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帮扶计划

2024-08-06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帮扶计划(精选14篇)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帮扶计划 第1篇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帮扶计划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七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州党委九届十次会议精神及州党委、州政府、绿洲路街道的部署,着力推进扶贫解困工程,大力转变干部作风,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挂包帮 结对子”活动取得突破性进展,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制定帮扶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不断创新扶贫帮困形式,规范工作程序,加大工作力度,努力为困难职工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使特困家庭充分感受到党的温暖,为维护社会稳定,构造和谐社会发挥积极作用。

二、帮扶对象

XXXXXXXXX

三、帮扶形式

1、政策帮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其在就业、就医、就学、冬季取暖、法律援助、生活困难等方面提供服务。

2、思想帮扶。帮助其客服等、靠、要思想,引导起强化勤劳致富观念,树立自主择业、竞争就业的观念,树立多元化、多形式、多渠道就业观念,树立职业不分贵贱、劳动光荣就业的观念。

3、物质帮扶。在“春节”、“五一”、“七一”、“十一”、“元旦”等重大节日期间对其进行不少于5次的走访慰问,通过物质经济支持、帮扶、协调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四、帮扶内容

1、倡议我单位全体干部职工为其进行一次爱心捐款。

2、不定期的对其家庭成员进行专人的心理疏导,帮助其重塑信心,使帮扶对象能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3、与州残联取得联系,为其最大程度的争取残疾人优惠政策。

4、针对孩子病情为其解决因疾病带来的种种不便。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帮扶计划 第2篇

XX乡是1990年经省“两西”建设指挥部批准并负责实施的少数民族移民基地,1998年正式挂牌成立乡人民政府并移交XX市管理,全乡现辖五个行政村,1197户5285人,行政区域面积22.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000亩,除乡机关、民族学校、卫生院有部分汉族工作人员外,移民群众100%为东乡族,全部信仰伊斯兰教。在全省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省委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少数民族移民乡群众的热切期盼。XX乡也是酒泉市、XX市开展“双联”行动的重点贫困乡,为了使此项行动开展取得实效,2012年3月16日XX乡包乡领导市政府宋诚市长、市政协副主席富忠率政府办、水务局、就业局、人民银行、高速公路收费管理所、林业局、住建局、交通局、财政局、畜牧局等单位一把手在XX乡召开了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推进会,宋市长对全乡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做了全面安排部署,要求各联村部门要高度重视“双联”工作,切实将行动落到实处,明确提出部门联村重点以帮扶项目和资金为主,干部联户重点以帮扶养殖产业为主,经济实力较强的部门原则帮扶资金或项目不少于10万元,经济实力弱一点的部门原则帮扶资金或项目不少于5万元,为贯彻会议精神,特提出以下帮扶计划:

一、帮扶的产业

XX乡是一个东乡族民族乡,养殖业是全乡群众的主要增收产业。全乡羊只饲养量突破5万只,群众户户养羊,户均饲养量即将达到50只,户均出栏30只,养殖业收入已占人均纯收入的50%以上。从养殖业上入手进行帮扶,可以取得迅速的致富效果,因此计划各联村单位和联户干部以帮扶特困户和贫困户发展养羊为最佳抓手。

二、帮扶的办法

(一)单位帮乡村。单位帮扶乡村重点以本单位的自身项目优势为主,帮助乡村两级渠路林等农业基础设施和产业园区配套设施为主,项目和资金由乡政府统筹安排,尽量安排在该单位所联系的村组,但根据

实际也可以调剂安排在其它村组,帮扶成果算给该单位。在项目上不能帮扶的单位,在保证阵地建设和党建经费5000元的基础上,另外在联系村的重点产业发展给予一定金额的帮扶,具体帮扶计划见附表。

(二)干部帮户。以“扩种群、增基数”为目标,扶持联系户增加养羊数量。以农户现有母羊数量(N)的基础上,分两种方式扶持。

1、符合农村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的群众扶持。对符合农村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的联系户协调2万元贴息贷款,联系户必须至少调引基础母羊10只,联系干部另外再给扶持1只800-1000元的能繁基础母羊,形成N+10+1扶持模式。以1只基础母羊一年平均产羔3只计算,联系户第二年可形成“4(N+10+1)”的饲养量,新增羊只以每只600元的价值计算,可收益3(N+10+1)*600元。

2、不符合农村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的群众扶持。对不符合农村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的联系户必须至少调引基础母羊1只,联系干部另外再给扶持1只800-1000元的能繁基础母羊,形成N+1+1扶持模式。以1只基础母羊一年平均产羔3只计算,联系户第二年可形成“4(N+1+1)”的饲养量,新增羊只以每只600元的价值计算,可收益3(N+1+1)*600元。

三、管理办法

1、羊只调引方式。各联村单位根据已确定的联户干部数,县级领导和乡党政领导每人联系2户,一般干部每人联系1户。由于目前调引羊只的单价还不明确,每名干部按每户800元由联系单位收齐后由乡农科中心统一调引羊只,羊只调回来后,全部打耳标,登记造册,并通知联系干部与联系户对接。

2、建立“双承诺”监督管理机制。联系干部要向联系户承诺,建立长效帮扶机制,并指导联系户饲养好帮扶的种羊;联系户要向联系干部承诺,必须管理好联系干部帮扶的基础母羊,如果联系户在第二年将联系干部帮扶的羊只因管理不善或直接处理了,联系干部可以将联系户从帮扶名单中去除,重新确定联系户。

3、联系单位帮扶乡村资金管理。按照市“双联”行动协调推进领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帮扶计划 第3篇

欧阳坚:深化双联行动助推扶贫攻坚

自2012年2月启动实施双联行动以来, 各地各双联单位在转作风、促发展方面, 进行了大胆探索, 形成了许多好做法, 创造了许多新经验。概括起来讲, 主要是“五个注重”:

一是注重在示范带动、以上率下中转变作风。转作风、促发展首先从各级领导干部做起。升级领导立标杆、做样板, 有的省委常委20多次到联系点指导工作。各级一把手带头联系最贫困的村、最贫困的户, 解决最困难的问题。

二是注重在破解瓶颈、改善民生中转变作风。各双联单位紧盯为民富民这个行动主旨, 通过干部捐资、招商引资、争取项目、单位自筹等多种方式, 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使一些多年想解决而未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得到了解决, 把作风建设体现在具体困难和问题的解决上。

三是注重在整合力量、助推扶贫中转变作风。双联单位把各种帮扶资源、力量整合起来, 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 精准发力、集中攻坚, 把问题解决在群众的心坎里。陇南市把90%以上的财政扶贫资金和80%以上的涉农项目资金集中投向特困乡村, 66.52万人实脱贫。

四是注重在培育产业、促农增收中转变作风。双联单位坚持“输血”“造血”并重, 着力帮助培育富民产业、发展增收项目, 助力“改穷业”“拔穷根”, 努力把转变作风的成效体现在农民增收上。省委宣传部、省工商局牵头制定了甘南州牦牛产业发展规划, 有力促进了特色产业的发展。

五是注重在健全制度、服务群众中转变作风。在双联行动中, 探索建立了民情日志、工作台账、轮流驻村、“逢提必下”等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广大双联干部积极谋划致富项目、落实惠民政策、反映民声民意、化解矛盾纠纷、联系就业岗位、帮助积极特殊困难, 为民意识得到强化, 党性修养得到锤炼, 服务本领得到提高, 与群众的关系日益密切。下一步, 各级双联干部要在工作中继续探索创新, 及时总结交流这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 使双联行动经验更鲜活、成效更显著。针对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作风转变还不到位、促进发展成效还不明显等问题, 在双联行动中切实做好“五个员”。

第一, 着力促进两项行动深度融合, 做精准扶贫的指导员。一要在58个贫困县的乡镇设立扶贫与双联合一的工作机构, 整合各类帮扶力量, 明确工作责任。二是协助搞好建档立卡, 把贫困对象找准, 把村、户贫困的原因找清。三要协助列出需求清单, 制定“作战图”, 绘制“施工图”, 精准扶贫、定点消除。

第二, 着力培育增收富民产业, 作项目实施的协调员。要紧紧抓住培育特色富民产业、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不放松, 推进“三个一”工程建设, 重点要在“换脑”“增智”“造血”“夯基”“融资”上求突破, 具体要抓好“三个着力重点”:一要着力培育主导产业, 实施“一县一业”产业对接和“一村一品”产业培育工程。二要着力推进土地流转, 帮助搞好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三要着力破解融资难题, 帮助实现所有贫困村产业互助社等全覆盖, 协助构建征信体系, 建立起最优惠贷款优先投向最贫困农户的机制。

第三, 着力培训提升劳动力素质, 作政策法律的宣传员。要突出务工技能、实用技术和法律知识三个培训重点, 紧盯农村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人员、留守劳动力、贫困地区妇女等四类人群, 推行定点培训、订单培训、菜单培训三种培训方式。

第四, 着力保障改善民生, 作农民群众的服务员。要始终把帮助群众解决最紧迫最需要最现实的问题作为双联行动的基本任务, 既要使群众普遍受惠, 又要帮助解决个别群众的特殊困难。在具体工作中, 要做到“三个持续”。一是持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二是持续帮助解决具体困难。三是持续强化帮扶力量。

第五, 着力推动重点任务落实, 作资金使用的监督员。推动和监督涉农及扶贫政策、项目的实施, 是加强基层工作、搞好扶贫开发的迫切需要, 也是双联干部的重要任务。一要明确驻村干部职责, 坚持“逢提必下”制度, 在服务中管理, 在管理中监督。二要帮助建立办事公开制度。三要加强对联系村工程项目和资金的监督管理, 促进用好管好扶贫资金项目。

陇南市:改进作风抓落实凝心聚力促发展

双联行动开展以来, 陇南市紧扣全省扶贫攻坚重点市这一实际, 取得了干部受教育、机关转作风、基层得加强、民生大改善、发展上水平“一举多得”的叠加效应。2014年, 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24元, 较2011年增长53.5%, 三年累计减少贫困村476个, 减少贫困人口66.52万人。

紧盯小康目标, 加快扶贫攻坚进程。按照“联要联到大山深处”的要求, 全市251名市县领导和201个双联单位把452个新增联系点全部放到了市上确定的25个特困片区内, 协调整合扶贫和涉农项目资金35.3亿元, 合力推动整片区整流域开发, 改善了特困片区水电路房等生产生活条件。紧盯行动主旨, 培育特色富民产业。积极开展400万株核桃高接换优活动, 各级双联干部在进村入社, 既密切了干群关系, 又为特色农业产业提质增效打下了坚实基础。紧盯作风转变, 增强发展内生能力。按照“帮要帮到最困难群众”的要求, 全市39940名双联干部共联系贫困群众85083户。各级领导率先垂范, 双联干部脚踏实地, 着力解决群众上学、看病等问题, 协调落实惠农政策, 开展实用技术培训, 商议致富门路, 激发了农民的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紧盯问题导向, 集中破解瓶颈制约。各级双联干部紧盯陇南农产品丰富, 但交通不变、信息不灵等短板, 围绕解决农特产品卖难问题,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2014年开办网店5923个, 实现收入7.71亿元, 闯出了贫困地区农产品电商销售的“陇南模式”, 积极推进“三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 三年发放涉农贷款119亿元, 有力地支撑了农业农村发展。紧盯深化内涵, 精心建设美丽乡村。坚持把双联行动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结合起来, 把双联示范村建成美丽乡村, 突出生态特色, 建成美丽乡村1249个, 探索出了一条西部贫困山区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路子。

陇南市宕昌县南河乡路固村文化广场

张掖市:突出产业谋发展双联引领奔小康

张掖市发展设施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双联行动开展以来, 张掖市委市政府紧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围绕做大做强设施农业, 充分发挥各级双联单位和干部作用, 帮助联系村 (户) 科学制定规划、支持发展产业、开展技术培训、创新经营体制, 有效地促进了群众增收致富、助推了全市发展步伐、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收到了多元综合成效。2014年底, 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整体脱贫目标。

帮助提振信心, 激发致富热情。各级双联干部深入联系村、户, 通过宣讲惠民政策、面对面算账对比等服务方式, 贴近群众、团结群众、引导群众, 转变观念、提振信心。“十二五”以来, 市一级支持现代设施农业发展的投入达2.5亿元, 设施农业面积达到15.13万亩, 2014年实现产值16亿元。坚持因地制宜, 发展支柱产业。以茄子、辣椒、韭菜、双孢菇、高原夏菜为主导, 全市形成了100亩以上的设施蔬菜生产示范点17个、200亩以上高原夏菜示范点15个、1000亩以上标准园3个, 工厂化育苗中心8座, 通过典型示范引领, 增收致富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群众脱贫致富步伐明显加快。创新经营机制, 突破制约瓶颈。通过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 帮助破解发展设施农业中的瓶颈制约问题, 保障了增收致富渠道不断拓展。强化技能培训, 提升农民素质。联村单位依托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和“雨露计划”培训项目, 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教育, 切实提高农民创业就业技能, 拓展群众增收致富渠道。使每个贫困户至少有一个劳动力接受了培训。完善帮扶措施, 加大扶持力度。为确保设施农业快速、有序发展, 各单位调整双联力量, 成立驻村工作队, 轮流蹲点为联系村发展设施农业进行技术指导。在项目安排上, 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 水电等基础设施配套, 尽可能向贫困片区和设施农业发展片带倾斜, 实现了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

甘州区林业局在安阳乡实施葡萄技能培训

武山县马力镇北顺村:外引内促转观念培育产业促发展

北顺新村

马力镇北顺村是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的双联点。双联行动以来, 在省委办公厅的大力帮扶下, 2013年实现整村脱贫, 2014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11950元, 较2012年增长117%。

外引内促, 借力发展, 着力转变群众创业观念。经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牵线搭桥, 北顺村与福建省蓉中村缔结为友好共建村, 在全省首创了“东部带西部、先富帮后富, 东西对接、同奔小康”的双联行动帮扶新模式, 村里建成了30亩蔬菜市场, 18名经纪人常年从事蔬菜营销, 新建商铺60多户。兴建了占地10余亩的小微企业创业园, 入驻企业5家, 为双联行动注入了新的活力。创新机制, 培育产业, 着力促进群众增收致富。三年来, 全村新建日光温室600座, 日光温室面积达到1500亩, 2014年人均蔬菜收入达到8500元, 占人均纯收入的80%以上。通过土地流转, 促进了土地向种植能手和大户集中, 种植优质核桃3800亩, 中药材2000亩。在蔬菜园区建立了多媒体蔬菜培训中心, 邀请专家教授不定期开展技术培训, 提高了群众种植技能和水平。“北顺”牌黄瓜等蔬菜商标, 被认定为国家A级绿色食品, 促进了蔬菜的营销。加强党建, 保障民生, 着力提高服务群众能力。着眼强基固本, 狠抓村党委班子建设, 探索建立了“服务型党委+特色型党支部+产业型党小组”党组织引领产业发展模式、“北顺村+蓉中村”双联致富共建模式等农村党建“五种新模式”, 把支部延伸到了产业园区, 建成了一批示范园、示范棚、示范户, 增强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 实现了基层组织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互动相融。

甘肃省人民检察院:牵头协调促发展多措并举助增收

双联行动开展以来, 省检察院充分发挥组长单位的标杆、协调、推动作用, 全力推动两当县发展特色富民产业, 加快脱贫致富步伐。2014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875元, 比2011年2065元, 增幅达136%。

坚持三个遵循, 科学研判促发展。一是遵循自然法则, 因地制宜订规划。结合两当县资源禀赋, 谋篇布局, 帮助县上确定了“两主四辅”六大特色富民产业, 制定了“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计划、人有致富技能”的发展规划。二是遵循群众意愿, 因势利导转思路。三是遵循市场需求, 找准方向育产业。不断壮大核桃、育苗、菌类等特色富民产业。破解三个难题, 夯实基础促发展。一是破解交通难题。着眼长远, 协调完成了两当火车站升级改造、衔接落实了两当人民盼望的高速公路项目、提前完成了全县农村公路通畅工程、组织实施了农户院落和连户路硬化全覆盖。二是破解资金难题。三是破解销路难题。大力推广电子商务;积极牵线外联力量, 建立起“农户自销、单位帮销、干部推销、外联购销、龙头包销”的多向渠道, 努力增加群众收入。突出三个抓手, 增强后劲促发展。一是抓龙头、阔基地。支持壮大两当现有农产品、中药材等加工企业, 完善品牌认证, 建立产业链, 发展循环经济;引进陕西省宁陕县黄波菌业科技有限公司落户两当, 形成了“基地生产+企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多赢格局。二是抓技术、重培训。三是抓监督、促落实。充分发挥检察监督职能, 全力服务“三农”, 在两当县率先创造经验、作出示范。

静宁县:联村联户联产业发展苹果促增收

双联行动开展以来, 静宁县把发展苹果产业作为深入推进双联行动的重要举措, 既搭建了促进机关作风转变, 提升干部能力素质, 树立党和政府新形象的制度性平台, 又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为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抢抓双联机遇, 坚定不移发展苹果富民产业。从项目资金、技术推广、市场监管等14个方面加大对苹果产业的扶持力度, 动员双联干部帮助贫困户户均发展3亩以上苹果园。三年来, 全县新植果园30.5万亩, 果园总面积达到101.2万亩, 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重要的产业支撑。借助双联行动, 持续不断推进干部作风转变。把苹果产业发展纳入各级联村单位、联户干部年度考评, 积极推行“行政+技术”双轨责任制, 建成了一批示范带动效应强的精品园和有机园, 极大增强了双联干部服务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 提升了农村工作水平, 转变了工作作风, 促进了产业提质增效。2014年, 全县挂果园面积50万亩, 苹果总产量60万吨, 产值24亿元。依托双联平台, 持之以恒加快小康进程。注重打品牌、建龙头、拓市场, 积极搭建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对接市场的服务平台。2014年, 农民人均从果品产业中收益3790元, 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0%, 三年共减少贫困人口9.63万人。苹果产业真正成为促农增收、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 加快了实现小康进程。

白银有色集团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转变作风促进发展

白银公司认真贯彻省委决策部署, 坚持把双联行动作为国企履行政治责任、社会责任的最佳平台, 作为锻炼干部, 铸造企业精神的有效载体, 紧扣“联”科学谋划, 紧贴“为”扶贫攻坚, 紧盯“制”精准帮扶。三年来, 投入和协调帮扶资金2736.87万元, 实施帮扶项目61个, 帮办实事164件, 有力地促进了联系村群众增收致富, 有效推进了企业自身建设, 收到了一举多得的综合叠加效应。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帮扶计划 第4篇

行动帮扶计划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县委关于在全县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实施意见,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特制定如下帮扶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以创先争优为动力,以为民富民为目的,努力为帮扶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帮助其脱贫致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挥积极作用。

二、帮扶对象

XX局16名干部负责帮扶XX乡王塬村32户贫困农户,详情见附表

三、帮扶形式

1、政策帮扶。充分发挥我局自身优势,深入帮扶村组和农户,宣传国家惠农政策,为其在就医、入学、法律援助、生活困难等多方面提供服务;有针对性地为帮扶群众提供知识、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服务,提高增收致富能力。

2、思想帮扶。经常和帮扶对象进行思想交流沟通,帮助其克服“等、靠、要”思想,让其树立勤劳致富、自主择业、科学耕作,和规范化养殖的观念。

3、物质帮扶。在“春节、五一、十一”等重大节日期间对其进行走访慰问,通过物质经济支持和帮扶,协调解决帮扶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四、帮扶内容

1、为村上帮强一个好班子:指导村党支部加强党建工作,健全组织体系,完善工作制度,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帮助村委班子提高工作创新能力、领导发展能力、凝聚群众能力、致富带富能力和维护稳定能力。

2、制定一个好规划:组织全体干部深入帮扶村和农户开展调研工作,并对调研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及时掌握村情户情,找准贫困原因,为帮扶的村组制定一个科学的脱贫致富规划;同时,在充分尊重农户意愿的基础上,每个干部为所联系的农村制定一个详细的致富计划。

3、确定一个好产业:XX村主要产业以农作物种植和畜牧养殖为主,根据王塬村的实际情况,鼓励当地群众在确保口粮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经济作物种植,每户种植地膜玉米2亩,油料、黄豆等其它经济作物3亩以上,利用庄前屋后等空闲土地栽植黄花、杏树等;利用坡耕地等其它不利于耕作的土地种植紫花苜蓿等优质牧草,大力发展畜牧业,每户养羊15只,大家畜4头以上;同时,鼓励农户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外出务工,提高收入。

4、实施一些好项目:经过实地调研,目前该村还有部分群众存在用电和饮水困难。根据调研情况,发挥我局在项目申报和审

批上优势,拟在XX村新建人饮工程1处,为秋树梁和柳树沟两个自然村安装30千伏安变压器1台,架设高压线路2公里,改造低压线路6公里,从而解决两个自然村60户群众用电困难的问题,为全村255户群众每户安装太阳灶1个等。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5、培训一批致富能手: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为农村群众提供知识、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服务,提高增收能力,培养一批致富能手。

6、为农户发放一张“连心”卡:全体干部深入帮扶的农户,为他们发放一张“连心”卡,随时与农户保持联系,及时帮助农户解决生活生产中的难题。

7、选好一条致富路:帮助贫困户分析致贫原因,选好一条致富路,确定了地膜玉米、苜蓿种植和养殖业为主导的致富路子。

8、教会一项实用技术:通过讲政策,传技术,送信息,教会群众脱贫致富的实用技术,切实提高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

9、送去一份爱心资助:在“春节、五一、十一”等重大节日期间对其进行走访慰问,通过物质经济支持和帮扶,解决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10、解决一件“难心”事:认真听取群众意愿和诉求,了解群众生产生活状况及对党和政府的意见建议,帮助群众解决“难心”事。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为了认真落实好联村联户工作,确保此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决定成立以局长XXX为组长,副局长XXX为副组长、XX为成员的联村联户工作领导小组。副局长庞家学专抓此项工作,XX负责专职办理各项业务,搞好上传下达和信息报送工作。

2、明确责任。要求单位主要领导原则上原则上要组织班子成员年内4次进村开展工作调研,为村上群众解决好各类实际困难和问题,干部每人每月要深入农户1次开展工作,填写好《帮扶工作手册》,并把干部的联户工作情况纳入考核,做为评优和推荐提拔的重要依据。

3、务求工作实效。每个干部都要把帮扶工作记在心上,拿在手上。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结合各自工作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帮扶形式,每个被帮扶农户务必在年内都要有实实在在的帮扶效果。年终要对帮扶工作进行专题总结,对帮扶效果明显的要予以表彰,凡是对帮扶工作不负责,走过场的要进行问责处理。总之,通过活动开展要真正让群众感到帮联活动是一项民心工程。

附表:XXX局“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干部联户花名表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帮扶计划 第5篇

联村单位:卓尼县残疾人联合会联 系 村:阿子滩乡座车首村

(2012-2020)

2014年3月修订 卓尼县残联帮扶座车首村规划

(2012-2020)

一、基本情况

阿子滩乡座车首村位于乡政府南部,相距乡政府约8公里。东与临潭术布乡接壤,南与本乡的盘元村相连,西与本乡的那子卡村相接,北至临潭县古战村,全村辖座车首、普藏山、菜子三个自然村165户,740人。全村耕地面积 2591亩,人均占地面积3.5亩,草场面积40000亩。耕地面积已种植小麦、大豆、马铃薯、油菜籽作物为主,养畜以犏雌牛为主,属农牧业村,人均纯收入达到2500元左右。

二、预期目标

1、近期目标:2013年开始,每户至少发展一项支柱产业,每户至少输出一个劳动力,人均纯收入达到3120元。农村新农保、新农合实现全覆盖。

2、中期目标:到2016年底,畜牧养殖业发展初具规模,管理规范,初见效益,该村种植业和其它非农产业经济比例协调,转移劳动力600人以上,劳务收入1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50元,居住条件显著改善,无危旧房。农村户户通电视入户率、自来水入户率、电话拥有率均达到100%。

3、远期目标:到2020年底,农牧村“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助农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扩量提质增效,基层基础更加牢固,群众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显着提高,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8000元以上,与全国基本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三、发展潜力和优势

目前本村尚未种植中药材,但经过实地勘察,本村具有种植中药材的一系列条件。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加快西部地区作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这无疑给我县又一次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准产生了不断变化,追求无公害、绿色食品,发展生态农牧民养殖业,对增强全社会体质有着积极的作用。

四、目前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座车首村是卓尼县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之一,贫困人口基数大,贫困程度深。通过认真研究分析,我们认为,造成座车首村长期贫困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自然条件差。座车首村土质较差,山高坡陡,土地面积小。

二是生存条件差。全村地处荒坡山区,土地瘠薄,产出极少,饮水困难,灾害频繁,生存条件极差。

三是自然灾害频繁。座车首村是自然灾害高发区,每年遭受干旱、冰雹、霜冻、洪涝等灾害的侵袭,造成粮食大面积减产或绝收。灾害损失严重,是造成我县农村贫困或返贫的主要原因。

四是基础设施落后。缺乏文化、体育方面的活动场所。五是产业结构单一。该村人多地少,农业生产结构单一,发展现代农业的制约因素多。

六是农民素质普遍较低。第一,农民受教育的程度整体偏低。第二,思想观念落后。农民适应市场经济的思想观念还有差距,等靠要思想仍比较严重,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精神有待形成;第三,技术型农民少在发展种植、养殖业中,大多数农民仍依靠传统的耕作方式和养殖模式,发展经济缺乏有效的科技支撑;第四,技能型劳务输出少。外出务工群体中由于受教育和培训有限,技术型,技能型少,大多数从事劳力型工种,劳务收入较低

五、需要做的工作

1、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力争到2020年,贫困村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扭转发展差距扩大趋势。具体要在五个方面有大的突破。一是生产条件有大改变;二是生活条件有大改善;三是社会事业有大发展;四是社会保障水平有大提高;五是生态环境有大改观。

2、阶段目标:

“十二五”时期,以贫困村实现稳定脱贫,扶贫对象实现稳定解决温饱为目标,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到2015年,全村贫困人口下降到410人,年均减贫110人,贫困面下降到17%以下,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年均增长18%。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基本解决群众行路难、吃水难、住房难问题。

“十三五”时期,以贫困村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彻底消除返贫现象。到2020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000元以上,年均增长32%以上。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彻底改善,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小康指数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3、工作重点及建设项目

把“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与现阶段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立足当地实际,以改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劳动力素质为工作重点,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多取方争取投资,为贫困村实施扶贫项目,通过项目建设,力争全村贫困面貌得到彻底改变。

2013年实施计划:联合州残联、县法院解决普藏山农牧民群众饮水困难问题,在普藏山引入自来水。

2014年实施计划:在普藏山修建涵洞。

2015年实施计划:与县扶贫办协调在座车首村修建彩钢房。

2016年实施计划:与县电信局协调确保菜子组宽带入户,提高村民生活质量。

2017年至2018年实施计划:与座车首村联村单位甘南州残联、县法院共同完成菜子至座车首道路硬化。

2019年实施计划:与州残联、县法院一起在座车首修建幼儿园,确保座车首及普藏山幼儿接受良好的教育。2020年实施计划:与州残联、县法院一起在座车首修建养羊场,提高村民收入。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了进一步强化对座车首村帮扶工作的组织领导,根据县残联“联村联户 为民富民”帮扶计划,三名科级干部魏志宏、杨国平、苏南草做好联系贫困村户的工作。

(二)积极开展争取协调。我会积极主动开展好争取、协调工作,努力从项目、资金、技术指导多方面取得相关部门的支持,加大对帮扶村的扶持力度。

(三)树立典型带动。联系群众的干部要深入村户,及时发现各类致富能人,通过挖掘典型事迹,创新方式方法,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等,大力开展对工作经验、典型事迹、致富能手的宣传报道,努力发挥典型带动作用。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个人帮扶计划 第6篇

帮扶干部 :X X X 电话:X X X 帮扶对象: X X X 电话:X X X

为了切实为小河村X组村民X X X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困难,加快全家脱贫致富步伐。根据林业局“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统一安排,依据小河村扶贫开发奔小康发展规划与林业局帮扶小河村工作规划,结合X X X家中实际情况,在前两年的工作基础上,制定帮扶计划如下:

一、家庭成员基本情况

X X乡X X村村民X X X,常住人口4口人,有房屋5间,住房面积84平方米,土木结构,耕地面积11亩,人均耕地面积2.2亩,有摩托车一辆……,家中有能繁母猪一头……。家庭简单适用家用家具及生产用具基本齐全,劳力二人,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为种地收入2013年家庭总收入1万元,人均纯收入2000元。特困低保户。

户主X X X59岁,小学文化,身体健康,在家务农; 妻子X X X55岁,患有腰腿疼痛,文盲,在家务农; 儿子X X X24岁,身体健康,打工; 女儿X X X19岁,身体健康,正在上大学。

二、主要贫困原因

1、家庭成员整体文化素质偏低,接受农业科技和新生

事物的能力较弱;

2、家庭人口基数大,主要劳力接近年满、体弱

3、农田收入产出效益低、经济来源比较单一;

4、家庭微薄的经济收入远远赶不上经济消费的需求;

5、因病、因学致贫。

三、帮扶计划近期帮扶计划

1、赠送《清水县优质核桃园实用栽培技术手册》、《畜禽养殖技术实用手册》等有关科技致富方面的图书资料。

2、赠送有机化肥两袋,帮助做好春耕备耕生产的物资准备。

3、宣传我县促进产业培育,促进农民收入倍增的相关政策、保障。

4、帮助种植核桃1亩,提供优质技术服务。

5、积极与乡民政办衔接,解决农户养老保险、合作医疗、大病救助政策方面的盲点。

中长期帮扶计划

1、宣传国家关于改善基础设施,扶持、鼓励、引导农户投身农业经济发展的各种优惠、帮扶政策。

2、宣传我县关于推进建设“核桃大县”的政策与实施办法,帮助解决建园与综合管理技术难题。

3、帮助帮扶对象转变思想观念,树立长远发展意识,转变生产发展方式,切实改变广种薄收的大农业生产模式,在提高单位面积效益上下功夫。

4、帮助帮扶户发展核桃种植产业,到2020年,挂果面积5亩,年总收入达到5万元的奋斗目标。

5、积极跟踪服务,在发展核桃种植和养猪等方面提供生产、技术、销售等信息服务,帮助其发展生产。

6、加强与帮扶户沟通联系,帮助解决其家庭、生产方面的其它问题。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帮扶计划 第7篇

一、泰山村基本情况

泰山村位于徽县县城东南部, 是由原来的深沟、泰山二个村合并而成, 距乡政府5公里, 距县城7公里, 交通极为便利, 全村共有7个社, 310户, 1204人, 劳动力760人, 贫困户142户、贫困人口506人, 占总人口的42%。耕地面积216.6公顷, 人均0.1公顷, 林地面积755.67公顷, 人均0.63公顷。该村四季分明, 气候温暖, 湿润, 年均温度12℃, 无霜期220天, 年均降水量760毫米, 年均日照时数1721小时, ≥10℃有效积温3971.7℃, 土壤肥沃, 耕层深厚, 发展农业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但是调查中发现制约的因素:一是泰山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 全村70%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 收入单一, 缺乏资金和没有技术特长是导致困难户贫困的主要原因;二是农业生产科技利用率低, 耕作粗放, 种植效益不高, 收入增长速度缓慢;三是二三产业发展缓慢。泰山村长期进城务工人员少, 劳务性收入低, 刚刚兴起的三家农家乐仍处在起步阶段, 要发展壮大还需后续资金的投入;四是病、残致穷, 生活困难。生病无钱医治的困难户在该村有一部分。虽然农民享受到了“新农合”等医疗待遇, 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看病治病的负担, 但是有的农民遇到病情稍重一点, 由于医疗费用高昂, 一般农民家庭无法承担, 贫困家庭更是承受不起。另外家庭成员中有残疾人丧失劳动能力, 没有经济来源, 也是导致家庭贫困的原因之一。

二、存在问题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局良好, 推进有序, 进展顺利, 全面完成了阶段性各项工作任务, 目前工作已进入了全面推开、纵深推进的新阶段。但不可否认, 当前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实际困难, 主要表现在:一是由于联系户多年贫困、底子薄、基础弱, 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多, 脱贫帮扶资金缺口大。二是群众对双联行动认识还不到位, 片面地理解为给钱给物, 存在等靠要的思想。三是部分帮扶户老弱病幼, 缺乏劳动力, 需赡养和抚养, 凭个人之力无法解决, 给帮扶工作带来了巨大阻力。

三、建议及对策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落脚点就是为了群众。面对农民群众对脱贫致富的极度渴望, 要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富裕、农村发展的思路, 一是必须以更加务实的举措和农民群众更能接受的方式, 找准制约因素, 抓住薄弱环节, 下大工夫、花大气力加以解决。二是结合农村发展实际, 准确定位, 进一步科学规划, 充分利用各类项目资金, 努力改善于家湾村基础设施条件。三是坚持深入田间地头走访调查研究, 了解群众意愿, 帮助群众理清思路, 依托现有的特色产业基础和条件, 壮大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和特色产业, 并积极做好协调工作, 帮助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拓展致富增收渠道。

(编辑王丽芬)

摘要:作者通过对陇南市徽县泰山村经济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进行调查, 为促进“双联双促”,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个人帮扶计划 第8篇

脱贫致富计划

按照省委决定,从今年起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以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贫困户为主要内容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为全面贯彻落实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形势,顺应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的重大决策,进一步加强群众工作,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活动开展以来,在上级组织的高度重视下,平洛镇党委、政府立足实际,各村通过公推直选的方法评选出了切实需要帮扶的贫困群众。现我从帮扶对象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下帮扶计划:

一、基本情况

(一)户主:×××(特困户),现年47岁,家庭人口5人,因妻子常年患病,其长子常年外出务工,劳动力少,土地贫瘠,无其他经济来源,现处于特困状态。

帮扶计划:按照市、县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关要求,帮其掌握特色产业花椒、核桃栽植技术,使其增加经济收入,逐步缓解贫困现状,鼓励他们学习致富信息,宣传惠农政策,解放农本思想,掌握新技术,树立致富的信心和决心,使他们的行为自愿变革,把潜在知识形态的生产力适用到农业生产实践中去,使农业增产,他们增收,逐年脱贫,几年后致 1

富。

(二)户主:×××(特困户),现年45岁,家庭人口3人,其丈夫因前年有病医治无效死亡,救治医疗费用庞大,至今未还清,劳动力少,现处于特困状态。

帮扶计划:不定期的与联系户交流,从思想上开导,让她从失去亲人的阴影中走出去,树立生活信心,加强花椒产业的发展,赠送农业科技致富方面的图书资料,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增加收入,帮助她早日脱贫,实现小康生活。

(三)户主:×××(一般贫困户),现年30岁,家庭人口3人,其妻子因病去世,现家有年老的父亲和一个四岁小孩,缺乏劳动力,现处于贫困状况。

帮扶计划:宣传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的审批程序,帮他参加技能培训,掌握一技之长,在临近地务工,既能增加收入,又能照顾老人孩子,发展特色产业,逐年增加收入,早日脱贫致富。

(四)户主:×××(一般贫困户),现年48岁,家庭人口4人,其父残疾,孩子小,都需要人照顾,少劳力,没有经济来源,自己不能解决贫困状况。

帮扶计划:积极与民政、残联衔接,争取残疾家庭的优惠政策,鼓励发展花椒、核桃产业,培训农机技能,引导劳务输转,增加经济收入,早日致富。

(五)户主:×××(一般贫困户),现年32岁,家庭人口

3人,小农思想根深蒂固,致富意识差,以种植小麦为主要经济来源,只能维持温饱,收入低,致其处于贫困状况。帮扶计划:引导其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有计划引导他参加学习县、镇开展的各种技能培训,掌握一种技术,外出务工增加经济收入,鼓励其家人发展以花椒、核桃产业,帮助他们学会科学管理,增加收入,拓宽经济来源渠道,逐年脱贫。

(六)户主:×××(一般贫困户),现年40岁,家庭人口6人,以种植小麦为主要经济来源,人多地少矛盾突出,孩子上学支出大,经济来源单一,致其处于贫困状况。

帮扶计划:引导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土地利用率,鼓励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收入,早日脱贫致富。

(七)户主:×××(一般贫困户),现年45岁,家庭人口2人,因其母亲常年患病,缺乏劳动力,经济来源少,导致处于贫困状况。

帮扶计划:宣传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及重大疾病帮扶政策,减少医疗费用的开支,鼓励大力发展花椒、核桃产业,引导学习农技知识,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和土地利用率,提高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增加收入,逐年脱贫。

(八)户主:×××(一般贫困户),现年35岁,家庭人口6人,其中老人2人,孩子2人,缺乏劳动力,种植小麦为

主要经济来源,土地贫瘠,收入低,其妻要赡养老人,抚养孩子,不能参加劳动,导致属于贫困状况。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个人帮扶计划 第9篇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政策,根据乡“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工作的统一安排,我帮联的是什社乡新兴村柏树组刘永锋。为了切实为新兴村村民刘永锋解决实际困难、谋求福利、加快脱贫步伐,让刘永锋一家尽快富起来。我本人于

月 日到

入户调查,现根据

实 际 情况,特制定此帮扶计划。

一、家庭成员基本情况

2011年家庭总收入8000元,人均纯收入1500元。

户主

,小学文化程度,身体状况良好;妻子,小学文化程度,身体

,常年多病;儿子

,身体健康,高中在读;女儿

,身体健康,二、主要贫困原因

1、家庭主要成员文化素质偏低,接受农业科技和新生事物的能力较弱;

2、家庭劳动力少,无固定经济来源,缺少技术,主要靠传统农业种植,打零工维持生计;

3、儿子和女儿上学花费较大,家里负债多。

三、帮扶计划

近期帮扶计划(2012年)

1、讲解农村合作医疗医疗费用补偿政策;赠送有关农村农业以及科技致富方面的图书资料。

2、讲解有关双垄沟玉米种植的实用技术,由于今年农资供应较紧张,本人提早联系为其家庭购买磷酸二铵化肥一袋,并帮助其进行春耕生产。

3、帮助指导提高种植、增产技能,确保今年玉双垄沟米收成良好。

长期发展规划至2020

1、宣传2012文件中,关于扶持、鼓励、引导农户投身农业经济发展的各种优惠、帮扶政策。

2、帮助杨广兴本人到西峰城区打工,增加家庭收入。

3、帮助其做好3亩果树幼园管护,力争五年后发展到5亩果园,并使其获得收益。

4、帮助其子女完成学业,不定期与其交流,提供一次物质帮扶,为其家庭尽一份小小的心意。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个人帮扶计划 第10篇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XX县县委关于开展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 行动实施意见精神,XX局迅速出台了联村联户方案,将具体任务分配到人,通过数次对联系村、户走访、摸底和与联系对象的交流沟通,我对所联系的对象有了深入的了解,现根据联系对象的家庭实际情况,制定如下帮扶计划:

一、联系对象基本情况:

我所联系的特困户叫XXX,男,家庭人口4人,文盲,由于长子XXX自小患病,2007年去成都手术,共花费5万多元,家庭收入以农业为主,加之灾后重建搬迁建房,累计负载7万多元。

三、脱贫帮扶计划:

1、鼓励他们对比较熟悉的农业经济做物的种植和养殖,如建议其扩大在山上的经济农做物种植;在家中开展小规模的生猪养殖等项目。

2、给他们提供相关的农业技术资料,联系他们进行劳动技能和栽培养殖技术等方面的培训,提供最新的农业知识、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帮助和服务,提高他们的自我发展

能力。帮助其分析贫困原因,找准脱贫路子,提高增收致富能力。

3、充分利用国家小额贴息贷款扶贫政策,帮助他们贷到小额扶贫开发款,作为养殖、种植项目的启动资金,保障养殖、种植项目能正常开展。积极与教育局相关股室联系刘芳芳考入大学后的助学贷款事宜,以解其燃眉之急。

4、建议乡镇增加他们家享受低保的指标,提高低保的级别,以保证他们正常的生活用。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帮扶计划 第11篇

关键词:“联村联户, 为民富民”,实效性

为深入农村实际, 倾听农民心声, 了解“双联”工作在服务“三农”中所发挥的作用, 中科院兰州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小组选取甘肃陇南宕昌县阿坞乡西迭村为对象, 进行了实地调研。从农民自己的视角, 搜集来自基层的政策反应, 触探农民的切实感受, 研究这一政策设计在执行过程中的实际情况, 总结有益经验, 及时发现不足, 为使该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取得实绩、发挥实效提出积极对策和思考。

一、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阿坞乡西迭村简介

西迭村是陇南市西北最偏远、海拔最高、气温寒冷、最贫困的村, 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 186户868人, 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仅有13人, 文盲176人。全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的有54户180人, 96%以上是贫困户, 共有耕地1432.4亩, 人均年收入1808元, 主要收入来源是种植大黄、当归、黄芪等中药材以及蚕豆、马铃薯等。因缺乏技术、缺少劳动力、销路不稳而存在农户收入增长缓慢、经济水平普遍低下的情况。

二、初步调查结果

通过深入农户家中与村民交谈、与村委会干部交流咨询, 发放调查问卷等多种途径, 调查组对该村基本情况和“双联”行动效果有了一个较为全面和真实的了解。

西迭村基础设施薄弱, 贫困人口数量多, 产业结构单一, 全村基本沿用落后的耕作方法、以粮为主的经营模式生活, 脱贫难度非常大。据村委会负责人讲, 在“双联”工作开展之前, 村容村貌很差, 屋舍破旧、道路不平、院舍杂乱, 村民的思想也普遍表现出陈旧落后、保守固化、因循守旧、消极懒散。

(一) “双联”行动带给村里的变化

1、村容村貌大为改观

该村联系单位中科院兰州分院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 申请建设项目, 按照宕昌县统一安排部署, 实施了村庄道路硬化、建设村庄排水渠、建设村级活动室和场院、接通村内人畜饮水、修建便民桥、新建或改造农户房屋等工程, 极大改善了西迭村的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 使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极大的提升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信心。

2、思想意识明显开化

由于经济落后, 交通不便, 像西迭村这样的许多贫困村庄普遍表现出村民思想保守、信息不畅、缺乏创新精神和开拓意识等“软制约”, 面对创业致富的选择, 村民们要么觉得不得要领, 没有办法;要么顾虑重重, 惧怕承担风险。因此, 尽管农业收入十分微薄, 但他们宁愿守着“一亩三分地”, 也不愿创业致富, 发展内驱力严重不足成为他们奔向致富路上最大的障碍。在“双联”行动开展以来, 村民们在收到物资支援帮扶外, 更接受到了隐形却更具根本性的帮扶:思想变得开化了、意识变的超前了、眼光变的长远了、致富信心变的更足了, 等等。

(二) 问卷调查中反映出的问题

在访谈和问卷调查中, 我们了解到, 农户普遍对“双联”工作持欢迎态度, 但也更有期望, 主要表现如下:

1、有些农户有强烈致富愿望, 但苦于无路可走, 不知道该怎样打破传统种植、养殖模式, 探索一条崭新致富道路。

相对送物资、修道路等扶贫内容, 他们更期待帮扶单位能为自己的“发财梦”插上翅膀, 从政策优惠、创业指导、前期资助、培训服务等多方面给予指导性帮扶。在收回的80份有效问卷中, 有这类意愿的为6份, 占总数的7.5%, 相对属于较低比例, 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该村信息相对闭塞、村民思想相对保守、平均文化水平不高等。

2、有些农户寄希望于帮扶单位能够做一些为其修缮房屋等“实事”。

在看到帮扶单位为村里硬化道路、翻修村委会、新建文化活动室等投入资金时, 部分村民“实用主义心理”和“自利倾向”表现较为突出, 认为村容村貌发生改观, 与自己的利益实现并无直接关联, 他们更希望帮扶单位能做为自己修缮房屋、院落等“实事” (在他们眼中, 利己的事情才算实事) 。这部分农户主要表现为依赖心理较强, 在收回的80份有效问卷中, 有此类意愿的问卷为45份, 占总数的56.2%。

3、另有一部分农户看重在发展养殖业、经济农业时得到帮

扶, 希望在自家门口赚钱度日, 不愿背井离乡“受罪” (他们自己的表述) , 希望帮扶单位能够在养殖指导、可行性分析、销路开拓等方面帮自己助跑一段路, 然后自己拼搏。具有此类想法的农户, 在收回的80份有效问卷中为16份, 占20%。反映出具有一定创业奋斗精神, 只是“乡土情结”更浓, 即使发展也更愿意留在村里。

4、还有一部分农户 (尤其是特困户) 脱贫难度极大, 目前帮扶方式和内容远不能与他们的实际需求较好衔接。

这些农户要么家中缺少劳力, 要么十分贫困, 要么亲人常年有病, 因此, 送米送面等固然能解了燃眉之急, 但引导带动作用实难发挥。帮助其投资农业, 家中却无劳力可用;帮助其发展养殖, 创始资金缺口很大;凡此种种, 不一而足。“贫困成为更贫困的原因”, 这个群体不幸陷入恶性循环, 难以避免地落入“马太效应”窠臼。

三、增强“双联”实效性的积极对策和建议

上述存在问题, 在各“双联”联系点中普遍存在, 是一个共性问题。为增强“双联”行动实效性, 需进一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做好政策宣传, 让帮扶活动温暖人心

基层党组织应深入宣传相关政策, 利用媒体、会议、网络、报刊等多种形式, 广泛开展宣传活动, 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将这一惠民政策的温暖送到每位农户心中, 引导他们积极配合、支持“双联”行动的落实。同时, 建立双向交流机制, 畅通下情上达渠道, 为广大农户搭建反映民意诉求, 提供意见建议的平台。总之, 要努力让帮扶干部和联系农户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 从而为顺利开展“双联”行动减少阻力, 增加动力, 形成合力, 共同促进农村发展, 带动农户奔小康。

2、增强帮扶针对性, 个性化扶危帮困

“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恰如托尔斯泰的这句名言, 困难联系户中也各有各的困难, 处境各不相同, 有的是因病致贫, 有的是缺少劳力, 有的是遭遇不幸, 等等, 针对这种情况, 不可用一刀切、统一化的方式进行帮扶, 应该分门别类, 区别对待, “对症下药”, 有的需要提供物资帮助, 有的欠缺销售门路, 有的受到资金制约, 有的亟需科技扶持, 情况多样, 不一而足。只有实施个性化帮扶, 为这些具有不同实际情况的农户量身设计脱贫致富的路子, 才有望使帮扶落到实处, 取得实效。

3、培育新型农民, 发挥榜样力量

“双联”活动作为一项为民富民政策, 这项顶层设计的落脚点和出发点还在于发挥积极引导作用, 形成长期辐射影响, 最终带动农户自主脱贫致富。因此, 固然基础设施建设、物资农具援助等等都有必要性, 但更主要的还是应将着力点置于思想引导、趋势推动、氛围感染。通过引导和帮助一些脑子活络、富于创新、勤奋肯干的干部、群众学习科技文化, 掌握实用技术, 增强致富能力, 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群体, 发挥他们的榜样示范力量, 带动、影响一方经济发展, 更是需要积极关注和大力加强的。

4、发展富民产业, “输血”是为“造血”

前期的援助性帮扶如果是“输血”的话, 那么, 通过前期基础性支持后诞生一批新兴产业, 则无异于使村民具有了“造血”功能。帮扶单位应紧紧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县域发展规划, 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条件, 协助乡村完善发展思路, 帮助农村调整产业结构, 协调给予项目、资金及信息上的支持, 扶持壮大支柱产业, 提升示范效应, 凝聚发展合力。

5、思路决定出路, 思想扶贫更为迫切

“愚昧, 是迷信滋长的土壤”, 同样, “愚昧, 也是贫困产生的温床”, 一个地方, 除了自然地理条件、传统生活方式等客观因素外, 决定其经济发展水平的, 更有思想文化水平和整体智力层次。为使帮扶联系点从根本上祛除贫困, 激发其自主迈上致富路的动力, 需要系统做好思想帮扶开发工作, 做好宣传引导, 做好精神激励, 做好眼界拓宽, 更要“教育扶贫”, 投入资金、人力、智力帮其开发下一代智力资源, 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永慈:《社会排除:贫穷概念的再诠释》, 《社区发展季刊》2001年第95期

[2]、林毅夫: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1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帮扶计划 第12篇

“双联”行动是省委坚持科学发展观、履行执政为民、实现富民兴**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实现我省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一个重大举措,按照我办“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动员大会精神,我办迅速制定了实施方案,将具体任务分配到人,我联了两个贫困户,均是花园村四王组的,通过数次到这两户家中摸底调查和联系户的沟通交流,我对所联的对象有了深入的了解,现根据帮联对象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帮扶计划:

一、帮联对象的基本情况:

汪宝红,37岁,家有6口人,有土窑洞五只,面积约90平方米,耕地面积11.7亩。妻子齐娟娟26岁,夫妇均是小学文化程度,二人生有一儿一女,属于计划生育户,父亲汪得虎和母亲陈雪琴均已满60周岁,无劳动能力,在家照看孙子孙女。家庭主要收入靠养羊,寒羊和绒山羊共46只,以寒羊为主。

李政官,38岁,初中文化程度,家有5口人,有房屋5间,砖木结构,建于2009年,耕地面积12亩,其中果园占6亩。父亲李生华和母亲李桂英年世已高(一个72岁,一个68岁),且常年有疾。妻子嵇会粉因意外而丧生已两年多时间,儿子李亮亮(17岁)和女儿李元元(12岁)均在上学。家庭生活主要靠李宝军外出打工所得。

二、致贫原因:

1、家庭成员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在农业科技和养殖技术方面的知识主要来源于日常生活经验,缺乏技术。

2、家庭人口基数大,劳动力少,主要靠出买劳动力,务工收入低。

3、父母体弱多病,子女上学,家庭开销大。

三、帮联对象的帮扶计划:

1、宣传县委县政府出台的各项惠农政策。如粮食直补、农作物良种补贴标准、家电下乡、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审批条件和程序、大病住院医疗费及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政策等。

2、积极宣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

3、不定期的于联系户沟通交流。帮助其解决一些小困难,化解一些小矛盾。

4、帮助指导提高种植、养护技能,确保今年的全膜玉米收成良好。

5、在春季农业生产时节深入农户进行实用技术指导,必要时联系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在寒羊繁育期给农户讲一些科学的喂养方法以及做好防疫工作准备。

6、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按照县、乡产业调整的有关要求,调整粮食种植结构,在保证口粮的前提下,减少小麦种植面积,增加玉米和果园的种植面积,以增加收入来源。

7、赠送有关农村农业及科技致富方面的图书。激发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创新,建立起脱贫致富的信心。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帮扶计划 第13篇

行动帮扶计划

一、基本情况

康坪村位于水泉乡最北段,全村共有7个社,288户,1349人,耕地面积1772亩,人均1.3亩,全村牛存栏300只,羊存栏1250只,全年转移劳动力270多人。目前,该村支柱产业以劳务输出、农业种植和养殖为主。该村有贫困户95户,特困户6户。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群众贫困的主要原因是:村民思想保守,文化程度低,农业生产主要是旱作农业,基本靠天吃饭,效益不明显。资源匮乏,交通不便尤其是村内道路和田间道路路面狭窄,土壤疏松,雨季道路长期泥泞不堪,车辆无法通行,给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和物资运输带来了极大不便,严重影响了全村经济发展。

二、帮扶内容

(一)产业开发。

1、农业发展

认真抓好当前春耕生产,重点帮助种植好山地全膜双垄沟玉米。对一些贫困户提供适当的物资帮助,送化肥、地膜、农药、种子等到家到户,对个别缺劳户,帮扶领导、干部和村上干部一起亲自下地,帮助搞好播种工作。

2、养殖业方面

由现有的几家养殖户牵头,在康坪村现有养殖现状的基础上,采取单户养殖和联户养殖相结合的形式,依托农业种植产业链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特别是要通过建设联户养殖场来发展生产,提高增收。

3、劳务输出

大力实施劳务增收工程,每年积极组织青年参加培训,提高外输劳务人员的素质和技能,鼓励有条件的群众外出务工,增加劳务收入。

(二)产业路建设。

为了彻底解决该村产业道路路面狭窄、雨季道路长期泥泞不堪、车辆无法通行等问题,特别是农业产业道路,我局计划在今后两年内,利用农闲时间对主要产业道路进行维修、拓宽改造、硬化。

(三)村容村貌综合整治。

拓宽硬化村内主支巷道3条5公里,加强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强化卫生管理,解决脏乱差和交通不便的问题。

三,做好扶贫解困工作

1、建立扶贫解困互助机制,配合镇上积极引导农户调整产业结构,并及时为农户提供市场信息,帮助农户发展。

2、争取资金,每年改造危房21户。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帮扶计划 第14篇

(XXX)联村联户帮扶工作计划按照上级有关要求,特制定帮扶工作计划。我局定点驻村帮扶地点是XX县杨咀子村。

我的基本思路是:

⑴、深入村组、农户调查研究;

⑵、对帮扶对象进行沟通了解,广泛听取乡、村干部和群众的 意见;

⑶、和驻点村党支部、村委会及村民一道,从杨咀子村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首先解决一些切身的实际问题。我的基本实施步骤是:

一、首先了解完善该村的基本组织机构信息,了解完善该村的基本组织机构。该村现总有7个村民小组,有常住农户215户,总人口879人,有劳动力的人420人 ;有村干部10人,共产党员 人;有耕地面积3967亩,人均4.5亩(其中:山地1950亩,川地917亩,梯田1100亩);2011年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40元。其中我帮扶的对象家庭现人均年纯收入2000元。

二、其次根据了解到的实际信息情况确定初步的发展目标。“机关联村”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帮助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制定新农村发展规划;帮助开辟致富门路,推进产业化经营;帮助搞好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帮助搞好教育培训,培养造就新型

农民;帮助搞好村级组织建设,进一步提高基层民主管理水平,力争使帮扶对象达到小康水平。

三、根据实际了解情况确定主要行动计划

1、发挥帮扶领导小组的作用,每月至少深入该村一次,协助帮扶对象因地制宜地解决他们的困难,给领导小组提供有价值的帮扶信 息。

2、根据实际了解的基本信息,建议帮扶领导小组硬化该村入户 路面、帮扶搞好基础设施建设。

3、协助帮扶领导小组进一步帮助改善该村人居环境。

4、提供信息、技术等支持,协助帮扶对象管理维护好现有的主导产业,并积极探索立体农业种植模式,提高农田的利用率。

5、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帮助发展猪、鸡等家畜养殖业。

6、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做好安全稳定工作。

四、帮扶领导小组组织机构形式 帮扶领导小组组织机构形式,领导小组组织机构按照“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原则,我局成立活动领导小组,下设7个对口帮扶组。

五、具体措施执行进度,依帮扶小组拟定的计划进行编制

XX县文化出版局帮扶领导小组办公室

上一篇:国有企业解散清算程序下一篇:烟草局2006年下半年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