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素质教育的论文

2024-07-17

高中素质教育的论文(精选6篇)

高中素质教育的论文 第1篇

高中物理素质教育浅析的论文

物理是一门以唯物辩证法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物质运动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所以要学好物理,应学一点唯物辩证法,学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和方法观察、认识物理现象,分析物理过程,归纳物理变化规律。这样我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变得更深刻、更透彻,应用也更得手。

高中物理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品德素质、智能素质、身体素质和专业美感素质,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造力。创造力包含了许多非智力因素,如个性和独立性等等。一个智商很高的人,可能是依赖性很强、性格很脆弱的人。但一个创造力很强的人,必须有独到见解,在困难面前百折不挠的人,同时还应该具有很强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清晰的判断力,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这种思想是在人的遗传素质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人的素养,以达到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目的。那么在物理学科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才能充分发挥教育功能、提高学生素质?实施教育目标?本文想从以下两个方面谈些看法。

一、如何进行物理专业的创造教育

开展创造教育,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这是物理教育面向现代化的需要。创造教育是应用创造学原理与方法组织教学,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和创造精神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育。在物理教学中必须严密组织学生进行发明创造的思维训练,培养独立创造的个性品质。创造教育的核心是发展创造性智力,所谓创造性智力是能够产生创造机智,发展创造效能的智力。为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智力,在物理教学中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1、培养创造意识

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和正确人生观,激发学生为现代化而创造的动机。中外杰出的物理学家在科学的崎岖道路上登攀,为祖国为人民做出贡献的思想和行为是青年学生的光辉榜样,通过介绍这些科学家的业绩,激发学生为祖国而创造的热情。在传授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充分利用物理知识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智慧、潜能的充分开发。把知识能力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去创造财富,产生价值。例如,利用物理科学的社会价值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加深对物理知识理解,让学生了解下个世纪几个重大迫切的社会问题:粮食问题、能源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癌症等疾病药物问题。通过讲解某些物理知识与上述问题挂钩,无形之中把课程内容贴近实际,联系社会与人,激励学生学习科学家的人格品质,对科学执着的探索精神,培养创造品质,研究科学创造的非智力因素,培养顽强的意志和标新立异的能力。

2、培养创造观察

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第一步,是思考、积累和表达的前提。培养创造观察,在物理这门学科中显得尤为突出。由于物理变化中常常同时出现多种现象,有的瞬息即逝,所以要求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俄国杰出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就是从深入地观察唾液分泌等现象入手,创造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英国细菌学家费莱明1928年通过非常细致的观察,发现了毒霉素等重大科学成就,这些都足以说明观察在科学研究、科学创造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努力提倡师生平等,允许学生提出与教师相反的想法和问题,鼓励学生超过教师思维轨道的有价值的思维活动。让学生敢于质疑,不管是书本上的或是教师所得出的结论,还是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现象。“疑者、觉悟之机也”,善于存疑才能产生探究的动力,这不仅可以加深理解,增进巩固,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创造性,甚至作出新的发现。所以,物理实验的每一步都要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观察。

二、物理素质教育中应注意的问提

物理创造教育目标:不侧重于促进和储存知识,而重在向学生提供有助于创造力开发的教育和指导,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从大学教育的目标来看,大学教育不能只限于给学生的一种职业的训练,而是要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的全面发展的人。

如何减负?从不同的`角度看“减负”的“负”有三层含义:一是学多悟少的“负”,叫“负重”;二是外部压力造成的“负”,叫“负荷”;三是被动承担的“负”,叫“负担”。在培养创造力的总原则下开发智力,是减轻学生学多悟少的“负重”的有效方法;而加大情商(eq)教育的投入则是减轻“负荷”的有效手段。当外部压力造成的“负”超过了自身的承受力,就成了超负荷运行。电视里曾报道过学生残害亲生母亲的事情,这是超负荷运行的结果。此外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针对学习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教学规划都是“减负”的有效措施。当实施“减负”以后,有些地方出现了学生觉得无聊,家长感到无奈,老师感觉无措的现象。事实上,“减负”只是手段,是教育改革的切入点,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突破点,“减负”后,还应该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来丰富学生的生活。如科学制作,它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动手制作科技制品,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创造能力。

基础知识是进行科学创造的基础。因此,要想发展创造力就必须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熟”、运用“活”。当然基础知识并不等于创造力,并不是知识越丰富,创造力越高。相反,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上,只要有创造力,一样能做出创造发明。

高中素质教育的论文 第2篇

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站在考试的角度看主要由基础知识部分和作文部分构成。就其中的作文而言,一般占總分150分的40%即60分。因此,站在高考等考试角度看,高中作文教学就十分重要。而更深层更理性更科学地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它绝不仅仅是为了高中生应试作文,它还有实实在在的素质教育目的,在进行高中作文教学时,我们语文老师必须引导学生足够重视之,而不是仅仅为了作文分数。

【关键词】高中作文教学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06—0156—02

根据这些年来的作文教学经验,我认为高中作文教学的素质教育作用甚大,必须注意渗透。具体如下:

(一)引导学生必须认真、正确、规范、漂亮写字。

生活中我们观察人时,大家普遍更容易喜欢容颜俊美男、长相靓丽女,因为至少他们给我们更容易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作文道理也一样,字体认真端正漂亮的学生作文,很容易吸引人,容易得第一印象分、感情分。同样或类似质量的作文,读者自然更偏爱字好的习作或考试作文。字体的好和坏,字体的认真或潦草,字体的个性是否良好,是一个学生整体语文素质、整体个人形象的重要组成,所以老师要引导学生足够重视字体好坏,提升字体美感,认真正确规范漂亮地写字。这对学生以后走上社会干具体的职业、事业都极为重要。

(二)引导学生写作做事必须质量结合,保质保量。

学生作文最基本的要求是态度端正、字体认真、结构完整、篇幅足够,这是基本层面。同时,要尽可能有个性、求生动、求深刻,质量结合,不仅要满足态度和篇幅等基本要求,在保质的基础上保量,在保量的`前提下保质,力求质量双佳。我们所有人做其他事道理也不如此吗?所以作文教学中,老师必须严格要求,规范训练,求质求量。

(三)引导学生为文做事必须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

作文要写好,有深度,有质量,老师必须引导要求学生明确写作意图、写作主旨,拟好题目,有明确的写作目的、写作目标;再写下或详或略的写作提纲,按之完成并修改完善,这样有步骤地完成写作自然更容易写出质量水准,因为动人而得高分,影响积极而正面。作文的这些特征对学生以后做其他事显然也很有参考借鉴意义,因此老师必须重视引导。

(四)引导学生为文做事必须要善于学习借鉴他人。

学生写出了好作文,自然高兴,成就感十足,自豪欢心,但须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必须注意借鉴他人,以更加提高。或者写作不擅长,水平不高,“老虎吃天,无处下手”,那就更应该借鉴同学他人之佳作,借鉴老师之分析引导,再行动写作,逐渐提高。所以学生为文写作,无论水平高低,都必须谦虚积极地借鉴他人,以此来逐步或不断提升自己。切不可闭门造车,骄傲自大,固步自封,水平不前。为此,就必须经常搜集范文,借鉴范文,重视病文,反思病文,以利改进。社会上生活中做事,不也同样道理吗?所以,此种素质教育必须认真重视。

(五)引导学生为文做事必须注重自我特长与自我独立性。

别人的作文再好,毕竟是别人的;别人的优点再明显,但不一定适合自己,自己能学到。相反,自己的长处优点,自己一般最清楚,所以就像打仗战争要扬长避短、克敌制胜一样,写作文老师必须引导学生不能只欣赏别人的范文,羡慕别人的佳作,更重要的是要发挥自己的特长,比如别人善用比喻对比,你可能善用排比反问;别人善于正反举例,你可能善于类比推理;别人善于作文中名人举例、古今历史政治引入,你却善于自然社会、身边生活的联系;别人善于议论中抒情说理,你可能善于记叙为主、故事中说理。。。。。

所以作文写作教学中,素质教育、能力教育的引导可以非常非常多,社会生活中如干工作过日子做生意等此类道理一样,我们要引导学生在作文与做事里都十分注重自我特长的发挥增长与自我独立性的保持张扬,而不是只想借鉴他人却迷失自我、忘却自我的优势发挥。只有这样,做文做事做人,才可以不断精彩。

(六)引导学生为文做事必须细心耐心、张弛有度。

作文不细心不行,无耐心不行。作文写作时间不能太短而导致篇幅与质量无法保证;也不能时间太多,松松垮垮,时间多也质量差。为此,我们老师必须引导学生写作张驰有度,时间适当,按时完成,保质完成。这样才可以平时和考场作文都不怕,都有质量保证,因此平时要要求学生按时交作文,有时限时写作文,如此平时与考场作文质量效果才都佳。生活中做事做人,道理不正也如此吗?

(七)引导学生为文做事中谦虚谨慎、不断改进、精益求精。

作文不太好,不泄气,认真练,逐渐会提升;同样作文水平高,也必须谦虚谨慎,不可翘尾巴、太骄傲,否则自会吃大亏。所以,作文好的学生,写作文好了以后,老师也要鼓励学生作文在持续的阅读课内外作品和体验生活中不断改进,不断修炼,精益求精,这样长此下去,作文才水平真正稳定,才一直会高。

(八)引导学生在为文写作中不断提升自我情感与理性、认知与行为的高度、深度、广度、美度。

练作文、作文好为的是分数,为的是成绩,但这的确只是作文教学的考试目的、功利目的,而实际上作文教学和训练更大更重要的目的和收获应该是:作文写作练习和考试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内涵、精神修养、品位层次,使学生在无意和有意中锻炼自己的情感认知、理性认知,使自己的情感和理性认知的高度、深度广度美度不断在老师的引导和自己的修炼中提高、升华。我们可以想象,当学生在自己独立在平时和考场的作文中写出了文质俱佳的作品,展示了优良的内涵素养时,他会是多么愉悦,老师也为此会是多么欢欣!所以,我们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极有必要不断在亲情友情爱情人情方面,在世界与人生、自然与社会、国家与民族、历史与当今、艺术与科学、自我与他人等方面,不断提升学生的情感与理性,使之在高度、深度、广度、美度等多维度都不断优化,不断提升。不仅认知上如此,认知上更如此。

高中素质教育的论文 第3篇

一、激发、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笔者在长期调查中发现, 在西藏地区的高中学生中对议论文写作普遍存在不感兴趣现象, 这样成为制约西藏地区高中议论文写作低效的主要原因。因此, 激发、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目前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的首要解决问题。

首先是关注学生写作状态, 采用正确写作观念给予指导。传统议论文写作教学中, “命题—指导—批改—讲评”都是由教师来完成, 学生只负责将文章写好就行了, 这种现象显示出语文教师只注重完成教学任务, 而忽略了学生写作的状态。在写作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写作状态, 尤其是在选题时应该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阅历、生活积累, 尽量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命题, 让学生有话可说, 乐于表达。

其次放宽条件限制, 让学生在自由状态下写作。教师在议论文写作练习时对立论、结构以及论证语言等都进行严格限制, 使得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由于束缚太多而无从下手, 难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了能够凸显学生的议论文写作的创新性、个性与深度, 教师需积极鼓励学生关注生活, 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勇于自由地表达个人的观点[1];另外还可采取让学生进行自主拟题, 最大限度让学生进行自由创作, 让学生的思想在自由环境中纵情飞扬, 毫无顾忌的倾诉自己的情感, 这样便可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二、“引”“导”议论文写作的源头活水

高中学生在写作议论文时, 主要的两个源头就是:阅读、生活。若要学生写出好的议论文, 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从阅读、生活两个方面进行议论文写作, 从而让学生的写作源泉更加丰富而不枯竭。

生活是议论文写作的源泉已经是人们的一种共识, 但是在谈及高中学生议论文写作存在“议论空洞”、“语音枯燥”、“缺乏真实情感”时, 很多教师都认为是由于学生生活方式单一, 循规蹈矩, 缺乏社会生活经验等。但是笔者认为, 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也是非常丰富的, 所有问题的症结不在于学生缺乏鲜活的生活, 而是缺乏关注生活的意识。因此, 我们需要唤醒学生关注生活的意识, 让学生养成主动观察、认识、总结生活的习惯, 并善于发现、积累生活中的写作素材;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 笔者认为首先需要从课外练笔开始。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养成写随笔或者日记的习惯, 将生活发生触动心灵的人或事记录下来, 及时捕捉心灵的感受。只有让学生养成这样的习惯, 他们才能够主动地去关注生活、思考生活, 且在写作时可真实、完整地展现自己的内心生活。

三、“以读促写”积累议论文写作经验

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是两项重要任务, 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俗话说:“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学生若能拥有广泛地阅读视野, 可培养学生的情感, 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 从而对议论文写作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2]。

在阅读中积累论据材料。议论文写作的关键在于积累大量的写作论据。笔者在实践中发现, 高中学生在议论文写作时基本上都是应用陈旧、无新意、无说服力的论据。因此, 在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时应该让学生养成在阅读中积累论据材料的习惯, 这样在议论文写作所积累的历史事件、人物典故、诗词名句等等都可作为议论文写作的论据。在平时教学中, 教学可以让学生写作短小的读后感, 指导学生注重分析文本的结构、写法以及语音特点, 这样可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思考, 从而实现“以读促写, 读写结合”。

四、结语

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 同时文学创作与生活也是密不可分的, 高中议论文写作更是如此。但是在西藏地区高中语文议论文教学中, 教师往往忽略了生活对议论文写作的意义, 从而导致学生失去议论文写作兴趣和激情。生活教育理念积极倡导教育要与生活相互融合, 并强调教育过程与生活过程保证一致性, 运用生活教育理念来指导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 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丰富议论文写作源泉, 拓展学生阅读视野, 培养学生的情感, 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的教学目的。

摘要:议论文属于一种中学常用问题, 其以说理、议论为主, 通常是针对社会中某种现象表达自己的主张或者见解, 从议论文的特点与性质来看其与生活具有密切的关联。在高中语文写作中议论文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但是从目前西藏地区高中学生的议论文写作实际教学来看, 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生缺乏兴趣, 写作基础薄弱, 缺乏生活元素等, 本文将主要探讨如何在生活教育理念指导下实施有效的高中学生议论文写作教学。

关键词:高中,议论文,生活教育

参考文献

[1]王栋生.没有自由的思想就不会有创造精神[J].中学语文教学, 2010 (10) :29-30.

高中素质教育的论文 第4篇

【关键词】生活教育;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议论文是对生活中某一常见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和相关资料摆出具有说服力的论据来论证自己观点的文章,与记叙文和说明文有较大的区别,其中学生明显觉察出来的议论文的特点是枯燥乏味死板,但这是由于议论文本身逻辑严密、思维清晰、观点明确且经得起推敲而形成的。但是据可靠资料显示,目前高中生议论文写作水平普遍较低,大部分学生不懂议论文具体的行文方式,更是有学生将议论文写成了记叙文。个人认为这种情况的产生是由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教师在平时的议论文教学中也没有渗透生活教育理念导致学生该方面知识信息空缺,难以自主站定立场,分析佐证自己的观点。在议论文的教学中,教师渗透生活教育理念一方面可以为学生议论文创作提供灵感和源泉,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出积极正面的论点。

一、为学生提供议论素材

高中生议论文写作水平较低,议论文质量较差的原因一方面是写作技巧不纯熟,缺乏写作经验,更重要的是议论文的中心内容脱离了生活实际,失去了探究论证的意义,观点的分析缺乏说服力。议论文写作的源泉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阅读,二是生活。学生在生活中取材,文章就会更加具有说服力。教师在写作教学中给学生渗透生活教育理念引发学生的分歧与争论,就创造了合适的写作素材,生活教育理念通常是在某一社会现象发生之后形成的社会价值观,种类丰富多样,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观点切入进行逻辑分析。比如,探讨典型的社会问题“老人在马路上摔倒,扶?还是不扶?”有人认为老人摔倒应该扶。也有人认为不应该,毕竟当代社会环境复杂,作假诈骗的行为防不胜防。这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你的观点是什么?提出你的观点,并且结合生活实际搜集相关素材来证明你的论点,写一篇八百字左右的议论文。”教师通过各种生活实际理念提供议论文的写作思路,这就至少确保了学生议题大致方向的正确性。

二、为学生提供正确价值观的指导

生活教育理念是精神层面的东西,在哲学的范畴里相当于世界观。教师在学生写作时给学生灌输正确的生活教育理念可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或者用理性辩证的态度全面地看待社会问题,做到不偏激。议论文写作的三个要素是论点、论据和论证,其中议论文的论点是十分重要的,是文章的核心部分。通常我们对议论文的论点也有要求,议论文的论点不能是极其消极和虚假、不切实际的内容,要具有实际意义也要具有积极正面的能量,可以发人深省。因此教师就要利用生活教育理念给学生渗透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朝着正确的展开议论,传播积极正面的社会能量。

例如,教师让学生以“公交车上学生是否必须让座”为议题展开议论,虽然学生可以选择任意一个角度进行议论,但是学生议论的具体内容必须是积极正面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树立助人为乐的生活教育理念,学生在公交车身上即使背着较重的东西也应该让座,这是一种珍贵的品质表现,而且让座和自己本就疲劳没有较大的关系。作为中学生不能因为身体的一点不适而放弃基本的社会原则。如果学生选择不让坐,教师可以这样传达生活教育理念,让座的原因是出于被让座的人站立不便的考虑,但是如果学生自己背负沉重的书包就已经算是那一类站立不便的人群,学生不让座周围的人也应该给予理解,大家应该考虑让更适合让座的人在做这件事,这样也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生活教育理念在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学生缺乏兴趣也是议论文写作水平较低的原因之一,学生的写作灵感源自生活实践和生活体验。实际的生活体验具有一定趣味性,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举出生活实例,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探讨得出合理的生活教育理念,这个过程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思考和写作的热情。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由思考,不拘泥于固定的框架,从自身角度出发总结自己认为合理的生活经验。这样让学生掌握生活教育理念的自主选择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议论文的写作探究兴趣。

四、结语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正确的生活教育的指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加强学生逻辑思维的训练,加深学生思维的深度,拓展学生看问题的广度,为提高学生议论文的写作水平不断努力。除了以上所述,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议论文的写作基础和技巧的讲解,全方位的提升学生议论文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赵家书.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的尝试[J].语文教学通讯,1989.

[2]张憬.试论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J].语数外学习,2013.

高中语文教育的论文 第5篇

一、阅读内容呈现丰富与多元

网络化背景下的阅读教学与传统阅读教学相比,阅读内容的转变是最突出的特点,在量、质和选择性上都产生较大变化。其一,在量上从有限走向广阔。传统阅读教学的内容基本控制在有限的篇目内,尽管现在的新教材增添了课外的语文读本,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放弃了这个难得的阅读资源。而网络作为一个传播媒体,以其强大的搜索功能,海量的阅读信息,以及集快捷性、及时性、综合性与娱乐性于一体的特质,给人们展现了一个广阔且丰富多元的阅读世界。其二,在质上精华与糟粕并存。教材中的篇目篇篇精挑细选,皆是精品。网络由于其完全的开放性,阅读内容多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其三,选择性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选择。在传统阅读教学中,学生对阅读内容往往是被动接受的。在网络化背景下,学生已不再单纯地等待教师的阅读推荐,他们可以通过网络寻找自己需要的阅读内容,学生的阅读由以往主要依赖于教师,转变为自我的主动阅读。依托于网络的快餐式植入性阅读,对正值知识积累阶段的高中生而言,可能会使他们失去深入理解和思考分析的能力。对此,语文阅读教学该怎么办?

首先,教师要有应对网络阅读的能力。面对网络的高速发展,学生拥有比教师更广泛的阅读面已成为可能。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要在原有阅读储备的基础上,对学生感兴趣的网络阅读内容有所涉猎,从而有意识地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引导。其次,对学生的阅读要适时引导,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选择阅读内容的能力,使网络成为高中生阅读的平台,为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发挥作用。例如,随着穿越剧《步步惊心》《宫》的走红,网络上涌现了许多穿越体小说,《绾青丝》《斗破苍穹》等都成为学生喜爱的小说。面对良莠不齐的穿越体小说,教师任由学生自由阅读是不可取的,而一味地加以限制也是不可取的。因此,在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心理和多样性的阅读需求的基础上,教师可按时间顺序选取一些典型的穿越体小说和学生一起探究,进行研究性学习,在分享阅读感受的同时,提升学生文化品位,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二、阅读教学方式趋于多样化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阅读教学的要求已由“教会知识”变为“教会学习、教会思考、教会实践、教会合作、教会创新、教会生存”。教学目标的改变,要求教师寻求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为这一变革提供了可能。

网络阅读教学相较于传统的阅读教学在方式上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其一,从圈养式转变为开放式。传统的阅读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读本、必读书目,教学空间局限于课堂,教与学的主体局限于语文教师和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网络阅读教学则不同,在内容、空间、教与学的主体上都是开放式的。其二,从知识理论式转变为智能实践式。传统的阅读教学普遍注重机械的理论性阅读,教师设法把课文的理论知识系统地教给学生。而基于网络化的阅读教学,教师则更多地关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微博、博客、论坛、邮件、QQ、“极域电子教室”等计算机软件的应用,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并在协作与分享中学会交流与沟通。

传统的阅读教学与网络化的阅读教学各有所长,对于教学而言,网络阅读教学是对传统阅读教学的拓展与补充。传统阅读教学,它产生于教学实践,并经受了一定历史时期的实践检验。它注重师生的情感交流,同学、老师一起进行“关于文本的对话”,这对培养语感、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有很大帮助。如李镇西、韩军、魏书生等名师的阅读教学,无不遵循语文学习规律,让学生在讀、诵、积、悟中体味文本,提升阅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而基于网络的阅读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机会,有利于不同性格、不同层次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开发了学习者的潜能。

三、阅读能力培养体现全面性

语文教育的目的是全方位的,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阅读能力的提高,都必须着眼于阅读大量文本。教师在阅读中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下面以两节《兰亭集序》阅读课为例,探讨网络背景下的阅读教学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方面显示出的魅力。

第一节《兰亭集序》课,是一般阅读教学课。因所授课的班级是年级的重点强化班,学生素质好,思维灵活,普遍喜欢思辨,课堂内外均能大胆质疑、挑战权威观点。针对生情,任课教师采用质疑、讨论、拓展、写读这四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同学们既有对文章字、词、句理解的质疑,又有对文章相关内容的认识和理解的质疑。拓展部分设计为“从《逍遥游》中,我们认识了庄子;从《滕王阁序》中,我们认识了王勃;从《赤壁赋》中,我们认识了苏轼。试将王羲之与其中的一位或几位进行比较,进一步深度分析和评价王羲之的思想情感和人生态度”。这是一堂很精彩的传统阅读教学课,没有了“满堂灌”“满堂练”“满堂问”,注重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拓展部分的设计更是对学生分析、综合、对比等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做到了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二节《兰亭集序》课,是网络阅读教学课。这节课充分利用网络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特点,将教学分成课外和课内两个部分。课外,学生在网络上的《兰亭集序》学习专题区依据自己的阅读兴趣自由分组,每组推选出小组长,小组长带领组员协作完成学习计划的制订和组员分工。接着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网络收集材料,补充到学习资源部分,小组再依据这些材料进行整合并表达看法。课内是网络阅读教学的高潮部分,学生先通过Authorware设计的过关训练教学软件,快速高效地通过自我考核的方法学习《兰亭集序》的基础知识。过关训练既有对学生正确解读的鼓励,又有对错误答题的释疑,且具有趣味性。接着进入专题答辩环节,教师将各个小组的问题组织串联起来,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使学习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两节课都是高效的阅读教学课,相比较而言,网络化阅读教学课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上表现得更全面。它克服了在应试环境下一些语文能力被过度强化而另外一些语文学习能力被忽视的弊端,对一些经常被淡化的语文学习能力给予了关注。如学生独立确定任务、制订计划、自主选择学习方法、自我考核学习效果的能力;学生通过索引选择参考书、根据问题搜集资料、对资料进行分类合成、能用资料论证或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也就是说,高效的网络化阅读教学能够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开拓学生的思维,使课堂的动态生成更自然、更灵活,也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结束语

高中语文教育的论文 第6篇

一、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史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包含本民族发展过程当中的众多优秀文化,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它也记录着我们民族民族文化的发展历史。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通过对语文教学进行一定的传统文化渗透,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本民族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历史,体味传统文化当中的精华内容,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提升传统文化的魅力。

2.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我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文化底蕴较为深厚。通过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渗透传统的中华文化,能够加强对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

3.有助于抵御不良文化冲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所接受的信息内容也在不断地扩大,一些不良文化通过互联网技术以及新媒体技术的传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学生极易受到不良文化的腐蚀。高中教师通过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渗透传统文化,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提高学生对相关文化的判断能力,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以及正确价值念的形成。

4.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的语文教学当中,一些语言语法的学习以及课文的学习有时晦涩乏味,学生对这些课程的学习常常提不起兴趣。高中语文课程通过引入一些语句优美生动的诗词,亦或是有趣的寓言故事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传统文化渗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现状

1.引入的传统文化内容较为单一

在现行的高中语文教课书当中,所引入的传统文化大多是古诗词和一些古代的文言文名篇,教师通常情况下就是对课本上的古诗词以及文言文进行讲解,不会过多的去引入其他的传统文化内容。有的教师对课文上的诗词所进行的讲解以也只是诗词表面意思的讲述,常常忽视带领学生去体味其中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当时作者在进行创作时所处的时代背景等,使学生感受不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教师在教学活动当中常常忽视学生的情感观念

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当中的渗透并不是仅仅的局限于高中学生对相关的名句名篇的掌握上面,以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的古代诗文为案例。在高中语文课堂上进行的古诗文学习,教师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古诗文的讲解,进而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并通过古诗词的学习使学生深入的了解和学习古诗词当中所蕴含的思想文化内涵,进而对其产生思想共鸣。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一些高中教师仍然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文章表面意思的理解上面,主要对古诗文的结构特征以及语言翻译进行重点的讲解,或者是教师将自己对故事文的理解直接告知学生,缺乏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没有让学生对传统文化当中的精髓思想以及价值观念和表现方法等相关方面进行学生自己的思考,忽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情感观念。

3.忽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我探究

一些教师,通常一味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高中教学当中存在的渗透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知识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或者是直接传输教师自己的观点,以应付相关的考试。常常忽视学生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探究和理解。有的教师甚至武断的强加给学生自己的观点,严重阻碍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的发展,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当前高中语文教学在传承传统文化过程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内容较少且单一

高中语文教学当中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大多只是在高中课文当中插入一些古诗或者是古代文言文,教师通常是通过对这些诗词以及文言文的讲解,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渗透的目的。但是这种单一的方法也只是让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初步的接触,并不能让学生很好的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

2.教师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教师大多只重视对学生考试技巧的训练,在进行语文课文的基本教学之后,常常忽视学生的深入性发展。通常就是对学生进行针对高考的模拟练习,通过对大量试卷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应试技巧,进而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教师根本不注重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3.教师的传承方法缺乏创新

高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承当中,常常采用教师讲台上讲授,学生在下边听,对文化传承的形式较为固定并且呆板,缺乏创新能力。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常常会使学生对所讲授的内容感到枯燥、乏味,渐渐地失去学习的兴趣以及学习的动力,这严重的阻碍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四、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传承主要措施

1.增加传统文化在高中教学当中的内容

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增加传统文化的内容指的是增加传统文化的内容范围。通过对不同范围以及不同题材的传统文化内容的增加,如增加一些传统文化当中待人接物方面的内容或者是增加一些人物传奇故事等内容,进而丰富高中语文教学当中传统文化的內容,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内涵和精髓的学习,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良好传承。

2.采用多元化的传统文化传承方式

教师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通过不同的教学模式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例如,在对《兰亭集序》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通过对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任务下达,让学生自主预习《兰亭集序》,之后以情景剧的形式再现作者写作时的场景,从而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此外,教师在对古诗词的讲解当中例如《琵琶行》,教师通过对其中一些描写书手法的讲解,可以让学生通过模仿来写首小诗,从而让学生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

3.加强对教师相关观念的培养

高中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以及传承的重要时期,教师通过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进行一些传统文化内容的渗透,进而促进传统文化在高中学生当中的传承。加强教师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提高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的传承力度,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相关的教育部门以及学校,通过组织相关的内容学习以及培训,提高高中语文教师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加强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课堂的传承。

五、结语

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进行相关的传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思维能力等。教师通过有效的方法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引入传统文化,在增加学习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文章通过对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传承进行相关分析,为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当中传承传统文化提供相关参考。

参考文献:

[1]王珊珊.论如何推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剑南文学,,(10):68.

[2]武育新.刍议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10):111.

[3]王焱.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J].语文教学通讯,2015,(05):44-45.

上一篇:猫的诉说作文下一篇:《拯救地球母亲》主题队会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