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习心得体会

2024-08-03

北京学习心得体会(精选6篇)

北京学习心得体会 第1篇

赴北京学习心得体会

----陕西省延安市兰家坪小学

周宝莲

2015年4月27日---4月29日,我有幸和几位教师一起在王董事长、赵校长的率领下赴北京学习,这几天的参观学习让我获益匪浅,当我踏入北京的土地,我异常激动,能够来北京学习是何等的幸运啊,所以我一定要把握好机会,好好学习不辜负领导给我们这样一次机会!我们一行13人在北京市海淀区外国语实验小学参观学习。首先,我们先聆听了该校校长理论讲座。之后,我们赴全国著名的两所小学参观学习。在此次参观学习过程中我本人收益匪浅,通过参观学习学校的教育管理经验,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提升了我的个人素养。教学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我虽然有些工作经验,但对于做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我还有很大差距,还需要努力虚心地借鉴和学习。正是在这样的一种现实里,我有了这样一次赴北京学习的机会,这次机会对于我来讲犹如旱地里下了一场及时雨,我受益匪浅。

现在我把自己的心得和体会总结如下:

教师应该具有饱满的工作热情,面对学生的时候情绪要高涨,这样学生会自然地被老师的情绪所感染,形成一种自由轻松的氛围,有利于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且这种氛围也是素质教育特别提倡的。

老师和学生交流时语气要亲切,语速要慢,还要有特别慈爱的肢体语言。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确如此,一个老师如果不是以全部的热情和爱心面对学生,又怎会和学生打成一片呢。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姿教态对于学生吸收知识来讲很重要。

北京七一小学的语文教学很有特色,这是以前我不曾接触到的。课前的热身基本以背诵古诗古文为主,背诵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有的班级背诵成语接龙,这样内容的背诵有利于培养学生古诗和成语的积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小学段的字词和诗文的积累对于将来的写作会有大有好处。

在北京花园村第二小学虽然学习时间很短,学到的东西真的不少。最重要的是和学校的领导接触让我真正明白了教育不是照本宣科,不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是我们这些教育者本着“教书育人”的指导思想把传道授业放在首位,把学生培养成有好习惯的人,培养成思想品德健全的人,我们任重道远。所以说我们也许做的还不够好,不够多。我们有机会走了出去,看到了成功的教育原来需要太多的因素和不计成本的付出,这让我感觉自己原来一直徘徊在教育的门外,是那些优秀的教师把我真正地领进的教育的大门。我相信只要做一个有心的人,就会迅速地成长起来,我对自己有十足的信心。

当今社会已经是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非常先进的教学手段已经走进校园。班级配置了多媒体教学,老师在课下制作一些课件,讲课时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更形象地学习课文。这种教学方式结束了从前老师以黑板为阵地的教学模式,更好地调配

教师的能动能力。好的课件不但学生喜欢,而且学生在一种趣味的课堂里,吸收的知识更快更多,老师确实也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本次学习交流使我受到很大的启发,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把我所学到的、悟到的做法和想法用于课堂,同时我还要更努力的学习其他关于教育教学的知识,尽量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实效化、科学化,努力做一名能为学生发展提供帮助的良师。

在北京市海淀区外国语实验小学我们非常幸运见到了学校的校长,她为人和善,知道我们是延安来的学习团体后更加的亲切,和我们合影留念,后来又来了主任来回答我们的疑问以及带领我们参观学校,他给我们介绍了他们学校的情况,我们还一起看了关于外国语实验小学的的宣传片,从宣传片中我们认识了外国语实验小学,认识到了外国语实验小学的优秀,认识到了外国语实验小学的辉煌。

总之,在北京的这几天我们每个人收获都很大,感谢领导给了我们这次学习的机会,我一定要好好的把学到的用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之中!

陕西省延安市兰家坪小学 周宝莲 2015年5月6日

北京学习心得体会 第2篇

----维吾尔玉其温乡英塔木小学

辣春新

很荣幸能够得到这样一次机会去首都北京参观学习,这几天的参观学习让我获益匪浅,我是第一次去北京,对北京充满了向往,当我踏入北京的土地,我异常激动,能够来北京学习是何等的幸运啊,所有我一定要把握好机会,好好学习不辜负领导给我们这样一次机会!我们一行23人在北京师范大学参观学习。首先,我们先聆听了8位知名教育专家的理论讲座。之后,我们赴全国著名的两所中小学参观学习,本次学习共9天。在此次参观学习过程中我本人收益匪浅,通过参观学习教育领军学校的教育管理经验,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提升了我的个人素养。教学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我虽然有些工作经验,但对于做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我还有很大差距,还需要努力虚心地借鉴和学习。正是在这样的一种现实里,我有了这样一次赴北京学习的机会,这次机会对于我来讲犹如旱地里下了一场及时雨,我受益匪浅。现在我把自己的心得和体会总结如下:

教师应该具有饱满的工作热情,面对学生的时候情绪要高涨,这样学生会自然地被老师的情绪所感染,形成一种自由轻松的氛围,有利于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且这种氛围也是素质教育特别提倡的。

老师和学生交流时语气要亲切,语速要慢,还要有特别慈爱的肢体语言。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确如此,一个老师如果不是以全部的热情和爱心面对学生,又怎会和学生打成一片呢。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姿教态对于学生吸收知识来讲很重要。

北京大兴小学的语文教学很有特色,这是以前我不曾接触到的。课前的热身基本以背诵古诗古文为主,背诵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有的班级背诵成语接龙,这样内容的背诵有利于培养学生古诗和成语的积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小学段的字词和诗文的积累对于将来的写作会有大有好处。

在北京大兴小学虽然学习时间很短,学到的东西真的不少。最重要的是和学校的领导接触让我真正明白了教育不是照本宣科,不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是我们这些教育者本着“教书育人”的指导思想把传道授业放在首位,把学生培养成有好习惯的人,培养成思想品德健全的人,我们任重道远。所以说我们也许做的还不够好,不够多。我们有机会走了出去,看到了成功的教育原来需要太多的因素和不计成本的付出,这让我感觉自己原来一直徘徊在教育的门外,是那些优秀的教师把我真正地领进的教育的大门。我相信只要做一个有心的人,就会迅速地成长起来,我对自己有十足的信心。

当今社会已经是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非常先进的教学手段已经走进校园。班级配置了多媒体教学,老师在课下制作一些课件,讲课时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更形象地学习课文。这种教学方式结束了从前老师以黑板为阵地的教学模式,更好地调配了教师和学生的能动能力。好的课件不但学生喜欢,而且学生在一种趣味的课堂里,吸收的知识更快更多,老师确实也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本次学习交流使我受到很大的启发,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把我所学到的、悟到的做法和想法用于课堂,同时我还要更努力的学习其他关于教育教学的知识,尽量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实效化、科学化,努力做一名能为学生发展提供帮助的良师。

在八十中学我们非常幸运见到了学校的校长,她为人和善,知道我们是新疆来到学习团体后更加的亲切,和我们合影六留念,后来又来了以为副校长来回答我们的疑问,有许多教师提出了疑问,他都耐心的给出了解释答疑,让我们获益匪浅,其中包括如何电子备课,怎样对待素质教育的问题,他都给出了自己答复,他给我们介绍了他们学校的情况,我们还一起看了关于八十中的的宣传片,从宣传片中我们认识了八十中学,认识到了八十中学的优秀,认识到了八十中学的辉煌。

总之,在北京的这几天我们每个人收获都很大,感谢领导给了我们这次学习的机会,我一定要好好的把学到的用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之中!

维吾尔玉其温乡英塔木小学

辣春新

北京学习心得体会 第3篇

一、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是时代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政治日益清明, 经济逐步繁荣, 文化科技不断进步, 高等教育不仅培养了数以亿计的高级专门人才, 而且在学人口规模达到了3460万人, 成为了世界高等教育第一大国。由大国走向强国, 既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又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国际经验表明, 没有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 中国不可能成为高等教育强国;没有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 也不可能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 不可能真正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一)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必须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

党的十八大确定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即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013年3月17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指出:“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 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 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是当前时代的激情呼唤。

伟大的时代离不开世界一流大学。19世纪是德国的伟大时代, 德国文化科技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 德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开创了现代化的先进模式。在德国的崛起中, 德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功不可没。完全可以说, 如果没有迅速崛起的柏林大学、波恩大学、慕尼黑大学等一大批德国的世界一流大学, 德国不可能培养出群星璀璨的世界文化科学技术名人, 不可能建设现代化的经济, 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民族的崛起。20世纪上半叶德国法西斯肆虐, 阻滞了社会进步, 破坏了国民经济, 尽管人才严重流失, 但残存的一流大学的精神和文化科技基础仍然帮助二战后的德国再次崛起, 跻身先进国家之列。

美国的后来居上与美国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有着不可割裂的联系。19世纪末, 美国已经在借鉴德国的世界一流大学经验的基础上, 创建了一批自己的世界一流大学。在这批大学中, 不仅有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立国之前就已经建校的老大学, 而且有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模仿德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建立起的新大学。这些大学不仅引领了世界文化科技发展的方向, 而且为美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 是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要求。我国的小康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 不能寄希望于其他国家的世界一流大学。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不只是关系到大学的事情, 也不只是关系到高等教育的事情, 而且关乎国家命运、民族前途和整个社会的繁荣进步。

实现中国梦, 必须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中国梦的实现既要依靠国家的硬实力, 又要依靠国家的软实力。世界一流大学是先进知识的殿堂, 是杰出人才的摇篮。世界一流大学本身代表了国家软实力, 同时又是国家硬实力的决定力量。从德、美等国的经验看, 我国所需要的不是一两所世界一流大学, 也不是八九所世界一流大学, 而是一批甚至一大批世界一流大学。有了这个世界一流大学群体, 我国的杰出人才培养、文化科技创新就有了充分可靠的保障,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有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中国梦的实现就能成为当今时代中国和世界最强大的社会实践。

(二) 和平崛起必须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

和平崛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 与此同时, 中国的和平崛起也是世界的进步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的讲话中指出, 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 中国人民不接受“国强必霸”的逻辑, 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和睦相处、和谐发展, 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中国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同时也将推动各国共同坚持和平发展[2]。

世界一流大学是国家国防事业的强大支柱, 和平崛起需要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在我国和平崛起的进程中, 中国威胁论不时见诸国际媒体, 涉及我国的军事、经济、粮食、人口、环境、网络、地缘政治等众多领域。一些国家对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军事的逐渐强大感到不安, 对我国的和平崛起战略持不信任态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 世界上热点问题不少, 按下葫芦起了瓢。解决这些问题要既得理又得法, 一味示强施压不行, 外部武力干预更要不得, 政治解决是唯一出路[3]。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是国际交流的主要舞台, 是国际合作的主要桥梁, 是国际理解的主要渠道, 是国际融合的主要场所, 不仅能为和平崛起提供一流的人才和国防科学技术, 而且要成为中国和平发展理念和精神的策源地, 为国际纠纷与冲突的政治解决发挥重大作用, 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正义力量, 为中国和平崛起创造优良的国际环境。

二、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的主要特征

毋庸置疑, 世界一流大学是属于世界的, 它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和学生, 包罗了世界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优秀成果, 它的影响辐射全世界, 引领世界文化科技进步的方向。尽管如此, 世界一流大学首先是属于某国的, 这不仅是因为其办学地点在所属国家, 更为根本的是, 它的内在精神和外在功能主要是所属国家的。因此, 人们称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为美国的世界一流大学, 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为英国的世界一流大学, 莫斯科大学等为俄罗斯的世界一流大学。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 应当重视其世界性特征, 更应光大其中国特色。

(一) 坚持弘扬中国的核心价值观

大学是一种精神组织。它承载了人类的精神成果, 担负了塑造和陶冶师生精神世界和价值观念的使命, 能陶铸社会精神, 传播社会价值理念, 荡涤社会精神污浊, 灌注社会清流价值。世界一流大学因为其特殊的地位和功能, 更成为社会的精神堡垒。发达国家无不珍视世界一流大学的价值功能, 通过它捍卫和弘扬社会价值, 向社会传递正能量。19世纪德国的世界一流大学通过开拓和弘扬科学、自由的社会价值, 开创了德国社会现代化的新纪元。20世纪美国的世界一流大学通过捍卫和传播美国的民主、多元、自由、分权等社会价值理念, 不仅巩固了社会稳定与和谐, 而且对世界的价值理念变革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英国的世界一流大学通过坚守和传承英国的宪政精神、绅士传统和理性主义等社会价值, 维护了国家持久的繁荣、文明与进步。

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不能是美国、英国、德国等任何国家模式的, 这不仅是对其外在组织形式的要求, 更是对其内在精神价值的要求。我国拥有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 曾经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领先西方文明1000多年。在100多年的现代化进程中, 我们摆脱了积贫积弱的文化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困境, 创造了现代社会快速崛起的中国模式, 令世界为之侧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不能数典忘祖, 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的发展模式, 也绝不会接受任何外国颐指气使的说教。”[4]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应当成为中国社会信念和理想的灯塔, 应当坚持弘扬中国的核心价值观, 旗帜鲜明地传播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社会的核心价值, 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全部教育和学术功能, 成为中国核心价值的精神殿堂。

(二) 服务中国人民和中国发展

大学担负着国际交流的使命, 国际性是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特性, 但这并不意味着世界一流大学可以置本国人民和本国发展于不顾, 办成他国模式的“××大学”, 甚至成为他国的“预备学校”。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不会以送到其他国家多少留学生为荣, 而是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成为美国先进的国防科技研发基地而引以为荣;英国的剑桥大学也不会以派出了多少学者到其他国家大学访学进修为成功, 而是以成为国家科技创新和产业开发中流砥柱的力量而感到荣耀。世界一流大学扎根在所属国家, 是所属国家人民的理想和梦想的终点站, 绝不是中转站。为本国人民服务, 解决本国发展的重大问题, 是世界一流大学不可推卸的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 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5]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是我国数千所大学中的佼佼者, 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发挥着风向标作用, 必须为我国高等教育整体办学水平和质量的提高服务, 像哈佛大学、耶鲁大学之于美国那样, 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引领全国高等教育的潮流;应当像东京大学、京都大学、东京工业大学之于日本那样, 用文化、科学和技术的原创性贡献支撑国家的现代化发展与建设。一个优秀的民族一定有一个庞大的掌握了人类最先进的文化科学技术的精英人才群体。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为解决我国高层次精英人才严重不足的问题服务, 以培养中国的精英人才为己任, 造就一大批中国精英人才, 大幅度提升国家精英人力资源的水平。当前, 我国尚处在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型的阶段,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转型升级、地区均衡发展、环境资源优化、新兴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等都是富有中国特色的重大发展课题。这些课题的解决不可能依靠其他国家的世界一流大学, 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为解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担负起解决中国发展问题的使命, 也只有在解决这些重大课题的过程中, 才能真正诞生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

(三) 引领人类文化科技进步

世界一流大学是人类文化科技进步的灯塔, 没有世界一流大学, 人类的文化科技发展不可能如此绚丽多姿。大学是一个研究学问、探索真理的地方, 是人类文化继承、思想创新最主要的源泉。世界上40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基本上都来自世界一流大学, 牛顿定律、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等, 都是世界一流大学对人类知识宝库的巨大贡献。一所大学能被称为世界一流大学, 它必定为人类文化科技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不但要有鲜明的中国情怀, 还要有强烈的人类意识, 要有担负引领人类文化科学技术进步的胸襟和抱负。目前, 全球人口已经超过70亿, 每年全球人口增长约1个亿, 20、30年后可能突破100亿, 50年后可能突破120亿, 因此, 地球资源恶化和环境短缺的问题将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屏障。不断进步的文化科学技术是解决人类生存与发展问题的根本出路。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应当大有作为, 既要吸收其他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创造的文化科学技术优秀成果, 更应当放眼世界, 瞄准先进文化和尖端科学技术, 加强原创性研究, 让中国大学创造和发现的模式、定理、定律、公式、学说、理论等成为人类文化科学技术宝库中的共同财富, 在人类先进文化科学技术成果上打上更多的中国大学和学者的烙印。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还要吸引全世界的优秀人才和领袖人才, 支持来自世界各国的优秀学者和学生, 为世界各国培养一大批有重大影响的世界杰出人才, 为人类文化科学技术进步和应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挑战作出中国大学应有的贡献。

(四) 尊重多元文化, 促进相互理解与融合

大学是人类相互理解与融合最理想的场所。不同国家的文化尽管互有不同, 但都是人类生活的体验与创造, 都是人为之物。人类和平共处、和谐发展、合作进步都离不开相互理解、相互融合。世界一流大学因其所拥有的丰富文化资源而成为世界多元文化共存的宝库, 成为多元文化相互理解与融合最重要的基地。如耶鲁大学不仅招收了大量的国外学者和学生, 其海外学生占学生总数的15%左右, 外籍教师占50%以上, 而且开设了52种语言课程, 开出了600多门国际或区域研究课程, 涉及非洲研究、东亚研究、种族—民族和移栖群体研究、国际关系研究、拉美研究、俄罗斯和东欧研究, 等等[6]。

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应当开放办学, 主动吸纳世界各国文化, 将校园打造成为一个世界多元文化的百花园。在校园中, 不同肤色的学者和学生同堂上课, 研讨学问;各国的文化不但存储于图书馆、资料室和网络数据库, 而且活跃于课堂、研讨班和各种文化活动;世界各国面临的各种发展难题和发展经验成为师生共同探讨的主题, 其参与者不仅有我国的师生, 还有来自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政治家、文化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科学家、工程师、社会活动家以及管理专家等。这样的世界一流大学, 既是中国的, 又是世界的, 是中国奉献给世界的文化和平使者;它不但使世界融入了中国, 更使中国融入了世界。

世界一流大学只是一个以质量和水平为标准进行的分类, 并没有固定的办学模式,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办学模式, 任何两所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模式都存在显著差异, 表现出独特性。这正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可贵之处。每一所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原创的, 现有的世界一流大学没有哪一所是照搬他国模式建成的, 也没有哪一所是按照某所一流大学的模式建成的。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学习他国他校的经验是必要的, 无可厚非, 但如何让它打上中国的烙印, 成为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 则是不能回避的课题。国际化和中国特色都是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所必需的。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定扎根中国大地, 在解决中国人口和社会现代化、文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和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无与伦比的作用, 并由此打造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只有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和中国人民, 才能服务世界。惟其如此, 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才真正达到了其根本目的。

三、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的策略

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大学、政府、社会和国际环境等多种因素。仅有良好的意愿是办不成世界一流大学的, 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的努力方能取得成功。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应当是一大批大学的自觉行为, 要依靠大学的主体行为进行积极而有效的探索, 在竞争与合作中不断提高办学水平。这里主要从大学角度探讨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的策略。

(一) 尊重教育规律, 遵循学术逻辑

大学是高等教育组织, 高等教育是有规律的。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不能逆天而行, 应当尊重教育规律, 掌握教育规律, 践行教育规律。世界一流大学以培养社会各行各业的杰出人才为己任, 杰出人才的成长规律应当成为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天道, 在教育教学、行政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各方面都应得到遵循和体现。大学是社会文化组织, 文化科技发展与创新不能脱离学术逻辑。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不能违背学术逻辑, 应当尊重学术价值, 敬畏学术, 尊重人才, 学术至上, 秉承学术价值导向, 组织开展学术原创性研究和开发, 致力于繁荣学术, 服务人类文化科技进步。

(二) 扎根中国大地办学

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扎根中国的文化社会环境, 欧风美雨固然培育了一大批世界一流大学, 但孕育不了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扎根中国大地不但能为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提供丰富而必要的文化与社会滋养, 而且能为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提供广阔的用武之地。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不能脱离中国的文化环境和社会体制, 因此, 应当研究中国文化环境和社会体制, 从中汲取科学、合理的养分, 陶铸中国文化精神, 在人才培养和文化科技创新中培植中国文化的基因。与此同时, 应当增强国家责任感和使命, 融入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 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大业建立应有的功勋。

(三) 建设一支教书育人的大师队伍

大学以育人为第一要务。世界一流大学必定有一支世界一流的师资队伍, 惟其如此, 才能实现世界一流大学的人才培养和文化科技创新功能。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 应当聚集天下英才, 建设一支可以与任何其他国家世界一流大学相媲美的大师队伍。这支大师队伍, 既是学问之师, 又是品行之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 甘当人梯, 甘当铺路石, 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 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大师应成为教书育人的楷模、学术创新的先锋。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 应当广纳人才, 不以出身论英雄, 而以学问和师德论高下, 开启大师队伍建设新气象。

(四) 建设现代大学制度

世界一流大学不仅有建筑、设备和人才等硬实力, 还有制度、文化和氛围等软实力。当前我国大学体制机制陈旧, 管理方式落后, 严重制约了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 必须建设现代大学制度, 解放学术生产力, 激发师生巨大的精神创造力;应当给大学松绑, 建立大学自主办学体制;应当建立大学内部治理结构, 落实教授治学的组织机制;应当改革大学行政化倾向, 建立学术价值导向的行政体系;应当建立以院系为基础的办学体系, 减少校级层次对院系办学的干预;应当加强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提高现代大学制度运行的有效性, 奠定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五) 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

现代欧美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至少已有150多年的历史, 积累了大量的办学治学经验。不同国家之间相互借鉴和学习, 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一条有效捷径。据统计, 在1815—1915年间, 美国先后有万余名学者和学生漂洋过海赴德求学, 其中, 有5000多人到柏林大学学习[7]。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 不能照搬和移植其他国家的模式, 但借鉴和学习是必要的;应当吸收其他国家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 不断更新和创新我国大学的办学理念;应当吸收其他国家世界一流大学的制度, 为完善和建设我国现代大学制度提供必要的参照;应当吸收其他国家世界一流大学文化, 以丰富和充实我国现代大学文化内涵;应当吸收其他国家世界一流大学持续发展的经验, 助力我国大学持续健康发展, 早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如此方能实现赶超世界一流的目标, 创建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强国[8]。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第一大国。据教育部2014年7月发布的统计结果, 我国高等学校总数为2788所, 其中普通高校为2491所;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460万人, 其中研究生为179.40万人,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4.5%[9]。在高等教育发展达到一定规模后, 我国政府和大学的重点发展战略已经从规模扩张转变到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从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可能性看, 很多国家所面临的人口和经济困难在我国并没有出现, 我国不仅有13亿多人的庞大人口为高等教育提供各种年龄段的生源, 而且每年新出生人口在1600万以上, 未来的适龄人口数量也有充分的保障;我国经济仍然处于成长期, 发展空间还很大, 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和能够给予大学的支持同样都是巨大的;我国社会越发展, 对大学功能的要求越高。可以说, 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是值得期待的, 它既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EB/OL].[2014-06-30]http://www.gov.cn/ldhd/2013-03/17/content_2356344.htm.

[2]习近平.在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4-05-16.

[3]刘华, 吴宇.习近平会见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EB/OL]. (2014-05-19) [2014-07-29]http://news.xinhuanet.com/2014-05/19/c_1110756139.htm.

[4]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 (2013-12-26) [2014-07-29]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2/26/c_118723453_3.htm.

[5]习近平.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EB/OL]. (2013-03-17) [2014-07-29]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0317/c49171-20816370.html.

[6]陈伟, 肖丰.耶鲁大学的国际化变革:背景、成就及启示[J].高教探索, 2011 (04) .

[7]Charles Franklin Thwing.The American and the German University:One Hundred Years of History[M].New York:The Macmillan Company, 1928:39.

[8]别敦荣, 张征.美国何以成为20世纪世界高等教育强国?[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3 (04) .

“真语文”北京顺义站学习之旅 第4篇

一、真讲:回归本体教学的专家讲座

在专家讲座环节,吴忠豪这位“真语文”研究专家围绕“从课程设计角度看真语文”的专题进行了近两小时的精彩讲座。“真语文”“用语文方法教语文”“用教材(课文)教语文”“把握住语文的本体与非本体”……讲座中出现的一个个新名词,体现了吴教授对语文教学的真知灼见,为我们的课堂改革注入了清正之风。语文到底教什么?语文教学的重点是什么?小学语文应该怎么教?……在吴教授的讲座中,这些迷惑、困顿我们一线老师的重重疑团终于拨开了雾霾,逐渐明朗起来,让我们在课改中找准了前行的方向,明确了语文教师的使命。原来,语文教学就是这么简单,就是要按照语文教育的规律,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读写听说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吴教授还强调:语文教学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使学生善于读书、乐于读书、多读书。说到底,如果一位老师能让学生很会读书,读了很多书,学生的语文素养能不高吗?我觉得这些都是语文教学的本分。

除了吴忠豪教授的专题讲座,贾志敏老师的课后小讲座也让我们醍醐灌顶,获益良多。贾老师一上来就指出:语文课不需要精彩。精彩就是演戏,就是表演,语文课就是实实在在,就是“听说读写,字词句篇”这八个字。乍一听,觉得贾老师的话有些偏激,有些不可思议:追求课堂教学的精彩,不是我们语文老师一直孜孜以求的教学境界吗?可是,回顾一下课改十多年来各种展示课、比赛课、观摩课中那些“声、光、电”交织的多媒体课堂,以及个别名师课堂中那些游离于课堂、游离于学生的精彩桥段,还有普通一线老师对这些所谓的教学精彩顶礼膜拜,趋之若鹜,争相效仿的假语文、伪课堂的现象,又觉得贾老师的话很在理,给我们这些在课改路上追赶狂奔的年轻老师当头棒喝。贾志敏老师还指出:用好教材,是语文老师的基本功。熟悉教材是备好课的第一步,他建议老师们要把每一篇课文都读得滚瓜烂熟,弄得明明白白,背下来最好。是啊,如果连课文都不熟悉就想着如何去钻研教法,那么一切都是空中楼阁,经不起推敲的。反思一下当下我们语文老师的教学,又有几个在公开课、展示课上能把课文读通读熟读透,做到倒背如流,了然于心呢?扪心自问,我没有做到;但从这一刻开始,我会努力做到。

二、真教:扎实、灵动的名师课堂

讲座,让我们醍醐灌顶;观课,让我们如沐春风。这次,我有幸观摩了贾志敏、李白坚这些名师的本色课堂。贾志敏老师身患绝症,却仍拖着孱弱之躯,拿起粉笔给孩子们上课。李白坚老师毫无大学教授的身份架子,仿若一个可爱的老顽童,引领孩子们在《珍珠鸟》的文字间快乐畅游,扎实表达……他们高尚的人格魅力,深厚的人文底蕴,丰富的语文情怀,无不令人折服膜拜。他们的课堂朴实而又厚实,只凭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使课堂书声琅琅,议论纷纷,课堂上亮点频现。

让我有点相见恨晚的是李白坚教授的《珍珠鸟》,他的“生活语文”理念让我眼前一亮,为之惊叹。我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的课:学生可以随意在课室飞来飞去,可以如此自由自在、轻松愉快地学习语文。纵观李教授的《珍珠鸟》一课,通过“听读猜词”“动态阅读”“改写课文”“自主出题”四个环节,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全面推进听说读写的训练,带领孩子们尽情享受语文的乐趣。在“听读猜词”环节,李教授跟孩子们说:“同学们不要预习,听我读课文的时候,有些比较重要的字词,我不读出来,但会拍桌子,这时候你们就举手,说出该填什么字,拍一下填一个字,拍两下填两个字。”就这样,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中联系上下文,根据文意想到很多近义词,这不仅丰富学生的词汇积累,也激发他们去思考。再如,在“动态阅读”环节,李老师以读代讲,以读促思,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与体验中品词悟情,感受字词中蕴含的丰富情感,深刻理解字词的意义和用法,教学环节简简单单却又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师: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 (拍一下桌子)出小脑袋瞅瞅我。

生1:冒。

生2:探。

生3:伸。

师:非常好,想到了三个近义词。现在我分别把“冒”“探”“伸”放入原文读出来,你们依次做做看,感受一下哪个字更合适,课桌就是温暖的巢,你们躲到里面去,我一读你们就出来。(学生依次做“冒”“探”“伸”的动作)

师:仔细想想做这三个动作的区别,他们表达的效果一样吗?

生:不一样,“冒”的速度比较快,“探”是向前伸头的动作,“伸”字比较平和。

师:联系前文“渐渐地”三个字,用哪个更准确?

生:伸。

师:非常准确。

在课堂上,师生是如此的默契、和谐、融洽,孩子们学得兴趣盎然,乐此不疲。不知情者,还真以为彩排预演过。我想:这就是理想的语文课堂,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立足于语文之根,用最简单而又最扎实的方法,不刻意、不雕琢地渗透“字词句段,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学生学得积极,学得投入,学得有滋有味。可反观我们当下的语文课堂,老师们除了“灌”还是“灌”,除了“牵”还是“牵”,孩子们在课堂上正襟危坐,要么聆听老师枯燥无味的课文分析,要么配合老师一厢情愿的连番提问,要么迎合老师低效高耗的小组学习……试问这样的语文课上,孩子的思维何以得到释放?主体地位何以体现?语文素养又从何培养呢?

三、真评:针针见血的互动评课

语文出版社社长、“真语文”倡导者王旭明多次指出:教只是手段,学才是目的,语文教学的全部活动,都必须落实到学生的“学”上,要基于学生、为了学生和发展学生。评课也不例外,要以是否促进学生的发展为评价基准。本次观摩学习活动,王社长的课后测评是本次观课的一大亮点,体现了真语文倡导的“真教、真学、真评”的理念。与会语文专家一针见血的点评,现场听课老师畅所欲言的议课也让我备受感动。特别是在高级研修班的学习中,王旭明社长的真评,评到我的心坎里去了。在点评《乡愁》一文的“愁”字,他先从字的构造了解表面意思:秋天让人思绪万千,从心里愁出来呀!然后从诗人写作的背景切入,余光中身处台湾,无法回大陆探望老母亲,与家人团聚。只见王社长在“愁”周围画了一个圈、两个圈、三个圈……这乡愁重重叠叠,严严实实,一圈又一圈——化不开、解不开,让人无比揪心,无比痛苦。王社长还配乐深情地朗读了这首诗,我当即被深深地感染了,泪水竟无法抑制。这种课后测评、真评的做法很有效,可以直接、及时检测我们的教学是否摆正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学生的课堂学习是否扎实、有效,也有利于授课老师更准确地反思教学中的存在问题。后来,我们在学校的语文教研活动中也尝试采取了课后测评的做法,这不但考验测评者的教研水平,能进行测评说明对教材的解读有一定的深度,让更多一线教师明白如何进行文本解读,有一定的指引作用,对授课者也是一种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真学:欲罢不能的观课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我是边观边学,且听且思,积极参与到现场的互动交流中来。而从前的我,每每参加这样的观摩学习活动都习惯做一个听众,总觉得自己水平有限,底气不足,不敢发表个人见解。可来到“真语文”现场,我好像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推动着,有不吐不快的感觉。于是,我懂得了倾听,学会了思辨,有了自己的看法,在微信互动中敢于发表个人意见。在听贾志敏老师讲《我的发现》一课时,我被贾老师那种善于躬身倾听,精于点拨引导的教学魅力所吸引,便深有感触地发了一条“能听懂学生的表达是我们老师的能力,能引导学生去表达是我们老师的功力”。由于积极参与微信互动,我还获得了大会赠送的精美小礼品。虽然礼品不贵重,但对我来说却意义重大。我学会了反思,尤其现在我任教一年级,一切都从零开始,我很欣赏贾志敏、李白坚老师简单平实的课堂教学,如日常聊天般随意,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知识和教育。

薛法根老师说:“听别人的课,想自己的事,一切都需要用心体悟。”这次北京顺义的“真语文”学习之旅,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收获。短短四天的头脑风暴,需要长时间的咀嚼反刍。以后,真要好好修炼内功,我也愿意追随“真语文”的足迹,一直前行。

(作者单位:广东江门市新会圭峰小学)

北京学习心得体会 第5篇

禹谟镇金岩小学——徐廷先

时代变迁,科学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许多行业的竞争比的就是服务。服务就是生存之道。这一次北京之行,我的感慨非常大。首先为我这一次能有机会到国家最高培训机构“国家行政学院”学习感到幸运,能聆听到各位教育大家的讲座,更是我的三生有幸。

在听了民进中央副主席王佐书的报告《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等内容》,让我更深刻的认识到我国的基础教育被一把锁锁住了,那就是“就业、大学、考分”,我们怎样才能解开这把枷锁呢?教育家们给我们指出了明确的方向,要想解开锁住我国基础教育的这把锁,我们老师们就要着力的培养学生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我们人类不管在做什么事业的时候都存在着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学生在学校受教育的因素是可控的,而学生在校外受到的影响是不可控的,我们老师就要做好可控的因素来弥补学生的不可控因素。现在的教育存在着这样的一个问题,那就是“5+2<7”,甚至是“5+2=0”。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学生在校园的五天,接受的教育都是正面的,而周末的两天回到家里,受到一些家庭因素的消极影响或不良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从而导致了我们的教育就成了“5+2<7”,甚至是“5+2=0”这样的后果。所以我们老师的工作不仅仅是写写教案、上上课、改改作业这样简单,除此之外的其他工作都觉得是负担,不给相应的报酬就不愿意接手干。其实仔细的想想,我们老师的工作除了教学的常规工作之外,要做的还有很多,而且和我们的教育工作是密不可分的。比如说:个别家长的思想工作,他们觉得子女送进学校就全是学校的责任,吃喝拉撒全是老师的责任,什么学生的学习的督促,行为方面,生活方面一概不管不问,这些思想工作只要我们老师都做到位了,那不是在为我们的教育做贡献吗?

最优化是对人们的最基本的要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就是学生与老师的教学用的时间最少,教学效果最好就是最优化。

感情是需要感情的投入,对任何人你对他付出了什么程度的感情,回报你的就是什么程度的感情,据报道:撒切尔夫人是一代伟人,膝下有一对儿女,不管从哪一方面来说,她都是成功人士,但在撒切尔夫人逝世的时候,儿女们都身处国外,没有一个回去参加她的葬礼的。生病的时候儿女们没有谁来看望过她、照顾过她,一直陪护着她的只有医生和护士。这在我们中国看来,简直是大逆不道,无忠无孝。那我们老师对我们的学生又该怎样付诸感情呢?那又是一个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把感情融入教育是我们老师必须做的事情,最重要的是我们的“三留流儿童”,他们最缺少的就是父母的爱,亲人的关怀,无形中他们的心理或多或少的都有阴影。在学校里,我们老师除了上课之外,最重要的就是给予他们特殊的关照,老师应给予他们感情上最特殊的弥补,力争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能看到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难道作为老师的你不觉得高兴吗?

在北京学习的一个星期,除了聆听讲座外,课余的休息时间是非常充足的,我们去的这群人哪能闲得住呢!这么一次难得的机会当然是要充分的利用起来的。老师们三五一群,十个八个的一伙相约一起外出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去了。我们当中的一位老师的学生在北京的理工大学读研究生,正好请到了一位免费的研究生当导游,老师们询问了他,北京最有看点的地方,并且做了一个简单的路线规划,于是我们火速前进,奔向我们的目的地。我们来到了北京的老街蓝锣鼓巷、帽儿胡同,感受了北京的老风味儿,体验了北京人的生活;来到了后海,观赏到了美丽的湖水风光,夜间的美景……腿酸了,脚疼了,肚子也咕噜咕噜的叫了,于是我们徒步、乘地铁,几周几转终于在小导游的带领下来到了火锅城“海底捞2 火锅”填肚子来了。在北京,如果你不熟悉,想找到一家适合口味的地方吃饭,那是相当的难。

我们跟随着小导游走街串巷来到了没有任何标志,没有广告牌的一幢大楼的五楼才看到了“海底捞火锅”五个红色的并不显眼的字。小导游说到了,我们还以为就像平常一样,这是一家极其普通的一家餐馆,也没有带着什么好奇心就走进去了。谁知道啊?当我们的脚踏进火锅店的那一刻起,映入眼帘的就是吃饭的客人,来回走动的服务生,本以为就这么一个大厅就够大的了,谁知道没有空位。我们在经理的带领下通过大厅拐弯来到了另外一个大厅,比我们预定的时间来早了,包间里我们十个人的桌没有空出来,于是我们就只有拼桌吃了。我们刚一坐下,服务员就抬着擦手的高温消毒的洁白的手帕来给我们擦手,紧接着是上水、上饮料,给我们发围裙、避味盖包的布,服务挺周到。喝了饮料,吃了自主水果,我们点了一个鸳鸯锅,上菜后,我们各自按各自的口味拌了蘸水,这下我们可以饱餐一顿了。吃着吃着,服务员给我们披散着头发的老师递上来一个胶圈来,顿时你看我我看你的,不明白什么意思,一会儿才反应过来,原来是拿给他们扎头发用的,一会儿又给我们戴眼镜的老师送上了擦眼镜的布。我们根本没有看见服务员们站在什么地方,但他们随时都注意到我们有什么需要,还没有等我们招呼,他们就已经做的很妥帖了,还有一些细微的服务,真的是让我们很意外。就连上洗手间的服务都相当的到位,等你从洗手间出来的时候,就有专门的一个服务员站在那里等着递给客人一张洁白的擦手帕……

饱餐一顿之后,我们谈论着他们的服务态度往回走了。回来的路上,她们高兴的说:“哈哈!今天啊,我们真的是享受了一次慈禧太后的待遇……”后来听小导游介绍说,这是全北京服务态度最好的一家餐馆,在北京有十多家分店。能在没有任何广告宣传的高楼里面,生意如此火爆,全靠厨师高超的手艺是远远不够 3 的,最关键的是他们的无微不至的服务态度更吸引顾客。一路上,我沉思着,21世纪,有哪一个行业不是搞服务的呢?只是服务的对象不同罢了。餐厅的服务员的服务对象是吃饭的顾客;司机的服务对象是乘车的旅客;空姐服务的对象就是乘机的旅客……那我们老师这一行服务的对象就是学生,其他任何一行的“服务员”都能为他们的客人微笑服务,那我们老师能不能也微笑着对我们的“客人”服务呢?我肯定的说:“能!”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是因人的生命需求而存在的,学校教育应该是“栽培生命”的过程。教育是点化和润泽生命,教育是生命影响生命的事业,生命因教育而灿烂,教育因生命而生辉。教师的教育工作是一个移情的过程。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蕴含着教育契机,教师的每一个言行都饱含着生命的影响,我们要向学生传递着——诚信、爱心、笑脸、快乐、关怀、严谨、好学、可持续等内容。用我们的爱心唤醒爱心,尊重赢得尊重。我们老师要铸就学生美好的人生就要做到:老师要阳光,学生心里就不会黑暗;老师要快乐,学生嘴角就会常带微笑;老师要进取,学生的行为就不会落后;老师要大方,学生处事就不会小气;老师要睿智,学生遇事就不会迷茫。

这次北京之行真的难忘,聆听了几位教育大家的精彩报告,让我的工作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我会把我学到的东西深刻的理解,把学到的理论用到工作中去,给老师们传递教育工作的正能量,用行动带领和引导我们身边的老师,积极的参与到工作中来。努力做好我们的“服务”工作。

北京学习心得体会 第6篇

控烟,这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对于很多人来说,面对着禁烟的条例总是充耳不闻。这次,北京市“史上最严控烟令”到底能否落地,也就值得我们期待。因为如此“控烟令”下,不仅能够为净化公共环境带来更多的契机,更为重要的是,如果这样的“禁烟令”能够落实的话,我们将会看到公共文明的逐步显露出来。从吸烟的危害上看,吸烟不仅危害个人的身体健康,更是造成了周围人“二手烟”的危害,而如此过程可以用经济学上最为经典的外部性来解释,在这样的解释下,不道德和不文明字眼多次呈现。由此可见,只有将这样的“禁烟令”落实,才能够催生文明的因素,为公共文明的提升贡献力量。

按照“外部性”的经典诠释,如果自身的活动对外界产生的影响,即所谓的“外部性”,而“外部性”有着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之分。比如一所学校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就属于正外部性,因为教育能够带来社会秩序的凝聚;而污水排放就是典型的负外部性,因为能够造成环境的污染。从这样的解释中,我们不嫩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公共场所吸烟的行为也是典型的负外部性,因为这样的行为已经危及到周围人的健康。有鉴于此,我们才与世界接轨,开始进入到控烟的行列中去,而由于外部性带来的公共文明大讨论似乎也并没有结束,凡是负外部性导致的恶果,都应该纳入不文明行为的行列中。

既然如此,“最严控烟令”的落地就显得极其重要。而通过罚款的形式,这也是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做法,比如香港和新加坡都是这样的做法。在那里,如果有人在公共场所吸烟的话,香港将会处于最高5000港币的罚款。人们在这样的威慑力下,也就逐渐养成了公共场所不吸烟的习惯,如此习惯的养成注定就能够为公共文明带来更多的积极效应,催生着公共文明秩序的蝶变。而对于北京这次的禁烟令来说,是否能够带来这样的效应,我们只有通过拭目以待来观察。只是从“最严控烟令”到公共文明的催生上来看,两者的关系无疑是息息相关的。

上一篇: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警示录下一篇:MODULE 3 COLOURS的英语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