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2024-05-22

《陈情表》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精选8篇)

《陈情表》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第1篇

《陈情表》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一、导入课题

以简介作者及后人对该文的评价导入。

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无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

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

文章言辞恳切,真挚动人。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二、指导学生疏通字词,理解全文内容

三、反复诵读课文,思考“情”在本文中有几层含义?

引导:本文的题目是《陈情表》,“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陈”是陈述的意思,情:(1)情况(事实);(2)衷情(孝情、苦情、忠情);(3)情理(忠孝之道)。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

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形象生动骈散结合自然精粹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文,思考:为何“陈”?“陈”什么?

提示:为何陈----用原文作答:除臣洗马,不能就职。(不想到晋朝为官)

陈什么---用原文作答:夙遭闵凶;更相为命;不能废远;愿乞终养。(陈述年幼时的孤苦及祖孙的相依为命,自己的一片孝心。——

二、赏析构思艺术

1.讨论:在陈请终养祖母这个要求时,李密碰到了什么困难?

引导:作者处在一种忠孝两难的矛盾境地里,请大家把作者的这种矛盾境地读

来。

进一步引导:什么地方写了“孝情”?

第一段,请一二组同学朗读第一段,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进一步引导:什么地方写“忠情”?

第二段,请三四组同学朗读第二段,也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2.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这样一个二难的境地里,李密是被动的,言辞稍有不慎,不仅达不到陈请的目的,还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下面我们来看看李密是如何化解矛盾,变被动为主动的。

3.思考讨论:请补写出“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后面省略的一句话,并想想作者为什么要省略这句话?

提示:故臣当终养祖母,不能废远。

引导:这是一个三段论式的推理,作者大前提,小前提,但结论却没有说,请你说出结论,并想想作者为什么不把这个结论直截了当地说出来,而是宕开一笔,写自己少仕伪朝的事?

4.思考:假设你是晋武帝,正与李密面谈,此时李密直接提出了终养祖母的请求,你晋武帝能不能一两句话就把李密驳得哑口无言?

引导:晋武可能会说,既然你要终养祖母以尽孝心,为什么在蜀汉你又出来做官呢?

因此,李密深知,这段历史是不能回避的,只能剖明自己心迹:一仕伪朝“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二在圣朝“宠命优渥,岂敢盘桓”让晋武帝明白自己的忠心。最后再以一幅祖母病笃图深深打动了晋武帝,让他明了自己不能出仕的唯一原因只是因为祖母病重,从而提出不能废远的要求。

提示:李密在分析矛盾时将孝治天下的理与祖母病笃须尽孝的情作了对照,应作什么选择其情理不言而喻。

5.朗读思考: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尽孝与尽忠两者矛盾的办法是什么?他是怎样提出这个办法的?

引导:作者以列数字作对比的方式提出了先尽孝后尽忠这一解决矛盾的办法,合情合理,再加上李密在最后再表忠心,不容晋武帝置疑,不得不答应李密的陈请。

提示:尽忠日长,尽孝日短:先尽忠后尽孝。(投影)

6、将本文的第三段和第一段调整一个位置,先讲理后讲情好不好?

引导:出于情,归于理,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陈情于事,寓理于情。总之,全文首先陈述个人悲惨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母孙的特殊关系,作为陈情的依据。继则写自己愿意奉诏,但又以刘病日笃,处于狼狈之境,借以博取晋武帝的同情。再则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恳求准许所请。同时更表明自己心迹,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后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案。全文构思缜密,脉络分明,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

三、赏析语言

有好的构思,还要有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这样文章的力量才能发挥出来。《陈情表》明显的保留了赋的语言特点。《古文观止》评论《陈情表》的语言,说它“至性之言,悲恻动人”;有人说,《陈情表》的语言是有形的,有声的;读《陈情表》你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看到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恻,看到帝王微笑背后的恼怒,看到作者诚惶诚恐的怖惧„„;你还可听少年的无助哀叹,老人病中无奈的呻吟,孝子恳切的哀告,帝王严厉的呵斥„„

请轻声朗读课文,把你认为好的语句画下来,读出来,然后结合文章的构思,说说这些语句有什么特点,好在哪?

(学生读书思考约3-5分钟,老师巡堂了解情况)

重点赏析语段(句式,用词,修辞手法,表情达意的效果):

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引导:四字骈句,语势连贯、紧凑,不拖沓,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以情动人,让晋武帝化严为慈。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直陈其事,白描手法,把自己形只影单,孤独寂寥,极为形象地表现出来,读之让人动容。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引导:一连用了“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准确地陈述了自己“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的实情以及由衷的感恩戴德之情。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路;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引导:四字骈句的排比渲染出圣命逼人的紧张气氛。

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文势如行云流水般通畅。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引导:对偶句,一外一内都强调一个“无”字,写出了自己举目无亲,后代尚小无人终养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动表现出来了,让人觉得急切而无可置疑。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也是对偶句,恰当地表达了自己深受圣朝恩宠的感激。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都是对偶句。运用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式,使语气显得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读来朗朗上口,使文章的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对偶句: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3.“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以落日喻人命,贴切在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浓烈的抒情色彩,能极大地引发读者的同情;“朝不虑夕”虽是夸张却给人无可置疑的真实;再加上四字骈句,有诗一般的韵律,如泣如诉,读之无不令人动容泣下。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以鸟喻人,回溯至动物的本性,鸟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诚挚恳切之情溢于言表,岂能不打动人?

比喻句: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

4.提问:你能说出哪些成语出自本文吗?

引导:此文的问世,为后世提供了众多的惯用语,一直流传至今,如“躬亲抚养”“零丁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更相为命”“生当陨首,死当草结”等,均成为人们信手拈来的语句。

5.小结:

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文势如行云流水般通畅。

对偶句: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比喻句: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

丰富了中国语言的词汇。

四、作品评价

(一)通过两个拓展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更深入认识本文构思慎密,语言精粹的特点。

1.讨论:有论者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引导:

1、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决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能应诏的。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昧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

引导:

2、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他曾说刘禅“可次齐桓”。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这种想法,被晋武帝多少察觉到了,因此“州书切峻,责臣逋慢”,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闻”时,发生了更大的困难。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

开放性问题,各抒已见,自圆其说。

2.讨论: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

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

(二)讨论:你如何看待李密的“忠”和“孝”或“义理”?

(三)引入前人评价,以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的兴趣。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教案点评:

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因此,本设计便从思考“情”之内涵出发,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本文形象生动骈散结合自然精粹的语言。

《陈情表》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第2篇

陕西省佛坪县中学

王宝杰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

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指导学生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常识。

过程与方法:

3、引导学生赏析本文行文思缜,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

4、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继承“孝”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教读方法设计:

本文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传世名作,宜采取多种方法反复诵读;对难于理解的段落,可以采取研究性学习策略,提供相关研究资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在自学和讨论中获取新知。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系统

教学时数: 3 课时

课前预习:、通读全文,借助工具书解决文中生字词音义问题;

2、初步了解所表达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温习第一册第四单元的几篇文章,体会烛之武、邹忌、触龙的劝说技巧,并和同学讨论李密陈情的婉曲方式。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熟悉课文,掌握古汉语语词知识,理清课文思路。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传诵千古的绝妙好文,它陈情恳切,言辞婉转;它情理兼备,诚款感人;它缘情挥洒,流畅自然,这就是晋代文学家李密的名作《陈情表》,(投影《出师表 — 李密 》,学生会以为老师错了,教师解释)《出师表》是诸葛亮的作品,“出师一表真名世”,初中学过的诸葛亮的这篇文章的确是名世、传世之作。(屏幕隐去“出师”二字,仅留“表”字)“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是臣子向皇帝陈述己见的奏章。内容多是劝进、辞免、庆贺、贡物等。它与一般上书奏折的不同在于常含有表示陈情、诉说心曲的意思。如诸葛亮的《出师表》。《出师表》就是诸葛亮向蜀汉后主刘禅陈情的奏章。“出师一表真名世”的下一句是“千载谁堪伯仲间”意思是“千年以来谁可以和他相比呢?”我不敢举哪个名人去和诸葛亮比较,但就在诸葛亮之后不足一百年的晋朝,有一篇奏章足以和《出师表》相媲美,它即是李密的《陈情表》。(投影显示“陈情”二字)千百年来,有“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以上苏轼语)读《报任安书》不下泪者,其人必不为人。(后人续)”的说法,可见该文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写作背景)这篇散文选自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原题为《陈情事表》。李密(224~287),名虔,字令伯,晋初散文家。武阳(令四川彭山县)人。祖父李光曾为蜀国朱提太守。父早亡,母何氏改嫁,幼小的李密被祖母刘氏收养。为人正直,颇有才干,长于《春秋左氏传》。年轻时曾仕蜀汉侍郎,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蜀之后,秦治三年(公元267年),晋武帝立太子,曾几次征诏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因侍奉祖母均辞命不从。在封建社会里,违抗君命是大逆不道的行为,更何况是一个“至微至陋”的蜀汉降臣。但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而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这就给李密以拒绝的借口。后来晋武帝催逼甚紧,李密就以“侍奉祖母”为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的表文《陈情表》,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何况李密是一个亡国贱俘,四次征诏,四次拒绝,这就很容易使武帝产生疑虑,以为李密是怀念旧朝、不满新朝,于是李密在“孝”字上做足文章,采取婉转的方法和坚决的态度。而相传晋武帝看了此表后很受感动,特赏赐给李密奴婢两人,并命郡县按时给其祖母供养。祖母死后,李密无奈还是出任了太子洗马,官至汉中太守。后被谗免官,死于家中。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轻声诵读课文,对照注解,自己初步疏通课文;同时提醒学生注意以下词句:

(1)注意以下加点字的读音或词义:

险衅

夙遭闵凶

门衰祚薄

日薄西山

茕茕孑立

床蓐

陨首

逋慢

矜育

拨擢

优渥

期功强近

终鲜兄弟

除臣洗马

日笃

(2)注意以下加点虚词的词义或用法:

以:臣以险衅

臣以供养无主

猥以微贱

臣具表以闻

圣朝以孝治天下 但以刘日薄西山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3)注意以下加点的实词:

慈父见背

形影相吊

察臣孝廉

举臣秀才

拜臣郎中

拜表以闻

寻蒙国恩

除臣洗马

犹蒙矜育

不矜名节

愿乞终养

拜表以听

臣之辛苦

(4)注意以下句式: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2、指导学生再读全文,提醒学生注意各段的感情基调。

第一段:凄苦,悲凉;(亲情)

第二段:感激,恳切;(孝情)

第三段:真挚,诚恳;

第四段:忠诚,恳切,期待。(忠诚)

3、结合“表”的文体特征,提问:

1)是谁陈情?

学生回答后,投影:

李密)向谁陈情?

晋武帝。(投影)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陈什么情?

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

4、李密怎样才能说服晋武帝呢?(引同学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李密要想说服晋武帝,是应该先晓之以真情呢,还是喻之以大义?是的,李密先自诉家庭的悲惨境况,让晋武帝一开始就落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凄苦悲凉的氛围之中。

三、分析课文

(一)翻译理解分析第一段。

上面,我们总体把握了《陈情表》,了解了作者李密向晋武帝陈情的目的,也委婉表达了辞官不做的目的。那么,下来我们就来具体学习李密到底陈述了哪些情感,又是如何陈述自己的情的。

1.朗读。

2.检测巩固下面几个词的读音。

险衅 xìn

夙sù

闵mǐn凶

愍mǐn

终鲜xiǎn兄弟

门衰祚zuî薄

期jī功强qiǎng近

床蓐rù

茕qiïng茕独立

3.指导学生翻译第一段。

臣李密上言:我因为命运不好,幼年时就遭到不幸。生下来只有六个月,父亲就去世了;长到四岁的时候,舅父强迫我的母亲改嫁。祖母刘氏怜惜我孤单弱小,亲自加以抚养。我小时候经常生病,九岁还不能走路,孤独无靠,直到长大成人。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没有福泽,很晚才得到儿子。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家里没有照管门户的僮仆。孤单无靠地独立生活,只有和自己的影子相互作伴。而祖母刘氏很早就为疾病所纠缠,经常卧病在床,我侍奉饮食医药,从来没有离开过她。

4.注意下面几个词语的意义或变化

闵:通“悯”,忧伤

见背:古今异义,背弃我,这里是死的委婉说法。见,我。

不行:不能行走。古今异义,今译不好,不可以。

成立:古今异义,成人自立。今译成功或建立。

儿息:儿子。

外:在外面,名词作状语。与下面的“内”同。

吊:安慰。形影相吊意思是只有形体和影子互相安慰,形容极其孤单。

婴:缠绕。

5.第一部分陈述家庭的不幸和祖孙相依为命的情形。朗读第一段,说说作者说了自己哪些不幸的人生经历。

臣以险衅,夙遭闽凶,概括自己的坎坷命运。

然后讲述幼年时期失父失母,孤苦多病,全赖祖母抚养;再述家门人丁不旺,祖母疾病缠身。

6.作者为什么要向晋武帝陈述这些不幸的遭遇?

由当时的处境看,如果李密一开始就向晋武帝提出辞官的请求,不但达不到目的,而且可能性命不保。因此,李密先不谈上表辞官的事,而是从自己幼年遭遇和家庭困境说起,回忆了自己幼遭不幸与祖孙俩相依为命的经历,营造一种悲戚的情感氛围,达到以情动人的目的。

因此这段文章的朗读基调应该是——凄苦,悲凉。

7、文章一开始,作者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学生回答:总摄作用)它总提了哪几个方面?(学生讨论,不必拘泥固定答案。教师提供参考答案,投影逐条显示)

第一: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

第二:年幼多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

第三:两辈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

第四:祖母年迈,夙婴疾病,卧床不起。

四、结束语:

仅仅有第一段的悲苦说辞,能够打动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吗?晋武帝会不会认为这是他为保留名节坚辞不仕的托辞呢?这个问题对于李密来说至关重要 , 这关系到他的身家性命。李密是怎样陈述的,我们下一节课再赏读《陈情表》的其他章节。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继续积累古汉语语词知识;赏析李密婉曲的言辞技巧;鉴赏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教学过程 :

一、教师背诵第一段前两句,引导学生齐诵全段。

二、导入

悲苦的家庭境遇最容易引起别人的同情。李密在第一段里诉说了自己的“四大不幸”,足可以引起晋武帝的同情了。但问题在于晋武帝建立新晋,招揽人才,收买人心,“我征召你一个李密,你就照顾祖母,辞不应征,你不是存心不给我个面子吗?我看你还咋说?”我们首先看新晋对李密的态度。

三、分析课文

(二)翻译理解分析第二段。

1.朗读第二段。

2.注意下面几个词的读音。

逵kuí

猥wéi 陨yún首

洗xiǎn马

逋bū慢

日笃dǔ

3.学生翻译第二段。

到了晋朝建立,我沐浴在清明政治的教化之中。前些时候太守逵推举我为孝廉,后来刺史荣又推举我为秀才。我因为没有人能照料祖母,就辞谢掉了,没有遵命。朝廷又特地颁下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洗马。以我这样卑微低贱的人去侍奉太子,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够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辞谢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回避怠慢;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比星火还要急。我很想奉命为国奔走效力,但是祖母刘氏的疾病却一天比一天严重,想姑且迁就自己的私情,但是报告申诉又得不到准许。我现在是进退两难,处境狼狈不堪。

4.注意下面几个词语的意义和变化。

察:察举,举荐。

举:推举。

拜:授予官职。

寻:不久。

除:拜官授职。

孝廉、秀才、洗马:晋代的官职。

陨首:杀身,牺牲生命。

闻:使„„知道,使动用法。

逋慢:怠慢。

急于星火:比星火还急。状语后置,于,比。

奔驰:赴京就职。古今异义。

日笃:一天天沉重。日,一天天,名词作状语。

告诉:古今异义。申告诉说,报告申诉。

进退:到朝廷做官,辞官不做。古今异义。

5.如果第一段作者借助亲情博取同情的话,那么这一段就是动之以理。作者反复陈述朝廷对自己的知遇之恩,表达了感恩之情。同学们说说哪些是说朝廷对自己的恩遇,哪些是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的?

知遇之恩:察臣孝廉,举臣秀才,拜臣郎中,除臣洗马,表达感恩的句子:寻蒙国恩,非陨首所能上报。

6.其实这段文字还是扣住了一个“情”字来说的,如果第一段说的事亲情,这段说的是恩情。因此朗读基调应该是——感激恳切的。

7.从本段中我们看到的是李密的态度坚决呢,还是他的哀婉陈情?(词意凄恻婉转,恭谨虔诚,外表象是俯首乞怜,令人同情。实质是态度坚决,还是不去应征。)

8.情以动人,理以喻人。如果李密仅仅想用情来打动晋武帝的话,也许晋武帝会稍动恻隐之心,而这种恻隐之心很快就会从搞政治的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心中溜走。你尽孝但不能不尽忠啊?自古说“忠孝不能两全”,舍孝而全忠嘛!李密用以陈情的第二手就是(稍顿,待学生说出“晓之以理”后)“喻之以孝道之大义”,(为什么李密从“孝”的角度来说理呢?)因为晋武帝治国标榜的是“以孝治天下”。

二、翻译理解分析第三段:

过渡语:

前面我们学习了《陈情表》扣住“亲”和“情”为自己委婉辞官作了铺垫,但是我们知道,仅仅以情动人还是不够的,还要晓之以理。今天我们接下来看看作者是如何通过说理来说服及武帝的。

1.学生朗读第三段。

2.注意下面几个词语的读音。

矜jīn育

拔擢zhuï

优渥wî

更gēng相xiāng

3.指导学生翻译第三段。

我想圣朝是以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故旧老人,尚且受到怜惜抚育,何况我的孤苦尤其严重呢。再说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郎官,本来希望能够得到更为显达的官职,并不自以为清高。我现在是卑贱的亡国之俘,实在微不足道,承蒙得到提拔,而且恩命十分优厚,怎敢徘徊观望而有什么另外的企求呢!只因为祖母刘氏已是象太阳将要下山的人,生命不可能维持太长的时间,已经处于朝不保夕的境地。我如果没有祖母抚养,就不可能活到今天,如果祖母没有我的照顾,也不能够安度她的晚年,我们祖孙二人,相依为命,正是由于这种出自内心的感情使我不能弃养而远离。

4.注意下面几个重点词语的意思或用法。

故老:年老而德高的旧臣。形作名词

仕伪朝:在蜀汉做官。仕,做官,名作动。

不矜名节:不顾惜自己的名誉节操。矜,顾惜,夸耀(矜育,怜悯抚育)

拔擢:提拔。

优渥:优厚。

希冀:过分的祈求。

日薄西山:太阳迫近西山,快到傍晚。这里是比喻刘氏的寿命即将终止。

更相为命:相依为命。更相,交替相互。为,作为。

区区:拳拳,形容感情恳切。

废远:废止奉养,远离祖母。

5.这段文字是全文最精彩的一段,特别是他的说理尤为突出。同学们能说说他说理精彩在哪里么?

首先提出“圣朝以孝治天下”的论据,接下来写自己忠孝难以两全的狼狈境地,最后说明自己选择了尽孝,很有说服力。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一句写得合情合理,感人至深,使人不得不产生同情。

“日薄西山,人命危浅,朝不保夕”用来形容刘氏的垂死状态,使人顿感怜悯,这些语言至今很有生命力。

6.李密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他是怎么为自己辩解的?(矜守名节。古代崇尚一种观念“一臣不事二主”,魏晋文人名士最重气节。晋武帝同样怕李密也是矜守名节。本图宦达→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岂敢盘桓)

7.本段文势有三转,表示转换的字眼是什么?(伏惟、且、但)文意的重点落在哪里?(区区不能废远)

8.“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中“是”指代上文的什么内容?(指代“但以刘日薄西山„„更相为命”)

9.本段讨欢心、诉悲苦、求谅解、表心志,极尽陈情之能事,请结合本段文字具体分析。

(学生自主探究,言之成理即可)

第三课时

一、翻译理解分析第四段。

1.学生朗读第四段。

2.注意下面几个词语的读音。

又yîu 矜jīn愍mǐn 陨yǔn首

3.指导学生翻译第四段文字。

我今年四十四岁,祖母刘氏今年九十六岁,因此我效忠于陛下的日子还很长,而报答祖母刘氏的日子已很短了。我怀着象乌鸦反哺一样的私情,希望能够准许我对祖母养老送终的请求。我的苦衷,不仅蜀地的人和益州、梁州的长官所亲眼目睹,连天地神明也都看到的,祈望陛下能怜惜我愚昧至诚的心意,同意我这点微小的愿望,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保全她的余年。我活着愿意献出生命,死后愿意结草来报答陛下的恩惠。我怀着象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谨此上表禀告。

4.注意下面几个重要词语的意思或用法。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乌鸦也有反哺之情,我希望能为祖母养老送终。

辛苦:古今异义。辛酸苦楚(多指内心),今译坚信劳累(多指身体)。

明知:明白知晓。

鉴:明察。

听:准许。

卒:尽,终。

结草:表示死后报恩。典故见课文注解。

以: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因为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因为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圣朝以孝治天下

谨拜表以闻

5、经过李密的一番婉曲凄切的陈情,晋武帝览表之后会有怎样的反应呢?(学生阅读课后练习中《古文观止》的评语)李密煞费苦心,扣住“情”字,委婉表达自己辞官的目的。那么他这样做有没有达到目的呢?据《晋书》记载,李密上了这道《陈情表》之后,晋武帝看后不仅答应了他的请求,而却大加赞赏。由此看来,在交际的时候,我们应该因人而异,采取最有效的手段,这样既保护自己,又不伤他人。

二、师生讨论总结四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投影逐条显示)

第一段:自诉家境困顿多舛,祖孙更相为命之状;

第二段:明写感激朝廷之情,实诉屡不奉诏苦衷;

第三段:喻之以孝道之大义,明降臣之不矜名节;

第四段;解决忠孝两全矛盾,提出愿乞终养请求。

三、学生朗读或背诵全文,加深对上述分析内容的品味。

四、作品拓展(探究性学习)

讨论:有人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

引导:

1、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决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能应诏的。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昧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

文章言辞恳切,真挚动人。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把两者相提并论,有“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的说法。

引导:

2、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他曾说刘禅“可次齐桓”。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以上苏轼语)读《报任安书》不下泪者,其人必不为人。

五、分析艺术特色:

1、感情真挚,融情于事;(从本文的实际效果入手,找出文中李密表达的几种情感 < 孝顺之情,不满之情,恭敬之情 >,体会抒情和叙事的结合:“情为文之经,事为文之纬”)

2、文脉畅达,照应联通;(本文前后照应的句子很多,教师可举出若干例,让学生回答)

3、骈散结合,音韵和谐;(简介骈体文特点)

4、陈辞婉曲,屈伸适宜。(可联系高一第一单元几篇文章,探讨陈情、讽谏、劝说的技巧:委婉含蓄、借题发挥、以小喻大、卑己敬人、直陈利弊、曲径通幽等等)

六、口语训练:

学生设置情境,稍微思考后由学生作答。主要考察婉曲的言辞技巧。(例如:一学生家长因家庭经济拮据,让成绩较好的儿子退学,亲人劝说无效。假设你是班主任,你到家劝说,怎样说服家长?)

七、讨论:

结合课后练习五,谈谈对传统孝道的看法。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往正确的立场、观点深入探讨。

八、结束语:

《陈情表》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它陈孝情情真意切。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十七八岁的年纪始终关注的永远是友情,深深憧憬的往往是爱情,最易忽略的却常常是亲情、孝情。希望李密对祖母的乌鸟深情能让我们有所感悟,有所行动,为亲人捧上自己哪怕微薄但却真诚的回报。

九、课后练笔:

写一篇联想亲情的文章。

附:

1、拓展阅读

谈谈孝道

作者:任继愈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另一个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是忠。几千年来,把忠孝视为天性,甚至作为区别人与禽兽的标志。忠孝是圣人提出的,却不是圣人想出来的。它是中国古代长期社会实践的历史产物。

从秦汉开始,中国就建立了多民族统一的大国,建成它并维护它要有两条保证。第一条,要保持对广土众民的大国高度集权的有效统治;第二条,要使生活在最基层的个体农民,安居乐业,从事生产。高度集中的政权与极端分散的农民双方要互相配合,减少对立,在统一的国家协调下,才能从事大规模跨地区的工程建设、文化建设,防止内战,抵御外患,救灾防灾。个体农民从中受到实惠,则天下太平。

农业生产是中国古代社会根据自然环境的合理选择。家庭是中国古代一家一户的基层生产组织,从而构成社会的基本细胞。小农生产的家庭对国家有纳税的义务,国家有保护小农的责任。

“国”与“家”的关系协调得好,则天下治,反之则乱。保证实现国家、君主有效统治的最高原则是“忠”;巩固基层社会秩序,增加乡党邻里和睦,父子孝慈的最高原则是“孝”。相传古代圣王多是造福氏族的领袖。国家组织被看作氏族组织的扩大。中国古代社会最基本细胞是家庭,因而,忠孝二者相较,孝比忠更基本。

《十三经》中的《孝经》把孝当作天经地义的最高准则。后来北宋的张载作《西铭》,在《孝经》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融忠、孝为一体,从哲学本体论的高度,把伦理学、政治学、心性论、本体论组成一个完整的孝的思想体系。这种高度抽象概括意义的孝,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形成民族价值观的共识,几千年来起了积极作用,功不可没。

“五四”以来,有些学者没有历史地对待孝这一社会现象和行为,出于反对封建思想的目的,把孝说成罪恶之源,是不对的,因为它不符合历史实际。

孝道是古代社会历史的产物,不能看作是古代圣人想出来专门限制家庭子女的桎梏,当然也不是天经地义,永恒不变的。

古代农业社会,政府重农,把农民固定在土地上,安土重迁,所以有“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古代职业世袭,有“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的训条。古人生活于家庭之内,子女对父母要“晨昏定省”。古代父母与子女不是平等的地位,片面义务,所以“天下无不是父母”。古代婚姻不考虑子女双方的感情因素,只凭父母之命即可组成婚配。

进入现代社会,中国社会结构正在转型过程中。社会老龄化现象对孝道研究提出了新课题。我国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现大量独生子女。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新型家庭一对夫妇要照顾双方的两对父母。传统观念规定的某些孝道行为规范,今天有孝心的子女难以照办。当前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无论父母或子女,家庭仍然起着安全港湾的作用。

今天对孝道的理解和诠释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新形势,把几千年来以家庭为基地培育起来的、深入到千家万户的传统观念,从理论到实践进行再认识。这一课题关系社会治乱,更关系到民族兴衰。只要群策群力,假以时日,深入研究,必有丰厚的成绩。

2、板书:

晋对李 陈情 李对晋

察臣 供养无主 辞不赴命

举臣

拜臣 具以表闻 辞不就职

除臣

责臣 刘病日笃 告诉不许 进退两难

《陈情表》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第3篇

教学内容:梳理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情感

教学目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及梳理本单元在高考中出现的语言运用题

一、单元体制:本单元共三篇课文

《记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三篇文章从题目上看均属散文,散文是形散而神不散,神就是文章的情,形散而情聚,情感这条红线贯穿文章的始终。

1.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概括文章大意,然后重点读《记念刘和珍君》的第2部分及第4部分,体会《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当中的情感: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学生自主探究情感,老师根据学生探究的结果板书:

2.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小狗包弟,概括文章大意,然后探究情感,老师根据学生探究的结果板书:

3.学生有感情的自由朗读《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体会其中蕴含了什么思想情感,学生自主探究,交流,教师汇总:

二、链接高考:在考场中出现的与本单元相关的语言运用题

1.(教师投影,学生欣赏)为刘和珍写一则颁奖词(4分)

刘和珍——在黑暗的时代中,你没有沉论;在严酷的高压下,你没有沉默;在枪弹的攒射中,你依然前行。虑及民族存亡,你黯然泣下,为了国家复兴,你奋然前行。你如流星刹那间闪过,却爆发出夺目的光茫。

2.教师再投影课本中其他几个人物的颁奖词,学生欣赏

易水清寒,夺人心魄,因为它知道自己送走的是一个真正的英雄。你的勇气砥砺了你手中的匕首,你手中的匕首又将你的名字刻在了历史的丰碑上。太子丹的邀请只是你义无反顾的契机,真正让你勇者无惧的是你心中的信仰;为国为民,才是侠之大者!(荆轲)

千军万马,战火纷飞,你是未能加冕的帝王;爱恨情仇,尔虞我诈,你是未能立业的英雄。但你的霸气是许多帝王所不及的,你的豪情是许多英雄所缺少的。霸王不成霸业却一样名垂千古。(项羽)

含垢忍辱,你用顽强之志铸就了史家之绝唱;废寝忘食,你用赤诚之心完成了无韵之离骚。一部《史记》,讲述着一个史学家应有的良知;一部《史记》,见证了一个史学家对历史的忠贞;一部《史记》,记载的不仅仅是历史,更是我们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司马迁)

3.请同学们根据以上的几个人物颁奖词,思考:究竟应该怎样写颁奖词?颁奖词的写作

4.教师再读一则颁奖词,让学生猜写的是谁,进一步体会上面的写作方法

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了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了“相信自己”,那变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刘伟)

三、作业:请大家尝试为霍金写一则颁奖词

《陈情表》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第4篇

李密

一、教学目标: ㈠知识和能力、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3、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㈡过程和方法

1、采取多种方法反复诵读,对难于理解的段落,采取研究性学习策略,提供相关研究资料;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在自学和讨论中获取新知。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文章深挚朴实的感情色彩,理解“忠”“孝”的含义。

二、教学设计:

㈠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

2、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㈡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㈢教学课时: 3 课时

三、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传诵千古的绝妙好文,它陈情恳切,言辞婉转;它情理兼备,诚款感人;它缘情挥洒,流畅自然。这就是晋代文学家李密的名作《陈情表》。

2、解题

“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以向皇帝陈情为内容。《出师表》就是诸葛亮向蜀汉后主刘禅陈情的奏章。

3、整体感知课文:

(1)四位学生分读全文。读后大屏幕显示易读错字音。

终鲜(xiǎn)兄弟 期功强(qiǎng)近常在床蓐(rù)

猥(wěi)以微贱 岂敢盘桓(huón)庶刘侥(jiǒo)幸(2)全体学生高声自由朗读全文。(3)结合“表”的文体特征,提问: ①是谁陈情?学生回答后,投影: 李密(224 - 287),西晋犍为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②向谁陈情? 晋武帝。(投影)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③陈什么情?

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④李密怎样才能说服晋武帝呢?(引同学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李密要想说服晋武帝,是应该先晓之以真情呢,还是喻之以大义?

是的,李密先自诉家庭的悲惨境况,让晋武帝一开始就落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凄苦悲凉的氛围之中。

3、分析课文

(一)(1)齐读第一段。

(2)由一组学生找出重要的实词、虚词,并连同词义大声读出。(3)教师和两名学生共同口译本段文字。(4)文章一开始,作者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它总提了哪几个方面?

总摄作用

第一: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 第二:年幼多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 第三:两辈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 第四:祖母年迈,夙婴疾病,卧床不起。

4、课堂小结:

仅仅有第一段的悲苦说辞,能够打动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吗?晋武帝会不会认为这是他为保留名节坚辞不仕的托辞呢?

这个问题对于李密来说至关重要 , 这关系到他的身家性命。李密是怎样陈述的,我们下一节课再赏读《陈情表》的其他章节。

(第二课时)

1、学生齐诵第一段

2、复习导入

3、分析课文第二段。(1)学生齐读第二段。

(2)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新晋对蜀汉旧臣李密的起用?李密又是如何应对的?(学生回答,教师分条投影)

(3)从本段中我们看到的是李密的态度坚决呢,还是他的哀婉陈情?(词意凄恻婉转,恭谨虔诚,外表象是俯首乞怜,令人同情。实质是态度坚决,还是不去应征。)(4)情以动人,理以喻人。

如果李密仅仅想用情来打动晋武帝的话,也许晋武帝会稍动恻隐之心,而这种恻隐之心很快就会从搞政治的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心中溜走。你尽孝但不能不尽忠啊?自古说“忠孝不能两全”,舍孝而全忠嘛!

李密用以陈情的第二手就是(稍顿,待学生说出“晓之以理”后)“喻之以孝道之大义”。为什么李密从“孝”的角度来说理呢?

因为晋武帝治国标榜的是“以孝治天下”。下面同学们针对我提出的几个问题研究、讨论并作出解答。(投影问题,逐条解决)

4、分析课文第三段。

(1)默读并口头通译第三段;

(2)李密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他是怎么为自己辩解的?

矜守名节。古代崇尚一种观念“一臣不事二主”,魏晋文人名士最重气节。晋武帝同样怕李密也是矜守名节。本图宦达→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岂敢盘桓

(3)本段文势有三转,表示转换的字眼是什么?(伏惟、且、但)文意的重点落在哪里?

区区不能废远。(4)“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中“是”指代上文的什么内容?

指代“但以刘日薄西山„„更相为命”

(5)本段讨欢心、诉悲苦、求谅解、表心志,极尽陈情之能事,请结合本段文字具体分析。

5、分析课文第四段。(1)教师串讲:(可以参照教学用书中黄岳洲先生的赏析文字,主要是给学生提供鉴赏的范例)

(2)经过李密的一番婉曲凄切的陈情,晋武帝览表之后会有怎样的反应呢?(学生阅读课后练习中《古文观止》的评语)

6、师生讨论总结四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投影逐条显示)

第一段:自诉家境困顿多舛,祖孙更相为命之状; 第二段:明写感激朝廷之情,实诉屡不奉诏苦衷; 第三段:喻之以孝道之大义,明降臣之不矜名节; 第四段;解决忠孝两全矛盾,提出愿乞终养请求。

7、课后作业:背诵全文。

(第三课时)

1、分组检查背诵情况。

2、分析本文艺术特色:(1)感情真挚,融情于事;(2)文脉畅达,照应联通;(3)、骈散结合,音韵和谐;(4)、陈辞婉曲,屈伸适宜。(可联系高一第一单元几篇文章,探讨陈情、讽谏、劝说的技巧:委婉含蓄、借题发挥、以小喻大、卑己敬人、直陈利弊、曲径通幽等等)

3、总结本课古汉语语词、文化知识: ⑴通假字

夙遭闵凶

(通“悯”,怜悯)

零丁孤苦

(通“伶仃”孤独的样子)常在床蓐

(通“褥”草席)四十有四

(通“又”)⑵古今异义

古义

今义

九岁不行

不能走路

不能走路

孤苦零丁,至于成立

成人自立

(组织,机构)正式建立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申诉,诉说

说给别人听,让人知道 臣之辛苦,辛酸,苦楚

身心劳苦

臣欲奉诏奔驰

赶快向前,奔走效力

很快的跑 拜臣郎中

上书部的属官

中医医生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

数量少

岂敢盘桓

犹疑不决的样子

在一个地方来回走;逗留 ⑶词类活用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臣具以表闻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知道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名词作状语,一天天的

夙遭闵凶

形容词作名词,忧患不幸的事 臣之进退

动词作名词,是否出来做官之事 举臣秀才

名词作动词,做秀才,为秀才 举臣孝廉

名词作动词,做孝廉,为孝廉

猥以微贱

形容词作名词,微贱的身份 沐浴清化

形容词作名词,清明的政治教化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 凡在故老

形容词作名词,年老之人 ⑷一词多义

以:臣以险衅

连词,因为

猥以微贱

介词,凭借 臣具以表闻

介词,用 谨拜表以闻

连词,表目的 伏维圣朝以孝治天下

介词,用

臣以供养无主

连词,因为 于:急于星火

介词,比

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介词,对向 之:外无期工强近之亲

助词,的

臣之进退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少:少多疾病

年岁小

解鞍少驻初程

稍稍

少仕伪朝

年青时 一时多少豪杰

多少

志:舅夺母志

志向

听臣微志

愿望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做标记

寻向所志

标志 薄:门衰祚薄

浅薄

日薄西山

迫近,靠近厚古薄今

轻视,看不起 期: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一定的期限

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

约定,约会

良剑期乎断

希望,要求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一周年,一整月)此指穿一周年孝服的人

疾:而刘夙婴疾病

病(一般的生病)

凡牧民者必知其疾

痛苦,疾苦 寡人有疾,寡人好货

缺点,毛病

吾疾贫富之不均,今为汝均之

厌恶,憎恶

疾风知劲草

迅猛,急速 嫉恶如仇

厌恶,憎恶 除:除臣洗马

授予官职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台阶 攘除奸凶

除掉 ⑸文言句式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判断句式 今臣亡国贱俘

判断句式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判断句式

急于星火

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而刘夙婴疾病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教学反思:

介宾后置

介宾后置

《陈情表》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第5篇

教学目标:

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3、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教学重点:

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熟悉课文,掌握古汉语语词知识,理清课文思路。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之至情,莫过于孝。父母之爱大如天,养育之恩深似海。“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苏轼曾说:“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以孝而著称的文章——《陈情表》。

二、解题:

“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以向皇帝陈情为内容。(同学们曾经接触过这种文体吗?生回忆!)

明确:《出师表》是诸葛亮的作品,这是高考必背篇目。请生回忆《出师表》内容,用一句话概况一下。

明确:这是一篇臣子向君主表明忠诚的名篇。所以,人言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又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

二、整体把握,理清文意

1、请学生和老师一起轻声朗读这篇文章,来感受这篇文章悲恻动人的力量。

2、缓读理会,请同学们结合书下的注释,缓慢地去读,落实字词,读懂文意。(提示:放开声音去读。)

3、通过对文章的大致理解,我们来解决几个问题:(1)是谁陈情?(2)向谁陈情?(3)陈什么情? 明确:(1)李密。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晋武帝欲征为太子洗马, 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 辞不应征。

(2)晋武帝。晋武帝司马炎废魏称帝, 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 为笼络人心, 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 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

(3)李密向晋武帝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 无人侍奉, 暂不能应征, 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孝情和愿意为晋尽职的忠情。(不能赴任之情——悲情、孝情、忠情)

三、文本研习:

㈠研读第一段

1、指名朗读,学生评价。(明确:要读出沉重、凄苦的语调。语速要慢!)

2、探究本段重点知识点:(投影)

慈父见背 舅夺母志 九岁不行 至于成立 形影相吊

3、难点答疑、难句翻译 ①学生质疑,教师答疑 ②上黑板翻译: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

4、问题探讨:

①根据对文章的大致理解,我们知道,文中所陈之情有二:一为“孝”, 一为“忠”。常言,自古忠孝难两全, 李密也遇到难两全的问题,李密内心的首选是尽孝,思考:李密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选择呢?

明确:李密幼年时期遭遇悲惨,全凭祖母才得以存活。现在祖母年迈,夙婴疾病,常在床蓐,需要自己赡养侍奉。

②作者幼年遭遇到了哪些方面的不幸呢?为什么要突出这种不幸? 第一:慈父见背(半岁),舅夺母志(四岁),祖母抚养; 第二:少多疾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

(可以让学生假象当时李密的生活和祖母是如何含辛茹苦地抚养他的。)第三:两辈单传,(“既无伯叔,终鲜兄弟”),内外无亲(“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形影相吊;

(祖孙二人感情真挚,相依为命的境况是可以想见的。这是李密早年的不幸遭遇,但是,万幸的是他有这样一个祖母。)

小结:幸亏祖母的慈爱、关怀与精心照顾,李密才能侥幸生存下来,他怎能不由衷感激祖母的抚养之恩呢?而祖母进入了人生晚景,生活不能自理,作者是她唯一的感情支柱与生活依靠,他这个时候怎能置之不理?于情于理都必须先照顾祖母。所以,他的首选是尽孝。

《陈情表》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第6篇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2012年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归纳——人教必修五《陈情表》

一、通假字

1.夙遭闵凶(通“悯”,怜悯)2.零丁孤苦(通“伶仃”,孤独的样子)3.常在床蓐

(通“褥”,草席)

4.四十有四

(通“又”,用在整数和余数之间)

二、古今异义

1.九岁不行(古:不能走路;今:不可以,不中用)

2.举臣秀才(古:优秀人才;今:科举考试中最低一级考中者)

3.孤苦零丁,至于成立(至于:古:直到„„,到了„„;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成立:古:成人自立;今:(组织,机构)正式建立)4.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古:报答;今:向上级报告或刊登在报纸上)

5.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古:申诉,诉说;今:说给别人听,让人知道)6.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古:辛酸,苦楚;今:身心劳苦)

7.臣欲奉诏奔驰(古:赶快向前,奔走效力;今:车马等很快的跑)8.拜臣郎中(古:尚书部的属官;今:中医医生)

9.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古: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今:数量少)10.岂敢盘桓(古:犹疑不决的样子;今:在一个地方来回走;逗留)11.除臣洗马(古:太子的属官;今:清洗马匹)

12.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古:进退两难;今:狼和狈)13.寻蒙国恩(古:不久;今:寻找)

三、词类活用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四、一词多义 1.以

① 臣以险衅 连词,因为 ② 猥以微贱 介词,凭借 ③ 臣具以表闻 介词,用 ④ 谨拜表以闻 连词,表目的 ⑤

伏维圣朝以孝治天下 介词,用 ⑥ 臣以供养无主 连词,因为 2.于

① 急于星火 介词,比 ② 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介词,对向 3.之

① 外无期工强近之亲 助词,的

② 臣之进退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4.少

① 少多疾病 年岁小 ② 解鞍少驻初程 稍稍 ③ 少仕伪朝 年青时 ④ 一时多少豪杰 多少 5.志

① 舅夺母志 志向 ② 听臣微志 愿望 ③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做标记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12.疾

① 而刘夙婴疾病 病(一般的生病)② 凡牧民者必知其疾 痛苦,疾苦 ③ 寡人有疾,寡人好货 缺点,毛病 ④ 吾疾贫富之不均,今为汝均之 厌恶,憎恶 ⑤ 疾风知劲草 迅猛,急速 ⑥ 嫉恶如仇 厌恶,憎恶 13.除

① 除臣洗马 授予官职 ②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台阶 ③ 攘除奸凶 除掉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2.今臣亡国贱俘

3.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4.实为狼狈 5.本图宦达

(二)介词结构后置句 1.急于星火

2.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三)被动句

1.而刘夙婴疾病(被„„缠绕)2.则告诉不许(不被允许)

《陈情表》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第7篇

【学习目标】

1、重点积累相关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掌握相关的特殊文言句式。

3、积累课内写作素材。

一、知识回顾

(一)文学常识

作者李密,________(朝代)时人,蜀亡后,晋武帝征他任太子洗马。他上《陈情表》辞谢,恳请晋武帝允许他辞不赴命,供养祖母。直至祖母死后,他才出仕,官至汉中太守。

(二)实词含义

1、臣以险衅 .

2、夙遭闵凶 ..

3、慈父见背 .

4、舅夺母志 .

5、祖母刘愍臣孤弱 .

6、终鲜兄弟 .

7、门衰祚薄 .

8、晚有儿息 .

9、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10、茕茕孑立 ..

11、形影相吊 .

12、而刘夙婴疾病 .

13、拜臣郎中 .

14、除臣洗马 .

15、猥以微贱 .

16、当侍东宫 ..

17、臣具以表闻 .

18、责臣逋慢 .

19、则刘病日笃 .20、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

21、且臣少仕伪朝 .

22、历职郎署 .

23、不矜名节 .

24、过蒙拔擢 ..

25、但以刘日薄西山 .

26、臣之辛苦 ..

十里。大治宫室,为复道,自宫连属于平台三十余里。得赐天子旌旗,出入千乘万骑。东西驰猎,拟于天子。出言跸,入言警。招延四方豪桀,自山以东游说之士,莫不毕至,齐人羊胜、公孙诡、邹阳之属。公孙诡多奇邪计,初见王,赐千金,官至中尉,梁号之曰公孙将军。梁多作兵器弩弓矛数十万,而府库金钱且百巨万,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二十九年十月,梁孝王入朝。景帝使使持节乘舆驷马,迎梁王于关下。既朝,上疏因留,以太后亲故。王入则侍景帝同辇,出则同车游猎,射禽兽上林中。梁之侍中、郎、谒者著籍引出入天子殿门,与汉宦官无异。

十一月,上废栗太子,窦太后心欲以梁王为后嗣。大臣及袁盎等有所关说于景帝,窦太后义格②,亦遂不复言以梁王为嗣事。乃辞归国。

其夏四月,上立胶东王为太子。梁王怨袁盎及议臣,乃与羊胜、公孙诡之属阴使人刺杀袁盎及他议臣十余人。逐其贼,未得也。于是天子意梁王,逐贼,果梁使之。乃遣使冠盖相属于道,覆按于梁,捕公孙诡、羊胜。公孙诡、羊胜匿王后宫。使者责二千石③急,梁相轩丘豹及内史韩安国进谏王,王乃令胜、诡皆自杀,出之。上由此怨望于梁王。梁王恐,乃使韩安国因长公主谢罪太后,然后得释。

上怒稍解,因上书请朝。既至关,茅兰说王,使乘布车,从两骑入,匿于长公主园。汉使使迎王,王已入关,车骑尽居外,不知王处。太后泣曰:“帝杀吾子!”景帝忧恐。于是梁王伏斧质于阙下,谢罪,然后太后、景帝大喜,相泣,复如故。悉召王从官入关。然景帝益疏王,不同车辇矣。

太史公曰:梁孝王虽以亲爱之故,王膏腴之地,然会汉家隆盛,百姓殷富,故能植其财货,广宫室,车服拟于天子。然亦僭矣。

(《史记•梁孝王世家》)

注释:①梁孝王:名武,封为梁王,谥号孝王。②义格:建议被阻遏。“义”通“议”。③二千石:指下文的梁相轩丘豹。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广睢阳城七十里 广:扩大 B.东西驰猎,拟于天子 拟:类似 C.上由此怨望于梁王 望:怨恨 D.故能植其财货 植:培植

7、下列各组句子中,都能反映梁孝王僭越本分的一组是(3分)①二十四年,入朝。二十五年,复入朝

②梁多作兵器弩弓矛数十万

③府库金钱且百巨万,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④东西驰猎,拟于天子

⑤梁之侍中、郎、谒者著籍引出入天子殿门,与汉宦官无异 ⑥汉使使迎王,王已入关,车骑尽居外,不知王处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⑤⑥ D.①②④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孝景帝和梁孝王一起喝酒时曾从容对梁孝王承诺:自己死后将帝位传给梁孝王。梁孝王谢恩推辞,虽然知道皇帝说的不是真心诚意的话,内心还是十分高兴的。

B.二十九年十月,梁孝王入朝后留在京城,出入游玩一如皇帝待遇,其属官只要登记之后,便可如朝廷宦官一样出入宫禁。

C.梁孝王再次进京时,在茅兰的劝说下,他轻装简行,跟在使者后面入城,并且没有马上去见皇帝,而是躲藏进长公主府中暂避风头。

《陈情表》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第8篇

学习目标导航

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2.把握文章结构,理清思路。

3.体会课文融情于事,感情真挚,语言形象生动,自然精粹的特点。自主研学平台

一、作者简介

李密(公元224—287年),一名虔,字令伯,晋朝犍为武阳县(今四川彭城县东)人。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为人正直,颇有才干。他曾在蜀汉担任尚书郎的官职,以文学才辩见称于世。蜀汉亡后,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他以奉养祖母为理由,辞不应征。祖母死后,才出仕晋朝,官至汉中太守。代表作为《陈情表》。表: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陈述某种意见或事情,多用于臣向君陈情谢贺。

二、写作背景

司马氏集团灭蜀后,为了笼络西蜀人士,大力征召西蜀名贤到朝中做官,李密也是其中之一。李密是亡蜀降臣,如若不应诏,会被误认为“矜守名节”,不与司马氏王朝合作,招来杀身之祸;而若应诏,则祖母无人照顾。司马氏集团通过阴谋和屠杀建立了西晋政权,为了巩固统治,提出了以“孝”治理天下。于是,李密上表陈情,叙述了不能应诏的原因。

三、重点字词 1.字音 臣以险衅(xìn)夙遭闵凶(sù mǐn)门衰祚薄(zuò)....茕茕孑立(qiónɡ jié)猥以微贱(wěi)非臣陨首(yǔn)....责臣逋慢(bū)犹蒙矜育(jīn)过蒙拔擢(zhuó)...宠命优渥(wò)期功强近之亲(jī qiǎnɡ)床蓐(rù)....2.字形

希冀 门衰祚薄 茕茕孑立 陨首 矜育 盘桓 3.成语理解

茕茕孑立:形容孤孤单单、无依无靠地自己生活。

形影相吊: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形容孤独。吊:慰问。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比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临近死亡。气息奄奄:形容气息微弱。

朝不虑夕:保得住早上,不一定保得住晚上。形容情况危急。也说朝不保夕。急于星火:形容非常急迫。

皇天后土:指天和地。古人认为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衔环结草:亦作“结草街环”。原是古代两个受恩报答的故事。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联合结构。结草,典故见本课注释。衔环,古代神话小说记载,东汉杨宝救了一只黄雀,某夜有一黄衣童子来见杨宝,把四枚白环给他,并对他说要让他的子孙洁白,位登三事(古官名)。后杨宝子、孙、曾孙果真显贵。教材优化全析

一、文脉梳理

用心

爱心

专心 1

二、课文详解

用心

爱心

专心

用心

爱心

专心 3

用心

爱心

专心

整合感悟

李密至孝,与祖母相依为命,写此奏章,陈述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提出终养祖母的要求。文中所写,皆是真心实意。为了唤起武帝的怜悯心,作者不是直陈其事,而是凄切婉转地表明心意,围绕着“情”“孝”二字反复陈述自己家庭不幸,和祖母相依为命的苦况亲情,表达对新朝宠遇的感激涕零,以及孝顺祖母的哀哀衷情。评点赏析

晋武帝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的表文。文章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叙述委婉,辞意恳切,语言简洁生动,富有表现力与强烈的感染力。相传晋武帝看了此表后很受感动,特赏赐给李密奴婢二人,并命郡县按时给其祖母供养。

第一部分陈述家庭的不幸和祖孙相依为命的情形。先以“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八字,概括自己的坎坷命运。然后讲述幼年时期失父失母,孤苦多病,全赖祖母抚养,说明“臣无

用心

爱心

专心

祖母,无以至今日”。再述家门人丁不旺,祖母疾病缠身,说明“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这段内容,是陈情不仕的唯一事实根据,作者写得凄切尽情,以使武帝对自己由恼怒峻责化为同情怜悯。

第二部分写朝廷对自己优礼有加,而自己却由于祖母供养无主,不能奉诏的两难处境。先以“逮奉圣朝,沐浴清化”表达自己对晋武帝的感激之情,再历叙州郡朝廷优礼的事实。然后明确提出奉诏奔驰和孝养祖母的矛盾,给下文留下悬念。

第三部分提出了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纲领,陈述了自己的从政经历和人生态度,并再强调自己的特别处境,进一步打消武帝的疑虑,求得体恤。针对上文留下的孝顺祖母和回报国恩之间的两难选择,这段首句即言以孝治天下是治国纲领,言外之意则孝养祖母虽为徇私情,却也不仅合情亦合理合法,并为下文乞终养给出了理论根据。随后说自己出仕蜀是图宦达,不矜名节,打消武帝疑虑。再以祖母病笃,说明自己确实不能远离出仕。

第四部分明确提出陈情的目的“愿乞终养”,先尽孝后尽忠。作者先比较自己和祖母年岁,说明尽孝之时短,尽忠之日长,然后提出“终养”的要求。再极其诚恳地说明自己的情况,是天人共鉴。表达自己对朝廷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忠心。

亚里士多德说:“只有在适当的时候,对适当的事物,对适当的人,在适当的时机下,以适当的方式发生的感情,才是适度的最好的感情。”作者正是运用了最恰当的抒情方式,终于打动了晋武帝,使他看了表章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诏”,允其不仕。

三、文言知识梳理 1.重点词语(1)臣以险衅 艰难祸患,指命运不济。..(2)慈父见背 背弃我,指死亡。..(3)舅夺母志 改变。.(4)门衰祚(zuò)薄 福分。.(5)终鲜兄弟 本指少,这里是没有。.(6)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安慰。.(7)而刘夙婴疾病 缠绕。.(8)未曾废离 停止侍奉。.(9)前太守逵察臣孝廉 考察和推举。.(10)寻蒙国恩 不久。.(11)则刘病日笃 病重。.(12)至微至陋,过蒙拔擢(zhuó)提升。..(13)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2.通假字(1)夙遭闵凶 通“悯”,可忧患的事。.(2)祖母今年九十有六 通“又”,表示整数后有零数。.(3)常在床蓐 通“褥”,草席子。.3.一词多义

用心

爱心

专心 6

4.古今异义词

(1)至于:至于成立(①古义:到。②今义:程度副词。)(2)成立:至于成立(①古义:成人自立。②今义:创立。)(3)不行:九岁不行(①古义:不能走路。②今义:不可以。)

(4)秀才:后刺史荣举臣秀才(①古义:优秀人才。②今义:科举考试中最低一级考中者。)(5)告诉:则告诉不许(①古义:上报申诉。②今义:让别人知道。)(6)辛苦:臣之辛苦(①古义:辛酸苦楚。②今义:身心劳苦。)

用心

爱心

专心

5.词类活用(1)躬亲抚养:名词作状语,亲自。..(2)则刘病日笃: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3)夙遭闵凶:形容词作名词,忧患凶丧这事。..(4)猥以微贱:形容词作名词,卑微低贱的身份。..(5)愿陛下矜悯愚诚:形容词作名词,诚心。.(6)无以终余年:动词使动,使„„结束。.(7)谨拜表以闻:动词使动,使„„知道。.(8)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容词作动词,远行。.6.文言句式

(1)介宾结构后置 急于星火(2)省略句

谨拜表以闻(陛下)

逮(臣)奉圣朝,沐浴清化 则告诉(陛下)不许 少仕(于)伪朝

四、技巧鉴赏 1.融情于事

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但作者无论是述自己的孤苦无依之情,还是述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都是通过叙事来表达的。而自己对朝廷恩遇的感激和对武帝的忠敬之心,也是以充满情感的笔调来写的。古人曾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由此可见其悲切动人的特点。2.语言形象生动,自然精粹

本文虽然用了不少四字句、对偶句,有骈文的整俪之工,但语言却绝不雕琢,而是十分自然真切,仿佛是从肺腑流出,丝毫不见斧凿痕迹。文章语言十分生动形象,如第一段写孤苦无依之状,第二段写州县催迫之景,第三段写祖母病笃的惨苦之象,都如在目前。此外该文在语言上还十分精练准确,有些词句,成了成语。

3.本文多四字句(五至七字句,可以看作加统领字的四字句),读来容易琅琅上口,铿锵有力

但在以四字句为主的同时,又杂以三、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字的句式,构成了句式的错综变化,使文章脉络流走,音韵和谐。诵读时要加以体会,读出文章的节奏感。参差错落的句式,不仅音节、语气有缓有急疏密有致,而且有助于更好地表达情感。作者在写到应诏与奉亲的矛盾时,一连用了一系列的四字句:“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朝廷催促甚急,“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但“刘病日笃”,使他不能成行。所以,他处在“欲奉诏奔驰”和“欲苟顺私情”的“进退”之间,状况“实为狼狈”。短促的节奏,反映出异常紧张的情势,有效地突现出从皇上到地方官征召的急切心情,又表现出李密无所适从的矛盾心理。

五、合作探究

讨论:有人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1.李密反复强调孝亲,绝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终养

用心

爱心

专心

祖母才难能应诏的。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味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

2.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他曾说刘禅“可次齐桓”。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这种想法,被晋武帝多少察觉到了,因此“诏书切峻,责臣逋慢”。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闻”时,发生了更大的困难。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词,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

用心

上一篇:中科大材料化学作业下一篇:养殖公司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