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优秀课例

2024-08-07

初中美术优秀课例(精选14篇)

初中美术优秀课例 第1篇

分享美课 共促美育 ——记中小学美术优秀课例研讨活动月 13 日,镇教育局在**小学承办了由区教育局主办的区中小学美术优秀课例研讨活动。本次活动由区教育局教研室美术教研员叶老师主持并邀请了市教育局教研室美术教研员陈老师、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华教授作现场指导,来自全一百多名中小学美术教师参加了研讨活动。

研讨活动分为两部分,首先由**小学余老师和中心小学邱老师作两节优质美术课的展示。接着,市教研室陈老师和华师大华教授对课例作了精彩点评。专家们指出余老师执教的《走向明天》和邱老师执教的《六面怪脸》课堂中体现了美术课堂的特点,体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指导性、教学环节中师生的互动性、教师示范演示的科学性。同时肯定了两位青年教师经过自身的认真备课及各方的精心指导后,所呈现的课堂驾驭能力和专业水平有明显提升;也诚恳的提出了一些有待提高的地方。陈老师还就怎样的课才是一节优秀的美术课展开了话题,不但要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他对全体的美术教师提出了几点要求:一要加强专业技艺训练,二要提高自身综合素养,三要增强创新意识。华年教授结合两节课例围绕美术课如何回归课堂教学从教师研究学生、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言简意精的讲话。

本次的研讨活动告诉了美术老师,在新课程下必须牢牢记住“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的体现。把

新课程理念用自己的教学行为在课堂上努力去实践,尽快转变为自己的教学方式,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发挥美术教师的聪明才智。

初中美术优秀课例 第2篇

课题:生态系统概述(八年级下册第23章第一节第70—73页)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程启兵学校:重庆万州鱼泉中学

知识与能力:

1、描述生态系统的概念,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2、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并能够理解、认识各个组成成分的作用。

3、阐明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课本的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利用图文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2、通过“分析森林中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活动,增强学生对资料的分析能力,并通过这一活动,认识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以及各个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通过对课本图文及其他图片的分析,并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能够认识到生态系统的不同类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形成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态环境的情感,提高对保护生态系统重要性的认识。

2、通过收集和交流不同生态系统的资料,认识生态系统和自身生活环境的关系。

3、引导学生从电视等媒体获取生物学知识。

三、课型:新课导学

四、教学重点:

1、生态系统的概念。

2、生态系统中不同组成成分的作用。

五、教学难点:

1、理解生态系统中不同组成成分的作用。

2、活动“分析森林中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六、教学方法:谈话、启发,讲授。

七、教学准备:制作课件。

一、生态学:

(1)概念:生态学是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研究对象: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

(1)概念: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共同构成的整体。

(2)类型多样。

(3)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所有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和这些生

物生活的环境。

三、生态系统的组成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水、空气、矿物质等能量:阳光、热能

生产者:主要是各种绿色植物(包括少数自养细菌)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将太阳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消费者:主要是各种动物直接或间接消费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分多个

等级

分解者:主要是细菌、真菌等腐生生物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生产者

再次利用

初中美术优秀课例 第3篇

教学目标:1.认识原色与间色之间的关系, 明确绿色画的特点, 通过理性的思维过程进行有秩序地创作, 表现出具有绿色特点的画。2.通过音乐的欣赏, 启发、引导学生了解绿色的色彩感情, 提高色彩欣赏水平。3.培养学生对色彩及色彩原理的感悟能力, 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认识感知绿色画的美感, 知道绿色是如何产生的。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 选择绿色主色调根据主色调进行深浅对比, 突出主题, 丰富画面, 充分表现内心感受。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准备:老师:课件, 音乐三首, 学生进教室时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学生 :每人一盒油画棒、水彩笔、一张作业纸。

教学过程:学生伴随着《春天在哪里》的音乐走进教室。

一、在音乐氛围中, 用“聪”字间接导入

师:今天教室里来了许多老师, 听说我们班的同学都很聪明, 想来见识一下, 那你们能告诉我“聪”字怎么写吗? (左边一个耳, 上面两只眼, 中间一张嘴, 下面用上心。 ) 你们想变得更聪明吗? 那上课时, 用耳朵认真听, 用眼睛仔细看, 用嘴大声说, 回答问题要用心。同学们能做到吗?

教学意图:激发学生上课热情, 调动学生兴趣, 为认真听课做铺垫。

师:老师考考你, 刚才进教室时听到了什么音乐? (春天在哪里。 ) 让我们走进春天, 寻找春天的颜色, 在色彩的王国里有三位老祖宗, 他们是谁? (红、黄、蓝。 ) 春天里出现的最多的颜色是什么? (绿色。 )

教学意图:借助音乐和图片启发联想, 通过提问进一步复习色彩旧知, 回忆三原色相关知识。

(教师出示课题:《绿色的画》。 )

二、讲授新知

1.色 彩 知识

师:你们想知道绿色是怎么变出来的吗? (老师播放视频用黄色和蓝色调成绿色的录像。 )

录像一:绿色由等量的黄和等量的蓝调合成, 并介绍间色是由两种原色调成的。

录像二:浅绿色的调制过程。黄颜料偏多蓝颜料偏少, 调和成浅绿色。

设计意图:学生直观感受绿色的调制过程, 对色彩变化充满好奇, 激发学习欲望, 便于学生对色彩知识的掌握。

2.在 音 乐 中 感 受 色 彩

老师先播放单一画面让学生谈一谈感受, 然后再配上班得瑞的《晨曲》, 让学生再次欣赏, 并谈一谈感受, 你想到了什么?

问题一:看到绿色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 问题二:听音乐进一步体会绿色带给你的感受?

(生 :凉爽、清新、宁静 , 老爷爷在打太极 , 有人在吹箫等。 )

设计意图:通过音乐启发学生联想、体会绿色带来的美感。

3.在作 品 中 感 悟 色 彩

师:大自然用绿色把春天装扮得如此美丽, 那么艺术家们是如何使用绿色的?

(1) 欣赏大师作品

师:绿色的画是完全用绿色画的吗?在绿色的画中, 我们还能用其他颜色吗?

设计意图:借助莫奈的作品, 启发学生知道绿色的画是以绿色为主色调的。

(2) 欣赏学生作品

师:这些画在色彩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绿色的画里还有其他颜色吗? (生:都是以绿色为主, 有少量的其他颜色。 )

设计意图:通过视觉欣赏感受绿色画的特别之美, 为学生创作带来灵感、拓宽思路。

三、布置作业, 学生创作, 老师巡视辅导

作业要求: (1) 画一幅以绿色为主的画。 (2) 注意色彩的对比。

设计意图:播放班得瑞的《晨曲》, 让学生在宁静的音乐中创作。

四、展示、讲评作业

谈一谈画面内容, 请学生说一说作品好在哪里。

五、课后拓展

配乐欣赏:课件播放学生熟悉的校园的照片, 边欣赏边听。

师:绿是生命的颜色, 绿是环保的颜色, 有了绿色便有了清新的空气, 有了绿色便有了健康的生命, 有了绿色便有了我们美丽的校园。创建绿色校园靠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同学们, 让我们从小事做起, 从身边做起, 把我们的校园建设得更绿色、更美丽, 能做到吗?

六、教学反思

《绿色的画》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在于通过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和动手实践,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认识绿色, 感知以绿色为主的画面带给人们的不同美感, 了解与其相关的其他颜色, 并学习利用一种主要颜色表现画面的简单方法。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 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 同时借助音乐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有趣的学习环境和气氛, 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 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首先用图画引入, 激发审美期待, 利用充满诱惑的语言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 利用多媒体复习以前的知识点, 以吸引学生的视线, 使他们进入情境, 同时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在观看色彩示范视频中让他们自己观察色彩变化, 直观又生动。其次借助音乐启发学生体会绿色之美, 通过对绿色的感受适时让学生讨论生活中的绿色。接着课件展示, 让学生在音乐中欣赏大量绿色的画。

美术鉴赏导学课例初探 第4篇

关键词:美术鉴赏;教学实例;导入手段

要上好一堂优质的美术鉴赏教学课,这就需要教师认真研究教学方法,预设美术情境,全方位精心设计如何导入课堂教学中,在短时间内迅速打动并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教学,我深刻体会到教师要运用各种导入手段,激发学生对高中美术鉴赏课的兴趣,提高美术课堂情趣。以下结合本人教学课例来浅析美术鉴赏课的导入:

一、利用视频导入

利用视频导入教学使学生对课堂产生广泛而强烈的兴趣,把学生的视觉激活,通过创设生动有趣、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教学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教学做最好的铺垫。

课例:如欣赏《走进具象艺术》一课时,我在自制的课件导入中让学生观看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动画版清明上河图,通过生动的视觉感知让学生一下就进入了本主题的文化情境,再以实物和绘画的图片对比把学生引领到具象艺术的教学中,在课堂一开始就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起了學生进一步学习探讨具象艺术的特点和作用,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升华了教学情境。

二、利用音乐导入

艺术课程综合了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门类,在教学中可以让音乐和美术融会贯通。用音乐导入是学生最感兴趣,也是最能吸引学生兴趣的教学手段之一。播放相关的电影插曲和歌曲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课例:例如欣赏“走进抽象艺术”一课时,抽象艺术作品因没有具体的形象,学生很难理解抽象艺术之美在何处,很难感受抽象艺术的魅力。我采用音乐导入再合适不过,一边放爵士乐入境,一边让学生去找寻画与音乐之间的联系,并把感受表达出来。通过体会欣赏音乐导入体会抽象艺术的魅力,学生一下子就进入了课文的重点。

三、利用图片导入

美术是视觉艺术,图片的感染力远远超过了文本的感染力,学生通过观察各式各样的美的形象才能提高对美的感受,新课导入时就展示漂亮的范画图片作品,是一种较好的开场方法。高清晰的、精彩有说服力的图片能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调动学生最直观的享受,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课例:如欣赏“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一课时,我收集了高清晰的瓷器、陶器图片作为导入,立刻就把学生带入了品类众多、表现形式多样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又如在欣赏“中国古代绘画撷英”一课时,我采用播放《簪花仕女图》和《蒙娜丽莎》两幅中西对比图片导入本课,通过比较分析让学生进一步直观了解了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特色。

四、利用提问导入

巧妙的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手段,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思路、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多设计一些不同层次的课堂提问,如依照要求让学生分别回答“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有什么异同”“有哪些不同意见”等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开拓思路,主动探索知识。

课例:例如欣赏“艺术美和形式美”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课题的:“在西方美术史上有三双最美丽的手,请同学们猜猜是哪三双手?”这设问一下就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接着屏幕上分别展示《圣母玛丽亚》《蒙娜丽莎》《米洛的阿芙洛蒂特》三幅作品中手的局部放大图,接着我又向同学们提出问题:“维纳斯失去的两只手臂前的姿势是怎样的?”通过提问,激起了同学们极大的兴趣。

五、利用趣味活动导入

为了让学生上美术鉴赏课时能放松心情,愉快的接受新知识,从中得到美的熏陶。通过设计趣味活动导入,激发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中,让学生从趣味活动中接受新知识,提高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课例:例如欣赏“中国古代人物画”一课时,我设计手语歌《感恩的心》作为导入,让全体同学一起跟着视频动手来表演,一下就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通过表演明白了人的表情、动作以及心理的多变性,了解了表现人物画的难度,进而引导学生对中国古代人物画的探究。

上每一堂课,教师都不应拘泥于一种形式,应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设计好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各种积极心理因素,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爱学、乐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勇.美术教育学.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

[2]钱初熹.美术教育理论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 江西省铅山县第一中学)

初中美术优秀课例 第5篇

古典诗歌是我国文学艺术殿堂里一朵瑰丽的奇葩。怎样才能让学生走近古典诗词?如何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在这次学习中我找到了答案。

第一、熟悉背景,知人论世。

“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每一首诗歌,都有它的社会根源和时代特征。因此,老师必须介绍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个人情况,学生才能获悉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及感悟。例如,毛老师讲《水调歌头》时,适时介绍苏轼所处的时代、生平、思想和个性,努力还原出北宋那个特定的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环境中的苏轼,这样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才更加全面和具体,并且对诗人情感世界的把握也准确,从而与诗人产生共鸣。

第二,诵读吟唱,读出感情。

在诗歌的学习过程中如果缺少了朗诵,就如同歌舞缺少了音乐。诵读可以让学生领悟到诗歌丰富的内涵,体味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感,在读中还古诗以生命、活力。

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三步读到位”:首先,读好二三、二四节奏;然后,明确重音、语调;最后,带着感情来诵读。而且诵读的方式要多样化,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般来说,先由老师配乐朗诵,学生再自由读,最后由学生评价。学生在自我评价中逐步掌握朗读技巧。总之,古典诗词鉴赏教学离不开朗诵,朗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初步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从而品出诗的韵味、诗的情味、诗的意味、诗的余味。

第三、诗歌素描,展现意象。

古诗词鉴赏要落实翻译?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应有不同的做法,如果单单是直译,会使课堂显得单调,缺乏生气。本次观摩的课例,老师面对的都是水平较高的学生,他们都采用诗歌素描法,用描述画面的方法让学生了解诗歌大意。特别是陈鹏老师在《水调歌头》描述画面的环节中,别有一番新意。学生在描述画面的同时,陈老师用简笔画把诗中之意象画出来。学生在发挥想象之后,再直观地呈现诗中之意象,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歌大意。

第四、活用积累,收获新知。

指导学生赏析诗歌中重点语句时,教师可以引用学过的诗句指导学生品析。如林老师的《春望》,赏析“城春草木深”的“深”字时,请学生回忆学过有“深”字的诗句,再来理解《春望》中“深”的意思,正所谓温故而知新。

美术教学设计-服装设计课例 第6篇

周阿杰

1、认知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历代服装和我国各民族服装的发展,培养学生对服装设计的兴趣及对“美”的感悟。

2、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自己家乡的服装特色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3、技能目标:让学生通过练习来表达自己的个性,让他们体会到亲手设计服装的乐趣。

[教学内容和重点难点]

1、教学内容:学习服装知识,设计制作服装。

2、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难点:引导学生对服装进行大胆的设计、制作。[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

1、为学生准备手头资料。

2、为学生准备布、剪刀等工具。(或学生自己带)[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将同学进行分组,六人一组并选出组长和模特

二、导入新课:

1、播放服装大赛表演VCD,让学生感受时尚生活的美。

课堂摘要:

师:同学们看了后有什么感觉? 生:老师,很有视觉冲击力。生:模特的身材好棒。生:他们的衣服很漂亮。

师:你们想不想当模特?想不想穿漂亮衣服。生:想。(学生有跃跃欲试的感觉)

师: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跟服装有关的知识,自己来当服装设计师,自己走台步。(屏幕显示首页):

2、欣赏、讨论我国的历代服装:

学生分组讨论:

初中美术优秀教案 第7篇

1、知识与技能:学习海报设计的基本知识。

2、方法与过程:掌握海报的设计步骤和制作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启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掌握海报的构成要素、设计原则及创意方法。

2、尝试设计一幅有创意的海报。

教学难点

对学生分析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根据活动的主题去设计一幅富有创意的海报。

教学方法

直观感受、讨论、欣赏、观察、发现、情景、讲授、演示、比较等。

评价要点

1、是否掌握了海报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设计方法。

2、能否根据活动的主题展开思维联想,设计出创意独特的海报。

3、是否热心参与学习活动,能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4、操作实践过程能否细致耐心,与同学合作是否融洽。

课前准备

教具:多媒体教学课件及设备、实物投影仪、卡纸、彩笔等。

学具:卡纸、铅笔、橡皮、彩笔等。

教学设计示例

一、范例导入

以“长安大学第一届图书文化节”的宣传海报或其他代表性的海报为例导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了解海报中传递的信息,发现和总结海报的特点。

二、新授内容

1、海报的构成要素。

对比多幅海报的异同点,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海报的构成要素。

2、海报设计的原则。

利用“第十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海报,引导学生说出各要素的选择和处理的特点。

(1)文字:

A、标志性文字即海报的主题文字,必须醒目、简洁,字体的选择和编排应根据活动的需要作艺术化的处理。

B、辅助性文字是对标题的具体说明,一般需要写明活动的地点、时间及主要内容。

(2)图形的位置和比例在海报中一般比较重要,图形的选择应呼应主题且构思新颖。

(3)色彩应醒目,常用对比色,以增强视觉冲击力。

3、海报的创意设计。

引导学生结合说学的海报知识,分析优秀海报作品构思、处理等独到之处,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4、海报的制作方式。

通过欣赏大量优秀海报作品,了解优秀海报制作方式——计算机制作、手绘制作。

三、实践练习

用手绘的方式为学校艺术节设计一张创意独特的海报。

1、说创意思路。

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出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并通过讨论完善自己的创意思路。

教师辅助总结,让学生了解海报设计的具体设计步骤。

2、画创意海报。

把创意想法表现出来。(要求:构图合理、完整,主题明确)

四、展示评价

1、四人小组展示交流,进行自评和互评。

2、教师点评部分作业,巩固本课知识。

五、拓展提升

出示几幅能引发深层次思考的公益海报,引导学生去领悟其中的含义,向学生渗透爱的教育,进行德育深化。

六、教学反思

初中美术抽象之美教案优秀 第8篇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无论各种材料,经过巧妙的构思,能创造出抽象的雕塑。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组合原理,进行构思、创作立体雕塑作品。并尝试自己动手,进行雕塑创作。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废弃物进行再创造,美化环境。

教学重、难点:

认识抽象的基本特点。学会运用各种材料进行抽象雕塑创作。

教学准备:

各种线材、板材、块材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欣赏抽象雕塑

师问:看了这些形体,有什么特点吗?为什么?

2、导入课题:《抽象雕塑》

二、发展阶段:

1、抽象的特点:几何形体

2、《抽象雕塑》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

欣赏雕塑作品等。

师问:请欣赏找一找它们有什么特点,艺术家是如何设计、构思抽象雕塑的?(学生讨论)

三、拓展阶段:

1、怎样运用各种几何形体组成立体雕塑作品(小组讨论)。

2、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废弃物--立体形的实物,展示并思考再创作。

3、制作步骤(教师示范)

四、学生作业:

设计、制作一件抽象雕塑作品。

五、学生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六、作品展示:

1、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2、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作品

3、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七、收拾和整理:

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八、教学延伸与拓展:

抽象雕塑作品可以运用在哪些地方、环境中。观察、收集我们的城市有哪些抽象的城市雕塑作品。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优秀合集 第9篇

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水墨的基本技法,尝试表现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在学习活动中真实表达自己的认识、观点和情感。

教学重难点

能够运用笔墨技法大胆表现人物形象。

能够在学习活动中真实表达和表现自己的认识、观点和情感

教法

学法

欣赏法、引导法、临摹法、展示评价等。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一、导入:关于课题“以形写神”的谈话:

1、词义理解的讨论。(出处参照“资料库”)

2、以《藏族舞蹈》和《戏剧人物》为例展开讨论,理解形和神的概念。

小结:“形”是反映客观现实的外在形象,“神”则指内在的精神本质,指人物的内心活动:形以神为依据,形因为有神而生动。通过生动的人物造型准确地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两者达到高度统一,这就是“神形兼备”。

二、欣赏分析:

1、韩熙载夜宴图》欣赏要点:

①画面感受:简约造型和空白的处理所营造的气氛。

②诗人的神态:沉浸在无际的冥想之中。

③了解写意画的特点,感受线条的轻重、疾涩、虚实、强弱以及流畅的运笔,转折顿挫;墨色随着线的流动产生浓淡干湿的变化呈现出的丰富效果。

2、《魏晋砖画》赏析要点:

质朴的绘画风格,生动简洁的人物造型,惟妙惟肖的人物神情刻画;时代特征和日常生活情景,时空表现、道具、景物的处理手法;笔墨线条的运用效果。

3、欣赏《清明上河图》、《挖耳图》、《乐女》等。

三、临摹体会

教师示范,讲解要领,学生选择教材提供的人物画作品进行临摹,体会运用笔墨的感受和人物神态的表现。

四、创作表现

作业要求:课本P10页学习活动一,模仿课本中的绘画作品,尝试用简洁的线条画出生动的人物。

1、学生阅读讨论。

2、欣赏归纳。

1、学生听讲、欣赏,从神情、姿态、线条、色彩、人物之间的呼应关系等方面分析《韩熙载夜宴图》中这组箫管乐女的造型,和同学交流你的感受。

2、欣赏体会笔墨线条的运用效果。

3、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描述人物神态,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学生尝试练习。

小班优秀课例 第10篇

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故事情节及内容。

2、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并简单大胆地表述。

3、培养幼儿的礼貌意识及行为,激发幼儿爱上幼儿园的兴趣。活动准备:故事挂图、磁带

活动过程:

(一)、教师请幼儿说说自己早晨是如何来上幼儿园的,并利用动作增加趣味性,引起幼儿的注意力,带入早期阅读的看图说话活动。

提问1:小朋友们早上好,今天,小朋友是如何来到幼儿园的呢?

提问2:我今天是骑自行车(依教师自身为例说明)来到幼儿园的,教师一边说、一边利用肢体动作呈现。提问3:请小朋友也来说说看!(教师邀请几位小朋友说一说,并在旁边重复,并配合动作,如:走路、搭车、搭公交车、搭自行车等,引起幼儿的兴趣,跟着进行。

提问4:这么多方法可以让我们来到幼儿园,我们一起来看看小乌龟是怎么来到幼儿园上学的?

(二)教师翻开挂图“快乐上幼儿园”,引导幼儿进行看图说话。提问1:小乌龟抬头看到了谁啊? 提问2:说说看小乌龟与小鸟说了什么呢?

提问3:后来,小乌龟还看到了哪些动物啊?他们见面也都说了什么呢?

提问4:平常早上起床后,见到了爸爸妈妈,我们也都会说声什么呢?„由家里到幼儿园的路程中,看到家人、小朋友、老师的时候,道声“早上好”,小朋友不但是有礼貌的孩子,也会让大家都很开心喔。

提问5:哇,小乌龟遇见了许多动物朋友!小乌龟最先看到的是谁?后来呢?还有呢?还有呢?

(三)教师逐步引导幼儿看到最后一张图。讨论画面中的小动物都在做些什么事,如:小狗堆沙堡、小老鼠滚球、小猫和小鸟玩翘翘板等。

提问1:最后一张图,小乌龟终于到了幼儿园,他看到了谁啊? 提问2:小猪„小猪正在做什么呢? 提问3:小老鼠„小老鼠正在做什么呢?

提问4:小猫„正在做什么呢?是谁跟小猫一起玩啊? 提问5:还有一位是谁呢?他正在对小乌龟挥手呢!

提问6:这些游戏,小朋友有没有玩过呢?说一说最喜欢玩的是哪一项呢?

(四)教师总结,提出相关问题、引导讨论。提问1:图中的小动物们是如何上学的呢?

提问2:哪些小朋友的上学方式跟小动物们一样的?请小朋友举手,让我们看一看。提问3:那谁跟小动物们不一样呢?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来到幼儿园的?而且还要配上动作喔,谁还记得„走路是怎么样呢?搭爸爸妈妈的骑脚踏车是怎么样呢?

教学反思:

1.全班大部分幼儿均能基本掌握目标内容。

2.教师在开始表现肢体动作时,可播放背景音乐,以“夸张式”的动作表现,增加其活泼性与趣味性,让幼儿主动想要随着模仿动作。

初中美术优秀课例 第11篇

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了解标志的分类和功能以及设计的创作特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创造思维能力

3.教学重点和难点

因为标志的强烈实用性,确定本课的重点是标志的应用分类、形象分类和构成手段分类。它对学生初步观察分析标志有重要意义,由于学生绘画水平不同和观察生活的感受不同,所以把难点定为创意设计。

通过以上教材分析,才能使全体学生达到教学目标,我准备用下列教学方法。

二、教学方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我主要采取“启发──引导法”,以实例为线索,充分动用教具,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实例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运用投影、挂图现场演示,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并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多法并用,即培养了他们分析作品的能力,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美术课是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样画,而不是其它的。

三、学法指导

标志是实用性很强的设计艺术,需要全面的知识技能和创造思维,要想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设计出标志是一件很难的事,因此本课利用大量实例和制作过程的演示,使学生沿着形象简洁、手法概括,表达以象征为主的思路前提下,启发学生发展创造思维。在课堂中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穿插打出学生都熟悉的标志,增加了直观性。

无论是教法,还是学法,都全方位的渗透到教学程序中去。

四、教学程序

本节课教学由导入、新授、巡回指导、小结四个环节组成。

1.导入

上课以后,我先向学生出示印有各种标识的产品和印刷品,引起学生兴趣,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观点去分析、归类,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我再具体分析一种标志,得出标志的概念:象征性的表达事物特性和类别的一种设计形式。从而引出新课《标志设计》。

2.讲授新课

<1>让学生掌握标志的基本分类

结合课本30页左上角图例讲受标志分类。集团标识:最早的标志,如原始部落的图腾,现在多是各种组织、机构的徽志;商标:经过登记注册的商品标记。节庆徽志:个别传统节庆活动和大型文体活动均设置专用徽志,有以宣传号召人们积极参加。识别符号:在公共场所、道路交通中用以代替文字的简洁形象,约定俗成为民众公认的标识。

<2>标志的图形类别[分别打出幻灯]

具象:有写实的、有写意的;有直观的、有指代象征的两大类别。具体如:白猫洗衣粉、稻米消费宣传;动物园、加拿大复职代办处。

抽象:有简单的几何形的组合,也有刻意构造的抽象形的组合。前者如:奥林匹克运动,用五个圆环表示五大洲紧密团结在一起;后者如:加利福尼亚葡萄酒,用三十个圆点表示葡萄,圆点组成的图形则表示盛满酒的酒杯。

文字符号:有中文变形组合、有英文变形组合,还有汉语拼音、阿拉伯数字和其它的图形组合。‘中国铁路’是中文工和人的组合,‘美国柯达胶卷’和‘日本制帽公司’是英文变形。

<3>标志的构成手段

因为标志是平面设计的一个种类,几乎所有的平面构成原则都可以为标志设计所应用。如课本31页右列所示的对称、适合、反复、渐变、特异,均是标志设计的常用形式。

举例介绍中国银行设计思路和三金牌西瓜霜的标志设计整包装情况,并出示实物。

2、作业要求

1)展示课前制作标志---禁止吸烟。以教师亲手制作的标志为范例向学生讲授介绍制作过程:1)确定制作标志的大小

2)画出大体轮廓和比例

3)进行细部的加工

4)填充颜色

2)学生作业

从课本中选择太阳神、三联电子等标志中的一个标志,然后按要求进行临摹练习。(教师作巡回指导)

3、课堂小结

总结课堂所学的内容,并对学生作业做简单评述。

本课的时间安排:

《三峡》教案 优秀课例 第12篇

蚌埠高新教育集团实验中学 牛全喜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达到熟读成诵; 2.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学会品析语言,细心观察,提高描写景物的能力。

4.感受三峡雄奇壮丽、清幽秀美的景色,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体会三峡的美和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手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毛泽东主席在《水调歌头·游泳》中写道“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李白也在诗中叹道:“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同学们知道这两位文坛巨匠所描写的是哪里么?

(引出三峡,教师板书课题。)

1、你对三峡都有哪些了解?

(配乐播放“三峡风光”图片,学生可结合图片,各抒己见。)

今天我们就跟随1500年前著名的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一起走进三峡。

2、介绍郦道元和《水经注》

二、初读,清文字之障:

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及字典扫清文字障碍。

2、试读课文,正音顺句。

3、教师配乐范读。

三、译读,解文言之惑:

1、借助注释疏通语句,初步感受文章大意。以四人为一组,各组内交流讨论文章的大意,并将发现的问题及时记录。

2、分组展示初习之惑,解疑答难交流成果。

各小组提出各自在疏通文意时所遇到的疑惑,师生共同解疑答惑。

3、自由朗读,初感大意,体会语气。学生进行配乐朗读展示,师适做点评。

四、品读,寻“三峡”之美。

1、作者写了有关于三峡哪些雄伟秀丽的风光?(讨论作者的写景思路。)

明确:三峡的山,三峡夏季的水,三峡春冬之景,三峡秋天的景象。

2、寻读课文,总结三峡景物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总:山——连绵陡峭

分:夏水——水大流急

春冬之景——清荣峻茂 秋季景——凄清悲凉

3、对号入座:出示三峡山、水、及四时之景的图片,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对应的语句。

4、结合各图片中景物的特点,用“三峡美,美就美在三峡的„„(景物)。你看那„„”这一句式说一句简单的话,并加上一句描写的话。

示例:三峡美,美就美在三峡的山。你看,那七百里连山,绵延不绝,其间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5、此文历绘三峡壮丽的山川和奇丽的四季景色,语言简练传神,仅用155个字,就写出了七百里三峡的万千气象。你认为文中的哪些词语用得最为精妙,妙在哪里?请同学们品读课文,说出课文的几个妙点来。

(学生合作学习,自由评说)

例如:“清荣峻茂”一字一景,江水清澈,树木欣欣向荣,山高岭峻,花草茂密。言简而意赅地概括了三峡四季之景的特点,用字之精,意蕴之丰,令人叹为妙绝。

6、通过对美的追寻和探索,你能感受到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什么情感呢?

7、齐诵全文,感受三峡风光之美。

五、美读、背诵课文。

此文不仅所描绘的景美,文辞更美,如此美文定不能让它与我们失之交臂。同学们,让我们美美地读起来,背起来。将此景永存,此情永记!

(播放《高山流水》古筝曲,学生自由朗读成诵。亦可稍作准备后配乐朗读,后开展背诵竞赛。)

六、拓展延伸。

前后历时17年的三峡工程于2009年顺利完工,三峡水位抬高了175米,请对照课文,推想一下,现在的三峡与郦道元笔下的三峡景色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配乐播放三峡风光图片。)

七、课堂小结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岭纵横,江河奔腾,风光秀丽,景色宜人。《三峡》是古代写景散文中的佳作,作者以简练而富有概括力的语言向我们展现了三峡无比雄壮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的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让我们获益良多。今天的三峡正在向世人放射着那令人瞩目的光芒,“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三峡是我们心中永远的挚爱。

八、板书设计

三 峡

山——连绵陡峭 夏水——水大流急 春冬之景——清荣峻茂

秋景——凄清悲凉

九、作业设置

1、假如你是一名导游,那么依据课文内容,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关于三峡风光的导游词。

初中美术优秀课例 第13篇

盛情邀约,即呈递请柬,邀请校领导、老师、各班同学及学生家长等参加学校艺术节中的某个活动,这是艺术节实施中的一个必要流程。

请柬,作为感情联系纽带的礼仪性书信,经过古老文化的积淀,蕴涵着深刻的人文内涵,寄托着深情厚谊,彰显着独特的视觉美感。本课内容是对前一课的海报设计和小学阶段贺卡设计教学内容的梯级延伸;因此,可适当弱化“设计 应用”学习领域相关知识、制作技法的学习,适当加强“综合 探索”领域的学习研究。可积极挖掘和紧密结合学生生活、校园文化,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请柬文化的体验与传承当中,顺应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在突出情感、学习态度、价值观的养成的同时,循序渐进地提高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本课在内容的编排上没有过多地涉及涉及和制作方面的知识,而是侧重于介绍请柬设计的独特要求,为学生留有更多的空间进行协调统一的设计练习。拓展环节通过同一主题系列作品的展示,为下一单元——视觉传达设计作品的欣赏学习进行了适当的铺垫。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请柬的内容、意义、书写及制作方法,设计制作一张校园艺术节请柬。

2、通过观察、分析、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请柬的设计制作过程和具体步骤,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得以运用。

3、使学生了解重大活动的基本礼仪,培养学生的基本礼仪规范,增强学生的社交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请柬的一般知识,学会请柬的设计方法。

教学难点

设计并制作出有创意和特色的校园艺术节请柬。

教学方法

直观感受、讨论、欣赏、观察、发现、情景、讲授、演示、比较等。

评价要点

1、是否掌握了请柬的书写格式要求和设计技巧。

2、是否利用所掌握的请柬知识和技能,设计、制作出符合校园艺术节主题的请柬。

3、是否热心参与学习活动且学习兴趣持久。

4、能否将所学请柬知识及设计制作方法运用于学校艺术节的实际活动中。

课前准备

教具:多媒体教学软件及设备、请柬实物、卡纸、彩笔等。

学具:卡纸、铅笔、橡皮、彩笔、剪刀、固体胶棒、其他各种装饰辅助材料。

教学设计示例

一、动画导入

播放动画经典故事《森林音乐会》,请学生思考:小动物们是通过什么方式得到音乐会的消息的?进而导入本课课题:盛情邀请-----请柬的设计。

二、新授内容

课件出示学习目标,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

【环节一】了解并掌握请柬的内容、意义、书写格式等基础知识。

1、请柬的意义。

(1) 设问:举行活动为什么要送请柬?(引导学生说出请柬的意义)

小结:请柬又叫邀请函,也称请帖,是单位、团体或个人邀请有关人员出席隆重的会议、典礼等活动时发出的礼仪性书信。

(2) 学校一年一度的校园艺术节就要召开了,同学们能否试尝自己动手制作一张精美的请柬,邀请亲朋好友来参加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请柬的类型。

设问:同学们都知道,请柬来源于生活。那么在生活当中,你都见过哪些类型的请柬?

(引导学生说出常见的请柬类型:结婚请柬、生日请柬、会议请柬、活动邀请函等,课件出示图片)

3、请柬的形式

(小组合作探究)各小组打开桌面信封观察分析手中的请柬具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从请柬的类型、色彩、图案、结构等方面进行观察和分析,并说出请柬的结构形式:单贴、双贴、组合贴)

4、请柬的内容。

结合请柬欣赏,总结出时间、地点、邀请人和被邀请人等相关内容。

5、请柬的书写格式

出示两种不同书写格式的请柬,在观察和对比中,引导学生发现请柬书写格式:横式写法和竖式写法。

拓展介绍:古人之所以竖着写,是因为在造纸术发明之前,古人是在竹木简牍上写字的,而竹木简牍都是窄长的片状,用绳串起来可卷成册,二打开卷册自然是右手执端,左手展开阅读,所以,书写也就形成自上而下、从右往左的顺序。后来,蔡伦发明了造纸术,随着中西文化的涌入,拼音文字与中文混写现象的增多,人们横向阅读和书写的习惯逐步养成,请柬的书写也出现了横式。根据人们的喜好,竖式写法还常被运用在请柬上。

6、请柬作品欣赏。

课件出示3—5幅作品,分析其优缺点,提出改进建议。

【环节二】合作探究请柬的设计制作步骤。

1、小组合作分析手中的请柬,探究制作步骤。

2、教师示范制作步骤。

(1) 构思,确定活动主题和结构形式

(2)剪出衬底图形

(3)装饰美化

(4)写上请柬文字内容

3、小组展示请柬,总结请柬的制作方法。(剪刻粘贴、绘制、电脑设计等)

【环节三】小组合作进行请柬的设计制作。

1、提出设计制作要求。

(1) 为学校举办的校园艺术节设计一张请柬。

(2) 可用绘画、剪刻粘贴等方法。

(3) 内容要与设计统一,信息准确完整,书写格式规范。

(4) 设计新颖,别出心裁,色彩搭配和谐。

(5) 注意刀具安全,保持教室卫生。

2、学士制作,教师巡视指导,计划书展示典型作业,指出优缺点以供借鉴。(播放背景音乐,展示以往学生优秀作品,自动切换)

【环节四】作业展示评讲。

1、组内互评,推选本组1—2件优秀作品。

2、班级小组展评,讲解设计思路及制作过程。

三、课堂小结

1、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请柬知识和制作技巧,总结精彩亮点和需要改进之处,为以后的学习提供借鉴。

2、教师总结教学情况。

四、知识拓展

运用计算机常用应用程序-----windows中的“画图”或Photosshop软件等,设计制作请柬。

五、教学反思

3优秀课例 汇报材料- 第14篇

二.主题:如何设计一堂高效率的课堂。

三.选课:新疆专用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九课妈妈的账单。

四.选课的原因:这是一篇有关儿童的话题的文章,学生们乐于阅读,并能产生共鸣,这样的课文易懂,但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及情感还需要的细致的引导。同时学生也学会了感恩父母的教育,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这也正是社会所渐渐缺失的。

五.磨课阶段:分为三个阶段。

1.导入的更改。

首先我来说说磨课的过程,第一阶段的导入,同学们我们每天放学早晨起来,放学回家,妈妈为我们准备好了热腾腾的饭,母亲做这些要钱吗?她每天为我们无私地奉献着,不求汇报,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母爱的文章。

第二阶段的导入,我出示了一组数学公式0>60,由这组数学公式来导入,我们在数学课上这样的公式一般是60>0,为什么在这篇课文里是0>60呢?让我么一起来学习课文妈妈的账单。

第三阶段的导入,我放了一篇有关母爱的小视频,这个小视频更接近文章的主题,而且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受到冲击,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也充分运用了信息技术作文教学的辅助手段。看完视频,你有什么体会,或对妈妈说的话。

生:妈妈您辛苦了。生:妈妈,我要好好学习,不辜负你的期望。生:母爱是伟大的。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篇有关母爱的文章。

2.设计环节和教学方法上的改变。

第一阶段讲重点对比账单,体会母爱,我是这样设计的,先出示两份账单。

母亲欠小彼得的账单:

取回生活用品

20芬尼

把挂号信送往邮局

10芬尼 在花园里帮大人干活 20芬尼

彼得一直是个听话的好孩子

10芬尼

共计:60芬尼

小彼得欠妈妈的账单:

为在她家里过的十年幸福生活

0芬尼 为他十年中的吃喝

0芬尼 为在他生病时的护理

0芬尼 为他一直有个慈爱的母亲

0芬尼

共计:0芬尼

请大家默读妈妈的账单和彼得的账单,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完之后,谈谈你从彼得的账单中体会到了什么?你从妈妈的这份账单中体会到了什么?

在这个环节中,老师没有起到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学生回答的人数少,而且停留在字面的理解上,重点词语和句型我是放在课后练习上讲的。在第二阶段根据学生的学情,我做了较大的更改,首先从账单的发现上的不同去引导如何回答。1.内容不同

一份是母亲欠他儿子彼得的帐单,一份是彼得欠他母亲的帐单。2.时间不同

妈妈为彼得付出了十年的辛苦劳动,而彼得也许是一天或两天。3.报酬不同

妈妈为彼得付出了很多,却要彼得支付0芬尼,而彼得一共向妈妈索取了60芬尼。

你从彼得的账单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看着这份账单却回答不出来,我在这时是这样引导的,我换了一个提问方式,你觉得彼得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或者说你从字面意思说也可以,这时学生回答开始多了起了,a 生:我觉得彼得是一个干一点事就要要钱的孩子。

B生:彼得是个自私的孩子。C生:彼得是个斤斤计较的孩子。D生:彼得是个不懂事的孩子。

讲到这时,也正是彼得得意的时候,这时我随机引出了如愿以偿这个词,并分析词意如愿以偿,讲解句型正当————————————

时,—————————————————。正当彼得如愿以偿的拿到这60芬妮时,妈妈也给彼得开了一份账单,你从这份账单里体会到什么?我也换了一种方式去提问,你觉得妈妈是个怎样的妈妈?(你也可以用账单里的话来回答,也可以用字面意思来回答,a:妈妈是个慈爱的妈妈。b:妈妈干任何事情都是免费的。C:母爱非常伟大。d:母爱是无价的。谁能带着这份沉甸甸的爱去读读妈妈的这份账单,这时,我是先让学生个别读,小组读,全班齐读,老师引导,让学生读出感情。在这个环节我加强训练了学生的朗读,从读中体会母亲的艰辛,母亲的无私,母亲的伟大。接下来的环节是我在第二个阶段加上的,发挥学生想象的翅膀,母亲为小彼得在家中过的十年幸福生活都做了些什么呢?让学生去回忆妈妈为自己所做的事是数不清的,而且是免费的,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当自己过生日了,妈妈()当每天清晨起床了,妈妈()当生病发烧了,妈妈()当放学时刮风下雨了,妈妈()

当自己有了一点进步,妈妈()当 „„

在第三次磨课的过程中,我换了一种形式,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去完成这三个问题,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体,老师起一个引导的作用。我要给学生留给讨论思考的时间,进行小组分工。第一小组汇报你从两份账单中发现了什么?第二小组汇报你从小彼得的账单中体会到了什么?第三小组汇报你从妈妈的这份账单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也体现了我校进行的课改,生本课堂的理念。除了以上这些问题,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以往都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我想进行创新,打破旧的传统教学习惯,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来进行解决?学生也会提出这样的问题a.妈妈看了账单后,为什么没有说话?b.如果妈妈的账单上不写0芬妮,哪应该写多少芬妮?c.妈妈付出了这么多,为什么是0芬妮? 3.情感上的升华。

我为了让课堂丰富多彩,教学环节不单一,我增加了一首小诗,并配上音乐,让孩子们带有感情的朗读,从这首小诗中去感悟母亲每天为我们所做的点点滴滴,体会母亲的艰辛,不易,母爱的伟大与无私。父母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我们应当力所能及的做一些事,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在这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有的说妈妈下班回家,我要给妈妈泡杯热茶,有的说下个月是妈妈的生日礼物,我要给妈妈买生日礼物,有的说我要给妈妈洗脚,洗袜子,按摩。当时我非常感动,平时的课堂气氛不是这样的,今天最差的一位学生也回答了问题,回答问题的学生很多,我希望每天都能这样。

妈妈的爱

有一个很热很热的夜晚,妈妈抱我去医院。

摸着我很烫很烫的额头,妈妈着急地哭了。

啊,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

有一天,我打破了暖瓶,对妈妈又说了谎,妈妈的批评叫我脸红,我不敢抬头看她的眼睛。

啊,妈妈的爱是责备的目光。一次老师叫用“最”字造句,我说:“我最爱妈妈。”

妈妈告诉我:“最该爱的是祖国,祖国是我们所有人的妈妈。我从梦中醒来,妈妈正给我扇着扇子,汗水却湿透了她的衣裳。

啊!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有一个很凉很凉的雨天,妈妈到学校接我,一把伞遮在我的头顶,雨水却打在妈妈的身上。

啊,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

4.板书设计的更改。第一阶段:

妈妈的账单

索取

报酬

如愿以偿

羞愧万分

第二阶段:

妈妈的账单

儿子

按劳取酬(60芬妮)

羞愧万分 母亲

默默付出

(0芬妮)

不求回报

我觉得这两个阶段的板书设计都不能体现文章的主要内容,也不能反映出两个人物的优秀品质,所以第三阶段做了更改,既可以看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可以体现出人物的优秀品质。第三阶段:

妈妈的账单

知错就改的孩子

彼得的账单

按劳取酬(60芬妮)羞愧万分

妈妈的账单

默默付出

(0芬妮)

不求汇报

母爱的伟大﹑无私 ﹑无价

从这里可以看出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小彼得给妈妈开了一分账单,按劳取得了报酬60芬妮,当他看到妈妈的这份账单时,他羞愧万分,因为妈妈为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是0芬妮,妈妈是默默付出,不求回报。我们知道了小彼得是一个知错就改的好孩子,从妈妈的账单中,我们体会到了母爱的无私,无价,伟大。六.收获。

1.老师方面

一堂高效率的课堂,是通过不断地打磨,反思,改进的一个过程,不是一次就能把一堂课上好。每次上完一堂课,自己就有很多的反思,自己没有去充分的准备一节课,或者说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有问题,学生回答问题不积极。当我再去查阅相关资料,认真去做课件,去聆听优秀老师讲这节课重新再设计 教学环节时,再去上这节课时,效果就要好一些。

2。学生方面

老师做了充分的教学准备,备好了自己,我们也应该备学生,让学生也提前做好预习的准备,老师应该给学生一个前置作业,比如这一课的前置作业我是这样安排的: a: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b:说说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的意思?如愿以偿

羞愧万分

蹑手蹑脚

小心翼翼

c:你从小彼得和妈妈的账单中读懂了什么?

这样可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上课时也可以很好的配合老师。

3.学习方面。

上一篇:送新校长上任领导讲话下一篇: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