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海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工作总结

2024-08-24

竹海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工作总结(精选11篇)

竹海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工作总结 第1篇

长宁县龙头镇人民政府

关于二○一二年竹海新农村建设示范片

工作总结

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竹海新农村建设示范片系列文件精神,我镇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和建设“百里新村,养生长廊”的总体要求,坚持“集中连片规划、集中连片发展产业、集中连片完善基础设施、集中连片绿化村庄”的建设原则,以大力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现代农业产业为切入点,大力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改变整体面貌,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高农民的文明程度。二○一二年,我镇的新农村建设在稳定、繁荣、经济实惠中快速发展。现将我镇今年竹海新村建设示范片工作总结如下:

一、按照要求,成立班子

我镇党委、政府结合近年来的新村建设工作经验,根据2012年长宁县竹海新农村示范片实施方案,专门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为第一副组长,分管大农业副镇长为副组长的竹海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研究、协调此项工作。

二、对照目标,严格规划

按照上级要求,今年我镇在建新村有龙头新村、石笋新村、竹洞新村,在去年基础上我镇这几个新村建设在稳健发展中。特别是龙头新村,我镇通过领导和村集体组织的共同努力,多次召开村组协调会议,全方位掌握情况,现场查看并结合我镇新村建设实施方案,参照龙头新村的规划,正在编制其他各新村规划。现目前龙头新村建设已初具规模,基础设施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而配备健身器材的休闲广场也开始建设,污水处理管网已全面完成。镇党委、政府多次召开联合办公会,研究布置农竹海新农村建设示范片的工作,出台了相应的惠农政策,土地利用严格按照流转、置换的办法对土地定价,并结合2011年土地复垦和D级危房开展工作,大大提高了来新村建房户的积极性。

三、初见成效,突出亮点

依托我镇交通便利的优势,今年我镇以石笋村为主倾力打造“竹洞-石笋-龙华综合产业园区”,首期占地500亩,现已建成特色水产养殖精品鱼塘200亩、杭北菊种苗基地150亩以及相配套的设施农业。为突出规模化发展、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高效农业,形成整体联动式产业发展格局,致力将该综合园区建设成为“龙头镇经济走廊”重要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通过竹海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建设,结合我镇示范片的实际情况,对示范片6个村进行了风貌整治、院落绿化、补助建

房、新建生产路、便民路等工程,有效地改善了聚居点环境,对我镇旅游产业及环境整治工作有积极的推进作用,带动了我镇第二三产业互动发展。

四、下步打算及建议

(一)加强宣传力度,充分调动更多村民参与竹海新农村建设示范片的积极性。只有真正将户改、复垦、新村等政策宣传到户了,才能有效调动更多数人建设新村、入住新村的积极性,杜绝散户零星建设,只有绝大多数人的参与才能让新农村真正兴起来。

(二)加大资金投入,完善配套工程。资金不足是新村建设最大的制约。住房修好了,但无水、无电、无路的现状让新农村新不起来,没有休闲广场、绿化美化等配套新农村同样兴不起来。建议通过县政府增加一点、乡政府调剂一点、农民自筹一点的办法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

(三)加强成本核算,确保不负债。新村建设资金有限,必须吸取过去负债建设的教训,加强对土地、基础设施建设、设计费、建筑成本、水、电、路等各项投入的成本核算,确保有限资金用到刀刃上。特别是在土地利用上,要做到大规划、小利用,即既要放眼长远可持续发展,又要立足当前(根据入住户数确定面积)降低成本,确保不负债的同时实现节约用地的目的。

长宁县龙头镇人民政府

二O一二年六月二十五日

竹海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工作总结 第2篇

2011年以来,我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示范片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和更加切实可行的举措,大力推进县域东部XXX个乡镇XXX个村的XX产业新农村示范片建设,超额完成了各项规划任务,部分指标提前达到三年预期目标,示范片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一年来,示范片投入建设资金XXX万元,产业基地进一步发展壮大,XX文化生态新村有序推进,基础设施条件快速改善,公共服务全面延伸,农民收入大幅增加,预计XXX户XXX多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将达到XXX元以上,高出县均XXX元,较去年增长XXX%。以示范片为核心,2010年,XX县被省政府认定为省级现代XX业基地强县和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011年,成功创建为国家级现代XX业基地强县和国家第三批农业科技园区;ZZ乡OO村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6月初,省委书记OO亲临我县,对以现代XX业为支撑的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5月份,时任省委副书记OO对我县“实施五大XX发展示范片支柱产业”作出重要批示,指出“这种做法应多总结推广”。

一、主要成效

(一)现代XX业基地质效并举。

紧扣农民增收核心任务,依托XX基地规模优势,大力实施XX林立体、XX畜循环、主体带动等“五大XX”,多层次多渠道扩大收益,增加农民收入。示范片XX基地达XXX亩,农民人均XX园XXX亩以上,主导产业覆盖片区所有农户,提前完成三年任务;配套发展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XXX个,全年出栏生猪XXX万头,建成“猪+沼+XX”循环XX园XXX亩、“XX+桂花”立体套种园XXX亩、机电喷灌设施XX园XXX亩,推广黄板、频振式灭蛾灯等物理防治XX园XXX万亩;XXX家省市级XX产业化龙头企业与示范片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XXX个,片区专合组织总数达到XXX个,其中XXX个被评为省级示范专合组织,示范片产业化主体带动面达XXX%以上。全年片区XX总产量XXX万公斤,鲜叶总产值超过XXX亿元,亩均纯收益达XXX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较上年增加XXX元。

(二)XX乡新村风貌基本显现。

加快推进ZZ“XX乡水韵”为主题的新农村综合体建设,集中强化综合体水电路气讯设施保障,配套完善了文化广场、农贸市场、游客接待中心和学校、医院、福利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加快推进新村聚居点建设,采取“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风貌、统一实施”的方式,启动了XXXX、XX新村、生态OO等一批新村聚居点建设。加快推进风貌塑造,通过XX文化墙、XX文化广场、XX文化宣传牌等形式,全面融入和展现XX文化元素,使示范片成为OOXX史、XX技和XX文化的集中展示区。加快建设生态庭院,结合城乡环境治理,深入推进“一池五改一规范”,大力发展沼气清洁能源,配套实施改厨、改厕、改卫、改圈、改院。全年启动建设综合体XXX个,建成新村聚居点XXX个累计完成XXX个,新建住房XXX户累计完成XXX户,旧房风貌塑造XXX户累计完成XXX户,聚居点建设、新建住房分别完成三年任务的XXX%、XXX%,旧房改造全面完成;新建沼气池XXX口,五改配套率达到XXX%以上,生产生活垃圾生态处理率达到XXX%,示范片初步形成环境优美舒适、XX文化特色鲜明的宜居XX乡新村。

(三)农村生态基础全域夯实。

紧扣主导产业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需求,统筹整合土地整理、现代农业生产发展、中央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全面开展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配套建设田网、水网和路网等基础设施,示范片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全年,示范片XXX个村实施了小农水项目,整治防渗渠道XXX千米,整治山坪塘XXX口;实施土地整理项目XXX个,涉及示范片XXX个村,整理农田XXX亩;在YY、ZZ、OO片区实施完成XXX个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改造XXX亩农田基础设施;硬化村社道路和入户路XXX千米,累计完成XXX千米,达到三年任务的XXX%;建成农村客运站XXX个;完成XXX个村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改土培肥项目,改土培肥XXX亩。示范片主导产业基地灌溉率达XXX%;群众安全饮用水率达XXX%;村社道路和入户路硬化率达到XXX%;森林覆盖率达到XXX%以上,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农民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四)农村基层组织充满活力。

按照“1+6”村级公共服务建设标准,新建和改造村级活动阵地XXXX个,为基层干部提供了良好的办公环境。全面完成示范片学校、医院、政权机关等公共服务设施重建,农技、医疗、就业、信息、文化书屋、社会管理服务等体系建设全面完成目标任务,新建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XXX个,改扩建农村敬老院XXX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XXX%,农村适龄儿童入学率达XXX%,培训务农型农民XXX人次,务工型农民XXX人次,培训XX经纪人近XXX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深化“三级联创”,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快村组干部素质提升,广大村组干部服务新农村建设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机制全面落实,村级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增强,形成了“干部带头,群众参与,合力共建”的良好氛围。

二、推进措施

(一)注重民意,强化规划引领。

坚持规划引领,突出XX乡特色理念,突出产业联动理念,按照全域统筹、适当超前的原则,聘请资质专家团队,做好县域新村规划、示范片新农村聚居点和村级公共活动中心规划设计。一是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聘请OO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XX县域新村总体规划》、《OOXX产业园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以布局优化、环境净化、路灯亮化、服务强化为主要内容,积极推进农村居民相对集中居住,推进民居风貌改造和农民新村建设,努力形成“四区两轴四廊”具有XX乡特色的乡村风貌形态。二是OO生态新村规划设计。聘请OO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YYOO生态新村总体规划》、《YYOO新村建筑设计方案》,规划和设计充分考虑村落布局、新村风貌、产业增收、基础配套、公共服务延伸、生态持续发展等内容和相互之间的整合关系,使OO村新农村规划设计对全县新农村建设具有一定示范引导作用。三是新村风貌设计。聘请OO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XX县新农村示范片农房风貌改造设计》,以XX文化为背景,打造具有丰富XX文化内涵的宜人新农村试点。规划设计强调统筹引领的同时,充分考虑和尊重群众意愿,让群众自己规划自己的新村,特别是在新村聚居点建设、风貌塑造、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上,充分动员群众参与,反复征求群众意见,让各类规划设计既能体现科学性,又能彰显XX地域特色,更能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

(二)注重实效,强化领导保障。

切实加强工作领导,建立由县到村的四级推进机构,强化组织保障,确保示范片建设取得实效。一是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县委书记、县长、县级分管领导经常深入村组,亲自到示范片调查研究,积极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二是实行多方联动机制。实行“县级领导包挂、乡镇领导包抓、县级部门包扶、企业单位援建、社会各界参与”的工作运行机制,有效凝聚了工作合力。三是实行项目部门负责制。县级各成员单位,履职尽责,认真研究,加大资金项目争取力度,合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特别是各项目单位密切配合,严格按照规划设计施工,既避免了项目重复建设,又确保了工程质量。四是严格目标考核。制定印发《XX县2011年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工作推进方案》,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思路、任务、要求进行了细化明确,并纳入镇村考核。

(三)注重激励,强化投入保障。

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建设原则,用好用活财政专项资金和项目资金,激励带动广大群众和社会力量,多方筹资建设示范片,全年共投入示范片建设资金XXX万元。一是加大县级财政投入。全力克服县级财力薄弱等困难,安排本级财政资金XXX万元,专项用于新农村建设。同时,争取到省市财政专项资金XXX万元。二是加强项目资金整合。加大对财政、农业、林业、水务、交通、国土、文体、扶贫等部门项目的捆绑和资金的整合力度,全年整合土地整理、小农水重点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农业综合开发等各类涉农项目资金XXX万元,倾斜投入示范片建设。其中: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XXX万元,土地整理项目资金XXX万元,小农水项目资金XXX万元,交通道路建设资金XXX万元,林业发展资金XXX万元。三是大力推行以奖代补激励机制。分类制定完善以奖代补方案,实行项目申报竞争立项机制,调动群众积极性。严格财政专项资金和项目资金扶持范围,通过对进行民居新建、风貌塑造、一池五改一规范的农户按户按标奖补,对新村聚居点统一进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扶持,以及采取村组道路农民调地、集体打路基、项目硬化等行之有效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放大了项目资金使用效益,动员群众和社会力量参与投入资金XXX万元。

(四)注重创新,强化机制保障。

进一步完善各类机制,创新发展理念和管理模式,加快推进示范片建设。一是产业化机制。坚持产业化经营,加强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管理,把标准化基地建设作为评级和争取项目的硬性标准,同时加强扶持,引导其进入示范产业基地,采取“基地农户+专合社+龙头企业+市场”方式,发展标准化基地,通过技术服务、订单收购和返利带动,增加XX农收入。一方面合作社成员享受龙头企业高于市场价的收购;另一方面,龙头企业对入社农户实行年终分红。XX县XXXX业有限公司和XXX专业合作社、跃华XX业集团公司,与当地XX农签订合同建立核心基地,按高于市场价XXX元/公斤价格收购基地鲜叶,年底按成交量XXX元/公斤价格返利基地XX农。二是宣传推介机制。坚持高端推介,创新宣传形式,主动在中央电视台投放OOXX宣传广告,积极引导XX企业参加各种大型会节,充分展示展销OOXX。年初,在省委农工委、省农业厅、省旅游局的大力关心支持下,成功举办了“走进新农村、收获新希望”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产业连片发展成果展示展销暨“OOXX”XX品赏推介周等活动,有效地提升了OOXX品牌影响力。仅茗山XX业、跃华XX业、蒙顶皇XX、大富XX业等8家XX业集团公司,就在各地设有直销店XXX个,示范片主导产品真正实现农超对接。三是干群双培机制。按照新农村建设需要,采取“双培”措施,培养干部,培训农民。多次组织相关部门、示范片乡镇干部赴仁寿县文宫镇、水利新村,丹棱县兴隆村、梅湾村、群力新村等地学习考察,借鉴其先进经验。切实加强对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岗位技能素质培训,引导片区群众从事XX加工、XX经纪、品牌销售、“XX家乐”旅游服务等。四是一事一议机制。加强村民自治,建立创新“一事一议”投入机制,充分体现民办民管民受益。五是土地流转机制。积极推广“大园区、小业主”现代农业经营模式,依法、自愿、有偿推进土地流转,用于企业标准化基地和乡村旅游发展建设。六是投融资平台机制。组建“OOXX投资担保公司”和“开元投资担保公司”,破解了企业发展的融资困局。同时,协调农村信用联社,积极推广农民联保贷款,为群众提供资金支持。

2011年,我县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工作,得到了省政协、省委农工委、省新农办、省农业厅等部门及领导的大力关心与支持,示范片各项建设顺利推进,在全县起到了明显的示范引领作用。一是带动了面上县域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受到群众欢迎,在全县有序推进,向新店镇安桥村、YY镇千尺村、OO镇上马村、双河乡骑龙村、中峰乡朱场村等地延伸。二是带活了当地干部群众。示范片干部发展思路进一步清晰,由原来的“听口令被动抓”转变为现在的“找项目主动干”;群众真实感受到了新村变化,发展愿望进一步增强。三是带强了OOXX产业。OOXX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综合产值明显提高。特别是“五大XX”在全县深化推广,进一步提升了XX园生产效益,为全域推进全县现代XX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2年,我县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全面完成建设任务。按照《XX县XX产业新农村建设示范片总体规划》以及《XX县XX产业新农村建设示范片2010-2012年工作方案》,在产业发展、新村建设、基础设施、社会管理等方面深化提升,力争取得新的更大突破,实现“三年大变样”的预期目标,确保顺利通过省委、省政府检查验收。

2.进一步提升OOXX品牌影响力。把帮助XX企业树立形象、打造品牌、拓展市场份额作为党委、政府重要的日常工作来抓,积极承办和组织开展OOXX宣传活动,利用好各种展示会、展览会、展销会、博览会等的宣传优势,让更多的内地省份群众对OOXX能够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将OOXX的区域品牌打响,以进一步提升OOXX在国内市场的销售比例。

3.加快XX乡新村建设。牢牢抓住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九次全会给文化改革发展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新机遇,把新农村建设和文化建设结合起来,统筹规划文化发展布局。着力打造和融入植XX文化、贡XX文化、XX马文化、XX技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等为重点的六大特色文化品牌,加大对特色文化艺术收集和创作,融入到新农村建设中。

竹海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工作总结 第3篇

2012年12月26日, 由国家档案局、民政部、农业部联合召开的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经验交流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建昌县副县长朱承玉参加会议, 并在会上领取了“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奖牌。

近年来, 建昌县始终坚持把创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作为提升全县档案管理水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县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任务, 作为2012年辽宁省唯一创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的县区、国家级贫困县,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 舍得投入, 狠下功夫, 在省、市档案部门的有力指导下, 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目前全县有276个村, 建档率达到100%, 其中90%以上的村达到市级以上机关档案管理规范化要求。各村全部建立了村委会换届档案交接制度并严格执行, 对党务、村务尤其是涉及民生形成的特色档案集中统一管理, 规范整理文书、会计、基建、声像、实物档案。各村编写了大事记、组织沿革、档案利用事例汇编, 既丰富了室藏档案内容, 又为老百姓提供了便捷服务。建昌县档案馆共接收了包括第二轮土地承包档案、林权改革等档案214724卷 (册) , 馆内工作人员及时对馆藏档案进行系统整理与编目, 不断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数字化迈进。截至目前, 编研成果有22个, 其中9项获得省、市奖项, 《档案信息利用实例汇编》、《建昌县十五年大事记》分别被葫芦岛市档案局评为科技进步二等奖、精品工程。对建昌档案信息网站全新改版, 专门开通了“三农”档案信息专栏。安排专人对“三农”档案信息专栏及时进行更新和维护, 确保“三农”信息的安全和及时利用。积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提供周到细致服务。尤其重视知青档案的开发利用, 截至目前, 接待知青查档145人次, 帮助解决连续工龄问题。

竹海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工作总结 第4篇

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北京市档案局的精心指导下,在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的严密组织和各涉农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全区各级档案工作人员齐心协力,攻坚克难,我区新农村档案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建立起了机制健全、管理科学、资源丰富、利用便捷的新农村档案工作体系,初步实现了管理规范化、工作信息化、资源共享化、人员专业化的“四化”目标,并顺利通过了国家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的正式验收。

一、主要成果

在整个创建活动中,我们坚持把“提升镇村档案工作水平,更好地为三农发展服务”作为创建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狠抓档案资源建设,深化档案信息服务,取得了丰硕成果,创造了“一个品牌”,提升了“一个意识”,规范了“一级档案室”,建全了“两个体系”,发挥了“两项作用”。具体是:

“一个品牌”:通过开展以“打造京畿档案精品、创建昌平特色品牌”为主题的创建全国示范区活动,使昌平区成为全市第一个新农村档案工作示范区,充分展示了我区新农村建设的新成就,集中展示了我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新成果。进一步为创建“京北创新中心,国际科教新城”聚集了人脉,提升了昌平区的知名度。

“一个意识”:创建示范区,扩大了档案工作的影响力,提升了全区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档案意识。金树东区长在昌平信息快报上对档案工作做出批示:“档案工作服务大局,创建工作扎实有效,工作业绩和争创一流的精神值得称赞和推广”。区各项重大活动中均将档案局列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档案工作。各单位领导对档案工作认识到位,档案局与各涉农部门在开展业务工作时配合更加顺畅。各镇街、村领导主动过问档案工作,村干部和档案员提高了对档案工作的认识,增强了做好档案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一级档案室”:规范了村级档案室。通过创建示范区,全区304个村的档案工作100%达到了“十有”标准(即有领导分管、有专兼职档案人员、有档案室、有制度、有档案柜、有计算机、有数码相机、有空调、有防盗门窗、有灭火器),从根本上改善了农村档案管理状况,村级档案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两个体系”:一是建立起了一个机制健全、管理科学、资源丰富的新农村建设档案资源体系。通过创建工作,镇村两级档案室搜集、补救、整理各类历史档案、文书档案、声像档案、科技档案达13.5万余卷(件),目前,全区农村档案总量达到33.4万余卷(件)。二是开通了“农村档案资源共享网站”、在局馆网站设立了“三农专栏”、将每期《政务信息汇编》送到各镇村阅览点,实现了档案资源共享,建成了覆盖“区、镇、村”三级的档案资源利用体系。

“两个作用”:一是农村档案工作服务“三农”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维护农村稳定提供了有力的凭据支撑,为维护群众利益发挥了有力的保障作用,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二是档案服务功能向农村延伸,开通了一条政府政策下乡、科学技术下乡、致富信息下乡、档案资源下乡的高速路,成为政府服务群众的桥梁,也在政府与农民群众连心交心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此外,通过创建全国示范区还培养了一批人才,锤炼了档案管理队伍;创新了服务方式,积累了工作经验。

二、主要经验

在创建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些经验,在此与大家共享四点:

(一)明确目标任务,坚持抓好“四项工作”。我们着力抓好“四项工作”,使创建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区和各镇街分别成立了“创建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分级负责组织开展创建工作,以实地调研、专题会议、组织培训、进行检查等多种方式推动创建工作顺利开展;二是进行广泛宣传。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电子屏、信息、简报等各种形式广泛宣传,营造了浓厚的创建氛围;三是加强队伍建设。各级档案部门采取参观学习、组织培训等多种途径不断提高全区涉农档案队伍素质,为创建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四是确保整体提高。树立6个镇60个村为创建工作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全区17个镇街档案工作全部达到北京市机关档案管理二级以上标准,304个行政村建档规范,100%达到了“十有”标准,镇村档案工作水平整体提高,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二)突出创建重点,坚持 “四个重在”。始终坚持“四个重在”,我区新农村档案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是重在基层。把镇街和村作为创建工作的关键和重点,坚持创建工作重心下移,贴近基层,各级领导深入各镇街村调查研究,及时解决创建工作遇到的难题。区、镇、村三级加大投资力度,累计投入800余万元,极大地改善了档案保管条件;二是重在服务。全区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档案服务网络。在业务指导上,区档案局成立了业务指导组,行程7万余公里,到镇村指导2000余人次,镇街组织档案工作队,深入到各村进行传帮带。在档案利用上,区档案馆接收了8万余卷(件)涉农档案并优先数字化,我局通过网站上传涉农信息3.5万条,将《政务信息汇编》及时送到321个镇村阅览点,满足了农民群众对档案信息的利用需求;三是重在创新。我们不断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全区新农村档案工作特色化水平。将档案工作列入全区农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培训课程,档案部门开展远程在线视频指导,推广北京市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区经管站利用档案开发了《北京农村经济在线审计系统》、《昌平区农经地理信息系统》,各镇村主动记录历史、编史修志、举办展览等,在全市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四是重在实效。各镇街村加强对土地承包、产林权改革、合同协议、养老保险、优抚低保等各类民生档案的收集,确保档案服务惠及全区农民。各级档案部门加强信息化建设,目前,农民足不出村通过网络即可查询和利用涉农档案信息。档案工作服务“三农”取得了新进展。

(三)强化责任体系,建立“四个机制”。建立了“四个机制”,保障新农村档案工作可持续发展。一是建立档案管理机制。我区建立了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区主管领导挂帅,区档案局牵头,相关涉农部门积极响应,镇村具体落实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新农村档案工作机制。实现了区、镇、村三级联动,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确保了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二是建立协调配合机制。涉农部门在开展业务工作时与档案部门密切配合,做到了业务工作与档案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建立了良好的协调配合机制,实现了上下联动,横向协作,齐抓共管;三是建立督查考核机制。区委、区政府把档案工作纳入对镇级督察考核和“五个好”验收体系;区档案局把新农村档案工作纳入镇级档案工作执法检查范围;镇级把档案工作纳入村级“百分赛”考核,有效地保证了新农村档案工作持续深入开展;四是建立激励机制。区档案局、各镇街每年分别召开一次农村档案工作会,总结部署工作,表彰档案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大大激发了档案员的工作热情。

三、几点体会

通过成功创建全国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区,我们体会很多,它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崇高的荣誉和档案更加便捷地服务“三农”的实惠,更为我们今后工作留下很多启示。今天我谈三点体会:

(一)全国示范区的成功创建得益于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示范区的成功创建与各级档案部门领导和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国家档案局和市档案局的同志先后近十次到我区检查指导创建工作;区委、区政府对创建新农村档案工作示范区活动高度重视,将创建示范区工作列入区政府折子工程,要求每月报工作进程;区财政出资415万元用于镇村两级档案室建设;区委、区政府领导多次听取工作汇报,出席创建工作动员会、工作推进会、检查验收会等相关工作会议并讲话,强势协调解决问题。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为圆满完成创建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全国示范区的成功创建得益于各涉农部门的密切合作。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得到了区农委、区民政局、区委组织部、区经管站、区园林绿化局等相关涉农单位的大力支持,区档案局与涉农部门联合发文,就产林权改革、农村干部离任等各类与新农村建设相关的档案管理制定专项办法和制度,使相关档案工作有章可循。涉农部门与档案部门联合对产林权改革、承包合同等工作形成的专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区委组织部与区档案局联合举办“村级档案员业务培训班”,区农委系统与区档案局联合对产林权改革档案进行了验收。档案工作与农村业务工作真正做到了“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这种顺畅协同、密切配合的工作模式,为示范区的成功创建提供了必备条件。

(三)全国示范区的成功创建得益于各级档案工作者的扎实工作和辛勤付出。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区创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村的相关领导认识到位、组织有力、率先垂范、狠抓落实,充分发挥了领导带动作用;广大档案工作者放弃了休息,放弃了对家庭的照顾,不怕艰辛、忘我工作、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全力奋战在创建工作第一线,表现出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为规范农村档案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各级新闻媒体和广大宣传工作者深入开展宣传活动,及时报道创建工作动态,保持了舆论宣传强势,为创建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这些为我们创建工作提供了坚实基础,确保了各项创建任务全面落实。

四、巩固成果新举措

成功创建示范区将昌平区新农村档案工作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新起点。我们以此为契机,继续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巩固创建成果,迎接新形势、新机遇、新起点对档案工作提出的新挑战,促进新农村档案工作新发展。

一是探索建立长效机制。2011年底,为巩固全国新农村档案工作示范区成果,我局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档案工作长效机制。全面总结了创建工作经验,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和建议,形成了《关于建立昌平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长效机制的报告》,上报区政府,为领导决策提供了依据。

二是及时进行总结表彰。2011年12月,区政府投资20余万元,召开了昌平区创建全国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区总结表彰会,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的主管领导出席。大会全面总结了创建历程,对成绩突出的70个先进集体和124名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对巩固创建成果提出了明确要求,促进了我区新农村档案事业新发展。

三是继续加大资金投入。2012年,区政府投资20万元为全区304个行政村统一配备了摄像头、耳麦和档案卷皮、卷盒等装具。此举有效地解决了村级档案工作经费不足的问题,并继续释放了档案工作的影响力,进一步调动了村级档案工作的积极性。信息化设备的配备为开通区档案局、镇街、村三级档案工作远程视频指导、业务咨询和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新型的服务模式受到了基层的广泛欢迎和好评,示范区QQ群成员非常活跃,每天均有多人进行业务交流。截至目前,区、镇、村三级通过QQ群开展业务交流达2600余人次,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活跃了队伍氛围,节约了行政成本,有力地推动了全区新农村档案工作的稳步发展。

四是深入开展督查指导。2012年4月,昌平区召开2012年度镇街档案工作专题会,听取各镇街档案工作汇报,对新农村档案工作进行专题部署,主管档案工作的副区长刘淑华出席并讲话,提出巩固、深化、提升新农村档案工作的目标和措施,要求要防止创建成功之后,个别单位人员思想松劲,工作滑坡,要巩固创建成果,推动全区新农村档案工作再上新台阶。按照此项要求,各镇街继续将档案工作纳入对村级的“百分赛”考核,考核结果与两委主要领导奖金挂钩;各镇街分别组织村级专兼职档案员培训,提升专业素质和能力;年初布置工作,期间开展检查,年底进行总结,继续加强激励机制,奖优罚劣,提高村级档案员的积极性。我局针对昌平档案工作新形势新需求,经主管区领导同意,与区编办协商,区档案局将业务指导科一分为二,业务指导二科编制4人,专门负责镇街及其下属农村(社区)档案工作。业务指导二科成立以来,除开展远程指导外,还深入镇村(社区)进行实地检查和指导,到目前共下乡316人次,走遍了17个镇街和304个村。今年以来,在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全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在夯实示范区创建成果的基础上,又有新的提升。

新农村建设示范片项目工作通知 第5篇

一、尾欠工程清理

一是各乡镇抓紧进行项目工程的清理工作,总发乡立新村尽快完成立新一组机耕道建设及核心区沟堤整治,5户重建户的房屋亮化及“一池四改”,公示牌和健康宣传栏的安装工作;平地镇平地村尽快完成村内小水塘整治,健身器材的安装,5户农户房屋亮化及8户农户“一池四改”工作。

二是完成项目工程的.竣工报告、各单项工程的乡镇自验工作记录。

二、报书面验收申请和书面工作总结

在各乡镇完成项目工程、竣工报告、财务决算报告和完成单项工程的乡镇自验工作后,在3月25日前向区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书面验收申请和书面的工作总结,以便于区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及时组织验收。

三、抓紧报账。

请各项目乡镇加快各单项工程报账资料的完善,及时组织报账,并在3月20日前,向区新农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项目财务决算报告,并作好财务分析,分析材料要分单项工程说明资金来源,资金现到位情况,资金缺口情况和目前各种资金使用以及报帐。

四、书面形式反映存在的问题

由于年新农村建设示范片项目无成型机制,第一次进行新农村连片打造,在项目建设施工中受到隐蔽工程等诸多因素影响,故请各项目乡镇进行清理。

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工作总结 第6篇

工作总结

2011我乡新农村在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积极配合扶贫办、城建局、环保局、交通局、文化局、林业局、农牧局、综治办等部门,整合项目、加大投入、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截至目前,已经圆满完成了新农村建设工作各项任务。

一、公共设施建设

在公共设施建设中,我乡重点突出文化墙、广场、村容村貌整治、道路硬化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1、在大庄村建设以新农村、感恩、奋进为主题的文化墙24幅,面积200㎡;在左家村田永组建设以创先争基层党建为主题的文化墙9幅,面积100㎡。同时,为设计1200㎡的大庄感恩广场配置相关体育健身器材,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展示平台。

2、通过乡党委、乡政府及各界的努力,2011年规划的各种公共设施建设已经或者超额完成。今年在蚂蚱河新村新建村级医疗卫生室一所,使我乡所有行政村均建设完成药品基本完善、人员配置基本齐具的村级卫生室,有力保障了各村群众的身体健康,基本解决了边远村组看病难的问题。

3、今年**在左家村、蚂蚱河村分别安设太阳能路灯36盏和26盏,极大的方便了群众的日常生活;**人民政府协同环保局,在左家村及蚂蚱河村分别绿化达到800㎡和2000㎡;同时,为改善环境卫生,争取县环保局项目支持,新建垃圾填埋场一处;全乡共设置垃圾桶70个,在左家村新建了垃圾集中点2处,并建设了公共卫生间2处。同时,全乡共聘请保洁员8名,负责环境卫生工作。

4、我乡在今年共硬化包括大庄新村、左家村田永组村内道路等村组道路26条,硬化面积共计8200㎡。

二、农户建设

2011我乡在农户建设中围绕农户配套设施圈舍改造、群众生活质量提升、村容村貌治理三大主题,严格按照新农村规划,完成农户危旧住房改造78户、旧式圈舍拆迁287间,拆迁圈舍面积共计186㎡,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

1、为方便村民通行,结合通乡公路建设,在蚂蚱河村建设便民桥4座,解决了村民过河难、出行难的问题。

2、按照道路房屋整洁化、村风民俗文明化的要求,**政府积极配合县扶贫办开展各项惠民工作,累计建设完成了:硬化院落292,新建围墙260户,新建大门81户,新建沼气池184座,新建卫生厕所266户,新建圈舍700多平方米,配套太阳灶80台。

3、通过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实现了安全饮水率100﹪,新建房入户率100﹪,电视入户率100﹪。在美化环、树立文明新风的同时方便村民的日常生产生活。

三、产业发展

1、围绕杨左河蔬菜基地建设,2011新增以架豆王为主的蔬菜种植面积1000亩,借助有利的市场行情,努力使群众增产增收。

2、春夏两季实现核桃树高接换优1200亩,11月完成了全乡核桃综合管护工作。同时大力发展林、药间作套种,药材种植面积达1800亩,有望成为我乡经济的一大支柱。

3、成立了两当县原野特种养殖合作社,仅2011年就出栏200头生态野猪,目前存栏180头,依靠该合作社带动全乡,开展以农户散养为模式的禽畜养殖,全年新增畜禽2500多只/头。

4、新成立的两当县灵之源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规划种植灵芝40亩,计划投资160万,带动农户发展食用菌种植100户,两年可实现产值350万。

四、精神文明建设

1、我乡在注重基础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大力度,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着重建设了廉政、孝感文化墙500多平方米,对宣传我党政策、树立社会新风有着深远的意义。同时为了让精神文明建设深入人心,我乡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平安家庭等评选及挂牌工作。其中评选出十星级文明户840户、五好文明家庭260户、平安家庭520户。截止现在,全乡未发生一起突发事件,恶性刑事犯罪案件。2、2011年创办党员和农民科技培训36期,结业584人,让他们掌握科学的种田方式,在群众中取得了热烈的反响和好评。组织了2名大学生村官参加基层工作培训会,并取得圆满成功。

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情况总结 第7篇

中共玛瑙镇委员会 玛瑙镇人民政府

关于2011新农村示范点建设的情况总结

县委农办:

按照贵办关于做好2011目标考核工作的通知要求,现将我镇大埝新农村示范点建设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镇大埝村2008年被列为全县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幅员面积6.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73亩,人口308户970人。该村以生猪、海椒为主导产业,以花生、优质蔬菜为配套产业,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800元,同比增长670元;辖区内现有长林公司和君辉膨润土两家县级规模以上工 1

业,久远集团金刚石纳米材料加工企业正在积极洽谈中。三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爱下,大埝新村总投资34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80万元,群众投资筹劳6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经过镇、村两级艰苦精心的建设,新农村面貌已初步显现,基本形成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焕发着现代气息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2011新农村建设成效

(一)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全村共投入118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国家投资96万元,群众投资投劳合计22万元,共建成村级水泥路1.4公里、机耕道1.7公里,通达全村6个社,受益群众1000余人;建成石河埝2口、U形渠800米、电灌站2个、沼气池9口,维修电站2处,精修埝塘1口,农业生产路网、水网体系基本完善;完成82处293人的人饮工程。

(二)产业发展活力十足

一是以长林生态养殖园为依托,完善了大埝生猪生态生猪养殖合作社的运行机制,现有社员100户,紧紧抓住市场动向,积极发展生猪产业,生猪年出栏10000余头,全村年存栏50头以上生猪养殖大户达到63户,人均增收960元。二是依托勇良伟贸易有限公司,坚持走公司+基地+农户的发 2

展模式,种植无公害、绿色、有机海椒240亩,坚持使用有机肥、微生物肥,着力提升海椒品质,建成海椒示范片1处100亩。三是坚持走农产品多元化路子,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种植鲁花花生180亩;种植黄瓜、莴笋、白菜等蔬菜200亩;发展经济林木,种植良种核桃6000株,农业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三)新农村面貌大大改善

结合灾后恢复重建,按照“六统一”的要求,统一民房风格风貌182户20000余平方米。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农村“五改、四清、两建”,路面保洁、庭院整洁、田园清洁等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全面完成,群众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倡导现代、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积极推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基层民主自治得到充分实现。

三、2012年工作打算

1、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修建5.4公里村道水泥路,计划投资16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40万元,农民自筹20万元;新建沼气池10口,计划投资5万元,其中,国家投资3万元,农民自筹2万元;渠系硬化3800米,计划投资45.6万元,其中,国家投资38万元,农民自筹7.6万元。

2、加强新民居建设,计划投资141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20万元,农民自筹21万元。

3、着力建设红色旅游示范区,计划投资100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960万元,自筹40万元。深度开发大埝水库生态环境资源和九院十所老址红色旅游资源,统筹规划,综合实施,建设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资源利用、高科技的新型工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生态文化旅游高度融合,一二三产业良性互动的新型产业区,着力打造大埝“两化互动、三化联动”新农村试验区。

竹海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工作总结 第8篇

为提升档案管理水平, 2012年年初, 按照区档案局的部署, 我们率先在全区开展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乡镇、村创建活动, 取得了初步成效。8月, 长春市乡镇、村档案管理现场观摩暨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创建活动推进会在我们办事处召开。与会领导对街道档案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为真正达到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乡镇、村的创建标准, 年初, 根据吉林省档案局、吉林省民政厅、吉林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乡镇、村创建活动验收方案的通知》 (吉档联发〔2013〕1号) 精神, 通过找差距, 补不足, 上层次, 使街道档案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提升。下面按照创建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乡镇、村的验收标准, 就创建“示范乡镇”的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1为开展档案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多年来, 街道领导一直重视和支持档案工作, 将其纳入了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成立了档案工作领导小组, 将档案工作纳入街道工作目标考核体系, 与其他各项工作同部署、同检查, 为档案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确保了街道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街道办事处在办公用房紧张的情况下, 设置独立的档案库房, 为综合档案室和分室配备了专兼职档案员, 配备了档案工作软件, 增添档案柜、微机、 扫描仪、打印机、复印机等必备的档案装具、设备。

在这次创建工作中, 街道主要领导亲自过问, 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分管领导多次调度, 现场办公, 解决档案工作发展和创建中遇到的问题。不仅多次在行政村相关人员参加的会议上部署档案工作, 还亲自深入各行政村现场督促村级档案建档及创建工作的相关事宜, 积极协调相关部门配合档案创建工作, 保证了乡镇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

2巩固和加强基础业务建设

我们街道办事处的档案工作基础较好, 档案门类齐全, 档案数量较多, 到目前为止形成的档案涉及文书档案、荣誉档案、建设项目档案、土地承包档案、林权改革档案、五保供养档案、因灾倒塌房重建档案、因灾损毁房屋补助档案、优抚对象临时救助档案、会计档案、污水处理工程档案、司法见证、司法调解档案、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档案、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档案、征收社会抚养费案件卷宗等16个门类, 共计8546件 (卷) 。大部分档案实现实体集中统一管理, 其他档案在街道站、所分室保管。建立健全了档案管理制度和业务规范, 及时修订和完善了各类档案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 确保归档材料的齐全完整。

村级档案管理有了新的突破。针对村级档案意识薄弱, 档案保管条件较差, 档案资料不多的实际, 我们因地制宜, 创新村级档案管理模式, 尝试开展村级档案街道代保管, 即“村档街管村用”。目前, 在23个行政村中, 除了2个行政村具备独立保管条件自行保管外, 其他21个行政村都实行了“村档街管村用”, 同时制定了《行政村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 建立健全了“村档街管村用”的相关制度。“村档街管村用”为村级档案提供了一个较好的保管条件, 保证了村级档案安全, 实现了村级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同时, 要求自行保管档案的行政村, 改善保管条件, 提升管理水平。目前街道所属的幸福村和前城村档案室都参加了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村的创建活动, 取得了明显成效。

3积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为保证街道档案资源的有效利用, 我们配置了档案专用软件, 使档案现代化管理上升了一个新的层次。目前, 全街道各门类档案全部实现了档案案卷级目录计算机检索, 部分档案实现全文检索。 建立了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土地承包、林权改革、五保供养等26个门类民生档案数据库, 库存数据共计7596条。

开展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一网三站”建设, 充分发挥乡镇 (街) 建档用档服务站和农业科技信息传递站的功效, 积极面向农村、农民开展农业科技信息、档案信息、涉农政务信息的查询服务, 开展了对行政、医院、养老、托幼、学校、养殖大户、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指导服务工作。充分发挥了街道档案工作在农村各项事业中的作用。

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乡镇创建活动, 提升了全街档案工作整体水平。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档案信息化水平不高, 信息传播不畅;村级建档的基础还比较薄弱, 档案资材收集不够全;街道档案综合服务水平有限, 档案服务经济建设、服务民生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们要以这次检查验收为契机, 按照省、 市有关部门的要求, 全面做好街道档案工作, 使其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与推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也正面临着非常严峻的考验, 本文以奢岭街道办事处的档案建设工作为例, 详细地阐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乡镇创建活动的意义及作用。

竹海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工作总结 第9篇

2012年,为了推进“三化”统筹发展,加快民生工程建设,提高农村社区服务功能,按照省、市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要求,结合农村工作实际,围绕“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的实施,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在以前工作基础上,2012年继续加强了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为此专门下发了《关于继续推进试点社区建设的通知》(松新农村办[2012]6号)文件,对农村示范社区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门部署,一年来,在市、县(区)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试点社区建设达59个,全市农村社区总量达到186个,2012年年社区建设总投资达4740万元,使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又取得了较好成果。

(一)抓好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的实施,各地加大了对社区建设资金支持力度,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2012年农村新型示范社区建设文化广场73100平方米,硬化道路62.9公里,排水排污工程25850延长米,建设垃圾站56个,信息网络49个。

(二)加强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为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加强了社区站所室的完善和建设。截至今年12月,全市农村示范社区建设社区办公室59个,社区卫生室60个,社区警务室72个,图书阅览室77个,文体活动室75个,计生服务站48个,政务公开栏72个,信息宣传栏85个。提升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二、主要工作措施

通过社区图书室、文体活动室、学习园地、文化广场、农村文化大院等建设,农村社区服务功能有所加强,村民可以开展各类文化、体育活动,陶冶村民情操,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但是社区的服务功能还很不完备。主要采取的措施是建设好“四大网络”:

一是文化服务网络 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在文化服务上追求文娱活动的品味性,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入农村社区的文化阵地。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建立农村社区的新文明、新风尚。提倡推广扶余县精神文明志愿者协会的做法和经验,让文明之花开遍全市,结出硕果,突出农民的主体作用,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是综合服务网络 建好党员责任区、社区村民小组,办好公开栏、科普宣传栏、文体活动中心等服务站点,满足了村民教育培训,文体活动,公共卫生,日常生活等方面的需求。

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半年工作总结 第10篇

半年来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与支持下,我村“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村距县城4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2公里,全村共有22个村民小组,1485户,6184人,分为 28 个自然村社,以种植蜜柚、芭乐、青枣为主。

二、主要成效

1、健全机构,加强领导

为了使新农村工作落到实处,我镇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副书记为副组长,抽调精干人员组成领导小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村也成立了以村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落实有关工作。

2、加强宣传,使之家喻户晓

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是山格镇、白楼村今年的重点工作,为使示范村的党员、群众及全镇的党员、干部、群众都知晓新农村建设有关工作,镇、村采取悬挂过街横幅、板报、发放宣传资料、利用大小会议等进行宣传,使党员群众了解新农村建设目的意义,使其主动配合镇村工作。

3、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

一是继续打造农户房屋新风貌。经过摸底,对12户进行风貌打造,其中抹面 3户,刷白4户,造型划线1户,维修刷漆2户,门厅内墙刮白色仿瓷涂料2户。在风貌打造期间镇、村两级

派出专人实地进行监督、工程量测量。

二是加强新农村居民点建设。修建农户15户,受益人口42人,经过半年的努力,居民点场地的勘测、平整工作已结束。

三是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对居民点的电力设施进行改造; 拓宽主干道。投入13万元,对进村主干道1公里路面进行拓宽硬化、绿化;投入10万元,对村庄里乱拦乱建电线、电信、电话进行综合整治;投入32万元拆除废弃建筑物25间、新建公厕18间;投入11万元,对村部办公场地进行维修,增添办公用具。

四是持续抓好蜜柚产业发展。完成总投资25万元的品种改良。①嫁接苹果枣850亩,每亩增收3500元;②嫁接红心、黄肉等蜜柚新品种412亩,每亩增收1500元;种植新品种蜜柚289亩,总投资18万元,每亩增收2000元。

三、下半年工作安排

1、村容整洁建设。至2015年3月,拟投入180多万元,对进村主干道1.5公里路面进行拓宽硬化、绿化,下厝点整治。拟投入40多万元拆除废弃建筑物18间、空地绿化800平方米。

2、三线整治。至年底拟投入15万元,对村庄里乱拦乱建电线、电信、电话进行综合整治。

4、盘活村集体资产。对三资清理出来的10多亩果园地重新发包,可增加村财4万元左右。

5、投资15万元,准备新成立2个销售、运输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拟增加农民人均收入200元。

6、发展大棚蔬菜种植300亩,总投资12万元,每亩增收

7500元。

竹海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工作总结 第11篇

棉花冲示范村寨建设工作总结

2012年马场河乡棉花冲组被县委、县政府确定为县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后,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谋划,协调各部门做好服务工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新农村建设为主线,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农民增收为核心,积极推进现代农业,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把棉花冲村寨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据县新农办要求,我乡认真开展了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工作自查,现将2012年度新农村示范村寨建设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棉花冲新村位于贵定县县城西北,距县城16公里;位于乡政府东南方向,距离乡政府1.5公里。距贵新高等级公路盘江匝道口11.5公里。平均海拔1000米,总面积约2.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9.5亩,人均1.9亩,其中水田150亩。有农户70户、315人,党员16人。农作物主要有水稻、油菜及各种经济水果,特色养殖产业主要有娃娃鱼、竹鼠养殖,并建有大鲵饵料鱼、竹鼠养殖场。该村寨民族风情浓厚,民风纯朴,群众富裕程度较高,群众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较强,在社区建设工作中一直走在全乡前列。

棉花冲示范村寨地处“金海雪山”景区下游、省级风景名胜区洛北河漂流中段,依畔在拟建中型水库(贵定花甲水库)旁,通过

洛北河漂流中漂点棉花冲示范村寨的建设,已将棉花冲打造成为休闲旅游垂钓山庄。盘江-棉花冲-洛北河已形成完美的旅游链条,如今,马场河乡旅游业生机勃勃,旅游业收入已成为马场河乡新的经济增长点。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450元。比上年增长20%。

二、建设情况及建成后取得的成绩

(一)基础设施建设

棉花冲示范村寨所有项目严格按照交通、水利等相关技术部门的标准进行投资概算。棉花冲自然寨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项目规划建设21个,投资概算465.97万元,财政奖补资金投入418.3万元,群众投劳折资47.67万元,其中:交通类项目2个,投资概算81.43万元,财政奖补资金投入65.14 万元,群众投劳折资 16.29万元;环境卫生类设施类项目8个,投资概算60.36万元,财政奖补资金投入51.59万元,群众投劳折资8.77万元;公共文体类设施类项目7个,投资概算147.42万元,财政奖补资金投入133.91万元,群众投劳折资13.25万元;其他类项目4个,投资概算176.76万元,财政奖补资金投入167.66万元,群众投劳折资

9.1万元。所有项目已全部建设完成,如今,棉花冲示范村寨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已得到全面改善,旅游业、特色种养殖业蓬勃发展,农民经济收入稳步增长,基本实现了规划目标。

(二)人居环境整治

按照棉花冲示范村寨人居环境整治规划,庭院、进户路硬化全面完成,各种公共设施现已投入使用。按照县政府出台的每幢房屋

2000.00元的补偿标准,截至目前,房屋亮化工程、进村、串寨主干道两侧绿化已全面完成,这些工程的实施大大提升和改善了棉花冲示范村寨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卫生状况,促进了群众思想观念转变。

(三)产业结构调整

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生产发展”是首位,只有农民富裕了,才能发挥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和生力军作用。根据乡党委、政府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积极引导农户发展特色种养殖业,目前建成大型竹鼠养殖场、娃娃鱼饵料鱼养殖基地一个,种植特色水果100余亩。“农家乐”开业一家,目前“农家乐”已在红红火火的经营。

(四)组织建设

按照完善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依法行政和村民自治相结合的基层管理体制,健全村级党支部,组管委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增强村级组织凝聚人心、服务群众、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功能,引导群众移风易俗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思路。计生工作、治安工作、安全生产等各项社会事业工作都走在全乡前列。近年来无重大恶性事件,无缠访、越级上访和群体上访事件发生。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已成为一项可操作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出积极作用。

三、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协调机制。为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领导,经研究,乡党委、政府成立了乡“一事一议”办公室。并明确一名正科级干部分管领导,抽调责任心强、有较强工作能力和业务能力人员和村干部加强办事机构,并于2012年7月28日下发马党发„2012‟46《关于成立马场河乡马场河村棉花冲组

2012年度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示范村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明确相关人员职责,负责处理协调新农村建设的实地测量、规划编制、专题报告编写、组织实施等具体综合管理工作。

(二)组织外出参观学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新鲜事物,为使我乡新农村建设少走弯路、取长补短,乡党委、乡政府于2012年8月初组织我乡新农村建设的分管领导、村两委班子成员、棉花冲示范村寨干部、社区的负责人外出学习参观新农村建设,先后到沿山、盘江等地参观学习,通过实地看、听、问,大家对新农村有了感性认识,看到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新农村,大家增强了建设新农村的信心。

(三)加强宣传工作,积极发动群众参与建设。乡党委、政府采取召开群众会议、贴标语等形式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中央提出的“二十字”目标方针,提高广大群众的思想意识,充分调动他们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资金筹措、投工投劳,充分发挥人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主力军的作用。对产业结构调整、村庄整治、规划安排等都召开群众会,到会群众达到80%以上表决各项议程,充分发挥民主和群众的智慧,群策群力建设新农村。

(四)抓好规划工作,稳步推进。规划是行动指南,乡人民政府请相关技术人员到棉花冲新农村示范点实地踏勘丈量,因地制宜,编制规划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规划蓝图,根据规划实施步骤加强指导、按部就班、稳步推进,严格按照规划落实建设工作。

(五)围绕新村实际,争取项目支持。为了通过示范村寨建设,把棉花冲自然村寨打造成为集休闲观光旅游、民族山歌、民族舞蹈欣赏、垂钓、享受各种野味美食为一体的旅游胜地。乡党委书记罗中秀同志不辞辛苦,和乡“一事一议”办公室人员日夜加班,积极

出谋划策,作好规划申报及项目实施工作。

四、存在的问题

1、由于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留下的多数是老人和小孩,严重缺乏劳动力。加之经济基础薄弱,造成农民负担较重。需要上级相关部门的扶持,加大对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的投入。

2、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至今还有少部分群众的思想认识不到位,“等、靠”思想严重,在新农村建设中总把自身臵于建设之外。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着力改变农村面貌,特别是拓宽农民致富增收门道,不是短期就能解决的问题,农民几千年来的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我们在处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长期性问题上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创新性不够,实现小康及现代化社会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五、下步工作打算

1、进一步夯实基层党组织和村民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农村工作中、新农村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选齐配强村两委班子,将村民中文化素质高,懂农业技术,热心公益事业的年轻人充实进村两委班子,加强村两委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充分发挥村两委“领头羊”的作用。

2、围绕农民增收,争取项目支撑,大力发展经济。根据棉花冲新村建设实际,紧紧扣住建设定位,大力调整产业结构。选择一至两个重点发展项目,积极争取上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拓宽农民致富渠道,确保农民增收,推动新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3、创新管理、激励机制,将“管”、“建”结合。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完善村规民约,充分发挥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组管委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议事、决策作用,凡新农村建设中有关本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事项和村庄管理,均由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

大会研究决定,表决执行,在人居环境方面讨论研究建立管理制度,约束不良行为。

4、多措并举,推动群众思想观念提高,摒弃落后的观念。积极探索建立新农村建设、管理长效机制,避免出现前面做、后面毁,前面拆、后面搭,前面扫、后面扔等不良现象。逐步提高群众思想观念,改变“等、靠、要”思想,积极投身于新农村建设,发挥群众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Aayron

93079839

上一篇:古诗教学点滴思下一篇:英文翻译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