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原因

2024-09-23

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原因(精选8篇)

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原因 第1篇

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原因及其对策

[摘 要]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是关系能否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代新人的重大问题。近些年来,各地教育部门虽然采取过一些措施,但成效并不显著,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这种状况,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许多家长、专家和有识之士,都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本文分析了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提出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 学生 学习负担 原因 对策

第一章 绪论

当今,正处于转型时期的社会,竞争的激烈,传播媒介的影响。再加上学校过于强调升学率,致使家庭、学校只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心理因素的发展。尤其是现在的中小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父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心情急切,子女的升学、分数成为父母心理平衡的滋养品,不能客观实际地给孩子制订目标。这些因素的影响,使中小学生们面临着非常大的心理压力,他们对许多问题感到困惑和迷茫,但又不知道如何解决。

第二章 现状

学生减负被提了许多年,遗憾的是,问题非但没有得到解决,反而越减越重。学习负担已经让孩子们无法承受。如果这个问题长期不能得到真正的解决,轻则影响到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重则影响到我们国家全民素质的提高。自从大家把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这个话题搬到桌面上以后,不断的有人去质疑、去研究、去调查减负的实施情况,但是大家得到的结果却差强人意。

第三章 表现

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怎么样?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随机抽样调查,得出的结果着实令人担忧。调查表明:“小学有10%的人有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20%的人有轻微的心里健康问题;而初中有4.5%的人有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20.5%的人有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小学生的主要健康问题表现在强迫他人化和自我摧残化。父母对他们的疏忽、缺少照顾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些孩子都爱哭泣、情绪不稳、注意力不集中等。而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强迫症状、忧郁、焦虑和敌对等方面。教育方式、人际关系、学业压力、信息刺激和社会环境是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症状表现为:缺乏耐力、思想不集中、缺乏自信心、缺乏观察力、过于担心将来的事、容易动怒、缺乏判断能力等。从我调查接触过的学生中,让我感受到他们心理健康存在以下三方面的缺陷。

一、学习方面

调查表明,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是:20%注意力不集中;63%缺乏克服困难的精神,没有恒心和毅力;6%受到家长、学生和教师的责备、嘲笑、歧视而引起心理紧张;9%基础比较差;2%智力因素。可见学生的学习品质是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而使学生整天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之中的主要杀手则是较大的心理压力。这较大的心里压力会使孩子们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神经衰弱、或是一些异常的学习行为与习惯,2

从而产生厌学情绪,调查显示中小学生中度和中度以上的厌学情绪的高达21%。

二、人际交往方面

学生一些不好的人格特征和个性心理的造成是由于他们不良的人际关系,如:自卑、自傲、过于内向、心胸狭窄、仇视等,有的学生甚至会产生消极悲观的情绪,并且个别学生有时会有轻生的念头。学生的不良人际关系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同学间的关系问题。调查表明68%学生之间的关系比较好,27%的学生与同学的关系一般,有6%的学生与同学的关系不好或不太好。据有关的调查和讨论,由于同学之间的关系不太融洽,有的关系甚至会变得很紧张,有的同学还会流露出一种孤独感,他们很想恢复与同学的关系,但是不知道该怎么去挽回。

(二)与父母的关系问题。调查表明67%~82%与父母的关系比较好,有6%~8%的学生与父母的关系不好或不太好。与父母的关系不好便会产生矛盾,产生分歧。引起矛盾的原因主要有三个:父母教育方法不恰当,简单、粗暴、不理智、父母与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以至于孩子孤僻、专横、与父母有敌对情绪,这是产生矛盾的第一个原因。第二,父母关系处理的不好,这对中小学生的心理伤害非常大,他们会有被抛弃的感觉,并且容易出现愤怒感;严重的孩子有可能会患上抑郁症,且敌视他人,对于不满自己意的事物产生想要破坏的念头„„他们潜意识会认为他们现在变得如此不堪是父母带 3

来的,是父母的做法让他们制造了痛苦,所以他们憎恨父母、家庭。最后一个原因,学生自身童年时期和青春时期出现的不良心理情绪。

(三)与教师的关系问题。调查表明有50%的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好或很好,43%的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一般,有7%的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不好或不太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够好的原因主要是学生自身的因素,但是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缺乏,或是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不够耐心,或是在处理一些问题上不公正,或是讽刺、挖苦学生等不尊重学生的做法和态度也是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同时也会给学生造成心理伤害,这样会让师生关系变得紧张,严重的话会导致学生产生对抗心理。

三、童年时期及青春期心理方面

(一)个性方面。这方面主要表现为任性,自大、爱逞强、看不起他人,过度的抬高自己,以自我为中心,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太强势,太爱妒忌。

(二)行为方面。第一方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不够成熟,没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引导,缺少经验与锻炼,还有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行为能力等;第二方面,拥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意识,主要体现为爱逞强、爱跟他人争个高低、做事不知轻重、不想后果,有强烈的逆反心理,对父母或老师有较强的抵触情绪。

(三)情绪方面。童年时期是孩子心里最脆弱的时期,他们头脑简单,没有安全感。每当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就会问身边的人要,得到了就开心,得不到就会伤心,以哭闹来要挟自己的父母。当父母不

在身边时就会很烦躁,心里会产生一种无助感,对身边的人就会不那么友好。调查表明:20%的学生有心理方面的问题。青春期是人由童年到成年的“过渡期”,情绪不稳定,情感虽丰富但很脆弱。遇到刺激就会变得爱哭、爱笑,非常喜怒无常;其次,易急躁、易冲动,并且自我失控;再者,过度焦虑紧张、自私、狭隘、对他人不友好;意志薄弱、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较差,遇到困难呢就容易灰心丧气,容易自暴自弃。调查表明:30%的学生有情绪方面的问题。

第四章 成因

一、心理健康问题

随着严抓教育的同时,中小学生面临着许多心理健康问题。那就是压力。压力也称为“应激”“紧张”,是指个体的身心在感受到威胁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如果个体长期处于一种高度的应激状态,就会对身心造成严重损害。导致中小学生学习压力的原因比较复杂,从前对其归因主要是从它内部因素(学生自身对学习结果的认知与对学习的投入)和外部因素(社会、学校、家庭等)入手,且大多数侧重于后者。我试着从影响学生产生学习压力的个人及他人的心理因素做分析,主要体现在学生自身的自我实现心理,家长、教师、周围亲友的期望心理以及大众的竞争心理。

(一)期望心理。当代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指出:不仅个体的期望对个人本人的行为有关系,期望也可影响他人的行为与举动。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急切希望,他们把自己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放学给孩子请家教,周末、假期会给孩子增加许多补习

班、特长班,希望他们能出人头地,高人一等,为自己争光;其次,教师也是对中小学生报以期望的另一重要群体,升学压力与考评制度使得教师把自身的发展都寄望于学生身上,学生成绩的提高进而给自己带来奖金增多、职称提升的骄傲,因而教师会给学生增加课业负担,严加管教学生;周围亲友的期望也是不容忽视的群体。这一系列的期望全都压在学生自己身上,从而导致其不堪负重,引发身心疾病。

(二)竞争心理。当客观存在的竞争力度被激烈化、生活节奏被快捷化、信息传媒被多样化时,这些会使得人们认为必须始终跟上时代的脚步,生怕被社会淘汰。这种现象表现在中小学生身上演化成了学习成绩一定要比别人好的扭曲状态。当老师表扬同学时,当父母夸奖他家孩子时,当过年过节亲友问起学习成绩时,成绩好的学生会引以自豪,而成绩落后的中小学生的内心就会产生低人一等,自卑的感觉。

(三)自我实现心理。作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不成熟的中小学生来讲,他们尚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当他们考试成绩不理想或排名靠后时,他们的自尊心就会受挫,自我优越感消失,自信心下降,从而导致学习压力。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阐明了我们天生的除基本需要外的另一种心理需要,这是对存在价值的需要,虽然不强烈,但如果失去,就会导致超越性精神疾病或“灵魂病态”。虽然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一高级需求,可是他们也会在取得优异成绩后感到欣慰,可以看出自己自身的卓越表象,从中得到满足。

二、教育体制问题

“熟能生巧”的传统思路,是造成题海战术和作业负担加重的主要因素,这是不正确的教学方法,当中最为典型的表现是不注重学生智力开发的传统教法。目前有些地方出现的只重视作业的量,并不重视作业的质的做法,耗费了学生大量精力和时间,结果事倍功半;教师和家长不重视情感教育,实行“师道尊严”的做法,对学生进行讽刺、挖苦、甚至体罚打骂学生的举措。而他们却认为这些打骂的举动都是出于“爱心”,是“恨铁不成钢”,其实不然,爱与打骂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第五章 对策

一、提高心理素质

学生自身心理因素是导致学习压力的主要原因,那么社会文化因素是引发学习压力的直接原因。学习压力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题目,有些是不能控制的,比如大的环境,如考试频繁、优胜劣汰,我们没有太多的左右能力,唯一能控制的是父母、教师该如何对待这个问题。事实上,压力本身并没有什么,关键就在于这个压力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只有学生在教师与家长的密切有效配合下才能真正达到缓解他们学习压力的锦囊妙计。

(一)创设无压环境。“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的呼声一直响彻于我们耳边,每个人都在与时间赛跑。我们都是处于社会这个“大染缸”内,它的任何变化都会使我们的生活随之改变。要说人们没有压力是不可能的,各种压力困扰着生活中的每一个人,进而也影响了我们天真烂漫的中小学生们,他们稚嫩的心灵是承受不了

各种压力的,他们需要的一片属于他们自己的蓝天,为此我们全社会应该共同努力为中小学生创设一种无压的氛围,一片自由的天空。让他们的童年不再恐慌,让他们的生活不再总是灰暗。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它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任务的。但是我们坚信,只要有责任、有计划地分步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使他们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能够具备较强的心理适应和心理承受能力,能够适应高风险、快节奏、强竞争的环境,使之成为心理健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增强自我认知。许多研究显示认知评估与自主神经系统唤起的程度有相当密切的关系,正确的对学习中各种心理压力作主观积极的评估,可以降低人的心理压力,所以教师应指导学生科学地认识自己的心理压力。自我认知是个体对本人价值观念的认识,也是对周围环境和社会关系的认识。中小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能够确立他们对学习有更加正确的认知和评价,开展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对学习结果也有正确的判断与赋值。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有着积极正确评价的学生更富有自信,在学习上也更容易成功。中小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还不成熟,教师应该时刻关注他们的自我认知倾向,使其顺着正确的轨道前进。归因是作为一种认知变因对缓解学习压力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引导学生从自身内部因素寻找原因能够使学生更加清晰的认识成功与失败,增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达到缓解学习压力的显著效果。

(三)培养耐挫能力。当中小学生遇到学习挫折时,他们没有能力自我控制、自我解压、自我放松来化解不良情绪,他们心情会变得急躁,使情况进一步恶化,从而导致心理问题。这是因为中小学生大多没有心理保健方面的知识,没有防患于未然方面的意识。所以,教师应该做学生的心理咨询师,时刻提供一些心理保健知识、传授一些心理保健方法,以使学生能得心应手地面对到来的每一个挑战。培养学生耐挫能力是增强他们心理保健意识的主要途径,较强的耐挫能力能使学生变压力为动力,正确地看待每一次失败,认为这就是成长的恩赐,永远保持积极乐观心态。

(四)降低过高期望。家长、教师或周围亲友的家长的期望若不是立足中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是盲目地为了各自的目的一味加压的话,只会导致他们沉重的心理负担和情绪上的压抑,进而使他们在失败的阴影中显得无助和无能,丝毫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降低期望并不是对子女放任不管,而是既要对子女的日后成功有信心,同时又不设置超越子女自身能力的任务难度,减少不合理的心理暗示。适中的期望值是建立在教师、家长或其他人们了解中小学生身心承受能力现状的基础上的,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内寄托希望,一步步地帮他们设置目标以实现他们的自我价值。降低过高的期望也是使学生无太多牵挂地进行学习活动,在敬与静的状态下开展各自的学习活动。

二、改进教育方法

(一)以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水平为限施教法。反对实施“题海战术”,这是前苏联的苏霍姆林斯基为代表提出的“和谐教育”法。摆

正作业的质和作业的量之间的关系。作业的量表现在作业的数量、学生被消耗的时间量以及学生身体和生理所承受的作业劳动强度;作业的质则表现在学生智力和心理所承受的作业劳动强度。我们是否应高度重视作业的内涵,即作业的质的问题,要根据各学科的具体情况,少布置和不布置课外作业,以灵活多变、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让学生去理解和揭示知识的内涵,引发学习兴趣,激活思维,有效地进行注意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以调动和挖掘绝大多数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潜能。

(二)以课本为主,参考书为辅助施教法。目前,学生所需的参考材料种类繁多,市面上的一些参考材料却复杂多样,瑕瑜互见。有不少是盗版的材料,错误很多,它会耗费学生不必要的精力和时间。这些“书耗子”全然不顾学生的利益,是以盈利为目的,不择手段地推销,一些人还因此发了迹。事实上,参考书应采取“少而精”的原则,择优选用,并将主动权放给学生。并且教师应该对历年高考、中考试题要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对知识的深度和宽度做到心中有数,从而用于指导帮助学生选择合适与适量的参考书。所以,由教师推荐或由学生自己选择参考书作为对课本知识的补充和训练是有益的。

(三)推广情感教育施教法。我们可以借鉴外国的一种好的教学模式,就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倡导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它是说从新的师生关系、人际关系入手,以人际关系中真诚、接受、理解等要素的实现作为教学的充分必要条件,试图求得学生在主动、解放、自由的状态下以积极的情感作为动力来推动认真学习的方法。快乐、愉悦是人类最主要最普遍的情绪,是最有价值的情绪。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改善师生关系、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增加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人的直接感受,致使学生促成了学习的兴趣、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将会打破负情绪与学习不良之间的恶性循环,理顺情绪、情感与认知的关系,师生互相尊重,心灵沟通,情感交融,达到感情上的共振,一同进入教与学的自由王国。这正是引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有力保证。因此,摒弃“说教”“管教”“体罚”等暂时见效的治表教育,施行“把情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领域,调度人的情绪、情感机制和心理潜能”的情感教育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因为,一切教育活动的成败都源于学生自觉的内化活动。

(四)运用科学性和多变性等生动灵活的授课法。注重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想品德和个性品质,创设出一种民主、和谐、积极与活泼的教学气氛这不失为一个好的建议。在课堂教学中,应把学生放在中心,以人为本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如果教师是导演,学生就是演员。学生以自学为主,老师则掌握火候及时的画龙点睛,以最通俗最简洁的语言把知识点点透,揭示其内涵,一节课一气呵成,以求得最好的授课时效。并且学生上课认真笔记,思维跟着老师走,及时把握一堂课的精髓,与老师成为好的搭档,真正做到了师生结合。但如果学生基本能形成独立思考和自觉刻苦学习的风气,并能较好地当堂完成学习任务,而教师在培养和启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上着实下了功夫,就没有必要去布置大量的课外作业和补课了。

第六章 总结

教育是塑造人的巨匠,对人类和社会进步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国家教育水平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其发达程度。我们的教育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由于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对我国教育有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八十年代以来,应试教育的长期推行,使升学竞争不断加剧,造成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和学生整体素质下降。某些地方的中小学教育已走入误区。尽管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已经提出,但应试教育仍依赖社会的惯性和人的惰性在推行着。上述状况已成为教育界存在的共性问题和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我呼吁,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这种现象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是当务之急。参考文献

[1]史丰胜:对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几点思考.[2]“减负”的难为与可为《中国教育学刊》2009年4期.[3]张天宝:关于减负的几点理性思考.

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原因 第2篇

一、学生合理负担的界定

学生负担主要有三个方面:学习负担、心里负担、经济负担。减负的确切内涵是减掉学生负担中那些不合理的部分,并非指学生读书求知、健康发展可以不要负担,也不意味着减掉学生的全部负担,关键是学生的负担是否合理和科学。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90年代以来,我国各地对中小生负担过重问题进行积极探索和研究:减负不减质,减负不等于不做作业,也不是不考试,它减掉的是频繁的考试和机械、盲目的作业,减负工作的真正目的,是把孩子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让孩子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地发展,健康地成长,在宽松的,属于自我的支配空间里生活、学习,接受全面的培养和训练,进而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创造、把握自我、战胜自我、走向成功。我们真心希望孩子的书包从此不再沉重,孩子的心灵不再沉重,孩子的一切不再沉重。

三、本课题的意义与价值

世纪之交,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决定》对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做了科学、精辟的阐述,进一步明确,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坚持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宗旨,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深化教育改革,构建适应终身学习需要的教育体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也指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实施素质教育是一场深刻的教育改革,而减负是民心所向、人心所思。是让中小学生脱离书山题海的良好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教育改革的重要主题之一。研究中小学生的减负策略,正确处理好减负与进一步提高素质教育质量的关系,对于提高义务教育实施水平,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减负虽已经喊了多年,但收效却不尽人意,且有越减越重越演越烈之势。而且由于对“减负”的概念不真正理解,对“减负”的目的不真正明确造成了很多减负误区及危害。究其原因,是没有触及问题的实质,即教育观和教育思想的转变问题。要想真正减负就必须以素质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教育方针为准绳,在观念上更新,在教育内容、教材结构、教学方法、评价机制上创新,真正减到点子上。弄清什么是学生合理的学习负担,学生负担过重的表现,减负的目的,从而将减负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四、研究目标

1.调查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

2.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对学生减轻过重的学业负担和增强学习效能的有效途径。

3.通过课题研究,激起家长的参与意识,与教师、学生一同成长。

五、研究内容

1.借鉴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和其它学校有关做法和经验,应用新课改理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师的研究和实践中,探索学生减负增效的有效途径

⒉利用现行教学材料,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进行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减轻学生负担的有效途径的案例研究。

⒊应用新课程理念,通过设计教学模式并实践,探索能够启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内驱力的途径。

⒋通过引导教师参与教学模式的整合与设计,提升全体教师的业务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培养教科研骨干。

六、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中小学生一方面承受着过重的课业要素和负担;另一方面,他们承担的各种课业要素和负担又处于一种失衡的状态。这两个方面的因素相互叠加在一起,加重了学生对课业要素和负担过重的体验和感受。

七、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思路是根据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通过学习、思考、调查、研究等环节,积极探索新型的学生作业布置的内容、方法、途径及操作方式,利用作业促使学生形成知识概念、掌握知识、方法与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促进教学效益的整体提高。

八、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对每届的三、四、五年级学生、教师、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家长问卷调查:教师问卷调查:学生问卷调查:并对调查后的所有问卷及时做好统计对比、分析工作,撰写调查报告。

2、行为研究法

主要采用边实践、边总结的办法,按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的步骤,即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对阳光作业减负情况的评价及所需制定计划,根据计划逐步实施,及时调整阳光作业减负策略和方法,并通过经常性的学生座谈、撰写学习心得等方法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及时调整计划内容、改进方法、增强实效。

3、网络反馈法

通过网络QQ、视频和学生、家长沟通交流,进行问题答疑,提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法。

九、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1、第一阶段(2011、4—2011、6),前测与分析,主要通过文献法和调查法,请有关专家开设讲座等。课题组成员学习新课程理念,了解目前国内外与课题有关的研究情况,在学生中运用谈话法进行调查了解,设计一份表格,了解现状。重点学习阳光作业观,通过收集整理,运用国内外与课题有关的教育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确定研究课题《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原因及解决对策研究》,并制定研究计划,组织申报。

2、第二阶段(2011、7—2011、9),通过行动研究法,课题成员分工合作,在部分年级和学科试点后,再在全校的语数教师中推广。重点利用现行小学教学材料,应用新课程理念,以培养学生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减轻学生负担为目的,进行案例研究。

3、第三阶段(2011、10—2012、4),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重点研究能够启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内驱力的途径。对前一阶段的研究进行总结、反思、再学习、研讨、展示等,使广大教师深入地投入到阳光作业的研究和实践中来。

4、第四阶段(2012年5月-2012年6月),经过讨论、交流、研讨,将研究步骤适当调整后,继续进行课题实践研究,群策群力,力求探索、整理出小学生阳光作业的布置和操作的系统方法和策略,通过学习和研究,教师参与阳光作业阳光与设计,在研究活动中不断地研究教材、讨论并合作,提升全体教师的业务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并且重点做好总结、鉴定、结题工作。

五、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已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引用、转载、获奖及被采纳情况),主要参考文献;

•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配套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

(限1500字内)

王筱玉在《河南教育》上发表《关于“减负”问题的分析》,在《教育时报》上发表《减负提质 任重道远》

陶玉江在《教研通讯》上发表《浅析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原因》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有学校校长室、教研室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加强课题研究工作的领导和协调。

2.本课题组主要负责人具体主持过省市级规划课题的研究工作,所研究的课题获得过省市级优秀课题奖。

3.课题组成员由相关骨干教师组成。科研工作能力强,组织管理能力强,同时也为课题调查研究和课题实践提供了便利条件。

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原因 第3篇

在当前小学生诸多学习障碍中, 厌学是较为普遍的问题, 是导致辍学的主要因素之一。厌学是指学生对学校生活失去兴趣, 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而持冷漠态度甚至厌恶、逃避的心理状态及其在行为上的不良表现。[1]厌学的学生常表现出以下行为:课堂注意力不集中, 常违反课堂纪律, 精神不振;不愿做作业;迟到、早退、旷课;对老师、家长提出的意见和要求故意抵触等。厌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况, 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和今后的成长, 具有极大的危害性。认真研究分析厌学产生的原因, 探索解决厌学问题的方法, 是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大多数关于厌学原因的研究表明, 学习负担与厌学密切关联。学习负担是指学生为完成一定学习任务而在生理和心理上所产生的负担, 学习负担过重则是这种由学习任务引起的学生生理和心理的负担超过了学生可以承担的限度, 从而造成身心的损害。[2]陈雷敏等对温州地区小学调查研究表明新课程改革后小学生课业负担在在校情况、课程表执行情况、考试与竞赛情况、作业情况、课余情况等方面依然过重。[3]吴军认为, 大量的作业占据了学生课余娱乐、游戏的时间, 使学生本来好动的个性受到束缚, 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压抑, 自然会抵触学习, 因厌倦而导致厌学。[4]黎珍等研究认为, 学习负担重, 基础差, 教学内容单调、重复, 教法陈旧落后, 对学科成绩评价标准死板, 场地器材差等是厌学的主客观原因。[5]李晓军调查分析后认为, 过重的学习负担是导致学生厌学的直接原因。[6]还有部分一线的小学教师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 总结了小学生厌学的原因, 并认为学习负担过重是小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7,8]

前文所述各研究只笼统表明了学习负担与厌学之间的关系, 没有量化学习负担具体维度对厌学的影响。本研究假设学习负担是导致小学生厌学的最主要原因, 并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 剖析学习负担具体维度与厌学之间的关系, 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为缓解与消除小学生厌学问题提供一些参考。

二、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抽样法, 抽取江西省某地区一所农村小学和两所城市小学四至六年级共30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305份, 剔除无效问卷18份, 有效问卷287份。其中男生177人, 女生110人;四年级101人, 五年级98人, 六年级88人;农村小学生175人, 城市小学生112人。

2. 研究工具

编制了“小学生学习情况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共34个项目, 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厌学问卷;第二部分是学习负担问卷。从在校情况、学习意愿、上课表现等方面设计厌学问卷, 主要包括以下题项: (1) 你感觉呆在学校很难受, 学习生活总是不如意; (2) 家长或老师一提到学习你就十分厌烦; (3) 你感觉上课很没意思; (4) 你感觉新课本和其他一些新知识都很枯燥乏味; (5) 每当上课的时候, 你总是感觉好困, 经常打瞌睡; (6) 当你一想到要上学时就心烦意乱等。厌学问卷经过同质性检验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78。鉴于厌学的界定尚无统一标准, 本研究权且以项目最高总分的75%为临界分, 得分高于临界分的, 就判定为厌学。本研究从课外作业负担、时间负担、考试负担、难度负担四个具体维度设计学习负担问卷, 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26, 总分与四个因子间的相关系数在0.423~0.652之间, 表明有较好的信度与结构效度。整个问卷采用5级评分法:1分——极不符合, 2分———比较不符合, 3分——一般, 4分———比较符合, 5分———极符合, 项目得分越高说明与该项目对应的特征越明显。

3. 统计方法

运用Spss15.0进行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

三、结果

1. 小学生厌学状况及差异分析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 总厌学率为12.20%。对不同性别、不同户籍及不同年级小学生的厌学情况进行差异分析, 结果表明, 小学生厌学情况存在着年级、性别及户籍的差异。男生厌学分数明显高于女生 (t=4.298, p<0.01) , 城市学生的厌学分数也明显高于农村学生 (t=2.129, p<0.05) , 同时厌学状况随年级的上升而加重 (f=17.791, p<0.01) 。

2. 学习负担四个维度对厌学的回归分析

为更好地探测变量间的关系, 以厌学因子为因变量, 分别以学习负担的四个维度为自变量进行逐步的回归分析, 结果如下表。

注:*p<0.05, **p<0.01

从上表可以看出, 课外作业量负担和时间负担进入了回归方程模型。可见, 在学习负担中, 对厌学影响力较大的是课外作业量负担和时间负担。

四、讨论

1. 小学生厌学状况与差异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 首先, 郑祥专等人曾抽取三明市两所小学学生为调查对象, 结果表明有19%的学生有厌学倾向。[9]与其相比较, 本研究得到的厌学率略低一些, 可能是调查对象地区差异造成的, 但12.2%的厌学率, 仍应引起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其次, 城市学生的厌学分数明显高于农村学生。有研究表明, 农村小学生比城市小学生有着更好的学习态度、更强的自身控制力和上进心。[10]这可能是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再次, 男生厌学分数明显高于女生。一般来说, 男生个性较为活泼好动, 女生个性较为安静, 现行“安坐于室”的教学模式显然更适合女生, 男生厌学情绪更为严重也就不足为奇了。最后, 厌学分数随年级而升高, 这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相一致。[11]这可能是学业任务越来越复杂、学习内容越来越抽象的缘故。

2. 小学生学业负担与厌学的关系

由上表可知, 课外作业量负担会对小学生厌学心理产生明显影响。课外作业是学生理解、巩固和运用知识的有效方法, 也是培养学生技能技巧的重要途径。然而, 如果课外作业量过多, 超过了学生可以承担的限度, 甚至让学生感到窒息, 学生就难以在学习中找到快乐, 久而久之, 在心理上就会对学习产生抵触。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一定要把握适中的教学难度, 权衡合适的教学进程,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尽量避免课堂任务向课外延伸;在布置课外作业时, 应以“双基”为主, 可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情况分层设计作业, 分别指定哪些要完成、哪些可以选择完成、哪些属于较难的补充题;同时打破“纸和笔”呆板单一的作业形式, 设计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作业方式, 可布置建议性作业 (学生根据教师的作业建议灵活完成作业) 、生活性作业 (让学生运用新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特长性作业 (班报设计、活动策划、帮扶同学等) 、操作性作业 (自然试验、手工制作、劳动尝试等) ,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不断获得成功, 从而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根据上表可知, 时间负担是影响小学生厌学心理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许多家长总希望将孩子的所有时间和精力倾注于学习, 怕孩子在学校“吃不饱”, 孩子一放学, 就将孩子送到名目繁多的补习班、提高班等, 根本不顾及学生的意愿与兴趣。有研究表明近80%的学生每天学习超过10~12个小时, 另外有80%的学生周六、周日两天上课的时间超过一天半。[12]学习时间过多, 缺乏必要的活动, 学生对学习的厌倦心理在不自觉中油然而生。要避免学生厌学, 教师必须控制考试次数, 保证教学计划规定的体育、文娱、科技、劳动和各种集体教育活动的时间;家长要转变片面追求分数的理念, 更注重孩子人格的健全发展, 对孩子的学业给予适当要求, 避免施加过大的学业压力, 不要把孩子的下课时间当作“第二课堂”, 把时间还给孩子, 鼓励孩子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社会活动、娱乐活动、游戏活动, 让其在真实的生活中, 锻炼各方面的能力, 使孩子得到全面发展。

五、结论

学习负担中的时间负担和课外作业量负担是影响小学生厌学的最主要因素, 如果广大教师能够在教育教学中合理地布置课外作业, 如果家长能够尽量避免占用子女的课外时间, 那么小学生的厌学现象将会有所好转。

【注: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2009年度规划课题“江西小学生厌学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项目编号:09YB198) 的成果。】

摘要:文章探索学习负担具体维度对小学生厌学的影响, 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采用问卷法对江西省一所农村小学和两所城区小学四至六年级的305名学生进行了调查, 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表明, 学习负担对厌学影响显著, 随着学习负担的加重, 厌学加重;学习负担中的时间负担和课外作业量负担是影响小学生厌学的最主要因素。学校、家庭应采取有效方法切实减轻小学生的学习负担, 以缓解或消除厌学行为的产生。

关键词:厌学,学习负担,小学生,多元回归

参考文献

[1]孟四清, 陈志科, 李强等.天津市中小学生厌学状况的调查[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09 (3) .

[2]施铁如.学业负担模型与“减负”对策[J].教育导刊, 2002 (2) .

[3]陈雷敏, 倪小敏.新课改后小学生课业负担的现状研究—基于温州地区小学的调查[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2) .

[4]吴军.中学生厌学的成因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 2007.

[5]黎珍, 孙建华.高校体育教学中女生厌学原因及对策[J].体育科技, 2001 (1) .

[6]李晓军.文化制约:“减负”回潮的深层次因素透析[D].福建师范大学, 2003.

[7]徐腊春.小学生厌学的心理分析及其应对策略[J].科教文汇, 2009 (6) .

[8]陈阿泽.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J].小学教学参考, 2004 (6) .

[9][10]郑祥专, 江海妹.中高年级小学生厌学情绪调查研究——以三明学院附属小学和莘口小学为例[J].三明学院学报, 2010 (6) .

[11]李致忠, 冯忠娜.广西贫困地区壮族初中学生厌学情绪的影响因素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 2001 (6) .

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原因 第4篇

一、探究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

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学生本应轻松学习、快乐成长,课业负担应该越来越轻,但我们看到的却是学生负担累累,书包愈发沉重。我认为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有三方面的原因。

1.学生逐级升学择校,我国人口多、大学生就业竞争激烈等社会因素造成了学生课业负担。

2.学校过分重视学生成绩和升人高一级学府的升学牢,也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3.家长为了孩子能上一个好学校,赞尽心机找名师补课也是造成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又一原因。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已在全国普遍。学生无奈接受这种教育,对自己的身心健康已造成严重的伤害。长此以往,他们将慢慢地丧失创新精神和竞争能力。所以,学生课业负担过再的社会问题必须解决。

二、解决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策略

政府经费投入不足及社会用人标准各异,名校为了自己的利益,家长对孩子寄予厚望,造成在培养未来接班人的过程中把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作为提高质量的途径。这种质量观把学生带向万劫不复的深渊,学生的各个学习阶段大都浪费在过重的课业负担中。所以在新课改中,想让学生快乐学习,健康发展,就必须把课业负担减下来。

1.彻底改革用人凭文凭的制度。教育部及有关职能部门应从小孩入幼儿园,至大学毕业按学生兴趣设置不同类别的学校,建立完整的考量和反映学生品德、才能及主攻专业等成长档案。使每个学生都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里学习、探索、发现,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工作、创新、发明;甩人单位根据学生的成长档案选择自己需要的人才,给其提供进一步研究和创新的平台,使其造福人类。这样,就从源头上控制了学生机械、重复做自己不喜欢的作业,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2.政府要加大教育投资力度,公平合理的分阶段建设和分配优质教育资源。政府应在省际之间实行强省帮弱省的“结对子”工程,在各区域内实行强校帮弱校、重点扶非重点的捆绑式集团化发展,将各项指标纳入好学校的办学评估之列,消除学校无序竞争带来的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教育部、各职能部门应严格管理学籍,执行就近入学,划块招生,严禁学生跨地区择校,杜绝学校买生撬师。加大名师交流,加强对偏、弱学校教师的技能培训,让名师分担区域不同学校的课程,带动偏、弱地区教育发展,缩小校际之间差距。减少择校、考试等无序竞争,学生的课业负担就会从根本上减下来,

3.学校教育要以大局为重,着眼未来,对学生的评价体系要更多地考虑学生的终身学习、生存能力和可持续发展,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着想。广泛关注国家教育及国际对人才的需求,不计较自身利益和成绩得失,规范办学方向和教学行为,有关部门在给那些成绩突出但学生作业又少的教师予以精神鼓励的同时,还应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从课堂上减轻小学生的课业负担。

4.学生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学习目的。在取得好成绩的同时,要成长为高尚的人。在学习不断进步的同时,要成为积极有为的人。要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作对人类社会有贡献的人。要从细小处做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主动对事物探索的兴趣,能轻松愉快地学习、成长、成才。主观上减轻心理负担。

5.广大家长要尊重孩子的兴趣,把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快乐成长放在第一位,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尊重科学的教育规律,帮助孩子理性地看待考试成绩,促成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家长不能强加给孩子负担,不过于苛责孩子的成绩,从家庭教育上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上级领导的关心、社会各界的支持、学校和广大家长的共同努力。为了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为了中華民族的兴旺发达,全社会应齐抓共管,走出一条减负增效的新路子来,让孩子快乐、健康、幸福地成长。

减轻学生过重学习负担的规定 第5篇

一、各学科老师必须掌握课程标准精神,深钻教材,探讨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

二、为了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各教研组要定时开展教研活动,研究教学,研究学生,定期检查教案和作业,学校不定时抽查。

三、任课教师必须认真备课、上课,提高课堂四十分钟效益。

四、控制作业量,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确保“两操”和每天1小时的活动时间。

五、严禁教师订阅外来资料,学校严格要求需订必订,可订可不订的一律不订。

六、让学生参与管理、监督、检查教师拖堂、随意占用其它课、误课等情况,并进行记载。

七、对负担轻、质量高的`教学方法,进行总结,加以推广。

八、认真按照教学计划的规定,开设音乐课、美术课、体育课以及活动课程。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课外科技、文化、体育活动,做到时间落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要积极安排集体教育活动,如组织运动会,远足、参观、社会实践活动等。

九、必须保证学生在课间、节假日和寒暑假的休息,指导学生自主地支配好课余时间。学校和教师都不得占用假日给学生集体补课或上新课。

十、改革考试办法,严格控制考试的科目与次数。学生的学习成绩应以平时考查为主。学校和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着重考核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实行不留级制度。

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第6篇

关键词:农民负担原因分析对策和思路 Abstract:Our country was a history glorious large agricultural nation,the agriculture always is the economical development,social stability,the national independent foundation,the country the countryside taxes and fees reform which implemented had all been indicating to the agricultural consistent light tax policy and at present the country to reduced the care which the farmer bore.But merely reduces the farmer from the agricultural interior to bear also by far insufficiently,only then stands in the macroscopic economical angle research agriculture and the entire national economy relations,through the standard,reduces the farmer to bear consolidated and the development agricultural economy foundation status,can finally maintain the national economy continually,the stable growth.Keywords:Farmer bearsReason analysis Countermeasure and the mentality

1.新形势下农民负担问题的表现

政府采取的各种各样的惠农政策给广大农民带来了很多实惠,尤其是税费改革之后,农民负担明显减轻,生活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但是现阶段农民负担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民社会负担沉重。长期以来,我们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存在着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而农村社会发展这条腿更短。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公共服务严重不足,是农村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也是农民反映最强烈的问题。这两年我们在农村教育和卫生方面已采取了不少措施,成效很大,但问题依然突出。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对于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对于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十分紧迫和重要。

1.2部分地区举债搞建设,农民负担反弹。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展,有的村为了整治村容村貌,加强环境治理,大搞基础设施的建设,超出了其经济承受能力,靠举债来进行。再加上税费改革后逐渐浮出水面的乡村债务问题,不仅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农村稳定,同时也导致农民负担反弹。

1.3农村不良习气,农民自我增负。“自我增负”主要有如下几种表现:一是人情消费重;二是迷信消费多;三是结婚消费大;四是赌博消费沉重。农民“自我增负”现象应引起各级部门的重视,正确引导农民“把好消费关,用好血汗钱”。

1.4农民隐性负担依然存在。长期以来,国家通过价格“剪刀差”,将大量的农业

资源转移到工业部门,造成农业生产的低效。这种状况并没有因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的深化而终止。近年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其上涨幅度已抵消了国家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税费负担、实行粮食直补等惠农政策带给农民的实惠。与此相反,农产品价格却持续低迷。

2.原因分析

2.1分配制度不合理。长期以来,国家对农村“取得多,给得少,管得死”,农民不仅以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土地征收征用等形式向国家提供积累,承担巨大的隐性负担,而且以税费、劳务等形式承担农村公共事业的支出义务,造成农村长期贫困,城乡差距拉大,城乡居民收入比率长期维持在2以上。近年来,虽然通过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税费,同时国家加大了对农村的投入,明确今后新增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但由于农村人口基数庞大,乡村债务过多。因此,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农村的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建设等方面还需要以“一事一议”的形式,继续由农民承担一定的资金与劳务。

2.2乡村债务化解缓慢,成诱发农民负担反弹严重隐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大量资金,然而目前许多乡镇和村集体却因为债务缠身而困扰。各地在化解乡村债务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任务仍然很艰巨,一些地方的债务甚至有继续增长的趋势,值得关注。农民负担出现反弹,另一重要原因就是税费减免以后乡镇机关的运转经费捉襟见肘,根本无法保障运转,一些乡村干部便向农民“伸手”。

2.3农村管理体制不完善。在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突出表现为基层政府职能定位不清,越位与缺位并存,职能交叉重叠,机构臃肿,人员庞杂,人浮于事,甚至出现养人为了收钱,收钱为了养人的状况。在财政管理体制方面,把行政事业性收费作为增加财政收入、平衡财政预算的重要途径,扭曲了政府行为,也为“乱收费”提供了制度性诱因。在教育管理体制方面,义务教育投入“以县为主”的政策规定增加了基层政府财政的困境,造成经费投入不足,学校教育教学和发展困难重重,因此部分学校开始向学生及其家长乱收费、乱集资和摊派。

2.4农民负担缺乏有权威的监督机构和机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00年农业和农村工作意见》(中发[2000]3号)中提出,要建立有权威性的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机构。但在实际运作中,这一机构的人员、经费往往得不到保证,其职权也因法律规定不明确而多数处于事后监督状态。而直接面向农民的乡镇经管站,在组织上无法独立行使职权,有些地方在实施《乡镇工作纲要》中,经管站被撤并,更是无法履行监管职能。

3.解决农民负担问题的对策和思路

3.1切实加大国家财政对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

3.1.1建立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长效保障机制。具体要通过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按照“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原则,逐步免除农民子女义务教育阶段交纳的杂费、课本费,对农村贫困

家庭学生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基本实现农村免费义务教育的目标;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建立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巩固完善现行教育工资保障机制;中央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兼顾东部困难地区,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负担的经费长效保障机制,促进教育公平。

3.1.2切实加强国家对农村卫生服务的投入。要加大中央财政卫生支出在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支出总量并提高支出比例,缩小财政卫生资源配置的地区差距;加大农村卫生服务的财政支持,特别是财政对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财政支持,缩小卫生服务的城乡差距;要对财政资金用于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的投向做出调整,以乡村两级为主;要明确政府在乡镇卫生机构建设中的财政支出范围,加强政府对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的预算支出。再就是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3.1.3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2006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40%的县,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0元,地方财政也将相应增加投入,农民缴费暂不增加。争取2008年在全国基本推行,2010年基本覆盖全国农村;要建立规范有效的农村社会救助和医疗救助制度。贯彻落实修订后的《农村五保户供养工作条例》,健全完善农村特困群体定期定量救助制度,探索建立符合农村实际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解决进城农民工和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依法将进城农民工纳入工伤保险范围,探索适合进城农民工特点的大病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障办法。

3.2积极化解乡村债务。坚决制止发生新的乡村债务,纠正乡镇经济管理中的不规范行为。分类处理现有乡村债务。首先,要按照债务的不同来源,制定相应的化解措施。其次,按照债务的不同用途,采取相应的化解办法。最后,通过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化解债务。其一,建立清理化解乡村债务的激励机制。其二,建立偿债基金,为化解乡村债务提供资金来源。

3.3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是农村良好社会风貌的具体表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农村基层组织要高度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倡导新风尚,大力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的整治,改善村容村貌,切实提高改造农村精神风貌的本领。在乡风文明方面,要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知识,引导农民群众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培养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努力构建平安和谐新农村。

3.4积极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要不断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提高农民的民主参与意识与监督意识,抑制农村乱收费、乱摊派等问题,化解农村社会矛盾,保障农民的正当权益,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要完善基层党组织的各项规章制度,发展壮大农村党员队伍,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落实。

3.5构建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长效机制。当前,我国颁布的减轻农民负担政策、法规不少,但真正的法律约束机制却不健全。要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必须制定相应的配套法律,如《农民权益保障法》,把对农民负担的监管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同时要加强对农村收费行为的监督管理,进一步提高涉农收费“公示制”的质量;认真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建立健全农民负担监测体系,实行农民负担重点监控制度;规范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方面的作用,畅通农民反映问题的渠道,形成农民负担全方位监督体系,确保农民负担得到严格控制,以长期保持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严蓓蓓.减轻农民负担与构建和谐社会,经济师[J].2006,1:210

[2]余道先、汪小勤.论我国农民负担过重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出路,商业研究[J].2005,总第318期:123

农民负担过重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第7篇

论文题目 德清县房产中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学生姓名 叶芳 学 号 1***1 指导教师 邓安能 专 业 行政管理 年 级 2011秋 学 校 湖州广播电视大学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教务处制

目 录

一、引言„„„„„„„„„„„„„„„„„„„„„„„„„„„„„„„„„„1

二、农民负担过重的根本原因„„„„„„„„„„„„„„„„„„„„„„„„„1

(一)城乡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在某些方面有进一步加大之势„„„„„„„„„1

(二)由于一段时间以来乡镇税费任务过重和支出费用增长过快,农民收入降低或增长幅度减小两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2

(三)乡村干部过多„„„„„„„„„„„„„„„„„„„„„„„„„„„„„2

(四)公款招待严重„„„„„„„„„„„„„„„„„„„„„„„„„„„„.„3

(五)各种检查评比过滥,达标活动过多„„„„„„„„„„„„„„„„„„„„3

(六)农业市场化程度较低,农民收入风险大增„„„„„„„„„„„3

三、解决农民负担过重的措施„„„„„„„„„„„„„„„„„„„„„„„„„3

(一)撤乡并镇、压缩机构和精简干部,彻底减少乡镇开支„„„„„„„„„„„„3

(二)国家财政应当担负农村社会事业性经费,取消本不该由农民承受的负担„„„„4

(三)变目前的农业税为所得税,给予农民以“国民待遇”„„„„„„„„„„„„4

(四)加大农业投入„„„„„„„„„„„„„„„„„„„„„„„„„„„„„4

(五)积极推进税费制度改革„„„„„„„„„„„„„„„„„.„„„„„„„5

(六)走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5

四、结语„„„„„„„„„„„„„„„„„„„„„„„„„„„„„„„„„„5 参考献文„„„„„„„„„„„„„„„„„„„„„„„„„„„„„„„„„„6

德清县房产中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 随着房地产行业的不断升温,德清县的房产交易也不断攀升。同时,房产中介机构也随之应运而生,其数量也不断增加。由于房产中介机构积极运作,为整个房地产市场盘活存量,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也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方便和优质的服务。然而,随着中介机构的不断增加,加上有关部门没有很好的进行规范,也使整个房产中介市场出现了鱼龙混杂的局面,消费者投诉不断增加,急需有关部门对其进行规范。

[关键词] 房产中介 管理

研究对策

一、房产中介机构现状

德清县房屋开发和销售主要在县城武康镇,其它乡镇虽也有部分开发,但数量较少。根据调查统计,目前在武康镇有照房产中介机构有72家(其中个体户56家,公司或其它性质的16家)。另有数十家无照经营或正在装修准备开业的中介机构。从从业人员资格证书情况来看,只有近十家的中介机构有人员经过培训办理了房产中介资格证书。绝大部分中介机构只有一张桌子,一台电话,一台电脑和一块房屋标牌。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无照经营房产中介情况依然存在。从调查情况看,无照经营房产中介机构的,在武康镇被发现的有数十家。通过无照房产中介机构进行交易,对买卖双方都存在较大风险,一旦被骗,则无从查找。尤其对消费者造成的损失可能就更重。如:有三名女生来武康实习,在电线杆上看到广告后即与其取得联系,并交了定金。最后,拿钥匙时找不到人。

(二)房产中介主体准入门槛不高。由于注册登记时,无需对从业人员资格进行严格审查,而且从业人员资格证书是后置条件,也只是到房产管理部门备案。因此,从业人员没有专业经验的也可以从事房产中介。这样也造成房产中介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的甚至素质低下,很多问题解释不清。如:某中介人员对房产面积如何计算也不清楚,对消费者解释阳台面积是送的,签好合同后,消费者到房管部门一了解,阳台算一半面积,消费者认为上当了。

按工商部门的要求,每个中介门店要求不低于三人持证上岗,证件包括经纪人资格证和上岗证。多数品牌中介开始要求每个员工上岗必须考取两证,但目前德清县的此类培训、考试体系尚不完善,所以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及时考取两证。从整个德清县来讲,有证经纪人所占比例不足30%。但若按照国家要求的、更为严格的专业水平来要求,德清县这方面的人才更是寥寥无几。

(三)没有使用统一的交易合同示范文本。虽在网上建设部门已经制定并公示了房产中介交易的合同示范文本,但是没有中介机构使用该文本。中介二手房交易合同五花八门,互相抄袭修改,合同只要有利于自己,想写什么条款就写什么条款,随意性大,有的甚至出现霸王条款。而对于消费者来说,接触中介合同机会较少,问题不可能想的很全面,签订时容易上当。

(四)中介机构人员专业素质不高。房产交易内容复杂,包括估价、合同、公证、税费等环节,涉及的权利义务关系复杂,如所有权、使用权、占有权、收益权、处置权等等。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房产交易在一生中最多也碰上一两次,要将所有的交易行为、法律关系以及相关的政策法律等全部掌握非常困难,由于中介机构人员素质低下,业务能力差,很多问题解释不清,一旦出现问题,带来的麻烦只能由买卖双方承受。中介机构只是不收中介费了事,最后吃亏的还是消费者。

地产中介行业经纪人恶意跳槽、中介公司之间恶性竞争、中介店铺老板卷钱关门等事件屡有发生,这其中的原因,除了行业的开店门槛过低等因素外,跟从事中介行业的人员素质过低、专业能力不足、人员流动大也有很大关系,如何提高中介人员的专业能力,也是解决二手市场混乱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

中介行业人员素质偏低、专业能力不强、人员流动性大,会给房产行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如果一个公司绝大多数从业人员为非地产专业人员,并且不对员工进行系统、全面的专业培训,树立行业意识,增强专业知识,提高个人能力,将会让公司举步维艰,越来越难做。

(五)收费不规范,多收费、乱收费时有发生。中介机构收费情况虽经物价部门批准,但弹性较大,以目前的高房价,中介费相当可观,有的可以说是超出了合理范围。有的中介机构还存在随意多收现象,消费者发现了就退还,然而大多数消费者并不了解中介应该如何收费及收费标准。

近两年,中介经营成本大幅增加,收益锐减。然而,业内同行为了争夺客源,收费标准各行其是,有的甚至仅收0.5%。中介费的差异比较,使得‘跳单’频频。一旦行业统一收费标准,对避免恶性竞争,促进行业协同发展有极大的帮助。

据了解,以往德清县房产中介一般按照“买卖代理费为房屋成交价的1%收取,全部由买方支付;按揭贷款费按买方实际贷款总额1%收取;三证过户代理费为500元或1000元/套。

然而,受房地产市场大环境的影响,德清县二手房交易量大幅下降,房产中介赢利急剧下滑。加上,中介业同行随意降低收费标准、人情打折严重,市场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此外,由于物价、人员工资、门店租金的上涨,房产中介的经营成本大幅提高,而德清县房产中介收费标准仍然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远低于周边同等城市。

少数中介机构不诚信,牟取暴利;违背基本商业准则,发布不实信息,分割买卖双方,欺满消费者;利用“净价”、“全包”让消费者上当时有发生。

在德清县武康的不少商业地段,有着不成文的“潜规则”,商家每转一次,房东同时也以一定比例或一定数额收取一次费用。记得来了客户想咨询转让费,事件大致是这样的:陈女士花近10万元从一户商家那转下了德清县武康贵和街一间70平方米的店面。在与房东签订新的租房合约时,合约上写上了一条“今后店面转让,需将转让费的10%支付给房东”。看到这一条,陈女士心里不禁要问,原先支付的近10万元转让费到底进了谁的腰包。

店面之前的承租者王先生透露,其实他在转让费一项中并没有赚钱。2006年,王先生花4万元转让费盘下了这家店面,加上装修,他店面的成本已经达到了8万多元。而此次转让,作为业内的“潜规则”,王先生将10%的转让费支付给了房东。也就是说,王先生也只是拿回了自己当初的店面成本。“我的转让是亏本的。”眼下德清县贵和街的一家40多平方米的店面正在转让,商家直呼

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原因 第8篇

一、中学生负担过重的成因

1. 社会评价要素缺失, 产生人为负担。

当前, 社会上宣传或者评价某一所中学的时候, 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看其升学率如何, 有多少人考上了重点大学, 有多少人竞赛获奖, 总之是离不开教学成绩。与之形成对比的是, 几乎没有人关注学生的起点, 没有人关注学生思想上的变化, 也很少有人关注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心理、生理的特点和变化。

2. 学校承担的责任太多, 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负担。

社会上凡是有什么热点问题需要解决, 第一反应就是从教育部门入手。例如, 某个地方出了安全事故, 学校就要开展安全教育;有火灾发生, 学校要进行消防演习;网吧接收未成年人入内, 就要让所有学生轰轰烈烈地“戒除网瘾”;家长教育观念落后, 就要开办“家长学校”;其他的诸如“远离毒品”、“打击盗版”、“环保节约”、“珍惜生命”、“勤工俭学”等活动都要学校来完成。有些农村的教师还要帮着村里收取各种费用。明明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才可以有效解决的问题, 非要只让学校来解决, 加重了师生的负担。

3.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加剧学生学习负担。

国家为确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特别规定小学升初中必须免试就近入学。但近些年来, 全国各地择名校风有增无减。各地打着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的旗号, 依托重点中学办起了“分校”、“实验学校”、“外语学校”、“实验班”。社会上打着教学实验的幌子进行招生考试、额外补课等等更是不一而足。然而, 从我们国家现实的状况看, 短期内还不具备普及优质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的条件, 学生不可能都接受优质高中和大学教育, 录取新生的体制仍将是进行中招和高招考试。虽然国家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进行“扩招”, 但远不能满足社会对优质高中教育、大学教育的需求。因此, 为了竞争名校, 学生的学习负担不断加重。

4. 优质教师资源的缺乏造成升学负担向学生身上的转嫁。

高质量的应届毕业生投身于热门行业, 师范专业目前并不具有什么吸引力, 但是教师这个行业又恰恰比较注重教师素质, 由此导致的优质师资缺乏也就不足为怪了。教师仅凭满腔的教育热情能教好书育好人吗?答案是否定的。不客气地说, 很多教师是难以胜任目前的教学工作或者说难以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效果的。这好比打仗要胜利, 须有高水平的、训练有素的士兵和精良的装备一样, 教育如果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先进的教育设施, 要完成教学任务, 唯一的途径就是把升学负担转嫁到学生身上。

5. 分层次教学的理想和现实。

现在的分层次教学的运作方式, 也的确不能让人理解。上级部门要求严禁在学校内部分设重点班、普通班。但是中招考试又是按照文化课分数进行录取的。所谓的“示范学校”、“实验学校”等不就是“重点班”, 普通中学不就是普通班吗?既然这样, 那为什么就不可以在同一所学校内部这样分设班级呢?同样是一个专业, 一类大学有, 二类大学也有, 地方院校也有, 这样是不是分层次教学?虽然按照动态的现实学业能力把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效率更高, 然而, 又有哪个学校在内部敢碰划分重点与非重点班级这根高压线呢?

二、减负增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1. 重新认识德育的地位。

古训有言: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古人对“师者”工作分得很清楚:首先要“传道”, 即传授学生为人处世的“道德”。其次才是授业, 即教给学生丰富的知识。与“授业”相比, “传道”显然更重要。学生们在学校接受教育的目的是学做人, 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能力。优秀的教师, 总是能把教书和育人和谐地统一、融合在一起, 既使学生很好地掌握学科知识, 又对学生人生志向的形成、思想品德的发展、政治素质的提高产生积极的影响和极大的促进作用。

2. 优化学校过程管理。

学校应在科学执行课程计划和课时安排的同时, 积极参与课程建设, 不断优化课程实施水平;不断优化考核激励机制, 推动校本教研、提高教研氛围。对教职工首先进行思想引领, 其次才是行政引领。必要的负担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动力, 过重的负担则会成为阻力。减负只是减掉妨碍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过重负担, 绝不意味着降低对学生学业应有的要求或者降低教育教学质量, 不要升学率。在减负工作中, 应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 特别是要加强课堂教学管理, 优化教学过程, 改进教学方法, 向课堂教学要效益、要质量, 积极探索减负增效的新途径。

3. 推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学是对人的教学, 而不是单纯知识的教学。要想培育有灵气的学生, 必须改造教学方法, 变知识为本为以人为本, 变以分数为本为以发展为本, 教师要从固有的教学模式中超越出来, 使教学富含创新, 富含人性, 富含灵性, 能够开启学生内在的学习潜能, 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需要, 张扬其个性, 唤醒其灵性。学校要帮助教师确立终身发展意识, 坚持与学生携手前行共同成长的理念, 并为此自觉优化专业实践;教师应坚持系统的专业研修学习, 自觉接受专业引领, 深入研究教学艺术, 努力创造教学特色, 不断优化教学品位和教学效率, 自觉实现专业提升。

4. 构建道德课堂。

我们构建的道德课堂, 有3层含义:一是它必然是高效的;二是它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三是它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益的课堂, 不仅仅要关注知识和技能, 更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这也就是教育者们常说的三维目标。要实现这样的目标, 教师首先要回答4个问题:一是你要让学生学会什么;二是怎样让他们学会;三是花费多长时间让他们学会;四是怎样判断学生已经学会。

5. 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减轻课业负担, 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它的根源还是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素质, 其实就是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减轻课业负担, 仍然有赖于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6. 开展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是指以学校为基地, 以学校内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 以学校管理和教师为研究主体, 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研究目的的教学行动研究活动。校本教研本质上是行动研究, 它强调的是研究主体的观念、价值、目的, 并借助观察、反思、行动3要素以及它们之间不断的循环来实现自身行为的改善。校本教研的成功开展能够为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提升学校的管理品位、推进素质教育实施以及最终提高教育质量注入新的动力。抓校本教研, 不可不抓教研组建设, 不可不抓教研文化。这是一个学校管理文化和教师文化的集中体现。

7. 细化解读课程标准。

全国的教材版本不论种类有多少, 都是根据同一个课程标准编写的。因此, 研读课程标准, 就等于把握住了课程的核心, 就知道了教学的目标和方法。一个教师连课程标准都不知道, 很难想象会有高质量的课堂效果。基于研读课程标准并细化解读课程标准下的教学, 才是有效的教学, 才是和谐的教学。

上一篇:迎国庆升旗程序下一篇:村镇银行筹建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