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储银行互联网金融

2024-06-08

邮储银行互联网金融(精选8篇)

邮储银行互联网金融 第1篇

邮储银行:互联网拓宽百年“普惠金融”路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2006年12月31日,经国务院同意,中国银监会正式批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开业,并于2007年3月依法成立。2012年2月27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发布公告称,经国务院同意,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于2012年1月21日依法整体变更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邮储银行”)。此间,邮储银行经历了“蛹化蝴蝶”的华丽转身。

“邮储银行第一个5年实现了从储蓄到零售银行角色的转变,下一个5年,它将从零售银行向全能型商业银行转型,做好中国的普惠金融,走商业可持续发展道路。”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行长吕家进表示。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全能银行”饱受诟病,大而不强的金融机构不堪一击——“全能”不再是实力的象征。对此,吕家进特别解释说,邮储银行要发展的“全能”绝不是简单的大而全,而是在突出零售业务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多业务支持核心业务发展的框架。而对于未来邮储银行的上市进程,吕家进直言,“我们要认真准备,择机上市”。银行在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要继续扩大资产规模都需要资本金的支撑,引入战略投资者、上市募集资金是必然选择。

在业内人士看来,邮储银行自成立以来,一直在“甩开膀子”进行改革,并用明确的发展步骤回应了外界的质疑。

普惠金融之路

从2007 年组建至今,邮储银行传承了百年前“人嫌细微,我宁繁琐;不争大利,但求稳妥”的16 字精神,找准了邮储银行在市场的定位:服务“三农”、服务社区、服务中小企业,走出了“普惠金融”的发展道路。吕家进认为,邮政储蓄的历史沉淀为当下的人们提供了思路。

虽然2007年才成立,但邮政储蓄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1918 年。当年,国民政府颁布了由冯农等留学生起草的、经法制局审核修改的《邮政储金条例》。次年7 月,邮政储金局成立,在北京、天津、太原、开封等11 个城市开办邮政储金业务。

那时候,和其他金融机构相比,邮政储蓄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储户多为平民百姓。当时,中华邮政提出了“人嫌细微,我宁繁琐;不争大利,但求稳妥”的经营方针,满1元即可开户。

近百年之后,吕家进对此经营方针的理解更为深刻,“那时去银行存钱的都是富人,而从银行汇钱也需要有账户,穷人没有银行账户,寄钱不方便,所以邮政就来帮穷人寄钱,后来发现,老百姓手里有点零钱也想要存款,银行不为他们服务,那么邮政就来做这个事。世界各国的邮政储蓄基本上都是针对平民的。”

吕家进说:“这就是一种对市场的细分。”邮政储蓄基于网点遍布全国的优势和在百姓心中的良好信誉,有针对性地细分出了适合自己特色的市场。

截至2013年9月底,邮储银行3.9万个营业网点覆盖全国,城乡客户4.2亿人;资产总额为5.42万亿元,居中国银行业第七位;个人本外币存款余额达4.46万亿元,居中国银行业第四位;邮政金融业务收入1200多亿元,上年底的净利润是284亿元。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银监会原主席刘明康认为,当前邮储银行有大量可用

资金,在资金批发市场和同业业务上大有可为。中国有很多需要贷款的小微企业,随着邮储银行不断发展,将有更多新机遇。

邮储银行在发展普惠金融方面取得的成绩,获得了政府和监管机构、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9月26日,在邮储银行承办的“第十六届世界储蓄与零售银行邮政储蓄银行论坛”上,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对邮储银行成立6年来取得的各项成就表示高度肯定,并指出,在中国银行业中,邮储银行具有两个系统的重要性,即金融稳定当中的系统重要性以及促进包容性增长方面的服务重要性。

绿色信贷正当时

邮储银行成立6年来,适逢国家抑制产能过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我们密切跟进国家政策导向,始终坚持‘有保有压、有扶有控’原则,严格产能过剩行业的授信准入标准和授信条件,实行行业授信限额管理,从源头上防控产能过剩信贷风险。”吕家进说。

邮储银行在找准定位的同时,也在积极践行绿色信贷理念,制定差异化的绿色信贷政策,大力支持企业节能减排和技术升级,支持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发展。

在战略层面,邮储银行高度重视推行绿色信贷。“邮储银行建立了绿色信贷组织管理体系,形成了董事会统一领导、高管层积极支持、前中后台分工协作的绿色信贷合力。在零售信贷方面,重点支持符合绿色信贷理念的‘三农’、消费和小微企业领域,零售信贷占比不断扩大;在批发信贷方面,重点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的基础产业、基础设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工业转型升级等重点领域。”吕家进介绍。

邮储银行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不断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工业转型升级等领域的支持力度。仅2013年三季度,邮储银行就授信审批绿色信贷项目18个,金额达到228亿元。邮储银行投放资金1300多亿元,支持国家电网公司、中广核集团及华能集团等五大发电企业集团,用于国家智能电网改造和水电、核电、太阳能等清洁与新能源项目建设;审批授信100多亿元,支持比亚迪股份、宇通客车集团等公司的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展。邮储银行还加快绿色信贷产品创新,在广东、浙江和安徽等10多家分行创新推广了小水电专项贷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邮储银行还不断强化信贷管理机制,提升信贷管理能力。近年来,邮储银行加强全流程管理,严格贷款“三查”;严禁准入被列入环保“黑名单”的客户与产能过剩项目;坚持“环保一票否决制”,对环保不过关的企业与项目实行“零容忍”政策;建立从支行到总行的“四级联动”的行业监测与预警机制,加强区域与客户的风险监测,做到早发展、早预警、早处置。

“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我们体会到:发展绿色信贷和化解产能过剩信贷风险,战略定位是关键,组织管理是核心,转型升级是方向,授信政策是抓手,流程管理是保障,只要坚定信心、统一认识、加强管理、措施得当,就一定能够有效化解产能过剩、推动绿色信贷发展。”吕家进说。

吕家进还对化解产能过剩、实现绿色发展提出了建议:一是完善我国的法律制度,改善开展绿色信贷的社会环境;二是完善宏观调控手段,更加注重以市场化手段化解产能过剩;三是出台新的扶持政策,建立绿色信贷发展的长效机制;四是搭建良好的交流平台,借鉴推广

国内外绿色信贷发展的成功经验。

布局互联网金融

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这一崭新的模式应运而生并快速发展,给包括邮储银行在内的传统银行业务带来了巨大挑战。一场从桌面到掌上的金融业务模式变革已拉开序幕。

“这个机遇必须抓住。”吕家进坦言,“在整个产业升级的背景下,我们从总行到省市分行,自上而下加快研究,提前布局。而那些领先的银行同业,既是我们学习和追赶的榜样,也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吕家进认为,在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的今天,邮储银行必须坚持两条原则:一是加快自身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加快推广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电视银行、网上银行,拓宽智能化、便捷化、立体化渠道服务;二是作为互联网时代的银行业,必须要融入互联网金融的大潮中,做好银行的互联网化。

“我认为,互联网金融化和银行互联网化是相向而行的列车,有的银行在实现银行互联网化的同时,也试水互联网金融,但实际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因为互联网金融的格局基本已经形成,没有更多的客户流量。我觉得,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以与互联网企业形成资本和业务上的长期战略合作,互联网企业在金融人才、产品创新、专业管理上毕竟不如商业银行。”吕家进说。

吕家进表示,“邮储银行的管理层目前也在考虑与互联网协会、电子商务公司等进行合作,扩大客户的范围,以及和一些移动支付公司一起共同做好客户端的优化,从而真正为客户带来便利。”

业务流程再造 加速银行转型

当前,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互联网金融给银行业带来了较大冲击。对此,邮储银行加强流程再造,力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加快银行转型。

在“第十六届世界储蓄与零售银行协会邮政储蓄银行论坛”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曹凤岐表示,“业务流程再造是对原有的已经固化的流程、制度、模式进行改造,推进银行转型首先必须对现有的经营模式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之上实施流程再造。”

对于邮储银行如此庞大的规模,进行业务流程再造,所带来的效率和效益的提升会非常可观。比如,邮储银行依托全国统一开发的、数据集中处理的会计稽核系统,进行了流程优化改革,使得后督条线的人员大幅精减,同时风控能力和工作效率得到了提升。

“在业务流程再造过程中,IT系统建设必须跟上。”吕家进表示,“我们面对的是4亿多的客户,客户的要求和期望是多方面的,我们必须不断地适应客户要求。改造流程必然需要IT系统随之调整,这是业务流程再造的重要前提。”

吕家进表示,邮储银行业务流程再造的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通过规模化流水线作业模式,提升营运效率,并降低成本;二是通过专业化的业务流程加强风险控制;三是减少和剥离网点操作性事务,促进网点转型,更好地为客户服务。

“李克强总理提出要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十八届三中全会再度吹响了改革的号角。在此背景下,邮储银行加快业务转型升级以及流程再造,正是为了适应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以及满足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吕家进表示,邮储银行将继续发挥自身网络优势,立足服

务“三农”、服务社区、服务中小企业的战略定位,致力于在中国打造一家有特色的大型零售商业银行,走普惠金融商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邮储银行互联网金融 第2篇

2012年9月至11月,中国银行业协会在全国组织开展了2012年度中国银行业“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活动。作为国内网点规模最大、网点覆盖面最广、客户最多的金融服务机构,邮储银行高度重视,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在活动中大力发挥自身优势,并积极与当地、银行业协会、中小企业协会和商会等组织合作,组织开展了“金融知识在您身边服务月”、“助推小微、„三农‟金融服务月”、“特殊群体客户关爱服务月”三项专题宣教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在活动中,邮储银行各级机构重点宣传用卡安全知识、电子银行安全、金融理财、防范金融诈骗等内容,向客户一对一介绍邮储银行绿、信用卡、小额贷款、理财等业务产品特色,介绍安全、便捷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视银行、ATM等服务渠道,有效扩大了宣传效应。此次活动提升了的金融安全意识,提高了的金融知识水平,增强了的金融知识技能,营造了社会大众学金融、懂金融、用金融的良好氛围。

刍议邮储银行出国金融业务的发展 第3篇

1.1 出国金融市场潜力巨大

据教育部统计, 2014年, 中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近46万人, 比2013年增加4.59万人, 同比增长11.09%;留学人员中42.30万人为自费留学, 占总数的92%。其中, 自费留学人数同比增加最多, 2014年自费留学人员增长3.87万人, 占增长数的84.31%。另据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内地公民出境旅游达1.09亿人次, 海外支出达到1648亿美元;预计2015年中国内地公民出境旅游达1.2亿人次, 消费支出将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汇丰银行 (HSBC) 预测, 未来10年间, 中国年度出境游人数将增长不止一倍, 达到至少2.02亿人次, 中国已稳居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市场、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上述数据表明, 涵盖留学、境外游、移民、出国商务等客群的出国金融市场巨大, 如何满足客户需求亟待开发。

1.2 出国金融将推动邮储银行创新转型

出国金融涵盖了个人外币储蓄、个人外币信用卡、个人国际汇款、个人购汇、个人贷款等方方面面的服务。通过提供一站式出国金融服务, 客户不仅可以同时享受例如汇率、手续费等多方面的优惠, 还省时省心, 所以, 这对出国家庭来说十分具有吸引力。通过对现有基础产品的梳理, 围绕客户需求, 可以有效推动邮储银行的产品创新;同时面对互联网+的浪潮, 出国金融服务身处其中, 实现线上全面、综合的出国金融服务是国际化综合商业银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这必将推动邮储银行服务渠道的转型升级, 全面实现线上线下的双线服务。

1.3 出国金融是邮储银行争夺中高端客户的重要抓手

出国金融服务针对的是中、高端客户群, 这部分人一般经济条件较好, 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眼界开阔, 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 而且讲究生活质量, 追求高品质服务。出国客群对出国金融服务的需求正日益多元化, 出国金融服务是银行争夺中高端客户市场的重要法宝之一。银行之所以对此项业务如此重视, 并不是因为其收益好, 有限的手续费只能带来小部分盈利, 而在于一站式出国金融服务旨在通过提供优质的服务, 吸引客户把开存款证明的那笔钱存入邮储银行;同时通过针对贵宾客户的优惠服务, 由此带来的高端理财、信用卡、国际汇款等业务的综合开发, 实现对客户的综合营销。

2 商业银行出国金融服务发展分析

在国内居民收入水平日益提高的情况下, 全方位满足个人客户出国金融需求, 进一步布局出国金融, 已成为各大银行的共识。现将主流商业银行推出出国金融服务总结如下几点。

2.1 纷纷打造“一站式出国金融服务”中心

一般来说, 基本的出国留学服务各商业银行都可以办理, 但为了将出国与银行金融服务有机结合在一起, 各商业银行纷纷成立出国金融服务中心, 并推出全方位、全流程、全球化、专业的一站式出国金融服务。无论是出国商务、旅游、商务, 还是留学深造、移民等, 出国金融服务中心均可提供全方位的专业咨询与金融服务, 可帮客户提前做好各种出国准备, 令客户化繁为简, 安心出行。同时, 出国金融服务中心根据出国人员每一阶段的切实需求, 可提供出国购汇、外币兑换、国际汇款、国际卡、存款证明、出国留学贷款等各种金融产品和服务。部分出国金融服务中心还推出代理开户见证等全球化服务。

2.2 推出各具特色的出国金融服务牌

自1998年起, 中信银行即在同业首家推出出国金融业务, 并独家代理美国签证代缴费服务, 服务品牌——出国全程通, 目前已经推出签证、跨境结算等七大类出国金融产品, 可为留学、商务、旅游、移民、外籍人士等五大类客群提供一站式出国服务。兴业银行在出国金融服务上紧跟同业步伐, 推出“寰宇人生”出国金融服务, 涵盖旅游、留学等金融服务。光大银行推出“阳光出国+卡”出国金融业务, 精心推出留学等系列服务, 整合资信证明类等共六大类近30项产品和服务。

2.3 金融服务渠道增多, 服务范围不断延伸

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下, 不少银行还推出“互联网+出国金融服务”的模式, 提供方便快捷的出国金融服务已成为部分银行的重拳业务。如中国银行推出“出国金融”APP、光大银行的“出国金融3.0”平台等都是利用互联网, 整合了线上与线下的服务资源, 通过不同渠道为有需求的客户办理便捷的出国金融业务。同时, 考虑到客户出国的各种需求, 商业银行服务已经延伸到了非金融服务方面, 如中信银行为出国留学的孩子提供银行实习机会, 并提供实习证明;兴业银行推出“尚白金”留学信用卡, 可以让留学生在海外就可以享受到境外医疗援助服务、全球礼遇等许多非金融增值服务。

2.4 与第三方的合作越来越紧密

随着商业银行对出国群体服务范围的不断扩大, 仅商业银行已经难以满足, 为此商业银行加大了与三方机构的合作。除了常规的与留学机构、培训机构、旅行社等的合作外, 很多银行与使领馆、国际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三方合作开通了个性化的业务或者服务。如中信银行联合国际知名调研机构尼尔森公司合作首推出《出国留学中介评价指数白皮书》, 给予留学人员客观的评价。交通银行率先与巴克莱银行合作开办了赴英国留学、移民预开户业务。光大银行与英国大使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并成为爱尔兰唯一指定的存款冻结证明银行。中信银行、中国银行等在美国等国家开通了签证代传递业务。综合来看, 商业银行与三方机构的合作数量越来越多, 合作内容越来越丰富, 合作越来越紧密。

3 邮储银行出国金融服务发展现状

近年来, 邮储银行不断地完善个人外汇产品, 丰富出国金融服务, 并在全国设立了几家出国金融服务中心, 对出国金融服务的重视程度提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 与先进的同行相比, 邮储银行的出国金融服务仍存在不少问题, 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1 产品竞争能力有待提升

针对出国金融市场, 邮储银行的单一产品在市场上还是有竞争力的, 如邮储银行“一汇通”银邮国际汇款, 速度快、价格低, 吸引了不少移民、留学类客户。较早推出的西联汇款, 速度快, 兑付方便, 也吸引了不少旅游的客户;再比如留学贷, 利率低、放款快, 吸引了不少资金短期周转困难的家长。但总体上看来, 邮储银行的产品仍相对比较单一、零散, 没有对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进行整合;与客户需求综合化、群体多样化需求相匹配的一站式、全方位、综合性的出国金融服务需求相比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3.2 品牌影响力有待扩大

出国金融服务作为个人金融服务的一部分和对中高端客户的增值服务, 邮储银行目前在出国金融方面仅一汇通银邮汇款有一定的知名度, 但针对高端的出国金融服务仍没有统一的对外服务品牌, 且未能形成自上而下的营销宣传体系, 均为个别产品的单一宣传, 因缺乏统一宣传, 品牌影响力不大。部分分行虽成立出国金融服务中心, 但服务未成体系, 已合作的第三方机构 (如留学、移民、旅行社、语言培训等机构) 较少, 一般仅作为三方机构中的一家, 对机构的影响力也较小。

3.3 内外合作有待加强

出国金融服务是一项综合性非常强的业务, 在邮储银行省行层面, 产品和服务涉及个人金融部、国际业务部、消费金融部、信用卡部及办公室等多个部门, 需要在分行内部多部门的协调配合。但因为处在发展初期, 出国金融在单一条线的占比较小、贡献不大, 尚未能引起各个部门的重视, 造成各个部门发展业务的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同时, 作为一家综合性商业银行, 邮储银行的国际业务起步较晚, 与外部三方业务合作上缺乏经验, 合作机构数量少, 合作成效不明显。上述内外因素都影响着邮储银行出国金融业务的发展。

4 邮储银行发展出国金融服务建议

出国金融服务针对的是中、高端客户群, 市场潜力巨大, 必须通过一系列的创新改革, 才能实现邮储银行出国金融服务的跨越式健康发展。针对邮储银行的现状, 主要提出如下三点发展建议。

4.1 加快产品创新与整合

从邮储银行目前的产品来看, 已经可以为出国金融服务客户提供涵盖个人国际汇款、个人结售汇、个人外币储蓄、个人存款证明、个人留学贷款等基础性金融服务, 但与先进的同行来比, 仍缺乏拳头产品, 且针对主流的海外预开户、签证代传递及国际借记卡等产品和服务现在仍处在空白期。建议加大产品的创新与整合, 一方面针对不同的客户群, 如出国留学类、出国旅游类、出国务工类、投资移民类等人群整合出不同的产品包;另一方面, 加大线上业务的创新, 建设线上“出国金融服务平台”, 通过手机等电子渠道为客户提供出国金融服务解决方案, 整合线上线下资源, 进一步加强出国金融服务的应用。在提供一站式出国金融服务的基础上, 形成邮储银行在出国金融服务市场上的优势, 吸引中高端客户。

4.2 加大品牌建设与推广

通过已存在一定影响力的一汇通银邮汇款、西联、速汇金等成功推广的经验, 选择适合邮储银行现阶段发展情况的品牌建设途径和推广平台, 打造邮储品牌出国金融整体品牌及系列品牌, 提升邮储银行出国金融服务品牌的影响力。借助三方合作机构的阵地、微信、电视广告、互联网等平台, 加大出国金融服务品牌的宣传力度和频度。通过出国留学、移民、旅游等系列讲座, 配合问卷调查等形式, 提供目标客群对对我行产品和服务的认知度, 加大出国留学服务品牌的推广。通过三方机构的引荐、老客户带新客户体验的口碑传播等形式, 加大品牌建设, 提升推广成效。

4.3 加速内外部资源整合

作为一家走向国际化的商业银行, 邮储银行已将出国金融服务放到战略性的业务层面来, 此举将有利于推动行内的资源整合与协调, 但实际情况并不明显, 建议持续加大行内横向与纵向的整合协调, 推动横向条线间的合作, 强化纵线对出国金融服务的推动落实, 为客户提供全产品线的综合服务。同时, 拓展与邮储银行实际相符情况的合作中介渠道, 尝试与外语培训、教育机构、高校、出国留学中介、大使馆、境外银行、保险公司等的对接与合作, 实现资源共享, 从源头上加大对客户资源的开发, 把握营销的良机, 完善服务的网络, 推动出国金融服务的发展。

摘要:随着中国居民收入的增长, 出国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儿, 出国客群规模不断壮大, 出国金融服务市场潜力巨大, 出国金融业务市场已然成为各大商业银行未来几年争夺的“大蛋糕”。本文重点阐述了邮储银行出国金融服务的现状, 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提升建议, 希望为邮储银行打造全流程、一站式、专业的出国留学金融服务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邮储银行,出国,金融

参考文献

[1]白琳.银行留学金融服务大比拼[J].中国外汇, 2012 (08) .

[2]王玮.出国留学金融服务与中高端客户拓展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 (03) .

[3]艾欣.构建银行特色出境金融服务中心[J].金融管理与研究, 2013 (06) .

[4]招行推出一站式出国金融服务金融[J].金融, 2015 (17) .

[5]王遇育.子女留学早规划[J].中国城市金融, 2015 (08) .

邮储银行互联网金融 第4篇

本文综合各地的实践情况,将邮储银行在一些省市服务“三农”的特色模式呈现如下。

北京分行:“新三起来”工程特色贷款

邮储银行北京分行立足首都区域经济特点,紧密结合“新三起来”工程(“土地流转起来、资产经营起来、农民组织起来”)的政策要求,深入挖掘特色行业贷款需求,创新服务。

(一)土地流转起来,推出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贷款。通过与市农委、园林局、农交所紧密合作,试点开办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贷款,有效盘活了农民土地资源。截至目前,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贷款累计发放34笔,1600万元,无一笔逾期。

(二)资产经营起来,推出“农保贷”小额贷款产品。北京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已覆盖首都21.2万农户。2013年,在充分了解农业保险后,邮储银行北京分行推出了以保险理赔金作为担保方式的“农保贷”小额贷款。“农保贷”小额贷款覆盖范围广、业务担保手续简便,是探索银保合作的一次成功尝试,更摸索出了通过非标准抵质押物的创新带动农户小额贷款的新思路。截至目前,“农保贷”小额贷款累计发放39笔,金额1200万元。

(三)农民组织起来,创新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邮储银行北京分行将合作社实际控制人作为放贷主体,贷款额度提高到500万元;引入农业担保公司,丰富担保方式;与农委、农研中心等相关部门合作,为市区两级示范合作社贷款争取贴息政策。截至目前,累计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及社员发放贷款7000多笔,金额4.5亿元;其中合作社贷款51笔,金额4326万元。

(四)打通农业产业链流通环节,实现小额贷款产品升级。邮储银行北京分行也加大对农业产业链下游流通环节的各大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支持。在新发地、锦绣大地、城北市场等11个农产品批发市场调整了产品要素,将小额贷款额度提高至最高50万元,更好地满足了客户需求。

吉林省分行:“粮农宝”+土地未来收益担保贷款

邮储银行吉林省分行每年为政府代发的各类涉农补贴达30多亿元。在吉林省财政厅牵头组织下,省分行以农民每年获得的粮食和综合补贴作为质押,设计并推广了“粮农宝”直补资金担保贷款业务。此项业务根据贷款年限,通过放大直补款的倍数,来确定贷款额度。目前贷款期限最长为12年,贷款额度最高为直补资金的7.3倍。全省34家县(市)支行开办了此项业务,覆盖省内所有产粮大县,已累计放款超过4万笔、6.15亿元,结余4.21亿。这项业务政策依托性强、农户意愿旺、银行信心足、风险系数低,形成了政府、银行、农户三方共赢的发展格局。

为破解农民抵押物不足的难题邮储银行吉林省分行以土地未来收益为保证,稳步推进土地收益保证贷款业务发展。该业务的运作模式为:政府组建的物权公司为农民向银行申请贷款提供担保,若发生逾期,农民自愿将土地流转至物权公司,物权公司将土地挂牌上市流转,用于偿还银行欠款。此种模式有四个优点:第一,土地收益有保障。吉林省连续十年实现了粮食大丰收。第二,物权公司职能有保障。在目前农村信用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物权公司能够为银行把好审核关,且对土地流转负保障责任,与农民共同向银行担保。第三,担保周转保证基金有保障。省政府成立了保障基金,用于前期垫付银行的逾期贷款,现基金已到位8000万元。第四,政府正在探讨引入农业保险公司,为农民土地收益贷款提供额外保证。

截至目前,全省有15家县(市)支行开办了业务,贷款余额达到8354万元,资金投向大部分为专业农场主或种植大户,开辟了贷款服务“三农”的新领域。

山东省分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

近年来,山东省分行对全省省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家庭农场进行深入调研、并与各级政府交流后,结合省分行现有小额贷款、小企业贷款以及总行小额贷款产品名录中的创新产品名单,初步确定了以优化传统小额贷款为基础,稳步发展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贷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业务创新思路,推动小额贷款传统营销模式转变为名单制营销和产业链式营销。

经过充分准备,邮储银行山东省分行于2013年末向总行申请开办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和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贷款。自收到总行批复后,邮储银行山东省分行对4家分行所辖9个一级支行上报的1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个养殖大户、5个家庭农场进行了实地走访调研,按时将试点方案、目标客户名单等上报总行备案,完成试点准备工作。

2014年3月24日,邮储银行潍坊市分行寿光支行发放首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向寿光市浩宇家庭农场发放贷款50万元。本笔贷款创新性地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为担保方式,也是邮储银行系统第一笔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为主要担保方式的贷款。4月10日,该行又发放了山东省分行第一笔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200万元。烟台市分行和德州市分行也分别于4月4日、4月10日成功发放了家庭农场(专业大户)贷款。

截至4月30日,邮储银行山东省分行已累计发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业务20笔,金额613万元,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客户办理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的情况,受到各级政府、人民银行、银监局等机构的充分肯定。

湖北省分行:开发“邮储助农贷”等新产品

2013年10月,邮储银行湖北省分行与通山县政府、武汉大学金融研究中心开展合作,制定了助农金融工程建设方案。12月,省分行在咸宁通山县开展“邮储助农贷”试点。

“邮储助农贷”采用“政府+合作社+农户+银行”的合作新模式,即:政府提供资金担保、合作社提供平台、农户形成风险共担、银行提供创新服务。该模式有效解决了农户贷款额度小、利率高、缺担保的融资难问题。作为第一个申请“助农贷”业务的人,通山县九宫园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程祝新在获得50万元贷款后,对蔬菜合作社的发展更有信心。

同时,邮储银行湖北省分行与基层党组织合作开展“双基双赢合作贷款”,共同搭建“三农”工作点,将基层党组织职能嵌入基层信贷过程当中,探索解决农村金融服务信息不对称矛盾,挖掘农村信贷需求,有效防范农村信贷风险。今年一季度末,全省272个双基双赢“三农”工作点累计发放贷款19978万元。其中位于湖北省四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的恩施州分行,先后与地方党组织在双基双赢“三农”工作点联合召开推介会15场,场均受理贷款达200多万元。

2013年,为解决小额贷款营销渠道问题,邮储银行湖北省分行集中审核创新项目82个,基本形成通用类、区域类、特色类三个层面的创新产品体系。其中通用类层面围绕湖北省代表性行业和市场,覆盖面达到78%;区域类层面围绕区域优势行业、市场展开,覆盖面达到92%;特色类层面围绕地方经济特色展开,覆盖面达到35%。至今年一季度末,累计开发新产品168个,新产品替代率达到50%,为“三农”融资注入了新的动力。

邮储银行“三农”金融的地方实践 第5篇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各分行积极掌握市场信息,全面了解政策动态,与当地政府、财政、农业、林业等部门紧密合作,深入农村基层,了解现代农业发展所需,提供多方位、立体的基础金融服务的同时,致力于打造特色金融服务,创新特色金融产品,推动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新型农业现代化,也实现了“三农”金融服务的长期商业可持续发展。

本文综合各地的实践情况,将邮储银行在一些省市服务“三农”的特色模式呈现如下。

北京分行:“新三起来”工程特色贷款

邮储银行北京分行立足首都区域经济特点,紧密结合“新三起来”工程(“土地流转起来、资产经营起来、农民组织起来”)的政策要求,深入挖掘特色行业贷款需求,创新服务。

(一)土地流转起来,推出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贷款。通过与市农委、园林局、农交所紧密合作,试点开办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贷款,有效盘活了农民土地资源。截至目前,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贷款累计发放34笔,1600万元,无一笔逾期。

(二)资产经营起来,推出“农保贷”小额贷款产品。北京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已覆盖首都21.2万农户。2013年,在充分了解农业保险后,邮储银行北京分行推出了以保险理赔金作为担保方式的“农保贷”小额贷款。“农保贷”小额贷款覆盖范围广、业务担保手续简便,是探索银保合作的一次成功尝试,更摸索出了通过非标准抵质押物的创新带动农户小额贷款的新思路。截至目前,“农保贷”小额贷款累计发放39笔,金额1200万元。

(三)农民组织起来,创新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邮储银行北京分行将合作社实际控制人作为放贷主体,贷款额度提高到500万元;引入农业担保公司,丰富担保方式;与农委、农研中心等相关部门合作,为市区两级示范合作社贷款争取贴息政策。截至目前,累计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及社员发放贷款7000多笔,金额4.5亿元;其中合作社贷款51笔,金额4326万元。

(四)打通农业产业链流通环节,实现小额贷款产品升级。邮储银行北京分行也加大对农业产业链下游流通环节的各大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支持。在新发地、锦绣大地、城北市场等11个农产品批发市场调整了产品要素,将小额贷款额度提高至最高50万元,更好地满足了客户需求。

吉林省分行:“粮农宝”+土地未来收益担保贷款

邮储银行吉林省分行每年为政府代发的各类涉农补贴达30多亿元。在吉林省财政厅牵头组织下,省分行以农民每年获得的粮食和综合补贴作为质押,设计并推广了“粮农宝”直补资金担保贷款业务。此项业务根据贷款年限,通过放大直补款的倍数,来确定贷款额度。目前贷款期限最长为12年,贷款额度最高为直补资金的7.3倍。全省34家县(市)支行开办了此项业务,覆盖省内所有产粮大县,已累计放款超过4万笔、6.15亿元,结余4.21亿。这项业务政策依托性强、农户意愿旺、银行信心足、风险系数低,形成了政府、银行、农户三方共赢的发展格局。

为破解农民抵押物不足的难题邮储银行吉林省分行以土地未来收益为保证,稳步推进土地收益保证贷款业务发展。该业务的运作模式为:政府组建的物权公司为农民向银行申请贷款提供担保,若发生逾期,农民自愿将土地流转至物权公司,物权公司将土地挂牌上市流转,用于偿还银行欠款。此种模式有四个优点:第一,土地收益有保障。吉林省连续十年实现了粮食大丰收。第二,物权公司职能有保障。在目前农村信用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物权公司能够为银行把好审核关,且对土地流转负保障责任,与农民共同向银行担保。第三,担保周转保证基金有保障。省政府成立了保障基金,用于前期垫付银行的逾期贷款,现基金已到位8000万元。第四,政府正在探讨引入农业保险公司,为农民土地收益贷款提供额外保证。

截至目前,全省有15家县(市)支行开办了业务,贷款余额达到8354万元,资金投向大部分为专业农场主或种植大户,开辟了贷款服务“三农”的新领域。

山东省分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

近年来,山东省分行对全省省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家庭农场进行深入调研、并与各级政府交流后,结合省分行现有小额贷款、小企业贷款以及总行小额贷款产品名录中的创新产品名单,初步确定了以优化传统小额贷款为基础,稳步发展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贷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业务创新思路,推动小额贷款传统营销模式转变为名单制营销和产业链式营销。

经过充分准备,邮储银行山东省分行于2013年末向总行申请开办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和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贷款。自收到总行批复后,邮储银行山东省分行对4家分行所辖9个一级支行上报的1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个养殖大户、5个家庭农场进行了实地走访调研,按时将试点方案、目标客户名单等上报总行备案,完成试点准备工作。

2014年3月24日,邮储银行潍坊市分行寿光支行发放首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向寿光市浩宇家庭农场发放贷款50万元。本笔贷款创新性地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为担保方式,也是邮储银行系统第一笔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为主要担保方式的贷款。4月10日,该行又发放了山东省分行第一笔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200万元。烟台市分行和德州市分行也分别于4月4日、4月10日成功发放了家庭农场(专业大户)贷款。

截至4月30日,邮储银行山东省分行已累计发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业务20笔,金额613万元,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客户办理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的情况,受到各级政府、人民银行、银监局等机构的充分肯定。

湖北省分行:开发“邮储助农贷”等新产品

2013年10月,邮储银行湖北省分行与通山县政府、武汉大学金融研究中心开展合作,制定了助农金融工程建设方案。12月,省分行在咸宁通山县开展“邮储助农贷”试点。

“邮储助农贷”采用“政府+合作社+农户+银行”的合作新模式,即:政府提供资金担保、合作社提供平台、农户形成风险共担、银行提供创新服务。该模式有效解决了农户贷款额度小、利率高、缺担保的融资难问题。作为第一个申请“助农贷”业务的人,通山县九宫园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程祝新在获得50万元贷款后,对蔬菜合作社的发展更有信心。

同时,邮储银行湖北省分行与基层党组织合作开展“双基双赢合作贷款”,共同搭建“三农”工作点,将基层党组织职能嵌入基层信贷过程当中,探索解决农村金融服务信息不对称矛盾,挖掘农村信贷需求,有效防范农村信贷风险。今年一季度末,全省272个双基双赢“三农”工作点累计发放贷款19978万元。其中位于湖北省四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的恩施州分行,先后与地方党组织在双基双赢“三农”工作点联合召开推介会15场,场均受理贷款达200多万元。

2013年,为解决小额贷款营销渠道问题,邮储银行湖北省分行集中审核创新项目82个,基本形成通用类、区域类、特色类三个层面的创新产品体系。其中通用类层面围绕湖北省代表性行业和市场,覆盖面达到78%;区域类层面围绕区域优势行业、市场展开,覆盖面达到92%;特色类层面围绕地方经济特色展开,覆盖面达到35%。至今年一季度末,累计开发新产品168个,新产品替代率达到50%,为“三农”融资注入了新的动力。

邮储银行宁夏分行金融扶贫案例 第6篇

农户海小平家庭基本情况

海小平,蔡川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共有 7 人,其中劳动力 2 人,家庭耕地 60 亩,旱田 60 亩,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为肉牛养殖和林下经济,主要从事肉牛养殖产业,种植红梅杏 3 亩、玉米 15 亩,养殖牛 5 头。家庭年均纯收入 6 万元,人均收入 8571元,家庭负债 11 万元,主要属于邮储银行贷款。家庭有砖木结构住房 4 间,14 年建成,牛棚 2 栋。

农户海小平自 2008 开始在邮储银行贷款,由初期 1 万元贷款增长到 2016 年 5 万元贷款。养殖规模由 2008 年牛存栏 3 头到2016 年的 5 头,肉牛养殖规模增长 1.7 倍。家庭纯收入由 2008年 1.89 万元到 2016 年 6 万元,人均纯收入由 2008 年 2700 元增加到 2016 年 8571 元,人均纯收入增长 3.2 倍。家庭住房由 2008年土胚房到目前砖木结构住房,家庭生产工具由 2008 年牛拉车工具到目前机械化农用机具,购置了农用车。家庭现代化电器有电视、冰箱、洗衣机。

案例 2 2

农户海连蛟家庭基本情况

海连蛟,蔡川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共有 4 人,其中劳动力 2 人,家庭耕地 35 亩,全为旱地。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为肉牛养殖和林下经济,主要从事肉牛养殖产业,种植红梅杏 10 亩、玉米 10 亩(黄贮)、青贮玉米 15 亩,养殖牛 4 头。家庭年均纯收入 4.8 万元,人均收入 1.2 万元,家庭负债 11 万元,主要属于邮储银行贷款。家庭有砖木结构住房 3 间(危房改造),14 年建成,牛棚 1 栋。

农户海连蛟自 2011 开始在邮储银行贷款,由初期 1 万元贷款增长到 2016 年 5 万元贷款。养殖规模由 2008 年 0 存栏到 2016年的 4 头,肉牛养殖规模增长 4 倍。家庭纯收入由 2008 年 1.3万元到 2016 年 4.8 万元,人均纯收入由 2008 年 3250 元增加到2016 年 1.2 万元,人均纯收入增长 3.7 倍。家庭住房由 2008 年土胚房到目前砖木结构住房,家庭生产工具由 2008 年牛拉车工具到目前机械化农用机具,购置了摩托车代步。家庭现代化电器有电视、冰箱、洗衣机。

案例 3 3

曾记畔村金融扶贫典型案例

曾记畔是盐池县王乐井乡所辖的一个贫困村,位于县城西25 公里,王乐井乡北 8 公里,辖 6 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 728户、2058 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 196 户、588 人。年平均降雨量仅为 150-250 毫米,是一个靠天吃饭的贫困村。村里没有什么支柱产业,以种植马铃薯为主,种植玉米、荞麦为辅,闲余劳动力以务工为主,人均收入水平低,生活困难。2006 年 10 月,曾记畔村被国务院扶贫办确定为试点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村,2007 年 2 月实施,2006-2014 年政府总投入 96 万元吸收社员会费收入 27.64 万元,用于产业扶贫。

邮储银行互联网金融 第7篇

为更好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福建省于2006年3月成为全国第一个开展邮政储蓄小额存单质押贷款的试点省份,于2007年9月成为全国最早开展邮储小额信贷七个试点省份之一,并于2008年9月进入全国首批开展个人商务贷款的试点省份之列,在构建邮储资金回流农村渠道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为了解邮储银行改革和支农业务发展情况,记者采访了福建银监局副局长胡艳超。记者: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现代农村金融体系,邮储银行在农村地区的机构网点仅次于农村信用社,请问你认为邮储银行应如何参与现代农村金融体系建设? 胡艳超:我认为今后邮储银行要从以下三方面参与现代农村金融体系建设:一是完善现有的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功能。就目前而言,存取款、汇兑、代理支付等基础金融服务仍是广大农村地区的主要金融需求,这也是邮储机构长期以来在农村地区所承担的主要工作。虽然邮储银行加快了改革步伐,已经初步建立了商业性银行的公司治理架构和内控机制,但它的立足点仍然在农村,要致力于与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同建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二是积极推动农村金融竞争格局的形成。过去几年,缺乏竞争的农村金融格局影响了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提高,是涉农企业、农户贷款难问题的主要根源之一。今后邮储银行将充分发挥网络覆盖面广、技术相对先进、品牌深入人心等众多优势,形成与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的竞争机制,重点加大支农信贷投入,推动农村金融服务在竞争中不断进步。三是推出更多有特色的现代金融服务产品。与农村信用社作为地方法人单打独斗的局面相比,邮储银行是全国性银行,在开发新金融产品特别是中间业务产品方面具有组织优势;与农业银行相比,邮储银行在农村的机构网点更多,并可借助邮政的人脉关系和延伸功能,扩大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邮储银行今后将抓住农村金融需求的新变化、新特点,在完善目前各项基础金融服务功能的基础上,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引入和整合信贷、基金、理财、代理保险等产品,不断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产品,形成具有自身特色和比较优势的核心竞争力,更好地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对现代金融工具的需求。

记者: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邮储机构在农村地区只存不贷,被形容为农村资金的“抽水机”,这与邮储机构所占有的农村金融市场份额很不相称。请问邮储银行成立后,如何构建邮储资金回流农村的新机制? 胡艳超:实事求是地看,邮储银行在支农方面既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主要是网点数量多,具有服务农村的天然网络优势;劣势主要是以前在农村吸收的资金大部分采取上存方式,没有开展支农信贷的经验。邮储银行要搞农村金融服务,关键是要扬长避短,在积极学习借鉴其他商业银行支农信贷做法、弥补自身经验不足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邮储银行城乡的网络优势和庞大丰富的客户信息优势,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大力拓展邮储银行信贷资产业务。邮储银行要在已开办的小额存单质押贷款、小额贷款的基础上,大力拓展个人商务贷款等支农信贷业务新品种,并不断积累支农信贷经验,优化信贷管理流程,完善利率风险定价机制,积极探索收益能有效覆盖风险并能较高效益的各类支农信贷业务,重点加大对农村地区的信贷资金供给,大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二是深入开展同业贷款合作。按照“互补优势、互换市场、互惠共赢”的原则,积极加强与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各类金融机构在支农金融业务方面的合作,借助其他金融机构良好的资产营销和管理能力,通过协议存款、参与银团贷款等方式,将大宗邮储资金批发出去,投入农村基础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领域,拓宽支农信贷渠道。三是不断扩大代理资金业务。记者:你认为当前邮储银行的改革难点以及下一阶段推进邮储银行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胡艳超:当前邮储银行改革的难点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各级邮储银行虽然成立,但缺少现代商业银行的各项经营管理制度。二是邮储银行成立后如果仅依靠自营网点,服务覆盖面十分有限,如何继续发挥邮政网络平台,构建与邮政公司的新型战略合作关系是改革中的最大难点。三是邮储银行具有金融从业经历及经营管理经验的人才严重短缺,成为严重制约邮储银行业务开展的“短板”。为实现邮储银行改革目标,我们认为下阶段要从以下几方面推进邮储银行改革:一是指导新成立的邮储银行以现代商业银行为标杆,以完善公司治理为抓手,由上至下建立健全各级组织管理体系,加强银行经营管理制度特别是风险管理制度建设,促进邮储银行在组建之初就构建较为良好的制度基础。二是根据相互独立、互利共惠的原则,在继续推进邮储银行与邮政公司的人财物分离工作的同时,着手建立与邮政公司全新的战略业务合作关系,重点是明确继续由邮政公司代理邮储业务的有关代理机构网点的性质和管理方式,对一些仍需与邮政公司共享的资源进行合理的责权利划分,形成科学有效的委托代理关系。三是根据以人为本理念,加强邮储银行人才队伍建设,采取公开招聘等方式积极引进优秀金融专业人才,加强现有员工的金融业务培训,强化合规和风险管理意识,以适应现代银行经营管理需要。记者:从监管者的角度,下一步对邮储银行的监管工作思路是什么?

邮储银行互联网金融 第8篇

关键词:移动金融,邮储银行,服务渠道,普惠金融

一、邮储银行服务渠道发展的现状

作为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服务渠道建设被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所重视。很大程度上, 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取决于服务渠道的完善程度和运营效率。随着银行业信息化的发展, 邮储银行的服务渠道建设也不断丰富和完善, 目前主要有物理渠道和电子渠道两种类型, 在金融产品和服务营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 物理渠道。

物理渠道, 即实体网点, 作为银行基础性的服务渠道, 在邮储银行直接对客户销售金融产品、提供金融服务方面占据重要地位。邮储银行长期践行普惠金融理念, 积极改善农村金融环境, 是我国网点数量最多、分布最广、服务客户数最多的商业银行。截至2014年6月末, 邮储银行共拥有营业网点3.97万个, 其中70%以上网点分布在县及县以下地区, 其网点数量优势为邮储银行向广大农村或偏远地区用户提供基本的金融服务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目前, 邮储银行已成为连接城乡金融的重要桥梁, 在有些偏远地区甚至成为了唯一的金融服务通道, 有效缓解了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不足的问题。

(二) 电子渠道。

电子渠道是邮储银行在现有实体网点和业务的基础上, 将金融服务通过互联网形式开展和实现, 其最直接成果就是服务成本大大降低、业务处理效率大幅提高、金融产品不断丰富, 并且能够提供全方位跨地域的实时服务。近年来, 邮储银行积极拓展电子渠道, 已经建立了包括ATM、CRS自助服务、电话银行、电视银行、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等多类型电子化渠道。截至2013年9月, 邮储银行拥有自助服务设备5.6万多台, 电子银行客户数达到7, 738万户, 客户渗透率达到14%, 比2012年底提高5%, 电子银行交易替代率达到49.1%, 比2012年年底增长9.9%。这组数据反映出邮储银行正在从传统物理渠道的服务方式向电子渠道的服务方式转变。

(三) 存在的问题。

虽然邮储银行网点遍布城乡, 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经营方式的转变, 农村用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 农村地区金融资源的供给在数量和质量方面都存在严重不足。据统计,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平均每个乡镇只有2.13个金融网点, 而平均每个实体网点要为约2万人提供金融服务, 而且由于实体网点地理位置和营业时间固定, 用户在享有金融服务的空间和时间上都受到极大的限制。

电子渠道金融服务的发展为实体网点薄弱的农村地区带来了金融普惠的可行方案。但是, 由于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设施还比较落后, 电子化金融服务所依托的基础还比较薄弱。一方面, 我国的互联网覆盖面仍然是有限的, 尤其是偏远地区, 由于宽带费用高昂, 对于许多农村用户来说, 仍然难以负担。另外, 使用网上银行必须要打开电脑终端, 通常只局限于办公室和居室, 用户获取银行服务的时间和空间依然受限。另一方面, 我国的人口结构、文化水平差异导致农村地区用户对非现金支付方式接受程度较低, 农村地区的电子渠道金融服务市场尚未完全形成, 电子化金融应用难以推广。因此, 如何对现有服务渠道进行优化、整合成为邮储银行践行普惠金融的重要途径。

二、邮储银行发展移动金融的必要性

邮储银行长期践行普惠金融服务的理念, 但要做到“普之城乡, 惠之于民”, 仅通过物理渠道建设势必挑战巨大。电子化金融服务具有成本低、效率高、覆盖范围广等突出优势, 随着移动信息技术的发展, 更是具备了移动性的特征, 有效地突破了空间、时间的限制, 可以说与邮储银行发展普惠金融高度契合。因此, 邮储银行发展移动金融势在必行。

(一) 移动金融有益于满足农村金融需求。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 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消费能力大幅提升, 农村地区对金融消费服务的需求呈现多样化, 而银行网点在农村地区覆盖不足, 导致现有的服务能力不能满足农村用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特别是在农副产品收购季节, 办理存取款、转账业务的农户经常在邮储银行网点出现排长队现象。这种金融服务方式不但阻碍了农户的使用, 也间接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目前, 农村地区移动网络通信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农村地区居民的移动终端已十分普及。邮储银行借助移动通信技术, 依靠自身品牌定位和网点优势, 大力发展符合农村、农民特点的多层次、多种类的移动金融服务, 能极大程度地满足农村地区金融服务需求, 比如, 农村用户可以通过邮储银行移动金融代缴公用事业费 (例如水费、电费、煤气费及手机费等) , 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可以使用邮储手机银行在异地为家中进行日常生活的结算等。

(二) 移动金融有助于践行普惠金融理念。

近年来, 邮储银行借助广泛的网点布局积极推动农村金融发展, 虽然大大拓宽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网络, 但由于覆盖面有限, 无法从根本上践行普惠金融服务。现阶段, 农村地区对金融服务的迫切需求与金融资源欠缺矛盾日益显著。而移动金融具有服务成本低、业务处理效率高、覆盖范围广等优势, 大力发展移动金融将有助于邮储银行践行普惠金融理念。邮储银行定位于服务“三农”, 结合自身品牌定位和网点优势, 主要面向广大农村居民、外出务工群体等区域上分散、收入较低的客户群提供移动金融服务。此外, 移动金融的便利性以及低成本优势, 对小微企业来说极具吸引力, 邮储银行移动金融还可以为小微企业的企业主提高资金收付方面的控制能力, 为其提供公私账户集中管理、短信付款、Email汇款等特色服务。移动金融的快速发展能极大程度地降低金融服务成本, 缓解城乡金融资源分布失衡的现状, 将为邮储银行拓宽普惠金融道路提供有力保障。

三、邮储银行服务渠道优化策略

(一) 推进网点转型, 建设新型智能银行。

随着国内外银行同业竞争加剧, 邮储银行再单纯依靠增加网点数量、扩张负债规模等粗放的经营模式, 已很难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对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 邮储银行要加快实体网点转型, 注重引入数字化、智能化因素, 在改善客户体验和提高服务智能化上下功夫, 拉近银行与客户之间的距离, 着力建设技术领先、理念超前的新型网点, 全面展示邮储银行的金融产品和特色服务。除此之外, 物理渠道作为邮储银行基础性营销渠道, 其作用还远远没有发挥。实体网点应当承担向客户推广、展示试用自助设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化金融渠道的主要任务。邮储银行应围绕客户需求, 在网点设立电子渠道金融业务体验区, 通过体验式营销, 不但能够有效扩大客户群的覆盖面, 还能在与客户的互动过程中, 对于客户需求有着更好的把握, 改进和完善金融产品。

(二) 优化电子渠道, 提高交易替代能力。

电子渠道作为邮储银行服务渠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已经成为提高综合竞争力的主要手段。邮储银行一方面要不断引导和培养客户习惯, 引导客户在办理业务时由传统的物理渠道向现代电子渠道转移, 使客户可以通过电子渠道轻松实现账户查询、转账汇款、缴费充值等多项业务;另一方面, 要注重优化电子渠道, 不断提升电子银行的服务水平, 使电子渠道获得更高的认知度和满意度, 逐步实现以电子渠道为主的现代化服务渠道模式。另外, 自助服务渠道是实体网点的有效补充。邮储银行要大力发展自助服务渠道, 一方面要加大对实体网点区域自助设备的投入, 还要积极发展离行式自助服务, 将ATM、CRS自助服务向广大农村及偏远地区延伸和渗透;另一方面, 要不断丰富、完善自助服务的各项功能, 使自助服务设备趋向个性化、智能化发展。

(三) 普及移动金融, 着力培养客户习惯。

移动金融突破空间、时间限制和成本约束, 为广大农村和偏远地区提供便捷、可行的金融服务, 在本质上具有民主化、大众化的特点。对邮储银行来说, 将移动金融服务融入到自身服务渠道体系中, 有利于拓宽业务领域和客户范围, 是邮储银行构建普惠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 邮储银行在广大农村和偏远地区推动移动金融普惠服务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作为新兴渠道的金融服务, 用户对于移动金融业务的接受度还比较低。但是, 移动金融业务具有传统银行业务所不具备的优势, 邮储银行要从宣传移动金融业务的便捷性和安全性入手, 不断地引导和培养客户习惯才能获得更高的认知度和满意度, 并逐步提高客户渗透率。除此之外, 邮储银行移动金融业务要着重彰显“农村特色”, 着眼于农民所需, 推出符合农民习惯、易操作的金融产品, 从而推动移动金融的不断普及。

(四) 整合现有资源, 实现渠道协同发展。

邮储银行必须充分考虑如何实现移动金融渠道和现有传统渠道的协同发展, 这是优化服务渠道、践行普惠服务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渠道间的紧密程度不仅影响着客户的体验, 也影响着银行的服务成本和业务处理效率。因此, 邮储银行要强化渠道交叉营销理念, 对于移动金融产品、服务来说, 实体网点是最好的宣传和体验场所。反过来, 电子渠道、移动金融对物理渠道的业务分流作用越来越大, 网点对客户的个性化增值服务也将更加突出。

四、结语

总体说来, 邮储银行移动金融发展起步较晚, 在移动金融综合运营能力方面与国内外同业还有一定的差距。邮储银行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银行协调、联动移动金融渠道与传统渠道方面的经验, 依靠自身物理渠道的经营管理和规模优势, 结合电子渠道的电子化业务拓展经验, 利用移动金融的灵活性和延伸性, 将三者进行有机整合, 从而实现渠道的协同发展。这对邮储银行拓宽金融服务覆盖水平、发展农村和偏远地区的普惠金融服务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谢平, 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 2012

[2]李麟, 钱峰.移动金融:创新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金融模式[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

[3]鞠培琴.我国商业银行的渠道建设与整合[D].山东大学, 2007, 10

上一篇:公路工程概预算试题下一篇:通风机检修维护保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