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创伤工作总结

2024-07-21

脊柱创伤工作总结(精选6篇)

脊柱创伤工作总结 第1篇

2013年脊柱关节科护士长工作总结

在2013的一年里,随着医院环境的改善,对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通过这一年我院“二乙评审”的准备及验收工作,让我们懂得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医院的荣誉,更重要的是我们作为医院一员的责任与义务,我们骨科护理队伍以此为契机,狠抓护理服务质量,严格落实规章制度,加强业务、技术训练,打造一支具有凝聚力的护理队伍。围绕护理部总体目标,在护理部的统一布署下,我们首先从思想上统一了认识:一个医院护理水平的高低、服务质量的好坏和管理体制的优劣,必须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检验、证实。医院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抓住这次难得的机遇通过审核。“现将我科护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1、重申了各级护理人员职责,明确了各类岗位责任制和护理工作制度

2、落实了护理十五项核心制度、各种应急预案、工作质量标准等等例如查对制度:(1)要求每天医嘱双人核对,每天查对一次,每周护士长参加总核对1~2次,并有记录;

(2)护 理操作时要实行床边双人核对及使用二种以上对患者识别的方法(3)手术患者与手术室护士做好交接患者等。防止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3、认真落实骨科、手外科护理常规及十大安全目标,专科护理安全指引,做好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与提高,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全科护理人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面有效地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为病人提供创新、人性化服务,得到了病人的称赞。

4、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落实护理部制定的争创优质示范病区的方法和措施,实行了人性化弹性排班,简化护理工作流程,做到把护士还给病人

二、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

1、以创三级医院为楔机对科室护理人员进行各方面知识、专科理论、专科技能、并组织理论、操作考试。

2、参加医院组织业务学习,以提高专业知识。

3、落实护理查房制度,科室每周执行三级护理查房1-2次,对护理诊断、护理措施进行了探讨,并以提问的方式进行,内容为基础理论知识和骨科知识,以达到提高护士业务素质的目的。

4、加强了危重病人的护理,坚持了床头交接班制度和晨间护理。

5、实行分级培训,对各不同年资的护士执行不同的培训计划。

三、抓好质量管理。

1、针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难点、焦点问题,设置工作重点,坚持把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文护理理念融入更多实际具体的工作细节。

2、使规范化护理质量标准落到实处,渗透、贯穿、落实到每个护士全程工作中去,使护理质量管理有章可循,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从病人的角度评价护理质量,把病人的满意度作为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让患者真正从质量管理中得到实惠

3、责任护士的职责落实,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整个过程由责任护士负责,纳入质量管理。制定可行的应知应会考核计划,每周严格按计划进行考核,做到人人过关,充分调却每一位护士的能动性、主动性。

4、护士长、质按小组成员每天质控新入病人、重点病人、危重病人护理记录,针对环节质控和终末质控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与当事人沟通,及时纠正整改,规范护理文书书写。定期进行护理质量缺陷分析与改进,强化责任护士对护理工作的质控。

5、护士长现场管理,“三查房”取得显著效果。早查房:上班后重点查夜班护理质量;晨会后参加床头交接班查房;医嘱下达后查房:重点查医嘱执行和护理措施落实情况;下午上班后查房:查看连续工作及完成情况同时深入病房征求病人意见及时整改护理工作;晚查房:下午下班前查看病危、手术、输血等病人的交接记录情况。通过“以 病人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的“三查房”现场管理模式督导各班次护理工作的执行和落实情况,及时拾遗补漏,关注病人、环境、设备、医嘱等问题。

6、根据护理部的要求定期收集病人对护理工作意见,并在护士站公示分级护理标准。落实核心制度,建立健全病区安全警示标识。重视首次沟通,加强关键环节沟通,建立和谐医患、护患、医护关系

7、重视急诊急救及突发事件的培训:根据护理部制定的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严格要求每一个护士认真模拟演练,通过真实的演练,大大提高了我科护土应急反应能力、急救技能,同时进行多种形式急救程序、心肺复苏、急救约物知识、急救仪器使用培训等。抢救仪器、药品、应急设备定人负责、每日检查、及时维修,保证随时处于备用状态。

8、对新上岗的护士、工作能力差的护士以及实习护士进行重点管理;实行高年资与低年资、工作能力强与工作能力弱的护士搭配进行值班,提高护士独立值班时的慎独精神,不定期在重点时间段查房,加强各个环节监督和管理,提高护理质量水平保障护理安全。

四、整理好护理流程和告知。

1、合理的护理工作流程是日常工作顺利实施的基础,我们在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健康宣教方面要有合理的工作流程,指导护士进行日常工作。

2、有效的护理告知是病人配合的必备工作,我们将完善入院、体位、治疗、特殊注意事项、专科康复的告知。

五、护理安全管理

1、保证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科室成立以护十长为首的健康教育、护理病历书写、消毒隔离、基础护理等质量管理小组。发现问题及时记录、总结。

2、每周至少二次接受护理部下科室严格检查、每天院总值班护士长晚间质量检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护理部高密度的检查监督的大环境下,使每一个护士养成了良好的工作慎独精神。每个人都高度重视检查结果。护士长深人病房,跟班检查,对一系列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召开护理质量与护理安全分析会,针对护理缺陷、差错,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督促落实,保证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3、重点时段、重点环节、重点人员、特殊病人的管理 重点时段是指交接班时间、午班、夜班、休息日、节假日。这些时段工作人员少。护士易出错。患者易产生不满情绪。重点环节是术前、术后、危重、抢救等较繁忙、处置较多环节。重点人员是指危重病人、手术病人、病情特殊变化病人,还有新护士、进修实习护士、常出现差错护士;特殊病人是指转科和转院的病人、有医疗纠纷或有意见的病人、领导关照的病人、本院职工认识的病人等。实践证明,这些人员身上往往存在不安全因素。护士长要加强跟踪检查,合理调配护理人力资源,以保证各个环节的工作质量。

4、加强制度建设,保障患者安全:① 根据患者安全目标,进一步完善各项患者安全制度与规范,如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特殊药品管理制度、药物使用后不良反应的观察制度和程序等,提高护理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和提高用药安全性,保障患者护理安全。② 监督各项护理安全制度的落实:如对病房药柜内药物存放、使用、限额、定期核查进行督查,注射药、内服药、外用药严格分开放置,医嘱转抄和执行时有严格核对程序且有签字,控制静脉输注滴速等。③ 加强执行医嘱的环节管理 :强化执行医嘱的准确性,有疑问时及时与医生核对,静脉输液要求落实双核对,发药时使用治疗车和服药本,进行各项操作时主动向病人或家属解释取得理解和配合,在进行导尿、静脉留置针等操作时,应明确交待注意事项,防止管道滑脱等。

5、完善护理文件记录,减少安全隐患。重视现阶段护理文书存在问题,规范护理文件记录,避免不规范的书写,如漏字、前后矛盾,与医生记录不统一等,既要体现综合护理问题记录,又要体现专科症状的特殊性,使护理文件标准化和规范化。

6、推行弹性排班,完善绩效考核。为挖掘人力资源潜力,满足实际工作

需要和患者需求,推行了护理人员弹性排班制,在治疗、护理高峰时段或护理工作量激增时护士长启动“紧急状况下护士调配预案”调整护士班次,保障紧急状态下护理安全与护理质量。

六、扎实稳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

1、落实优质护理服务重点工作:

(1)倡导主动服务,提供人性化护理。优质服务不仅仅停留在“门好进,脸好看,话好听”这种表面的层次是远远不够的,要强调相互之间良好的护患沟通,要关注服务对象的感受,要通过具体的行为举止把你的欢迎之意、尊敬之意、热情之意传递给病人,才能让病人真正感受到我们的医护服务,品味出我们的优质所在,深化改革护理工作模式,根据分级护理的原则和要求,明确临床护理内涵及工作规范,切实落实落实基础护理,建立健全护理常规、操作规程,对患者提供全面、全程的护理。

(2)充分调动护士积极性,提倡科室管理人人参与,鼓励护士从提高科室护理质量为前题,推进优质护理服务,以“三好一满意”为目标,为科室献计献策,最终达到医院创建三级医院的目标

2、根据自身实际,积极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扎实稳步 推进优质护理服务:

(1)临床护理服务充分体现专科特色,增强人文关怀意识,倡导人性化服务,继续推广各专科特色温情服务。

(2)对护理人员进行护士日常礼仪培训,如服务规范、电话礼仪、敲门礼仪、床头交接班等。每天护士长带领护士床头交接班时,责任护士做好自我介绍,同时每个病房悬挂我科自行设计的责护牌,便于病人对所管病房护士工作的监督,提高护理人员服务素质。(3)在护士岗位技能培训中,进一步规范并重点培训护理操作用语、护患沟通技巧,以培养护士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优质护理活动的开展强化了护士的责任感,增进了护患间交流与沟通。(4).护理部和护士长采取科学的监控措施,不断督促、落实、提高服务满意度。

七、培养优秀的团队。

1、发现科内护理人员的优点,利用其优点,指导其工作,发挥个人专长。

2、建立团队精神,要让他们在协同工作中取得成绩,充分发挥个人力量。让每个人都参与管理,以增强其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3、针对我科护理人员梯队现状,制定以中间力量带动全科的主要方向,以点带面,科室以各项工作一向突出的单淑杰、金娜、于佳、史艳鑫以及2013年新聘护士陈薇为主流的护士,树立全科以她们为榜样、为样本。一个团体是否具有凝聚力主要看这个科室的正能量有多大,而这五个护士起到了核心的作用。好护士是夸出来的,一个护士的优点要及时给予肯定和放大。在经济上也要体现奖罚分明。我很幸运与骨科这样的姐妹们共事

八、重视健康教育,延伸护理服务

结合专科特色,不断丰富优质护理服务内涵,为患者提供从入院到出院,到出院后的全过程无缝隙护理,认真做好患者的入院教育、住院护理、出院指导等工作。设立健康教育护士,每天进行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使病员真正得到心理康复,早日回归社会,提高生活质量。

九、对下一步整改工作的要求 进行规范化培训。

1、配合护理部,建立护士规范化培训。不同年资、能力的护士进行不同的培训,让大家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严格落实各项制度及基础护理,为任何有需要提供基础护理的患者提供服务基础护理是提升整体护理水平的基石,是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平台。基础护理成功与否是一个护理工作者的整体护理素质的体现,基础护理工作的质量反映了医院护理水平的高低,反映了医院管理质量的优劣。为了这个目标,我们在下一步的工作计划中必须实施以下措施:①强化护士转变观念,营造人文氛围 :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内

涵和工作目标,让护士真正理解基础护理是自己的本职工作;提倡以人为本,人性化服务,体现人性情感关怀,关心病人,尊重病人,以病人的利益和需求为中心,建立融洽的医患关系。同时让护士走出误区:夯实基础护理不是无陪护,而是扭转家属承担生活护理的局面;护理文书不是不写而是简化;护士不是单纯给病人洗头洗脚,而是通过洗头洗脚这些看似简单、技术含量不高的工作来深化基础护理,来观察、发现病人的病情变化;护士不是不搞科研,而是高级护士更加贴近临床、贴近患者。将人性化的护理服务贯穿于病人住院的始终。在护理人员中形成“重基础、重人文、重服务”的良好氛围。②重视细节,保障安全 :优质服务“始于细微,见于平凡”,病人在医疗过程中对医护人员的每一个细节都会倍加关注。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注重每个细小的工作,看似简单的基础护理工作恰恰是帮助病人实现生理、心理满足和康复的第一步,是为病人提供系统化、全方位照顾的基础和核心。是观察病情最佳的途径,是护患沟通的最好桥梁,是护理工作者贴近病人最直接的体现。另外,还要强调对基础护理的督导检查,逐步将基础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由督促变习惯,使以前的“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积极为病人着想,把病人的需求时刻放在第一位。并将基础护理和人文关怀贯穿于护理全过程。加强细节管理

1、在平时的护理管理中,护士任何一个细节的疏忽,都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我们要加强对护理工作流程中细节的改进,以规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确保护理安全。细节中的规范:对于护理人员来说,一个微笑、一句话、一举手、一投足都是极小的细节,但这些细节都会对患者或家属产生不同的影响,可以说医疗活动中的每个细节都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家庭幸福,都代表着医院的全面素质和整体形象,稍有疏忽就会使患者产生不满。我们要求每位护理人员必须注重服务细节,养成严谨、规范的工作作风,从仪表、站、坐、行、沟通技巧的培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努力做到让护士的每一个动作、每一项操作、每一句用语都符合医疗护理质量和医院管理标准,使患者享受更便捷温馨的诊疗流程。工作中做到七声:即患者进科室有欢迎声,进行治疗有称呼声,操作失误有道歉声,与患者合作有感谢声,遇到患者询问有回应声,接到电话有问候声,患者出院有欢送声,以此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素质,提高为患者服务的质量和标准。

2、加强护患沟通,确保护理措施及时,组织学习沟通技巧,避免由于口角而导致的医疗纠纷,护士要认真做好各项护理工作,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自患者入院 开始到出院期间的饮食、用药、治疗、护理、检查、手术等一系列相关知识,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患者和家属沟通交流,把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病人住院的全过程,为患者提供人性化关怀。

3、认真整理专家在会上和检查中提出的问题,认真自查科室有无同类问题存在,拿出整改意见,落实责任人尽快整改,确保用三至五个月的时间整改完毕。

2013年,带着我们的汗水,载着我们的收获就要离我们远去了。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这与护理部的领导和指导是分不开的,我们还有许多不足,但我们不骄傲、不气馁,让病人的需求成为护理职业创新的动力,认真做事、用心做事才能把护理工作做好。在新的一年里以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为契机,努力打造一个优质、高效的临床护理队伍,使护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脊柱创伤工作总结 第2篇

一年来,在医院党委和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医院各科室的支持帮助下,我科同志协调一致,在工作上积极主动,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结合本科室工作性质,围绕医院中心工作,求真务实,踏实苦干,较好地完成了本科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全科人员认真学习“作风建设年“文件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牢固树立“一切为病人服务”的理念,加强医患沟通,用“三好一满意”的标准规范自己的言行,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认真开展自我批评,坚决抵制药品购销中的不正之风,将反商业贿赂提高到政治思想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

二、全科人员能够自觉遵守院内各项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做到小事讲风格,大事讲原则,从不闹无原则纠纷,工作中互相支持,互相理解,科内工作人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团结务实,克服人手少、任务重、人员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保证正常医疗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按照“二级甲等”医院的要求完成各项临床工作,认真学习岗位职责、核心制度,并严格按照职责、制度的要求工作,认真学习“三基”并开展岗位练兵,做到严格要求、严谨作风、严密组织。严格执行“三合理”规范,做到合理用药、合理收费、服务到,较好地完成了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三、“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科室内部积极调整医疗结构,采取有效措施,想方设法降低医疗费用,取得显著效果。一是抓合理用药。二是抓单病种费用。三是抓一次性材料的使用。四是加快病床周转。通过采取一系列强有力措施,保证了科室今年圆满完成医院下达的各项费用指标,在科室业务增长速度较快的情况下,使各项费用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切实减轻群众的负担。

四、积极引进和运用新技术,今年加大了对颈椎、腰椎疾患的治疗,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年派一名医生到北京第三人民医院进修学习一年。积极开

展脊柱的微创治疗,派人去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学习腰椎疾病的微创疗法,在保证疗效的基础上积极寻求新的治疗方法,切实让病人花最少的钱得到最好的效果。今年独立开展了胸腰椎骨折内固定40余例,椎体成形术近10例。

五、在宣传工作上,充分利用多种形式,结合我院实际,发表论文数片,深入广泛宣传我院整体功能、医疗范围、专科专病、名医、名药、大型医疗设备以及开展的新项目、新业务等,增强了医院整体知名度和部分专家名医以及专科专病知名度,为医院业务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一年来,通过全科同志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科室各项工作任务,但工作标准和工作质量与领导的要求还有差距,思路还需要更加宽阔。

2012年工作计划

1.在新的一年里,要加大学习力度,提高科内医护人员的理论水平,鼓励多发表论文、著作,积极搞好科研。准备派一名医生到解放军301第一附属医院进修学习。

2.提高工作质量,扎实工作,高标准完成本科的工作任务和领导交办的各项临时指令性工作任务。

3.进一步拓宽对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及治疗水平,如:封闭治疗,胶原酶治疗,激光治疗,等离子刀治疗等。建议院里尽快更换我院的核磁共振机器,购进腰椎间盘突出症激光治疗仪。

4.进一步提高对脊椎手术的手术水平,开展颈椎后路椎弓钉、侧块的内固定术,腰椎前路减压内固定术。

5.提高对骨科创伤病人手术治疗水平,将纠纷降低到最低水平。

80例急性脊柱创伤诊断治疗分析 第3篇

关键词:脊柱创伤,CT,MRI,X片

脊柱创伤作为临床中比较常见的多发性创伤疾病, 后果十分严重, 容易引起脊髓受损, 甚至致残或死亡。脊柱活动度最大的部位是胸腰段, 日常生活躯干力量集中使脊柱生理弯曲偏移, 这些都非常容易使脊柱发生骨折, 脊髓或马尾损伤也是常见的并发症[1]。临床研究证明, 治疗的最佳时机是急性期, 可有效降低脊柱创伤致残率, 治疗前应使用仪器对创伤部位、程度以及类型进行明确诊断。为了进一步分析和提高脊柱创伤诊断及治疗效果, 选择2010年3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脊柱创伤患者, 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 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3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脊柱创伤患者, 回顾分析临床资料, 研究组40例患者采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手术治疗, 其中男21例, 女19例, 年龄29~47岁, 受伤原因:交通意外11例, 重物压砸19例, 高空坠落10例;骨伤分型:爆裂型13例, 骨折脱位12例, 压缩型15例。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胸腰椎骨折前路内固定手术治疗, 其中男15例, 女25例, 年龄25~53岁, 受伤原因交通意外16例, 重物压砸9例, 高空坠落25例;骨伤分型爆裂型17例, 骨折脱位8例, 压缩型2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受伤类型、受伤原因上没有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诊断

两组患者全部进行X线平片、CT、MRI常规影像检查, CT检查仪器为西门子SOMATOM PLUS 5, 属于国内先进机型, CT扫描患者病变椎体以及相邻两个椎体。与此同时, 在X线平片、CT扫描影像等资料基础上进行MRI扫描, 扫描患者的病变部位和脊髓的冠状面、横断面[2]。

1.3 手术方式

1.3.1 研究组手术方法

给予患者全身麻醉, 术前调整体位保持舒适状态, 防止腹部受压。以伤椎棘突为中心, 将皮肤纵向切开使小关节突和双侧椎板显露;按照“人字嵴”法定位, 椎体定位采用C型臂X线引导, 将螺钉拧入完整的椎弓根四壁, 使椎体恢复原位, 并经过检查证明复位良好, 并和后路的椎弓根内固定系统相连接;降低硬脊膜和神经根的压力, 消除脊髓的压迫感;重新将脊柱建立, 恢复高度;在透视检查下, 伤椎复位达到满意程度, 将伤口缝合[3]。

1.3.2 对照组手术方法

医师在患者的病变位置侧向纵切壁层, 向两侧稍微剥离, 在腰大肌的表面进行分离, 在切口位置将患者腰部肌肉前部的肥肉从外侧拉开, 本组患者进行胸腰椎骨折前路内固定, 手术之前要查看患者的椎内血管是否有损伤, 积极处理。在直视状况下, 降低硬脊膜前方压力, 使受伤的脊椎恢复到正常高度。医师将螺钉拧入患者和病变椎体相邻的正常椎体, 螺帽将患者已经病变的椎体撑起, 并固定妥当。对切口部位进行消毒, 最后缝合[4]。

1.4 术后处理

(1) 术后的2~5 d内给患者注射地塞米松和抗生素, 患者在腹膜手术需要禁食2~3 d; (2) 根据术后对脊柱的稳定性, 记录患者的卧床时间, 在患者术后3周可起身, 如果受伤严重应该适当延长卧床时间。

1.5 观察指标

在手术前后的半小时和术后30 d要进行X线、CT及MRI检查, 测量Cobb's角和受伤椎体前后高度的差距, 对手术之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判断。

1.5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分析, 数据采用表示, 进行F检验和LSD组间比较进行推断,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观察指标比较

患者的伤椎Cobb's角、椎体前、后缘压缩高度、椎管占位概率方面, 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F检验, 具有明显差异 (P<0.05) , 见表1。

2.2 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

研究组患者脊髓神经功能较比对照组有不同改善, 根据Frankel五级评定方法评定标准, 患者脊髓神经功能改善, 见表2。

3 讨论

在临床中针对急性脊柱创伤的患者进行诊断, 要采用X线、CT、MRI等诊断方式进行联合诊断, 可明显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及应用价值, 积极采取对症治疗措施防止延误治疗最佳时机, 应用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 为临床实践提供合理有效的参考依据。在国内的急性脊柱创伤患者治疗过程中, X线平片能够给CT扫描效果较好, 有效提高该病的检出率和确诊率。MRI是目前非常先进的诊断学技术之一, 对图像有较高的质量分析及高的清晰度等特点, 脊柱部位损伤应用此类诊断技术十分有效明确[5]。

研究组采用椎弓根固定术并且配合减压方法, 但应注意: (1) 术前需进行必要的X线、CT、MRI相关影像学检测, 全面详细的了解患者受伤情况, 并对受伤椎体附近椎体的状态进行详细分析, 为手术进行的方向做出指引。与此同时, 要对受伤椎体和上下的椎弓根倾斜角度和横径进行测量, 为手术定位做出科学指引。 (2) 椎体复位是在C臂X线机透视的指引之下完成, 不要盲目操作或依经验而行, 要时刻检测椎体的高度和间隙, 严密观察后方平复位是否平整等。

对照组治疗中采用胸腰椎骨折前路内固定手术方法, 此种方法在急性脊柱创伤治疗中应用较少, 究其原因是危险系数高, 稍有偏差将导致十分严重的后果。针对整体手术, 手术者要求有娴熟的手术技术, 还要尽量降低患者在术中的出血量。此外, 胸腰椎骨折前路内固定手术方法还需注意:针对患者病变部位的血管进行仔细结扎;患者在减压之前一定要将病变的椎体相邻的椎间盘和椎弓根清除, 可将病变的椎体前壁进行明确定位, 同时也将减压时间明显缩短并减少术中的出血量, 明显提高临床治愈率, 具有临床指导意义[6]。

总之, 参考CT、MRI相关影像学资料相结合诊断对患者实际病情有明确的指导作用, 急性脊柱创伤采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手术进行治疗, 效果相对于其他方法有效稳定, 但是临床中也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最佳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涂小刚.急性脊柱创伤的临床诊断及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效果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 2013, 15:158-160.

[2]王军.急性脊柱创伤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措施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 24 (1) :114.

[3]成亿峰.急性脊柱创伤的影像学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 2013, 32 (12) :86-87.

[4]陈景涛.70例急性脊柱创伤诊断治疗分析[J].健康必读 (中旬刊) , 2013, 12 (3) :110-111

[5]覃陆军.急性脊柱创伤诊断及治疗[J].北方药学, 2013, 5:121-122.

脊柱创伤工作总结 第4篇

【摘 要】 目的:分析研究微创技术在脊柱创伤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0例脊柱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开放式手术,观察组患者则进行微创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疼痛评分以及住院时间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的对比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以及镇痛药使用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的对比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微创手术治疗脊柱损伤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其可在极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减少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故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脊柱创伤;微创手术;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R683.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1-0074-02

脊柱创伤主要是指人体脊柱部位受到的结构性损伤,其主要包括软组织损伤、骨损伤以及神经结构损伤等等。导致脊柱创伤的因素较多,但临床上多以交通事故以及工伤为主。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容易导致患者脊柱肌肉萎缩,严重的甚至会丧失功能[1]。微创手术近年来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微创手术治疗脊柱创伤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2],笔者选取90例脊柱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微创技术在脊柱创伤手术中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90例脊柱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45例。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年龄:20~58岁,平均年龄为(37.4±1.3)岁;病发时间:0.3~5.6h,平均病发时间为(1.8±0.5)h。对照组: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21~59岁,平均年龄为(37.7±1.2)岁;病发时间:0.3~5.2h,平均病发时间为(1.5±0.6)h。两组患者对比一般资料未发现明显差异,故本次研究具有可行性。本次研究目的以及方法均已详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其均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①两组患者均进行全身麻醉,手术体位取俯卧位,两组患者术后均进行抗感染等常规治疗。②对照组:取正中切口,贴骨膜将椎旁肌剥离至小关节外侧,并利用自动拉钩将肌肉组织撑开,暴露伤处,在直视下植入钉棒,并进行骨折复位,如有必要则可进行全椎板开窗,利用椎体后缘系统进行骨折复位;③观察组:利用C臂定位,在患者椎弓根外侧缘稍偏外侧处做纵向切口,之后分离多裂肌以及最长肌。逐级扩张软组织并安置工作通道。暴露峡部以及乳状突,之后拧入椎弓根螺钉并置入塑形好的棒,对骨折处进行复位,如有必要则可进行全椎板开窗,利用椎体后缘系统进行骨折复位。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疗效评价标准[3]:经手术后,骨折复位良好且关节功能未有明显影响则可判断为显效;经手术后,患者骨折创伤恢复性较好且基本未伤及到关节活动性则可判断为有效;经手术后患者各项指标均未有明显改善则可判断为无效。本次研究将以显效+有效计算总有效率)。

②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疼痛评分(采用VAS疼痛评分标准[3]:0分为无疼痛,10分为最疼痛)、并发症发生率等。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以及住院时间的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疼痛评分以及住院时间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的对比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的对比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的对比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 讨论

脊柱创伤属于脊柱外科疾病,导致该病症的发病原因较多,临床上常见的有交通事故、人为击打以及工伤等。脊柱创伤最为显著的临床表现为脊柱骨折,其通常病情较重,不但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重大损伤,同时也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临床上治疗脊柱创伤多以手术为主,但大量研究结果显示传统开放式手术术后并发症较多,不利于患者康复[3]。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了微创手术方式,对照组则进行了传统开放式手术,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评分结果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低等相较于对照组具有较大优势。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微创手术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降低患者的手术创伤,提高患者的预后康复效果。本次研究结果与谢一方等人的研究结论具有相似性[4]。

综上所述,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微创手术治疗脊柱损伤临床效果较好,并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减少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崔晨.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在治疗脊柱结核中的临床效果比对[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25(14):138-140.

[2]陈汉文, 王智培,高书明,等.CT 引导经皮微创技术在治疗脊柱结核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3, 35(16):2491-2492.

[3]王必胜,沙宇,卢正楷,等.微创技术在脊柱创伤手术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4,9(26):58-59.

脊柱外科医生总结的补液 第5篇

补液问题是一个涉及面较广、临床应用较多的一个重要问题,可以说他关系到我们每个医生的治疗安全及每个患者的生命安全的问题,所以我们大家必须重视。多年来我有很深的体会,有时临床上手术做得很成功,但术后突发不明原因的死亡的情况在每个医院都有发生,有时还因此发生医疗纠纷。这种情况不论是患者家属及临床医生都措手不及。但遗憾的是几乎所有的病例似乎都归咎于重要器官的梗塞,而忽视了患者内环境的紊乱的问题。那么内环境紊乱能不能导致患者死亡呢,这就是内环境的认识问题。内环境的补液重要性我相信我们每个临床医生都有充分的认识。但通过我的学习和应用体会到由于教材上介绍的比较分散,导致我们不易理解和掌握。故我用我的理解做一综述。

人体总的来看是由大量的液体及大量的细胞组成,细胞生存于液体环境中,所以液体的成分及量和动力学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到细胞的生存环境,例如心肌细胞生存环境的变化可导致心律失常,脑细胞生存环境的变化可导致细胞水肿及萎缩凹陷,心率失常可心跳骤停、脑细胞的水肿可导致发生脑疝、脑细胞的萎缩可发生颅内的出血。所有这些都可突然致命的。

通俗的说人体内的液体可分这几个部分,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内液是存在于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是存在于细胞之外的液体。细胞外液包括存在于血管内的血液,及存在于血管外的组织细胞间的组织液,同时还包括一些特殊的分泌液,如脑脊液、关节液、及胃肠分泌液等。

各部分的液体可相互转化及生成,但这种转化不是无条件的。血管内外之间的转化是这样的:晶体液可以自由进出血管的,而胶体是由大分子物质组成的不能通过血管壁的,故只能留在血管内,这样血管内比血管外多了一个胶体液,血管内的胶体物质主要是血管内的白蛋白。组织液和血管内的晶体渗透压是相等的,所不同的是血管内存在胶体渗透压。这种胶体渗透压的存在正是血压高于组织液压的原因。所以要想使液体在血管内外之间发生流动及转移,调节胶体渗透压是一个重要的方式,当然这也是提升血压的一个重要方式。机制是这样的:当血管内的胶体物质增多时-------血管内的胶体渗透压升高---------组织间的晶体液向血管内转移到达高渗区---------血管内的总渗透压下降-------最后血管内外液体达到一个新的平衡-------血管内的液体增多-------在有限的空间内血管壁压力提升-------血压升高。

组织细胞浸在组织液内,细胞内外的液体亦发生流动及转移,这受细胞内外液体的晶体渗透压所影响的。当细胞内的晶体物质浓度增高----------晶体渗透压增高--------细胞外的水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的晶体渗透压下降------细胞内外的液体流动达到新的平衡。大家都清楚细胞壁对形成晶体渗透压的金属离子来说是不能自由通过的,需要离子泵来维持的。

从以上可以看出晶体与胶体的作用是不同的,晶体液的作用是调节组织细胞内外的液体平衡的,而胶体液的作用是调节血管内外的液体平衡的。同时血管内的液体携带营养物质及氧气透过血管壁到达组织液,到达组织液的营养物质及氧气等在通过各种方式传递到组织细胞。我们必须明白一切液体存在及流动都是为组织细胞的存活而服务的,所以我们决不能把我们的目光仅仅聚焦在血管内的液体上,而把维持血压的正常作为我们临床医生的唯一目的。我们要真正关注的是组织细胞的灌注问题。血压的正常不一等说明组织灌注的良好,但血压不正常可直接影响到组织的灌注,也就是出现了微循环的障碍。故我们必须明白维持血压的根本目的是维持良好的组织灌注,而不是单纯为了血压,血压的直接作用只是维持血液正常快速的流动,血液的正常快速流动的同时进行了微循环的灌注,最后把氧气等传递给组织细胞,同时把细胞代谢物质带回血液。同时我们还必须明白,血管内液体任何成分的变化也是间接影响组织细胞生存的重要因素,例如血液中钾离子浓度升高,因为钾离子直接出入血管壁,最后组织液的钾离子浓度和血管内的浓度几乎相同,进而组织细胞所生存的环境是高钾的,如果是心肌细胞,那么结果就是致命的。

围手术期的病人补液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重要的,因为手术的病人术前要禁食,术后也要禁食,同时还要术中出血等问题,故内环境紊乱是十分容易发生的,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否则发生任何后果也是有可能的。现在说一下这个围手术期补液的问题。在多数情况下术前一般可以不补液的,因为术中有麻醉师要输液的,一般的手术应该该没什么问题的,但有几种情况还是要注意一下这个问题的,一个是儿童,因为小孩体液所占的比例大,但可缓冲能力小。故手术较大的情况下术前给点糖,进行适量的糖原储备是必要的,还有在下午进行的手术也有必要进行糖原储备的,因为在下午进行手术禁食的时间很长的,有的医生又不

愿意在清晨令患者适量进食,所以糖原消耗较多的,同时许多麻醉师又不愿意在术中进行补糖,这样就加重了患者糖异生的程度,产生了许多有害物质增加了机体的负担,对病情不利的。还有对有糖尿病的患者更应注意这种情况,糖尿病的患者糖原储备更低,所以不论是在上下午手术都应该进行补糖的,补糖时一定要在糖液中加胰岛素,4—5g糖可加1个单位的胰岛素,这样就既增加了糖原储备,又不引起血糖过高。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至于补糖的量的问题,可适当掌握,500ml 10%的葡萄糖含50克的糖,必要时为增加补糖效率可适当加入50%的葡萄糖,但不可使糖的浓度过高,应控制在20%以下为好。正常人体内成人糖原储备约300-----400克,有些器官是必须由葡萄糖提供能量的,如:神经细胞和红细胞,每天消耗的糖原约100—150g。但重病患者进食不佳可使糖原消耗无几了。加之手术时间较长,所以补糖就必要了。术后的补液的问题是我们临床医师要做好的重要的工作,补液要十分的讲究,否则补液不当不但解决不了问题,有的可产生不利的影响,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可发生术后意外死亡。我们在术后补液一定纠正几个错误或观念:1.术后补液只有普外科的医师掌握或精通其他外科的医师不擅长,必要时可请他们会诊就行了。有这种想法的人很真不少,特别是大医院的许多医生,让我感到奇怪。有这种想法的人我敢说绝对在你手里要有大事发生,甚至是生命,尽管最后事件的结论不一定被正确地归结于此。2.补液就是输盐水或葡萄糖就行了,这是很普遍的问题。3.术后补液量就是术后临床医师进行独立核算的,和麻醉师在术中的补液量没关系,这种想法很显然是错误的,也是很危险的。一个有机整体能把你输的液体和他的分开吗?有些病人术后出现问题就是麻醉师术中补液不当造成的,需要你去纠正的,如果你没注意到这方面的问题,意外或麻烦就可产生了。4.出现补液不当或液体失衡的临床症状,往往多是表现在精神,或循环系统方面,但许多临床医师根本没有这个意识,而是脚痛医脚,头痛医头,或者为了躲避责任一味的请内科会诊,大家可以想一想,内科医师都能关心到你的手术问题吗,再者说严格的说着属于外科知识啊。病情往往就在不断的会诊中延误了。我还真见过这种情况,不同的内科会诊,各有各的处理,患者病情也不断的加重,都出现了意识丧失,心率的失常,病危通知也发到了家属的手中,就这个时候来了一个明白的,调了一下液体的成分及顺序快速输入,患者立竿见影的好了。我们这种情况一定要注意,死了人家属还能找内科吗?只要你管上了这个病人,你要记住他在出院之前责任永远是你的,你不可能把责任推到其他科的医生身上。即使他处理有误,也是很难界定的。5.输的液体下好医嘱,随便输就行了谁先谁后的一样的,这是不对的,先后顺序是应该有区别的,如:低渗性缺水你先输了糖,那么病情是不是加重了?所以护士输液你也要多交流,监督。

术后补液首先最重要的是对补液的量进行估计,这包括生理需要量及液体丢失量,生理需要量大约是2000ml,体液丢失量就是患者的术中出血,及术后的渗出、引流的综合(普通外科有时还有胃肠引流液等),当然要减去术中麻醉师所补的液体量,术中补不足的术后要跟上,术中补的已足的术后要减去,术中补得不当的术后要纠正。补液的液体包括晶体和胶体液,而晶体液又分盐和糖。晶胶的作用我们已说了,在这里就用上了,如果你全用晶体液,是不是(在术中出血胶体物质白蛋白减少)血管内的胶体渗透压减小,并和组织液的晶体渗透压的压差减小。液体在血管内不能有效的长时间的被保留,血压不能很好的维持,同时输的液体过多的话,大量的液体流向组织而不能保留于血管内,可引起各种组织水肿。脑组织的水肿就很危险的。所以必须要补适当的胶体,作用就是把一部分的晶体从组织中吸引到血管内,进而来维持血管的张力,形成血压及不使组织发生水肿。但过多的补胶体液也是不行的,因为这样就把大量的水从组织内吸引到血管内,而组织中就缺水了,同时血压也可升高。但组织灌注必然发生了障碍的。故晶胶应该是成比例的。比例是多少合适,要视情况而定,主要看组织内缺水还是血管内缺水,血管内缺水就要提高胶体的比例,组织内缺水就要提高晶体比例,一般晶胶比:2—4:1的。组织之间水多了也不能说明组织细胞内就不缺水了。因为我们已经说了细胞内外的水流动是取决于细胞外液的晶体渗透压的。晶体渗透压高了,细胞内液就向细胞外流动,即使是细胞内也缺水。相反细胞外液的渗透低了,细胞外液就向细胞内相对较高的渗透压区流动的,即使细胞内不缺水。那么怎样调节细胞外液的晶体渗透压呢?晶体渗透压是金属离子形成的,主要是钠和钾离子(细胞外主要是钠,细胞内主要是钾),故我们一般用氯化钠液来进行输液的,0.9%的氯化钠是等渗,就是和细胞内的渗透压相等的,而葡萄糖的渗透压开始是高渗的,但到达人体后很快葡萄糖就分解了,也就变成无渗的液体了,这样就用葡萄糖来降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的。大家一

定清楚这样的一个事实,就是只有当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存在压差时,组织细胞内外才有水流动的,否则是不存在的,即使是细胞内外等渗的情况也不存在水流动转移的。这就解释了输注葡萄糖的重要性,只有输注葡萄糖才能使细胞外也就是组织间液的渗透压下降,只有细胞间液的渗透压下降了才能使水从细胞外转移到细胞内的,也就才能补充细胞内的缺水情况。否则细胞外输注高渗或等渗都不能纠正细胞内的缺水情况的。但在不明原因的脱水情况也是有的,教材上是这样说的,在不知是那种缺水的情况下原则就补充等渗的盐水,机制是这样的:当低渗性脱水时细胞外的细胞间液体渗透压减低细胞内的水外移,输等渗盐水后就能和细胞外液低渗液发生中和,也就提高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即使是提高不到正常。当细胞外液是高渗时,等渗盐水就可降低细胞外的渗透压,相反地事情就发生了。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输液原则先盐后糖就是这个道理,因为你先输糖可能降低细胞外液本已很低的晶体渗透压,有进一步发生细胞外水内移的可能,从而加重组织细胞水肿。而发生危险(这种急性的水异常转移是很容易发生意外的)。另外,输液时还有先晶后胶的原则,其机制是这样的:脱水时说的是组织细胞的,而不是血管,你如果先输注胶体,胶体不能流出血管的,也就提高了血管内的胶体渗透压,------提高了血管内的总渗透压-------血管外组织之间的水就流向血管从而也就间接地提高了组之间的渗透压,细胞内的水发生了水外移,不但不能纠正脱水,相反还发生进一步的脱水。同时胶体液的粘滞系数很高的,在血液粘稠的情况下,先用胶体容易发生血管栓塞的情况的。强调一下术后输液时这种先晶后胶、先盐后糖的原则就有变了,因为在你之前有麻醉师已经输液了,晶胶往往都已用到了,你这时候所要做的工作是对麻醉师没有做完或做的有偏颇的地方进行补充或纠正,以及对进一步要发生的问题进行预防性的治疗。千万不要把你的工作和先前别人的工作独立开来。

上面已阐明了晶胶比的机制及意义。同样盐糖比也一样是有意义的,通过盐糖比例配置可调制不同张力的晶体液,进而可调节细胞外组织间液的渗透压力,也就调节了细胞内外的水平衡。所以盐糖比和晶胶比的意义是不同的,一名医生只有能恰当的理解区分这种不同,才能谈到补液的有关话题,否则补液无从谈起。液体的总体配置原则是这样的:如果是高渗性脱水就必须配置低张力液(一般是1/3张力液),如果是低渗性脱水就必须配置高张力液(2/3张力液),如果是等渗性脱水就配置等张力液(一般是1/2张力液)。我说的是总体配置原则,也就是你的24小时的总体配置计划,但在急性补液的情况下就得具体分析,如:一个颈脊髓损伤患者,发生了重度低钠血症,在输液的开始就必须注意要用相对较高张力液,如用等渗盐水或高渗盐水,但不能总是用张力较高的液体的,在随后的输液中就可给葡萄糖了,必须把总体张力进一步适当下调。而不能一开始就用葡萄糖的。这样可使病情加重的,所以必须强调整体和部分的原则。

那么怎么配置张力液呢,所谓的张力,我的理解就是由渗透压所产生的液压力,和渗透压意思差不多的。500ml的0.9%盐水配500ml的5%的葡萄糖那么张力就是1/2张力液。具体的配置可参考儿科的补液章节,儿科补液还是比较讲究的。我强调一下一切含金属离子的液体都必须计算张力的。如补碳酸氢钠液。大量的补给液体,很容易出现低钾,所以补钾也是很重要的,但骨科的病人一般术后第一天可不补钾的,原因是创伤较大有大量的细胞破坏,可释放血钾。还有的输入库存血也可提升血钾的。但到了第二天就得注意补钾了,应常规复查血离子的。补钾的原则是见尿补钾、浓度不能大于千分之三,速度不能过快。(当然能吃饭的话尽量口服的,我说的都是什么事都不理想的状况下的原则)有的时候还应适量的补钙的,相对钾钠来较次要。

骨科手术的患者一般存在这样的丢失体液的问题,一是出血及组织液的渗出,这当然是等渗的体液丢失;二是由于切口的长时间的暴露导致的水分的挥发,这种改变当然就是导致体液出现高渗性改变,三是全麻下由于气管通气导致的肺部不感蒸发加速,水分的丢失,也是出现高渗性的改变的。而体液补给的唯一来源就是麻醉师的术中输液。总体来说术中的体液的丢失的性质是高渗性的,这真是许多术后液体未补足的患者出现术后较明显的口渴的原因所在。故术后总的补液原则应该是补给低张力或等张力液。而且补给总量应比可见的失液量要多很多,原因是有不感蒸发加速及切口内的不感蒸发的存在。强调一下,在正常情况下皮肤出汗,尿液及肺部的不感蒸发等都是存在的,但这部分是计算在生理需要量里的,这也是生理需要量补液的来源(一般是2000ml)我们可以看出生理丢失量都是低渗液或者干脆是纯水。所以正常情况的每一天包括我们在内的每一个个体都是在高渗性脱水的。只不过是我们每一天都在喝水,从而缓解了由于

高渗性脱水而产生的口渴感。这也就可以解释了我在前面没有解释的一个问题,(现在还是想拿出来解释一下,希望战友们不要嫌麻烦,毕竟还有不理解人。)那就是我说的不论是高渗性还是低渗性或等渗性脱水都补低张液,即1/3张、2/3张或1/2张。而不是2张或3张力等液。

现在我可以总结一下骨科病人术后补液的过程了。

首先分清病情的轻重的,一个手术较小,同时患者又是非全麻的患者,禁食时间又不是太长的情况,补液量是不是经过精确计算的一般是不会存在大的问题的,只要你不要违反了补液的大的原则就行了。但对手术较大和或全麻,年龄较大、手术时间较长、禁食时间较长、术后不能正常进食等等的情况就必须要严格的正规的科学的进行补液了,不要以为补液是小事,要记住补液是大事,不当时什么情况都可发生的,包括突然死亡。在这里我纠正一下一个错误的观念,有的医师担心老年人心功能等问题认为不可多补液,尽量少…….这是很错误的,因为老年人机体的缓冲能力弱,如果补液不足或不恰当更容易出现问题了(如容量不足就血流缓慢,就易发生栓塞等,容量不足或水电失衡更易发生心脏的问题的,如容量不足心脏就得加强做功),我们强调更精确而不是越少越好,把任何人置于一个不正常的内环境下,肯定是不利的,不论你出于什么目的。当然心功能我们也不是一点不考略的,而且必须要考虑。一个患者既然已能承受了你的手术了,没放到台上,就说明还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一般不至于输几瓶液就心衰了,当然我们还要采取必要的措施,首先就是精确计算补液量,二是输液速度要适当的慢,三是尽早进食及口服电解质液等,精确计算输液量必须从麻醉记录单开始,麻醉记录单上的记录较全面的,包括出血量、尿量、输液量及输液成分,胶体多少,盐多少糖多少。你还要必须了解术后回房时的血压是多少,血压包括舒张压及收缩压,同时不要忽略了脉压,血压偏低往往表示容量不足,在这里要注意一种情况就是收缩压及舒张压都在正常范围,但脉压差偏大也是表示容量不足的,机制是在容量不足的早期血管收缩性良好在收缩期在良好血管张力的影响下而收缩压正常,但在舒张期由于血容量的下降,在血管舒张下血压就偏低了,故压差就增大了。当然你也要注意心率的多少了,如果心率也增快就表示确实存在容量不足的,但要注意当心率增快时,而血压不低而且偏高时这就不是容量不足了,而是相反的过程:即容量过多了,这种情况是有的,特别是和麻醉师的工作脱轨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了,如果血容量低就表示缺胶体的,肯定是胶体补给量不足或出血过多,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首先补给胶体的,同时看是否有输血指征,按输血指征可进行备血了。当然胶体补给多少要看出血多少及术中麻醉师给了多少,术中输血浆多少,一般情况1000毫升以下的出血可通过补给等量的胶体而达到病情的稳定的。这时你还要考录一点就是晶体的配比及问题,我在上面已说了骨科手术基本都是存在高渗性脱水的,这时你需问一下患者是否有口渴的存在如果存在口渴就表示患者体内缺水的,不存在口渴就表示体内缺水不明显或不缺水或补水过多了,你还要仔细的研究麻醉单,看麻醉师给了多少盐和糖然后制定出一个盐糖配比方案,如果口渴明显你就配比1/3张力液,如果不口渴你就配置1/2张力液或2/3张力液了,比例定了,还要确定量了。当然晶胶比例限制了晶体的量。在这里我强调口渴和血压低是两回事,个有个的意义千万不要混为一谈。

战友的回帖很受鼓舞,这几天有点事所以续的不及时见谅,现在接着续下去。

如果患者的血压基本正常,但患者有明显的口渴,说明高渗性脱水的存在了。且胶体缺失不明显,这时你的第一瓶液最好是给葡萄糖了,因葡萄糖降低渗透压比较明显,效果也比较迅速,患者也对你怎加了信任,说明一下如果患者术后因为体液的问题而病情不平稳,总是出现这样那样问题,且这种问题往往和输液有很一直的平行关系,这时患者就对你的用药成生了怀疑,更有甚者偷偷的把药名记住,或干脆当面提出质疑,如果患者好了平安出院还好,如果有了三长两短,家属对你输的液将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多是打算跟你打官司的,到处咨询打听有关相关人员。还有的不假思索的和你打官司,即使你的手术很成功,现在也是全无了意义。当然你首先给生理盐水也会有效果的,只是效果稍慢,如果你先给胶体液这时口渴缓解的不明显,甚至越发明显了。概括的说根据麻醉单确定最需要补什么,就先用什么,然后制定一个补液计划,按先后顺序下医嘱的。原则说最紧要的下临时医嘱,且执行。但你一定注意要和护士交代清楚,并定时检查进液情况,否则这种顺序不一定遵守。另外有一个重要的指标你一定要重视那就是尿量的多少,尿量少是很明显的血容量不足的表现,需要你加快速度输液了,同时临床上通常有这样的一个表现,就是病

人术后出现很明显的恶心甚或呕吐,往往很多医师多认为是由于消化道受刺激所致,给予止吐药物对症治疗,甚至反复找内科会诊无果。我们不要忽略一个机制,那就是生理上讲的减压反射,首要的症状就是恶心呕吐了,当然这也是血容量不足的一种表现之一了,血压可没有太大的变化,或仅出现脉压增大的情况。这时可增大输液速度,或调节输液顺序输入胶体液。或原来没输液你现在需要给一瓶胶体液,可立竿见影的得到缓解。

本打算再往下续一部分的,但本人临时有急事,可能很长一段时间不能上网,故不得不停止了,向广大网友们致歉!如果有机会我会把“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以及围手术期的输血还有骨科特殊患者的处理,外科休克的抢救,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技巧等问题做相关的专题讲座,和广大战友们交流探讨,共同进步。也希望战友们继续跟贴交流讨论。谢谢!

脊柱创伤工作总结 第6篇

2014年上半年度,我科共有护理不良事件6例,未发生护理严重差错事故及护理投诉事件。本年度发生药物不良事件1例。1例为输注骨肽针过程中出现寒战、高热等不良反应经积极采取处理措施后,未造成不良后果。管道事件3例、(2例胸腔闭式引流管自行滑脱、1例因封管不当致深静脉置管堵塞)输血发热不良反应1例、跌倒事件1例。不良事件发生后当班医护人员积极处理后病人无不良反应、恢复良好。并主动报告不良事件经过,现将本年度护理不良事件总结如下:

一、原因分析

1、药物不良反应事件:(1)首先从护理操作环节查找原因,护士操作过程中未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无菌观念不强瓶口及无菌液体污染或抽吸针水的注射器使用时间过长未及时更换。(2)患者自身带有深静脉置管且置管事件长,有导管感染的可能。(3)患者自身体质,近期已有反复发热症状。(4)有配对不同批号的针水可能。

2、管道滑脱事件:(1)当班护士对胸腔闭式引流管的观察及重视力度不够、对患者及家属的宣教不到位。(2)胸腔闭式引流管引流口周围护理不到位,导致缝线自行断裂引起导管脱出。(3)科室带教老师对实习护士教学不严谨、封管时未亲自操作、实习护士不掌握深静脉封管方法。

3、输血发热事件:(1)患者在输血前近期已有间断发热,不排除感染的可能。(2)输血操作环节无菌操作不严格,有血液被污染可能。(3)患者自身体质对输血不适应造成。

4、跌倒事件:(1)责任护士及当班护士对防跌倒相关措施告知不到位。患者及家属对可能发生跌倒不应引以为然(2)患者家属陪护不力、对患者自行上卫生间未引起重视,加以防护。(3)患者年老体弱,突然改变体位导致体位性低血压所致。(4)当班护士对老年高危患者的安全预警性欠缺。未加强巡视病房,加强跌倒安全防护告知。

二、讨论

1、病人较烦躁,情绪不稳定及家属对所交代的注意事项未充分理解,配合力度不够。

2、床旁交接班不仔细,内容不完整,对管道引流口交接不详细,当班护士对置胸管患者的引流口护理不到位,未及时观察缝线固定情况。

3、科室对各种管道患者的管理力度欠缺。

4、护士在各种操作过程中缺乏环节质量的管理,对各种药品及管道的检查不认真,粗心大意,敷衍了事。

5、由于我科年轻护士居多,对各种查对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深刻。导致医嘱在处理、查对、执行、操作记录等过程出现的问题较多,且多样化。

三、整改措施

1、输液反应整改措施:(1)科室将药物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并组织科室讨论。除其它可能导致输液反应的原因外,查找自身原因。(2)对科室各配液查对,操作流程进行全员培训。(3)夜班护士在下班前对本班次使用注射器进行统一处置。白班重新使用新注射器。(4)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病房,及时了解患者情况。(5)对特殊,反复发热等病人高度重视,及时评估患者情况。做好相关记录。

2、管道滑脱事件整改措施:(1)操作前严格检查导管质量。(2)加强对留置管道的患者及家属进行防止管道滑脱知识宣教。使患者及家属充分认识管道的重要性尤其在夜间患者翻身及活动时。(3)责任护士加强对留置各种管道病人的管理力度,各班加强巡视。(4)责任护士每日进行引流口护理,严密观察缝线固定情况。

3、跌倒事件整改措施:(1)各班护士加强对老年高危患者的管理,严格进行床头交接班。(2)及时对患者家属做好陪护告知及安全防护知识宣教。(3)当班护士加强巡视,必要时协助患者。

质控人员加强质控力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排除。(2)对当事人进行批评教育并视情节给予相应处罚,查找发生错误的根源。(3)科室加强对各项操作环节的质量控制检查,持续纠正护士在工作中的不良习惯。

4、继续加强护理操作规范化的培训,制定各项操作流程。要求全科护理人员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交接班制度及查对制度。逐步进行专科护理技能的培训,提高年轻护士对轴线翻身、搬运病人、管道护理等技能操作的能力。培养护士宣教技巧及与患者沟通能力,增强科室凝聚力,加强工作责任心,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我科上半年发生的不良事件虽没有发生重大的差错事故,经第一时间积极处理后,患者均恢复良好,无不良反应。但小差错,小问题较多,在今后的工作中应高度重视。要求全科护士在工作中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发生不良事件必须及时主动上报、将隐患处理在萌芽中减少差错事故发生、并针对所发生的差错及时进行分析总结在护士例会上进行安全警示教育。护士的安全意识才能得到不断的提高,主动学习的意识才能增强。

脊柱科

年7月3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脊柱创伤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脊柱创伤05-13

脊柱运动05-23

脊柱畸形05-29

脊柱微创07-10

脊柱骨折07-31

脊柱减压09-05

脊柱结核护理07-05

脊柱后凸07-07

脊柱/外科学08-03

骨科脊柱护士论文05-15

上一篇:表白情感的短信下一篇:培训部考核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