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江区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参考目录

2024-06-20

浑江区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参考目录(精选6篇)

浑江区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参考目录 第1篇

浑江区“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参考目录

A类 局直各部门参考目录 A001 生本课堂学习活动设计研究 A002 生本课堂教学目标多元化研究

A003 作文考试评价改革与写作能力培养的研究

A004 学习型班主任队伍建设与学校德育可持性续发展的研究 A005 中小学学校突发事件防控体系研究

A006 中小学生安全事故防范与自救能力培养研究 A007 学校绿化、美化、亮化、文化工程建设研究 A008 教育发展策划促进办学质量提升的研究 A009 治校方略与教育策划研究 A010 体验教育研究 A011 差异教育研究

A012 赏识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A013 成功教育经验借鉴研究 A014 质量教育研究

A015 快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A016 启蒙教育的科学方法与策略研究 A017 中小学生学习态度调查及对策研究

A018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优化学生道德内涵的研究 A019 课程改革与德育融合研究

A020 德育活动与学校课程的有机整合研究 A021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生信仰教育研究 A022 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教育研究

A023 民族精神培养与国学文化育人研究

A024 学校思想品德教育针对性与实效性的研究 A025 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A026 中小学全员德育机制建立的相关研究 A027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策略研究

A028 中小学生健康心理与健全人格培养的研究 A029 科学教育促进学生创新品质培养的研究 A030 中小学生设计与制作能力培养的研究 A031 学生劳动技能教育实效研究

A032 劳动技术教育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A033 劳动技术教育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A034 小学教育与学前教育有效衔接的研究 A035 农村教师发展问题研究

A036 校园周边环境与社区教育资源研究 A037 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效衔接研究

A038 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对接与联动模式研究 A039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一致性研究 A040 家庭教育误区及有效对策研究 A041 父母亲情对个人成长的影响研究

A042 教育腐败问题对人才成长的危害及对策研究

A043 区域性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政策、制度保障及制度创新研究 A044 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教学实践创新的研究

A045 各学科推进素质教育的方法与教学模式的研究

A046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等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A047 在教学过程中落实“三维目标”的实践研究 A048 义务教育学科综合性学习的研究 A049 示范校发挥辐射作用的机制研究 A050 招生制度改革的实践研究

A051 中学理化生实验室建设与使用效率的研究

A052 建立政府主导职责和机制推进区域学前教育发展的操作体系研究 A053 农村学校“区片教研”的组织运行经验研究

A054 新时期在职教师教育体制、机制创新的实践研究 A055 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

A056 新时期教师进修院校功能、作用创新的实践研究 A057 利用县域三级研培网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A058 教师培训有效性的研究

A059 促进优秀教师成长的教育体制机制研究 A060 “特岗教师”实施情况与完善对策的研究 A061 义务教育阶段城乡教育一体化对策研究 A062 中小学课程执行力问题研究

A063 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流动问题研究 A064 中小学课时偏差的实证研究

A065 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评价体系研究 A066 中小学德育实践体系创新研究

A067 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科学规划与整体推进策略研究 A068 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A---自拟同类题目

B类

中小学校、幼儿园参考目录 B001 校本课程开发与生本课堂打造

B002 生本课堂教学策略优化与创新 B003 构建灵动课堂的教学实践研究 B004 生本课堂学生学习心理研究

B005 生本课堂学生学习组织模式研究 B006 文学社团“小作家”课本剧创编导 B007 学本科研打造生本课堂的校本研究 B008 课堂教学创意与教学策略创新研究 B009 “导学—自学—互学”模式研究 B010 中小学作业适度性与科学化研究

B011 中小学课业设置多元化与多样化研究 B012 生本语文教育研究

B013 领悟经典文化提高语文素养的研究 B014 作文考试评价改革与写作能力培养的研究 B015 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有效性研究 B016 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方式研究

B017 数学课业分层设计与个别辅导模式研究

B018 中小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学习水平提升的研究 B019 英语学习语境创设与教学策略创新研究 B020 中小学英语校内教学与校外培训比较研究 B021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模式的优化研究

B022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活动组合化研究

B023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设计及教学策略研究 B024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评价标准及评价体系研究 B025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开发与应用研究 B026 班主任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研究

B027 学习型班主任队伍建设与学校德育可持性续发展的研究 B028 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

B029 学生不良道德倾向与心理行为矫正策略研究 B030 中小学学校突发事件防控体系研究

B031 中小学生安全事故防范与自救能力培养研究 B032 中小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研究 B033 中小学生命关怀教育实践研究

B034 中小学生命教育学科教学渗透研究

B035 中小学生(幼儿)意外伤害和疾病预防处理机制与预案研究 B036 中小学(幼儿园)校园安全教育体系整体构建研究 B037 中小学校(幼儿园)安全教育质量评估研究 B038 中小学生应对自然灾害能力培养的研究 B039 中小学生早恋预防与交往危机干预研究 B040 办学理念形成与学校特色发展研究 B041 经典文化传承与学校内涵发展研究 B042 学校特色建设与品牌打造的研究 B043 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研究 B044 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研究

B045 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研究

B046 学校绿化、美化、亮化、文化工程建设研究 B047 构建“和谐校园”打造“魅力校园”的实践研究 B048 普通高中办学模式多元化的研究

B049 教育发展策划促进办学质量提升的研究 B050 治校方略与教育策划研究

B051 校长治校能力与和谐管理策略研究 B052 教育管理信息化、人文化研究 B053 学校集约化与精细化管理研究

B054 学校人性化管理与领导凝聚力研究 B055 学校人文管理与激励机制研究

B056 学校教育活动与教学行为规范化研究

B057 校园网吧管理体制与监控机制研究 B058 有效家访机制重建与完善的研究 B059 校车路线规划与行车管理研究 B060 家长学校的建设与研究

B061 寄宿制学校学生生活学习管理问题研究 B062 九年一贯制学校集约化管理的研究 B063 薄弱学校优势发展研究

B064 中小学校本科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B065 校本科研规划与计划目标实现研究

B066 校本科研促进教师专业成熟与职业发展研究 B067 校本科研骨干培养与作用发挥的研究 B068 校本科(教)研制度的建立与运行研究 B069 骨干教师培养途径与研修模式的研究

B070 “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教师发展模式研究 B071 综合性课程开设与复合型教师培养的研究 B072 教师教学品质的优化与提升研究 B073 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研究

B074 班主任工作创新与教师自我发展研究 B075 素质教育具体化与操作性研究

B076 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B077 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策略(模式)研究 B078 素质教育教学评价研究 B079 素质教育误区研究

B080 学生全面素质培养与综合评价研究 B081 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培养的研究 B082 学生个性培养与特长发展的研究 B083 体验教育研究 B084 差异教育研究

B085 赏识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B086 成功教育经验借鉴研究 B087 质量教育研究

B088 情育(亲情友情人情教育)常态化研究 B089 快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B090 影响学生发展的教师人格魅力研究 B091 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及预防策略 B092 班主任工作艺术创新研究

B093 启蒙教育的科学方法与策略研究

B094 学生学习视野拓展与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研究 B095 综合培养学生信息、艺术、文化素养的研究 B096 中小学生素质可持续发展研究 B097 良好生活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B098 “小主人”责任教育研究

B099 自主意识与责任意识教育相结合的研究 B100 学生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培养的研究 B101 中小学生学业受挫现象与克服对策研究 B102 新形势下辍学问题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B103 书香班级(校园)建设与实践研究 B104 学校家庭沟通信息渠道与技巧研究

B105 校本课程目标及其实现途径的探索研究 B106 校本课程资源与教材开发研究 B107 校本课程与学生潜质开发研究

B108 学业评价对学生智能发展影响的研究 B109 有效教学与有效学习研究

B110 有效教学实践与高效课堂实验研究

B111 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感悟与思辨能力的研究 B112 课程与教学改革成果校本转化研究 B113 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学生作业设计研究 B114 师生互动共同发展教学策略与模式研究 B115 课堂教学中“多元智能”开发的策略研究 B116 学生学习方式多元化的研究 B117 科学的学习方法及培养研究 B118 提高学习效率的教学研究

B119 教师角色转换与课堂师生互动的研究 B120 学生个体差异及学习需要满足的研究 B121 自主探究学习策略研究

B122 中小学生自主学习发展模式研究 B123 教学情境创设与情境教学模式研究 B124 中小学生学习态度调查及对策研究

B125 古今诗文激情诵读与学生文化品质培养的研究 B126 培养学生倾听习惯与深思品质的研究 B127 学校德育资源开发与整合利用研究

B128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优化学生道德内涵的研究 B129 人文德育的校本实验研究 B130 中学时事政策教育研究 B131 中小学生爱心教育研究 B132 感恩教育研究

B133 中小学生亲情教育研究

B134 中小学生学生荣辱观教育的研究 B135 课程改革与德育融合研究

B136 德育活动与学校课程的有机整合研究 B137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生信仰教育研究 B138 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教育研究

B139 民族精神培养与国学文化育人研究

B140 中小学生环境保护意识与行为教育研究 B141 责任意识培养与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

B142 学校思想品德教育针对性与实效性的研究 B143 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B144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策略研究 B145 升旗仪式教育研究 B146 “问题学生”转化教育策略研究 B147 中小学生自律教育研究 B148 中小学法制教育研究 B149 中小学诚信教育研究

B150 中小学生健康心理与健全人格培养的研究 B151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与教材研究 B152 心理咨询室功能建设研究

B153 提高学校体育质量和效益的研究 B154 体育学科活动课程与校本教材研究

B155 阳光体育活动模式创新与校本实践研究 B156 课间活动模式创新研究 B157 校本体操创编研究

B158 美育学科课程资源整合的研究

B159 学生课间活动模式与组织机制研究 B160 书写教学与书法教育研究

B161 书法教育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 B162 学校艺术节活动教育案例研究 B163 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综合化研究

B164 综合实践活动与多元智能开发研究 B165 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创新发展研究 B166 综合实践活动管理模式研究 B167 中小学实践基地教育模式研究

B168 中小学生(幼儿)安全成长与健康生命教育研究 B169 中小学校(幼儿园)安全管理隐患消除研究 B170 中小学生校内(外)安全教育研究

B171 中小学生(幼儿)安全常识与自救能力培养的研究 B172 中小学生应对自然灾害能力培养的研究 B173 中小学生火灾避险与自救教育研究 B174 中小学生(幼儿)交通安全教育研究

B175 中小学生(幼儿)食品与疾病预防教育研究 B176 幼儿安全保护与健康成长研究

B177 家长访校与教师家访教育对接模式研究 B178 培养孩子生活情趣与自理能力的研究 B179 学习倦怠和厌学情绪成因及应对研究 B180 个别学科乐学因素及成绩提升研究 B181 学科学习方法技巧研究

B182 学习精力集中与兴趣保持方法研究

B183 良好学习心态与乐观向上精神自我培养的研究 B184 健康和谐同学关系的建立与发展研究 B185 自主学习的计划性与有效性研究 B186 有效听课方法与作业经验研究 B187 课堂质疑能力自我提高的研究 B188 “小老师”登台执教体验研究

B189 小组同学互考(自考)互评(自评)模式研究 B190 个人兴趣爱好与发展志向研究

B191 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实践研究

B192 区域、学校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实践研究 B193 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教学实践创新的研究

B194 学校教育实践中影响素质教育实施的问题研究 B195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与学生个性、特长培养的研究 B196 各学科推进素质教育的方法与教学模式的研究 B197 学校开展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研究

B198 关于综合素质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的研究 B199 学科课外活动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研究

B200 劳动技术教育与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研究 B201 当前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状况的调查及对策研究 B202 各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

B203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等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B204 提高学生自我减压能力和抗挫折能力的研究 B205 课程改革中学校整体推进的实践研究

B206 义务教育学科学习发展性评价体系与实施策略的研究 B207 在教学过程中落实“三维目标”的实践研究 B208 基于新课程教学组织形式的实践研究

B209 义务教育阶段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改革的研究 B210 义务教育学科综合性学习的研究 B211 小学多元识字教学方法策略的研究 B212 小学写字教学模式与指导策略的研究

B213 义务教育数学教学中数学基本思想、方法培养的研究 B214 义务教育校本课程建设和评价策略的研究 B215 小学生学科阅读结构与阅读指导策略的研究 B216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设计与效能研究 B217 新课程理念下教和学新型关系的实践研究 B218 信息化时代学习方式的演变和学习策略研究 B219 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学科教学软件的研究

B220 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实证研究

B221 新课程体育(音乐、美术、卫生)等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B222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实践研究 B223 学校行政事务管理的经验研究 B224 依法治校的经验研究

B225 关于特色学校建设的实践研究 B226 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建设研究 B227 示范校发挥辐射作用的机制研究 B228 城乡学校共建的实践经验研究

B229 学校与社区、社会组织的合作、共建模式研究 B230 中学理化生实验室建设与使用效率的研究 B231 农村学校解决“学困生”“流失生”经验研究 B232 影响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现实问题的研究

B233 农村地区学校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与综合利用问题研究 B234 农村普及学前一年教育的对策研究

B235 发挥乡镇中心园的辐射指导作用,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水平研究 B236 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活动研究与创新

B237 基于幼儿园实践的幼儿教师发展评价研究 B238 园本教研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B239 幼儿园师幼互动的实效性研究

B240 对-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进行科学育儿指导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B241 创办民族特色学校的研究 B242 少数民族学校“三语”教学研究

B243 培养少数民族学生跨文化能力研究 B244 民族团结教育研究

B245 少数民族学校小班化教育教学研究

B246 新时期在职教师教育体制、机制创新的实践研究 B247 利用县域三级研培网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B248 教师培训有效性的研究

B249 主题教研促进教师主动发展的实践研究 B250 促进优秀教师成长的教育体制机制研究 B251 “特岗教师”实施情况与完善对策的研究 B252 教育科研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B253 学科教师专业素养结构与发展策略的研究 B254 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师角色转变研究

B255 校外教育基地的开发、建设与利用问题的研究 B256 家庭教育咨询的研究

B257 学习型社会背景下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研究 B258 教师培训与教师的个性化需求研究 B259 提升农村教师素质对策研究

B260 新时期中小学德育评价机制构建研究 B261 网络环境下的学校德育研究 B262 中小学校本培训有效性研究

B263 中学生网络学习适应性问题研究 B264 中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B265 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原因及解决对策研究 B266 中小学生命与安全教育研究 B267 乡镇中心幼儿园办园模式研究

B268 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机制、模式研究

B269 对学生开展公民意识教育的实践探索研究

B270 德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的实践研究

B271 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途径研究 B272 培养青少年健康人格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B273 中小学班队会主题教育建设研究 B274 中小学生诚信教育实践研究

B275 青少年法制教育与预防犯罪问题研究 B276 学生的礼仪教育实践研究 B277 学生自主管理班级实践研究 B278 幼儿习惯养成的规律、方法与实践研究

B279 新课程背景下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B280 “导学案”设计研究

B281 新课程理念下各学科习题设计与选择研究 B282 巧妙运用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研究 B283 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践研究

B284 有效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的实践研究 B285 农村中小学薄弱学科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研究 B286 提高集体备课效益的实践研究

B287 科研型、学术型教师培养的实践研究

B288 新课改背景下校本教研有效活动方式研究

B289 在职教师校本培训的内容、方式、途径及质量评价机制研究 B290 建设学习型学校实践研究

B291 家庭教育援助方式创新和家庭教育指导研究

B292 学校个性设计、品牌建设、特色办学的实践研究

B293 教师行为文化、合作文化、学习文化、精神文化的培养与形成研究 B---自拟同类题目

C类个人微型课题参考目录

C001 学生兴趣爱好与个人特长发展研究

C002 书报阅读——生活观察——作文实践同步训练研究 C003 看图作文教材的校本开发研究 C004 明确目标精彩表达的研究

C005 数学课堂问题设计与教学效果评价研究 C006 学生问题意识培养与数学素养提高的研究 C007 课堂中教师提问与追问策略研究

C008 数学新课标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的实践研究 C009 数学定理教学与题型变化研究 C010 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有效性研究 C011 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方式研究 C012 数学学习误区提前干预的研究

C013 数学课业分层设计与个别辅导模式研究

C014 中小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学习水平提升的研究 C015 英语学习语境创设与教学策略创新研究 C016 中小学英语校内教学与校外培训比较研究

C017 中小学英语测试对教学的指导与反馈作用研究 C018 口语交际环境创设与学生英语听力提高的研究 C019 英语教学课堂用语与课前导入的研究

C020 英语写作情境创设与教师角色扮演的研究 C021 英语故事改编与英语课外阅读拓展的研究 C022 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心理的研究 C023 中小学生命教育学科教学渗透研究

C024 中小学生早恋预防与交往危机干预研究 C025 学案备学与教案备课交互整合的研究 C026 集体(小组)备课模式创新研究 C027 班主任工作艺术创新研究

C028 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研究

C029 班主任工作创新与教师自我发展研究

C030 学生学习视野拓展与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研究 C031 综合培养学生信息、艺术、文化素养的研究 C032 中小学生素质可持续发展研究 C033 良好生活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C034 “小主人”责任教育研究

C035 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实践研究 C036 有效教学与有效学习研究

C037 有效教学实践与高效课堂实验研究 C038 精彩课堂打造研究 C039 乐学模式建构研究

C040 积极学习与有效教学研究

C041 探究性学习与小组化教学策略研究 C042 合作型学习与讨论式教学模式研究 C043 互助式学习与互动式课堂模式研究 C044 感悟性学习与反思性教学策略研究 C045 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学生作业设计研究 C046 学生学习发现促进思维发展的研究

C047 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生成与教师回应策略的研究 C048 师生互动共同发展教学策略与模式研究 C049 学生学习方式多元化的研究 C050 学生学习类型及分类指导研究 C051 科学的学习方法及培养研究 C052 提高学习效率的教学研究

C053 教师角色转换与课堂师生互动的研究 C054 学生个体差异及学习需要满足的研究

C055 学科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研究 C056 自主探究学习策略研究

C057 中小学生自主学习发展模式研究 C058 教学情境创设与情境教学模式研究 C059 作文命题与写作生活化研究

C060 古今诗文激情诵读与学生文化品质培养的研究 C061 中小学生环境保护意识与行为教育研究 C062 责任意识培养与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 C063 “问题学生”转化教育策略研究 C064 中小学诚信教育研究

C065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个案研究

C066 中小学生健康心理与健全人格培养的研究 C067 中小学生不良心理行为矫正 C068 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研究 C069 学生过度焦虑的矫正研究 C070 中小学生表现心理与展示方式研究 C071 中小学生抗挫折心理教育研究 C072 学生学习动机及激发的研究 C073 学生学习心理与调控策略研究

C074 课堂条件下学生学习心理环境调控的研究 C075 新课程条件下学生认知特点与学习心理研究 C076 积极学习心理素质培养研究 C077 中小学生厌学心理与教育研究 C078 学困生学习方法与心理辅导研究 C079 学习刻苦性与意志力培养的研究 C080 青少年逆反心理疏导教育研究 C081 音乐故事教学模式研究

C082 音乐教学促进学生心智发展的研究 C083 美术课业生活化的探索与实践

C084 区域、学校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实践研究 C085 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教学实践创新的研究

C086 学校教育实践中影响素质教育实施的问题研究 C087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与学生个性、特长培养的研究 C088 学校开展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研究

C089 学科课外活动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研究

C090 劳动技术教育与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研究 C091 当前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状况的调查及对策研究 C092 提高学生自我减压能力和抗挫折能力的研究 C093 阶段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改革的研究 C094 小学多元识字教学方法策略的研究 C095 小学写字教学模式与指导策略的研究

C096 数学教学中数学基本思想、方法培养的研究 C097 数学学习情境创设研究

C098 阶段英语阅读教学策略与课堂教学结构的研究 C099 阶段英语教学信息化策略的研究

C100 学科教学课例分析方法与改进策略的研究 C101 小学生学科阅读结构与阅读指导策略的研究 C102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设计与效能研究 C103 学科教学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实证研究 C104 新课程理念下教和学新型关系的实践研究 C105 防止学生学习掉队的经验研究

C106 信息化时代学习方式的演变和学习策略研究 C107 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学科教学软件的研究

C108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加强教师教学基本功的经验研究 C109 学习方法和时间管理对学习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 C110 师生关系对学生学习影响的研究

C111 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实证研究

C112 新课程体育(音乐、美术、卫生)等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C113 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学及学生健康方面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C114 学校行政事务管理的经验研究 C115 依法治校的经验研究

C116 充分利用学校资源的经验研究 C117 关于特色学校建设的实践研究

C118 农村学校解决“学困生”“流失生”经验研究 C119 影响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现实问题的研究

C120 发挥乡镇中心园的辐射指导作用,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水平研究 C121 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活动研究与创新 C122 托幼一体化策略研究

C123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C124 幼儿园师幼互动的实效性研究

C125 培养少数民族学生跨文化能力研究 C126 民族团结教育研究

C127 少数民族学校小班化教育教学研究

C128 利用县域三级研培网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C129 教育科研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C130 学科教师专业素养结构与发展策略的研究 C131 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师角色转变研究

C132 校外教育基地的开发、建设与利用问题的研究 C133 家庭教育咨询的研究 C---自拟同类题目

浑江区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参考目录 第2篇

学校名片学校名片

如皋市实验初中发挥“自能教育”办学特色优势,涵育“互慧”学校文化。通过打造互慧课堂、建立互慧共同体、成立互慧家长学校等方式树立“互慧”教育品牌,实现教育教学的措施科学化、方法最优化、效益最大化。教师在各级优秀课评比中,多次获得全国、省级奖;承担1项国家级电教课题、5项省级课题、16项南通市级课题以及60多项如皋市级微型课题的研究工作;现有国家、省级学科基地各1个,市、县级学科基地各两个。

浑江区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参考目录 第3篇

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高校要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要加强原始创新能力、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能力、战略咨询研究能力和国际科技合作能力;要深入推进高校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推进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人才评价聘用机制改革,不断完善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机制,推进科技资源配置方式改革;要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和创新文化建设,积极培育创新文化,加强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要加快建设高校创新体系,特别要加强基础研究与共性技术研发体系、支撑高质量人才培育体系、服务行业产业与区域发展体系、科技管理体系的建设。同时,高校要组织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部署实施“高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培育和建设,实施重点科技项目,统筹推进科技体制改革试点。

规划提出,将多渠道、多形式增加高校科技投入,逐步提高基础研究经费占科技投入总经费的比重,加大对国家急需的战略性研究、科学技术尖端领域的前瞻性研究、涉及国计民生重大问题的公益性研究的稳定支持力度,鼓励高校采取多种方式对自由探索、专利申请、国际合作与交流等进行引导和支持。

浑江区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参考目录 第4篇

一、转换计算思维:从就题论题到就题论道

笔者认为计算能力可以分为三个境界, 就是就题论题、就题论法、就题论道。就题论题阶段, 仅仅是针对所给出的题目, 完成解答和计算, 没有任何领悟和心得, 做完就将题目抛掷脑后;就题论法阶段, 是根据所给出的题目, 能够联想到考察的哪一章节的知识点, 可以采用什么方法计算出答案来;就题论道阶段, 是结合所做的题目, 能够总结计算的规律性认识, 通过解这一道题, 会解答这一类题, 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不少学生由于始终处于就题论题的阶段, 所以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一直无法取得突破。教师要带领学生转换计算思维, 完成从就题论题到就题论道的跨越。

例如分数解决问题“一辆汽车行驶1千米耗油1/12升。照这样计算, 行驶45千米耗油多少升?行驶50千米呢?”学生若按照以往的经验来解答, 会感到茫然, 此时唤醒学生已积累的整数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对于解决分数实际问题和提升计算能力是很有效的。教学中笔者没有按照教材呈现题目, 而是改编后出示“一辆汽车行驶1千米耗油1/12升。照这样计算, 行驶50千米耗油多少升?行驶4/5千米呢?”学生根据一辆汽车行驶1千米耗油1/12升, 唤醒已有的解题经验, 快速的解决行驶50千米耗油多少升。用汽车每千米的耗油量×行驶的千米数=耗油总量, 然后以此为拐杖学生很顺利的解决了4/5千米耗油多少升?

计算思维的转换, 把原有知识有机迁移到新知识的运用当中, 让解题更直观, 计算更顺利。长此以往, 学生逐渐能触类旁通, 最终达到就题论道境界。

二、树立数学思想:从计算过程悟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是数学计算的灵魂和精髓, 它深深蕴藏于数学知识之中。在计算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呈现计算的过程, 还要呈现计算的精髓———数学思想, 引导学生树立数学思想, 在解题过程中掌握数学计算的技巧。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缺形少直观, 形少数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 割裂分家万事休。”这充分说明了数形 (思想与技能) 结合的重要性, 所以教师要注重数学思想的逐步渗透。

教材在分数的乘除法计算教学中安排了很多的直观图, 通过让学生分一分、涂一涂、看一看等, 力求用“形”来直观启迪“数”的计算, 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笔者在教学时除了遵循教材的本意, 让学生分一分、画一画、涂一涂等动手操作、直观理解算法, 还精心设计问题, 让学生在交流讨论和思维碰撞中真正理解算理。如分数乘法例4:涂色表示一张纸的1/2, 斜线部分占1/2的几分之几?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如图) ?教学时我并没有直接给出直观图, 而是让学生折出一张纸的并涂色 (为了便于接下去问题的讨论, 我限制了学生, 让他们沿着长或宽平均分成2份) , 接着让他们画斜线表示出1/2的1/4。这样动手折一折、画一画, 比单纯的看一看书上的直观图印象要深刻的多。接着引导学生质疑:①虽然折法不同, 但每个人折出的大小一样吗? (一样) ;②为什么? (因为都是一张同样大小纸的一半) ;③画斜线的1/4是谁的1/4? (1/2的1/4) ;④“所以求斜线部分要怎么列式计算? (1/2×1/4=1/8) ;⑤这个答案表示的又是谁的1/8? (一张纸的1/8) 。

教师经常这样引导,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直观感知的基础上, 通过交流讨论和思维碰撞, 理解了算理, 培养了数感, 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三、促进解题效率:从解题规律到总结反思

计算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在有限的时间里, 怎样提高解题效率?笔者认为要引导学生从大量的习题中总结规律、积极反思。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习题讲解的时间, 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启发,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将数学知识与社会实践活动相联系, 在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中, 进行积极的归纳、猜想, 进而获取新的高效计算方法, 提高解题计算效率。

笔者建议每一个学生都准备一个计算错题集, 便于学生及时将错题整理。同时,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总结、相互交流, 在反思总结解题规律中促进解题计算效率的提升。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在数学学科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解题方法的渗透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必经之路, 也是培养学生良好计算能力的法宝。作为教师, 要善于挑选精而有价值的习题给学生练习,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理解, 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帮助他们在解题中渗透方法, 提高计算能力, 从而推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良性发展。

摘要: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待计算学习的心态被动, 缺失对计算题型的归纳、总结、分类和类比, 计算时不能灵活运用计算思维和数学思想, 不利于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结合此类, 笔者实践研究发现, 在解题中渗透“转换计算思维、树立数学思想和促进解题效率”等方法, 能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给学生一个撬起“解题计算”的支点。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提升研究

参考文献

[1]苗建波《.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中学生数理化 (教与学) 》, 2009年01期[2《]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年1月第1版

浑江区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参考目录 第5篇

一、研究背景 (略)

二、理论基础及依据 (略)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

研究目标:探索生活化、情境化的礼仪教育新模式, 构建以礼仪养成教育活动为主, 以各学科教学渗透为辅的校园养成方法及家校结合的礼仪教育模式;开发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承传中华礼仪文化。

研究内容:研究适合中学生礼仪教育的目标体系, 确定具体的教育内容;研究中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规律;研究初中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研究制定保障礼仪教育顺利进行, 促进学生文明素养积淀的基本评价内容和方式;研究适合初中学生的礼仪规范教育活动案例。

四、研究方法与措施

(一) 方法

1. 行动研究法:对学生行为、教师教育方法及行为习惯养成的规律呈现进行深入研究, 确保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 调查研究法:用问卷、访谈等形式进行不同内容的调查研究, 提高研究的可行性。

3. 文献研究法:查阅、收集资料, 分析研究的时代背景, 构建理论框架, 为课题实施奠定基础。

4. 经验总结法:引导实验教师及时撰写教育案例, 由具体经验总结上升到科学经验总结。

(二) 措施

1. 寓之于学习提高之中。

组织学生学习“仪容仪表、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等知识, 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制定不同学习内容, 构建完整教学体系。

2. 寓之于文化建设之中。

在教学楼楼道中布置名人名言和伟人画像;在校园阅报栏橱窗开设的校训、教风、学风解读专栏;设置“礼貌用语”警示牌, 礼仪教育专用橱窗, 校门口设置“礼仪”主题教育小展板, “礼仪荣誉榜”等;利用广播站、国旗下讲话等阵地进行宣传。将云阳县中小学生文明礼仪公约、文明礼仪三字经、文明礼仪常规一百三十条制成展板、印成手册。

3. 寓之于行为实践之中。

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如孝心教育、遵纪守法教育、自我保护教育, 以及会场礼仪训练等;开展各项竞赛活动, 如进行“文明礼仪伴我行”的征文活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如组建爱心小组, 组织学生到老年社区帮助打扫卫生等。

4. 寓之于榜样引领之中。树立身边典型的榜样, 如开展礼仪之星、文明班级、礼仪示范班的评选等。

5. 寓之于常规训练之中。

全校性集合排队、进场秩序的训练;做操动作规范、整齐划一的训练;进校时敬礼、微笑、问好、姿态的训练;针对校外文明出行、主动让座习惯的模拟训练等。

6. 寓之于评价管理之中。建立文明礼仪监督岗, 进行周期考评, 提高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五、研究成果

(一) 制定了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目标

根据《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 以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本, 对《礼仪修养》活动课程设置了以下目标:

(二) 构建初中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模式

该教育模式由“动之以情, 激发内动力”、“晓之以理, 提高认识”、“导之以行, 引领实践”三环节块构成。教师不但激发出初中生文明礼仪言行的认同效应, 获得情感上的双向交流, 而且晓之以理, 导之以行, 做到循循善诱, 持之以恒。

(三) 建构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管理模式 (如图)

图示可见:其一, 学校制定出每个岗位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管理职责, 做到进取有目标, 考核有标准, 评估有分值, 奖惩有依据。其二, 结合学校实情, 把主观需要和客观条件有机结合起来, 订出可以衡量的标准, 便于实施和考核。其三, 把初中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总目标从上到下层层分解, 做到分工合理, 点线结合的管理格局。

(四) 构建初中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管理激励机制 (如图)

图例大致标出了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管理激励机制在学校中的基础性地位和全局性作用, 一套完整的激励机制贯穿于整个学校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管理管理体制之中的。

(五) 教师研究成果

六、研究结果及问题探讨

通过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开展, 学生的行为得到改善, 教师的职业道德感和育人精神得以增强, 家长以前最关心子女的成绩, 现在更关心子女的表现。不过, 虽然我们看到了教师、家长礼仪行为的变化, 但我们并没有深入思考和列入研究规划, 其效果还未完全挖掘, 在新的研究阶段中如何适当增加并有计划地实施这一内容的研究实践, 将教师和家长在礼仪教育中的作用发挥得更好也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七、结论与建议

我校的“初中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实效性研究”取得了成绩显著, 培养了学生自尊自律, 诚实守信、孝亲敬长、热心公益等核心素养;形成了良好的文明校风

不过, 我们还可以继续优化育人环境, 健全管理制度, 确定符合学校学生特点、目的性强、易操作良好养成教育文件《中学学生一日常规》, 做到有据可循。将规范具体化、人格化、形象化, 让习惯自主化, 有意识地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不断完善对学生的评价激励机制, 发现其闪光点, 让学生多感受成功之感, 用成功的喜悦强化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轩辕楚.不学礼, 无以立[M].中国戏剧出版, 2007年版。

[2]蔡践.礼仪大全[M].当代世界出版社, 2007年版。

[3]齐渝华.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读本[M].中国和平出版, 2006年版。

浑江区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参考目录 第6篇

国内本土的智能终端在教育教学以及管理上的应用目前尚处探索阶段。上海、北京、深圳、浙江、江苏以及其他沿海发达省市正在聚焦电子书包、智慧课堂等相关智能学习终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部分内陆城市也在密切关注先行者的实践做法。这些区域的应用实践亟待总结、提升,并探索其发展趋势,这给本课题带来深入研究的空间。

智能技术正在成为促进和保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基于现实发展需要和研究背景,本课题的研究关注师生在智能终端环境下的创新学习,旨在探索适合国情、学情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方式,探索科学的新型教与学的模式以及学业评价体系等。新的技术环境下如何规避新的数字鸿沟的出现?如何促进区域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进而提高其教育教学质量?如何加强学校与行业、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实现“产学研”的组织创新和机制创新?如何从实践层面构建适合不同学校、不同区域共建共享的数字教育资源体系?

您准备好了吗?所有通过评审的课题实验校均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统一立项。

专家组组长:

刘雍潜(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秘书长、中央电化教育馆学术委员会主任、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项目办常务副主任)

总课题组联系人:王老师

电话:010-83555283

传真:010-83555283

上一篇:成功跳槽靠的是什么下一篇:求职信约100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