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授课模式

2024-08-22

语文新授课模式(精选7篇)

语文新授课模式 第1篇

语文新授课教学模式初探

山东省莱芜市方下镇石泉小学 何泉清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课堂,那么改革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本着“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思为主攻,练为主线”的总体原则,据多年来语文课堂教学的探索与研究,我校语文教研组制定了语文新授课教学模式――四步教学法。下面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地震中的父与子》为例说明在课堂教学中具体实施办法,以便与各位同行商榷。

一、目标导入

(一)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编者的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二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那么,在导入这一环节,可让学生说一说,在平常生活中,父母是怎样关心、爱护自己的,从点滴小事中,体会到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以此导入并板书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

(二)口述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二、自主探究(出示自学提纲)

这一环节分四步进行,据每步的具体目标,制定出自学提纲,然后据自学提纲,让学生通过探究、交流,完成学习任务,达到预定的目的。

1、初读感知,解决生字新词。

让学生默读课文,画出这篇课文的生字新词,然后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为下一步学习课扫清障碍。

识12个生字,并能准确写出:杉、矶、混、顿、昔、墟、曼、疾、爆、砾、砸、颤

理解词语: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

2、再读课文,大体理解课文内容。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知道课文中有哪些人物?说了一件什么事?并能简单地把课文内容复述下来。

3、提出问题,细读课文。(1)默读课文,指出从哪些地方能感受到父亲的了不起?(2)默读课文,找出从哪些地方能感受到儿子的了不起?

4、精读赏析,标出喜欢的句段,感情朗读,赏析自悟。

通过精读赏析课文,根据每篇课文的不同特点,可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入手,理解编者的意图,达到培养学生情感目标的要求。也可从文章的写作方法入手,细节描写入手,学习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交流展示

通过以上自主学习,让学生谈自己的学习收获,主要通过以下四种形式表达出来。

1、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认识了……

2、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理解了……

这两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总结展示来复习巩固所学的生字、新词。如:

1、通过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我认识了”生字:杉、矶、混、顿、昔……。通过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我理解了: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等词的意思,这是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巩固。

3、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知道了……学习课文后,明白了什么道理,如《地震中的父与子》,父亲想起常对儿子说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父亲必须守信,实现自己的诺言。所以他拒绝别人的阻挡,坚定不移挖下去。儿子阿曼达也坚信父亲说过的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因为有这样的坚定信念,儿子克服黑暗、饥饿、害怕等困难,并鼓励别人耐心等待父亲的到来。

4、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最欣赏……,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词、佳句、精彩片段、有感情朗读或背诵,丰富学生词汇,陶冶情操。

四、拓展延伸

1、根据每节课的基本情况,在这一过程中,可指导学生,扩写、续写、仿写、写出读后感等,达到读写结合,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学习这篇课文后,可安排学生写一个小片断:在父亲挖掘的那38个小时中,在废墟下,14个孩子在怎样地等待呢?

2、根据每节课的具体情况,课后还可以让学生搜集与本篇文章相关,相似的内容,如学习这篇课文后,让学生搜集体现父爱、母爱,人间亲情的文章,课下阅读,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开阔视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与写作水平。

附:语文新授课教学模式

语文新授课教学模式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课堂,那么改革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本着“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思为主攻,练为主线”的总体原则,据多年来语文课堂教学的探索与研究,我校语文教研组制定了语文新授课教学模式――――四步教学法

(一)目标导入

1、板书课题(解题释义)

2、口述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二)自主探究(出示自学提纲)1、2、3、4、初读感知,解决生字新词。再读课文,大体理解课文内容 细读课文,提出问题。

精读赏析,标出喜欢的句段,感情朗读,赏析自悟。通过以上自主学习,让学生谈自己的学习收获,主要通过以下四种形式表达出来。1、2、3、4、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认识了„„。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理解了„„。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知道了„„。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最欣赏„„。

根据每节课的具体情况,在这一过程中,可指导学生,扩写、续写、仿写,写出读后感等,以达到读写结合,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

(三)交流展示。

(四)拓展延伸

语文新授课模式 第2篇

初中语文新授课教学模式探究

吉林市教育学会“十二五”国家级科研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吉林省 敦化市 第三中学 语文组 时海英

践行语文新课标,探索作文新途径 第3篇

一、日积月累, 广集素材

小学阶段, 特别是三年级作文起步阶段, 老师更要注重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没有日常生活中的细微观察和思考, 就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 我总结出积累素材的“六用”法:用心做事;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说;用脑子想;用手去记。

南宋著名教育家朱熹有一句名言:“读书有三到, 谓心到、眼到、口到。”古人说得好, 凡事都要从心而发, 用心做事, 且不可一心二用, 这是做好一切事情的根本。

眼看是学生获得作文材料的主要来源, 也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和前提。一是教给学生看的顺序。比如由远及近, 从内到外, 由表及里等。二是教给学生看的方法。看什么? 怎么看? 比如观察植物, 就从植物的茎、叶、花、果, 大小、形状、颜色、气味等入手;观察人物, 就要从观察人物的容貌、身材、衣着等入手。

学会倾听, 正所谓“兼听则明, 偏听则暗”。学会倾听要“五心”, 即一要专心, 无论听谁说话, 都要听清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 脑子里不想其他事;二要耐心, 不随便插嘴, 要听完别人的话, 再发表自己的意见;三要细心, 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 要求学生学会评价同学的发言, 做到不重复他人的意见, 自己的意见要建立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或者提出新颖的想法; 四要虚心, 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 要能虚心接受, 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五要用心, 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 要有选择地接受, 做到“说”、“听”、“思”并重, 相互促进。

善于交流是一种与人沟通的能力, 是人类语言实践活动中的一项基本功, 也是人与人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传递信息的一种重要途径。而小学阶段又是发展口语表达能力的最佳时期, 在教学中, 我充分利用课内外训练相结合提高学生说话能力:1.利用阅读教学, 激发说的欲望;2.利用课文插图, 引导说有条理;3.利用“口语交际”, 紧扣住说有重点;4.利用生活发现, 创设情境;5.利用交谈契机, 教会说的技巧。

“万事俱备, 只欠东风”, 无论是看、听、想、说 , 还是做 , 都离不开用笔随时记录下来, “书到用时方恨少”,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学会把平时所见所闻所感写一写, 整理一下, 就不用担心写作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了。

二、授人以渔, 谋篇布局

平时, 有些孩子一看见作文题目, 不经过思考, 便迫不及待地动笔, 这是写作的大忌, 因为这样缺乏对作文的整体构思和具体安排。其实写作前应立意、造材、构思, 从“扣题”、“顺序”、“重点”、“细节”、“语言”、“开头、结尾”六个方面思考, 准备, 做到心中有数, 也就是常说的“打腹稿”。

一是作文“扣题”, 从三年级起, 无论是三段式, 还是多段式, 都应做到每个自然段紧扣题目写, 否则就是“下笔千言, 离题万里”。如五年级说明文《鲸》一文:七个自然段, 都是紧扣“鲸”来写的, 依次介绍了鲸的体形、进化、种类、生活习性。

二是写作有“顺序”, 小学作文中常见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如《梅花魂》一文, 作者以“梅花”为线索, 文章中间部分采用时间顺序:我出生在东南亚的星岛、我五岁那年、有一天、离别的前一天早上、回国的那一天正是元旦, 依次写了五件事情, 从而表达出外祖父眷念祖国的情感。

三是文章的“重点”, 从四年级起, 注重引导学生在写作有序的基础上突出主要部分。如《鲸》一文, 文章紧扣鲸写, 依次介绍了鲸的体形、进化、种类和生活习性。作者又重点对鲸的生活习性进行了详写, 具体从鲸的吃食、呼吸、睡觉、生长四个方面进行了逐一介绍, 做到了有详有略, 详略得当。

四是对重点部分的“细节”描写, “没有细节描写的作文一定不是优秀的作文”。比如写人的文章, 为突出人物特点, 一定要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外貌等进行细微的刻画。

五是文章的“语言”, “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语) 。我们要注重习作中语言的锤炼:遣词造句;修辞手法运用;初步学会引用古诗文, 从而达到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六是“开头、结尾”, 文章“凤头豹尾”不可小觑, 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写人开头可采用:先闻其声法、外貌描写法、回忆式法等;结尾可采用照应式法、抒情式法、总结式法等。开头结尾因文章内容和抒情方式不同, 可千变万化, 灵活使用。

一切蕴酿成熟, 一篇完整详细的作文便成竹在胸, 可以下笔成文了。

三、修改作文, 总结提高

很多时候, 学生一写完作文, 就觉得万事大吉了, 不闻不问, 管它写得好不好, 都是不对的。必须让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一是自我修改:第一步:先从标点、错别字、句子通顺等修改;第二步:再按自己写的构思图依次核查, 查找不足, 进行修改;第三步:自我陶醉, 用波浪线画出自己写得好的句段, 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也可读给同桌听) 。二是同座互改: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 同学之间相互欣赏发现, 然后交流修改, 既可发现不足, 又可互相促进、相互弥补。三是全班批改:第一步:欣赏精彩文章 (片段) , 或老师诵读, 或学生自读;第二步:设“我来点评”栏目:针对同学写得好的地方或同学习作中某一个不足点进行点评, 说出自己理由;四是老师批阅:采用五级制:内容、结构、语言、文面、字数, 从五个方面进行逐一点评和评定, 总结经验教训, 使学生真正明白什么样的作文是优秀的习作, 从而不断提升作文水平。

教改实践证明, 在“广集素材”的前提下, “授人以渔”, 教会学生作文, 然后指导学生修改提高, 是提高小学生作文的有效途径。当然, 作文能力的培养非朝夕之功, 只要我们持之以恒, 学生一定能熟悉、准确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写出“中国梦”的锦绣篇章。

摘要: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难在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 写出的作文怎么样?为了解决这些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本文从素材积累、谋篇布局、修改提高三个方面, 阐述了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作文教学的方向与途径。

语文新授课模式 第4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新授课;发展性学习模式

语文作为其他学科的基础,显得尤为重要,较好的语文学习能力是其他学科正常学习的保障,因此一直以来,对于语文课教学模式的研究就是语文教学者所不断探讨的问题,如今,语文新授课发展性学习模式的兴起,为语文教育注入了活力,将带动语文教育取得不断的发展,语文教育模式的改革对于语文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对于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可以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营造出融洽的学习氛围,更加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汲取,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模式。

一、新授课发展性学习模式的概况

所谓的新授课发展性学习模式就是利用当代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指导,让学生学会基本的学习方法,培养其独立的学习能力,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可持续发展作为指导思想,让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学习过程,使学生和老师得到共同发展,新授课发展性学习模式的授课一般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注重小组谈论,组员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小组成员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进行学习与交流。

二、初中语文新授课发展性学习模式的途径

1.总领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常常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教学,以课文内容为指导线,采用一定的方法引起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兴趣,然后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对课文的重点部分进行讲解,使得同学们对于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框架,除了要对全班同学的共同学习盲点进行解惑以外,还要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做出一定的引导,给予学生一个具体的学习方向,这样就可以使得学生在学习中迅速掌握住学习的思路,这样就不用教师对于课文进行通篇讲述,只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学生会在自学的过程中对于课文内容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

2.互学

在语文新授课发展性学习模式的途径的三个阶段之中,第二阶段互学显得特别重要,互学是一个知识的人交流过程,学生之间分为不同的小组,有一个相对愉悦的讨论环境,学生思维较为开阔,互学是一个有机结合的过程,肯本内容、教师引导、学生互学三者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学生更快的掌握课本知识,学生通过在小组之间的讨论,交流彼此之间的不同的观念与看法,各种思想的融合有助于开阔学生思维,是一个知识不断升华交流的过程。每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小型的班级体,在小组的讨论中,学习骨干处于小组的核心地位,对于其他学生的学习起到一个领导作用,强化了学习氛围,同时教师还可以专门进行骨干培训,这种培训不仅可以使得骨干分子得到一定的发展,同时可以使得骨干分子更好的在小组中起到带头作用,促进整个小组成员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可以就课文提出具体的讨论问题,如学习《沁园春·雪》是可以提出以下谈论题:

(1)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2)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图,并谈谈你的感受

(3)课文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在对于问题的讨论过程中,使得学生们在小组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各抒己见,同时各个小组成员之间又有一个相互监督的作用,这有利于小组成员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彼此之间相互协作,相互监督、相互学习,在小组学习中获得进步,同时养成谦虚好学的品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总结

初中语文新授课发展性学习模式途径的最后一个阶段是总结,在小组对于课文问题进行讨论之后,就其中存在疑惑的地方提出来全班一起进行总结,这样可以使得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刻,同时对于课文思想的把握更加的恰到好处。这种发展性的学习模式具有延续性的特点,学生可以在课后收集与课文有关的文章进行叙述,这是对于知识的一种扩展,在这种学习方式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巨大兴趣,有助于其学习能力的培养。这种学习模式亦具有差异性的特点,充分尊重不同学生的发展特点,使其得到自由发挥,保留原有的性格特点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这种发展性的学习模式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之中感受到乐趣,引导学生独立自主的进行学习,是一种好的教学发展模式,值得大力推进。

新授课发展性学习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保留学生个性,这是教学理论的一次大的突破同时也是教学模式的一种有力的改革,使得教学课堂生机勃勃,以交流问题为中心,各个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协作,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于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使得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是教学理念的一种大的变革,一个好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李仲武.发展性教育评价对中学语文考试改革的启示[J].教师,2010(20)

语文新授课模式 第5篇

一、模式确立的依据

新授课是课堂教学中最常见最基础的课型,能否上好新授课关系到整个语文教学工作的成败。我校的语文教学本着“目标导学,合作探究,自主有效”和“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思为主攻,练为主线”的总原则,优化课堂教学,基本形成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低年级语文新授课基本教学模式的依据为:

1、遵循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必须着眼于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点拨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语文素质能有一个整体的提高。

2、依据低年级教材课型及教学内容的特点,确立不同的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3、依据学生阅读的心理规律,循序渐进,由初步感知到深入感悟,由自主识字到指导书写。

二、模式的内容及活动程序

我校省级课题《小学中高年级探究式阅读》实验,已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新授课的课堂教学模式。《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途径的实验研究》从识字、口语交际、习作、阅读教学等方面探讨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途径,已取得一定成效,为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即“自主探究 回归生活”。根据低年级教材和学生特点,总结出低年级语文新授课的基本教学模式:

1、导入新课

2、探究阅读

3、自主识字

4、写字指导

每个阶段的主要教学活动如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与新课知识有密切联系的内容;或用实物、挂图、故事、游戏、音乐、录像等激趣引入新课。

2、出示课题,释题。

(二)探究阅读: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初读课文时,完成以下训练:⑴读文时,圈划本课的生字,读准字音;⑵通读全文,能用比较准确、简练的语言说出本文的内容;⑶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解答或感悟时理解。

2、感悟课文,感情颂读。

⑴根据教材特点,教师引领学生抓住重点段,或精彩片断,逐层(句)讲读,理解内容。

⑵理解词、句;通过读、议弄明白疑难或重点,然后练习朗读;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议、读重点词、句,指导感情朗读。

(三)自主识字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自主地识字呢?

1、激发识字兴趣:教学中,让学生充分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奥妙。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一个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文字,如象形字、会意字等。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猜字谜”“邮递员送信”“找朋友”等,将这些儿童生活中的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2、教给识字的方法:在识字教学中,鼓励学生自创各种各样的识字方法尤为重要。例如:引导学生看拼音识字、看图识字;指导学生学习最常见的偏旁,运用熟字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来学习。同时,教材的识字安排重视汉字本身的规律,采用象形字、会意字,按事物归类识字的形式,这样的编排特点有利于学生掌握识字方法,从而去自主地识字。在教学中,每出现一个新字,教师都问问学生:“你们谁有办法记住这个字?”“你是怎样记这个字的?”以此来启发学生展开想像,用各种方法来识字。

学习生字,既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又要让学生“有法可依”。例如在学某一课的生字时可这样引导:l.谁能借助画面或声音的提示读出这些词语?2.离开图画你能读出来吗?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读一读。3.去掉拼音你会读吗?试试看。4.现在我们要带生字出门了,千万别喊错它们的名字呀!(把生字当作小朋友一样亲切、可爱,孩子就易接受。)5.你能给这些生率再找一找朋友吗?(组词)6.同桌讨论交流,和同桌说说你早已认识了哪个字?是怎么认识的?想想可以怎样记住其他的字?7.交流汇报。例如有的学生说,我认识“好”,我是这样记住的:妈妈对我好,所以我记住了“女”和“子”组合到一起就是“好”字。学习“河”字时,一名学生说:河里有水(氵),可是小学生不直单独去游泳,“氵”加上一个“可”字就组成了“河”。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识汉字,提倡学生运用记忆规律,发现新字和已学过的字之间的联系,找到识字的方法。当学生 把识字方法告诉老师时,老师一定要鼓励学生,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的快乐,从而更加主动地寻找更多的识字方法。

3、引向生活空间:在识字方面,采取种种方法鼓励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主动识字。如鼓励学生认姓氏字、牌匾字,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识记身边的汉字,如学生名、家具名。培养学生时时、处处用语文、学语文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将获取知识,并向课外延伸,向社会延伸。

(四)、写字指导:

写字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经过一定的训练才能掌握它的技能。一般写字指导分为五步。

1、激趣。让学生学生诵读有关坐姿、执笔等方面的儿歌,听有关书法家的故事,欣赏名家的优秀书法作品,调动写字的兴趣。在写字过程中,也可以进行阶段性的展示,通过展示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写字方面的进步,从而自我激励,提高写字教学的效率。

2、讲解。先指导观察。着重指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笔顺、笔画位置及容易写错的地方。同时通过辨析让学生掌握偏旁部首的变化规律,如“孩”的左边是“孑”,上“子”中的横变成了“提”且写得狭长。

3、示范。学生在老师讲解指导下的基础上,观察老师的范写,从而验证书本上的或老师讲解的有关知识。

4、临写。这一环节是写字课的主要部分,要求学生在老师的讲解示范的基础上,对照字帖自行临摹练写。在临写过程中,要求学生对照范字,先描红,再仿写。将自己写的字与范字进行认真细致的比较,找出差距,进一步了解笔画的基本写法、结构的不同形态、笔画的精细长短、点画之间的关系。写得不好,要找出存在的缺点,改正过来,直到满意。

5、讲评。通过自评(找出自己字中的不足之处);互评(找出对方字中需要改进的地方);总评(老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总批,评出等级或提出批改意见),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 以上所述是低年级语文新授课课堂教学结构的基本模式,适合一、二年级新授课文的教学,在操作时,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教材,实际的教学情景,教师的教学风格,学习者的特点,灵活运用,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花园小学高年级语文新授课基本教学模式解读

一、模式确立的依据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在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念本着“目标导学,合作探究,自主有效”和“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思为主攻,练为主线”的总原则,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及建构主义理论,我们在小学中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形成语文新授课基本教学模式,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主动探究解决问题,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态度、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模式的内容及活动程序

我校省级课题《小学中高年级探究式阅读》实验,已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新授课的课堂教学模式。《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途径的实验研究》从识字、口语交际、习作、阅读教学等方面探讨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途径,已取得一定成效,为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即“自主探究 回归生活”。根据低年级教材和学生特点,总结出中高年级语文新授课的基本教学模式:

1、自主学习

2、质疑问难

3、精讲点拨

4、拓展延伸

具体活动程序:

(一)、自主学习

教师在导入时,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设计恰当的导入方式,调动每一个孩子主动学习的意识,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尝试自主学习。

1、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读书,自己思考,自主领悟。a 选择自己喜欢的合作伙伴。b 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

c 充分利用收集查阅的相关资料,提出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2、谈谈自己在预习中学会了哪些知识,读懂了哪些内容。a、汇报交流的内容要讲清楚。

b、要说明自己学会、读懂的知识内容在课文的什么地方,具体到哪个自然段,第几句话。

c、汇报的同学要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d、汇报时要谦虚,说话要有条理性,让同学们能听懂你的发 言,所以在汇报发言前想好要说的话或写出一个发言提纲。

(二)、质疑问难

1、充分利用收集查阅的相关资料,提出自己的认识和见解,提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a、可以依据课题提出问题。

b、可以依据人物的言行提出问题。

c、可以依据重点段、重点词语提出问题。

2、教师作精而简的疏导和点评,帮助学生解决心中的疑惑。a 鼓励学生各种求异思维,创造一种自由舒畅的民主气氛,让学生的智力个性和非智力个性得到保护,得到发展。

b 当学生的思维有滑向毫无价值的争执倾向时,教师应及时截堵散乱的倾向,教师及时截堵散乱的流向,把握整个班级的思维流程。

c 当学生的思维陷于停滞时,教师适时提出挑战性的问题,重新燃起思维的火花,引发争辩的成功,使交流更深入一层。

d 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鼓励学生随时提出学习的疑问,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思考解决。

(三)、精讲点拨

1、合作探究。

a 可以采取小组先交流重点问题,再选代表发言、组员补充或组员分工合作,人人参与等方式进行汇报。

b 汇报形式灵活多样,可以采用朗诵、表演、展示资料等形式。

2、形成共识。

a 学生评价。让他们充分发表意见,集思广益,在评价中碰撞出创新火花,促进学生的学习激情。

b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新方法、新见解、新思路要加以鼓励,对学生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的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重视。

c 教师点拨。教师利用多种形式,有选择的接过研读的成果,自然、灵活的作补充或深化性的训练,讲解同学之间无法解决的问题,以达成共识。

3、阅读提高。

重视引导学生对文章局部的深入理解分析,仔细的品味深入揣摩文章语气的表达效果,使学生能从具体的记叙描写中提炼出潜在的观点。

(四)、拓展延伸

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资讯手段进行开放性的阅读活动,加强校内外的沟通、学科间融合、课内外结合。向学生提出与本节内容有关的探 索性问题或实践性问题,阅读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书籍、资料,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写出读后感,提高自己的认识,做到以读促练,以读带练,读写结合。

语文新授课模式 第6篇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法的研究》课题组

以传授新知识、学习新方法为主要教学任务的课称为新授课。其目的是使学生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方法。它是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课型。语文课堂教学新授课需要进行有效的导入,有效的导入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可以为课堂教学找到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高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导入,这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一线语文教师的共识。新授课的课堂导入应简洁有趣而又有启发性。那么,语文课堂教学新授课如何有效地导入新课呢?根据新课程的理念,结合多年课堂教学导入新课的教学实践和反思,我们认为,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导入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旧课导入

通过复习已学过的语文知识,引出本节课需要学习的语文新知识的导入方法称为温故导入法。这种方法可以在温习旧知识的同时,激发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的欲望。可以很好地引领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做到左右勾连和上下贯通。这样,让旧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铺筑路基,让新知识的学习为旧知识的复习留下一点空间,使新旧知识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莫怀戚的《散步》一文阅读教学中,笔者根据刚学完的张之路的《羚羊木雕》一文,设计温故知新式的导语导入新课:同学们,上一篇课文围绕一件精美的工艺品“羚羊木雕”,写了发生在“我”、万芳和“我”的父母之间的事情,揭示了家庭生活中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矛盾,让文中的主人公“我”左右为难,伤心极了!提出了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如何解决家庭成员之间的分歧和矛盾,那么,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莫怀戚的《散步》一文,学完这篇课文,大家就有了解决家庭成员之间矛盾的好办法。

利用温故导入法还可以把内容相关的作品或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联系起来。如讲鲁迅的《社戏》时,可这样联系:大家以前学习他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那篇文章间鲁迅先生写小时候读书时候的事情,那么今天我们又学习一篇也有关他对小时候一些所见到的风俗的一种感受。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促使他们认真地去读文章。

(2)教具导入

语文新授课模式 第7篇

(精选多篇)

最近,在高一年级初试新课改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活动主体,教师只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学生课上先自主学习基础知识,然后请同学走上讲台,对本课的基础知识进行讲解、勾画,并说明自己的学习心得、感悟,最后教师再对学生讲解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一节课很快就过去了。总体来说,效果不错,但也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很多学生不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不看书,不勾画知识点,一味的聊天、扯淡,东瞅瞅,西看看,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但就

是不学习。等到找同学上去讲的时候就开始嚷嚷还没看完呢,很是头疼!

其次,在台上讲课的同学虽然课前有让他们准备,但可能是紧张的缘故,他们在台上讲的时候不能自由发挥,条理不清,思路不畅,而且和下面的同学交流甚少。有的时候台上同学已经开始讲下一个问题了,可是下面的同学还停留在上一个问题上,不知台上同学到底在讲些什么,真替他们着急!

第三,同学讲课的时候课堂气氛很活跃。可是,这活跃里面却有很多人是在起哄。庆幸的是,通过这次课,我发现了他们班的问题:帮派现象。大哥级的人物只要说句话,其他人肯定会附和,而且声势不小!以后上课时我就有办法了:只要制服那几个挑头的,课堂秩序就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了!

第四,有的同学讲课时声音实在太小了,以致于即使全班没有一个人说话,后面的同学也还是听不清台上的同学在讲什么,这就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

这一现象给我敲响了警钟:以后上课不管什么情况,都要声音洪亮,要让最后一排的同学听清楚我所讲的每一句话。如此,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带领学生一起学习,而不是我自己一人在讲台上表演,其他人在下面“看戏”。

以上便是我初试新课改教学模式的一些感悟、教训。相信有了这次的经验,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逐步改善,将课讲的越来越生动、有趣,让学生开心地学、主动地学!

小学语文新课改教学心得体会

散旦小学:赵云香

新课程走近我们已有九年的时间了,多年的教学经历使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感触很多,通过学习九年的学习和教学实践,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

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讲授新课程时应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那些变化,有那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

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

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

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讲授新课程时应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那些变化,有那些独到的进步

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

等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

素养的整体提高。

2014年3月12日

近几年我参加了新课程培训。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课改的必要性,急迫性,初步了解课改的一些内容。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情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

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公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科学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产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的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通过改变新的教学方法,希望可以

使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主动地学习,对学习语文有了兴趣感,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在教学实践中,我将不断总结反思,撰写教学案例,教学随笔,努力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课堂教学呈现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局面。

浅谈小学语文新课改心得与体会

益阳市石码头小学徐静

新课程走近我们已有多年的时间了,多年的教学经历使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感触很多。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几乎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传统的教学行为、教学态度、教学理念,而教学双方是互动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得改变以往的学习方法,才能使新课改顺利有效进行,从而达到较高的教学境界。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

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实践证明,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它是一种在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教师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审视、回顾,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分析,强化正确认识,发现问题,及时调控,总结规律,进而解决问题,最终实现教师学会教学反思、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教学。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确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

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在教学中要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旧的教学方式。《当前阅读教学的问题及原因》告诉我们,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旧的教学方式。我校的语文教师在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后,自觉地改进教学方法,力求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新的教学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如教师在课堂上问:“你读懂了什么?还有

什么不懂的问题?”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能对学生学习的难点和疑点有充分的估计和了解,并按学生的思路设计教学,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更尊重了学生这个主体。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的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教学中不可忽视课外阅读的指导与交流。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大胆地改革与创新,鼓励、引导学生在阅读和生活中自主识字,扩大识字量,拓宽知识面和读写能力。为了保证阅读的有效进行,重点指导读书方法,逐渐交给学生读整本书的方法;鼓励摘录好词佳句,做读书卡片,写读书笔记;提倡亲子阅读;同时,组织读书交流、故事演讲、读书心得展评、朗读比赛等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此外,还要求学生每天背一首古诗词,课前三分钟讲一个小故事,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增大了阅读量。事实上,无论教哪个年段的阅读课,无论教哪篇课文,都离不开学生自学,教师引导,师生交流。既然语文实践能力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语文实践活动才能培养起

来,所以,自读自悟,静下心来读书、思考,是必不可少的。一般来说,刚刚学习一篇新课文,要安排自学的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特殊是在解决重点问题之时,也要给学生比较充足的自读自悟和“交头接耳”的时间。在阅读教学中的困惑及相应的对策尝试。鼓励

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通过改变新的教学方法,希望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主动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有较大的提高。在实践工作中,我将不断总结反思,撰写教学案例、教后反思等;努力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

新的一轮课改已步入课堂并结出硕果,这是广大教师与时俱进,紧随时代洪流,大胆改革,取得了与人与教学

实践双丰收的可喜成就。但本人认为也存在不足之处,从近年来的选拔课、参赛观摩课来看,仍存在不少弊病,有的把课文弄得支离破碎,遍体鳞伤,有的盲目探究,有的探究不到位,这就是今后广大语文教师努力的方向。

总之,在新课改形势下,我们只有不断总结经验、发扬优点,纠正缺点,才能不断前进,并且在实践中,不断积累教学智慧,做一个优秀的开拓创新型的教师。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感受

作者:刁瑞红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校长》2014年第06期

新课程背景下,新颖的教学方式和先进的教学手段让课堂五彩缤纷,焕发出了新的生机。语文课堂不再沉闷与乏味,但是在异彩纷呈的背后,我们也看到了语文教学的浮躁与迷失。小学语文,首先姓“语”,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

统一。因此,要正确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不能把语文课上成自然科学、思想品德或别的什么课,而要把语文课上得像语文课样,要还语文的本体特征。其次,小学语文又姓“小”,是小学生的语文教育,是小学生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育。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范畴下,怎样才能把小学语文课教得即情意浓浓又扎扎实实呢?我有三点感受:

一、感受语文的魅力

所谓的语文魅力是语文的文学蕴味,包括语文、文学、形象、构思、意境、哲学、情趣等,也是语文美。而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要让学生爱上语文,并快乐地学习语文。那么,要领悟语文的美,首先必须从语言入手,从品味语言达到超越语言,着眼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引领学生获得感受,体验情感、理解见解,使之转化为智慧,最终积淀文化,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那么,怎样让学生感

受语文的魅力呢?

首先,语文教学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引领学生对语文作品反复涵咏体味。给学生创造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的心灵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大量阅读、细细品读、深情诵读中反复涵咏体味,让学生领会语言文字之美,从而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

例如:在教学《春雨的色彩》一文时,我说:“我们都见过春雨,可是你们发现过没有,春雨有好多色彩呢!你们想知道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吗?那就快读课文吧!”我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还可以把你自己喜欢的部分读给同桌听,把读懂的内容说给自己小组的伙伴听。在交流中,我让小朋友把自己喜欢的部分美美地读给大家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读为主,以读促悟,以悟促读,引领学生

走进文本的言语深处,经历体验,触摸作者的心灵。在文本的情景和情感中“悟”,在人、文的“对话”与碰撞中生成了带有个性的思想和语言:“春天来了,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它在草地上、在柳树丛中飞舞,还唱着欢快的歌,春雨沙沙地落下来,小草、柳树更绿了,所以春雨是绿色的。”“小黄莺飞舞在田野中,春雨落下来,油菜花黄了,所以春雨是黄色的。”……说完了课文的内容,小朋友们意犹未尽,又抢着说:“春雨落到梨树上,梨花白了,春雨是白色的。”“春雨落在花坛里,开出了五颜六色的蝴蝶花,所以春雨是彩色的。”……学生的灵性得到了升华,想象力得到了放大。

其次,要围绕“语文本体”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甚至是有创意地去理解、欣赏作品,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语言美、形象美、构思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认同与赞赏,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创作欲,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二、感受童稚的乐趣

小学的语文是儿童的语文。儿童就是儿童,他们既不是缩小的成人,也不是成人的预备。儿童是一个思想上、精神上、人格上独立的人,儿童又是学习语文的主人,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从成人霸权中走出来,还儿童以发展语文素养的自主权。

语文教师的任务,主要不是教导学生和控制学生,而是通过文本向学生提供一个更活跃、更开阔的语文实践平台。在这个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自始至终、自觉自愿地成为学生实践的组织者、服务者和帮助者。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和激情;洞察学生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诱发学生作为一名读者的发展和创见;带领学生经由语文课走向一片新的语文天地。为此,我们必须了解儿童、研究儿童、懂得儿童的文化。

要在语文课体现儿童特点,更重要的是凸现儿童的主体地位,把儿童的精神融入语文课,让童声、童心、童趣在老师 的唤醒、激励和鼓舞中真实体现。

如教学《王冕学画》,在学习大雨过后,湖里的荷花开得更鲜艳,荷叶是碧绿的,花瓣是粉红的之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荷叶清水滴滴,水珠在花瓣上滚来滚去,我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结果不少学生做闭眼沉思状,努力去想那幅美丽的荷花图。一位学生冲出一句:“老师,我什么也没看到!”这是真实的。此时,我并没有训斥那位学生,而是调整了一下教学,跟学生说:“那我们一起再去看看,再去听听吧。”然后播放有配乐的语文朗读,让学生在悠扬的乐曲声中再次感受语言文字带来的美。还是那位学生,他说:“老师,现在我看到了,雨后的荷花真的很美,在阳光照耀下,碧绿的荷叶上水珠不但滚来滚去,还闪闪发亮!”是啊,儿童自有儿童的感动,儿童自有儿童的诠释,儿童自有儿童的情怀,儿童自有儿童的梦想。语文的主人是儿童,我们要尊重儿童的原始表达,要体会语言的真意,要让儿童真情流露,语文课就要尊重儿童的

语文世界,上出儿童趣味来。

三、感受个性的火花

无个性的语文课,犹如作家笔下缺乏个性的人物形象,对读者来说总是缺乏影响力和吸引力。一般地说,这样的语文课不可能是生动有趣的。

古人云:文如其人。今人说:上课如作文。可见“课如其人”的说法也合乎逻辑,正如大自然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个性绝对相同的教师,因为即使他们的年龄、学历相同,但每个人的性格、气质、感情、特长等总是千差万别的,那如何使语文课富有个性呢?

第一,教学时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也就是教材要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在研究教材时也要研究学生,熟悉学生,不研究学生怎么能教好他们呢?教学是为育人服务的,身为语文教师,要想上出不乏个人味的语文课,就要努力体现“书要滚瓜烂熟,上课不看教材,都在肚子里”。第二,突现优势,形成个性化教学

风格。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即突出“人无我有”,在语文课上显出与众不同的个性。如有的教师个性豪放,慷慨激昂,那么在教学中,就上出情意来,让学生在浓浓情意中得到陶冶。有的教师见多识广、博学多才,善于引经据典、妙语连珠,那么,在教学中就应用开放的教学方法来拓宽学生的视野,扩大其知识面。总之,为了语文课的个人味,每位教师都要善于发现和发挥自己教学上的优势。善画的要运用插画的优势,善读的要运用范读的优势,善唱的要运用吟唱的优势如此等等,让教语文课是很有趣、很有味道。另外,注意放大学生的个性。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的生命应该融入到不断生成的语境和游动的语流中。语文的学习应该在活生生的动态语言环境中进行的。而我们传统的教学往往把词语、句子孤立起来,总是要求学生进行着“什么时候,谁在干什么”、“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之类的语言训练。这样的训练不能将新教材中富有文学性和人情味的内容

表达出来,也框住了学生的思维。我们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富有创意的表达。在《荷叶圆圆》一文学习后,我让小朋友说说,你会把荷叶当成什么呢?学生灵感的火花被点燃了,荷叶也更美了:“荷叶是我的帽子,我在荷叶下,觉得整个夏天不热了。”“荷叶是我的故事书,我在荷叶上读到了许多夏天的故事”……孩子们的独特体验是多么富有灵气呀!他们的个性也在这独特的体验中得到了放飞。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里,让语文课有魅力,有乐趣,有个性,才能做到既情意浓浓又扎扎实实。

上一篇:向工会困难补助申请书范文下一篇:还语文课堂以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