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长期规划

2024-07-04

校园文化建设长期规划(精选9篇)

校园文化建设长期规划 第1篇

赵家寨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总体规划

赵家寨小学始建于1950年,2010年10月迁入新址,校园文化建设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学校始终坚持“让每一个学生都养成良好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努力打造儒家校园文化,通过外部氛围创设及走进“儒家”系列活动的开展,为学校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目前已形成“人人承担育人任务、堂堂渗透育人内容、时时蕴含育人理念、事事体现育人作用”的良好局面,全面促进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构建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是为学生创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的需要。我校将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植人文精神为核心,以建设优良的教风、学风、校风、班风为重点,以服务广大师生为宗旨,立足实际,体现特色。将着力校园硬件设施建设,优化校园文化宣传阵地,规范校园文化制度,创新校园文化活动,从而全面实现校园绿化,净化,美化,构建颇具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式,全面提升我校的办学品位。为打造一个全新的赵家寨小学,特制订校园文化建设规划:

一、打造以校园基础设施为主体的物质文化为外壳、管理制度化为支柱培育人文精神文化为核心的学校文化。

二、凸显以美化、绿化、净化、亮化为载体的校园环境园林化。

三、完善以儒家主题活动为目标,培植学校教育的大队文化、学习文化、教育文化。

四、强化以班级文化、外部形象文化为切入点,建立学校外形的显性文化。

五、规范以校本教研为途径,以课堂为主阵地,实现教师队伍专业化。

六、实现以素质教育为突破口,教育质量优质化的工作思路,致力于打造“平安校园、人文校园、书香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

我校校园文化活动的设施条件将更加完善,活动的主题更加的鲜明,活动的内涵更加丰富,活动的形式更加多样,活动的风格更具特色。努力构建起与、校园文化建设、制度管理、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并且能够满足全校师生精神文化需求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长期规划 第2篇

(2018-2023)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为全面提升学校内涵,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和谐发展、全面发展”为核心,以服务全校师生为宗旨,以素质拓展为目的,立足实际,突出特色,通过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拓展校园文化活动的领域,规范校园文化活动的模式,努力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

二、建设目标

构建以师生为主体,具有时代特征、健康向上的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形成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一)校园环境建设,校内陈设与布置,绿化美化工作等,突出艺术性、观赏性和教育性,具有较强的文化气息,潜移默化地影响师生的观念与行为。

(二)广泛宣传学校校风、学风、教风、校训使其人人皆知。

(三)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培育“文明、刚毅、诚信、进取”的学校主题,提高学生文明守纪意识,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重视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建设,使语言文字工作与校园文化、精神文明建设、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和学校的各项教育工作结合起来,更好地为学校的教育事业服务。

(四)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深受学生喜爱,并形成系列。

(五)富有人文情怀的学校制度,能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领学生自主发展,健康成长,实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愿望的融合,使校园充满和谐。

三、遵循的基本原则

1.导向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要继承教育实践中师生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和文化积淀,大力弘扬主流文化。

2.教育性原则。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场所,学校文化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理应把体现学校教育的人文本质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攻方向,从而发挥校园文化的潜在功能。

3.整体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遵循教育规律,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需精心设计统筹安排,并与学校各项工作紧密结合,保持可持续发展。

4.发展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发展性、动态性等特点,必须做到与时俱进,保持开放与进取,保证纳新与创新,要主动变革,积极迎接挑战,促使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进行互动,在互动中重建、不断生成、发展校园文化。

四、建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徐建庭 副组长:于京义

成员:褚世伟 刘敏 刘桂芝 尚雪萍

五、校园文化建设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

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包含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

(一)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遵循“做人、处事、读书、健体”的教育思想搞好校园文化环境,使校园成为师生工作、学习、休息的理想育人场所。

1.校园绿化、美化保持校园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维护好草坪和花坛植物花草,发挥校园广播的作用,让师生在校园音乐中得到美的享受。

2.办公室布置力求简洁大方,不断改善办公环境。如配备电脑、更新办公柜,悬挂警言警句等。

3.搞好“书香班级”的创建,教室按统一标准布置,物品摆放规范,强化室内外卫生要求。让教室成为学生表现自我,展示个性的场所。其内容包括班级标志(门牌),班风,班规、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学生作品展示栏、图书角、卫生角、能激励学生学习的名人画像及名人名言。

4.抓好墙壁宣传,让每一块墙壁说话,力争让校园的一草一木,一墙一角都成为 2

教育、感染学生的材料。

5.完善宣传栏、阅读长廊的建设,师生出入,耳濡目染。

6.在校园内以各种方式呈现学校办学思想、办学理念、校训、校风、学风等,对内引领师生的教育行为,对外彰显学校的教育品质。

7.健全优化红领巾广播站的建设,上下课铃声设为动听的音乐,课余时间播放轻松欢快的轻音乐,校园歌曲,让师生在其中得到美的享受。

8.精心设计网页,经常更新网站内容,丰富信息流量,及时发布学校发生的事件和师生活动最精彩的故事。为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社会搭建交流平台。

9.加强图书室、阅览室等设施建设,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条件。

10.校园设普通话警示标语牌、永久性标语牌;在学校走廊等张贴有关于讲普通话的宣传标语,时时提醒学生养成加强说普通话的意识;在教学楼、图书室等公共场所设“请说普通话,请用规范字”的提示牌;使校园内形成人人都说普通话,都使用规范汉字的氛围。

(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1.发挥心理咨询室—魔法屋的作用,关心和帮助学生身心健康,重视对学困生的教育工作。

2.打造“厚德、厚学、厚爱”精神。通过开展师德建设活动,使“对学生要有爱心,对工作要有责任心,对同事要有诚心”加强师生凝聚力。

3.搞好师生的团队精神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搞好师徒结对、教学研究课、送温暖活动、慰问活动等工作,让师生在活动中感受到快乐,感受到温暖。强化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规则意识教育。通过活动的开展,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

4.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关注人、引导人、服务人、激励人、发展人,弘扬以人为本。坚持以学生为本,要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激励学生全面发展,体现学生终身发展;坚持以教师为本,学校为教师创设一种“和谐愉快”的工作环境,“人尽其才”的用人环境,“终身学习”的发展环境。

5.开展校本研究,加强教研文化。提供机会让教师走出去学习,利用专业引领这 3

一形式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提高执教水平;扎实开展“小学生规则意识与良好习惯的策略研究”的课题实施,让学生通过积累与应用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让教师结合教与研,做好教学反思,在教学反思中提升教学综合能力。

(三)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也是一种文化,它具有规范性、连续性和导向性。学校的规章制度,包含着对师生学习、工作、生活、活动等全方位的规范和约束。

1.将小学生规则意识及日常行为规范等张贴在教室走廊。

2.各班班级特色文化即班级文化名片(班级名称、班级口号、班级特色、班级精神)精心设计后统一装在各班教室。

3.各班的班训、名言警句醒目地张贴在教室的墙上。

4.学校显著位置张贴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规章制度,各办公室统一张贴教师职责,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职责,班主任职责等。

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即是广大师生的行为准则,又是学校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通过它可以把学校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

(四)校园行为文化建设

校园行为文化是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它是学校师生员工在教书育人、学习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做事方式和处事态度,是师生员工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体现在教学、科研、生活、管理、人际交往、社会实践中。

1.坚持开展“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

2.完善每周升国旗仪式,做好“国旗下讲话”活动,搞好升旗班轮换制。3.定期开展“读书节”系列活动。

4.依托乡村学校少年宫,积极组织学校社团队活动。

5.精心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定期组织全校师生开展逃生和消防演练等体验式教育活动。

6.开展形式多样的推普活动。开展普及普通话专题宣传活动,提高师生语言文字水平;开展综合性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社会语言文字工作,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

(四)教学管理和课程文化建设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确保减负工作落实到位。

2.抓好教学常规管理,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向常规管理要质量。定期对学生学习水平、学习能力进行监控。

3.抓好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教师能够自制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并且每学年至少上交1个教学课件;能够上网浏览,对网上下载资源的进行修改、整合;能够为学校网站提供资源。

4.抓好学习型教师队伍的形成。从业务理论、实践研究、课后反思、论文撰写等方面着手,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每学年学校编辑1册教师教学反思集;每位教师至少有一篇论文学区级以上汇编或发表;培养教学骨干教师2---3名。

5.抓好校本培训。每周围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至少组织一次校本研讨活动,努力做到“请进来,走出去”,开阔广大教师视野,深刻理解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6)抓好教研与科研的结合。以学校课题为抓手,研究课堂教学教师角色的转换、学生的主动参与、媒体的加入以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将日常工作和教学研究有机结合,注重日常积累,做好总结工作。

(7)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教育中应使用普通话,在板书、批改作业、家庭联系册、科研论文、案例等中写规范汉字;每学期对教师教案、作业、板书、论文、科研材料等进行一次抽样检查。在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中将用语用字规范作为考核指标之一。

(8)努力开发学校校本教材,开齐开足校本课程;加强学籍管理,力求科学、规范;

(五)特色文化目标及措施

1、创设“书香校园”

(1)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保持特色领先,形成“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

(2)加强指导学生阅读课指导。

(3)开阔眼界,拓宽思路。“请进来,走出去”,通过各种培训、教学活动,提高全员阅读水平。不断总结经验,以读书促进学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措施与方法

(1)加强学生阅读课的指导与监督,每天行政加强巡视,每学期评选“书香班级”,颁发流动红旗。

(2)加强全体教师阅读指导,请专家定期培训,提高整体阅读水平。(3)每学期评选“阅读之星”一次,发给奖牌。(4)每年举办一次读书节活动,定期展示师生阅读成果。(5)加强校本课程的管理,编写“书香校园”系列材料。

六、强化管理

1.建立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校学校文化建设事务。2.坚持“四全”。即全面部署、全员参与、全程运行、全面落实。学校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定期进行计划、部署、评估和总结,保证工作的落实。

3.学校加大经费的投入力度,保证学校文化建设的正常进行。

4.学校将校园文化建设的成绩列入各教师绩效考核的范围,促进教师的主体参与。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周期长、见效慢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实践和思考的问题还很多,只要我们真正做到思想重视、大胆探索、不断实践、及时整改,就能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出良好的育人环境,全方位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文明学校建设,培养出“文明、诚信、厚德”的一代新人。

高密市王吴小学

贵阳市绿化带建设长期规划研究 第3篇

近几年来, 贵阳市的园林绿化事业得到蓬勃发展, 累计完成新增绿地180余万m2, , 贵阳市绿地率为41.05%, 绿化覆盖率为42.3%, 人均公共绿地达9.85m2。全市以环城林带建设为主体形成了城乡一体化的大环境生态屏障;全市以道路绿化为框架, 建设景色各异的城市道路绿网, 道路绿化普及率达96%, 形成贵阳独特的城市风貌和绿化特色。

2 贵阳城市绿化带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群众满意度差

对于现有绿化状况有22%的被调查者不满意, 大多数认为一般 (54%) , 非常满意的没有, 满意的仅仅4%, 比较满意的为20%, 显然贵阳城市道路绿化带建设要满足市民的要求还需要花大力气。

2.2 缺乏总体规划

经过我们调查发现, 目前由政府有关部门主持的城市总体规划设计, 一般只选择和看重城市规划师、建筑师的意见, 忽视城市园林绿化设计师的参与, 这就很难体现以人为本, 功能效益和生态效益优先的设计理念。园林设计师只在规划好的布局上见缝插绿, 难以在保障绿地率及其特色方面发挥作用。

2.3 重草坪种植而轻乔木种植

近几年, 受到盲从“草坪热”的影响, 一些绿化部门对草坪进行包装, 并过多、过频、过大面积的使用草坪进行城市绿化, 而种植乔木的数量却是少之又少, 导致了绿化物遮荫、消音、滤尘、防风等效果减小, 使城市绿化的作用和目的大大减弱。

2.4 重外来树种轻本地树种

当前, 在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中存在一种误区, 那就是不惜花费重金, 引进和种植外来树种, 而轻视具有应用价值的本地树种。由于一些外来树种很难适应贵阳的气候环境, 因此成活率很低, 一些树种明显存在生长不良的现象, 甚至慢慢变成“常病树”, 直到死亡。

2.5 道路绿化管理水平低, 部分市民公共意识较差

第一, 道路绿地被占用、挪用, 违章占道现象严重。第二, 对道路绿化植物的养护管理水平低下, 植物生长的状况令人担忧。有些街道到冬季几乎看不到一点绿色, 而且为数不多的乔木也受到严重的人为和自然伤害, 如合群路、陕西路等路段。

3 贵阳市绿化带建设的规划与措施

3.1 对贵阳市道路绿化进行科学规划

在进行道路绿化规划设计时, 除遵循景观规划学、生态学等规划理念外, 还应确立园林设计人员应先期参与道路新建、改建的规划设计的理念。在规划中首先要做好调查, 对贵阳自然条件、历史文化、风俗民情、道路状况、绿化状况、远期发展、市民意见等做一个充分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认真分析论证制定城市街道绿地系统规划。

3.2 全面提高贵阳市的道路绿化率

首先, 提高贵阳市道路绿化率在满足建设规划设计要求的前提下, 充分利用有限空间, 合理进行种植, 将乔灌草藤结合起来, 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城市道路绿化体系, 丰富道路的景观, 进一步提高道路绿化的环境保护功能和生态功能, 增加道路绿化率。第二, 在城市道路路幅无法拓宽, 断面形式无法改变的情况下, 中央分车带大部分只能采用铁栅栏等形式, 可以在铁栅栏上设置支架摆放盆花, 或设置精致的小型种植池种植垂悬型植物, 进行垂直绿化, 弥补中央分车带绿化的缺憾。

3.3 选择适合贵阳市道路绿化树种

首先, 结合贵阳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树种规划, 可以筛选一些能代表贵州特色的树种作为贵阳市绿化的基调树种, 充分体现贵阳特色的同时, 也能保证城市道路绿化和谐统一的总体风格。而中、下层植物应尽量丰富多彩, 坚持以乡土树种为主。另外, 选择适宜的骨感树种, 骨干树种选择与配置体现“冬有阳光、夏遮荫”的要求, 多选择落叶乔木, 少用常绿乔木, 反应四季分明的气候特征;老城区的狭窄街道, 选择树冠适中的中性乔木, 在必要时可结合修剪整形等栽培管理措施控制树形, 以防止形成“绿地隧道”现象。

3.4 完善政府相关部门管理机制

引进园林专业人才, 对园林技术人员及职工队伍开展业务技能培训, 提高管理人员、养护人员、设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是要配置一支高素质的专业绿化队伍, 应配备和完善绿化设计、管理人员;二是各街道要组建护绿小组, 督促市民爱护绿草树木;三是加强养护工人的培训工作, 抓紧对城市园林养护人员的培训, 特别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以适应当前的绿化带建设工作需要;四是推动全民养护管理, 实行包干分配制度, 把绿化带管理和养护工作分配给部门单位和个人, 实行奖罚制度。

校园文化建设长期规划 第4篇

为贯彻落实全国、全区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根据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加快推进全国人才规划体系建设和重大政策、重大人才工程落实的通知》精神,自治区党委人才工作协调小组作出了“编制自治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六支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的决定。完成好这一任务,需要着重把握好三个方面的要求。

首先,要解决好“为什么”的问题。这主要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中央有明确要求。全国、全区人才工作会议,以及中央、自治区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年度工作要点都明确提出,要健全人才规划体系,把人才强省、强市、强县、强院、强校、强企落到实处。国家牵头制定6支人才队伍建设、18个专门领域人才中长期规划。今年3月中旬,中组部、人社部共同印发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二是广西有现实需要。长期以来,我区各支队伍建设没有专项规划。队伍现状如何、建设目标如何、采取什么措施达成预期目标,还缺乏系统考虑和设计。具体到实际工作,难免“见子打子”、“见招拆招”。这与广西加快发展的形势任务很不相适应,与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各有关成员单位协助抓好专门领域人才工作的职责定位也不相称。必须借着当前新一轮人才热潮的强劲东风,加强规划编制工作,以规划实施统领队伍建设,以规划目标任务作为努力方向,以规划重点工程为工作抓手,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各支人才队伍建设抓实、抓到位、抓出成效。

其次,要解决好“干什么”的问题。以往很多人认为,规划是“挂在嘴边、写在书里、贴在墙上”的,没有太大实质意义。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无外几种:一是规划质量不高,针对性不强,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二是变化远比计划快,缺乏前瞻性和系统性的规划,解决不了长远问题。三是研究不深,规划不实,缺少工作抓手,解决不了操作问题。

从国家人才中长期规划、自治区人才中长期规划看,这些问题得到逐步解决。比如,国家人才中长期规划在深入研究国情国力的基础上,鲜明地提出了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明确了“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等主要任务,特别是12项重大人才工程,把目标任务进行有效分解,使得这个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人才中长期规划,显得很扎实、很有可操作性。自治区人才中长期规划,通过反复调查研究,突出了高层次人才、重点工业产业人才、重点区域人才“三大开发”主要任务,提出了包括实施八桂学者、特聘专家制度在内的11项重大人才工程。这当中,既有对现实问题的深入分析,又有解决问题的科学对策;既考虑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又着眼于科学规划未来发展,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指导性,特别是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只要下力气抓落实,就能有效解决“形式重于实质”的问题。

这给我们制定各支专门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予重要启示:一要努力提高科学性。规划必须建立在科学分析预测基础上,要深入剖析队伍建设情况,明确发展趋势是什么、突出问题是什么、如何进行创新和突破、如何进行制度设计和安排,这些都是必须首先搞清楚的大问题,满足拼凑成型,终究难堪大用。二要着力突出针对性。专项规划是用于指导专门队伍建设的,特别强调针对性。就拿国家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来分析,主要任务紧扣队伍建设现状,提出重点解决“能力建设、规模扩张、结构调整、管理体制和发展环境”五大问题,研究制定了包括重大人才工程在内的10项重点举措,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三要充分体现实用性。专项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编制过程中,有几项要求是很重要的:一是深入分析现状,二是科学设定目标,三是明确主要任务,四是理清政策路径,五是提炼重点工程。归根结底,就是这支队伍今后一个时期建设,要解决什么问题,通过何种方式方法解决问题,预期达到怎样的目标。这样,既方便组织实施,也有利于督促检查。

绿色校园中长期发展规划 第5篇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教育部关于不断推进“绿色学校”创建活动的有关精神,提高我校学生的现代文明素养和环境意识,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和环境法律知识,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配合创建文明城市建设,学校特拟订创建“绿色学校”工作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为指导,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以“绿色学校”为载体,以培养、提高师生的环境意识为重点,全面推进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

二、奋斗目标:

(一)创建绿色学校活动规范化、制度化。建立学校、家庭结合的主体教育网络。培养一支合格的具有一定环保意识、环保知识的教师队伍和少先队骨干队伍,做到全面动员,全员参与,力求活动具体化,务实化。

(二)教育工作优质化。充分利用先进电教媒体、网络,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加强环保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使环保教育融于各学科教育之中。

(三)创建活动多样化。以活动为手段,促进学生环保意识的发展,使之主动并带动身边的人投身于“绿色学校”活动和投身于绿色学校创建活动之中。

三、总体要求:

把创建“绿色学校”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来抓。提高学生环境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习惯;规范学生、教师的环保行为。如校内外教师不吸烟、学生不乱丢、不乱倒、不乱吐、不乱写乱画,不高声喧哗,不损坏树木花草,自觉节约资源等。

四、主要措施:学校围绕三年创建目标,落实具体的创建措施:

(一)加强领导机构

1.组织建立环境教育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强化责任,优化措施,校长亲自抓,德育、教务、办公室具体落实,大队辅导员、年级组、班级家长委员会紧密配合,将环保教育纳入到教育教学的各项活动中去。

2.强化领导核心,建立以班主任和社会、自然、思品等学科的教师为骨干的教管机制。

3.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坚持记录,定期总结,按计划逐步开展教育活动。

4.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推动校环保工作。

(二)完善环保队伍建设

1、定期组织教师开展环保教育的学习活动,增强教师环保意识,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2、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机制,以学校为中心,带动全社会环保意识发展,使环保教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3、充分发挥有关环保部门的指导作用,利用培训讲座等方式促进环保意识发展,同时外聘有关专家指导环保教育工作,切实落实工作。

(三)绿化、美化、净化校园,加强学校环保硬件建设

1、绿化校园。整体规划校园建设,计划在校内加植各类树木,新教学楼栏河、架空层等放置盘栽,并对学校的花草树木布局进行调整,新建一个植物园,使植物群落布局合理,校园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

2、美化校园。加强校园环境整治,美化校园环境。设立环保标语牌,悬挂环保主题的图片或美术作品.增设环保宣传栏,学校宣传媒体定期刊出或播放环保内容的文稿,努力营造环保氛围。

3、净化校园。加强学校环境卫生建设,做到校园净化,课室整洁卫生,厕所清洁。

4、人文化校园。校园内设置多个以创建“绿色学校“为主题的活动宣传板报,每个课室的板报每期均出现与环保有关的内容;校园适当的地方墙壁上悬挂中外名人画象,以及名人格言警句和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课室墙张贴“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等内容,使校园内突出文化性、教育性,体现两纲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和快乐教育的布局融为一体的环境育人氛围。

(四)多层面、全方位,开展环保教育活动。

1、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寓教育于活动中。挖掘各科教材中环保教育因素,结合环保的热点和敏感话题创造性地开展环保教育,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各学科都要将环境教育列入科组计划,要有措施,有总结,培养学生自觉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2、充分发挥环境教育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利用综合实践课和研究性学习所提供的课程机会,拓展环境教育的空间和教育的形式,增加环境教育的实践内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大力开展宣传,促进全社会环保意识发展。设立宣传栏,在各班级设立宣传墙报,校园内张贴宣传标语,充分利用板报、广播、图书室、电教多媒体设备、闭路电视系统介绍、宣传环保知识,环保动态,并抓住各个环保宣传节,如:植树节、世界环境日、爱鸟周等,组织大型主题宣传活动。

4、发动学生,争当“环保小卫士”,负责保护学校绿化。并积极投入到实际活动中,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开展环保活动。

5、积极与保卫环境宣传相结合,开展有针对性的环保教育实践活动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环保调研和社区环保实践活动。各部门要结合学生实际,开展教育活动。

(五)做好环保教育工作总结,注重实效和档案管理

1、加强环保教育工作总结交流。在校刊、校报开辟“绿色教育”专栏,宣传各级政府关于环境教育的方针政策,介绍交流学校和各部门创建“绿色学校”的工作情况和经验。

2、做好环保档案的整理工作,学校档案室和各部门要加强档案管理,对有关环境教育的文件、计划、总结、论文、书刊、录像等资料要妥善管理。

五、实施步骤:

学校准备分三年完成规划规定的创建目标:

1、2014年9月——2014年12月的工作目标和措施

(1)组织教师学习,通过广播和升旗仪式等形式,提高教师对加强环境教育重要性的深入认识。

(2)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环境教育的组织网络和队伍。

(3)各部门制定相关的环境教育的规章制度和计划。

(4)各学科完成“基础型课程渗透绿色环保教育内容序列表”的制定,开展渗透环境教育的拓展型课程的课堂教学。

(5)落实校园环境保洁方案,制订“校园环境公约”、“节约能源公约”、“学校实行垃圾处理办法”等规章制度。

(6)积极开展社区共建工作。

(7)开展各项社会实践活动。

(8)以绿色理念为指导制定完成学校总体发展的三年规划。

2、2015年1月——2015年12月的工作目标和措施

(1)结合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纪念日出好黑板报和小报,举办宣传活动及讲座。

(2)开设兴趣小组和环保专题讲座,以午会课、国旗下的讲话等形式各年级进行专题教育和召开环保主题中队会。

(3)各项制订的规章制度认真实行(节约能源、垃圾处理等)

(4)开展“绿化教室”活动,出好黑板报,每间教室都有绿色宣传栏、都有绿色植物和花草,并在每班设立一名学生环保员负责班级的环境卫生和保护班级绿色植物。

(5)举办学生环境保护知识竞赛。

(6)举行环境保护内容的征文比赛。

(7)申报市绿色学校。3、2016年1月——2016年12月的工作目标和措施

(1)继续加强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和资料的积累、整理。

(2)开展走进社区的绿色教育志愿者环境保护宣传共建活动。

(3)分学科进行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在探究课中重点落实绿色环境教育)。

(4)继续开展“变废为宝”的环保实践活动。

(5)继续完善校园绿化工作,落实绿化养护方案。

(6)申报省绿色学校。

长期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标语 第6篇

一、尺寸:

内容:

1、一年之际在于春一日之际在于晨

2、知识改变命运奋斗成就未来

3、爱学校爱父母爱老师爱他人

4、明亮教室是我家宽敞整洁靠大家

5、班级建设靠大家互助互爱是一家

6、今天我以学校自豪明天学校以我骄傲

7、在失败面前一百次感叹不如一次实干

8、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9、业精于勤疏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10、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11、生命因梦想而美丽,人生因追梦而绚烂。

二、校门口墙体广告

内容:

配图案:

尺寸:

贵州教育精神

开放自信,乐于奉献;攻坚克难,勇于争先。人一之,我十之,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

贵州教师誓词

我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庄严宣誓,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履行教师神圣职责。修身立德,为人师表;追求真理,崇尚科学;敬业爱生,教书育人;淡泊名利,严谨治学;传承文明,勇于创新;终身学习,不断进步。为全体学生美好未来,我愿奉献全部智慧和力量!教室标语

三、每间教室

1、信息栏

2、知识窗

3、光荣榜

精神文明建设长期规划 第7篇

一、组织领导

为加强我局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及时调整了昌吉市林业局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喜献文

副组长:李琼

成员:陈国祥刘开玉缪勇杨弘文徐文燕吴永霞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针,遵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自身发展规律和“精神文明建设重在实效”的原则,坚持以德治国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紧紧围绕林业中心工作,大力开展文明创建和机关文化建设,形成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努力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水平和现代文明素养,为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执法公正、服务规范”的林业干部队伍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三、工作目标

按照我局创建工作的总体要求,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规划是: 2010年争创自治区级精神文明先进单位。为了促使长期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文明创建的具体目标是:

(一)在全体干部职工中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定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信念;

(二)实现以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教育水平、民主法制观念、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为主要内容的人的素质的明显提高;

(三)实现以健康向上、丰富多彩、陶冶情操、凝聚人心、振奋精神为主要要求的业余文化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

(四)实现以良好内部风气、公共秩序、办公环境为主要标志的单位文明程度的明显提高;

(五)实现无违反计划生育、渎职犯罪、治安案件、经济案件、刑事案件等违法乱纪问题的基本目标;

(六)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更加协调发展的目标,圆满完成林业生产工作及市委安排的其他各项工作任务,工作成效居全州林业系统前列的目标;

(七)实现机关效能建设和行风建设考评成绩居全州林业系统前列目标;

(八)实现“青年文明号”和“巾帼文明岗”创建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巩固州级“文明单位”和“州级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的目标。

通过以上目标的实现,使我局精神文明建设达到一个新水平。

四、主要措施

(一)抓组织领导,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摆上重要位置。健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领导、办事机构,并根据人员变动情况及时进行调整。领导班子要高度重视抓单位的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负责抓,职能股室专门抓,其它各科室配合抓,并充分发挥党、团、工、妇组织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做到精神文明建设与业务工作一起布置,一起检查,一起抓落实,每季度召开1次精神文明建设情况分析会,及时处理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我局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有效地开展。

(二)抓好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干部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一方面,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武装干部职工,加强优良传统、服务宗旨和职业道德教育;坚持落实中心组学习制度,发挥领导在理论学习中的带头作用;制定和落实干部职工理论学习考评制度,把政治理论学习和政治经济形势教育落到实处,坚定干部职工理想信念,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另一方面,制定教育培训计划并抓好落实,鼓励干部职工参加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促进干部优化知识结构、提高学历层次;充分利用“科技之冬”开展业务培训,发动干部针对林业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探讨、交流,促进干部整体业务素质的提高。通过教育经常化、多样化来实现教育效果的提高,确保干部职工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道德上的纯洁性,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的整体业务素质和文化素质。

(三)抓内部管理,规范和落实各项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内部管理制度,将工作职责、工作制度、工作纪律、工作规程在墙上、内

部网上公开,实行政务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优化服务手段,抓好窗口形象建设,扎实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坚持落实内部检查督导,激励与制约并举。通过完善和落实制度,使机关效能建设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上新水平。

(四)抓廉政建设和行风效能建设,树立勤政廉政的好形象。实行廉政责任制,建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切实组织好政纪法规和廉政规定的学习,加强警示教育,提高干部职工反腐拒变的能力。建立健全各项廉政制度,设立举报箱、举报电话、聘请外部监督员,全方位、多渠道地对干部职工进行内外监督,树立林业系统应有的严明执法、廉洁奉公、文明高效的精神风貌;坚持纠建并举,从解决纳税人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深化行风效能建设,通过开展“创文明机关、建满意窗口”活动,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和服务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使行风效能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五)抓综合治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新风尚。积极参与各项综治活动,严厉打击“六害”行为,反对封建迷信,清除不良社会风气,增强干部职工的现代文明意识。对综合治理和计划生育实行“一票否决”制:凡是干部职工参与“六害”活动和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坚决查处,并对所在单位“一票否决”;对机关安全保卫实行“谁主管、谁负责”,严格责任追究;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干部职工的法制意识;坚持落实“三德”教育,引导干部职工做文明公民、建文明家庭,大力倡导见义勇为、助人为乐、文明礼貌、遵纪守法道德新风尚,继续组织开展扶贫济困、青年志愿者

等各类社会公益活动,为弱势群体奉献爱心,培养造福社会、服务社会的公众意识和道德情怀,塑造林业系统良好形象。

(六)抓文化建设,因地制宜地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增强单位凝聚力。积极订阅党报党刊和其他报刊、杂志,并利用这些报刊、杂志,对干部职工进行教育,不断拓展干部职工的视野,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素质意识和责任意识;认真做好精神文明建设档案、资料的整理工作,做到资料齐全、整理规范,全面反映创建工作开展情况;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购置各类文体活动器材,成立县局篮球队、羽毛球、乒乓球、和书法、摄影、象棋兴趣小组,办好林业信息,并经常开展活动,鼓励干部职工根据自身特长和爱好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并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文体活动,力争取得好成绩,营造文明、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七)加大经费投入,不断完善精神文明建设实施。对办公场所进行全面整治、装修装饰,并搞好美化绿化,保持文明单位良好的外在形象;进一步完善精神文明建设的保障机制,确保软硬件设施配套齐全,适应实际需要;正确使用会议室、健身室,为干部职工提供良好的学习培训和文体活动场所,使林业系统文化建设与文明创建有机融合,共同发展。

昌吉市林业局

校园文化建设长期规划 第8篇

近日, 国务院正式发布《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 (2012—2030年) 》, 其中, 信息技术和未来网络实验设施分别被纳入总体部署的七大重点领域和“十二五”时期国家建设重点。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 (2012—2030年) 》明确了未来总体部署的七大重点领域, 其中信息技术被纳入工程技术科学领域。规划提出, 在信息技术方面, 建设未来网络研究设施, 解决未来网络和信息系统发展的科学技术问题, 为未来网络技术发展提供试验验证支撑;适时启动新一代授时系统建设, 支撑超精密时间频率技术开发, 逐步形成高精度卫星授时系统和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共同发展的格局。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 (2012—2030年) 》共提出了16项“十二五”时期建设重点。其中, 第8项为未来网络试验设施。规划明确指出, 三网融合、云计算和物联网发展对现有互联网的可扩展性、安全性、移动性、能耗和服务质量都提出了巨大挑战, 基于TCP/IP协议的互联网依靠增加带宽和渐进式改进已经无法满足未来发展的需求。为突破未来网络基础理论和支撑新一代互联网实验, 需建设未来网络试验设施, 主要包括:原创性网络设备系统, 资源监控管理系统, 涵盖云计算服务、物联网应用、空间信息网络仿真、网络信息安全、高性能集成电路验证以及量子通信网络等开放式网络试验系统。该设施建成后, 网络覆盖规模超过10个城市, 支撑不少于128个异构网络并行实验, 将为空间网络、光网络和量子网络研究提供必要的实验验证条件。

校园文化建设长期规划 第9篇

一、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区党政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人民满意,坚定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善于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党政人才队伍,使之成为勤奋学习的模范,努力工作的模范,清正廉洁的模范。

——总量相对稳定,结构继续优化。全区党政人才队伍规模保持在20万人左右,总量严格控制,进出相对平衡,年龄、学历、专业、经历等结构不断优化,年轻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妇女干部和党外干部配备更加合理。特别是要培养选拔大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主导战略和农业产业化开发急需紧缺专门人才,抓紧培养一批具有世界眼光、全局意识和战略思维的复合型人才,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人才,进一步提高党政人才队伍“四化”水平。

——素质全面提升,能力明显增强。通过加强在职培训、学历教育、实践锻炼,促进党政人才队伍思想政治、理想信念、党性修养等素质切实提高,依法行政、科学决策、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以及跨文化沟通等能力不断提升,推动科学发展、驾驭工作全局、处理复杂问题、协调利益关系、应对突发事件、服务人民群众等本领明显增强。力争到2020年,全区党政人才队伍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员的比例增加到75%以上,硕士、博士等层次人才的比例在目前基础上,再翻两番。

——作风不断改进 ,效能显著提升。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群众观,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重大事项征求群众意见的听证公示机制更加健全,为人民群众解难事、办实事的作风更为扎实。力行戒空、戒虚、戒假、戒骄、戒懒、戒奢,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自觉改进学风、领导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艰苦奋斗、清简务本、求真务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制度逐步健全,环境明显改善。党政人才分类管理、考试录用、选拔任用、考核奖励、教育培训、交流回避、辞职辞退、权益保障、监督约束等一整套管理办法更为健全和完善,具有广西特点的党政人才管理政策法规体系框架初步形成,党政人才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水平明显提高。通过大力宣传,党政人才的社会地位和价值得到充分认可,创新潜能和创造智慧得到充分发挥,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内外部环境基本形成。

二、主要任务

(一)突出加强县处级以上党政领导人才队伍建设

县处级以上党政领导人才,是党执政活动的重要组织者和执政使命的忠实践行者。加强党政人才队伍建设,首先必须突出抓好这支骨干力量建设。要把党政领导人才的思想政治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大力加强理论学习、党性修养和实践锻炼,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提高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要不断优化党政领导人才队伍年龄结构,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梯次结构,大力选拔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进入各级领导班子,突出选好配强党政正职。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领导体制,改进领导方式和执政方法,完善配套工作制度,增进团结,增强活力。要着力改进作风,强化宗旨意识,坚持实事求是,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加强对县处级以上党政领导人才的监督管理,加强廉政教育,促进廉洁从政。

(二)持续加强党政领导班子后备人才队伍建设

坚持从党和人民的事业薪火相传、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出发,大力加强党政领导班子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大胆培养、选拔和使用经过实践检验、德才兼备、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优秀年轻人才,特别注重建立来自基层和生产一线的党政领导班子后备人才培养选拔链。要针对后备人才学历、经历、知识等缺陷,综合采取脱产培训、交流轮岗、挂职培养、基层锻炼、承担急难险重任务等措施,在艰苦条件、复杂环境、关键岗位上历练人才。要建立健全个体素质、组织培养和社会环境相互联动、优化配合的后备人才开发机制,促进后备人才快速健康成长。要坚持梯次配备、分级分类、竞争择优、动态管理,优化后备人才队伍结构,确保数量充足、素质精良、结构合理。要坚持面向全体、备用结合,把后备人才与其他人才同样标准、同样程序使用,不搞照顾性任用,对各方面条件比较成熟的后备人才及时选拔,特别优秀的按照程序破格任用。

(三)大力加强基层党政人才队伍建设

县、乡镇(街道)、村(社区)等基层党政人才,工作条件清苦,直面众多矛盾,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承重力量。要大力加强基层党政人才知识更新,提高依法行政、推动经济发展、创新社会管理、处置复杂问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建立健全面向基层一线公开遴选公务员的制度,坚持公开考录、科学考录,有计划地从乡镇(街道)、村(社区)干部、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对象等基层党政人才中招录公务员,拓宽他们的发展空间。要真切关注和热心帮助基层党政人才解决实际困难,改善工作生活条件,激发工作热情,调动工作积极性。要探索建立科学的引导机制,鼓励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不断充实基层党政人才队伍。

(四)切实加强少数民族党政人才队伍建设

围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正确看待目前现实存在的地区发展差异,用足用活用好国家有关政策,在公务员招考、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人才时,制定向少数民族人才适当倾斜的操作措施。要继续深化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加强“三个离不开”教育,帮助少数民族和在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党政人才,牢固树立正确的民族观,争当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模范。大力加强少数民族党政人才培养,提高学历层次,改善知识结构,提升综合素质。严格按照有关规定,选拔配备少数民族领导干部,给予少数民族党政人才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促进他们快速健康成长。

同时,切实加强妇女、非中共党员人才队伍建设。

三、重大人才工程

(一)党政领导人才素质提升工程

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干部学院为主阵地,构建理论教育、知识教育、党性教育和实践锻炼“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机制,大规模培养党政领导人才,大幅度提高党政领导人才素质。制定县处级以上党政领导人才全员培训计划,强化基本理论学习,突出抓好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知识培训,突出加强工业企业管理、财政金融、外经外贸、法律、城建、国土、环保、旅游、安全生产,以及现代科技、新兴产业、社会管理和舆情应对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知识的培训,提高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到2020年,全区县处级以上党政领导人才每人每5年平均参加脱产进修时间不少于3个月。强化党政领导人才实践锻炼,每年有计划地选派一定数量的党政人才到上级机关、发达地区、重大项目、农村基层和生产一线进行轮岗锻炼、交流任职或挂职锻炼,在艰苦复杂环境中砥砺作风、增长才干,提高党政领导人才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领导能力。

(二)急需紧缺专业党政人才开发工程

根据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信息化、国际化、市场化,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培育千亿元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两区一带”产业布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等需要,定期编制全区急需紧缺专业党政人才开发目录。每两年左右拿出一定数量的党政领导职位,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引进企业管理、城市规划建设、外经外贸等急需紧缺专业党政领导人才。实施急需紧缺人才培训计划,每年选派150名左右分管工业、城建等工作的党政人才到区内外高校学习进修、赴发达国家或地区考察培训,鼓励在职报考、攻读千亿元产业或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的工程硕士、管理硕士,鼓励参加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支持参加研究生课程学习和第二学历学位教育,加快培养造就一批熟悉宏观经济、财政金融、企业管理、城市规划等方面专业知识的党政人才。建立业务培训“上下联动帮扶”机制,按照自治区直属机关负责培训市、县,市直机关负责培训乡镇(街道)、村(社区)的格局,研究制定本系统中长期专业能力建设计划,明确目标、分解任务、强化评估,切实加强各系统党政人才专业能力建设。

(三)党政领导班子后备人才培养工程

制定党政领导班子后备人才培养锻炼规划,按照“梯次配备、有序递进、接力培养”的要求,动态建立包括正厅级后备人才160名左右、副厅级后备人才600名左右、正处级后备人才2900名左右、副处级后备人才6700名左右的党政领导班子后备人才库。根据培养方向,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采取集中培训、交流轮岗、选派挂职、基层锻炼等方式进行跟踪培养和重点培训。每位后备人才每5年至少参加1次党校中青班、社会主义学院中青班和其他干部院校重点班次的学习培训,或者至少参加1次为期3个月以上的挂职锻炼。坚持把基层和生产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党政领导班子后备人才的重要源头,加大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社区和企业工作力度,完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社区、企业任职与公务员招录、选调生招考等制度的衔接,综合运用公开选拔、公开招考、定向招录等多种方式,选拔具有2年以上基层和生产一线工作经历的后备人才充实各级党政机关。着眼于优化党政机关人才队伍的学历、专业结构,每年拿出不少于200个名额,定向国家“985”高校招录急需紧缺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和毕业研究生,安排到市、县(市、区)、乡(镇)党政机关工作,保证党政人才队伍的“源头活水”。

(四)党政人才全员培训工程

根据“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探索建立各级各类党政人才培训指南,明确不同职位的岗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等要求,规范公务员初任培训、任职培训、在职培训、专门业务培训和更新知识培训,充分发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院校、社会主义学院、公务员培训机构在党政人才培训中的主渠道作用,努力形成各有关高等院校和其他培训机构积极参与,网络培训广泛应用的培训机制,健全登记管理制度、跟踪管理制度,加强对党政人才参加培训情况的考核评价与激励约束。新录用的公务员在试用期内必须参加不少于12天的初任培训;新晋升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在任职前或任职后一年内要参加任职培训,县处级副职以上领导职务的任职培训时间原则上不少于30天,乡科级领导职务原则上不少于15天,未达到培训时间的延长试用期;其他普通人才每年的累计在职培训时间不少于12天。要特别关注和帮助支持基层党政人才教育培训,试行“送教下基层促发展”活动,采取远程教育、网络培训等手段,开展适应基层党政人才需求的实用技能和业务知识培训。加大系统内部上下互派挂职锻炼力度。组织开展乡镇基层党政人才“一人一技”活动,加强经济管理、现代农业、法律政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实用知识培训,强化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知识普及,提高基层党政人才的素质能力。

(五)少数民族党政人才开发工程

加强民族自治县、自治乡少数民族党政人才的培养,依托自治区党校、广西民族大学等举办大专班、“专升本”班、公共管理硕士班、在职研究生班等,鼓励和支持少数民族人才通过函授等方式,接受科学文化知识教育,提高学历层次。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举办以民族团结进步、民族宗教工作、发展特色经济、新农村建设、弘扬民族文化等为主题的少数民族培训班。充分利用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开展少数民族人才岗位任职能力培训。加强挂职学习和实践锻炼,每年选派100名左右科级以上少数民族领导人才到上级机关、沿海发达地区挂职学习或参与其他形式实践锻炼。2020年前,自治区平均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名少数民族人才参加脱产培训或挂职锻炼,促进少数民族领导人才健康成长、脱颖而出。

(六)党政人才创先争优工程

围绕科学发展主题、转变发展方式主线,开展“带头创先争优、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充分发挥党政人才的先锋模范作用。自治区每五年开展一次 “人民满意公务员”和“人民满意公务员集体”表彰活动,各市、县(市、区)可相应开展本级 “人民满意公务员”、“人民满意公务员集体” 评比表彰活动。按照“服务中心工作、培养一流作风、创造一流业绩”的要求,采取“依岗承诺、设岗定责”等措施,要求党政人才结合岗位特点和自身实际提出个性化承诺。采取多种形式对承诺事项进行公示,推动承诺事项的兑现落实。

(七)党政人才管理信息化建设工程

建立自治区、市、县三级联网的党政人才队伍资源信息库和信息网络,探索建立集信息发布、人才服务、在线培训、人事档案管理及信息收集、统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信息电子服务平台,推动党政人才管理工作信息化、科学化和规范化。2013年底,基本完成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基本建成公务员管理数据中心和信息调度中心,实现公务员“进、管、出”各管理环节的信息化、科学化、规范化,实现工作信息实时交换、工作流程上下畅通、相关数据自动更新、业务表单自动生成等基本功能,实现动态管理和实时监督。2015年底,建立党政人才招录、培训、考核等的网上管理流程,搭建起党政人才信息化管控架构。2018年底,实现系统智能分析目标。

四、制度机制保障

(一)完善党政人才分类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等党政人才分类管理制度和分类管理办法,深入探索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党政人才职务序列和职级管理办法,抓紧制定聘任制公务员管理办法,进一步研究完善各类党政人才的考录、考核、奖励、培训等相关政策规章。通过分类管理,确定不同层级人才胜任标准,增强党政人才培养的目的性和主动性;参照标准选拔和使用人才,克服人才使用上的主观随意性;明确职位责、权、利,解决职责不清、人浮于事、相互推诿等问题,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增强级别设置,扩大级别功能,调动人才工作积极性,逐步实现党政人才宏观管理的科学性、法制化和高效率。

(二)完善党政人才培养锻炼机制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党政人才个体需求,按照理论武装、知识更新、专业培训和实践锻炼等类型,整合培养资源,每年抽调五分之一左右党政领导人才参加各类培训,确保5年内轮训一遍目标的实现。每年有计划地选送一定数量的党政领导人才出国(境)培训。定期组织一定数量的党政领导人才、党政领导班子后备人才到上级机关和发达地区、中心工作和重大建设项目、基层和生产一线挂(任)职锻炼。重视发掘和培育优质培训资源,在区内外高校建立15个左右党政领导人才专业能力培训基地、30个左右现场教学基地,动态设立一批境外培训基地。完善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法,改进师资选聘,强化培训评估,加强培训管理,提高人才培养的科学化水平。充分发挥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强化国民教育与继续教育的衔接,创新培养模式,推进素质教育,构建学习型政党。各级政府要加大党政人才教育培训投入力度,确保党政人才发展需要。

(三)完善党政人才选拔任用机制

围绕提高社会公信度、群众满意度,深化党政领导人才选拔任用工作制度改革,科学合理使用人才,促进人岗相适、用当其时,形成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大力推行党政领导人才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探索公推公选等竞争性选拔人才方式。到2015年,每年新提拔厅级以下委任制党政领导人才当中,通过竞争性选拔方式产生的,应不少于三分之一。完善民主推荐制度,规范初始提名办法。改进任职考察工作,完善考察预告制度、考察对象公示制度,坚持差额考察,落实延伸考察,增强考察准确性,防止失真失实。逐步规范酝酿和讨论决定程序,推行和完善地方党委常委会、全委会讨论决定任用重要党政人才的票决制度。坚持和完善任前公示和任期试用期制度。完善优秀年轻干部破格提拔办法。

(四)完善党政人才考核评价机制

根据岗位性质、任务和要求,逐步建立健全党政人才岗位职责规范及能力素质标准,作为干部考核评价的基础和依据。按照党政人才评价重在群众认可的价值取向,以品德、能力和实际业绩为导向,坚持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改进评价办法,拓宽评价渠道,坚持在实践和群众中识别人才,完善民意调查、实绩分析等办法,探索党政人才“德”的考核办法,建立健全科学化、社会化的党政人才考核评价机制。制定并认真实施促进科学发展的地方、部门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人才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人才年度综合考核评价办法,综合运用巡视、审计、统计及部门(行业)专项考核结果,合理选择考核方法,加强工作业绩考核,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形成指导党政人才健康成长的“指挥棒”。

(五)完善党政人才监督管理机制

坚持和完善党政领导人才职务任期制,建立任期目标责任,保持任期相对稳定,强化任期目标考核。完善交流回避制度,加大重要部门、关键岗位党政人才交流力度,疏通“三支人才队伍”交流渠道,推进上下级党政机关人才交流,完善配套措施,解决后顾之忧。加强日常管理和监督,坚持严格管理与关心爱护相结合,加强上级对下级党政领导人才的监督,健全党政领导班子内部的监督,完善民主生活会制度、谈心谈话制度,完善党政领导人才述职述廉、诫勉谈话和函询、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推行党政领导人才问责制,建立健全质询、罢免或撤换等制度。坚持和完善党政人才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检查办法,坚持党政人才选拔任用工作“一报告两评议”制度,建立健全党政人才选拔任用工作全程纪实制度。

(六)完善党政人才激励保障机制

上一篇:广州市残疾人康复资助工作管理办法下一篇:消防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