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意义与心得

2024-07-26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意义与心得(精选8篇)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意义与心得 第1篇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 有人说哲学就是在你不知向左拐还是向右拐的时候,告诉你左有左的好处、右有右好处、左有左的坏处、右有右的坏处。是的,哲学并没有为我们指明向哪个方向 拐,却全面分析了利弊,以便权衡得失,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在你选择了任意一个方向后,如果特别顺利,你就应居安思危,提醒自己不能麻痹 大意,要注意阳光大路上也可能有坑坑洼洼;如果道路比较泥泞,就要相信条条大路通罗马,而且自己得到的锻炼必然要多一些,可能路边的风景也要漂亮些;倘若 没有哲学的全面分析,我们这些急功近利的年轻人很可能会在遇到挫折后就匆匆折回,如果顺利也罢,如果前途还不明朗那?是不是再返回,大好的青春便被这些或 多或少的反复磨去了不少;而且,我们在选择了一条路后,往往会怀着“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浮躁,被那些本可以被我们绕过的坑洼、砖头绊了一跤又一跤,大大影 响了我们前进的速度。同样一件事情,你可以从消极方面的方面去看,也可以从积极的方面去看,关键是怎样调整心态:例如,我们这些年轻人刚参加工作,不管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都会多 做一些工作,许多人便只是被动的抱怨,消极怠工;而另一些人则把它看作是一些学习的机会,主动积极的去做,或是把它看作增加对单位、同事了解的渠道,或是 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试想:人的一生有多少机会去做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哪,你的才华和能力恰恰是在这些小事中体现出来的。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无处不在,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辨证法的分析对象、辩证思维方法应用对象。成语中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及英文中的“like a coin!”(像个硬币,暗指什么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都是这个意思。任何事、任何人都要辩证的去看,这个道理谁都能理解,关键是自己身在其中时要清醒:顺境时要 冷静、别浮躁,逆境中要自信、要积极的等待(也就是一边充电一边等待),而且要从积极的方面看待人或事物。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矛盾”可以泛指为“问题”、“困难”。诗有云:“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可见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是最怕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了,可正是这些坎 坷让我们一天天长大、成熟。所以我们首先应该正确面对他们,承认“矛盾”的积极作用,既然“问题”在所难免,为什么我们不把这看作一次提高能力的机会哪? 反正我对电脑硬件的知识的了解,都是从解决家里电脑的问题学来的。在与同事、朋友交往中同样难免出现一些矛盾,我们也不要千方百计掩饰或一次次的仅仅通过自己的让步来避免矛盾的激化。我们应该明白,这些矛盾可能会反而促 使我们彼此加深了解,发展成为一种新的关系,“不打不相识”吗!实际上矛盾的发展只有三种结果:一方压倒另一方;双方同归于尽;一种新的对立统一关系产 生。所以我们既不能一再的谦让,也不要拼个你死我活,而是不卑不亢的寻求建立一种新的平衡关系。

三、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 处理各种问题要分清主次、考虑轻重缓急,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一大堆问题扑面而来,到底哪个是最重要的、最关键的、影响最大的,把所有的时间精力都集中起 来,别的问题到要让路,解决了这个关键问题是不是其他的就迎刃而解了哪!或者一些小问题办不好就算了,人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要没什么大的原则性的错误就行 了,完美主义者是最累的。而一个问题、一个矛盾又有一方起着决定性的,或是一方比较重要,只要把握好解决问题的关键也会事倍功半。比如我们通常会遇到的“工作与学习的矛盾”,而且 大家都觉得“越到考试工作越忙!”,分析起来,我们不可能从工作中拿出太多的时间,所以关键就是怎样在业余时间上做文章,少睡一会儿、少玩会儿、提高点效 率、平时紧张点不就行了吗?关键之关键有成了平时要控制自己多学一点儿。另外,办事要有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就能提高效率。

四、矛盾的双方总是处在不断的转化中; 这点大家很容易由市场上的供求关系理解,想想VCD刚出现时,“求”大于“供”,利润很大,大量厂家一窝蜂的生产之后,矛盾就转化了。而对于我们中有些总 觉得“英雄无用武之地”的“金子们”,很多情况下,是在抱怨中虚度了时光,等机会真正来临,又没有能力把握了,变成了“用武之地无英雄”了。所以正在郁闷 的我们更要打牢基础,要知道“学业才识,不日进,则日退!”

五、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我对这点的认识是比较深刻的,这也是来自钢琴的学习,因为我这个人兴趣比较广泛,音乐、美术、英语、乒乓球、摄影样样喜欢,但因为小时候没有机会接触,总 想找个什么机会弥补,后来终于知道了青年宫有这样的钢琴成人班,便欢天喜地的报了名,开始还挺新鲜,可每天最少得练一个小时,真是没办法坚持,而且老师说 至少的弹两年才能像点样子——还得聪颖好学,后来没俩月我就退学了。之后我就琢磨:学点什么才能又省力见效又快哪?钢琴得弹两年;素描、色彩什么的没两年 也差的多吧;英语就更别说了,这都学了十多年了不还那样吗?想来想去终于明白了:什么都得慢慢积累,别太急于求成,人的时间是很有限的,踏下心来认认真真 的做好一件事情已经很不容易了。你如果想在“台上”风光十分钟,还就的能耐得住那十年的辛苦。这其实也是我们为人处世种的“度”的道理。节俭是一种美德——过分了就是吝啬;忍让是大度——太甚了就是软弱。在生活中,就要特别注意这个“度”:对人别 太苛刻,那样会让人无法与你相处——也不能太软弱、没主见,这样大家总是充当保护的角色,在困难的时候又没法得到你应有的支持,当然也不愿和你呆在一起; 对自己别太苛刻,那样活着会很累,而且在很多情况下是逼着自己比别人强,最后赢了别人输了自己——也不能太放纵,人都有惰性,谁都知道呆着轻松,可还得逼 着自己尽量克服这种惰性,在年轻的时候多学一点东西。

六、必然和偶然的关系; 我们总是抱怨机会太偶然,再轮到自己头上可能性就更小了,却没有想到偶然中又蕴藏着必然。汪国真说过:“实力就是机会!”的确,只要你有实力,在你的言谈 举止中,在你处理的任何小事中,群众雪亮的眼睛当然能够辨别出你的与众不同,领导自然也会将难度一件大于一件的事情交给你处理,机会自然多了,得到的锻炼 也多了,成功的必然性也就大多了!

七、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而认识则可以指导实践,这可以引申到我们面临的“学习”与“应用”的关系,通常我们在业余时间学习,都比较辛苦。也许是因为书本上学到 的东西真的与实际相差太大,或认为有些科目如“马克思主义哲学”、“高数”、“管理学”一类的根本没有什么实际的用处,总之是没什么兴趣,我们基本上都是 被逼学习,单单为了“考”而学。其实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辨证法的逻辑观点,研究事物的深度和广度本来就是一对矛盾体,正因为哲学是科学的科学、具有指 导一切的普遍性,我们才不可能期望它在某个具体问题上给出明确的答案。而其他那些看起来没什么实际应用的科目,恰恰也是普遍应用在工作生活之中的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意义与心得 第2篇

班级:10级涉外护理三班 学号:10612170 姓名:叶学胜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让我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于我们大学生关于自身的成长以及对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让我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并不是离我们遥不可及的,她就存在我们时时刻刻的生活中。

我是一名大二的学生,高中文理分科时我选择了理科,因为当时我觉得哲学、政治和历史对于我们学生将来的生活是没有多大用的,这种错误的观点使我失去了学习这些课程的机会。

大二上半学期,也就是这学期,我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哲学原理》。开学时我觉得这门课一定是枯燥的、没用的。但是后来对这门课程的学习让我对这门课有了新的认识。上这门课时,首先吸引我的是张老师教学方式。张老师在每次开始上课时都会与我们交流一些时事话题,从国际大事到生活小事。然后通过这些事向我们由浅入深的解析其中的哲学原理。因为我们班中有不少的理科生,哲学的基础知识缺乏,所以老师的这种教学方式对于我们理科生来说十分的有用。在教学过程中,张老师也经常关心我们的日程生活,让我们觉得与老师的距离更近了,学习也更加的认真。

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潜移默化地扩大了视野,加深了思想的深度。在张老师的教导下,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处理生活实践中的问题,给我带来了深远意义。在看待各种现象和问题时,学着去理性思考,并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让我了解到事物客观真实的一面。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这些原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我应该遵循的原则。

在期末时,老师教我们如何辨析历史上几个著名的论断,如“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人为自然立法”等。初次听到这些论断时,我感觉很不理解,根本不理解这些话的意思。老师先是让同学们自己发表自己的看法,让我充分的思考,然后通过对比老师的辨析,了解这些论断的对与错。这种方法让我有了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哲学原理思考问题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意义与心得 第3篇

一、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进行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牢固基石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是新世纪伟大的时代诉求, 2012年7月23日,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讲话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 也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我们必须毫不动摇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自建党以来, 党在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及改革开放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胜利实践中,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经受了来自各方面的不同考验从而发展壮大。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能够帮助大学生理解我国为什么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中国问题, 而不是其他的思想理论。进而形成对国家的认同感、对国家主权的责任感, 使青年大学生更加明白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应当坚持、反对的。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加强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方式

人无精神不立。即使世界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 国际政治局势整体趋于缓和, 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代世界主题, 但西方敌对势力仍然采取各种方式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尤其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社会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 与之相适应的思想文化也呈多样发展, 各种社会矛盾集中, 青年大学生正处于思想稳定时期, 由于学识、阅历的局限, 缺乏对社会的感知和理解, 因此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更为迫切。

所谓意识形态, 指的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 与社会经济、政治直接关联, 并代表着一定阶级、阶层和利益集团根本利益和价值取向的社会意识, 其中包括艺术、经济、宗教、伦理、政治法律等形式。近年来, 我国发生罕见级别天灾的频率比较高。汶川地震救灾过程中, 西方媒体提到两个想不到, 一个是想不到中国军人到灾区不带枪, 另一个想不到的是中国军人和老百姓关系那么好, 有一首传播很广的诗, 名字叫《妈妈别哭, 我去了天堂》, 其中有一句是“可惜我等不及看到绿色的军装”, 这个绿色的军装在灾区就是希望的象征。哲学上讲, 人的存在的意义问题就是人的价值问题, 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是不可分割的, 一个人只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无私奉献就是一个高尚的人。

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提高青年大学生政治鉴别力的重要途径

什么是政治鉴别力?简单地说, 就是从政治上分辨各种社会现象的是非曲直的能力。主要表现在政治风浪和大是大非面前, 能够分得清主流和逆流、真理和谬误、善美和丑恶。就是能够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 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武器, 坚持去伪存真, 善于由表及里, 剥去虚假的、浮华的外衣, 透过现象看本质, 还原事物本来的面貌, 黑白的事物容易鉴别, 而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在于很多事物是界限模糊、标准多样、似是而非、表里不一的。

政治鉴别力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坚定的无产阶级之上的识别力, 是反映政治素质和政治水平高低的一个突出标志。

(一) 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曾说:“分析经济形式, 既不能用显微镜, 也不能用化学试剂, 二者必须都用抽象力来代替”。政治鉴别力需要以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在内的理论素养作基础, 能够懂得哪一种价值体系是符合真理、代表人民的, 哪一种发展道路是引领民族走向兴旺发达的, 只有牢固掌握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具备了以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为理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的识别力, 才能够正确认识社会规律, 正确分析国内外形势, 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纵观全局, 认清主流和支流, 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 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政治鉴别力来源于一个人的理想信念体系构建及其坚强程度, 但只要能坚持政权理想信念, 辨明风向, 就能认清历史发展不可逆流的总趋势, 马克思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的特殊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根据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历史的正确解释, 从看似扑朔迷离、一团混乱的状态中把握规律性, 确立起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三) 树立系统、理论的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哲学。它从诞生到现在的一百五十多年中, 在世界文明大道上不断总结、概括和吸收人类文化的一切积极成果, 丰富和发展自己, 因而是当代最富于生命力的哲学。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对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自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奋斗, 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中华民族的振兴需要大批高素质的人才, 这种高素质的人才不仅要有精湛的科学技术知识和强健的体魄, 而且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度的创造能力、高尚的道德情操,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陶达.马克思跨越资本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J].改革与开放, 2013.01.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意义与心得 第4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原理;原著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教学中,我们会发现现在各版本的教材,在原理与原著的衔接的问题上,存在诸多问题,其突出表现是对原著思想的引申和分析少了,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使学生对本来较抽象的原理课的学习兴趣下降,加上教学计划的不断改革,原理课的教学课时不断的被压缩,这就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效果。课堂教学中,如何使原理与原著思想较好的衔接起来呢?这是我们必须面对而且必须解决的问题,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谈点感想。

一、原理与原著思想衔接的原则

(一)历史的衔接

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于19世纪四十年代,至今已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一百多年来,人类社会变革的伟大历史进程,充分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的思想武器。革命导师是在依据特定的历史条件,为解决具体问题的需要来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并且,随着客观过程的推移,在另一种历史条件下,在阐述某一原理时有所补充,有所完善,有所发展。它针对特定情况,表述得严谨精确。如若人们对作为哲学原理所依据的历史情况茫然无知,那就很难准确地理解它,更谈不上结合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

因此,注重原理与原著思想的历史衔接,有助于我们准确地领会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结论。而不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每一个原理都来之不易,每一个创见都历尽艰辛,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就不可能有深刻的理解。

(二)逻辑的衔接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具有严谨的逻辑性,其显著的根本的特征是在实践基础上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

逻辑的衔接就是在讲授原理时,要对原理所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规律,与马列原著中的思想结合起来分析,使学生了解到原理的来龙去脉,从而加深对原理的认识和掌握。如:在讲哲学的基本问题时,必然要讲到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所阐述“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观点,并说明,恩格斯总结人类认识的发展史,概括了哲学上两条路线斗争的基本问题,在哲学史上第一次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明确地概括为哲学的基本问题,这是恩格斯对哲学发展的重要贡献,凡此等等。

(三)适度的衔接

哲学原理与原著的衔接必须是适度的衔接,因为原理与原著是两门不同的课程,衔接的过多必然导致课程之间内容的重复,而且,也受课时的限制。衔接过少又无法把问题讲清楚,给学生一个较好的知识结构。这就要求我们每个授课教师在讲授原理课时必须掌握“适度”的原则,这个“适度”既包括了内容衔接上适度,也包括时间(课时分配)上的适度,做到详略得当,从而把原理讲精、讲透,使学生完整、准确、深入地领会马克思主义哲学,更好地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人生观,提高理论思维能力,从而抵制各种错误思想。

二、衔接的范式例证

我们知道,马克思、恩格斯不是天生的共产主义者,他们年青的时候学习的是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后来他们参加了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于1842年开始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革命的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简称《提纲》)的完成,则为我们勾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雏形,为它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这个理论在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以及后来恩格斯的《反杜林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等著作,都得到了继承、丰富和发展。因此,学习原理而不了解《提纲》的思想显然是不行的。下面以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等原著的思想与哲学原理的衔接为例,加以说明。

(一)实践问题的讲授

马克思在《提纲》中第一次明确地阐述了社会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决定作用。把实践引进了认识论,作为认识的基础、标准和目的,从而批判了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消极性和直观性。把实践的观点应用于社会历史,揭示了人的本质和社会生活的本质,并对人和环境、教育的相互关系,以及宗教产生的根源和消亡的途径等问题,作了唯物主义的说明,批判了唯心史观,从根本上划清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一切旧哲学的界限。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

第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什么?哲学家历来众说纷纭。唯心主义者认为思想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因而也是社会生活的本质,有些唯物主义者认为自然环境是社会存在的决定条件,因而也是社会生活的本质,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家由于不懂实践,因而也不懂社会生活的本质,只有马克思才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社会生活的本质问题,提出了“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的科学思想,马克思的这句话说明,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根本条件,因而是社会生活的本质。生产实践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在社会生活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生产实践使人类从自然界中最后分会出来而产生了人类社会,生产实践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生产活动一旦停止,人类社会就将灭亡。因此,离开实践就无法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规律。

第二,检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问题。关于真理的标准是哲学史上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一切唯心主义者都否认客观真理。费尔巴哈虽然承认有客观真理,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但由于他不懂得實践在认识过程中的决定作用,因而不能对真理标准问题不能作出正确的回答,只能把“不证自明”、“一目了然”的直观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正如他所言:“我一个人所见到的东西,我是怀疑的,别人也见到的东西,才是确实的。”认为决定思维的客观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乃是直观”。可见,费尔巴哈在真理标准问题上是用直观代替了实践,并没有科学的解决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马克思针对费尔巴哈的错误观点,明确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这就是说,人的思想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对象,这个问题不能从思维的或理论的范围内解决,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解决。接着马克思进一步指出“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彼岸性。”马克思在这里科学地回答了关于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

(二)人的本质问题的讲授

原理所出现的人的本质问题,就必然要分析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所提出的“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

的总和”。

历史上,关于人的本质问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可以说在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各种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从根本上来看,都是唯心主义的。而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虽然简短,却是科学的,内容也是丰富的,马克思批判费尔巴哈对人的本质所作错误理解是:一是孤立的、抽象的考察人的本质;二是用自然性去说明人的本质。这是不能科学揭示人的本质的原因。而马克思则从人的“现实性”上去考察人的本质,这就深刻指出了人不仅仅有自然性,更主要的是人具有社会性,如果离开了社会关系(在阶级社会中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特别是生产关系,就不能正确地理解人的本质,也就说明不了人的本质是社会的产物问题。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说明,第一,人的本质不是指人的自然性,而是指人的社会性,是由人的社会关系决定的;第二,人的本质不是社会关系的某一方面决定,而是由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的;第三,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

(三)物质概念的讲授

对物质的讲授,不仅要讲“物质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实在”,这个一般性的概念,同时,还必须讲列宁的物质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不仅要说明列宁的物质概念的内容,也要分析其意义。

其实,对物质概念的分析,恩格斯曾经指出:“实物、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这就表明,哲学的物质范畴作为共性寓于各种物质构造之中,没有脱离具体物质构造的“物质本身”,也不应该把某一具体的物质构造等同于物质。但近代科学的发展,尤其是近代物理學“关于电子的质量可以随着它们的速度变化而变化”的发现,从而推翻了原子的不变性以及质量不变等观念,使唯心主义对物质概念进行了攻击,列宁是在回击唯心主义如马赫主义的攻击,列宁写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的哲学论著,其中对哲学的物质范畴所作出的明确的规定和深刻的阐述。

(四)世界统一于物质性原理的讲授

“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的科学论断,是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批判杜林的“世界统一与存在”之命题时所提出的。杜林关于“世界统一与存在”命题,没有揭示出世界的本质。因为世界上存在的事物是形形色色、多种多样的,如果只赋予它们存在的属性,这等于说,存在的事物是存在,根本没有说明什么问题,没有解决世界的统一性问题。同时,它又是一个折中的命题,不同的这些派别都可以使用它。唯物主义可以把存在解释物质的存在,唯心主义也可以解释为精神的存在。

而恩格斯的“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的科学论断,不仅揭示了世界上无限多样的事物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态,它们在物质性上统一起来,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的精神现象,即精神也是物质的产物。同时,世界统一于物质性的原理是得到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长期的和持续的发展的证明的,经得起检验。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4]列宁选集:第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学习报告 第5篇

马克思主义,最深有体会两点,一是帮你树立三观;二是教给你应对方法。阐述一下:第一,三观。世界观,他告诉你世界是物质的,你看树木是一种物质,建筑是一种物质,汽车是一种物质,水是一种物质,空气是一种物质。至于是什么物质,那是物理学了。至少他告诉你,你所看到的,摸到的,感受到的,都是可以被分析的,不可怕。为什么他告诉你鬼神唯心主义不可取,因为害怕,看不见摸不着分析不了控制不了。人生观,他说人要敬业、要奉献,要知恩,要实践。他说这是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为什么统一?因为利益。利他就是最大的利己。你的敬业,奉献,关心,别人都能感受到,才会真心待你,才会在你需要的时候帮助你。价值观,劳动,生产力,生产关系,剩余价值,资本积累,等等,他都在告诉你,怎样赚钱!重点是,他告诉你,世界是物质的,人是经济人属性,是利己的,赚钱是必须的,怎样看怎样做,他都告诉你了。

第二,他教你方法。实践。唯一标准。至于怎样实践,他告诉你是矛盾辩证分析法。意思是既要看正面,也要看反面,叫你综合分析。举例子,如果你想知道怎样赚钱,那你就需要劳动,体力或脑力,或者人际关系作用力。你要观察你自己是个什么物质组成,还要辩证分析你的优势劣势,以及用你的人生观指导而成长起来的自己有没有同盟,朋友,你值不值得别的人用剩余价值来帮你。然后他告诉你,去做,去实践。他还告诉你,逻辑。逻辑是什么?看历史,看经济,看阶级,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他告诉你革命,因为你无产。你穷所以你要拼命。

最最重要的,他说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析,分析,分析。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第一:马克思主义首先是有吸引力的,在这点上,我们无须过于表现政治的敏感。马克思主义从德国古典哲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英国古典经济学„„教科书上都有的,可见马克思主义不是某种突然产生的东西,是继承西方哲学、经济学的东西。我们平时喜欢瞎bb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就是西方哲学,西方哲学不是很牛逼的东西吗?

第二:马克思主义真的是有吸引力的。你看看,出了一个马克思主义,把世界搞得怎么样了?全世界青年以手捧资本论为荣,以称社会主义者为荣,在那个年代,你如果不是一个社会主义者,你都不好意思出门。特别是青年。稳稳的社会主义者。这么有号召力的东西,难道就是别人嘴里的“民粹主义”、“流氓无产者”、“乌合之众”这类东西的代名词吗?显然不是,我认为马克思主义包罗万象。有普通青年需要的正义的情怀,辩证的雄风„„也有中老年人所需要博大精深,深厚积淀(福柯,德里达,后现代哲学都在谈论马克思)„„是一种最先锋时尚的象征(嬉皮士,摇滚,垮掉的一代„„)„„吸引了最富情怀和英雄主义的人(格瓦拉,国际共产主义者„„)„„我觉得马克思主义复兴了人类的黄金时代,大多数人为了真理而奔走呼告,是人类自己做的一个梦。

第三:马克思主义是有现实基础的。我们认识马克思主义源于同情心,是底层人的物质匮乏和精神压迫,使那些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的开始质疑社会的一般逻辑,开始想象另一种可能。马克思主义有多风行,社会的不合理就有多强烈。如果你觉得社会不合理,如果你觉得精神受压迫,你就会思考,那么,马克思主义是思考的重要对象之一。

第四:在中国认识马克思主义有非常好的条件。中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地之一,而且创造了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我非常需要学习而且值得学习的理论。靠近毛泽东思想,就能靠近马克思主义。

第五:如何学习马克思主义?说了那么多马克思主义的好处,如何学习呢?我觉得我们大可不必过于政治化,简单的结论性辩论一点好处也没有。当然,我也不知道怎么学习。我的经验是这样的,从西方后现代哲学、毛泽东思想入手,读那个时代的传记,日记,短评,积累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经验性认识,包括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靠近马克思主义。我不觉得获得真理是最好的结局,我觉得那是不可想象的。对于我们而言,通过马克思主义,培育批判性思维,具有洞察力的眼睛,以及丰富的情怀,包括牛逼的评论能力,是可能靠近的目标。

马克思主义的真正精髓是什么?

对立统一、量变质变、否定之否定

唯物主义,即物质决定意识,现有存在后有意识,是因为有一杯水在桌子上,所以你看到了他,而不是你觉得有一杯水在桌子上所以他就在桌子上。

辩证法,对立统一的观点,这一点类似道教的太极,具体到生活大概是事物有两面性,比如塞翁失马。以上两个只是主要的哲学观点,还有其他方面的比如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规律之类的。历史方面是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进步的动力是人民群众,是生产力。经济方面剩余价值理论,资本主义得到发展是因为工人干的活多,拿的工资少。政治„„大概就是议会斗争,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再到社会主义,这已经被教徒们否定了„„总之马克思主义就是提出了一个对人类社会的一揽子分析计划,用它的思考方式可以解释任何事。就像天主教伊斯兰教可以用他们的理论解释一切事情一样。实在不懂就把马克思主义看成一种唯物主义的宗教行了。

他想要改变,发现有些事物是改变不了的,这些是他理论中唯物的部分,即所谓规律;有些是他改变得了的,这是他理论中理想的部分,即他的目的 前者可以见他的智慧,后者可以见他的崇高

一、对哲学基本问题的透彻理解

此为学习哲学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最后一个问题,更准确的说是唯一的问题——“我是阿尔法,我是奥米伽,我是一切”,“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哲学基本问题,一言以蔽之,就是宇宙的本源问题,也就是宇宙的终极根据问题。此问题自我展开为三位一体的、三个互具互摄的环节和层次,不妨从俗,依次称为本体论层次、认识论层次和方法论层次。所谓本体论层次,就是宇宙的终极实性究竟为何;所谓认识论层次,就是主体是否可如实觉悟此终极实性;所谓方法论层次,就是主体如何实证此终极实性。由第一个层次,世间一切哲学分流为一元论、二元论和多元论,通常所谓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云者,皆一元论也;由第二个层次,世间一切哲学分流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由第三个层次,世间一切哲学分流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大方法论体系;三个层次各自又无穷化生,并相互融摄,于是生出世间千宗万派乃至于无穷无尽、无量无边的哲学样态,又以不同的哲学流派为根源,衍生出无穷复杂、无限多样的世间一切学问。此一问题是化生一切问题、含摄一切问题的终极问题,也是一切哲学的唯一问题,任何哲学绝不可能研究、也绝对不存在第二个问题,乃至于绝对不存在第三、第四等任何问题,因为一切其余问题皆包含在此一问题之中,皆由此终极问题派生,皆为此终极问题之一个方面,皆为此终极问题之化身,此终极问题犹如佛学所说的“一真法界”,本身就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大宇宙,所有哲学流派之间、所有由哲学衍生出来的所有学问之间皆互相具有、互相通达、缘起无尽,由任何一个哲学流派或任何一门学问都可进入一切哲学或一切学问之中,任何一个哲学流派或任何一门学问皆以自己特定的方式包含着、反映着一切哲学和一切学问,“一切即一,一即一切”。此问题无限展开,可含纳整个宇宙,收则可置于掌中,收放自如。当然,如果我们究竟、彻底觉悟了真理之完备实性,则会彻底明了,其实此一问题也不存在——这一问题本来就不存在,“本来无事”,本来就无问题,本来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二、对“物质”范畴的真正理解

虽然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所有人早就背诵、熟悉了“物质”之定义,而实则几乎并无人理解其真谛也,所谓终生谈道不见道是也,难怪当年列宁感叹:自从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后,没有几个马克思主义者是真正理解马克思的。实际上,“物质”范畴是哲学上最深邃、最难理解的一个范畴,只有达到哲学的究竟境界方始领悟其实性。此范畴一般以列宁之定义为准,故以此而详细解说之。列宁原文最关键的是:“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也就是说,最关键的不是物质范畴,而是物质范畴所标志的物质的本性,也即客观实在性。何为“客观实在性”?“这种客观实在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也就是与人是否认识此本性、认识到什么程度无关,也就是物质的本性其存在与认识无关,这与佛祖说的一切众生之佛性无论众生是否觉悟、觉悟到什么程度皆永恒不变、永远真实、不生不灭完全一样,“如来实性常住故不般涅盘”也,所以佛法最真实的“常乐我净”首先就是“常”,也就是永恒。再深入阐发,就是:物质的本性其存在只能是因为其自身,物质之本性不受任何东西决定或影响,此本性乃物质本来固有,且其本性绝对不变——恩格斯曾经在《自然辩证法》中明确揭示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物质本性的最深刻的核心思想“物质在它的一切变化中是永远同一的,它的任何一个属性都永远不会丧失”,“物质的任何有限的存在方式都是暂时的,除了永恒变化、永恒运动的物质以及物质变化和运动的规律之外,再也没有永恒的东西”,也就是说,只有物质本源是永恒的,一切现象皆为此本源所生起、所变现,一切现象本身并无自性,是生灭无常的,宇宙、法界永无另一个自存的实体生出——因为那个自存的实体“唯我独尊”,至高无上,永恒存在,本性绝对不变,这与大乘空宗所言“缘起性空”和有宗所讲“依他起性”之义理完全一致;就透彻意义而言,宇宙一切现象随起随灭而物质本性永恒不变,此可对应于华严宗之法界缘起也,法界体性不生不灭而缘起无尽,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的实质所在,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深刻、最根本的原理不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这只是表象,而是有关此物质统一性之本性的物质不灭原理、物质本性永恒原理、物质本性永恒而无穷化生一切现象原理。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讲的辩证法决不只是:整个世界的一切都在运动变化,凡有生必有死。如此,则一切最终都如梦幻、泡影,如此,学习哲学的最终结果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如此,辩证法、哲学本身也是虚无主义,学习辩证法的最终结果就是走向虚妄,如此,学习哲学就走向了其反面,因为我们学习哲学的目的肯定是为了真实而不是为了虚妄。事实上,现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上所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其实大多都是当年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反对、所批判、所超越的东西,正好与马克思当年的思想相反,马克思在天之灵实在难安也。真正的辩证法是永恒、变化体用一如的境界,即佛学了义经所言生死涅盘不二的境界,六祖慧能大师得到衣钵之时“明心见性”的境界:“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也即上面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中那句话所揭示的境界。恩格斯解释物质范畴曰:物质是不可见的。唯然,善哉,恩格斯可谓真解物质本性者也——有人会说,我就不明白了:列宁不是说物质是客观实在性吗,怎么恩格斯说物质不可见呢,客观实在的东西怎么不可见?凡有此疑问者皆不明物质之本性也,凡有此疑问者皆将“物质”简单等同为“物体”也。物质者,马克思主义哲学立论之本也,物质之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犹如佛性、真如之于佛学,物质乃宇宙之终极根源、宇宙一切之普遍本性也,你可见世间之有形有相之物体,然任何物体皆非宇宙之终极根源、宇宙一切之普遍本性也:石头非宇宙之终极根源、宇宙一切之普遍本性;树木非宇宙之终极根源、宇宙一切之普遍本性;太阳非宇宙之终极根源、宇宙一切之普遍本性;地球非宇宙之终极根源、宇宙一切之普遍本性;原子非宇宙之终极根源、宇宙一切之普遍本性;夸克非宇宙之终极根源、宇宙一切之普遍本性;你非宇宙之终极根源、宇宙一切之普遍本性;我非宇宙之终极根源、宇宙一切之普遍本性;他非宇宙之终极根源、宇宙一切之普遍本性••可以说,即使你遍观三界,上穷碧落下黄泉,穷举宇宙间一切物体,皆非宇宙之终极根源、宇宙一切之普遍本性,皆非“物质”也,宇宙之终极根源、宇宙一切之普遍本性超越任何一个、一种物体,故你所能见之一切物体、万象、万法皆非那个真实的“物质”,犹如《金刚经》所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也。然而物质、宇宙之终极本源、宇宙一切之普遍本性果永不可见乎?非也,在相之有限境界、执迷于相之有限境界当然不可见,然超越相之有限境界、与物质本性完全契合则可见,即《金刚经》所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也,此时你把它叫做物质也好,叫做真如也罢,叫做道,叫做梵,叫做绝对精神,叫做上帝,乃至于叫做狗屁,或者什么也不叫都无妨,如此境界,全体真实,完美无缺,一切事物、一切众生皆本来具足本性之一切本体妙用,所谓当相即道也,个个圆成也,“山还是山,水还是水”也,“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也。

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核心范畴之间本质关系的透彻理解和把握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包括:物质、运动、时间、空间、普遍联系、永恒发展以及三大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质量互变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就以这些核心范畴来解释宇宙中万事万物存在、发展和为什么如此存在、发展的根源。根据现代科学与哲学的发展,可以再加上“信息”这一范畴来完善之。于是乎,由各核心范畴所组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体构成如下:物质、运动[亦可说能量]、信息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用、相三位一体的系统性整体:物质为体,为一切事物之终极根源、绝对根据,故可称体大;能量为用,物质本体以此而化生出万物、化身为万物[也就是黑格尔所说的“绝对的否定性”,佛学所言“缘起无尽”],故可称用大;信息为相,物质本体所化生出的、所化身的万物即物质之相,故可称相大。能量重在动,信息重在静,动静一体即为物质本源。物质本源所化生出来的一切事物之无限总体构成宇宙,即佛学所言“法界”也,而时间和空间就是宇宙[也就是物质本体]自我度量、自我展示的两个基本维度,其中,时间为宇宙纵向的自我展示,空间是宇宙横向的自我展示。宇宙以时间纵向展示出来,如果从万物的尺度中看,即为一切事物新陈代谢、推陈出新的永恒发展过程;宇宙以空间横向展示出来,如果从万物的尺度中看,即为一切事物的普遍联系;宇宙就是在物质本源的永恒发展和普遍联系中形成的纵横交织、动静一体的立体网络之无限总体。物质本性永恒而其相用无穷,所以永恒发展的真谛从现象上说是万事万物不断的更新,而从本源上说则是物质本源无穷的生发、展开自己;普遍联系的实质从现象上说是万事万物都在相互作用,而从本源上说是物质本源自我展开、自我实现之一切相;所以物质本源与永恒发展和普遍联系又构成体、用、相三位一体的整体。物质本源在自我展开为一切事物的过程中所遵循的法则就是规律,物质自本自根,故规律乃物质本源自身所固有,由此从根本上杜绝一切神创论之可能,犹佛学所言:世间万物,都无作者。三大规律各有侧重,互为补充,亦互相含摄,而以对立统一规律为其性体,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为其相用:物质本源自我二元分裂,就是一切对立之根源,物质在自我分裂中永远保持自身本性不变,即所谓的宇宙统一性,物质不灭;同时对立统一规律作为核心与本性贯穿到其余两大基本规律之中,因为就静态、就其相来看,质与量是对立的双方,而统一于度,肯定与否定是对立的双方,而统一于否定之否定;就动态、就其用来看,质量互变规律以渐进和飞跃两种对立运动形式的统一揭示出物质的自我转换和自我发展,否定之否定规律则以曲折和前进两种对立运动形式的统一揭示出物质的自我超越和自我回归。所以三大规律又构成物质自身体、用、相三位一体的整体,而以物质本源的永恒性(统一性)、物质本性的自身保持(度)、物质本性的真正实现(否定之否定)为根本。只要将以上所有核心范畴融会贯通、神而明之,“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则举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切其余范畴、概念皆可一网打尽,无所不通。这个精纯混成的整体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乃至马克思主义体系的根本组织原则和“心法”,所谓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云者全都是它的具体运用,无论马克思主义各组成部分的具体内涵如何千变万化,其终极之道纯粹至一,永恒不变。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到底是什么境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大乘境界的学问,不以自了、自我解放为目的,而以追求“全人类的共同解放”为终极目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崇高境界在下面一句话中得到最为典范的表达:“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真正解放自己”,对比佛学,其以解放一切众生为终极目的,而对“解放”的真谛的理解——“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真正解放自己”,正如地藏王菩萨之宏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如此,可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立于人类本位上的大乘佛学,马克思者,与释迦牟尼、老子、孔子、苏格拉底、耶稣等一样,圣哲也。

为何考研读马克思主义感觉很有道理?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19-20世纪风行的理论,是当时的新兴阶级——工人阶级用来争取政治权益的工具,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最杰出的历史贡献。共产主义社会只是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一种猜想,不是马克思的科学理论之一,《共产党宣言》的最大价值在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进而提出工人阶级的政治主张,你去看看有几个字提到共产主义社会?没有!

科学(science)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可证伪,如果一个科学理论宣称它的结论现在不能验证,只有几千年以后才能证实,那就不是科学,而是预言,预言是宗教才玩的把戏。马克思从没有将共产主义社会归结为理论,而是在著作中小心翼翼地提出对未来社会的“几点不负责任的猜想”,这些猜想后来被苏联归纳为共产主义社会。遗憾的是,现在大学授课中普遍将“共产主义社会”解释为几千年后才会出现的社会,这就违背了最基本的科学精神——可证伪性,直接将马克思主义和神学挂上钩。中国还有一个不可证伪的学说——中医,当然这个扯起来比较复杂。

马克思在社会学上成就最大,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揭示了社会秩序的本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揭示了社会变迁的动力,这些在马克思之前都闻所未闻。当然,我们现在知道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也有抑制作用,历史发展不一定是进步的,确定的,而是由无数不确定因素组合,淘汰无数失败路径,最终保留成功路径的发展过程,有点类似自然选择。不过,你能因为相对论就否定牛顿三大定律,因为量子力学就否定相对论么?科学总是不断进步的,如果前人的学说被更新就得出前人是错误的结论,那么类似的,我们可以用凯恩斯主义否定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用新自由主义否定凯恩斯主义,这么一来,人类历史上99%的大科学家都是谬误了?这本身就很荒谬!

第一:马克思主义首先是有吸引力的,在这点上,我们无须过于表现政治的敏感。马克思主义从德国古典哲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英国古典经济学„„教科书上都有的,可见马克思主义不是某种突然产生的东西,是继承西方哲学、经济学的东西。我们平时喜欢瞎bb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就是西方哲学,西方哲学不是很牛逼的东西吗? 第二:马克思主义真的是有吸引力的。你看看,出了一个马克思主义,把世界搞得怎么样了?全世界青年以手捧资本论为荣,以称社会主义者为荣,在那个年代,你如果不是一个社会主义者,你都不好意思出门。特别是青年。稳稳的社会主义者。这么有号召力的东西,难道就是别人嘴里的“民粹主义”、“流氓无产者”、“乌合之众”这类东西的代名词吗?显然不是,我认为马克思主义包罗万象。有普通青年需要的正义的情怀,辩证的雄风„„也有中老年人所需要博大精深,深厚积淀(福柯,德里达,后现代哲学都在谈论马克思)„„是一种最先锋时尚的象征(嬉皮士,摇滚,垮掉的一代„„)„„吸引了最富情怀和英雄主义的人(格瓦拉,国际共产主义者„„)„„我觉得马克思主义复兴了人类的黄金时代,大多数人为了真理而奔走呼告,是人类自己做的一个梦。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 第6篇

发布时间: 2008-1-5 20:28:19 被阅览数: 1421 次

文字 〖 大 中 小 〗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

1、坚定政治信念,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在大学的所有课程中,只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简称“两课”)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集体讨论确定。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等课程有这么高的政治待遇,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助于我们坚定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证明,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人的政治的坚定,来自于理论的坚定,理论的混乱必然导致政治的动摇。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信念,核心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讨会上的讲话中精辟地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联系。他说: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这一基本原理的自动滚屏 运用和阐发;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

2、锻炼思维能力,即锻炼人们的理论思维能力

人们的思维活动一般有两种,一是形象思维或具象思维,二是理论思维或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简单地说,形象思维是指借助于具体的事例和生动的形象进行的思维活动,如儿童学习中的思维活动,文学艺术创作中的思维活动。理论思维是指借助于抽象概念而进行的思维活动,因而又叫概念思维。

科学研究和哲学研究中使用的主要是理论思维。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要求的辩证思维是最高形式的理论思维,因为辩证思维活动中所借助的概念是最抽象、最一般的概念,所思考的问题是宇宙人生最普遍最一般的问题。

对于理论思维的重要性,恩格斯说过一句名言:“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如何发展理论思维能力?恩格斯也说过一句名言:“理论思维仅仅是一种天赋的能力。这种能力必须加以发展和锻炼,而为了这种锻炼,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直到现在还没有别的手段。”

3、提高精神境界,即帮助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国哲学家冯友兰先生说,人有四种精神境界:一是自然境界,即一切顺从本性或习惯,对宇宙人生毫无觉察;二是功利境界,即为私、为个人的利益而生活;三是道德境界,即为公、为社会的利益而生活。这种境界的人能够实现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四是天地境界,即觉察宇宙本质,顿悟人生意义,领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这种境界的人不仅能够使得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和谐发展,而且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前两种境界是人类实践的自发产物,后两种境界必须借助于后天的学习和实践才能达到。四种精神境界实际上是四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用在于帮助人们不断地从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中提升出来,逐步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术语来说,就是确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提供科学方法,即提供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是世界观,提供对世界发展普遍规律的认识和观点,同时又是方法论,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最一般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讲的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具体表现为实事求是方法与主观主义方法的对立。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理论上要求我们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在实践上要求我们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防止和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方法、“两个凡是”、经验主义等主观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5、丰富精神生活,即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人的生活区别于动物生活的地方在于,人不仅追求丰裕的物质生活,还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为此,就必须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要深刻了解一个民族文化,就必须懂得一个民族的哲学,因为哲学是民族文化的核心、精髓和支柱。

对此,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曾经打了这样一个比喻,来说明哲学与文化的关系。他说:哲学好比神庙中的神,一个有文化的民族如果没有哲学,就像一座装修得富丽堂皇的神庙没有神一样。事实上,哲学对人类文化的形成、变迁和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古今中外,无一例外。

在西方,最初的古希腊哲学与科学融为一体,后来从柏拉图哲学和亚里士多德哲学中孕育了中世纪的基督教文化,到了近代又从哲学大家庭中分化、独立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等具体科学。不了解西方哲学,就不了解西方的各们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在中国,古代哲学最有影响的是儒学、道学和释学。这三家哲学派别都以各种方式与政治、道德和人生紧密结合,形成中国所特有的政治哲学、道德哲学和人生哲学。就是说,许多哲学观点不仅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法律规定、社会的道德准则,也是人生必须达到或追求的目标。并通过这种渗透(tou)对中国古代的诗歌、绘画、音乐、书法、建筑、医学以及气功等产生了深远的的影响。比如中国的绘画,在内容和风格上与西洋画有很大的不同。国画的最高成就是山水画,西洋画的最高成就是人物画;国画重在写意,借景抒(shu)情,西洋画重在写实,真实模仿;国画强调直觉、顿悟,西洋画强调理性和逻辑。

所有这些不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西方哲学世界观的差异。中国哲学世界观的一个核心思想是“天人合一”,西方哲学世界观的一个核心思想“天人二分”。中国古代各种艺术形式都以不同的方式来表现“天人合一”的世界观,西方的各种艺术则以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天人二分”和“人定胜天”的哲学理想。这种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最早存在于古希腊哲学中,苏格拉底就要求人要认识自己,而不要仅仅关注自然。基督教的《圣经》说神用泥土造出了亚当,让他一个人在伊甸园中生活,并把自然界所有动物都由他驱使。这里,亚当听从神的旨意,而动物听从亚当的旨意。到了文艺复兴以后,培根更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知识是什么力量?是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控制自然的力量。而工业革命更是表现了人对自然的实际控制的伟大力量。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

总的说来,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具体地说,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认真系统地读书,掌握理论。一是要处理“全”与“精”的关系;二是正确处理“读”与“思”的关系,所谓学而不思则罔(wang),思而不学则怠;三是正确处理“原著”和教科书的关系;四是正确处理“论”与“史”的关系;五是正确处理“专”与“非专”的关系。

第二,密切联系实际,注重应用。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点和我们学习理论的根本目的决定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水平高低,主要的并不是看一个人背诵了多少哲学观念、观点,而是看你用哲学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了多少理论和实践问题。解决得越多,解释得越深刻,水平就越高。

第三,反对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学习态度。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意义与心得 第7篇

——《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学习心得

根据xx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安排,我学习了XX下发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一书,并结合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出发,谈谈自己的学习心得。

《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这本书用了十个章节简明扼要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其中第八讲专题讲解了人民群众的作用和党的群众路线,凸显出群众路线在我党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上的重要地位。我对第八讲进行了着重学习,体会最深刻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群众史观,这两点在一定程度上为群众路线提供了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回答了“为什么要走群众路线”。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的是群众史观,它认可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认为人民群众是实践和认识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与某些倡导英雄史观,认为个人英雄创造了历史的哲学思想有着本质的区别。1939年,毛泽东主席在撰写《〈共产党人〉发刊词》、论述新民主主义理论时,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我们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

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把为群众谋利益写在党的旗帜上,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回顾我们党90多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

织群众的历史,群众路线就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传家宝。可以说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就没有中国共产党革命和建设的成功。回顾往昔,解放战争期间,数以百万的老百姓推着数十万辆小推车为解放军战士运送物资,踊跃参军,夹道迎着解放军的部队进城,可以说是四万万的中国人民选择了我们中国动产党;新中国成立后,面对物资极度困乏的窘境,亿万百姓选择了跟着党走,勒紧裤腰带,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添砖加瓦。

新时代、新形势下坚持群众路线的重要性。时代赋予了群众事业新的特征,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个人利益诉求的多样性日益明显,社会矛盾日益复杂和激化,部分党员干部逐渐脱离了广大群众。脱离群众的危险日益加剧,它直接关系着我们党是否能够继续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否能够继续获得群众的支持。

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实践群众路线?

第一,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动摇。要始终站在以人为本的高度,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重视民生、研究民生、改善民生,以群众的感知体谅群众,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对党交给我们的工作和职责保持崇高的使命感,带着深厚感情做好群众工作,进一步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服务群众、奉献群众,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XX部门虽然不是窗口部门,与群众直接接触的机会比较少,但是我们要牢固树立XXXX的理念,守住XXXX风险底线,努力防范和化解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维护经济金融稳定,维护广大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是我们每一

个XX的职责。

第二、要重视调查研究的作用。我们正处在社会转型、体制转轨、利益格局调整和各种矛盾凸显的关键时期,要走群众路线必须先搞清楚群众需要什么,群众有什么困难。持续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工作,深入到XX基层和企业生产经营一线,把握经济发展脉搏,了解银行业经营的新动向,及时发现各类潜在的风险点,通过调查研究挖掘广大金融消费者的需求,推动XX通过金融创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使广大群众都能够享受到高效、便捷、公平的XX服务,使XX在推动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上发挥积极作用。

第三、要严守党的群众工作纪律要求。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能够取得革命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铁一般的纪律性。严格的纪律性也是我们党凝聚民心民智民力共同战胜困难、走向成功的重要法宝。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艰苦奋斗、廉洁自律的组织纪律和政治本色不能变。作为一名XX人员,必须要认真遵守党中央、国家、XXX各项规章制度和党风廉政要求,时刻保持思想警醒,做到廉洁自律,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始终保持一股清风、一团正气。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给了广大党员干部一个很好的机会,让每一位党员都对照党章,照照镜子,端正行为,正正衣冠,自我净化,洗洗澡,对症下药,治治病,让我们能够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会严格按照党组织的要求,对照党的群众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意义与心得 第8篇

关键词:哲学,科学,思维,真理,原理

一、原理是检验哲学的唯一标准

所谓哲学原理, 就是事物存在运动和发展变化的本质性、规律性、系统性、基本形态和基本过程的普遍性。认识这些原理的基本方法, 是综合总结和抽象概括。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性, 主要在于他的社会哲学的原理性, 即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但在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问题上, 马哲仅仅表现为一种美好的思想愿望, 并没有达到哲学原理的高度。科学主义哲学, 在马哲和社会主义实践基础上, 科学系统地总结概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基本规律、基本形态、基本过程和发展目标。社会主义社会的文明建设与发展, 关键在于在公产共有基础上, 系统而全面地哲学科学化。

二、真理是检验科学的唯一标准

根据科学就是真理学的哲学主义科学原理, 所谓科学, 就是按着哲学原理划分的真理学科。哲学原理说明的是事物总体的普遍性, 科学真理所说明的是事物具体的特殊性。

以往的科学真理, 往往是人们从生产生活实践中认识的, 所说明的主要是事物存在运动和发展变化的物质性, 是比较片面的, 只说明了事物本原性的一半, 而忽略了事物力子本原性的另一半。所以以往的科学真理都是不完整的, 甚至是错误的。所以现在和将来, 我们要制定科学标准, 主要是按着哲学主义科学原理, 把科学大体上分为基础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生科学和哲学科学发展史五大体系。每一体系分别是哲学原理主导下、科学实验基础上、社会实践的必然结果。科学真理是哲学原理的展开和延伸, 并经过实践验证和发展的真实道理。

三、哲学就是原理学

哲学界普遍地流行着一种观点, 即什么都是哲学!哲学门类之多, 简直是五花八门.在各种哲学观念混乱不堪状态中, 科学主义哲学诞生了, 它打破了一切旧的哲学观念的束缚, 宣告了一切旧的哲学观念的终结, 并将彻底结束哲学混乱的局面, 从而使哲学文明发展开始步入正轨。科学主义哲学认定:哲学就是原理学, 它所认识研究的是事物存在运动和发展变化的总体性普遍性。科学真理, 作为事物存在运动和发展变化的具体性和特殊性, 是哲学原理的展开式。所以两者既紧密相连, 又相互促进着发展。社会哲学第一基本原理, 其他一切社会哲学原理和社会科学真理, 都分别由此而展开。社会哲学这个最基本原理出发, 再看社会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社会主义社会, 本质上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思维智慧和理想意志为主导, 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需要为基础, 以人人平等、各尽所能、全面发展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公德为基本行为准则的文明和睦共同幸福的社会。这是社会主义哲学第一基本原理, 其他一切社会主义哲学原理和社会主义科学真理, 都分别由此而展开。

四、科学就是真理学

科学主义哲学认定:世界上宇宙间一切事物, 都是由物质和力子这两种基本因素构成的, 都在一定条件下存在运动和发展变化。这就是科学主义哲学之第一的宇宙世界本原性原理。科学主义哲学要求, 所有哲学科学领域 (自然社会人生等) 的认识和研究, 都要从物质和力子这两种世界本原性出发, 具体地认识研究各个哲学科学领域的原理和真理的特定性。科学主义哲学的自然哲学认为:自然界一切事物都是由物质和力子构成的, 物质具有无限多样性, 力子具有极限单一性;自然界一切事物的存在运动和发展变化, 都因物质所含力子量的不同以及所处物质力度环境的不同而进行。这是自然哲学第一基本原理。从第一自然哲学基本原理出发, 我们就会进一步认识到, 物质运动主要形成实体形态, 力子运动主要形成空间形态。世界上万事万物以及各种天体, 主要表现为物质性;声光电磁热和冷, 主要表现为力子性。

比如把声光电磁热和冷的表现, 主要视为力子性运动的结果, 这就是自然哲学原理。那么它们究竟怎样具体地表现出各自的引力性或斥力性, 那就属于自然科学认识和研究的具体的真理性内容。自然哲学及其科学研究是如此, 社会哲学及其科学和人生哲学及其科学的研究也是如此, 都在哲学原理的主导下认识科学真理。这就是所谓哲学主义科学化。

参考文献

[1]张廷国, 蒋邦芹.真理:去蔽与经验——兼论“谁是凡·高那双鞋的主人”[J].哲学研究.2009 (01)

[2]王泉.真理:绕不开的哲学问题[J].理论观察.2009 (06)

[3]许雅范.论《实践论》对中国传统哲学认识论的扬弃[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7 (02)

[4]王孔雀.实践检验认识述要[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7 (03)

[5]钱厚诚.现实的个人:马克思实践观超越传统认识论的起点[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7 (04)

[6]刘国章.论实践与思维[J].唯实.2008 (03)

上一篇:崭新的新年贺卡祝福语下一篇:那片绿绿的爬山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