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旅游形势分析会交流发言材料.12

2024-07-11

全省旅游形势分析会交流发言材料.12(精选8篇)

全省旅游形势分析会交流发言材料.12 第1篇

━━全省旅游形势分析会交流发言材料

抢抓机遇精心谋划

推进果洛高原生态旅游建设

果洛州人民政府副州长

(2010年5月7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上午好!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果洛州旅游工作向大家做一简要汇报。果洛地处黄河源头,旅游资源独特,黄河在果洛境内流域达760公里。黄河源头的姊妹湖扎陵湖、鄂陵湖蔚美壮观;藏区四大神山之一阿尼玛卿雪山雄奇壮美;国家地质公园年保玉则灵山秀水,原始质朴;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格萨尔文化源远流长,被誉为格萨尔的故乡。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壮美的高原风光、秀丽的山川湖泊与人文历史相映衬,赋予了果洛旅游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果洛境内这些自然景色未曾经过人类“改造”、“修饰”,完整地保留着天然雕饰的原始面目,具有唯一性、排他性和不可复制性的特点,发展高原生态旅游极具潜力。近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高原旅游名省的决策部署,在省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支持与帮助下,州委、州政府紧紧围绕“两湖两峰一河一史诗”(即:扎陵湖、鄂陵湖;阿尼玛卿雪山、年保玉则山;黄河;格萨尔史诗),突出生态旅游,着力建设“两圈一带”(两圈:即以甘德、达日、玛多、玛沁四县的黄河源旅游源圈,以久治、班玛两县为主的大九寨旅游圈;一带:即以格萨尔文化为主线的玛域格萨尔文化长廊),打造富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高原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思 1

路,加强领导,抢抓机遇,精心谋划,狠抓落实,使全州旅游业得到了稳步发展。

一、理清思路,加强领导,努力营造良好的旅游氛围

针对果洛州生态环境脆弱,保护生态任务艰巨的现状,州委、州政府明确发展定位,将发展文化旅游业作为全州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按照“总体规划、改善基础、加强领导、形成品牌”的要求和建设高原旅游名省发展目标,切实加强了对全州旅游工作的组织领导。一是成立了果洛州旅游工作领导小组、果洛州旅游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各县也相应成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旅游工作组织机构,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通过认真调研,出台了《关于加快果洛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全州旅游发展思路、景区布局建设和政策措施,为全州旅游发展提供了政策保证;三是以州、县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将全州六县中除达日县以外的各县旅游部门进行单设,配备了工作人员,加强了旅游组织机构建设,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工作机构和人才队伍保障;四是州、县两级设立了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旅游规划编制、旅游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旅游宣传促销和旅游商品研制开发等,为旅游业发提供了资金保障;五是将旅游发展纳入目标考核范围,对各项目标任务进行层层分解,州政府与各县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年终考核,兑现奖罚;六是州委、州政府定于今年5月初召开果洛州旅游工作会议,对下一步全州旅游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研究出台《果洛州加快发展旅游服务业的意见》和《关于加快果洛州文化旅游商品开发的意见》两个文件,为推动全州旅游业全面协调发展提供指导和政策支持;六是加强学习考察,借鉴先进经验。2009年,州政府组织州、县旅游部门负责人和相关领导,前往青海湖、坎布拉等我省重点旅游景区进行学习考察,通过认真学习借鉴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办法,研究制定了《年宝玉则景区管理

体制实施意见》,推动了重点景区的发展。在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州已形成了党政全力推动,部门密切配合,景区群众参与,社会整体联动,全社会重视和支持旅游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以规划为引领,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全省旅游发展大会精神和州委总体工作部署,我州立足资源优势,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要求,邀请国内旅游规划机构专家对果洛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全面审视,科学论证。2009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省旅游局的大力协助下,编制完成了《果洛州旅游总体规划》和《年保玉则生态旅游整体策划》,并于年初已批准实施;在省旅游局的关心支持下,正在着手编制年保玉则建设性详规,《果洛格萨尔文化旅游规划》也正在编制当中;紧紧抓住国家加快藏区发展的政策机遇,在《果洛州旅游总体规划》的框架内,编报了全州六县旅游景点景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总投资达28亿元;在狠抓规划编制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了旅游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一是通过积极争取项目,加大了各县通往旅游景区的道路交通建设,使全州旅游景区道路设施得到了一定改善。2008年至今,新建景区道路标识5个,环卫厕所4个,累计投资108万元;二是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改善旅游环境。州政府及玛多、达日两县政府投入2000余万元建设格萨尔人文景观及文化广场;投资2650万元的格萨尔博物馆正在规划建设中;州政府投资3000余万元,对州府所在地大武镇进行市政改造;州及六县进行了城镇民族特色改造,并加大投入力度,修建和扩建了宾馆等配套设施,使全州旅游接待条件和能力得到一定改善;三是进一步加大了对重大项目的争取和实施力度。目前,西久公路基本竣工,西部大通道果洛段已通过可研评审,大武机场今年完成项目预可研报告,一些重点工程有望近期开工建设,这将为改善我州旅游基础设施条件,完善交通通达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加大宣传推介,提高旅游知名度

近年来,我州通过积极参加“青洽会”、“旅游推介会”,以及省内外组织的旅游博览会和专场民族文化旅游推介会,把果洛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资源多渠道展示推介。同时,加大了对民族文化、民间工艺、传统生活习俗等方面的收集、整理。编辑出版了《果洛旅游丛书》、《玛域秘境》等旅游宣传书籍和画册,全州六县也制作了大量的宣传画册和DVD光碟,有力地宣传了果洛丰富的旅游资源,使果洛旅游知名度得到了明显提升。在对外宣传过程中,我州特别注重文化与旅游的有机结合,主打以玛域格萨尔、中国格萨尔故乡的文化品牌,突出宣传果洛格萨尔文化、神秘的宗教文化和浓郁的民俗文化,把神奇的自然风貌与美丽的神话传说结合起来,丰富了果洛旅游的文化内涵,使果洛旅游形象更加鲜明。目前,投资153万元创编的大型格萨尔剧《赛马称王》已完成剧本论证和舞台设计,进入音乐制作和编排阶段,今年可搬上舞台;果洛独有的马背藏戏、德昂洒书法已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文学格萨尔史诗、格萨尔赛马称王传说、森姜.珠母故里的传说和班玛碉楼民居等入选青海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经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和全国格萨尔领导小组办公室评审,将果洛命名为中国格萨尔文化之乡。目前,正与全国格办和影视机构积极协调,力争将果洛作为格萨尔影视剧拍摄基地。

我们在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的同时,切实加大文化旅游产业重点项目筛选、论证、储备和包装工作,强化招商意识,千方百计拓宽投资渠道,努力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发展模式,积极改善和优化投资环境,着力为旅游发展特别是为旅游企业发展制定更加具体的措施,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提供周到的服务,鼓励个体、民营、社会资金投入旅游开发。

总的来讲,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和相关部门支持下,我州

旅游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受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和基础设施等因素的制约,果洛旅游业发展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果洛旅游业起步晚、层次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配套服务功能相对较弱;二是旅游专业人员严重缺乏,旅游经营机构少,旅游行业管理跟不上旅游业发展的需求;三是受资金、人才等因素影响,各重点景区和各县尚无旅游建设性详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缺乏规划指导;四是受财力和工作水平所限,旅游宣传推介力度不大、不深,果洛旅游知名度仍然较低。

四、今后的工作思路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了全省旅游发展方向,将果洛定位为三江源生态旅游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紧紧围绕省上确定的发展目标,按照州委、州政府确定的围绕“两湖两峰一河一史诗”,突出生态旅游,总体规划布局,着力建设“两圈一带”旅游线路,打造高原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抢抓机遇,精心谋划,加强以“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的建设和服务,着力推动果洛生态旅游协调全面发展。重点将抓好以下几点:

一是以全省旅游工作会议和此次全省旅游形势分析会议精神为指引,把发展旅游产业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对新形势的正确研判上来,统一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上来,统一到省委提出的“四个发展”的决策部署上来,以更加解放的思想、更加创新的方式、更加新颖的理念,促进旅游业更好更快发展。同时,我州将以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完善州、县两级旅游组织机构,配强配齐旅游工作人员。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作,加强业内的沟通配合,加强与相邻区域间的联合协作,努力在全社会培育浓厚的旅游意识,形成全社会关注旅游、支持旅游,共同谋划和发展旅游的良好局面。

二是抢抓国家支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机遇,全面贯彻落实

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精神,认真谋划旅游发展项目,编制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划。抓紧编制全州旅游招商项目,加强旅游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切实做好上海对口帮扶果洛,国家和省旅游局对口帮扶久治县的帮扶项目衔接工作,加大项目争取力度,争取更多的外援,力争使果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的突破。

三是按照高起点规划、高层次建设、高水平经营的要求,编制和完善旅游建设规划。在《果洛州旅游总体规划》的框架内,编制各县旅游建设性详规;在《年保玉则生态旅游整体策划》的基础上,抓紧编制年保玉则建设性详规,力争使年保玉则重点景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完成《果洛格萨尔文化旅游规划》的编制工作。进一步加强文化与旅游的结合,积极争取果洛格萨尔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项目,加强格萨尔文化的有形载体建设。加强景区创建,加大A级景区的申报力度,力争A级景区全覆盖。

四是加强整体宣传,提升知名度。认真研究制定文化旅游宣传规划,积极邀请省内外记者、旅行社及艺术家来果洛采访、采风和考察,组织有关专家挖掘整理民间故事、传说,尽快完成果洛旅游导游词的编写。加强和改建旅游网络宣传,强化果洛旅游的形象宣传。认真研究设计全州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注重神奇、神圣、神秘,更好的吸引游客,努力做好承接“三江源”旅游的转移工作。

我的汇报完了,谢谢大家!

全省旅游形势分析会交流发言材料.12 第2篇

依托区位优势 发展乡村旅游

敦煌市旅游局

(2012年4月12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年来,敦煌市紧紧围绕“建设国际旅游名城”的战略目标,依托境内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现代生态农业蓬勃发展的优势,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有效拓展和延伸了敦煌旅游的发展空间,带动了农村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2011年乡村旅游人数达到30.31万人次,实现收入766.92亿元,直接就业人员达到3260人,敦煌城乡环境面貌得到显著改善,2011年敦煌市阳关镇龙勒村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敦煌市被农业部、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一、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一)抓引导发展。敦煌是全国第一批对外开放城市,旅游业起步早。在80年代,就有许多农民积极参与进莫高窟、鸣沙山景区旅游纪念品销售中,还自发的学会了日常英语、日语对话,很多农民从中得到了比耕地更多的经济效益。政府积极引导城郊和耕地少的农民,要解放思想,跳出耕地 1

发展旅游业。到1997年,敦煌就出现了农民利用果园、农场等生态资源,做起了以吃农家饭为主的农家园。

(二)抓机遇发展。2003年以来,敦煌市抢抓政策机遇,紧紧抓住实施城乡一体化为乡村旅游带来的发展机遇和甘肃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编制了《敦煌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出台了《敦煌市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实施意见》和《敦煌市关于加快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近年来,我市阳关镇、月牙泉镇、七里镇等乡镇先后组织举办了“葡萄采摘节”、“杏花节”、“桃花节”等活动,推进了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目前形成了6个采摘地,12个观赏地,带动了农家园(农家乐)的发展,农家园每年以20%的增幅快速增长,广大农民从中得到了实惠。

(三)抓规模发展。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坚持城乡一体化建设、休闲观光农业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形成了阳关镇、七里镇2个葡萄专业乡镇和秦家湾红地球葡萄、月牙泉李广杏等11个特色林果专业村,发展各类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108个,发展不同档次的农家园(院)60个。

二、规范经营管理,提升乡村旅游品质

为了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围绕建设“国际旅游名城”的目标,加快推进乡村旅游标准化、特色化发展。

(一)整顿提升。针对农家园经营中存在的无规划、环境差、规模小、档次低、农味不浓、文化特色不鲜明的问题,先后组织成立了联合整顿检查组,涉及工商、公安、工信、物价、环保、规划等多个部门。对农家园进行了循环抽调式整顿,制定了整顿标准,从证照是否齐全,外围环境是否整洁干净,餐厅是否整洁装饰有特色,操作间、卫生间布局是否合理保洁到位,食品安全制度是否落实到位,管理服务是否规范有制度,环保措施是否落实,饭菜是否有特色,价格标识是否规范,有无消防安全措施,是否守法经营等12个大项83个小项进行细化。通过三个月的集中整顿,全市50家农家园投入资金432.2万元重点对停车场、庭院、操作间、卫生间、餐厅等进行了改造,对从业人员服装进行了统一,推出了10余种特色菜,建立了卫生保洁等制度。农家园在整体环境、服务质量、饭菜特色等方面都有了较大改善,通过整顿提升,2011年有50家农家园达到星级标准。

(二)出台办法。为了进一步提升农家园服务品质,我市出台了《敦煌市农家园管理办法》,明确了农家园从建设申请到经营的审批程序,制定了农家园的经营场地、操作间、餐厅、厕所及停车场等方面评定标准,并规定新开农家园需报旅游行业主管部门备案。同时,市旅游协会还以乡镇为片,成立了6个农家园协会,强化了自律意识,有利于推动农家园规模化健康发展。2011年,建成了阳关龙勒村和月牙泉镇农家乐一条街,确定了6个标准化、特色化农家园。

(三)制定了优惠政策。一方面要求市相关部门每年拿出不少于10万元的资金扶持包挂村发展农家园和旅游项目,形成各行各业投入旅游、扶持旅游的机制。另一方面市政府对创建为国家、省级旅游专业乡镇的可一次性分别获得

5万元、3万元的奖励;创建为国家、省级旅游专业村的可一次性分别获得3万元、2万元的奖励。被评为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二星级农家园(农家乐)的,一次性分别奖励2万元、1万元、5000元、3000元。在城郊附近、景区附近及交通要道上大力发展吃农家饭、住农家屋、采农家果、体验农家风土人情为一体的乡村休闲度假村。一系列的鼓励扶持政策为我市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营造了良好环境。

三、今后的工作

今后,敦煌市将以“科学跨越,富民强市”为主题,以建设宜游宜业宜居的魅力敦煌目标,依托敦煌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态势,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

(一)抓规划,统筹发展资源。科学编制敦煌市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规划。沿山(鸣沙山)、沿河(党河)、沿路(国省道干线)发展特色林果产业带,规划一批生态农业观光项目;沿城、沿镇、沿滩、沿边发展高效瓜菜产业带和畜禽养殖产业带,规划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依托月牙泉镇、阳关镇、莫高镇、转渠口镇、七里镇的地理优势,规划一批农家客栈和农家乐一条街。

(二)抓特色,坚持以农为本。围绕“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思路精心包装和策划一批特色鲜明、市场前景好的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将旅游服务标准融入乡村旅游建设当中。重点开发农村自然景

观,农村人文艺术,文物、传统农具和生活用品,农村风味食品,农事体验等活动,满足游客求变、求异、求新、求特、求美的消费心里,带动全市休闲观光农业向集约型、规模化方向发展。

(三)抓投入,推动规模发展。建立以政府优惠激励为指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市场化运作为模式的发展机制。制定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优惠政策,从2013年起市财政每年拿出100万元用于扶持全市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鼓励广大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龙头企业等通过股份合作的方式,参与乡村旅游的发展,按照“谁投资、谁受益”原则,广泛向社会各界筹集资金,引入先进的管理模式,带动乡村旅游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四)抓管理,提升服务品质。制定出台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管理办法和农家园星级评定标准,落实市场准入制和淘汰制,实行星级动态管理。凡新建或改建农家园(农家乐)必须达到三星级以上(包括三星)农家园标准,鼓励星级农家园建立演艺队伍,实行常态化演出。鼓励农家园经营业主根据实际合建或独建星级旅游厕所,新建旅游厕所必须达到三星级以上。加大乡村旅游经营项目的联合执法检查,达不到星级标准的不准接待旅游团队。

(五)抓环境,擦亮农村形象。在外部环境上,依托农村基础设施、生态建设、新农村建设等项目加强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道路硬化,水、电、气、通讯等

全省旅游形势分析会交流发言材料.12 第3篇

迈出南通文化“走出去”的坚实步伐

南通市文化局

根据会议安排,我简要谈谈南通的对外文化交流工作,抛砖引玉,求教诸位。

一、积极策应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主动作为,自我提升。

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是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和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在新时期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初步实践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仍处于初始阶段。

南通是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之一,目前已有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在南通投资兴业。随着南通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对外文化交流也摆到了重要位置。进入新世纪以来,南通对外文化交流迈出了坚实的步伐。2005年,文化部在南通举办南通博物苑一百年暨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百年庆典,我们邀请到国际博物馆协会主席和秘书长到会,还成功举办了国际论坛。2007年,南通承办了文化部重大对外文化交流品牌项目——亚洲艺术节,中日韩三国艺术家在通联袂献艺,中日韩文化部长在通举行了首次部长论坛,使第九届亚洲艺术节办出了新的特色。2008年,“夏天——艺术在中国”——美国大学师生代表团在通访问、采风一周。2009年,“中(南通)日美企业家和近代化”特别巡展及国际学术研讨会分别在中(南通)、日、美举办,其中9月22—23日作为2009中国南通港口经济洽谈会的重要

1组成部分在南通举办。2009年10月6—16日,南通在尼泊尔成功承办了2009第四届尼泊尔“中国节”,南通派出100多人参加此次活动,在中尼交流史特别是南通对外交流史上写下精彩一笔。

作为一个地级市,南通为什么要举办这些大活动?应该说,南通的历史并不长,南通的文化资源也没有南京、苏州等城市多。如何把文化资源转变成文化品牌、把文化存量转变成文化增量,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我们认为,南通独特的文化底蕴、优秀的民间艺术和良好的群众文化基础可以为亚洲艺术节这样的区域性国际文化活动增光添彩,南通雄厚的经济实力也为举办这些大活动提供了坚强的后盾。正如全国政协副主席、文化部前部长孙家正所说,文化因交流而美丽。安居一隅、蓄势待发的江北小城南通迫切需要为“中国近代第一城”造势扬名、凸显形象。为积极策应中央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南通敢于跳跃、勇于承担,尝试着去走一条新的文化传播之路。通过这些活动的积累,南通的城市形象得以迅速提升,人才队伍得到极大的锻炼。反过来,通过举办这些活动,我们也对文化交流、文化传播有了新的视野、新的认识、新的提高。

二、迈出南通文化“走出去”的坚实步伐,塑造文化品牌,提升城市形象。

南通各级文化部门积极参与全市对外开放工作,认真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加强文化领域和友好城市间的互访与合作,主动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并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其他国际文化组织建立联系。通过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宣传了南通的地域文化,树立了南通的城市形象,扩大了南通的对外影响。

2004年10月,市文化局组团考察新加坡国立博物馆,双方商讨了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及今后的交流与合作。

2004年10月,中国南通僮子戏演出团一行13人赴韩国参加亚洲传统艺术节和第八届东洋音乐国际学术会议,与来自俄罗斯、蒙古、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等7个国家的200余名民间艺术家在汉城韩屋村国家公园、文化部国立国乐院、仁川自由公园等地演出5场,展示了僮子戏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始形态。

2005年8月,如皋市木偶艺术团与江苏省演艺集团组队,随中国文化艺术代表团,赴泰国参加亚太地区“10+3”文化部长会议暨亚太地区第二届文化艺术节。

2005年9月,由文化部、江苏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文物局主办的南通博物苑一百年暨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百年庆典活动在南通举行,我们邀请到国际博协主席和秘书长双双到会,期间举行了南通博物苑新展馆开馆仪式、庆典活动纪念大会和中外博物馆馆长高层论坛。通过“百年苑庆”,南通文化部门与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博物馆协会建立了联系。

2006年12月,我市组织文化艺术精品参加中国演出家协会组织的“中国展团”,赴美国参加第50届美国艺术表演主办者协会年会暨全美演出节。

2007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中韩建交15周年,也是“中日韩文化交流年”。2007年6月,由南通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首尔中国文化中心主办的“中国南通文化周”在韩国首尔中国文化中心举行。活动主要以展览、展示、演出、座谈会的形式,全面介绍南通市的历史、文化、民俗、影视等,在韩国产生了良好的效应,为增进中韩两国人民之

间的友谊作出了积极的贡献。2007年9月,亚洲文化交流的盛会——第九届亚洲艺术节在南通举行,期间还举办了首届中日韩文化部长论坛,签署了旨在进一步加强中日韩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南通宣言》。第九届亚洲艺术节以中日韩友好合作为主题,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集中展示了三国文化艺术的独特风采和魅力,对于进一步加强中日韩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睦邻友好关系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008年,“夏天——艺术在中国”——美国大学师生代表团在通访问、采风一个星期。

2009年,“中(南通)日美企业家和近代化”特别巡展及国际学术研讨会分别在中(南通)、日、美举办,其中9月22—23日作为2009中国南通港口经济洽谈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市成功举办。2009年10月6—16日,南通还在尼泊尔成功承办了2009第四届尼泊尔“中国节”,我市派出了100多人参加活动,在中尼交流史特别是南通对外交流史上写下精彩一笔。

近年来,南通市少年杂技团先后20多次赴日本、法国、意大利、匈牙利、罗马尼亚、毛里求斯等国访问演出,足迹遍及亚、非、欧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尤其在2004年“中法文化年”,如东杂技作为我省确定的重点文化交流项目赴法国演出,在法国埃塔普勒等15个城市巡回演出31天,观众达数万人(次)。“中法文化年”活动项目之一——《丁征峰水墨画展》同时展出。南通市少年杂技团向世界人民传递了中国杂技艺术的独特魅力,为中华文化“走出去”作出了贡献。如今,南通市少年杂技团已拥有相对稳定的国内和国际演出市场。

南通歌舞、风筝、蓝印花布、刺绣、杂技、木偶、僮子

戏等都曾走出国门,登上国际舞台,成功推出了南通的文化品牌,扩大了对外文化交流,赢得了国际声誉。

三、进一步做好对外文化交流工作,探索新途径,开创新局面。

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三个基本内涵是对外文化宣传、对外文化交流和对外文化贸易。南通新时期的对外文化交流工作,将紧紧围绕以上三个方面展开。

一是扩大对外文化宣传。大活动是一个城市形象、魅力的体现和象征。以上这些大活动的成功举办给南通带来的不仅是城市建设的推进、招商引资的飞跃,更重要的是城市形象的提升、文化魅力的展示,使南通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与日俱增。下一步,根据省文化厅“十二五”对外文化交流的总体部署,南通对外文化交流的首要任务是培植文化品牌。有了文化品牌才能确定对外文化交流的项目。对老品牌,要注重挖掘、提升、深加工;对新品牌,要注重培育、扶植、打造。要生产出更多更好的文化艺术精品,瞄准世界文化市场,将特色文化产品通过政府补贴、社会赞助、自筹资金等方式进行包装、宣传、推介,使之走出国门、畅销世界。

二是扩大对外文化交流。“中国节”对于提升南通的文化品位、整体形象和综合实力,推动南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于宣传南通文化成就、展示南通文明成果,使世界更快地了解南通、南通更好地走向世界;对于经济文化同唱一台戏,推动全市沿江沿海开发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要善于抓住好的机遇、善于利用好的平台,通过全方位的对外文化交流,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了解南通,既了解我们取得的成绩和进

步,也了解我们的困难和问题,寻求多方面的合作。

全省旅游形势分析会交流发言材料.12 第4篇

近年来,XX市坚持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推动乡村振兴、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精准扶贫、加快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以实施“双十双百”乡村旅游示范工程为抓手,统筹布局、点线结合,加快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着力打造乡村旅游品牌,不断规范乡村旅游市场,积极开发旅游景区带动型、城乡融合发展型、旅游通道依托型、休闲度假养生型、古镇村落特色型、民族民俗体验型等多种类型的乡村旅游产品,培育了XX县XX镇XX村、X县村,X区X镇X村、X县X乡X村、X县X镇X村等一批全国乡村旅游示范典型,乡村旅游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至目前,全市共建成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5个,中国最美休闲乡村5个,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2个,中国特色民族文化村3个,省级旅游示范村24个,市级旅游示范乡镇3个,市级专业旅游村67个,星级农家乐300余家,全市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超1万人。乡村旅游已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助力扶贫攻坚、深化“三变”改革,实现产业富民的新动能。

一、高点站位,明晰思路,科学规划乡村旅游发展新格局

立足XX旅游业正在经历从旅游过境地向旅游目的地转变、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阶段性特征,市委、市政府高点站位、统筹谋划,积极构建全市乡村旅游发展总体框架和产业支撑体系,形成“以全域旅游发展带动乡村旅游发展,以乡村旅游发展支撑旅游全域发展”的推进机制,把乡村旅游全方位融入全市文化旅游发展大格局。坚持规划引领、抓点示范、串点拓面,以村两委、致富带头人“关键点”为抓手,采取组织到X村、x村等地开展规模化培训、邀请专家举办培训班、现场观摩学习等方式,强化教育引导,深化对“以农耕文化为魂,以田园风光为韵,以村落民宅为形,以生态农业为基”深厚内涵的认知,在发展过程中注重对“土气、老气,生气、朝气”的传承和展现,致力于解决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对产业培育、业态植入、内涵挖掘不深不透的问题;解决建设低端化、设施简陋化,在乡村田园大搞人工造景的问题;解决规划滞后于建设,过快过急发展的问题。在全市上下形成了科学规划、理性发展,群策群力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鲜明导向,有力的助推了打造XX国际化旅游目的地。

二、培树典型,规范引导,积极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

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实施“双十双百”乡村旅游示范工程,重点培育“十强乡村旅游示范村、十佳乡村旅游专业村,百个乡村旅游示范点、百家乡村旅游示范卢”,按照“一县一品牌、一镇一特色、一村一风韵”的要求,因地制宜,充分物掘农耕文化、田园风光、村落遗迹、民俗风情等特色资源,引导培育了“六大发展形态”,即:以xX景区周边XX镇X村、X景区周边X乡X村、X和X凤情走廊景区周边X村等为代表的旅游景区带动型,以市区近郊前进村“塞上田园·丝路牧歌”田园综合体、X县X乡X村等为代表的城乡融合发展型,以最美国道227线旅游景观廊道沿线民乐国家农业公园、X大景区沿线X镇X村、军马场沿线彩虹山丹城郊田园综合景观带等为代表的旅游通道依托型,以X村X生态休闲园、X生态康养谷、X县中医药康养休闲度假区等为代表的休闲度假养生型,以X古镇、X古城、X城古遗址历史文化产业园为代表的古镇村落特色型,以X民族度假区、X小镇、X民俗文化博览园为代表的民族民俗体验型。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在不断加大政府引导性资金投入的同时,积极探索创新乡村旅游投融资体制、运行机制和经营管理模式,吸引大量社会资本投资开发乡村旅游,形成了“土生土长”的XX乡村旅游四大发展模式:一是“公司+农户”的X模式。xX县X村由X现代农业开发公司主导开发,公司通过流转农户土地形式使农户入股变成股东,由公司修建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等基础配套设施,指导农户突出文化特色建设民俗客栈、农家餐馆,对服务人员进行统一管理培训,对饮食原料进行统一采购、统一配制、统一供应,从服务质量的优劣对乡村旅游经营业主进行评价考核、核发工资,实现全产业链优质、绿色、环保无缝对接。二是“合作社+农户”的X模式。X县X乡X村成立X田园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为载体,将村内从事农家餐厅、农家客栈经营和旅游商品营销的农户纳入合作社,统一制定规范标准,开展宣传营销、人员培训、信息咨询,年底根据经营业绩分红,提升服务质量和经营水平。三是“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公司”的前进模式。以X村“两委”为核心,以X养殖产业为支撑,鼓励农民以土地经营权、资金、技术等入股合作社或企业,并将涉农资金量化为村集体的股金,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构建农业经营主体与村集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采取股份分红、利润返还等方式,实现合作共赢。四是“合作社+公司+农户”的X庄模式。由X庄村集体以资金及土地等形式,并引导鼓励22户村民入股发起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依托X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X自治县富民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全村旅游项目建设、对外宣传、投资入股、运营管理、监督等事项,由全体村民集体表决,旅游公司具体操作实施。带动村民发展旅游服务业,打造本土葡萄基地,推出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的旅游活动和产品,改变农物民收入渠道和增长方式,带动X村经济持续发展。

三、政策保障,聚力扶持,全面增强乡村旅游发展新动力

围绕引导乡村旅游科学发展,认真研究乡村振兴、美丽乡村、精准扶贫、“三变”改革等方面的政策精神,市上X个直接或相关联部门发挥各自优势,用足扶持政策,整合项目资金,形成“政府主导、部门支持、市场运作”的乡村旅游发展推进机制。制定“双十双百”乡村旅游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市县两级政府分别出台了财政支持、税费优惠、用地保障、招商引资等扶持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和奖励措施,每年安排不少于X亿元的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乡村旅游等旅游新业态发展,并实行“示范创建奖补”政策,对新创建的乡村旅游重点村、示范村、专业村分别给予资金补助。出台加快推进全市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对重点延链补链旅游项目和重大乡村旅游特色项目按市县(区)X%、X%进行贷款利息补贴,着力形成乡村旅游政策高地、投资洼地,为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四、用活资源,深度营销,全面激活乡村旅游市场新活力

将乡村旅游宣传纳入全市旅游宣传营销体系,建立市、县(区)、乡镇、村四级联动的营销机制,统一形象、统一品牌开展宣传推广活动。先后在西安、西宁、北京旅游营销会、交易会和博览会、5·19世界旅游日宣传活动、兰洽会等大型节会和宣传活动上宣传展示全市乡村旅游景区景点,发放乡村旅游宣传资料。策划举办了中国·XX汽车拉力赛、XX国际山地超百公里户外运动挑战赛、XX益家行全国品牌赛事及金XX湿地艺术节、XX梨花节,指导县区举办了“中国枣乡、魅力XX”文化旅游艺术节、“九曲黃河灯阵亮灯”暨“非遗文化展演”活动、XX湾龙舟赛、XX村民俗文化艺术节及“中国农民丰收节”和国庆XX周年系列活动等,吸引游客,聚集人气,拉动消费,实现“以节促销、以节促游、以节富民”。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后,率先启动和预热乡村旅游市场,制定推出XX市乡村旅游十大精品线路,积极倡导绿色生态旅游观念,以乡村旅游全面复苏带动全市旅游产业复工复产。

全省旅游形势分析会交流发言材料.12 第5篇

(一)提高思想认识,切实把应急管理工作摆到市委、市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一是领导重视,亲历亲为。为妥善应对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我市专门成立了应急工作委员会,由谭仲池市长亲自任组长,负责组织和领导全市的应急管理工作。突。

宏观上解决了全市应急工作的组织和管理问题,32个专项应急预案从微观上对应急管理工作的具体操作提供了指导。为了使我市的应急预案更加切合××市的实际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检验和论证,200*年12月,我市对市专项应急预案进行了部分调整,由原计划制定的32个调整为21个,其中,原列为市专项应急预案予以保留的16个(其余的16个调整为部门预案),新增加的5个。应急预案的制订从业务上为我们牢牢地掌握应急管理工作的主动权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三)健全工作机制,用两种模式成功地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一是在市应急委的领导下,按照专项应急预案的要求,通过设立应急指挥部来解决发生在全市范围内重大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比如今年春节后发生的湘江水质镉污染事件,事件发生后,鉴于事件影响广泛、危害严重,梅克保书记、谭仲池市长和分管卫生、城建的副市长亲临一线召集宣传部、公用事业局、环保局、卫生局、供水公司等部门召开紧急会议,听取专家组意见,紧急成立“湘江水质污染应急指挥部”,指挥部迅速从相关单位抽调30多人组成专门工作班子,分成了5个工作小组,实行集中办公,并保持24小时值守。全市参加处置该事件的工作人员达300多人,从信息采集到善后处置共制定了应对方案5个,历时3天。二是在市政府110联动办的组织领导下,通过110社会联动机制妥善处置发生在全市范围内一般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早在1996年,我市在公安110处警平台上,通过整合公安、消防、交通、卫生等14个部门的资源,组建了××市110社会联动体系,在市政府值班室的组织领导下开展110社会联合服务行动,及时解决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急、难、险问题。到2000年,我市把110社会服务联动单位拓展到24个,形成了多层次、多方位,点、线、面、体相结合,动态与静态相呼应的社会联动格局。一旦遇到诸如煤气泄漏、水管爆炸、房屋起火、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事件,群众只要拨打110求助,公安110就会立即指挥对口的联动单位迅速妥善处置。

(四)加强岗位练兵,着力培养和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回应能力。几年来,我市十分重视应急队伍的建设。市消防支队按照《训练大纲》的要求,狠抓岗位练兵,每月都进行夜间的多队联合演练,有针对性的解决火场进车秩序、通讯秩序、指挥秩序不规范的问题,从整体上提高了部队扑救火灾和抢险救援的能力。市公安局、市卫生局、市环保局、市畜牧局等单位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十分注重通过仿真演练来完善应急机制,锻炼应急队伍,提高应急能力。去年我市先后组织了金满地地下商业街大型消防综合演练、坪塘大型反恐演习、浏阳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演练。市消防支队在去年的扑灭9·26晓园大火战斗中,有勇有谋,充分展示了其训练成果和实战能力,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被市人民政府授予了“特别能战斗的消防劲旅”的荣誉称号。

全省旅游形势分析会交流发言材料.12 第6篇

近年来,X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河湖长制部署要求,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生态大市建设为抓手,凝心聚力、科学施策,打出“点线面结合、治用保并举、联引督共建”的“组合拳”,巩固提升河湖长制工作,着力建设X河全国示范河湖。

一是“点线面”结合,压实责任破难题。围绕让每条河流、每个河段都有人抓、有人管,层层夯实责任、明确任务,建立健全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常态化研究部署河湖长制工作机制,强力推动河湖保护治理工作落实落细。在“点”上群管群治。建立由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河长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市、县区、乡镇、村四级河湖长体系。严格落实属地管理的原则,压实各级河长对辖区内河流的领导责任,统筹推进常态化巡查、系统化治理、立体化监控、法治化管护、有序化利用、社会化监督、全民化参与、综合化考评等“八化”管护措施,确保河湖治理全履盖。在“线”上水陆同治。按照岸上保洁和水中清洁一体的原则,市级总河长以上率下,带头徒步巡河湖X次,着力解决乱采、乱建、乱堆、乱占等“四乱”问题,市、县区级河长巡河湖X人次,督导整改问题X个,推进河湖长制从“有名”向“有实”转变,做到了既管陆面又管水面。在“面”上条块共治。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双组长”的X市实施河长制协调推进领导小组,设置总河长X名、河长X名、湖长X名,河湖警长X名。创新实施网格化管理,将每条河流划分为若干河段,推行市级领导包抓机制,配备巡河人员,落实管护责任。

二是“治用保”并举,精准施策抓推进。紧紧围绕全域生态文明建设,按照“三个更要注重”(既要注重当前、更要注重长远,既要注重数量、更要注重质量,既要注重经济发展、更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三个有利于”(改革发展的一切工作都要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有利于增加城乡群众收入,有利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三个统筹”(更好地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统筹城乡发展、统筹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工作原则,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强化问题导向抓治理。对照“四乱”标准,对河湖问题开展大排查、大起底,逐项建立问题台账,明确整改责任、整改时限、整改措施,实行部门联动执法,河湖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着眼提高效益抓利用。将生态理念与城乡建设、旅游休闲、环境治理、防洪安全等有机融合,一体打造,努力使河湖成为一条安全线、生态线和风景线。立足永续发展抓保护。先后制定了河长会议、工作督察、考核问责与激励、河湖管理公益诉讼、河湖违法有奖举报、水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等X项制度,市级总河长签发《X市总河长令(第X号)》,与X省X县签订《大通河跨界流域生态保护联动合作协议》,真正做到管全域、管全面、管全局。严格按照责任不空转、采砂不违规、公示不落后、暗管不入河、垃圾不乱倒、岸线不破损、水质不超标、护区不违建、流域不遗漏“九不”清单排查整治。截止目前,共清理河湖垃圾X万余方,拆除违建X万平方米,疏浚河道X公里,治理污染水域X平方米,搬迁禁养区养殖场X处,拆除旱厕X座,封堵雨污口X个,封堵农村入河排污口X个,共排查整改河湖“四乱”问题X个,查处环境行政处罚案件X起,清理砂场X家,对X家违法采砂企业立案查处。X山自然保护区X段X座水电站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已通过省级复核,接受了X年中央环保督察检验。水利部、省水利厅暗访反馈的X个问题已整改销号,河湖面貌得到持续改善。

三是“联引督”齐抓,综合施策保落实。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和大气水土壤污染系统防治,下功夫改善河湖生态环境。实行协调联动机制,坚持节水优先,召开动员会、约谈会、推进会,深入推进六大节水行动,促进深度节水、极限节水,X年以来关闭无证机井和自备水源井X眼,X年,X河流域重点治理区减少地下水开采X万立方米,新增节水X万立方米。民勤蔡旗断面过水量达X亿立方米,创X年以来新高,青土湖形成水面X平方公里,地下水埋深X米,较X年上升X米。X河被水利部遴选为全国第一批X个示范河湖进行建设。强化宣传引导机制,在X日报、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推出专题专栏,设立公众微信平台,普及河湖保护知识,接受公众投诉和意见建议,在全社会营造人人主动参与河湖治理保护的良好氛围。先后实施X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率先在全省实现县以上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全覆盖,X个工业园区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X%以上,全市无黑臭水体。抓好督导考核机制。坚持通报、督导、考核,对发现的先进典型及时表扬、成功做法及时推广,对工作不力的进行严肃批评和问责,力促河湖长制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确保落实落地。X—X年全市完成人工造林X万亩、城市绿化X万平方米,X县X林场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X首个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X市被省住建厅命名为“X园林城市”。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特别是林铎书记、唐仁健省长的重要讲话,借鉴兄弟市州的先进经验,突出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决扛牢责任。站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坚决扛牢河湖保护治理的政治责任,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与修复,竭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攻坚战,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

二是抓实重点工作。抓实河湖管理范围划定、水域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智慧水利建设等重点工作,保障河湖管理有据可依、智慧监管。围绕水源涵养、生态保护修复、水土保持、水利建设、水资源高效利用、绿色生态产业发展、文化保护传承等重点领域,深度谋划一批项目,加快X河全国示范河湖建设,真正把X河建设成为X人民的幸福河。

三是强化联防联控。加强与x市永登县、X省X县、x市永昌县的沟通协调,促进跨界流域生态保护上下游、左右岸的联防联控。加强市域内各县区的联动共治,促进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全省旅游形势分析会交流发言材料.12 第7篇

一、党委重视是关键。

海关党委高度重视志书编纂工作,2018年初,研究制定《海关志》编纂工作方案。2018年4月机构改革后,关党委更是把志书编纂摆在重要位置,整合“两志”编纂方案,将原“两委两办”整合为“一委一办”。关长、党委书记亲自挂帅,担任编纂委员会主任,其他党委成员任副主任,一级巡视员、缉私局政委、二级巡视员和全关区各部门(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委员,构建起了最强大的组织领导体系。在编纂工作启动会议上,关长要求全关上下要充分认识修志工作的重要性,既要体现对历史负责,又要体现海关的责任担当,把修志作为存史资政的重要手段,培育海关核心文化的重要载体,发现和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要高标准做好修志各项工作,健全完善修志工作机制,立即启动志书编纂,以志为鉴加快推进关史馆建设。要严格落实修志工作要求,讲政治,讲认真,讲感情,讲纪律。会议明确提出志书编写的工作目标:用工匠精神锻造志书精品。2019年9月16日“两志”通过初审,关长强调:我们的思想认识要再提升,要增强机遇意识、责任意识、精品意识;

编纂工作要再落细,要抓实修改完善、抓好审核把关、抓紧送审准备;

历史价值要再挖掘,要学习好历史、运用好历史、展现好历史。

二、行政推动是保障。

为强化组织保障,高质量推动编纂工作,在编纂委员会下设立关志办,具体负责日常各项具体工作。关志办设在海关学会,由学会会长任名誉主任,分管学会工作的关领导兼任主任,巡视员、办公室主任、学会秘书长及副秘书长兼任副主任,办公室、学会相关人员和各篇章牵头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确保了修志工作落地生根。与此同时,设立了专门的编辑室,充分发挥海关准军事化纪律部队制度优势,在全关上下挑选了近名业务专家、骨干,聘请余名离退休同志组建了资料收集、英文翻译、初稿编写等工作团队。与《海关志》篇目设置相对应,在总关职能部门精心挑选了16名处长、副处长担任相关篇章的责任编辑;

与此同时,在总关职能部门和基层海关挑选了名科长、关员担任编辑,兼职从事志稿撰写。与《检验检疫志》篇目设置相对应,在总关职能部门精心挑选了名处长、副处长担任相关篇章的责任编辑;

与此同时,聘请了名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退休业务专家作为编辑人员,专职从事《出入境检验检疫志》编写。关区各部门(单位)“一把手”从大局出发,亲自抓,为修志“开绿灯”,确保修志人员按要求参加学习、培训、调研、全脱产集中工作、资料搜集、编写等活动。财务部门对修志专项经费支出予以指导、协助,关务保障部门对办公场所和办公设备给予了充分保障。

三、专家修志出精品。

省地方志办自始至终给予志书编纂工作专业指导。编纂工作启动以来,多次致函我关,对修志工作提出要求。特别是“两志”总编、责任编辑分别以上门走访、座谈交流和通讯联络等多种方式,就志书编纂工作与我们进行深入沟通、悉心交流。尤其是对志书的篇目拟定、初稿撰写、总纂、初审、复审及终审修改等涉及我关的主要工作任务给予专业指导,分阶段提出明确要求,积极推动各阶段编纂工作,帮助我们进一步增强信心,提升能力。他们不分八小时内外,兢兢业业、不厌其烦为我们解惑答疑,帮助修改完善志稿。对志名、疆界、断限、体裁、结构和行文等志书体例要求严格把关,精益求精。在篇目拟定、初稿撰写和总纂合成等阶段,他们打破常规,创新工作模式,对志稿实施前置审查,确保了志书编纂有序、高效开展。充分借鉴其他省志分卷工作经验,我们外聘了3位修志专家分别担任“两志”总纂。力求以史为据,精益求精,客观、科学、完整记述1986至2005年对外开放发展历程。做到篇目突出特色、归属得当、标题简明、排列有序;

体例横排竖写,图表规范;

史料选取实事求是,述而不论;

主体资料纵不断主线,横不缺要项。既客观反映期间海关及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又如实记述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所作出的努力和贡献,彰显对外开放建设成就和良好形象,弘扬历史,传承文化。据此,志稿质量不断提升,精品目标得以实现。

四、众手成志结硕果。

全关上下按既定时间节点,扎实开展编纂启动、篇目拟定、初稿撰写、总纂合成、初评审核及修改、复审及终审修改等各阶段工作。其间,我们组织业务骨干赴海关学习省志海关志编纂经验,邀请海关修志专家来川对编写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派出工作组赴中国海关博物馆、海关查证史料。借鉴省已出版的其他行业志以及其他省、市地方志海关志编写经验,结合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特点科学拟定“两志”篇目,编写资料长编及初稿,广泛征求意见建议,送请志书责任总编、责任编辑审核把关,精雕细琢反复打磨,形成篇目及内容较为科学、完整的志稿。通过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凝聚各方合力,使修志这一看似“少数人的事”成为了“大家的事”,众手成志结硕果。《海关志》除概述、附录外,正文部分共篇、章、节、万字。志稿图文配置恰当、线索清晰,全面呈现海关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

全省旅游形势分析会交流发言材料.12 第8篇

普惠更多的关怀群体

**市计划生育协会

**市是2008年7月开始,作为省协计划生育系列保险工作的试点。经过一年多的尝试和探讨,取得了工作经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尤其学习了《**省人口计生委、**省计生协关于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保险工作的意见》,对中国计生协要求开展计划生育家庭意外伤害保险,我市经多次分析研究,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出台了《**市建立部分计划生育家庭意外伤害保险制度》的文件,为全市各级协会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系列保险,提供了政策依据。其理由:

①这部分家庭结构相对于14岁以下独生子家庭相对稳定。可以保证关怀政策的稳定性。同时这些家庭遭受不幸,其损失是难以挽回的,关怀更为重要。

②14周岁至法定婚龄的独生子女是目前各项优惠政策的空白点,对他们的关怀,是对独生子女家庭优惠政策的进一步完善,能充分体现出独生子女各个阶段全方位覆盖的社会影响力。

③14周岁至法定婚龄双女结扎户也是目前我们各项优惠政策的空白点,如果能对他们关怀会有利于节育措施的落实,对目前基层老大难的问题会有所缓解。

计划生育家庭意外伤害保险按政策保险实施,每个家庭投保的30元,原设想按市、县、乡1:2:3比例投入,即市5元,县10元,乡15元。

考虑到是一项奖励扶助政策,使符合条件的群众自愿参与、发挥监督、宣传的作用和扩大社会影响,借鉴新农合经验,把投入保费的分配比率调整为市、县、乡及个人按1:1:2:2比例投入,又考虑到符合条件群众的家庭困难情况,最后把比率确定为1:2:2:1,即市、县乡及群众分别为5元、10元、10元、5元,这样全市符合条件的户数不到40000 户,市、县乡投入资金将近120万元左右,群众个人拿则不到 20 万元。各级完全能够承担,可使得普惠政策更加深入人心。

资金渠道:从本级“生育关怀公益救助金”或计划生育事业费预算中列支。

1、从资金渠道看:

j资金渠道对路。以生育关怀救助的对象的项目,能争取到政府部门的资金;

k社会募捐有分量;

l联合部门资助有责任;

m自筹量化有目标。

2、从生育关怀的品牌看

贴紧生育关怀的主题,以此延伸关怀对象的覆盖面及拓宽关怀的社会影响,能真正打造出生育关怀的品牌。

资金的分流:

采取1:2:2:1资金分流的构想。市、县是关怀和引导,乡级的投入是“生育关怀公益救助金”主体,有具体要求,便于资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个人部分:

1、体现了自愿的原则;

2、避免发生在政策兑现上所可能引起的不必要的纠纷;

3、政府拿的多25元,个人5元,可以大张旗鼓的加以宣传,使普惠政策深入人心,更广泛的把计划生育系列保险做大做强。

总的目的是通过计划生育保险工作的开展,以生育关怀向广大计生家庭提供生活上的帮助、经济上的扶助、精神的慰藉,使计划生育特殊群体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并以此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尽快转变生育观念,树立科学文明的婚育新风。要求是:

①必须服务于计划生育群体,体现在易被群众接受、而且优惠和得到受益;

k充分体现出政府的关爱和社会力量的救助和保障。

上一篇:暑期社会调查报告范文下一篇:宏庄小学安全隐患自检自查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