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会计的职责

2024-07-08

企业内会计的职责(精选14篇)

企业内会计的职责 第1篇

1、准确核算经营状况,按时提交上级规定的各类管理报表;

2、负责按期完成财务的各项申报、报表和其他要求等;

3、负责核对会计账目,及时清理各项往来账,做好每月的往来账对账工作,接受出纳的各项原始凭证,负责记账凭证的录入汇总等日常账务处理共组,负责有关报表的编制和说明;

4、完成其他财务任务,以及公司交给的其他工作。

企业内会计的职责 第2篇

2、负责纳税工作,与银行、税务、工商等部门及时沟通;

3、根据收到的各种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审核无误后,编制记账凭证;

4、做好公司内部及外部纳税申报工作;

5、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的登记和管理;

浅析企业会计主管的双重职责 第3篇

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主要包括战略管理, 技术创新与生产管理、营销与物业管理、财务管理、组织创新与人才管理、品牌与服务管理和质量管理等诸多方面。企业的财务管理可谓重中之重, 财务管理在很大的程度依存于会计管理工作, 会计主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会计管理工作的优劣。因此, 有必要对会计主管人员的职责进行探讨。人们一般赋予会计主管人员过多的会计技术职责, 而对会计管理工作重视不够, 这已成为企业乱账的一个重要根源。

1 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

会计管理是企业的一种内部管理活动, 即对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监督行为建立和实施有效的管理, 包括对会计人员的权限和职责、会计凭证、会计过程、会计质量以及会计监控等各个方面的组织和管理。这种内部的会计管理主要是通过人员管理和制度管理来进行的。

企业会计管理的目的是约束和规范企业的各项会计行为, 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 最终实现会计目标。其主要内容应该包括[1]:

(1) 建立和实施企业的内部会计核算制度和方法, 设计和实施会计信息处理程序;

(2) 进行会计岗位分工, 制定会计岗位责任制;

(3) 进行会计专业人员的聘用、考核、轮换以及奖惩等;

(4) 建立、实施和检查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和监督制度;

(5) 检查企业的各项会计工作质量;

(6) 对企业会计运行的实际情况进行过程控制;

(7) 建立企业的会计内部稽核制度;

(8) 建立、实施和完善会计报表审核和分析制度;

(9) 组织会计专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培训等。

加强企业会计管理, 可以使会计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保证会计工作无盲点和漏区;可以使企业的会计政策清晰具体、程序规范严密、大大减少随意性和人为因素的干扰,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可以使企业的内部控制落在实处, 切实防范会计风险;可以促使企业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 促进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2 会计管理工作实现的一个重要因素———会计主管的安排

会计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行依赖于管理体制建设, 管理体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会计管理人员的设置和安排。

企业只要有一个以上的会计人员就会存在管理的问题。因为只要有两个人, 就会有分工, 就会有协调, 就会有矛盾, 就会有制衡。如果两个人是完全平行的, 那势必导致工作的混乱。为了实现企业整体的会计目的, 企业就必须设置一个领导和指挥的次序, 实际上就是安排会计主管人员。

会计管理也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管理工作, 会计主管人员的设置尤为重要。如果会计管理人员不懂会计技术, 这种管理工作就很难深入到具体的业务协调和指导层面上去, 甚至连具体会计业务工作量的大小也无从判断, 就容易偏听偏信, 当然也就容易受到蒙蔽, 这实际就形成了外行领导内行的局面。这种情形在实际工作中少见, 但是确实存在, 主要是因为企业很难在会计人员中选拔出优秀的管理人员的缘故。这样做的效果往往不很好, 因为没有从事过具体会计工作就很难做到对会计工作的真正理解和把握。因此, 要实现企业会计工作的科学化和高效化, 就必须实施有效的会计管理, 就必须安排有效率的会计管理人员。这里面最重要的是转变观念, 要形成科学的会计管理价值观, 即如何来看待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传统的价值取向认为会计工作是企业的一项辅助工作在企业管理中处于被动和从属的地位, 企业的会计主管往往对上级把自己视为会计专业人员, 对下级把自己视为带头干活的, 这种思想使得会计工作与管理工作脱节严重, 使得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不能系统地开展起来, 导致对会计主管人员的管理职能和管理地位认识不足, 重视不够。科学的会计管理价值观认为, 会计管理是必要的, 有价值的,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地位非常重要。会计主管不仅仅是承担具体的会计工作外, 而更应担负大量的管理职能[2]。

3 企业会计主管双重职责的冲突和协调

会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会计主管人员应该是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具体承担者, 会计管理的质量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 也影响会计工作的成本和效率。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各级会计管理人员的的素质、能力和敬业精神。企业作假的根源主要在于企业诚信的缺乏, 治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但会计乱帐的根源却完全是缺乏会计管理的结果。因此会计主管应该在承担一定的会计技术职责的前提下, 勇于承担会计管理责任, 做好会计管理工作。

相应的会计技术和会计管理职责是会计主管的两项基本职责。这两项基本职责有分工、有协调, 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在实践活动中, 我们经常看到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冲突, 会计主管人员往往是顾此失彼, 绝大多数情况是重技术、轻管理, 重业务处理、轻业务管理。因此会计主管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会计工作在企业各项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自己在整个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 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 使两项基本职责都能成功实现。

会计主管除了要更新观念之外, 还要转换行为方式, 努力实现由单一的技术性人才向管理技术型人才转变。要实现这个目的, 会计主管要补充基本的管理知识, 要能够有效地和上级沟通, 有效地指挥和安排下级的具体会计工作。会计主管要培养战略眼光和全局观念, 即使行为上不能从具体的事务中完全摆脱出来, 思想上也必须从具体的事务性工作中完全摆脱出来。会计主管要深入了解企业业务经营的特点, 把握企业业务的规律, 使得会计核算的整体思路和构想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会计主管要提高专业知识的深度, 拓宽专业知识的广度, 增强专业指挥力和理解力, 努力树立技术权威和管理权威。

所有这些都对会计主管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因为在这两项基本的职责中, 会计技术职责是基础的职责, 是第一位的职责, 没有专业的后盾, 会计管理职责就成为了空中楼阁。然而在实际工作中, 会计主管的上级和下级期望会计主管发挥的主要职责却是会计管理职责, 上级期望通过会计主管提高会计效率, 降低企业成本, 下级期望会计主管公平, 有效和科学的指挥和领导, 因此会计主管的管理职责成为了会计主管的首要职责[3]。如果一个会计人员没有管理愿望和管理能力, 即使专业能力很强也不应该被任命为会计主管;反之, 管理能力很强但专业素质不高, 也无法实施有效的会计管理, 也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会计主管。优秀的会计主管必须能够身兼二任, 成为既通晓技术又谙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摘要:在现代企业的管理中, 财务管理所发挥的作用日益凸现。而财务主管人员的职责和作用应如何界定, 成为财务管理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对会计管理工作实现的重要因素—会计主管的职责, 进行分析, 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双重职责,会计管理,企业会计主管

参考文献

[1]卢静.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控制[J].会计之友, 2008, (12) :52-53.

[2]徐光华.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相关性研究[J].财会通讯, 2007, (12) .

企业内的战争学院 第4篇

每个人都知道企业里最需要的人才是领导型人才,但是大家都不知道如何才能得到这种人才。是靠招募直接从外界挖?还是靠自己有制度地培养?明基的做法是以自己培养为主,因为企业内所需要的领导型人才,不仅要出现在企业高层,还要来自每一阶层。这样才能形成完整的接班梯队,坚强的人才结构。从大学生招募,从新人入职,从基层开始,公司要不断地发掘具有领导潜质的人,主动参与他们的职涯规划,安排绿色通道,包括岗位轮调与升迁,使得他们有机会在新的岗位不断历练,不断地更新学习曲线,不断地用实践证明实力,不断地向上进步。

如果部门里没有培养出能够担任部门主管的人,他就不算是合格的领导,只能算是一个管理人员,而且这个管理职务将很短暂——部门出不了人才,业绩就无法名列前茅,落后的时间久了,迟早会被换掉。以这个标准衡量,这几年所培养出来的主管,做事的人偏多,带人的人偏少,能带出领导型人才的好领导更少。

最近有一位同仁,当她担任产品经理的时候,两个助手先后出任分公司主管,业绩一样蒸蒸日上。最近,她调到分公司,盘点部门人才的时候,从中选择了4人,明确在两年之内把他们培养成担任分公司主管的骨干。虽然说这4个人原本就相对资深,并不是这位主管一手带出来的,但是这种主动规划部属职涯的精神,不畏业绩排名压力,主动放人高飞的大气,在公司内部实在少见,很是难得。

这位主管所属的分公司,业绩表现出色,某一产品的市場占有率超过30%,并且带动其他关联产品强劲成长;部门内部氛围很好,有团队作战、互相支援的精神;与经销商的互动良好,跟经销商形成学习型组织,共同学习与成长。主管以未来主管的角色要求这4位接班人,使得他们的思想提升一个台阶,跳出本位主义,不仅关心自己操盘的产品,也关心别人的产品,开会的时候大家一起商量,找出最好的做事方法。这样一来,不仅团队容易形成共识,产品线之间容易形成合力,集体行动迅速而高效,带动了业绩全面上扬。

对于一线领导,不仅要求能够培养出接班人,还得贡献出人才担任其他部门的主管。领导不是把业绩做好就了事,最重要的事情是培养人,尤其是培养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人才。在这个要求之下,领导一定要有培养的能力,对培养别人有种天生的欲望,甚至是焦虑。要天天想着如何把身边的人教好,如何将自己的经验与知识透过生动的故事,变成可传授的观点,传授其他人。发生一件事,召集大家讨论,是为了学习与培养,而不只是解决事情的本身。要让整个团队把学习变成一种习惯,也把培养变成一种习惯。

一个领导的形成,无法在课堂上,因为领导不是靠读书读出来的;一个领导的形成,不能只在单位总部,因为领导不是靠指挥别人指挥出来的。领导是伟大的经历,而这些经历的起点必须在第一线,在组织与外界接触的边界上,接受外界的冲击,转换成最生动、最实际的知识。然后,再靠不断地换岗,在不同的职位经历不同的知识冲击,不断地吸收消化,不断地用好的业绩、口碑,验证每一阶段所吸收知识的含金量,并把高含金量的知识进一步转化成可传授的观点,用自己的故事,靠自己演绎,传授给身边的人,形成自己的领导能力。

培养将军需要战争学院,战争学院需要设置在第一线。如果所有分公司,都像这位主管所领导的战争学院,可以培养出十大元帅、十大将军的话,BenQ这个品牌要实现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的雄心壮志,问题不大。

企业内会计职位职责 第5篇

2、年度盘点、季度盘点及抽盘Team别资产 ;

3、数据统计(月度、季度,年度) ;

企业内会计职责内容 第6篇

2、供应商采购对账

3、发票认证

4、应付账款核对

企业内会计职责内容 第7篇

2、负责与各家银行沟通贷款事宜,及时提供贷前、贷后资料。

3、负责统计各部门资金计划、30天内还款、利息支付,及时更新贷款表;

4、关注月底资金规模,降低账面货币资金规模与实际差异;

5、每月进行利息的测算,并下发给各城市分公司;

6、负责组内人员的督导和凭证的审核;

7、负责资金相关系统的改进和财务实施;

8、解答和指导外埠相关的问题;

企业内会计的职责 第8篇

Basu(1997)对稳健性的开创性研究,给会计界对其进行深入探讨打开了大门,多数研究认为稳健性产生于企业利益相关者应对不确定环境所持有的一种谨慎态度。根据现代企业理论,企业是各生产要素持有者通过契约缔结而成的联合体,在契约理论下企业的最终目的不再仅是实现利润最大化,更为重要的是实现契约当事人之间权利、责任和利益的有效配置。由于不确定环境、利益相关者之间天生或后天的不对称信息,以及不完全契约,具有信息优势的缔约方会产生机会主义行。为了更好的衡量、反应和监督各缔约方履行契约的情况,降低机会主义行为,企业契约缔约方签订契约并评价契约履行效果时需要依照财务指标和市场指标,因此会计信息所提供的财务指标就成为解决契约摩擦的关键信息来源。但是由于契约天生的不完全性,作为组成企业重要契约的企业会计制度也难以预期到所有可能情况,不可能兼顾会计信息所有使用者的需求,因此,会计制度并不完善。在既定的企业契约不完全的背景的下,处于信息劣势方的契约方会加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尤其是有关企业收益的信息,最好是在收益实际获得时才加以确认; 而有关损失的信息,一经发生就及时确认,甚至提前确认可预见的损失。同时,处于信息优势方的缔约方有时也会主动增加财务报告的稳健性,从而向市场传递更具可验证性的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引导资源的有效配置。因此,会计信息供需方都会产生对会计稳健性的内在需求。本文认为企业契约缔约方面对不完全契约所采取的降低契约摩擦的一种内在机制。

二、企业契约理论及会计稳健性内嵌于企业契约的机制

( 一) 企业契约理论现代企业理论始创于Coase(1937),经过Alchian and Demsets(1972),Klein et al.(1978)和Jensen and Meckling(1979)等学者们的大量研究正式形成了“公司契约理论”。该理论的共旨认为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联合体(nexus of contracts) ———各生产要素持有者相信他们以合作的方式进行生产的收益会大于他们独自生产的收益,或者他们必须结合在一起才能进行生产,实现1+1+…>N的效果。各生产要素持有者向组织投入资源,以期获得相应回报。但企业的产出是有限的,各个利益相关方目标又不总是一致的,必然会产生矛盾和冲突。契约就是对各利益相关者的权利、义务的一种制度安排,试图降低这种矛盾和冲突。契约论为重识企业性质,理解企业行为和研究某些经济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在该理论的指导下,企业不仅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行为导向, 更重要的是对构成企业的一系列契约缔约方的利益均衡。另外,企业会计行为依赖并服务于这一系列的契约行为,因此企业所提供会计信息也必然与企业的契约关系紧密相关。然而,由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不可预见的偶然性,未来的不确定性,人的有限理性和环境的复杂性等一系列因素都会导致契约摩擦;而且,就算试图降低上述因素所导致的契约摩擦,其所付出的代价往往是高昂的,不符合经济上的成本收益原则。基于以上两点,企业契约天生是不完全的;同时,由于企业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契约的不完全性,导致了服务于这一系列契约行为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不完全性。因此,如何在既定的不完全契约环境下尽可能降低缔约方的机会主义行为、权衡各缔约方的权利与义务,就成为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不断完善的主要任务。

( 二)会计稳健性内嵌于企业契约的机制纵观会计发展史,稳健性对会计行为的影响至少长达五个多世纪,甚至成为影响会计估值最重要的原则之一(Sterling,1970),足见稳健性对企业会计行为及其经济后果的深渊影响。稳健性是指会计盈余对经济损失的反映比对经济收益的反映更具及时性,对经济收益的反应比对经济损失的反应更具可验证性,即不对称的确认原则(Basu,1997)。 最具代表性的关于会计稳健性契约解释来自Watts(2003),但Watts仅从薪酬契约和债务契约来探讨稳健性的契约调节作用。根据契约理论,投资是意思自治的行为,因此与企业有关的所有交易关系,无论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无论是企业内部还是企业外部,无论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都是一种契约关系。即便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会计准则的改革,会计稳健性仍旧是企业会计行为应该遵守的基本原则之一。存在必有其理由,那么在企业契约理论框架下,会计稳健性内嵌于企业契约的机制是什么?会计稳健性是如何在既定的不完全契约环境下,降低缔约方的机会主义行为、权衡各缔约方的权利与义务呢?本文将按照如下图(1)所示的逻辑对会计稳健性内嵌于企业契约机制及其作用过程进行较详实的分析。

正如上文所述,一系列利益相关者的契约行为构成企业,由于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人的有限理性等因素,造成契约天生的不完全性和各缔约方信息环境和收益函数的不对称性。一方面,面对契约优势方可能产生的机会主义行为,处于信息劣势的缔约方需要更可靠,更具可验证性的会计信息来衡量和监督契约优势方履行权利和义务的情况,处于契约劣势方的缔约者会产生对会计稳健性的内在需求;另一方面,契约优势方也会适时运用会计稳健性向企业其他利益相关者传递财务报告高质量的信号,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和环境的不确定性,提高企业契约的有效性,引导企业内外部资源的有效配置。下面本文将分别通过企业内外部七类典型的契约关系如图(2)所示,分析会计稳健性如何内生于企业契约相关方的需求和会计稳健性如何对企业契约起到调节作用。

三、会计稳健性内嵌于企业契约的路径

( 一)会计稳健性内嵌于管理者薪酬契约的路径分析在股份制企业中,企业组织及其财产和参与企业经营活动的成员之间是独立的。所有者(股东)投入非人力资本,聘用职业型的管理者履行受托责任,并承担管理者经营活动所导致的各种风险;经营者(管理者)承担他付出努力的所有成本,但只能获得小于他付出努力所创造的增量价值,这必将导致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在目标和利益上并非总是一致。如果委托代理双方都是个人利益最大化者,那么有充分的理由可以相信,管理者不会总为股东的最大化利益行动,即管理者存在机会主义倾向,以牺牲股东的利益为代价使得个人利益最大化(Alchian and Woodwank,1988)。在聘用职业经理人之前,公司股东就预见了经理人员可能发生的自利行为,会在契约条款上明确规定委托人和受托人的责权义务和奖惩条例, 其中对经理人薪酬契约的制定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薪酬契约既要对经理人的行为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也要能有效的约束经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即管理人员的薪酬契约需满足“激励相容约束” (Incentive Compatibility Constraint)。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双方努力设计出一种合理的契约代理机制,这种机制的体现就是管理者的薪酬与企业的盈余相挂钩(Jensen and Murphy,1990)。通常情况下,管理者较其他契约相关方拥有更多关于企业未来现金流和资产运营状况的信息,利用这种信息优势管理者可以轻易的通过虚增资产或盈利达到增大个人报酬的目的,有关企业经营业绩的会计指标经常受到管理者的操纵,因此股东需要一种更为真实更具可验证性的业绩指标来防止管理层的无能和胡作非为。稳健性原则对股东和管理者契约不完全性的调节作用主要针对的就是薪酬契约:一方面,稳健性原则指导下的业绩指标使得经济损失比经济收益反应更加及时,可以有效的抑制管理者选择夸大盈余和收益的会计政策的行为;另一方面,由于管理者的有限任期和有限责任,管理者有可能在接近任期结束时采纳短期现金流为正,但是长期净现金流为负的风险项目。稳健性会计行为使得这种激进投资所造成的损失会及时在会计业绩中反应,提早揭示管理者的风险行为, 从而达到抑制管理者激进投资的效果(杨丹,2011)。可见,稳健的盈余指标能有效的遏制和防止经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协调股东和管理者利益冲突,从而增加管理者薪酬契约的有效性(Watts,2003;Pornsit et al,2005;Goergen and Renneboog,2011)。会计稳健性内嵌于管理者薪酬契约的路径如图(3)所示。

( 二)会计稳健性内嵌于企业债务契约的路径分析债务融资是企业获得资金来源的主要方式之一,管理者代表股东利益与债权人签订的债务契约是一种典型的明示契约。处于公司内部的股东和管理者与处于公司外部的债权人的分离天然的制造了信息不对称。并且债权人的收益函数是不对称的,也就是说当借款合同到期时,若企业没能支付合同中规定的还款金额,债权人由于有限责任只能获得少于合同数额的款项,即承担企业的破产风险;但不管企业的经营收益有多丰厚,却不享受额外补偿,而超过债务本息和之上的收益将全部归股东和管理者所有,这正是股东、管理者和债权人利益冲突的根源。股东和管理者有动力通过发放高股利或者投资于高风险项目,把财富从债权人手中转为己有。可见股东、管理者和债权人之间也存在严重的代理问题———债务人首要任务是如何最大程度获得所需资金,而债权人往往首先考虑的是债务契约安全性问题。理性的债权人事前会预期到股东的这种“资产替代行为”。为了有效的降低债务契约缔约方之间的代理成本,会计稳健性可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以稳健性盈余为基础的债务契约条款可以避免高估资产和盈余,降低管理者可控现金流量,从而约束股东和管理层的以牺牲债权人利益为代价的红利支付(Ahmed,2002);其次,稳健性盈余对经济损失的反应更加及时,使得会计信息能更迅速的反应出公司的经营陷入困境或者出现了继续借款、过度支付红利等一些违背债务契约的情况,从而有效的保护债权人的利益(Watts,2003a;Ball and Shivakumar,2005;Zhang, 2008)。最后,面对稳健的财务报告,债权人面临的违约风险下降,从而降低债务契约的利息率,因此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下降。总之, 稳健性的会计信息对损失的确认更加及时,能更为及时的向债权人发出债务人可能存在违约操作的预警信号,缩小股东和管理者可用于自利行为的空间,有效的降低股东、管理者和债权人之间的代理成本,提高债务契约的有效性,促进融资结构的公司治理的功能的实现(Guay and Verrecchia,2007;Beatty et al,2008;徐昕,2010;祝继高,2011)。正因此,不少学者甚至认为稳健性之所以存在最可能的解释就是债务契约的需求所致(Holthausen and Watts,2001;Watts,2003)。会计稳健性内嵌于企业债务契约的路径如图(4)所示。

( 三)会计稳健性内嵌于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代理契约的路径分析长期以来人们对企业契约的探讨一直集中于股东与管理者,股东与债权人之间,因为他们是显而易见的最典型的企业契约关系。然而,随着所有权集中度的提高,大股东控制力的增强,大股东有可能通过便利的私下渠道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剥夺中小股东的利益,从而产生了大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壕沟防御效应(Entrenchment Effect)”和“隧道挖掘(Tunneling)”行为。不同于发达国家资本市场投资者主要由机构投资者构成,我国存在着大量散户投资者,这些投资者还普遍存在着投机性、不理性的特征,因此大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利益冲突问题在我国尤其突出。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也导致了两者之间契约关系的产生,中小股东在集体行动成本很高和能力有限的约束下几乎不能发挥股东对公司应有的治理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大股东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中小股东的利益参与公司的经营和治理,并且这种契约关系受到来自第三方强制力的约束———我国《新公司法》中就明确赋予了中小股东享有知情权、提案权和诉讼权等一系列旨在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的规定。会计稳健性对大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契约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降低信息不对称方面:中小股东会意识到大股东隧道挖掘行为,失去依赖大股东来对公司进行治理从而保护自身利益的信心,面对企业有限的公开信息,中小股东会更依赖公开的、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来监督大股东和管理者等“内部人”的行为。长期以来,会计稳健性都被视作衡量会计信息高质量的指标之一(Ball and Shivakumar,2005),稳健性的财务报告能够更加严谨的说明有关公司净资产价值和投资价值的信息,从而满足中小股东对会计信息质量的需求,大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信息透明度的加强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大股东的隧道挖掘行为。由此可见,提高会计信息的稳健性不仅可以有效的维护中小股东的自身利益,还可以抑制大股东的自利行为(Risberg,2005),这也是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内在矛盾所导致的必然结果。会计稳健性内嵌于大股东和中小股东代理契约的路径如图(5)所示。

( 四)会计稳健性内嵌于股东和潜在股东隐性契约的路径分除债务融资以外,公司另外一种重要的融资方式就是对外股权融资。类似于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代理问题,公司已有股东和潜在股东之间存在一种隐性契约,已有股东(尤其是大股东)有责任和意愿向市场潜在股东报告有关企业资产价值和经营情况方面的信息,从而公司提供的财务报告成为企业外部潜在股东获得信息最重要的渠道。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公司原有股东更加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面对原有股东的强权,潜在投资者可能受到来自原有股东不正当交易等自利行为的侵害,无论新股首发还是增发股票,大股东操作企业盈利信息和恶意操作股价的大规模圈钱行为都屡见不鲜(Shivakumar,2000;Cohen and Zarowin,2010;陈文斌和陈超, 2007)。稳健的会计信息在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可以有效的降低原股东的机会主义行为:一方面,在稳健性原则下,会计信息体现出对损失的确认更加及时,对收益的确认更加严苛的特征,这在一定程析度上限制了原股东(包括持有公司股票的管理者)虚增收益、操作盈余的行为,使得潜在股东对公司的真实投资价值和可能面临的经营风险有更为准确的认识(Garcia Lara et al.,2011;Kim et al.,2013);另一方面,稳健的会计信息会给市场传递公司财务报告高质量的信号,财务报告的高质量又传递了公司经营状况良好,治理结构完善的信息,从而引导市场潜在投资者进行正确的投资行为,这会使得企业股票定价更为合理,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降低企业的股权融资成本。总之,稳健性的会计信息是潜在股东决策需求和公司降低股权融资风险两方面对契约优化的必然结果。会计稳健性内嵌于股东和潜在股东隐性契约的路径如图(6)所示。

( 五)会计稳健性内嵌于企业审计契约的路径分析为了保证企业提供财务报告的质量,监管部门要求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对企业出具的财务报告进行审计,因此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审计契约也是企业整体契约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但契约双方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利益冲突:大多数上市公司并非财务报告的真正需求者,他们提供经过审计的财务报告更多是因为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强制规定,可以认为企业是审计报告的形式提供者,他们更希望审计报告按照他们的意图而并非根据企业经营活动实际情况进行反映。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独立的审计机构,其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获得审计收费。然而,面对高额审计费用的诱惑,很可能存在企业和审计机构合谋以损害企业其他缔约方利益的行为。近年来,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和执行力度的加强,审计诉讼给会计师事务所带来了巨大的诉讼成本和声誉损失,因此如何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越来越成为会计事务所的重要议题之一。相比加大审计努力程度的投入、退出审计契约、提高审计费用等一系列风险控制策略,要求审计客户保持一定的会计稳健性是一种低成本的控制审计风险的策略(Krishnan,2007)。在稳健性原则的指导下,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出现因高估资产和盈余,低估负债和费用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从而审计师不用付出额外的努力以保证财务报告没有重大错误陈述(Cano-Rodríguez,2010;朱松,2012)。可见,会计稳健性是审计机构在诉讼风险和声誉机制的制约下,为了降低审计风险与审计客户达成的审计契约的必然结果。会计稳健性内嵌于企业审计契约的路径如图(7)所示。

( 六)会计稳健性内嵌于企业供应契约和销售契约的路径分企业和上游供应商和下游顾客之间的供应契约和销售契约也是企业整体契约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同企业和债权人、企业外部投资者一样,供应商和顾客处于企业外部,自然相比企业自身而言处于信息弱势的一方。同时,供应商和顾客的支付函数也是不对称的,当公司的业绩高于预期水平,企业会按契约规定提供产品或服务给顾客,除此之外顾客不会获得任何增量效应,供应商可能会由于企业较好的业绩获得一定程度上销售额的增加,但这一效应会受到企业最优生产水平的限制;然而当企业经营不善,甚至面临终止契约的危险时,供应商和顾客将承担可能产生的一切损失,尤其当契约期限越长,供应商和顾客所承担的契约违约风险越大,因契约终止所付出的专有性投资损失也越大。因此,供应商和顾客需要可靠的财务信息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并通过相应的契约条款的规定来最小化可能的损失。稳健的会计信息在降低企业与供应商和顾客之间的交易成本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能使供应商和顾客更加及时的了解企业经营可能存在的风险和更具可验证性的企业内在价值(Hui,Klasa and Yeung,2012);作为对企业提供盈余稳健性财务报告的回报,供应商和顾客也会如债权人一样对企业给予一定的契约补偿———降低支付利息或者订购更多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建立良好的上下游关系。可见,会计稳健性是企业自身与其上下游企业在实施供应和销售契约时,为了降低违约风险,进行讨价还价的均衡结果。会计稳健性内嵌于企业供应和销售契约的路径如图(8)所示。 析

( 七) 会计稳健性内嵌于企业管制契约的路径分析政府作为企业整体契约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扮演者两种管制角色:征税者和法律制定和执行者。首先,对于企业来讲,征税无疑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减少现金流量,因此企业管理者总是试图降低现实的和潜在的税赋。出于合理避税的考虑,企业会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选择使收益的确认更谨慎,使损失的确认更加及时的会计政策,稳健性原则正好满足了企业避税需求,降低企业的纳税负担(Watts,2003;周泽将和杜兴强,2012)。其次,政府也是会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者和执行者,这一点在我国尤其突出。由于人们对于遭受损失的反应要强于获得同等收益的反应,因此政府对虚增资产和收益造成的投资者损失案件的惩罚更为严格(曲晓辉和邱月华,2007),从而理性的企业组织会在管制契约激励下有动机选择稳健性的会计政策(Bushman,2006)。特别在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粉饰报表,虚增收益的背景下,市场对公司财务报告高质量的呼声越来越高,强有力的法律契约的约束作用应该更具实际意义。可见,面对税收契约和法律契约,企业有动机提供稳健的财务报告。会计稳健性内嵌于企业税收契约和法律契约的路径如图(9)所示。

四、结论

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发现,会计稳健性犹如润滑剂般存在于企业契约之中,通过调节会计制度自身的不完全性来协调企业各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冲突,从而达到降低契约摩擦的目的。因此,本文认为,企业契约的不完全性以及为解决企业契约不完全性而建立的会计制度所存在的缺陷,是会计稳健性产生的根本原因。无论是股东和管理者之间,股东和债权人之间,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股东和潜在股东之间,企业和上下游企业之间,企业和政府之间等,这些契约缔约方都面临着信息不对称,收益不对称的局面,从而使得这些契约都存在代理费用和监督问题。稳健性原则使会计盈余对经济损失的反映比经济收益更加及时,使得在任何时点,企业的净资产和累计收益都不会被高估,从而降低了违反契约的机会主义行为的可能性,因此以稳健性为基础的会计信息通过各种契约条款的规定可以有效的发挥降低代理成本和增强监督的作用。可以认为,会计稳健性是信息不对称、收益不对称条件下契约各方博弈的一个均衡结果。会计信息本身就是旨在解决信息不对称的一种机制安排,会计稳健性产生于企业内在的契约需求,对稳健性是否存在的必要性不容置疑。其根源主要是个体的非完全理性、交易成本和未来的不确定性,这些根源无法消除,稳健性就有存在的价值。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以下建议:一方面,稳健性作为一种内生于企业契约机制的会计基本原则是由契约的天生的不完全性决定的。尤其在我国特殊制度背景下,国有企业受其自身体制所致,必然存在着更为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和更多的代理成本问题,资本市场发展滞后,必然存在更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这些纷繁错综的契约关系需要会计稳健性的参与制衡。因此,准则制定机构应该加强对会计稳健性的重视,严格监督企业发布的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质量。另一方面必须指出的是,任何契约都是契约方谈判、妥协的结果,最终的契约结果或多或少会反应强势方的意志。因此要想会计稳健性能够有效执行,必须强化需求方的谈判能力。 但需求方往往处于企业外部或者弱势地位,因此会计制度制定要更多听取来自市场的声音,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的意愿;同时,相关法律法规要给予稳健性需求方一定的发言权和索取权,并且有强有力的执行机制加以配套实施。

摘要:本文采用契约不完全理论和代理成本理论,研究会计稳健性如何内嵌于企业契约关系,分析了会计稳健性对股东和管理者、股东和债务人、大股东和小股东、股东和潜在投资者、企业和审计机构、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典型企业契约,以及这些契约当事人相互间关系起到协调作用的机制,探讨了会计稳健性内涵及其作用于各种企业契约的路径。研究发现,企业契约的不完全性以及为解决契约不完全性而形成的不完善的会计制度,是企业会计系统必须内含稳健性特征的根本原因;会计稳健性既是契约关系中处于信息劣势地位的当事人保护自身利益的内在要求,也是处于信息优势地位的当事人主动协调契约关系的自主需要。

谈房地产会计的职责 第9篇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会计;职责;措施

随着我国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财务管理变得尤其重要,成为了企业发展进步的重要决定因素。鉴于此,企业必须寻找方法,加强适合企业发展的动态成本管理,从而对企业日常工作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督和控制,改善企业的发展规律和促进企业利润的增加,因此企业必须建建有效地会计核算体系,切实做好房地产企业会计的职责,对企业来讲是最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是企业内部核心体系,也是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因此加强企业内部建立规范的会计核算体系,明确会计职责至关重要。

一、房地产企业建立会计核算体系的基本原则

会计核算体系建立的目标就是为了完善企业的会计核算制度,做好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一切的财务核算工作,对企业成本造成影响的因素进行动态分析,确定其财务指标,运用一定的管理方法,将预定成本目标和通过实时控制的成本目标进行比较,从而实现企业的财务动态管理。在制定会计核算体系时,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要注重对企业内、外部财务环境的分析,要综合企业遇到的机遇和风险以及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企业的运行是在内外因素综合作用下进行的,一定要全面、系统地分析各种因素,确切把握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

2、企业会计核算管理的目标是准确定位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对内外部资源和环境比较、分析,对企业的各类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使企业资源有效利用,形成资源配置最优化,最终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确保企业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

3、必须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和准确,符合会计要素的计量准则,保证获取的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二、当前房地产行业会计核算成本存在的问题

在2013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不断上涨,衡量企业购买的物品和劳务的总费用的生产者物价指数(PPI)也随之不断增加,通货膨胀最终将引发泡沫经济,在这样的情况下,研究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管理,以保证房地产企业的资金运转状况良好,无论是对企业自身发展,还是对国民收入的持续增长都有显著意义。房地企业经营遇到了十分严重的财务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目前房地产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问题。第一,银行信贷受阻,筹资困难,抗风险能力差,房地产企业面临资金供给不足问题,发展缓慢问题;第二,受国内国外双重制约,房地产企业普遍存在的财务控制薄弱、资金监控不严,房地产企业销售导致资金回笼难问题;第三,成本上涨,许多房地产企业财务人员会计核算能力薄弱,,房地产企业利润空间变窄;第四,房地产企业的管理模式僵化,管理观念陈旧等问题。第五,其他风险导致房地产企业陷入财务困境。

(二)会计信息失真。由于房地产企业会计法规制度和会计法规尚不健全,相关的行业监督机制仍然不完善,再加上企业会计人员的自身素质也较低,因而在会计做账过程中,就容易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

三、企业如何建立规范的会计核算体系

(一)健全法律制度体系,夯实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管理基础体系。企业只有拥有了健全的会计核算管理制度才能够保证日常工作的有序开展,通过建立完善的企业会计核算管理体制,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夯实企业会计核算管理基础。不断地强化责任落实,提高会计核算管理控制水平。企业要想取得快速发展,提高会计核算管理控制水平,就必须保证每一个环节的责任落实,只有做好会计核算管理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成本控制,才能不断地完善部门人员的职责分配,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确保职责问题,不要一旦出现问题,就互相推诿责任。同时发挥会计的监督、管理、分析预测的职能作用,其实就是查看和监督工作的同时运行的一种行为方式,是依照既定的标准实施检查和督促,通过监督和检查可以获取有用的监督数据,从而保证会计信息记录可以准确地反应企业当前发展状况,将企业的真实情况通过会计信息记录提供给信息需要者,从而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和经济事项进行准确地分析判断,编制正确的记账凭证,做好会计账簿的记录,不断完善房地产企业会计报表的编制。

(二)加强会计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会计人员管理不是一项固定的工作,在工作中要两手抓,既要通过硬性的制度来约束员工,同时也可以通过激励制度来鼓励员工实现成本管理方式的创新,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同时通过开展相应的会计人员能力培训课程,加强会计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做好企业会计核算管理工作的监督考核。最终能够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并保证与现代企业制度相符合,充分发挥会计人员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职能,提高会计人员的经济地位,保护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更好地为企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转变会计工作理念,促进企业信息化技术发展。企业信息化就是企业运用各种网络技术和信息,在企业的财务动态管理、生产、经营过程中采用信息一体化的方式形成统一的管理信息系统。通过转变会计工作理念实现创新发展,可以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形成自动化的会计电算化系统,或者也可以在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采用信息化技术对企业相关的财务数据进行自动化处理和分析。当然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从会计专业角度形成了提供企业决策使用的专家系统,也能够实现决策系统的科学化和信息化水平,从而转变会计工作理念,促进企业信息化技术发展。

(四)企业现代信息网络系统的构建。企业要想高效快速发展,就必须建立现代信息网络系统,有效地保证企业相关经营数据及其文件处理的自动化、企业财务相关各类事务处理的自动化及其企业决策管理的自动化。通过建立的现代信息网络系统,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处理相关各类事务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办公自动化的实现能够将企业决策所需要的信息进行网络系统分析,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决策的可靠性,能够及时地对决策所需信息进行查看和汇总,不断优化企业经营计划,从源头上促进我国当前形势下会计核算体系的有效建立。

(五)建立统一的会计科目。企业内部实行统一的会计核算科目,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和会计做账过程中科目的转换率,比如有的企业预算科目和会计核算科目不同,那么就会造成会计数据不能够综合的整理,这在会计做账过程中就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很难进行统一管理,因此建立统一的会计核算科目,能够有效地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六)构建会计职能控制管理模式。对企业支出进行成本分解,对其成本支出的控制具体到每一个细小环节,对其资金流动状况进行实时的信息管理,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对具体的财务动态指标与计划目标进行比较,对于任一环节的成本支出进行实时管理、控制和调整。通过对市场需求的实时变化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合理的系统模块,保证其系统有效顺利的运转,最终对整个会计核算体系进行全面管理控制。

四、结束语

企业要实现发展和获利,就必须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和完善,会计核算体系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因此加快我国会计职能的转变,使其不断地适应当前新形势下的会计发展进程至关重要,对实行企业财务的动态管理有着深刻的意义。培养知识型和技能型的企业员工,提高整个企业的人才素质,利用现代化的会计办公技术水平,将房地产企业的会计职责不断完善,最终提高我国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发展应用水平,加快其现代化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周俊玲.浅谈房地产会计的职责[J].青年科学(教师版),2013(03)

[2]王钦.简谈房地产会计核算的业务处理[J].实务探讨,2011(03)

企业内会计职责内容 第10篇

2.银行事务的对接

3.熟悉系统银企直联打款

4.凭证的录入、整理和装订

5.各个部门之间的对接工作

企业内会计职位职责 第11篇

2.根据中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对所负责的业务进行账务处理、月度结账及审计对接;

3.与业务部门、产品技术部门、财务内部保持频繁有效沟通,确保业务系统能有效准确地与财务系统进行对接, 财务数据真实反映业务数据;

4. 通过立项推进财务核算流程的优化,发现并解决各类财务问题 ,提高核算效率;

小公司内的会计职责 第12篇

2、其他应收应付、预提费用、待摊费用工资核算、凭证录入、费用审核、费用分析、

3、研发费用审核、财务报表编制及资产管理。

企业会计管理职责发展新视角探讨 第13篇

一、企业会计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各行业企业都需要注重会计管理工作, 本文以电力企业会计管理进行分析研究, 电力企业会计管理就是简单的会计核算。企业的财务部门在进行财务管理时, 忽略事前控制与监督。

1. 会计管理认识不强

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受托层责任履行情况, 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会计政策作为企业生成财务信息的基本方针应当体现企业财务会计的目标。企业作为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其发展目标应当是明确的。这不但是合理有效地组织企业经营活动的基本前提, 也是恰当选择会计政策的先决条件。企业管理的目标来看, 既然其主要目标是财务成果的最大化和财务状况的最大化, 那么企业的各项工作就应该都围绕着这个目标来进行, 把这个目标作为各项管理工作出发点和归宿。

2. 会计管理不规范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 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是资金运动的表现。资金运转顺畅, 则生产经营展现生机, 资金运转受阻, 则生产经营陷入困境。

电力企业由于财务基础薄弱, 财务机构配置不全, 电力企业内部控制与监督制度不完善。对管理决策和经营投资等考虑不周、监督力度不够, 最终导致投资效果不佳, 回报甚微。必须首先打足生产经营资金, 避免出现生产经营资金缺口, 防止挤占营运资金或举债购置、建造固定资产。尤其是非生产性固定资产的购建更应慎重决策。

二、电力企业会计管理职责发展新视角

1. 完善会计管理机制

我国的电力企业人员多, 很多的工作人员处于一个松散的工作状态下, 从而使电力企业的竞争能力减弱, 因此为了提高电力企业的工作效率, 要对电力企业进行合理的治理, 改善电力企业中会计的管理制度。为了保证电力企业的资金能够合理的利用, 不造成资金的流失, 要在企业中建立一个具体的核算点, 使企业的资金能够得到最佳的利用, 避免企业资金在流动中出现问题。会计的管理者也要发挥自身的管理职能, 加强对企业会计的监控, 对企业中的会计实施全面的监控。在对会计进行管理中, 要规范会计人员的行为, 为相关的会计人员传递信息。

2. 建立规范的会计核算体系

我国在新时期的发展下, 政治和经济都进行了改革, 尤其是经济。在经济方面, 我国出台了相关的政策, 规范了企业中的会计行为。在市场经济的要求下, 电力企业建立了完善的核算制度。在制度中, 会计在进行核算的工作时, 要按照制度中的具体规定进行核算。而电力企业制定的核算制度要符合自身的发展要求, 优化电力企业中的资源, 合理的对会计人员进行管理, 保证会计按照规范工作, 使企业的财务清楚明了, 避免出现信息错误。

3. 完善和加强财务监督

可以有效的管理电力企业会计的措施就是对企业的财务进行监督, 在对企业的财务进行监督的时候, 企业的员工要参与监督, 使财务监督的结果更加公正。而企业的管理组织, 也要对企业的财务进行监督, 提高财务的合理度。最重要的是, 在对企业的财务进行监督的时, 要有具体的法律依据, 使企业的财务监督形为就有法律效益。在监督企业的财务时, 可以建立一个监督机制, 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可以在监督机制中完成对企业会计的核算工作。此外, 企业还可以建立财务委派制度, 可以对电力企业进行全面的财务监督, 从电力企业的最高领导者, 到会计人员都进行监督, 以免企业的领导者向管理人员施压, 扰乱监督秩序。财务委派制度也可以约束电力企业的领导者行为, 避免企业的财务出现违规现象。

4. 全面提升会计人员的素质

电力企业在完善会计管理中, 首先要调整会计人员的结构。我国部分的电力企业中会计人员数量多, 但是, 实际参与企业会计工作的人员少, 会计结构不合理, 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低, 因此, 要优化会计结构, 适当的减少会计的人数。新老会计在进行交接工作的时候, 交接出错也影响着企业的财务, 因此, 新的会计人员与企业中老的会计人员在进行交接的时候, 交接工作要做到万无一失。同时, 电力企业也要对新的会计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我国电力企业中, 有一部分会计人员是靠着关系进入到会计企业, 实际的工作能力不强。面对这种情况, 企业在聘用会计人员的时候, 要坚持公开的聘用制度, 通过正式的招聘环节选拔优秀的员工。在录用员工的时候, 要与会计人员进行交流, 让会计人员清楚自己的工作职责。而且, 电力企业中的会计人员也要交流, 在交流中互相学习, 弥补自身的不足, 提高业务的能力。此外, 电力企业要重视对会计人员的培养, 为会计人员的发展提供平台, 提高会计人员对工作的热情, 保证会计人员能够在企业的支持下快速的成长。最后, 电力企业可以再会计之间实行轮岗制度, 会计人员在工作一段时间后, 就更换岗位, 在不同的岗位中了解企业的发展, 同时也能提高自身的发展能力。换岗制度对于培养会计的管理者有重要的作用。

5. 建立现代化的会计管理体系

我国的电力企业逐步的走向现代化, 而企业中的会计管理也应该与企业的发展一致, 建立现代化的管理体系。从总体上看, 我国电力企业的会计管理体系有三个层次, 分别为一般会计、责任会计和管理会计, 下面详细的分析这三种会计。

一般会计就是基础会计, 从传统意义上讲, 一般会计主要负责电力企业中的所有账目, 账目上要记录电力企业在每一次活动中的所有花销, 包括企业资金的流向与数目。除了记录企业的资金外, 一般会计还要在国家税务部门的规定时间内及时的缴纳税款, 同时也要为企业缴纳保险金。

责任会计在会计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 企业将责任会计和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紧密结合, 充分发挥会计的控制监督职责, 从而优化企业管理目标。

管理会计主要以管理为主, 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信息, 帮助企业制定科学的发展计划, 掌控电力企业中的一切活动。管理会计与一般会计和责任会计不同, 主要是为电力企业中的内部服务。电力企业在制定发展计划的时候, 需要管理会计对计划进行审查, 判断计划是否具有合理性。而管理会计也要为电力企业的未来发展技术做出合理的估算, 计算出计划需要花费的成本, 以及未来的运行情况等等。管理会计中的工作人员要有不同的分工, 每个工作人员都要发挥自身的能力, 保证估算结果的准确性。管理会计的估算对于电力企业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估算的结果准确, 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

三、结束语

会计管理以企业取得利润最大化为最终的宗旨。它从价值的角度出发, 密切控制投入与产出、协调企业财务关系, 合理配置企业资源,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从而实现增强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实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舜波.新时期下企业会计管理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 2011 (10) .

[2]张继增.浅谈企业会计管理的模式及发展方向[J].商业经济, 2011 (12) .

企业内刊的文化作用 第14篇

目前企业内刊都是计划充当传承企业文化,传播内部消息,凝聚员工向心力的角色。但由于企业编辑人员及企业家水平的参差不齐,企业内刊的作用并没有达到这种高度,还有就是很多企业老板办企业内刊并不是根据企业需要出发,而是看兄弟企业办了一份内刊,自己也不甘落后,立即组织人马办一份这样的内刊,至于办刊思路、办刊方向、办刊理念都不太明确,更别说结合企业文化需求来办刊了,很多编辑都是拿别人企业的刊物来作参考,或者是老板把别人办得好的刊物拿来,交给编辑人员去模仿了事。那企业内刊究竟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充当什么角色呢?应秉承怎么样的办刊理念呢?如何更好地服务企业文化建设呢?

文化塑造

首先,企业内刊的总编辑应是企业文化的塑造者,企业的CEO或总裁,因为企业文化的打造不一定是投资商或法人,真正要塑造企业文化作用力的是企业的CEO或总裁。企业的CEO需要在企业经营运作中利用文化的力量推动企业快速发展,利用文化的力量同化一切阻碍发展的反动力量,所以企业内刊的总编辑定位应是企业文化的塑造人,他要每期都关注内刊的主题及方向,因为有些管理中的问题不利于用针锋相对的方式去挑明的情况下,可以利用文化的作用去消除。

然后从办刊理念上去完善它的定位。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经营理念及宣传理念的不同,其办刊思路也会不同,并不能千篇一律的去确定办刊理念。例如一家食品企业的内刊理念:企业的核心理念是“领行业之先,铸百年之业”,这个理念是企业发展的方向及愿景,结合其经营理念“质量为本,信誉为基,创新为轮,服务为轴”,它的办刊理念可以确定大致的办刊方向是,传播行业先进资讯,让员工了解国内国际发展潮流,既然要领行业之行,就要围绕这一理念融入行业发展资讯的内容进去。然后将信誉、质量、创新、服务的精神内核也作为办刊的主方向,围绕这八个字再定立内容方向,这样的内刊就是以服务企业发展方向为主的精神凝聚力,才不会脱离实际文化需求。例如围绕质量的概念,思考版面内容定位,“质量”有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两大方向,如果企业发展的中心认为这两个方面都重要的话,可以设立“维质心语、质量之音、质语心灵、质量点滴”等以质量为核心的专栏或专版,这样将质量重视贯彻执行到企业文化的每一个细节,既是对企业文化打造的一个递进作用,也是传播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还是员工心灵对话的透明窗口。企业内刊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不仅起到传播文化,塑造文化,纠正文化,改善同事关系等作用,它还承担着引导方向,凝聚内力,约束行为,改善劳资关系等作用。因此栏目定位及语言风格都不可太马虎,也不可太生硬,做到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发挥着文化的力量。

文化约束

我们经常见到,企业内刊都是由人力资源部经理说了算,或企业副总说了算,办刊方向及办刊理念企业CEO从不过问,这样的内刊是走形式主义,完全脱离了内刊的文化作用及文化力量。企业内刊是向广大员工传递公司发展方向信号的一个窗口,就象中央新闻联播一样,虽然每天播放着全国各地的新闻事件,但是里面却传递着国家政策方针的信息,是各级政府官员及时了解总书记的言行及方略的主阵地之一。随着媒体市场竞争的激烈,香港凤凰卫视的很多栏目也慢慢成为中央领导人必看的节目,曾有国务院朱总理在媒体云集的釆访现场,亲自点名要凤凰卫视某一主持人提问题,这是中央领导人对凤凰卫视媒体定位的高度重视,也是媒体承担国家经营管理中建言献策的一个窗口作用,因此凤凰卫视也成为广大民众喜爱收看的栏目。凤凰卫视的定位成功可以作为企业内刊的办刊方向的参考,一味说企业经营中的好话不一定能得到员工的拥戴,反而让员工觉得这个内刊有点太硬性,贴近不了员工的工作及生活,企业CEO利用内刊的公正透明形象偶尔可以为企业管理中的磨擦减压,这也是内刊发挥的多层面作用。

企业内刊要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即承接企业CEO的文化指令,又启发员工的工作思维,不是管理中刚性的要求,而是管理思路中的柔性诉求,寓人性诉求及员工成功火花的燃放点于一体,真正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企业内刊还要发挥柔性的约束功能,填补管理制度中的不足,将企业发展过程中一些不便用制度约束,也不便用制度实现的行为诉求,可以用企业内刊的思想约束功能完成。如节约用水这些员工宿舍中的生活小节,是很多大企业无法实现管理控制的地方,也是最容易形成浪费的一个环节,但很多员工一到下班时间,都是争先恐后的冲进洗澡房,衣服还没脱就先放水了,只听得水声哗哗不断,有人一进去就是半小时甚至一小时,这种浪费是一些低级工人的经常性行为,面对这种行为很多从事管理多年的人都会束手无策,你总不可能在制度里规定洗澡时间吧!这样就会让员工感觉把他们当犯人了。这时内刊就可发挥文化约束的作用,可以进行一个洗澡论坛或节水论坛,以大家参与发表意见的形式进行,或者引用国家水资源管理的文章进行感召,让员工自觉感受到不节约用水的人是一个低级可耻的人,也可搞一次节水大赛,总之充分利用内刊的文化约束作用来完成管理中不可完成的任务。

员工办刊

企业内刊目前都是人力资源办刊,或者企业宣传部办刊,文章由各部门喜欢写作的人定期投稿,这就造成有些缺乏写稿能力的部门文章稀少。如生产部是写稿最弱的部门,由于工人素质普遍偏低,文章的数量及质量明显不足,但这个部门恰恰是公司文化最需要普及的部门,怎么办?逼得生产部门在招人的时候,不得不注重这方面人才的引进,但生产部是一个枯燥而习惯性动作的部门,一般写作能力的人根本无法胜任,而有着强有力的写作能力的人,他也不愿到生产部去工作,因为生产车间的环境及工人素质偏低,让这些自认为假文人的人有点自视清高。除此以外,企业内刊还会出现能写稿的总是那几个人,真正露面的总是这几个部门的事,给内刊编辑出了一个很大的难题,特别是人数不足800人的企业,稿件数量及质量的严重不足制约了内刊的质量。

有一个内刊编辑做了一个创新举动,让市场部人员去写生产部的稿,让生产部人员去写市场部的稿,这样一交叉后,让原来比较敌对的两个部门关系融洽了,相互之间知道对方的难处了。但还是留下了一些负面的声音,说写稿的这几个人没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正事不做去做歪事,这也说明内刊在企业的重视程度不高。如果将这种方式取一个合理化的名字,将这种做法再提升一下地位,比喻叫换位思考栏目,我想这个“换位思考”应是每个企业家经常要倡导的主题,有很多员工很自私,经常只想到自己或自己部门,如果以换位思考的思路去做这件事,而不是以完成稿件为原则,这样的行为就会变得合理化,所以做任何工作,当方向是对的时候,还要动脑筋给她神圣化,使工作更顺利地进行下去。

上一篇:信息化项目验收建议书下一篇:探放水队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