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工作总结

2024-09-22

关于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工作总结(精选8篇)

关于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工作总结 第1篇

**县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工作总结2011.08—2012.07根据团中央的统一安排,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县共有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15人长期在岗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其中,天津美术学院研究生支教团3人,全国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4人,云南省西部文化志愿者8人。目前,所有志愿者已按计划完成一年的服务工作,现做如下总结。

一、日常志愿服务工作按照人社部《关于统筹实施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09]42号)等文件的要求,团县委于2011年8月根据志愿者所学专业、特长等因素,遵照“服务所需,志愿所能”的原则,将志愿者分配到我县的学校、乡镇及县级机关中,针对日常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开展志愿服务工作,从各服务单位的反馈情况看,志愿者在过去的一年中高效、优质、圆满地完成了志愿服务工作,为服务单位及**县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现根据志愿者服务岗位类型对其日常服务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教师岗位(共6人:**一中4人,**民中1人,**镇中学1人)在教师岗位从事服务工作的志愿者,都承担起了与自身所学专业所对应的日常教学工作。其中,**一中4人为普通高中艺术教学专职教师,**民中、**镇中学2人为初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专职教师。

关于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工作总结 第2篇

一、某某县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工作基本概况 我县自2007年启动实施西部计划项目。每年7月统一由省项目办负责招募补充,共引进志愿者5批共86人,统一由县西部计划项目办负责组织管理。截止目前,全县在岗志愿者达到30人,其中本地籍贯志愿者13人,外地籍贯志愿者17人(含省外籍贯志愿者2人),分配服务于县级部门14人,乡镇机关8人,中小学校7人,借调市级部门1人,担任乡镇团委副书记5人,担任乡镇团委委员1人。

(一)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制度管理。

关于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工作总结 第3篇

笔者尝试从志愿者个体角度出发, 在时间推移中追踪他们参加西部计划的实践过程, 以期从众多个案的特殊性中归纳出潜在共性。故选择深度访谈的个案研究方法, 并收集大量志愿者日记、自传、回忆录等私人性第一手文献资料, 进行客观的文献分析, 弥补访谈中不利的人为影响, 再结合文献进行若干次回访, 并在此基础上在作出归纳与分析。

因毕业离校、服务结束离职等变更, 使通过学校、服务单位获得志愿者的有效联系方式有很大困难。在找到尽可能多的当面访谈者以外, 笔者又通过网络论坛找到部分志愿者进行电话及在线访谈, 在线访谈的匿名性使被访者通常处于放松状态, 较少受到时间、环境影响, 访谈效果更为理想。

15名受访之西部计划实践者的基本情况:

笔者曾担心不同省份在具体操作上的差异会对个体经历有很大影响, 但事实证明一些共性问题在跨省际差异中依然突出。需要特别说明的是, 虽然我们直接调查的只有15位西部计划实践者, 但他们不仅讲述了自身的情况和感受, 还介绍出与他们同行的、作为他们朋友或同学的其他西部计划实践者的情况和感受, 从一定意义上考察, 他们各自反映出一个“西部计划实践者群”的情况。

一、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践过程的调查分析

(一) 参加西部计划的准备阶段

1.成为志愿者的动因、期望规划。

通过对访谈资料的分析, 笔者对被访者积极投身西部的原因总结如下: (1) 感受、了解到西部的落后状况, 满怀理想主义的热情希望服务西部, 特别是西部的教育事业, 15人中有8人明确表示, 当初坚持去西部是希望圆自己支教的梦想。 (2) 真正想到艰苦的基层环境中锻炼自己, 累积实践工作经验。 (3) 作为改变自己当时处境的选择契机, 如:现实情况不错, 仍想有其他发展的;逃避现实中的找工作难、情感上不如意等不理想情况。以上三种因素通常以不同的组合方式, 存在于每个人的选择动机中。

也许人们认为志愿者就应该是无偿地、无私地为社会服务的人, 但事实上他们选择成为志愿者也是因为内部和外部双重回报的激励:内部回报就是由服务工作带来的满足感、成就感、自我实现感和对自身的磨练, 外部回报则是指组织和社会给予志愿者的认可、利益, 对志愿者这一身份从无偿性到非营利性的认知改变, 将是一个必经的、漫长的历程。国家提供的生活费、交通补贴、保险、优惠政策, 是为了保证志愿者的基本生活、解决其后顾之忧的利益回馈, 也是希望吸引更多人积极投身西部计划, 但几乎没有人是单纯为这些优惠而去的, 甚至有不少人还放弃了很好的工作、深造机会。优惠政策不同于研究生支教团明确的保送政策 , 也无法和明确的出路有同等吸引力, 不确定因素使它们能否兑现仍是未知数, 每个志愿者从选择西部计划起就必须承担这种风险。访谈中还发现, 大多数志愿者都是抱着对西部的感性认识上路的, 很多人是抱着旅行者而非定居者的心态, 所以对艰苦生活的准备不足就成为必然。有些人的服务动机隐含着对服务结束后的良好规划, 但有些人只是空有满腔服务热情, 对服务期及结束后的去向没有明确目标。事实证明, 那些对自己在服务期及结束后有明确规划的志愿者, 更能在服务中过上充实的生活, 更主动地学习和锻炼自己, 更多地体现奉献价值。

2.决定去西部时的人际关系:

来自父母、亲友的压力。志愿者作出去西部这一决定的过程中, 对其有重大影响力的重要他人, 无疑是其家人 (主要指父母) 、亲戚、朋友。对于子女在大学毕业的关键时期, 要去西部服务这一理想主义的选择, 除个别父母外, 其他则以压倒性的多数持反对意见。本研究中的被访者, 都是无论父母、亲友意见如何, 执着地走完西部之路的人, 有些志愿者知道家人一定会反对, 都采取直到申请被批准后才告诉他们的办法。

(二) 参加西部计划的服务过程

1.报名、签约、初到服务地的岗位安排。

志愿者在学校所在省份, 服从省、市级团委项目办公室的统一分配和领导。报名时可选择1年或2年服务期, 最多可报3个专项类别作为服务意向, 并确定是否服从岗位调剂。因时间、省份存在差异, 实施的签约制服务可分为3种类型: (1) 03届是第一年, 全国毕业生只能选择对口省份的服务地区, 不能选择专项类别、具体工作岗位, 到对口省份后要接受当地统一分配。03届以后的签约方式有两种: (2) 和所在省份项目办签约, 只保证属于相应的专项类别, 不确定具体工作岗位, 并选择是否接受岗位调剂。 (3) 和所在省份项目办签约时, 就已经有审批下来的明确工作岗位, 和当初报名时不一定相符, 是否接受这一岗位由志愿者自定。

西部计划的服务地主要有内蒙古、陕、甘、宁、青、新、川、渝、滇、藏、黔、桂12个省 (市、区) 和海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湖南湘西、湖北恩施、吉林延边等部分贫困县的乡镇。在报名时就会进行岗位审批的省份, 都是按照对口省份当年所提供需要招收的乡镇级岗位来批复的, 笔者以为这样签约的志愿者, 一定能如愿从事自己想做的工作。但事实上, 无论在学校所在省份有过怎样的签约方式, 到服务地后都会发生大面积的岗位重新调配, 原则上以当地的具体需求和志愿者的专业、特长、个人意愿协调安置, 几乎不考虑专项行动类别, 确定新岗位后再与当地项目办签约。15名被访者中除3名03届毕业生根本没有选择权外, 其余12人有8人的岗位与他们预期的工作跨类别, 甚至完全不相关。

当地政府会把尽可能多的志愿者留在县城单位, 大多分派在各个政府机关。真正下派到乡镇级单位的非常少, 主要是基层支教、支农、支医服务。但问题是, 很多县城单位根本不在原始招收志愿者的单位名录上, 即这些单位根本不需要人, 只是为了安置志愿者以专业进行相关分派。根据访谈资料分析,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二: (1) 当地政府对志愿者安置工作比较重视, 认为受教育水平较高的志愿者在县城比在基层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他们刚刚毕业缺少社会实践经验, 直接派往基层可能更加难以适应, 而许多基层单位也根本用不上大学生。 (2) 县城单位能给志愿者提供尽可能好的人身安全保障及生活条件, 更重要的是便于当地政府和项目办的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这种工作岗位重新洗牌的情况, 是志愿者到服务地前根本无法了解的, 但遵从当地需要、服从组织分配也是志愿者必备的素质, 即使当初选择不服从岗位调剂, 到当地后也无法坚持初衷。不能从事期望的工作,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工作情绪。在他们从事工作的过程中较普遍地出现以下情况: (1) 原本就工作清闲的单位, 没有具体工作给志愿者, 加上他们服务1~2年就走, 单位不愿意花心思培养, 对他们客气有余、信任不足。这无疑大大打击着志愿者们献身西部的服务热情, 增长着空虚、无聊的消极、抱怨情绪。 (2) 想下基层锻炼却下不到基层, 工作上无法大展拳脚, 让他们觉得愧对志愿者名号及服务初衷, 不免对“扎根西部, 服务基层”的宗旨产生怀疑。 (3) 志愿者大多在工作一段时间后达成共识:支教、支农、支医是三种最充实的工作, 能最大程度上实现志愿者知识资本的价值, 能学为所用地体现育人、富民、救人的意义。从事此类工作的志愿者更容易因为专业的知识优势得到单位的重用、同事的尊敬, 更容易做出有贡献的成绩。支农、支医岗位要求必须是科班出身, 支教岗位优先选择师范生, 但对其他成绩优异者也着重考虑, 这在一定程度上更加重了志愿者对支教工作的向往程度。

2.工作状态及对服务期长短的选择。

服务期1年或2年在报名之初就已选定, 但可以在第一年快结束时提出改变申请, 有2年改1年的, 也有1年延成2年的。面对不得不服从的岗位变动, 绝大多数志愿者都尽可能调整自己以适应现有工作, 但因服务单位、工作性质、个人态度差异带来的工作状态差异依然非常明显, 进而影响着是否改变服务年限。

3.与工作单位领导、同事的关系。

虽然和单位不属于雇佣关系, 但志愿者是根据“谁用人、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进行培养, 同时接受单位和县项目办的双重领导和管理 。以志愿者这种特殊身份参加工作, 决定他们和所在工作单位的同事之间没有多少利害关系, 彼此较为客气、友好。能否真正得到领导、同事的认可及信任, 更多要看志愿者的工作表现如何, 工作积极主动、吃苦耐劳的志愿者自然更容易得到肯定。

4.漫长的身心锻炼:

在孤独中克服困难, 在寂寞中独自成长。

5.志愿者间的情谊、与服务地群众的关系。

志愿者间的真挚友情被看作是服务历程中最大的财富之一。志愿者也非常愿意和当地人接触。有的是服务工作的性质决定要经常和当地群众交流, 有的经常利用闲暇时间积极参加当地的公益活动、民间活动, 有的还自发地从微薄的补助中节省出一部分, 长期资助当地的贫困学生或孤寡老人, 所以当地民众对志愿者的评价都比较高。

(三) 服务结束后的去向选择

西部计划的目标是支持西部建设, 并通过鼓励志愿者扎根西部、就业基层, 或自主择业、流动就业以缓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志愿者的去向安排是最重要的环节, 也是问题最集中的环节。访谈中发现在每年众多的志愿者中, 想扎根西部的只是极少一部分, 最终留下的是其中更少一部分。绝大多数人从没想要留在西部, 更多地视服务经历为难得的人生体验。他们的去向主要:一是考公务员、考研;二是自主择业;三是留在西部、就业基层。

二、完善“西部计划”实践的建议

1.完善志愿者的招募、定岗制度。

报名及审批中的岗位以乡镇级单位为准, 到服务地后却大多在县城重新分配, 不仅造成志愿者情绪波动, 甚至会造成志愿者、单位与项目县之间的冲突。不如让县级单位直接上报需求岗位, 尽量避免二次调配中的工作不对口现象。一旦确定岗位就应在签约时明确, 让志愿者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也让有明显错位的可以申请换岗, 尽可能避免志愿者人力资源的浪费。

2.加强到岗前的培训工作。

岗前培训对志愿者更好地适应当地工作、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应在实践中探索多样的形式, 用足够的时间促使志愿者对当地的情况尽快熟悉和了解, 以缩短他们的适应期。

3.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形成良好的意见表达机制。

应该以县城为单位建立心理疏导机制, 对自理能力较差、性格内向的志愿者, 更要加强个别关怀。同时应该让他们对相应问题可寻求帮助的渠道了如指掌, 努力形成公开的意见表达方式, 这才真正利于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也可以效仿部分县级项目办对志愿者进行定期调查、不定期走访的方式, 多了解他们在服务中的作为、感受。一方面能鼓励志愿者, 另一方面也利于掌握全局情况, 如此能使中央项目办的工作改善更有针对性和实际意义。

4.提高基层领导的素质, 促使生活、工作两相协调。

基层需要人才, 但来了人才不会用是最大的悲哀。基层领导的素质有待提高是问题的关键, 否则西部计划会首先在基层就失去受众, 没有真心愿意接受服务的人, 再多的热情也是空谈。

5.服务结束后的去向安置要有具体可行的制度保证。

服务期间要尽可能按志愿者的专业、特长匹配实践机会, 对他们今后就业也是宝贵经验。更重要的是尽可能全面掌握志愿者的就业意向, 争取通过各级项目办及时发布就业信息, 为他们的充分就业提供更多便利条件。

6.志愿者自身要提高心态调节能力。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第4篇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会徽主要展示的是西部勤劳的大学生们使用最原始的农耕工具铁锹和钉子来进行西部大开发。颜色采用红色的原因是说明年轻人的血色,另一方面使会徽更加显眼。字体采用最原始的宋体。外围圆圈向八个方向,说明四面八方的意思。

西部计划由2003年首批招募6000名志愿者增加到2015年的1.83万名左右,并加大了向民族地区派遣志愿者的力度。近年来,在民族地区服务的志愿者数量每年稳定在1万人左右,其中,在新疆和兵团的实施规模扩大到每年4000人左右,在西藏的实施规模扩大到每年500人左右,累计有9万人次在民族地区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中西部22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100多个县均有西部计划志愿者。

到西部去:12年派遣17万多名志愿者

2003年5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的有关工作。5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3】49号),明确国家支持团中央、教育部组织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3】49号)和200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从2003年开始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简称“西部计划”)。

从2003年至2015,在这12年的时间里,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同组织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全国项目和地方项目共选派了17万多名大学毕业生赴西部基层乡镇一级从事为期1-3年的志愿服务。

据悉,2015年,西部计划将面向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和在读研究生,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集中派遣的方式,由中央财政支持的全国项目计划选派18300名左右西部计划志愿者(其中含已招募的第十七届中国青年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2049名志愿者)。

此外,2015年,西部计划全国项目继续实施基础教育、农业科技、医疗卫生、基层青年工作、基层社会管理、服务新疆、服务西藏等7个专项。

广东:大批高校毕业生奔赴西部

作为中央财政、省财政专项扶持下的一项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广东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山区)计划今年招募范围有所扩大,除了省内应届毕业生和在读研究生外,还吸引到了众多国内高水平大学甚至是国外顶尖大学优秀毕业生的积极参与。

在今年广东省西部(山区)计划入选的243名大学生志愿者中,本科以上学历大学生志愿者有205人,占比约85%,省外高校大学生志愿者35名约占12%,除有来自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等省内著名大学外,更有来自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美国南加州大学等海内外一流学府的学生。

据统计,自2003年实施西部(山区)计划以来,广东省累计选派2993名大学生志愿者,在服务地实地走访近2000个基层乡村,成立基层志愿服务队500多支,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逾5200场次,为当地民众提供服务达600万小时,为西部省份的经济社会发展,为边疆地区和民族地区的稳定团结,为粤东西北地区的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

经过培训后的志愿者将陆续奔赴西藏、新疆、广西、贵州、云南、四川、宁夏、重庆、河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西部10个省区市以及省内粤东、西、北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服务地,在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法律援助和社会工作等领域开展服务。

多方面保障志愿者工作和生活

“看着那些树在戈壁滩一天一天地长大,你帮助当地的小孩看书识字,这些很细腻丰富的感受,这种充实、坚强的自己,是我以前都不曾发现的。”毕业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2013届西部计划志愿者邵书琴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托云牧场服务后选择扎根当地。“去到那边不久,我就意识到,虽然没有超市,没有快递和发达的交通。但是我发现,没有这些,我也可以活下来,而且活出不一样的质量”。

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期为1—3年,服务协议一年一签。在服务期间,志愿者享有政策保障、组织保障和经费保障。

政策保障方面,一是参加西部计划的,服务期满2年且考核合格的志愿者,3年内报考研究生,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二是志愿者服务期满2年且考核合格的,报考公务员等享受相关优惠政策。三是出省服务的和在本省服务的志愿者优惠政策必须保持一致。特别是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2011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方案》(中青联发【2011】12号)中规定的基层青年工作专项扩大实施范围的河北、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9省。

组织保障方面,会定期组织新上岗项目办工作人员培训,做好服务县、高校项目办年度考核等工作。

经费保障方面,志愿者服务期间给予一定生活补贴(每人每月不低于1000元)。同时,志愿者所在地列入国家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范围的,执行所在地科员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按月发放。交通补贴按志愿者家庭所在地和服务地之间的实际里程发放,每年发放两次。

西部计划:使命光荣,意义重大

9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国培计划(2014)”北京师范大学贵州研修班全体参训教师回信,对他们提出殷切希望,并向全国广大教师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祝福。习近平的回信在南开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引起强烈反响。正在西藏拉萨市达孜县中心小学、新疆阿勒泰地区二中支教的南开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召开座谈会,学习总书记回信精神。

团员常小松说,看到总书记的回信,更加坚信自己来西藏支教是正确的。虽然来西藏的时间不长,但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习总书记对教师的关怀、对教育的重视激励我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支教当中。我将用爱心去关怀,用细心去授课,用恒心去坚守,为西藏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今年7月,由18人组成的南开大学第十七届研究生支教团抵达西藏、新疆,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如今,18名教师们正奋斗在教学一线,为西部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祖国下一代健康成长作出自己的贡献。

关于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工作总结 第5篇

各二级学院,各毕业班:

2012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简称西部计划”)于2012年4月17日全面启动,按照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广西项目管理办公室的工作部署,请各二级学院分团委做好2012年西部计划招募报名期间的宣传动员工作,鼓励我校更多的应届毕业生报名参与西部计划、投身西部基层开展志愿服务,现就招募报名期间宣传动员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报名时间

4月17日至5月25日。

二、报名方式

应届毕业生登录西部计划官方网站(http://xibu.youth.cn)进行网上报名。请点击“志愿者报名”,填写个人相关信息如图所示:

三、西部计划项目简介: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从2003年开始,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同组织实施西部计划,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集中派遣的方式,每年招募一定数量的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和在读研究生到中西部贫困县的乡镇一级从事为期1-3年的志愿服务工作。2012年西部计划全国项目共实施基础教育、农业科技、医疗卫生、基层青年工作、服务新疆、服务西藏、基层社会管理等7个专项。凡具有志愿精神,学分总绩点(或学生成绩)排名在本院系同年级学生总数前70%之内,通过西部计划体检,获得毕业证书并具有真实有效居民身份证 的应届毕业生均可通过网上报名的方式报名参加。在同等条件下,拥有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者,有优秀学生干部和志愿服务经历者,西部急需的农、林、水、医、师、金融、法学类专业者,入学前户籍所在地在西部地区者,已录取为研究生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和在读研究生可优先录用。

今年西部计划广西项目办将以各高校报名参加西部计划的毕业生人数做为我区招募指标分配的主要依据。

四、其他事宜:

㈠报名截止后,我校西部计划项目办将会进行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的校内选拔工作,选拔形式分为笔试和面试,届时会根据西部计划广西项目办文件通知要求而定。

㈡各二级学院分团委在学院的毕业班做好西部计划宣传动员工作,请登录钦州学院团委网站“通知公告”栏下载相关文件。

㈢钦州学院西部计划项目办设在校团委办公室,联系人:容家宁老师,2808026。

校团委 2012年4月26日

附件:1.关于认真做好2012年西部计划宣传工作的通知 2.2012年西部计划报名须知

3.2012年西部计划问答 4.2012年西部计划专项介绍

关于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工作总结 第6篇

务员定向招考工作的通知

各项目办:

2011年上半年宁夏公务员招考报名工作已经开始。根据中央组织部、人社部、国家公务员局《关于开展从大学生“村官”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中考试录用公务员工作的通知》,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人社厅《2011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各级机关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公务员(工作人员)招考简章》,自2011年起,对“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项目人员将不再实行加分政策,而是通过实行定向招考的方式给予照顾。具体做法是:确定不低于招考名额10%的比例定向招考“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志愿服务项目人员,具体招考名额通过设置具体职位资格条件的方式予以明确。为做好“西部计划”志愿者参加定向招考服务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服务期满“西部计划”志愿者既可以报考普通公务员职位,也可以报考定向职位。符合定向招考条件的志愿者为:西部计划全国项目、地方项目服务期满1年并考核合格。农村计划、扶贫接力计划志愿者不能参加定向考试。

二、“西部计划”志愿者资格审核时需要提供《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服务证》(自治区项目的“志愿者”凭自治区团委出具的证明)、服务地县级以上团委出具的关

于其服务年限的证明和服务期间的考核材料(以上证明材料必须提供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

三、各项目办针对以上情况做好准备工作,对所在地历年来参加西部计划的志愿者信息进行全面梳理,并以此次工作为契机,建立完善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资料库,作为人事资料永久保存,此项工作今后列入西部计划工作考核内容。

四、认真检查是否存在“吃空饷”、“吃多饷”等违规行为,查实后严肃处理。严格把握志愿者服务证发放资格、服务证明出具程序。对于弄虚作假骗取考试资格的,将对志愿者、服务单位负责人、项目办负责人按照公务员招考有关纪律处理。对项目办实行一票否决制,下一年度不再派遣志愿者。

五、为便于志愿者开具证明材料,顺利开展资格审查,即日起,所有志愿者服务期间不再调岗。特殊情况确实需要调岗的,每年6月集中申请。

六、请各项目办认真组织学习“西部计划”历年有关政策、管理细则,研究掌握2011年公务员招考政策,及时通知本地区志愿者今年政策变化情况,安排专人做好志愿者咨询解答工作。

关于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工作总结 第7篇

签发人:王震

„2012‟21号

关于做好2012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工作的通知

各校区团委,各学院团委:

根据团中央统一安排,2012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招募工作已于于5月10日正式启动,现就做好我校相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主题口号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二、宣传口号

新西部、新生活、新成长

三、工作步骤

(一)宣传动员。各单位要在5月10日-5月16日期间,充分利用校园网、报纸、横幅、招贴画、海报和校园广播等媒体进行大力宣传,及时将招募精神传达到每一名2012届毕业生,号召我校毕业生自觉服从祖国召唤,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今年西部计划的相关信息可登陆西部计划网站(http://xibu.youth.cn)查看。

(二)招募工作。各单位要在5月17日-5月25日期间组织学生集中报名。在报名过程中,要随时跟踪调查,及时、详细地了解报名学生的基本情况,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

报名工作以学生所在校区、学院为单位组织,按以下程序和要求报名:

1.网上报名。5月17日至5月25日,报名学生登陆西部计划网站(http: //xibu.youth.cn/)查看有关情况,填写报名信息。

2.打印报名表。报名学生从西部计划信息系统下载打印《报名登记表》。

3.交表。报名表由学生所在校区(学院)团委负责人签字,并由所在校区(学院)党委盖章后,5月25日前以学院为单位交至校团委(大学生活动中心214室),联系人:苏超、王晓晓,联系电话:0532-86057831。

4.审核。学校团委收到学生的《报名登记表》后,对其在网上报名填写信息的真实性等情况进行审核并填写审核意见。

(三)选拔录用。自5月26日起,学校项目办配合省项目办进行志愿者选拔工作。对符合条件的报名者,根据所分配的指标按以下原则进行录取:

1.具有志愿精神;

2.学分总绩点(或学业成绩)排名在本院系同年级学生总数前70%之内;

3.通过西部计划体检;

4.能获得毕业证书并具有真实有效居民身份证;

5.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优先;

6.优秀学生干部和有志愿服务经历者优先;

7.西部急需的农、林、水、医、师、金融、法学类专业者优先;

8.入学前户籍所在地在西部地区者优先;

9.已录取为研究生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和在读研究生优先。

四、相关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到做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重要意义,深化西部计划实践育人、服务基层、推动就业、倡树新风、促进和谐等工作内涵,贯彻落实《关于统筹实施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09]42号)精神。校区、学院团委书记为本单位西部计划组织工作第一责任人,要向学院党委做好汇报,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做好服务,扎实做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工作。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单位要加强宣传,广泛动员,认真总结以往工作的经验,广泛宣传已派出志愿者的先进事迹,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营造浓厚的志愿服务氛围。各单位要及时把招募工作开展情况以及报名中涌现出的典型事迹等情况进行整理汇总,并上报学校项目办。

(三)从严把关,认真选拔。各单位要按照团中央提出的“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集中派遣”的原则,认真组织好毕业生的报名工作。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根据西部贫困地区的实际需要,严格标准,严格把关,切实把思想过硬、品学兼优、具有较强志愿精神的优秀毕业生选拔上来。在选拔过程中要注意审核毕业生以下几方面的情况:学生在校期间的全部学习成绩,是否能够顺利毕业并按时获得相应的学历、学位;身体健康,整体形象好;有无欠交学费;有无贷款或违纪等情况。如在志愿者录

用过程中因以上原因影响正常派遣,由志愿者所在单位承担相应责任。

山东科技大学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管理办公室

(团委代章)

二〇一二年五月十日

主题词:服务西部工作通知

关于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工作总结 第8篇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简称西部计划。它是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组织部门、人事部门于2003年根据国务院有关要求共同组织实施的。计划从2003年开始, 每年招募一定数量的普通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 以志愿服务的方式到西部贫困县的乡镇从事为期1~3年的教育、卫生、农技、扶贫以及青年中心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鼓励、动员青年知识分子到实践中去, 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去, 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 经受磨练, 健康成长, 建功立业。

二西部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 从志愿者本身主观角度看

1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中优秀生较少, 中下等生较多。由于西部地区大多气候恶劣、经济实力较弱、生活条件较差, 在以“市场为导向、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下, 与东部和中部地区相比, 西部对大学毕业生缺少就业吸引力。而生活条件、工资待遇都是大学生择业的主要着眼点, 众多优秀大学生选择在信息量大、发展空间广阔的大城市工作、生活, 导致西部计划中优秀大学生缺失。

2志愿者参加西部计划动机复杂, 自利、功利性强。西部计划志愿者来自于全国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高校, 所以他们参加西部计划的动机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呈现出多样性。在众多动机中, 为了锻炼能力、增加工作经验和自我实现与发展占主要部分。同时也发现, 部分志愿者是为了以后能享受到求学、考试等加分政策及其他优惠政策。甚至有些志愿者仅是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但又好于面子和应付家长, 寻找暂时就业的机会而参加西部计划, 而团中央所提倡的响应国家号召, 投身西部服务西部的目的并没有完全落实。部分志愿者参加西部计划的动机主要是为了自己今后的发展考虑, 而并非留在西部、扎根西部和服务西部。志愿者动机的复杂性, 要求各级主管部门能予以清醒认识。

3部分志愿者服务意识有待提高。绝大多数志愿者在服务西部的工作生活中表现的是很优秀的, 但是也有一小部分志愿者没有真正领悟“志愿”二字, 对服务西部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现实与想象的差距导致心理落差大, 情绪不稳定, 工作懈怠, 生活懒散, 个人的一些不良行为表现严重影响了整个志愿服务队伍的荣誉。

4志愿者服务期满后的就业问题严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就业渠道狭窄, 地方政府及团委、项目办提供的就业信息少。 (2) 优惠政策条件少, 就业优惠政策难以落实, 配套制度不完善, 部分政策成为“空中楼阁”。 (3) 缺乏相应的留人机制和政策。很多志愿者希望留在当地, 但是却因为缺乏编制, 无法实现愿望。 (4) 地方保护主义盛行, 存在与国家政策相冲突的政策, 接受地政府设置苛刻的条件和门槛, 使志愿者服务期满后失业率较高。

(二) 从社会等客观方面角度看

1宣传力度不够大。某些高校没有充分认识到西部计划对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因此, 宣传工作不到位, 宣传途径和方式单一, 没有形成社会、学校和服务地部门三位一体合力宣传系统, 致使宣传工作存在许多盲点, 导致许多大学生对西部计划的真正含义、宗旨和重要意义等内容不甚了解, 使其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西部计划中去。

2社会 (当地群众、单位同事、用人单位) 认可度较低。调查发现, 认可度低表现在如下三方面。一是志愿者多数在机关工作, 直接与当地群众接触的机会少, 所以当地老百姓对志愿者缺乏直接的印象, 很多群众并不知道西部计划和志愿者;二是单位工作人员认为志愿者是来打杂的, 是一种“替代劳动力”, 岗位安排不合理, 大材小用, 发展空间受限, 使志愿者信心受挫;三是部分志愿者服务单位的领导对志愿者的不重视, 没有把重要的任务交给志愿者去做, 容易使志愿者自尊心受到伤害, 产生消极和失落的情绪。因此, 接受地单位、社会群众对志愿者的接受、认可程度需要提高。

3学校、各部门对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大学生跟踪、关心不够。服务西部的过程中, 虽然志愿者们对现有的志愿者国家生活补助及地方补助、住宿和饮食等方面基本上都满意度很高, 但志愿者生活环境和条件仍然艰苦。加之部分志愿服务工作专业不对口, 志愿者社会经验不足, 从而使部分志愿者产生消极对待工作的态度, 而学校、各部门与志愿者之间的沟通交流缺乏, 对志愿者跟踪、关心不够, 少数志愿者甚至心存被欺骗感, 产生消极和失落的情绪, 导致大学生对西部志愿服务的热情度降低, 甚至一些志愿者在网上宣泄自己的不满, 散播垃圾的言论, 发表一些偏激、不切实际的见解, 造成了很坏的社会影响, 从而导致矛盾的激化, 阻碍西部计划的实施。

4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相关政策的兑现程度不够。切实可行的政策激励和相关的措施保证, 是鼓励大学生志愿者很好的方式。能否兑现文件中所承诺的内容, 关系着政府及政策的信任度和大学生“西进”工作的开展。然而, 各省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缺乏统一性, 只能在本省当地有效, 局限性很大, 一旦遇到学生服务期满后出省考研、二次就业等情况, 就无法按政策兑现, 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政策的实际执行效果。不仅挫伤了志愿者的积极性, 甚至还会在大学在校生中引起负面反应, 影响到今后大学生到西部、基层的就业选择。由此可以看出, 政策和激励措施的可行性对于吸引大学生到西部就业的影响很大, 不容忽视。

5“三支一扶”对“西部计划”造成冲击。“西部计划”与“三支一扶”均是国家相关部门为鼓励大学生服务基层而制定的政策项目。两者在其政策上大体相似, 却不尽相同, 进而, 产生了对比效应, 从而相互影响。致使“西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受到了“三支一扶”明显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 参加方式:参加“三支一扶”的大学生可自主通过当地人事信息网报名即可。渠道的宽泛性、自主性使得“三支一扶”在项目开展初期, 便对“西部计划”造成冲击。 (2) 面向人群:“三支一扶”除支教岗位只招应届生外, 其余无限制。这对主要面向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的“西部计划”而言, 其面向人群更为广泛, 为许多向往基层工作的往届大学生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3) 服务地点:“西部计划”服务地区大多气候恶劣、经济实力较弱、生活条件较差、收入较低, 对大学毕业生缺少吸引力。因而, 大学生更愿选择工作地点在家乡或学校所在省份的“三支一扶”项目。 (4) 服务期满后工作编制问题:“西部计划”属于国家倡导的志愿活动, 服务期满后可以应届毕业生的身份参加应聘并享受相应优惠政策。而“三支一扶”规定:“原服务单位有职位空缺或有相对应的自然减员需补充人员时, 要聘用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大学生。相关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 应拿出不低于40%的比例, 聘用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 在同等条件下要优先聘用”三支一扶“大学生。”同时, 还规定:“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大学生, 根据本人意愿可以回到原籍或到其他地区工作, 凡落实了接收单位的, 接收单位所在地区应准予落户。”在就业形势严峻今天, 就此方面因素, “三支一扶”对“西部计划”造成了严重冲击。

三针对“西部计划”提出的改革建议

(一) 要进一步扩大地方项目的实施规模, 引导更多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就业或创业。

实施西部计

划, 全国项目重在导向, 地方项目重在规模。

(二) 要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 确保西部计划取

得更大实效。大学生志愿者能否切实发挥作用, 志愿服务能否取得实效, 事关西部计划发展全局。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是确保项目成功实施的关键环节。要在总结两年多来工作经验的基础上, 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动员招募、培训派遣、日常管理、评选表彰、就业服务等工作机制, 用制度推动发展, 用制度确保成效。

(三) 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 引导和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投身志愿服务西部的时代洪流。

实施西部

计划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政策既是对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肯定和鼓励, 也是对项目长远发展的保障。要进一步落实现有的优惠政策, 争取出台新的优惠政策, 通过积极的政策导向, 引导和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就业创业。

(四) 要进一步整合资源, 共同推动西部计划使

其发挥更大的综合效益。西部计划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长期事业, 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支持和参与。通过两年多的实践, 西部计划在全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更加重视这项工作, 大学生志愿者身后的高校、老师、亲友等许多人士长期关注这项工作, 社会各界对这项工作的认知度和参与热情明显提高, 有效整合这些资源, 形成工作合力, 将推动西部计划实现深入发展, 发挥出更大的综合效益。

总之, 引导大学毕业生到西部服务、就业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举措, 既有利于推动西部地区基层的经济社会发展, 也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和健康成长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参考文献

[1]尼克·史蒂文森 (NickStevenson) .文化公民身份:世界性的问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莫于川.中国农村志愿服务立法的新探索[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9.

[3]成刚.现代高校党组织的新使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4]雷辉.“西部计划”中大学生志愿者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学理论, 2009 (26) .

[5]黄金结.传播与涵化——大学生志愿者与西部贫困地区的文化变迁[J].当代青年研究, 2009 (5) .

[6]王泓.论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的社会价值[J].重庆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21 (6) .

[7]张科、彭巧胤.高校青年志愿服务专业化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 2010 (2) .

上一篇:《燕子专列》读后感500字下一篇:我喜欢读书初中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