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磨时光范文

2024-07-20

研磨时光范文(精选10篇)

研磨时光 第1篇

总部热线:0551-3611599 索取资料 400-882-1808 研磨时光品牌管理中心

研磨时光加盟流程

l、热爱咖啡文化,对咖啡有浓厚的兴趣;

2、具有一定从商经验(有一定咖啡店经验者优先),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追求企业成功的欲望;

3、认可“研磨时光”的企业文化,认可“研磨时光”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包括:字号、品牌、标识、管理、形象、服务;

4、维护“研磨时光”商标品牌声誉,保证不对“研磨时光”商标进行侵犯;

5、有合法手续及合适的经营场所;

6、具有相应必要的物业条件和资金能力;

7、具有真诚合作态度,保证完成的经营过程中当地的对外各方关系的协调工作;

8、能够严格按照协议交纳加盟费及商标字号使用费;

9、能够接受“研磨时光”加盟体系的统一管理.1、love the coffee culture,the industry has a strong interest in industry;

2、Have some business experience(must have excellent experience in a coffee shop line),with a strong sense of professionalism,accountabilily and desire for the pursuit of business success:

3、Rccognized the corporate culture of“coffcc time”,recognized “coffee time” business philosophy and management models,including: size,brand,logo,management,and image services;

4、The maintenance of “coffee time” brand reputation,and ensure not to “coffee lime” trademark infringement;

5、Have legal procedures and appropriate establishments;

6、The corresponding property with the necessary conditions and financial capacity;

7、With the attitude of sincere cooperation,and ensure the completion of the operation of the process of external parties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ocal co-ordination8、Be able to pay in strict accordance with the agreement and the trademark name fees;

9、Be able to accept the “coffee time” to join the unified management system.加盟热线:400-882-18080551-3611599 3656788

研磨时光品牌信息

1918年,中国大陆硝烟弥漫,战乱不断。一个名叫阿南的小男孩不幸被拐卖至南洋,变成了苏门答腊岛一个咖啡豆庄园的奴隶。

幸运之神并没有将他抛弃,机缘巧合下他成了庄主的救命恩人,庄主不但恢复了他的自由身并让他参与庄园的管理工作。

中国人特有的勤劳和忠诚,使他有机会投身于咖啡的种植、研磨、烹煮等工艺的研究,一晃就是三十年„„

后来老庄主去世时,阿南也离开了这个伤心之地,定居在新加坡。三十年的咖啡情缘使他萌生了一个念头——开创一家咖啡馆。

于是华人社区第一家手工研磨咖啡馆研磨时光开张了!

经过10年的磨合,他独创了一套独特的最适合华人的咖啡调制秘方,在当地家喻户晓,被盛誉为最适合华人的咖啡馆。

总部热线:0551-3611599 索取资料 400-882-1808 研磨时光品牌管理中心

漂波的一生,历尽苍桑。思乡的情节,纠缠了一个世纪。最终老人未能重返故土,只好叮嘱孩子,一定要带着他和他的精良技艺回到大陆,与国人分享咖啡的苦与乐

研磨时光咖啡连锁市场分析

研磨时光咖啡的市场定位区隔明显。目前大陆大多数咖啡店是商务咖啡店,以商务谈判、情侣约会、棋牌休闲为主,人均消费值偏高、时段长、年龄偏大。而研磨时光以休闲咖啡为主,主体打造“都市生活第三空间”消费群体为18-35岁白领时尚年轻一族,此消费群体注重享受、休闲、崇尚知识、尊重人本性并富有小资情调,但这部分人的消费能力并不是非常强,但基数庞大,在中国占人口比例为30%,并且会逐年递增。在此基础上开设平价、便利店就显得尤为重要,以此来满足庞大的年轻时尚一族的咖啡梦。

大环境分析

1、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

中国经济3年保持8%以上的持续增长

中国30年的发展达到了欧美几百年的成就

消费产品从短缺到过剩的转变

中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逐步过度

中国经济在一架高速旋转的经济快车上极速行驶,带动整个中国人民的生活节奏跌宕起伏;

自由、竞争、变化的外部环境冲击着中国人传统的生活方式。

2、消费群体的分化

职场人士白天是匆忙的脚步、晚上是应酬的身影;

20岁以内的年轻人是最没有生活压力,仍然处于职场的边缘,仍有大把的时间浪费,仍然没心没肺

中老年人去咖啡馆不是喝咖啡而是喝茶,他们的生活经历和身体状况更让他们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3、生活状态的不同

商务人士更需要安静的场所

年轻人则截然不同,他们需要更高氛围的地方,他们喜欢热闹的地方; 城市中先富人群的下一代生长在消费经济的大环境中

年轻人是逛街经济的主力军

年轻人最需要打发无聊时光

其实,我们正处于“快文化”与“慢生活”的中间地带,我们慢不下来,只是在快节奏的间隙享受暂时的缓慢。20岁以内的年轻群体正在由缓慢的生活状态进入高速的快经济,他们必须面对社会大环境;生在职场拥奇年轻心态的人群在快节奏生活状态下渴望一时的舒缓,为了更好的跟上身处的快节奏漩涡;

研磨时光 第2篇

单元研磨反思

本学期,学校的精品课程建设在我们二年级开展,参与研究的老师有二年级组的全部六位语文老师和一年级组一位优秀教师。这批老师中既有教学经验丰富的中年骨干教师赵春梅、徐艳、陈小梅,也有多次参与精品课程建设的青年优秀教师徐光燕、卢宝华。承担这一任务以后,老师们抱着“研磨常态 扎实 有效的课堂教学”的心态,精心挑选研磨内容,积极着手规划,我们选择

意识逐步增强了,通过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落实学生的预习完成情况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老师们渐渐摸索到了一些“授人以渔”的方法。一个单元的教学研磨下来,感觉仅仅是做了一个点的尝试,真正迫切需要的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随时随地地反思、总结。

研磨时光 第3篇

金刚石具有无与伦比的硬度和耐磨性,在精密加工方面,它是一种最佳的切削工具材料。近年来,利用超精密金刚石加工的产品已经进入一般的家庭和工作场所,用单晶金刚石制造切削工具,已成为超精密切削的必要条件之一。在金刚石刀具的研磨加工过程中,机床内部和外部的振动干扰会使得被研磨的金刚石刀具和研磨盘之间产生多余的相对运动,而使金刚石刀具无法达到所需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1]。尤其在最后的精密研磨工序,这种干扰会使金刚石晶体产生微观解理,直接影响到刀具的锋锐度、刃口和前刀面的表面粗糙度。因此,本文针对单晶金刚石刀具的最后精密研磨工序,从实验的角度来分析研磨速度与外载荷对振动的影响,及对研磨质量的影响,以求探索出金刚石刀具研磨的最佳工艺。

2 试验建立

目前,金刚石高精度机械研磨主要依靠高精度的机床来保证,加工精度依赖加工机床的精度,即“母性原则”,但通过提高机床机构部件的精度来减小加工误差的裕度已经很小[2]。为了加工比工件母机精度更高的零件,可采用“进化加工”的方法,本文采用金刚石浮动研磨的实验装置如图1[3]所示,实验在不同外载荷和不同转速下,悬臂梁的振动情况,以及金刚石刀具表面质量的情况。在研磨过程中,利用位移传感器测试梁z方向的位移Δz来检测梁的振动。涡流传感器的的侧头固定在磁性导座上,从而保证测试信号的准确性。实验所采用的设备及仪器:LMS振动测试器,涡流位移传感器,DAP-V研磨机。

3 试验过程及分析

3.1 转速及外载荷对悬臂梁振动的影响

选用速度为60r/min,分别测量载荷为0g,10g,20g,50g下悬臂梁的振动状况,同样的实验,分别测试转速为100r/min,150r/min,200r/min,300r/min,400r/min,500r/min下,外载荷分别为0g,10g,20g,50g下梁的振动情况。由于弹性梁和金刚石本身有质量,即使研磨过程外载荷为0g时,整个系统也处在研磨状态,所以试验设计合理,记录实验数据如表1。

实验分别给出了外载荷为0g,10g,20g,50g时,悬臂梁顶端处的动位移的值。由图2(a)和表1可知,外载荷为0时,刀具接触处的振动幅值先随转速的增加而变大,但在外载荷为20g和50g时,梁振动的幅值随着速度的增大而减小。特别当外载荷为20g时,当转速度从300r/min增加到400r/min时,振动幅值从22减少到18.7,降幅达到15%。由图2(b)可知,当研磨盘转速较低时,悬臂梁的振动幅值随着外载荷的加大而减少,但是当磨盘转速大于400r/min时,梁的振动幅值随着外载荷的增大而增大。

梁振动幅值出现上述现象,可由磨盘表面对金刚石刀具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冲量来解释,也就是说,决定梁振动幅值的大小是由研磨过程随机载荷冲量的大小来决定的,而不单是作用力的大小,而冲量与作用力作用时间有关。由文献[4]可知,磨盘表面对金刚石刀具表面的冲击是与速度成反比的,速度提高,冲量减少,振动也随之减少,所以在外载荷一定的情况下,提高圆盘转速可以降低梁的振动,从而提高工件表面质量。当转速为500r/min时,梁的振动幅值随着外载荷的增大而增大,这是因为在研磨过程中,由于盘面跳动的存在,当磨盘高速运转时,随着外载荷的增加,转动起来系统的动能较大,当发生碰撞时,所释放出来的能量也就较大,所以对梁的纵向作用力大,振动幅值也会变大。但研磨过程的动态特性,使研磨过程的应力变得相当复杂,虽然转速提高,冲量减少,但对于载荷较大的情况,其对载荷要远远大于小载荷的条件,其对工件表面的冲击也绝非正常载荷情况下所达到。故不能简单的认为高速研磨情况下对金刚石表面的质量就好于低于情况,而必须如文献[5]所述,要建立加工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考虑载荷增加和作用时间缩短的影响,才能真正反映问题的本质。

3.2 对金刚石刀具表面质量的影响

采用图1的装置对金刚石进行研磨,将金刚石粘在弹性梁上,试验用金刚石是采用同一批次的天然金刚石,以金刚石的(100)面为待加工面,试验结构经超声波洗净,吹干后,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用的磨抛工具为2000#金刚石研磨盘。

(1)本实验采用速度为100r/min时,分别选载荷为0g和10g进行研磨。载荷为0g时,悬臂梁z方向的振动信号如图3上半部分所示,载荷为10g时,悬臂梁z方向的振动信号如图3下半部分所示。对比图可以看出,载荷为0g时,悬臂梁的振动情况比较复杂,梁的振动频率多,证明梁在这种情况下受到冲击比较严重,对金刚石表面造成的破坏比较严重。载荷增加到10g时,梁的振动频率比较单一,说明在研磨过程中金刚石受到的冲击较小,加工过程相对平稳,也有利于提高金刚石表面质量。

图4(a)为研磨速度为100r/min,载荷是0g时,金刚石表面形貌图,图4(b)为载荷为10g时,金刚石的表面形貌图。由图可以看出,当载荷为0g时,金刚石表面受到很大的冲击,加工表面有凹坑,表面质量较差,当载荷为10g时,金刚石表面和前种情况相比,受到的冲击较小,表面比较光滑,表面质量有所提高。由此可知,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增加外载荷来提高金刚石刀具的研磨质量。

(2)研究载荷一定时,提高研磨转速可以提高刀具质量。试验采用研磨质量为15g时,研磨速度分别为150r/min,200r/min和300r/min,实验测得梁z方向的振动情况,及在相应实验条件下所得到金刚石的表面形貌图。图5转速为150r/min,图6为200r/min,图7为300r/min对应梁z方向的振动的频域图和金刚石表面形貌图。

对比图5~7,梁的振动虽然是呈现下降的趋势,但是金刚石表面的质量并不是越来越好,可以看出当磨盘转速为200r/min时,金刚石表面的质量好于其它两种情况。由此可见对刀具质量的影响是外载荷与速度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考虑刀具和研磨盘碰撞过程中能量和作用时间。

4 结论

(1)当外载荷较小时,悬臂梁z方向的振动随着外载荷的增大而增大,在此条件下,对金刚石表面的冲击加大,表面质量恶化。

(2)当载荷增大时,悬臂梁z方向的振动随着磨盘转速的增大而下降,在此条件下,金刚石表面相貌是外载荷与研磨速度共同作用的结果。

(3)当磨盘高速旋转时,特别是转速超过300r/min时,悬臂梁的振动幅值会随外载荷的增大而增大。

参考文献

[1]袁哲俊,毛先逵.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2]戴一帆,李圣怡.超精密加工精度分析[J].中国机械工程,1999,10(2):203-205.

[3]罗泽良,傅惠南,史国涛.影响金刚石刀具弹性浮动研磨质量的因素研究[J].机电工程技术,2009,38(10):72-74.

[4]席丰,杨嘉陵.受冲击作用弹塑性圆板动力响应的弹性效应[J].力学学报,2002,34(4):569-577.

研磨出来的典雅 第4篇

1975年,湖北省云梦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砚,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砚。该砚用鹅卵石打磨成圆饼形,没有一点纹饰雕刻,旁边附有杵棒。质地比较粗糙的墨锭为圆柱形,要用杵棒助研。

西汉至东汉,砚的发展比较显著。从此,砚逐步从实用向工艺转变。玉砚、漆砚、陶砚应运而生,东汉还出现了铜砚,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了以瓷砚为主体的局面,替代了以昂贵的铜、漆器等材料。这一时期,除了青瓷砚外,陶砚继续存在。同时,带有北方民族风格的石砚开始出现,其中,尤以北魏石雕方砚的雕刻为最精美。

隋唐时期,瓷砚更加盛行。除了圆形三足砚外,还出现了多足砚。在唐代,除瓷砚外,还出现了端砚、歙砚、红丝砚、澄泥砚。至此,诞生了我国四大名砚。唐代常见箕形砚样式,形同簸箕,砚底一端落地,一端以足支持。

唐向宋的过度时代——五代,虽然时间不长,但文房用具被宫廷重视。宋代石砚日益普及,各地因材适用,使砚的材质扩大和使用。宋代石砚的造型趋于多样化,并以长方形抄手砚为特色,砚底挖空,两边为墙足,可用手抄底托起。《歙州砚谱》就记载了40多种形制。

宋代文人,爱砚成癖。始于秦汉的砚铭,在宋代文人笔下得到了从未有过的发展。此时,镌刻砚铭蔚然成风,特别是名贵石砚皆铭刻其上,为后人留下研究的史料。

明清两期,承袭唐宋遗风。清代还出现一些新型的砚石材料,如康熙时期的松花石,青绿秀嫩,为宫廷宠器。又如,江南卢葵生的漆砂砚,体积轻盈,使砚文化得以沿续。这个时期的制砚工艺逐渐由实用转向观赏,风格由古朴渐趋华丽,砚盖制作也极考究,已成为集书、画、雕刻、髹漆等多种技艺于一体的精美工艺品,访砚、藏砚、赏砚、刻砚已成为文人相会的一种风气。

古代流传至今的名砚,现已极为罕见,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上行情日益看好。1992年香港拍卖市场上出现一方17世纪出品、后由国画大师张大千收藏的端砚,经众多买家竞争,最终以38.5万港元落槌。近几年,砚台在国内市场上的行情也十分喜人,近年在北京翰海举行的一次拍卖会上,一方清康熙时期的绿端石夔龙纹砚估价为40万至60万元,结果被买家以176万元拍走。

怎样才能鉴定一方古砚的收藏投资价值呢?这其中确实有一些学问。

第一个就是材质,石质好的砚,如艺术品市场上的我国古代砚台拍卖价较高,其中大多由端砚创造。第二就是它的雕刻工艺,从雕刻工艺可以看出制砚水平。第三就是它的造型品相。一般来说,方形、圆形的砚台要比不规则的砚台价格贵得多。俗话说“砚贵有名,身价倍增”,指的是砚台上面的铭文,许多名人对砚台特别是久负盛名的端砚、歙砚更是倍加喜爱,他们会在自己使用过的砚台上留下诗文或警句。一方“纪晓岚铭”清端石日月长方砚的市场估价达7万至10万元。

研磨的作文 第5篇

木凳上摆放着一盆清水,一双粗砺的手轻轻伸入水中,而后用白布细细擦拭过每个指缝。手上的皮肤已松弛得皱了起来,在手背这块“陆地”上隆起,沟壑纵横。从黄酒中取出已浸泡三个小时的生首乌,依着黑豆一层,芝麻一层,首乌一层的步骤,重重铺满。经过九蒸九晒后,生首乌摇身一变,成了熟首乌。

而这双手的主人便是仁方药馆的掌柜,也就是我的师傅。师傅制药的手艺在小镇里那可是一绝。尤其是这制熟首乌的技艺。旁人不知道仁方药馆,可绝不会不知道师傅这一绝佳手艺。自打拜师那一天看到“仁方药馆”这块匾额,我就暗下决心要将这制作熟首乌的技术学到手。

何首乌有生熟异治的特点,首乌生品可清热解毒,经炮制后的熟品,却有着补益精血、黑发的功效。这一生一熟,如同阴阳两面,在交替之中闪烁出光芒。生首乌易得,但品质上乘的熟首乌难求。而这也使我更渴望掌握制作熟首乌的技术。

这小十年的时间里,我自认为已学了些手艺,便在三个月前,央求师傅教我制熟首乌的技艺。师傅沉默了好半晌,竟只是给了几袋药材,让我研磨成粉。我耷拉着脑袋,悻悻地接过任务:“研磨药材是初入师门的基本功啊,师傅终究还是觉得我不够格吧!”打那天起,那几袋沉甸甸的.药材便将我学制熟何首乌的念头生生压下去,埋在了心底。

每天端起一张板凳,从朝露到落霞,在后院里一坐就是好几个时辰,自从师傅拒绝教我的消息不知从何处传开以后,人人都顺势将研磨药材的苦差事丢给了我,有时刚想回绝,就听见前台传来一声:“快点啊,六子,客人等着要呢!”这样的日子不知过了多久,我竟也慢慢地接受了这个“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看着药材在药碾子的压碾研磨下渐渐分解脱壳,药材与碾盘触碰的声音听着竟也有些许悦耳。碾盘携着药材来回滚动,我逐渐摸索出了研磨不同药材的力道和角度,不同药材碾成粉末后的气味也慢慢为我所熟知。

“六子,你过来一下。”一天,师傅淡淡地说道。

我跟着师傅走进了制药房,翕动鼻翼,浓烈的黄酒味儿就迎面扑来,还没等我反应,师傅平静的话语便快速地划过耳畔:“今儿个便教你制熟首乌。”“啊……”我有些局促地张了张嘴,心里说不出来是惊喜还是紧张。

蒸,看似简单,可火候却是最难以把控。刚开始几次,我便在“蒸”字前败下阵来,而师傅仅需将手掌平放在药材上方,就可以探测出温度是否合适。过了将近一个月,我却连第一道门槛都未跨过。师傅看了,笑着说:“药材经过研磨,可以使药性更加显著,研磨得越细,人体越容易吸收;同样,药工也需要研磨,只有把棱角都磨去了,才能以更专注,平和的心与药材说话。”

我默默搬起那块小矮凳,继续在院子里研磨药材。

研磨课心得体会 第6篇

前两天有幸聆听了张璐老师执教的一年级《菜园里》识字教学的课,感受颇深,下面我就这节课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1、识字方法多样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最重要的教学环节。张璐老师一开始就把学生们的积极性给调动起来了,特别是她那甜美的声音给孩子们的感觉真是和蔼可亲。张璐老师注重教给学生多种多样的识字方法,如:利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菜、园”,联系生活经验的方法识记“卜”,猜字谜的方法识记“心”,想象的方法识记“豆”等等,方法多样,形式变化,学生易于掌握,印象深刻。从中不难看出教师的基本功很扎实,很适合低年级的教学。

2、在游戏中引导学生愉快识字

识字过程是枯燥无味的。如何制造欢快愉悦的氛围让孩子们识字呢?我认为:将游戏引入课堂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张璐 老师在教学中贯穿了 “识菜谱”游戏,将有趣的游戏引入课堂,孩子们在欢快愉悦的氛围中识字的兴趣浓厚,达到了预期教学目的。

3、在互助互学中培养识字能力

学习是个互助的过程,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张璐老师在教学中一直提倡互助互学。首先,将同桌的孩子作为一个最小的互助学习组,在学习中,他们可以互相讨论、互相检查等。这样既教育了孩子在幼小的心灵中扎下应该互相帮助的根,也潜移默化地教会他们合作学习的精神。其次,在平常的识字教学中,如孩子有不认识或遗忘的字词,既可问同桌,又可请教同学、老师或家长。这样,学生在互助互学中学会了不同的识字方法,培养了他们的识字能力。

研磨车间实习报告 第7篇

实习时间:2013.7.2~2013.7.1

2实习地点:研磨车间

实习内容:

7.2~7.4在周主管的安排下首先对车间的的整体工作流程进行了了解,研磨车间主要是研磨——抛光——质检——倒出。其中研磨的整体过程由粗磨到精磨,分别用40、80、240、400、800的砂带对毛坯进行打磨,其基本要求是首先要保证毛坯的整体形状不变,其次要通过五次磨砂磨掉砂眼,砂孔,达到要求的表面光整度。之后通过布轮抛光,抛去经过800砂带打磨后的最后的遗漏的小砂孔和砂痕。然后把抛光后的零件送到质检处进行砂孔砂痕的最后检验,如果没有问题就送清洁,做最后的清洁处理,之后倒出到电镀车间进行电镀处理,若是有砂孔砂痕就送到抛光线进行返修直到没有问题为止。

之间在王师傅的带领下对研磨抛光的具体操作进行了进一步的了解,对操作的手法及动作要领都进行了一番学习。7.5在王师傅的手把手教导下我开始了我的第一次研磨操作,首先在研磨之前必须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必须戴手套,眼镜,口罩,耳塞,手套是为了防止砂带磨到手,口罩是防止铜粉直接进入呼吸道,耳塞是防止长时间的噪音对耳朵产生影响,眼镜防止磨砂时的小砂粒飞进眼睛和皮带断裂时打伤眼睛。在接下来的两天之内我从很简单的零件开始练习,慢慢的掌握了研磨的基本操作要领,动作也越来越熟练,经过3天的练习我基本已经掌握了研磨的操作,并且能够独立的完成一些零件由粗磨到精磨的操作。7.10~7.11在赵师傅的教导下又进行了抛光的操作,使我掌握了抛光的操作并且最终能够独立完成一些零件的抛光。最后一天又在赵姐的带领下进行了质检,了解并掌握了质检的基本要求,即对于零件重要表面既不能有砂痕也不能有砂眼,并且还进行了一天的质检实战操作。实习结果:

初步了解了研磨抛光的工艺及操作,并且懂得了外观研磨外观检验要求,并且能够进行研磨、抛光、质检的实际操作。

实习心得:

经过两个星期的研磨车间实习,我很快就已经和工人师傅们融入在一起,很多师傅都会很热心的教我一些他们的经验,业余之时还会和我聊一些家常。他们的淳朴深深的影响着我,给我一种十分熟悉又亲切的感觉。研磨车间的环境比较恶劣,很热、通风不畅、粉尘很多、噪音很大,研磨是一件纯手工活,看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很难的工作,尤其是想要做好就要更下一番功夫,一个好的研磨工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才能练就。研磨与抛光长时间的做起来还会很乏味,整天都重复着相同的动作,尤其是研磨,每个零件磨上四遍,一天下来要重复几百次一个动作,稍微分心还有可能受伤。研磨经常会磨到手指和膝盖,危险性比较大,抛光与研磨相比更容易上手,相比之下尽管会少一些技术要求但是会增更多的危险,抛光会经常性的抛飞零件,打到身上很容易受伤,并且还有肯能会抛断手指,所以操作的时候都要格外小心。质检看起来应该是研磨车间最轻松地的工作,但是实际并非如此,研磨抛光后的零件在不同的角度看才有可能看到所有的砂痕砂孔,并且一天看成百上千个零件盯得眼睛都会花。经过两周的实习我对研磨车间有了从表到里的认识,并且学到了很多东西,我相信这对我以后的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研磨车间的各项工作都需要一定的技术,并且环境相对比较艰苦,能在这里实习我感到很高兴,这将是我人生中十分难忘的一段时光。

意见:

1. 加大吸尘器的功率减少车间的粉尘,并且在吸尘器的口周围装一些胶板,一方

面可以阻止铜粉到处乱飞,尽可能的被吸走,还可以避免膝盖腿部和砂带直接接触,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2.3.

4. 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工人的工作积极性,让他们对自己的工作更负责任,加强他们对自己工作的自检意识,提高产品的一次合格率。加大线上工人头上灯光的亮度,使他们更容易看到砂孔砂痕。装箱内的纸条可以用笔直接写在箱子上,既节约又干净方便。

张磊

用心·研磨醇香生活 第8篇

“想要一杯上好的咖啡,一定要有上好的原材料,就如想要精彩幸福的生活,首先要一份稳定的工作收入。”对于工作,Daniel一直带着积极向上的心。在采访中能够发现Daniel一直都很忙,甚至会因为一个活动忙到十一二点,但他从未抱怨过,他只是轻描淡写的告诉我们,谈不上累。他说从高中开始就对杂志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工作至今,即使期间遇到过很多困难,由于自己喜欢,所以从未感觉到太大的压力,甚至觉得很多东西都是值得自己学习的。他也非常感谢这份工作,因为这份工作让他经常到全国各地顶级酒店入住如巴黎丽兹酒店、伦敦的四季酒店、香港的半岛酒店、纽约的瑞吉酒店等,这些经历可以让他去领略感受这些城市的优雅及美好的事物。

同样的,若想要家庭与工作能够巧妙的溶于生活,是需要精心去研磨的。除了把兴趣当成工作使其变得愉快之外,Daniel还能巧妙的把各种兴趣爱好溶于家庭与工作中。人们经常说世界是多姿多彩的,不同的人,用不同的眼睛看到不同的世界,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色彩,加以描绘一幅美丽的画。对于Daniel来说,兴趣爱好就是把家庭与工作巧妙融合到生活中的催化剂。他认为,一个没有兴趣爱好的人,如果一味的只知道工作,他看到的世界一定是黑白的单一色彩,由此就很容易忽略家庭,甚至连生活也只是生硬的线条。所以他会一直坚持将近十年的每周三次的游泳来锻炼出健康的身体;看各种题材与风格的电影来柔和公式化的精神;去各国旅游来开阔自己的眼界,净化自己的心灵。

把兴趣溶于工作与生活中的Daniel,在与家庭的相处中,无疑也是精细温柔的。

享受与家人的时光

生活中永远少不了的话题就是家,作为一个人内心最大的归依之处,每个人在谈论家庭的时候,多少会让惯于淡定的自己变得柔软起来。因为即使在外漂泊数年,即使内心有着一颗翱翔于天际的心,一旦到了佳节时日,一旦遇到挫折,家庭、家人便会不由自主的浮上心头。一旦回到家中,戒备的心,伪装的笑容都会随着大衣的脱下而剥落。

“在大都市中,往往大家习惯于将许多生活上的疏忽归结于忙,用忙来推脱与父母、与孩子甚至与伴侣的交流,但是,你会发现,给家人的关怀并不需要很复杂,只需要跟他们一起吃一顿饭,给一个亲切的问候,甚至露出一个微笑,都能让他们心情愉悦的度过一整天。” Daniel说。

因为家与工作都在广东,所以与父母同住的他会每周日和家人一起早茶聚餐,一起聊工作,聊生活,甚至可以开一下无伤大雅的玩笑,让这些欢笑声来填满整个空间,也开始美好的一天。这不仅增进与父母之间的感情,更能够放松身心,去感受亲情溶于生活的细腻。旅行并不是年轻人的权利,更是老年人的权利。为了能够与父母分享最美的风景,最愉悦的旅程,他每年都会与家人一起来一场不大不小的旅行,不仅能让父母散心,也用实际行动来表达自己对于他们的关心与爱。

并不是你一出生,上帝便给你描绘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因为生活是自己的,想要活出精彩,需要靠自己描绘,而这正是Daniel用自己的精彩生活告诉我们的。呼吸一次清晨的新鲜空气,去山顶看一次日出日落,感受一次陌生的城市风情,才发现:生活需要自己细心研磨,无味的生活才会产生醇厚的香甜。

课题展示课研磨活动总结 第9篇

在幼儿园流行这样一句话:“好课多磨”。在“磨课热”一浪高过一浪的热潮中,“磨课”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磨课指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反复实践、反复琢磨、反复改进。”磨课意味着用集体的智慧来重新构建一个教学活动,运用不同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会产生怎样的教学效果,不断地上、不断地改,最终要形成一种最能让幼儿学得通透的方法,磨课是一个过程,并不是最终的目的,它是我们教师为了获得更高的教学功效而采取的一种自我修炼的手段。

在历时一个星期的磨课活动中,上课老师能针对自己班级的研究课题设计教案,准备教具进行第一次研磨,课后根据活动效果进行反思,听课老师提出整改意见;继而上课老师根据一研整改意见对活动进行修改,并进行第二次研磨活动,并再次进行反思,根据二研整改意见对活动进行修改,同时进行第三次研磨活动。在反复的研磨中,为年级组教师搭建了互动、展示的平台,教师们在相互的交流、思维的碰撞中获得实践智慧的发展。通过层层深入反思,让我们不断解读自己与他人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理念,分享了许多有效的教育策略,有效提高了教学活动效率,同时,也培养了教师们的实践反思能力。

在这样反复听课、评课、研课、磨课中,教师观摩反思、参与研讨的同时,也使自己的教学实践有了一次全新的洗礼,通过这种互动交流,促进了教师们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

2、在反思中成长

在我们的磨课过程中,或许有成功,或许有失败,但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努力寻求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手段,教学的趣味性自然而生,也就能达到教学的理想境界。课堂教学中微不足道的细节,往往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水平、折射着教师的教学思想、表达着教师的教学风格,体现出一位教师的实力和动力。在磨课活动中,我们应该注重在细节问题上的“磨”,如“这个问题该怎么提”、“幼儿操作时,老师应做些什么”……有时候细到连老师站立的位置都要“磨”一番。

在教师上完精彩的示范课后,所有教师一起为这些课“把脉”“听诊”。上课教师说活动设计、活动亮点及存在不足;听课教师针对目标、过程、效果、提问设计、师幼互动等各方面进行评议,大家畅所欲言,一起为课堂设计献计献策,体现了老师们严谨的治学态度。最后,上课老师自己进行反思。通过研讨活动,每位教师都把研讨中反思的观点放到实践中去验证、提升,使教学水平及实践反思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正是有了研磨,才让教师们在反思、创新、再反思中慢慢成长起来。

如何研磨一节课 3 第10篇

首先非常感谢谢老师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能与在座的各位老师共同探讨,共同学习。说实在的,当我接到谢老师的电话时,既惊喜又害怕,惊喜的是它勾起了我对这个灿烂的舞台多少美丽的遐思,同时也让我莫名地滋生出无限的困惑与忧愁,是呀,在数学教学这个广袤的宇宙,我只是飞过了其中很有限的一偶,拿什么去搏击长空。谢老师交给我的任务是上一节课,然后结合这堂课谈谈自己磨课的一些经历和感受。我们知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研磨一节课,需要付出的实在是太多太多,然而我们的收获也很多很多,现在我就结合磨这节课的一些经历,来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也可以说是我上课之前的美好设想。

一、磨理念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磨教学理念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只有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摒弃浮华,才能高瞻远瞩,施展自如!读你千遍不厌倦,千呼万唤始出来——磨教材有了正确的教学理念引领,就可以进一步磨教材了。

二、磨教材

只有走进教材,才能走出教材

1.解读教材要“瞻前顾后”

新课改下我们该如何有效地解读教材呢?

数学知识的存在往往不是孤立的,单一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因此,我们在研读教材时,要善于梳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力求找出它们的共性点,立足共性点再确定教学重难点。然而,在解读时,我们不仅仅只关注本节课的知识,还要学会“瞻前”,了解新知的基础知识,找准知识的逻辑起点;要分析“顾后”,把握新知后续学习的联系点。就《小数的意义》这节课为例,它是小数数学的一节经典课,北师大版教材和人教版教材都安排在四年级下册,虽然编排体系不同,但都是在“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我们首先来简单的了解一下教材所处的地位(幻灯片)。在我的理解中更愿意把“小数的初步认识”作为系统学习“小数”的准备课来处理,因为“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还没有真正切入到小数的本质内涵上来,内容更侧重于为学生呈现经验认识的东西,引导学生将对小数与分数已有的认识经验全部暴露出来,并借助某个具体量来初步感知小数和分数间的关系,进而直观认识小数。这种认识仅仅是一种直线层面的连接,不具有机构化与抽象归纳的特征。如“1”角可以用用0.1元来表示”,1角也可以用1/10元来表示”,引导学生感知0.1元和1/10元可以表示同一个量。教材没有上升到0.1元=1/10元的要求,更没有出现0.1=1/10这样的要求。而“小数的意义”——它追求“小数”概念的数学理解。“小数的概念”是一个不断累积与升华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对“小数”的认识经验,起始于生活,其前概念中具有丰富的感性材料做支撑。当然,学生对“小数概念”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于此,于是在“小数的意义”一课的教学中,更多关注了数学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小数的意义”一课,不管从人教版还是北师大版,同样从教材呈现的主题图和例题来分析,这节内容的重点是帮助学生建立“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的概念。我们明显感到,教材有意识的把关注“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以及三位小数与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之间的对应关系”,作为引导学生理解“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这一本质内涵的重要过程,充分体现了教材编写利用数学知识内在的逻辑结构,帮助学生理解“小数既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的意义这一意图。综合以上分析,我认为,三年级下册教材“小数的初步认识”更多关注了小数与分数之间的线性联接;四年级下册教材“小数的意义”则注重了“小数概念”数学内涵层面上材料的呈现。

因此,我们要透过教材的表面现象,脱去教材漂亮的外衣,善于挖掘例题和习题背后的知识点,尽量让知识点变得充盈和丰满,而且要关注例题与习题的匹配与关联,分清习题的层次。罗列出课堂的相关知识点,有利于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2.整体解读教材要“深入浅出”——线的贯穿

整体解读教材需要真正地“深入”教材,才能将新知识“浅出”,不能孤立地静止地看教材,而应以一种整体、动态、联系的视角,把教材内容纳入整个学科知识网络之中,理解编者意图,理清整个知识点的基本分布结构,理清知识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找准新旧知识的生长点。这样,就能将散乱的知识点进行有效的整合和串联,形成整体教学框架。

1. 集中力量找准关键点,去粗取精。

要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往往在权衡知识点的主次后,需要寻找一条合理的突破路线。这样的关键点往往是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起到点石成金之效。

2. 关注整套教材的基本结构,理清教学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

数学知识一般具有联系性,因此很多知识需要以整体的观念去统领。明确每节课所学的知识点、知识块在整个单元、整册教材和整个小学阶段所处的地位与作用,从而明确教学的着力点。

又如在小学阶段学习习近平面图形面积的过程中,教材是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再从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再到圆的面积来编排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学习是借助面积单位数格法推导的,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是转化成长方形推导的,对于三角形和梯形是要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或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推导出面积公式,这里的公式推导的教学主要是借助转化的思想让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3. 关注数学思想方法和基本活动经验的渗透。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学生可持续自主发展必备的学习依据。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与探究数学知识是数学内在本质各个侧面、各个层次的体现,我们要透过数学知识表层,深层次挖掘其背后所隐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活动经验。

例如,教学“小数的意义”时,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小数概念的产生,而是在产生过程中学生

领会了怎样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积淀了怎样的数学活动经验。解读时,我们将“转化”思想置于最直观的过程性目标去统率,关注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通过多种渠道感悟小数概念产生的过程。而这些都是隐性的暗线,需要教师在解读时贯穿于知识点中。

因此,解读教材时我们需要深入浅出,尊重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围绕教学重难点,寻找突破的策略,大胆地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修改、调换和删减等,将各个知识点借助一定的情境或载体串联起来,而数学思想方法和活动经验的渗透更是不可或缺的纵线,理清教学内容的纵横联系,教学的思路便会顿显柳暗花明起来。

三、整体解读教材要“居高临下”——面的构建

研读了教材中的知识点,并做了相应的教学处理,但是在整体把握上我们往往还缺乏整体引领的高度,缺乏整体解读的理论依据。所以,我们更需要从知识的历史背景中去查考,去质疑知识的产生历程,从而更能洞悉编者的教学意图。这样,在把握了教材内容的点和线的同时,更凸显出知识面的构建。

(1)查考教材知识的历史研究背景以及所处的地位

(2)拓宽教材研读的多维度视角

(3)倡导参阅教学参考书

(4)倡导参阅不同时期的教材

(5)倡导参阅不同版本的教材

北师大版教材和人教版教材都安排在四年级下册,虽然编排体系不同,但都是在“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现我想结合两个版本进行教材的对比解读。

小数的引入:

人教版教材以主题图的形式简要呈现了小数产生的过程。如下图

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到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得不到整数得得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从而引入了小数。

北师大版则是提供了用小数表示的商品的标价、50米跑的成绩,学生的身高,体重和体温(如下图)

从以元、角、分为背景的学习材料扩展到更广泛的生活情境,进一步促进学生对小数的认识,是学生认识到小数和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对比分析]:两种版本教材的不同编排,实质上也体现了小数概念的引入通常采取的两种做法:一是从生活实例出发,二是从表示度量结果的需要出发。两者都是学生能够理解的。

2.学习材料的选择

人教版教材基于学生熟悉的长度单位,选取米尺作为小数意义教学的直观教具,如图:

以长度单位为例来说明小数实质上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北师大版教材则利用直观模型把小数和十进分数联系起来,让学生来认识小数的意义。把一个正方形看做”1”,把1平均分成10份,1份是它的1/10,利用直观模型建立0.1和1/10的联系。

[对比分析]:对十进制计数法和分数的认识是学习小数的两个重要基础.学生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学的初步认识时,接触到的学习材料是元、角、分和相关的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这些材料的共同特点是相邻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不管是人教版,还是北师大板教材的数学模型,都是基于十进制记数法的.对学生的学习而言,小数的意义是比较抽象的,而两者都是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和具体的图形结合起来,有效的降低了学习的难度.3、知识的应用

人教版教材在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后,安排了一个“做一做”的活动,通过分数和小数表示出涂色部分,学生进一步感知分数和小数的联系,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如图:

北师大版的教材安排的“填一填”活动,既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又是小数直观模型的扩展。

【对比分析】由于学生没有系统学习分数的知识,理解分数的十进关系有困难,为此人教版教材除了借助计数单位(主要是长度单位)的十进关系来帮助学生理解外,在练习中还安排了很多根据十进制计量单位理解小数的的实际意义的练习。

而北师大版教材的知识应用借助小数直观模型,使学生在知识的应用过程中直观地感悟到十进制计数法从整数扩展到分数的过程,这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并认识到小数的价值及其在数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

新课程的教学设计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备课,教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把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来利用。当然,在改变教材内容与呈现方式之前,我们必须深入地解剖教材,明确教材背后所蕴含的设计意图。要从有形的文字中读出无形的思想,要从静态的材料中看出动态的策略和方法,要从简约的内涵中构建出丰富的外延。

只有把文本读厚,才能把课堂上薄

三、磨目标

深入理解教材之后问自己:这节课我究竟要干什么?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它决定着我们将带学生去哪里?我们一定要在读懂教材的基础上才能确定教学目标。

1.读懂教材

准确定位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它决定着我们将带学生去哪里。我们一定要在读懂教材的基础上才能确定教学目标。在听课的过程中也曾碰到过一些不能把握教材的现象,比如把本节课的目标加大、增难;还有的没有弄清知识的前后联系找不准认知起点;甚至有的就是基于知识与技能去确定目标,完全忽视了方法与过程、情感目标。所以我们一定要在充分读教材,读懂教材的基础上准确定位目标,这是落实目标的首要条件与基础。在比如说小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意义这两堂课目标的区别在哪里?

2.读懂学生

修正三维目标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的三维目标最终是要服务与学生的,所以读懂学生更是实现三维目标的重要条件。我们要读学生的生活经验、读学生的认知基础、读学生的兴趣所在……只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和修正教学目标,我们才能达到为学生的发展而教。

3.读懂课堂

落实三维目标

确定好三维目标,基于目标的教学设计最终要在课堂中去实现,在教学中教师怎样的引导至关重要。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成情况随时调控、引导完成教学目标。有的教师的三维目标仅仅停留在纸上、并没有真正用于指引自己的课堂,这是教学大忌。我们要防止课堂教学中目标的严重偏移。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努力做到落实三维目标,达到为学生的发展而教的目标。

四、磨学生

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深入课堂

学生在哪儿?——我们就从哪儿出发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层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应该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确,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读懂学生,正确把握学生的探究起点,课堂才有根,课堂才有实效。而教学前侧正是帮助教师找准教学起点的有效手段。

对于小数的意义,四年级的学生已经过知道了什么?学生的学习起点究竟在哪里?已有的知识链上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有哪些可利用之处?该如何确定我们的教学起点?为了弄清这些问题,我对学生进行了前侧。

从前侧中发现的问题

1、学生对小数的认识主要还是依托元角分的生活原型

2、脱离直观图,不少学生用分数表示以元为单位的数量有困难。因为在三年级学习分数时,学生主要通过把分数与形象的直观图建立联系,在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中初步认识分数。在前侧试题中虽然有把“1”平均分成10份、100份“这样的情境,但脱离了直观图的支撑,不少学生用分数表示以元为单位的数量时出现了困难。

3、在大多数学生的认知体系中,分数与小数是两种独立的数,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学生很难自主发现小数和分数的联系。

于是我做了这样的思考:

1.连接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把小数意义扩展到更广泛的生活情境中。在前侧中我发现学生对小数的理解主要依托元,角、分的生活原型,看图得到1/10学生完全理解,可是看图得到0.1,如果不直接告诉学生,站在知识的逻辑起点上考虑,学生能理解吗?于是我在思考:认识一位小数的意义时,能否从学生的认知起点“元、角、分”切入,把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直观模型连接上后,能否再从以元、角、分为背景的学习扩展到更广泛的生活情境中去

2.借助直观模型抽象出“1”,数形结合进一步理解十进分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意义

3.借助直观模型沟通小数和十进分数的联系

1、学情资源“学情”:不该遗忘的教学资源“学情”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能力差异和特点的具体情状。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处于主流地位的观念是“教”大于“学”,“教师主宰课堂”,“学情”也就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其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种种问题是最可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学要坚持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原则,以学习者的人本主义和终身发展为取向,以学习、探索、提升为特征,充分展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和探究意识,做到关注学情,以学定教,有的放矢。

2、教材的逻辑体系

3、潜在的可能性资源

4、个体的差异资源

四、磨选材——拿什么材料来干?

数学课堂中学习材料的选择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而为学生创设的一个特殊的学习资源。教学中,组织不同的学习材料或对相同材料的不同组织,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就截然不同。学习材料的选择与使用往往会影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数学能力的形成。我能否在材料的选择上诞生灵感,做到“独具匠心”?如何选择小数的意义这个知识点所依附的有效学习材料?如何选择有利于学生思维投入的学习材料,成就活化的知识?如何充分地挖掘每个材料的价值,将学习材料之间的知识“联通”起来?

五、磨建序——按什么顺序来干?

六、磨课堂

1、怎样的引入才能吸人眼球

生活情境——媒体的作用真的很重要吗? 数学情境——数学思考从哪里开始?

2、教学展开应该重点解决什么问题?

学习重点——知识技能掌握了吗?

学习难点——数学思想方法渗透了吗?

3、练习和拓展的目标如何定位?

模范——所有学生都学会了吗?(让所有的学生都掌握)

变式——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吗?

4、预设和生成之间如何转变

预设——你的经验足以支撑了吗?(预设丰富、到位,潇洒,自由,悦纳,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功在课前

生成——是否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学习数学(追问和反问)教研活动——发现问题——以问题问中心——展开研讨 思想可以借鉴

经验可怕和可贵

我感觉磨课的意义有这么几点值得关注:

第一,磨课是一种发现。在磨课过程中我们不断发现问题,发现矛盾,发现盲点,当然也不断

发现教育教学的规律,不断发现知识特征和知识的美,不断发现教师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不断发现学生的个性……这种发现不断为我们打开一个又一个新的天地,吸引我们前行。

第二,磨课是一种带着发现的重新出发。磨课不是一直往前走,同一节课上了在不同的班级上,从形式上看每一次都是回到原点重新上这节课,其实每一次都是带着前一次的发现重新出发,每一次出发都是在不断地接近教学的真理。

第三,磨课可以让我们享受到职业的高峰体验。天天没有变化的备课上课会让人对教学产生一种厌倦,而打破这种平衡,来磨一节课,感觉就不一样了。它让你的智慧和才华汇聚到这节课里,让你产生一种成就感、价值感。

第四,磨课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永远是一个过程。不是说磨一节课、几节课或磨一年课就完成了我们的专业成长,它应该是伴随职业生涯始终的长久过程。据此看来,磨课的本质实际上是一种生命的修炼。

磨课究竟磨什么?首先,磨课磨的是一种思考力。磨思考力,其一是穷追不舍,穷追不舍磨出的是思考的深度;其二是独立思考,独立思考磨出的是自己的个性;其三是去粗取精,磨去一些不科学的思维方法和错误理念。

其次,磨课是对教育智慧的一种内化。教育智慧是一种实践智慧,这种实践智慧你要掌握它,仅仅靠先知前贤们的告知是不够的。我们今天讲的许多教育理念,比如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等等,孔子两千五百多年前说过,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陶行知说过,我们老师人人都耳熟能详,但为什么依然不会做或者做不好?因为它是一种实践智慧,你不在课堂上去实践,你是悟不到它的真谛的。磨课就是把这些先知前贤已经得出的教育真谛通过实践内化为你自己的智慧。你不磨,就悟不到真谛;你不磨,就不会有那种豁然开朗醍醐灌顶的感觉。最后,磨课最终磨的是个性,是特色,是自我。

磨课应注意些什么?首先,磨课不能迷信权威。因为教育智慧是一种实践智慧,必须靠自己通过实践去获得。磨课一定要从自我教学风格、专业积淀、个性气质出发往前走。所谓专家引领,只不过借助他们智慧的光芒,把我们前行的路照得更亮一些,而不是跟着他走,走到他的胡同道里。其次,磨课最重要的是以学生为本,心中必须有学生。忽略了这一点,就很容易导致磨课的失败。也就是说,老师在磨课的时候,你的每一个技巧、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方法都要指向学生。举个例子,你不能提

前做好一套衣服带到课堂上,不管学生的身材大小就往上套,磨课是要准备好充分的布料、针线,到了课堂上,根据学生的身材现场量体裁衣。再次,磨课不能过于追求完美。磨课最终并不是要体现我的设计有多好,环节有多妙,老师上得有多好,而是最终要看学生学得怎么样。

上一篇:液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下一篇:关于大学生网购情况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