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一芳教师生涯职业规划

2024-05-15

孟一芳教师生涯职业规划(精选7篇)

孟一芳教师生涯职业规划 第1篇

.我的教师职业生涯三年规划 A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一名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教师,对自己的职业应该有一个长远的规划,才能使自己有一个明确的前进和发展方向。年轻,既是我们的劣势也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教学时间短,教学理论、经验均不足,与老教师相比教学效果还相差很多。然而,我们还年轻,思维活跃,勇于探索、能吃苦、有上进心。我们要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弥补这些不足,尽快让自己在各方面成熟起来。

未来三年里我的总目标是:努力成为业务水平较高的教师。

第一年:

尽快适应工作环境与模式,站稳讲台,掌握基本的教学方法。教师的第一要务就是上好课,所以我的首要目标就是遵循教育规律,科学备课,认真上课,积极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通过多听课,多向老教师请教,借鉴好的教学方法,积累教学经验,同时做好教学反思工作,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借助教师岗前培训的机会,了解教师职业道德及相关法律法规,努力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同时,新教师也面临着一系列的考核,本人力争不光要顺利通过考核,还要以优异的成绩通过。我坚信,在主客观的双重因素下,一定能在教学上逐渐成熟起来。

在班级管理上,还确实经验。本学期我将跟有经验的班主任学习,和各位班主任的交流中不断学习,积累经验,为今后的班级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年:

加强学习,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对于教育,我还是相当迷惘的的。所以我需要加强对教育、教学论文的研读,努力将这种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思考,同时希望能对实际的教学产生一定的启示和指导。

积极投身实际的班级管理工作,将所听、所看、所学应用其中,努力当好班主任,带好班。

第三年:

针对几个有可行性的课题,努力撰写几篇质量比较高的教育或科研论文,争取能够在期刊上发表。

总之,作为青年教师,我会踏踏实实地从本职岗位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在工作中难免回碰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但是我都会努力的去克服,遇到克服不了的困难会主动向老教师和学校领导寻求帮助。相信只要勤奋、踏踏实实工作,潜心教学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我的教师职业生涯三年规划 B

苏格拉底说:当我们为奢侈的生活而疲于奔波的时候,幸福和生活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作为刚刚上岗的新教师,做起学问来确实感觉永远也不能知足似的。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面对一次次突如其来的考验总会让我措手不及,甚至力不从心。正所谓万事开头难,未来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刚迈上讲坛的我心里清楚自己想成为一位优秀的教师,一定要让自己不断地发展,不断地进步。为此,我觉得为自己设计一个三年的人生发展规划是必要的,也是特别重要的。

一、现状分析

1、优势:作为新教师,谦虚好问,具有较高的热情,热爱学生;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一个充电的平台;热爱教师这一职业,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中我能够有效的完成任务,快乐充实地工作、生活。

2、不足:缺乏音乐教学经验,班级管理经验等实际操作经验;对学生和音乐教材的研究不够深入;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不够。二、三年规划

第一年:适应阶段努力实现角色转变

教师参加工作的第一年,是角色转变的关键一年:要逐渐熟悉备课、上课、辅导、考试测验等教学常规性工作,多观看优秀教师的典型课例,不断地把理论知识转化为教学能力,实现向教师角色转变。

首先,加强理论学习,积极参加各类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主动向优秀教师学习,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树立扎实的工作作风。

其次,多听优秀老师的课,扎扎实实地进行学科教学,掌握教学规律,及时做好反思,从实践中获得专业技能的成长。

最后,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和进修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第二年:基本功阶段加强教育技能培养

第二年,是熟悉教学及班级管理阶段:除了教师的基本功外,还要加强管理学生和班级的能力。争取在教学上有较大提高,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学会课题研究并能撰写一定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

教师的成长就要靠平时的学习积累,学习是教师成长的源泉,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我们才能获得进步,所以必须不断学习,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从而使理论服务于实践,提高自己的教学基本能力,这就需要读一些教育理论书籍,通过读书加深自身底蕴,提高自身修养。

第三年:得心应手形成经验和技能

第三年,是形成经验和技能阶段:成为业务水平较高的教师,逐步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根据个人教学实际情况,并结合其他优秀教师的经验,初步形成自己的一套教学设计、教法和学法指导等教学方式。

经过两年的工作,基本熟练教育教学技能,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反思能力,并能在反思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初步形成自己的特色。用新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活跃课堂,大

胆创新,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同时认真撰写优秀教育教学论文,教研并进。

三、具体实施方案

1、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努力学习相关的专业教学理论知识,并能运用在自己的教学中,及时进行反思及重建。除此之外,还要不断补充其他方面的理论知识,充实自己。

2、提高教学能力

认真学习音乐新课标,按照新课标和新教材的理念,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探索适应新教材要求的教学方法,处理好课程改革和执行教学常规的关系,提高教学质量。

3、谦虚好问,发挥优势

多听课,多学习,多进行总结归纳。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多向身边的老师学习,虚心请教,认真聆听他人的建议,同时尽可能的发挥个人优势。

4、教研促进教学

认真准备每学期的汇报课,并做好教学设计及反思;要精读教育名著,并撰写读书心得;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和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在实践中探索,经过不断地学习、反思、总结,在教学过程中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要享受新奶酪的美味,我们就应该享受变化,尝试冒险。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我们只有始终怀着激情去实践和反思,才能尽快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用心去做,没有做不好的事。我想,只要自己用心,因不足而学习,因困惑而探索,我可以一步一个台阶,留下一行美丽的足印。

我的教师职业生涯三年规划 C

走上讲台已经半个月了,通过这段时间与同事,学生的磨合,我已经慢慢地适应了这种三尺讲台的生活。初为人师,要使自己在未来几年有更好的发展,就必须明确自己的目标,有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山峰,雕刻着理想、信念、追求、抱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森林,承载着收获、芬芳、失意、磨砺。因此,我为自己订下了三年的职业规划。第一年:明确发展目标,实现角色转变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师德教育实践活动。加强积累实践经验,做好每天的反思,积累好的经验,改正缺点,每天进步一点点。主动向老教师学习与家长沟通,及与学生沟通。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师德表现,树立扎实的工作作风。2.积极听课、说课,扎扎实实地进行学科教学,掌握教学规律,从实践中获得专业技能的成长。3.学习是教师成长的源泉,只有踏踏实实地沉下去,才能潇潇洒洒地浮上来,我们才能获得进步。在第一年,我需要不断学习,不断的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积极参加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教学技能。第二年:加强教育技能培养,强化自我修炼 1.课堂技能是立足讲台的关键,这就需要我们向成为研究型教师方向努力,要善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总结经验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得到最优化,切实打造效率课堂。2.经过了两年的磨练,自己对教育教学也有了一定的把握,此时就更应该更深一层地学习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加上对平时工作的反思,总结归纳出对以后教育事业有指导意义的教育教学方法。希望能形成一套自己的教学理论。另外,我也会继续给自己充电,要知道作为一名优秀教师,就必须让自己永远充当学生的源头,这样才能不间断地给学生一杯水。第三年:教学相长,教研并进 1.能基本熟练地教育教学技能,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反思能力,并能在反思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初步形成自己的特色。

2、时刻关注教育界的最新动向,通过各种信息传播手段广泛获取现代教育教学信息和教育教学改革经验,进一步加强教育理论学习,为成为研究教师打下基础。科教才能兴国,而教育更是一项需要耐心和爱心的事业,并不是能一蹴而就的,所以就需要有一个长远而完整的规划,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学生负责。在这未来的三年中,我会将我的耐心和爱心融入到我热爱的教育事业中,塌实工作,虚心学习,不断反思,努力让自己快速的成长起来,做让学生爱戴,人民满意的教师。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探究 第2篇

一、文献综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以下简称《纲要》) , 提出了“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 建设高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但我国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现状堪忧, 高校青年教师普遍缺乏职业生涯方面的规划, 青年教师在学术研究和教学方面都遇到一定的问题;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机会小、报酬低, 甚至产生心理倦怠的现象。所以, 支持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 并进行积极指导, 努力培养青年教师成为高校教师队伍的骨干具有重大意义。

胡钊涵 (2010) 从“确定职业发展线、设定职业发展目标和制定事业发展计划”等三大方面详细阐述了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黄乃文 (2013) 研究高职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路径, 认为应从学校层面和个人层面制定符合实际的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模式。陶建华、胡薇 (2013) 基于SWOT分析法, 从青年教师个人自主意识、职业生涯反思与修正、终身学习机制及管理部门管理等四个方面, 系统论述独立学院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管理。赵兰芳、蔡永铭 (2013) 通过问卷调查, 统计分析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情况, 得出“多数青年教师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但是组织和个人重视都不够, 加之受到多重因素的困扰, 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现状不容乐观”。韩军 (2014) 探析高校青年教师发展的“职业理想与现实冲突、教学与科研冲突、管理工作与专业发展冲突”, 并提出一系列对策。程育新 (2014) 以案例分析的方式, 探究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重难点。综上所述, 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研究已十分广泛, 但尚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将探究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模式。

二、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必要性及可行性

青年教师的生存发展现状分析表明, 青年教师的发展面临种种压力, 因此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十分必要;同时, 高校也在不断的改革和尝试, 不断探索青年教师的培养方案, 提高青年的教师的待遇、能力, 因此愿意并能够为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提供资金支持。

(一) 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1、学校与教师“双赢”局面的必由之路。

高校发展离不开青年教师, 青年教师成长也离不开高校的大平台。所以, 培养优秀的青年教师, 为其提供良好的职业生涯发展空间, 达到互利双赢的局面是高校发展的必经之路。

2、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社会经济结构深刻变革, 社会浮躁现象日益凸显, 有些青年教师心理调适能力较差, 心理需求失控会滋长其心理的负面情绪, 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意识也会逐渐淡化;加上高校青年教师大多没受过长期专门的教师资格教育, 自我职业发展意识薄弱等。因此, 明确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目标, 有利于强化青年教师责任意识和奋斗目标。

3、青年教师自主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国青年教师自主发展意识淡薄, 加上高校重利用、轻培训, 忽视职业认知需求。加强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培训青年教师自主发展意识, 更有利于青年教师健康成长。综上所述, 我国青年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十分必要。

(二) 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可行性。

采用PEST分析模型, 从政治法律、经济环境、社会文化和技术环境等四个方面, 系统分析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可行性。 (1) 政治法律环境方面,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为职业教育工作者的职业生涯规划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政策和舆论环境; (2) 经济环境方面, 我国经济总量不断增加, 国家对教育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教师的福利、待遇大有提高, 为青年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3) 社会文化环境方面, 教师这个职业在我国源远流长, 知识经济时代, 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以及全人类的重视; (4) 技术环境方面, 信息化的发展为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工作带来了便利, 青年教师为适应这种变化, 就必须提前规划, 加强对教育技术的学习和应用, 创新发展, 从而使青年教师的职业生涯前景更加广阔。

三、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建议

前文所述, 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对策研究以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入手, 兼顾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规律, 坚持择己所爱、择己所长、择世所需的原则, 探寻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下的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新模式。

(一) 全面掌握青年教师个人特质。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 青年教师兴趣爱好、性格特质等是其职业选择的重要依据。对于高校而言, 建立完善的青年教师发展档案, 全面掌握青年教师过去的成长经历、性格特征等, 对开展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工作至关重要。从青年教师的个人兴趣爱好及特点着手, 激励青年教师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当前, 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仍是广大青年教师拼搏的主要动力。根据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以高校青年教师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为切入点, 构建高校青年教师综合能力培养的运行机制模式。换句话来讲, 就是高校在保障青年教师的基本生活、教学及科研需求外, 还必须关注青年教师更高层次的需求, 使用各种激励措施使高校青年教师更好、更快地成长。

(二) 根据青年教师成长规律, 帮助高校青年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帮助青年教师确定职业发展方向, 许多青年教师职业发展比较迷茫, 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 高校管理部门应根据青年教师职业兴趣, 指导和帮助其确定职业发展方向, 彰显高校的人文关怀。

要根据青年教师成长规律, 有的放矢地帮助并指导青年教师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有的高校青年教师热爱教学工作、希望在教育教学中实现自我价值;有的高校青年教师热衷于科研工作, 他们的目标是在科研项目和研究课题中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献出自己的青春热血;有的高校青年教师擅长处理事务性工作, 更倾向于将自己的旺盛精力贡献在教学辅助工作;还有的高校青年教师希望在教学管理领域施展自己的才能, 为高校管理决策尽一份力。

(三) 结合高校青年教师群体特征出现的新变化, 为青年教师“减压”和“增压”。

针对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群体特征出现的新变化, 高校对青年教师群体综合能力培养和管理的难点主要集中在如何为青年教师“减压”和“增压”上。一方面高校要努力减少青年教师面临的生活负担和青年教师初入教职岗位, 在教学、科研方面经验不足面临的压力;另一方面高校要尽量增加青年教师创造完善的保障条件, 建立科学的竞争机制。高校要帮助青年教师寻找学习机会、监督青年教师继续学习、深造;在教学、科研等方面, 帮助青年教师进入状态、取得成绩, 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需要。

综上, 高校职能部门在编制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学科发展规划、各专业教学计划、科研工作计划、国内外研修计划等工作时, 应充分考虑到高校青年教师的个性化发展需要, 鼓励并支持青年教师朝符合自身特点和兴趣爱好的方向发展, 满足青年教师对事业发展的孜孜追求;同时, 高校青年教师因个人知识、能力等因素无法在一个领域向上突破时, 学校能根据其成长特性另行安排工作, 实现青年教师的横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钊涵.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探析[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4.

[2]黄乃文.高职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路径研究[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12.

[3]陶建华, 胡薇.基于SWOT分析法的真实的独立学院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管理[J].人力资源管理, 2013.10.

[4]赵兰芳, 蔡永铭.高校青年教师职业规划的调查分析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4.

中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概述 第3篇

一、主要概念的界定

1.职业

职业是人类生产经验的积累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们理解的职业,一般来说,就是所从事的某一具体行业。它体现的是一种社会的分工。社会根据发展的需要预设各种行业,个人选择参与其中。同时,职业也是社会与个人或组织与个体的结合点。对个人而言,职业活动几乎贯穿于人一生的全过程。职业不仅是谋生的手段,也是个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的证明。选择一个合适的职业,度过一个成功的职业生涯,是每一个人的追求和向往。对组织而言,不同的工作岗位要求具有不同能力、不同素质的人担任,只有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组织才能发达兴旺。

2.职业生涯

目前,无论在常识上,亦或学术上,尚无对职业生涯的权威定义。虽然有些学者曾给出一些定义,但由于出发角度的不同,定义也存在很大差异。下面笔者将国内外学者给出的定义做一整理:第一种,职业生涯是个体的概念,是指个体的行为经历,而非群体或组织的行为经历;第二种,职业生涯是职业的概念,实质是指一个人一生中的职业经历或历程;第三种,职业生涯是时间的概念,意指职业生涯期,起始于最初工作之前的专门的职业学习和训练,终止于完全结束或退出职业工作;第四种,职业生涯是发展和动态的概念,寓意着个人的具体职业内容和职位的发展和变化,不仅表示职业工作时间的长短,而且内含职业变更与发展的经历和过程。

3.中职教师的职业生涯

中职教师的职业生涯是指从准教师至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开始的所有工作活动与工作经历按时间顺序组成的整个过程。这里要指出的是,中职教师职业生涯研究的对象,是以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及管理为职业的这一特殊群体。“中职教师”在这里只是一个职业类别的概念,它并非特指某一教师个体,因此也不存在教师职业生涯是否指其一生都以教师作为职业的这一说法。笔者认为,可以把目前有意从事中职教师职业(即将成为一名中职教师)、正在从事中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及管理职业(己经是一名中职教师)以及有意继续从事中职教师相关职业(在中职教师的基础上寻求发展)等几类人都纳入到中职教师职业生涯的研究范围之内。

4.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组织与个人共同制定、基于个人和组织方面需要的个人发展目标与发展道路的活动。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是组织与个人。也就是说,职业生涯规划既是个人的需要,也是组织的需要,最终目的都是要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把个人利益和组织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个人找到可以倾注一生的事业。

二、中职教师的职业特点

1.中职教师职业的专业化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也就是一个人从“普通人”变成“教育者”的专业发展过程。这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学者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研究型教师”“智慧型教师”“反思型教师”,而是一种结合了教师工作特点和自身条件的发展。按照这个标准,中职教师作为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与创新者,其所从事的工作就是非常专业化的工作。一般来说,作为一名中职教师,需要接受以下几方面的训练:专业知识的积累、专业技能的提高、专业意识的增强、专业态度的转变和专业品质的拓展。同时,中职教师的专业发展空间是无限的,要经历一个从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的专业人员的发展历程。因此,中职教师教育及培训课程的设置,必须符合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终身性要求。只有接受严格的专业训练,中职教师才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高超的技术水平、严谨的治学态度、宽广的学术视野、浓厚的理论底蕴、虔诚的科学探索精神,才能在教学中起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效果,也才能真正地履行和实现中职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

2.中职教师职业必须满足“双师型”教师要求

中职教育要求有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即从事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师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教学经验,又应当有丰富的职业实践经验。可见,“双师型”教师最显著的特征是把专业理论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高效率地教会学生。“双师型”教师的衡量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一定的操作能力,包括任职顶岗所必需的实用性职业技能、专业技术和技术应用能力;第二,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完成职业任务所需的全部内容;第三,具有专业生产一线的工作经历;第四,具有一定的组织生产经营、创业和科技推广能力。培养具有“双师型”素质的新一代中等职业教育师资,是我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方向。“双师型”是中职学校教师的基本特征。

3.中职教师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一般而言,中职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以下几种:

(1)研究者角色。中职教师人人都能搞科研,用研究的眼光去看待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并解决之,并拓展相关的教育知识,完善教育理论,提高自身的素质,促进职业教育的改革。

(2)传道授业者的角色。“传道”是指教人做人。教师最重要的职责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授业”是指把人类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技巧传递给学生。“授业”与“传道”二者不可分割,“授业”是基础,是手段,“传道”是目的。

(3)管理者角色。中职教师要具备管理能力。除对所带班级、授课班级进行有效的管理外,还需管理好与学校招生相关的一些工作。

(4)朋友角色。中职教师要真正了解中职学校的学生,与学生做相互尊重的朋友,而不能以“师”压“生”。

三、中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影响因素

1.组织外部因素

组织外部环境是指中职学校以外的环境,即社会环境。中职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从规划到实现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环境为每个人提供了活动空间、发展条件、成功机遇;同时,国家政策变化、职业教育改革、科学技术进步等,又会对中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产生影响。中职教师能否很好地了解和利用外部环境和条件,并据此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和决策,是至关重要的。社会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大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

(1)政治环境。一个国家的方针政策、法规制度都会对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产生影响。例如,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宣传政策、教师人事制度的改革、教师法等,都与每个教师的职业发展息息相关,对教师的职业生涯产生深远的影响。

(2)经济环境。对中职教师而言,经济环境因素对职业生涯规划影响重大。一方面,国家对中职教育的发展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许多中职学校办学条件简陋、生源不足,缺乏高水平师资力量,而中等职业教育的模式所决定的其就业导向,使中职学校在经济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这给中职教师带来的职业恐慌也日趋严重,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建立后,中职学校被推向市场,残酷的竞争现实,使得中职教师既要注重教书育人,又要顾及经济效益,以至于个人职业生涯的规划也更多地纳入收入、薪酬的目标。

(3)文化环境。当前,中职教育尚未得到社会尤其是广大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在许多人的观念中,中职学校一直被认为是“三流学校”“杂牌军”。中职学校过低的社会评价是中职教师自身所无法克服的,也是其职业压力形成的深层原因之一。

2.组织内部因素

一个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在组织中完成的,中职学校内部的组织环境是对中职教师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包括规章制度、管理风格、组织气氛和组织文化等。

(1)中职学校的规章制度。中职学校教师的职业发展,归根到底,要靠规章制度来保障,包括合理的培训制度、竞争机制、激励机制、晋升制度、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等。中职学校的价值理念、文化理念,也只有通过制度,才能得到贯彻执行。没有制度或者制度不到位,教师的职业发展也难以得到保障和实现。

(2)管理者的管理风格。一个组织的文化与管理风格,往往与其领导者的素质与价值观有直接的联系。如果中职学校的领导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不足,未予重视,那么,在这样的组织中,教师的职业生涯也很难进行规划与发展。

(3)中职学校的组织气氛。组织气氛也对中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和工作成效有深远影响。在一个充满关爱、相互合作的组织气氛中,中职教师会保持积极的心态,会对学校和自己的教学工作充满信心,会合理规划个人职业生涯,并努力去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进而促进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

(4)中职学校的组织文化。中职学校的组织文化决定了其对待教师的态度。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往往会受到组织文化的左右。一个主张教师参与管理的中职学校,显然比一个独裁的中职学校能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机会;而一个渴望发展、追求挑战的教师,也很难在论资排辈的学校里受到重用。

3.个人因素

任何人的职业生涯规划,除了受到环境的影响,更多的影响来自自身。中职教师自身是其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者、实施者、评价者和调整者。个人的个性、能力、兴趣和爱好的不同,个人所处的职业生涯阶段的不同,都决定了他们在职业生涯的目标和选择、态度和认识上的不同。正确地了解自己,无疑是成功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因素。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个人因素主要包括個人的性格、能力、兴趣、爱好、职业性向、人生观和价值取向等。另外,家庭对个人在职业生涯规划上的作用,也是非常重大的。当工作获得了家庭的支持,或者确立了一致的关系,职业生涯活动的轻松感与创造性才会表现出来。

教师职业生涯管理初探 第4篇

●教师职业生涯管理的现实意义

1. 教师层面

首先, 教师通过职业生涯管理, 就能更清楚地了解和认识自己及学校的现状、发展以及两者的关系, 进而有目的、有计划地结合自身情况采取提高措施, 使得自己在职业发展上更具目标性、连续性, 少走弯路, 更快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其次, 教师通过职业生涯管理, 能有效地激发自己内在生命价值和生命活力, 进而意识到教育工作不仅仅是自己的职业, 更是自己的一种事业、一种境界, 从而竭尽全力加以追求。

2.学校层面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直接承担者, 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中, 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通过职业生涯管理, 一方面, 学校可以对教师进行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培训进修、轮岗锻炼、外出学习等, 帮助教师进行自我提高, 达成教师个人生涯规划的目标。另一方面, 教师职业生涯管理能让校方更好地了解教师, 从而能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源, 最大限度发挥教师的潜能、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促进学校的发展。

●教师个人职业生涯管理实施方法

1. 自我认识

人, 最难看清的就是自己, 最难战胜的也是自己。如果一个人能清晰地认识到自己, 并能扬长避短, 无疑会给自己职业发展带来更为广阔的空间。认识自己常用的方法有“SWOT分析法”, 将自己各方面情况进行综合和概括, 分析自己的优势 (strength) 、劣势 (weakness) 、面临的机遇 (opportunity) 和威胁 (threats) 。也可以采用心理学家鲁夫特与英格汉提出“周哈里窗 (Johari Window) ”。 (如下图) “公开我”是自己清楚别人也知道的部分, “背脊我”是自己不知道而别人却知道的部分, “隐私我”是自己知道而别人不知道的部分, “潜在我”则是自己和别人都不知道的部分, 有待挖掘和发现。[2]然后试着分析自己的各个房间有多大。在充分认识自已的前提下, 再思考:我想往哪方面发展?我能往哪方面发展?我可以往哪方面发展?从而可以更好地对自己的未来作出科学的规划。

2. 职业环境分析

通过对成长环境特点的分析, 全面了解环境对自己有利的一面和不利的一面, 以便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和成长路径。职业环境的分析包括: (1) 家庭环境分析。具体指家庭结构, 家庭成员社会关系, 以及家庭的经济条件和文化氛围对你的工作与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 (2) 学校环境分析。具体指学校的物质环境、人际关系环境及地域位置, 未来发展趋势等。通过分析, 以便能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 (3) 社会环境分析。重点分析自己所处在的区域环境, 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发展会提供哪些机遇, 能为自己哪方面的成长搭建上升的平台。

3. 确立职业生涯目标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明确的目标犹如茫茫大海中的灯塔, 指引你走向成功的彼岸。教师职业发展的路径相对比较简单, 大致有三类:一是向教书育人发展;二是向教育教学研究方向发展;三是走行政路线, 从事学校教育管理工作。在全面认识自己和对职业环境分析的基础上, 确定自己喜欢走哪条路线, 或自己适合走哪条路线, 即先确定自己职业发展的总目标, 再围绕总目标确定长期目标、中期目标。

4. 设计职业生涯规划

在确立好职业生涯中、长期目标后, 再把每个中、长期目标分解成几个小目标和短期目标, 并细化到每年、每月、每周甚至每天可以执行的任务。并根据目标设计行动方案和达成目标所需的特定的专业发展内容、达成目标所需的条件、具体策略、具体活动的步骤或阶段, 以及获得这些资源的方式和途径。职业生涯的规划要做到有效、可行, 操作性强。

5. 实施生涯规划

俗话说:心动不如行动。在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后, 要想有效地促进个人职业的发展, 关键在于行动。根据自己设计好的计划, 再从一日、一周、一月的计划实施下去, 直到实现自己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为了使自己能更好地实现承诺, 可以将自己的计划公开, 一方面可征求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汇集众人的智慧帮助自己更好成长, 特别是有共同志向的同事, 可以共同合作进行职业发展;另一方面, 通过公开计划, 可以对自己进行约束, 也方便大家的监督。

6. 职业生涯评估

教师的职业生涯评估可以说是贯穿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全过程。为了让行动更有实效, 要创建一个成长记录袋, 收集一些自己所进行的活动及学习效果的事实材料, 以便在职业生涯发展中不断地对自己诸方面进行批判性反思评价, 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调整、补充、完善自己的职业规划, 使自己能往更高层次发展。

●教师职业生涯管理学校实施方法

1.创建有利于教师开展职业生涯管理的平台

学校在开展教师职业生涯管理的过程中, 也要对学校组织进行职业生涯管理。要全面梳理学校文化、办学理念、管理制度等, 制订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在规划的制订中, 要通过多种途径让教师也充分参与。这样, 让老师们了解学校在发展中, 需要怎样的人才, 从而可以让不同类型的老师制定适应自己的生涯发展规划, 促进教师朝着学校制定的方向发展。学校还应建立完整的教师职业生涯管理制度, 通过制度建设, 引导教师结全学校的发展目标规划职业生涯。

2.建立与教师职业生涯管理相配套的教师培训工作

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与培训是分不开的, 学校在开展教师培训时, 首先要对教师的培训需求进行调研, 了解教师对培训的期望和担心, 再根据本校教师的实际情况, 结合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的教师, 制订相应的培训计划及培训项目, 做到有步骤、有重点地实施培训安排, 使培训目标和培训的内容循序渐进。其次, 学校要建立培训项目人才库, 可由校内优质教师队伍组成校内培训师资库, 如业务校长、骨干教师、名师等, 也可聘请区域内名特优教师组成校外师资库, 还可聘请高校专家与学者队伍, 组成专家人才库, 指导校内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第三, 要采取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 如师徒结对、项目团队、共同体建设、挂职锻炼、校际交流、外出听课观摩等, 让不同的教师有适合自己的渠道接触教学发展的前沿动向, 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建立公平的岗位、薪酬激励制度

学校要借义务教育学校开展岗位设置和绩效工资改革的大好时机, 建立起科学、规范、合理的岗位竞聘方案和绩效工资量化考核分配方案, 充分发挥岗位设置和绩效工资的杠杆作用, 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学校要对教师的职业晋升作出明确的量化标准, 使每一位教师明确自己在职业晋升中所必须达到的资格和标准, 更加明确自己奋斗的目标和前进的动力。在绩效考核上, 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集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行为、工作业绩于一体, 体现多劳多得, 优劳优酬。让教师能通过绩效考核判断自己职业发展的状况, 从而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调整。

开展教师职业生涯管理, 让教师自己掌握职业发展的主动权, 教师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最终达到学校与教师的双赢。

参考文献

[1]陈艳, 李宜君.我的未来我做主——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新疆: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2009

新教师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第5篇

这是不少新教师上岗后对教师职业发出的感叹!其实,做老师容易,做个“有心的老师”不容易。如果教师上岗后不久精力就开始枯竭,那么教师的职业发展就会发生停滞。因此,教师要保持自己良好的适应新岗位的能力,必须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个持续的职业发展规划,由此才能获得职业成长的机会。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

1.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内涵

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指对有关教师职业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的设想和规划,具体包括:对教师职业的选择、对教师职业目标与预期成就的设想、对工作单位和岗位的设计、对成长阶段步骤以及环境条件的考虑。换言之,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教师在充分“评估”自身和所处外部环境的基础上,给自己定下一个可预期实现的发展目标,然后根据自己的起点,明确与发展目标之间的差距或存在的困难,并采取划分阶段的形式拟定相应的发展措施。

2.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关键

新教师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不仅是教师自己领导自己、自己把握自己发展方向的具体体现,也是教师专业自觉、从“要我发展”变成“我要发展”的具体体现。

(1)自我分析

新教师一要分析自身现有与过去的各种发展水平;二要对自己的发展潜力进行估计,并要立足于对发展原因的分析。

(2)学校环境熟悉

新教师一要熟悉学校能为教师提供的发展空间;二要熟悉学校领导注重教师的持续发展空间与发展环境;三要熟悉学校为教师的发展提供可利用的教育教学资源。

(3)制定目标

首先,明确目标:一要确立长远目标。高级教师、模范教师、名师、特级教师固然是外在追求目标,但是教师还应有教育水准不断提升、教育思想的渐进深刻、教育影响的持续拓宽的长远目标。二要规划层次的目标。长远目标注重长远,目标明确,有大体构想即可,近期目标则要目标具体、行动明朗、弹性适度,中期目标要求阶段性目标清晰,工作重点明确。其次,目标分析:一要分解目标。教师要尽量具体地把自己在教学、教研、思想品德、管理等方面想达成的目标细化成可以执行的具体目标。如教师把自己一个学期的教研目标分解为课题研究个数,撰写论文篇数,参加教研活动总次数等,这样容易衡量是否达成了分解目标。二要分析目标差距。教师要分析个人规划目标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分析这些差距存在的原因,并制定实现目标要缩小差距的方案,这是目标实现的切实步骤。

(4)撰写成长总结书

新教师成长总结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行动指南,二是行为表现,三是实践反思。它既是对教师成长目标实现与否的一次检验,又是对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一次总结,并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调整行动计划的开始。

新教师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教师职业生涯的规划内容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六个方面:

1.规划“适应阶段”

新教师参加工作1年,是拜师学习与模仿阶段。教师要逐渐熟悉备课、上课、辅导、批改作业、考试测验等教学常规性工作,多观看优秀教师的典型课例,不断地把教学知识转化为教学能力,并逐渐认同教师的职业责任,实现由师范生向教师角色转变。

处于“适应阶段”教师,一要快乐性工作。快乐地教着、保持快乐心态、挖掘工作中的快乐。也许,教师职业目前还不是我们自己理想中的工作,但教师应转变个态度,心甘情愿去做,凭借对工作的热爱去发掘每个人内心蕴藏的活力、热情和创造力。二要爱心性工作。教师要“因材施教”,让“优”转“差”,把握以下角色:一是“人师”——有“博爱之心”;二是“朋友”——有“宽容之心”;三是“赏识者”——有“信任之心”;四是“自律者”——有“虚怀之心”;五是“开拓者”——有“创新之心”;六是实践者——有“征服之心”。

2.规划“基本功阶段”

新教师工作到第3年左右,是练就教学基本功阶段。一是教师的“二字一话一机”(粉笔字、钢笔字、普通话、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一般基本功;二是备课、上课、批改、辅导、测验等常规基本功;三是处理重点、难点等课堂教学基本功;四是分析和了解学生、管理学生能力的基本功。由此教师具备了独立的教育实践能力,成为胜任学科教学的教师。

处于“基本功阶段”的教师要善于将一般的、公众的、集体的教育理论知识与具体的教育情景、自身的实践性知识相结合,并将其内化为教师个体的理论知识,同时转化为个体稳定的、自觉的教育行为。因此一要从再造性模仿开始。多观看优秀教师的典型课例,分析各种教学技能的类型、特点、效果;选择不同课型,如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进行教案设计,然后进行教学实践和录像;最后对录像进行分析评价,重点在教师的教学技能。

3.规划“形成经验和技能阶段”

教师工作到第5年左右,是形成经验和技能阶段。教师开始认同教师的职业价值,逐步树立现代教育观念,研习名师、特级教师的教学技巧和教学风格,结合个人的教学实际情况,从语言风格到课堂结构、设计思路等进行创造性的改革,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学设计、教法和学法指导等教学方式,构建起自身教学经验体系。

处于“形成经验和技能阶段”的教师,一要学会创造性模仿。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具有高度创造性的劳动。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的语言、机智、热情等素质有关,要掌握“无意于法则,而合于法则”“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样娴熟的教学艺术。我们必须在掌握名师的教学技巧和教学风格的基础上,结合个人的教学实际情况,从语言风格到课堂结构、设计思路等进行创造性地改革,力求体现个人的教学特色。二要学会合作性工作。教师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包括与同类学科教师的合作、与不同学科教师的合作,积极展开各种合作学习交流的实践活动:一是研讨型的学习场;二是沙龙型的学习场;三是实习型的学习场;四是展示型学习场。

4.规划“教师成长的徘徊阶段”

教师工作到第5~8年间,是教师成长的“徘徊阶段”。教师在教学业绩上提高不明显,出现心理学上的“高原现象”,许多教师满足于自己的那点经验和技能,也就此裹足不前。

处于“教师成长的徘徊阶段”的教师应成为研究者,教师不能仅仅喜好“研考”,更应注重自己专业自主和发展的强化、重视“研修”,突破成长的高原期:一要明确专业成长“着力点”——加强教学技能技巧的训练,走出教学艺术缺乏的“高原期”;二要找到专业成长“生长点”——重视教育教学技术的运用,走出教学技术缺乏的“高原期”;三要探求专业成长“发展点”——继续教育要终身化,走出专业知识缺乏的“高原期”;四要寻求专业成长“契合点”——培养合作意识,走出单打独斗的团体精神缺乏的“高原期”;五要确立专业成长“支撑点”——参加教育科研活动,走出教学自我诊断缺乏的“高原期”。

5.规划“教师成名阶段”

教师工作到第8~12年左右,是教师“成名”阶段。少数越过“高原期”的教师,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对学科教学有独特见解,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成为学科教育专家。

这阶段教师的工作特点有二个:一是教学在批判中。教师在教育教学忙碌与宁静中开展自身对话,在教育反思中不断接受理智的批判,在实践中不断接受理论的提升。二是教学在研究中。教师在不断的学习与研究过程中拓展内涵,增长专业能力,提高专业水平。

6.规划“教师成家”阶段

教师工作到第12年以后的一段时间,是教师“成家”阶段。教师不满足于在教育教学方面已有的建树,始终“咬定青山不放松”,继续走教科研之路,并把研究的触角延伸到教书育人的各个方面,将教育教学研究与写作当作自己工作的迫切需要,当作一种必需的生活,这阶段的工作特点是教师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

孟一芳教师生涯职业规划 第6篇

现实点儿考虑, 就是要在自己的职称评聘中做出合理的规划, 在一定的时段实现对应职称的资格评审和聘任。具体来说, 就是要选择教学、辅导和教研作为主攻方向, 并勤加操练, 最终发展成为专长和特色。

一、课堂组织教学能力是基本功

心理学研究表明, 教师知识水平与教学效果的相关程度很低。也就是说, 当教师的知识水平达到一定的临界值以后, 不再形成“教师的知识水平越高, 教学效果就越好”的比例关系, 而教师的课堂组织教学能力会对教学效果产生最直接、最显著的影响。

1. 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现状及成因

作为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之一, 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应该是等同的, 但它的教学氛围不像其他课程那样浓厚, 也不像其他课程那样受重视。很多情况下, 学生把信息技术课堂当成了“玩的殿堂”。

究其原因, 主要有三:一是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不合理, 小学、初中、高中的内容很多是重复的、陈旧的, 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二是严酷的中考、高考现实造成了学生的紧张和疲劳, 使信息技术课成了学生的调节课、放松课。三是信息技术教师本身的不作为, 在缺乏教研氛围的环境中甘当“放羊娃”。

/胡永跃

2. 信息技术教师必须练好课堂组织教学基本功

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跳出“只懂技术、不懂教学, 并乐此不疲地在多重杂务角色中周旋”的怪圈, 花时间去观察学生、钻研教学、研究教育, 尤其要认真练好课堂组织教学的基本功。

(1) 必须接受现代教育理论的熏陶, 转变重技术、轻理论的观念, 逐渐形成信息技术教学研究的风气, 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 以便有效、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 指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实践, 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行为习惯。

我们要有这样的意识:学生能学好、能成才, 绝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 而是他们自己学出来的;课堂教学不是教师讲完了、讲清了就行, 而是教师通过组织引导, 让学生学会了, 才算完成教学任务。因此, 作为组织教学的第一步, 教师的备课要打破那种单一的讲练模式, 不能只备怎样教, 尤其要备怎样学。

(2) 必须针对客观现实研究教法和学法, 练好组织教学基本功, 想办法营造良好的信息技术教学情境和氛围,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良好教学情境和氛围的营造, 离不开适度的教育惩罚, 但更需要教学双方的和谐协作、互相信任、共同配合。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机制, 发挥优秀学生的特长, 让他们轮流担任“小老师”, 通过互帮互学来共同提高。同时, 还要积极探索激发学生兴趣的教法和学法, 如根据学生喜欢玩、想放松的实际情况, 尝试愉快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 让学生能够在玩中学、学中玩。

(3) 必须研究并建立信息技术教与学的评价机制, 在教学中实施过程性评价。没有评价的教学是无效的教学。有效的评价可以促进教学, 促进学生发展, 促进教师成长, 并形成良性循环。信息技术课在很多地方还没有纳入高考、中考或统考, 缺乏总结性评价, 如果在平时的教学中也不注意过程性评价, 那我们的教学就更谈不上有效了。因此,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 我们必须研究和建立信息技术教与学评价机制, 实施有效的过程性评价。我们可以像一些学校那样, 建立适合本校实际的教学评价体系, 通过自主开发的网络教学平台和过程性评价平台, 开展过程性评价活动, 使信息技术教学更有效。

总之, 课堂组织教学能力是教师的基本功。作为信息技术教师, 这项基本功不过关就是不合格。教师要从平时着手, 从每一堂课着手, 从每一个教学环节着手, 自觉地、有意识地练好基本功, 并通过公开课、邀请赛、教学比赛等活动进行锻炼和检验, 以便尽快成长为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

二、课外辅导能力是安身立命之本

由于信息技术课并非中考、高考科目, 因而在学校里, 信息技术教师不可能有中考、高考的成就感, 也不可能像主科教师那样受学校重视, 获得同样的待遇。那么, 信息技术教师的成就感应从哪里去寻找呢?

个人认为, 信息技术教师的成就感主要来源于课外, 可以说“课外辅导能力是信息技术教师安身立命之本”。因此, 练好课外辅导基本功也是信息技术教师寻求专业发展、争取平等待遇的一条重要途径。

1. 课外辅导大有可为

有人说, 一个没有能力上高三课程的教师是不称职的教师。由此类推我们可以这样说, 一个没有能力开展课外辅导的信息技术教师也是不称职的信息技术教师。

在中小学, 可以开展的信息技术课外活动包括信息学竞赛辅导、电脑作品制作辅导、科技创新辅导等。

可以说, 对于信息技术教师而言, 课外辅导是人人可为的, 况且地方教研室和电教站都为我们提供了开展课外辅导的平台, 每年都会举行信息学奥赛和电脑作品制作活动, 只要我们认真组织、积极开展, 课外辅导还是大有可为的, 我们教师也可以找到由此而带来的个人成就感。

2. 如何开展课外辅导

很多学校的教师认为, 自己学校的生源不好, 即使开展了课外辅导, 也只是徒劳, 不会有什么成绩。生源确实很重要, 但实际上, 这并不是决定因素。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敢于探索、敢于实践, 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开展课外辅导的道路。例如在别人还没有动手的时候, 就开发了辅导资源和辅导素材, 积累了辅导经验和辅导方法, 使学生获得了成长的机会和空间, 从而使教师和学生的潜能都得到了发挥。

自信心和凝聚力是影响课外辅导成效的关键, 有自信才能发挥潜能。因此, 在开展课外辅导的过程中,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形成团队凝聚力, 并通过互相激励、互动评价等方式, 保持始终这种自信心和凝聚力。实际辅导中有很多这样的典型例子, 一些学生原来的文化成绩一般, 经过信息学竞赛辅导后, 潜能得到激发、方法得到校正, 最终取得了文化成绩和竞赛成绩的双丰收。这样的实例往往又成为激发团队成员自信心的良方。此外, 教师的感召力以及务实、勤奋的工作作风等, 都能成为激发学生自信心、培养团队凝聚力的因素或手段。

诚然, 要在课外辅导中出成绩也不容易, 必定会遇到很多困难, 碰到很多阻力, 譬如, 学校领导、班主任、家长不一定支持, 甚至连学生都不一定会来参加。但即使这样, 我们也要认真去做、坚持去做, 因为坚持才有出路, 坚持就是胜利!

三、开展网络德育研究, 提高学科教研能力

信息技术教师除了要从技术型教师向技术教学型教师转变外, 还要积极向研究型、专家型教师发展。在向研究型教师发展的过程中, 我们不仅要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研究, 提高学科教研能力, 还要充分发挥我们信息素养较高的优势, 积极开展网络德育研究, 提高教育研究能力。

1. 网络德育, 信息技术教师要先行

以往参评中级职称、高级职称时, 信息技术教师在评审表中教育方面的内容填得都比较空泛, 有些教师甚至不作任何表述。实际上, 学校的德育工作不仅是班主任的责任, 也是我们每一位任课教师的责任。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分。

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怎样做, 才能成长为教书育人的合格教师呢?首先, 应在观念上进行改变:不仅传统德育与我相关, 而且网络德育我要先行, 要从技术型教师向德育型教师转化。其次, 要注意将思想品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等内容有机地渗透到我们的日常教学中, 融化到我们的网络课程中, 贯彻到我们的课外活动中。再次, 要积极配合学校德育处、班主任开展网络德育研究, 利用网上德育资源开展网络德育研究, 建立网络德育平台, 创造新的德育工作模式, 为开创新型德育工作局面做出自己的贡献。

2. 教研能力是教师的基本能力

教研能力是教师的一种基本能力。作为信息技术教师, 不管是做一线教学或课外辅导工作, 还是做专职的网络管理、电教管理或其他工作, 只要准备申报教师专业职称, 就必须具备作为教师所应该具备的教研能力。

(1) 教研能力和研究水平是职称评审考查的重点

这里所指的教研能力, 是学科教学研究能力、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和教育管理研究能力的统称。也许有教师对网络管理和应用、电教管理和应用、软件开发与应用有深入的研究, 在各种报刊上也发表了很多相关文章, 但这都不能反映他的教研能力, 只能体现他的研究水平。

在职称评审中, 评委一般只以送评论文来考察参评者的教研能力和水平, 并且送评论文必须是教育论文或教学论文, “豆腐块”文章、“八卦”文章、经验体会类文章都不能算做论文, 都不能反映参评者的教研能力。至于那些花钱“发表”或在非法刊物上发表的“论文”, 就更不能算数了。

(2) 如何提高教研能力和研究水平

从多次职称评审和论文评选中可以看出, 信息技术教师的论文水平在逐渐提高, 但与其他学科教师的论文相比, 还是有较大差距的。信息技术教师的论文“技术味儿”还比较浓, 在理论和实践上所下的工夫还较欠缺。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如何提高教研能力和研究水平呢?

首先, 应该加强理论学习, 提高理论水平和教研素养。一是要注意多读书, 多读专家的著作, 多搜索和浏览同行的论文、帖子及评论, 从中汲取理论营养, 寻找实施新教学模式或方法的理论依据。二是要关注其他学科, 甚至其他领域的学术文章, 从中得到启发和灵感。三是经常换一换思维方式, 说不定自己也可以创造出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其次, 应该务实, “从小事做起, 从现在做起”, 不断积累教育教学素材和资料, 形成良好的教研习惯。我们要做教研的有心人, 对于平时开展的教育活动、课外活动以及每一节课, 甚至是每一个教学环节, 都要养成及时总结和反思的习惯, 要把心得体会、经验教训、改进措施以及产生的灵感火花及时记录下来。这样日积月累, 教研素材和资料自然会越来越丰富。

再次, 应该经常整理积累资料和素材, 不断想一想, 写一写, 投一投。对于平时的总结和反思记录, 我们应经常整理和归档, 以建立自己的教研素材库, 还要经常想一想:已有的素材能否整合为一个新论题?完成论题还应该怎样去准备和补充素材?

我们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看别人写的文章时, 可能感觉别人的文章并不怎么样, 甚至觉得写文章是件容易的事儿, 可一旦自己要写, 又觉得不知从何处下笔。实际上, 文章是写出来的, 只有经常写一写、练一练, 才会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字处理能力, 最后才谈得上润色和文采。作为信息技术教师, 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敢于写博客、善于用博客, 让博客成为我们写和练的基地, 成为推动我们专业化成长的加速器!

投稿是文章发表的关键。投稿要有胆量, 不要怕不中, 对于投不中的稿件要及时分析、总结原因, 否则可能会因屡投不中而影响投稿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勇于投稿的同时, 也要善于投稿。要想提高命中率, 要做到短小精悍, 且与所投杂志的具体栏目对应。

电大教师帮助学员规划职业生涯 第7篇

一、充分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1.帮助学员目标明确地发展自己

目标即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目标明确会让学员少走弯路,更快地实现目标。职业生涯规划应紧紧围绕“促进个人发展”的目标制订。人人都追求幸福,而幸福会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到来。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员从所学专业出发,在真正了解自己、了解所学专业、了解即将从事的职业的基础上,确立既实事求是、又催人奋进的目标,制定实实在在的发展措施,为获得成功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只有在职业发展道路上目标明确并不断追求的人,才有可能成为成功者。

2.帮助学员扬长补短地发展自己

职业生涯的落脚点是学员扬长补短地发展自己。“扬长”即发现、发挥自己的长处。“补短”即认识、发现自己的短处,并有意识地不断缩小自身条件与发展目标的差距。发现自己的长处,可以提高自信心。有自信,才能大胆参与竞争,接受挑战,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了解自己的短处,才能找到应该改进的问题,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补短要重视时机、重视实用。在培训时要扬长补短,主动适应即将从事的职业要求:择业时,要扬长补短,选择自己能胜任的岗位。如果能扬长补短,不断提高自身素养,适应竞争,一定会有一个成功的未来。

二、努力提升学员自身的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是指劳动者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劳动实践和自我修养等途径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发挥作用的一种基本品质。职业素质主要包括:

1.道德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主要是指从业者在思想政治上的信仰或信念及道德上的修养等。它是职业素质的灵魂,对其他素质起统领作用,决定学员未来职业活动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是否正确,是从业者职业生涯发展的根本保证。其中,职业道德素质是指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职业道德规范的状况和水平。由于从业者的职业道德素质会直接影响企事业单位的品牌、声誉和正常运转,因而最受用人单位关注。职业道德素质的重点是敬业、诚信。衡量一个人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主要看他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而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要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做起。

2.文化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是指从业者对自然、社会、思维、科学知识等人类文化成果的认识和掌握的程度,是职业素质的基础。学员的科学文化素质,主要表现在强烈的求知欲、对知识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上。

3.专业素质

专业素质是指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在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方面表现出来的状况和水平。掌握熟练的专业技能、扎实的专业知识,具有在职业活动中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实践能力,是学员与同年龄段其他青年人的重要区别。专业素质是职业素质构成中的重点。学员今后要通过职业活动获得稳定收入、立足社会,专业技能素质是必不可少的。

4.身心素质

身心素质是指从业者身体各器官的机能和个性心理品质的状态和水平,具体表现为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心理。健康的体魄主要表现为体格强健、身体健康、动作协调,健全的心理主要表现为能力齐备、情感健康、意志坚强。身体心理素质是职业素质的载体,是学员获得成功职业生涯的重要条件。

三、融入社会积极发挥专业特长

1.就业

就是要争取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按自己规划的方向,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又要正视就业难的现实。应珍惜机会,先解决生存,再积累经验,选择理想的岗位。首先就业时,择业期望值不宜过高。当就业目标与现实需求之间发生矛盾时,不妨先改变一下目标,争取及时就业。然后在新的职业领域里培养兴趣,或积极创造条件、寻找机会继续向既定的长远目标努力。

2.择业

择业是从业者提高就业质量、调整发展方向的好机会。首次就业几年后,不少人都会产生再择业的想法。这个阶段也是再择业的最佳时期,一方面已经在从业实践中对职业活动有了真实的体验,能发现自身更多的潜质,对发展方向有更理性的认识;另一方面首次就业保障了生存,可以有充足的时间筛选、比较,确定适合自己发展的下一个阶段目标或调整自己的发展规划。如果在首次择业后,已经适应、热爱现在的岗位,那么在再次择业时只需从可能晋升的几个岗位中做出选择,如果个人的发展目标与企业的需要一致,发展就会顺利得多。

3.创业

选择创业领域时,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从自己的专长出发,经营熟悉的项目。创业项目应有利于发挥自己的长处,要对项目所在行业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创业者本身的经验、学识、能力,对涉足行业的认知度,对创业成功起着重要作用。不要从事不熟悉的业务,常言道“隔行如隔山”,市场熟、产品熟、人际关系也熟,就能“驾轻就熟”。第二,从市场需要出发,经营有商机的项目。创业项目要从顾客的角度出发,要有相应的顾客群,从服务对象的需要考虑,要“适销对路”。市场的需求是有层次的,作为创业者,应密切注意市场需求,捕捉别人没有发现的商机,及时发现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新工艺,果断调整,开发新项目,开拓新领域。如果人们无法获得所需要的产品或服务,这对创业者来说是一个填补空白的商机;如果现有的企业提供的服务不能满足需求,对于新企业来说这是一个提供更佳服务的竞争机会。第三,从自身能力出发,经营力所能及的项目。发现新商机时,要认真思考自己是否有能力利用这个机会。了解自己的现实条件,有助于决定开办什么类型、规模的企业。要审视自己的能力和条件,包括资金、专业特长、承受风险的能力等,看看自己能否把握这个机会。

4.敬业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为每一位有理想、有追求的青年人获得职业生涯成功提供了良好机遇。但成功没有偶然,更无侥幸。职业生涯的成功,需要点亮心灯,知道自己的起跑点和目的地,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按部就班地向目标攀登;需要了解家乡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了解所学专业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学会把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和祖国的繁荣富强融为一体;需要以自立、自强、自信的心态对待未来,奋发图强,拼搏向上。

上一篇:运行一值目标责任书下一篇:兴义市十三五教师继续教育学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