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镇西班主任语录

2024-09-21

李镇西班主任语录(精选11篇)

李镇西班主任语录 第1篇

李镇西经典语录

近日读李镇西老师著作和听他的报告收获甚多,摘其教育经典语录用于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语录如下:

“永远和学生在一起,心就永远年轻。”

“带着一个思考的大脑,重复每天平凡的工作。”

“不要做别人,做自己;不要重复自己,要创新。”

“用自己的眼睛看问题,决不盲从。”

“教育要有一点浪漫的气息。”

“每天读浪漫的小说”

“多一条爱好,就多一条同学生走在一起的道路。”

“最不能原谅的教育失误,便是对学生心灵的伤害。”

“没有比倾听心脏的声音更幸福的了。”

“研究后进生是最好的教育。”

“永远记住:尊重学生,并不能取代教育本身;但剥夺了学生的尊严,就谈不上任何教育!”

“先生之最大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爱心是教育的前提;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老师!”

“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

“人的自我改造绝不是一次教训就能彻底“重新做人”,所谓“战胜自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甚至伴随一生。

“只要我把人格的丰碑深深的铸进学生的心灵,我就无往而不胜。” “埋头耕耘不问收获。只管攀登不问高。”

“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同时必定又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人情、人道、人性的教育。一个受学生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才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才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将无从谈起。”

“教师的童心意味着具有儿童般的思维,在教育中努力发现孩子们身上缺点的可爱性。”

“对学生的思想开导成功的秘诀是怀着儿童般的情感去理解儿童的心灵世界,否则,用承认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的。“爱孩子,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

“今日的教师如何对待学生,明天的学生就如何对待他人.”

“教师真正的尊严,从某种意义上说,并不是我们个人的主观感受,而是学生对我们道德的肯定、知识的折服和感情的依恋。”

李镇西班主任语录 第2篇

一、走进蓉城、体验武侯

走进武侯实验中学的这几天,我的心灵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震撼。教师的文雅,学生的礼貌,师生关系的融洽让人折服,整洁、高雅、和谐、完美的校园环境使人钦佩。升旗仪式上的经典诵读,早读课上朗朗书声,林荫道下的古诗文、英文的书写展示,小路两旁竖立的名人警句,凡人真言,都让校园中溢满了书香气息和人文色彩。对于武侯实验中学的关键我总结为“幸福”“尊重”“和谐”。

二、大师熏陶、启迪非凡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一个好的班级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也是一个班级的灵魂。

当代著名教育家李镇西,20多年的教育实践,处处的“民主与爱心”,承载着一位班主任最优秀的境界。且教且读且思且写,从1982年大学毕业起,李镇西一直是以这样的姿态行走在教育界的关注里。

李镇西的班主任教育是理解和爱的教育。在报告中李老师幽默的语言即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不断赢得听众阵阵热烈的掌声。在报告中,最让我感受颇深的一句话是,一个老师是否优秀不是最重要的,是否卓越无关紧要,最最关键的是是否幸福。优秀是对别人的评价,幸福是自己的感觉。从李老师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中我体会到班主任老师要有一颗童心,要走进孩子的心灵,想孩子之所想,及孩子所急,用孩子的眼睛去观察,用孩子的耳朵去倾听,用孩子的兴趣去探寻,用孩子情感去热爱,放下架子,蹲下身子积极地融入孩子们的生活,与他们一同欢笑,一同忧伤,一起摸、爬、滚、打,一齐感同身受,他们就会把我们当做大孩子,好朋友,一旦得到他们的认同,他们就会对我们敞开心扉、无所不谈,真正做到心与心的交流,这才是作为一名教师最幸福的事。所以武侯实验学校的校训是: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武侯实验中学校园文化建设让每一位老师找到了幸福。在报告中,李老师并且与我们分享了班主任工作的五个小技巧即:新学期开学时给新生一封热情洋溢的欢迎信、给学生一份有意义的见面礼,随身携带的一个微型照相机、照一张全家福。一张陈年照片反应出来的一颗童心。与学生分享的一篇感人小说、班级里的一份公共财物。报告中从以下几个方面给我们阐述了如何做一个教师以及如何缔造一个幸福班级。他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一个好教师就意味着爱,因为爱是一种依恋,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理解,爱是一种责任。一个幸福的班级应该是有快乐、有收获、有故事、有成长的班级。

三、高效课堂理念下的班级管理

高效课堂理念下,班级不仅要有约束管理,更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行充分的自主管理。因为学生充分自主的管理才是最好的管理。武侯实验中学两位优秀班主任潘玉婷老师和李青青老师作了报告。报告内容有生动教育小故事,有感人的教育细节,班主任工作具体经验,更有从经验中总结出来的教育哲理,报告内容深入浅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她们的教育智慧带给我无数的启迪,博得阵阵热烈掌声。本次报告会有三大亮点:

(一)两位老师报告内容以班主任工作实践为主,呈现大量实例、生动故事、感人的教育细节、教育哲理,与大家一起分享,我得到一次很好的班主任工作实践经验的指导,深刻认识到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意义,间接体验到班主任工作的幸福感和愉悦感,增强了班主任工作的责任意识,丰富了班主任工作的方法策略。

(二)形式多样,富有创意。两位名师的报告各具特色。潘玉婷老师从事城乡结合部初中生教育教学和班主任工作21年,潘老师的报告主题是如何做好分组结对优化班级管理,把成长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主要 树立学生强烈的团队意识、竞争精神和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动权,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报告内容从基本理念到具体行动策略,再到操作措施。我获得了班主任工作的具体操作技能,也获得了教育科研的经验,学会了用科研视角去提炼班主任工作经验,提升班主任工作能力,提升自我。启迪大家要做科研型的老师。

李青青老师以其直爽率真的性格与老师们敞开心扉进行交流。李老师是典型的80后的年轻老师,但是她以自我的蜕变与成长跟我们分享了《有爱同行——我与孩子共成长》的主题报告。李老师的切入点是爱,有爱班级的特征是:温馨、宽容、责任、原则;爱学生的特征是:信任、鼓励、独立;最后李老师用尊重二字来处理家校联系中的问题。李老师同时提醒我们要多反思,以充足的勇气面对自己、班级及学生的问题,并多加反思,适时行动。说明了要做好班主任工作,首先要爱学生,尊重学生,把学生当做发展中的人来看待;

两位老师成长经历告诉我们:教师的成长需要爱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人格,爱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遵循教育规律,需要不断学习,用心用智慧去做教育事业,才能达到敬业乐业得境界,才能获得快乐人生。

优秀班主任一定要具有系统的管理策略和技巧。班级管理不仅要有明晰的思路、切实的措施,还要灵活的方法,科学的艺术。对于班里事物有时大事化小,有时却要小事化大,有时明察秋毫,有时却要视而不见,有时指导安排,有时故意示弱,有时和风细雨,总之班级管理有太多的奥妙。我还要不断的实践不断的反思。

除此之外班级还需要一定的凝聚力。要想使班级具有很强凝聚力,班主任必须真心对待每一名学生。通过班主任的工作,使我感触到,班主任爱学生,首先必须尊重学生。尊重学生要以信任学生和理解学生为前提。能将学生看作是一个平等的对象来看待。班主任不要以老师自居,动辄就训斥、挖苦、讽刺学生。人都是有自尊的,老师要象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要公平,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学生成绩的好差、相貌的美丑、经济条件的好差而对学生另眼相看。对学生要始终表现出关注和热情,巧妙地对学生进行奖励和批评。这样同学们就会觉得在这个集体中有温暖、有希望,从而更加热爱这个集体。

解读李镇西的教育幸福与教育境界 第3篇

一、李镇西的教育幸福来源

1. 从学生中来

教师幸福感缺失的原因之一是远离学生, 所谓“远离学生”不是指在物理距离上远离学生, 而是指班主任和学生的心灵距离在拉大。学生本应该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但因情感的隔膜, 学生在教师眼里成了学习和考试的机器!“目中无人”的教育, 怎么可能会有幸福感?李镇西从未离开过学生, 他对学生倾其所有, 同时也享受着学生们的爱戴, 这样的教育生活怎能不幸福?

2. 从实践中来

教师缺乏职业幸福感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拒绝变化”, 拒绝变化, 指的是一切都喜欢按经验办事, 总希望以不变应万变, 不愿跟上社会和时代的变化。所以, 当面对前所未有的教育难题时, 很容易束手无策。经受挫折而又不试图改变现状的教师, 怎会不产生职业倦怠?李镇西在当班主任的30年中, 不停地实践, 不断地超越自己, 取得成就之时便是李镇西最幸福之时。

3. 从难题中来

李镇西一直认为研究后进生是最好的科研课题。他说:“能让后进生有进步的教师才是优秀的教师”。李老师曾主动要求将全校的后进生编到一个班里, 由他担任班主任及语文教师。他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在搞教育实验”。李镇西的教育智慧就是从教育科研和教育困惑中得来的, 有教育智慧的老师必然是幸福的。

4. 从阅读写作中来

“书中自有颜如玉, 书中自有黄金屋”。可见阅读的好处颇多。李镇西无论是从教之初, 还是成为知名教育家后, 都从未放弃过阅读。饭桌上、飞机上都可能成为李老师阅读的地点。因为阅读对他来说, 俨然成为了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态度。当然, 李镇西不仅阅读, 而且每天还坚持写一篇教育反思。李老师说“记录教育就是记录生命, 记录教育就是享受人生, 这是一种幸福。”

5. 从心态中来

李镇西认为“教师的眼光要放远一点, 只要快乐就好”。李镇西在教育界中被评价为是很爱“标新立异”的人, 他的思想总是那么的有创新性、跳跃性。90年代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上语文课、写作文, 他的这些做法在今日看来不足为奇, 但在当时是备受争议的。但李老师认为这样做学生们很快乐、也很有收获, 就够了。李老师的幸福正是源于良好的心态, 否则整日被争议烦扰, 何谈幸福?

二、李镇西追求的教育境界

1. 朴素最美关注人性做真教育

李镇西说:“我想办一所没有特色的学校”。现在是一个热衷于谈“特色”的时代, 李镇西能有这样的想法, 足以看出他的教育境界是一般人无法企及的。虽然李镇西想办一所没有特色的学校, 但他并不反对办特色学校, 他只是强调义务教育阶段还是慎谈特色为好。因为义务教育阶段在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上是由党和国家政府严格制定的, 很难有特色。真正的特色需要实践和时间。

李镇西认为“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 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但在关注人性方面, 当今学校的教育往往存在两个极端:一种是“乌托邦式的教育”, 一种是过于“社会化”的教育。如何调和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矛盾, 李镇西认为应该在“学生的幼年、童年、少年到青年的成长历程中, 依次播下三粒人生的种子:善良、正直和机智”。这是李镇西对学生人性的关注, 他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生活技能和生存智慧, 更重要的是丰盈学生的精神世界, 为终身幸福打下基础。

受陶行知“真教育”思想的影响, 李镇西在教育教学中也践行着“真教育”。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说:一是课堂教学方面, 他从不上预设好的公开课 (除从教之初) 。二是教育科研方面, 他在一线踏实地搞科研, 著书立说。三是对学生的日常班级管理教育方面, 他从不弄虚作假, 自己不懂的、不相信的, 绝不教给学生。李镇西就是这样地在践行着自己的“真教育”理想。

2. 幸福至上享受童心做好老师

李镇西认为“幸福比优秀更重要”。优秀一方面是指做出了比别人相对出色的工作成果, 一方面是指获得了各种荣誉称号。在第一个层面上来说, 如果教师过于注重攀比, 求胜心切, 就会因沉睡的功利心被唤醒而备受折磨, 于是, 教育的幸福感也渐渐远去。从第二个层面来说, 即便你做出了出类拔萃的工作成果, 但你不善交际, 荣誉称号也可能与你无缘。这个时候, 如果摆不正心态, 何谈教育幸福。所以, 李镇西说:“如果想优秀而不得, 那就追求纯粹的教育幸福吧!因为优秀与否是别人的评价, 幸福与否是自己的感觉。”教育幸福感是李镇西毕生的追求!

所谓“童心”, 指的是“教师要学会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 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 用儿童的兴趣去探寻, 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目前大部分的老师能做到关注学生, 但他们往往把学生当成人看, 用成人的标准来评判、来交流。最终导致教师倾尽心血、疲惫不堪, 但学生毫不领情。因为李镇西有一颗童心, 他与学生建立起了坚固不摧的师生情, 从学生尊师卡中的一句话“镇西兄, 血脉虽不相连, 心灵永远相通”里足以见得。这种师生情怎能让人不幸福?

李镇西说:“做最好的老师是我永远的追求, 直到教育生涯的终点。”他认为做最好的老师不是和名师比, 而是和自己比。在李镇西心里, 给他一个班, 他就很满足;让他生活在学生当中, 他就最幸福。他对孩子的爱是不求回报的, 他从未给自己的爱加上任何功利性的目的, 他只希望能给孩子们的记忆里留下温暖的充满温馨的回忆。

参考文献

[1][2]李镇西.《教有所思》[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年版, 第74页、240页.

李镇西作文讲评小议 第4篇

在2010年的国培学习中,北京教育学院教授苏立康在《写作是对人生、社会、自然的表达》讲座中播放了一段李镇西的一段作文讲评,我不禁眼前一亮:“这样的作文讲评真是太新颖了!”终于在网上找到了《感受爱心,注重细节》的作文视频,如饥似渴地看了起来。

首先,出示流程:榜上有名、佳作亮相、片段欣赏、出谋划策、教师试笔、同龄人说。这六环,环环相扣,内涵丰富。

一、榜上有名:提名表扬25人,表扬面很广,从影片中看,全班约为40人,这样表扬面达60%以上,如果再加上后面片段欣赏里上讲台朗读的学生,表扬面几乎为100%了。这样的作文课,相信学生都会想着上的,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佳作亮相:表扬2名学生作文优秀,并要求上台朗读,还循循善诱地采访作者:

1.“你是怎么构思的?”

2.“你认为哪点写得好?”

3.“你认为哪点写得不理想?”

从而引导学生说了作文的构思过程,让其他同学学习。

接着让其他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对两篇作文的看法,学生基本围绕着两点来说:有感情、描写得好。此时,李老师不失时机地提问:“这两篇作文为什么会成功呢,共同之处是什么呢?——因为有细节描写!”很自然地引出本课主题,接着带领学生细节复习描写有哪些类别,指定学生回答。

三、片段欣赏:让作文有亮点的学生也上来朗读一下片段,这又是一种鼓励和肯定的形式,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首先是李老师介绍一下作文的大概情节,再请学生本人朗读,既让全班学生了解了大概内容,又节约了时间。学生读完后,又提问:“这是什么描写?”从而让学生判断各类细节描写(神态、行为、语言、动作、心理),并适当地举一两个熟悉的例子,强化细节描写的形式和作用。

四、出谋划策:选一篇中等水平的具有代表性的作文让全班学生修改。把事先准备好的作文发给每一位学生,让大家讨论,李老师也参与其中,听听学生的想法。然后提问:

1.“这篇文章值得肯定的有哪些?”

2.“你的修改意见是什么?”

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分析,由于是同学的作文,大家觉得没什么距离感,很亲切,生活经历也很相似,因此大家兴致盎然,争先恐后地发言,并时时激发学生的笑声,丝毫没有分析课文时的枯燥和乏味。最后,当然要听听作者的意见了,作者很开心地回答:“今天我是赚到了!”李老师又问:“你有什么不同意的?你是怎么考虑的?”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领悟,并要求回家再写一遍。相信这位学生的作文水平一定会提高一个层次。

五、教师试笔:老师亲自写一篇同题材的作文,与同学们分享。这里李镇西老师写的是《似梦非梦的童年往事》,在读作文之前,李老师提出了问题:

1.表扬我写得好的地方;

2.指出需要修改的地方;

3.探讨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紧接着李老师深情地朗读了自己的作文,沉浸在童年的回忆当中。然后和大家一起探讨作文的写法。这是一篇回忆自己童年的作文,似乎老师也回到了童年,和学生变得一样了,老师和学生的心理距离拉近了。学生能看到老师亲自写作文,似乎有说不出的兴奋。学生大胆地评论老师的作文,师生共同修改、体会,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其中的精华,掌握了细节的写法。

六、同龄人说:把其他学校的同题材的优秀作文拿来与学生交流,学习他们的写法。李老师读的是《爱的回忆》。拿出别的学校的作品,又一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一次强化了学习的目标,巩固了教學内容。

跟李镇西老师一样当好班主任 第5篇

——听李镇西老师的报告体会 如何才能做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一直是我萦绕头脑的问题,前几天有幸聆听了李镇西老师的讲座 __《怎样做好班主任》 李老师从创建良好的第一印象,班干部的培养,确定集体的奋斗目标,走进学生的新心灵四个方面做了详细的讲解:

要做好班主任首先要要给学生良好的第一印象,李老师开学初给每个学生写信,让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关注,老师的责任心,老师的与众不同,送给学生见面礼《爱心与教育》一书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渊博的专业知识,高远的文化视野,丰富的人生经验,这样做由不得你的学生不亲你、不近你。

要做好班主任就要帮助孩子,确定集体的奋斗目标,班干部的民主选举产生,培养干部的服务意识、主人意识、创新意识,班干部的轮换制,及班干部的互相监督制都很好的调动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多数人的能力,才使得班级始终处于良好发展的状态。

要做好班主任班主任还需走进孩子的心灵,应该知道每个孩子在想什么,做孩子最信任的人 对与孩子们的倾诉要善于倾听,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要一个好班主任,要对每一位同学负责、关心、爱护,对他们点点滴滴的问题都不放过,与学生一起玩,一起乐,陪伴每一位同学快乐成长,相信学生会记住你的。听李镇西老师的讲座 我得到了很多的启示和宝贵的经验。今后我一定要多找几本李老师的书读一读,特别是有关班主任工作方面的著作,我想我一定会从中学到很多经验和方法的,那我的班主任工作肯定会好做多了,我对自己有了信心了。谢谢李镇西老师!

荷花镇望家小学

刘成学

读李镇西《做最好的班主任》有感 第6篇

lvweiling

近日,我有幸拜读了李镇西老师《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感触很深。《做最好的班主任》一书是李老师爱心智慧的结晶,读后深为李镇西的人格魅力所感染。李老师用自己的真诚和爱心为班级管理刻画了崇高的教育理念,也教给了我们为人、为师的道理。“做最好的班主任”其实是一种平和的心态,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用我经常给我的学生讲的话来说,就是“心平气和气平心”不去管别人怎么看怎么说,沉下心来自己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今天做得比昨天好,手头的事情做得比上一件事情好,同一件事情这次做得比前一次好„„坚持不懈努力超越自我,做成最好的事情,做成最好的自己,为身边的每一个人服务。

或许有人会说,李镇西只有一个,没有人能成为李镇西。但我要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只有一个,没有人能成为我们。“人比人气死人”我们不能成为世上最好的人,但只要我们自觉把握住每一件最平凡的小事,踏踏实实地做好,坚持不懈地超越自我,就能成为世上最好的自己。即使成不了红花,也定能成绿叶,在属于自己的生命坐标上,翩然起舞,绽放生命的精彩。

在《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中,李镇西老师说:“在学生从幼年、童年、少年到青年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应该给他们的心田依次播下三粒人生的种子:‘善良’、‘正直’和‘机智’。”我们做班主任的教师只有善待学生,才能使学生善良之心逐渐占据主要位置。我们班主任要用自己的人格积极影响学生,让学生成为正直的人。我们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多学习文化知识,使学生成长为有智慧的人。我国自古就有“严师出高徒”之说,所以在很多领导很多家长甚至教师自己眼里,教育需要严师。然而所谓的“严师”往往因为“严” 而趋于苛刻忽视了教育更需要“爱”与“宽容”。李镇西老师说:“.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爱心是教育的灵魂。„„在课堂上,如果想与学生交流对话,没有真爱是实现不了的。”浮躁的心态、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师生之间心与心真诚的沟通。当然,我们班主任的“爱”要以学生的尊重和信赖为前提,对学生的“严”是严中有爱,严而有度。对“后进生”李老师所付出的爱是真诚有度的。他既注重对“后进生”感情上的倾斜,想方设法唤起他们积极向上的自信心,又很讲究有效的方法,引导集体的舆论。在教化“后进生”的过程中,李老师所采取的方法更是独到的,如:写“每日九问”,安排当班干部,对手竞争„„“用心灵赢得心灵”是李镇西教育的精髓。魏书生老师也写过“我以我心付童心”这样的句子,原来“北魏南李”教育的理念是一致,只是表述的方式和所用的方法各不相同罢了。“北魏南李”殊途同归,他们都是擅长于因材施教的高手啊。

“教无定法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走一些弯路,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也常常会出现反反复复,当爱与宽容真正存在于师生之间的时候,就能无坚不摧,就能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转化目的。只要你真正爱学生,学生就会爱你爱得更深、更真切。因此,作为一个教师

一个班主任,需要有渊博的知识,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更需要有爱心。

《做最好的班主任》书中有一句话很值得我们每个德育工作者永远铭记在心——“永远不要对你的学生扬起你的拳头;永远不要用刻薄的语言对你的学生说话;宁可让学生欺骗十次,也不要冤枉学生一次;无论你的教育遇到了多么大的困难,都千万不要对学生说‘你是不可救药的’。”近20年的教育实践告诉我,完整的健康的教育需要捧着爱心和宽容心耐心地等待学生的提升和发展。

做李镇西式的优秀班主任 第7篇

我叫333,男,现年43岁,中共党员,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一九九一年毕业于湖南理工学院(原岳阳师范专科学校)后分配到岳阳楼区郭镇中学任教至今。二十三年以来,我扎根农村,潜心农村教育,一直担任班主任兼语文教学工作。2000年学校成为楼区的一所寄宿制学校后,我又一直担任学校寄宿班的班主任。2006年,因工作需要,我担任了办公室主任一职,并负责图书管理工作。2010年郭镇乡村少年宫在我校挂牌成立,我又加入到少年宫的教学和管理当中,但我依然坚持担任班主任。从参加工作那年的60班开始,当班主任当到了现在的149班,算得是班主任队伍中的一员老兵。奋斗的艰辛,探索的困苦,收获的辉煌,我平凡的工作,见证着农村教育的发展历程。苗园潜心传学问,教坛俯首灌清泉。教书育人,为农村教育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梦想。

李镇西 ???

从教以来,我就把当好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当作我终生追求的目标。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把育人放在第一位,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尊老爱幼,对人有礼貌,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教育学生讲究卫生、注意安全,学做家务,坚持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与学生一起劳动、一起玩耍,特别关爱生活、学习有困 难的学生。

受道教思想的影响,在工作中,我逐渐形成了德育为帅、爱心为主、活动为线带班风格。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用自己的一举一动影响学生行为习惯;不歧视、无优劣,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用心关爱学生的每个方面;开展各项有益活动,凝聚班级人气,培养良好班风。这么多年以来,我带领的毕业班先后走出了21位市一中的高材生,有近80名学生进入省属重点高中。特别是2006年毕业的119班,一个仅有51人的班有13位学生进入市一中,32位学生进入重点高中。这对于一所农村中学,已是了不起的成绩。能让自己成为了一名受学生爱戴,领导、家长认可的老师,也是天道酬勤啊!

二00八年我有幸观看了教育家李镇西所做的《做最好的老师》、《做最好的班主任》讲座,教育家李镇西的教育理念、班级管理理念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长期形成的带班思想左右着自己,我一下子无法立刻接受、实施。面对时代的新要求、面对学生教育的新问题、面对师生之间的新矛盾,我也在不断的摸索前行。有时我甚至想,北有魏书生、南有李镇西,仅凭他们两个真能启动中国教育的新活力?

李镇西!!

活到老,学到老。为了寻求到新的历史时期的带班之道,我开始了潜心学习。在全国掀起李镇西教育思想理念的学习热潮中,我特地购买了《做最好的老师》、《做最好的班主任》、《民主与教育》、《走 进心灵》等书籍认真研读。通过学习,我对教育家李镇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才知道自己原来的想法是多么肤浅。李镇西一直致力于素质教育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提出了一系列在全国产生轰动效应的理念。他在语文素质教育、青春期教育、班级民主管理、后进生转化方面成绩卓著,他的“爱心、民主”教育思想和实践模式在广大教师中有巨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他的教育事迹震动了教育界。我对李镇西老师的一些教育思想深有感触:

其一:教育是心灵的艺术。这个“心灵”既是指教师的心灵,也是指学生的心灵。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是师生心灵和谐共振、互相感染、互相影响、相互欣赏的精神创造过程。

其二:当我们自然而然地走进“后进生”的心灵,而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入了成功的港湾。

其三:教育者应具备明察秋毫的教育敏感、情不自禁的教育本能和化险为夷的教育机智。做到了这些,教育者所期待的“最佳教育时机”是随处可见,并且常常不期而至。

其四:首先让人成为一个现在就感到快乐的人。这个“快乐”显然主要不是指吃得好穿得好,甚至也不仅仅是指成才以后将来谋得一份好职业以便过上好日子,而是孩子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不仅充分体验到求知的快乐,思考的快乐,创造的快乐,成功的快乐,而且还充分体验到论述纯真友谊的快乐,来自温暖集体的快乐,来自野外嬉戏的快乐,来自少年天性被纵情释放、青春的激情随意挥洒的快乐。

其五: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爱心是教育的灵魂。在李镇西思想理念的学习中,我豁然开朗,开始了新的探索,也开始了新的成长。我更注重与学生交流,我更愿意听取学生的意见,我更喜欢让学生感受成功的愉悦,我更乐意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我更思考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我更关注爱护每一个学生。在我学习探索的过程中,一个个惊奇出现在我的面前。前年带138班,这是一个令老师望而生畏的班级,却在最后走出了3位市一中的学生。去年带150班,从七门功课有六门落后于其他班的情况下,在期考中竟翻过来,六门高于其他班。现在带的149班,已经在校运会、国庆文艺汇演、演讲比赛中获得了三个第一名的好成绩,学习成绩更是远远超过其他班级。

思想理念的力量是无穷的。感谢你!李镇西!!

李镇西……

21世纪是一个信息高度运行的时代,我们每天面对的种种都在发生着变化。我们看到的变化孩子们同样感受得到。学生学习环境的变化,学习用具的变化,生活视野的加宽,信息量的不断膨胀。作为教师的我们就应该做一个奔跑的思考者,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探索新方法,不断解决新问题,把育人工作做好。教书是过程,育人才是目的。教育没有尽头,爱心没有尽头,成长也没有尽头。

李镇西,一个响亮的名字,一枚有深度的符号,一座明亮的灯塔。李镇西是我崇拜的偶像,我敬仰他的人品,钦佩他的才华,爱怜他的勤勉,我更欣赏他的真实与朴素。当很多人以教育家自居,忙着独树所谓的教育“流派”时,他却敢于四下杜郎口中学,握着崔其升的手 自称“我是来学习的”,弄得崔其升诚惶诚恐。当很多人诋毁杜郎口模式时,正是他蜗居在杜郎口镇上的一家小旅馆里,连夜奋笔疾书“万言”,反问“谁说杜郎口不是素质教育?”

在这个虚假泛滥的社会里,李镇西就是那万绿丛中一点红,红得自然,红得耀眼!“真实”往往与“朴素”联姻,而李镇西的博客名称就叫“朴素最美”,从中不难看出他对朴素的追求。在这个奢华喧嚣的社会里,能活出真实,追求朴素,这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跟着李镇西学做班主任心得 第8篇

甜蜜蜜的“苦差事”

当老师苦,当班主任更苦,这两个“苦”字我没有加双引号,因为它苦得实实在在:身体苦,苦在披星戴月、事必躬亲;心里苦,苦在呕心沥血、责任重大。身心俱疲之下,忍受怨恨甚至责骂,哪一个班主任不叫苦?可李老师却说这是一份“甜蜜蜜”的差事,带着不解与疑惑,跟随着李老师的脚步,分享着一个个他和学生一起欢笑一起落泪的故事,我也回想起夏日假期的晚上和孩子们群聊QQ时的愉悦,回想起那含着泪水的感激的眼神,回想起一句句诚心诚意的感谢话语……我承认这个苦差事干起来确实充满甜蜜。

热爱教育事业需要拥有一颗童心。

过去人们爱把教师称作“孩子王”,这个称号一般是含贬义的,但李镇西认为这“孩子王”三个字,正好用来形容班主任,并且还是个优秀的班主任。曾记得上学时,最爱戴的老师是和我们一起郊游的张老师,我们同吃,同住,当我们共同被大自然的美景征服时,我觉得我们的心都是贴在一起的;刚工作时,最敬佩的老师,是谈到和学生们一起包饺子时喜笑颜开,满脸幸福的一位老教师,她给我们的感觉似乎永远年轻;工作了,发现凡是和学生们一起唱歌,一起聊天,一起跳长绳的“孩子王”们,都是非常优秀的班主任。

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的艺术》中说:“只要人们没有做到以童年的欢乐吸引住孩子,只要在孩子的眼睛里尚未流露出真正的欢欣的激情,只要他没有沉醉于孩子气的顽皮活动中,我们就没有权力谈论什么对孩子的教育影响。”所以,李镇西说:“我们必须会变小孩子。”我发现,当我和孩子们“同哭泣,同欢乐”时,在有些成年人看来不可理解的事情变得非常自然了,也正是这时我们赢得了学生的心灵,教育似乎变得“润物细无声”。

在民主生活中学习民主

不论李镇西的名头多大,他自己一直说“我是一个班主任”,他外出讲学,长期不在学校,可是他的班依旧是一流的。我们都怀疑,质疑。他的解释却很简单——“民主管理”。自己也听说过很多次“一个好的班,是班主任不在时表现优秀的班”。难道这“民主管理”就能达到这一点?通过读书,认识到他的“民主管理”就是学生管理学生。他用“法治”取代“人治”,改变师生之间的“君臣关系”。于是我将书中的一些方法结合自己班的情况,试着用口号式的班训实验民主管理。运动会上运动员齐喊口号,让大家心往一处使,凝成一股绳,比赛结果往往事半功倍;著名广告语“钻石恒久远,一颗永留传”,使一颗小钻石的价值得以升华到象征爱情永恒,一句话让人们对这个商品深入人心。我也抓住口号的力量,鼓励学生们根据当月班级现状,制定出每月班训。在预备铃打过以后同学们大声齐诵,让积极向上,要求进步的思想在学生们心中根深蒂固。新学期开始时,我班有上课说闲话,趴着的现象,对此,同学们制定出了“遵规守纪,努力学习。闲话不言,体态端然。”的班训。初二下学期,两极分化严重,有学生产生严重厌学情绪,甚至面临辍学,我们“对症下药”制定出“我学习,我快乐;我遵纪,我幸福。让5班因我而精彩。”的班训。初二的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是急剧变化的关键时期。在感受到诸多心理冲突和压力的情况下,情绪、行为都容易偏激,对此我们有了“确立目标,把握命运,在学习中体验快乐;换位思考,三思后行,莫因多话影响他人。”的班训。每月班训是全体师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结晶。同学们每一遍齐诵班训,都是一次思想的净化,班主任有了每月班训,就有了当月的工作重点和指导思想。5班的全体师生在班训的引导下也凝成了一股绳,大家都在朝着自己制定的目标努力,心是齐,劲儿是足的。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我认为,学生每一次齐诵班训都是一次自我教育。

李镇西班主任语录 第9篇

以“全国十杰教师”“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李镇西老师班主任教学为线索,记录其日常生活及班上学生的行为和思想。全书以对学生的人格培养和爱心与民主教育为线索,真实记录一个优秀班级的成长历程。它不同于一般的教育理论著作,该书内容有冲突、有矛盾、有情节、有反思;其语言朴实、隽永,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学生的爱,对高尚人格的追求。

从上学期去参加第五届班主任工作论坛买了这两本书以后,一直忙着各种各样的事情而没有时间看他。最近这段时间,利用晚上的时间翻阅了它。一边看我一边在感叹,感叹李老师的伟大与博爱,以及他作为班主任的独特的教育方法。他的许多观点让我感受良深,尽管是第一次接触他的书,但是我还是被他感动了,现在摘录一些书中的观点,相信对我以后的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理解的教育就是教育者用心灵在学生的心灵中写下心灵诗篇。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

所谓“教育”,并不是凭空外在地给学生灌输多少美好的道德,而是充分发现学生心灵本来就有的善良的萌芽,并使之凸现,再用这些善良的萌芽去鼓励他们保持并表现出更多的善良。

作为班主任,他应该具备以下几点:第一,做班主任一定要敏感和敏锐;第二,比管理更重要的是走进学生的心灵;第三,引导学生

集体的自我教育;第四,要通过日常教育细节培养 共和国的公民,让学生在民主生活中学会民主。

在班规中有对班主任提出的要求:尽量做到不主观武断,若批评错同学一次罚款10元;不得未经同学同意而占用自习课讲语文,违者独自扫教室一次并罚款10元;上课不得无故迟到,违者在班上唱一支歌;按时下课,特殊情况拖堂不得超过一分钟,违者在班上唱一支歌;用不文明语言侮辱同学的人格,必须向有关同学公开道歉,并罚款10元;批评同学应尽量态度平和,不得经常对同学们大发雷霆,每月向全班同学发火超过一次,扫教室一次;每期全班对班主任进行评议,并投信任票,评议不合格或信任票未获半数,将通报学校并要求撤换班主任。我们的班规中很少有对老师的约定,有的只是规定学生不能做什么,该做什么,我想李老师是一个创举。

教育就是围绕着同一个问题对学生进行重复的熏陶,以达到教育目标为止,它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你别想一戳而就。

傅雷先生曾说:真正的英雄不是没有卑贱的情操,而是永不会被卑贱的情操所征服;真正的光明不是没有黑暗的时候,而是不会被黑暗所湮没。同样的道理,真正的教育者,也不是没有失误,只是他总会从失误中汲取新的前进力量。几乎可以绝对地说,任何一个教育者在其教育生涯中,都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区别优秀的教育者和平庸的教育者,不在于教育者是否犯错误,而在于他如何对待已经犯了的错误。这里所说的“如何对待”,不仅仅是指对错误的反思——对成长中的年轻教师来说,这一点非常重要。善于把教育失误变成教育

财富,这是任何一个教育者从普通教师走向专家乃至教育家的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班主任一定要善于把教师对具体学生的褒贬转化为集体对他的褒贬。

„„

李老师还善于与学生沟通,尽管忙于很多工作,但都都会找时间和学生聊天,或者写不下于1000字的信给学生。看到他的所作所为,让我感叹班主任是这样当的。

我想我会向他们学习,但不会成为第二个李镇西,正像他对他的副班主任王晓丹老师所说的:你可以学我,但是不要成为第二个李镇西,你有你自己独特的方面,一定要发挥出来。

李镇西班主任语录 第10篇

李镇西老师给新入学的初一新生第一个礼物是三句话:“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战胜自己!”“我们和他们不一样!”

这几句话是包含在李老师给新生的第一封信中的,在信中李老师还对这几句话分别作了阐释:

所谓“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就是你要让班上的每一个人都因为有你这个同学而开心。谁有了困难,你第一个走到他的身边:“别着急,有我呢!”他会因你而幸福;自习课上,你安安静静地学习,周围的同学会因你而幸福;做清洁的时候,你为班上争得一面流动红旗,全班同学因你而幸福;运动会上,你奋力拼搏,为集体赢得荣誉,我们都因你而幸福;你上课积极思考,课后认真作业,老师会因你而幸福;在家里,你孝顺懂事,勤于做家务事,爸爸妈妈会因你而幸福!做一个给别人带去幸福的人,你自己也很幸福!

所谓“战胜自己”,意味着要随时和自己“过不去”。其实,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是有上进心的,但往往缺乏毅力,用老师家长的话来说,就是“管不住”自己。怎么办呢?那就要“战胜自己”!任何一个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两个“我”:高尚的“我”和卑下的“我”、勇敢的“我”和懦弱的“我”,勤奋的“我”和懒惰的“我”,认真的“我”和敷衍的“我”……这两个“我”随时都在打架,如果高尚的“我”战胜了卑下的“我”,那你就战胜了自己!任何人都有软弱的时候,退缩的时候,放纵自己的时候,不要紧,人之为人,就是能够战胜自己,战胜了自己的弱点,就成了强者!

所谓“我们和他们不一样”,展示的是一种精神自豪感。这里的“我们”,指的是每一个有理想,有追求,向往真善美的同学;这里的“他们”,是指那些没有理想,甘于平庸,甚至甘于堕落的同龄人;这里的“不一样”,是指精神境界和行为习惯不一样。我们的追求是什么?从远处说,是这一辈子要做一个健壮、正直、善良、睿智的有出息的人;从近处说,是要争取三年后考上重点高中。有了这个追求,在行动上,自然会不同于那些浑浑噩噩的同龄人。他们可以沉溺电子游戏,我们不能,因为“我们和他们不一样”;他们可以迟到旷课,不完成作业,我们不能,因为“我们和他们不一样”;他们可以考试作弊,我们不能,因为“我们和他们不一样”;他们可以吸烟喝酒、打架斗殴、谈情说爱,我们不能,因为“我们和他们不一样”;他们可以涂脂抹粉、佩戴首饰、穿着另类、发型怪异,我们不能,因为“我们和他们不一样”……我们应该在三年中,随时提醒自己:“我们和他们不一样!”

李老师的“礼物”给了我们班主任工作很好的启示。启示之一:给我们勾勒出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体系。李老师的礼物表面上是简单的几句话,而细细想来,却蕴含着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体系。班主任工作方方面面纷繁复杂,但归纳起来主要板块的就是品德教育、心理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这三个板块基本构成了班主任工作的体系。李老师的三句话我以为一句就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板块:“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属于思想道德教育这一板块;“战胜自己!”属于心理教育这一板块;“我们和他们不一样!” 属于行为规范这一板块。

启示之二:告诉我们,对学生的教育要让学生形成明确的集中的理念。在队学生的教育中,也许我们真的做了很多很多,可是由于没有线索,主题过多,内容过繁,学生实际上连认知都难以形成,影响教育效果。

我们说要让学生形成明确集中的理念,并不是要把教育内容减少,而是要对教育内容进行整合提炼。李老师的三句话,简洁精炼,内涵丰富。“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可以说是所有思想道德教育的总价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最终目的就是要他们能给别人带来幸福。“战胜自己”,是心理教育的总目的,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最终目的也就是能“战胜自己”。只有不断超越自己,才能活出丰富多彩的自己,从而塑造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我们和他们不一样”,是对自己行为准则要有一个正确的价值判断,不被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不在迷茫中失去方向和自我。

李老师精炼的三句话,第一次课就以送“礼物”这个巧妙的方式得到初步强化,我们可以预知,在今后的教育中及学生的成长中,这三句话会不断得到不同方式的强化,学生也会在各种实践中反复实践和体会着这三句话的内涵,这三句话会慢慢在学生心中沉淀成坚硬的“核”,变成积极拼搏努力奋斗的人生理念和力量源泉。

李镇西班主任语录 第11篇

教育部新近颁布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第十六条写道:“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于是,媒体便说这是“亮点”。好像有了这个规定,班主任才可以大胆地批评学生,而在此之前老师是不敢批评学生的,因为没有这个“权利”。可是,更多人却不以为然甚至觉得滑稽:老师批评学生天经地义,难道还需要教育部授权?

我从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负责人就《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答记者问得知,教育部之所以要如此“规定”班主任的“批评权”,是因为“在我们强调尊重学生、维护学生权利的今天,一些地方和学校也出现了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不敢管学生、不敢批评教育学生、放任学生的现象。”对此我不否认,但即便如此,这只是在“一些地方和学校”,因此“不敢批评学生”的情况并没有在大多数地方和学校存在。有人还拿出“杨不管”事件说事儿,可我认为“杨不管”是一个非常极端的例子,更不具普遍性。其实,老师的批评权从古到今一直都客观存在着,这个权利决不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授与”的,而是教育本身所包含的。总体上说,绝大多数教师也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批评权。因个别教师不敢批评学生,而由教育部出台规定“班主任有批评学生的权利”,的确有点多此一举,令人哭笑不得。

既然从总体上说,教师的批评权从来就没有丧失过,为什么现在的学生却越来越难管了呢?问题出在现在的教育只有批评而没有惩罚。批评只是一般的斥责,而惩罚则是行为强制。完整的教育显然不能只是批评,而还应该有惩罚。与其煞有介事地规定“教师有批评学生的权利”,不如理直气壮地写明“教师有惩罚学生的权利”。因此我呼吁,请还班主任以惩罚的权利。

长期以来,我们在实践中往往只注重教育,而忽略甚至反对惩罚。殊不知惩罚本身就是教育的一种方式。简单地说,教育的功能无非在两个方面:人格的引领和行为的规范。前者指的是人的道德水平的提高,它更多的靠谈心,靠感染,靠熏陶,靠讲道理,靠循循善诱,靠春风化雨,靠润物无声……人格的引领是非强制的,因此需要耐心,需要时间,需要等待。(班主任工作

)后者指的是按文明社会与他人相处及交往的准则规范人的行为,即通常所说的“养成教育”;既然是“养成教育”,就带有强制性――如果学生没有达到要求,就得施与适当的惩罚,强制学生在行动上必须到达应有的规范。这也是对学生的爱――严格要求学生,为学生的一生负责,这正是教育爱心的一种体现。

要特别说明的是,不管怎样的教育惩罚,都不能是体罚。对此也许会不解:既然是“惩罚”,怎么又不包括“体罚”呢?“体罚”不是“惩罚”的一种吗?这是一种误解。何为“惩罚”?“惩罚:严厉地处罚。”那什么叫“处罚”呢?“处罚:使犯错误或犯罪的人受到政治或经济上的损失而有所警戒。”而何为“体罚”呢?“体罚:用罚站、罚跪、打手心等方式来处罚儿童的错误教育方法。”(以上解释均摘自《现代汉语词典》)可见,“体罚”从词义上看,是排除在“惩罚”之外的。只不过现在许多人一提到“惩罚”,总想到“体罚”,这是对“惩罚”一词在理解上的泛化。

正因为不少教育者把惩罚理解为体罚,于是在实践中便出现了两种极端,要么认为可以惩罚学生,于是便体罚学生;要么认为不应该惩罚(这里的“惩罚”被理解为“体罚”),于是便放弃了应有的惩罚权利,教育仅仅剩下了苍白无力的“语重心长”“苦口婆心”。

我们现在需要重申教育应有的惩罚功能,并研究面对学生非惩罚不可的错误如何适当地施予非体罚的惩罚。

比如,罚学生抄作业,这是许多专家和领导坚决反对的,因为这种方式被认定为“变相体罚”。如果简单地罚学生过量抄作业,甚至抄几十遍,必然严重损害学生的身心,这当然属于“变相体罚”甚至“直接体罚”;但是,如果一个学生多次无故不完成作业,在严厉批评的同时,责令其将应该完成的作业抄一遍,或者抄一遍有教育意义的短文,以示惩戒,这应该不算过分。

又如,学生犯了错误并严重损害了集体荣誉,让其停止一次参加集体郊游活动权利,独自在教室或在家里反思,让他体验离开集体的孤独感,并意识到既然损害了集体的荣誉,就必须付出代价,这种惩罚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再如,某学生影响课堂纪律,甚至扰乱了课堂秩序,教师当机立断暂时停止其继续上课的权利,强令他在办公室甚至反省自己的错误,这不但是允许的,而且是必须的;如果此时为了“维护”他“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就必然损害更多的学生接受义务教育权利――他上课的权利应该受到尊重,更多学生上课的权利就不该尊重吗?当一个人以自己的行为妨碍多数人上课并多次耐心劝说教育无效的时候,最好的处置就是制止其行为,勒令他离开教室。这是他应该也必须受到的惩罚,这种惩罚本身就是教育。

还有一些小错误,比如经常做教室卫生不认真,影响班级获得卫生红旗,第二天他就必须重做;经常迟到,影响班级常规评比得分,他就应该为集体做一件好事,以此弥补自己的过失并向集体表示歉意;等等。这些惩罚在我看来,都是可以的,也是可行的。

表扬是一种教育,批评也是一种教育,惩罚同样是一种教育,不可厚此薄彼。批评的教育功能虽然从来就没有人否定过,在过分强调“赏识教育”的今天,表扬越来越被滥用,批评确实有被淡化的倾向。至于惩罚的正面教育作用,相当多的教师连提都不敢提了。在这种情况下,我郑重提出还班主任以惩罚的权利,自以为不是没有意义的。

上一篇:关于的情怀的议论文范文下一篇:读书交流会读后感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