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实事求是范文

2024-08-14

简论实事求是范文(精选8篇)

简论实事求是 第1篇

简论实事求是

摘要:实事求是,是我党的重要思想路线,在革命征途之中,在现代化建设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学习和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我们大学生的成才和思想修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我们一定要坚持和学习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关键字:实事求是、毛泽东、邓小平、共产党、大学生

实事求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出自《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这原本指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一个经学和考据学的命题,也是中国古代学者治学治史的座右铭。

党的思想路线表述为:“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最早是毛泽东提出来的,他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反对主观主义,尤其是反对教条主义,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具体过程有: 在反对主观主义斗争中,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奠定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基础;在延安整风运动中,系统地阐释了实事求是的具体内容;实事求是的学风问题,也是党性的表现。后来,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包括,指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全面阐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实事求是,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创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党和毛泽东同志一贯倡导的“实事求是”不仅是党的科学态度、工作方法和优良传统,而且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这一概括,抓住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

实事求是在党的思想路线总的地位与其他三个方面并不是等同、并列的,它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和实质。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

系实际和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三个方面都可以用实事求是加以解释和说明。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实事求是还蕴涵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由于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故我们通常把党的思想路线概括为“实事求是”,把党的思想路线称作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作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人所熟知的概念,作为一般的哲学概念,它有着一种理性思维的光辉,而在新的历史时期,重新思考一下实事求是的理论地位,有助于我们在日常实际工作中正确理解和自觉贯彻党的思想路线,作好各项实际工作。

不仅仅如此,在现在的社会之中,在我们的校园之中,面对各种现实,我们不得不说,我们需要实事求是,学习实事求是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学习和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我们大学生的成才和思想修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第一,学习和贯彻党的实事求是告诉我们要注重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的学习。学习毛泽东思想等重要思想概论课,首先要认真学习它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掌握其精神实质,从思想深处真正认识到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真正认识到我们社会所倡导的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价值观与人类社会真、善、美相统一的终极价值目标的指向是相吻合的,并能真正理解这种人生价值观的价值。这是学好重要思想概论课的基础,它对于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理论素质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二,学习和贯彻党的实事求是告诉我们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比较与鉴别中学习。青年大学生要学好重要思想概论课,不仅要掌握其基本理论和观点,而且还要注重运用这些观点,分析认识现实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在比较与鉴别中学习。这对于置身于社会转型期,面临着多重价值体系选择窘境的当代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理论联系实际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联系改革开放的社会实际,一方面是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在比较与鉴别中学习,主要是指青年学生要学会运用课堂所讲授的理论去分析和认识现实社会生

活中纷繁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现象,去比较和评价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并在分析与比较中,在评价与鉴别中选择和确立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第三,学习和贯彻党的实事求是告诉我们要注重知行统一,在践履中学习。知行统一,强调践履,这是由重要思想概论课的特性所决定的。重要思想概论课利用课堂教学等形式,与大学生共同讨论应当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以及怎样做的道理。因此,知行统一,注重践履,就成为这门课的重要特点。这就要求大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要注重知行统一,坚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边获知边践履,在践履中进一步加深对“知”的理解和认识,真正做到知行统一,从而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境界,达到完善自身的目的。

实事求是是当代大学生的做人根本”我们要怎么才可以做到呢?首先:要有一个长远的目标和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计划。将来我们要面对的是社会,去找一个很好的工作,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职业生涯规划要从现在做起。其次:我们要为了自己的目标理想,在学校德望这段时间里努力是自己知识、能力都有所提高,做一个优秀的大学生。再次:在大学的这段时间里,努力完成几件让我们一辈子都忘不了的好事。可以是对社团的,也可以是对学校的,更可以是对个人的。除此之外,我们所能够做的还有很多很多,不是泡字虚拟的网络世界,也不是沉迷于校园恋情,大丈夫志在四方,我们要放眼世界,思想开阔,与时局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做好每件小事,才是我们的做人根本。

所以,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一定要坚持学习和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学习中逐步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解决新问题,开拓新境界。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为国家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他们变得更加美好!

11级小教6班

李芳

11407050633

简论实事求是 第2篇

【拼音】shí shì qiú shì

【简拼】ssqs

【近义词】脚踏实地

【反义词】有名无实、徒有虚名

【感情色彩】褒义词

【成语结构】紧缩式

【成语解释】求:研究。指从实际情况出发,不夸大,不缩小,正确地对待与处理问题。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河间献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成语用法】紧缩式;作定语、补语、状语;含褒义

【例子】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我们对待问题应该实事求是,不要客气才好。”

【英文翻译】base on facts

【歇后语】三担牛粪六筲箕

【谜语】找根据;不图虚假,查明真相

【成语故事】汉景帝时期,河间王刘德特别喜欢研究儒家的经典著述,他读儒学时总是根据实例求证真相。他从民间得到好书后,亲自抄写一份给原主,同时还赠以金银。因此很多人慕名给他送书。长此以往,他的藏书比朝廷的存书还多。

【成语辩形】是,不能写作“士”。

【产生年代】古代

为民办实事重在实事求是 第3篇

一、为民办实事要把实事办好

群众对购机补贴反映最多的是小额补贴机具问题, 特别是耕整机、耕田机、碾米机等反应意见最大。这些小机具的补贴额一般都是1000元以下。购机户办理申购都要跑到县城来, 来县城申请指标一趟需要交通费、午餐费、误工费约110元, 运机具到乡镇农业服务中心核验一般要运费、午餐费、误工费200元, 送材料到乡镇审核一般也要交通费、午餐费、误工费100元, 有的购机户材料不全还要多跑一两趟, 补贴资金与费用开支相抵得不偿失, 反而增加农民负担。如京南镇高稳村农民程华石购买碾米机一台办理补贴450元, 几经周折才办理好购机补贴手续, 他算了算, 无奈地说:“我亏本了”。类似这位购机户的情况还有很多。因此, 建议在乡镇增加一些农机购置补贴办理和供货点, 这样既可以方便农民节约时间, 又减轻农民负担。另外, 建议取消1000元以下农机具补贴, 减少民怨, 把为民办实事真正办好。

二、改变购机补贴指标的分配方法

一些县 (市) 购机补贴指标过剩, 为民办实事绩效任务难完成而被问责, 有的为了完成任务加快农机补贴的推进力度, 对监督检查工作就显得重视不够, 不能确保强农惠农政策的规范实施。而一些县 (市) 指标有限, 农民购机因得不到补贴而意见较大, 如果集中抽签或摇号, 农民付出了交通费、误工费等, 因抽不中签而意见更大。苍梧县近两年发生农民因购机得不到补贴而上访的情况, 为了化解这一矛盾, 以利于购机补贴工作更好开展, 在此建议:一是建议自治区农机局把购机补贴指标分解到市一级, 由各市在本市范围内统筹使用, 先办先得, 直至指标用完为止。二是对申请补贴机具实行提前登记, 提前办理现场核验报名手续, 按照报名先后顺序, 先到先得, 资金用完为止。三是加大对农机购置补贴经销商的管理力度, 提前召开经销商会议, 加大宣传力度, 统一宣传口径, 让农民群众深入了解购机补贴政策, 进一步调动农民购机积极性。

弘扬正气 实事求是 第4篇

吴 甡

教育报刊从我当学生时起直到当教师、当校长,一直伴随我成长。今天,我以一个读者的身份,谈一谈我对教育报刊的一点看法:

教育报刊对教育目标教育思想、教师的人生观和学生的世界观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影响和作用更加突出。

比如,在老百姓的眼里,孩子受教育的事情比天大,是最大的一件事。对于我们的教育媒体,应该多从正面宣传,关心青少年的成长。因为一个青少年的成长,是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学生的成功与失败,很多人往往归根、归咎于学校教育,我认为两者都有点偏激。一个人的成功,不完全是学校教育的功劳,一个人的失败,也不完全是学校教育的罪过。另一方面,儿子把父母杀了,孩子犯罪了,全是学校教育的事?孩子获奖了,也是我们学校教育的事?不一定,那样,我们学校还好了,还沾沾自喜呢。其实不然,这是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媒体不能以偏概全、一概而论。特别是学校教育和老百姓的想法有冲突和不理解时,我们更重视事实,始终把握教育规律。现实就是现实,不要把现实理想化,我们的现实就是穷国办大教育,就这么穷的国家把义务教育搞到这份上就够了。所以说,不能把现实和理想化的东西做比较,我们的媒体更应该实事求是一些。

作为教育媒体,应该引导学生和教师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弘扬正气,宣传正气。教育媒体不要去报道一些缺乏代表性的事情,应该从正面多宣传一些,让学生该怎么做,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不要报道一些耸人听闻的个案,因为青少年会模仿一些有害的东西。青少年缺乏行为礼仪,应该多告诉学生什么样的行为礼仪是中国的优良传统,正面应多宣传一些榜样,比如尊老爱幼等。

我们学校有个全国闻名的宏志班,这个班不光是这帮孩子受益,全校学生都受益。我们让全校的学生明白:成功不仅靠自己的天赋,更要靠知识改变命运,靠自己努力获得成功。

作为校长,应该引导老师把职业当事业看,靠自己的真才实学才能赢得学生尊重,让学生满意。不能总想着车子、房子、票子,不好好干工作是不行的。同样媒体也不能抹杀教师的人性化的一面,老师也有压力,也是普通人。老师很不省心,班级成绩差了是老师的事,学生教育不好也是老师的事。媒体把老师神话了,老师不能有愤怒、七情六欲,不能有脾气,做好了理所应该,但他一旦有点事,他就十恶不赦,这样太绝对。不要把老师捧成神,捧成神就把他杀了,因为老师成了神不能犯一点错误。有个别老师师德败坏,有个别老师拜金主义,这都有,但不是所有,不能把老师捧杀、打杀。有的媒体说什么黑蛇、白蛇、眼镜蛇,老师是眼镜蛇,大夫是白蛇,警察是黑蛇。我认为媒体应坚持正确的导向,老师没有奉献精神是不行的,因为这是职业的特殊要求,没有奉献精神当不了老师。但是全靠奉献精神也不行,老师们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这没有错,这也正是社会前进的基础。媒体怎么导向对老师有很大的影响,我倒是觉得媒体应该提倡老师们高质量、高效益、高效率的去工作,把奉献精神带到课堂,给学生讲好每一节课。

作为媒体来讲,对教育的研讨是非常必要的。作为教育研究,不能光有理念。不要老拿新词汇来说话,理念满天飞,实践跟不上,理论与实践脱节。多一些理论联系实际的东西,引导教育工作者思考探索,推动各个地区、各种条件下的不同教育共同发展,引起教育工作者的思考,那些把理念变成花样吸引人们的眼球站不住脚。我喜欢功能强,教育内容丰富,和实际作联系紧密对学术研究有借鉴意义的报刊。

我看的杂志也不太多,我说的也不一定对,希望我们读者和在座的领导同志共同创造绿色的教育生态环境,办好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

周建华

我从一线校长的角度,谈谈教育报刊如何推动教育的发展。

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引导教育的发展。比如现在提出的“十一五”规划,大家都比较关心。作为中学校长,我们就比较关心,“十一五”与中学或与基础教育发展有什么关系,国务院领导怎么看,教育厅领导怎么看,一线校长怎么看,以及城市里的、乡村里的教育均衡发展问题,这一点是引导大家如何去思考问题。

我们欢迎实践中的案例,促进教育的发展。我们教育需要理论,但理论和实践是分不开的,我们中国的基础教育、本科教育在世界上是领先的,为什么没有我们中国的教育理论?我们中国的理论工作者应该深入基层,直面我们的理论。中国的数学或数理基础教育是世界上公认的,外国学者来中国访谈,中英教育论坛是我们学校跟英国中学校长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我们之间有教育观念的碰撞,因为他是贵族教育,我们是大众教育。他讲英才,我们讲均分。也有许多相似点,有文化观念的碰撞,有学校定位的碰撞。我觉得许多的案例有待去挖掘,比如上面提到的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城市怎么做,乡村怎么做,是保证拉平呢,还是保证底线,然后在众基础上去发展呢?

教育报刊应注重实践的创新和理性的思辨,深化教育发展。比如我们对实践案例的剖析,对一些理论的概括体验,回过头来再去引导实践。作为一线的中学校长,我们比较关心热点、重点、难点问题。宏观方面,教育精神,深化素质教育问题,深化课程改革问题,怎样融会古今中外,促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好先进性学校问题。微观方面,校长的专业发展问题,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每天都需要面对的。像我们人大附中,许多媒体介绍,我们每年考清华北大150多人,这些数字超过一些省份。但是大家也要知道,我们也有一些学生是在任何学校都需要面对的,我们不是把所有的好学生都收来了,有个学生在初中就读了五年,这五年当中,有很长一段时间,就他自己一个班,没办法,因为这样的孩子见谁打谁,他的家庭是离异家庭,所以,这样的孩子我们也需要面对。

我从教师的角度,谈一谈教育报刊如何面向教学。有调查表明,教师的阅读状况与个人成长密切相关。特级教师、高学历教师、科研成果多的教师,他们的知识面跟个人藏书有密切关系。就我个人来说,深有体会,我今年41岁,我是36岁被评为中学数学特级教师,中学数学刊物包括理论性刊物,我家里这方面的藏书比学校图书馆还多,还要系统。调查也表明,有90%的教师经常是愿意阅读的,也有9%的教师是不愿意阅读的。我们学校对这一块是非常重视的,除了我们学校本身的努力外,教育行政部门的努力之外,我觉得教育报刊本身也有许多工作要做。在教师的阅读中,教学参考书还是高居榜首的,在新课改进行当中,知识更新加快,教育教学内容也在更新,这就需要教师多读书,教育报刊也要引导教师读书。

期刊必须有特色。教育报刊市场在不断地细分,作为支持教育教学的报刊必须有准确的定位,作为一线校长而言,我们需要越品越精,越品越浓,日久弥新,像阳春白雪一样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像乡间小道似的、妙手偶得的、即学即用的案例,很快学到手的,而且用得上的。教师的成长有许多点可以做: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教师的成长,新课程和教师成长,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师的成长,教师的团队建设与教师的成长,学校文化建设与教师的专业成长,比如不同类的教师:特级教师、青年教师、高学历的教师,他们的成长是否有一些共性的规律可以把握?当然,共性的色彩可作为重要的案例加以剖析。

主题参与问题。针对一个时期或一个阶段中学教育或小学教育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捕捉某一主题,引导老师在这一方面进行探索。在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对教师的帮助无疑是巨大的,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提升教育报刊的知名度是自不代言的。比如教学设计、课题大家评、课改实验区等,有许多刊物都做了一个很好的尝试。从教师的角度来评价教育报刊:

①能否办成为教师成长的一个加油站,要促进教师教育理念的提升,教学理论素养的提高以及教育科研方法的学习和运用。

②能否办成教师发展教育教学科研成果的窗口,交流教育教学、传播教育教学成果。

③能否办成引导老师进行教育教学反思的一个平台。在国外,反思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比如反思课题的几面:反思方法的运用、反思经验的筛选、反思成果的推广等等,以此促进教师成为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

从学生的角度和教师的眼光谈一谈教育报刊如何面对市场、面向学生。

①要引导学生,现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贫富差距、独生子女家庭比例,许许多多的因素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强烈的撞击,教育报刊作为重要的理论窗口,对正面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但这绝对不是简单的说教,简单的说教会起到反面的作用,必须循循善诱,必须设计很好的活动,找准很好的切入点。

②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迷茫、困惑需要倾诉和交流的平台。我也做过多年的高三老师,高三的学生在学习中有很多压力,比如中午时间可以找过来跟他聊几句,甚至不用你说,你就听他说他有什么困惑。甚至说一些和学习毫无相关的话题,他说了10分钟20分钟他就好了,然后他就轻装上阵了,他需要一个倾诉的平台。对于有经验的老师,在他倾诉的过程中能够捕捉到他的困惑是什么,知道怎么去引导他。

③弥补学校课程教学过程中不足,目的在于解难释疑、拓宽视野、激发兴趣、发展特长、自主实践、自主创新。

从教师的角度如何评价教辅类教育报刊:

①能不能成为学生成长快乐的第二课堂。

②能不能使学生感到不是课堂上的老师,学生能够想向你倾诉,向你敞开心扉。

③能否办成一个很奇妙的知识助手,发展学生的爱好特长。

④能否办成学生见不到就思念的、就想念的精神上的寄托。

我们一线校长和老师对教育报刊是非常重视的,但由于种种原因限制,比如教育乱收费问题,我们只能向家长做引导和推荐工作。

实事求是 第5篇

实事求是”作为一个命题,最早出现在班固写的《汉书 · 河间献王德传》中。班固在《汉书》里赞河间献王说:“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加金帛赐以招之。由是四方道术之人不远千里,或有先祖旧书,多奉以奏献王者,故得书多,与汉朝等。”

【唐】颜师古作《汉书注》注释为:“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

实事求是,是中国古代很多文人学者治学办学的指南,它强调做学问必

须以真实的材料为依据,从其中得出真实的结论来。

在近代,梁启超将“实事求是”写进了《京师大学堂章程》之中:

“本学堂以实事求是为主”

岳麓书院的讲学堂两边的柱子上有一幅楹联:

工善其事必利其器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实事求是

据考证,这是1915年利用这个书院开办的湖南高等工业专科学校的学监宾步程的手笔。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提出

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有一个过程。

 党在初创时期,并没有提出思想路线问题。

 毛泽东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教训的过程中,逐渐提出了解决思想路线的任务,自觉地提出实事求是的思想,并把它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

1.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 毛泽东在给林彪的一封信中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的概念。

(1)为了加强红四军的思想政治建设,毛泽东在1929年6月14日写给林彪(时任红四军第一纵队纵队长)的一封信中第一次提出了“思想路线”这一概念。在这封信中,毛泽东从哲学上对当时红四军党内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 他指出:“我们是唯物史观论者,凡事要从历史和环境两方面考察才能得到真相。”那些错误的思想观点,“只是历史的结穴,历史上一种错误的思想路线上的最后挣扎”。

——(见《毛泽东文集》第1卷第74页)(2)1930年5月,毛泽东写的《调查工作》(1961年毛泽东将题目改为《关于调查工作》;1964年出《毛泽东著作选读》时,毛泽东又将题目改为《反对本本主义》),提出了“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这个重要命题,初步界定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

2.抗日战争时期

 毛泽东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1)为了揭露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错误的思想根源,1937年毛泽东在《实践论》和《矛盾论》等著作中,深刻阐述了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关系,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学论证。

(2)1938年,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论新阶段》政治报告中,借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实事求是”一词,来提倡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

(3)在延安整风期间,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对实事求是的科学涵义进行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并为中央党校题写了“实事求是”四个字作为校训。

实事求是 第6篇

答:一个政党的思想路线,是指这个政党确定自己的指导思想并支配自己行动的认识路线。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正确的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有一个曲折的过程。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内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最早倡导者。毛泽东在1929年写给林彪的信中,首次使用了“思想路线”一词。在1930年5月的《反对本本主义》中明确提出了“思想路线”的概念。1937年7、8月间撰写的哲学著作《实践论》和《矛盾论》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1938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毛泽东第一次使用了“实事求是”的概念,提倡“共产党员要做实事求是的模范”,并提出了要“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命题。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第一次对“实事求是”的概念作了科学解释,把实事求是提高到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根本态度和党性原则的高度。这标志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形成。中共七大把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确立为全党的思想路线。党的七大以后,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继续发展与丰富。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创立了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实践证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正确的。这一正确思想路线在建国初期得到了进一步贯彻。七届二中全会运用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从实际出发,为新中国的建立与发展制定了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基本政策,勾画出一幅建设新中国的重要蓝图。会中准确地把握政治形势的变化,及时确定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战略决策。由此带来的两个转变,一个是由乡村到城市的转变,一个是由战争到经济建设的转变。这两个转变的思想,成为建国初期的指导思想。在党的工作重心实行转移和确定恢复和发展生产事业的中心任务的同时,全党全国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来确定工作任务。这使得实事求是思想在建国初期得到了切实的体现,继而成功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但是,在改造的过程中,由于各种主客观的原因,逐步偏离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导致了一些脱离实际、超越阶段而急于求成、急躁冒进的错误决策。虽党意识到了这样的偏离做了些思想整改工作力图把实事求是精神恢复起来,但是党在实际工作中偏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以致发生了长达十余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刚刚开始的拨乱反正,遇到了“两个凡是”的严重障碍。“两个凡是”违背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造成了党和国家工作在前进中出现徘徊的局面。致使党的思想路线在一段时间内出现间断的局面。在我国到底向何处去的历史关头前,邓小平的出现逐步使党的思想路线逐步趋于正常,他领导全党抓思想路线,大力提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旗帜鲜明地提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着手解决党的思想路线问题。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1980年,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首次作出了概括:“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中央政府始终坚持着“实事求是”为党的思想路线不动摇。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总书记在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过程中针对党内外存在的一些自满和懈怠的情绪,强调弘扬与时俱进精神。他指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要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总书记在提出和强调科学发展观的同时,针对党员干部中出现的一些不思进取、工作不实、急功近利、弄虚作假、贪图享受、脱离群众等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强调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他指出,越是形式越好,越是群众加快发展的积极性高,越要坚持求真务实,越要保持清醒头脑,越要坚持好的工作作风。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继续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强调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抓住机遇,努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

在“实事求是”由提出、确立和再确立的曲折过程中,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逐步实现,而“实事求是”正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精髓。所谓精髓,是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世界观方法论的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都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既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以研究中国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的方针,反对离开中国的具体实际而去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在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同时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取得的一切性成果:从根本上说都是因为坚持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从而制定并贯彻了符合中国实际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所遭受的一切挫折,或者是因为违背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而没有能够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或者是因为在实践过程中偏离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而没有能够将原来制定的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贯彻下去;党之所以能够依靠自己和人民的力量纠正错误,在挫折中奋起,继续胜利前进,根本原因也在于重新确立和坚持贯彻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经验证明,把握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特别是把握了实事求是这个精髓,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历史联系及发展脉络,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的最本质的东西。

论实事求是 第7篇

摘要: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领导全党确立了一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由此保证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这条思想路线不仅得到了重新确立,而且有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大学生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我们正站在校园与社会的边缘,我们肩负着重任,然而,许多大学生依旧荒废了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作为大学生,更应在生活和成长中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关键词:实事求是,特点问题,大学生成长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确立发展,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在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同时,借用“实事求是”来提倡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从思想路线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了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性。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从1957年下半年开始,党的领导工作不同程度地背离了这条正确的思想路线,由此造成了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严重失误。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这条思想路线不仅得到了重新确立,而且有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特别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的重要意义。以这一讲话精神为指导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邓小平在1980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做了概括,他指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

①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1)1992年,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

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他明确提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2004年1月,胡锦涛在一次讲话中强调,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2007年10月,他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这些论述,进一步强调了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性,也深化了对事实求是思想路线的认识。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实质和核心,意义

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从党的十二大开始,《中国共产党章程》一直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第一,一切从实际出发。毛泽东指出:“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

②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方法来。”(2)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强调,我们在每一个时期,处理各种方针政策问题时,一定要从当前的、现实的、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的实际出发。江泽民把这个思想概括为“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我们今天讲一切从实际出发,其中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都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从实际出发,就要尊重和承认客观事实,全面、发展地看待问题,把现象当做入门的向导,逐步揭示出事物的本质。

第二,理论联系实际。毛泽东一贯倡导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思想,他指出:只有善于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一步地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才叫做理论和实际相联系”。(3)理论联

系实际,要求我们既重视用理论指导实践,又重视理论对实践的基础作用。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尊重群众与尊重实践有内在的统一性,尊重群众必须以群众的利益和愿望作为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第三,实事求是。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明确地界定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4)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强调,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

第四,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毛泽东坚持并发挥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是检验

⑤真理标准的思想,他曾明确指出:“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5)邓小平也明确指

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检验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需要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江泽民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奥秘,就在于它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6)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实践性,这一特征赋予了它根据新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内在动力,使其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实事求是也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第一,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第二,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地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第三,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三、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一方面,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饿创立和发展;另一方面,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在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提出的创造性理论,都贯穿着实事求是的思想。把握了这个精髓,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的历史联系及其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最本质的东西。由于把握了这个精髓,一代又一代马克思主义者在开创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不断解决新课题,开拓新境界。

五、大学生的特点

大学生是社会中一个具备特别力量的群体,是知识和科技的载体,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军和接班人。从大学生的数量和未来的重要作用看,在大学生身上,寄托着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的队伍不断扩大,其本身的道德素质和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出现了不同深度的问题,另外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在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的同时,也给大学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甚至比较突出的负面影响:

1、诚信度降低。目前的大学校园里,诚信即被看得很神圣,同时也有可能被遗弃。考试作弊是当代大学生诚信度降低的一个很好的见证,无论是国家级的考

试还是学校的结业考试,都存在着作弊的现象,因为考试成绩都是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为了眼前的利益,诚信悄悄地被遗弃在角落里;

2、道德目标自我化、取向功利化和行为庸俗化;

3、尊师的气氛在高校校园里慢慢的淡化;

4、在理想与信念方面,对奋斗目标不甚确定,缺乏社会责任感,甚者走向思想空虚、人云亦云、玩世不恭、游戏人生;在生活态度方面,羡慕或者追求西方的生活方式,甚者崇洋媚外、铺张浪费、情趣低俗、追求享乐。

现代的社会,各种思想相互碰撞,各种道德标准相互交错,再加上各种犯罪活动和腐败现象,社会繁荣的同时社会亦日趋复杂化。而作为新生力量与后备军的大学生们的思想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也直接影响到了以后社会的发展。

六、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大学生的成长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全党同志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这就为大学生改正偏移的观念,为大学生今后的成长指明了道路。而实事求是做人就是我们大学生的根本。

要做到实事求是,就是要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用“事实求是”为标准来约束与纠正自己的行为举止,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都要清清楚楚。同时,要在明确自身的前提下,为自己制定一个长远的目标和追求,做好职业规划,并为了这个目标理想努力学习各种知识和能力。

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学习上、生活上、道德上,事事求真;与时俱进,放眼未来,走出属于自己的成才之路!

而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我们也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应该少一些虚荣,多一些务实;少一些妄想,多一些理性,我们更应该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我们每个在校大学生都有自己的主攻专业。针对自己的专业,我们应该深刻理解自己需要掌握好哪些方面的知识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毕业生,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的分析选择确定自己以后的就业方向,在学校事情的分析处理中怎样做出更正确的决定,这些都需要我们实事求是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尤其是在当今的热门话题就业问题上,我们大学生尤其应该注意坚持实事求是看问题。如今,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都得到社会人员的广泛关注,关于读书无用论也越来越猖獗。我觉得如果我们能做到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是眼高手低,好高务远的话,这些问题也不会如此严重。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难以就业,原因不是不能就业,而是他们自己不愿就业,一直被当作娇娇子的我们,毕业后难免希望有一番大作为,然而我们毕竟年轻,经验不足,在没有办法得到让自己满意的工作时,有些大学生相信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些都是不注重实际,没有看清现实造成的。理论联系实际,在就业上,就要权衡自身实力和社会状况,实事求是,寻找就业出路,觉得有发展前途就不妨去尝试,不要为旧的思路所禁锢,不妨另辟蹊径。我们面对着残酷的社会现实,只有拓宽思路,放开视野才能抓住更多成功机会。

结束语:做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深刻认识实事求是的本质。不管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只有做到实事求是,我们才能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握事物的客观规律,排除我们的主观随意性,解放思想,适应时代的新变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献出一份力量。

注释: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78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53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20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1页

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0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284页 ⑥《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87页

参考文献:

实事求是谋发展 第8篇

近年来,隆林紧紧围绕“科教兴县”战略,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优先发展教育,大力改善办学条件,稳步推进教育改革,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扎实推进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我们家长不用花一分钱,孩子每天就吃到花样翻新的营养餐,不但身体长高了很多,学习也进步了许多,感谢政府对农村学生的关爱啊。”隆林猪场乡学生家长杨济升笑逐颜开地对笔者说。

自2012年3月份国家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来,隆林认真贯彻实施,做到安排部署早、贯彻落实早和工作谋划早“三个早”,切实为孩子们准备好了“营养礼包”,改善农村学生的营养状况。

为了扎实推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该县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常务副县长、分管教育的四家班子副职领导为副组长,教育、卫生、财政、药监、审计、质监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与指导,明确各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实行全程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各相关学校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按照供餐方式和流程,建立专门的管理队伍,保证在计划实施的各环节中都有专人负责,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2012年4月初,隆林教育局联合县药监局、县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召开全县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培训会,对全县农村各中小学校长(含村完小校长、教学点负责人)、会计进行培训,培训人数250余人。5月初,开展学校食堂负责人、工作人员等相关人员食品安全相关法规制度和行业规范培训,确保每项工作有序开展,规范进行。

猪场乡平安小学是猪场乡较为边远的村校,全校只有3名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因山高路远,学生平时的午饭都是打包一份干冷饭带到学校吃,缺少营养。自从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后,3位老师克服后勤人员不足的问题,轮流为学生煮营养餐,虽然工作量增加了,但看到学生能吃上营养餐,老师们心里都感到踏实和高兴。

针对像平安小学一样后勤管理人员紧缺的问题,隆林各学校发扬“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精神,或自聘学校工人,或由教师兼任学生营养供餐人员,以此暂时解决学校后勤人员严重不足的问题。为了彻底解决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后勤人员紧缺的问题,隆林县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从业人员招聘计划工作正在筹划进行中。

目前,隆林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学校共223所,受益学生42891人。

布局调整改善办学条件

“在隆林,漂亮的房子大多是学校。”隆林人或来到隆林的人都这么认为。这话不假。近年来,隆林积极争取资金,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整合教育资源,优化育人环境,全县各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自2007年以来,隆林共撤并了33个教学点,整合新州镇中学和教师进修学校资源,创建隆林各族自治县第三中学,扩建新州镇中心校,使全县学校布局更为合理,优化了教育资源,逐步缩小了学校间的差距,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隆林德峨乡大水井小学、田坝小学原来只有七八名学生,生源虽少却也要占用一定的教育资源,于是该县把这两个学校分别撤并到龙洞小学、岩头小学。德峨乡坡脚小学原来有学生60多人,办学班级为一至三年级,由于教师缺乏,一名教师要上两个年级的课程,教学质量不高,校舍老旧已成危房。为了不重复投资,浪费教育资源,德峨乡根据实际情况,把该校撤并到距离不远、设置有寄宿制的德峨乡常么小学,较好地优化了教育资源。在优化学校布局的同时,隆林还大力实施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全县建立有教学光盘播放点(模式一)125个,卫星教学收视点(模式二)179个,计算机网络教室(模式三)27个,多媒体教室22个,使适龄儿童用上现代化教学工具,共享现代化教育成果。

近年来,隆林还先后组织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工程”、“世行贷款/英国政府赠款‘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发展项目’”、“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项目工程”、“校舍维修改造工程建设项目”等,以项目带动学校基础设施建设。

猪场乡中心小学是近几年校舍面貌变化最大的乡镇学校之一。实施校舍改善工程后,学校校舍由原来年久失修的瓦房变为牢固漂亮的新楼房。校长熊正荣笑呵呵地说:“以前还没有改善办学条件时,教室不够用,学生多、班额大,400多名内宿生挤在瓦房里住宿。现在我们这里的硬件不比县城差了,许多优秀学生都愿意就近就读,住宿生人数上升到700多人。”农村办学条件的改善,有效遏制了城乡之间教育差距扩大的势头,优化了农村地区教育资源配置,推动了教育均衡发展。隆林的许多村完小、教学点老教师感慨:“我们当了这么多年的教师,终于结束‘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的教书生涯,可以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课了。”

近几年来,隆林已累计投入6560.91万元用于改善学校办学条件。2011年,全县生均校舍面积达到5.54平方米,与生均图书册数一起达到国家和自治区规定的标准,基本满足了社会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农村成人教育的需求。

此外,隆林还把每年农村税费改革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不含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专项转移支付)的65%用于农村中小学教育,其中专项用于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的部分不低于35%,并籍此建立了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的长效投入机制,保证了教育工作的良好开展。近些年来隆林县还争取到海内外社会团体、慈善机构和个人捐款共计1155.74万元用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了教育发展进程。

做好山区少数民族“控辍保学”工作

隆林县是集“老、少、边、山、穷、库”于一体的革命老区,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居住着苗、彝、仡佬、壮、汉等5个民族,在40.5万的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占了81.2%,山区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发展一直是个难题。

近年来,隆林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特别是把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作为执行民族政策的重要措施来抓,不断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注重学校布局调整,使全县少数民族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山区民族教育发展新路子。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隆林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布局结构不甚合理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教师和学生分散在边远山区,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也严重制约了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提高。隆林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以优化教育资源为突破口,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布局进行了科学合理的整合,兴办了隆林民族实验小学和隆林民族中学,并在少数民族集聚地区的学校中开办民族班,实行集中办学,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从2001年起,隆林先后在德峨乡中心校、民族中学开办民族班。德峨乡中心校民族班每年开设6个班,招收300名少数民族学生;民族中学民族班每年开设9个班,有450名少数民族学生就读。此外,该县还先后在少数民族聚居地的乡镇学校如沙梨乡中心校、蛇场乡中心校等开办女童班,加大对少数民族女童教育的投入。

现读沙梨乡初中的罗兰英原是沙梨中心校女童班一名学生,因家庭贫困差点失学。2007年,罗兰英入读由南宁市规划管理局爱心人士筹措资金助建的女童班,每学期得到200元的资助,在顺利读完小学升上初中后,每学期又得到350元资助,这样的资助会一直到她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在执行国家相关少数民族教育优惠政策时,隆林还加大经费投入,给予少数民族学生一定的帮扶和倾斜。早在全国实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交学杂费及免费使用教科书之前,隆林从2001年起就通过各种渠道为家庭困难学生、特别是家庭困难的少数民族学生筹集或免除了学杂费和课本费。自2007年秋季学期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两免一补”后,该县还每月给予贫困少数民族学生50-60元不等的生活补助,确保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学生吃上了可口的营养餐,学校拥有了资源优化的新校园,“控辍保学”工作有了新进展。目前,隆林的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81%,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到95.12%,“三残”儿童入学率达到73.26%,全县教育秩序井然,教学成绩稳步提升,隆林教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上一篇:小学音乐学科评价下一篇:芒种微信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