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龄化留学生留学澳洲的五大优势

2024-06-28

低龄化留学生留学澳洲的五大优势(精选14篇)

低龄化留学生留学澳洲的五大优势 第1篇

低龄化留学生留学澳洲的五大优势

低龄化留学生留学澳洲优势。中国的初中毕业生、高中学生年纪比较小,通常年龄都小于18岁,为其选择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非常重要,这也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澳洲教育质量优秀,同时,澳洲气候温和,民风淳朴,治安良好。另外,相对于欧美国家,澳洲留学费用比较低廉。总的来说,澳洲是中学生留学的最佳国度之一。

对于学生赴澳就读高中的优势总结有以下几点:

一、赴澳读高中是入读澳洲顶级名校的最佳途径。在澳洲上高中,比高中毕业申请澳洲名校更容易,同时也可以申请到英联邦国家及美国的名校。

二、能够尽早熟悉和适应澳洲教育模式。澳洲教育模式有别于中国,更注重学生知识的实践和实际操作能力,并且有丰富的选修课及课外活动,对于孩子的身心发展非常有益。

三、节省一年的学习时间。中国学生一般需要进行一年的预科学习,才能够进入澳洲大学就读大一的.课程。这样,中国学生就需要四年完成澳洲的本科学习,而直接在澳洲就读高中的学生就可以省去一年预科的学习时间而直接进入澳洲大一的学习。

四、可获得雅思豁免权。赴澳读高中的学生,如果初中三年英语成绩平均分高于75分,澳洲学校就可以豁免学生的雅思,这样通常学生提前到澳洲完成20周语言培训课程,通过考试就可入读高中课程。

五、更容易为大学学习打下基础。学生在澳洲高中有丰富的选修课,学生可针对自己喜欢的专业进行选择,这样可为大学专业的系统学习打下很好的基础。

对于计划赴澳就读高中的学生,有些方面也需要特别注意。首先有年龄的限制,如果就读级(高一),主课开课时年龄不能超过18岁,以此类推。其次澳洲留学政策要求在澳洲就读高中主课的时间不能少于16个月。

大多数高中的课程设置

10年级

必修科目:包括英语、数学、科学、地理、历史,还包括个人发展,健康和心理教育。(各学校情况不同)

选修科目:金融、法语、舞蹈、信息软件技术、戏剧、设计和技术(小组讨论)、音乐信息软件技术、多媒体艺术等。

必修科目:英语、数学

选修科目:经济、商业研究、信息技术、历史、化学、健康和心理、教育、设计、戏剧、音乐等。

必修科目:英语、数学

选修科目:经济、商业研究、信息技术、历史、化学、健康和心理、教育、设计、戏剧、音乐等。

低龄化留学生留学澳洲的五大优势 第2篇

澳洲留学低龄化优势明显。随着中国经济的急速发展,中国的市场也在迅速的打开自己的大门,无论是迎接更多的外来企业在中国投资和发展,还是将本土企业包装上市走出国门,中国都在与世界各个国家进行着频繁的贸易往来。因此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以及与国外有密切贸易往来的公司都在寻找具有留学背景或了解国外社会和经济环境的人员加入到自己的企业。这些人员的加入可以缩小外籍与中方雇员之间的磨合以及文化差异,也可以帮助与国外有密切合作的企业了解当地经济环境。因此近几年来出国留学已经逐渐成为很多家长为孩子人生规划的一部分。

然而,在平时的咨询里面有的家长会问:“孩子什么时候出去最合适呢?”我相信这个问题应该是很多家长都很迷茫以及有所顾虑的问题。那么究竟孩子什么时候出去是最合适的?原则上孩子无论是高中、本科还是硕士研究生都是可以出去读书的,但是越早将孩子送出去读书对孩子来说是越有利的。孩子在18岁之前,思维模式还没有正式定型,所以在任何的行为模式上有任何的偏差都是可以纠正和塑造的,所以在这个年龄段之前,一个正确的社会形态对孩子的思维模式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如果孩子是过去读硕士课程的话,那么当孩子好不容易适应了澳洲的整体环境以及文化差异的时候,也基本上步入了学习阶段的后期,也就意味着要为回国做好准备。

另外很多家长还有一个顾虑,那么小的孩子以前在国内的时候什么家务活都没有做过,现在把孩子一个人扔到那么远的地方,孩子的生活就成了家长的一块心病。然而孩子在国内一直躲在父母的羽翼之下,发生事情的时候都有父母冲在第一线为自己遮风挡雨,那么您的`孩子究竟要什么时候学习独立呢?国外的教育体制一直都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和动手能力,就连买一个简简单单的书架或者书柜都是需要自己动手来DIY的。可能很多家长都无法理解这种销售以及服务模式,但也就是因为这样才能锻炼孩子,也能让孩子从中找到乐趣。因此在很多的留学生里,不难发现很多人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随机应变解决事情的能力都要远远高于那些整天靠父母庇佑的孩子。

低龄化留学生留学澳洲的五大优势 第3篇

除了大学生出国留学外,中国高中生留学热已连续多年攀升,现在甚至初中生还有小学生已开始出国留学。

出国真的要趁早吗?早起的鸟儿就一定有虫吃?没准儿还是早起的虫子被鸟吃!除了留学低龄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近年来中国留学生受骗、犯罪、心理等均出现了诸多问题。“留学”还是“流学”,已成为中国留学生不得不面对的严峻现实。

2011年愚人节前夕,24岁的上海籍留日学生汪某开了一个不应该的“玩笑”。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因留学费用问题与母亲发生争执,从行李中抽出尖刀,在众目睽睽之下向母亲头部、手臂、腹部、背部多处进行砍、刺,致其重伤。

汪某留日期间,每年学费加日常开支好几十万元,母亲省吃俭用无怨无悔还向亲戚好友借了许多钱。原以为苦熬几年就能享到孩子的福,谁料迎接她的竟是孩子手中的利刃。倒在血泊中的那一刻,母亲被刺痛的不止是身体,更是内心。此桩“留学生刺母事件”震惊了整个教育界,留学生生存状况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公布的一项数据显示,从2008年起,中国出国留学人数呈两位数增长,此后每年基本保持24%以上的增幅。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留学人员派遣国,去年有25万多人出国留学,其中高中以下学历(包括高中)学生所占比例接近两成,还有不少是小学生,留学呈现低龄化态势。

很多人认为,送未成年孩子到国外上学,能让孩子较早置身国外教育环境,大大减少语言学习障碍,并可以选修部分大学开设的课程积累学分,这不仅对毕业后申请大学非常有利,而且可缩短在大学学习的时间,但事实真的就是这样的想当然吗?

小小年纪就离乡背井,人生观尚不明确的时候远离亲人,遇到紧急事件缺乏心理疏导和沟通,不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这些低龄学生的心理尚处于发展成熟的过程中,抗挫折能力弱、适应性低、稳定性差,其实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群体。

心理问题:寄人篱下的委屈和孤独无处遁形

一项针对留学澳大利亚的中国学生的网络调查显示,留学生因缺乏朋友而常以网络和影碟打发时间者占26%;找不到倾诉对象和途径者占17%;学习、工作或经济压力大导致失眠者占16%;自认为“吃得好睡得好,心情畅快”的,仅占被调查者的7%。

造成中国留学生心理问题的外部诱因主要包括文化冲突、现实困难、学业压力、语言障碍、社交压力,以及对工作、移民等问题的迷茫;内部因素则包括低龄化、出国准备不足、性格特征、道德状况、个人能力等等。

19岁的广州女孩王立衡,是国内青少年文学界小有名气的少女作家,曾任中国少年作家学会副主席兼广东省分会主席。小学时,她曾追随赴英留学的父亲在英国念过一年半小学;在广州二中和六中念完高一以后,她又独自踏上了留学英国的旅程。

王立衡就读于英格兰北部林肯郡的约翰雷格中学,全校共有两千六七百名学生,其中国际学生共约两百名,中国留学生约一百人。跟许多中国低龄留学生一样,王立衡寄住在一户当地的中产家庭。

这所学校位于一个小镇,留学生们的日常生活简单得接近无聊,吃喝玩乐比起中国差远了。寄住当地家庭,除了练习英语等显而易见的好处外,也时常让中国留学生们产生寄人篱下的孤独感。在国内,家人都围着他们转,而在异国的寄宿家庭,他们首先要学会的是“守规矩”。

王立衡说,有的寄宿家庭缺乏人情味,遇见有洁癖的房东,甚至会检查留学生房间的衣柜是否整洁,让人感觉隐私受侵犯……种种规矩的束缚,让留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还得纠缠于这些家务琐事,并且学会跟房东“谈判”。

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冲突,王立A衡和房东平时很少碰面,在饭桌上,她也会主动找话题跟房东夫妇交谈,尽力营造友善气氛。如果发生矛盾,基本上都是王立衡妥协,毕竟住在人家家里,关系搞不好对她很不利。

哈尔滨市青少年心理咨询专家张大生去年暑假接诊三十余名留学生的心理咨询,几乎占到咨询人数的三分之一。张大生说,低龄化是导致留学生心理问题的主因。很多孩子出国前从未独立处理过事情,依赖心理强,到了国外发现事实并非想象中的那样一帆风顺,只会向家长抱怨,特别是家境优越的孩子,从优越到自卑的落差会很大。还有部分学生是出于好玩或迫于父母的期待而出国,这种出国目标不明确的孩子,遭遇挫折更容易自暴自弃。

安全问题:别让留学变流血

2010年中国因公因私赴美留学的总人数大约12.8万,在各国留学生数目中名列第一,2011年增长至15.8万,其中美南8个州有两万中国留学生。随着中国留学生来美人数的增加,安全事故案发数字也在上升,事故包括大病重病、枪杀、交通事故、抢劫等,仅仅休斯顿领馆的领区每年就要处理上百起跟安全相关的事故。2011年11月19日,中国驻休斯顿总领事馆特意举行国家公派留学生座谈会,提醒大家提高安全意识。

不止是美国,世界上其它中国留学生比较多的国家,同样存在与发生着这样的问题。以下略举几个留学生遇害的例子,惨案触目,历历惊心。

2009年1月21日,维吉尼亚理工学院男留学生朱海洋因为追求同学杨欣(音译)未遂,将其杀害;

2009年10月1日,北海道渡岛管区内森町的水产加工公司的中国籍实习生宋方被杀,森警察署搜查本部于当月21日逮捕了同一公司的中国籍实习生郑军;

2010年5月16日,来自黑龙江的23岁女生姚宇在返回法拉盛的住处时,遭到醉酒的西语裔凶嫌克鲁斯奸杀;

2010年6月1日,新西兰奥克兰警方发现失踪两周的18岁中国籍留学生李佳宜(音译,英文名KIKO)的尸体,两名涉嫌男留学生年龄分别为18岁和20岁,被控“持刀抢劫、谋杀及企图盗用他人文件”;

2010年6月30日早晨,澳警方在塔州首府霍巴特西部60公里处的廷纳河边,发现26岁的中国籍留学生张钰(英文名Tina)的尸体,死者生前就读于塔斯马尼亚大学会计系;

2010年12月底,一名陈姓中国籍留学生在韩国大田住处被害。这名24岁的留学生来自辽宁,居住的是被称为“考试院”的廉价旅馆,而嫌犯是住在同一旅馆的无业人员;

2011年4月15日上午,加拿大多伦多警方接到报案,赶到约克大学附近的一个独立屋的地下室,发现一具亚裔女尸,后证实死者是来自北京的柳乾,时年23岁。

独在异乡,语言不通,人际关系少,遇到危险手足无措,这是每一代留学生都面对的问题。尤其是这一代华裔留学生,很多是独生子女,自小被呵护,完全不了解社会的阴暗和危险性,单纯、天真,容易相信别人,从未想过别人会害自己。其中又以小留学生最为明显,年纪决定阅历,社会经验欠缺,应急能力薄弱,自我保护意识差,很容易成为罪犯的袭击对象。

经济问题:投入产出比是不得不算的账

留学的并非都是“富二代”,很多家庭甚至是掏空家底送子女出国。对于一个工薪家庭来说,送幼小的孩子出国,是重大的人生规划和巨大的风险投资,往前一步是镀金,退后一步是自毁。

有些初、高中的留学费用远高于上大学的留学费用。比如英国,一名初高中生的留学费用在35万~40万元人民币,而读本科约为25万~30万元。其次是学校的选择。目前,比较热门的留学国家为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按照学校办学性质与资金来源分类,公立学校为政府出资,以招收本国学生为主,一般不接收直接申请的国际学生。因此,国际学生多半只能选择私立中学,留学费用相对较高。

中国教育第三方调查公司麦可思最新的留学调查显示,本科毕业留学生近九成留学费用要靠父母亲友资助,另有9%依靠国外大学或国外机构资助,3%依靠国外打工收入,仅1%的首要经济来源为中国政府或其他机构资助。

签证容易就业难,学成后并不像想象的那么乐观。经济不景气,很多大企业都裁员,去个不入流的公司又心有不甘,于是大多数留学生选择了回国。但是,在中国也很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海归加速回流和各地的鼓励政策使得海归面临的就业竞争更趋激烈,顶着留学生的光环也只是多了一个高起点的优势而已,新名词“海待”(海外归来,待业在家)应运而生。

截至2010年底,我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已达63.22万人,估计“十二五”期间,将达到50万人以上,这也预示着海归的就业压力会进一步增加。广州出国留学中介机构启德教育集团旗下的国际教育研究院,联合海外院校及教育机构,以全国七千余名各行各业的海归为样本,重磅推出“2011年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

从调查结果来看,现有七成海归主动选择回国就业,顺利步入职场的海归们身居要职拿高薪的为数不多。海归的起薪一般在3 000元左右,薪金在3 000~10 000元这个区间的占受访人群71%,他们之中有58%的受访者的工作职位是普通员工;月薪上万的人只有15%,这部分海归一般在企业或机构中担任主管、经理级别的职务;真正的高薪人群少之又少,仅有6%左右的受访者是企业主、合伙人或是公司CEO等高管。据受调查者透露,现在进入世界500强和国内科研机构以及大型国企的难度越来越大,所以他们对于薪金的要求也越来越趋于理性,不会漫天要价。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就业环境不断向好的方向发展。即便如此,国内目前的环境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也还是有一定差距。留学生们不要因为有海外经历就觉得自己在就业上占了先机,很有可能正是因为这个海外经历而在归国后不适应国内人才市场,毕竟不同国家、区域环境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

学习问题:换个国家不是考出高分的救命稻草

前不久,在人人网上看见一个笑话:高考就是考DOTA你也不及格,就别埋怨高考了。

1、写出初始护甲超过6点的英雄______,初始护甲为0的英雄______、_______;

2、不包括装备加成的情况下,拥有物理暴击的英雄有个;

3、除夜魔外,夜晚视野最大的英雄是______;

4、写出混合伤害的技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不计算装备的情况下,属性永远相同的英雄是______。

很多人成绩不好,老是归罪于应试教育,幻想自己到了国外就能忽然开窍,大展拳脚。其实不然,如果没有归纳总结、举一反三这些基本的学习技巧,如果没有踏实勤奋、严谨认真的学习作风,不论国内高考还是国际高考,就是高考考DOTA也会同样不及格。

SAT (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中文名称为学术能力评估测试,俗称“美国高考”,其成绩是世界各国高中生申请美国名校学习及奖学金的重要参考)如今在中国越来越热,根据美国大使馆发布的数字,2010年发放赴美留学签证12.7万张,其中40%以上是高中和高中以下学生,201 1年签证发放量增加40%,高中和高中以下学生过半。

美国高考与中国高考不同,后者考查的是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水平,而前者考查的是学生未来接受高等教育所必需的能力水平,简单说来,SAT所建构的是美国国民的关键能力。以SAT中的Critical Reading (批判性阅读)为例,美国中学并没有critical reading的国家课程或地方课程,但大学认定此乃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关键能力,SAT就特别设置了这一考试内容。

Lucy Haagen是杜克大学教育督导、ETS (Educationa)Testing Service,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私营非盈利教育考试评估机构)前SAT和AP (Advanced Placement,中文名称为大学预修课程)出题人,也是一家以SAT培训为主业的机构的创始人。2011年,Lucy Haagen带领中美双方团队,采集了2 890份样本,其中有效样本2 492份,主要来自北京、上海等6地的普通高中和国际学校的高中学生。经过整理分析后,最终形成《2011中国SAT年度报告》。

报告显示,中国学生SAT的平均分数仅为1 213分,与美国学生的平均分数1 509分差距高达300分。这300分的差距主要来自考查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阅读和写作,这充分说明了中国学生整体欠缺有效的思维能力训练,这也是目前限制中国学生学术能力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中国学生向来以数学好著称,但《报告》显示中国学生的数学实际分数仅为547分(满分800分),比美国学生的517分仅高出30分。中国学生英语学术阅读成绩为327分,比美国平均分501分低170多分。

事实上,许多SAT试题都能通过推理得出答案,可统计数据却显示,中国学生往往最容易放弃这条简单的途径。中国学生最大的问题是出现在“比较和评价论点”这类题型中,因为这类题目需要学生剥离表象去探求文章的“前提假设”,同时对比不同作者的观点,这也成为中国学生最大的软肋。

Lucy Haagen说,这个报告不仅仅是针对SAT的成绩分析,也决定了今后在美国大学的表现。许多孩子选择留学是因为听说国外学业轻松,多少带有逃避国内学习压力的目的,殊不知欧美的学习习惯与国内相去甚远,多样的课程设置在带来自由的同时也带来了沉重的课业负担。再加上词汇量、阅读量、知识面、文化背景和思维能力的限制,更需要精心的计划和较强的自制能力才能顺利完成学业。

教学质量问题:只是一纸用钞票换来的文凭

以往高额的担保金和严格的签证审查是很多中国留学生难以逾越的障碍,然而2011年以来,美国、澳大利亚、德国等国家纷纷出台新政策,继续降低对中国留学生的出国要求,比如简化签证审核程序、降低出国担保金、放宽语言标准、延长毕业后签证时间等。

2011年10月30日,沈阳举办的国际教育展现场问卷调查显示,计划出国的人群中,中学生占三成,超过研究生所占的比例。留学生的数量每年都有大幅度提高,平均年龄也越来越低,高中生留学很常见,甚至还出现初中、小学就办理出国的例子。

《高等教育纪事报》称,中国学生每年的留学费用已占据欧美和澳大利亚高等教育产业的最大份额。国外很多高校都在通过各种途径扩大招生,减少拨款的公立学校,除了最顶尖、校产基金优渥的极少数名校外,以扩招自费学生来填补资金亏损已成为公、私立大学自救、纾困的共同策略。例如,从去年开始,科罗拉多州不再对公立大学招收外国留学生的人数设限,而当年该州一所州立大学招收的中国留学生数量就增加了两成。

根据美国商务部的统计,2010-2011年度,外国留学生仅向美国大学支付的学费就高达143亿美元,再加上生活上的各种花费,留学生对美国经济的贡献总值高达202亿美元。美国商务部的数据没有单独列出中国留学生在这笔资金中所占的份额,但考虑到15.7万名中国留学生已占到了全部在美留学生总数的近22%,中国留学生为美国经济做出的贡献,至少在44亿美元以上。

国外学校急于加强多元性和扩展国际影响力,争先恐后地到中国招生,中国学生为了逃避高考,申请资料造假,包括论文找人捉刀、找枪手代考托福英文能力测验等。愈演愈烈的留学热,对中外双方的高等教育的影响不容小觑。《纽约时报》2011年11月发表专题报道,直接点出了“美国学校要钞票、中国学生要学位”的要害。

《纽约时报》教育资深撰稿人Karin Fisher^查后发现,扩招中国国际生的校园“文化融合”落实不易,和中国大陆学生一窝蜂主修工程、金融紧紧相关。由于课堂讨论是美国大学讲堂的重要一环,会啃书本不开口的中国大陆学生一多,课堂难免沉闷,有些本地美国学生一看选的课有很多中国大陆学生就退选,逼得校方只好另外为本地生开同一门课。

中国大陆学生泛滥造成学习区隔的怪现象,就读马里兰大学(UMCP)前史密斯商学院财务金融研究所的小李体会颇深。他今夏一报到才发现,金融研究所180名学生中有150人毕业于中国大陆各大学,且中国研究生大多被送到华府分校上课,“放眼望去,一大班全是自己同胞,差点忘了自己在国外”。

留学低龄化的背后之问 第4篇

如果仅仅算“经济账”,确实将有很多家长可能因为“投资教育”而最终“血本无归”。这个账谁都会算,一年花销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如果孩子回国只找到一个月5000元的工作,不吃不喝,用工资归还出国费用,都得用三四十年。更何况有的孩子回国后还根本找不到工作。

教育当然要算“经济账”,但更要注重算“教育账”。我国一些家庭为何要送孩子出国留学,根本原因,其实不在于指望孩子回国后赚大钱,而是让孩子能接受多元文化。据报道,每年高考弃考者达到100万,其中约有20%选择出国。对于当下的教育,有教育业内人士就称,对于应试教育,最好的办法是转身(出国留学,换环境),其次的办法是转念(改变观念),转不了身,也转不了念,只有等待转世(来生投好胎)。换言之,家长花那么多钱,是为了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

当然,我们应提醒选择让子女出国留学的家长,应该分析家庭经济情况,结合孩子的个性、能力,充分了解出国留学目的国、学校的信息,进行理性的选择,不能花了冤枉钱,让孩子留学也一事无成——留学中的垃圾留学和留学陷阱也比比皆是——但是,更应该算另一笔经济账:为何家长宁可花那么多的钱出国留学,也不愿意选择我们国内的学校?为何教育不提高自身的品质,把这笔庞大的教育投入,留在国内?

要提高教育品质,吸引受教育者,必须淡化教育的功利色彩,不能想着如何从受教育者手中牟利、赚钱,而必须回归教育的本质,就是给受教育者真正的教育,关注受教育者的身心健康、人格健全。

(来源:《广州日报》 )

加拿大低龄化留学优势盘点 第5篇

加拿大低龄化留学优势详解。留学的低龄化似乎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安排自己正在读初中,小学的孩子留学加拿大,他们都有一个统一的想法就是越早把孩子送出国就能在时间上占据优势。留学专家说明一下为什么加拿大如此的吸引学生家长呢?

一、纯外语的环境

加拿大因为是移民国家,所以都是以英法双语为主的国家,孩子在年纪越小的时候,模仿能力是很强的,双语的学习环境能够让孩子从小就能轻易掌握两门外语,这是很多后天去加拿大留学的学生没有办法媲美的。

二、超一流的教学

加拿大隶属欧美教育体系,低龄的留学生在加拿大毕业之后也能比较容易的`转去自己想要继续升学的国家,而且不同于国内的考试,在加拿大能充分的享受真正学习的乐趣。

三、安全的生活环境

加拿大社会秩序良好,一直都是家长比较认可的,给这些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更何况长期在加拿大生活,也是很容易融入当地社会的。

四、多元文化的聚集地

加拿大低龄留学优势 第6篇

加拿大属于欧美教育体系,学历全球认可,低龄留学生毕业之后比较容易转去自己想去的国家继续学习,如美国等国。加拿大的大学全部为公立,学院也大部分 是公立的。加拿大对院校教育质量管理非常严格,是公信度最好的国家。因此加拿大的文凭是受到各国认可,全球通用的。而在专业的选择上,加拿大不仅在商科、 工科方面具有优势,医疗、理科、文艺学科方面也有独特优势,为留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另外加拿大很多院校提供语言预科,对于英语成绩不够的留 学生,亦提供了充足的学习机会。

二、英语国家中高性价比的留学目的地

与很多主流留学目的国相比,加拿大的留学费用要低很多。加拿大公立中学的学费和各项生活开销总计大约为每年15-18万元人民币(美国公立中学不对国际学生开放),私立中学的学费和生活费也不过每年20-25万元人民币左右,低于美、英、澳等热门留学国家的平均每年30万人民币。

三、没有“高考” 直申名校

加拿大没有为升学而设的“高考”,学生均以级6门课的成绩申请大学,即使平时分数低一些,但在其他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也可为申请加分。在加拿大读中学的学生,课外活动更容易被北美名校评估认可,进入世界名校的几率也更大。

四、放宽名校入学标准

加拿大高中与大学的合作越来越紧密,在很大程度上放宽了入学标准,让留学生更易升入世界名校。比如,安大略省莱蒙斯顿公立教育局与皇后大学的合作规定,该教育局下属中学的学生12年级开学即可获得皇后大学艺术及科学院的有条件录取,对学生入学时英语水平的要求也有所降低。

五、安全的学习环境,家长更放心

其实对于小留学生而言,家长最最关心的是环境安全。这就是有些学生家长放弃美国而选择加拿大的原因。加拿大社会秩序良好,学生也可以安心地学习,无需 担心学生的人身安全。同时,加拿大经多年吸收了多国的国际学生和移民,很容易接受国外文化,且对人友善,学生很容易融入当地环境。

六、就业移民方便 利于学生发展

低龄出国留学有哪些优势 第7篇

所谓低龄留学是指在国内读完初中,选择去国外就学,学习和接受与国内不一样的教育模式的一种学习方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教育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家长觉得出国留学深造将会为孩子带来更广泛的发展空间,和更光明的就业前景。相对于国内的现有的教育体制来讲,国外的教育体制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及优势的培养,这也是吸引学生和家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 现在我们就说说低龄留学的优势

首先 出国读高中,可以更早更好地学习掌握好外语。年纪越小,模仿学习语言的能力就越强。在国外高中阶段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尽快熟练掌握好外语。在国内,要达到同等水平,可能需要正规本科毕业才可以,且将该语言当作运用工具的能力可能还比不上这些在国外读高中的孩子。并且国内高中与国外的高中有所不同,国外高中更注重的是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课程尽量往宽度上走而不像国内功课越学越深给孩子很大压力,到了高考时节更是一锤定音,扼杀许多高考发挥失常的孩子的梦想。

其次 出国读高中可以为将来成功进入一流大学深造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国外读完高中,成绩合格者跟本地学生一起直接申请大学,根据自己的成绩自由选择任何适合的大学和专业,只要足够努力,就有机会进入世界一流名校。而在国内,高中毕业生即 使成绩非常优秀,哪怕能考上清华北大之类中国一流的大学,要想进入国外世界一流大学深造的话,也会遇到一些阻碍条件,或者会被安排再读一年大学预科课程, 成绩合格之后才能进入大学一年级。

第三 出国读高中,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对自己的职业规划,灵活选择课程来学习。国外高中一般采用选课制,学生在进入高中时就要去 选课,直面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独立思考自己将来到底要学习什么专业,从事什么工作,从而来选择相应的课程学习。学生求知欲旺盛,也有明确的升学方向,感兴 趣的课程学起来有动力,容易获得高分,最终也就容易升入理想的大学和专业。另外还有一些比较偏科的学生,即使在部分科目上非常优秀,却很有可能考不上理想大学。但是在国外灵活的选课体制下,完全可以扬长避短,有的放矢地选课,不仅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成 绩,将来也可以进入著名的大学继续深造喜欢的学科专业。

低龄化留学生留学澳洲的五大优势 第8篇

一、“围城”外:门庭若市

1. 传统文化从娃娃抓起, 拒绝成为“香蕉人”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新阳路小学来了一名特殊的学生小虎, 小虎9岁了, 长得高高大大的, 却一个汉字都不会写、不会读, 本应读三年级的他, 选择就读该校二年级。原来, 小虎刚从国外回国, 此前他一直生活在澳大利亚。据了解, 小虎的妈妈在澳大利亚从事财务工作, 平时家中的长辈, 包括姥姥、姥爷都说中文, 因此, 小虎会简单的中文对话, 但不会写和读, 对成语的理解也显得吃力。后来, 小虎和其他中国孩子一样参加中文补习班, 一周一次课, 有点像国内的课外兴趣班, 尽管这样, 还是因为没有足够的语言环境, 授课老师的资质难以保证等原因, 中文水平得不到提高。最后, 小虎的妈妈下定决心:把儿子送回哈尔滨, 姥姥、姥爷一起回国照顾, 自己和孩子的爸爸轮流回国看管。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 他的名字就叫中国……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 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这首《龙的传人》唱出了大部分华裔人的心声。担心孩子忘记母语, 忘记中国的语言和文字, 是很多身居异国的华裔人的一件心事。他们长时间在国外生活, 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一知半解, 而他们的后代, 对华夏文明就更加无从了解了。小朋友们只能从长辈那里感受到些许中国文化, 但是他们从小缺乏文化氛围的熏陶, 谈不上理解其深厚含义。他们的父母不愿孩子成为“外黄内白”的“香蕉人”, “我希望我们自己有根, 我们的孩子要有中国根”, 出于这样的想法, 他们做出了将孩子送往中国的学校接受教育的决定。

2. 中外教育模式存在差异, “放养”不如“圈养”

陆太太一家是美国华裔。据她透露, 在美国, 父母对孩子的幼儿教育几乎没有计划, 他们不提倡孩子学那么多东西, 多数都是放任孩子玩耍。而陆太太自己从小在严格的中式教育环境中成长, 她自然想让自己的孩子接受到相似的教育。于是, 在孩子幼儿园期间, 陆太太就开始对孩子施以严格教育, 并将孩子送往一所华人私人幼儿园就读。孩子在此期间学习到了很多东西, 每天都过得“很有意思”。但当孩子上一年级时, 便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老师新教的很多知识, 孩子在幼儿园时便学会了。孩子顿时觉得上学“没有意思”, 没有挑战性。老师因此责怪陆太太:“这是你的错, 为什么要教孩子这么多?”陆太太的美国丈夫也时常开玩笑说她是“虎妈”。陆太太认为, “我就是中国妈妈”“虎妈不是个别的, 是我们中国的传统, 很多亚洲人的孩子学习比较好, 都不是天生的, 都是家长工夫花下去的”。陆太太认为, 良好的基础教育能使孩子受益终身。因此, 夫妻俩商量后决定:陆太太辞掉工作, 带孩子回到上海老家, 边做志愿者, 边带孩子上小学。

很多人出国后发现, 国外的公立小学教育太宽松, 太过强调学生的个性和多元化发展。很多小学都没有课本, 回家没有家庭作业, 尤其是数学教学深度不够。更让家长无奈的是, 在国外一些学校, 孩子的成绩成为了隐私, 家长无权过问。而老师却无时无刻不在鼓励孩子, 肯定孩子, 这反倒让很多中国父母感到心虚, 他们想通过成绩来管制孩子的想法也因此落空。而中国的中小学教育知识丰富, 扎实有效, 激烈的竞争更有利于孩子上进心的培养。美国亚洲协会曾公布一份名为《全球时代的数学和科学教育——美国能从中国学到什么》的报告。该报告显示, 中国基础教育的深度、难度超过许多国家。因此, 家长们认为, 送孩子回国读书, 能为其提供一个较好的基础教育环境, 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更有利。

3. 高瞻远瞩, 学习中文提高未来就业竞争力

“中国强大了, 我们在国外感受得更强烈、直接, 受重视程度都不同了。在法国, 很多老外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 都在学汉语;作为中国人, 自己的子女不会写中国字、说中国话, 这是不能原谅的。”法国华裔刘先生说道。他的女儿在中国读完幼儿园, 回到法国两年后, 现在又被接到中国学习中文。刘先生认为, 从小培养女儿对中国的感情, 这种“中国背景”对她的成长是不可少的。

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及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汉语受重视的程度越来越高。在国外, 很多人学习汉语, 汉语的推广越来越受到青睐。甚至于很多国际知名企业都设有中文部。这就更加坚定了华裔父母带孩子回国的决心。他们认为, 他们的孩子如果能学好中文, 自然能增加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未来在职场也能多一个选择。这种综合性的智力投资, 比在国外家中自己教孩子中文或者将孩子送去中文学校就读显得有效得多。

二、“围城”内:喜忧参半

“感觉像是打了一场仗”, 这是很多家长将孩子送回中国接受教育后的亲身感受。在这场“战斗”中, 他们和孩子一起尝尽了酸甜苦辣, 可谓是有人欢喜有人忧。可以说, 在他们眼中, 国内的基础教育让他们悲喜交加。

1. 喜:“这就是我希望孩子学到的东西”

国内的教育没有让家长们失望, 从握笔、坐姿等细节开始对孩子的习惯进行规范。陆太太的女儿在美国时已经算写字写得漂亮的孩子, 回国后, 老师还是说她写的“8”字一定要纠正, 如果8、6写不好, 数字就会出问题。陆太太觉得这正是她希望孩子学习的东西。与此同时, 女儿成了学校的小主持人, 学校也利用她流利标准的美式英语, 录英语朗读带领同学们跟读, 她也经常帮助同学练习口语。孩子因此在学校结交了不少好朋友, 这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孩子与人交流的能力。

另外, 国内教育的评价体制激发了孩子的竞争意识。国外的教育通常讲求平均主义, 这大大弱化了孩子的竞争意识。而国内的学校通常会利用成绩排名、“三好学生”评比等方式来激励孩子学习, 虽然这种“应试教育”的评价体制会给孩子带来压力, 但对于刚从国外回来的孩子来说, 这恰好能让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对学习产生兴趣。

在纯粹的中国文化氛围的熏陶下, 孩子们在课堂上了解到了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等风土人情, 在生活中亲身感受到了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氛围, 加深了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性认识, 促进其直接体会华夏文明的无穷魅力, 从而增强其民族意识。

可见, 中国的文化和历史, 只有在中国才能真正地学到和感受到。这是国外优质的教学环境、福利待遇都无法给予的。幼儿教育至小学教育这一阶段, 是孩子世界观形成的启蒙期。父母在他们世界观形成之前, 让其回国接受中式教育, 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 形成东方人的认知观, 是一种有远见的选择。

2. 忧:“感觉像是打了一场仗”

在中国接受义务教育一段时间后, 很多家长开始对中国教育体制提出了质疑, 如小升初的压力、应试教育的束缚、国际学校的良莠不齐等, 就这样, 他们的内心开始在中外教育体制之间徘徊。

最难适应——数不尽的抄写作业。公立学校为了保持作业的一致性, 要求每一个孩子都必须完成等量的抄写作业, 无论会与不会。不仅如此, 学校还禁止孩子将课外读物带进课堂, 这对刚认识汉字, 对中文读物阅读兴趣正浓的孩子来说, 无疑是一种束缚。家长认为, 这样的学习模式将孩子禁锢在作业上, 对孩子的个性发展造成了消极的影响。

最可怕——“小升初”压力。到了三年级, “小升初”的迫近改变了整个学习气氛:作业越来越多, 孩子几乎每天都要写到十一二点才能睡觉。所有的孩子都像被装进了同一个模子里。他们学习的唯一目的就是读最好的中学, 上最好的大学, 这让这些华裔二代的家长们很是苦恼。他们发现, 自从孩子进入三年级后, 原本活蹦乱跳的性格全都不见了, 出来都是一个模子。尽管他们告诉孩子不必那么紧张, 不必完成所有功课, 但是孩子们却完全没有接受这样的建议。因为此时, 他们已经进入了应试教育的环境中, 肩负着“小升初”的压力。

最无奈——良莠不齐的国际学校。迫于“小升初”压力, 为了挽救孩子, 很多家长决定将孩子送往压力相对较小的国际学校。在这里, 没有全国统考, 没有小升初, 作业一下减轻了不少。孩子有了阅读的时间, 有了体育锻炼的机会。但是国际学校也并非孩子的天堂。一方面, 国际学校中的孩子来自五湖四海, 课外活动时, 孩子们在一起各说各的语言, 很难沟通。另一方面, 国内的国际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所谓的“贵族学校”, 但与西方的贵族学校培养贵族、要求严格的教学方式不同, 中国的国际学校俨然成为了伺候贵族的学校, 老师几乎不敢放手管孩子。这样的局面, 让很多华裔二代的家长进退两难。

三、城内肥沃土壤, 城外花香四溢

1. 再创华夏辉煌, 打造文化强国

历史告诉我们, 没有文化的民族是落后的民族。可以说, 对于众多华裔少年来说, 最具吸引力的便是五千年华夏文明。新中国成立以来, 随着国力的日益昌盛, 中华文化这颗明珠愈发闪耀着夺目光辉。基于此, 进一步激发中国文化的内在动力成为了中国留学生管理的当务之急。

弘扬传统文化。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绵延不绝、生生不息、承前启后、薪火相传, 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华文明有着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作基础。加强包括儒家文化在内的民族文化的传播力度, 在此基础上, 大力推广和宣传中国传统艺术文化, 如国画、汉字书法、民族器乐、京剧、杂技等, 力争百花齐放。积极推进开发地方特色文化, 如端午文化、荆楚文化、麒麟文化、藏书文化等, 建设独具特色的文化研究基地, 使其形成品牌。

用世界的眼光看待中国文化。我们要紧密结合当代中国的社会文化状况, 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时代接轨, 推进华夏文明走向世界。将儒家所极力倡导的“贵和尚中”精神改造成为和谐理念;把传统文化的主导价值观与当代中国的现实价值导向、价值理想有机结合起来, 创造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又高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观。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环保理念、绿色发展、资源能源节约、合作安全和科学发展等现代理念结合起来, 这样更容易得到世界的认同。

2. 全力以赴, 让孩子乐享中国

华裔二代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由于他们来自全球不同的区域, 拥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意识观念、不同的民族信仰、不同的生活环境以及不同的行为习惯, 所以显得“杂乱无章”。要让这些小朋友开心学习、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对教育者来说更多的是考验和挑战。

让孩子各取所需。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留学生的特点, 不断总结经验, 改进教法, 形成一套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对外教学方法, 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活动。由于华裔学生的英语、数学、语文水平参差不齐, 与当地学生形成了一定的差距。针对知识基础不同的华裔二代, 学校可对其所学知识做出适当的调整。对于基础较强的科目, 学校可允许其单科跳级, 与高年级孩子一起学习。而针对基础较弱的中文, 学校可突出中国文化的优势, 开设书法、绘画、武术等特色科目。国际学校可针对不同国籍的孩子开设跨文化交际的课程, 让孩子学会沟通交流“无国界”。

让孩子轻松学习。对于这些低龄的华裔来说, 他们面对着东西方文化、观念意识、行为习惯的碰撞和适应, 这些都需要他们去经历一个意识和行为上的跨越。而这种跨越有赖于师生双方的相互尊重、相互包容, 并非摒弃和强加。只有这样的跨越才是客观的, 同时也符合国际化教育的管理理念。因此, 华裔小学生较多的学校可以集中设立专门负责华裔学生管理和教学的部门——国际部, 为其提供有“华裔特色”的教育。一方面, 要尊重他们既有的文化修养和行为习惯, 给他们一个适度的自主、随意的空间, 让他们在新环境中有一个实践适应的过程。另一方面, 要理解他们的差异, 允许他们用已形成的行为习惯来生活, 而不是强迫改变其意愿。

让孩子健康成长。儿童对父母的心理依恋对其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考虑到部分华裔小学生是由爷爷、奶奶或家中其他亲戚照顾, 父母定期回国探望他们。老师必须时刻关注孩子在校的心理变化, 及时向家长反馈孩子在校的表现, 并定期与孩子父母交流沟通, 保证家长对孩子的全方位了解。而对于父母长期无法陪同的孩子, 为了保障孩子的健康发展, 心理专家建议孩子在外的时间不宜过长, 只有保证了儿童尤其是幼儿对家长的心理依恋, 儿童的心理安全感和自信心才能建立起来, 儿童才可能成长为一个心理、行为和身体健康的人, 将来才会有自信心去拼搏, 才会成长为一个有独立精神、有主见的人, 才会有较好的人际交流的技巧, 才会善于做出有效的时间安排, 从而培养自身良好的组织能力。

3. 城外闻香, 接踵而至

2010年7月, 中国政府制定和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特别强调, 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 推动跨文化交流, 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华裔小学生作为来华留学生的一部分, 做好对其的管理工作, 不仅能满足华裔子女回国受教育的需求, 方便其就近入学, 还可能为当地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 良好的华裔学生管理工作也能为我国的留学教育管理工作提供经验, 有利于推动中小学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扩大我国中小学在国外的影响力, 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为我国留学教育带来向前发展的机遇。

有关数据显示, 2011年在华学习的外国留学人员总数首次突破29万人, 与2010年相比, 总人数增长27521名, 同比增长10.38%, 这个数字创新中国成立以来新高, 其中不乏来自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的华裔小学生。可见, 中国已成为外国留学生向往的留学热土。

怎样看待留学低龄化 第9篇

一、以说带写

叶圣陶老先生认为,嘴里说的是一串包含着种种意思的声音;笔下写的是包含着种种意思的文字,这些文字就代表说话时的声音。刚入小学的学生已经年满6周岁,他们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但在表达时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对事物的描述缺乏条理性。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说话是最基本的问题。

对此我们紧紧围绕教材的“口语交际”着重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比如,让孩子们谈谈如何看望病人,怎样接待客人,再让他们畅谈自己在新学期的打算,怎样为班级争光等,我们提出的话题越具体,孩子就越容易围绕一个中心,有话可说,会说了落笔写作就容易多了。

二、看图说写

看图写话,是培养孩子认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良好途径。辅导孩子看图写话,一般来说应注意抓住“多看、多想、多说、多写”四个环节。

1.多看

就是要辅导孩子学会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孩子写话之前,首先让孩子弄清图的类型,是单幅图还是多幅图,如果是多幅图,重在辅导孩子观察的顺序,对画面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先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再从画面中人物的形体、相貌、服饰等,弄清人物的性别、年龄、身份;从人物的表情、动作,推测人物的思想,以及他在干什么,想什么;还要观察周围环境,弄清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等。

2.多想

看图写话的画面是一个个静止的人或物,而且比较单调,可以通过与孩子适当地交流,鼓励孩子进行合理想象,使静止的画面尽量动起来、活起来,使单调的画面充实丰富起来。可由一幅图联想到前前后后的几幅图,由一个动作联想到前前后后的几个动作。抓住一个想象点、一景一物、一举一动,让孩子自由想象,让童心自由绽放。

3.多说

在孩子写话的过程中,我们常发现孩子“咬笔头”,那都是因为“说”没到位。由于低年级孩子日常使用的是对白语言,表达起来缺乏条理性和连贯性,说起话来前言不搭后语,跳跃性很强,有时重复,有时带语病。在训练时不能操之过急,耐心地辅导孩子有条理地说,连贯地说,用普通话大声地说,及时纠正语病。在说的基础上再动笔写,自然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了。

4.多写

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他们只要能用一两句话写清“时间、地点、人物、干什么”就行了,对孩子的要求不要过高。随着孩子阅读量的增加,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会逐步提升,那时再要求孩子写完整、写具体、写生动。开始写的时候一定要养成好的习惯,格式要规范,语句要通顺,无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

三、比赛写话

从二年级开始,学生们各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基本养成,识字量增加,这时就可以让孩子们大胆写话了,鼓励他们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我把全班同学分成七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带头,每人每天写上一句或者几句最想写的话。孩子们兴趣浓厚,除了写一些自己认为很美的句子,还在本子上给老师写一些心里话,比如在家怎么受委屈了,不想和哪个同学坐同桌了,心里怎么不高兴了,等等。看着这些充满稚气甚至错误百出的语句,我能感受到孩子们内心世界的纯净和可爱。不管他们写得好或者不好,我都会给他们发贴画鼓励,以激发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家长在家指导孩子写作时,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勤鼓励,多引导,少批评,不指责,让孩子多练习,相信熟能生巧,孩子会写得越来越好。

【编辑:潘金瑞】

加拿大低龄留学优势盘点 第10篇

加拿大低龄留学优势四: 放宽名校入学标准

近几年,加拿大高中与大学的合作越来越紧密,在很大程度上放宽了入学标准,让留学生更易升入世界名校。比如,安大略省莱蒙斯顿公立教育局与皇后大学的合作规定,该教育局下属中学的学生12年级开学即可获得皇后大学艺术及科学院的有条件录取,对学生入学时英语水平的要求也有所降低。

加拿大低龄留学优势五:多项安保措施 保障学生安全

加拿大是一个社会稳定、治安良好、热爱和平的国家,十分注重学生安全。自2007年起,加拿大政府就开始为各所学校提供24小时保安服务,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加拿大各地还向学校派驻全职驻校警察,保障学校治安。加拿大还对枪实行严格管制,因此犯罪率也很低。

加拿大低龄留学优势六:就业移民方便 利于学生发展

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向来鼓励多元文化。加拿大专上文凭毕业即可获得最长3年的工作签证,且毕业工签不要求申请者事先找到工作,让学生有充分的择业时间与空间验找到适合的工作,积累相关社会实践经验。

加拿大低龄留学有哪些优势 第11篇

加拿大低龄留学优势介绍。从事多年留学行业,接触过很多不同的家长,有些家长对于即将去加拿大读大学的孩子仍然不放心,坚持要去陪读,要去照顾孩子的起居,为孩子洗衣做饭。虽然这也是一种父母对子女的爱,但是邵老师认为,这种方式是不对的。

现在有更多的家长为了锻炼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在高中、甚至是初中阶段,就将孩子送往加拿大。无论是住在宿舍,还是住在寄宿家庭,学生一个人在国外生活,要认识新的环境、新的朋友,还有学习新的语言和知识,这会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生活能力、交往能力。

加拿大作为留学性价比最高的国家,从教育水平、学习与生活的花销、移民政策、气候、治安等各方面来看,加拿大都具有绝对性的优势。

加拿大留学的.绝对优势,让许多留学生欣然前往,低龄留学也已成为一种趋势,所以近几年,赴加拿大的低龄留学生人数逐年增加,甚至有不少学生刚刚在读小学,家长就想将孩子送往加拿大留学了。

既然,加拿大留学如此吸引小留学生,那么接下来就听邵雨青老师为大家全面解析加拿大低龄留学的六大优势!

丹麦留学的五大优势 第12篇

1、丹麦留学打工政策宽松

丹麦留学打工政策宽松,近年来对外国留学生打工政策有所放宽。学生可申请打工税务卡,每周允许14小时打工时间,暑期不限时。如果能得到打工机会,基本上可以维持食宿这两项开支。

2.国际化学习环境

很多大学都有用英语授课的专业,免去了学生出国前和出国后学习当地语言的阶段,节省了留学时间及费用。中国学生只要参加托福或雅思考试,达到申请国所需要的标准就不再需要额外的语言审核。那里拥有良好的国际教学氛围,尤其是语言环境,而且教育质量很高。

3.签证通过率高

北欧有着和澳大利亚、纽西兰、加拿大一样优美的自然环境以及远低于美国、英国的社会犯罪率。由于美国在“9.11”事件之后加强了对留学人员的审核,所以签证比以前更难。而德国、法国等非英语国家今年也因为中国留学生的增多提高了审核的门槛。相比之下北欧4国的.签证要容易很多,只要你有北欧4国大学的邀请信或录取通知书,被拒签的概率是很小的。

4.人均收入高,社会福利好

北欧是目前世界最发达的地区,人均收入3-4万美金(最新的人均最高收入排名,挪威第二,瑞典第三,丹麦第五,芬兰,冰岛也都进入前十五名,远高于英,法,德等发达国家),社会福利高,号称是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社会治安更是好的出奇。自然环境好,空气清新,宛如人间仙境,世外桃源!北欧人,待人冷淡,但不同于西欧人的孤傲,交往长久,你会发现他们是非常的真诚,直率,善良。尤其是他们对中国人都非常友好!

5.较低的犯罪率

低龄化留学生留学澳洲的五大优势 第13篇

《中国教师》:近年来, 社会上出国留学低龄化趋势增强, 您是怎么看待这一现象的?

储朝晖:我认为中国人在更加开放之后看到的更多就能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选择, 这属于正常的现象。更多的人到其他的国家和地区去上学, 本身有其合理性。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第一, 改革开放之后人的流动性更大, 中国人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更大范围内教育的实际情况, 拥有更大范围的选择权, 其中就包括送孩子去国外上学。第二, 与经济的发展直接相关, 目前真正把孩子送往国外的都是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的家庭, 如果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 要做到这一点就不太可能。第三, 中国的教育有其缺点和缺陷, 这也是反映较多的, 主要表现就是单一的评价标准和过于行政化的管理制度, 使孩子的自主性和选择性不能充分地发挥和发展。以上就是这一现象出现的几点原因。此外, 这一现象的产生还有其共同的背景, 那就是中国教育的“量大质弱”, 与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相比较, 中国的教育质量存在着差距。

《中国教师》:有人说低龄留学反映了中国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 但是目前国际上对中国基础教育总体质量还是普遍认可的。您是怎么看待这一问题的?

储朝晖:整体上来说, 我国的基础教育在规模、受教育年限、入学人数等方面基本没有多大的增长空间, 比如普及率虽然提高, 辍学的孩子还是很多, 教学的基本情况也是如此。对一些人来说, 目前这样的教育已经很好了, 但是具体到如何满足人的成长发展时, 目前的教育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国际上对中国教育还是认可的”这一说法, 我认为可能存在如下问题:首先他们从外部看, 没有切身的感受。其次, 从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出发, 当我们看自己时, 往往看到的是优点。其他国家情况则相反, 最典型的就是美国。例如, 1957年苏联卫星发射升空之后, 美国政府认为国家处在危机之中, 教育存在问题, 要进行改革。其实当时美国的教育, 并不像政府文件中所说的那样面临危机, 其教育基础等综合评价还是比较好的。而中国人喜欢强调的是我们取得多大的成就, 文化的差异导致很多中国人在看本国教育时, 总是希望看到外国人从正面对我们的评价, 而没有深入细致地分析自己的问题, 以致出现了上面所说的“认为自身还不错”的情况。

这跟前面提到的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到国外上学也直接关联, 我认为这是属于不够自信的表现。这种不自信体现在教育上, 在国家层面特别是一些县乡基层政府身上就表现为, 不能对自身的教育做出合理评价;体现在家长方面, 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很好, 不存在问题;体现在教育的评价上, 很多家长认为中国的教育有问题, 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国外去留学。

这种现象很复杂, 其背后的原因和结果也很复杂, 所以面对中国教育时有人会说很不错, 有人会说有问题, 很典型的就是诺贝尔奖。我认为诺贝尔奖公布前后中国的教育状况没有发生变化, 但是前后人们有两种不同的评价, 公布前认为中国的教育有优点, 公布后认为中国教育普遍存在问题, 以此事做出的这两种判断是站不住脚的, 但是很多人就是以此做出判断的, 而很多父母送孩子出国留学的背后也受到这一心理的左右。有这种心理的人, 其理性成分是不高的。

我认为目前中国的教育确实在前进, 但是还存在大量的问题。首先, 理念问题, 我国把教育当作一种工具, 而不是以人的成长为目的。其次, 管理问题, 在我国长久以来用管理行政的方法管理教学和学校, 使得教育畸形化。再次, 在评价上, 我国的教育不是依据人的天性评价, 而是依照某一个主观想象的标准进行评价, 评价标准过于单一。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必须正视, 必须面对, 然后想办法解决, 在此基础上, 才有可能逐渐解决教育中长期存在的问题。

与此相关的, 在整个世界范围内中国的教育处于严重的不平衡状态, 主要体现在教育理念、设施、条件、教学水平严重不均衡, 这就形成两个效应:一个是在中国内部, 大量的人流动到教育比较好的地方, 比如农村地区家庭的孩子会到乡镇去上学, 这也是当时“集中办学, 撤点办校”的重大推力, 乡镇的家庭就希望自己孩子去县城上学, 县城的会到区里、市里, 市里的就会到省里或者北京、上海等大城市, 整体上形成“倒金字塔”型, 在国家内部, 形成教育生态的不平衡。不平衡到边界以后就引发第二个效应, 由中国到国外留学的推动力。很多家庭看到我国教育水平落后, 会把孩子送往国外上学, 这就使中国教育在国际上形成一个低洼的“洼地”, 国人则不断寻找四周比较高的“高地”去上学。这是一种整体上的相关现象, 它跟国内孩子从乡村到县城, 从县城到市里, 从市里到省里, 从省里到北京、上海等地流动属于一个整体。

《中国教师》:在评价我国的教育时, 有人说中国的教育重视基础。对此, 您怎么看?

储朝晖:从教学评价的角度看, 这种说法有问题。原来的“双基”, 指的是基础知识、基础能力, 对基础的主要评价方式是考试, 考试考的是知识, 主要体现在一个标准答案里, 缺少了知识的多样性。此外, 知识不等于能力, 而现在的教育以标准答案为主, 忽视和摧毁了知识的整体生态, 导致很多孩子考试分数好, 但是知识并不完整, 能力也没有很好地得到表现。这样的教育从考试情况来看不错, 比如PISA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的缩写) 测试, 中国孩子的测试成绩很好, 但是PISA测试是对知识点的考查, 并没有考虑到孩子学习的时间花费。以上海为典型, 上海参加考试的孩子花费的时间比韩国和其他国家都高, 有的甚至高出两倍, 花费较多的时间得出了较好的考试结果, 这能说明孩子的能力强还是弱呢?所以我们不能说中国的基础好, 国外的基础就差。

再如, 改革开放初期, 中美两国互派16人代表团访问, 在最后各自呈报给政府的报告中描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都一样, 即:中国的孩子学习刻苦, 上课认真做笔记, 课后做作业, 美国的学生上课吊儿郎当, 纪律差, 课后玩;20年后中国的教育将超出美国的教育。20年后就是1998年或者1999年, 现在已经过了30多年, 并没有出现报告中的结论, 原因就是报告中描述的现象是客观的, 得出的结论在逻辑上不够严谨。美国的教育把孩子的层次分得很清楚, 以初高中阶段的数学为例, 其对普通孩子和有特殊能力的孩子要求不一样, 对一般学生的数学要求不高, 这恰好给孩子提供了自主选择的空间。反观中国, 对每个孩子的要求都很高, 缺乏自主性。美国的做法给孩子腾出了发展空间, 让他们进行自主选择, 所以美国对数学有天赋的孩子, 要求其学习的程度比我国的大学生学的都要深。不仅数学, 其他的科目也是如此。中国的学生则更多地要忙于各种考试和升学。我认为这背后有着不同的原理, 因此在教育质量的评价上, 应该全面地进行评价, 不应该孤零零地看待数据, 应深入了解教育特质。

《中国教师》:出国留学低龄化, 意味着孩子很小就要和父母分离, 独自面对陌生的环境和挑战, 这对身心尚处于发展期的孩子来说, 带来的弊端有哪些?

储朝晖:我们先谈一下和父母分离, 父母和孩子在一起是父母和孩子的权利, 至少在15岁之前, 如果孩子跟父母不在一起就会产生各种问题, 如在智力上、在情感上等。目前父母与孩子分离的情况可以划分为两种, 一种是被动的, 如留守儿童。据统计, 在义务教育阶段, 父母双方都离开家庭去打工的有1 060多万, 父母一方离开家的也有1 000多万, 这等于说2 000多万的孩子都被迫与父母分离。这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以至于出现孩子自杀等现象, 而这一数据远远大于把孩子送去出国留学的数据。把孩子送出去留学属于父母和孩子分离的另一种形式, 它也存在着前面提到的问题, 尤其在14~15岁之前, 出国留学的孩子会在生活自理等方面产生问题, 但与前者相比, 并没有那么严重。至少送孩子出去的家庭在经济条件等各方面是比较宽裕的, 可以通过其他的措施进行一定的弥补。

以中国近代早期的留学生为例, 容闳等人率领的出国留学者中有小孩子也有成年人, 从那时看就出现了两个极, 一个是在国内上过大学的, 在美国学习后回国的表现比较好, 以詹天佑为例;另外一个年龄段就是从小就在国外, 据了解回国后也有成就;中间年龄段的表现反而较弱。年龄很小的孩子出国, 受国外文化的影响比较深, 年龄比较大的, 有较为成熟的自控力和较清晰的目标, 而中间年龄段相对较差。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 我认为最主要的是文化的碰撞。中间年龄段的孩子童年时在中国的文化氛围中接受了中国文化的熏陶, 出国又换了一种环境, 不同的文化, 在他们正处在青春发展关键期的身上产生碰撞, 所以这一阶段的孩子在成长中遇到的障碍较多。

从历史的例证与分析中, 我认为要尽可能减少父母与孩子的分离。如果父母在国外工作, 可以把孩子接到国外就学。如果在父母与孩子分离的前提下把孩子送到国外, 父母不放心, 孩子也未必受益。如果真认为中国的教育存在问题, 就从小把孩子送到国外, 不要等到初高中受过教育后才把孩子送到国外, 让孩子承受激烈的文化冲突。文化冲突的影响在不同的阶段是不一样的, 要么让孩子从小就不受文化冲突的影响, 要么回避这段时间, 让他沉淀一下等到上大学以后再出去, 这可能是相对理想的选择。

《中国教师》:出国留学的低龄者们, 没有在国内接受完整的教育,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也不够全面, 如果长期在国外学习生活, 可能会出现文化断层现象, 您怎么看待这一问题?

储朝晖:20世纪中国出现的一些大师如胡适、蔡元培、陶行知等都是在中国有传统教育基础后才出国留学的, 他们在国外也学到了真谛, 成为大家。现在社会很多人只知道知识的一个方面, 难以成长为中西贯通的大家, 从这个角度来看, 这就要求我们培养人时要定义标准, 即父母给孩子未来的定位是什么。而未来的定位是跟孩子先天的条件相关的, 孩子出生后, 很多父母无法对自己孩子的禀赋做出判断。在这种情况下, 我认为要给孩子体验各种不同文化的机会, 同时又不要过于拘束, 实际上很多孩子在中国成长也未必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因为大多数孩子还处于一种麻痹状态, 没有自觉的意识。所以我们不应该以此来判断是否形成束缚, 而应以孩子具体的发展作为判断。

对中国文化来说, 我认为其能否存在和延续发展最主要的因素和文化内部的特质相关, 文化特质如孔子的“仁”, 它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 教人相互尊重、传播仁爱的理念, 这种价值在社会中不会淘汰, 具有长久的价值。因此, 我们没有必要担心文化被遗忘, 我们要做的是让孩子对所有的东西不要抱有偏见, 不能主观地假定能看什么不能看什么, 能接受哪种文化, 不能接受哪种文化, 到了一定的程度, 孩子们会接受适合自己的, 他们认为有价值的东西。

《中国教师》:低龄出国留学反映了国人对教育的需求和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投资的增长。对此, 我们如何给予合理引导?

储朝晖:这种资金流动不仅仅指流向国外, 在国内也出现过。如深圳特区建设之初, 并不是深圳的力量, 而是全国各地的基础教育投资都向深圳汇聚。现在要解决孩子及教育投资流到国外的问题, 根本在于把自己的学校办好, 这样才能吸引投资。

孩子在国外和国内上学投入资金的差距很大, 有的甚至相差10倍、20倍。既然家长愿意付出那么大的代价把孩子送到国外读书, 说明他们内心对国内教育不完全认同。这跟前面提到的教育生态不平衡, 孩子在镇里、县里、市里、省里、北京等地的流动属于同样的道理。要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不应该担心资金的流向, 这样得不偿失, 况且在现代社会我们也无法限制家长把孩子送到这上学, 不能送到那上学, 唯一的办法是国家要投入更多资金, 采用符合教育内在规律的办法把教育办好。

我认为中国要解决教育中的深层次问题, 把自己的教育办好, 会产生一定的边际效益:你办好到什么程度, 就会有多少人回流到这里。我举个实际的例子, 某个市里的一个区以前是市里教育办得最差的一个区, 区里的教师和学生大量外流。后来当地的教育局进行了改革, 成立了董事会对学校负责, 校长由董事会选举, 向董事会负责, 同时给予学校更多的资源和自主性, 提高教师待遇。过了两年, 一些教师回来了。由董事会选出的校长跟现在体制内的校长不一样, 体制内的校长更多实行的是行政指令, 董事会任命的校长要想办法把学校办好, 求着教师, 教师对学生也更负责任。后来学生也逐渐地回流, 学校办得更好了。

上述事例说明, 解决留学资本外流的根本之道在于进一步改变教育管理、教育评价以及教学。教育要进一步转向以学生为本, 转向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要, 为学生提供服务。这种转向不是一对一的, 而是一种整体效应。如果不改变这种状况, 到国外留学的趋势会不断扩大, 如果有所改善, 会减缓这一趋势甚至反过来有更多的学生回来。这一趋势的推力很大, 从镇里、县里、市里、省里、北京到国外是相互联系的整体, 减少这一推力, 从根本上就把学校办好, 改变教育教学, 提升质量, 让孩子在学校学得好, 家长对学校认可, 这才是当务之急。

《中国教师》:有人认为低龄出国留学者增加也与我国高等教育有关, 认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还不够, 大学就学率依然较低, 还有待提高。您是怎么看待这一问题的?

储朝晖:低龄出国留学跟大学教育有一定的相关性, 可以说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所面对的问题有一定的连续性, 很多大学的问题表现形式和中小学不一样, 但是其性质、实质以及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相通的。在这种情况下, 大学也面临着我前面提到的问题, 要改变现有状况就要改变现有办学方式, 提高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的关注程度, 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服务。

目前大学最主要的问题是行政主导, 仅仅依靠行政指令办学, 很少关注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比如, 在课程安排上缺少灵活性, 以学校安排的课程为主, 很少进行选课, 这样学生所学的内容就非常狭窄, 所学的内容不一定适合自己的天性, 也不一定适合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出现大学与社会交往较少、大学对学生的了解太少的情况。我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 从根本上还是要解决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前段时间中国9所大学公布了新的学校章程, 说明大学建设已经迈出了一步, 但是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我们要明确观念, 即大学是什么。大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才, 培养人才要依据每个人的天赋进行, 不能以某个模子为标准, 一定要把大学各方面的工作都放到保障学生发展上来,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 被项目、资金、评奖、评职称所裹挟。

留学低龄化 小世界大梦想 第14篇

留学大众化的新动向

在杭州过年的韩国小留学生,正在学习包饺子。送孩子早早出国留学在中国是正在兴起的趋势,在国外早已司空见惯。

以愚人节开头的4月,对那些准备到国外读书的小留学生们是一个令人雀跃的月份,从前一年的九、十月份提交留学申请材料算起,经过大概半年的努力,他们中的很多人在这个月份将拿到令他们魂牵梦萦的offer。至此,他们已经有一只脚踏进了某所国外名校的大门。

接下来要做的还有很多,离开家乡,远赴万里之外求学可没那么简单。遥远而陌生的国度将以什么样的姿态迎接他们的到来?他们又将如何通过签证官的面试?这些即将离巢的雏燕们和父母一起忐忑不安地期待和准备着。

这些稚嫩的小留学生们渐渐汇成了一股洪流,他们在畅想自己未来生活的时候也许没有想到,自己正走在时代的最前端,他们的选择将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当然也有可能是这场变革促使了他们的远行,在这个互为因果的纠缠关系中,孩子们一天天长大,世界一天天变好,我们应该为此欢呼。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每一场伟大的变革都带有试验的性质,某种程度上,这些懵懂的少年们都是被试验者,掌控他们命运的家长、社会和国际又何尝不是如此。大家都是实验品,可以遵循的经验似乎很少,为了得出理想中的结果,对此,我们必须时刻观察、总结和反思。

动机与成因

普通移民、出国留学和高级人才的外流动机是复杂的。然而,他们最基本的出发点不外乎以下4个方面:更高的收入;更好更多的学习和专业发展机会;更高的生活水平;更适宜的学习和工作条件。移民和留学者会对不同国家的4种因素中的每一个进行认真的比较和分析。另外,个人爱好、环境现状以及费用也对个人流向抉择有重要影响。

低龄留学的动机与成人外流不尽相同,大多数是为了数年后能在迁入国接受高等教育,也就是说成人留学的准备阶段。实践证明,发展中国家的青年学子自费到发达国家留学,大部分人是将其作为毕业后留下该国定居和工作的敲门砖。不少低龄留学者的家长声称,他们的孩子出国是因为国内教育比较落后,想到国外接受更先进的教育,或者国内高校入学率太低,高考的周期太长、毕业生缺乏就业竞争力与生存能力,这无疑是个残酷的事实。这样的留学动机从本质上说,依然在外迁四大因素的框架之内。

客观上,留学低龄化的成因也很复杂。专家指出,它首先是国家经济增长的一个产物,当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社会的消费结构会发生巨大的转变,我国在2005年跨过了这个门槛,留学热潮和低龄化就是消费结构转变的一个结果。当然恩格尔系数与基尼系数也能适用分析低龄化留学的成因,前者是指经济收入与消费结构的关系,后者指的是贫富差距。

其次,低龄化留学也是国内市场在教育国际化浪潮冲击下的必然反应。家长们不仅希望孩子掌握一门外语、获得某种学历,同时也希望孩子获得国际视野和国际思维。美、英、澳、加等教育发达国家,正是看中了这一点,他们闻风而动,通过形形色色的教育展、国际交流留学讲座、师生联谊会等形式来展示自己的教育实力,也吸引中国留学生去往他们的国家学习,以促进本国的经济、就业、旅游等多个产业的收入,这进一步加快了留学低龄化的趋势。教育本身是一个巨大的产业,美国每年通过招收国际学生的收入超过2000亿美元,这个巨大的蛋糕,中国奉献了最大的份额,抢滩中国教育市场无疑是正确的选择。

当然,我们实事求是地承认,留学低龄化的强势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国内基础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我国的基础教育多年来始终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窠臼,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疲于奔命,根本感觉不到成长的快乐和获得知识的满足感,教材内容陈旧,难度偏大且体系落后,令学生兴味索然;教学理念落后,填鸭式教育、灌输式教育大行其道,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发挥。

在这些被家长驱赶着出国留学的学子中,其实很多人的目的并不明确,带有取巧的性质。他们选择到国外读高中或者大学预科,主要是为了绕过那座高考独木桥,同时为将来回国就业镀上留学生的光圈,面对这种升学和就业竞争,采取迂回策略的隐衷是可以理解的。而那些高一以下,甚至初中生组成的留学大军,尽管核心动机异彩纷呈,且两代人各怀异心,但总体平衡下来是得不偿失的。国外无中小学入学资格标准,将来可以回避国内高考,中学留学无需托福成绩,也不存在移民倾向,签证容易,从小留学掌握语言障碍小。

但是也存在着一种丧失文化认同的危险,将来姥姥不疼、舅舅不爱,老华侨们最知个中滋味,不少人纷纷送孩子回国接受本民族文化熏陶。中国的基础教育虽然不足,但其扎实是有目共睹的,舍本逐末也没有太大必要。况且那么小的孩子,进入陌生的文化环境生活,还是存在着相当大的不确定性。

弊端呈现

据美国《明报》报道,一些华裔学生因知识基础薄弱,或自理能力太差,或疲于打工赚取学费,无法应对学习和生活的双重压力,罹患精神疾病,需要校方送医治疗,甚至被移民部门护送回国。

一位韩姓学生去年7月从中国上海去美,到宾州一所高校就读,由于英语沟通能力不足,性格日益孤僻和暴躁,经常和班里同学发生肢体冲突,有时无缘无故地自言自语、又哭又笑,后经医生证实已患有精神病。

康州一所大学的传播专业近日有两名中国留学生相继出现精神病症状,被校方送入医院治疗。据北京籍的留学生梁常文介绍,他的同学中一些人因不适应留学生活,一年内回国好几次,给家里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有些学生家境不够宽裕,拼命打工赚钱,学业一塌糊涂。

中国留学服务中心纽约分公司的相关负责人梁先生表示,留学生发生精神异常的比例很小,但由此暴露出来的留学生精神健康问题却亟须关注。

造成精神健康危机的原因,固然是中国学生的自理能力和抗压能力不足,但从深层次分析,却与中国家长的教育观念有关,与中国学校的教育体制和国外的教育观念、体制的巨大差异也有很大关系。此外,中国学生出国留学,往往背负着全家人的梦想,这也给年纪和思想都尚未成熟的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无论是中国的传统教育观念,还是从世界大潮来看,都是强调教育的个性化与国际化,出国留学的低龄化似乎在提醒我们一定要改革中国的教育,扩大中国的教育供给,加速教育的产业化。如果有一天,出国留学不再具备那些虚荣的成分,我们的孩子能够在国内接受同等品质的教育,那还有谁愿意既操心又花钱,还要体验骨肉分离之痛呢?

他们选择到国外读高中或者大学预科,主要是为了绕过那座高考独木桥,同时为将来回国就业镀上留学生的光圈,面对这种升学和就业竞争,采取迂回策略的隐衷是可以理解的。

共同的课堂,必将造就共同的理想和信仰,这种共同学习与生活经历的力量,也许是超越肤色与种族的。

出国留学 早去早回

作为国内最资深的留学专家和教育专家,胡敏从新东方到新航道浸淫了留学行业20年,对国外的教育与国内的出国需求了如指掌,至今仍一直工作在第一线。胡敏多年来坚持与学生及家长进行直接的接触,他自己的孩子也在国外留学。当我们就留学低龄化问题采访他时,他首先强调了自己的判断是:出国留学早去早回。

在他看来,今天的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交通的便利、经济承受能力以及现实的国内教育现状和就业压力,促成了留学低龄化趋势的发展。这无论是对留学者的个人发展,还是国家经济与全球化进程都是件好事。从他个人的观察而言,留学低龄化必将为中国的教育乃至整体文化带来深刻变革,他是地球村概念之下,中国人进入全球生活的有力证明,然而从关注孩子个人发展的角度,他并不赞成高中以下甚至小学阶段就去往国外求学,18~20岁出去是个比较理想的年纪。在这个问题上要理性、慎重,克服冲动,既要仔细了解国外的教育,也要了解自己的孩子,最好是与孩子一起做决定,如果家长包办了也要与孩子沟通充分。

GA:相对于国内的基础教育,国外的教育有哪些明显的优势?

胡敏:让孩子高中出去,有很明显的优势。首先,在国外就读高中的留学生会有更高比例升入名校。以美国为例,如果学生选择在美国就读高中,不仅参加SAT考试(美国高中生进入美国大学所必须参加的考试,其重要性相当于中国的高考),而且可以直接参加AP、IB等众多进入名校必须先修读的预修课程。学生在美国高中体系中获得的学习经历和课外活动以及社区活动的经历也更加受到美国教育体系的认同,学生获得的老师推荐信和教务长评估,由于教育体系的不同,都是在中国的学生无法获得的,而这些对于想进入名校学习的学生是非常重要的入学审核条件。

其次,相对于国内而言,发达国家的学校具备更安全、稳定、有效的学习生活环境。目前,接收国际学生的美国高中学校,管理非常严格,学生吃、住在学校内,避免了中国学生与当地家庭的不适应。

孩子素质得到全面教育。当我们看到美国高中生写出了足以抗衡微软IE的浏览器Firefox,我们只知道美国的教育非常重视创造性教育,却不知道他们的教育更重视培养基本的学术思考能力。同时我们也很困惑,为什么美国的大学教育如此自由轻松,却培养了众多各行各业的天才级大师。要解释这些问题,必须要彻底了解美国大学教育理念以及实践。在美国,当地的高中学校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非常重视,中学生在校除了学习数学、科学、写作、文学、体育等必修科目以外,还可以选修音乐、绘画、摄影等科目,发展自身的特长和爱好,学校的选修课程非常丰富。

GA:目前去国外读中学,都是通过什么途径?

胡敏:目前留学首选国家美国最早可以从高中读起(因为学生签证F-1最小是发给就读美国高中的学生的),一般通过留学机构办理或者在国外的亲戚协助办理。大部分高中是需要学生参加面试的,所以英语能力是关键!

GA:学生想去海外留学,是否需要拿到像托福、雅思之类的一个语言方面的通行证?

胡敏:大部分的学校都是需要的,尽管有些学校可以有条件录取,先读语言再读学位课程,也建议学生要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否则对学生的海外适应能力要求会很高。以美国为例:美国几乎所有的著名私立中学都要求申请者提供SLEP(Secondary Language English Proficiency Exam)或者托福成绩,经过 SLEP 考试证明自己的语言成绩,可以免托福考试,当然,如果学生具备托福或者SAT成绩,将大大增加美国顶尖高中申请的竞争力。

GA:目前,中学留学主要集中在哪几个国家的哪些地区?

胡敏:高中留学主要集中在美国和英国,大多数就读于私立学校,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的人数也在逐年上升。

GA:学生到了国外之后,进入了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和学习状态?与家长预期中的状态有多大差距?遇到的困难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胡敏:学生到了国外以后,一般先有一段的适应期,主要是文化和语言的适应期,这个时间因人而异,顺利度过适应期之后,可以正式进入学习状态。对于在美国就读的中学生,与家长预期有差距的地方主要体现在教学管理上,美国高中的管理相当严格,例如有严格的出校时间规定,或者到教堂参加活动不允许穿牛仔裤等细节管理要求。遇到的主要问题还是语言沟通问题、文化差异以及饮食习惯差异。

GA:您认为哪些人适合或者不适合中小学留学?

胡敏:首先,低龄留学生需要具有独立的生活能力。包括两个方面,生活的自理能力和自控能力,自控能力更加重要。其次,身心健康。第三,具备基本的是非观和文化根基。第四,语言能力和自学能力很强。第五,家里有足够的资金准备。

GA:在学校的选择上,您认为家长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胡敏: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学校,最好是教育部认可的学校,可以考虑国际学校或者老牌的寄宿学校。家长可以选择有资质的大型留学服务机构咨询。

GA:费用大约是多少?

胡敏:美国高中的学费基本每年在3.5万美元左右(公立的会便宜一些在1万左右),生活费在1万美元左右。

GA:您认为那些有意愿送子女去国外接受中小学教育的人,他们应该在经济、思想等方面做些什么准备?请您给出一些建议。

胡敏:由于语言、生活、教学模式、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差异,中学毕业就出国留学也意味着压力和挑战。首先是经济压力。中学生留学获得奖学金的几率相对比较低,留学的费用大多还需个人承担,这对许多家庭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希望各位准备送子女去国外接受中小学教育的家长,能有比较充足的资金支付相应的留学及生活费用,以免由于资金问题影响孩子的学业。

第二是文化差异带来的压力。中西文化不同,初到国外,面临文化冲击,难免会感到碰壁、受挫。另外,国外的教育求异、求个性化。课堂上要求你主动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而课后的作业也都是开放式的论题,往往没有明确的答案,要求你在短时间内通过大量的阅读,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总之,整个求学过程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还要注意日常用语的准备,习惯外国人的交流方式。在国外,大多数中国留学生都是自己做饭,低龄的留学生可以选择home-stay或者寄宿学校,提供食宿,但是还是要学会基本的烹调方法,偶尔自己可以改善一些伙食,毕竟我们中国人对于西餐的接受度不是太高。另外,低龄的留学生需要学会自己收拾房间、打理个人卫生等等。外国人的生活习惯肯定与我们有不同,留学生要学会理解、包容,这样适应能力才会更强。

通过在学校内的集体生活,创造更多的时间去接触美国当地的学生,可以更快适应当地的学习环境,学会在国际环境下的独立生存能力和多元思维能力。

家长们簇拥在考场门口等待考试结束,这是每年6月中国的独特景观。也许是受够了这种等待,许多家长选择送孩子到国外读书。

新的世界的进步力量,在融合的沟通与相互尊重中滋长。

美国高中 快乐成长第一

就实际情况而言,在低龄留学者中,绝大部分为进入国外高中就读,初中和小学留学则是比例很小的。家长们有必要来详细地了解一下国外高中的具体情况。就此,和中留学的高级顾问张新颖以美国为例给我们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她曾经成功为近百位低龄留学申请者拿到offer,至今,那些她经手送出去的孩子已经有很多读完国外的高中课程,成功进入国外的名校深造。她说:“目前,申请国外高中成功的基本上是私立中学。尤其是金融危机以来,很多就读私立中学的当地学生,转入了公立学校就读,以节省费用,这为中国的留学申请带来了更多的机会。”

公立中学由政府资助供当地学生就读,对美国当地学生是免费的。美国法律规定,美国的公立中学只允许接受短期的外国交换学生,法定的最长时限为一年;公立学校不得接受外国申请者在公立学校长期学习。国际学生如需就读公立学校,只能通过专门的交换生项目申请入学,而且必须交纳学费,就读时间不能超过一年。

私立中学隶属于私人机构或宗教团体,由民间出资,供当地或外籍学生就读。一般分为Middle School(5~8年级)和 Upper School(美国高中的 9~12 年级相当于中国的初三和高中,历时4 年,中国高一在读的学生可以直接入读美国 10 年级)。在美国有近2000所获得认证的私立中学,其中著名私立中学有几百所。美国的私立中学依法可以根据本校规定,接受外国留学生以学生签证持有者长期就读,直至高中毕业考上大学为止。美国的公立学校对外只吸纳交换生,学习时间为一年,且名额很少;相比较之下,私立学校是留学的更适宜之选,虽然美国一流公立中学的优秀学生也不会比一流私立中学的学生差,但私立中学的优势在于,学生的水平比较均匀,课程难度普遍较高,师生比例较高,学校非常重视学生上大学的辅导准备工作,这是著名公立中学也无法企及的。

美国整体偏重私有化的教育制度,美国私立中学普遍被认为是培养大学名校学生的摇篮。美国的很多私立中学也以其严格的录取标准和高质量的教学水平闻名于世。一般而言,在美国著名私立中学上学,毕业后进入美国名校的比例要远远大于公立中学。例如,美国纽约市有很多著名私立中学,它们每年成功跨进长春藤学府的学生人数远远超过了市内的公立中学。

据统计,在过去几年里,美国的私立中学毕业生成功进入哈佛、耶鲁、普林斯顿3所常春藤顶尖大学的比例远远高于来自美国公立中学的学生,有些著名私立高中的毕业生进入长春藤名校的比例是公立高中学生的数十倍;私立中学采用小班制,学生可以获得较多的照顾,也可以有较多的时间利用学校的学习资源,如图书馆、计算机和学校辅导中心,让自己更有组织地把书念好。私立中学的图书馆、表演场地和运动设施都远远优于公立高中。

学生在学校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及支持;对于国际学生,学校提供暑假及课后的英文辅导课,让学生很容易就能够适应美国的教学环境及方式。私立中学的咨询辅导室一直都有完整的咨询服务及专业的老师,大多数私立中学的教师都有教育硕士以上的学历,可以帮助学生用美国准确度极高的专业测验来测试个人兴趣点、性格特征,进而辅导学生完成职业生涯规划。以升学为主的同学,学校有健全的大学申请辅导,从个人资料到考试准备都可以给学生一个完整的规划及建议。

私立中学中又分为寄宿制私立中学(Boarding School)和走读制私立中学(Day School)。走读制中学,就是指学生在日常上课结束、放学之后,回到学校临近社区的寄宿家庭中生活、住宿的学习生活方式。学生的平时上课和体育活动都在学校进行,但早晚餐在寄宿家庭食用,家庭的家长负责早晚接送学生上下学。选择走读中学,大多数家长担心的是学生的安全情况和沟通协调。其实,住宿家庭都是学校所在社区的居民,这些家庭的经济情况很好,属于美国中产阶级以上。一般来说,家庭的父母在接送自己孩子上下学的时候,也同时接送了中国学生,安全性是可以放心的。选择走读学校,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理解并融入美国社会。

因为寄宿家庭的家长一般都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平时有不少社会活动,他们认为寄宿的国际学生也是家庭的一份子,愿意带着孩子一起参加,帮助学生尽快提高英语和适应美国的文化。走读制学校完全以本土学会为主,学校里国际学生的比例在1% 左右,与寄宿学校15%~25%的国际学生比例比起来很小,迫使学生尽快融入本土学生的氛围当中。同时,住在寄宿家庭也加速了孩子英语提高的能力和了解,以及适应本土文化的机会。与美国本土的学生比起来,中国学生需要弥补的是正式语言和文化的不足,而这些在学校里靠书本的学习是很难做到的。

寄宿制中学就是指学生住宿在学校宿舍学习和生活,学校有专门的辅导老师对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指导和照顾;既让孩子独立地在美国接受教育,锻炼其自立能力,又可令家长们完全不必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因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在学校内进行,学校的各方面设备都很整齐,从课堂到宿舍,从餐厅到医疗,从实验室到操场,应有尽有。但因为宿舍楼一般比较小,房间有限,从而使得招生名额也比较有限。每个年级可能只有 30 几个学生,但这也从另一方面上,保证每个学生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因材施教的良好教育; 美国中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课余时间,学生被要求按照自己的兴趣参加体育活动和兴趣小组。同时,私立寄宿中学出于对学生安全的考虑,要求学生不得私自外出参加各种校外活动,都由学校统一组织,派车接送,这也是受到家长欢迎的地方。

其他几个主要的留学目的国家,如英国、澳大利亚和新加坡所采取的教育与美国大同小异。美国的教育市场刚刚对18岁以下的国际学生开放,目前在美国读高中的中国学生非常少,相比之下,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因为高中学校开放比较早,经常会出现在同一个学校里有很多中国学生,导致语言学习环境被弱化。因此,选择到美国高中留学,拥有比其他国家更优越的语言环境。另外美国高中设定的ESL课程是由高中直接安排的,没有语言预科学校之说,对于国际学生来讲,少了一道由语言学校进入高中的门槛。

当然,除了这些优势,学生们还应该注意,申请美国高中应该尽早,因为现在挡在国内学生面前最大的难题,就是美国高中有限的录取名额。所以提早申请才是申请成功的关键。比如申请明年9月入学的学生,今年年底前递交申请是最保险的。这样明年春季正式录取开始时,可第一时间被审理。

在美国中学生的眼中,我们看到的是成长的快乐与阳光灿烂的笑容,这些东西恐怕是被困于题海的中国学生永远无法获得的。

在盛产绅士的国度,连稚气未脱的小朋友们都彬彬有礼,这是来自历史的力量,在优秀的教育环境中传承。

英国中学教育持续7年,分为两个阶段,16岁前阶段和16岁后阶段。

这个阶段的教育也可称为普通教育,普通教育是相对于高等教育而言的。把英国学生16岁以后阶段的2年A-Level教育称为大学的预科教育是不妥的,其实,英国的2年A-Level教育毕业水平是高于中国的3年高中教育毕业水平的,所以,也就不难理解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大学的学制是3年的原因了。

英国学生在14岁之前要学习科目众多的中学教育课程,并在14岁时参加关键阶段3的考试。学生从14岁开始,除了学习英语、数学以及科学类等核心课程以外,还需要学习4~5门选修课程,两年后,也就是16岁时,参加关键阶段4的考试,这就是中级普通教育证书考试,或者参加国际中级普通教育证书考试,或者参加普通苏格兰教育证书考试。

在16岁完成了国家法律规定的义务教育后,可以继续学习也可以选择工作。当然,大多数学生还是选择学习,学习有两个方向:学术方向以及职业方向。如果想将来攻读学位课程,也就是想进行学术方向的学习,通常还要学习两年,最后参加高级普通教育证书考试或者国际中学文凭考试,在18岁时完成中学教育。在苏格兰,16岁学生只需要学习一年高等苏格兰教育证书课程并参加考试,成绩合格可被苏格兰大学录取,如果成绩不太理想或者想去苏格兰以外的大学上学,可以再学习一年,提高原来课程的成绩或者参加高级高等苏格兰教育证书考试。

英国中学教育开设的学科相当广泛,比如:商务、法律、媒体、政治等。学生可以广泛地接触各类学科,随着年级的增加,学生会逐渐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学科以及自己不擅长的课程,在下一个学年他们可以放弃一个自己不感兴趣或不擅长的学科,以便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到保留下来的学科中。在这种金字塔式的选课方式中,学生充分展示出了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体现了学习的主动性,也为以后的大学学习和从事职业奠定了基础、明确了方向。目前国内初中在读生和高一学生可以选择就读于英国历史悠久的传统高中,与英国本土学生同班学习。这一阶段包括GCSE和A-Level课程,在经过2~3年的学习之后,学生可以选择3~4门感兴趣的学科参加A-Level考试,即英国高考,之后便可进入理想中的大学。参加A-Level考试也是对于那些立志进入牛津、剑桥等世界知名学府的优秀学生的最佳途径。

对于国内高二、高三在读的学生,可以选择进入英国大学开设的预科课程进行学习,入读预科课程的优势在于学生在申请时不需要提供雅思成绩和高考成绩。由于预科课程的专业是与本科专业相衔接的,所以学校在为期一年的预科课程中不仅开设了学术英语课程,而且会针对学生将来所学的专业开设相应的专业基础课程。预科结业后学生不必参加英国高考便可直升入所在大学的本科,方便快捷。目前开设预科的知名大学有:华威大学、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曼彻斯特大学、谢菲尔德大学等。

上一篇:施工前期准备工作总结下一篇:中国的农业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