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的热胀冷缩 教案

2024-07-18

空气的热胀冷缩 教案(精选14篇)

空气的热胀冷缩 教案 第1篇

空气的热胀冷缩

一、教学目的

1、初步知道气态的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初步知道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初步学会用实验与推理的科学方法来研究物体和认识物体。

4、培养学生自行探究、团结合作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在已经探究水的热胀冷缩性质后,激发学生进一步去研究 空气是否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借助其他物体的变化而间接地观察到空气体积的变化。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三、教学用具

热水、冰水、饮料瓶、气球、烧杯、水槽、乒乓球、镊子。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复习旧知

(1)师:同学们,你们好!真高兴,今天我们又可以在一起探讨问题了。这节课我们要进行新的研究。在研究新问题前,让我们来复习一下上节课学习过的知识吧!哪位小科学家能告诉大家? 学生回答(在一般情况下,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引入新课

师:那么,在这节课上你们想研究学习空气的性质吗?

学生回答:想

师:那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学习空气的热胀冷缩。板书:空气的热胀冷缩

(二)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

(1)师:空气有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2)学生讨论,推测

2、提出思考题(电脑出示)

师:关于这一问题我们用实验来解决,好吗? 学生回答:好

师:在做实验之前老师请同学们完成几道思考题。

(1)师:空气是会流动的,必须把它装在一个容器中,你认为选择怎样的容器比较合适?(电脑出示)学生回答(瓶子、塑料袋、玻璃杯等)

(2)师:你打算用什么方法使空气受热或受冷?(电脑出示)学生回答(热水、冷水、冰水、放进冰箱等)

师提示:如果用瓶子装空气,瓶内空气体积膨胀,那么瓶内的空气就会往外挤。只要想办法观察到瓶内的空气在往外跑,我们就知道瓶里的空气在膨胀了。(3)师:你能否设计一个方案在空气受热或受冷后,能明显观察到它的体积有变化?(电脑出示)

3、设计实验方案

(1)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师:就请你们围绕这3道思考题,以及老师为你们各小组准备的实验器材,分小组讨论、设计一个实验方案。(2)交流实验方案

师:在你们讨论的时候,我发现有些小组的方案非常有创意,就请他们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3)调整、修改实验方案

师:刚才这些小科学家都讲了自己小组的方案,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再结合本小组的观点,进行适当的修改。

4、做实验

(1)师介绍实验器材

师:哪个小组愿意给大家讲讲实验过程。学生介绍

(2)学生动手操作实验(3)归纳小结

a.师:通过前面的实验,大家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学生回答(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b.电脑出示: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师:与水相比,空气的热胀冷缩速度更快,体积变化更明显。C.表扬某些小组的探究精神和团结合作的好习惯。

(三)游戏乐园

(1)师:空气的热胀冷缩是怎样引起的呢?我们用游戏来解释吧。

(2)电脑出示:用PHET《物质状态》软件做一个模拟“微粒”运动的游戏。

(3)学生用软件做模拟“微粒”运动的游戏。(4)电脑出示:空气的热胀冷缩引起的原因。

(四)拓展尝试

1、小小魔术师

a.师:下面有我们就来做个 “小小魔术师” 把一个瘪了的乒乓球复原。b.学生分组实验 c.解释原因

师:为什么往瘪了的乒乓球上浇热水,能使乒乓球复原?(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解释三轮车车胎爆裂的原因

(1)师:在暑假里我遇到了一个难题,想请大家帮我一起解决,好吗?

(2)课件出示情景:(3)提出问题

师:经过前面的探究,现在请你们想一想:在炎热的夏天 为什么打足了气的三轮车的车胎会爆裂呢?

学生回答(是因为气温太高,车胎里的空气遇热体积膨胀把车胎挤爆了)

3、师介绍日常生活中空气热胀冷缩性质的应用

师:在我们日常的生活生产中,液化气钢瓶、打火机的充气罐和氧气袋等等在放置和储存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为什么?

学生回答(避免里面的气体遇热体积膨胀,发生爆炸)

(六)总结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初步知道了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关于热胀冷缩,你们是否还有兴趣继续进行研究呢?那就让我们下节课再见吧!

空气的热胀冷缩 教案 第2篇

教学内容:小学科学第十册空气的热胀冷缩

目标及重难点: 课时目标

1、让学生经历对空气的热胀冷缩的探究过程,认识气体对的热胀冷缩现象。

2、通过模拟空气微粒运动的游戏,理解物体热胀冷缩的原因。

3、通过探究,提高学生独立实验的能力、比较能力和对结论的概括能力。感受科学探究物体热胀冷缩的乐趣,感觉学习成功的快乐。

3、通过合作学习,体验集体的力量。

教法学法;本课的教学策略采取探究式教学法。其教学思路确定为在情景中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历大胆的提出猜想,激发学生参与科学课堂的欲望。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挑战性问题进行设想、尝试,开展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对现象背后的原因进行做出假设、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其教学程序为:“创设情景—学生探竟、设计实验、得出结论—对现象后的原因提出假设—分析得出结论—解决问题、实际应用”。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识,引入本课内容。

1、(课件出示)热水壶水烧开时的录象。

2、提问: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3、学生讨论:壶里的水为什么会溢出来?

4、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气体也有这一性质吗?

二、探究、认识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1、引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分组讨论:

(1)、怎样取出一部分空气来进行加热或冷却呢?(a、用容器装b、可能涉及容器的密封性问题)

(2)、怎样给空气加热或使之冷却?

(3)、空气无色,也不能染色,不能直接看到,那么我们如何观察到它的体积变化呢?(特别是第三点,让学生大胆地去设想,推测,如果空气受热后在膨胀,那么它就会往外挤,往外跑,那么容器壁会如何?容器的盖子会如何?所以,盖子我们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做就能灵敏地表现出空气的变化?或是容器可以选择哪种材料来做,让它受到挤压后容易变形、鼓起来?)

2、让学生自主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并写下来。

3、师生交流。

4、看看书上的方案,能不能观察到空气的体积变化?怎样观察?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写出结论。

5、提问:与水相比,空气的热胀冷缩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三、探索热胀冷缩现象的原因。、温度变了,怎么会引起物体的体积发生变化呢?我们知道,物体都是由许许多多的微粒组成的,而微粒在不停地运动着。设想一下,受热后,这些微粒的运动会怎样? 2、模拟空气“微粒”运动的游戏。3、一起建立我们自己的假说。

4、用文字或图画描绘瓶中空气粒子在受热后向外跑,向外挤的情景。

5、课件展示瓶中空气微粒从一般运动到剧烈运动及对应的体积变化。

四、运用热胀冷缩现象解决问题。

1、一个被踩瘪但还未漏气的乒乓球,如何修复它,让它完好如初?说出方法后,说明道理。

2、课后思考:孔明灯、热气球为什么能上天?

五、板书设计

如何观察空气的体积变化?

空气的热胀冷缩 受热 体积胀大

空气的热胀冷缩 教案 第3篇

关键词:ABS管道,降低,影响

1 工程概况

某工程建筑面积为44 719 m2。地下2层、地上32层。该工程给水管道等全部采用ABS管道。

2 ABS管道特点

ABS管道是丙烯氰、丁二烯、苯乙烯的共聚物, 英文简称是ABS。ABS产品的优点是质地坚实而有韧性, 外表美观抗压强度高, 温度适用范围广 (-40℃~90℃) , 隔热保温性能优良;耐化学腐蚀性好, 不生锈, 不结垢;水阻小, 供水节能约50%;噪声小, 质量轻, 运输及施工方便。而且, 据统计, ABS管道的综合造价低于镀锌管。

现在使用的ABS管材是用改良后的ABS树脂生产的, 具有较高的刚性、冲击性能及硬度, 抗老化、耐磨、耐腐蚀, 适用范围很广, 可采用胶接、法兰连接及螺纹连接 (见图1) 。

ABS管不含任何重金属稳定剂, 不会有金属物质渗出, 因此无毒。ABS管可以用于给水、排水管, 自来水、纯净水输送管, 空调工程配管, 冰水系统, 海水输送管, 集排污水管, 流体处理, 电气配管, 游泳池用管, 饮料用输送管, 压缩空气配管, 环保工程用管等 (见图2) 。

3 降低热胀冷缩对ABS管道安装质量的影响

1) 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对于企业创品牌效应来讲非常重要。

2) 由于工程给水管道接口采用承插冷胶融接法制成, 我们首次接触, 质量控制难度大。

3) ABS塑料管道安装施工工艺。

下料:用尺测量出所用管道的长度后, 用钢锯锯断管材, 并用锉削除管内外锯痕。

试插:先把测量试管件插入直管之位置并划上记号。

清理:用干净布擦拭要涂抹胶粘剂的部位, 并去掉表面碎屑。

涂胶:ABS管道粘结应用ABS管专用胶粘剂, 涂抹胶粘剂应使用画笔, 涂抹必须先涂承口, 后涂插口, 涂抹承口时注意应由里向外涂抹, 涂抹胶粘剂时可根据管子的规格尺寸增减其次数, 平均涂抹两次。第二次涂抹应在第一次涂抹后快速涂上, 涂抹应均匀适量, 不允许漏涂。

粘结:涂抹胶粘剂后, 应在20 s内完成粘结操作, 粘结过程中, 应将插口轻轻插入承口中, 对准轴线。速插入, 插入程度至少应超过试插时的标记, 插接过程中, 可稍做旋转, 但不得超过30°, 不得插到底后再做旋转, 粘结完毕后立即把接头处多余的胶粘剂擦干净。

固化:刚粘结好的接头应避免受力须静置固化一定时间, 固化好方可继续安装, 静置固化所需时间与环境温度有关, 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应注意管线铺设时应严禁有轴向扭曲和应力强制接管, 管线连接好后严禁攀踏, 搁搭脚手板, 用作支撑或借作它用。另外, ABS管道粘结不宜在温度高的环境下进行, 操作场所应远离火源, 防止撞击和阳光直射。投入使用时间:管道安装好后, 在48 h后方可使用, 较大管径须适当延长时间。

4 施工中容易出现的质量缺陷的数据统计

ABS给水管道安装质量缺陷表见表1。

ABS给水管道安装质量缺陷排列图见图3。

结论:变形占ABS给水管道安装施工质量缺陷的82.9%, 由表1和图3可以看出, 因热胀冷缩影响ABS给水管道安装质量主要因素是变形。

5 降低ABS管道安装质量的原因

1) 本工艺为施工新工艺, 工人缺少必要培训。

2) 检查时有发生, 震动太大, 支架安装不垂直。

3) 检查时有发生, 混凝土浇捣造成套管移位。

4) 三通弯头处缺少支架。

6 预防措施及效果检查

1) 针对施工人员对新技术、新工艺了解不足的特点, 详细制定培训计划, 并与有关人员签订责任状。我项目部请来了专家对本公司管道施工的难点和要点进行了分析、论证, 并开展了全面的技术培训, 培训结束后进行笔试, 考试合格后再进行实地操作, 满足既定标准方可上岗作业。通过制定的各种措施与授课, 使我们的人员真正的意识到施工质量在工程上的重要性, 意识到自己责任的重大, 从而提高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工作热情和责任心有了很大的提高。

2) 施工人员在每副管道支架安装前先横向拉线, 确保管道支架的直线度, 在安装时, 用线锤吊每副支架的垂直度, 经过以上措施的实施, 每副支架的直线度和垂直度均得到了保证, 支架垂直度偏差均小于1.5‰ (见表2) 。

3) 管道套管在混凝土内安装时, 先根据图纸确定坐标和尺寸, 用铅丝绑扎牢固, 再用电焊进行点焊固定, 确保了套管不再发生移位 (见图4) 。

4) 严格规定支架的安装要求。

m

a.立管支架:当楼层高度不大于5 m时, 每层必须安装1个;当楼层高大于5 m时, 每层不少于2个。当立管上无支管接出时, 支架安装高度宜距地面1.20 m~1.60 m。

b.横管吊架:每一直线管段必须设置1个;直线管段上2个吊架 (托架) 间的距离不得大于表3的规定。

c.横管吊架 (托架) 应设置在接头 (刚性接头、挠性接头、支管接头) 两侧和三通、四通、弯头、异径管等管件上下游连接接头的两侧。吊架 (托架) 与接头的净间距不宜小于150 mm且不宜于大于300 mm。

5) 严格规定在下列位置设置固定支架。

a.进水立管的底部;

b.立管接出支管的三通、四通、弯头的部位;

c.立管因自由长度较长而需要支承立管重量的部位;

d.横管接出支管与支管接头、三通、四通、弯头等管件连接的部位;

《空气的热胀冷缩》课堂设计 第4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膨胀,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2.热膨胀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过程与方法:

1.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尝试用游戏“模型”解释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热现象产生更浓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

1.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膨胀,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2.热膨胀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教学难点

探索设计实验和互动交流,并尝试用“模型”解释现象。

教学准备

一个瘪了的乒乓球、热水、水槽。烧杯、气球、锥颈瓶、热水、冰水、平底烧瓶、胶塞、曲形玻璃管、高锰酸钾溶液、滴管、烧杯、肥皂水、注射器等。

教学活动过程

引言: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液体的热胀冷缩,液体受热会怎样?(膨胀)受冷呢?(收缩)。同学们掌握得很好。下面我们做一个动作,跟我一起来,手档在嘴的前面——深吸气——深呼气。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没看见)

是的,空气——摸不着,看不到。它会不会热涨冷缩呢?今天我们就研究一下第四课《空气的热胀冷缩》。

(板书课题)

4.《空气的热胀冷缩》

同学们设想一下:一个瘪了的乒乓球怎样让它鼓起来呢?学生来想一想办法,(教师来做)如果没有回答进行下一步。

你们通过上节的学习猜想一下:空气会热胀冷缩码?(会)。

那么我们怎样来验证呢?……其实我们是有很多办法的,是不是呀?(是)。

好!下面老师提供了一些器材,热水、常温水、冰水、锥颈瓶、气球(谁设计一个方案来验证空气的热胀冷缩?怎样去做,哪个同学说一说你的想法。师生共同讨论锥颈瓶先放哪个烧杯呢?)学生按提供研究方案找,并到前面演示:

老师再提供一些器材谁来设计一个方案,有“烧杯、肥皂水、平底烧瓶、胶塞、玻璃管”。谁来说一说你的方法?就这些材料我们怎样加热呢?

根据以上的经验谁能做?

烧杯、高锰酸钾溶液、胶塞、直玻璃管。(学生演示)

烧杯、高锰酸钾溶液、胶塞、曲形玻璃管、滴管。(学生演示)

看教师给大家做个喷泉——(演示喷泉实验)

教师演示——同学们看一看这是什么?

这是30ML的注射器,我把里边的活塞拉到20ML(热水、注射器、胶塞、烧杯。)放到热水里,同学们来观察一下——

找学生观察现在是多少ML?里边的空气受热后体积怎样?(空气受热体积变大)

冷却后怎样?(放到冷水中)——(再放到冰水中)谁来说明这一现象?(学生回答)

对了:空气受热体积变大,受冷体积变小。

那么:空气为什么会热胀冷缩呢?

空气虽然我们看不到,也摸不着,其实,它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它们在周围也不闲着,不停地在运动。受冷它就运动慢,受热一些它就快一些,更热它就更快。

下面看老师给大家做了一个模型:空气运动模拟器,里边黄色的颗粒就像放大的空气微粒,它现在所占的空间不到瓶子的三分之一,当我们帮助颗粒运动会有怎样的现象呢?

(演示由慢运动到快运动)

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它运动得快,占得空间就大,体积就大)

对:这就是:空气吸热→微粒运动加快→微粒距离增大→体积膨胀 (板书)

空气受冷→微粒运动减慢→微粒距离缩小→体积收缩

我们每天上操,我们自己就像空气的微粒一样,按体操队形散开就是热胀,当集合时就是冷缩。

谁来设计一个空气受热的游戏(先讨论方案)学生模拟空气的热胀冷缩。先学生聚集坐——下课走散。

作业

1.空气受热会怎样?受冷会怎样?

科学《空气的热胀冷缩》教案 第5篇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热》

新甸铺镇第四中心小学 李涛

教学目标:

1、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2、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1、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怎么解释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为每组准备:烧杯3个;热水、常温水、冰水;锥形瓶,气球。乒乓球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一)、导入新课。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水和许多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围绕在我们周围的、看不着摸不到的空气是否在受热或受冷后,体积会变大还是变小?同学们可以推理一下,举手回答。

2、同学们都回答的非常好,今天我们来共同研究空气受热或受冷后的变化,学完后,相信你会对它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3、学习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围绕着这个话题,我们都有哪些疑问呢?

(二)、提示自探。

1、出示自探:(1)、空气是否也会热胀冷缩?(2)、空气的热胀冷缩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二、解疑合探。

1、小组内做实验(1),将锥形瓶小头上套一个气球,分别放在三个装着热水、常温水和冰水。实验(2)怎样将瘪了的乒乓球恢复原样?(动手操作)学生自悟,做好记录。教师巡视,帮助学困生解决问题。

2、与同桌交流自己的结论,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答案。

3、小组展示。

4、全班共同交流,解决课前第一个问题,完善答案(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5、因为空气是看不到,摸不着的,那我们怎么才能知道空气的热胀冷缩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我们下面做一个游戏。我们用班的一组学生,围成一个圏,让学生们扮演一个个空气分子,模拟空气分子的热运动。将空气这个“微观世界”放大,看它在温度变化时,它的体积会发生什么变化。

6、学生共同总结第二个问题的答案:物体的热胀冷缩与物体内部的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后,微粒运动加快,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体积就膨胀了;反过来,物体受冷时,微粒运动变慢,微粒之间距离减小,体积就收缩了。

三、质疑再探。

1、回头看看课前提出的问题都解决了吗?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呢?

2、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四、运用拓展。

1、生活中有很多利用空气的热胀冷缩的例子,同桌自行出题,考考你的同桌。

2、总结本课的内容。老师要给大家出几道题:(1)为何自行车轮胎夏天气不能打太饱?(2)孔明灯为何能升空?

板书设计:

空气的热胀冷缩 教案 第6篇

册科学教案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过程与方法:

1、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用文字或图画进行描述和交流。

3、尝试用“模型”解释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对热现象产生更浓的探究兴趣。【教学重点】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教学难点】观察空气体积变化的方法设计、用“模型”解释热胀冷缩现象【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烧瓶、L型玻璃管;热水、常温水、冰水;锥形瓶,气球、红墨水。【教学过程】

一、观察空气是否热胀冷缩、引入水和许多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空气是否也会热胀冷缩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空气在受热或受冷后,体积会怎样变化?(学生讨论推测)

2、空气受热受冷后体积的变化研究

师:空气是流动的,又是看不见的,我们如何实验才能清楚地看到空气受热受冷后体积的变化呢?

(1)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2)交流实验方案,确定方法。(预设:教师的引导很重要,我们要看到原本看不到的空气的体积变化是需要其它物体的,可以用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设计各种可能想到的实验方法,所以教师要充分准备一些实验材料如气球、液柱、红墨水)

(3)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讨论。

()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空气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预设: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非常明显,同时也能比较出液体和气体热胀冷缩的区别)

二、怎么解释热胀冷缩现象、师:温度变了,水和空气的体积都会发生变化,这是怎么回事?当我们紧挨着站在教室中间,和每个人都起劲地在教室里跳跃时,哪种情况下占据的空间大?

2、模拟空气“微粒”运动的游戏。

3、交流:从游戏中我们明白了什么?

建立我们的假说。(预设:这个游戏指向了对物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本质解释,学生只有实践、体验过了,才能理解其中的意义所在。)板书设计:空气的热胀冷缩

受热

体积胀大

空气

热胀冷缩

受冷

《空气的热胀冷缩》的教学反思 第7篇

学生交流实验设计时,我设计了三个提示。学生在交流设计时,也很好地解决了提示的问题。但回 答的质量不够高,深度也不够。反之,如果把这一环节调整到设计实验之前,让学生在设计实验时讨论一下,形成统一的意见,那么学生的回答会更到位。

2、建模解释环节。

在建立模型解释空气热胀冷缩原因这一环节,我借助于视频帮助学生建立模型,让学生在看完视频后讨论看到的现象:即运动越快,微粒之间的距离越大,体积就越大;运动越慢,微粒之间的距离越小,体积就越小。再把看到的现象迁移,用来解释空气热胀冷缩的原因。然而这部分内容太抽象,学生仍然处于半懂不懂的状态。如果把教材上提供的文字解释资料复印给学生,把资料和录象结合起来,那样学生的理解会更清晰。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第8篇

吴启立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目标:

了解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知道气体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相关应用。

2、过程和方法:

尝试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假设猜想)-实验-解决问题的科学研究方法去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积极与其他同学交流并合作完成探究活动,体验合作的愉快。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认识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难点:设计能看到空气热胀冷缩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生:气球 塑料袋 皮筋

师:瘪乒乓球两个(其中一个是破裂的)、试管6支,气球6个,能封闭的塑料袋,细管6个,大塑料管6支;红墨水,冷热水等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老师有一个瘪乒乓球,谁有办法帮老师把球回复如初?学生自由回答,有学生说可以用热水泡,可以挤等等。

(二)、老师演示用水泡的方法。可以把瘪的地方朝上,让球慢慢鼓起来。演示实验,验证同学想法。

(三)、为什么用热水可以使乒乓球鼓起来,说说你的猜想?预设一,有同学说是空气的热胀冷缩,请他说说热胀冷缩怎样使球鼓起来。老师可以启发,球壳能否挤压,使球鼓起来。预设二,如果同学说不上来,老师就启发。可能使乒乓球鼓起来的因素。

(四)、研究空气是否有热胀冷缩。

1、既然要研究空气是否有热胀冷缩,首先要抓住空气,你有办法抓住空气吗?鼓励学生多想办法。师总结;如扎口的塑料袋,气球,带盖子的瓶子,注射器……

2、我们抓住了空气,那怎样给空气加热和遇冷呢,因为你要研究空气在冷和热里的变化呀?可以试管加热,但比较麻烦,可以有热水和冷水代替。

3、现在又什么办法可以让人们看见空气有热胀冷缩的现象呢?学生讨论。这是一个难点。所以老师要鼓励讨论。老师也演示方法。通过讨论,老师归纳如下方法: 试管套气球 塑料袋密封

试管加细管,细管加红墨水等等。

4、学生小组决定方法,到老师拿器材,分组合作实验。老师也去指导。实验时老师提醒学生分好工,认真观察,认真记录。注意安全,做好实验后,把东西放好。

5、小组针对实验现象分析,得出什么结论或发现?

6、小组汇报方法,实验现象和结论。

7、老师小结。赞扬同学们的聪明才智,认真观察和实验,表扬合作好的小组。

(五)研究球鼓起来,究竟是空气的热胀冷缩,还是球壳的热胀冷缩?老师简单介绍,球壳的热胀冷缩非常小,可以忽略不计。拿一个瘪的、破的球,放在热水里,瘪的朝下,可以看到气泡。说明如果没有空气的话,球是不会鼓起来的。

(六)运用。

生活中会观察到一些现象,如何解释。

1、夏天车胎打足气了,会爆裂。

2、冬天,打足气的球,第二天会瘪。

2、倒开水后,重新把瓶塞塞回去,塞子会跳起来。科学就在我们身边,鼓励同学们学好科学。

板书设计

3、空气的热胀冷缩?!

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的理念是着眼于科技的运用,密切科技与生活的关系,因此由生活中的一个情景引出问题。借助问题和任务驱动学生去探究。学生经历了问题、猜想、实验、小组合作、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等等一系列的较完整的探究活动,探究能力得到很大的培养,科学素养得到发展,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得到锻炼。具体反思:

1、要上好一节有质量的课,需要准备充分的材料。本人上这节课,准备了气球,塑料袋、烧杯、试管、冷热水,水瓶、细管、塑料杯、红墨水、平底烧瓶、塑料桶、乒乓球、等等。

2、充分考虑每一个细节。特别是每提一个问题,都有充分的对学生预设,估计学生的前智力水平,对难点的充分估计,采用多种方法化难为易。对小组合作的周密思考和要求。对实验操作中要注意的细节等等都充分考虑。正是对细节的考虑较充分,才有课堂上大致的成功。不足:

1、老师对小组合作的评价不够及时和全面。如有的组虽然结果不是很好,但彼此配合默契,善于分工。有的组善于观察,有的组动作很标准,可以来示范等等。对学生的操作指导还不充足,导致个别组操作失误。

2、老师不能越俎代庖,该学生操作的还是让学生锻炼,如套气球的环节,可以让学生自己做。

3、乒乓球可以多准备几个,让同学认真观察,验证实验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做。

4、上课时有点紧张,笑容不够。实验环节,有点慌乱。教学中环节很多,要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也是不容易的。

《空气的热胀冷缩》优秀教学反思 第9篇

这节课的我通过联系学生已有生活知识来引入,观察气体的热涨冷缩需要的实验装置,利用锥形瓶封口一个气球,分别水浴加热和受冷,通过观察气球的体积变化得出热涨冷缩的实验结论。这个环节应该利用好书本的导入图圆底烧瓶装置,上节课液体的热涨冷缩就是利用这个装置,然后把液体倒掉,问问同学们现在装置里面装的是什么?同学们能够顺利的说出是空气,然后老师接着说,对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空气是否具有热涨冷缩的性质,这样的导入即自然又沟通了两节课之间的联系。接着就是对实验装置的改进,加入用圆底烧瓶来做实验,我们看到什么现象才能说明热涨或者冷缩了呢?同学们会发现,气体是无色无味的,用这个装置不能够很好的观察到实验现象,就产生了想要改进实验装置的想法,自然就会想到锥形瓶上封口气球容易观察。

在建立气体微粒运动建立模型的阶段,我没有让同学去围一个圈现场体验,改用小组实验记录单,把微粒运动画出来的方式想要让同学们直观的看到微粒的运动,但是忽略了气体微粒受热以后运动加速是以什么方式?是匀速还是非匀速,还需要查阅资料。

在比较液体和气体热涨冷缩的运用以及他们的利弊两面性在生活中的运用阶段,可以采用作业单,先让同学们完成,然后在上去汇报这样就能够兼顾的全班同学,全班同学都得到了联系。

《空气的热胀冷缩》优秀教学反思 第10篇

本课的教学,是建立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基础之上的。顺其自然地引导学生用研究“水的热胀冷缩”的方法,来探索“空气的热胀冷缩”。前者观察的对象是“液体”,而后者研究的对象是“空气”,只要将实验瓶里的“水”换成“空气”即可,关键是引导学生学会探索问题的方法。

进而让学生认识到: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加快了运动,微粒之间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当物体受冷后,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学生们认识到这一点,也就认识到: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空气的热胀冷缩 教案 第11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过程与方法:

1、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用文字或图画进行描述和交流。

3、尝试用“模型”解释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对热现象产生更浓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难点】观察空气体积变化的方法设计、用“模型”解释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热水、冰水;锥形瓶,气球。

一、复习引入

师:水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受冷时体积会缩小,这种性质叫热胀冷缩。许多液体也有这个性质,可用研究水的装置研究。

Q:水和许多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空气是否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先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并说明理由)

Q:可以用什么方法研究呢?用研究水的装置? A:不行,空气是无色无味看不见的,师:看书上33页黑框部分,空气如果受热体积膨胀会往外跑,只要观察到空气往外跑就可证明。

Q:空气如果跑到大气里能不能观察到?跑到什么地方才能观察到?A:跑到气球里,跑进气球时气球会鼓起来。(引导这里通常能想到空气)

二、观察空气是否热胀冷缩

实验:在一个空烧瓶口套上一只气球。将烧瓶先后放入热水和冷水中。(学生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

1、热水中:气球会膨胀,鼓起来。

2、冷水中:气球会扁下去。Q:从实验现象中你能得到什么结论,气球为什么会鼓起来或者扁下去?

结论:空气受热体积会膨胀,受冷体积会缩小,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Q:同学们再仔细想下实验现象,空气的热胀冷缩与水相比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A:空气体积变化的更快,更明显。

三、怎样解释热胀冷缩现象

师:水和许多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可是为什么会热胀冷缩呢,它与什么因素有关?

Q:空气有什么组成?水呢? A:空气微粒和水微粒,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

师: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请几位同学站在中间代表空气微粒,另外请几位同学手拉手绕着微粒围成一圈,作为“气球”。当“空气微粒”安静地挨个站在中间时,拉手的同学需要站成多大的圈?然后请“空气微粒”们手舞足蹈或者作剧烈运动,这时拉手的同学需要围成多大的圈?

现象:当“空气微粒”手舞足蹈时围成的圈要比安静时大。

Q:围成的圈为什么大了?(体积变大)A:空气微粒剧烈运动起来 Q:那么空气微粒为什么会剧烈运动起来,在什么时候体积变大? A:在受热的时候,师:也就是说,空气在受热的时候,空气微粒的运动剧烈起来了,所以体积膨胀了。在受冷时刚好相反。其他物体也是这样。

总结:物体的热胀冷缩与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后,微粒加快了运动,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当物体受冷时,微粒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缩小了。(将书本35页黑框部分划起来)

《物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第12篇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归纳。

2、掌握什么是热胀冷缩。

3、理解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知道固体,液体都能发生热胀冷缩。

2、通过归纳发现生活实现的共同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以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完成物体热胀冷缩的实验。

2、培养对生活细心观察的能力与习惯。

3、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了解固体,液体都能热胀冷缩。

三、教学难点

将热胀冷缩的知识联系生活。

四、教学准备

PPT,相关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播放修路工人用电锯在水泥路面锯开一条缝,再往那条缝里灌入沥青。

电脑屏幕出现2幅图——左边的图是一块水泥地胀裂了;右边的图是学校教学楼中间的缝

师:你们平时有留意水泥工路面上有一条条沥青吗 哪位同学知道为什么修路工人要锯开一条缝,往缝里灌入沥青呢(生猜测)

看来有些同学学习习惯很好,课前预习了,知道热胀冷缩这个词。这节课,就让我们通过实验,一起去探究热胀冷缩这种现象!(板书课题)

新课讲解

一、实验

1、《瘪乒乓球复原》

我们组的实验是:把一只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里,几分钟后,瘪了部分鼓起来了;再把它放在冷水里,只见刚鼓起部分又瘪了,说明了空气受热膨胀,遇冷收缩,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水的热胀冷缩

按照课本P100页的步骤,完成实验。分析固体是不是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金属环的热胀冷缩

按照课本一百零一页的实验步骤进行试验。总结固体的热胀冷缩的现象。

二、发现生活中的热胀冷缩

举例说明生活中热胀冷缩的应用。装不满的饮料瓶,留有缝隙的钢轨,启发学生发现还有哪些现象是和热胀冷缩有关的。

我会说: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当中去,向同桌讲述生活中哪些是热胀冷缩的现象,并解释好原因。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第13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变小。过程与方法:

1.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

2、经历改进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实验装置的过程。

3、经历用此装置探究水、油、醋、牛奶、老酒、橙汁、酱油等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中。教学重点:

水受热受冷过程中所发现现象的描述并尝试作出解释。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设计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课前准备:

演示器材:150毫升的平底烧瓶、橡皮塞、细玻璃管、红墨水、胶头滴管、热水、冷水、500毫升的烧杯、温度计、可乐、雪碧、醋、酱油。

上节课的实验装置一套、学生组装实验装置、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装置、喷泉装置 学生器材:装有红水的实验装置每组一个,冷水杯一个,热水杯一个,记录表一张。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分组摆好桌椅,分发实验记录表,各组一杯冷水(出示上节课的试管气球装置在讲台桌上)

1.活动:老师加热卖奶,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 2.复习:上节课我们给冷水加热,发生了什么显现象

3、这种现象是水受热以后什么发生变化引起的?变大还是变小?

4、但是这种装置能使我们清楚地观察到水的体积变化吗?

二、学生组装实验装置、让我们能清楚地看到水受热或者受冷后的体积变化。

1、组装具体指导如下:(按实验桌放置器材指导)1)试管可用平地烧瓶代替;气球皮可用橡胶塞代替; 2)细玻璃管有什么作用?

(口子太大,上升不明显,可以用塞子和细管。这样水的体积只要增加一点点,在细管里就会上升一大截。)3)红墨水有什么用?

(水是透明的,看不太清楚,可以加点红墨水看的更清楚,待会可以先用胶头滴管往烧瓶里滴入红墨水再加冷水)4)水是否需要装满?为什么?

(研究的是水受热或受冷的体积变化,不装满会混进太多空气干扰实验)5)最后盛放热水的烧杯不变

4、师总结组装步骤:①往烧瓶里滴入红墨水②烧瓶内装满冷水③将橡胶塞和玻璃管套上④将烧瓶放入烧杯中,最后由教师来倒热水

三、水的热胀冷缩实验 实验一:水的热胀实验

1、观察现象并记录

2、学生回答:水收热后体积增大

3、教师板书::水----受热-----体积增大(膨胀)板书课题:热胀)

4、提问水受冷会发生什么现象 实验二:水的冷缩实验

1、观察现象并记录

2、学生回答:水收冷后体积减小

3、教师板书::水----受冷-----体积减小(缩小)板书课题:冷缩)

4、小结:水受热时体积膨胀,水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四、其他液体也有热胀冷缩现象吗

1、用其他液体实验

2、小结:这些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五、延伸探究

1、但是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瓶装的液体有一个共同点,为什么这些液体都不装满?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也是应用了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1、冷热情况 猜测 实验现象 水受热时的体积变化 体积增大 体积增大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第14篇

液体的热胀冷缩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时液体的热胀冷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过程与方法:

1、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

2、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

3、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

教学重点: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实验现象,并能正确的表述。动手操作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红墨水、烧杯,带有橡胶塞的细玻璃管、实验记录单、多种瓶装和盒装的液体(酱油、醋、果汁、牛奶、绿茶等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都喜欢逛超市吗? 生:喜欢。

师:买过饮料、水„„这些吗? 生:买过。

师:那在买这些的时候你会特别注意哪些问题呢?(学生自由畅谈)师:有没有特别关注饮料是否满这一问题呢? 生:思考片刻„„

生:我有过,总是想选择其中较满的一瓶。师:那你选到这样的一瓶了吗? 生:没有。

师:是不是这些饮料被打开过呢? 生:没有,我反复检查过。

师:哦,那是生产者们想投机取巧,用不足量的物品来赚取更多的钱吗?其实不是,那是因为我们这里存在一个科学秘密。今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谜底吧!同学们有信心吗?

生:有。

师:老师期盼着你们的结果。

二、改进“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的实验装置

1、复习:

师:上节课我们给冷水加热,为了验证体积是否发生变化,做了“试管气球皮实验”,把它放在热水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气球皮会有什么现象?(老师出示装置。)

生:气球皮有点凸起。

师:这种装置能明显的看到水的变化情况吗?那我们将如何改进这个实验装置,才能更清楚地看到变化情况呢?

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老师出示器材引导:从左到右依次排列:冷水、平底烧瓶、橡胶塞、细玻璃管、红墨水、胶头滴管、烧杯、热水)

生:代表回报交流结果„„

2、老师具体指导改装:

师:参考上节课的试管气球皮装置,是否可以在此基础上可替换或添加器材进行改装呢?试管可用平底烧瓶代替;气球皮可用橡胶塞代替;这里的细玻璃管有什么作用?红墨水有什么用?

生:独自思考后在组里交流,然后找代表回报交流结果„„

得出结果:口子太大,上升不明显,可以用塞子和细管。这样水的体积只要增加一点点,在细管里就会上升一大截。水是透明的,看不太清楚,可以加点红墨水看的更清楚,待会可以先用胶头滴管往烧瓶里滴入红墨水再加冷水。(老师引导学生将他们的说法归纳)

师:水是否需要装满?为什么?

生:独自思考后在组里交流,然后找代表回报交流结果„„

得出结果:研究的是水受热或受冷的体积变化,不装满会混进太多空气干扰实验。(老师引导学生将他们的说法归纳)

师:这样我们的实验装置不就改装好了嘛,能把自己的组装顺序和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吗? 生:在组内自由交流后,找代表汇报交流情况„„ 师:同学们一起来总结组装步骤吧!

全体学生:①往烧瓶里滴入红墨水②烧瓶内装满冷水③将橡胶塞和玻璃管套上④将烧瓶放入烧杯中,最后倒热水。

3、学生动手改装

现在就用刚才的方法动手改装实验装置吧。(学生开始以小组的形式组装,完成后向别的组展示实验装置。)老师巡视,若有不对及时指出并改正。

三、水的热胀冷缩实验

师:好了,既然同学们都组装好了实验装置,那就用这装置来验证一下水的变化情况吧。师:先猜测一下水受热时体积如何变化?受冷又会发生什么奇妙的现象呢? 先把你的猜测填在记录单上,再做实验。

生:学生开始实验。(老师提示:

1、小组分工合作;

2、仔细观察细管中水位的变化,为何会有这样的变化?

3、把观察到的现象填写在记录单上;

4、注意安全,小心热水汤伤)

生:汇报实验结果。

师:引导学生总结。(水受热时体积变大,也叫体积膨胀,我们把这种现象做热胀)随即板书:水----受热-----体积增大(膨胀)水受冷后体积变小,也叫体积缩小。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冷缩。随即板书:水----受冷-----体积变小(冷缩)。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并板书:热胀冷缩

四、其它液体热胀冷缩性质(学生实验)

1、水热胀冷缩的实验有趣吗?水是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其他的液体是否有这样的性质呢?下面我们一起来验证其他液体有没有热胀冷缩的现象吧。

2、老师这里给大家提供了红茶、醋、酱油、牛奶,果汁等,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你们最感兴趣的一种来实验,验证这些液体有没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3、学生分组选择液体来实验,进行实验现象观察,并填写实验记录单。

4、小组汇报实验情况。

你们组是用什么液体来实验?实验看到什么现象?说明这种液体有什么性质?

5、小结。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大多数液体受热(或受冷)有什么共同的性质?(像水、醋、饮料、酱油等等,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老师板书不同液体名称,并总结:大多数液体具有热胀冷缩这一性质)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液体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液体的热胀冷缩。同时补充课题:液体的热胀冷缩

五、应用创新、拓展延伸

1、老师这里还有两盆冷热不同的水,你能从这个装置上判断出哪杯水更热吗?为什么? 看来我们今天改装的实验装置功劳可不小了,大家再仔细观察这个小装置,如果我们能给细吸管标上刻度,这就像我们实验室的哪一种器材?

2、那温度计是运用什么原理制作的呢?你能不能做一个简易的温度计呢?请同学们课后试一试。在生活中,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还有那些应用呢?

3、(实物出示)一瓶水和饮料。现在,请大家认真观察这些瓶装的液体,你有什么发现?这是为什么?

水、饮料瓶里的水、饮料受热会膨胀,太满了,会导致瓶子爆炸,这是非常危险的,这样做是为了防止事故的发生,可见生活当中离不开科学,所以,我们要从小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远大理想。

4、现在同学们想一想,冬天在火炉上烧开水时要注意什么吗? 由此看来,我们在家里煮稀饭、炖汤、熬中药时都不要把水倒满了。

其实,在生活中,有关“热胀冷缩”的现象还有很多,课后只要同学们能够认真观察,大胆实验,老师相信你们会有更多的发现。

请同学们看,这是什么?(出示瘪了气的乒乓球)与正常的状态有什么不同?有办法让它重新鼓起来吗?这又是什么道理呢?我们又该通过怎样的实验来验证呢?下节课我们就来揭开这个秘密。

六、板书设计:

液体的热胀冷缩

上一篇:火电项目管理手册下一篇:中考几何证明题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