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若干意见

2024-05-12

福建省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若干意见(精选10篇)

福建省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若干意见 第1篇

福建省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若干意见(暂行)

为加强和规范我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确保工程项目顺利实施和充分发挥效益,根据国家有关部委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现就进一步做好我省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建设标准

按照水利部、卫生部《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的规定,农村饮用水安全标准分安全和基本安全两个档次,由水质、水量、方便程度和水源保证率四项指标组成。四项指标中只要有一项低于基本安全最低值,即为饮水不安全。

我省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标准:按照保障水源、改善水质、保证水量、提高标准的总体要求,一般采用饮用水安全标准档次,四项指标为:

水质:供水工程出厂水质标准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农村小型集中式(日供水1000立方米以下或供水人口1万人以下)供水和分散式供水的水质因条件限制,部分指标可暂按照GB5749-2006中的表4执行。

水量:水量设计标准应符合水利部颁布的《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的规定,采用的最高日居民生活用水量定额不低于60升/(人·日)。

方便程度:具有供配水管网(或管道)供水到户。

水源保证率:一般地区不低于95%,严重缺水地区不低于90%。

通过新一轮工程建设的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应达到具有较完善的净化消毒设施,配水管网供水到户,“一户一表一龙头”的目标。

二、项目实施

(一)整体推进,实行集中供水

按照水利部的要求,总体采取整乡、整村推进,结合新农村建设,新建集中式供水工程,配水管网供水到户。水源符合水质、水量要求的地区,应尽可能实施集中式供水;有条件的应优先选择联片集中式供水或管网延伸式供水;市郊、县城城关、乡镇周边及沿海农村,采取延伸城(镇)区自来水管网供水到户;有水源条件但未接通自来水或出厂水质不达标的,通过扩大或改造原有水厂供水范围,完善净化消毒设施,新铺管网供水到户。通过改建、扩建进一步完善供水工程相关的配套设施。受水源、地形等条件限制的偏远、居住分散的零星农户,不适宜建设集中式供水的,可就近以小水库、山塘、山涧水或打井为水源,进行必要的净化和消毒,建简易自来水入户。部分沿海突出部、岛屿难以用调水解决的,可考虑打机井、雨水集蓄或海水淡化等方式解决。

(二)优选工艺,分类组织实施

各地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要根据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鼓励选择先进适宜技术,大力推广应用净水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规模在100吨/日以下的供水工程,建议采用高效净水器或生物慢滤技术;规模在100~3000吨/日的供水工程,建议采用高效净水器或一体化净水设施;规模在3000吨/日以上的供水工程,建议采用常规净水工艺或一体化净水设施,并注意做好出厂水的消毒,以保证供水水质安全稳定。

(三)保护水源,确保饮水安全

要加强农村水资源保护工作,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在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严禁进行各项开发活动和排污行为,以确保饮用水源水质安全。威胁饮用水源安全的污染源应坚决搬迁或关闭,严禁新建、扩建影响饮用水安全的建设项目。科学合理开发水资源,防止无序超采地下水。任何单位、个人投资兴建的村镇供水工程必须报经水利部门批准。各级水利部门要主动协调环保、卫生部门,定期对水源水质、制水水质、配水水质等进行必要的检测。加强对农村自来水的水源和水质监督管理,共同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作。

三、项目管理

1、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项目应符合《福建省农村饮水安全规划》的范围,按年度计划安排实施。项目可行性报告、实施方案(初步设计)要按《福建省农村供水项目可行性报告(实施方案)编制提纲》及有关规定编制,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承担。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由省级发改、水利部门审查批复;工程实施方案(初步设计),由设区市发改、水利部门审查批复,并抄报省级发改、水利等部门备案。

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立项后,集中联片供水工程要组建项目法人,单村供水工程要确定专人负责,明确工程建设管理责任。工程建设方案中的受益范围及人数、解决饮水不安全的技术措施、主要建筑物及布局、工程投资及筹资方案、施工组织及进度安排等重要内容以及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人员)及其联系方式等情况,要在施工现场以醒目方式公示。

3、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质量,实行建设单位负责、监理单位或技术责任人控制、施工或供货单位保证和政府监督相结合的质量控制管理体制。日供水1000立方米(或供水人口1万人)以上单项工程,应按照有关规范、规定,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竣工验收制。较大规模集中供水工程,可结合当地实际按相关规定执行,或由具有一定资质的监理单位进行全程监理。项目建设单位与监理单位应签订合同,明确其职责、任务、要求,并建立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制度;规模较小的单村供水工程,可选择部分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巡回监理小组,进行流动监理。

4、集中供水工程建设项目所需管道等主要材料设备的采购,应按有关规定,以公开招标等形式组织。有条件的应实行集中采购。集中采购应参照当地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执行。

5、项目建成后,应及时组织验收。供水工程项目验收合格后应及时办理交接手续(验收办法另行制定)。所有工程项目都要明确管理主体,制定管理措施,建立健全工程运行、维修养护、水费计收、水源保护等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工程充分发挥效益。

6、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由地方政府负总责,实行分级负责制。各级水利部门要在当地政府领导下,与相关部门相互配合,相互协作,明确责任,各司其责,严格把关,确保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质量和进度。水利部门要认真做好技术指导和项目实施,并对项目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和验收。

福建省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若干意见 第2篇

农村饮水安全项目验收准备的资料

(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单位的综合报告,包括规划设计情况,工程施工情况、工程竣工情况、工程管理情况、财务决算情况;集中供水工程(一般联村以上项目)要有规划设计、施工、竣工、管理、财务决算报告,可装订成册;单项小型工程(一般单村及其以下项目)要求有一个简要的工程建设情况报告。

(二)乡、镇完成工程总体分布图,建设项目计划和完成工程情况统计表,工程项目竣工情况登记表,单项工程情况卡片(以村建档建卡,存档备查)等。

(三)所有工程项目设计文件、图表、设计修改部分文件、图表,设计批复及设计变更批复文件(单项小型工程设计文件备查)。

(四)竣工决算报表:包括单项工程主要技术指标表,项目资金执行情况及决算表和单项工程决算表,单项工程交付使用财产表。

(五)县级审计部门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项目的审计报告。

(六)建设单位对每项工程的自验报告(备查)。(七)建设单位申请验收文件。(八)工程建设大事记。

(九)反映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影集(贴粘式)。影集中要有 每处工程的照片及文字说明。

福建省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若干意见 第3篇

临河区土地面积2354平方公里, 辖7镇, 11个办事处, 总人口51.36万人, 其中农村人口29.79万人。根据2004年《临河区农村安全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 全区农村有29.79万人生活在饮水不安全范围内, 其中高砷水区17.74万人、苦咸水8.60万人, 其他饮水不安全人口3.45万人。从1996年到2008年底, 临河区利用“380”人畜饮水、人畜饮水解困、防砷改水饮水安全工程资金先后实施完成了饮水工程40处, 累计投资8844万元, 其中国家投资5309万元、地方配套和群众投劳筹资3535万元, 解决了18.49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其中砷超标人口16.3万、苦咸水人口2.19万) 。在建的八一-隆胜集中供水工程, 可解决4.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按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修编规划》和《2010~2013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 2009-2010年, 临河区计划实施干召庙-城关以及马场地、曙光集中供水工程, 全部解决剩余6.4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二、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情况

加强工程运行管理是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核心。我区从1996年工程实施以来, 本着有利于群众使用, 有利于发挥工程效益, 有利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 积极探索建立用水户参与、符合工程特点、产权归属明确、管理主体到位、责权利相统一的运行管理机制,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

1. 积极探索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模式。

人饮工程的重点和难点是建后管理。针对国家在项目建设中没有明确机构性质和人员编制等制度人饮工作后期发展的体制问题, 临河区通过广泛调研提出了新的运行管理模式:一是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机构性质定性为公益性事业单位, 经费实行自收自支, 自管自养;二是成立区农村饮水安全管理总站, 隶属于区水务局, 下设5个基层管理站, 供水总站主要负责全区5个基层站的管理、水质监测、水源地保护、饮水安全项目的编报、审批、验收、水费稽查等工作, 5个基层站主要负责集中供水工程的工程管理、维护及水费收缴等工作。按照《村镇供水站定岗标准》核定事业编制人数, 主要设置为行政管理、工程技术、稽查、收费、维修、值班和水源地保护等工作岗位, 明确岗位职责。

2. 加强制度建设。先后制定了《临河区人畜饮水工程管

理办法》《供水站值班人员工作责任制》《收费管理制度》《泵房操作规程》《水质监测制度》《维修人员管理制度》《供水工作人员职责》《饮水安全管理站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明确了工作职责, 规范了操作、实行严格奖惩, 供水管理做到了有章可循, 运转有序。

3. 严格加强水源地保护工作。

对水源地工作人员实行24小时常年值班制, 并合理划定水源地保护范围, 以水源为中心, 将半径50米范围内确定为重点保护区, 其外围200米范围内为一般性保护区, 设置卫生防护带, 在此区域内严禁建设产生污染项目, 防止水源污染, 确保供水安全。

4. 加强水质监测。

为了保证供水质量制定了科学水质化验程序, 明确了化验指标、化验周期, 开展经常性的水质监测, 每年两次对源头水和末梢水进行化验监控, 及时公示测验结果, 保障了农民群众饮用水质符合国家标准。

5. 加强饮水安全工程设施管护工作。

定期对工程设施进行观测、维修、养护, 同时针对管网面广、线长、住户分散管理难度大的特点, 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作用, 通过公布维修电话, 让农户发现问题及时与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站联系维修, 在此基础上管理站人员不定期经常巡查, 上门服务听取用水户意见建议, 完善措施, 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 保证管网畅通。

6. 严格水费收缴。

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 合理确定水价, 保证工程正常运转。水费收缴专账管理, 专款专用, 主要用于人员工资、电费及设备维修管护, 使工程逐步走上以水养水、良性运转的轨道。

7. 加强管理站队伍建设。

在人员选择招聘上我们采取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把懂专业、懂技术、懂管理、素质高、责任心强的人员充实到队伍中来。同时为提升队伍整体素质, 适应供水市场的发展, 对各岗位人员进行定期集中培训, 定期考试、考核, 推行持证上岗, 提高了管理服务水平, 使工作人员做到优质服务、文明服务。

三、几点建议

福建省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若干意见 第4篇

【关键词】农村;改善;饮用水条件;提高;饮用水质量;安全;管理

1.关于农村供水水源与水质情况调查

农村人畜饮水困难的地区多属山区、半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和边远贫困地区,交通不便,村寨分散,文化经济比较落后,人畜饮水多采用地面水和地下水及降水。

地面水多采用江、河水及水库水。江、河水流速及流量受季节和降水量影响较大,其浑浊度和细菌含量较高,水质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暴雨时泥沙含量剧增,细菌含量亦急骤增高。山区箐沟水,流速较快,流量一般不大,水质较好。而水库水蓄水量受气候条件及农业用水影响较大,一年之中水位变幅大,水质一般较好,浑浊度较低。这是目前农村人畜饮水多采用的方式之一。

采用地下水时,水源与水位及地形,地质情况有关。因为地下水分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泉水。浅层地下水补给水源较近,短时间内大量取水时,水位急骤下降,限制供水量。水质易受地面污染物污染,与周围环境有密切关系。浑浊度较低,一般无色,硬度偏高,部分地区铁、锰含量超标。深层地下水补给水源较远,水量充沛且较稳定,水质大多无色透明,细菌含量通常符合卫生标准。但往往硬度较高,铁、锰、氟化合物含量超标。泉水水量因地形、地质情况差异很大,水质较好,常含与地层有关的某些化学元素。

降水因不同地区降水量各异,水质好坏与当地大气污染程度及收集方法有关,为缺水山区的唯一水源。很多地方基本上就是雨季采用水池、水窖等蓄集降水,以供人畜饮水之用。

2.关于农村人畜饮水安全的若干问题

为了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适应,农村人畜饮水工作需要把提高供水保证率、改善水质,解决饮水安全问题放到第一位。

2.1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面临的问题

当前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性地方病和水性传染病威胁,加上农村供水工程标准低,缺乏水处理设施,饮水水量和水质没有保证。由于受资金的制约,饮水标准得不到改善。另外,居民点到取水点的水平距离大,过去修建的饮水工程大多为水井、水窖、水池等小型、分散工程,供水保证率低,遇到连续干旱就会重新出现饮水困难。近几年来,农村饮水设施建设基本停留在较低水平,明显滞后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大部分饮水工程缺乏水处理设施,水质达不到规定的标准。饮水不安全对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构成了威胁。

2.2对农村人畜饮水的水质要求

为使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得到保障,农村供水的水质必须符合国家现行《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水质标准包括物理性状、化学性状、毒理学及细菌学四大类指标。

2.3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安全的几点措施

为使农村供水的水质符合国家现行《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作势在必行。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安全问题的总体思路是: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以改善农村饮用水条件,实现饮水安全为目标,以提高农村饮用水质量为重点。

第一、保证水源的可持续性。水源布局一定要合理,既要考虑当前,又要考虑长远;既要考虑水量,又要考虑水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设一些高标准的水源工程,保证群众在特大干旱年份有水吃。要十分珍惜深层地下水资源,确需开采深层地下水时,一定要做到采补平衡,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二、要保证工程的可持续性。要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和农民的承受能力确定工程建设规模和标准,建设资金要充足,工程要配套,质量要达标。在选择工程方案时要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根据群众的意思选择工程形式和建设方式。

第三、要注意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水量水质并重,防治结合,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一是加强对饮用水水源的保护。要划定供水水源保护区,制定保护办法,特别是要加强对水源地周边设置排污口的管理,限制和禁止有害化肥的使用,杜绝垃圾和有害物品的堆放,防止供水水源受到污染。二是加强安全饮用水工程建设,对于具备集中条件,但目前供水设施简陋且饮水不安全的地方,可以建自来水工程;对水源受污染严重且恢复困难的已有饮水工程,更换新水源;对缺乏必要水处理设施的已有饮水工程,增加水处理设施。在居住分散的山丘区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建造散式供水工程。对于列入移民计划的村庄,可先修建一些临时供水设施。

第四、加强水质检测建设。为保证饮用水水质,应加强水源、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的水质检验和检测。

在农村人畜饮水可靠方面,也就是保证水的供给不受影响上,必须在工程建设上,应采取以下措施:

取水建筑应尽量简单可靠,以地面水为水源时,可修建小型水库、河床式取水建筑物、岸边式取水建筑物、渠道涧槽引水、管道引水等。以地下水为水源时,采用大口井、机井、地龙(渗渠)等。采用何种形式,需按各地水源,地形等情况决定。在采用沉淀池、过滤池等净水建筑物时,应力求简单适用,尽可能选用当地材料,以减少工程造价。在建造水窖、水池、岩槽、配水管网等输、蓄、配水工程时,农村尽量选择树枝状的管网布置方式,管网中尽量多设置调节建筑物,尽可能利用地形建高位水池。平原地区则需建水塔,使管网内经常保持20-30米的压力水头,以保证连续供水,并尽量选用常用规格的管道、管件。

以上是对农村人畜饮水安全问题和供给程度上作了一些简单的介绍,下面我们就农村人畜饮水工程管理方面作一些探讨:

3.农村人畜饮水工程管理

管好用好人畜饮水工程,是使工程保证正常供水,充分发挥效益的一项重要工作。人畜饮水工程建成后,必须加强管理。

3.1建立管理责任制

根据工程所有权的明确归属,应建立明确的管理责任制。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应根据工程大小和受益范围,建立管理机构和配备专管或兼管人员,对管理人员实行岗位责任制,集体举办或联办饮水工程,也可承包给有专门技能、工作责任心强的个人进行管理,签定承包合同,明确责、权、利,做到奖惩分明。

3.2工程管理

人畜饮水工程在运行过程中,必须进行维修养护,确保正常供水,发挥其效益。

3.2.1取水工程的管理

取水工程包括引水渠、管道等,引水渠,管道应经常进行检查,发现漏水应及时处理。取水口的污物应经常清理,防止进入管道,造成阻塞。排砂孔应定期冲砂。冬季还应防止霜冻损坏管道。一般采用的防冻措施是打开水龙头,让水流畅通,多余的水可放进调节水池内,防止浪费。

3.2.2净水工程的管理

净水工程在整个工程系统中不可轻视和一部分,为了保持水质良好,过滤池中的砂、碎石填料,每年应清理一次,并按级配要求重新装入新料。沉淀池要经常清淤或冲洗,特别是雨季引水,应防止大量泥砂进入管道,水渠。

3.2.3配水工程的管理

供饮水用的水池,应保持不垮不漏,在运行中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开敞式水池,要经常清理池中的污物,池底每年清淤一至二次,并防止牛马牲畜直接在池中饮水,保持水质卫生。

3.2.4供水设备的管理

供水设备主要包括闸门、水表、水龙头及水泵、电机等。要经常进行检查,发现漏水或螺丝松动要及时维修,防止工作失职,影响正常供水。水泵及电机等重要设备,要严格按规程操作。

3.3水质监测管理

给水工程投产后,必须经常化验水质,以确保供水安全。

3.4管网的养护管理

管网的经常性养护很重要,管网养护工作的范围很广,如阀门维修,漏水检查,水管接头松动维修,水管防冻等。

福建省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若干意见 第5篇

为进一步做好新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的验收工作,使项目验收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根据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卫生部颁发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验收范围

(一)省级以上资金安排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利用其它资金建设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可参照执行。

(二)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按批准的设计文件所规定的内容、标准和时间建成,建设单位应在工程竣工后三个月内向县(市、区)水利局申请组织竣工验收,验收合格后,办理固定资产移交手续,否则不能交付使用。如三个月内办理竣工验收确有困难,经验收主管部门批准,应先申请工程投入试运行,竣工验收可适当延长,但不得超过六个月。

二、验收依据和方法

(一)国家出台的有关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管理等方面 的政策性文件。

(二)《福建省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若干意见(暂行)》、福建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批准的实施方案(或初步

设计)等技术文件以及主管部门有关审批文件。

(三)现行施工技术验收规范以及其他有关技术规定、规范。(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验收采取建设单位自验、县级验收、省、市级抽验的方式。工程验收时采取听汇报、查资料、看工程、群众测评等方法进行。

三、县级验收

(一)建设单位(以下达投资计划为准,一般以乡镇为单元)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质量负责。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要组织施工、监理(或质检)、设计及使用等有关单位,整理好文件、技术资料,及时组织自验, 合格后,向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提交竣工报告,并申请验收。

(二)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接到申请后,应尽快会同发改、卫生等相关部门组成验收委员会,对列入省级以上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计划的工程逐项进行验收。对有饮水安全工程任务的乡、镇进行全面验收,特别是对薄弱环节进行重点验收,验收合格后,应及时向设区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发改部门提交报告验收情况,设区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汇总后报省水利厅、省发改委备案。

(三)验收内容及评分标准

1、验收内容包括组织机构建设;建设项目任务完成情况;工程建设质量;工程建设资金执行情况,包括国家补助资金、市

配套资金和县(市、区)配套资金到位情况,乡村群众自筹资金到位情况,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等;工程运行管理机制及管理制度建设情况(验收准备材料附件1)。

2、评分标准(附件2)。评分采用百分制,分四个等级,总分90分以上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70~79分为合格,69分以下为不合格。

(四)验收步骤

1、听取汇报。由建设单位汇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总体情况。集中供水工程要有工程建设总体报告、竣工报告;施工单位的施工总结报告;管理单位的管理办法、试运行报告。对抽验的小型工程要有综合报告。

2、审阅文件。审查提交的各种文件、资料、财务报表、工程图表等有关资料。

3、现场验收。对工程类型、完成效果、工程质量、运行管护、效益发挥等情况进行实地考察。

4、群众测评。重点是对工程质量、水质、水量、水价、管理、服务等是否满意进行测评。

5、通过验收。验收委员会根据验收内容及标准进行评分,提出验收意见。

四、省、市级抽验

(一)省级根据各地实施项目竣工验收情况进行抽验。省

级抽验由省水利厅商省发展改革委组织省、市有关部门进行。按工程形式、工程投资等从各地上报的工程项目中随机抽出验收的工程项目。对新建的日供水1000立方米(或供水人口万人)以上的单项工程,要全部进行抽验。

(二)省、市级抽验除对工程进行验收外,还将对解决人口数量进行抽样核实。对项目村验收检查要有受益单位负责人签字的实际受益人口。集中供水工程要求以自然村为单位,每村有不少于3名村民代表签字。

(三)省、市级抽验内容根据县验收情况,视工程规模、投资大小而定。

本验收办法由福建省水利厅、福建省发展改革委负责解释。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1:

农村饮水安全项目验收准备的资料

(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单位的综合报告,包括规划设计情况、工程施工情况、工程竣工情况、工程管理情况、财务决算情况;集中供水工程(一般联村以上项目)要有规划设计、施工、竣工、管理、财务决算报告,可装订成册;单项小型工程(一般单村及其以下项目)要求有一个简要的工程建设情况报告。

(二)乡、镇完成工程总体分布图,建设项目计划和完成工程情况统计表,工程项目竣工情况登记表,单项工程情况卡片(以村建档建卡,存档备查)等。

(三)所有工程项目设计文件、图表,设计修改部分文件、图表,设计批复及设计变更批复文件(单项小型工程设计文件备查)。

(四)竣工决算报表:包括单项工程主要技术指标表,项目资金执行情况及决算表和单项工程决算表,单项工程交付使用财产表。

(五)县级审计部门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项目的审计报告。

(六)建设单位对每项工程的自验报告(备查)。(七)建设单位申请验收文件。

(八)工程建设大事记。

(九)反映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影集(贴粘式)。影集中要有每处工程的照片及文字说明。

(十)日供水1000立方米(或供水人口万人)以上的单项工程须按上述要求全部提供,其他小型饮水安全工程,县级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可视情适当简化。

附件2: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验收评分标准说明

一、组织领导(5分)

1、将饮水安全工程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内容,层层签订了责任状(2分);否则为0分。

2、饮水安全工程组织机构健全,并有主要领导挂帅(3分);否则为0分。

二、前期工作(10分)

1、以当地的自然、经济条件为基础,对水源和建设方案充分论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选择了适合当地的工程形式,并根据省里的要求提出了全县饮水安全规划(5分);否则为0分。

2、所有工程项目有设计文件(5分);工程中出现无设计的工程时,按有设计工程数占验收工程总数的比例评分。

三、任务完成(15分)

1、全部完成了责任状签订的饮水安全指标,工程项目全部完成(10分);达到任务的90%(8分);达到任务的80%(6分);达到任务70%(4分);其余为0分。

2、工程建设项目与省下达计划相一致,或虽不一致,但履行了有关手续(2分);否则为0分。

3、所有工程都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全部受益(3分);在验收工程中,当年受益人口比例达到总受益人口的90%以上(2分);比例达到80%以上(1分);80%以下为0 分。

四、工程质量(25分)

1、所有工程(包括集中供水工程),施工组织健全,有施工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按照有关规定的签订了施工合同或实行了招投标制(5分);验收工程中,90%以上的工程符合上述要求(3分);75%以上的工程符合上述要求(2分);75%以下为0分。

2、所有工程实际供水能力达到工程设计要求(3分);90%以上的工程实际供水能力达到设计要求(2分);75%以上的工程实际供水能力达到设计要求(1分);75%以下为0分。

3、所有工程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5分);否则为0分。

4、所有工程布局合理,按设计图纸及有关标准施工,工程配套设施齐全,结构尺寸达到设计要求(4分);75%以上工程布局合理,按设计图纸及有关标准施工,工程配套设施齐全,结构尺寸达到设计要求(2分);75%以下为0分。

5、全部工程土建质量全部达到建筑有关标准,主要建筑物无渗水、垮塌、不均匀沉降现象(3分);75%以上工程土建质量达到建筑有关标准,主要建筑物无渗水、垮塌、不均匀沉降现象(1分);75%以下为0分。

6、所有管道和机电设备安装规范(2分);主要管道和机电设备安装规范为(1分);管道和机电设备安装不规范为0分。

7、所有材料、设备质量可靠,产品有合格证书,并且材料设备是按要求采购的(3分);85%以上材料设备达到上述要求的(1分);达不到85%的为0分。

五、资金投入(15分)

1、省级以上补助资金按计划足额到位,及时兑现(3分);否则为0分。

2、市、县两级配套资金到位额达到省规定配套资金总数的100%以上的(4分);配套资金到位额达到省规定配套资金总数的80%以上(2分)。

3、群众自筹资金到位(3分);群众自筹资金到位80%以上(1分)。

4、设立专账(2分);否则为0分。

5、资金使用符合有关财务规定,无违纪违规现象,审计合格(3分);否则为0分。

六、工程管理(30分)

1、地方政府制定了适合当地实际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实施细则,并确定了专门管理人员(4分);否则为0分。

2、工程都落实了产权和管理主体(4分);落实了90%以上(3分);落实了80%以上(2分);落实了70%以上(1分);70%以下为0分。

3、工程都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完备的管理设施,完整的管理运行记录(4分); 90%以上(3分); 80%以上(2分); 70%以上(1分);70%以下0分。

4、工程都按国家有关规定重新核定了水价,进行了“水价、水量、水费”公示,并按核定的水价足额征收水费(4分),落实了90%以上(3分);落实了80%以上(2分);落实了70%以上

(1分);70%以下为0分。

5、工程都核定了基本水量和最高水量,并按相应标准收费(2分),比例达到80%以上(1分);80%以下为0分。

6、工程都提取了大修和折旧基金,并有操作性较强的使用管理办法(3分),落实了80%以上(2分);落实了70%以上(1分);70%以下为0分。

7、对工程的水质要进行水质监测,对集中供水工程的水质每年至少进行两次分析化验(2分);比例达到80%以上(1分); 80%以下为0分。

8、工程都有完善的水源地和水工程保护措施(2分)比例达到80%以上(1分); 80%以下为0分。

9、工程基础资料齐全,并有完整的档案(2分);工程基础资料齐全,但未整理归档(1分);工程资料不全(0分)。

10、群众对工程管理评价的测评。满意(3分);比较满意(2分);不满意(0分)。

附表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验收综合评分表评分内容组织领导工程建设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内容,层层签订了责任状。组织机构健全,并有主要领导挂帅。前期工作有符合国家及省有关规定的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的规划。有工程设计。完成了责任状签订的农村饮水安全指标。任务完成工程建设项目与省下达计划一致,或有变更,但履行了有关手续。工程建设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受益。施工组织健全,有施工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按有关规定,工程实行了招投标制或签订合同。实际供水能力达到工程设计要求。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工程质量工程布局合理,按设计图纸及有关标准施工,配套设施齐全,结构尺寸达到设计要求。土建质量达到建筑有关标准,主要建筑物无渗水垮塌、不均匀沉陷。管道和机电设备安装规范。材料、设备质量可靠,且是在农水协作网网员单位采购。省级以上补助资金按计划足额到位,及时兑现。市、县两级配套资金足额到位,及时兑现。资金投入群众自筹资金到位。设立专帐。符合有关财务规定,无违规违纪现象,审计合格。地方政府制定了适合当地实际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实施细则,并确定了专门管理人员。都落实了产权和管理主体。都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完备的管理设施,完整的运行记录。都按国家有关规定重新核定了水价,进行了“水价、水量、水费公示”,并按核定的水价足额征收水费。工程管理都核定了基本水量和最高水量,并按相应标准收费。都提取了大修折旧基金,并有操作性较强的使用管理办法。对工程的水质要进行水质监测,对集中供水工程的水质每年至少进行两次分析化验。都有完善的水源地和水工程保护措施。工程基础资料齐全,并有完整的档案。群众对工程管理评价的测评。总分分数分配评分******100

验收负责人签字:

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意见 第6篇

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意见

**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意见年六月十日

为抓好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真正解决群众吃水难、饮水不安全的问题,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意见:[那一世范文网文章-http://找范文,到那一世范文网]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加强农村供水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供水社会化服务体系、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为目标,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切实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努力改善群众的

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高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构建和谐社会。

二、主要任务

今年计划完成20个村40个屯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预计总投资660万元,其中争取国投315万元,群众自筹345万元,新打井20眼,达到井、泵、罐、房及管网相配套的“五个一”标准,受益人口万多人,在人口较为集中的区域大力推广联村联片集中供水。第一批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要首先启动,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0%以上。

三、保障措施

1、科学制定建设规划。要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先急后缓、稳步推进”的原则,搞好项目编制及工程设计。要对水源进行充分论证,选择保证率高的水源,水源不符合要求的不允许建设供水工程。要规范项目建设程序和技术标准,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

2、多方筹集资金。筹集资金是今年我

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要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入机制。水务部门要积极对上沟通,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要以单井为单位,不足部分由各乡村负责自筹。同时,要加强资金的管理。所有建设资金到位后,由水务局在财政设立专户,统一管理,按有关程序划拨和使用。审计部门要定期对资金到位及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做好对专项资金的监督和审计。

3、分块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要采取竞价招标、分级负责、分块实施的办法。水务部门要切实加强工程建设管理,严格把好设备材料质量关、施工队伍招标关、工程质量验收关。井管、水泵、净化水设备等批量材料实行政府统一采购,科学合理地确定进尺费,原则上井深50米以下的每米不超过100元,井深50米以上的每米不超过120元。项目建设所在的乡村,要负责管网入户,泥浆坑和排水沟开挖,施工用砂、钻井粘土料、回填滤料和封井材料的准备,安排好钻井人员住宿、施工用电、井房建设和材料运输等项工作。

4、制定优惠政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公益性项目,建设用地要优先予以安排,需要缴纳的各种税费要给予重大程度的优惠,全力支持饮水工程的建设。

5、采取恰当的组织方式。要坚持农民自愿、注重实效、民主决策的原则,积极引导群众参与此项工作,要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落实好“一事一议”制度,避免产生不稳定因素。

6、创新管理机制。要积极探讨发挥工程长期效益、农民长期得实惠、以水养水良性运行的机制。新建的供水工程要建立管理机构,实行市场化运作,合理核定水价,既要让农民群众能够承受,又要确保供水工程良性运行,持久发挥效益。

四、加强组织领导

1、成立组织。各级政府要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县政府要成立全县农村饮水

安全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由主管副县长任组长,财政局、发改局、水务局、经济局、审计局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水务局。各相关乡村也要成立组织,明确任务,细化责任,落实一名领导具体抓。

2、分工协作,齐抓共管。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加强协调,密切配合,认真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共同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工作。

福建省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若干意见 第7篇

阜南成功探索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新模式

阜南县积极探索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模式,50处水厂由过去水务部门全权负责管理和运营,变为经营权和监督权分离,通过拍卖、租赁、承包经营权的方式,委托社会服务组织经营,实现“以水养水”取得良好成效。一是理顺政府监管体制。出台《阜南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实施细则》。成立农村饮水安全管理站,负责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县财政设立农村饮水安全专项资金,每年拨付50万元,用于41处小水厂工程运行管理维护。强化监督管理,确保水厂国有资产不流失、经营性质不改变、供水水质有保证、供水水价不超限。二是管运分离。通过拍卖、承包、租赁、联村并网扩建大水厂等方式,放活9处万人千吨规模水厂经营权,实现以水养水、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发展机制。其中拍卖5处万人千吨规模水厂15年经营权;将4处万人千吨规模水厂租赁给阜南县水建公司经营。9处拍卖、租赁的规模水厂,实际受益人口18.9万人,占全县总受益人口的48%。水厂拍卖、租赁经营用水率达到97%。第二,承包。41处单村集中供水小水厂通过乡镇推荐、县考核选聘、培训合格后,组建水厂管理机构。各水厂按照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方式,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41处小水厂实际受益人口20.23万人,占全县总受益人口的52%,用水率85-90%。

福建省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若干意见 第8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次调查以本县农村“十一五规划”期间已建成的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为对象,选择供水量达到20 t/d以上的工程30个作为监测点,分布于30个行政村。

1.2 方法

①填写统一的农村饮水安全供水工程基本情况调查表。②采集2008年丰水期、枯水期30个监测点的出厂水和末梢水水样各1份,计120份,水样采集、保存、运输、检测按照GB/T 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检验20项监测指标。水质检验结果按照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1]进行评价。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本情况

全县总乡镇数24个,总行政村278个,总自然村3443个;全县总人口数468 356人,其中农村人口数423 776人,集中式供水755个,覆盖村数261个行政村,覆盖人口296 198人;调查已改建30个行政村的饮水安全工程,覆盖人数34 960人。

2.2 饮水安全工程基本情况调查

本县30个监测点分布于19个乡镇30个行政村的饮水安全工程,其供水能力共计6200 t/d,覆盖人数34 960人,总投资556.4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64.8万元。30个饮水安全工程其水源地面水18个(60.0%):水库1个(3.3%)、溪水17个(56.7%);地下水12个(40.0%):深井1个(3.3%),山泉水11个(36.7%)。水源以地面水为主,地下水源以山泉水为主。处理方式:完全处理1个(3.3%)、沉淀过滤26个(86.7%)、未处理3个(10.0%),饮水安全工程水处理方式以沉淀过滤为主,仅1个有二氧化氯消毒处理设施。

2.3 水质检测结果

监测20项指标:感官和一般化学指标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pH值、铁、锰、氯化物、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耗氧量、氨氮,毒理学指标砷、氟化物、硝酸盐,菌落总数、细菌学指标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游离余氯或二氧化氯。于3月枯水期和7月丰水期分别采集出厂水、末梢水各30份水样,共计120份。水质检测结果:感官和一般化学指标超标率0.3%(浑浊度超标2项次、铁超标2项次),毒理学指标超标率为0,细菌学指标超标率36.1%(超标130项次),综合超标率0.6%;水样超标率76.7%,见表1。仅2份有二氧化氯。水样超标主要原因是饮水安全工程水质仅作简单过滤、沉淀,无消毒设施或不落实,导致细菌学指标超标。

注:()内数字为超标率(%);超标率(%)=超标项次/监测项目项次×100。

3 讨论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对饮用水卫生安全要求提高,为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近年国家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经费的投入,加快了农村改水进程。本次调查了解了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监测点基本情况、水质状况,其工程水源以地面水为主,地下水以山泉水为主,充分结合了本县水质状况特点[2]选择水源,但其水质仅作简单过滤、沉淀或未处理,导致浑浊度超标;无消毒设施或不落实,导致细菌学指标合格率较低。

为顺利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需结合本县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饮水安全工程的工作目标、方案,落实项目配套经费和地方改水经费,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顺利实施。在工程实施前根据本县水质状况特点[2]选择好水源,加强水源保护,发展改革、水利部门落实饮水安全工程规划、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时,要听取卫生部门的意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范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管理。工程实施中按要求做好过滤、沉淀、消毒设施等水质处理的建设,管材、管件等涉水产品要符合卫生要求,行业要建立有效的监督保障措施以加强监管。卫生部门加强对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和水质卫生监测工作的检查、指导和监督。各部门严把工程验收关,水质检验合格后方可供水,确保饮水安全工程的水质卫生安全。提高供水工程管理单位的服务水平,加强水源保护、水质处理、饮水消毒等日常卫生管理工作,让群众真正喝上卫生安全的饮用水。

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监测,健全水质卫生监测体系,建立水质卫生常规监测制度,开展水传播性疾病资料的收集、汇总和分析。定期通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监测工作情况。水利、卫生部门加强信息沟通与工作配合,建立部门工作协调机制,共同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联合开展监督和检查,确保目标工程顺利实现。采取多种形式向广大农民宣传饮水卫生安全、卫生防病知识和环境卫生知识,使群众了解饮水与健康的关系,提高卫生防病意识,养成良好卫生行为习惯,提高群众的健康素质,积极引导群众全过程参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让广大农民群众和社会力量参与农村饮水安全各项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饮水卫生安全保障,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摘要:目的了解福建永定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状况。方法填写统一的农村饮水安全供水工程基本情况调查表,水质检验按GB/T5750-2006方法,结果按GB5749-2006评价。结果饮水安全工程水源地面水占60.0%,地下水占40.0%(其中山泉水36.7%);沉淀过滤处理占86.7%。细菌学指标合格率较低(超标率36.1%)。结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处理方式以沉淀过滤为主,无消毒设施或不落实。农村改水工程要加强监管及日常卫生管理工作,加强水质卫生监测。

关键词:饮水安全工程,水质监测,卫生学调查

参考文献

[1]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福建省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若干意见 第9篇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按照水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等指标衡量,目前全国尚有3亿多农村人口(中西部地区占80%)饮水未达到安全标准。2005年,国家启动了农村饮水安全应急工程,要在两年内解决212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1.现状

目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会同水利部、卫生部等有关部门抓紧编制《“十一五”农村饮水安全建设规划》,确保在“十一五”期间解决1亿农村人口饮用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污染水和血吸虫病区、微生物超标等水质不达标以及局部地区严重缺水的问题。,“十二五”期间,中国将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全面解决2.98亿农村人口和11.4万所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

饮水安全直接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10年来,我国累计完成农村饮水工程投资1786亿元,解决 了3.26亿农村居民和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受益人口比例由2004年的38%提高到2011年的63%。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在2015年前基本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

据介绍,“十二五”期间,我国将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农村饮水安全保障行政首长负责制,加大投资力度,强化项目管理,落实工程用电、用地、税费等优惠政策,加强县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能力建设等,确保工程长久发挥效益,农村群众长期受益。

2.十二五安全饮水规划介绍

一要统筹兼顾,分步实施。优先解决严重影响居民身体健康的水质问题、涉水重病区的饮水安全问题以及局部地区严重缺水问题。二要规模发展,注重实效。有条件的地区发展规模化集中供水,不具备条件的地方可以采取分散式供水或分质供水。三要防治结合,确保水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完善水质检测与监测制度。四要建管并重,促进节水。建立健全县级供水技术服务体系。积极推行用水户全过程参与建设和管理。认真落实节水政策和措施,促进节约用水。五要坚持政府主导,农民参与。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管理由地方政府负总责,中央给予指导和资金支持,群众投入以投工投劳为主。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

3.切实抓好,农村饮水安全

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目前,我国农村的饮水设施以传统、落后的分散供水为主,与城市供水有相当的差别,饮水安全问题很多,是我国农村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之一。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十一五”期间,全国要解决16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优先解决人口较少民族、水库移民、血吸虫病区和农村学校的安全饮水。用两个五年时间解决全国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十一五”期间,重点解决饮用水高氟、高砷、苦咸、污染及微生物病害等水质问题,以及部分地区的严重缺水问题。

本期话题围绕如何加强农村饮水安全、推进新农村建设进行探讨。

4.城乡一体化,同饮安全水

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涉及到水源保护、工程建设、管理维护、安全监测等多方面的内容,是一个必须统筹考虑的系统工程。贵州毕节市通过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有效解决了水源保护难、饮水工程运行管理难、水质安全监测保障等一系列问题,较好地解决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贵州毕节市近年来,立足毕节市城乡差别不断缩小,城乡融合发展的趋势十分明显的特点,市委、市政府通过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从而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自然条件,按照整合资源、统筹规划的原则,毕节市突破行政区划制约,合理选择饮水安全工程的类型,科学制订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做到使农村饮水安全规划与新农村建设规划、城镇建设规划、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相衔接。扩大市自来水公司和乡镇自来水厂的供水能力,建成连片集中供水体系,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使城乡供水“同源同网同质同价”。

对于适宜铺设自来水管网的地方,毕节市采取市、镇水厂管网向周边镇村辐射延伸的模式。对于居住相对分散,管网延伸投入成本过高的地方,毕节市以行政村或自然村为单位,在有水库、湖泊、山泉的地方引蓄供水;在地表水匮乏的地方,兴建集中井。通过这两种途径建立自备水源。自备水源的水经过净化处理,达到饮用水标准后,送到农户家,解决了一小部分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在资金筹措上,毕节市采取“三个一块”:即国家和省补助一块,市、区、镇(乡)财政安排一块,群众自筹一块。市、区、镇(乡)财政投入用于城区至乡镇的主管网建设。国家和省级补助主要用于乡镇至自然村的支管网建设。乡镇负担主管网的土方挖填、青苗补偿费用。群众自筹资金,用于解决村内的入户管网、水龙头、水表的安装费用。市供水、交通、供电、城管等相关部门还免除了各种收费,以降低工程建设成本。

为了保障城乡供水一体化的顺利运行,毕节市努力健全使用管理机制,确保运转协调。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既让企业有利可图,又让群众用得起。毕节市城乡供水一体化模式的实践被群众称为“德政工程”、“惠民工程”。

科学制订规划。科学规划是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重要前提。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资金仅靠中央的补助是不够的,要建立各级地方财政补助、吸引社会资金、引导农民投入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建立工程质量保障机制。工程建设质量是效益的生命线,在工程建设中,必须采取质量保障措施,在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上狠下功夫。一是严把材料设备关,实行“公开招标,集中采购”,选择有信誉的单位集中供货;二是严把施工队伍关,规模较大的集中式供水工程,选择有资质的专业队伍施工;三是严把质量监督关,由水利专业监理和受益农户跟班监督;四是严把竣工验收关,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饮水安全问题 第10篇

摘 要:保障饮水安全是当前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务,而农村饮用水源保护是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核心。本文通过调查对影响我国农村饮用水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剖析了农村饮用水源地污染的主要成因;提出了保护农村饮用水水源的对策建议。关键词:农村饮用水源;现状;保护;对策建议

我国农村饮用水安全危机的核心问题是农村饮用水源保护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对饮水安全工作做出重要批示,:“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要想办法解决群众的饮水问题,绝不能让群众再喝高氟水”;“要增强紧迫感,深入调研,科学论证,提出解决方案,认真加以落实,使群众能喝上„放心水‟”。

在2009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温总理指出:五年来解决了9,748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2009 年再解决6,000万人安全饮水问题。[1]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加大了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的投资力度,采取了一系列工程和管理措施,解决了一些农民的饮水问题。但农村饮水安全形势仍十分严峻,而且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广大农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又由于经济发展和资源过度开发,导致了农村饮用水源污染和水资源枯竭问题,这些问题正日益威胁到农民的饮水健康。因此,加强农村饮用水源保护,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已经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2]。

一、农村饮水现状和展望

农村饮水主要是指农村和乡镇居民生活用水。我国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有氟水区、苦咸水区、用水量不足、用水方便程度低等9 种类型。出现饮水不安全的原因包括:水资源短缺,时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不匹配;环境污染严重,流经城市的90%河段受到严重污染,75%的湖泊出现富营养化;地下水超采,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等。全国1/4 以上的国家河流监测断面和近1/2 的国控重点湖泊水库不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最低要求,一半以上的国家河流监测断面和70%以上的国控重点湖泊水库不适宜作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河湖污染相当严重。饮水安全问题任道重远。

目前中国农村继续要求饮水解困的人数还有1,000 多万,主要是近年来新出现的饮水困难人口。据了解,目前全国有3 亿多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饮水不安全人口在数量上中部多东部少,中部为1.4 亿人,东部为0.7 亿人;在饮水不安全人口占农村总人口比例上,西部多东部少,西部为40%;东部为27%。按照规划,中国到2010 年底将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困难问题,村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60%,至2020年底农村基本普及自来水,其中乡镇实现自来水化。在农村饮水困难问题基本解决的基础上,今后的工作重点将着力解决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优先解决对农民生活和身体健康影响较大的饮水安全问题。到2020 年基本解决我国农村的饮水安全问题,争取让3 亿多农村人口喝上放心水。

二、农村饮水安全面临的问题研究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工作,把帮助农村居民解决饮水困难作为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从物力、财力等各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建设一系列农村饮水工程,并提出和逐步推行一系列措施。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在取得一些经验和效益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农村饮水安全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1)水资源紧缺、气候变化,加大了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的难度。我国水资源紧缺,是世界上最贫水的国家之一。受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影响,我国极端气候发生频繁,且水资源总量呈下降趋势,严重威胁饮水安全。有资料显示,1997 年全国水资源总量为27,855 亿m3,2004 年降为24,130 亿m3,特别是黄河、淮河、海河和辽河地区水资源总量下降趋势极为明显。河北省平均年降水量上世纪五十年代为612mm,而近七年只有430mm,明显减少。我国华北、西北地区主要靠地下水源,多年来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单井出水量减少,有的井深在500m 以上。陕西、甘肃、宁夏等省山丘地区,主要靠集雨的水窖、水池和小水库,由于持续干旱,这些蓄水设施干涸,需要到几十公里外拉水吃。由于水资源短缺和缺少必要的供水设施,全国农村水量不足、保证率低的饮水不安全人口占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的三分之一。

(2)水污染严重,已成为威胁农村饮水安全主要因素。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工业及城市污染大量向农村转移,农村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交错,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村镇水环境恶化,局部突发性恶性水污染事件经常发生,大范围出现的水源污染和水环境破坏,对广大农民群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影响社会稳定,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生活污水直接进入饮用水源、牲畜直接在水源地饮水以及牲畜的粪便也被带入到水中。如果饮用水源流动缓慢,将使藻类及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现绿色,水质受到严重污染。乡镇采矿和冶金工业的尾矿、炉渣乱堆乱放在小河沟旁,造成河道淤积、水体受污染;采用落后工艺技术的乡镇企业对自然资源地掠夺式利用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工业生产过程中时有泄漏事故发生,对周围环境污染严重,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饮用水源的水质。对农村工业污染源的调查表明,有工业污染源的水源所占百分比较有生活污染源的水源所占百分比低得多,一般低于 50%,这与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工业发展尚比较落后有关。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污染源的污染饮用水水源问题会日益严重污染不仅造成许多农民的饮水困难,而且给目前已建工程的水源保护带来巨大难度。目前农村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威胁广大农村居民饮水安全的主要因素,且呈不断扩大趋势。全国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中有近一半是由于水环境污染和水源破坏造成的。

[论文网 LunWenNet.Com]

(3)地下水位下降。因工农业生产开采地下水过量,致使地下水位急剧下降浓度增大,地下水源受到污染。研究表明,尽管种类繁多的污染物可通过多种途径污染地下水,但是构成地下水广域性和持久性污染的并不是潜在有危害的重金属污染物,也不是有毒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而是存在于地质构造、成为天然水基本溶质成分的主要离子和生物中成份物质,这是因为地下水含水层比地表水有更强的净化能力,以及这些化合物自身的化学性质和在含水层中的化学行为。使地下水变苦、变涩,使形成的水体硬度增加,是当前地下水污染中的突出问题。

(4)农村供水工程小型分散、建设标准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国农村集中式供水受益人口为4 亿多,约占农村人口的40%,而日供水量大于200m3的集中式供水工程受益人口约占农村总人口的15%;由于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许多集中式供水工程设施简陋,缺少水处理和消毒设施,工程没有达到原设计标准,没有进行规定的水质检测。由于我国农村供水工程小型分散,建设标准低、设施简陋,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今年南方地区冰雪灾害使得大量农村供水设施损坏,影响正常供水。5.12 汶川大地震后,造成上千万人的饮水不安全,灾后重建任务艰巨,关于供水工程建设标准问题需要我们专题研究。

(5)水土流失 由于不适当的人为开发,引起了生态环境改变和自然环境的退化,使水源涵养能力下降,部分草原退化、植被稀疏,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每年有大量泥沙及腐植质进入地表水体在底部淤积,形成了地表水体的内污染源。

(6)农村面源污染。人们在从事农业耕作活动时,由于使用化肥、农药等,使有害物进入河流、湖泊、水库等,造成农村地表饮用水源的污染。农村面源污染中的主要污染物质是氮、磷营养元素:一方面,我国农田的氮肥使用量居世界首位,但其利用率却很低,过量的氮肥随降雨径流和渗漏排入水体而引起水源污染;另一方面,据联合国粮农组织1993 年统计,我国农田磷素进入水体的通量为19.5kg/hm2,比美国高8 倍。过量使用化肥已成为农村面源污染的主要的原因,这类污染是水源保护工作中不易控制的因素。

三、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的对策建议

确保农村饮用水源卫生,保障农民用上足量安全的水,其根本措施就是构建科学合理的供水工程、控制和治理环境污染。对于农村地区,要合理开发、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加快以雨水集蓄利用为重点的微型蓄水工程建设。污染一般是由人类活动带来的,对于农村饮用水源来说,主要是生活废弃物和工业“三废”引起的污染[3]。国内外研究者普遍认为,由于土壤岩性、生活垃圾、卫生条件、农药化肥和工业废水肆意排放等因素造成了饮用水源地污染。针对于此,一些研究者也提出了相应的保障饮用水源地安全的对策与措施。主要包括:(1)选择不易污染的水源:水源的选择应从技术和经济两方面综合考虑。由于地表水易受到工业废水、农灌尾水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以地表水为饮用水水源会增加水质净化的难度。在同等条件下,地下水源不易受污染,易于防护,卫生条件好,宜优先选择水质符合要求的地下水。只有当地下水短缺或水中含氟、铁等物质过高、水味苦咸或遭受工业有害废弃物严重污染致使水质恶化时才应考虑地表水;(2)严把水源工程关:确保水源水质符合国家饮水卫生标准,应建立坚持在水源工程开工前检验相关水源水质的制度,并尽量采用全封闭水源构筑物,避免污染物直接污染;(3)加强水源卫生防护:作为生活饮用水的水源,应设置卫生防护地带,划分不同的水源保护区,并规定相应的保护措施;(4)强化水质监测:加强对供水水源地的监测工作。为了防止水的污染,建立健全严格的水质检验制度。水源水质监测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全面掌握水源水质的动态变化特征,为水源水质的准确评价和水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及水源污染防治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依据。水源水质监测与评价应包括监测点的布置、监测项目、监测时间、监测频率的确定、监测方法的选择和水质评价等内容。其中具体监测项目可针对不同水源,按水源环境质量标准及水源污染的实际情况加以确定。

[论文网 ]

参考文献

上一篇:打一个电话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下一篇:脱贫攻坚工作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