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字化城市管理

2024-06-16

浅谈数字化城市管理(精选6篇)

浅谈数字化城市管理 第1篇

浅谈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系统建设要求及日常维护

日照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系统(以下简称“系统”)从建设至今四年多以来,在城市管理的日常工作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和系统建设之初对其功能的准确定位以及系统日常使用中的不间断维护是分不开的。为了今后更好的利用系统为我局工作作出更大的贡献,在这里对系统的建设要求及日常维护进行简要的回顾。

业务处理平台系统建设

系统的建设及日常维护包括业务处理平台系统建设和无线数据采集系统建设两部分,具体由软件开发方和移动公司负责建设,其中软件开发方负责业务处理平台系统部分建设,通讯公司负责无线数据采集系统部分建设。

功能要求:业务处理平台系统具体包括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监督中心业务受理子系统、协同工作子系统、综合评价子系统、应用维护子系统、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和地理编码子系统等。各子系统应实现以下功能:

1.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实现通过数据无线采集设备采集、报送问题信息、接收监督中心分配的核实、核查任务等功能。

2.监督中心业务受理子系统。监督中心通过业务受理子系统接受和记录执法队员通过城管通上报的事件,该子系统应有如下功能:⑴问题登记;⑵事件定位;⑶执法队员在岗监督;⑷立案和案卷审批;⑸结果反馈及核实;⑹结案归档管理;⑺通信接口。

3.协同工作子系统。协同工作子系统供监督中心、指挥中心和各级领导使用,在业务受理系统的基础上对案卷进行分派处理和监督管理,实现监督中心、指挥中心之间信息同步、协同工作和协同督办等功能。应该提供各

1类信息资源共享工具和部件在线更新工具。该子系统应有如下功能:⑴任务分派管理;⑵案卷督办管理;

4.综合评价子系统。应能够根据工作过程,责任主体,工作绩效等评价模型,实现对区域,部门,岗位进行综合统计,计算评估,生成评价结果。应能够设定评价准则、评价主体、评价模型自动执行考评过程。主要评价模型应包括区域评价,部门评价和岗位评价三类:

5.应用维护子系统。供系统管理维护人员使用,能够对系统运行的当前状况进行查看和监控,完成系统的管理、维护和扩展工作,并具有一定的错误恢复能力,能适应突发时间的产生。系统能对用户操作全程监控,记录用户登陆、离开等其他操作的时间。主要包括以下两部分:

⑴系统管理维护;⑵工作流程配臵。

6.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应实现对地理数据的管理,维护和扩展功能,并能够对地理数据的显示,查询,编辑和统计功能进行配臵。

7.地理编码子系统。应为业务流程中的各环节提供地理编码服务,实现地址描述、地址查询、地址匹配等功能。

8.其他。基于以上各子系统的功能要求,业务处理平台系统还应具备以下功能:⑴大屏幕监督指挥功能;⑵案卷查询;⑶视频共享和监控功能(保留接口);⑷公众网站实时发布功能(保留接口);⑸支持用户消息发送、群发、群呼、回复等功能(保留接口)。

二、系统日常维护、调整和更新

1.系统日常维护。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系统建成投入运行后,监督中心对数字化城管工作开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客观的总结,并就存在的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形成了书面材料上报,为局领导进一步了解我局数字化城管工作情况提供参考;二是联系软件开发方,开发方为平台系统技术人员和业务人员提供了足够技术培训和支持。按照技术连续性原则,开发方负责对系统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维护升级,及时排除了各种故障,保障了系统稳定效率运行。当出现系统软件故障或数据库故障时,开发商能够在24小时内给予妥善处理。三是为保证监督中心较好好履行职责,我们结合工作开展来的实际情况,对自身职责进行了认真梳理,明确了6项具体可行工作职责。工作措施的到位,保证了系统一直平稳有序的运行。

2.系统调整和更新

(1)、GIS地图服务器端与客户端的调整,大大提高了GIS应用功能(问题定位、轨迹回放、队员分布等);

(2)、地图数据更新,使目前系统所用的地图版本更为全面精确,并为今后定时定期地进行地图维护提供了良好条件;

(3)、城管通软件的更新,主要解决了以下五个问题:一是坐标信息上传间隔由以前的5分钟缩短为2分钟;二是能够准确判断城管通在线情况;三是能够提取标示问题发生地点的地图,便于未经手的核查人员确定问题位臵;四是采用新技术,使下达的核查指令不易丢失;五是修改以前的我局专用链接至互联网链接,减少了因网络报错导致城管通无法正常登陆的可能性。

浅谈数字化城市管理 第2篇

XXX市数字城管信息服务业务外包是本着信息采集“群专结合”和“政府花费买服务”、“养事不养人”的原则,将单元网格范围内的城市事、部件委托给社会上具有信息采集、且具有合法经营资质的法人单位,按照城市事、部件管理标准、巡查监管要求,根据部件、事件的多少,综合考虑,并以一定量的网格数作为基础单位,进行定时、全覆盖、公正、及时的监管和有效信息数据采集,准确传输核查、核实等,保证问题的及时发现和全面处置。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总目标是:依托空间信息技术、工作流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无限通信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实现城市部件和事件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和空间可视化,创新城市管理模式,再造城市管理流程,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监督评价体系,并实现政府信息化建设和相关资源的共享,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构建和谐社会,提升城市品味。同时,将信息员岗位外包,通过采集公司负责对城市管理问题信息采集工作,及时发现、解决各种部、事件问题,从而实现对xxx市建成数字城管覆盖范围的全覆盖,保证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运营效果,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二、信息采集实施细则

为了确保信息采集工作符合XXX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要求。特制定了信息采集项目实施方案,对信息采集项目的实施进行了明确划分,以保证在实施过程中保证信息准确性、共

页 第 1 页

及时性。通过整合流程,明确相关人员和岗位的职责分工、管理权限,完善管理权限以及相关的管理制度,以信息采集服务质量为考核依据,以市场的杠杆激励信息采集的运作,提高信息采集质量,提升专业服务能力使信息采集工作在制度化、规范化的基础上运行。

管理内容是将XXX市建成区内被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覆盖的区域内的区域巡查、问题信息采集、公众投诉问题核实、专业部门处置结果核查这四项工作统一外包给信息采集公司完成.通过实施信息采集的市场化运作,聘请专业公司组建信息采集队伍,全区域进行信息采集、上报、核查以及统计分析等,市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只需负责对采集公司的业务考核和质量抽查,从而实现信息采集的公正、客观、及时、有效。同时,考评队伍的优化降低了数字城管的运行成本,减轻了人员管理的负担,充分发挥数字城管的效能。

依据相关城市管理标准,以人工巡查的方式负责对城市事件动态问题及部件完好、变更信息的限时采集;对热线投诉等途径反馈问题进行核查;对所发现问题结案前进行核实。(1)数字城管信息采集范围

XXX市信息采集面积共XXX平方公里,包括XXX个街道,XXX个社区,划分了约XXX个单元网格,XXX个工作网格以区,项目覆盖区域为市主要中心城区。

按照管理要求的不同将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区域分为五大区,每个区再划分三级区:

一级区域:中心城区繁华区域及城市出入口、广场、主

页 第 2 页

干道;

二级区域:城市次级繁华区域及政务新区周边;

三级区域:城市一般区域、各区政府、街道及途径主要道路。

通过专业人员周密细致的划分巡查区域,分配信息采集员,并严格划分巡查路线,保障在空间上以及时间上对XXX市实现全覆盖的信息采集。在运行中保障信息采集过程中的核实、核查及时回复,保证信息采集员的巡查区域和巡查周期符合全覆盖的要求。

三、管理模式

XXX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采集服务外包将贯穿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的网格巡查、问题上报、公众问题核实、处理结果核查的全过程,员工绩效工资

(1)员工工资+绩效工资

员工工资分为:基本工资+绩效工资二个部分,其中基本工资固定不变(按国家要求的最低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按照每月完成绩效情况发放。(2)激励机制的作用

激励方式的多样性。激励的方式是与激励的重要性同等重要的内容,激励方式的选择取决于激励手段的多样化,这种多样化表现在从时间上看可以是长期激励也可以是短期激励,从内容上看既可以是物质激励也可以是精神奖励。

页 第 3 页

四、项目保障方案

项目启动环节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它关系到一个项目能否成功的实施,能否达到最佳的项目期望。在项目启动过程中,这个阶段的工作占项目经理整个工作量的50%以上,一个项目的成功与否都在于计划做的是否完善、预见的问题

五、信息采集器(城管通)的管理

1、“城管通”是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中的主要创新点之一,是为城市管理监督员对现场信息进行快速采集与传送而研发的专用工具。系统实现采集员在自己的管理范围内巡查过程中向监督中心上报城市管理问题信息,并通过城管通接收来自监督中心的任务指派。该系统可以依托移动设备,通过无线数据传输技术,基于城市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体系、地理编码体系,完成城市管理问题文本、图像、声音和位置信息实时传递。

2、公司将按照“三定”(定人、定区域、定手机)原则为每位信息采集员配置采集器,每个信息采集员应该维护、保养好自己的采集器,禁止在工作之外使用采集器,禁止将采集器挪作他用,如有员工违反规定,将受到严厉处罚,具体如下:

(1)自行承担非工作之用所产生的信息通信费、短信费等一切费用,同时处以同等金额的3倍罚款。

(2)在非工作时间发生采集器丢失、被窃、倍抢等事件,相关人员自行承担采集器的费用,按实际价格。

页 第 4 页

(3)若发现将采集器用于非工作之用,如:上网、听歌、下载与工作无关的东西,视情节的严重性罚款。

3、所使用的采集器是由城管办统一采购的国有资产,采集公司及信息采集员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不能随意维修和处置采集器,因此,我们从采集器的管理、领用、维修都制定了统一的流程,保证采集器得到正常的使用和维护,责任到人。专人保管,如有出现采集器丢失的情况将直接追究保管人员的责任,并视情况有当事人承担部分或全部费用。若员工私自维修采集器,情节严重的将予开除。

六、应急保障

数字城管是项政府型项目,通过数字化城管项目的运行与实施,大大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保证了区域的“全覆盖”,有利于问题的“第一时间”发现。为使项目高效、稳步的开展,有效处置项目开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重大事件或突发性事件,依据紧急预案的处理流程,并结合项目运行的实际,针对重特大事件和突发事件制定预案。

对重大事故、事件的处置,由公司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区域领导小组成员在接到公司领导小组指令后,必须在第一时间赶到制定地点,参与处置。做到装备齐全、通讯畅通、行动迅速、工作效率高,及时有效地解决突发情况。

七、服务计划

为进一步规范信息采集管理,保证这支队伍能够认真履职,管理是硬功夫。我们初步确立了以业主、公司领导、班

页 第 5 页

组长、管理人员的检查督导机制,不间断的对信息采集员进行跟踪检查和业务指导。

区域经理负责本辖区内所属信息采集员的全面管理工作。日常工作中,区域经理必须全时在位,包括每天中午的点名、交接班、队员调整、突发事件处置、疑难问题处理、收集和反馈信息、传达中心指示等。区域经理对所辖片区检查每周不低于两次,对所属人员的检查,每人每周不少于一次。平时注重帮助解决信息采集员工作中的重难点问题,指导业务工作,保证本辖区内信息采集员上报事部件案卷的准确性,提高立案率。

企业要使自身处于最佳发展状态,团队精神是必不可少的。培养一支充满团队精神的高绩效信息采集团队,是公司决策层的管理目标之一。要尽可能使该支队伍趋向于有着共同的目标和期望,形成一种共同的行为模式,团结共进。团队要逐渐形成自身的行为习惯及行事规范。这种规范同时也表现出了这个团队的行为风格与准则,提升了信息采集员的工作热情。

页 第 6 页

浅谈数字化城市管理 第3篇

在城市管理手段日趋网络化、数字化的今天, 推动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意义毋庸置疑, 它不仅能够提升城市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解决传统行政管理中的“政府失灵”问题, 还能够整合各业务部门的信息孤岛, 促进各种社会信息流通, 使得市民的生活、工作更方便快捷有效。梅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应用, 高瞻远瞩提出梅州“大城管”格局的建设思路。

2 梅州城市管理现状

梅州市城市综合管理局内设办公室、市容环卫科、市政公用事业科、行政审批科、园林科、组织人事科、计财审计科等7个科室;管理着城市建设管理监察支队、园林管理处、城市路灯管理处、燃气管理处、市政工程维护管理处、市场物业管理服务总站、文化公园、嘉应桥头公园、剑英公园管理处、垃圾处理场等10个下属单位。城市管理涉及部门众多, 职能交叉, 多头管理形成资源浪费;城市管理信息化手段落后, 主要依赖人工处理, 发现和处理问题时间不及时, 服务响应机制落后;城市管理缺乏统一调度, 联动机制不健全, 协调层级多, 效率低下。为了给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完善的管理服务, 梅州市政府决定通过实施城市管理数字化, 实现精确、敏捷、高效、全时段、全方位管理, 提高政府管理效能。

3 总体规划建设方案

梅州数字城管的总体规划建设依托梅州自身的实际情况, 以“统一规划、分布实施, 实用为主, 技术先进”为纲领。

(1) 统一规划、总体设计

注重梅州市信息化建设的分阶段性, 统一标准、统一规划。梅州市在全国城市分类中属于中等城市, 开展信息化建设应当以梅州市实际情况和特色为出发点, 结合本市各方面资源优势, 将信息化建设与城市管理相结合, 建立健全合理的、科学的城市管理新型模式。同时, 以新城市管理模式为根本, 加强其在管理、决策、统计以及信息交换四个方面的应用, 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计算机应用系统来进行重新制定, 并以实现城市管理目标为核心, 展开统一规划、总体设计, 满足梅州市城市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各阶段的需要, 有效解决以往数据信息传递速度慢、效率低以及成本高等问题。

(2) 分步实施、统一集成

结合梅州市实际城市管理情况, 根据本市城市管理的具体需求, 对城市管理数据化系统建设的实现进行分期、分批开展, 进而确保系统的有效、稳定性。实施城市管理数字化之前, 首要应当建立健全系统的平台管理系统, 为系统的数据信息统一奠定基础, 并为系统实施后的不同时期和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帮助。

(3) 实用为主、整合资源

梅州市各类信息系统的建设应客观地满足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需要, 紧密结合自己的工作内容, 有的放矢地开展急需系统的建设, 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必须的项目建设上, 特别是建设梅州市的数字城市管理系统, 由于面积广、数据大、人员多、部门多, 因此适用和够用是建设该项目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实现梅州市城市管理数学化, 应当以其系统的功能实用性为主, 结合本市各方面资源, 并使其能够与软件系统相结合, 同时与公安局、民政局、财政局等政府部门的系统数据能实现共享和交换。

(4) 技术先进、行业领先

在系统规划过程中, 充分考虑先进的技术, 先进的方法, 采用符合国际发展潮流的技术, 有前瞻性。除此之外, 在数学化城市管理系统设计过程中, 应注重系统的稳定性, 使该系统不但能够满足梅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和长期发展需要, 同时还应当将其建设成为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城市管理数字化系统, 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 加以应用。

4 九大核心基础应用信息系统规划与建设

根据住建部最新修订颁布的数字城管建设相关指引和技术规范, 借鉴我省其它兄弟城市 (如深圳、广州等) 的建设经验, 本次梅州市数字城管系统项目拟采用基于SOA的软件架构进行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实现集信息共享、统一管理、统计分析、科学决策与综合考核评价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电子政务应用系统。

该系统主要包括5个层次:基础平台、数据层、数据交换层、业务应用层以及用户层。全部信息系统应用构建都应当符合相关技术要求的标准, 信息平台主要由各部门具体信息系统所组成, 利用单点登录技术设计出用户的系统登陆入口。同时该系统还考虑与多个系统进行互联, 保障日后业务的扩展和升级。该系统总体架构规划如图1所示:

根据上图可以得出, 梅州市城市管理数学化系统主要由七大部分管理体系构成, 同时, 以层次划分, 该系统又被分为五大层。

其一, 基础设施层。该层是实现城市管理数学化的基础, 主要将市政府、市监督指挥中心以及区政府等重要职能管理部门进行关联。构建服务和信息交换平台, 建设呼叫中心平台和视频管理平台, 让各管理平台满足城市管理数字化的各方面需求。

其二, 数据层。设计并构建能够集中梅州市全部信息的数据库, 将城市地形基础数据、城市基础设施数据、日常信息采集数据以及城市地理编码数据等进行统一整理和收集, 通过该数据层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出梅州市各方面的数据信息, 为实现城市管理数字化提供必要的数据信息和数据存储功能。

其三, 交换数据层。梅州数字城管系统平台主要包括:满足基本数字化城市管理业务需要的数字城管系统基础平台, 数字城管系统拓展系统平台和各子系统内部数据交换平台。

其四, 应用层。其主要包括九大核心基础应用信息子系统, 各子系统详细规划功能如下:

(1) 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

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是为城市管理信息采集员量身定制的手持信息采集终端, 通过该系统, 信息采集员可以将日常巡查发现的城市管理问题, 在拍照、录音并形成案件表单后, 快速上报到城市管理监督中心。除此之外, 城市管理信息采集员, 还应当通过利用该系统对城市管理工作具体实施进行监督, 对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及时反映和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整个无线信息采集系统除了网络运营商提供的无线网络资源, 还分为2个层次, 分别为终端应用层、无线数据服务层 (智能控制系统端) 。

(2) 监督受理子系统

监督受理子系统是受理来自各种渠道的城市管理问题, 对问题进行审核, 记录问题发生定位, 立案后传递给指挥中心。

(3) 协同工作子系统

实现对业务流程中的所有案卷进行监督和管理的功能, 实现案卷处理和流转全程控制, 查看信息采集员在岗情况, 对案卷流转进行插入意见和审批信息。主要包括任务分派管理、案卷督办管理、计时管理、处理部门反馈等功能模块。

(4) 大屏幕监督指挥子系统

实现信息实时监控, 便于监督指挥中心和各级领导清楚了解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状况。通过大屏幕直观地掌握各个区域的城市部件 (事件) 信息、业务办理信息、综合评价信息等全局情况, 还可以对每个网格、信息采集员、部件等个体的情况进行查看。

(5) 综合评价子系统

通过一整套科学完善的监督评价体系, 建立综合评价系统, 对城市管理的各方面进行考核评价, 既能监督城市管理中发生的具体问题, 又能监督城市管理质量。同时具备将评价结果的图表数据导出的功能。

(6) 应用维护子系统

应用维护子系统是系统管理员使用的工作平台, 通过子系统可以快速搭建、维护城市管理业务, 定制业务工作流程, 设置组织结构, 并能够方便快捷地完成工作表单内容样式调整、业务流程修改、人员权限变动等日常维护工作。利用应用维护子系统, 系统管理人员可以方便地调整系统使之适应用户变化的需求。

(7) 基础数据管理子系统

通过基础数据资源管理, 对系统使用的地图库进行随时维护, 即可以对系统中使用的各种基础数据资源进行管理。

(8) 地理编码子系统

通过地理编码, 将城市现有的地址进行空间化、数字化和规范化, 在地址名称与地址实际空间位置之间建立起对应关系, 实现地址空间的相对定位, 使城市中的各种数据资源通过地址信息反映到空间位置上, 提高空间信息的可读性, 在各种空间范围行政区内实现信息的整合, 最终实现城市管理由盲目到精确, 由人工管理到信息管理的转变。同时城市管理地理编码子系统是提供统一的地图数据显示、查询、定位、统计分析的平台, 它既支持对基础地理地图数据的管理, 也支持各专业部件和案件的管理。

(9) 数据交换子系统

数据交换子系统主要用于实现与上级或下级数字城管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 交换信息可包括问题信息、业务办理信息、综合评价信息等。梅州市城市管理数字化系统制定和实施过程中, 利用系统进行数据信息之间的交换, 实现各企业、各部门之间的业务数据信息共享, 实现城市管理数学化应用系统能够与内、外部系统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共享, 能够使得城市管理部门之间实现团结合作、互相协调与帮助, 加快梅州市城市管理数学化的实现。

其五, 是用户。

5 社会效益分析

梅州数字城管系统建设是以数字城管新模式和管理流程为基础, 以“大城管”格局部署规划, 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梅州城市管理数学化实现的核心, 该平台建设能够规范梅州市城市管理和城市经济水平, 提高梅州市各行业市场竞争力和生产力, 促进城市建设现代化管理和全面实现数据信息化, 利用较少的费用实现最大的效果。

(1) 梅州数字城管项目建设有效解决了城市管理中“城市要好看, 小摊贩要吃饭”的问题, 建立了城市管理转向城市服务的长效机制, 有效解决了城市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足和问题, 缓解了城市建设过程中与市民之间存在的误解, 提高了政府在城市管理过程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有效实现了城市管理数学化建设。

(2) 梅州数字城管有助于提高城市管理效率与处理问题能力, 更好地履行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实现城市管理数学化能够有效规范城市管理, 加强人们的生活、学习环境, 提升城市治理力度。实现城市管理数字化能够快速发现和反映出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并及时根据存在的问题进行完善和有效解决, 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城市管理能力。

(3) 数字城管建设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人们能够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及时反映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利用城市监督信息平台, 直接把城市不规范的现象和问题传递到直管部门, 减少了不必要的环节, 加快了解决问题的工作效率, 实现了内、外监督和管理, 并让市民积极地参与到城市管理过程中。

6 结束语

数字化城市管理通过信息化手段再造管理服务流程, 依托九大核心基础应用子系统, 实现“精确、敏捷、高效、可视化、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新模式。数字城管系统的实现有效解决传统管理模式中存在的许多弊端和问题, 相信城市管理数字化系统在各大城市的大力推广应用下, 我们的城市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将会获得突破性的提升, 我们的生活将会更加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王超等.浅谈数字城管系统的建立[J].淮海工学院学报, 2008, (18) .

[2]梁金华, 李圣权, 陈观林.浅析杭州数字城管信息系统的新需求[J].中国城市经济, 2010, (9) .

[3]马征.浅谈“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新应用[J].中国建设信息, 2010, (9) .

浅谈数字化城市管理 第4篇

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探索“管理靠队伍、长效靠机制、提升靠技术”的城市管理综合发展之路,许昌市积极打造高效的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2010年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正式运行,并通过了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的专家组的验收,实现了投资低成本、运维低费用、使用高效能(两低一高)的建设目标。

一、精心谋划建设,构建高效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平台

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按照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颁标准,在借鉴外省城市先进做法的同时,充分结合市情,构建了具有许昌特色的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

一是创新运行模式。成立一个中心,担负指挥、监督两项功能,但功能相对分离,既减少了建设投资,又节约了机构设置和人力资源。实行“二级监督、二级指挥、三级处理”的运行模式,将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充分结合。市创建文明城市指挥部办公室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办公室两个部门行使数字化城市管理运行监督职能,实行高位监督;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和区 (县) 人民政府(管委会)、市直相关部门指挥平台二级指挥派遣;市、区 (县)、乡(办)三级处理高效的运行模式,确保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高效运行。

二是运用先进技术。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率先应用了3G无线通讯、地理信息技术、全球定位技术、三维实景图像等多种信息技术手段,首次将三维模拟图像应用于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中,设计了240寸弧形大屏幕。在部颁规定的八大核心应用子系统的基础上,研究、开发了符合许昌实际的领导移动督办、业务短信子系统、数字城管综合门户网站、采集员管理子系统、CA认证子系统、双网交换子系统等8个应用子系统。在一期拓展项目建设中,又结合实际开发了私搭乱建管理子系统、城市部件动态管理子系统、统计分析子系统、视频案件管理子系统等4个应用子系统,建设了视频会议子系统、移动视频信息采集子系统、信息采集互视互通子系统等3个软硬件集成项目,使系统功能进一步完善,形成了闭合、互联、互通的城市综合管理系统。二期将设计开发淤泥渣土车监督管理子系统、夜景亮化工程监督管理子系统、建筑工地监督管理子系统、公众信息互动平台、数字城管与行政审批平台、数字城管与全市电子监察系统数据交换平台等扩展系统,并增加移动视频采集车、40个二级平台语音互通设备、无线视频设备,及完善服务器与存储系统等。

三是高效整合资源。整合公安部门的视频监控信息、规划部门的1:1000市区地形图、国土资源部门的1:500正射影像图和市园林绿化、邮政、电力、移动、联通等部门的城市部件基础信息和数据,实现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资源共享,降低了建设成本。

四是分步规划建设。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规划分三期进行建设。2010年完成的一期工程覆盖许昌市主城区70平方公里范围。2012年实施二期工程,将覆盖扩展至环城公路以内100平方公里和许昌新区180平方公里;2014年将实施三期工程,覆盖范围将扩展至所辖县(市)中心城区,实现所辖县市区域全覆盖。

二、抓住关键环节,提升数字化城市管理运行效能

该系统运行以来,注重抓好信息收集、指挥派遣、案件督办三个关键环节:

一是广泛收集信息。全覆盖、全时段、无遗漏地发现城市管理方面的问题,信息采集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充分发挥专业信息采集队伍的作用。170名信息采集员按照划定的工作区域,从早7:00至晚10:00实行不间断地巡查,及时收集、上报城市管理问题,同时强化信息采集工作的督查,坚持每周、每月通报情况。采取每天实地徒步督查的形式,督促信息专业单位提高信息采集覆盖率和信息采集的质量,信息采集有效率保持在96%以上,核查及时率达到97%以上。同时,多渠道收集问题,通过视频监控、社会公众举报、公共媒体曝光、“12319”城市管理服务热线投诉、110指挥中心转接、各级领导批办、门户网站等多个渠道广泛收集城市管理方面的信息。

二是高效派遣指挥。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岗位职责,从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技能入手,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建立接线员培训机制,每周安排不少于2个小时的培训,每月组织一次闭卷考试和上机操作测试。实行量化考评,每月公布考核结果,实行奖优罚末,使问题从发现上报、确认责任单位、审核立案到任务派遣由原来的10分钟左右,缩短到目前的3—5分钟以内,大大提高了案件派遣的时效性。同时,规范平台责任单位的管辖区域、管理职责和服务流程,使接线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指挥派遣效率得到不断的提高。

三是强化案件督办。许昌市政府办公室专门出台了《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办法(试行)》(许政办〔2011〕45号),成立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办公室,实行两级督查。每周将各责任单位超期未处置的案件在市政府门户网站和中心门户网站上进行公布,每月召开一次运行点评会,通报月案件处置情况,每季度对责任单位案件处置情况进行一次绩效评价,评价结果通报各责任单位,并在新闻媒体上发布,接受社会监督,并上报市政府。将数字化城市管理案件处置情况纳入文明城市创建中并进行督办和考评,市创文办每周对数字城管超期未处置案件进行重点督办,每月排名末位的单位在市创建点评会上表态发言,每季度绩效评价排名后5位的单位在全市创建工作考评中被扣分。同时,积极发挥老干部督导团作用,将每周数字化城市管理存在的突出超期案件问题,请老干部督导团帮助协调,督促责任单位解决。运行以来,结案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

三、健全工作机制,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长效化

一是政策保障机制。为确保运行,许昌市政府专门印发了《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办法》、《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运行工作方案》、《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办法(试行)》(许政办〔2011〕45号)等规范性文件。同时,将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和运行经费纳入市财政年度预算,给予重点保障。

二是定期通报机制。实行“日督查、周通报、月点评、季评价”制度。每周印发一期督查通报;每月召开一次运行点评会,通报月案件处置情况,及时协调、解决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每季度对责任单位案件处置情况进行一次绩效评价,评价结果通报各责任单位,并在新闻媒体上发布,接受社会监督。

三是效能问责机制。将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与监察部门效能问责、单位年度工作目标完成情况、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年度评先挂钩。对处置不及时、反复发生问题多的责任单位,实行效能问责。

四是市民参与机制。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体,全方位对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情况进行广泛的宣传报道,每月第一个周日在市区主要广场、居民居住区附近、人流密集场所开展宣传活动,现场解答市民群众提问,接受市民群众投诉,发放宣传资料和宣传卡片。同时,为了提高市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许昌市协调通讯部门从2011年5月1日起,将“12319”城市管理服务热线由主叫付费变被叫付费。

五是量化考评机制。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内部建立了岗位职责体系、目标管理体系、考评奖惩体系,制定下发了《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SZH—2011标准化管理办法》,明确了中心岗位职责体系、规章制度体系、考核指标体系、考评办法体系,每半年对中心工作人员进行一次排名,年终进行综合排名,将排名结果作为奖励的重要依据,促进了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

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自2010年6月1日正式运行以来,共受理案件约52万件,结案率达到99.39%,构建起了大的城市管理格局,使查找城市管理问题更细致、收集城市管理问题更广泛、发现城市管理问题更及时、处理城市管理问题更快捷、解决城市管理问题更彻底。

数字化城市管理 第5篇

作者:鹏电子信息机器有限公司 魏一 来源:网络 添加日期:11年05月25日

城市的高速发展,带来了众多城市管理难题,让城市管理者苦寻良策,而“数字城管”系统的适时出现,为城市管理带来强力的技术手段支持,也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城市进入“数字城管”时期。本文即介绍“数字城管”的应用需求、市场及技术现状。“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概念和现状

目前,现代城市已向智能型城市转变与发展。所谓“智能城市”,就是指高度信息化和全面网络化的城市。“智能城市”的主要特征是成为信息流通、管理和服务的中心,这个特征正是城市管理的结果。人口、物质、资本、文化、空间以及活动等的高度密集,如果政府没有对城市进行规划与计划、组织与指挥、控制与协调以及统计与监督,将很难发挥作用,也就不可能为城市带来高效率与高效益的发展,城市也更不可能发挥自己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军事等方面的多种功能。而规划与计划、组织与指挥、控制与协调以及统计与监督正是人们通常提到的城市管理职能。1.城市管理发展模式

多头分散管理模式

城市管理职能部门分散行使职能。如规划局管规划,市政管理局管市政,环卫管理局管环境卫生,园林管理局管园林绿化。其特点是:城市管理职能过度分散,难以形成“综合管理”的拳头;同时,几个部门在经费分配、业务分工上也时有扯皮现象。

建管合一、直接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将城市规划职能同城市建设与管理分离,突出“规划领先”的原则。在实践中,该模式仍然把城市建设作为侧重点,而相关的城市管理职能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重建轻管”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城市管理机构的地位低下,在职能上从属于建设部门,难以对城市建设形成有效的制约和牵制。

建管分开、直接管理模式

市政府成立城市(市政)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作为行政实体单位,各区设置相应机构,直接管理城市市政、园林绿化、市容环境卫生等具体工作,建立直属的监察队伍实施监察、执法工作。这种模式形成了规划、建设、管理职能分离,解决以往城市中普遍存在的“轻规划、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提高了城市管理的效率。监督、管理功能分离与协作模式

城市管理从“决策”、“监督”、“管理”一条龙管理模式向监督、管理功能分离与协助模式转变。设置城市管理监督中心,侧重政策研究、监督指导、协调管理、规范执法,具体行政行为由专业职能部门实施。设置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将国土、规划、建设、环保、市政、工商等分散多头执法转变为一家综合执法。该模式改变了政府管理方式,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

2.“狭义城管”和“泛城管”

目前城市管理有“狭义城管”和“泛城管”两种概念。“狭义城管”是指由城市管理局和执法局等城管部门负责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事业的管理,范围包括市容环境卫生、城市规划管理(无证违法建设处罚)、道路交通秩序(违法占路处罚)、工商行政管理(无照经营处罚)、市政管理、公用事业管理、城市节水管理、停车管理、园林绿化管理、环境保护管理、施工现场管理(含拆迁工地管理)、城市河湖管理、黑车、黑导游等方面。“泛城管”是指由城市多个政府行政管理部门行使的涉及城市日常运行的各个方面的综合管理职能,范围包括公安治安、交警指挥、城管执法、市政建设、消防安全、环境保护、工商行政、质量监督、安全生产监督、水利三防、公共交通等多个方面。

3.“数字城市”与“数字城管”

首先介绍什么是“数字城市”。“数字城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很广,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从本质上讲,“数字城市”就是城市信息化,就是要通过综合运用IT及相关技术来提升城市的功能,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的能力和效率,为政府、企业和公众提供高效率、低成本、高质量的信息服务和决策支持。从应用角度来说,“数字城市”可以涵盖城市规划、建设、运行、管理、服务的各个方面,我们经常提到的“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数字化城管”、“城市应急平台”、“科技强警”、“平安城市”、“智能交通”、“智能建筑”、“数字社区”、“数字家庭”等都是“数字城市”的组成部分。从技术角度来说,“数字城市”可以是当今“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的综合试验场,无论是传统的“通信和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安全技术”、“视频图像技术”、“地理信息技术”还是尖端的“智能分析和控制技术”、“卫星遥感和定位技术”都会在“数字城市”的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那么,什么是“数字城管”?与城市管理相对应,“数字城管”目前也有“泛数字城管” 和“数字城管”两个概念。“泛数字城管”其实就是上面谈到“数字城市”。“数字城管”其实是“数字城市”的一个子集,是指由建设部牵头,由各城市的城管局、市政局或执法局等市政城管部门具体负责,采用网络信息化技术,以针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事业等范围进行综合管理和综合执法为核心的数字化系统建设,实现对城市的精细化、科学化和一体化管理。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后者,其范围可用图1来表示。

4.“数字城管”的发展现状

我国目前主要由建设部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具体推进工作计划是2005-2007年在全国51个城市分三批进行“数字城市”试点工作,2008年完成试点城市系统建设并通过验收,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的推广。建设部主导的数字城市试点工作是从2005年7月份开始的,一共选了三批51个城市(区),具体试点城市如下:

·第一批试点:北京朝阳区、南京鼓楼区、杭州、深圳、成都、烟台、武汉、上海长宁区和卢湾区、扬州等10个城市(区);

·第二批试点:天津河西区和大纲区、重庆高新区、杭州、郑州、南宁、昆明、石家庄、邯郸、常州、无锡、嘉兴、安宁、台州、诸暨、长治、晋城等17个城市(区);

·第三批试点:广州、哈尔滨、沈阳铁西区、重庆万州区、合肥、长沙、厦门市、海口市、乌鲁木齐、青岛、宝鸡、芜湖、铜陵、张家港、昆山、松原、白山、珲春、吴江、临忻、黄山、淮北、兴平、白银等24个城市(区)。“数字城管”的技术和应用

1.“数字城管”的新模式 建设部主导推进的“数字城市”试点工作,采用的是“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即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无线网络技术、信息化技术等数字技术,通过建立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和创建新的城市管理体制,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城市部件管理法”、“城市事件管理法”等新方法而形成的城市管理运行的新架构。“数字城管”新模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城市管理采用监督和管理相分离的机制,建立两个“轴心”的城市管理体制,一个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一个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如图2。

根据不同城市的特点,特大城市采用市级设立一个监督指挥中心,在各城区分设“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实行“统一接纳,统一派遣,区级受理”的模式;大中城市在市级分设“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管理机构,区级设立指挥监督中心,实行“统一接纳,分别派遣,区级受理”的模式;小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区可以只设立一级的“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实行“统一接纳、分别派遣、统一受理”的模式。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各司其职、相互制约。具体运作流程是:城市管理巡察员发现问题,即利用配有输入网格地图的“移动城管通”(具有电话、拍照、录音、定位、同步传输等多种功能)和服务专号,向城市管理监督中心报告;监督中心即行审核、甄别、立案,并将有关案卷转到城市管理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即派遣有关专业人员现场处理,完成后再通过系统上报指挥中心,随之反馈给监督中心进行实地核查,直至合格结案。

二是“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即运用网格地图技术,把管理区域划分为若干个一万平方米的“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专职城管监督员进行全时段监控。

三是“城市部件管理法”,就是把固定化和形式化的管理对象作为部件进行地理编码,并按照地理坐标定位到万米单元网格地图上,通过信息平台进行分类管理。2.技术和应用分析

城市管理网格技术

城市管理中的网格技术,就是运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将所辖区域划分成若干个网络状单元,由城市管理巡察员对所分管的网格实施全时段监控,从而对管理空间实现分层、分级、全区域管理的方法。城市管理网格化是城市管理的一种创新模式,通过GIS、GPS、RS等信息管理系统的运用和事件、部件处理优先权的合理安排,实现了城市管理在空间和时间轴上的精确定位。例如在事件的处理上,以块为主,条条协助;在部件的处理上,以条为主,块块协同。这两者职责分明,无法推诿。在城市地理空间上实行网格化划分、专业人员巡视管理,信息的采集、反馈很准确,责任到人,定位准确。在时间上实行流程化管理,定人、定时、定量,记录在案,无效返工,做不好通报批评、及时处分。只有精细管理,才有精致的公共空间,才有精致的城市。

移动巡检和办案技术

移动巡检和办案技术,就运用现代智能终端和无线信息传递技术,实现对城市监管数据的无线采集和移动办案,为城市管理问题的发现和处理提供了全新的手段。当前,很多城市的城市管理执法员都会使用一种称为“城管通”或“巡检通”的PDA移动终端,通过这个移动终端,城市管理执法员在所划分的区域内巡查,对现场信息进行快速采集与传送,将城市部件和城市事件的相关信息报送到监督中心,同时接受监督中心和领导的工作派遣与调度。

以广州市数字城管系统的“移动城管通”为例,该系统能提供移动巡查、移动办案以及移动调度等功能。移动巡查是指城市管理执法员通过手持的移动城管通,对案件分类、案件描述、照片、视频、语音等信息上报到城管中心处理、立案以及跟踪自己管辖区内的案件。移动办案是指在案件通过市、区两级分派到街道后,城市管理执法员用PDA就可以完成目前在街道一级的全部操作功能,即案件受理、案件查询、案件回复等。移动调度是指中心调度人员透过与即时通讯软件集成的语音功能,使用麦克风、耳机等,对某个小队、区、甚至整个广州市的巡检人员进行广播式的语音调度。移动城管通使得城市问题的反映更快速,大大缩短了信息上报时间,同时也使政府管理部门能立即对问题进行处理。城市管理执法员从发现问题,到运用移动城管通拍照、录音、输入文字信息并传出,前后不过5分钟的时间。这种高效解决问题的方式得到了市民的充分肯定。

可视化技术

可视化技术,就是将视频监控、视频会议、航拍影像、多媒体卷宗、GIS地图、3D模型等可视化、图形化的技术应用的城市管理中,对一维数据数据进行分、建模、分析,形成经验数据,对图像数据进行采样、建模、分析,判别事物特性形成关键信息索引,并通过业务系统最后反馈到现实业务处理中。

同样在广州市数字城管系统中,就应用了可视化技术,整合全市城管、公安、环保等部门所有的视频监控设施,做到对重点城管区域、危险源以及建筑工地等实施7×24小时的实时视频监控,使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能在最短时间对重大城管事件实现最直观、最准确的掌控,并能全程可视化跟踪事件处理过程和处理结果,对相关执法人员和单位作出评价。除了视频监控技术,还能可视化技术应用到城管执法的各个过程中,对原有传统城市管理方案赋予了全新的内容。应用可视化技术后的城市管理与传统城市管理模式各阶段的比较参见BOX之图表。

“数字城管”系统给城市带来的效益

数字化城市管理概念 第6篇

数字化城市管理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集成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单元网格数据、管理部件数据、地理编码数据等多种数据资源,综合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RS(遥感技术)等多种技术和各类业务平台,形成完整、闭合、互通互联的城市综合管理系统。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行新的科学管理方法,使城市管理的区域达到精细化、管理部件的内容数字化,管理事件的处置精确化。实现城市管理由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进而全面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质量和水平。

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管理对象是什么?

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管理对象是城市管理部件和城市管理事件。新模式用城市部件管理法锁定管理对象,将辖区内的所有城市部件都标注在万米单元网格图中。运用地理编码技术,对每一个城市部件都进行编码,使其准确定位,实现分类、分项管理。

什么是城市管理部件?

上一篇:难忘的篝火晚会作文600字下一篇:青春感言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