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课程论文

2024-08-26

社会调查课程论文(精选6篇)

社会调查课程论文 第1篇

湖北大学公共管理专业学位

研究生(MPA)

社会调查 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学 院 姓 名 学 号 工作单位 指导教师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径思考

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

XXX

***1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周 学 荣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径思考

[摘 要]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城乡一体化涉及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等方方面面,规划性、政策性强,时间跨度长,工作难度大,是一项社会化、系统化的大工程。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提高思想认识,坚持基本原则,突出工作重点,创新机制体制,有计划、有目标,分阶段、分层次,逐步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 三农 统筹推进 融合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把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这是我们党对解决“三农”问题思路的新认识、方略的新发展、举措的新突破。城乡发展一体化,就是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有机统一整体,充分发挥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作用,特别是充分发挥工业和城市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

一、必须把握本质目的,有原则的推进

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融合、协调发展,必须把握好推进一体化工作的基本原则,不可偏离,更不可背离。

(一)科学规划,协调发展原则。坚持规划先行,并适度超前,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搞好规划,并留有发展余地。做好一体化发展能力的前期评价,对不具备条件的必需缓办,不可降低标准建

[1]设。正确处理好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二)以人为本,富民优先原则。以提升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和水平为根本,坚持以人为本,富民优先的原则,重点推进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工程,着力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环境和生产条件;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广泛争取群众意见,调动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三)以城带乡,统筹兼顾原则。坚持以工业反哺农业、以城市带动乡村,切实加强工业、城市对农业农村的反哺、支持作用;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结合区域发展水平、资源条件、产业特色等因素,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进城乡一体化;坚持城乡统筹、共同建设、同步发展,做到“全局一盘棋,城乡一体化”,着力推进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农业现代化。

(四)尊重实践,务实创新原则。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级政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尊重基层组织和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大胆创新,只要有利于城乡经济和社会融合发展的实践,都给予鼓励和支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创新机制体制,依法、依规,有组织、有秩序地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二、必须明晰发展目标,分阶段的推进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清城乡一体化工作的阶段性、系统性特点,既不能消极等待城乡一体化自我演化、自我实现,更不能好大喜功、大干快进,应该结合城乡经济特点和水平,科学、合理划分城乡一体化的阶段性、层次性目标。

(一)明确阶段性目标。以时间为轴线,制定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逐步、分阶段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总体目标。短期

[2]目标应着力于制度体制创新,消除城乡对立的体制壁垒,促进城乡产业、劳动力、技术、收入分配等方面的融合;中期目标应在短期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城市的辐射作用和带动作用,逐渐消除城乡经济和社会水平的差距;远期目标应在中期目标实现的基础上,真正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的完全融合,并形成一体化的网络型系统。

(二)明确层次性目标。以空间为主体,明确中心城区发展目标、城市郊区发展目标、乡镇村发展目标,有重点、分层次开展建设,最终使城乡总体达到一体化布局的目标。中心城区应以第三产业为发展重点,建立快捷、通畅的交通网络,质优、完善的文体医等服务设施网络,突出城市特色,增强城市辐射能力。城市郊区应结合当地产业特点,建立优质、集中地产业园区、工业园区为目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作为城乡经济社会联系和融合的纽带,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乡镇村应以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农业产业化为依托,建立城乡连通、便捷通畅的交通运输网络,加快建设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立布局合理、特色突出的乡村社区。

三、必须突出核心工作,有重点的推进

城乡一体化涉及面广、内容丰富,推进中必须重点突出、统筹兼顾,按照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基本导向,以实现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农业产业化为目标,统筹推进规划建设、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社会保障和公共管理等六个一体化。

(一)城乡规划建设一体化。坚持规划先行,用一体化的理念统领建设发展规划。

1、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根据城市发展方向,围绕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明确功能分区定位和产业发展重点。

2、编制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以全面协调城乡利益关系和整合城乡资源为着眼点,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为根本,按照系统性、规范性、实用性和权威性的要求,结合产业规划、旅游规划,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编制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

3、完善乡村发展规划。合理安排农村居民点用地和布局,明确农村土地功能分区,设定农业现代化园区,调整优化乡村空间布局。城市、郊区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统一纳入一体化规划中,并编制专项规划,规划一旦确定,必须依规划执行,循序渐进,梯次推进,突出重点,凸显特色,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二)城乡产业布局一体化。从完善城镇功能和优化资源配置出发,统筹安排重点产业和布局,按照集约发展、效益优先、生态环保的原则,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城乡产业结构和布局,促进城乡三次产业的有机融合、协调发展。

1、集中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从完善城镇功能和加快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出发,按照节约发展、效益优先的原则,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城乡产业结构和布局,引导特色、优势产业向园区集中,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建立各具特色的产业基地、工业园区和开发区。

2、调整优化现代农业结构和布局。以“土地向规模化集中”为导向,按照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规范化管理的要求,促进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加快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3、以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城市化。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思路,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以园区促进企业集聚,以产业集聚促进人口集聚,加强三大产业融合,促进农民向非农化转变,促进农业向产业化转变,降低农业人口数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三)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以服务群众,促进发展为目的,以构建网络化的基础设施为目标,全面开展城乡路网建设、城乡水利水系建设、城乡电网、信息网等基础设施的网路化建设。

1、构建城乡一体的交通网络。打造快速、便捷、流畅的市区交通网络,完善通往市外、省外的铁路、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等路网建设,打造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完善城市到乡镇、乡镇到重点村屯的路网建设,促进城乡路网一体化、城乡公交一体化格局的形成。完善重点村屯到一般村屯的路网建设,加快改扩建、硬化,实现村村通。

2、构建城乡一体的水利网络。深化水利体制改革,建立城乡一体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实现城乡饮水、供水系统一体化。加强区域水系建设,以现有河流、湖泊、水库为基础,除险加固,清淤疏通,构建城乡一体、循环利用的生态水系,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完善农村农业灌溉用水体系。

3、构建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设施网络。加快城乡供电、供气、给排水、公交等公用设施,完善服务功能。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建立以中心城区为核心,重点乡镇为基本联络点,覆盖城乡的通讯网络、电视网络和互联网网络,形成城乡配套的商业网络体系。

(四)城乡社会事业一体化。统筹城乡社会事业规划和建设,整合优化城乡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资源,建立城乡覆盖、城乡一体的教育、卫生、文化及体育设施网络和管理网络。

1、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围绕主导产业发展的需求,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重点加强对非农化农民的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及再教育。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成果,普及普通

[5][8]

[3]高中教育和幼儿教育,调整优化教育资源,全面提高农村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积极推行素质教育,使广大农村享有与城市同等的教育条件。

2、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引进高技术人才,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技术水平,补充充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力量,重点提高乡镇、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快建立健全以城区医院系统为依托,以乡镇卫生院为纽带,以村(社区)卫生室(站)为基础的城乡一体化卫生服务网络。

3、积极发展农村文体事业。加快城乡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在城市社区和有条件的重点镇村建设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的文体健身活动场所。加强群众性文体活动组织体系建设,广泛开展文化体育活动进社区、进农村活动,发展文体产业,培育特殊人才,推动文体事业发展。

(五)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社会保障是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也是目前城乡居民生活差距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坚持以城乡劳动力充分就业和人人享有社会保障为目标,以缩小、消除城乡居民社会保障方面的差距为根本目的,系统化、整体性推进城乡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一体化

[10]。

1、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各级政府部门要切实担负起农村劳动力水平提高和转移的责任,搭建农村劳动力非农化就业服务平台,做好劳动力资源的推介、引入工作,建立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重点保障失地农民和困难群体的就业和再就业,努力形成城乡统一、城乡居民“同工同酬同保障”的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

2、扩大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险、社会保障体系,使城乡居民可以享有一体化保障服务。加强城乡各种社会保险制度间的相互衔接,扩大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覆盖面,逐步提高保障标准;积极创新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城乡居民均等化化的养老保险制度;坚持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城乡医疗保障的全覆盖。

3、健全底层群众生活保障制度。加大对城镇“三无”人员、五保户等困难群体的救助帮扶力度,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集中供养、长期供养的长效机制,基本应保尽保、城乡覆盖的帮扶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社会救助事业,逐步形成城乡一体化、组织网络化、保障法制化,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

[11]。

(六)城乡公共管理一体化。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实现城乡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推进城乡公共管理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1、加强城乡社会矛盾调解。建立健全矛盾调处解决的长效机制,切实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特别是失地农民和农民工的利益不受损失,促进城乡社会和谐发展。

2、加强基层社会的民主和法制建设。加强对基层组织和群众的民主、法制宣传和知识普及,使社区、农村民主化、法制化,构建平安社区、平安村镇。加强基层执法队伍建设,严格依法行政,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利益,维护社会公正。

四、创新机制体制,有依据推进

在稳步推进城乡一体化硬件建设的同时,必须改革创新,探索建立适合并能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机制体制,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的限制,优化城乡资源配置,使一体化工作健康、有序推进。

1、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二元户籍制度是限制农民城市化、农村城镇化的重要因素,城乡一体化工作中必须首先打破这种户口性质的差别,消除因户口性质而产生的阻碍。进一步放宽农村居民到城镇落户的准入条件,逐步扩大“农民市民化”的范围和规模,当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后,逐步取消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户口性质划分,按实际居住地登记居民户口,实行一元化的户口登记制度和户籍管理制度。

2、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依法保障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的各项权利,鼓励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出租、置换等方式,参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建立健全囊括国有土地出让、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集体林权流转的城乡统一的土地有形市场体系。改革完善征地制度,提高征地补偿标准,补偿资金直接发放到农民个人,切实保障失地农民失地后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和提高。

3、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在农村的作用和影响力,增加信贷服务品种,提高服务质量,完善农村信贷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公共财政支农惠农制度,加大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鼓励直接为“三农”服务的民间资本、投融资组织服务于农村、农业,并建立完善的资金、机构管理体制。

4、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体制,转变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方式,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水平,构建城乡一体的行政管理和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新型社区管理体制,按照地域相近、规模适度、有利于公共资源整合的原则,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稳步推进镇村体制向街道社区体制转变,实现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我管理的有效衔接,政府依法行政和居民依法自治的良性互动。

参 考 文 献

[1]厉以宁.论城乡一体化[J].中国流通经济,2010(11):7—10.[2]陈锡文.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74—181.[3]贾淑惠.国内外城乡社会经济一体化模式的评价和借鉴[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19):142—143.[4]刘伯霞.中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背景和城乡关系现状分析[J].三农研究,2006(9).[5]付明星.城乡一体化的具体路径[N].湖北日报,2012—12—26(12).[6]吴伟年.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机制与对策思路—以浙江省金华市为例[J].世界地理研究,2002,11(4):46—53.[7]段娟,文余源,鲁奇.近十五年国内外城乡互动发展研究述评[J].地理科学进展,2006(7)118—127.[8]张英魁,袁和静.城乡统筹发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壁垒,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J].现代城市研究,2009(2).[9]王维工,蒲再明.上海城乡一体化战略研究[J].上海改革,2003(1).[10]郭建军.日本城乡统筹发展的背景和经验教训[J].国际农业,2007(2).[11]范朝礼.江苏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与思考[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社会调查课程论文 第2篇

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会功能

提要 农村社会在现代化过程中发生了巨大变化,宗族社会基本消失,原本存在的农村自治下的社会管理也随之消失,农村社会需要重新再造。合作社在建国后承担了这一任务,但市场化改革使合作社走向衰落。随着农村经济问题的出现,农民专业合作社再次出现,同时发挥了巨大的社会功能,成为农村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社会功能;农村社会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研究和立法层面都将其定义为经济组织。但在实际生活中,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挥大量的社会功能。同时,对其的法律规制却是缺失的。现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没有规定社会职能;另一方面学术研究将其作为经济组织,部分研究将其认为是一种企业形式。而农村社会现有的自治的无力和城乡交流的日益增多都对农村社会公共物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有研究注意到了合作社的政治功能,但在实践中可以看到农民专业合作社更多是社会功能的发挥。本文基于各研究机构的调研报告和新闻媒体的报道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会功能。

一、农村社会的衰落与再造

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传统农村社会逐步衰落,但宗族社会生活还是基本没有发生变化。传统的乡村自治下,农村社会是封闭的。根据李银河的研究总结出村落文化的以下特点:一是小群体中的一切信息都是共享的;二是村落的规模以一般人相互熟知的极限为其极

限;三是村落成员的流动性不大;四是村落中的人有相互竞争的倾向;五是村落中的成员有在生活的各个方面趋同的压力。农村社会生活基本是宗族社会生活,地缘和血缘的关系是主要的社会生活范围。梁漱溟的研究认为:“中国社会秩序之维持,社会生活之进行,宁靠社会自身而不靠国家;地方自治和职业自治是相当有的。” 直到1949年建国,这种宗族社会基本瓦解。李银河总结出三个原因:一是解放后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中,族权曾经被当作旧社会压迫人民的势力予以打击;二是担任宗族首领的人大多是地主、富农和乡绅,在土改运动中遭到了沉重的打击;三是解放以后实行高强度的中央集权体制。宗族社会的消失,继而农村社会生活进入了人民公社下的集体生活中,私生活领域开始减少。值得一提的是,这时出现大量的合作社,并为后来合作社的重新兴起提供了思想基础。虽然这时的合作社在现在历史评价中地位不高,但作为共同的记忆,也是农民解决问题的一种思路。

改革开放初期,随着包产到户,土地家庭承包经营的实行,农村社会得到了发展,农村的世俗生活逐步恢复,一些发达地区出现了宗族的复兴。但二元结构下,农村的发展也慢慢陷入了停滞。2003年农村进行了税费改革,其后又取消了农业税,这些政策在减轻了农民负担的同时也使得基层组织减少了收入,形成了财政缺口。为了解决这个财政缺口问题,进行了乡镇机构改革,各地合并村、乡等基层组织,使基层组织退出了农村社会,形成了真空。而农民对农村的公共品的需求却在不断地增长,这为合作社的进一步

发展提供了发展空间和大众基础。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会职能

(一)科技推广职能。合作社对农民在生产经营中进行生产技术教育是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市场对食品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合作社也成为农业标准化的示范。在对浙江农民专业社的调查中发现,合作社推动当地农业科技应用。在农业部组织实施的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试点、测土配方施肥补贴、苹果套袋关键技术示范补贴等项目中,逐步将农民专业合作社列入示范载体。在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农民的农业科学生产是重要因素,这客观上将促进合作社对社员进行生产技术教育。

(二)文化职能。农村文化生活随着城乡流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民俗文化生活逐步消失,而农民对文化的需求却日益增加。合作社为满足文化需求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浙江宁波慈溪市观海卫镇高背浦渔业合作社在村民大会上提议,通过文艺汇演等方式普及“和谐社会”理念,并以合作社名义出资帮助这项活动。每逢周末或者节日,村中心都上演文艺晚会,丰富了村民们的文化生活。

(三)农村卫生职能。农村卫生条件的改善一直都是一个难题。缺少资金的情况下,治理污染的基础设施无法建设,但同时各种农业污染和生活垃圾却越来越严重。合作社作为一个农民组织,对治理污染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浙江杭州市临安县,合作社为治理畜粪污染争取到国家资金,治理了8个村的污染。

(四)社会保障职能。农村社会保障的建设是农村社会稳定的基础,尤其是大量的农民工在城市结束其打工生涯时,对社会保障如何解决?在第二代农民工的问题上,这个问题更为严重。已经远离土地的他们需要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农村老龄化问题也急需解决。虽然合作社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其作用还是不容忽视。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着社员的互帮互助,尤其是在社员患病缺钱时,合作社可给予帮助。笔者曾经到吉林省梨树县的部分合作社参观,发现资金合作中的用途并不仅仅限于农业生产和经营,在社员因患病出现急需用钱时,合作社也会借贷给社员。这与传统农村社会中的宗族帮助很相似。

三、合作社社会功能性质分析

合作社积极发挥社会功能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可以看到:一是合作社社会功能是农村社会文化和经济所决定的。农村社会虽然经历了现代化历史巨变,宗族社会已经瓦解,但农村的家庭延续并没有发生很大的人口流动,所以一个村里的大多数人都沾亲带故。这样的社会环境下,相互帮助是情感的出发点。市场经济的风险对农户来说是巨大的,合作社一定程度上能抵御一定风险;二是合作社发挥社会功能并不是说合作社有很大的社会责任。当前大多数合作社仍然弱小,只能给予社员一定的社会帮助。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合作社的确可以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为地区带来社会福利,但合作社本身仍是农业市场化的产物,发挥合作社在经济上的作用是最主要的。在带来农民收入上提高的同时,发挥其社会功能。合作社也

只有在经济上有了作用,才能在社会功能上有所发挥。合作社是否是农民公民社会出现的体现?从公民社会的概念变迁可以看出当前的合作社应该是一种初级的公民社会的体现。”亚里士多德认为公民社会是由平等自由的公民为追求更美好生活,通过平等缔约方式建立的政治共同体、政治社会或政治国家,这种社会区别于人们缔约前的野蛮的自然社会,是文明社会和道德社会。黑格尔和马克思将其认为是基于私人利益的结合,属于经济领域,与国家和政治社会相分离。现代公民社会概念强调‘私域’的存在。”农村专业合作社承担社会职能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基层政府组织缺失所造成的。很多基础政府组织不能承担社会管理职能,从而出现了社会组织的真空,而农村社会的自发秩序的组织化恰恰以农村专业合作社这种经济组织形式体现。

四、结论

建设新农村不仅仅意味着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村社会的建设更显重要。农村社会的完善才能让农民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农民专业合作社其本身作为一个经济组织,却承担了大量的社会功能。对这种情况,一是让农民专业合作社继续承担这种职能,在法律和政策上给予支持。这样,可以无间断地完善农村社会。二是要充分发挥农村民间组织和进一步改革农村自治。这样做可以让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中于经济事务。主要参考文献:

社会调查课程论文 第3篇

《社会调查方法与实务》是高职社会工作专业的主干课程, 是学生了解与认识社会的重要手段, 是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与社会责任感的一门方法性课程。课程团队根据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念和思路, 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建构步骤, 通过行业机构调研、召开行业专家访谈、提炼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归纳职业行动领域、转化学习领域等具体措施, 完成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和课程体系的重构, 归纳、总结并整理出高职社工专业学生的两大主要就业岗位以及对应的14项典型工作任务, 确定了7门主干学习领域课程。再将学习领域中的能力目标和学习内容进行基于教学论和方法论的转换后, 构建课程的学习情境,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从而完成了课程的全新开发和设计。

1 社会工作行业岗位分析

根据行业人才需求所做的调研, 发现我国社会工作者主要分布在社会救助、社会慈善、残障康复、优抚安置、社区建设、司法矫正、教育卫生等领域, 专门从事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等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工作。按照错位发展的思路, 专科层次的社会工作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包括初次岗位服务岗位和发展岗位管理岗位, 重点方向是服务岗位 (见表1) 。

2 工作任务分析与归纳

专业教师团队通过联合行业专家和一线技术人员, 针对珠三角地区社会工作岗位内容, 采用访谈、问卷、研讨、论证等方式, 依据在实际工作中具体工作任务出现的频繁程度、重要性及所能承载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通过岗位分析确定了社会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如下:

根据岗位需求、毕业生的就业岗位跟踪调研及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 将相近工作任务按照能力进行归并和分类, 归纳出社工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典型业务工作包括:评估服务环境、建立专业关系、确定服务需求、设计服务方案、执行服务方案、链接及维护资源及评估服务效果。根据能力复杂程度归纳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业行动能力, 导出行动领域 (见表3) 。

3《社会调查方法与实务》课程开发

根据对社会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与行动领域归纳, 建立了社会工作专业的学习领域 (见表4) , 构建了课程体系, 以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

课程团队结合社会工作服务开展的工作过程确定了课程的工作任务, 考虑学习情境设计的完整性、可操作性、可迁移性和适度性, 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递进原则, 选取了4个学习情境 (见表5) 。每个学习情境都包含一个完整的调查过程, 每个任务的对象、内容、手段、组织、成果和环境都是变化的, 但是完成任务的过程是相同的, 即按照“选择调查课题、制定调查方案、确定测量指标、抽取调查样本、设计调查问卷、实施问卷调查、开展个案访谈、处理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撰写调查报告”组织教学, 以期达到教学内容与岗位职业能力一致。

4 结语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设计改革有力地推动了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社会调查方法与实务》课程团队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 以深度校企合作为基础, 以详实的岗位调查资料为依据, 以工作任务完成为目标, 进一步优化了课程内容, 制定了规范的课程标准, 改进了教学方法, 完善了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切实提高了社工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摘要:基于工作过程构建新型高职课程已经成为高职课程改革的重要手段, 其核心是以岗位能力获得为目标, 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内容和课程标准。基于工作过程开发高职课程的思路与方法, 提出《社会调查方法与实务》课程的整体设计与实施方案, 实现了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的统一。实践表明, 该课程改革对促进高技能人才培养具有显著效果。

关键词:工作过程,课程设计,社会调查方法与实务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品德课程社会调查方法例谈 第4篇

一、编写采访提纲,预见调查过程

“凡事预则立”。如果把师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比作轮船出海航行,那么编写采访提纲就好比制定周密的航海计划,一份精心策划的提纲包括采访目的、时间、对象、方法、提问等。教学目标则好比航海中的一枚指南针,起着导向作用,帮助大家把问题提到点子上,让调查结果彰显份量。

请看《漫话邮政》一课中学生拟定的采访提纲:

(1)采访目的:走进邮局,了解邮局的社会功能,感受信息社会中邮政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2)采访时间:星期六早上8:00。

(3)采访地点:Ⅹ镇邮政支局。

(4)采访方法:用数码相机抓拍如火如荼的邮政工作场景,索取邮政宣传图片,分组开展访谈。

(5)采访问题:

第1组:采访支局长

第2组:采访办事居民

第3组:采访邮递员

调查预约得讲点“艺术”。如果没有调查对象的配合,再完美的采访计划也只是“空中楼阁”。所以,拟好调查提纲后,师生要提前进行电话预约,说明采访内容,让对方有时间准备。适当的社交语言也是必要的,有礼貌的、艺术的沟通才能使对方欣然接受采访。例如:“早上好,支局长,我是某某学校的小学生,想向您了解一下邮局有哪些服务项目。您管理的邮局服务很周到,请您约个时间和我们谈谈好吗?”假如对方委婉地拒绝,学生就该耐心地解释这是自己的第一次社会实践,是学习邮政知识、培养社会能力的好时机,希望对方能尽力配合,帮助自己完成学习任务!

准备工作得具体、细致。学生要学会得心应手地使用数码相机拍照、摄像、录音,心理素质差的学生应事先把采访提纲抄在本子上,边看边采访,免得临阵卡壳。教师甚至可以把工作做得更细致一点,在课堂上预设情景,指导学生事先模拟采访,熟悉采访的问题和流程。

做好了这些准备工作,万事俱备,师生就可以乘着东风过把采访瘾了!

二、主体分工参与,广揽信息资源

学生是调查的主体,活动中,他们按采访提纲分工合作,广揽信息资源。教师则需为其穿针引线,随时审视方案与现实的出入,适时介入指导,给予恰当的提示。教师要真诚地赞赏每一个学生的采访机智及其付出的努力,及时提示调查的细节,指导调查的策略,让调查活动给学生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

下面是《漫话邮政》一课现场采访节录:

和邮政局支局长的访谈:

生:“您好!我是某校学生,请您介绍一下邮政服务项目好吗?”

支局长:“电话、短信、电子邮件普及后,对邮政工作冲击很大,所以我们增加了名目繁多的服务项目,有邮政储蓄、特快专递、代办电信、代理保险与基金等。邮局办理邮政银联卡,人们可以在外地持卡购物。要是亲戚朋友生日,大家可以委托邮局代送蛋糕、礼品……”

生:“我们还想了解国际邮政的新视野。”

支局长:“有的国家开设电子寄信项目,用户在自己的电脑上写信,发到对方邮局,机器自动打印封装、输出信件,邮递员再将其送达目的地,减少了投递环节……”

(温馨提示:每次只提一个问题,有时可以追问,这样才能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

采风组抓拍了如火如荼的邮政工作场景:

邮政工作者:“下午两点邮政车来了再拍吧!宁波市邮件处理中心就在附近,每天传递2万多件邮件,1年800多万件,你们去那里看看吧。”

打工者:“我每个月都来给老家的父母、孩子寄生活费。”

做外贸的:“我来办理寄往广州的特快专递,是邮寄产品样本,越快越好。”

企业白领:“我寄函授作业挂号信,挂号信有记录,不会遗失。”

邮政储蓄柜前排起了长队,有人在办理邮政银联卡,有人在订杂志,墙壁上悬挂着“邮政储蓄银行可以贷款啦!”的横幅标语……

(温馨提示:不同的人往往会从不同角度谈问题,多方位采访相关人员,能得到更全面、更生活化的素材。)

身穿草绿色工作服、骑着摩托车的陈师傅正要出门投递,学生拦住了这位皮肤黝黑的邮递员,打开了话匣子:

学生:“您在投递工作中遇到过什么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邮递员:“晴天还好,遇上雨季,人常被淋得就像落汤鸡;冬天西北风呼呼响,吹在脸上像刀子割一样;三伏高温天,衣服都可以拧出汗水来。虽然辛苦,但不管怎样都要做好工作,人家可能正急切地等着大学录取通知书,我耽搁不得……”

(温馨提示:用心记住感人的事迹,用笔记要点、记数字、记个性化语言,既一目了然,又便于回去整理。)

三、多元描述交流,分享调查成果

1.选择话题,达成认知。调查材料新鲜出炉,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急于表达,但需要梳理出一条主线,“溺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教师应当选择一个牵一发动全身、关系到知识目标能否实现的话题,作为积极学习的诱因,把生生对话引向深入,让他们在互相倾听中补充,彼此吸纳中整合。“老师小时侯,最快的通讯方式是发电报,现在一个电话就能解决问题,所以电报销声匿迹了。那么邮政局是否也该退出生活舞台?”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不行,邮政大厅不仅仅有通讯服务,还有集邮、订报、汇兑、储蓄等各种服务项目。”“邮局能办理国际快递。”“还可以寄包裹和钱。”“邮递员每天把报纸送到我家。”“通过邮局可查阅全国各地的邮政编码、区域电话。”……只抛下一个有争议性的话题,邮政的社会功能就在学生七嘴八舌的描述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2.借助媒体,再现情境。随着学习、讨论的深入,师生回味社会调查中一些真实的画面、影视资料,这些生动活泼、与生活最贴近的东西,非假手教师的二手货,是学生生活智慧的自然发现,探究体验的精彩展示,语言表达的情境提炼,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再领悟、再共鸣。课堂上,我们重温支局长和邮递员的采访录音,居民办事的照片和井然有序的邮政工作场景,学生的眼睛熠熠生辉。然后,教师拿起信封说:“尽管现代通讯方式发达,但人们还是离不开写信这一传统方式。猜一猜这薄薄的信要经过多少人才能送达?”学生畅想取信、盖戳、运输和投递等过程后,教师适时让学生观看漫画《一封信的旅行》。这时,学生不禁感叹:真是众人托起一封信啊!

3.实践操作,学以致用。品德课程是一门指导生活的课程,其目的就是引导学生用课堂习得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因此,教师要寻找教材与生活的结合点,极尽条件创设真实情景,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强化练习,提升孩子的生活能力和生活智慧。课堂上,老师在教室四周摆上4个绿色的邮筒模型,启发道:“送达一封信要经过很多人的辛勤劳动,那么我们寄信时要注意些什么呢?”学生讨论后一致认为:一要字迹公正;二要用标准信封;三要写邮政编码;四要贴足邮票。接着,按此原则,学生取出明信片来写给亲朋好友,然后交换检查格式是否准确,能否准确送达,最后把信件投入模拟邮筒中。通过这样的实践操作,学生最终学以致用,提高了生活能力。

4.模拟体验,升华道德。教学最终要实现求知和做人的统一,实现知识学习与道德学习的统一。教师全域设计模拟体验活动,能让情感目标得到最佳诠释。学生的心灵有所触动,自然就会将课堂习得的道德知识落实到行动上。课堂进入尾声,小组模拟表演“一封拜年家书的旅行”。教师亮出邮包、仿制邮箱、道具邮戳,学生配以深情旁白:“满载亲情的书信出发了,分拣中心信件如山,信件随火车呼啸行驶千里,邮政车翻山越岭,邮递员风雪奔波……”同时,学生接力表演,集体互评。最后,学生现场采访:“见信如见人,千里迢迢收到家人朋友的亲笔信,有何感受?”体验活动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通过活动,学生悄然形成了尊重邮政劳动、敬重邮政工作者的社会道德观。

社会调查好比一湾水渠,引得生活这股源头活水,潺潺地淌过学生心田,丰富着学生的社会认知,激荡着学生的情感体验,发展着学生的实践能力。它让学生享受探究的乐趣,获得课堂的自信和活力,是对传统钢筋水泥式教育的挑战,有待广大教师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作者单位:浙江宁波市鄞州区茅山小学)

社会调查方法论文 第5篇

社会调查法

方法服从和服务于理论研究,针对不同的研究问题,应该采取不同的研究方法。一个比较完整的研究方法体系包括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它们可以解决不同的问题,但有时候由于研究问题的复杂性,则很可能同时结合这两种方法进行研究,比如在资源与能力理论中(resource.based view,RBV),由于资源、能力、知识、惯例等关键性变量的难以测量性,而同时又要检验理论假设,这就迫使一些学者综合采取多种方法进行研究。这种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近来得到了一些管理学者的采纳,如Man对中小企业的企业家能力与竞争力所进行的研究就是如此¨。一个完整的社会调查方法体系大致可以通过以下框架来概括社会调查法是研究性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

1、是什么?弄清社会问题。

2、为什么?寻找问题原因。

3、怎么办?寻找解决方法。

1、为研究人员提供研究专题的第一手材料和数据,揭露现实社会存在的问题,暴露矛盾,通过不断解决各种矛盾促进社会的发展。

2、为有关部门制定政策、规划、改革提供事实依据,为实现不同层次和不同要求的管理和预测服务。

3、明了社会现状,发现新的研究专题、先进的经验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新见解、新理论,从而推进该领域工作的科学化。

1、明确社会调查研究的四要素

(1)调查什么?

(2)谁去调查?

(3)向谁调查?

(4)怎样调查?

2、明确社会调查研究专题设计的基本要求

(1)发现、提出社会问题,确定社会调查研究专题。

(2)确定谁去调查?向谁调查?调查什么?

(3)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方案的具体设计,解决怎样调查的问题。

(4)收集资料。

(5)分析资料。

(6)结论与建议。

(7)理论思考与讨论。

社会调查法主要方法有:

现场调查法

调查表法

直接面谈法

定点统计调查法。

社会调查在战略管理研究中除了对理论推导的相关假设进行验证或修正之外,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构建关键变量的测量量表,“如何在理论框架的基础上进行量化,把相关的概念和机制操作化,加以测量,最终对理论假设进行检验,这是社会科学研究的一项主要工作”。但要确保测量工具的有效性和可信性,及假设检验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则务必在定性研究过程中遵守科学的研究精神并采用科学的资料收集与处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假设和研究的主题或观点,这是科学研究的基础性环节,这也是构成访谈问卷的理论基础。

2.构建社会调查的访谈问卷,这是社会调查法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战略管理理论的不少学者以为访谈问卷的设计是一项随意性的工作,其实由于这一环节直接影响到所收集的数据的质量,也就自然地影响到后续研究的所有环节。一份完善的访谈问卷,应该满足科学性的原则,即访谈问卷与研究的主题紧密相关,是建立在深厚的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的;应该满足简洁性原则,受被访谈者时间资源的限制,过于冗长的调查问卷往往使研究的问题无法深化,只能浅谈则止。所以在进入企业进行社会调查之前,一般应该尽可能地参考被访谈者的意见、专家的建议、并参考相关文献的研究。

3.进入企业进行实地调查,这时应注意访谈方法的权变性。根据研究主题的不同,可以分别采取结构性访谈、半结构性访谈,以及开放性访谈,其实由于被访谈者个体特征的差异性(如口头表达能力等),在具体的访谈过程中也应该适当地调整原先所设定的方法,并且由于原先设计过程中的遗漏和失误,还有可能要对访谈问卷进行修改。

4.整理访谈过程中所收集的资料,并在资料整理的基础上提出测量的工具,或对原先的理论假设进行检验或修改。如果调查资料不够完善、充分,此时还可以通过采取收集二手资料的方式进行补充。

(一)、应用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原则,合作学习

社会调查法通过合作学习的教学理论,以教师引导学生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在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了解学生在社会调查的进度和变化情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不断完善学生课外调查实施方案。

(二)、社会调查法是教育创新的需要和体现

要进行教育创新,必须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社会调查法,其价值取向,就是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发展打下基础。学生在调查研究中的体验、收获,即社会调查研究的全过程每阶段均纳入教师教育教学评价的范畴之内。社会学科开展社会调查法,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注重资料的搜集和分析,最后写出调查报告。

(三)、社会调查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社会学科的学习兴趣

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水平,初步具备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调查法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开阔了学生眼界,丰富了学生课外知识,学会了分享和合作,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

(一)、社会调查法理论的学习

1、学生的自我调查能力素养的学习与提高

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社会调查,学生应当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一方面学生认识到社会调查的意义,尽而转化为学生学习的自觉行为。另一方面,学生掌握社会调查的基本程序,并辅助以具体调查方法的介绍。学生课外实施社会调查的实践和研究,学生自行组织社会调查,调查中可以相互观摩、相互切磋、相互启发,彼此帮助。关于学生自行组织的社会调查,以小组合作形式展开社会调查以此研究和个人独立研究。成员相互合作,各展所长,协作互补。

2、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影响学生的实践与理论结合度

社会调查与论文格式 第6篇

毕业作业是开放教育会计学专业(会计与统计核算方向)教学的重要内容。为加强这一工作环节的管理,规范写作提高毕业作业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1、纸型

毕业作业一律用国际标准A4纸(297mm×210mm)打印。

2、版式与用字

文字图形一律从左至右横写横排,使用规范的简化汉字。

3、论文各部分的编排式样及字体字号

(1)封皮论文标题:2号黑体加粗。姓名、学号、教育层次等用宋体小四号。指导教师发放封皮。

(2)目录:另起页,项目名称用3号黑体,顶部居中;内容用小4号仿宋。

(3)中文内容提要及关键词:另起页,内容提要四个字用3号黑体,顶部居中,上下各空一行,字数在300字左右;内容用小4号宋体。关键词三个字用4号黑体;内容用小4号黑体;关键词通常是3-5个,最多不超过7个,词间空一格。

(4)正文文字:另起页,论文标题用3号黑体,页部居中排列,上下各空一行;正文文字用小4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单倍行距;字数本科不得少于6000字,专科不得少于4000字。

正文文中标题: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

一、”,4号黑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

(一)”,与正文字体号相同,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三级以下标题:三、四、五级标题序号分别为“1”、“(1)”和 “①”,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可根据标题的长短确定是否独占行。若独占行,则末尾不使用标点;否则,标题后必须加句号。每级标题的下一级标题应各自连续编号。

(5)参考文献:项目名称用4号黑体,在正文或附录后空两行顶格排印,另起行空两格用小4号宋体排印参考文献内容。参考文献不得少于5条。

4.标点符号

文中的标点符号应正确使用,忌误用、混用,中英文标点符号应区分开。

5.页码

论文封面及相关表格、内容提要、关键词、目录所在页面不需要排页码,从正文开始排印连续页码,页码居中。

6.打印

论文一律用A4纸单面打印,文稿一律左侧装订。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

经济学专业本科集中实践环节教学实施方案

开放教育经济学专业本科主要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等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政策和法规,了解中外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了解经济学的学术动态,具备从事经济管理和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为锻炼、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特制定本教学实施方案。

本专业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不得免修,内容包括社会调查和毕业论文两项。

一、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要集中考察学生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中国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如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整理有关经济运行的资料,编制案例并进行相应的经济统计分析等。

(一)调查要求

社会调查原则上全学程安排一次,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必须参加社会调查。不参加社会调查的学生不能毕业。调查进行时间以三周为宜。各市电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布置和初评,并将初评后的案例编制结果汇总报送至省电大。

社会调查是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前期的一个必要环节,为了充分利用学生进行调查所获得的第一手材料,使得毕业论文更具现实性和应用性,社会调查的选题应在本专业范围内。调查的单位与自己的实际工作岗位相结合。学生根据确定的题目开展调查活动,写出案例编制报告。社会调查应先有一个调查方案(含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调查结论等),做好调查前的准备工作。市电大在调查前应组织一次集中辅导。学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实际确立调查对象和选题。选题应具体、具有现实意义,并能为学生所驾驭。学生在社会调查中,应作好采访笔记。

学生根据调查的事例和相关资料独立写出案例编制报告。案例编制报告的撰写内容应包括:

1.标题。应体现一个鲜明的主题。

2.案例背景。简要叙述事例或现象发生的背景。

3.案例描述。对现实中出现的经济事例进行描述,要求真实、具体、典型。

4.案例分析。对案例进行分析,分析成功与不足及原因。

5.案例延伸。对案例进行拓展评析。

6.案例讨论。提出一些引发深层思考的问题。

(二)成绩考核

成绩考核标准:合格、不合格。

合格:案例编制的范畴符合要求;调查活动真实,有详尽的社会调查记录,且原始调查材料翔

实;内容充实,逻辑清楚、语言通顺;字数2000字以上。

不合格:凡不符合合格的标准中所提到的任何一条要求,均视为不合格。

案例编制报告经审核合格后给予3学分。没有参加社会调查工作和未交案例编制报告者不能得到该学分。

二、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开放教育经济学专业本科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是综合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毕业论文还是电大毕业生总结性的独立作业,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撰写毕业论文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指导教师的资格及职责

每位指导教师指导毕业论文一般不超过10篇。

指导教师的资格:指导教师的资格审查由各市电大负责,并报省电大备案;指导教师只能指导相关专业的毕业论文,不得跨专业指导;指导教师必须是具有相应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且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具有3年以上相应专业教学经历。

指导教师的职责:根据毕业论文工作的具体要求和安排,制定详细工作计划,指导学生正确选题,对学生毕业论文写作全过程进行指导,解决写作中的有关问题;指导学生制订写作计划,检查写作提纲,审阅学生写作初稿,提出具体修改意见;指导学生进行文献检索,推荐参考书目和资料并指导阅读;对每位学生毕业论文进行分阶段指导,不少于4次,总计时间不少于8小时,每次指导需进行较详细记录;检查学生独立完成写作工作情况,鉴别并制止抄袭、剽窃等作假行为;针对学生毕业论文全过程表现写出具体准确的评语,并给出初评成绩。

二)写作要求

毕业论文为本专业学生必修环节,不得免修。论文应由学生本人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不得抄袭和剽窃他人成果。学生在专科学习阶段所作毕业论文不得直接或变相用作本科学习阶段的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选题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以学生所学专业课的内容为主,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题目大小适中,对实际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应尽可能选择与社会发展及本地区、本单位实际工作相结合的题目。选题应鼓励学术创新,避免选择已经完全得到解决的常识性问题;鼓励选择同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鼓励与解决实际问题相关的论文选题。选题前后应阅读大量有关文献,文献阅读量不少于10篇,将其列入参考文献表,并在正文中引用内容处注明参考文献编号(按出现先后顺序编排)。

毕业论文应当具备学术文体的一般特征,字数一般在5000—8000字(指论文主体部分,不包括前置部分和附录部分)。调查报告、工作总结及文学作品等各类非学术文体的文章不能作为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的格式一般包括以下内容:封面、目录、中文内容提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附录、封底。如有需要,可以在正文前加“引论”或“绪言”,在参考文献后加“后记”或“说明”。

(三)答辩要求

原则上要求所有学员都要参加答辩,确有困难的分校至少随机抽取50%参加答辩。申请学位的学生必须参加答辩。

答辩在各市电大进行。答辩的具体组织工作由各市电大毕业论文指导小组负责。

各市电大成立答辩小组,答辩小组人数一般不少于3—4人。小组成员结构:答辩主持人1名,答辩教师若干名。答辩小组由答辩主持人(具有相应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并持有中央电大颁发的答辩主持人资格证书)负责,省电大派人参加;答辩教师应具有相应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3年以上相应专业教学和研究工作经验。其资格审查由各市电大毕业论文指导小组负责,并报省电大备案。

答辩教师应审阅参加答辩的学生撰写的毕业论文,并依此提出问题,对学生答辩情况进行现场点评;本人指导的学生进行答辩时,不得担当该答辩组成员。

学生要介绍自己论文的题目、主要思想和研究结果(不超过10分钟),由主答辩教师及答辩组各成员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提问。(每位学员可以有15分钟的时间回答问题);答辩组成员讨论并给出各自的打分,综合所有给分,得出该学员应得的答辩成绩。

学生答辩成绩考核标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

优秀:答辩过程思路敏捷,叙述清楚,论述全面、正确,重点突出,逻辑性强,基础知识、基础理论运用正确。

良好:答辩过程思路清楚,论述全面、正确,可以较清楚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基础知识、基础理论运用正确。

中等:答辩过程思路比较清楚,论述比较全面、正确,可以较清楚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基础知识、基础理论运用比较正确。

及格:答辩过程思路基本清楚,论述较全面、正确,基础知识、基础理论运用基本正确。不及格:答辩过程思路不清,观点不明,不能正确运用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回答问题。

(四)成绩考核

1.考核步骤:指导教师应根据学生写作态度和论文质量,给出建议成绩。各市电大毕业论文指导小组要对所答辩的学生论文进行复审,并填写毕业论文评审意见表;学生毕业论文成绩由省电大负责终审。各市电大必须收齐有关资料,放入毕业论文档案袋中,作为终审的原始材料,并及时送省电大。

2.成绩考核标准: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优:全面完成课题要求,选题新颖,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创新性、科学性、可行性和专业性;分析研究方法正确,方案设计合理,能正确、灵活地综合运用专业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围绕课题的观点鲜明、正确,有独到见解和创新,材料详实、充分,数据完整、可靠,论证有力、充足,层次分明、逻辑清楚、结构完整、格式规范,文字材料所必须的附件齐全;满足专业要求的文字材料写作篇幅。

良好:按要求完成课题,选题适当,有一定的实用性、科学性、专业性和可行性;分析研究方法基本正确,能综合运用专业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围绕课题的观点正确,材料充分,数据可靠,论证比较有力,逻辑性比较强,结构完整,格式规范,文字材料所必需的附件基本齐全;满足专业要求的文字材料写作篇幅。

中等:按要求完成课题,选题适当,有一定的专业性和可行性;分析研究方法基本正确,能综合运用专业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围绕课题的观点比较明确,材料较充分,数据可靠,论证有一定说服力,结构完整,格式规范;满足专业要求的文字材料写作篇幅。

及格:按要求基本完成课题,选题尚可;分析研究方法基本正确,尚能运用专业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观点基本正确,材料基本齐全,数据比较可靠,结构比较完整,格式比较规范,文字材料没有明显漏洞;满足专业要求的文字材料写作篇幅。

上一篇:迷人的夏夜作文100字下一篇:金属切削机床设计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