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吧利润分析可行性

2024-09-06

酒吧利润分析可行性(精选3篇)

酒吧利润分析可行性 第1篇

酒吧的利润分析

一、酒吧经营的成本分析:

现以相关资料为基础,对酒吧的实际收入和开支进行分析,作为本次成本收益分析的数据依据。对于新开业的酒吧用试算收益来进行成本收益分析,试算收益反映的是对未来某一时期财务状况的预测,包括一定时期内的收入、支出、利润或亏损。

现开始对每个月(平均30天)收益进行分析,得出年月收益率。试算收益表是按每日满座销售收入来计算,每日销售额度为2万元左右。

试算收益表计算方法为,把它看成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通过对其他同类酒吧的销售收入和成本的分析,确定在本次计算中销售成本占饮品销售收入的比例为30%。演算依据及过程:

项目:(酒水、饮料、食品、水果、纸巾)

酒吧每月平均销售天数30天,估计每日销售额为20000元、则收入为: 20000×30(天)=600000元

销售成本实际占销售收入的30%、由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占销售的百分比可得知销售成本为600000×30%=180000元(销售成本)

毛利:月销售总额为600000元,月销售成本为180000元

可得毛利为:

600000—180000=420000元

二、酒吧经营收益分析

酒吧运作需要日常的财务支出,现以相关资料为基础、对酒吧的实际收入和开支进行分析,作为本次成本收益分析的数据依据。对每月运行30天状态下做出相关的费用支出预算,根据相关预算可以得知日常开支的重点,而且能根据试算收益表中的毛利润得知酒吧一个月运营的纯利润所占毛利润的百分比。

薪金:员工薪金由酒吧成本预算分析表得出:(22万左右)含小蜜蜂及营销部员工提成及工资。

员工餐费:为员工提供晚餐和夜宵补助10元,人数由酒吧成本预算分析中的人员配备可得知有60人左右、可知餐补为60×10×30=18000元/月。水、电、气、能源消耗根据调查得知电为消耗最大、三者总计为15000/月元左右。

广告推销:广告推销为酒吧开业做的广播宣传和酒吧外墙广告,根据当地情况,可预估费用大约为3000元/月

房租费:单算酒吧面积租金在20000元左右 税金:略

维修、保养:酒吧正式的营业都会存在一个维修和保养费用,平均每月维修费用在1000元左右。

折旧:酒吧的运营折旧,按一般物折旧及行业调查可知,酒吧折旧平均每月为3000元。

以上固定开支费用总额总和:280000元

酒吧以每月60万的营业额来算:

利润计算可知:毛利为:420000元/月,费用总额为:280000元/月。可知酒吧利润为:420000-280000=140000元/月。

注:以上利润计算是以最低标准来推算

如何分析企业利润质量 第2篇

对于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来说, 在关注企业利润时, 不但要关注企业利润绝对数额的大小, 更应该关注企业利润质量的高低, 否则有误差的甚至是错误的会计信息会导致会计报表的使用者做出错误的决策。那么, 如何分析企业利润质量的高低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企业利润的真实性、稳定性、成长性、变现性和形成企业利润的现实物质基础五个方面对企业利润质量进行分析。

一、企业利润的真实性分析

收益的真实性往往难以进行定量分析, 目前也没有可以用来衡量收益真实性的绝对尺度, 但是我们可以从一些消极信号入手, 来分析企业收益信息的真实性。如果企业出现下列消极信号, 则该企业利润的真实性应值得怀疑。

1. 审计报告出现异常。

如果注册会计师出具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之外的其他类型审计报告中的任何一种, 都意味着公司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可能存在失真。

2. 非正常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

在企业经营状况不良、而企业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又恰恰有利于企业报告利润改善的情况下, 我们可以认为这是企业收益质量状况恶化的一种信号。

3. 期后事项异常。

期后事项包括资产负债表日至审计报告日, 以及审计报告日至会计报表公布日这两段时间内所有对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

4. 利润过分依赖于非主营业务。

5. 营业费用、管理费用等项目出现非正常的降低。

6. 报表的主要项目金额前后各期发生异常。

7. 固定资产总额、无形资产总额相对于资产总额大幅增加。

8.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不寻常增加。

9. 企业有足够的可供分配的利润, 但不进行现金股利的分配。

二、企业利润的稳定性分析

企业利润越稳定, 企业利润质量越高。企业利润的稳定性包括企业利润来源的稳定性和企业利润区间的稳定性两种情况。

1. 企业利润来源的稳定性分析。

企业利润来源包括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净额, 这些利润来源的稳定性依次降低。其中, 投资收益、补贴收入和营业外收支净额是非营业利润并且不经常发生, 因此被称为偶然性利润;而主营业务利润和其他业务利润是企业的经营利润并且经常发生, 因此被称为经常性利润。经常性利润尤其是经常性利润中的主营业务利润在企业利润总额中占的比重越大, 企业的利润越稳定。主营业务利润与利润总额的比率被称为主营业务鲜明率。

主营业务鲜明率=主营业务利润÷利润总额×100%。主营业务鲜明率反映企业主营业务鲜明的程度, 是评价企业利润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盈利质量。主营业务鲜明率越大, 表明企业经常性利润占的比重越大, 企业利润越稳定。反之, 主营业务鲜明率越小, 表明企业偶然性利润越多, 企业利润越不稳定。

2. 企业利润区间的稳定性分析。

企业利润区间稳定性是指公司连续几个会计年度利润变动的波幅。从企业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 企业应保持稳定的利润水平和平稳的增长速度。企业可以通过各种手段以达到操纵某一个会计年度利润的目的, 但却很难在几个会计年度维持较高的利润水平。我们可以用利润波动率来分析企业利润区间的稳定性:利润波动率=本年度利润额÷相关分析期年度平均利润额。

利润波动率揭示本年度利润水平波动幅度。一般情况下若波动幅度较大, 说明利润稳定性较差, 利润质量较低, 应当引起关注。例如, 一些可能连年亏损的上市公司常常采用让一个会计年度发生较大亏损而让另外一个会计年度产生利润的方法, 来规避因连续亏损而可能被退市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 该企业的利润波动率较大, 从而说明其利润质量较差。

三、企业利润的成长性分析

企业利润的成长性分析是将企业的有关财务指标与往年相比, 用以判断利润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空间。我们可以从营业收入增长率、每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增长率、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每股收益增长率三个方面来分析。

1. 营业收入增长率=本年营业收入增长额÷上年营业收入×100%。

该指标反映的是相对化的营业收入增长情况, 与绝对量的营业收入增长额相比, 它消除了企业规模的影响, 更能反映企业的发展情况。该指标越大, 收益的成长性越好。

2. 每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增长率=本年每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上年每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100%。

每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增长率表明企业每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的增减变动情况, 它是从收付实现制的角度来衡量企业经营活动现金、企业利润变动趋势的重要指标。该指标若大于1, 表示企业本年每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有所增长, 指标值越高, 表明增长速度越快, 企业利润的成长性越好;若该指标小于1, 则说明上市公司盈利预期下降, 企业利润的成长性较差。

3.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每股收益增长率=本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每股收益增长额÷上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每股收益×100%

该指标反映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每股收益本年比上年增减变动情况。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每股收益增长率是综合衡量上市公司经营状况、预测其收益趋势的重要标志。若该指标大于0, 表示企业本年的每股收益有所增长, 指标值越高, 表明增长速度越快, 未来收益预期越高;若该指标小于0, 则说明企业未来收益预期较差、收益成长性不好。不过, 我们应当注意, 该指标只有在股本未变的条件下才可直接使用, 若股本发生变化, 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

四、企业利润的变现性分析

一般认为, 企业利润的变现能力越强, 其未来不确定性就越低, 企业利润的质量越高。企业利润是根据权责发生制, 对某一会计期间的收入与费用进行配比的结果, 它并不代表一定有现金的净流入。只有当现金净流入伴随企业利润协同出现时才表明收益的真正实现, 企业才能在收益的基础上偿付利息, 支付股东股利, 以及安排资金用于企业未来的发展。如果企业的收益没有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的支持, 则仅仅是“账面富贵”, 蕴涵较大的风险, 资产是虚肿的, 盈利能力指标泡沫严重。我们认为, 高质量的收益所增加的资产能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资产基础, 相反, 没有现金保障的收益可能使企业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企业账面上有大量的盈余, 但是却无钱支付银行利息, 无法进行必要流动资金的采购或者进行必要的费用开支, 如此一来, 企业经营业务无法顺利进行, 未来盈利和未来现金流量也就成为了问题。

因此, 企业利润变现性的好坏, 是判断企业利润质量高低极为重要的标准。我们可以用下面两个指标来判断企业利润变现性的好坏:

1. 净利润现金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100%。

该指标反映收益的现金保障水平。一般而言,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是一个企业自我创造现金能力的指标, 它是一个企业长期健康发展的保证。没有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作保证, 收益是不可靠的, 其质量较低。如果该指标值等于0或为负数, 那么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现金的能力很差, 收益很可能来自于非经营活动, 或者经营活动产生的收益不可靠、不稳定, 企业的长期收益没有保证, 不论哪种情况都说明企业的收益质量较差。如果该指标值大于0但较小, 那么收益的自我“造血”功能就较差。因此, 净利润现金比率越高, 收益质量越好。当然, 对于净利润为负的企业, 该指标的分析将没有意义。

2. 销售收现比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该指标反映企业在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后的收现水平。该比率越接近于1, 说明应计现金流入转化为实际现金流入的能力越强, 收入质量越好, 从而相应的利润质量越高;反之, 该比率小于1甚至远小于1, 说明应收款项多, 变现收入低, 收入质量差, 甚至可能有虚增收入, 形成虚增利润的可能, 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利润质量较差。

五、形成企业利润的现实物质基础分析

企业创造利润的过程是运用企业的资产生产产品提供劳务的过程, 因此企业的资产是形成企业利润的现实物质基础, 企业只有拥有高质量的资产才可能创造出更多更稳定的利润, 因此, 企业资产质量的高低决定了企业目前和未来利润质量的高低, 企业只有拥有高质量的资产才可能创造出高质量的利润。一般来说, 常常使用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来判断企业资产质量的高低。

1. 流动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流动资产平均占用额。

该指标反映了企业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 是从流动资产角度对其资产的利用效率进行分析, 用以评价流动资产的质量。一般情况下, 该指标数值越高, 表明企业流动资产周转速度越快, 流动资产会相对节约, 相当于流动资产投入的扩大, 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利润质量相对较高。而周转速度慢, 则需补充流动资金参加周转, 形成资金浪费, 降低企业盈利能力。

2. 固定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固定资产平均占用额。

该指标反映了企业固定资产的周转速度, 是从固定资产角度对其资产的利用效率进行分析, 用以评价固定资产的质量。一般情况下, 该指标数值越高, 表明企业固定资产利用充分, 同时也表明固定资产投资得当, 固定资产结构合理, 能够充分发挥效率。反之, 如果固定资产周转率不高, 则表明固定资产使用率不高。使用该指标时应注意计提折旧和更新改造对该指标的影响, 例如在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固定资产原值不变的情况下, 固定资产周转率会随着固定资产折旧的提取、净值的降低而提高。

3. 总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资产平均占用额。

该指标反映了企业总资产的周转速度, 反映了企业全部资产的利用效率。一般情况下, 该指标数值越高, 表明企业利用全部资产经营的效率越高, 企业同样的投入会带来更多的利润, 最终会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 从而提高企业利润的质量。

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的对比与分析 第3篇

摘要:同会计利润相比,经济利润考虑了资本的机会成本,十分准确的度量了企业的经营效益,是一个更为全面衡量经济效益的指标,是现代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核心。

关键词:会计利润;经济利润;企业管理

企业的生存目的就是为了盈利,企业处于什么状态时才算盈利呢,也就是说用什么指标来衡量企业的盈利水平呢?传统企业是以会计利润最大化为核心分析指标,而现代企业则选用了经济利润来衡量企业盈利水平。

一、基本概念

什么是利润?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经营成果,即全部收入与全部费用的差额。它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会计利润是会计学上的概念,是按一定的程序和方法计算出来的,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利用可靠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谨慎性原则等反映企业在一定经营时期内的经营成果,即期末净资产与期初净资产的差额,是账面利润,是公司在利润表中披露的利润。会计利润是在各个领域中运用得较为广泛的会计指标之一,它直观地反映了企业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差额,

经济利润是经济学上的概念,是指企业的总收益和经济成本之间的差额,即企业投资资本收益超过全部资本费用部分的价值。经济利润也被称为为超额利润或经济增加值。它一般适用于企业内部管理层,不对外界披露,它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发展前景。

二、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的联系

对会计师而言:利润=总收益-总成本,其中,总收益包括企业日常业务活动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让渡资产使用权实现的收入,以及企业非日常业务活动的取得的利得等,总成本包括实现日常业务活动取得的收入所发生的材料、人工等成本,业务税金和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以及企业非日常业务活动所产生的损失。会计利润在计算时只考虑可以可靠计量的实际发生的收入和成本。

对经济学家来说,经济利润=总收益一经济成本,经济收入是指按照财产法计量,在期末和期初同样情况下,一定期间的最大花费。即:本期收入=期末财产-期初财产,经济成本不同于会计成本,经济成本不仅包括会计上实际支付的成本,而且还包括机会成本,沉没成本等隐性成本。

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的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如下:

经济利润=总收益-经济成本=总收益-(会计成本+机会成本)=(总收益-会计成本)-机会成本=会计利润-机会成本

由公式可以看出,经济利润还可以表述为公司或个人生产经营产生的会计利润减去机会成本后的利润。

三、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的区别

会计师不确认隐性成本,不列入利润表的减项,是因为没有客观的办法计算隐性成本,会计准则要求所反映的业务是真实的、已经发生的并且是可以计量的,会计师不能做没有根据的估计。因此,经济利润就不同于会计利润,经济利润是企业投资资本收益超过加权平均资金成本部分的价值,经济利润在计算时考虑了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真实反映了股东财富的增加。经济学家弗雷德·马歇尔对经济利润的定义是“所有者或经理的利润在按现行利率扣除了资本利息后剩余的部分可称为经营收益或管理收益”,意思就是把股东投入的资本的机会成本按照现行利率来计算,在计算经济利润时再加以扣除,马歇尔说“公司在任何期间创造的价值,不但必须要考虑到会计账目中所记录的费用开支,而且要考虑到业务所占用资本的机会成本”。由此看来,用会计师的方法计算出来的会计利润很显然高估了实际利润。

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之间的最主要区别就在于,经济利润考虑了机会成本,而会计利润只考虑了会计成本,这表明,经济学家与会计师分析经营活动之间的着眼点不同,经济学家主要关心企业如何生产以及如何对产品进行定价决策,因此,当他们衡量成本时就包括了机会成本。而会计师的工作是记录流入和流出企业的货币,结果,他们注重衡量会计成本,却忽略了机会成本。

如果只考虑实际的投入产出形成的会计利润,而不考虑机会成本,经营活动有可能是不划算的。比如某人MBA毕业,投资10万元自主创业做生意,1年可以赚10万元利润,但如果他把10万元存入银行,利率是5%,每年利息收入为0.5万元,而他打工可以挣15万的工资,从机会成本角度来看,这1年其经济利润就是亏损5.5万元。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公司,如果公司的会计利润无法超过投资者投入资本的机会成本,这家公司就是在损耗股东财富,股东就不如把钱投到其他地方。

四、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在企业管理中的优劣势分析

由于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所包括的总收入和总成本的内容和范围不一样,所以企业管理当局采用二者时得出的结论也会不一样,对于广大投资者来说,由于他们的理念不一样,他们所关注的利润焦点也不一样,下面举例说明:

A公司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作为其财务目标,并将利润作为其业绩评价的核心指标,A公司2008年实现净利润1600万,2008年年末的所有者权益总额为5000万元(其中普通股1000万股,面值1元),长期负债5000万元(年利率8%),假定该公司的长期负债水平在2008年度内未发生变动,该公司的加权资金成本率为20%,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则A公司的经济利润=(投资资本收益率一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率)*投资资本总额=[净利润+利息*(1-所得税税率)一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率+投资资本总额=-100万元,每股净收益=净利润总额/普通股股数=1600/1000=1.6元/股。

B公司为求公司长期稳定的发展,将增加企业价值为其战略目标,并确定以经济利润作为其业绩评价的核心指标,2008年实现净利润1500万元,2008年年末所有者权益总额为600077元(其中普通股1000万股,面值1元)长期负债4000万元(年利率7.5%),假定该公司的长期负债水平在2008年度内未发生变动,该公司的加权资金成本率为15%,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则B公司的经济利润=(投资资本收益率-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率)*投资资本总额=[净利润+利息*(1-所得税税率)-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率+投资资本总额=225.20万元,每股净收益=净利润总额/普通股股数=1500/1000=1.5元/股。

A公司将会计利润作为企业财务战略的核心,而B公司以经济利润作为企业财务战略的核心,若以会计利润作为评价的标准,A公司(净利润1600万,每股净收益1.6元)优于B公司(净利润1500万,每股净收益1.5元),若以经济利润作为评价的标准,则A公司(经济利润100万)劣于B公司(经济利润225.20万),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发现,由于采用的评价指标不同,得出的结论完全相反,这说明,有会计利润的企业未必创造价值。

五、扬长避短,合理使用业绩评价指标

现代企业战略财务管理要求企业以价值管理为核心,考虑

到企业的长期发展,企业管理者在决策过程中必须考虑到自有资金的机会成本,而广大股东未参与企业的直接管理,且持股目的不尽相同,广大股东看重的是股价的涨跌,他们要求每年每股净收益尽可能提高,这样,他们所持有股票价格才会上扬。企业管理者在面对广大股东各不相同的要求时,就需要考虑到平衡各方面的利益。面对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指标得出的结论差异,如何让信息使用者合理利用这两个指标正确评价企业业绩,指导投资方向呢?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属于同一学科不同层次讨论的问题。它们虽然有很多差异,但是它们在作用、方法和数量上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经济利润的检验离不开会计核算的数据,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虽然都是用数量来表达,但会计利润主要从量的方面反映企业经济,而经济利润则从质的方面反映企业经济,在对企业进行评价时,经济利润更能说明问题,管理者在利用会计利润的数据进行决策时,要考虑到经济利润的精华。企业投资者在评价一个企业好坏时,不能仅看每股净利润是多少,依据传统的股票估值法一股利法和现金流量法来估计股票的价值,我们还可以利用经济利润模型来计算出公司内在价值(公司内在价值=公司账面净资产+股东权益未来增值),再利用公司内在价值算出每股股票价值。另外,企业在进行经营决策时,要做好全面预算,实现企业战略与预算管理的对接,使经营预算以战略预算为指导,并对战略预算提供支持与修正,充分认清会计利润可能造成的假象,避免陷入会计利润的误区,一般来说,企业有3个发展期,即快速扩张期、稳健发展期、防御收缩期。在快速扩张期,经济利润>会计利润,这种情况下,企业蓬勃发展,资本收益率高,大量进行外部筹资,且筹资渠道通畅,企业会获得超额利润,现有投资方向和决策是合理的,并优于其他投资方向,这时企业应该继续保持原有的选择。在稳健发展期,经济利润=会计利润,二者几乎相等,这种情况下,企业正好能够获得正常经营利润,此时企业各方面经济指标良好,利润积累足够规模扩张所需资金,虽然没有经济利润,但也不会轻易改变投资方向,除非,新的投资方向能有稳定的经济利润。而在防御收缩期,经济利润<会计利润,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纯收益低于正常经营利润,如果此时企业管理者光看到了,表面现象,而没有注意到实质,及时改变经营方向,转变经营策略,则很容易让企业陷入破产的境地。这时企业应该重新考虑其投资方向,以争取至少能获得正常经营利润。

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的计量基础的不一致,计算会计利润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而计算经济利润则把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有机地结合起来。现代企业建立以价值管理为核心的财务管理体系,经济利润法已成为越来越热门的理财思想,它的诱人之处在于:以经济利润为企业目标,它既可以推动价值创造的观念深入到企业上下,又与企业股东和债权人要求比资本成本更高的收益目标相一致,从而有助于实现企业价值和股东财富最大化。

上一篇:防止触电伤害的应急预案下一篇:网上办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