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解析范文

2024-08-14

一带一路解析范文(精选6篇)

一带一路解析 第1篇

第三部分 重构

一带一路这个事情属于中美重构、中国贸易的重构,也属于欧亚大陆地缘政治关系的重构。资本市场上也对一带一路写了很多报告,但是忽略了其中的风险。一带一路的风险有三点。

1)第一点,从时间上看,这个规划的特点是非常短、非常长。非常长是我们这个规划是35年之后才能基本完成,不知道35年期间世界会发生什么,中国会发生什么。非常短,就是我们在一年时间年内就设计了一个穿越数十年时间周期、跨越欧亚大陆、涉及44亿总人口、卷入21万亿美元GDP的庞大规划。这种东西在西方国家是不可能完成的。

2)第二个,对比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其他规划,一带一路最明显的特征是我们是在中国规划别人的事情,非常难。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企业很难。虽然说我们的企业最近几年走出去从规模上看增长是非常快的,但是从能力上并不具备的。我们的企业因为习惯了在国内的生存环境,不会去引导当地的民意,更不会去融入当地的经济政治环境。软实力输出能力非常的欠缺。其次是沟通很难。改革开放三十度年了经济上跟外部交流很多,但是思想上跟外部交流很少。大家很难想象,像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他们在想什么干什么。反过来也一样的。第三个是大国博弈非常难。我们遇到三个方面的阻力。在南面,印度对一带一路是非常冷淡的。在东边,美国从阿富汗撤军之后,围绕阿富汗这个交通枢纽的地位,在2011年提出新丝绸之路,比我们还早。看到我们搞一带一路,美国突然就不淡定了,今年就搞大项目,花了11亿美元南亚电力网。在北边,今年俄罗斯搞俄开发,升级为欧亚联盟,积极要拉几个斯坦国家入盟。从西面来看,欧盟一直在推行东扩计划,提出东部伙伴计划,把势力延伸到黑海厉害和外高加索地带。所以我们西出欧亚大阻力是非常大的。

3)第三个风险点,对资本市场刺激最大的是一带一路里面包含的很多基建项目。但这些基建项目其实早就在了,比如中保铁路、中海铁路,推了很多年推不动,非常困难。不仅是中国,像联合国的亚贸经合委在几十年前就提出来泛亚铁路的规划,后来开发银行等机构也不断的在亚欧地区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设计过自己的战略。基础设施这个东西,不仅涉及经济问题,还涉及到政治问题,还涉及到军事问题。可能不会因为我们提出一带一路就立马开工、立马建设。所以这些项目公司的利润最终是要兑现的。如果大家一旦发现最近的预期那么长,就会产生投资转折点。

最TOP:“一带一路”基本认知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英文缩写OBAOR(One Belt And One Road)。

“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无论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是应对危机、加快调整,许多沿线国家同我国有着共同利益。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一带一路”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获得了广泛认同。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的建设不仅不会与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东盟(10+1)等既有合作机制产生重叠或竞争,还会为这些机制注入新的内涵和活力。

“一带一路”打破原有点状、块状的区域发展模式。无论是早期的经济特区、还是去年成立的自贸区,都是以单一区域为发展突破口。“一带一路”彻底改变之前点状、块状的发展格局,横向看,贯穿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纵向看,连接主要沿海港口城市,并且不断向中亚、东盟延伸。这将改变中国区域发展版图,更多强调省区之间的互联互通,产业承接与转移,有利于我国加快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国际背景——

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走向分化的背景下。很多国家的经济可能面临困境,亟需新的经济增长点,亟需新的经济火车头来带动世界经济。中国借此机会,将有利于几乎所有国家的中国战略、政策融入到“一带一路”和APEC当中,实现共赢。中国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作出了很多战略规划,包括: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中印缅孟经济走廊战略、中巴经济走廊战略、东北亚经济整合战略等。这些战略中,每个都是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核心的,每个都是以中国的国家战略为基础的,每个都是符合亚太乃至亚欧几乎所有成员国的战略利益。

以APEC为例,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美国在APEC的话语权被削弱了,因此美国一直在推动要把中国规避在外的TPP。希望通过TPP的建设,在经济上孤立中国,用TPP替代APEC。而2014年北京APEC会议,中国力推亚太自贸区和“一带一路”,就是要强化APEC的作用。因为APEC才更代表亚太利益,代表整个亚太的利益也就是代表中国的利益,中国的发展趋势和亚太深化合作是一致的。中国强化APEC同时能起到对冲美国TPP战略计划的作用。一旦欧亚大陆完成了经济整合,美国在亚太的力量必然被挤出,美国必然失去全球霸权。这也是全球性一个战略博弈。

因此,上述这些战略,最终都可以统合到更广大的战略——欧亚大陆经济整合的大战略当中。如今,欧亚大陆经济整合的大战略由中国提出了两个符合大方向的战略: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和21世纪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即“一带一路”。中国所有区域经济战略,都可以融入到上述两个战略当中。

基于中国的国家战略,基于当前世界发展大势,中国制定了“一路一带”战略。虽然“一路一带”提出时间只有一年多,但显然已经获得包括亚太国家、中亚和欧洲国家的认可,中国这一战略很显然要和APEC这个平台对接,中国要努力推动融合欧亚大陆甚至欧亚非大陆的经济整合,走互惠互利的发展共赢之路。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涵盖东南亚经济整合、涵盖东北亚经济整合,并最终融合在一起通向欧洲,形成欧亚大陆经济整合的大趋势。而21世纪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则是从海上联通欧亚非三个大陆,最终可以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形成一个海上、陆地的闭环。

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乃至欧亚大陆经济融合,这就是中国包容性发展战略,实现合作共赢是战略的中心思想,这也是中国最高国家战略的包容性体现。国内背景——

“一带一路”作为一项重要的中长期国家发展战略,其要解决中国过剩产能的市场、资源的获取、战略纵深的开拓和国家安全的强化及贸易主导这几个重要的战略问题。

1.中国的过剩产能的市场问题

过剩产能对经济的运行造成了很大的问题,中国传统的出口国较为单一和狭窄,美欧日占据出口的核心国位置,但这些传统的出口市场已经开拓得较为充分,增量空间已经不大,国内的过剩产能很难通过他们进行消化,在国内消费加速启动难以推进的情况下,通过“一带一路”来开辟新的出口市场是很好的抓手。中国不仅有过剩产能还有过剩外汇资产;而新兴市场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欠缺,中国利用积累的外汇储备作为拉动全球增长的资本金,同时通过资本输出带动消化过剩产能。2.中国的资源获取问题

中国的油气资源、矿产资源对国外的依存度较高,这些资源主要通过沿海海路进入中国,渠道较为单一。中国与其他重要资源国的合作还不深入,经贸合作也未广泛有效的展开,使得资源方面的合作不稳定和牢固。“一带一路”新增了大量有效的陆路资源进入通道,对于资源获取的多样化十分重要。3.中国的战略纵深开拓和国家安全的强化问题

我国的资源进入主要现还主要是通过沿海海路,而沿海直接暴露于外部威胁,在战时极为脆弱。我国的工业和基础设施也集中于沿海,如果遇到外部的打击,整个中国会瞬时失去核心设施。在战略纵深更高的中部和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地广人稀工业少,还有很大的工业和基础设施发展潜力,在战时受到的威胁也少,通过“一带一路”加大对西部的开发,将有利于战略纵深的开拓和国家安全的强化。

4.区域经济的贸易主导权

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而言,不仅能对冲掉美国主导的试图绕开孤立中国而推进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TIP(跨大西洋贸易伙伴谈判),还能有机会在一带一路经贸中抢占全球贸易新规则制定权。如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以国内外的港口为支点建设,推动各种规格的自贸协定谈判,在国内,特别是一旦上海自贸区试验成功后,就可以以上海(含宁波舟山)和泉州湄洲湾港的超级深水港为依托建设国际中转港,真正带动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掌控国际贸易主导权,定价权和资源配置权。中国主动加速主导区域经济整合,提升自己的区域经济影响能力。5.通路是“一带”的抓手

“一带一路”直击了中国的三个重要的战略问题,而通路、通航和通商则是“一带一路”解决战略问题的发力点。要解决中国的产能过剩,需要通盘考虑,如前所述,“一带一路”是系统性解决此问题的最好抓手,从现实来说,考虑到西部基础设施薄弱,为了更好的外联内呼,打通顺畅的交通动脉是第一位的,也符合“一带一路”的题义,即首先着手的必将是通路、通航。“一带”主要是从通路着手,通路所推进的地区基础设施薄弱,提升空间更大,其对接的是西部广阔的腹地,将在交通设施建设和油气管道建设上发力。国际反应—— ——理念广受赞誉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秉承开放包容的丝路精神,不限国别范围,不是一个实体,不再另起炉灶,不搞封闭排外机制,不以控制他国经济命脉、改变他国政治制度为目的,有意愿的国家和经济体均可参与。通过“一带一路”,世界见识到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气度和胸襟。“一带一路”不仅是中国自身的战略构想,更是沿线各国的共同事业——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其互补互利互惠开启新的机遇之窗。——构想惠及各国

推动实现区域内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当丝路意识在沿线各国落地生根,各国纷纷找寻本国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的有效对接,也在为“一带一路”建言献策,共同向着未来前行。——方案着眼未来

2014年11月8日,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将在北京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出席并主持会议。孟加拉国、老挝、蒙古国、缅甸、塔吉克斯坦、柬埔寨、巴基斯坦等7国领导人以及联合国亚太经社会执行秘书、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应邀与会。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即将举行,各成员正积极推动制定《APEC互联互通蓝图》。

除中国外,参加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的7国不是APEC成员,但也是地区的一部分。除硬件、软件的基础设施以外,人与人之间的互联互通也得到了更多重视。中国澳大利亚商会计划把澳大利亚的年轻专业人士派去中国企业短期工作,也准备为中国毕业生提供赴澳短期工作的机会。“如果签证更容易获得,通过留学教育和劳务派遣,就能极大促进区域内各国人员的互联互通,从而拉近各国之间的关系”,澳大利亚商会董事秘书长唐穆·洛克强调。

墨西哥和亚太其他国家对基础设施投资有巨大需求,中国有资金、有技术、有经验,发展基建正是中国的专长。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投资,因此,地区内很多国家都支持和欢迎亚投行。西哈萨认为,建立亚投行是很好的一项倡议,但亚投行能在多大程度上提供融资支持,取决于它的容量,“亚投行将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相互补充。”

从“一带一路”到“互联互通”,中国思路一以贯之: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同各国开展合作,让世界从中国发展中分享红利;实行包容发展,坚持各国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创繁荣。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强调: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无论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是应对危机、加快调整,许多沿线国家同我国有着共同利益。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一带一路”倡议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获得了广泛认同。

@习近平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有利于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正在实行从引进来到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重大转变,已经出现了市场、资源能源、投资“三头”对外深度融合的新局面。只有坚持对外开放,深度融入世界经济,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习近平强调,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诚心诚意对待沿线国家,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要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同沿线国家开展合作,让沿线国家得益于我国发展。要实行包容发展,坚持各国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创繁荣。要做好“一带一路”总体布局,尽早确定今后几年的时间表、路线图,要有早期收获计划和领域。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抓落实,由易到难、由近及远,以点带线、由线到面,扎实开展经贸合作,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干起来。

@习近平指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抓住关键的标志性工程,力争尽早开花结果。要帮助有关沿线国家开展本国和区域间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规划,共同推进前期预研,提出一批能够照顾双边、多边利益的项目清单。要高度重视和建设一批有利于沿线国家民生改善的项目。要坚持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共同推进,促进我国同沿线国家教育、旅游、学术、艺术等人文交流,使之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习近平强调,“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要做好统筹协调工作,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各类企业参与,同时发挥好政府作用。要重视国别间和区域间经贸合作机制和平台建设工作,设计符合当地国情的投资和贸易模式,通过机制化安排推进工作。要加大对外援助力度,发挥好开发性、政策性金融的独特优势和作用,积极引导民营资本参与。要统筹好部门和地区关系,各部门和各地区要加强分工合作、形成合力。

@习近平指出,要以创新思维办好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发起并同一些国家合作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要为“一带一路”有关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促进经济合作。设立丝路基金是要利用我国资金实力直接支持“一带一路”建设。要注意按国际惯例办事,充分借鉴现有多边金融机构长期积累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制定和实施严格的规章制度,提高透明度和包容性,确定开展好第一批业务。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同其他全球和区域多边开发银行的关系是相互补充而不是相互替代的,将在现行国际经济金融秩序下运行。

@习近平强调,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互联互通相融相近、相辅相成。如果将“一带一路”比喻为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那么互联互通就是两只翅膀的血脉经络。

@习近平提出5点建议。第一,以亚洲国家为重点方向,率先实现亚洲互联互通。“一带一路”源于亚洲、依托亚洲、造福亚洲。中国愿通过互联互通为亚洲邻国提供更多公共产品,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第二,以经济走廊为依托,建立亚洲互联互通的基本框架。“一带一路”兼顾各国需求,统筹陆海两大方向,涵盖面宽,包容性强,辐射作用大。第三,以交通基础设施为突破,实现亚洲互联互通的早期收获,优先部署中国同邻国的铁路、公路项目。第四,以建设融资平台为抓手,打破亚洲互联互通的瓶颈。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丝路基金是开放的,欢迎亚洲域内外的投资者积极参与。第五,以人文交流为纽带,夯实亚洲互联互通的社会根基。未来5年,中国将为周边国家提供2万个互联互通领域培训名额。

当前,“一带一路”倡议已从理念设计、总体框架到完成战略规划,开始进入务实合作阶段。中国周边各国尽管国情迥异,文化不同,但都拥有和平与发展的共同梦想,都希望搭乘中国列车,加快前行。正因如此,“一带一路”这一宏大构想才得以将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互连接在一起,而中国同各方一道,共商发展大计,共促和平安宁,共圆振兴之梦,也逐渐成为当前亚洲发展的最主要看点之一。

周边是中国安身立命之所、发展繁荣之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和平稳定合作的周边环境,中国的发展势头也给周边国家带来重要的合作机遇。当前,中国周边外交正在进入新一轮活跃期,“一带一路”上的合作故事必将在人类史册上留下亮丽一页

讲“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深远意义,首先要从政治的高度看待“一带一路”的宏伟构想。

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

第一,中俄合作面临新的机遇。俄罗斯在乌克兰和北极通航两个方面,一下子出现了巨大的安全压力。乌克兰问题把俄罗斯的许多重要力量牵制住了。俄罗斯在历史上面临的历来是东、西、南三方面的压力,北部没有问题,如今也前所未有地面临了由北极通航带来的北方压力。2014年底俄罗斯成立北极战略司令部,一方面表明他雄心勃勃,另一方面表明该方向要耗掉俄大量国防资源,因为这个方向边界太长且不能回避。俄罗斯的人口增长又比较缓慢,这更加重了俄罗斯北面守边的压力。守边要靠陆军。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不能光靠高科技,得用人,而这又是俄罗斯国防短期内不能弥补的一个瓶颈因素。从这个角度来说,中俄在较长的时间内,有着相当宽广的合作空间。

第二,俄罗斯西面和北面的压力增大造成蒙古的战略地位发生变化,蒙古会更多地向中国倾斜。蒙古位于内陆,比较封闭,前两年欲加入欧安会组织,这两年他看明白了,欧洲连乌克兰都守不住,蒙古加入欧安会又有何用?天堂很远,俄罗斯和中国却很近。最近蒙古要跟中国铁路同轨,就说明蒙古领导人想通了。路跟心是连着的,心通则路通,蒙古的变化对中俄合作是有利的。2014年9月11日,中俄蒙三国元首会晤并合影,表明了普京对中蒙关系新变化持支持态度。第三,美国将在中国东部地区施加更多压力。中国现在的安全环境好不好呢?很好,几乎三分之二的边界是稳定和安全的。西部面临“三股势力”威胁,但是有俄罗斯的合作,问题不大。我们的压力持续增大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日本自民党第47届众议院大选获胜,安倍继续执政,这表明日本国内的极右势力还在上升,并且有一定的国际财团支持,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严肃的挑战。这个挑战不只来自日本本国的右翼势力,还有国际反华势力,更多的是美国大财团中的反华势力,这明显是冲着中国来的。另外,美国防长换人往往是美外交政策出现重大调整的前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结束都是从撤换前线总指挥或国防部长开始的。小布什时期拉姆斯菲尔德下台也说明美国在中东的反恐战线将要收缩、伊拉克战争的节奏将要放缓。最近美国防长换人说明,华尔街不满意奥巴马的对华守势政策。奥巴马是有些尼克松式智慧的总统,他的攻势政策是华尔街逼的,他对华尔街的扩张政策一直在虚与委蛇,比如他始终不愿意继续攻打阿富汗和叙利亚。因此,华尔街对他不满,给他停发“工资”,制造“财政悬崖”。如今把与奥巴马配合较好的搭档哈格尔换掉,或许就是在给下一届的强势政策做铺垫,这无疑将增大中国在东部地区的压力。看“一带一路”的意义要算大账

在上述战略背景下,中央提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可以看出它对于维护中国政治安全有着极大的意义。它的最高政治目标就是让我们的朋友多多的,敌人少少的一一这是“一带一路”战略的政治大账。我们要从维护中国国家政治安全的高度看问题,不能用账房先生的眼光、只从狭隘的部门利益的多少来看“一带一路”的意义和作用。微信号:caffe007 网上传言有经济开发部门想通过“一带一路”搞新的“马歇尔计划”,要挣大钱、要扩张,这些都没有抓住“一带一路”的要义。我们的主要目标实际上是交朋友。交哪些朋友呢?除了老朋友外,今后的重点将是加强与第三世界的友谊。习主席自主政中央工作以来出访了许多国家,但花时间最多的是在第三世界国家。正如有句歌词说的那样,“千里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一带一路”的要义就是这个。

1941年5月5日,斯大林在红军学院讲演中分析国家战前需要具备的政治条件时说:“政治上做好战争准备意味着什么呢?政治上做好战争准备,意味着要有足够的所需盟友和中立国。”没有朋友的国家是不能胜利的。比如日本,在高科技军事装备方面,它是强国,但是它没有真心实意的盟友,更没有足够的同情国,所以不具备打胜仗的条件。我们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做准备,其中最重要的准备就是要有足够的朋友。朋友多了,政治上的事就好办了。所以说,不能将“一带一路”理解为资本扩张和地缘政治扩张,而是为了与世界人民交朋友、建立命运共同体、与世界共同繁荣发展,是“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国际国内两类规则”,为实现党的“两个一百年”目标做的重要准备。其战略意义在于不用传统的“两个阵营”的对抗方式,而用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辩证方式,破解霸权压力于无形,“化危为机、转危为安”,为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创造更好的国际环境。20世纪下半叶,中国也是这样打破美国压力的。当时中国有乒乓外交,乒乓赛事不为输赢,只为友谊,特别是与第三世界的友谊。每次比赛结束后就会有一拨新朋友。1965年毛泽东给外事部门说,“不能靠送礼的办法拉友谊,友谊要靠政治”。用今天的话理解,就是习近平在2014年11月28日召开的外事工作会议上强调的“正确义利观”。习主席还说,“要坚持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成员,坚持世界的命运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特别是要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说话”。读了这些讲话再来理解“一带一路”战略,我们就会有一种在新的形势下与世界人民,尤其是与第三世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感觉。

2013年习主席访问非洲,明显地让我们感受到毛泽东时代为我们留下的世界影响力。南非的朋友对当代中国的敬仰是与毛主席、周恩来时期的新中国相联系的——这也是一种“软实力”。在这方面我们不能“坐吃山空”,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性地发展这种软实力。毛主席说友谊要靠政治。同样的道理,只有懂政治才能交朋友,只有懂政治才能理解“一带一路”宏大构想的要义,不懂政治就会帮人帮出倒忙,甚至帮出仇人。当年俄国修中东铁路的出发点之一也是想帮中国,结果没有处理好双方的政治关系,50年后双方落下一大堆埋怨,一直到赫鲁晓夫时代,俄国人才极不情愿地彻底放弃东北。这段历史教训我们得认真总结汲取。

“乒乓外交”开启了中美两国的外交史。图为1971年4月13日,中美两国乒乓球运动员在北京首都体育馆进行友谊比赛

1978年12月16日,中美两国发表了建交公报,宣布中美两国决定自1979年1月1日起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

毛泽东时代,我们是被第三世界“抬进”联合国的,今天我们也得靠第三世界把中国再次“抬向”世界大舞台。我们得记住中国的朋友大部分来自第三世界,当然也有第二世界。所以,习主席在谈到维护国际公平正义问题时要求中国外交“特别是要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说话”。“一带一路”的政治要义就在于搞清谁是朋友、谁是对手,毛泽东说“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这在今天也是中国发展必须看清的首要问题。

落实“一带一路”构想要讲辩证法 这里主要有两个问题。

第一个是主权国和国际环境问题。国际陆运与海运不同,海运经过的是公海,陆运则要经过一个个主权国,每走一步都很困难,光铁路反复换轨就会造成很大的麻烦。俄罗斯在本国境内修一条西伯利亚大铁路,只用三四年就修通了,相反,在中国修一条中东铁路,50多年都是没完没了的恩怨。今天我们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要到人家主权国去修高铁,投资容易收益难。投资大家都是欢迎的,但长时期的重资产投入后,下一步如何互利互惠,才是我们要面对的。在这方面,我们一定要汲取历史上中俄修建中东铁路的教训,考虑得更加周到一点。毛泽东说,“做好事也要商量着做”。交朋友是主要的,不能急于求成。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2014年5月1日的一个封面图很有意思。图片表现的是西方眼中的中国经济西进,一群东方形象的骑兵阵容齐整地出现在丰沃的土地上,他们手握战旗,但旗上的标志显示的却是腾讯、华为、阿里巴巴、海尔等中国知名企业。意思是说西方人将今天的中国西进与当年的匈奴西进同等看待——匈奴当年是骑着马拿着刀过来的,而今天中国人是夹着皮包过来的。到人家这儿来,人家是带着“占地盘、抢利益”的疑虑看我们的。

有人说我们实行的是新的“马歇尔计划”,但实际上西方人尤其是欧洲人最怕的就是“马歇尔计划”。原因在哪呢?因为“马歇尔计划”落实的是罗斯福的分裂欧洲的政策,其要义就是保持欧洲的碎片化。1939年罗斯福考虑出兵欧洲抗击希特勒,其重要原因就在于当时希特勒快将欧洲统一了,美国必须出兵阻止。1945年战争结束的时候,丘吉尔看清了美国的目的,决定要搞“欧洲合众国”,第二次统一欧洲。马歇尔一想,假如欧洲统一了,美国这仗就白打了,只有欧洲破碎,美国才会有从容的地缘政治环境。这是老英国的视角。老英国治理欧洲的方法,就是在其破碎中大获红利。现在美国也是这样。为此,马歇尔在丘吉尔要利用欧洲经济危机实行二次统一的当口,撒下一大笔钱。就好像在欧洲“骨折”长好前,马歇尔及时撤了一层“云南白药”,其后果就是固化了欧洲版图的破碎性。当时美国的目标造成了大西洋东岸的欧洲大陆和太平洋西岸的亚洲大陆两翼破碎。在远东这边如何呢?就是美国与苏联、英国签订的“雅尔塔秘密协定”,把中国一分为二。但是中国有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及绝对忠诚于中国共产党的人民军队,所以他们分裂中国的图谋没有成功。今天的欧洲人依然没有忘记“马歇尔计划”是干什么的,2008年欧洲陷入经济危机时欧洲人就不愿意再接受“外援”。第二个问题,就是不能再犯王明式的“笔直又笔直、纯粹又纯粹”的形而上学的错误。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不能因为西进就忽视甚至触动北方的俄罗斯。俄罗斯今天跟我们有相当多的共同利益。2014年3月,习主席访欧期间,默克尔赠予我们一幅地图,称“这是1735年德国绘制的第一幅精确的中国地图”。这个地图有明显的指向,就是希望让我们多关注北方,由此造成与俄罗斯的不和。当时德国在乌克兰问题上面临俄罗斯的紧逼,德国当然希望中国在东边对俄造成牵制。但我们一定要汲取历史上东吴因贪荆州小利而造成蜀汉两家双双败亡的教训。不能因小失大,大局最重要。微信号:caffe007 实现“一带一路”要有辩证思维,斯诺曾问毛泽东为什么搞世界革命,毛泽东告诉斯诺说,“哪里发生革命,我们就在哪里发表声明,并开大会声援,帝国主义最讨厌的就是这个”。这句话很有哲理,盲目出兵是不可取的,因为出了兵就要巩固战果,同时要用更多的资源消化战果,时间久了就会透支我们的资源并拖垮我们的国力。苏联勃列日涅夫到处出兵,到处透支资源,就是犯了这个错误。我们知道,对某一军事据点控制的要义在于对其半径的控制,十个控制点上需要的就是控制十个半径面的资源。在印度洋任何一点上若没有控制南北纬30度的力量,就根本站不住脚。中国至今也没有这么多资源。明乎此,也就明白了毛泽东这句话的哲学深义。

我们今天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为了什么——建立友谊。建立友谊就得有共同的话题。实施“一带一路”,各国共同搞经济建设,就相当于有了共同话题。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汲取历史上俄国在中东铁路和德国在巴格达铁路上越帮越忙、交友不成反为仇的教训,用新丝绸之路联起中国与世界、尤其是与第三世界的友谊。目前已有中非、中阿、中拉合作论坛,如果再用“一带一路”的思想将其联结起来,再造“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和“我们的朋友遍天下”的大好环境,中国就可以行稳致远,为中国和世界的前途赢得明天的荣光。(原载《国防参考》2015年第2其/1月下,作者张文木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心教授)

亚投行的新闻,这几天频频占据中国《环球时报》、英国《金融时报》、美国《纽约时报》的头条。对于感兴趣的人来说,亚投行这两天的新闻是“划时代”的,比如《赫芬顿邮报》说“这标志着美国世纪的结束,亚洲世纪的开端”。

可是,对于不感兴趣的人来说,看到“亚投行”这三个字就有点让人头疼,因为根本不知道那些文章在说什么,那么,这篇文章将有助于一跃成为“亚投行”小达人,再也不担心餐桌上插不上话啦。

为什么这两天亚投行的新闻突然热门了?

当然是因为出大事了。

这件大事就是,几个美国的欧洲盟友,突然表示要出钱凑份子,一起加入亚投行,成为亚投行的创始成员国。

3月12日,英国向中方提交了作为意向创始成员国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的确认函,正式申请加入亚投行。到了3月17日,法国德国意大利也加入了进来。

本来这个组织谁加入都不稀奇。但关键是,美国此前明确向盟友们表示,不希望他们加入亚投行,很明显英法德意没有听美国的话。

《金融时报》报道称,欧洲的决定代表着奥巴马政府的重大挫折。中国发起成立的亚投行是其极力创建新国际金融和经济机构更大努力的一部分,这将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在中国和美国谁将决定未来几十年经济和贸易规则的日益激烈的争论中,这一直是一个中心议题。

正当各方记者纷纷寻求欧盟与法德意等国官方表态时,正在中国进行访问的欧洲议会议长舒尔茨17日在北京表示,他欢迎英法德意这四个国家加入亚投行,他称“我认为参与是件好事。参加的国家越多越好。”几小时后,法国财政部证实,法国正寻求加入亚投行。该官员还强调,德意两国也持同样立场,三国已达成一致。在德国,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马凯与德国方面举行首次中德高层财经对话后发表共同声明称,中德认为亚投行可以为亚洲提供基础设施资金发挥重要作用。德国希望加入亚投行成为创始成员国,中国对此表示欢迎。

英国驻华使馆官员17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英国首相卡梅伦认为英国决定成为亚投行创始成员符合国家利益。英国驻华使馆18日将举行记者会就细节进一步与中国公众沟通。这名官员称,英国是第一个宣布希望加入亚投行,成为意向创始成员国的西方大国。英国认识到基础设施投资是世界的一个“短板”,亚投行的设立有弥补这方面不足的潜力。他说,英国一直处在帮助亚洲发展的前沿,英国也是中国对欧投资的重点国家。英国希望成为处理西方与中国关系的领导者。

欧洲盟友的“背叛”让长期以来力阻盟友加入的美国不无光火。美国政府周二敦促任何国家加入中国主导的开发银行时要三思而后行,要考虑该机构在避免腐败、保障工人权利和环保方面是否能够坚持高标准。但是,除了日本明确暂不加入亚投行,韩国和澳大利亚随时可能成为“墙头草”。

美国现在怎么办?

可以说,美国现在很无奈,没什么好办法。

去年10月筹备时,中国是邀请美国加入亚投行的,但美国拒绝了这一邀请,而后还游说其盟友(包括澳大利亚、韩国、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不加入亚投行。按照美国官员的说法,没必要成立一家新的开发银行,因为已经有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

可是现在看来,当时美国的表态让自己有点骑虎难下了,盟友的表现让山姆大叔心酸。

美国驻联合国大使萨曼莎·鲍尔16日在访问欧盟总部布鲁塞尔时,批评欧洲盟友削减国防支出,在亚洲安全事务上不积极作为,不好好配合美国的“亚洲再平衡”战略,有消极抵抗之嫌。“让美国酸楚的不仅是欧洲盟友在军事领域的表现,在经济领域欧洲盟友更是主动向亚洲靠拢。”美国《世界政治评论》16日刊文这样表示。

“看上去华盛顿精心打造的联盟逐步瓦解。”美国外交关系学会网刊登学者文章大声疾呼:“华盛顿现在该怎么办?”文章列出了以下选择:一,继续施压盟友不要加入亚投行;二,加入亚投行;三,放弃这个议题。作者认为,选择继续施压盟友显然是个亏本生意,耗费政治资本试图劝阻其他国家加入亚投行是不明智的;选择三则是让亚投行沿着自己的轨道升降,美国袖手旁观。正确的选择是第二个,因为美国只有获得了亚投行中的席位才能在里面发挥作用,同时还能确保帮助美国公司得到机会。文章称,现在加入很难不损伤美国的脸面,但美国可以从公开积极看待亚投行做起。

澳大利亚《商业旁观者》网站刊登评论文章认为,“不应孤立中国银行”。文章写道,越来越多国家的政策制定者、商界领导人对美国试图破坏中国的新国际经济倡议表示担忧。虽然中国这么做不会只是出于乐善好施,而是为了推动它的经济和地缘政治利益,但亚洲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正面临巨大赤字,而中国既有经验也有资金解决这一难题。报道称,问题的核心是怎么看待中国崛起。华盛顿试图牵制中国,这与美国此前呼吁中国成为国际体系中一个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的表态相差甚远。美国的偏执浪费了打造一个有中国参加的真正的多边机构的绝佳机会,这是华盛顿阻碍中国崛起又一证据。英国、澳大利亚等国需要让华盛顿的朋友们反思这种做法。

一带一路解析 第2篇

答案及问题解析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4年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等重要决议也纳入“一带一路”建设内容。“一带一路”建设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建设成果丰硕。这是政策沟通不断深化、设施联通不断加强、贸易畅通不断提升、资金融通不断扩大、民心相通不断促进的4年。有人说,如今的“一带一路”是现代版的丝绸之路,“一带一路”背后蕴含着哪些人文历史知识呢?五道题带你来了解。

【题1】广义的丝绸之路指的是()。

A.陶瓷之路和茶叶之路 B.古丝绸之路和新丝绸之路 C.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D.茶马古道和河西走廊

【答案】C。解析:丝绸之路,简称丝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前202年—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1877年,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很快被学术界和大众所接受,并正式运用。“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故本题选C。

【题2】汉朝时,丝绸之路的终点大秦是当时的()。A.古希腊 B.古印度 C.古罗马 D.古埃及

【答案】C。解析:大秦是古代中国对罗马帝国及近东地区的称呼。公元762年,杜环结束了其游历生涯,随商船在广州登岸,回到了中国。随着公元前2世纪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方文明交流逐渐加速,而罗马正位于贸易路线上的终点,当时的中国把它命名为“大秦”。故本题选C。

【题3】海上丝绸之路的别名是()。

A.陶瓷之路 B.唐蕃古道 C.太行八陉 D.徽杭古道

【答案】A。海上通道在隋唐时运送的主要大宗货物仍是丝绸,所以后世把这条连接东西方的海道叫作海上丝绸之路。到了宋元时期,瓷器出口渐成为主要货物,因此又称作“海上陶瓷之路”。同时由于输出商品有很大一部分是香料,因此也称作“海上香料之路”。故本题选A。

【题4】《凉州词》一诗里“羌笛无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提到的“玉门关”在今天的()省。

A.山西 B.新疆 C.陕西 D.甘肃

【答案】D。解析:玉门关,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元鼎或元封中(公元前116年一前105年)修筑酒泉至玉门间的长城,玉门关当随之设立。故本题选D。

【题5】下面哪首诗里描述的情景不会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出现?()

A.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B.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C.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D.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答案】C。“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出自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描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姿雨态。“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出自《凉州词》,描写的是戍边士兵的怀乡情。“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出自《从军行》。“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出自《凉州词二首·其一》,凉州在今甘肃武威,唐时属陇右道,音乐多杂有西域龟兹(今新疆库车一带)诸国的胡音。唐陇右经略使郭知运在开元年间,把凉州曲谱进献给玄宗后,迅即流行,颇有诗人依谱创作《凉州歌》、《凉州词》者,以抒写边塞风情。这体现了唐人以毫不介怀的态度,对外来文化进行吸收、消化和创新的盛世魄力和大国风范。葡萄自汉朝由西域传入中原,但用来酿酒的风气到唐朝还是以西域为盛。夜光杯,相传是周穆王时代,西胡用白玉精制成,因“光明夜照”得名。故本题选C。

“一带一路”话语权的建构与解析 第3篇

一、“一带一路”话语权的建构分析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其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的双边或多边机制,借助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来主动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大体现。各国媒体在对“一带一路”的有关信息报道中体现了话语权的建构与博弈。

首先是话语权的确立问题。2013年9月,习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首次在国际场合提出与世界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我国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形成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在2014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我国又进一步明确了“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推进孟中印缅、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推出一批重大支撑项目,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拓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新空间”。[2]中共中央政治局2016年4月29日下午就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进行了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在主持学习时强调,“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推行互利共赢的重要平台。这些举措都从国家的层面确立了话语权,反映了中国具备可以在世界上构建国际规则和决定政治议题的能力。

其次是区域话语权的争先性。话语的确定性带来了话语的争先性。从国内的角度来看,各地开展各类活动,呈现出区域化的特征,如北京地区的媒体曾陆续报道北京大学发布“一带一路”五通指数、“一带一路”主题民间工艺美术展在京开幕、2016“美丽中国”一带一路(丝路篇)全国摄影大展、《世界是通的——“一带一路”的逻辑》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等活动。区域话语设定后,政府部门、民间团体、媒体机构纷纷抢先参与,其形式多种多样,采取书籍、摄影、展览、座谈、课题研究、贸易合作等。各地在宣传国家形象、输出国家话语的同时,也宣传了自身,使本地区在有所作为的过程中得到了提高。哪个地区在“一带一路”区域经济体内争夺到话语权,该地区的影响力就更大,也从侧面说明其作为更大。国际上各国的话语权争夺也是激烈的,沿线各国都想优先得到发展贷款,都想通过“一带一路”这个契机挤上快速发展的班车,因此各国媒体也密切关注并报道“一带一路”的进展,力争在国际舞台上发声。

区域话语权的反对性也是媒体呈现的一种重要形式。美国对“一带一路”较为关心,多表现为疑虑与惧怕,其热衷于研究区域内沿线国家和中国历史上的边境纠纷、历史矛盾、现实争端等。美国的110多家智库对“一带一路”的初步看法中,负面思考多于正面思考,非理性思维多于理性思维,挑拨离间的成分多于建设性的意见。2015年4月6日,美国国防部部长阿什顿·卡特在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演说时曾宣称TPP就如同一艘航空母舰一样重要。之后不久,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与意大利总理伦齐的联合记者会上以及多个场合表示,“如果美国无法与其它太平洋国家就贸易协定达成一致,中国将会插足填补真空,制订未来的贸易规则”。美国政要的这些观点和看法,既表明了美国政府对TPP的重视程度,又显示TPP并非如美方所形容的“仅仅是一个促进国际贸易的协议”,而是包含着美国打造21世纪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战略构想。美国的“重返亚太”政策包括军事和经济两条途径:一是在军事上重返亚太;二是在经济上重返亚太。通过TPP的标准,尤其是一些具体条款来制衡中国。这些反对性区域话语表现出美国对“一带一路”的不信任。其中,疑虑部分更多的是美国智库及高层对“一带一路”的认识和了解还处于浅层次,也或者是我们的政策解释工作还存在差距,这需要我们有关部门积极做好宣传工作。而对于别国由于惧怕而产生的反对,则需等待“一带一路”部分项目落实执行后,用所带来的正面效应来解释了。

话语权的博弈在“一带一路”具体的项目上,则显得更为直观。2016年5月8日,“中巴经济走廊”最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白沙瓦至卡拉奇高速公路项目开工仪式在巴基斯坦信德省苏库尔地区举行,就在这一重大设施开工的时候,巴基斯坦国内的信德联合阵线、俾路支共和党等组织不断地发动小规模反华游行示威。巴基斯坦的示威者说的是乌尔都语,但举着的是英文条幅,其实当地人大多不懂英文,可见这些示威者具备国际背景,其行为也并非完全代表当地人民。示威者发表毫无根据的言论,声称巴基斯坦有债务负担,受中国控制,缺乏透明度,其利益受到中国损害等,以此来反对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实际上策划示威的党派占巴基斯坦人口不到1%,这些人更多地与国际社会关系密切,借助媒体的对外报道,在国际上形成反对或抹黑中国的话语。随着“一代一路”区域经济的逐步展开,这种话语博弈还将继续。

区域话语权的调和性体现在“一带一路”部分沿线国家媒体在报道区域合作的相关项目时能从辩证的视角出发,构建出协商性的调和话语。印度在对待“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方面,经历了抵触、犹疑、初步接受到欢迎等几个阶段。印度全球关系委员会的一份报告《新丝绸之路是为了建立一个公正的世界秩序吗?》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如何使丝绸之路更符合21世纪的现状,并且促进中国和印度的发明创新和商业发展;二是丝绸之路是选择在经济增长、生态环境和社会公平上都取得发展,还是以生态换取国家发展?”[3]但该报告的建议和结论却比较缓和,表明印度为确保两大目标的实现,可以挖掘丝绸之路经济带项目的这些潜力,并联合本国专家和学者共同设计出相关方案,表明了印度在“一带一路”问题上话语的协调性和国家层面的合作意愿。同时,在俄罗斯公布的研究成果中,也提出了一些现实问题:如果北京至莫斯科的欧亚高速运输走廊建成,在便利俄罗斯人民的同时,也会使更多的中国公民前往俄罗斯。在俄罗斯人口老化严重和出生率不断降低的背景下,俄民众普遍担心居俄华人将成为最大的少数民族。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中亚国家最大的经济伙伴,俄罗斯忧虑中俄在中亚地区可能在某些利益问题上形成正面冲突。俄罗斯民族的特点是想成为创造者,而非参与者。因此,在调和性的话语博弈中,需要将中国的设计理念与本国的理念相结合,争取在博弈和碰撞中达到新的统一,这既是有可能的,也是必需的。因为“一带一路”不是单一的经济援助模式,而是可以让合作建设双方获得经济收益的模式,而且随着区域经济的逐步展开,区域经济体内部各国还可以共享建设成果,这样跳出本国的眼光看问题,视野就会更开阔,发展机遇就会更多。

区域话语权也呈现出引导性。欧洲的许多智库并不讳言欧洲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茫然和不知所措。欧洲的国家目前并不知道如何对接“一带一路”,国内企业也不知道如何去深度开拓欧洲市场。这既是认知差异,也是需求差异。因此,中国在“一带一路”的话语体系中加入了引导元素。媒体评论话语强调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过度解释中欧关系的亲密,避免将“一带一路”合作倡议过度政治化或归于宿命论,避免盲目发展、遍地开花。通过各种平台的传播,一方面在文化经济的交流中逐步引导,使欧洲国家进一步了解“一带一路”,另一方面,对国内的企业也要加以引导。显然在引导过程中,大众传媒无疑处于主导的地位,应担当起宣传引导的责任。这种引导不单纯是将项目对方的思路引导到符合投资方的思路上来,而是一种民间交流似的全方位的引导。首先在思想上尽量用符合对方审美情趣、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念的理论加以宣传,从历史、地理的角度加以糅和;其次找准文化上的结合点,越是民族的越有比较,越是有特色的越有说服力,越是有共性的越是有共振,越是有地方特色的越可以交流。

二、提升话语权的传播策略

从目前来看,在“一带一路”区域话语权的构建过程中,从媒体传播的途径来看,国家层面的独白模式显得比较有力,这包括国家领导在各个不同场合的讲话,国家形成的各种带有指导性、指令性的文件,官方媒体的社论评论,政府部门发布的各种垄断信息等,多半带有权威性,且又比较直观,多代表了话语的走向。既彰显了国家软实力,又巧用了国际话语权,显示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国际话语权也逐步加大。

“一带一路”区域体内的话语权构建,涉及文化话语构建、经济话语构建、传媒话语构建等方面,这是一个从区域到国家、媒体、专家、民间多层次的构建过程,不论处在哪个层次,在话语权的建构中有几点是值得共同注意的:传播过程注重内外有别,尽量不要引发海外的误解与猜测。在宣传手法上,要多多报道中国方面的努力,不能采取国内常用的单向“灌输式”传播模式,减少以我为中心的报道模式。多报道区域内国家政府、企业、民众参与的程度和成绩,以此增加区域内国家政府、企业和民众对“一带一路”构想的认同感;多表达合作、共赢的思维模式和理念,以加强双向沟通,传达合作的善意与愿望,不要显示太多的目的性。同时需要多聚焦于金融、文化和民生等方面的交流,少展示意识形态和政治理想的态度,以促进区域内各国人民的互相了解和接纳。当然,对于部分西方媒体的刻意抹黑,除了媒体有力的驳斥与反击外,我国拿出具体的“一带一路”合作项目才是最有说服力的。正面的、可以引导话语权走向的好项目应该大力宣传,如中国远洋集团收购希腊的比雷埃夫斯港,为希腊带来了大量收入;中吉乌三国合作建设的中吉乌铁路也将给参与国带来益处。这些项目都把中国的现有优势和沿线国家面临的紧迫问题很好地结合起来了,成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和传播的成功案例。

“一带一路”的建设,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地区之间存在如水资源、环境、气候问题等争议,各地因为过去彼此缺乏密切的交流,也可能产生分歧和误解,从而会阻碍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媒体传播除了能够表达一国的战略主张、价值观念,也能通过对话交锋传达出冲突和危机,因此我们要对国内外有关“一带一路”的新闻报道、政策文件、公众讨论等话语内容给予高度重视,透过话语分析风险与挑战,同时加强沿线国家的信息沟通和文化交流,以帮助各国更好地合作,并实现互惠互利。

三、结语

在未来几十年,“一带一路”建设将逐步走向高潮,由夯实基础、达成共识到形成格局,再到两翼齐飞,五通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在这个过程中,媒体报道、政策文件和公众话语等将在我国对外战略传播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各国之间的话语互动还将继续深入,“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内话语权的建设和博弈也将继续发展。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项目的推进,各国媒体对该项目都给予了较为密切的关注。本文旨在探讨“一带一路”相关报道和文件中话语权是如何建构的,主要分析话语权的确立和话语权的博弈过程,包括区域话语权的争先性、反对性和调和性,以及区域话语权的引导性等问题,最后提出了提高话语权的传播策略。

关键词:“一带一路”,话语权,建构,传播策略

参考文献

[1]洪俊浩.传播学新趋势[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46.

[2]201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R/OL].http://www.farmer.com.cn/ywzt/wlh/zf/201503/t20150311_1018122.htm,2015-03-11.

解析“一带一路”成败的关键 第4篇

国家上演的两台大戏

“‘一带一路’是在国内、国际两个大环境发生变化之后,国家提出的重大战略。从国内来说,1.0版的中国经济已经遭遇了越来越大的困境,无法再重现过去的辉煌。因为三个方面的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邱晓华强调。

首先,发展阶段已经由低收入阶段到了中等收入阶段。在中等收入阶段,如果还要沿用低收入阶段的生产体系来支撑,显然是不可能维系的,所以必须对生产体系进行根本性的改革,使其适应中等收入阶段的发展要求。其次,市场变了,过去是短缺,现在是宽裕。如果还是用短缺下的思维来解释中国经济出现的问题,显然也是不可以持续。我们需要用开拓市场的新思维来解决中国经济的问题,这就需要对政府宏观调控的一些政策、思路、路径,做根本性的改变。如果政府还习惯于去解决生产问题,不习惯于解决市场问题,中国经济也很难继续走下去。再次,外部环境变了。过去中国是一片友好的外部环境,是一个对中国有利的外部环境,而今天中国的外部环境是处处充满了竞争,处处充满着压力,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对中国形成了新的压力。这种竞争的压力就逼迫国家原来的那种对外经济的体系进行改变,过去国家走的是出口导向,利用外资,现在就需要改变这种体系,才能够适应变化的外部环境。

如果说1.0版的经济再重现两位数的增长是不可能的,更何况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一些深层次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国家经济内部环境已经变了,需要有新的思维、新的战略。

另外,国家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也变了。2008年之后美国出现了大的危机,2010年之后欧洲出现了问题,日本也长期没有改变结构性问题。所以,全球经济处在一个失去动力,失去增长的新环境。

“过去世界经济是由三个支柱来支撑。第一个支撑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向世界提供市场,向世界提供货币,它从需求端支撑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第二个支撑是由德国、日本等出口导向型国家为主,他们主要向世界提供制造业产品,从供给端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第三个是以俄罗斯、中东、澳大利亚、加拿大、南美、非洲一些国家为主,他们向世界提供资源,从资源端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而2008年之后这个体系变了。美国不再向世界开放市场,或者说他也转向了以出口倍增来恢复经济。德国、中国、日本这些出口型国家,失去了美国市场的支撑,因此它需要转向内需。”

由于前个支柱失去了动力,对资源的需求明显降下来,由此,外部世界的变化给中国的发展,也带来了相当严峻的挑战。

正是在这样一个内外环境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之下,国家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战略。

如今,国家正在“打造两个平台,上演两台大戏”。第一个是李克强总理推出的“2025中国制造”,“互联网+”,简政放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为核心内容的转型升级版的中国经济这台大戏。第二个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抓的以人民币国际化为主线,以“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重要内容,以自贸区建设作为制度安排,以亚投行、丝路基金、金砖国家银行等这些投融资平台作为支撑的所谓中国经济国际化、全球化的平台和大戏。

“两个平台、两个大戏如果演成功了,中国经济的天空就更加广阔,中国经济的后劲就更加足。而‘一带一路’的核心问题就是中国经济的全球化。给中国企业创造了一个全球配置资源、全球组织生产、全球进行销售的新的条件、新的环境。但是要实施这样一个战略,有两个问题是必须要解决的。”

邱晓华认为,这两个问题是中国发展关键。首先,中国经济自身需要保持稳定。如果中国经济自身不能够保持稳定,不能保持一个好的发展态势,“一带一路”战略不可能有很好的实施,这是基础。其次,国家需要人民币国际化,需要人民币作为全球贸易结算的货币,作为全球投资的货币,作为全球储备的货币。只有人民币真正国际化这一天到来了,“一带一路”战略才能够有序的支撑。

找出风险和利益平衡点

在谈到“一带一路”时,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德地立人认为存在两个问题。首先是挑战,来自“回报率低”,其认为“一带一路”的内容主要是基础建设,包括铁路、运输、桥梁、管道等等。这些项目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单独靠政府支出很难完成,因此希望引入民间资金。而问题的关键在于找出利益和风险的平衡点。

其次,他表达了对资金的担心。“比较贫困的地区希望中央多给钱,或者是民营企业多来投资,一定要小心加小心”。其强调,由于回报率低和回报期很长,企业投资决策最好量力而行。

从风险评估的角度看,“一带一路”的成功还要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去的地方恰好是经济落后、体制落后、信息落后的地方。我们做了沿线国家的主权债务评级,很多国家没有基本资料,联合国、世界银行都没有统计,因为他们基本和世界不发生什么关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毛振华强调。

“这些国家,别人都不去,我们要去,要按照我们的战略实施,这是巨大的考验”,“把‘一带一路’做好,很大一块是把风险把控好”,毛振华强调,中国在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出资金的同时,应该大胆的把经验作为资本进行输出。“关于改革、体制的认识和见识,对这些国家是能够提供长期帮助的”。

蔡洪平在谈到“一带一路”时建议,一定不要只是跟穷国家打交道,“我们要帮穷的国家,但也要跟富的国家打交道”。蔡洪平引述自己的经历称,“我生活了几十年了,感受很深,跟穷人打交道一般情况下没有什么好结果,借钱也是一样的。我们的银行业是一样的,你可以帮他,我不反对,但千万别忘了再往西走,向西方国家学习、交流、嫁接、互动”。

其次,蔡洪平认为,应该通过“一带一路”提升我国的装备业和制造业。其直言,我国的工业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水平相差的可能是整个系统、包括工业状态、工业心态、劳动力结构、企业工业研发哲学等等。“我们国家再大,也不要忘了工业立国,制造业是我们的本,有了这一切我们才有东西卖给人家,才有发言权”,蔡洪平强调。

在谈到“GDP”时,高盛亚洲投资管理部董事总经理哈继铭表示,二三季度的GDP都是7%,但去掉由于股市带来的相关收益,大概只剩下5.5个百分点。预示着下半年经济增长的压力仍然很大。另外,哈继铭认为,中国的股市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不是很大,原因在于在社会融资总额里,主要是以贷款、债券为主,股市占的比重相对较低。

在谈到汇率问题时,哈继铭称,近几年,人民币的购买能力相对其他国家的货币是明显下降的,“对内长期贬值,对外是没有很大升值空间的”。其次,衡量一个国家出口竞争力的综合指标是单位劳动力成本,“在90年代的时候中国很低,包括泰国甚至印尼都比我们高,现在看我们高出很多,甚至将来会变成逆差,也预示着贬值的压力会逐渐地显现”。

哈继铭认为,从短期来看,人民币有贬值的需要,“市场预期的贬值压力是很大的”。其强调,接下来应该继续放松货币政策,真正实现汇率市场定价,“如果汇率不市场定价,利率和汇率发生不了关系,一降准就担忧汇率会更多地贬值,而你又不想贬值,这样会把自己束缚住”。

“一带一路”的丝路载体

所谓“一带一路”最终的目标要使沿线国家之间实现“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

“五通”如果真做到了,就是全球自由贸易FTA境界的最高状态。如果中国经济在2000年进入WTO之后持续增长了十多年,现在全球都在推进FTA,实际上我们区域的FTA谈判一方面是点对点,一个国家和两三个国家之间的FTA谈判,实际上“一带一路”的实施过程相信十年二十年以后沿线的七八十个国家跟中国都是FTA经济。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带一路”必定会带动整个中国经济在全球化过程中继续持续地增长。重庆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奇帆强调。

黄奇帆以重庆为例。重庆地处内陆,在中央“一带一路”的推动下,的确推动了一个落实“渝新欧”的通道,“渝新欧”是中欧铁路之间的重要载体,是中欧铁路联运的大通道。因为三个“不通”,第一没有关贸协议的确定,也就是说六个国家、七个国家沿线所有国家海关都各管各的,商品、食品检验检疫也要进行检查,任何一个产品如果真的把商品从这儿运到欧洲,一路关检是非常麻烦的,所以“渝新欧”首先是做到了六七个国家的海关签订了关检互认,一路过去不重复关检。有了这个软件以后,这就畅通了。

国家去年给重庆“渝新欧”赋予了5个具体的功能,第一是作为内陆的铁路火车站的一类口岸可以关检直接到国外去,或者是由国外到国内。第二,汽车作为特种商品,哪怕是一类口岸也不能这样进,所以它是国家的整车进口口岸。第三是欧洲的食品、商品检验检疫的食品肉类进口口岸。第四是邮政通道。中国和欧洲60年没有通邮政专列,现在电子商务满天飞,如果邮包都要空运太贵、海运太慢,火车恢复后“渝新欧”恢复了中国和俄罗斯邮政班列的通道。第五,又给了一个保税区,这样就成为了自由贸易进进出出的地方。

一带一路解析 第5篇

之约

“一带一路”心得体会:一带一路人才之约

“一带一路”是重大国家战略,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新渠道,是经济转型、消化产能的重要栽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储备丰富,但制造业落后,多数处于工业化早期、中期,这与中国形成强烈的互补,xq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桥头堡,面向中亚,在经济互惠合作的条件下,如何发挥地缘优势,建设与之相适应的人才输送网络,构建人才教育基地,可以成为亟待配套思考的战略之一。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从党中央到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都把xq人才发展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加快布局、强力推进。要加强xq人才工作,鼓励人才以各种方式为xq发展贡献聪明才智。

一带一路解析 第6篇

各位领导,同事: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热点播报的题目是《一带一路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三次提到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成为今年两会出现频率最高的(cihui)词汇之一;3月28日上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宣布:经各方努力,一带一路建设愿景与行动文件已制定。

当天下午,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文件。

那么什么是一带一路呢?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呢?20XX年9月、10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期间,先后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根据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构建起新常态下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全新格局。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

20XX年11月,一带一路的概念正式写入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上升为国家战略。

可能这些抽象的概念还是无法让大家准确的了解一带一路的定义,下面通过一段视频,用详实的数据,更直观的了解一带一路。

二、那么启动一带一路战略的意义又是什么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打开筑梦空间,有利于将政治互信、地缘毗邻、经济互补等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持续增长优势

第二:一带一路战略合作中,经贸合作是基石,中国与沿线各国诸多领域迎来共创共享的新时代。

等等具有众多意义。

三、有媒体将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比作是中国的马歇尔计划,外交部长王毅在今年两会,

答记者问时,就给出了明确的答案。通过一段视频回顾一下王毅部长答记着问时的场景。

四、事实上,一带一路与马歇尔计划在设计构想,根本目标,参与方式等方面均有着本质的区别。正如王毅部长所说,

一带一路是开放合作的产物,是各方合奏的交响乐。

五、说到一带一路不得不提的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她的定义为:政府性质,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建,总部设在北京。法定资本1000亿美元。

截至3月30日,亚投行的意向创始成员国已经达到44个。由此可见,亚投行在国际社会的积极影响。

六、那么,亚投行又会给我国带来哪些积极影响呢?我认为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促进亚太自贸区建设。

第二,带动中国标准走向海外。

第三,加速人民币国际化。

第四,强化中国规则制定权。

七、一带一路和亚投行的又会有怎么样的关系呢?亚投行和一带一路是孪生兄弟,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的一带一路没有亚投行推动无,法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单个国家很难完成,设立亚投行可以推动一带一路。

用大白话说,亚投行和一带一路是两个相交圆,两者之间有交叉也有自己的属性。

八、回顾刚刚闭幕的博鳌论坛20XX年年会,习近平主席在博鳌论坛的演讲中提到的命运共同体理念,大受世界欢迎,即四个必须必须坚持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必须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必须坚持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必须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而一带一路正是亚洲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具体实践。习近平主席的演讲是中国领导人促进国际社会了解、认同和接受一带一路倡议,达到增信释疑、凝聚共识的又一次外交努力,也是落实与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总动员。

九、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文件的发布,则标志着一带一路作为中国的对外大战略吹响了启程的号角。

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文件的合作重点即五通:

政策沟通。加强政策沟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保障。

设施联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

贸易畅通。投资贸易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

资金融通。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

民心相通。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

十、五通是一路一带的具体化,一路一带是中国梦的具体化。我们有理由相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我们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谢谢。

2019助力一带一路演讲稿范文

各位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早上好!

最近,我们几乎都被一带一路这个词刷屏,电视新闻、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包括同学们的课前演讲,都在说一带一路,那究竟什么是一带一路?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一带一路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今天老师就和大家来聊聊一带一路。

提到一带一路,我们不禁想起了那个连接了古中国与世界的绵长贸易之路,神秘文化之路,通畅交流之路。提到丝绸之路,我们不会忘记:两千多年前把自己最美好年华贡献其中的丝路开拓者张骞;将线路首次延伸到了欧洲罗马帝国的班超;七次远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话的郑和。这些开拓事业者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使用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一代又一代丝路人架起了东西方合作的纽带与和平的桥梁。

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穿越千年、绵延万里的古老丝路,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重大倡议而重返全球视野。的秋天,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提出一带一路理念至今4年,在这4年里,通过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努力,一带一路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化为现实。在刚刚过去不久的5月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顺利召开,29位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及联合国秘书长、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等重要国际组织负责人都出席了高峰论坛。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将是我国乃至世界的发展机遇,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千百年来,在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各国人民共同谱写千古传颂的友好 篇章,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文明在开放中发展,民族在融合中共存!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这是古丝绸之路留给我们的宝贵启示,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传承的丝路精神。

关山梅落、玉门春迟、天山雪洛、瓜州人稀古诗词里的丝路沿途,满是羌笛、战马,关塞、狼烟。可是我们现在却可以自豪地告诉同学们,在祖国稳扎稳打地建设和突飞猛进地发展下,这条路穿越千年,到了眼下一带一路的时代,道路沿途已经变了模样!热心于结交朋友的中国,在用更自信、平和、开放和共赢的姿态寻找伙伴、迎接来客。 在一带一路规划背后是中国日渐清晰的国家发展新战略,一步一个脚印,带动国内腹地和沿途国家的发展,承担起一个稳健、成熟的世界大国应尽的责任与使命,在这个意义上,一带一路又可以解释为:作为日渐强大、自信的祖国,将带领着一路的国家走向繁荣富强。伟大祖国将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双丰收!

同学们,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生长在盛世大国下,作为当代青少年的你们,肩负着实现中国梦的重任。在这样一个重要时期,为顺应一带一路的广阔发展前景,我们要提高创新能力,增强创新意识,传承思路精神,学会合作、包容,用当代青少年最宽广的胸怀迎接一切学习、生活中的机遇与挑战。同时,我们也要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关注国内外时政,了解国家政策,培养国际视野与胸怀,肩负起我们的责任。作为江声学子,也要像我们伟大祖国一样,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起到带头、引领、榜样的作用,实现个人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019助力一带一路演讲稿优秀篇

各位学员大家好!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讲题是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海外投资的风险与推进的思路。

在这一讲当中,我同大家一块了解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的内容就是中国海外投资面临的风险有哪些?第二个内容是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海外投资的推进思路是怎样的?

一、中国海外投资面临的风险

(一)投资风险

我们说一带一路的愿望非常美好,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当中仍然会存在一些风险,那么这些风险比较突出的包括投资的风险还有地缘政治风险。首先我们来看投资风险,从企业的角度,投资风险可以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企业人员的人身安全,我们假设如果东道国有战乱或者存在恐怖主义的活动,或者是与中国存在冲突,那么中国的企业就有可能会面临人身和财产的危险,这个层次的风险是最高的。那么其次就是企业所有权的风险,如果东道国政权的更迭,新政府上台以后有可能会将外国的投资国有化,或者通过种.种的措施转移外国企业的所有权,比如在20的时候,我们的中冶集团就正式接管了希腊艾利,就希腊比艾弗斯港的经营权,但是在年1月希腊政府上台之后终止了这项工作,导致了希腊比艾夫斯港的经营权遭到了转移。

那么第三个方面是企业投资收益的风险。可能出现的情况有政府违约的情况,东道国政府可能会违反协议,导致企业没有办法按照原来合同继续实施投资,比如在2017年的9月份,缅甸政府就单方面宣布要搁置我们中甸投资公司在当地密松水电站的项目,那么这样的一个政府的违约就导致了企业前期投入70亿人民币的损失。

另外还有法律变更的风险,东道国政府可能由于产业调整或者为了保护本国的企业,而临时立法或通过行政命令改变原有的政策,这样也会使得我们外国企业投资收益遭到损失,还有就是汇兑限制,当东道国发生国际收支困难的时候,它有可能禁止或者限制跨国公司汇出自己的利润。

我们来看一个案例,这是中国企业在境外遭遇严重风险的一个极端例子。2017年在越南发生了大规模的反华运动,给我们企业造成了巨大损失,我们工厂遭到抢劫、焚烧,公民的人身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我们看一下在越南海外的经济利益有多少?我们同越南的贸易量有500多亿美元,中国从出口到越南贸易有300多亿美元,还有中国在当地的投资有将近70亿美元,我们的工程项目900多个,工程承包金额200多亿美元,所以我们发现在越南产生这样的恶性事件,对于我们海外利益损失可想而知。况且我们还有人员伤亡,所以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而中冶集团实际上在这次**当中损失比较惨重。

在我们左手边的图上可以看到,这实际上是发生在**当天,在项目工地被焚烧的画面,右图是手上人员回国接受治疗的画面。那么这场

。钱是不一定有好结果的,功夫是在钱外。中国政府应该运用软实力,以更加真诚积极的态度去周边国家分享中国经验,帮忙他们解决现实问题,加强双边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传统的霸权论相比,中国传统文化天下主义情怀,其实对小国而言是很有吸引力的。

那么下面我们具体剖析一带一路国家印度,来具体分析在战略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具体困难和风险。中国提出一带一路之后呢,与南亚国家相比,印度官方回应一直是比较消极的,在2017年9月,习近平访问印度时,就曾经多次提出一带一路的合作建议,但是并没有得到印度方面积极回应,相反印度也提出了相应反制计划,也就是季风计划和香料之路,它们同样是借古喻今,发展当下。与中国的丝绸之路有异曲同工之处。

我们再来看印度的媒体是怎么说的?在2017年2月的今日印度上,有文章指出,中国在印度洋周边的动作也在挑战印度在该地区的地位。中国邀请印度加入海上丝绸之路,但中国的提议显得太自私。另外在今年4月份,《印度时报》发表文章称:蚕丝并不是沿着整个丝绸之路交易的唯一商品,古代印度的棉纺路与丝绸之路具有平等的历史意义。那么通过这些,我们就可以看到印度政府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一个态度。

那么实际上中国在印度投资发展的也并不顺利,这里总结出了中国在印度投资的一个特点。首先中国企业在印度的引进外资比重是非常低的,从到2017年

中国大陆对印度的直接投资占比为:0.15%,可以少到忽略不计。那么中国在对外投资当中,流向印度资金有多少?印度作为亚洲第三大经济体,世界第十大经济体,却只吸收了中国对亚洲直接投资的0.19%,对世界投资总量的0.37%,实际上也是可以忽略不计。也就说明中国与印度对外经贸关系发展是非常缓慢的。

我们来看具体的例子,也就是中国的华为公司在印度投资所遇到的一系列被限制的行为。中国的华为公司成立于1988年,的时候,它开始正式进军国际市场,并将印度市场定位为国际化的一个重要发展区域。的时候,华为在印度开始投资软件的开发,的时候,华为在印度成立了研发中心,但是华为在印度发展其实并不顺利,在的时候,华为计划在班加罗尔投资6000万美元成立生产中心,但是这个需要向印度外国投资委员会提出申请,但是印度的内政部确认为,我们的项目存在安全危险,所以迫使华为与同年9月收回了这个申请。然后的时候,华为又计划投资1.64亿兴建新设施,但是印度政府又以危害国家安全为由,拒绝华为发放销售许可证。2017年的时候,印度国有电信公司对系统进行扩容,向外招标,招标的金额到60亿美元。然后华为公司由于价格低廉,方案杰出胜出了,但是随后印度情报局和国防部就以国家安全为由反对中国的设施。所以中国华为还是与这个项目失之交臂。然后在2017年印度政府又称中国电信设备商的设备威胁到了印度的安全,在全国的22个电信服务区内当中的20个电信服务区,它们定义为敏感区域,认为在这样的敏感区域内使用中国的设备是很不安全的,所以通过法律强制性的禁用中国设备,而这个禁令严重影响的华为在印度业务扩展。2017年的时候,印度政府更是制定了一份电信设备供应商的名单,名单当中明确将华为公司列为禁止购买名单。所以我们发现华为公司在印度的投资可以说是举步维艰,比比受到限制。但是华为公司只是中国若干公司的一家,其实很多中国公司在印度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

这张表当中举例了其他的一些公司在印度投资,印度以危害国家安全为由拒绝的事件,其中包括香港的和记黄埔,包括中兴,包括中国的港湾建设集团、海尔集团,腾讯科技等等,都曾经在印度遭遇了这些不公正的待遇。所以我们说中国在海外投资过程当中会遇到一系列的风险,从硬度的例子当中我们就可见一斑,我们需要采取更加谨慎态度,更加周全规划去推进我们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海外投资计划。好了,刚才给大家介绍的是中国海外投资可能面临的一些风险。

二、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海外投资的风险与推进思路

那么接下来给大家介绍第二个内容,就是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海外投资有什么样的推进思路?我们看主要是有这些的推进思路,首先在合作原则方面,我们倡导是:共商、共建、共享。共商就是说要集思广益,兼顾各方面利益和关切,体现各方面的智慧和创造。无论是在酝酿倡议还是推进收获阶段,都有沿线国家商量着办事,一带一路倡议分别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尼提出,本身就是采取与东道国共商的形式。共建就是体现共动参与,发挥自身优势和潜力,形成新的合作优势,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沿线国家它们的国情国力各不相同,可以各尽其力,各司所长。然后就是共享,就是坚持互利共赢,寻求利益契合点,就是大家一起做大蛋糕,然后在公平合理的分配蛋糕。那么具体的推进思路,我们看如下这样

几个方面:

(一)构建高效便捷安全的基础设施网络,实现沿线国家互联互通

首先要构建高效便捷安全的基础设施网络,实现沿线国家互联互通。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同有关国家共同努力,加快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建设好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那么我们以高铁为例,来说明在实现互联互通方面我们有着一个很大发展潜力。我们说高铁,实际上是中国现在一张耀眼的名片,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最成功的战略性产业。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中国的高铁连通整个欧亚大陆的话,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我们说连通欧亚大陆三条线,第一条是北线,北线是从新疆进哈萨克斯坦,再经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到比利时。那么实际上这条线当中,中国到欧洲的普通铁路,现在就已经运行了。但是比较糟糕的是前后需要两次的换轨,原因是什么呢?原因是俄罗斯在周边推行宽轨的准铁路,被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都采用这样的宽轨,但是中国使用却是国际标准的轨道,轨与轨距的不同,火车在跨越过境的时候,需要把每一节的车箱吊起来,然后在车箱底下去更换转向架,由于需要换装,那么货物通关时间大大延长,甚至达到了运输时间的2倍以上,这样不仅运行效率低,而且增加了装卸过程中货物的损失风险。所以这条铁路运输线路难以发挥它的优势,那么我们想象一下在这样一条铁路修建中国的高铁,并且采用是国际标准的轨距,而不是俄罗斯的宽轨的话,它将是一个非常而具有效率的工程,而我们继续向西修,与西欧各国的铁路连通,如果这条铁路最终变成中国与伦敦的高铁,那么它将成为代表欧亚大陆经济整合最重要的象征。当高铁打通中国与西欧以后,这条线路的客流量会大大增加,从经济上也更加具有可行性,中国在这方面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做好俄罗斯工作。

我们再来看中线,中线即中吉乌铁路,由新疆喀什通往吉尔吉斯斯坦,再进乌兹别克斯坦,然后经土库曼斯坦南下伊朗,再经土耳其进欧洲。那么这条线路,可能开展工作比较困难。因为在2017年的吉尔吉斯斯坦就宣布不参加中吉乌铁路的建设。但是我们也要积极在这条线路上开展工作。

我们再看看第三条南线,是非常重要的一条线路,包括中巴铁路,由新疆喀什通往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在沿线的某个点上西进伊朗,经土耳其进欧洲。我们说中巴铁路对于中国来说,实际上是非常重大的意义。首先它有助于帮我们解决马六峡困境。中巴铁路协到瓜达尔港以后,中国不但有了通往印度洋的出海口,而且可以减少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其次有了这个中巴铁路,中亚国家就有可能同意修建中吉乌铁路,他们也可以通过这条铁路通往印度洋的出海口。那么第三可以近距离的接触霍尔木兹海峡。我们说霍尔木兹海峡与瓜达尔港只有300公里,而霍尔木兹海峡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它重要在哪里呢?那是因为世界上石油产量的三分之一,还有海洋运输的石油贸易三分之一,以及整个海湾国家出口石油的90%,都要通过霍尔木兹海峡。如果我们有一条中国到巴基斯坦的高铁,而且现在的瓜达尔港也已经交由中方进行管理。如果能把这条铁路修通的话,那么整个一盘棋就可以火起来。

让我们再设想一个更加宏伟的计划,就是我们知道霍尔木兹海峡最窄的地方不到40公里,而法国到英国的海底隧道也就是40公里,所以从技术而言,在霍尔木兹海峡修建海底隧道可能不是一个很大的困难,如果沙特阿拉伯和伊朗达成和解,修建霍尔木兹海底隧道,把中巴铁路经伊朗通到阿拉伯半岛,再往西去经过沙特、也门这些国家,然后在非洲国家大陆与吉布提之间的海峡架设一个大桥的话,那么中国的大陆就和非洲大陆连在一起,这样一来一带一路就变成了一带一路+一洲。对于中国而言,非洲大陆是未来输出铁路重要地区,海湾国家的参与也将为中国铁路进入非洲提供重要的战略支撑。一旦打通这条陆路通道,从哈什到非洲,能比哈什到广州远不了多少,大家想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当然了这个设想还是相对长期的,从目前情况看也不具备马上实现的条件。

现阶段,我们的中国高铁走出去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在这里给大家罗列出来几点,在2017年8月,中国帮助土耳其开通了约160公里的高速铁路,与俄罗斯已宣布要建设北京到莫斯科高铁,并且与印度,中东欧地区,还有巴西,印度尼西亚等地区也开展了相关合作。当然虽然中国的高铁有了比较丰富的运行经验,但是目前还处于需要证明自己的阶段,而且还需要考虑很多经济、政治、文化的因素,对我们高铁走出去带来的一些困难和阻碍,所以中国还需要谨慎而全面的去应对这些问题。

(二)提升沿线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上一篇:小学六年级《比例尺》教学反思下一篇:改后:年会主持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