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间教学工作的思考

2024-09-03

新时间教学工作的思考(精选10篇)

新时间教学工作的思考 第1篇

时间教学的深层思考

小学阶段关于“时间教学”的内容主要有“认识钟表”、“时、分、秒”、“24时计时法”、“年、月、日”,这些单元分别编排在一年级、二年级和三年级。关于“时间教学”中知识的掌握、智慧的提升、文化的熏染等问题,我们的思考达到了什么程度? 时间的教学仅是记忆吗? 纯粹记住1日=24小时、一年有7个大月4个小月……这些知识也许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就可以记住,但时间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起点)却是真正感受1分钟的时间长短。我们的感受准确吗? 时间的教学仅是了解吗? 泛泛了解历法的故事,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这些内容的阅读学生可自行完成,但时间教学的提升却是理解历法规定的合理性,敬仰人类的智慧。我们在“时间教学”中提升了学生智慧吗? 时间的教学仅是教育吗? 引导背诵“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等名言警句的教育作用不应是外在贴标签的,数学课应通过时间的教学由内而外生成一种文化的因子,这种文化因子又是什么呢? 究竟在“时间教学”中如何做好知识的掌握、智慧的提升、文化的熏染,对此,我们应该深入而具体的思考。

思考一:感受时间长度——掌握数学知识

我们可明确告诉学生1分钟的时间长度是一种规定,但1分钟的长度学生必须亲自感受,于是教学中有了这样的安排:

1.学生自我测脉搏,统计1分钟脉搏跳动多少次。

2.看1分钟动画片,感受1分钟的长度。

3.同桌之间比赛,看谁1分钟跳绳个数多。

二年级小学生很难搭准自己的脉搏,结果数出来的脉搏数量离奇得很,有200多,也有30几,此时学生的好奇心已转移到测脉搏上(因为此前学生并未进行过测脉搏活动)。显然,数学课想通过测脉搏感受1分钟是失败的。

学生一看熟悉的动画片就兴奋了,他们在重温精彩的情节和画面,早已忘记了感受时间,主观偏向中只觉得1分钟时间太短。看1分钟动画片体验也是不妥的。

再者,1分钟比跳绳,学生之间缺少可比性,有多有少,学生的注意力已转移到了比多少上,并没有静静地感受1分钟时间的长短。

鉴于上述情况,我们把感受1分钟重新设计成3种活动,即: 1.在1分钟内循环播放国歌。

2.学生静坐1分钟,听嘀嗒的声音。

3.在1分钟内数秒针走动的格数。

国歌是学生唱的最多听得最多的歌曲,这种贴近学生生活的设计会形成一种稳定的感受迁移。静坐听嘀嗒声音无主题、无干扰,1分钟的感受异常宁静而深刻。而在1分钟内数秒针走动的格数则是进一步把学生的感受从准确引向标准,又自然为教学“1分=60秒”开了头。

计量教学中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和重量单位可谓“看得见”、“摸得着”,可以用眼用手,较为直观,而时间的教学要用“心”感

受。上述感受的方法科学求真、贴近生活,完成了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即知识的掌握。

思考二:理解历法规定——提升数学智慧

在时间的教学中,当我们完成1年=365(366)天等相关知识目标教学的同时,往往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补充阅读凯撒大帝与历法的故事等相关内容,但更多的是停留于对平年和闰年的方法判断上,除满足于知识面的拓展外,我们能否在时间的教学中引发学生的思考呢?如: 1.为什么要用24时计时法? 2.为什么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 3.历法规定为什么这么繁乱?历法是否可进行变革?你有什么不同的方案? 用24时计时法,避免了表述的歧义,只是数学精确性的显现。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是人们面对变化的世界采取不断调整的策略,显示的是古人的智慧。对历法规定的思考及方案设计,旨在激发学生的思维。

此时的“时间教学”已不止于演算、不止于平年与闰年的方法判断……总之是不止于知识了,而是透过知识敬仰人类的智慧,并在敬仰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考,完成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即智慧的提升。

思考三:感悟运动思想——熏染数学文化

在进行时间教学时,教师会带领学生记诵珍惜时间的诗词格言,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些

做法意在教育学生守时惜时,似乎是品德课的教学方法,或是语文诗词教学中“文以载道”的任务,在数学课上记诵诗词格言,有贴道德教育标签的感觉。

我们知道数学与哲学的内在联系,数学和辩证法是一对孪生姊妹。作为数学课,哪怕是低年级的数学课,在“时间教学”中可以从运动的角度深层次理解时间概念,从中感悟数学文化。我们能否设计这样的活动: 1.用图或其他方式表示时间。

2.用一句话或一段话表达你对时间的感受。

3.为什么要有时间呢?时间的存在有用吗?时间会停止吗? 用图或其他方式表示时间,是较为直观地把学生对时间的理解表示出来,可画成无始无终的“数轴图”,也可能画成周而复始的“循环图”等。用一句话或一段话表达你对时间的感受,提升了学生对时间的理解深度,教师引导学生感悟世界是运动的、世界是一个整体、逝去的将不再复返等思想。关于“为什么要有时间、时间的存在是否有用及时间会不会停止”的思考已远远高于教导学生守时惜时的教育,此时完成了数学教学的久远任务,即文化的熏染。

数学是知识,数学是智慧,数学是文化。知识是智慧和文化的载体,智慧是知识的升值与变通,文化是知识和智慧展开过程的积淀和凝练。为此,我们的数学教学应该肩负着知识掌握、智慧提升、文化熏染的重任。

新时间教学工作的思考 第2篇

因此这学期,我部会以丰富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加强自身建设为宗旨,营造出和谐有序的工作环境和朝气蓬勃的社团部文化。力争在团委团总支老师的指导和社团部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使“博爱协会”成为医学系又一道新风景。

所以我部预计在本学期开展以下工作:

一.部内:

1.在新学期,为了更好的发展“博爱”,我部准备在近期开“博爱”协会的成立大会。

2.在这万物复苏的春天,许多疾病的好发时节,根据此特点,我部准备做一次春季疾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活动,以使同学们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

3.博爱协会是一个以奉献为宗旨的非营利性组织,所以在本学期,我部准备带领会员去敬老院看望老人,为他们送去温暖,献上我们的爱心。

4.我部准备于6月14号世界献血者日到来之际,组织会员进行有关义务献血知识的宣传活动。

二.部外:

1.全力协助团总支、学生会、社团联合会以及院团委的各项工作,积极配合学院及院系开展的各项活动。

2.加强与其他兄弟社团的交流,积极参加联谊活动。

3.积极的参加有关医疗健康知识的讲座,收集更多、更广的资料,以使我会更好的发展

总之,我们会不断加强对社团部博爱协会的宣传力度,建立我部与团总支其他部门的和谐相处关系,加强我会与其他协会的沟通与联系,有效率的处理好我部各个方面的工作,最终实现其规范化。我相信在以后的实践中我部会不断努力,不断创新,不断成长!

医学系

团总支社团部

2011年2月26日

医学

工 作 计 划系

新时间教学工作的思考 第3篇

一、传统教材中的科学性错误

对位移公式s=v0t+at2, 曾有一种传统的推导方法, 即根据及vt=v0+at得:, 再代入s=v·t即得.这种推导方式在历史上曾反复出现, 如1955年秋以前的教材与上世纪90年代的教材都采用了这一种, 目前仍然有教师使用.[1,2]然而这种推导在历史上也产生了“后遗症”, 焦点集中于如何说明这一关系才易被学生接受.为解决这一问题, 一种较普遍的方法是采用等差级数的方法说明.有教师认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构成等差数列, 中点时刻的速度是始末速度的等差中项.这就是平均速度也等于速度平均值的道理.”并进一步认为这就是其“数学本质”[3].

这一方法貌似解决了这一问题, 但是更多的问题接踵而来.“”这一关系的得出并不是那样显然的.无论是依据等差级数还是一次函数, “”都只能说是一个算数平均意义上的“中值”;而“平均速度”则是“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其定义式只有“”一个, 再无其他.所以, “”必须予以专门的证明或证伪.

在更一般的变速直线运动意义上, 即证明命题:“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一定和物体在这段时间内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的平均值大小相等”的真假性.事实上, 这一命题也出现在了该部分的习题中.对该命题, 若取总时间为T, 将该时间段平均分为n份, 每个时间段为Δt, 即证成立与否.上述的级数推导方法则只说明了对匀变速直线运动有没有、也不足以说明可见, 命题的这一关系成立与否并不显然.现作如下证明:

对右边, 上下同乘Δt得:至此, 命题得证,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数学本质”才得以充分揭示出来, 这一公式也才足以放心使用.但是值得强调的是, 只对匀变速直线运动成立, 而对一般变速直线运动具有普遍性, 所以, 未对后者作进一步的证明, 用特殊的前式“掩盖”了反映一般内涵的后式, 使推导缺乏依据.综上所述, 传统的教学逻辑没有对依据作充分的确证就使用其推导公式, 某种程度上造成了科学性错误.

二、现行人教版教材存在的问题

以现行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教材为代表的是另一种推导逻辑.在说明“图线与t轴围成的面积OABC同匀速直线运动一样, 也可以看作位移”后, 直接给出:

在图1中, CB斜线下梯形OABC的面积是:S= (OC+AB) ×OA.把面积及各条线段换成所代表的物理量, 上式变成s= (v0+vt) t.代入已经得出的vt=v0+at得s=v0t+at2.[4]

这种由图像推出的“几何法”与第一部分采用的“代数法”历史上曾被教材交替采用.现行人教版教材重新采用“几何法”, 虽然避免了“代数法”易于出现的科学性错误, 但是仍无法避免这一方法的固有缺点.对“几何法”, 历史上就有教师认为:“由于学生们利用图线研究物理量间的关系, 毕竟还比较生疏, 用图线中某些线段所围成的面积来表示另一物理量也还是初次接触.”虽然在学习匀速直线运动时, 曾经用过速度图线确定物体在一定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 但这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s=vt这一公式后才应用的, 学生们对这一方法的真实普遍性, 却不一定认识到.“因此, 骤然采用这一方法来直接推出匀变速运动问题中一个陌生的公式, 就会显得缺乏足够的说服力, 因而学生是否能够完全信服而自觉地接受也就成为问题了.”[5]并且, 这一推导方式没能继续教学的思路更是遗憾.所以, 对现行教材的处理方式, 仍需以批判的眼光看待.

三、对教学的逻辑建议

我们认为, 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关系一节, 不能再滞留于“代数法”与“几何法”之间的反复摇摆, 而应基于一定的教学目标, 探索符合逻辑的教学设计.

综合上述讨论, 我们认为, 本节的关键内容在于将“图线与横轴围成的面积代表位移”的认识由匀速运动推广到匀变速运动.这是本节教学的启始性以及统领性的问题.对此, 笔者赞同现行人教版教材采用的“无限分割法”的说明方式, 并且认为, 进一步的位移-时间公式推导, 应该延续这一思路进行.现推导如下:

首先仍然取总时间为T, 将该时间段平均分为n份, 每个时间段为Δt=.如图2所示, 每个小矩形的面积都可以代表一段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这是学生已经认可的.进而, 当分割得无限细密, 即n→∞时, 误差→0, 所有小矩形的面积和就等于斜线下的梯形面积了.至此, “图线围成的梯形面积也代表位移”的合理性才得以说明, 下一步的位移公式推导应该依照这一思路并进一步深化这一认识, 即:

进而, 右边展开为:

得出后, 可再依据图像描述v0T与aT2两项在图像中的含义, 以及梯形中位线的物理意义:“”, 进一步深化对图像的认识.这种推导方式以新的代数法为主线, 通过描述图像面积的物理意义, 将“代数法”与“图像法”结合起来, 意在使学生达到“数形结合”的认识层次.

这一推导方法不仅延续了教学的逻辑, 并且蕴含着方法价值.这种“分割—求和—求极限”的方法以及微元思想在后续教学中仍会出现.虽然有些难度, 但是可以说明不要求掌握, 只求达到让学生信服的目的, 并逐步“渗透”这种方法, 也可以同几何法一齐使用.总之, 教学的逻辑一致性与体现方法内涵是这种推导方法的最大优势.

四、对教学的启示

纵观对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公式推导的“代数法”“几何法”, 以及以上讨论, 我们总结了对教学的两点启示.

1.注意教学中知识与方法的“双线并行”

物理学的基本方法是连接概念与规律、学科结构与认知结构的纽带.知识的得出和应用都需要科学方法的操作.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的得出就不仅用到了“分割-求和-求极限”的物理方法, 还用到了极限的思维方法.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所以, 教学中应该注意到“知识线”与“方法线”的“双线并行”, 将科学方法内涵显化并贯彻下去, 实现结构完整、逻辑合理的教学.[6]

2.注意研究“渗透式”物理教学思想

追求“讲深讲透”与一味追求逻辑的“轻快”而牺牲应有的物理内涵是传统物理教学易出现的两个极端, “渗透式”的物理教学思想为结束这种摇摆提供了思路.如杨振宁先生所说, 这一教学方法的好处“一是可以吸收更多知识, 二是对整个的动态, 有所掌握.不是在小缝里, 一点一点地学习.”我们提供的公式推导就宜采用这种教学方式, 不求学生按部就班地、透彻地掌握, 只求学生能体验这种方法并有所领悟即可.“渗透式”教学对我国的物理教学还是一个新生事物, 还需继续探索.[7]我们应改变那种一味迁就学生而导致学科逻辑、教学逻辑散碎的情况, 使教学日益焕发物理学的丰富意味与深厚底蕴.□◢

参考文献

[1][5]李玉采.高一“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路程公式的推导问题[J].物理通报, 1957, (9) :551~552.

[2]汪洋.“匀变速直线运动”教学体会[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1994, (7) :24.

[3]杨胜存.浅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数学本质[J].高中数理化 (高一版) , 2008, (10) :40.

[4]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物理课程教材开发中心.物理1 (必修)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37-40.

[6]陈清梅.论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教学模式[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1, (24) :75~76.

新时间教学工作的思考 第4篇

新时间教学工作的思考 第5篇

在一年级我们已经学习了认读整时,你能读出这个钟面上的时间吗? 你是怎么看出它是8时的?

那现在是什么时间?(学生说想法)师:怎么样才能正确地读出这样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这样的时间。(板书课题)

二、新授

1、时针与分针

①仔细观察,说一说钟面上有些什么?

(A、12个数。B、每相邻两个数之间有一个大格,有12个大格。C、每一个大格有5个小格)

操作:小朋友们,现在是几时?(将钟面拨到12时)时针和分针都指向了12。仔细观察,(将分针转1圈),分针指向几,时针走了多少?(一大格)指向了几?现在是几时?

师小结:看来啊,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板书)那你知道分针走一小格是什么意思?(学生说猜想)

②师直接传授:对,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分。走2小格的时间是几分?3小格呢?4小格呢?

师:好,现在分针从12走到了刻度1,经过了几分?为什么?

也就是说分针走了一大格,是5分。

操作:师:分针从12走到刻度2,经过了几分,为什么?

想象一下,分针从12走到了刻度3,是什么样的?是这样吗?经过了几分?你是怎么想的?

师:好,现在算一算,看看分针从刻度12走过钟面上的每一个刻度数,各经过了几分?完成老师发下去的练习纸,做完之后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课件演示,边播边校对

师:我们看到分针从12又走回到了12,走了整整。。(1圈)课件出示分针走一圈是多少分钟?(60分钟课件出示)

你能很快记住每个刻度数字表示几分吗? ③区别

刚才我们了解了分针指向不同刻度表示的时间,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操作),时针对准刻度1,表示什么?分针指向刻度1呢?

师:对,时针是用来记时的,它指向刻度1,表示1时;分针是用来记分的,它指向刻度1,表示5分。

2、初步尝试读时间,解决疑惑

师:现在你知道上课的时间是几时几分了吗?

说说你是怎么看出是8时5分的?(时针走过数字8,分针指着1是5分)

师:虽然大家有的先看分针,有的先看时针,但都是根据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来共同确定这个时间的。

3、认识1时=60分

师:小朋友们想和老师一起拿钟面来拨一拨吗? 我们首先拨到12:00(板书12:00),观察一下这时时针、分针分别在什么位置。然后继续拨动分针走一小格,现在是几时几分?(12时1分),再走一小格,几时几分?(12时2分),好接着拨。。(12时3分,12时4分)现在分针指向刻度1,走了多少?(一大格,是12时5分(板书12:05))

我们要加快速度了,把分针拨到数字3,是几时几分?(12时15分板书12:15)看来没有难到小朋友啊。继续加速,(课件演示)拨到数字6,(12时30分板书12:30),这个时侯,仔细观察(课件演示)

对,30分,也可以说成半小时,所以12时30分还可以说成12时半。我们继续拨,把分针拨到12,(课件演示),仔细观察,现在的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它们是什么样的?与12时的时候时针、分针的位置有了什么变化?我们再来看一遍(课件演示)。。(时针从12走到了1,分针走了一圈)分针走一圈是多少分?时针走一大格是几时? 这说明1时和60分是什么关系?

师总结: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了一个大格。(板书1时=60分)

4、几时几分的读写(例2教学)

刚刚我们是一边拨一边读写出时间的,那现在不让你们拨了,你们还能读出这些钟面上的时间,并写出来吗?好,来试一试,写在练习纸上。反馈交流:

①4:05与4:5 我们一般写几时几分的时候,如果几分是比10小的话,在几分的前面补上一个0 ②4:30 ③ 4:45,时针看起来是指向5的呀,你怎么认为是4时45分呢?不到5时,那你知道是差了多少分吗?

没错,时针在4和5之间,看起来指向5,但还不到5时,是5时差15分,也就是4时45分。

总结方法:刚刚我们是怎么读出这些时间的,谁能用上先看。。再看。。来说一说。

小精灵也为小朋友们总结了方法,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三、练习

小朋友们,你们认识时间了吗?完成做一做,用这样的写法来填写。交流反馈

新时间教学工作的思考 第6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2、学习生字,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3、搜集、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

教学重点:“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有所感悟,是本文学习的重点。

教学难点:要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是本文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

师:刚才同学们正在做游戏就响铃了,那你还有没有时间继续玩啊?

生:没有。

师:已经7:30了你还不起床,有没有时间继续睡觉呀?

生:没有。

师:那次考试,你还没写完,老师就要收卷儿,你还有没有时间做题啊?

生:没有。

师:时间在我们生活中多么重要啊!我们多么想有更多的时间啊!今天我们就要讲第十三课,和时间赛跑(板书课题)!作者是林清玄,他可是台湾的大作家哟!那,什么是赛跑呢?(提问。)

某生:就是比赛看谁跑的快!

师:很好!看我写的这个“赛”字,注意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我相信同学们已经预习过了,那么,这篇课文第一部分说了一件什么事呢?(提问。)

某生:上小学的时候,外祖母去世了,我很悲伤。

师:好。

(某生举手,提问:什么是外祖母。)

师:口语中的爸爸妈妈,书面语中叫父亲、母亲,外祖母外祖父就是姥姥姥爷的书面语。下面,我们来读课文。(教师读1自然段,突出忧伤。)姥姥去世了,作者林清玄有什么感受?用书上的一个词语说!

生:“忧伤”

师:对,是忧伤,是无法排解自己的忧伤!“忧伤”是什么意思?(提问。)

某生:忧愁、哀伤。

师:对,痛苦不痛苦?

生:痛苦。

师:对,你看第二段用了一个词语是痛苦的,是什么词?

生:哀痛。

师:对,“哀痛”是什么意思?(提问)

某生:悲哀,痛苦。

师:是很痛苦的!作者都要发疯了,他一圈一圈地在操场上跑,累倒了,就扑在草坪哭。他无法接受啊!谁能想像一下为什么作者无法接受?

某生:前几天,外祖母还陪作者玩,买东西,突然好几天不见外祖母了,爸爸说外祖母去世了,所以无法接受!

师:遇到这样的事,谁都无法接受的,真同情作者啊!第一部分完了,课文第二部分讲了什么事?(提问。)

某生:爸爸妈妈安慰我不要太悲伤。

师:我们来读2自然段(生读)。这段是说什么?(提问。)

某生:爸爸妈妈想安慰我。

师:这里有一个生字“哀”,怎么记?

某生答。

师:其实就是一个“衣”,中间有一个“口”字。这里有一个词,“安慰”是什么意思?(提问。)

某生:作出行动,尽量让对方感到安心舒服。

师:预习得很好。下面我们看爸爸妈妈怎样安慰作者。“什么是永远不会回来了呢?”我问。下面(可能是)爸爸一共说了几句话?

生:四句。

师:第一句?

生: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

师:是回答作者,所有时间里的事物不会回来。第二句?

生:你的昨天过去了,它就永远变成昨天,你再也不能回到昨天了。

师:是说时间一去不回。第三句?

生:爸爸以前和你一样小,现在再也不能回到你这么小的童年了。

师:举例子。第四句?

生:有一天你会长大,你也会像外祖母一样老,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所有时间,也会像外祖母永远不能回来了。

师:是说你清醒清醒吧,这是自然现象!(可能是)爸爸的四句话,是否安慰了我呢?达到没有达到目的呢?

生:安慰了,达到了。

师:(读5自然段)好像作者不在那么痛苦了,他光想爸妈的谜语了!这个谜语的谜底其实是什么?(提问。)

某生:外祖母去世了,外祖母不会回来了!

师:爸爸妈妈安慰作者,作者不在那么悲伤。我们大家会安慰别人吗?小组讨论一下我们应该怎样安慰一个遭遇不幸的朋友,要注意什么?

一组组学生汇报:1、要尊重别人。2、要转移分散他的注意力。3、要多陪她。

师:有点失败,你们思维老不能放开。讨论的不错吧!其实这里有一个字“梭”是生字,很好记,也就是把“俊”字换成木字旁。“光阴似箭”是说时间像射出去的箭,过得飞快。“日月如棱”是说太阳和月亮像飞梭一样快速交替。爹妈安慰我的事又说完了,课文下面说了什么事呢?(提问。)

某生:下面该说作者和时间赛跑了。

师:我们看作者从今以后怎样和时间赛跑的。(学生读6自然段。)外祖母去世这件事虽然过去,我也不再那么悲伤,可作者还老是想时间一去不回这个问题。太阳一寸一寸沉进山头,谁能说一下一寸是多长?(某生比示)大家看,阳光从这里挪到了这里,是一寸一寸地挪。这正表示了什么?

生:时间正慢慢地过去。

师:时间正在慢慢地流逝。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我看到鸟儿飞到天空,它们飞得多快呀。明天它们再飞过同样的路线,也永远不是今天了。或许明天再飞过这条路线,不是老鸟,而是小鸟了。这第7自然段是说作者终于认清了事实,他明白了时间一去不回的真理。后第8自然段的时候他开始怎么做了呢?

生:和时间赛跑。

师:(读8自然段)这里有一个词语“狂奔”是什么意思?(提问。)

生:疯狂地猛烈奔跑。

师:“狂”是生字,一个犬尤儿,一个王。这段中说作者和时间赛跑?人真地能跑得过时间吗?

生:不能,作者是说要抓紧时间做事。

师:对,如果赶时间做事情,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更多的事,就等于延长了时间,就是在和时间赛跑。有时候一点时间是很有用的。比如小偷在主人赶回来前一分钟,把东西偷走了,不被发觉!可是警察早来一分钟就能整好把他绳之以法!救护车拉着病人,如果早到医院一分钟,病人就能被救活。路上车出了故障晚了一分钟,病人也许就再也醒不过来了。你说和时间赛跑的作用大不大?

生:大。

师:我们也要和时间赛跑,下面小组讨论一下,如果你和时间赛跑,那么你去做什么?

一组组学生汇报:1、写作业。2、考试时抓紧时间。3、帮妈妈做家务。4、做让爷爷奶奶高兴的事情。

师:如果我们和时间赛跑,我们就做我们就作我们该做,我们要做的事情。所以我们一定要想好我们每天该做什么,要做什么。“后来二十年里……”啊,课文从第9自然段是说作者后来二十年的事情,这就最后一部分是说什么呢?(提问。)

生:和时间赛跑,让作者受益无穷。

师:啥是“受益无穷”?(提问。)

生:“益”是好处,得到很多好处,无穷的好处。

师:我们读一下。(学生读9自然段。)这小小的几步,用途真的很大很大,你信吗?别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林清玄,台湾人,20岁开始散文创作。到现在写了多少篇文章,也许已没人数得清,他已出版了100多本书。80年代后期他每年平均出版2、3本以上的新书,是台湾地区作家中写书、出书最多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项最多的一位。还真是受益无穷,他不但自己受益,还把这个真理告诉我们每一个读者,想让我们也分享他成功的经验。看最后一自然段他还说一定要这样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呢!这里有一个“假若”是什么意思呢?(提问。)

某生:假如,如果。

师:能不能用“若”字再组一个词?

生:若非。

师:若非是要不的意思。下面咱再进行一个小组活动,说一说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你记住了课文中的哪一句话。

一组组学生汇报:1、我体会到了时间一去不回。我们一定要和时间赛跑,做好我们该做事情。2“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我看到鸟儿飞到天空,它们飞得多快呀。明天它们再飞过同样的路线,也永远不是今天了。或许明天再飞过这条路线,不是老鸟,而是小鸟了。”

师:有人说读林清玄的散文就像饮一杯甘泉,不过在这这篇课文中,这杯甘泉还包涵了一点儿忧伤的蕴味。课下同学们再读一下,体会体会。这篇课文也让我记住了一句话,它永远激励我珍惜时间,那就是最后的一个小句,让我们一起读:“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好,这节课的课下作业是收集一下关于珍惜时间的格言,完成同步练习。

关于时间的思考 第7篇

小的时候不理解大人们为什么会对年份这么迟钝,他们要想好大一会儿还不能确定到底是鸡年还是狗年发生的事,我们就完全不一样了,明镜一样知道今年的属相和自己的年岁,为自己长大了一点高兴,为自己比班里的同学小高兴。

呵呵,到了今天,我也忘记去记自己多大了,要费一番脑筋才计算得出,甚至我都不确切我是20岁,21岁还是22岁,只知道个大概。就像这个数字,一直都那么陌生,甚至都还不熟络,2011眼见着也见底了。呵呵,时间真快,以前的日记,前几天找日语课本的时候翻腾出来了,也要好好分辨一下年份了。

时间,这几天一直在想的一个东西,真的很神奇。记得两年前我还不吃饺子字,现在去了二餐厅竟只想吃饺子;当年我想我会守着一个审美守着自己到很大很大年纪的,现在头发都长了很长又剪短几茬子了,时间呵。

难过的时候看不见明天的时候,我总是告诉自己说,相信时间吧,可一直支撑着我还坚强的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呢,大概是一个希望吧。前一段时间怎么都拔不出自己来,那天上了吴大爷的课,一下子治愈了自己。虽然后续依然难过过,但大背景已经过去了。我想我心中时间是希望和对明天的期待。明天,我拥有着明天,既是希望又是约束,我会走过每一片荆棘到达明天,努力走到自己想要的明天。当我老了,我会变成什么样子?像姥姥一样,还是像吴大爷或者藤井义彦老师一样,我会成为一个让自己喜欢的老人的。这样想我就不看眼前的苦了,我从不怕苦和累,只怕没有希望和方向去走出沼泽。

时间到底什么呢,是一种习惯吧,习惯一种生活,心理和生理的适应能力都很强大的。开学后褥子被抽掉一个一下子变成硬板床了,吃尽了苦头,都想不明白三年前的那五年我是怎么睡的。二十来天过去了,刚开始时床板太硬硌得我整夜睡不好,翻个身骨头都硌得生疼,慢慢的也就习惯了,睡过去了也算安稳,等前天新床垫买了回来铺上,满心欢喜地躺上去竟然又觉得太软受用不起了。呵呵,时间啊,那么多我以为我怎么都接受不了的事,也就这样习惯了,好的坏的。(人生感悟  )我告诉过自己很多次了,说一切总会过去的一切总会好起来的,也这样告诉过很多人,也许并不是过去了或者好起来了,只是会习惯的,习惯苦痛,习惯到自己感受不到,习惯到忘记。

时间和忘记,说起来多难过的次啊,我们在忘记别人,别人也在忘记我们,挺顶对的。我们忘记过多少事啊,总以为我会珍藏着的东西,有一天竟是突然发现它 的存在让自己唏嘘不已。呵呵,本就是如此,没什么需要特别难过的,属性而已,对吧。

麻木呢,就另当别论了,我们麻木了多少梦想啊,多少激情。多无力的输入啊,我们又麻木了多少愤怒,当大多数都平静了,世界也只能就照旧了,时间又是多么邪恶啊。邪恶的不是它,只是无力的是我们罢了。可多年之后会再想起当年吗,是笑笑当年自己不自量力还是又一阵唏嘘,嫌自己不做自己?

新时间教学工作的思考 第8篇

所谓“三步导学”,就是将课堂教学分成课 堂导入、课标落实、巩固训练三个步骤。“课堂导入”包括新知识导入和对旧 知识的复 习,时间在5分钟左右;“课标落实”是课堂教学的主要过程,时间在25分钟左右;“巩固训练”的时间则在15分钟左右。

一、设置情境,趣味导入

教师在选择导入材料时要注意精选学生比较感 兴趣的内容,如历史故事、时事政治、文学作品、影视 作品等等。通过运用多样化方式设置情境,来充分调动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快速切入教学主题。在 新课导入时切记语言简洁,抓住导入材料最关键的部分进行呈现,切不可纠缠于对导入材料细枝末节的介绍,以便教学活动能够得到迅速开展。

二、围绕课标,逐步落实

1.自主学习,梳理新知

这是落实课程标准的知识要求。具体 操作方法 就是教师在导入课题之后布置学生自主学习、完成知识填空提纲,在学生完成知识提纲的过程中进行巡视,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学生完成后,教师不能只是简单让学生报一下答案就结束了,而是要针对其中的重要知识通过精简的语言说明、必要的图片展示等手段进行简要的点拨,以让学生加深印象,减轻记忆负担。

为让学生对新知识脉络一目了然,培养学生整体史观,教师在呈现知识提纲时要尽量以表格或知识树(括号图)的形式。此外,还应注意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适合归纳到提纲中来,在提纲里呈现的应仅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够顺利在教材中寻找到的要点,如时间、地点、人物、内容等等。对于背景、意义、影响、特点、实质等需要学生理解的知识,则适合放到后面的重难点突破环节。

2.问题探究,释疑解惑

这是落实课程标准的能力要求。主要 是对教材 中难于理解的历史概念和需要理解的重难点知识进行一一突破,着力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具体操作方法就是组织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然后是个人或小组充分展示自己的观点,其他人补充完善。教师进行这一步骤时,首先要注意让学生在思考充分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其次要注意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预设,要认真考虑并及时监控所设计的探究性问题学生是否能自主得出正确答案。如果通过一段时间的合作学习,学生仍不能得出正确答案,教师应立即暂停教学活动,调整预设目标并重新开展教学活动。再次要注意对学生的展示方式多元化,相对容易的探究性问题可以采取口头展示的形式进行,而有一定难度、答案有多个要点的探究性问题可以采取书面展示的形式,以便引导学生对答案进行适当的补充完善。

3.品味情感,触动心灵

这一步骤主要是落实课程标准的 情感目标。教 师要通过这一步骤让学生逐渐提高人文素养,形成社会主流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同时具备国际视野和开放意识,以成为未来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一步骤承载着“塑造合格的接班人”的时代使命,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三、巩固练习,成竹在胸

这一环节是教学效果的巩固和反馈环节,教师要确保这部分任务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具体操作方法是首先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当场巩固,两两过关。为有效监管少数学生不够积极的学习态度,教师在其过程中或过关后应抽查部分学生的过关情况。其次,学生过关之后,应当对导 学单的练 习进行独 立、限时练做。最后,教师对练习进行选择性评讲。当场练习的评讲可以采取“公布答案—发现疑难—评讲疑难”的 简易评讲模式。

这一步骤要注意先巩固再练习,顺序不可 颠倒,否则很难达到良好的练习效果。练习题要精选一些经典的、易错的、有思维含量的试题。对于综合程 度比较高的试题则不宜在新授课中出现,可在后面的单元复习时使用。

通过课堂教学时间的合理划分对课堂教学进行 建模的本质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有序的小组活动,以期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实际操作过程中,对课堂教学时间的划分可根据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来定。对课堂教学进行建模的形式也可以灵活机动,只要教师根据科学教育观,心存课改理念,课堂“无模”也“有模”。

摘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心理学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特点,合理构建历史课堂教学的时间结构,以此为基础对历史课堂教学结构进行建模,最大化延长课堂中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积极参与课堂的良好习惯。

小学数学的时间教学深层思考 第9篇

时间的教学仅是记忆吗?

纯粹记住1日=24小时、一年有7个大月4个小月……这些知识也许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就可以记住,但时间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起点)却是真正感受1分钟的时间长短。我们的感受准确吗?

时间的教学仅是了解吗?

泛泛了解历法的故事,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这些内容的阅读学生可自行完成,但时间教学的提升却是理解历法规定的合理性,敬仰人类的智慧。我们在“时间教学”中提升了学生智慧吗?

时间的教学仅是教育吗?

引导背诵“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等名言警句的教育作用不应是外在贴标签的,数学课应通过时间的教学由内而外生成一种文化的因子,这种文化因子又是什么呢?

究竟在“时间教学”中如何做好知识的掌握、智慧的提升、文化的熏染,对此,我们应该深入而具体的思考。

思考一:感受时间长度——掌握数学知识

我们可明确告诉学生1分钟的时间长度是一种规定,但1分钟的长度学生必须亲自感受,于是教学中有了这样的安排:

1、学生自我測脉搏,统计1分钟脉搏跳动多少次。

2、看1分钟动画片,感受1分钟的长度。

3、同桌之间比赛,看谁1分钟跳绳个数多。

二年级小学生很难搭准自己的脉搏,结果数出来的脉搏数量离奇得很,有200多,也有30几,此时学生的好奇心已转移到测脉搏上(因为此前学生并未进行过测脉搏活动)。显然,数学课想通过测脉搏感受1分钟是失败的。

学生一看熟悉的动画片就兴奋了,他们在重温精彩的情节和画面,早已忘记了感受时间,主观偏向中只觉得1分钟时间太短。看1分钟动画片体验也是不妥的。

再者,1分钟比跳绳,学生之间缺少可比性,有多有少,学生的注意力已转移到了比多少上,并没有静静地感受1分钟时间的长短。

鉴于上述情况,我们把感受1分钟重新设计成3种活动,即:

1、在1分钟内循环播放国歌。

2、学生静坐1分钟,听嘀嗒的声音。

3、在1分钟内数秒针走动的格数。

国歌是学生唱的最多听得最多的歌曲,这种贴近学生生活的设计会形成一种稳定的感受迁移。静坐听嘀嗒声音无主题、无干扰,1分钟的感受异常宁静而深刻。而在1分钟内数秒针走动的格数则是进一步把学生的感受从准确引向标准,又自然为教学“1分=60秒”开了头。

计量教学中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和重量单位可谓“看得见”、“摸得着”,可以用眼用手,较为直观,而时间的教学要用“心”感受。上述感受的方法科学求真、贴近生活,完成了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即知识的掌握。

思考二:理解历法规定——提升数学智慧

在时间的教学中,当我们完成1年=365(366)天等相关知识目标教学的同时,往往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补充阅读凯撒大帝与历法的故事等相关内容,但更多的是停留于对平年和闰年的方法判断上,除满足于知识面的拓展外,我们能否在时间的教学中引发学生的思考呢?如:

1、为什么要用24时计时法?

2、为什么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

3、历法规定为什么这么繁乱?历法是否可进行变革?你有什么不同的方案?

用24时计时法,避免了表述的歧义,只是数学精确性的显现。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是人们面对变化的世界采取不断调整的策略,显示的是古人的智慧。对历法规定的思考及方案设计,旨在激发学生的思维。

此时的“时间教学”已不止于演算、不止于平年与闰年的方法判断……总之是不止于知识了,而是透过知识敬仰人类的智慧,并在敬仰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考,完成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即智慧的提升。

思考三:感悟运动思想——熏染数学文化

在进行时间教学时,教师会带领学生记诵珍惜时间的诗词格言,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些做法意在教育学生守时惜时,似乎是品德课的教学方法,或是语文诗词教学中“文以载道”的任务,在数学课上记诵诗词格言,有贴道德教育标签的感觉。

我们知道数学与哲学的内在联系,数学和辩证法是一对孪生姊妹。作为数学课,哪怕是低年级的数学课,在“时间教学”中可以从运动的角度深层次理解时间概念,从中感悟数学文化。我们能否设计这样的活动:

1、用图或其他方式表示时间。

2、用一句话或一段话表达你对时间的感受。

3、为什么要有时间呢?时间的存在有用吗?时间会停止吗?

用图或其他方式表示时间,是较为直观地把学生对时间的理解表示出来,可画成无始无终的“数轴图”,也可能画成周而复始的“循环图”等。用一句话或一段话表达你对时间的感受,提升了学生对时间的理解深度,教师引导学生感悟世界是运动的、世界是一个整体、逝去的将不再复返等思想。关于“为什么要有时间、时间的存在是否有用及时间会不会停止”的思考已远远高于教导学生守时惜时的教育,此时完成了数学教学的久远任务,即文化的熏染。

你有思考的时间吗美文 第10篇

不要试图掩饰你的紧张,你要做的是直截了当

当我们一家迁到新居之后,我女儿开始和住在附近一幢别墅里的小女孩玩耍。一天晚上,我穿着一条褪色的牛仔裤和一件旧T恤去那里接女儿回家。苏珊,女儿朋友的妈妈,打扮得就像一个时髦的模特,邀请我进家。只见硕大的客厅里面摆满了古董和油画,就像一座现代博物馆。

我就站在原地,瞬间感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一股紧张之感油然而生。注意到我的不自然,苏珊问我怎么了。我极力想掩饰我的感受,可是事与愿违,我显得更加紧张了。沉默了一小会儿,我直接开口,说出了我的感受:“其实,我只是被这所房子的辉煌惊呆了!”

苏珊笑了:“不必担心,我认为心理医生能够调节好自己的心情!”我听完放松地笑了。我相信是我的直率使彼此都感到更加放松,所以我们一直聊了半个多小时。

由此可见,极力地去掩饰自己的紧张,还不如开门见山。所以,直率一点,这会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只要迈出第一步,紧张就会烟消云散

一位世界体操冠军坦言在大赛前也会紧张,但是他有这么一个诀窍,就是比赛开始后,认真做好第一个动作。

本尼,我的儿子,告诉我三天之后就是法学院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了。“我非常紧张,爸爸,我甚至都不能理解书上的话了,”他告诉我说,“我知道我会不及格的,我看我最好还是放弃吧。”

我告诉本尼,无论多么紧张,他都必须保证手中的笔在两小时的考试时间内不闲着。我告诉他不能因为紧张而无动于衷。

“假如我写不出什么有意义的东西来呢?”本尼问。

“那就随便写,即使些莫名其妙的话。”

两周之后,本尼回来了,他的考试成绩是A。他说,当他写下第一个答案时,就明白接下来的事会很简单。

没错,就像一份报告的`开篇之句,或是游泳时划出的第一划,抑或是那位体操冠军所言的第一个动作一样,一旦你开始了,迈出第一步,你就会发现你做的会比想象中要好很多,那时的紧张根本不能阻挡你的脚步。

巧妙变换焦点,给自己一点缓解

一旦因为紧张使你的大脑一片空白时,你该说些或者做些什么呢?

诀窍就是,使别人成为会话的焦点。

问一些问题,诸如“您对什么什么感兴趣吗”或是“您能给我再详细讲一讲这个吗”?此时,大部分人就会落入你的“圈套”,接下来你需要做的就是洗耳恭听他们的话了。

以我的经验之谈,心理医生会经常这么做。有时候,在给患者诊断时,我发现我没有什么好办法立即解决他们的问题,我需要时间和对病人的了解。但是,患者的追问时常让我陷入紧张的境地。这个时候,我就会使出这招“撒手锏”,让病人多说一些,我只是倾听。这样,我可以缓解一下自己的紧张压力,也可以多了解患者的情况。

如果,我能巧妙地用这招,那你为什么不去尝试一下呢?

把自己的紧张化成一种力量

我受邀去电视台做节目。在一次聊天性质的节目里,主持人安排我和另外一位心理学家之间展开讨论。可就在讨论刚刚开始,我的这位嘉宾搭档就开始拆我的台,说我简直就像一名听众,根本不像一位专家。这种轻蔑让我怒不可遏,但是紧张之感让我在几十秒内无动于衷。台下有观众笑了起来,一瞬间,我决定抛弃“谦恭的学者”给我带来的心理束缚,把精力全部用来与这位专家的较量上,把原来的紧张感全部化作我慷慨陈词的力量。突然间,我感到浑身都充满能量,把那位专家驳得体无完肤。现场的观众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相信自己,给自己表达的勇气会帮助你克服紧张带来的消极感受。一旦你化紧张为力量,你就能够变得很强。

不要和别人攀比,要接受自己

或许你感到比不上别人是因为他们比你更加自信,更加成功,更加有天赋,更加有魅力。其实,这种想法是极其错误的,能和别人做得一样好的秘诀就是接受自己。

当科恩还是一个学生时,与生俱来的小儿麻痹症使他苦不堪言。他没有朋友,因为他根本不想交朋友。他觉得全校的同学都在嘲笑他。科恩把全部的情感都写进了日记。日记本是他所感受到的伤痛、迷惑、孤独和不安全的集合体,也是记录着他梦想的碎片、愤怒和憎恶的点滴。

接着一件糟糕的事发生了。科恩在一次晚饭后,将日记本落在了学校食堂外的衣帽间了。那可是公共场所,也许某个人正在翻看着它,很快就会发现科恩内心中的秘密。

科恩就像遭到电击一样,拖着一条腿,跑了回去。可是日记本已然不在了。

好几周过去了,科恩放弃了寻获日记本的希望。一个月后,科恩把外套挂在了那间衣帽间去吃晚饭。回来的时候,他看见了自己的日记本――那本棕色的、破烂不堪的日记本!他快速地翻看着纸张,一页信纸悄然滑落到科恩的脚下。

科恩捡起它,只见上面写道:“愿上帝保佑你。我的经历和你极其相似,只不过我没有记在日记里。我想说的是,你不必去和爱因斯坦比智商,也不必去和梦露比容貌,更不必去和总统比地位。那样做只会让你失去生活的勇气和动力。尝试着接受自己,你就会被别人所接受!”

科恩把这句话当作人生格言,用自己的行动去践行。现在,科恩和我坦言,说他再也没有被莫名的紧张所困扰,因为他知道自己能和别人做得一样好。拥有了朋友,拥有了家庭,拥有了事业,科恩现在是家喻户晓的名人。

上一篇:义齿下一篇:大学英语学习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