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新党章 在理论中心组上的发言

2024-09-11

学习新党章 在理论中心组上的发言(精选6篇)

学习新党章 在理论中心组上的发言 第1篇

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发言材料

这次学习交流会,非常必要,也非常及时,达到了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互相提高的目的。听了大家的交流发言,我很受启发,也很受益。下面,结合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谈几点学习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方面,对新党章要做到真学真懂。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面对新党章新内容,学习领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的首要政治任务。对于纪检监察部门,要按照“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目标,原原本本地学习,逐字爱句地研读领会,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八大精神上来,统一到落实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上来,统一到深入实施市委战略布局的各项工作任务上来。对于党章新增内容,主要做到四个深刻领会:

一是要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坚定不移地服务发展。把科学发展观写在我们党的旗帜上,是这次党章修改的最大亮点和最突出的历史贡献。同时,充实了党的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特别是科学发展观定位的内容。对于我们更加自觉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反腐倡廉建设,进一步树立服务发展、以人为本、制度防腐、科学推进的工作理念,更好地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必将产生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是要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成就的内容,坚-1-

定不移地高举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我们要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确性的认识,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真理性的认识,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尤其是十六大以来反腐倡廉实践经验科学性的认识,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反腐倡廉新的实践。

三是深刻领会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定位,坚定不移解放思想、不断创新。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要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要求,认真检查我们在观念、能力上还有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在治本抓源各项改革上还有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深化,在推进纪检监察创创新上还有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快,不断把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在某地的生动实践向前推进。

四是深刻领会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坚定不移持续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一道,纳入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深入发展。我们要适应总体布局的变化,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不断把反腐倡廉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之中,切实抓好惩防体系建设,为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部署提供有力保证。

五是深刻领会党的建设总体要求,坚定不移地提高执政

水平。增写的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整体推进党的“五大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等新内容,体现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这些重要论述和具体部署,必将指引我们科学判断反腐败斗争形势,正确处理反腐倡廉建设与党的建设的关系,从而能够科学融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把腐败现象遏制到最低程度。

另一方面,对新党章要做到真信真用。党章,是全党必须共同遵守的根本行为规范,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要使新党章新内容真正发挥新生命力,关键在于在行动中维护党章,在实践中贯彻党章。对于纪检监察工作:

一是要更加注重紧扣大局、服务大局。经济发展的大局,无疑建立在良好的发展软环境上。作为发展环境整治的主体力量,纪检监察机关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表率意识,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凝聚目标,集中力量,进一步增强对全局的了解,深入调研,做到心系全局、胸有全局;进一步增强执行力,优化实践方法,把为大局的服务落实到具体行动上;进一步增强契合度,找准突破口,有效融入大局。

二是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促进和谐。今年,某地八项全国性荣誉,有五项涉及社会民生。既说明我们近年来社会事业取得的丰硕成果,也表明市委市政府一直重视民生工作。因此,纪检监察工作的主线,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

为民。在制定反腐倡廉政策时,要多倾听民声民意,多反映民情民意,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在开展反腐倡廉时,要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大专项治理力度,进一步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评价反腐倡廉成效时,要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成效的唯一标准。

三是要更加注重统筹协调、科学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在战略上总体规划、战术上分步实施,抓住防止谋取非法利益这个重点,着力建立防治商业贿赂长效机制;抓住正确行使权力这个关键,建立健全有效监督权力运行的体制机制;抓住思想道德这个基础,加强面向全党全社会的廉政文化建设;抓住维护群众利益这个根本,防止和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四是要更加注重改革创新、创先争优。改革是反腐倡廉的必由之路,创新是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创先争优是我们工作的奋斗目标。要解放思想,不断更新与新形势新任务不适应的观念;要深入调研,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勇于探索,准确把握工作中的新特点和新规律;要大胆实践,不断提高纪检监察工作水平和创新能力。

学习新党章 在理论中心组上的发言 第2篇

刚才,十一位同志分别围绕党章学习、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和市委一届十八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的学习贯彻三个主题进行了重点发言,我觉得大家学的都比较透彻,认识也比较深刻,说明大家真学了,真懂了,今后不要在真用上下功夫。下面,我重点和大家探讨交流一下有关党章学习贯彻的几个问题,供大家在学习贯彻党章时参考。

一、讲一讲为什么要学习贯彻党章

前段时间,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提出了学习党章的要求,各级党组织也都明确提出要求,在全党范围内开展学习贯彻党章活动,一个学习贯彻党章的热潮正在全党兴起。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重大举措呢?我认为主要有四点:

第一,从地位上来看,党章在本质上是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遵循。回顾我们党80多年的发展历程,党章始终是贯彻其中的一条红线。在我们党的建设史上,一共形成了15部党章,其中建国前6部,建国后9部。实际上,我们的党章应该有16部。这是由于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只是起到了党章的作用,包含了党章的一些内容,但不能算是正式的章程。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才是我们党历史上的第一个章程。表面上,党章规定的是党内的问题,但它的修改完善过程是与不同历史时期党所面临的形势、任务是紧密相联的,或者说,是一个不断与形势、任务相适应的过程。其中最能说明问题就是党的指导思想的不断丰富发展。七大之前,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此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三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三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分别在七大、十四大、十六大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这三大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成果,就是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经验教育的科学总结,因此它已经成为我们党、我们这个国家发展壮大的根本武器,在我们党、我们国家政治经济各方面、各领域具有最高的地位。

第二,从内容上来看,党章是我们党的总章程。一方面,党章是政党内部最基本的行为规范,规定了一个政党的政治态度和组织形态,是完备的政党组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法规。另一方面,党章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的最根本的纲领性文件(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我们党的第四部党章不是由党的全国代表大会,而是由中央政治局修改的,修改的依据是1927年4月党的五大精神,1927年6月,中央政治局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案,这是我们党章历史的唯一一个特例),明确规定了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奋斗目标以及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的基本要求,规定了党的组织原则、党员权利和义务、党的纪律等。它集中代表了全党的根本利益和意志,是规范党内生活、调整党内关系的基本准则。它所规定的内容都是党内生活中最重大、最根本的问题,而党内其它规章制度的内容只是党内政治和组织生活中基本一方面的问题。可以说,党章就是我们党内的“宪法”,是“母法”。

第三,从效力上来看,党章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党章在我们党内具有最高的权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次:其一,党章是制定党内其它规章制度的依据和基础。党内其它规章制度只能把党章规定具体化,以保证党章的贯彻实施,而不能与党章相抵触;其二,党章对党的各级组织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党的各级组织的建立,必须按照党章规定的原则程序来进行,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党的各级组织必须遵守党章规定的各项纪律,维护党的各项纪律。没有特殊的党组织;其三,党章对全体党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每一名共产党员,不论党龄长短、不论职位高低,都是自愿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都是积极申请、强烈要求成为先进分子,被党组织所吸收而入党宣誓成为一名正式共产党的。也就是说,在我们党内没有游离于党章约束之外而成为特殊的党员的,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那这个党员必须会被清出党内。

第四,从作用上来看,党章是小康社会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纲领。这主要是由于党章规定了小康社会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要明确的六大基本问题。一是明确了我国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历史阶段。即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需要上百年的时间;二是明确了这一阶段的主要矛盾。即一方面,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已经确立,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已经消灭,国家各方面都有了巨大发展,另一方面,人口多,低子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居世界后列;三是明确了这一阶段的基本任务。即进一步解放

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且为此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四是明确了这一阶段必须坚持的基本经济制度。即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五是明确了这一阶段检验各项工作的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实力,有利于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就是“三个有利于”;六是明确了现阶段的发展战略。即巩固和发展已经初步达到的小康水平,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建国一百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这六个基本问题,就是指导我们目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各项工作的纲领。我们目前正在进行的工作,也是按照这六个基本问题开展的。

二、学习贯彻党章需要把握的几个基本问题

中国共产党章程发展到现在,经过了几代共产党人的深入思考和不断实践,是一个十分完整的体系,所以学习贯彻党章,绝不是读一读、背一背就能解决问题的。我觉得,还是要从其关键性的、统领性、思想性的问题入手,把握住几个基本点,这样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有几个基本问题需要把握,我认为,有以下六个:

一是对党的性质的表述。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这样表述党的性质,是在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两个先锋队,切合我们党的历史发展和现实状况,符合时代要求,有利于党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有利于拓展党的工作的覆盖面,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也有利于全党同志更加深刻地认识和落实党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民族人民万众一心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是对党的指导思想的表述。增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已经在全党形成共识,深入人心。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进党章,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根本要求,是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客观需要,也是全党同志的共同愿望。

三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表述。主要是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强调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的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强调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走中国人民自愿选择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必将取得最终的胜利。这样的表述,在始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同时也始终坚持了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四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的表述。党章总纲第六段充分肯定了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十三年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取得的成就,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和理论渊源。即: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其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党章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五是对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表述。①确立了发展目标的三个步骤。首先是巩固和发展已经初步达到的小康水平。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建国一百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在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②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建设方面的内容。就是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③关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容。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对自己选择的政治发展道路充满信心,有利于全党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树立依法执政意识,自觉地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④关于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实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内容。这不但有利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也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

六是对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新要求的表述。总纲载明,我们党的三大历史任务是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为了完成这三大历史任务,党章又进行全方位的要求,①要改进党的建设。②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使我们的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③全党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基本路线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并且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下去,全面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④在党的思想路线中加入了与时俱进的内容。⑤阐明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要加强对党的领导机关和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不断完善党内监督制度。党必须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以上六点,是现行党章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在十五大党章基础上修改完善的内容,把握了这六点,对于更进一步地对中国共产党这个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个能够历经曲折,仍然不断发展壮大的政党;这个深受全国人民信任、拥护、爱戴的政党;这个与时俱进、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的政党会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就更能坚定我们的共产主义信仰。大家要仔细体会,认真理解,全面把握。

三、讲一讲如何结合实际学习贯彻好党章

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指导思想和实践。我们学习党章,除了要对党章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把握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以党章为指导,按照党章规定的原则和要求,强化党章意识,认真学习党章,自觉遵守党章,切实贯彻党章,坚决维护党章,提高自己的认识,规范自己的行为,努力做一名优秀的人大常委会机关工作者。具体说,就是主要做到以下四点:

一是要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人大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重要载体和阵地。同时,具有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是党章对每一名共产党员的首要要求。因此,我们一定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自己为人大事业积极贡献力量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纯洁党性,毫不动摇。要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正确与非正确思潮、行为斗争的复杂性,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和理论素养,始终保持政治上的坚定和清醒。要按照中央和省、市委对“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部署,立足本职岗位,创造一流业绩,以实际行动为绥化人民的小康生活创造更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作风。总的来说,我们人大常委会机关的作风是好的,但是与党章要求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仍需继续加强和改进。要在求真务实上下功夫。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加强学习,善于调查研究,尊重科学,遵循规律,切实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付诸实践,见诸行动,取得成效。要在艰苦奋斗上下功夫。要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切实树立起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观念,不论是个人生活还是机关工作,都要厉行节约,学会过紧日子,过好紧日子,杜绝铺张浪费现象。要在善于创新上下功夫。创新所表现出的是一个机关的精神风貌、精神状态和活力与朝气。今后,在我们机关要形成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浓厚氛围,形成人人研究人大工作、人人探索人大工作的良好局面,推动我们人大工作不断有新发展、新进步。

三是要进一步强化模范意识。在我们机关,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仅要体现在思想觉悟和精神境界上,而且要体现在做好人大工作的各项具体行动中,做到平常日子能够看出来,关键时刻能够站出来,生死关头能够豁出来,具体说,就是要成为终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学习经济、文化、科技、历史等方面知识的模范,成为维护党的形象,执行全党的决策,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模范,成为诚心诚意为人大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模范,成为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遵纪守法,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模范,成为努力钻研业务,创造一流工作业绩的模范。

四是要进一步强化组织纪律性。党的纪律是全党意志的体现,是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对我们来说,最为关键的是要严守政治纪律。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要坚决维护中央的权威,保证中央和各级党组织的政令在自己那里不打折扣,与中央,与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不允许公开发表违背中央决定的言论,散布违背党的方针政策的意见,传播丑化党的形象的言论。要严守组织纪律。坚决执行少数服从多数、个人服从集体、下级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的组织原则,维护党的团结统一。要严守经济纪律。认真执行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决不能让商品交换原则、让社会上的各种不正这风、让以权谋私,在我们人大机关有生存的土壤。要严守群众纪律。我们人大机关的工作人员,特别是直接接触群众的工作人员,要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凡是能够办到的,要千方百计努力办好,不能办到的,要做好说服解释工作,讲清道理,耐心引导,不能简单生硬,激化矛盾。

学习新党章 在理论中心组上的发言 第3篇

一、两种不同的收益观

收入/费用观:指在制定规范某类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准则时, 考虑与某类交易相关的收入和费用的直接确认和计量, 重点关注利润表的要素, 资产负债表只是为了确认与合理计量收益的跨期摊配中介, 是利润表的附属。资产/负债观:定义并规范由该类交易或事项产生的相关资产和负债或其对相关资产和负债造成影响的确认和计量, 再根据资产和负债的变化来确认收益。收益的确定不需要考虑实现问题, 只要净资产增加, 就作为收益确认。更加重视资产负债表, 新会计准则采用这种收益观。

二、资产的计量

我国原会计准则会计要素的计量以历史成本法为基础。新会计准则拓展了公允价值法的使用范围, 相关资产升值的客观现实得以在会计报表中得以反映, 使报表阅读者能更加客观、准确地了解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新会计准则对计量属性做出了重大调整, 全面引入公允价值、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这四种计量属性, 其中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的会计处理采用了公允价值进行计量。为了防止公允价值被滥用而出现利润操纵, 准则严格规范了运用公允价值的前提条件, 即公允价值应当能够可靠计量, 因此, 在可靠性得到保证的情况下,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同时不会因此而违反谨慎性原则。

三、资产的减值

原会计准则的计提资产减值局限于存货、固定资产等八项资产。新会计准则中,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范围已经扩大, 可以说几乎包括所有资产, 如应收账款、存货、交易性金融资产、可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等。但部分资产因为后续计量是以公允价值计量的, 不计提减值准备。新会计准则中的资产减值准备分两部分:一部分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是在《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中规定;另一部分是在其他相应的会计准则中规定, 如存货的减值准备是在《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中具体规定。原会计准则中规定的减值准备, 当可收回金额变大时, 原有确认的减值可以转回。新会计准则规定, 在《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中的减值不得转回。而在其他准则中的减值大部分可转回。

四、商誉是否确认无形资产

新会计准则规定:无形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据此, 商誉由于它的不可辨认性, 新会计准则将其从无形资产中分离而独立确认为一项资产。《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第六条 (二)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取得的、不能单独确认为无形资产、构成购买日确认的商誉的部分。第十一条企业自创商誉以及内部产生的品牌、报刊名等, 不应确认为无形资产。

五、企业合并商誉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在合并日不会涉及商誉的确认与计量, 但对吸收合并中被合并企业原账面已经确认的商誉仍应按账面价值并入合并方企业的账面记录。《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第三章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第十三条 (一) 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 应当确认为商誉。初始确认后的商誉, 应当以其成本扣除累计减值准备后的金额计量。商誉的减值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处理。具体地说,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涉及的商誉确认与计量:在新设合并中, 其作为一个新的法律主体和会计主体, 在新设时不会产生商誉确认问题。在吸收合并, 购买方在购买日应当将合并中取得的符合确认条件的各项资产、负债, 按其公允价值确认为本企业的资产和负债, 确定的合并成本大于所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 应确认为商誉;合并成本小于所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计入合并当期的损益。其产生的商誉在合并企业的个别报表中以“商誉”项目。在控股合并, 购买方取得对被购买方控制权的, 在购买日应当按照确定的企业合并成本, 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由于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应反映其初始取得成本, 其合并中产生的商誉已经包含在投资成本中, 因此, 在个别财务报表中不存在将商誉单独列报问题。但由于实现控股合并后, 其已经成为被投资单位的母公司。该企业集团的投资企业要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在编制合并报表前, 须将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在个别报表中按成本法核算的会计数据调整为按权益法核算的会计数据。如果调整后其余额大于母公司应享有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差额, 应在合并财务报表中以“商誉”项目列报。

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在内容上进行了许多创新, 致力于从整体上提升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又要保持了自身特色, 相比原准则而言有很大的进步, 但中间出现的问题是我们还是继续要探讨的, 我们依旧任重而道远。

摘要:我国新会计准则出台后, 它是趋同与创新相结合, 既立足中国国情, 又与国际准则基本趋同的一套全新的准则。文章就新会计准则的主要创新点做出一定的解释。

关键词:创新,公允价值,商誉

参考文献

[1]、李金涛.浅析新会计准则对企业利润的影响[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09 (6) .

[2]、谢建海.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运用的思考[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 2009 (1) .

学习新党章 在理论中心组上的发言 第4篇

关键词:中心地理论;高中教学;高考命题

中心地理论是城市地理学的重要理论,也是高中地理新教材的新增内容,为适应新高考考纲对考生“能力立意”的要求,需要加强对其研究。笔者拙作“简评中心地理论新进展与未来导向”对中心地理论的学科前沿知识做了一定的介绍和分析,但限于篇幅,该文未能就中心地理论在高中教学上的具体应用进行更深一步的探讨,本文将前文的未竟之意较系统地表达出来,从三个方面对中心地理论知识在高中地理命题上的应用进行一些探讨。

一、城市中心性的计算与分析

高考强调即时学习的能力。可以用计算题的方式来计算中心性,通过对中心性高低的分析,考查学生对区域知识的掌握和区位分析能力。

例题1.材料一 中心地理论的创始人克里斯塔勒在进行中心地的中心性水平(服务能力)的计算时,最早是用电话门数来计算,即中心性=T1-E1/E0·T0(T1为中心地电话门数,T0为全区域电话总门数,E1为中心地人口,E0为全区域总人口)

材料二 据统计,2006年末黑龙江省总人口3805万人,固定电话1082万户,哈尔滨市市区人口398.6万人,固定电话203.6万户;同时期吉林省总人口2716万人,固定电话768.6万户,长春市市区人口337.2万,固定电话233万部。

根据以上材料,试计算二城市在本省区域内的中心性,并比较分析原因。

解题:

哈尔滨市的中心性=203.6-398.6/3805·1082=89.75

长春市的中心性=337.2-233/2716·768.6=271.2

很明显,同样作为省会城市,长春的中心性远高于哈尔滨。为什么呢?笔者认为,应从省区地形、省会位置、省会综合实力、省内地级市实力及其与省会竞争关系、省内交通网络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

1.省区地形和省会位置。黑龙江省幅员辽阔,地形相对复杂,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把省区分割开来,不利于交通和经济活动,减弱了哈尔滨的中心性。哈尔滨在其省内的位置严重偏南,不利于与北部的联系,大大削弱了其中心性。长春基本位于吉林省中西部平原的中心地带,有利于中心性的发挥。

2.省会综合实力。二者比较,哈尔滨实力较强,但被黑龙江幅员辽阔的面积所稀释。从省内地级市实力来看,哈尔滨的支柱产业是机电设备制造,大庆、齐齐哈尔在这方面的实力可以和哈尔滨进行竞争,还有佳木斯、鸡西、鹤岗、黑河等地市由于地缘优势也抢占了很大商业空间,这些城市都在很大程度上分散了哈尔滨的中心地职能,削弱了其中心性。而长春的支柱产业为汽车业、农产品精细加工,吉林市主营石油化工,松原市羽翼未丰,吉林省内缺乏对长春经济地位构成直接挑战的城市。

3.省内交通结构。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省南部的交通中心,但佳木斯、齐齐哈尔也是东部和西部的交通中心,分散了哈尔滨的中心性。长春市是吉林全省的铁路、公路交通中心,有利于中心地职能的开展。

注:现代中心地理论早已找到更好的方法进行中心性的计算,但就高考命题来说,用什么计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考查考生对区域特征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基于此的区域分析能力,因此从区域面积、地形的割裂作用、中心地与服务区的空间拓扑关系、同级或次级中心地的竞争压力、区域内交通网络等方面进行分析,应该可以得到比较全面的答案。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城市中心性对比分析的基本思路,实际答题情况应因题而异,强调材料应用和区域特性。

例题2.根据例1中的结论,分析黑龙江省和吉林省应采取的相应策略。

黑龙江省:从全省布局来看,哈尔滨的中心性不宜过强,否则北部地区的消费者将付出更高的交通成本,应该大力开发当地二级地市的中心地职能,为当地消费者服务。无需一切都指望哈尔滨。同时,中南部的二级地市的发展应该避开与哈尔滨竞争激烈的产业,大力发展互补产业,大庆应继续发展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石油接续产业时应避免和哈尔滨发生激烈竞争,否则不利于全省经济健康发展。此外,小兴安岭和东部山区的一些地区,仍应加强交通建设,打破交通瓶颈,使得哈尔滨的中心地职能能放射到更广的地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也为哈尔滨扩大了产品市场。

吉林省:由于面积适中,应大力加强长春市的中心地职能,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长春市应大力发展汽车产业,发展自有技术和品牌,大力提高技术指标和创造能力,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二级城市应发展长春的互补产业,使得全省的经济更加多元,也就更加健康。进一步加强交通设施的建设,尤其是东部长白山地区,必须用铁路牢牢的拴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例题3.通过前面两问的回答,城市中心性理论对你有什么启发?

解答:

坚持因地制宜原则。选择与所在区域适应的中心地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出中心地的牵引、带动的核心服务功能,有利于全区域的综合发展和进步。

总体来说,省级行政中心不可过大,否则交通成本增加,中心城市不能满足全区域需要。与我国面积相当的美国设置了50个省级行政单位,而我国只有34个,一些行政区明显过大,给上级政府的管理带来不便,也不利于区域经济健康发展。对此应进行科学调研,以期有所改进。

二、中心地服务范围两个半径的关系

1.两个半径

R为服务上限,是消费者的上限。低于这个距离,消费者愿意消费;高于这个距离,距离太远,交通成本过高,消费者则不会进行消费。R是一个中心地职能所能辐射到的理论最大距离,既取决于中心地职能的强弱,也取决于消费者的消费意愿。

R1为服务下限,是中心地得以生存的底限,中心地内的商家得以维持经营的最小市场,是中心地生存的门槛距离。小于这个距离,中心地就不成为中心地。

2.两个半径的关系及其导致的结果

(1)R1大于R,中心地生存底限大于消费者承受上限,消费活动不会发生。对策:中心地必须降低利润预期,或革新技术,降低成本;刺激消费者消费欲望(打广告等),减小R1增大R。

(2)R=R1,此为临界状态、平衡状态。经营刚好能得到预期利润。

(3)R1小于R,中心地可以获得R-R1的超额利润,中心地得以生存发展。

趋势:中心地企业在资本利润的驱使下,会提高利润预期,进而扩大门槛半径R1,使之趋近于R,实际可能是通过减少供应点数量达到的。

注:对工资的心理预期不同,所以预期利润不同,每个中心地企业心理预期利润不同,门槛实际也不同。现代社会的工资一般高于基本生存需要的吃穿温饱所需,可压缩空间大,富有弹性。尤其是高管的工资,更是如此。

三、不同等级中心地数量(即K值)的计算问题

例题4某区域有一级中心地1个(哈尔滨),二级中心地2个(大庆、齐齐哈尔),三级中心地6个(肇东等),四级中心地18个(方正、通河等)。请问,具备通河这个级别中心地功能的中心地数目是多少?

答:1+2+6+18=27个。

目前关于中心地理论在高中教学中的应用的讨论,多停留在理论论述方面,缺少相关试题,而高考强调能力立意、素养立意,重视即时学习能力,因此有可能在这方面命题。限于水平,笔者在这方面仅做了一些粗浅的探讨,旨在抛砖引玉,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

[1]徐学强,周一星,宁越敏.城市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学习新党章 在理论中心组上的发言 第5篇

同志们:

按照开展“学思想,转作风,提能力”教育整顿活动的安排,今天我们召开第一个专题学习研讨会,主要任务是围绕“学习重要讲话,转变工作作风”这个主题,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会前,各位常委同志紧扣主题,进行了认真自学和充分准备,积极撰写心得体会材料。

下面,我先作个发言。

市委开展教育整顿活动,这实际上就是政治建设,是重要的政治考量,是旗帜鲜明讲政治的体现,目的是把我们党的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好、建设强,凝心聚力促进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市委班子的“班长”,我要主动对照党章的标准,深化认识,自我检视,明确方向,为全市党员作出表率和示范。

第一、强化政治引领,旗帜鲜明维护核心,做政治的明白人。

讲政治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内生动力,是我们党最本质的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讲政治是突出的特点和优势。没有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党的团结统一就是一句空话。”这就要求我们每一名党员都要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坚定的政治立场,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加强政治历练,提高政治能力,时时处处从政治和大局上向核心看齐,始终做政治的明白人。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更是要在思想上虔诚认同核心、政治上坚决维护核心、行动上精准对表核心、感情上衷心拥戴核心。同时,要把讲政治贯穿党性锤炼全过程,在学习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丰硕成果中,深化对系列讲话精神实质的理解,自觉地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第二、严守纪律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做班子的带头人。

党的纪律和规矩是全体党员的行为规范和行动准则,也是党的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体现和可靠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所有党的纪律和规矩中,第一位的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当下,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严守党的纪律,严格按党内规矩办事,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始终不越红线、坚守底线。作为一班之长,我感到责任重大,省委巡视组反馈的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执行双重组织生活制度不够严格的问题,在我的身上也存在。下一步,一方面,我要带头执行党的组织生活制度,严于律己、率先垂范,自觉做到执行纪律不变通、落实政策不走样。另一方面,要认真履行好管党治党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带头抓、亲自抓、用力抓,全面梳理、总结我市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等制度的经验做法,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措施,切实提高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和战斗性。

第三、弘扬优良传统,坚持人民至上理念,做群众的贴心人。

真挚的为民爱民情怀是习近平总书记一贯的政治品格。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把学习、传承、实践总书记优良传统和作风,作为提高政治觉悟、锤炼党性修养的重要法宝,真正在思想上尊重群众、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工作上依靠群众。联系到自己,我深入到偏远的地方调研指导还不够经常、不够仔细,更应该以习近平总书记的亲民、爱民、为民风范为标杆,始终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解决群众所忧、所急,多听民生“疾苦声”、多送民生“雪中炭”、多栽民生“致富树”。同时,要坚持把“四下基层”工作方法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坚持精准施策、精准发力,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党的温暖,努力让困难群众早日过上好日子。

学习新党章 在理论中心组上的发言 第6篇

一、充分认识发展文化产业的重大意义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重视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重要作用,使文化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进步中做出积极的贡献,从而真正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最终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党的十六大提出,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文化建设和发展文化产业,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泸西生态文化旅游强县,加快全面建设泸西小康社会进程的战略需要。

文化产业是国际经济学界公认的朝阳产业。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文化产业也正在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兴支柱产业,并将日益显示出它在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经济发展的经验来看,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民生活走向小康阶段时,社会对文化的需求会急速增长。目前,泸西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是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一方面,国家非常重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出台了很多支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云南省提出了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战略目标,红河州则力图建设民族文化大州;另一方面,随着我县及周边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在文化方面的消费支出比例越来越大,对文化生活的需求迅速增长,一个非常广阔的文化消费市场正在形成。这是我县面临的一次新的重大发展机遇,如果能够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及时认识和充分把握这个历史机遇,就能够抢占发展先机,分享文化消费这个跨世纪的新型超级市场。县委九届四次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化旅游强县,县委十届二次全会强调要大力发展有泸西特色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最近县委、县人民政府又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繁荣文化艺术的实施意见》。充分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抢抓机遇的战略眼光。

经济的繁荣为文化发展提供物质支持,而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高度发展又反过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现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良性互动,是一个具有拉动整个县域经济发展意义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我们必须紧紧抓住经济与文化加速融合的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思路,放开手脚,加快发展泸西的文化产业,使之成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提高县域经济综合实力。

二、推进文化创新,做大做强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作为一种创意产业,创新性、创意性是其最主要的动态特征。产业的整合与发展必须拥有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而且文化产业的本质是文化的产业化,文化产业必须时刻运用已拥有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去应对千变万化的市场,去实现经济效益。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创新来谋求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⒈大力推进观念创新,强化产业意识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首要条件和重要前提。首先,要把对文化的理解从狭隘和片面的观念中解放出来。长期以来,由于行政体系的分割,对文化的理解局限于文学艺术,或者由文化部门主管的戏曲歌舞。这种理解显然是片面的。它不仅肢解了文化的丰富内涵,同时也损害了文化对经济社会所产生的积极作用。要充分认识和发现文化在物质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中所产生的能动作用,认识文化不仅仅是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还是整个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对民族精神的培育与弘扬,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确立,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教育水平对人的素质的提高以及对生产力的推动,文化自身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和发挥的意识形态作用等等。其次,要充分认识文化除了具有事业的意义外,还具有产业的性质。据相关资料统计,家最富有的美国产业中有家是文化产业,美国的视听产品已成为仅次于航空航天的主要换汇产品(其音像也居于出口贸易的第二位),日本的娱乐业产值仅次于汽车工业。也有许多西方学者认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不再是制造业,而是文化产业。长期以来,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指导下,文化与经济、文化与商品、文化与消费、文化与市场严重分离,人们更多注重的是文化的意识形态作用,而忽视了文化的经济功能;重视文化的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忽视或不讲其经济效益,叫好不叫座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旧的文化发展观念和模式,随着国际大文化发展的趋势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已越来越显示出不适应。我们必须准确把握文化的产业属性,强化产业意识,将文化与现实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规律的研究,改变过去单一的发展模式,在保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前提下,努力实现其经济效益,通过经济效益的不断实现和不断扩大,增强文化的发展实力。而且,我县文化资源原生态分散存在的现实,也迫切需要我们强化产业意识,用产业链将其串连起来、推向市场,发挥对经济社会的强大推动作用。第三,要充分认识文化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文化与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意义。在知识经济到来的今天,文化就是一种经济、文化就是明天的经济。文化产业是以精神产品为基础的产业,对自然资源、环境不构成威胁甚至不造成消耗,并且,文化产品价值还具有增值效应,如果开发得当,往往可以产生很大的投入产出比,文化产业是具有极大可持续性发展潜力的产业。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增强发展文化产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大力弘扬和实践埋头苦干、创新实干、率先垂范的泸西精神,努力培植适应县情、符合市场需要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文化产业,不断开创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局面。

⒉大力推进体制创新,消除体制障碍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的关键。目前文化体制上的弊端,核心是文化产品生产游离于市场经济体制之外,突出问题是文化产品脱离实际、脱离生活、脱离群众。要解决和消除这些影响和阻碍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和机制性问题,就必须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首先,要改革现有的管理体制,理顺政府和文化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政府要切实转变管理职能,改进管理方式,做到三大转变,即从办文化为主向管文化为主转变,从主要管理国办文化事业单位向管理整个文化事业转变,从以行政手段为主管理向以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管理转变。也就是从管微观转向管宏观,一管宏观规划,二管制定政策,三管执法监督。同时,要积极引导组建各种文化行业协会,发挥其自主教育、自主管理、自主发展、内引外联促进交流的功能和作用。其次,要实行分类管理。按照文化事业单位的性质划分为公益型、公益经营型和经营型三类来进行分类管理,把其中的经营型文化项目,诸如文艺演出、图书发行、文物管理、电影行业等剥离出来,推行企业化管理,实行企业化运作,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分期分批改造和组建为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主发展的文化企业。把人员招聘、资金筹集、市场开拓和生产经营权全部交给企业。属于党委、政府交予的特殊职能和专项任务,由财政安排专项经费,政府拨款由养人头、养单位变为养项目、养事业。第三,要对投入进行大胆改革。要大胆地让个体私营企业、民营企业、外资等非国有企业进入文化产业领域。除国家明令禁止社会力量进入的领域外,其他的演出市场、图书发行、音像连锁、文化设施建设等领域都要打破所有制限制,全面向社会资本开放,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新格局。政府要积极引导和开发各种社会资本把文化产业作为新的投资热点,在继续鼓励民办教育、民办科技等的同时,大力兴起民办文化的热潮,支持各种社会资本以股份制、民营等形式,兴办影视制作放映、演艺、娱乐、印刷、发行、会展、中介服务等文化企业。第四,要实施整体联动。积极促进文化产业与教育、科技、体育、旅游、信息等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形成新的文化产业发展大格局。在我县,要特别注重抓好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有机结合。借旅游,文化能开拓市场,搞得更活走得更远传承得更广泛;借文化,旅游能增添内涵提升档次涵养商机。民族民间传统艺人要进入旅游业,文化单位和文化企业要进入旅游业,围绕旅游业开发更加丰富、更有品位的文化产品,旅游企业也要研究文化开发文化,实现文化与旅游的互补双赢。

⒊大力推进品牌创新,打造文化精品

实践证明,社会化运作、项目化管理、品牌化推进是发展文化产业的有效途径。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必须增强品牌意识,实施品牌战略,努力推出一批能够代表泸西文化形象、体现泸西文化特色,具有较高品位和水准的文化品牌,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实现泸西文化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首先,要大力发掘本土文化,促进本土文化与现代化的有机结合。我县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和自然生态文化丰富深厚、多姿多彩,但远未得到有效的发掘,未能实现与现代化的有机结合,未能发挥出对经济社会的强大推动作用。我们要组织力量对本土文化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充分揭示出本土文化的博大精深及其独特魅力,发掘出本土文化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特质和优势,找到本土文化与现代化水乳交融、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的结合点、突破口和渗透层。在此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让本土文化得到充分体现,营造本土文化浓郁的氛围。通过城市建设、旅游发展等多种渠道和形式,努力把本土文化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中,使本土文化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灵魂,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巨大的推动力,不断促进人的素质提高和社会的文明进步,塑造泸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崭新形象。其次,要注重培育强势文化活动和强势文化品牌。今年初,省委、省政府组织了云南赴京文化宣传系列活动,成功宣传了云南近年来包括文化产业发展在内的各方面建设成果,引起了上至国家领导人、相关部门领导、专家学者、外国友人,下至普通群众,以及众多新闻媒体的密切关注,在京城刮起了一股强劲的云南文化旋风,打了一场漂亮的宣传文化战役,成为了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大省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思的活动。为我们组织开展文化宣传活动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和借鉴,我们要充分认识培育强势文化活动对于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创新组织开展文化活动的思路和方式方法,既要请进来,也要走出去,既要做大本地舞台,也要敢登上外面的大舞台,做到内外结合、内外兼修。通过组织开展诸如阿庐生态文化旅游节等强势文化活动,集中宣传展示我们发展文化产业的成果、优势及资源,努力追求宣传文化活动的轰动效应。同时我们还可以发现,《云南印象》是这次云南赴京文化宣传系列活动的触点、看点、买点、焦点和兴奋点,由此生发出了其他的很多活动和效果。这也再次深刻启示我们,发展文化产业中实施品牌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们要高度重视打造文化精品,带动全局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民族文化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充分汲取人类一切文明成果,对民族文化中的优秀部分进行加工提升,使文化产品既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从泸西实际出发,应把小白彝羊头鼓舞作为我县发展文化产业的一个龙头项目,或者说是领军项目来进行制作和炒作,做成泸西的一张民族文化名片。在具体工作中,要注意借鉴丽江的大型民族歌舞晚会《丽水金沙》和弥勒《阿细跳月》的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既要努力提升其文化内涵和艺术品位,做成舞台艺术精品,同时也要注意把握和体现群众性、参与性和娱乐性,努力营造传承民族文化的氛围。第三,要着力提高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运用科技成果对传统文化进行包装,借助科技手段提升文化产品形象,打造文化精品,是许多文化产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探索和实践得出的成功经验,也是我们必须认真借鉴和积极尝试的成熟做法。就民族歌舞而言,就是要充分运用现代化的声响、灯光、舞美设计来进行创作,来进行精良的制作,实现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高度统一,营造出极具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震撼力的效果,不断开创民族歌舞新的表现形式。

⒋大力推进人才创新,优化队伍结构

坚持以人为本,文化产业才能赢得消费市场和消费群体。同样,坚持以人才为本,大力推进人才创新,优化从业队伍结构,文化产业的发展才能实现有效的组织、管理、经营和创造。调查表明,缺乏民族文化创作研究人才和现代文化经营管理人才是我们发展文化产业一个很大的制肘,特别是缺少领军人物,使得我们的文化建设始终徘徊在较低的层次和水平上,必须下决心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文化从业人员队伍的建设。要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围绕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三个环节,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律保护人才。其次,要制定和实施文化人才资源开发规划,加大人才尤其是本土化人才的培养工作。着力建设三支队伍,即建设一支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较强的民族文化建设管理队伍,建设一支事业心强、具有真才实学的民族文化创作和研究队伍,建设一支善经营、懂管理、遵纪守法的文化企业家队伍。同时要注意做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艺人的发现、命名和扶持发展工作,把他们在传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和促进旅游业发展方面的独特力量和作用集合并发散出来。第三,要制定和实施引进和激励人才的优惠政策,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积极吸引外来的文艺家、文化经纪人前来我州共谋发展。要采取科学合理的办法,重奖贡献突出的文化工作者和文化企业家。要探索和实践运用市场机制合理配置文化人才资源。

在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上的发言范文3篇2

近日,按照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统一安排,我个人集中时间认真学习了习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深入研读了中宣部会同中央台办起草的《台湾问题与国家统一》学习材料。刚才,又认真聆听了两位领导的辅导报告和其他领导的交流发言,很受触动和启发。

在1月2日举行的《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大会上习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掷地有声,使国人深受鼓舞和振奋,特别是总书记的讲话深刻阐述了新时代祖国和平统一的政策主张,昭示了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大势,既表达了全国人民包括台湾同胞的共同心愿,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提供了指引。总书记在讲话中说到,人之相交,贵在知心,要求全党要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坚定不移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坚定不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是无法改变、无法阻挡的历史潮流,不管遭遇多少干扰阻碍,我们必须坚定和平统一的自信,坚定祖国必将统一、也必然统一的信心决心,砥砺前行,锐意进取,立足自身职能做好本职工作,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今年1月份,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对新形势下党和国家面临的重大风险挑战进行了系统阐述,为统一思想认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指明了方向,为我们应对风险挑战提供了根本遵循。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把自己职责范围内的风险防控好,把改革发展稳定工作落实好,是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履行的政治责任。我个人将深入学习领会,准确把握精神实质,积极履行自身职责,把总书记讲话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一步提升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一)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是我们党战胜风险挑战的重要思想方法、领导方法、工作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大会议上专门强调要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被摆在打好三大攻坚战的首位。今年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主题,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以贯之的忧患意识、始终坚持底线思维的原则理念。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增强忧患意识,保持如履薄冰的危机感,绷紧“防风险”这根弦,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关于重大风险的科学判断和工作要求上来,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斗争精神,坚持改革创新,勇于担当作为,凝心聚力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有力有效防范化解各种风险挑战。

(二)强化风险意识,锻造过硬本领。“不忽视一个风险,不放过一个隐患”。总书记强调,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就要强化风险意识。当前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既面临重大历史机遇,也面临不少风险挑战,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挑战依然严峻复杂。要充分认识和全面把握当前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社会、党的建设等领域存在的各种风险及其表现形式、突出特点、变化规律、应对措施和工作着力点,进一步建立健全风险防控机制,切实增强认识风险、发现风险、化解风险的本领,提高风险化解能力,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顽强意志,坚决应对好每一个风险挑战,切实为县域经济高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三)从严管党治党,夯实基层基础。总书记明确指出“四大考验”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四大危险”具有尖锐性和严峻性,明确提出要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要牢记管党治党的首要责任,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持之以恒地把全面从严治党一抓到底,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对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决执行、落实落细,狠抓纪律作风建设,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之以恒正风肃纪,进一步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为应对好每一场重大风险挑战提供坚强保证。

(四)扛起政治责任,勇于担当作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职责,必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作为政法机关,要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在防控风险上冲锋在前、勇于担当,切实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保好驾护好航,特别是今年将紧紧围绕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这一主线,全力履行好保稳定、护安全、促和谐的神圣职责,自觉将中央、省市县委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决策部署落实到政法工作中,找准防范化解风险与政法工作的结合点,积极作为,精准发力,进一步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扎实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专项行动,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统筹抓好立体防控体系构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公共安全管控等源头治理各项工作,坚决实现中央提出的“五个坚决防止”总目标,以实干实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在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上的发言范文3篇3

上一篇:11年阿里云年会马云下一篇:老师邀请函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