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消防宣传进社区的几点思考

2024-07-02

对消防宣传进社区的几点思考(精选11篇)

对消防宣传进社区的几点思考 第1篇

近年来,城市社区居民家庭火灾一直高居不下,公安部民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消防工作的通知》。公安部提出的消防宣传“六进”工作让社区消防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展开,把握住目前全国范围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机遇,形成社区消防新体制,全面加快社区消防建设。这将对于维护社会安全,保障城镇化战略的顺利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推进社区消防工作的现实意义。

1、推进社区消防工作是时代的呼唤。

作为社区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社区消防工作,能否有效地开展,并逐步与社区整体建设相适应,将直接关系到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和社区公共安全。将消防工作融入社区,与社区文化、教育、环境、卫生、治安等工作同步协调发展,对于有效预防火灾、保卫国家和公民生命财产安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呼唤。

2、推进社区消防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城市社区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坚持以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社会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为宗旨,把服务社区居民作为社区建设和出发点和归宿点。当前,随着经济的繁荣、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消防安全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之一,人们希望远离火灾。以此为重点加强社区消防建设,强化城市社区消防基层管理,明确社区消防管理和服务职能,帮助居民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消防问题,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优化居民生活环境尤为重要。

3、推进社区消防工作是预防城市居民火灾的治本举措。

当前,我国经济正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逐步提高,家用电器走进千家万户,居民家庭用火、用电、用气量逐年增多,家庭装修采用大量可燃、易燃材料,增加了家庭火灾的荷载,导致家庭火灾频发。现阶段城市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识相对淡薄,自防自救能力差,用火不慎及社区消防工作薄弱,也是居民家庭火灾频发的主要原因。大批的外来人员和流动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又缺乏有效管理;城市改革中涌现的三小企业和个体经营者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消防安全,造成当前居民火灾居高不下。因此,只有开展社区消防建设活动,发动群众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消防活动,才能切实提高全社会抵御火灾的整体能力,改变当前严峻的火灾形势。

4、推进社区消防工作是实现消防工作社会化的客观要求。

社区消防工作是城市社区建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有全民参与的消防才是最有效、最成功的消防。只有通过对城市社区居民家庭的消防教育,以许多家庭带动一个社区,以社区促进整个城市,从而带动全社会的消防工作,实现打牢社区消防工作基础,提高社区抗御火灾的能力,逐步实现社区消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社区建设目标,从而加快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进程。

二、推进社区消防工作的有效措施。

1、提高社区居民的消防认知度。

随着家庭环境现代化,家庭设施电气化,家庭装潢高档化,家庭生活燃气化,居民生活用火用电用气的大量增多,这一切在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和舒适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火灾隐患。事实上,居民防火自救能力还相当薄弱,以至许多温暖美好的家庭背后都蕴藏着凶恶火魔的阴影。

做好消防宣传的同时要发动社区干部学习社区消防常识。消防部门及时发放相关学习资料,消防官兵也应上门授课,普及消防常识的同时,还要增强社区自主抓好社区消防建设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认知往往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提高居民的消防认识度,才能为把社区消防建设成苍天大树播下春天的种子。

2、加强社区制度创新。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纯粹地单靠某一方面力量,都无法维系社区消防建设的生命力。类似的,对于开展专项工作,不少人热衷于成立专门组织机构,制订专门的规章制度,结果往往紧一阵松一阵,直至淡出。

社区要把消防管理和治安防范相结合,列入综合治理范畴,利用社区警务战略,在社区警务室建立了社区消防办公室,在治安联防巡逻队的基础上成立了义务消防队和防火巡查队,建立多位一体巡逻联防机制,实现一专多能,定期进行防火巡查,及时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制止消防违法行为,担负起社区的防火巡查和初起火灾扑救等工作;把消防设施建设与管理纳入到物业单位日常管理之中,利用社区资源构建了社区消防工作的运作体系。

这样,社区消防建设管理与其它方面建设与管理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得益彰的互动效果,用社区资源化解为社区消防建设的效益,焕发出顽强的生命力。

3、加强社区消防文化建设。

很显然,敲锣打鼓的形式已远远不能适用于城市社区的消防宣传,需要高品味的消防文化魅力来吸引居民的视线。社区应将消防宣传和社区建设融为一体的同时,凸显消防文化魅力,既通俗易懂,追求实用,又有文化内涵,提升品味。如社区义务消防队要配备必要的灭火器和个人防护装备,如头盔、战斗靴、战斗服、手电筒、破拆斧、手提式灭火机等,同时各楼道要配置移动式灭火器和火灾应急照明灯,室内消火栓要配齐水带、水枪,每户应常备小型灭火器,有条件的还应设事故应急广播、闭路电视、灯厢式永久性消防宣传标志等,居民楼梯口要安装消防警示标牌等诸多方面都能凸显消防文化。

对消防宣传进社区的几点思考 第2篇

(一)整合职能、发挥工作优势,是“法律进社区”活动的基础前提。

“法律进社区”活动是转变司法行政机关职能,更好地亲民、利民的重要举措。中央9部门提出“四进社区”的意见后,司法部等部门对“法律进社区”作出了“4个一”的具体部署。我认为:司法行政机关担负着法律保障、法制教育、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等多种职能,都与居民群众有密切联系,有必要在“4个一”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工作领域,达到既整合各项职能、树立司法行政机关形象,又便民利民、赢得群众认可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就是要让广大居民群众得实惠、司法行政机关创品牌,从而真正实现双赢。这是“法律进社区”活动能持久开展的前提和动力。整合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整合法制教育、法律服务、法律咨询电话、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司法行政职能,内部形成一盘棋思想和整体合力;二是发挥好普法和依法治理协调单位的作用,调动相关资源,联合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工商、房管、消防、妇联、残联等部门,积极开展相关专业法的宣传教育和法律服务,形成优势互补、协调有序、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和格局。

(二)一切为民、满足居民需要,是“法律进社区”活动的根本宗旨。

“法律进社区”活动直接面对社区,面向群众。普及涉及社区管理、居民生活方面的法律法规。满足人民群众的法律

需求,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只有把以人为本、一切为民、满足居民需要,作为“法律进社区”活动的根本宗旨,努力为社区组织和居民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制宣传、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才能使这项活动获得旺盛的生命力。在居民逐步从“单位人” 向“社会人”过渡的过程中,许多事关切身利益的问题都需要通过法律途径来疏导和解决。司法行政机关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正满足了他们的法律需要,让社区居民群众真正感到:“法在身边”、“法律进万家、保护你我他”。时刻关注和满足群众的法律需求,是司法行政机关开展工作的一个重要出发点。

(三)规范管理、落实民主自治,是“法律进社区”活动的最终目的。

衡量“法律进社区”工作有无成效,除了看群众对法律的认知程度外,更重要的还是要看他们依法参与社区建设的自觉程度,这是“法律进社区”活动的目的所在。要注意依法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把社区的各项活动都纳入法治化轨道。要健全组织体系,调动社区中的单位、团体、居民的积极性,使其都成为“法律进社区”的参与者,努力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要大力提高社区工作者的法制意识和法律素质,使他们善于运用法律手段来处理社区事务,做好基层群众工作,全面提升社区工作水平,从而实现社区居民自治,为依法治国奠定扎实基础。

(四)抓好结合、借助各方力量,是“法律进社区”活动的有力保障。

随着城市管理体制的改革,城市社区建设受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根据新形势下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基层社会稳

对消防宣传进社区的几点思考 第3篇

1 开展社区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

1.1 社区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建设是推动社会化消防工作的客观需要。

社区作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综合基础的群众基础机构, 它具有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服务等多方面的功能, 作为社区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社区消防工作, 能否有效地开展, 并逐步与社区整体建设相适应, 将直接关系到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和社区公共安全。这就要求广大社区在新形势下, 应重新认识其职责和义务, 充分发挥其小社会的作用, 将消防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 做到与社区文化、教育、环境、卫生、治安等工作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评。只有这样才对于有效预防火灾、保卫国家和公民生命财产安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因此它是社会发展的需求, 是时代的需要。

1.2 社区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建设是提升全民消防安全素质的客观需要。

当前, 我区经济正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旅游业和宾馆服务业在全区经济总量的比重逐年增加, 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逐步提高, 家用电器走进千家万户, 居民家庭用火、用电、用气量逐年增多, 家庭装修采用大量可燃、易燃材料, 增加了家庭火灾的荷载, 稍有不慎往往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 只有开展大力社区“防火墙”工程建设活动, 发动群众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消防活动, 才能有效增强人民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提升全社会消防安全素质, 为推进全区消防工作社会化进程营造良好氛围。

1.3 开展社区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

消防安全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之一。当前, 随着辽阳市“五大发展战略”的快速推进, 我区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 广大群众对消防工作的新期待、新要求与日俱增。因此, 社区消防组织健全不健全、公共消防设施建设不建设、各类消防安全制度落实不落实、日常消防工作做到好不好, 将直接影响到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 因此加强社区消防建设, 强化城市社区消防基层管理, 明确社区消防管理和服务职能, 帮助居民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消防问题势在必行。

2 开展社区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实践问题

2.1 经费资金保障机制不完善。

《消防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消防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消防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保障消防工作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落实社区消防安全主体责任, 消防设施, 器材的配备和维护, 组建志愿消防队等, 建立完善社区消防监督管理制度, 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需要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资金保障。但从目前工作开展情况来看, 由于各地财政收入不平衡, 致使多数社区“防火墙”工程建设所需经费未能纳入政府财政预算, 社区消防工作缺乏必要的资金保障, 造成社区消防工作口号响, 成效低。

2.2 基层消防组织不健全。

《消防法》和《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公安部61号令) 等, 都只对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做了笼统的规定, 而对社区怎样做、做到什么程度等均未明确。以目前掌握的情况看, 全区社区虽然建立了消防组织机构, 但是由于缺乏法律层面支撑, 致使部分社区组织机构形同虚设, 没有形成层层制约的组织机制, 个别地区虽然把消防安全组织挂在墙上, 单在实际操作中, 有名无实。

2.3 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

一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 很多社区新建、改建、扩建中未能将市政消防给水等公共消防设施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有的虽有规划但未能有效实施, 使其欠账较多, 给灭火救援增加了难度。二是公共公共消防设施建设保障不力, 由于缺乏必要的资金来源, 致使维护保养不到位, 如消防设备及消防管道出现腐蚀、生锈, 阀门无法启闭, 水泵不能及时启动, 消火栓不出水等现象。三是未能按照扑救初起火灾的需要, 设置公共消防器材配置点, 配足配齐灭火器材。大多数社区灭火器的配置甚少, 少数社区即使配置了, 也是量少质差, 甚至失效过期, 以致不具备扑救初期火灾的条件。

2.4 群防群治工作机制不完善。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长期以来, 忽视了对社区尤其是居民住宅区的消防安全管理, 普遍认为社区火灾面小、点小, 容易扑救, 不会造成大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和政治影响, 从而使社区消防工作成了盲点。二是三级管理不到位。公安派出所三级消防管理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社区民警缺乏消防专业知识, 不知道如何开展消防监督检查, 要么不检查, 要么检查不出问题, 难以适应社区消防管理工作的发展要求;三是检查考评不到位。未能按照社区“防火墙”工程建设达标细则认真进行考核, 致使检查流于形式, 督促考核不到位, 造成社区消防管理工作不到位。

2.5 社区志愿消防队伍的建设参差不齐。

一是社区志愿消防队伍不健全, 未按要求组建, 未配备基本灭火装备, 不能发挥志愿务消防队伍应有的作用。二是社区志愿消防队伍有名无实。有的, 虽然按要求组建社区志愿消防队伍, 但受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人员素质较低等因素的影响, 志愿消防队伍很难开展日常演练及火灾扑救工作。

2.6 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杯水车薪。

一是消防教育培训的主体还是消防部门的一家力量, 多数情况下还是消防部门分批对广大社区工作人员进行“四个能力”建设“明白人”培训, 未能真真形成全员培训全员提高的良好氛围, 教育的师资力量和层次严重不足。二是部分社区居民的整体消防安全防范意识薄弱, 自防自救的能力差, 有的居民对消防一无所知, 不会使用任何灭火器材, 缺乏在火灾情况下自救逃生的知识和技能。受培训时间、内容等因素, 目前培训只能靠动员来培训, 群众自发参与率较低。三是基层派出所对社区消防工作的监督、指导模式存在偏差, 没有把消防宣传和开展其他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对社会消防工作只停留在防火检查、隐患整改等粗略工作, 而对社区消防工作全局没有把握。

3 强化社区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建设应对策略

3.1 进一步完善社区消防工作资金保障机制。

消防工作说到底是需要经济支持的一项工作。没有经费的投入, 没有强有力的经济支持, 单靠公安消防部门、基层派出所和广大社区工作人员空喊, 只能是望火兴叹。因此, 应因地制宜、因情施策保障社区消防工作资金, 一是要大力争取各级政府对社区“防火墙”工程建设的投入, 主要用于社区的消防基础硬件设施建设;二是要积极协调辖区社会单位建立社区“防火墙”工程建设帮扶机制, 确保社区日常消防工作正常运转;三是积极采取社会捐赠、公益广告支持、保险公司赞助、公民自发投入、政府财政补贴等形式拓展其它经费来源渠道, 确保社区消防建设的顺利实施。

3.2 进一步加强社区消防组织网络建设。

一是推动政府及各有关部门把社区消防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依托社区居委会成立有居委会主任任组长的消防组织机构, 确定消防安全责任和和消防安全管理人, 确保社区消防工作有人管、有人抓。二是要配备社区消防安全专 (兼) 职管理人员, 负责日常消防安全工作。三是派出所民警要充分发挥派出所辖区熟悉的优势, 实行辖区民警对社区消防工作的分片包干。消防部门药主动与相关职能部门联系沟通取得支持, 建立消防大队、街道办、居委会、社区、居民之间五位一体的社区消防网络格局。

3.3 进一步加快社区公共消防设施建设。

一是及时提请政府制定保障措施, 在做好社区规划的基础上, 相应做好消防基础设施的配套规划, 加大社区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经费投入, 切实将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 要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 与当地经济发展相适应, 解决好消防水源、消防通道、防火分隔等问题, 从根本上提高社会抗御火灾事故的能力。二是加强社区内的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和建筑消防设施的管理, 建立社区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维修基金, 不定期对社区公共消防基础设施进行维护保养, 落实管理责任, 实行专人定期检查维护保养, 确保一旦发生火灾能有效发挥作用。三是积极督促每个社区要设置公共消防器材配置点, 配足配齐灭火器材, 社区内的多层居民住宅楼内应适当配备灭火器、水带、水枪等器材, 保证扑救初起火灾的需要。

3.4 进一步夯实社区群防群治工作基础。

一是切实提高对社区消防“防火墙”工程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并将社区消防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内容, 明确工作任务、目标、要求, 层层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 同时加强考评督导, 注重考评结果应用与先进典型推广, 落实奖惩措施, 确保社区工作同社区治安、文化、教育等工作同部署同落实;二是积极整合社会资源, 推动街道办事处建立行政负责人牵头、有关部门参与的消防联席会议制度。督促社区及居民委员会确定消防专、兼职管理人员制定楼宇“居民防火公约”, 建立基层火灾综合防控体系, 在社区构筑起火灾防控“防火墙”;三是坚持“网格化”排查隐患机制。继续以街道和社区为基本单元, 逐级细化“网格”, 明确责任人, 组织消防、治安、公安派出所全警参与, 发动居委会基层力量, 分片包段, 拉网检查, 形成全民围剿隐患的强大攻势, 杜绝失控漏管现象发生。四是督促居民住宅区物业管理单位落实消防管理责任, 定期开展防火检查, 消除火灾隐患, 营造平安和谐的消防安全环境。

3.5 进一步加快社区志愿消防队伍建设。

一是落实人员物资保障。在一些规模较大的社区要组织一支具有固定人员、经费保障、设施齐备、具有一定战斗力的志愿消防队伍。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和器材, 实行专人负责的管理模式,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配备手抬泵、简易消防车等必要的灭火装备, 使之成为保护本单位及邻近单位消防安全的中坚力量;二是拓宽发展模式。积极招募专 (兼) 职社区消防员, 强化社区志愿消防队伍, 切实解决社区志愿队伍名存实亡、有名无实等问题, 进一步完善农村灭火救援体系, 不断提高扑救火灾事故的能力。同时加强对社区专 (兼) 消防人员的业务培训, 教火灾预防知识、教火灾扑救技能、教消防宣传方法, 真正把社区消防队伍建设成为一支扑救初起的战斗队、消防安全的监督队、消防知识的宣传队和为民服务的志愿队。

3.6 深入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培训活动。

一是设立消防宣传阵地。在每个社区内的醒目位置悬挂消防宣传牌, 在社区内主要交通路口设立固定消防知识宣传栏, 在每个单元入口处设置防火安全知识告示牌;制定居民防火公约;二是建立消防宣传队, 利用社区活动室、社区文化站等场所开展消防宣传。三要加强公安派出所在日常消防监督管理工作中的宣传作用。将宣传工作纳入公安派出所日常监督管理的工作议程, 并对公安派出所分管消防的民警进行集中培训, 切实发挥其在日常工作中的宣传作用, 营造良好的消防安全氛围。四要积极探索社会化消防宣传工作新模式, 着力发展壮大消防志愿队伍, 将消防志愿者作为社会力量纳入到社会化消防宣传工作中, 广泛深入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工作。五是强化消防站对社会开放。定期接纳社区群众来队参观、学习、体验消防, 开展火场逃生演练, 使其增强对消防知识的了解。公安消防部门还可以通过开通消防热线服务, 定期接待群众的消防投诉和咨询, 运用百姓喜闻乐见、形象直观的形式, 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和消防部队的良好形象。

摘要:消防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安全事业, 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利益, 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需要综合发挥各方面的作用。社区消防是指利用现有社区的组织机构, 建立社区消防网络, 发挥管理服务功能, 实现社会消防自治, 共同预防火灾的发生, 形成一个新的社会化消防管理格局。社区消防工作旨在通过各种体制、手段、方式等要素来落实管理社区消防的特定目的, 提高全民消防素质和城市整体抗御火灾的综合实力, 推动城市的消防工作社会化进程。本文就依托“防火墙”工程建设, 结合本单位辖区实际状况推进社区消防工作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具体问题和解决对策。

关键词:防火墙,社区消防,存在问题,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依法治火——全省公安消防部队《消防法》宣贯会在杭召开1998-09-15.

对社区教育的几点思考 第4篇

一、社区教育有利于社会协调发展

社区教育作为地方管理的教育,有利于地方党、政机关加强领导与管理,协调人、财、物齐抓共管,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社区教育加强了教育与经济、文化、思想教育部门间的沟通与联系,能够更充分地发挥教育培养人的作用,促进教育方针中“依靠”与“服务”的贯彻落实,加快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的进程。它有利于教育内部普、职、成、高统筹,深化教育内部改革,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有利于促进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有利于区域终身教育网络的形成,实施无处没有、无时不在的全方位、全天候的从幼儿到老年的终身教育;有利于营造社区文化和教育的小气候,促进社区内各单位校风、民风、行风等建设,直接有效地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二、发展终身教育必须重视社区教育

社区教育的主要特征集中体现在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的“三全”上。一是“全员”,即以全体社区成员为教育对象。社区成员既是社区教育的对象,也是社区教育的主体;二是“全程”,每一个人从婴幼儿直到生命终结,都应持续地、不间断地接受教育;三是“全面”,即在教育内容上,既要为社区成员“德”的完善服务,又要为他们“才”的提高服务,既要满足社区成员“谋生”的需求,又要满足他们“乐生”的需要。从这个意义上,社区教育是实施终身教育的一种具体途径和形式。

三、加强弱势群体教育

加强弱势群体教育是社区教育全员性的重要体现,是社区教育的一项特殊的重要工作。所谓弱势群体,主要是指老年人、残疾人、贫困人、失足者等社会成员。要加强对他们的关心、帮助、教育和引导,增强他们的生活信心和竞争能力,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 发展各种类型的学习型组织,逐步建立学习化社区学习型组织不仅有利于个人潜能的开发,而且有利于社会群体潜能的整体开发和利用。学校要帮助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建设学习型组织,帮助建设学习型家庭。如果各类组织都成为学习型组织,家庭也成为学习型家庭,每个组织和个人学习的机会和能力倍增。

四、开发更多适合中年人学习的课程

或者是受我国尊老爱幼传统的影响,现有的社区教育课程针对青少年和老年人的相对较多,适合中年人学习的课程特别少,这同样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社区内的中年群体绝大部分是在职工作者,他们不仅肩负着创业养家、赡养和照顾父母、教育下一代等三重重大责任,还是社会生产力的中坚力量。他们或因学有所成或因工作繁忙且又是各类教育机构的施教者,其自身的继续学习与教育往往被忽视。笔者认为,社区中的中年群体由于其“中流砥柱”的社会角色,恰恰因当成为社区教育的重点对象。中年群体不仅需要快乐地、充实地度过上班之余的时间,还要增强法制观念、学习新的科学技术,随时培训其适应新的工作岗位的新技能等。所以,我们必须在充分调查研究他们的娱乐需求、教育需求、文化需求等的基础上,努力开发适合他们进修提高的课程。

五、社区教育工作者要热爱社区

热爱社区,热爱社区教育工作。当前,虽然社区教育方兴未艾,但是,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相比,各级政府的重视度和社会的认可度还相对较低,加上它自身目标的模糊性、管理的松散性和考核评估的主观性,在一些人的眼光中,社区教育中心是一块工作轻松愉快的乐土和没有压力的福地,导致社区教育专职人员中不乏“磨损”型、平庸型和懒散型的人员。而社区教育是一项全新的社会事业,需要的是一批有生活激情的工作狂“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甘当骆驼”的精神努力实践,才能为社区的持续发展探索道路,开创局面。如果只是高高在上,闭门造车,为了应付各项评估和验收,搞搞项目、凑凑数字、做做资料,社区教育工作就不可能产生实际的效果,社区教育中心也就形同虚设,教育惠民就是一句空话。

六、社区教育的资源要来自社会

社会是生活的舞台。任何人不管接受过什么级别的的学校教育,相对于社会这个大舞台来说,终究是缺失的教育,而要弥补不同人群各不相同的教育的缺失,是没有哪个教育机构能够面面俱到的。因此社区教育必须要充分地调动和整合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势资源和特色资源、历史资源和地域资源,才能以多序列的社区教育系统、多元化的社区教育结构和多样化的社区教育手段来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真正实现“社会是大众惟一的学校”、“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

综上,社区教育在增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作用是突出的、巨大的,社区教育功能的发挥在为社会管理创新带来巨大推力的同时,也为提高社会管理创新质量和水平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那么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今天,如何更好地提升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是社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社区教育的研究仍然是一个崭新的领域和课题,其中涵盖的问题很多,需要我们搞社区教育工作的人,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探索。

社区消防安全管理的几点思考 第5篇

关于社区消防安全管理的几点思考

消防安全管理作为社区安全管理的`首要内容,在各种管理模式的管理中所占的地位和份量愈来愈显著,然而社区管理单位在开展各项工作的同时,却往往容易忽视大量的火灾隐患,造成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方面产生了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中国科技博览 英文刊名:ZHONGGUO BAOZHUANG KEJI BOLAN 年,卷(期): “”(29) 分类号:X2 关键词:社区   消防安全   管理  

对如何当好社区干部的几点思考 第6篇

在新形势下,社区干部在繁重的任务高压下,在各方面待遇不高的现实下,在各方面职能部门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如何做好一名社区干部呢?从一些优秀社区干部的经验和我自己的切身体会看,我认为要当一名合格的社区干部,必须坚持在四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感情要深。“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这话是古人讲 的。“做好民政工作,最重要的是对群众有深厚的爱,有真挚的感情。”温家宝总理的话发自肺腑,感人至深。社区干部工作在城市最基层,常年同居 民群众打交道,是社区群众直接选举产生出来的,可以说是社区群众的公仆。社区群众在社区干部心里的分量有多重,社区干部在社区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社区干部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社区群众,可以说重任在肩。这么重的责任,就决定了社区干部应当始终怀着深厚的、饱满的、真挚的感情,去关心社区群众的冷暖和疾苦,努力成为群众排忧解难的知心人和贴心人。

第二、学习要勤。重视和加强学习,这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以社区工作为例,随着改革 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社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越来越突出,承担的任务也越来越繁重。在这样一种形势下,对社区干部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的要求自然越来越高。

形势和任务迫使社区干部必须把学习当作一种追求和责任,通过勤奋学习来增加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本领,完善自己的人格,为管理好社区、服务于群众夯实基础。

第三、作风要正。社区干部身置城市基层,心系社区群众,其作风好坏直接关系党和政府在社 区群众中的威信高低。当前,加强社区干部作风建设,必须紧密结合社区工作和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实 际,突出以下几个重点:一是要站稳脚跟。就是要 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坚定理想信念;二是要擦净脸面。就是要树立亲民爱民为民的良好形象。三是要俯下身子。就是要增强群众观念,树立群众观点,端正对社区群众的态度。既要经常深入到社区群众中去,直接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衣食 住行,体察他们的安危冷暖;又要按照懂群众心理、懂群众语言、懂沟通技巧、会化解矛盾、会调 处纠纷、会主动服务、会宣传发动的要求,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

第四、工作要实。社区工作的突出特点,一是具体,二是繁杂,三是同社区群众日常生活和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这就决定了社区干部在开展工作时,必须讲实话、察实情、想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所谓讲实话,就是无论召开会议还是汇报情况,都要实话实说。所谓察实情,就是经常深入社区群众,多做调查研究,多做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工作,及时倾听群众呼声,如实反映群众意愿,坚持走好

对创新社区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 第7篇

“>对创新社区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2007-02-10 16:46:

31社区党组织建设是党的基层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紧紧围绕社区建设这个中心,从抓好班子建设、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入手,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要“高度重视社区党的建设,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构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创新社区党建工作是建设小康城市的时代要求和历史重任,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结合几年来的工作实践,试就创新社区党建工作谈几点意见。

开创社区党建工作新局面的关键在于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近两年来的实践证明,单纯依靠传统的模式,难以开创社区党建的新局面。只有实现社区党建的创新,才能克服当前一些社区工作停滞不前的窘境,更好地促进小康社区建设。

一要创新工作思路。首先要提高对社区党建工作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性认识,在肯定主流的同时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要有个很好的预期,将社区党建工作真正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形成更有利于社区党建的工作机制,使社区党建工作必需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入有足够的保证,为扎实、稳妥地开展社区党建工作创造良好的政治氛围和社会氛围,使社区党建工作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有落实,见成效。

二要创新工作机制。成立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是做好社区党建工作的组织保证。党工委要加强

对社区内各级党组织的横向联系和指导,定期或不定期地与这些组织的上一级党组织沟通交流;协调委员会要进一步规范和明晰所在单位党建工作和社区党建工作的职责;同时建立必要的奖惩机制,激励和约束各个单位的党组织,真正形成社区党建工作的合力,使社区党组织之间的联动效应得到充分发挥,使社区党建这盘棋越走越活,在服务社区建设和发展中有所建树。

三要创新工作内容。社区党建工作内容的有效性,体现在服务和指导的有效性,体现在响应力度的大和小。创新党建工作内容必须置于社区建设的大局之中,除正常的组织建设、党员教育和管理外,要注意将党建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与社区的群防群治工作相结合,与社区居民的道德素质培养相结合,与社区军警民共建相结合,与社区政务公开相结合,与为社区居民服务、为群众排忧解难相结合。只有增强社区党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才能达到事半

功倍的效果,社区党建工作才有生命力,才能卓有成效。

四要创新工作方法。社区党建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只有针对不同社区的社情民意,寻求工作方法的新突破,才能调动单位和居民的参与热情,使各项工作在社区内取得认同。目前应该以建设小康社区为主题,牢牢把握住社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热点,时时关注居民密切关心的问题,充分利用现有的文体设施,积极开展各类活动,不断发掘和充实社区党建资源。只有将社区内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实现资源共享,社区党建工作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活力。

五要创新工作制度。总的来说,社区党建已经出台的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规章,对规范社区党建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缺陷,相关职责和责任有待进一步明确,因此健全和完善工作制度是当前社区党建的一项紧迫任务。除党组织自身制度建设外,还应对社区如何开展工会、共青团、妇女工作进行规范,特别是对社区党组织如何与街道办事处等行政部门有机衔接,社区党组织之间如何产生联动效应,要尽快出台具体的办法和规章,确保党建工作的成效体现在社区的方方面面。

六要创新监督机制。监督机制的建立,既是对社区党建的一种规范,又是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这种监督机制的创新,必须更有利于下级对上级的监督,要在党员与组织,群众与党员,组织与组织,党内与党外,党组织与行政之间,构建起一个严密而有效的监督网络,并通过必要的制度保证其正常运转,发挥其应有的效能。只有这样,才能在社区党建工作推进过程中,以良好的党风带动良好的政风,带动社区整个文明新风的形成。

创新社区党建工作必须做到六个结合

开创社区党建新局面,必须顺应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结构、社会组织等

发生的深刻变化,为城市社区管理的管理理念、管理体制和领导方法的不断创新提供组织和政治保障。因此,社区党建在创新过程中要做好六个结合:

一是社区党建与群团组织建设紧密结合。当前要特别重视抓住薄弱环节,在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的同时,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的建设,也要给予积极的引导和支持,要会同上级相关部门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群众组织建设。只有将群众组织建设好,才能充分调动社区内一切积极因素,服从服务于区内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局,才能推进社区党建工作。

二是社区党组织建设与居民道德建设紧密结合。在加强对普通党员管理和教育的同时,社区党建迫切的任务是培养建设一支过硬的领导队伍,不但要充分体现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还要与其他组织齐抓共管形成合力,采取多种形式,运用多个载体,引导和改善社区居民的文明道

德素质。

三是社区党建协调委员会对基层工作的指导与服务紧密结合。在加强工作指导的同时,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重视为基层排忧解难,给基层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只有依靠社区党政部门的推动力量和主体力量以及驻地单位的协同力量,才能建立起以地域为特征和居民认同感为纽带的城市基层社会组织管理体系,使社区党建工作的成效得到充分展示。

四是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紧密结合。社区党建的稳步推进,既需要完善的工作网络和规范性的条规作保证,也需要活动场所等硬件的支撑。因此,在加强自身组织、制度建设的同时,要广泛挖掘潜力,充分调动区内各单位的力量,实行区内有效资源的有机整合,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软件和硬件的齐头并进,必然会对社区党建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产生有力的推动作用。

五是工作部署、检查和评比表彰紧

密结合。社区党建工作当前存在的一个薄弱环节是大多局限于部署和检查,对基层工作优劣缺乏激励和约束机制。因此,很有必要对社区党建工作及基层工作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评价体系,通过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评比,表彰先进,鞭挞后进,营造一个比、学、赶、帮、超,个个踊跃争先的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对流行音乐进课堂的几点思考 第8篇

一、以熟带新, 引发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正因为流行歌曲无时无处不在, 才“刺激”学生感官, 并且对其产生了兴趣。所以, 教师不如因势利导, 让学生在兴趣中接触音乐、认识音乐, 让学生在学习中鉴别流行歌曲的良莠, 让流行歌曲有目的、有效地为音乐教育服务。

1. 以流行音乐为导入,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

在欣赏课中, 可用学生熟悉的相关内容的流行歌曲, 引入课题, 再进一步欣赏。如在欣赏莫扎特《第四十交响曲》第一乐章的教学时, 我选择了一首台湾的S.H.E组合歌曲《不想长大》作为本节课的导入。S.H.E组合以其清纯活泼的形象、甜美圆润的歌喉深受青年人的喜爱, 歌曲的第二部分旋律完全采用莫扎特《第四十交响曲》第一乐章主部的主题, 给人以清新热情之感。同学们当然很喜欢这首歌, 都情不自禁地跟唱了起来, 这无疑对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是十分有益的。就在此时, 我再引出教学内容, 学生惊讶地发现两首曲子竟如出一辙, 骤然间对古典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从而拉近了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的距离, 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在接下来的音乐欣赏教学中, 同学们都表现得非常认真, 都被这位“神童”那纯洁、明静的音乐所吸引、所陶醉。

2. 在课堂教学中, 利用流行歌曲将枯燥化为趣味。

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利用同学们熟知的流行歌曲,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习新知的信心, 同时也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

如, 识谱视唱教学是困扰许多音乐教师的环节, 针对学生对枯燥的音乐知识无兴趣, 甚至产生“厌学”的现象, 开学后, 我搜集了许多学生熟知的流行音乐作品的词曲, 并分类整理好。在教学中, 让学生先用“啦”来模唱已熟知的乐谱片段, 当老师讲解了乐谱中知识点后, 学生再次在老师的带领下视唱教材中的乐谱, 学生很快就能准确唱出了。因此他们信心百倍, 畏难情绪迎刃而解了。

二、以情促情, 寻找共鸣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中学音乐教育只有加强学生情感体验, 产生情感共振, 用“情”字架起心灵与音乐间理解与沟通的桥梁, 从而较好地实施音乐教育的总目标———审美教育。

我巧用学生感兴趣的流行歌曲或已感知其美感的流行歌曲进行渗透, 使其与课本歌曲和欣赏曲产生“美感共鸣”, 从而获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率。在教授歌曲《月光》时, 为了帮助学生用轻柔、连贯的声音表现月夜幽静、夜色迷茫、景物朦胧的画面, 我让学生欣赏了一系列有关夜晚的流行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弯弯的月亮》等, 通过生动直观、形象鲜明的视听效果, 学生自然而然地体会并总结出夜晚歌曲的旋律特点, 很快感悟出歌曲所蕴含的情感。

再如上《母亲的恩情》一课前, 我安排学生自己分组, 课外先寻找关于亲情的流行音乐作品, 结果有一组学生极力提议学习韩红作品《天亮了》, 我问学生为什么?他首先讲了这首作品的创作背景, 还讲了发生的那段悲惨故事, 用那位同学的原话来说就是“它更能引起我心灵的触动”, 我便不失时机地播放了一段FLASH版的《天亮了》, 大家在视听刺激下入神了, 还有好几个学生都忍不住掉下了眼泪, 欣赏过后, 许多学生还纷纷举手发言谈自己的感受, 当时我就想, 学生对作品表达情感的认识已上升到理性, 我的目的达到了。

三、对比中审美, 提高认识

在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时, 为帮助学生体会进行曲风格的歌曲特点, 我给学生放了《咱当兵的人》、《运动员进行曲》等歌曲, 学生在步伐节奏乐曲中感受了歌曲的行进风格;在欣赏《茉莉花》时, 选择流行歌曲周艳泓的《又见茉莉花》、新民歌《亲亲茉莉花》作对比, 两者都在《茉莉花》曲调基础上, 使该曲在具有清新、淡雅风格的同时, 又增添了古色古香的特色, 值得推荐给学生。

教学《民歌———流行音乐的根》时, 我给学生欣赏具有藏族民歌特点的歌曲韩红的《家乡》、具有蒙古族民歌特点的歌曲腾格尔的《天堂》, 欣赏“黑鸭子组合”演唱的由摇滚节奏改编的“森吉德玛”, 欣赏成方圆演唱的爵士风格的江苏“茉莉花”、斯琴格日勒的吉他自弹自唱、藏天朔电声乐队伴奏的“青春舞曲”, 欣赏《马大姐》中带有北京琴书味道的主题曲, 学生们感受了这些不同演唱形式的歌曲后, 讨论并发表了各自的观点。多数同学总结, 民歌是通俗、流行歌曲的“根”, 民歌的节奏、速度、伴奏形式、演唱方法改变后, 看似是现代通俗歌曲, 实际仍未脱离原始民歌的风格, 有些民歌与外来音乐融合后, 好似变味了, 仔细品味还是中国民歌, 只是感受不同罢了。但是无论千变万化, 它是哪个地区的民歌仍能听出来。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学生体会到“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一真理, 并和我一起总结出:1.具有本土地方性的民歌, 随着时代的发展仍前景无限, 并且更加具有生命力;2.民歌是一切音乐创作的源泉。最后我和同学们一起高唱了苏格兰民歌“友谊地久天长”。这节课学生联系实际, 分析比较, 真正地参与到学习、理解音乐的课题中, 并且主动思考、探究出一些过去疑惑的问题, 对培养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四、利用流行音乐, 促进师生情感沟通

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 必然也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对待师生关系上, 交往与合作是师生关系的实质, 而师生的交往与合作又必须建立在师生情感沟通的基础之上, 没有情感融合就不可能有真诚的交往与合作。因此, 新型的良好师生情感关系就显得十分重要。在教学中我常常用钢琴来演奏一些最流行的音乐, 老师这“投其所好”的一招往往很灵, 使学生不由觉得老师和他们原来也有着共同语言, 在他们眼里老师也有很“可爱”的一面, 增加了几分爱戴和信赖, 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看到学生高兴的样子, 我就不失时机地向他们请教流行音乐的动态, 和他们共同探讨一些有关流行音乐的话题, 我想这样做会更让学生感受到你是一个真实而非常诚恳的老师。在这样的一个开放的课堂, 师生间自然多了几分信赖, 多了几分真诚, 为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为我所用, 而不累我

当然, 流行音乐可能是把双刃剑, 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好尺度, 充分利用其积极的一面, 做到恰如其分, 见好就收, 真正有效地做到为我所用, 而不累我。所以在利用流行音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切不可冲淡以审美为核心的课堂教学主题。

传统音乐、民族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经过了上百年, 甚至上千年的流传, 其艺术性得到了历史的升华和民间的广泛认同。所以, 由流行歌曲来唱音乐课堂教学的主角是不应该的, 也是不长久的。因为它独占了课堂之后, 不利于学生全方位地获得音乐知识和吸收音乐艺术营养, 不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不利于音乐的普及和继续发展。在我们的实际课堂教学中, 要尽力把握好“流行音乐”利用的尺度, 既不能因噎废食而放弃流行音乐的介绍, 使课堂音乐教学陷入枯燥乏味的泥潭, 更不能放任自流让流行音乐唱课堂的主角, 使得学生的音乐素养停留在流行音乐界定的低水平层次上, 偏离音乐教学普及和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基本要求。因此, 利用流行音乐目的是把它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加以利用, 而最终还是要把学生引向更高的精神领地和更辽阔的审美蓝天。

2. 注重“兴趣”与“双基”相结合。

现在的学生对课外流行音乐兴趣浓厚, 而学生音乐兴趣的提高与否直接决定着学生是否渴盼上音乐课。如果激发了学生兴趣, 就不必担心上述情况的出现了。孔子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乐学”, 教师就会“乐教”, 这是符合新课标“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理念的。当然, 教师也不可以随便以“兴趣”作为借口, 毫无科学性地让流行音乐占据课堂, 甚至于只引进流行歌曲这么局限的领域, 学生只会唱流行歌而不会看乐谱, 不懂如何鉴赏流行音乐作品, 这便无形中忽略了音乐教学中的“双基”教学。《课标》虽说要淡化双基教学, 但并不是要放弃它, 必须是两者兼而顾之, 既抓住学生的兴趣点, 又让学生的“双基”得到提高, 互相结合, 才能达到科学、有效地引流行音乐进课堂的良好效果。可见, 引流行音乐进课堂的科学性很重要。

3. 注重“尊重教材”与“课外音乐学习”相结合。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 也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识对象。尊重教材是每位音乐教师应持的态度, 但教材又不等同于教学内容, 它要求音乐教师在尊重教材的同时, 还要创新教材, 让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作品引入教学材料中, 使教学材料变得生动形象, 贴近学生实际, 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参与学习, 既拓宽了学生视野, 进行了课外音乐学习, 又解决了教材与学生之间的矛盾。看来, 教材是“死”的, 学生是“活”的。我们作为从事音乐教育的工作者也应是灵活的, “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不要把“依纲靠本”的大帽子束缚了我们探索课外音乐教学的“手脚”。

总之, 流行音乐也能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 而且这本教科书更能激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所以, 我们要因势利导, 处理好流行音乐与音乐教学的关系, 通过巧妙嫁接, 让流行音乐真正为我所用。

参考文献

[1]徐淑玲.如何引领学生欣赏健康的流行音乐.中小学音乐教育, 2009, (3) .

[2]张梦.从“蜗牛”说起——流行音乐进入课堂的实践和反思.中小学音乐教育, 2006, (3)

[3]仇秀华.校园流行音乐与音乐教学.

[4]毛静.流行歌曲特征刍议.中小学音乐教育, 2008, (9) .

对社区档案管理的几点思考 第9篇

一、搞好宣传、增强意识

社区建档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和物力。在推行社区建档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从提高社区领导和居委会干部的思想意识入手,大力宣传档案法律、法规,使社区领导和工作人员充分认识社区建档在社区建设中的重要意义以及社区档案在社区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并制定严格的制度,把档案工作列入居委会工作日程,列入领导和有关人员的岗位责任制,自觉地加强对社区档案工作的领导。同时,也要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区建档工作的认识,因为社区建档必须得到广大社区居民的认可,使他们认识到社区建档不是加重他们的负担,而是维护社区居民的根本利益的。所以,在开展社区建档的过程中,一要在社区大张旗鼓地宣传档案法律法规,增强社区居民的档案意识。二要用大量的典型事例,以实实在在的例子来提高社区居民关注档案、利用档案的意识。三要以点带面,典型示范,提高社区工作人员建档的责任意识。

二、部门协作、齐抓共管

社区是在社会成员固定地从属于一定社会组织的管理体制被打破的情况下建立起来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模式,已逐渐成为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化服务网络。特别是在人口流动大、人员成份复杂的社区,单位对人的管理作用已经弱化,要想对社区人员实行有效管理,使人们关注社区建设,关心社区发展,仅靠档案部门一家之力,其作用是有限的,必须联合民政、工商、公安、卫生、城建、规划等多家部门,形成以档案部门牵头、街道、镇大力支持和社区居委负责、各有关部门协同配合的档案信息管理体系。使各方面的信息在档案管理中汇成合力,最终实现社区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使社区档案室成为联系上级精神和社情民意的纽带,成为社区普法教育、文化交流、为民服务的基地,成为社区权威信息的发布中心。

三、统一标准、加强督导

社区档案是在社区建设活动中直接形成并反映社区工作发展真实历史面貌的记录。档案收集整理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区档案管理者的档案业务水平。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紧跟社区发展的步伐,在街、镇的支持下,及时跟进,做好社区档案业务指导工作。一是要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使他们了解《社区档案管理办法》的内容,掌握档案整理的技能。二是要根据有关规定指导每个社区制定符合本社区实际的社区档案分类方案、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社区档案内容主要分为六大类:1、文书档案2、会计档案3、科技档案4、照片档案5、声像档案、6、实物档案。其中文书档案又分为八个类别,即:1、组织建设工作类2、政权建设工作类3、社区发展类4、社区服务类5、社区管理类6、社区文化类7、社区治安类8、综合类。档案装具要使用国家标准卷盒,使社区档案的整理、保管做到规范统一,符合标准。三是要督促社区档案人员注意日常工作中各种文件材料收集的齐全完整,不仅要收集本社区在党政管理、社区服务、文化教育、治安、卫生、计划生育等工作活动中产生的工作计划、总结、会议记录、经验介绍、登记表、统计表、合同、协议书及照片、录音带、录像带等,同时要收集好国家、省、市、区颁发的有关社区管理、社区发展、社区服务等方面的方针政策性的法律、法规、条例、办法等和其他社区优秀的管理经验材料,为社区发展提供重要的依据,为社区管理提供重要参考。四是档案整理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条件好的社区可以建立专门档案室,采用密集架管理档案,打印档案目录。用微机存储和检索档案等。而条件一般的社区可以在办公室用铁皮档案柜来保管档案。五是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及时对社区建档情况进行定期检查,针对社区建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促进社区建档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突出特色、强化利用

对消防宣传进社区的几点思考 第10篇

俗话说:“安居才能乐业”,小区的安宁,关系到社区稳定,社区的稳定关系到油田的发展。小区的护卫队伍是确保小区平安的重要力量,管理好这支队伍,不仅能提升物业管理水平,树立物业品牌形像,还能确保社区的稳定,我们常说;社区是改革蓄水池、稳定的大本营,所以抓好社区的护卫工作关系到的油田有长远发展。

二、社区护卫队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二00七年底,油田保卫处把派出所的护卫队划归社区管理,明确了小区的安保工作由社区管理负责。从此护卫工作走进了社区,经过三个月的工作实践,为小区的平安尽到了相应的职责,但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以一个社区为单元进行了调查分析,这个社区现有护卫队员137人,占全社区中心员工总人数的12%,分布在社区的`9个物业管理服务站上,目前存在问题有:

1、性别比例和年龄结构问题。在137名护卫队员中,门卫岗有65人,其中女员工32人占到49%,从护卫角度看,女性员工比例偏重。在137名护卫队员中,巡逻岗72人,从年龄结构上看:30以下的7人占10%;31—49岁的17人占24%;50—59岁的48人占66%,年龄结构呈现高龄化。

2、人员配备问题。单就世纪苑小区看,小区1558户、近4000人口多居民,占地27.92万平方米的小区,只有17名护卫人员(含1名班长),每个班上只有4人,其中大门2人、东门1人,只有1人在小区巡逻,在小区里徒步巡逻一遍就要一个多小时,其它小区也都按16人编制配备,护卫力量都较短缺。

3、转变观念问题。其一,物业管理者要转变观念。在物业管理的概念中,“物业管理是指业主通过选聘物业管理企业,由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对房屋及配套的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维护相关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秩序的活动”。从我局的现状看,我们是按照局的相关规定对各小区进行物业管理。房屋及配套的设施设备的维护在基建服务站和公共管理站管,而就各物业站而言“相关场地维护”即:小区公共活动场所的维护,这一部分在各站大班。“维护区域内的环境卫生”这部分在各站的环卫绿化班。“维护相关秩序”即:区域内的公共秩序维护,就由小区护卫队负责。这在理论上,明确了护卫队的职责,即:护卫队的行为就是维护区域内的秩序的活动。护卫队伍就是维护小区内秩序的重要力量,护卫安保工作是物业工作的一部分,就社区现行管理模式看,我个人认为:护卫安保工作是在环卫绿化现场、承诺服务之后的又一项重要工作。而各级领导在不同程度上还存在着物业就是:“扫扫地,种种花,上上门”的老观念。

其二,护卫队划到社区管理是一个回归过程,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在当时的公安体制和恶劣的治安环境下,各个单位的公安科相续成立了治安中队和经警中队,他们也负责着名自单位居民小区的治安管理工作。在当时的情况下,这只队伍在社会治安整治中带有很强的攻击性。之后随着油田公安体制的改革和物业处的成立,原来的治安队、经警队相续解散。2006年又成立了油田护卫队,当时是在公安局派出所的领导下,这是在执法主体下的一支护卫队伍,带有执法性。而现在这支队伍又回到社区的各个小区成了一支服务性质的队伍。这支队伍的性质从攻击型到执法型再到服务型,这么大的一个转变,护卫队员要有一个艰难的转变过程。这就是为什么前阶段门卫的护卫队员与居民、出入人员发生纠纷、甚至动手打人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建议应对的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我个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

1、转变观念

首先,要从领导者上明确小区护卫工作是行政管理工作的一部分。从现行管理模式看,环卫绿化现场、承诺服务、安保工作是物业管理的三大块,转变“治安保卫工作”书记管的观念。把小区的护卫工作和单位内部的“治安保卫”工作区分开来。这些年管理局开展平安创建工作就是进行了区分的,单位的治安保卫工作是“平安单位”创建内容,小区的护卫工作是“平安社区”创建内容。必须要让每个基层领导明确小区的护卫工作是行政业务工作的一部分。与环卫绿化现场、承诺服务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安居、安居”,没有安全保障,就没办法居住。所以必须把护卫工作与其它业务工作同计划、同布置、同考核、同奖惩。

其次,在护卫队员上,安保行为要由管理观念向服务观念转变。在治安保卫工作中谈管理的多,而在小区的护卫工作上,那就是要以服务为第一,这是由物业的性质决定的,就是要当:着拿了业主的钱,来为业主服务一样。而我们的队员有一部分是由以前的治安队转过来的,在他们身上还留着以往的治安队员影子。要由管理观念向服务观念转变,第一要有业主至上原则,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居民公约和大多数居民的情况下,尽量满足个别居民的合理需要。第二是权力界定原则,小区内的公共秩序管理服务,一要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准绳,二要以社区中心规章制度为根据,明确相关各方面的责任和义务,不得超越职权范围,不得违法、违规操作。特别是要明确护卫职责和公安职责,决不能发生非法搜查、非法入侵、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等敏感问题,坚决杜绝殴打居民和他人员的违法行为,更不能坚守自盗。

2、加强管理。

(1)、加强制度落实。社区中心已于2007年8月以文件形式下了《封闭式小区安保管理制度汇编》,就岗位、职责、制度、考核、奖惩做了很好的规范,关键是要抓落实。巡逻岗要做到三个落实:落实巡逻时间,落实巡逻线路,落实巡逻地点。门卫岗要实行站岗制,既能使居民有安全感,又能起到振慑违法犯罪和树立良好单位品牌形像的作用。

对消防教育培训体系的几点思考 第11篇

信息类型:【在线投稿】 文章加入时间:【2007年7月11日17:0】

摘要:本文通过对当前消防部队人才需求情况现状的分析,结合我国消防工作实际,对消防教育培训体系如何适应消防部队的人才需求作了相应的探讨,提出了消防教育职业化、建立人才储备机制等观点,对完善消防教育培训体系,加强消防教育培训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消防教育培训人才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消防工作是一项社会化综合性工作,涉及领域多,技术要求高,从对为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优质服务的角度出发,这项工作要求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家级队伍。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消防事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随着大量专业技术力量和高素质人才的不断涌入,消防人才队伍的日益壮大,当代消防教育事业正面临着改革与发展的大好机遇。但是,受传统体制、学历教育观念、基础设施以及专业消防教育机构等因素的影响,在一些地区消防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并不平衡,某些方面还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当前消防部队人才需求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消防部队不断致力于完善人才培养、人才任期考评、干部管理制度等工作机制,人才队伍建设也呈现出了“队伍日渐壮大、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专业门类基本齐全、人才作用发挥明显”等良好态势。但对照当前形势任务需要,消防部队人才需求缺口仍然很大,各种高素质、专业性、复合型人才十分匮乏,成为制约消防部队发展的一大瓶颈。

(一)文化层次不均衡,人才队伍总量不足,高层次拔尖人才匮乏。消防部队官兵文化层次参差不齐,呈现两种态式,一是基础差,文化素质较低;二是文化层次较高,拥有本科、硕士学历的人员进入消防部队,造成“文化层次不均衡,分布不均衡”。同时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公安现役部队专业技术干部数量约占干部总数的比例为24%,远远低于军队高大49%的比例。而公安消防部队专业技术干部在干部总数中的比例更加不容乐观。同时,无论是地方院校毕业的还是部队土生土长的专业技术岗位上的干部,普遍存在业务素质偏低、管理理念不新、实践动手能力不强等问题,普遍停留在中、初级阶段难,以满足新时期

业务工作需要。

(二)对人才队伍建设重视不够。人才问题是关系消防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只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才能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部分单位没有真正领略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没有把人才队伍管理建设放在一个重要的战略位置,不能用现代的管理方式管理人力资源,不能用开放的科学理念和方法指导专业技术人才工作实践,缺乏前瞻性、战略性的人才规划,人才队伍管理机制还不够健全。同时消防专业人才既是专业管理、军事化整体的一部分,也是社会人的一部分。随着经济发展的调整,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更加关注经济问题。因此,消防执法中的腐败,消防人员的社会意识、价值取向、公德意识,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消防部队中的专业人才如果大量流失,势必造成专业人员短缺,后备力量不足,严重影响消防工作的长期有序发展。

(三)吸纳人才渠道不畅,接受培训途径有限

消防事业需要具有高素质的人才加入,参与我国消防事业的发展。但由于吸纳人才渠道不畅,造成人才缺乏。一是与消防相关及领先科技领域的人才无法进入消防部门从事前沿工作,造成某些领域的专业人才匮乏;二是人才奖励激励机制不够健全,有些人才即使进入了消防部队,却得不到应有的使用,闲置、浪费人才现象严重,造成优秀人才引不来,现有人才留不住,挫伤了部分专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制约了人才队伍的健康发展。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消防作为贯穿多种学科的边缘性、综合性学科,知识信息和技术的更新频率加快,知识老化问题也越来越对消防专业人员提出了挑战。因此,专业人员就必须经常学习,以获取新的知识和技术。然而,当前消防部队教育培训体系仍不健全,普遍存在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院校教育再培训只能满足一部分专业人员的需要,其他社会形式的培训也难以满足消防事业发展的需求,这必然使专业人员在科技大发展的今天,缺少再培训的机会,而落于科技发展的后面。

(四)国际学术交流有限

中国的消防与国际化接轨这是必然的趋势,而我国的消防事业同国外先进国家的发展水平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借鉴吸取国外消防工作的先进经验,便成了我国缩短同国外先进国家发展趋势的有效途径之一。但这方面的国际化学术交流,仅限于高层次的消防学术交流,而未能使交流的层次、内容及方式呈现多元化,在缺少国外消防事业资料的情况下,想缩短

与其之间的差距,这本身就困难较多。

二、建立适应人才需求的消防教育培训体系的几点意见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各类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涌入,消防部队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处置各类任务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对人的要求越来越全面。相比之下,受体制、资金、管理制度等因素的制约,消防部队通过传统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各类专业人才极其有限,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对消防专业技术人才的需要。因此,消防部队要走上快速、良性的发展道路,需要对传统消防教育体系进行创新,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结构,促进人才在不同部门的合理分布,抓紧培养各类、各级紧缺人才,尽快形成一支门类齐全、梯次合理、素质优良、新老衔接,充分满足当前消防工作需要的人才队伍。

(一)建立面向社会的开放型的职业消防教育办学模式

消防教育机构应坚持面向社会办学方向,成为大众化的课堂。目前,由于消防队伍体制的影响,消防部队教育培训机构只面向消防现役部队内部培训,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社会各层面的消防从业人员接受专业教育的需求。然而,随着社会经济建设和消防事业的发展,社会对专业人才特别是高技术消防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要求也越来越高,改变传统的办学观念和模式,特别是突破传统学历教育模式,走职业学校教育的路子;突破教育培训单一体制,走开放型的办学模式,势在必行。

一是积极探索消防安全从业人员职业化道路。近年来消防就业准入制度在全国各大城市普遍施行,所谓就业准入是指根据《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对从事技术复杂、通用性广、涉及到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利益和职业(工程)的劳动者,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就业上岗。消防职业工种涉及到国家财产、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消防职业实行就业准入是大势所趋。

二是积极推进消防安全从业人员职业化培训。依托政府、劳动保障部门或消防机构成立职业培训和鉴定中心对凡在各级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从事消防安全工作和法律规定须上岗前培训、持证上岗的从业人员,进行培训、考核、鉴定。经培训、考核、鉴定合格的,取得相应的技能等级《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就业。山东、福建等省份对消防安保从业人员职业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消防安保人员职业化,对于提高整个社会火灾防控能力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二)全面抓好院校的消防教育培训工作。

一是要把中小学校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纳入日程。要切实加强消防教育培训立法工作,通过立法明确教育、劳动等政府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公安消防机构以及社会单位的消防教育培训责任。将消防常识纳入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统一组织编写适合中、小学生特点的消防常识,编入有关教材内容,从小提高公民的消防安全素质。

二是要进一步扩展大中专院校消防安全教育培训领域。根据各类大专院校的特点,可以将包括消防法律法规、消防常识在内的安全知识作为各类大中专院校的必修课程,不断巩固和扩大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的基地和范围。随着社会对消防安全人才需求的不断扩大,有条件的大专院校可以由设置消防专业课程转力为开办消防专业学科系,逐步做强、做大消防专业学科,长期为社会提供专业化的消防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三是要开展形式多样的联合办学活动。联合办学主要指的是我们消防部门和各类职业技术学校的合作办学。通过联合办学开设相应的消防专业课程,并聘请消防部门的专业技术人才担任授课教师,既充分利用了学校的教育管理资源优势,又充分利用了我们消防部队的专业资源优势,可谓是强强合作。

(三)拓展教育培训宽度,建立人才储备机制

人才是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只有储备和培养了足够的人才队伍,才会迎来消防事业的大发展。未来消防教育培训发展方向要突破培训体制的限制,坚持“立足当前、超前培养、储备人才”的原则,搞好消防人才建设的顶层设计,调整和优化消防部队人才结构,重点培养高层次和短缺人才,努力为消防事业的发展储备一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一是要继续选招优秀地方院校毕业生入伍,增加选招硕士研究生的比例,引进急需的尖子人才,从年龄、专业、能力和水平等方面严把“入口”关,把能满足消防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吸收到消防部队,不断优化消防人才队伍的整体学历层次、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同时每年可以从社会上招收一定比例具有专业技术特长的士兵,使消防部队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或高级职称的高层次人才数量达到一定规模。二是发挥消防院校的优势,在学校培养和储备一批优秀人才,选拔部分德才优秀而又志愿到基层部队建功立业的干部渐进补充到消防部队防火灭火第一线,双向交流,整体提高。三是要在实践中培养和锻炼人才,立足建筑工程消防审核、火灾原因调查、灭火救援指挥、财务会计、政工等专业技术岗位,选拔一批有潜

力和培养前途的本科生或硕士研究生,采取出国进修、院校深造、专研讨等方式,力争培养和推出一批在本专业拔尖的技术骨干,建立消防部队的专家人才库。

(四)创新消防教育培养模式,全面提升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

培训是提升人才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要树立大教育大培训的观念,提高消防部队官兵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消防专业知识,培养一大批具有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一是要转变观念,完善培训机制。要遵循人才成长的规律,用发展的眼光、科学的态度,统筹规划,以武警学院、昆明消防学校及地方院校为依托,优化各种教育培训资源,建立消防模拟训练和培训基地,形成广覆盖、多层次的教育培训网络,推进消防人才教育培训工作的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为各类人才的继续教育提供广阔的学习的平台。二是转变培训模式。要跳出自我封闭、内部循环的模式,充分利用各种社会教育资源,集中组织,系统学习,形成培训的规模效应。要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广泛开展学习型部队创建活动,重点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着力提高人的创新能力。既重视人才专业技能的掌握,更要重视思想素质、指挥技能、管理能力的提高,培养复合型人才。要注重在实践锻炼人才,积极开展岗位练兵活动,推广研究式的工作方法,以重大课题为牵引,广泛开展工作研究,在解决问题中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三是建立科学的教育培训内容体系。借鉴国内外教育培训和人力资源开发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建立以理论基础、宏观思维、实用技能为主要内容,脱产、半脱产、业余自学相结合、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教育培训体系,依托金盾网,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培训软件,开展网上远程教育和网上培训;定期举办专题讲座、报告会、学术交流等活动;继续办好各类学历教育班,不断提高官兵的学历层次,促进消防官兵知识水平和业务技能的提高。

(五)建立统一的消防职业资格制度,适应形势发展的需求

实行消防职业资格制度将对消防部队的人才队伍建设带来积极的影响,将加快培养大批既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同时又具有较强的解决现实问题的技能型、复合型的高层次消防人才,以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现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分为五个等级。鉴于目前消防部队现役体制的特殊性,消防部队内部的职业资格制度不宜完全照搬社会上一些做法,可考虑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级别,围绕三个等级制定取证方法、适用范围以及考评办法。采取此种取证方法,一方面有利于把好入警关,提高引进人才的门坎。目前消

上一篇:教室网络安装证明下一篇:教育技术的新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