道中的私家车主会被处理吗?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

社会进步需要更多“读书的傻子”

杨慧婧

一场普通的民事纠纷,短时间内能引发舆论强烈回响,恐怕还是“读书读傻了”这句诟骂戳中了社会共识的敏感点。这句话也许并不十分难听,但却格外刺耳。“读书读傻了”这句话,非常直白地体现了说出者的是非不分。明明道路交通法规就摆在那,自己不去读,却责怪别人“读傻了”,这种做法为整个事件平添了几分荒诞。

不知道在这几位成年人的眼中,这位“读书读傻了”的中学生究竟傻在何处?可能在他们看来,所谓“读傻了”,是因为学生不明白在书本知识和实际情况相互矛盾冲突时,应该选择社会的潜规则,而不应该遵守明文法规。违规占道即使有悖规定,但执法部门管不过来或干脆少管、不管,你一名中学生又何必多管闲事?对在公开场合出现的违法违规现象,大多数人不都是绕行而过吗,一个中学生又何必较真地掏出手机拍摄?

这几名当事人甚至很多旁觀者,在这位中学生较真以前,都忽略了个体为了公共利益其实是可以在违法违规现象面前不低头、“冒傻气”的。学生的行为之所以被大多数网民点赞,是因为这种较真在当前建设法治社会的大环境下显得弥足珍贵。法治并不只是一纸规定,也并不是只有执法者才能参与。在法治建设中,每一个公民的行为都有其意义,每一个公民都可以在法律遭到违反时站出来捍卫法律的尊严。

之所以有“读书读傻了”这种言论脱口而出,甚至令不少人都感到似曾相识,只能说明这个社会的法治观念、规则意识还不够牢固,变通、歪曲、法不责众、情有可原等潜规则依然有其盛行的土壤。而社会的进步,正有待越来越多“读书的傻子”参与。倘若有越来越多的公民为了公共利益做一些“傻事”,那么社会上自然会筑牢一道保护公共利益的防线。人们对这道防线起初或许是慑于舆论的谴责、媒体的曝光而不敢触碰,长此以往,则会内化为对法治的敬畏、对规则的恪守,一旦面临一己之私与公众利益的冲突时,就会有不假思索地选择后者的自觉。

古语云,“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其意就是不把读书局限为一种自我体验,而是把读书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来源。如今,一名未成年人的较真,凸显了当书本知识施之于严肃现实时遭遇的尴尬。希望在今后,社会上能有更多的“傻子”出现,一点点扭转那些所谓“聪明”的潜规则,让书本上的大道理真正成为社会上的明规则、硬规则。

(摘编自《光明日报》)

我们都曾是那名“傻气”的中学生

朱昌俊

一句“读书读傻了”的指责,令人五味杂陈。私家车占据非机动车道,明是自己违规,怎还骂对方“傻”?这或是因为这种事情在现实中被指责的概率太低了;又或是,乱占车道现象太过普遍,这辆私家车不过是从众的那一辆,被“特殊对待”当然会“叫屈”,甚至因为见怪不怪,而被默许其现实合理性。那么,被拍照当然就很可能被理解为“找茬”“多管闲事”,是傻气。

对违规现象进行拍照,不过是任何一名公民行使监督权利的一种方式。却遭遇到“傻气”的斥责,在某种程度上或许不过是一种世俗化的潜规则对于明规则的压倒性胜利。尤其对一名中学生而言,敢于指出“皇帝未穿衣服”,不过是心中的原始性规则意识还未在现实中妥协。事实上,如果将观察的对象定位为包括中学生群体在内的年轻人,他们在踏出校门或走向社会前,其实都会经历一段易被人称为“傻气”的阶段,譬如实习生拒绝为导演订盒饭会被称为“不懂事”;再譬如刚入职场不愿意拍领导马屁,会被认为“不成熟”,等等。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又何尝不都曾是那名身上带着“傻气”的年轻人?

但正如这位中学生所遭遇的指责一样,大多年轻人走向社会之后都很容易在这样的指责中被磨掉年轻时的那一份“初心”与对规则和权利的认定之心,继而变为那个指责年轻人傻气的过来人,并构成对于年轻人的现实吞噬力。因此可以说,在这件事中,其实我们都扮演了指责者的角色——如果乱占车道并未成为一种常态,如果向乱占车道较真的,不只有这位中学生落寞的身影,那声指向他的“傻气”,还会如此理直气壮吗?

清华大学政治学教授刘瑜曾经的一句话,或许在此能恰到好处地回应这句“读书读傻了”的谬论:其实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让人变得深奥,而在于让人变得天真。“天真”不是让你幼稚,而是回归本真,让你能够坦诚、真挚地面对自己的内心,面对这个纷杂喧嚣的世界。这里的“深奥”,或可以被理解为“世俗”,这个被成年人斥责为“读书读傻了”的中学生,不过正是因为其接受的规则教育,激发了他内心对这个世界本然的想象,且还未被社会的世俗化所淹没,因此,他才能够坦诚、真挚的面对自己的内心与社会本然的规则,指出一辆私家车占用非机动车道的不正常之处。

令人欣慰的是,当被斥责吞没时,有穿制服的保安上前“挡在了这名学生身前”,还有旁人指责“你怎么能够这么跟孩子说话?”在一个精致利己主义盛行的社会,正是因为还有这些人存在,提醒着世界本来应该具有的模样,也让人感受到多一点的温情与希望。只是,令我稍许感到悲观的是,作为成人,我们能够真正接纳并呵护这些孩子的较真与“傻气”吗?

或许,我们都应该对那名中学生说一句:小伙子,你不傻。并且请你无论年岁如何增长,都能尽力葆有那份“傻气”。

(摘编自《西安晚报》)

《打造正能量团队》读后感 第10篇

——《团队正能量——带队伍就是带人心》读后感

(事业办财务:胡金燕)

一、书籍精彩摘录

1、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明白自己最应该做什么!

2、职责的转变就是思考方式的转变!

3、认清自我的职位与角色才能找对方向!

4、任何一个被赋予培训职责的人,都应该知道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培训师!

二、心得体会

“你做得很好!”“你们部门是最棒的!”如果你是一名员工,当听领导到这样的称赞时,你是沾沾自喜还是感概万分?第一,毫无疑问这句话是对你能力充分的肯定;第二,更深一层次的含意是希望你继续保持或做得更好。所以,首先当我们听到赞美时,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问自己:我的职责是什么,我应该做什么?切忌被赞美的话冲昏了头脑。而如果我是团队的领导者,当我的下属表现不凡,我必须用赞美的话去称赞他时,如果一味地表扬他做的好的部分,而忽略了其他能得到提升的能力,这就使我们的谈话差强人意,没有实现管理的初忠。而当读了《团队正能量》这本书后,让我更深刻地明白了这个道理,如果过多地注重单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会产生消极的后果。从卡伦的悲剧事件中足见其影响之大,原本表现优秀的卡伦被提拔到管理职位,岗前培训获得了足够多的称赞,而没能接受指导和训练,上岗后卡伦进入了微观管理,对员工大肆批评和挑剔,结果,卡伦的员工相继离职,他自己也非常遗憾地被公司解雇了。

从卡伦事件我总结出了几点启发:

1、适时调整岗位职责;

2、认清自己的职业方向;

3、保证有充实的团队正能量;

4、提升管理才干,培养个人情商。

三、如何在工作中运用

“转换思维”在工作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纵然一个很有责任心的员工,随着岗位的提升或变更,工作职责也随之改变,那么在明白自己将要做什么后,就要抛弃原来的思维方式,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明白了这一点后,无论身处哪个岗位,原来都不是那么难。

我们会计人员,会经历办事员、助理会计、主办会计、会计负责人甚至更高的职位,如何把握每个阶段的职责,让我们的财务会计之路走得更长远,值得我们每一个会计人深思。而我也曾经历过几个阶段。刚毕业时,我是初出茅庐的小小办事员,没有固定的工作内容,一天的工作就是打杂,但我也是乐此不疲地干好打印、复印、跑腿的活。做了助理会计,可以接触到会计分录、会计凭证这种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我深知签好每一张凭证就是我的工作职责。但是这并不是我的终级目标,所以在通过不断地学习、努力后,我走上了主办会计的岗位,主办会计不再是签签凭证,而是要对整个账套数据的掌握,以及财务报表的编制,税收筹划的工作。这时候的我不再是个人主义,而是这个小团队中的核心人物了,每月要接受助理会计的工作汇报,在面对一些新的业务产生时,我必须耐心指导他们,确保财务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团队正能量》读后感7-9章 第11篇

——第七至九章

上次谈到了每个人在团队中都有自己的职责,理清每个人的职责是作为团队管理者的基本工作。

对于团队成员的情绪管理,管理者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一套大型机器上的每个零件只有在状态最稳定时才能发挥其最高效率。团队中也一样,每个人就像零件,各自执行着自己的职责,但相互间却紧密相关联,一个零件的磨损可能会导致整台机器的停摆。所以我们需要不停歇地调试、检查。对于运转失常的零件,及时打磨、修理甚至更换。跟员工的交流沟通就好比打磨修理零件的过程。

谈话的场合可以不拘,办公室、走道甚至是茶水间都是不错的安排;谈话的形式也各异,正式、非正式或者聊天寒暄都可以,把握住气氛在轻松互动的过程中进行,不必要把谈话演绎成“一言谈”,双方都能倾吐心声方能达到谈话的效果。在谈话中牢记双方共同的目标,为实现共同目标各抒己见。管理者需要及时扭正员工思维上的偏差,使其铭记“团队目标至上”的原则,否则谈话只能在“倾听-解答”的无限循环中草草结束。谈话中把握主动,利用开放式提问探索问题所在,利用封闭式提问锁定疑问并给出合理建议,为其提供匹配于团队目标的个人规划(蓝图),将谈话效果努力调整到最佳。

个别的问题可以通过谈话,而团队面临共同问题时,则需要组织会议商讨解决。会议的目的是保持团队的健康并让其朝目标方向发展,但是,只有当开会的次数与类型最优化的时候,才能达到你想要的团队健康发展与充满正能量的结果!会议过多、过少或者会议没有结果,则只会起到反作用,更不用说激发人的正能量了。会前明确目的是团队管理者必须谨记的,每次会议都应该着眼于让人朝公司或团队的目标方向前进、提高团队效益与效率,每次会议还要有它特定的目的。如果没有明确目的的会议不要开。在会议中出现讨论的问题并不在会议议程中的情况,组织者要及时有效地予以“委婉制止”,可以安排在会议正式议程谈论出想要的结果后再做讨论。组织会议时应该尽量避免开成“报告会”,报告不是没有价值,然而一旦报告时间占据绝大多数时间,会议效果会大打折扣,可以在每一轮的报告后安排“自检”、“讨论”和“相互建议”环节,勾起个人和共同的思考。

要开一次有价值的会议是需要精心准备、细致操作和透彻总结的。会议前组织者要针对会议的目的预设至少两套方案,并在脑海里全程预演一遍,以确保执行时方向不偏差;会议中需要随时观察团队对会议的反映,把握会议进程的连贯有序进行;会议后分析评估对愿景、使命、价值或目标的影响,还要总结出亮点不足,并提出改善措施。

永远牢记:

1、会议目的是保持团队的健康成长;

2、每次开会都要有特定的目的;

3、会议频度把我适中;

4、通过收集和分析反馈确定会议的价值;

上一篇:重点文言虚词用法归类下一篇:梦想的作文400字——《心怀梦想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