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理县城乡规划建设调研报告

2024-07-20

会理县城乡规划建设调研报告(精选8篇)

会理县城乡规划建设调研报告 第1篇

关于会理县城乡规划建设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周国豹(中共小黑箐乡党委书记)

(二○一二年二月)

根据县公推差选领导小组的安排,于2012年2月21日对我县城乡规划建设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五天来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在过去的几年里,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紧紧围绕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创省级文明县城、绿化模范县、生态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构建和谐会理为中心,坚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工作思路,扎实搞好规划建设、住房保障、新村建设工作,不断提升城市形象、品味,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城市现代化、城市生态化进程,使我县城乡基础设施、城乡风貌、生态环境、亮化美化等综合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虽然我县规划和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与我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现状相比,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望相比,与周边一些城市(如西昌)发展速度、规模、特色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二、存在的问题

城镇规划方面:一是规划起点不高,功能划分不够合理,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特色的凸显和品位的提升;二是规划中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不够,缺乏人文关怀,城市广场、绿地、公厕、停车场(位)、学校(幼儿园)、医院、市场、社区服务设施、文化体育设施等无法与城市发展需求超前

或同步规划,城市建设与居民生产生活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三是规划协调性不够。首先县城绝大部分没有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导致土地使用性质不明确,建设用地随意性大,建筑布局不合理,甚至基础设施、公用建筑用地被挤占等问题,不仅会给市民工作、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还会严重影响城区可持续发展;其次是总体规划滞后于发展要求,规划实施随意性大。主要是城区用地方向的变动随意,没有着眼长远规划选项目,规划随项目而变动,“项目”牵着“规划”的鼻子走。有些项目选址时,只看到土地征用方便,却未从城市长远发展的角度或周边土地使用的角度考虑,急于项目落地,将原规划的生产防护绿地挤占;四是乡镇规划严重滞后,绝大部分乡镇没有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规划。

城市管理方面:一是在城市管理上机制、体制不顺,相关部门职责不清,影响了城市管理职能的有效发挥,在一些需要街接、协调、管理的环节上,常常出现推诿扯皮和管理真空现象;二是在城市日常管理上,市政管理机构改革滞后、运转困难,市政设施损毁、被盗现象时有发生,恢复较慢。

建设管理方面:违规违章建筑严重。由于传统居住观念影响、利益驱动等原因,“城中村”和“城边村”乱搭乱建、未批先建、少批多建、甚至不批强建等现象屡禁不止。一是审批与监察衔接运行机制还有待完善,存在重审批轻管理的问题,现场监察、全过程跟踪监察没有完全到位。有的项目“一书两证”不全或没有任何规划许可手续便进行建设,监督管理注重了程序,忽视了实效,违章建筑查处手段单一,乱搭乱建处臵不果断,形成违建事实,增加了查处难度和成本;二是工程招投标挂靠现象比较严重,影响建筑市场的公开、公平和公正的竞争环境;三是乱搭乱建现

象依然突出,城乡结合部和农村违法违规建房较为普遍,乡镇人民政府辖区责任落实不到位,执法力度不够。

队伍建设方面:一是规划和建设主管部门承担着规划、建设、管理十分繁重的任务,但人员短缺现象比较严重,一些岗位人手偏少,许多人员混岗使用,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二是部分工作人员对法律法规和政策熟悉程度不够、知识更新不及时,业务素质、能力水平还不适应工作需要。

办公环境方面:办公场所紧张且地点分散(财政大厦4楼:办公室、规划股、建管股、质监站;中央大道:住房保障股[房管所];滨河路:住房公积金管理站;广场路:城管股、拆迁办、设计室),导致了班子团结协作不到位,缺乏凝聚力、向心力,队伍纪律性差,跑、冒、滴、漏现象严重。

三、对规划和建设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规划编制和执行水平。

根据县第十二次党代会、县十六届一次人代会要求,要把我县建成攀西地区二级城市、凉山南部区域中心城市,明确了“红色会理、文化名城、石榴之乡、山水文章”的城市总体功能定位,推进城乡协调发展,要充分挖掘县城的历史内涵、文化积淀、资源优势,切实搞好县城总体规划修编,以规划为龙头,引领城市特色、品位、水平的提升和产业发展;要根据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人民群众的需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高起点,注重科学性、前瞻性、可行性,突出以人为本,要切实解决好城乡体系规划与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生态环保专项规划的衔接协

调问题,进一步完善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规划,特别要重视城乡结合部、园区、重要交通干线出接口的控制性规划,提高控规的覆盖率;要坚持分类指导、突出重点,认真搞好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协助乡镇搞好集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规划,规划管理纳入地方政府常态化管理,纳入绩效考核范畴,要强力维护规划管理的严肃性,坚持依法规划的原则,所有规划一经法定程序审批后都应及时向社会公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随意变更。

(二)进一步加大城市建设和管理执法的力度。

违规建筑不仅破坏城市的形象,而且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要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规建设。对县城违规建筑进行清查,划定时间界限,采取“一补二收三拆”的办法,在规范建房行为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小矛盾,促进社会和谐。“一补”,即对符合规划的村民自建住宅采取罚款,限期补办手续的办法压缩处理工作量;“二收”,即对符合规划,但外观不美、间距不足、楼层超高,且属开发性质的由政府收储,用于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三拆”,即对违反城市规划的坚决拆除;对时间界限以后建设的建筑坚决拆除;对未经批准偷建或强行建设的建筑一律拆除,坚决打消不法建设者的饶幸心理,杜绝违章建筑,确保建筑市场规范有序(注重程序的合法性)。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力争所改造的每一片都是城市建设和城市风貌的新亮点、新景观;要认真实施城市绿化工程、亮化工程、美化

工程,建设市民共享率高、群众关注、能给城市增添亮点的项目,提升城市品位;要规范垃圾清运,抓好市容市貌管理,强化公共事业管理,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

(三)严格建设审批,强化规划执行管理。

重视规划的法律效力,坚决维护城市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延续性。要规范土地使用者的开发行为,对未批先建、少批多建和擅自改变用途、变更设计、变更容积率等违法现象,加大执法力度,依法严厉查处;要加大对乱搭乱建和违法违规建筑整治力度,以城建、国土为主,公安、法院等部门协力配合,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一次违法违规建筑的专项整治活动,对违规、违章、违法建筑进行一次彻底的清理,保证城市规划的整体性、有序性和规范性,还我县一个良好的城市建筑环境。

(四)进一步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度。

要加快城市建设的步伐,必须着力夯实城镇基础,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当前应按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推进建设进度,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引进外资,激活民间资本,培育多元投资体系,为重点项目建设筹措更多资金;而在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最关键的是拆迁工作,拆迁工作的好坏,不仅影响城市建设的进度,还直接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对此,我们应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积极探索城市征地、拆迁及安臵的新办法,依法规范拆迁征地行为;同时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不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逐步解决中低收入

水平和失地农民家庭住房困难问题,为总体规划的持续推进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五)狠抓队伍建设。

一是充实人员,特别是要引进一批专业技术人员,提升规划和建设管理水平;二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简化程序,减少环节,提高工作效能;三要加强业务培训和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提高业务水平,将工作细化到股室,细化到人头,落实责任人,做到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头上有责任;四是严格制度执行,加大治本力度,切实加大系统内各项制度执行力度,促使全体干部职工把心思和精力用在改进服务、推动工作上,围绕城建重点,用良好工作作风推动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会理县城乡规划建设调研报告 第2篇

关于汛前检查中发现问题整改情况的汇告

阿坝州规划建设局:

我局根据《阿坝州规划建设局关于上报汛前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整改情况的紧急通知》(阿州规建发[2010]144号)文件精神,在我县境内13个乡镇110个在建项目,进行了有针对性和全面性的大检查,对汛前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逐个研究,有针对性的制定了整改措施,认真进行了督促整改,跟踪落实。现将具体的整改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规划建设局要求沿河谷施工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汛期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感,各施工企业必须成立防汛值班小组,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现场施工安全员为成员,实行24小时值班。各企业及时向我局质监站报送了防汛值班小组名单及联系电话,确保了今年各施工企业的安全防汛。(沿河谷危险施工段施工企业防汛值班人员及联系电话附后)

二、制定应急预案,抓好汛期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针对今年雨水多,洪涝灾害易发多发、山体滑坡跨蹋平凡 发生的特点,为了加强防汛工作的管理,规划建设局要求沿河谷施工企业要制定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应急防汛预案,1

成立防汛领导小组,分工落实遇到紧急情况时各自的责任,加强防汛物资储备和防汛人员的落实,严格执行汛期值班制度。对不同区域制定隐患排查治理实施方案,对危险地段由专人负责观察,尤其是山坡易滑坡,跨蹋地段和河坝低洼地段,有情况及时向企业防汛领导小组汇报并按防汛预案及时处理,并第一时间向规划建设局质监站报告。同时要全面、深入、细致地开展自查,针对情况变化,及时采取有力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理县规划建设局

世园会理念对城市建设的作用 第3篇

城市是现代化经济的基础, 是社会发展的载体。而一座城市的现代化程度也体现在多个方面, 如: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等, 没一个环节都是不可或缺的, 如何将个体逐一的整合到一起发挥最大效应, 在这其中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理念扮演者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当前提倡高速推进城市化进程的时代, 如何实现城市建设可持续性发展也备受人们关注。城市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要实现城市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 必须与先进的思想理念相结合。世园会的“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引领时尚”这一理念也恰恰符合了时代的要求, 为城市建设指引了方向。

2 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

2.1 城市建设与以人为本

1987年国际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题为《我们共同的明天》的学术报告中指出:可持续发展是既可满足当代人需要, 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人既是城市的主体也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由此看出, 人是连接城市与自然的桥梁。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完全取决于当代人是否贯穿着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而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最终目标是为了给人类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而良好的生活环境需要有稳定的住房, 完善的医疗保险, 安全的基础设施服务等等, 而这些也都是一个城市建设在可持续性发展阶段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在城市建设与整体规划的过程中, 建设者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 为群众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倾听他们的心声, 深入到群众中去, 了解群众在生活中普遍会遇到的问题, 通过统筹、规划、建设、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工作, 不断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着力优化居住环境, 积极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 努力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2.2 城市建设与环境为本

城市环境是城市走向现代和文明的必要条件。城市环境作为城市发展与现代化发展的中介, 对整个城市建设的走向起着重要的调整作用。其中可持续性发展是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原则, 要求在大力发展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坚决反对以破坏城市内部和周边环境为代价。积极倡导植树造林, 绿化城市, 城市与环境和谐共生的观念, 只有合理有效的利用城市环境所提供的有限资源, 尽可能的不破坏城市原有的生态环境, 才能实现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之间的良性循环, 最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 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 绿色引领时尚

3.1 城市绿化的作用

亚里士多德曾说:“自然从来不犯错误, 那么有可能犯错误的就是人类了”。自然本身有其独有的规律, 不会因外部世界的改变而改变, 而人则其因个人的私立不断地改造大自然、创造大自然。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大幅度提升, 城市人口越来越多, 城市现代化进程也逐步加快, 不可否认的是城市环境污染的程度也日趋严重。城市绿化将城市的快速发展与城市环境达到平衡。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绿化环境可以缓解或者减轻城市污染给人们生产生活所带去的负面影响, 与此同时, 绿化环境还可以为人们的创造轻松愉悦的生活环境, 是城市更富有朝气、活力。在当今全民提倡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 城市绿化建设在改善人民的居住环境, 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3.1.1 美化城市

城市绿化是美化城市的一条必经之路。一座城市的美丽除了独有的自然风光, 还需对花草树木的外形的修剪、颜色的合理搭配营造出四季如春的景色。层层叠叠的草皮, 点缀了城市的建筑群体, 不仅使城市披上了绿装, 而且体现出一座城市在建设的发展过程中很好地将城市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使人们深深地体会到城市中的自然美、自然中的城市美, 感受到在这样的城市中生活更舒适、舒心、自然, 没有压力, 更好地亲近大自然。

3.1.2 过滤空气

空气是人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 而空气的质量问题往往被人们所忽略。当人们进行正常的呼吸时, 如果二氧化碳的摄入含量为0.05%时, 人的自然呼吸就会感到不畅通, 到0.2%时, 就会感得头昏耳鸣、心悸、血压升高。随着百分比的增高, 对人们的身体健康的威胁程度也越大。绿化植物就会对我们所摄入的空气起到良好的净化作用。绿色植物利用自身的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放出大量氧气, 调节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比例, 避免因城市人口过多、汽车尾气排放、工厂燃料燃烧排放的烟雾等诸多原因所导致的空气中二氧化碳与氧气的含量比例失衡, 所造成的各种身体疾病。据统计, 每个城市居民要有10 m2的树林面积或25 m2的草坪面积才能满足所须的生活条件。

3.1.3 吸纳毒气

二氧化硫是大气污染的根源, 当烟尘通过绿地后, 其中60%的二氧化硫被叶片滞留, 一般植物叶片含硫量可超过正常含量的5-10倍, 随着叶片的衰老掉落, 新叶不断长出, 二氧化硫也就不断被吸收, 处在一个吸收再吸收的良性循环阶段。植物还可以吸收氟化氢、氯气等有害气体, 同时具有吸收和抵抗光化学烟雾、污染物的能力。

3.1.4 滞尘降尘

城市空气中含有大量粉尘、油烟、碳粒等, 一方面, 这些粉尘和烟雾不仅降低了太阳的照明度和辐射强度, 同时也削弱了紫外线, 这对人体的健康伤害极大;另一方面, 从身体内部的现象来看, 呼吸时粉尘进入肺部后, , 是一些颗粒会敷在肺片的肺膜上, 使肺片的工作量加大影响正常工作;从身体外部的现象来看, 是感受到呼吸不畅、咳嗽, 干呕并很容易患上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结核等呼吸道疾病。在植物中, 树木对空气中的烟尘和粉尘有阻挡、过滤和吸附的特性。因此在城市建设中扩大绿化面积, 植树种草, 可减轻城市空气污染, 同时人们的身体健康也有所保障。

3.1.5 杀菌作用

城市人口众多, 空气中悬浮着大量细菌。城市绿化可减少空气中的细菌含量, 一方面由于园林植物的覆盖, 经绿化植物过滤后的空气灰尘相应减少, 因而也去除了一些附在其上的细菌及病原菌;另一方面, 许多植物能分泌一种杀菌素, 据法国测定:百货商场中每立方米空气中含菌量为4×106个, 林荫道为5.8×105个, 公园内为1000个, 而林区只有55个。1m3污水流过30-40 m宽的林带后, 细菌减少一半。

3.1.6 调节气候

树木在生长过程中, 要形成1公斤的干物质, 大约需要蒸腾300-400 kg的水, 因为树木根部吸进水分的99.8%都要蒸发掉, 只留下0.2%用作光合作用, 所以森林中空气的湿度比城市高38%, 公园的湿度也比城市中其它地方高27%.1公顷阔叶树林在

如何推进企业文化的建设

章宝平 (安吉县文化馆浙江安吉313300)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在企业内部的综合反映和表现, 是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影响下形成的具有企业特点和群体意识以及这种意识产生的行为规范。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 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文化建设是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优化企业发展、提高企业职工素质、丰富职工精神生活、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新的政治经济形势下, 怎样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呢?

一是要坚持政府推动、企业参与、职工为本的理念。中央把文化建设提到空前的历史高位, 要求我们不但要重视经济建设, 而且也要重视社会文明建设, 不但要加强社会管理创新, 更要重视社会领域的管理。各级政府要重视广大职工群众的文化需要, 特别是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工在物质需求外, 他们的文化诉求、情感诉求、精神诉求已经不同于父辈们。企业作为企业文化组织, 一定要积极参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强化工作中的参与意识、经营管理意识和服务意识, 以职工为本, 设计更新、更多、更适与职工需要的载体, 将企业文化工作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二是要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这是人们思想精神最直接的文化精神源泉。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重要历史时期,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尤其要把宣传人类文明的基本道德修养抓好, 及时消除流行在社会各方面的、享受为快利益至上的思想。企业要始终把劳模精神弘扬工人阶级的伟大品格培育工人敬业奉献、争创一流的精神, 用以引领时代风尚强大精神动力, 不懈奋斗的激情,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三是要根据企业工人的文化需求搭建平台和场地。广大职工是文化活动的参与者, 更是文化活动的享受者、文化资源的供应者。企业文化重在职工的参与, 让更多的职工感受到文化生活的重要性, 感受到文化生活使他们的工作、生活、思维和行动得到

夏季能蒸腾2 500 T的水, 相当于同等面积的水库蒸发量, 比同等面积的土地蒸发量高20倍。据调查:每公顷油松每月蒸腾量为43.6-50.2 t, 加拿大白杨林的蒸腾量每日为51.2t, 由于树木强大的蒸腾作用, 使水汽增多, 空气湿润, 使绿化区内湿度比非绿化区大10%-20%.这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创造了凉爽、舒适的气候环境。

3.2 城市绿化的意义

绿色是植物的颜色, 在中国文化中有生命的含义, 也是春季的象征。绿色亦是环保的象征还代表和平、宁静、自然、环保、生命、成长、生机、希望、青春……从绿色的象征意义中不难看出, 绿色代表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而一个城市的建设发展也应如此。衡量一个城市是否宜居, 最重要的是要综合评定其建筑与园林绿化程度对城市发展的贡献, 其中绿化建设是构建城市整体形象的工程之一, 是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生存环境, 促进人们身心健康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城市绿化既是形象的一种表征更是改善城市环境、保护资源和保持生态平衡的基本手段之一, 对城市建设具有基础作用。随着环境科学和生态科学的出现, 使人们对城市绿化有了更深的认识, 人们从实践中逐步意识到城市绿化是改善城市环境, 提高人民生活标准的必要阶段, 也是城市现代化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现代化必须有高标准的环境质量, 而城市绿化水平的高低又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 绿化标志着城市文明程度和现代化城市的水平, 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

改变或影响, 让自己的能力在文化活动中得到了展现、自己的声誉得到提高了、工作能力、效率和创新水平等得到了提升, 企业文化才有生命力和引导作用, 才能得到企业职工的拥护和支持, 也会得到企业决策者的欢迎和支持。企业领导要有效利用现有平台和场地, 创新工作思路, 要做到

“种文化”与培育文化相结合, 就是既要将“文化精品扎根企业”作为文化建设的重点, 又不能排斥企业文化的草根性、经济性和平庸性。

四是要加强企业职工文化建设, 彰显企业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第一阵地作用。企业文化来自于企业生产中获得的精神、思想和方法等, 其中凝聚了企业决策者的管理思想, 也体现了企业职工的敬业精神和同呼吸、共命运的企业精神, 更加反映了企业的责任和长远思想。企业是职工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地方, 是职工经济收入的提供者, 更是职工文化、思想和技能提高的地方, 因此, 企业决策者要把如何重视文化建设和丰富企业职工精神文化生活抓好是企业发展的一个大问题。不断加强职工文化企业文化建设, 丰富职工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是现代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竞争法宝。一个没有企业文化的企业是没有前途的企业, 一个没有信念的企业是没有希望的企业。从这个意义上说, 企业文化建设既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 又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方面。为此, 应从建立现代企业发展的实际出发, 树立科学发展观, 讲究经营之道, 培养企业精神, 塑造企业形象, 优化企业内外环境, 全力打造具有自身特制的企业文化, 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动力和保证;企业文化需要以经济为基础, 需要有生产、消费和推动的人群来参与。如何将文化大繁荣与企业工文化建设相结合是新时期群文工作的新任务、新内容, 要求群文工作者及时调整工作部署, 探索新思路, 注入新力量, 明确新目标, 把群众文化工作做到企业职工心坎中, 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贡献群文工作应有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人类向大自然奢求的物质资源也越来越多, 当能源消耗与能源恢复的速度不成正比的时候, 随之而来的就是灾难。此时的人们已经意识到了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不应过于贪婪。“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引领时尚”的理念正符合当今时代的要求。城市现代化的建设过程中要合理的处理好城市、人、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 努力做到人在城市中居住的舒心、健康;城市在建设中尽可能的以不破坏环境为基础, 并且努力营造“绿色城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作为城市与环境之间的媒介, 将直接影响二者之间的关系, 因此和谐的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世园会的新型理念恰好符合了当今城市现代化建设历程的发展趋势, 城市绿化也将是衔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要途径。

参考文献

[1]罗景华吴建荣.实现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需要观念创新.城市建设, 2002

[2]周国艳.浅谈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含义的理解[J].当代建筑, 2000, (1) :30-32.

[3]郝艳林.浅谈城市绿化的作用及其意义——以吕梁城市绿化为例.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6

[4]陈秀梅.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探讨[J].中国园林, 1997, (4)

[5]张坤民.可持续发展论 (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7

会理县现代林业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第4篇

1.会理县林业局 四川会理 615100;2.四川省林业第五筑路工程处 四川西昌 615013;

3.木里县林业局 四川木里615800;4.四川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四川成都 610081

摘要:本文研究了会理县林业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在此基础上对会理县发展现代林业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优势与潜力进行了分析,并就会理县发展现代林业产业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现代林业;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会理县

会理县地处川滇高山峡谷地带,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最南端,是长江上游生态重点县,是四川省林业重点县和主要林区之一。介于东经101°52′~102°38′,北纬26°05′~27°12′。辖50个乡(镇),303个村,2141个村民小组;幅员面积4527km2。现有林业用地面积3107km2,占全县幅员面积的68.6%,森林覆盖率为41.2%,林木绿化率54.5%。

1 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

1.1 林业产业基地建设稳步推进

依托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积极引导林农、业主和企业培育特色经济林、木竹工业原料林和生物质能源林支柱产业基地建设。到2013年底,全县林业产业基地达到123.6万亩,其中核桃、板栗、花椒、油橄榄等特色经济林49.2万亩,桉树、桤木、德昌杉、华山松、云南松等木竹工业原料林32.4万亩,麻疯树等生物质能源林42万亩。

特色经济林中,核桃、油橄榄木本油料林28.7万亩,花椒、板栗特色干果林1.6万亩,特色水果18.8万亩。

木竹工业原料林中,桉树、桤木、德昌杉、华山松、云南松等短周期木质原料林32.1万亩,竹林0.3万亩。

生物质能源林中,麻疯树生物质能源林42万亩。

1.2 新兴产业得到较快发展

2013年,生产核桃6000吨、板栗1000吨,花椒376.5吨,麻疯树籽400吨,木本药材产品550吨,鸡枞菌、松茸、蕨菜、椿芽等森林蔬菜产品1616吨,林业旅游接待11.7万人次,经济林果、林药林化、森林蔬菜、森林旅游等新兴产业得到较快发展。

1.3 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兴起

近年来,本着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创办了多种形式的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到2013年,全县已成立核桃专业合作社9个,会理石榴协会89个,有力地提高了林农的组织化水平。

1.4 林业产业经济较快增长

林业经济快速增长,2013年全县实现林业总产值89582.4万元,其中第一产业84507万元,占94.3%;第二产业995.4万元,占1.1%;第三产业4080万元,占4.6%。林业产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持续提高,2013年全县农民从林业上人均获得收入1130元。

2 发展现代林业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产业结构不合理,林业产业发展资金不足

经济林果、木竹产业占绝对优势,第一产业产值比重明显偏高,高达94.3%;林产品加工、林下经济和森林生态旅游业发展缓慢,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明显偏低,仅5.7%,林业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林业产业投入偏低,政策扶持少,贷款困难,发展林业产业缺乏资金支持,林业产业发展资金不足。

2.2 科技创新和开发能力不够

林业干部队伍素质不高,林业产业从业人员素质较低,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项目储备还不足,创新意识还不够,对新兴后续产业引导、开发滞后,资源优势还没有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林业开展多种经营创收富行业思路不开,迈不开步子的矛盾还有待解决。

2.3 林产加工企业不发达

全县现有林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林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弱,林产品加工业基本上还停留在初加工、半成品阶段,产品附加值低,缺乏有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和知名品牌,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弱;林产品加工企业员工和经营管理者的素质偏低,经营管理理念落后,缺少市场观念和开拓创新精神。

2.4 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全县林业产业社会化服务滞后,还没有建立起专业化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咨询服务等中介组织或机构,强有力的林业产业科技支撑体系还不完善,有形而规范的市场还未建立。林业产业发展缺乏宏观指导,林业产业发展方向、产品市场需求缺乏引导,影响了林产品生产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

3 發展现代林业产业的优势与潜力分析

3.1 自然条件优越

全县属中亚热带西部半湿润气候区,西部高原山地气候带。境内年均气温为15.1℃,年平均温差为14℃;全年无霜期241天,年均降水量1130.9毫米,年日照时数达2388小时,太阳辐射强度135.8千卡/平方厘米,≥10℃积温4746℃,分为金沙江、城河南亚热带河谷气候区(海拔839~1500米),中亚热带暖热区(海拔1500~2000米),北亚热带湿润区(海拔1800~2600米),温带高山冷凉湿润区(海拔2600~3920米)的气候区,具备发展多种林业产业的优势和条件。

3.2 土地资源充足

根据经县政府批复实施的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成果,全县现有宜林地和无立木林地87万余亩,加之尚有大量的四旁地可用于发展林业产业,土地资源较为充足。

3.3 产业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到2013年底,已建成核桃、板栗、花椒、油橄榄等特色经济林49.2万亩,桉树、桤木、德昌杉、华山松、云南松等木竹工业原料林32.4万亩,麻疯树等生物质能源林42万亩,基地建设初具规模,为发展林产品精深加工业储备了必要的原料资源。现有有林地达251万亩,林下资源丰富,具备进一步开发非木质林产品和林下经济的基本条件。

3.4 劳动力资源富集

会理县是农业人口大县,2013年农村住户常住人口41.4万人,农村劳动力 27.2万人,具有发展林业产业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3.5 绿色产业主体地位进一步确立

会理县委、县政府确立的“233”发展思路和“8883”经济发展战略中,把绿色特色产业作为全县的支柱产业重点发展,进一步确立了产业的主体地位,为做大做强林业产业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撑。

3.6 市场前景广阔

核桃位列世界四大著名坚果之首,是干果之王。预计未来30年我国核桃的需求量将以3~6万t/年的速度递增,到2030年我国年人均核桃消费量将达到0.05kg,加上核桃食用油、核桃饮料、核桃营养粉等产品开发加工消费,核桃市场需求量将是目前的1倍以上,核桃产品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据《英联邦林业译论》估测,到2025年世界木材消耗量将为64亿立方米,在近20年内,木材消耗量将增加80%,木材短缺量将达到40亿立方米;据测算,到2020年我国木材消费总量将提高到4.57~4.77亿立方米,木材供应缺口将长期保持在1~1.5亿立方米左右,因此,发展桉树、桤木、华山松、德昌杉、云南松等速生丰产工业原料林基地市场潜力巨大。

在我国,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化、城镇化速度加快,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能源需求快速增长。从1993年开始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对国外石油资源的依赖程度逐年增加。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预测,我国石油依赖度到2020年将达到60~70%左右。可预测,发展麻疯树产业,提炼生物柴油,替代传统能源,缓解能源紧张,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

以松茸、牛肝菌、羊肚菌、香菇等为代表的野生食用菌,市场价格从每公斤几元至上千元不等。由于野生食用菌为天然绿色生态食品,其数量有限,加之消费者众多,供不应求,市场价格不断上涨。根据有关资料统计,近年来,日本从中国进口鲜松茸约占64%左右,蕨菜等许多森林蔬菜已在国内外市场日趋活跃,欧洲各国、日本等正在开发森林蔬菜市场,开展商品化生产;国内如北京、天津、云南及四川也建立了一批森林蔬菜加工厂,产品处于旺销的势头,成为招待宾朋、节日宴席的美味佳肴及馈赠佳品,野生森林蔬菜产品的市场更加广阔。

4 发展现代林业产业的建议

4.1 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布局

按照县委、县政府确立的“233”发展思路和“8883”经济发展战略,把现代林业产业发展放在全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全局中统筹规划布局,进一步优化全县北部益门太平温凉地带、县域中部温暖地带、南部干旱干热地带现代林业产业发展布局。

4.1.1 北部益门太平温凉地带

位于县域北部,包括益门、太平两区,在重点搞好现有天然林资源保护、培育林业产业资源的同时,调整林业产业结构,以大力发展华山松、云南松经济用材林支柱产业为主,同时培育核桃、花椒、林药经济林,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打下良好基础。

4.1.2 县域中部温暖地带

位于县域中部,是县城所在地域,包括红旗区所在乡和鹿厂区的部分以及太平与红旗交界的部分地域,是县南北交汇的过渡地带。要充分利用该区域的光热优势,结合宜林荒山荒地、通道、城镇及四旁绿化,培育桉树、桤木、德昌杉、华山松等速生丰产林和核桃、板栗、花椒等特色经济林,推行林药、林果、林化相结合的生态经济林发展模式,建设生态林业产业经济带。

4.1.3 南部干旱干热地带

位于县域南部,包括黎溪、通安两区和鹿厂的部分地域。在全面保护和恢复、扩大林草植被的同时,充分利用本区域独特的光热资源和土地资源潜力,调整林业产业结构,重点建设麻疯树支柱产业基地。

4.2 确立和发展现代林业四大支柱产业

4.2.1 确立和发展特色经济林支柱产业

一是通过新造和改造并举措施,确立和发展核桃、板栗、花椒、油橄榄等特色经济林支柱产业基地;二是立足全县核桃产业基地及产量优势,通过招商引资发展核桃精深加工企业。

4.2.2 确立和发展木质工业原料林支柱产业

一是通过新造和改造并举措施,确立和发展桉树、桤木、德昌杉、华山松、云南松等木质工业原料林支柱产业基地;二是立足全县华山松基地及松籽产量优势,通过招商引资发展绿色华山松松籽保健食品加工企业。

4.2.3 确立和发展麻疯树生物质能源林支柱产业

一是通过新造和改造并举措施,确立和发展麻疯树等生物质能源林支柱产业基地;通过招商引资发展生物柴油加工企业。

4.2.4 确立和培育利用森林蔬菜产品支柱产业

通过管护、科学采集等措施,确立和有效培育利用现有林地内的鸡枞菌、松茸、蕨菜等森林蔬菜产品适生区。

4.3 完善发展现代林业产业的保障措施

4.3.1 组织保障

在林业产业建设中,要尽快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借鉴以往林业工程建设好的做法和经验,将目标责任制,工程监理制度、检查验收制度、种苗招投标制度、资金拨付报帐制度等引入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切实做好组织引导工作,保障基地建设质量、进度及应得效益。

4.3.2 政策保障

一是争取林业税费优惠政策,二是完善林木采伐利用政策,三是规范资源流转政策,四是完善抓点示范、大力培植龙头企业政策。

4.3.3 科技保障

一是要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二是广泛开展与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合作,三是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建立高效的产业创新体系,四是完善科技支撑和服务体系,制定优惠政策。

4.3.4 投融资保障

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扶持,二是加大金融信贷支持,三是积极开展林业产业担保和保险试点,四是加大对龙头企业的金融扶持力度。

4.3.5 产业服务体系保障

一是建立林业产业专合组织和行业协会。二是延长产业链条,允许村组织进行资源初加工,将资源生产村镇纳入到产业生产环节,以“企业+协会+基地+农户”的方式来紧密结合资源培养、收购和生产环节。

4.3.6 宣傳与营销保障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二是建立营销网络,三是实行目标市场营销,四是实行品牌化营销。

参考文献:

[1]岳鹏,张智明等.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四川林业科技,2011,(3)

[2]岳鹏,文明等.雷波县现代林业产业发展现状研究报告[J].大科技,2013,(4)

作者简介:

彭家荣(1965-),男,四川会理人,汉族,大专,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技术、林业产业发展、天保工程管理等。

城乡规划工作调研报告 第5篇

城乡个人建房审批档案是私人在符合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活动所建立有保存价值的文、图纸、数据等资料记录,是重要的历史见证物。目前,村镇办经手的审批档案多,档案整理难度很大,部分档案跟分局(所)存档资料内容还不完全统一,可能当时分局(所)对档案进行校对更改后未及时报送村镇办备份有关,旧的尚未整理完毕而新的档案又来了,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从至今,各分局(所)在受理个人建房审批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前,需上报局里盖章所留存在村镇办备份且未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档案很多;

②、时间较久的档案查询难度大,群众查阅档案非常不容易,审批档案存在不全或缺失的现象,93年前的个人建房审批档案基本上都保存在各镇(乡)政府档案室;

③、查阅制度不严,档案资料出借基本上无登记;

④、档案电脑查询管理信息系统还不完善,XX年前的部分档案还尚未建立电脑系统资料库等。

档案管理已成为非常突出的问题,急需加强档案管理人员培训和专人负责管理制度。

建议:

为解决上述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提高城乡个人建房规划建设审批档案的完整性、可查性,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①、各分局(所)根据工作实际确定专人负责档案的收集与管理工作,建立档案信息资料库;

②、凡涉及到规划建设审批的各个流程的相关资料(含各类图纸),必须全部收集归档,特别是要加强规划建设项目许可公示公布资料的收集,包括公示材料,现场照片等。

③、对已办理完毕或竣工核实的各类建房审批档案要按规定及时上报村镇办后移交城建档案室,对档案进行编号并附上清单,档案移交时间暂定每季度移交一次(即每季度第一个月5日前)。

④、从96年至今,各分局(所)留存在村镇办备份且未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未竣工规划核实归档的档案,统一由各分局(所)自行带回重新收集整理,对今后城乡个人建房审批档案由各分局(所)收集整理无需再报送村镇办备份留档,《个人建房项目规划审批统计月报表》每月继续上报村镇办统计留档;

⑤、各分局(所)加强对规划建设审批档案借阅的管理,建立档案借阅登记制度。本单位工作人员因工作需要借阅利用的,要进行借用与归还登记;外单位需要查阅档案的,一般不得带走,确需带走的,应征得分局(所)领导同意,按规定登记。

⑥、查阅档案参照县局制定的“档案查询须知”,持单位介绍信(或身份证),填写查阅档案的申请书并写明查阅目的、要求和范围,经局分管领导批准,办理登记手续后方可查阅。

⑦、档案收回时,档案管理员应认真核对,确保原物归还。查阅或借阅档案均不得涂改、损失或丢失,如需复制经批准执行。

⑧、在档案收集管理过程中,因玩忽职守造成档案丢失、损毁或故意伪造、涂改档案资料造成不准确,带来严重危害和重大损失的,严肃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2、基层分局(所)实施统一发证情况。

我局现有分局(所)12个,分别为昆阳、敖江、水头三个分局,肖江、郑楼、宋埠、钱仓、麻步、腾蛟、山门、南雁、顺溪九个所,日常主要负责县域各镇(乡)城乡规划个人建房审批、批后管理及违法违章建设查处等工作,在建房审批工作方面能够自行承担发证的已有7个分局(所)设置审批窗口或发证岗位,另外5个管理所(万全所、宋埠所、麻步所、钱仓所、顺溪所)目前还未设立审批窗口或专门的发证岗位,审批办证还得上报县局村镇办统一制做,特别我县西部偏远镇(乡)(顺溪所)目前还尚未配备交通工具,来回路途较远办事极不方便。

建议:

为了方便群众办事和查阅办证信息资料提供便利,在该5个所办公地点增设审批窗口或专人负责发证岗位,统一审批办理发证,树立便民服务的新形象,如遇办理发证等问题可以及时咨询村镇办与其他分局(所)。

3、建设项目(公建与私建)资料共享问题。

县局机关科室与基层分局(所)缺少沟通,因分工管理关系机关科室管“公建项目”,分局(所)管“私人建房项目”,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区分明确并无不妥,但若不能及时做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将不可避免的出现推诿扯皮、甚至出现“公建项目”、“私建项目”用地交叉打架的现象,直接造成我局的形象:

①、审批资料:不少项目(公建)审批科(审批窗口)审批后分局(所)基本上都不清楚,因缺乏信息及时交流沟通,往往一个地块既有公建也有私建项目的审批时都没相互告知,当地政府不慎也会出现重复出让或安置地块,或零星地块一幢建筑一半审批属于公建项目另一半属私建项目,导致审批科已批项目未及时告知分局(所),分局(所)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又将私建项目审批一次,待发现又得注销规划许可手续;

②、技术资料:特别对已批规划成果分局(所)所掌握的资料寥寥无几,俗话说的好“以规划图纸来说话”,可是规划图纸在哪呢,造成审批是无资料可参照,多次向局里提出都无结果,每次等到建房项目向分局(所)申报时,基本上不是建房户自己提供就是工作人员到县局另外收集,这项工作如不落实对以后的项目审批会造成很大影响;

③、规划评审未通知参加,分局(所)是局里作为派驻在基层一线工作的机构,承担着各项工作任务,特别是有关建房审批业务,技术规范要求高而我们技术力量薄弱、懂技术人员甚少,如能通过参加局里召开的规划建筑设计方案技术评审,或多或少在技术专业审查方面也会有所提高和学到知识。

建议:

应加强公建项目与私建项目批后资料共享,有关技术资料及时的反馈给基层分局(所),分局(所)以参加各类技术评审会议来提高业务学习。

4、监察方面。

近年来,我县城区和农村违法违章建房现象比较严重,各级政府虽组织力量进行了打击,但仍屡禁不止,这一问题,已成为老大难问题,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因受规划编制滞后、土地指标少、监察人员少、建设规模大、群众建房呼声高、乡镇政府默许(如:村办公楼)、也有反映乡镇村甚至机关干部参与等种种因素影响。目前,违章建筑泛滥,执法环境恶劣,拆违费用大,执法队伍受围攻、执法人员人身安全受威胁、人格受诬辱等现象时有发生。各级政府和各职能部门,要分析原因,找准症结,采取措施,严厉制止。

存在问题:

①、未批先建;

②、擅自加层;

③、改变住宅建筑使用功能:将原有审批的住宅建筑擅自改变使用功能为家庭小作坊或小型工厂;

原因:

①、利益驱动:部分市民或农民违法违章建设的目的将这类建筑作为出租房牟利,擅自加层扩建搞违法违章建筑转卖他人获利或为了拆迁赔偿能获得更多的安置面积;

②、违章建房攀比现象普遍:农民法制意识淡薄,在自己用地建房无须审批的观念存在,相互攀比现象突出,你建我也建,反正建多了不吃亏;

③、确实无房住而违章或老房需要改造:因规划控制审批项目又无法实施建房,特别是农村因子女已到法定婚龄要求分户急需解决住房问题,另外还有一些危房急需要求拆、扩建;

④、村干部带头违章,假借盖村办公楼的名义实施兴建住宅楼而转卖给他人牟利。

探讨建议:

①、要从源头上抓起,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不断增强村民的规划意识和法制意识,引导村民依法依规报批建房,采取堵、疏结合适当的对基本形成事实无法改变且影响面较小的予以清理补办。

②、加强巡查制度,认真实施监管分片包干责任制,加大巡查力度,实行市民、村民建房全过程监控,让不法村民无可乘之机。建立“日巡查、周小查、月大查”工作方式和专门监管信息档案管理,将各类违法违章“劣迹”记录在案,件件有记载、事事有根据;

③、发现违法违章建筑的苗头要及时控制,避免增加违法违章建筑的数量和拆违成本;

④、建立村委举报制度,由各镇(乡)政府组织召集村两委召开思想动员大会,充分发挥村、组干部和党员的积极作用,动员他们在建房中起带头作用,主动参与规划管理,并监督村民依法依规建房。如村委会对违法违章建设行为置之不理、视而不见的情况经查实后由各镇(乡)政府通报批评,日后该村要求编制村庄规划审批建房,一律先拆除违章建筑后再行使新的建房项目报批手续。

⑤、建立联动机制和加强批后监管,借助我县开展“六必拆”专项活动,以政府组织、部门配合有计划、有步骤的分期、分批的实施联合执法拆违活动,建立批后建设工程开工验线、基础完工、中间检查、竣工验收等全过程监督检查;

⑥、明确监管责任,加强部门之间联系,建立协调工作机制,根据《城乡规划法》第65条规定,乡村规划区范围内实施拆违应由当地镇(乡)政府组织、部门配合,部门跟部门之间的监管区域与范围根据职能要求明确划片范围或依职权管理,规划区外涉及到违法占用农田建设的由镇(乡)政府与土地部门组织,规划部门配合执法;

城乡社区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第6篇

按照《全市基层政策大调研活动实施方案》要求,我们组织专门人员围绕全市城乡社区建设情况,采取入社区座谈、走访等方式进行了调研,对全市城乡社区建设状况、存在问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城乡社区建设的现状

我市现有235个社区,其中农村社区208个,城市网格化社区27个。

(一)农村社区建设。2007年开始,为了加强和改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解决公共服务在农村缺乏的问题,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农村开展了农村社区化服务与建设,规划建设的209个农村社区,于2008年6月全部建成运行,打造起“两公里服务圈”,形成了多村一社区的“诸城模式”。我市被民政部命名为首批“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单位”。通过几年的努力,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新型社区管理运行机制初步形成,社区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社区人居环境不断优化,社区功能得到一定体现。具体表现在:

一是新型社区管理体制基本建立。2010年6月份撤村组建社区以来,我市以农村社区为单位,创新社区组织体系建设,建立起了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以社区自治组织为主体,以群团组织为纽带,以其他经济社会组织为补充的社区组织体系,构建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社区管理体制,为加

网络,设立网上警务室,实现图书借阅一卡通,加快建设联通市、镇街的社区网上审批平台,初步建立起城乡之间、社区之间互联互通的信息网络,为改进和加强社会管理创造了条件。

(二)城市社区建设。2007年以来,我市在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城市社区建设。按照城市社区网格化布局的要求,打破居委会地域界限,以主要干道、路街巷以及河流为界线,将原来89个居委会划分为25个网格化社区,同步组建了社区服务中心。今年,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对城市社区进行了重新布局,调整为27个网格化社区,覆盖现有51个居委会,使社区边界更加明确清晰、地域相对完整,为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二、我市城乡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我市城乡社区建设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和完善的问题。

一是社区工作关系有待于进一步理顺。市直部门与镇街、社区之间工作关系尚不理顺,有些部门热衷于进社区设机构、挂牌子、下任务,而在业务指导、工作力量下沉等方面做的还不够;镇街与社区之间,协调社区工作的机制还不健全,缺乏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和措施。

二是社区的服务功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由于受权限影响,城乡社区服务中心能够直接办理的服务项目很少,大部分是代理性的服务,代办项目需要镇街批准或者需要转各部门协调解决,在承办业务时所耗周期长,协调解决部门多,导致为民事

落实各项社会保险,用他们的话说,就是“干活不少,工资不多”,存在满腹牢骚。

六是部分社区文体设施得不到及时更新维护。由于缺乏必要资金,使得社区设施维护、更换困难,部分社区的体育设施已经不能正常使用,尤其是使用频率较高的乒乓球台、篮球架等。

七是社区服务活动缺乏创意性、特色化。有的社区活动形式单

一、内容单调问题比较突出,除了球类赛、棋类赛,没有别的,常规服务多、特色服务少。大部分社区没有自己的品牌服务项目。

八是城市社区功能普遍薄弱。我市城市社区建设与农村社区建设相比还相对滞后,突出表现在社区组织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从组织建设方面看,我市城市网格化社区,有的覆盖多个居委会,在管理体制上尚未理顺,不能适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服务的新要求;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看,当前,三处街道还缺少街道级的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现有的基层社区服务中心大部分是依托居委会办公场所建设的,办公设施简陋,面积不足,已不能适应社区工作发展的需要。今年,市政府确定重点建设的13个城市社区服务中心,建设进度缓慢,目前,已开工建设6个,其中,楼房主体封顶3个。

三、下步推进城乡社区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应本着统筹兼顾、整体推进的原则,主要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四)大力推进城市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强化街道建设城市社区服务中心的主体责任,各街道要将该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提高认识,加大推进力度,已开工的,要在确保建筑质量的基础上促进度,未开工的,要积极创造条件促开工;继续落实好包靠责任制,确实包出压力,包出成效。市政府督查室、市社区工作管理办公室加强日常督查督导,促进城市社区服务中心建设。

(五)积极推进城市社区组织建设创新。适应基层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新要求和经济社会结构的新变化,推进城市社区组织整合,撤销各居党支部和居委会,以社区为单元设立社区党组织和自治组织,创新社会管理服务体系,促进城市社区和谐发展。

诸城市民政局调研组

2011年7月12日

经营城市城乡建设调研报告 第7篇

所以,要使我市城市建设步入高速发展的轨道,就必须抢抓自治区规划建设“阿尔山-柴河”旅游区的历史机遇,以开展“二次创业”活动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经营城市新观念,全方位整合城市资源,通过市场化运作,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走以城建城,以城养城,以城兴城的城市建设之路,促进我市经济超常规、高速度、跨越式发展。

整合城市资源,主要是运用市场机制,对城市空间和作为城市功能载体的自然资本(如土地),人力作用资本(如路、桥)及相关的延伸资本(如路、桥冠名权)等进行重组和运营,打破旧体制的束缚,从中获取收益,并把收益重新投入到城市建设的新领域,即大力改革现行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资、运营和管理模式,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纳入市场化运作,广泛吸纳外资、内资和民间资本,扩大城建资金来源,以实现城市自我积累、自我增值、自我滚动、自我发展,逐步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为主、多方筹集”的新机制。比较而言,我市建市晚,城市资源整合与盘活的余量大,有很大潜力多方面拓宽筹措建设资金渠道:

一、盘活土地资本,以土地聚集资金

城市最大资本是土地,经营城市政府首先要盘活土地。建设几年来,阿尔山城市建设与管理饱受体制不理顺之苦,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城市管理力度抓不紧。所以,在阿尔山的第二次创业中,必须紧紧抓住自治区规划建设“阿尔山-柴河”旅游区的历史机遇,在编制“阿尔山-柴河”旅游区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过程中,重新划定阿尔山市城市规划建设区,扩大规划区面积,屯积城市土地资本。

在此基础上,政府要利用垄断土地一级市场的优势,严格控制供地总量,让用地者竞争用地,有效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手段,建立起“一个渠道进,一个池子蓄,一个口子出”的土地储备管理机制,同时健全土地金收取、支出、使用制度,确保城市土地收益全部用于城市建设,使城市土地收益转化为城市建设主要财源,逐步解决长期以来城市建设资金“瓶颈”制约的问题。

二、靠规划出精品,利用精品开发项目吸引资金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即使在编制“阿尔山-柴河”旅游区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过程中重新划定阿尔山市城市规划建设区及扩大规划区面积的目标得以实现,阿尔山市城区面积相对较小、人口相对较少的问题仍然在一段时期内存在。所以要使土地资产最大限度地发挥效能,必须从规划入手,强化规划对土地供应的调控和指导作用。以规划为指导,超前储备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认真研究、考察、论证项目,尤其要推出一批“精品”开发项目,对有收益的进行拍卖,拍卖时带项目。特别是对重大项目,均应提出其性质、功能、规划、布局意向、经济技术指标,并进行形象构思设计,使投资者充分了解设计者意图,并能有效地进行成本与利润的经济分析,以利投资决策,从而有序引导开发商向“黄金地段”投资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资产的利用和效益。如乌兰浩特市“五一广场”,动工伊始,周边地价便节节攀升,而广场竣工后,周边地价猛增了几倍,也成了抢手货。阿尔山市也应因地制宜,在河滨公园、中心广场、五里泉、海神疗养院等处周边土地做好长期土地储备,并有序推出相应的开发项目,吸引资金建设。

三、理顺管理体制,优化投资经营领域,吸收社会融资

把城市建设管理看作生产力,在城市建设项目融资上,只求所在,不求所有。在启动“二次创业”活动之初,紧紧抓住自治区规划建设“阿尔山-柴河”旅游区的历史机遇,将制约和束缚大景区建设和发展的体制理顺,将不适应新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方法黜除,将原有落后的管理机制和陈旧的观念摒弃。在此基础上,树立新的观念,采取新的措施,建立新的机制,放开城市经营市场,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城市经营的诱惑力和生命力,“让经营者看到利益,让市场看到竞争”,这是经营城市的关键所在。

开放投资经营领域,把部分市政工程建设与管理,尤其是各景区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向市场开放――阿尔山独特的矿泉群、石塘林、活火山群及冰雪资源,是阿尔山的最大资本,也是实现阿尔山旅游立市、兴市、强市、富市的最好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作等各种形式,吸引外资和社会资金参与景区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对有收益的项目可相应给予自筹资金、自主建设、自行管理、自行还贷,合同期内收益归己政策,同时,也可以采取“捆绑”的方法解决一些无收益、负收益的公益设施建设项目,如景区旅游厕所、垃圾收集处理设施等。在此基础上,加大对城市和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和开发权、使用权、广告权、冠名权、特许经营权等无形资产进行招标拍卖力度,变无形资产为有形资产,拓宽筹措建设资金渠道,加快城市建设步伐。

四、将市政、园林、环卫养护作业推向市场,进行开源节流

在现阶段,阿尔山市的财政十分吃紧,城市建设资金十分短缺,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项目大都靠负债、拖欠 和借贷进行,使得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项目建设远远落后于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甚至出现了难以为继的局面,这是不容回避的客观事实。

所以,对城市公用设施养护管理作业体制进行改革,打破政府一手“包办”的局面,减轻财政压力势在必行。在城市建设初级阶段、城市人口相对较少、城市生活水平相对较低的时候,在给予必须的财政补贴的同时,首先必须寻求市政、园林、环卫养护作业所需资金的开源,扩大和提高市政、园林、环卫作业服务面和收益;其次是确保服务收益有效利用,对专项资金进行节流。

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水平提高,逐步将市政、园林、环卫养护作业推向市场,通过公开招标和企业承包的办法,承担各项任务,以节约建设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五、足额征收各种城建税费

根据国务院、自治区、盟行署和市政府的有关规定,用于城市建设方面的税费收入项目主要有城市土地出让金、土地增值税、城市建设维护税、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房产税、电力附加等。长期以来,由于急于追求“招商引资”成果,优惠政策施用不当,出现税费征收力度不够、漏征漏收漏管理,应收税费大量减免现象。其实,这些政策性税费的征收潜力很大。所以,对应收取的政策性城建资金应当加大征收力度,加强资金管理,确保城建资金足额收取并集中使用。

六、组建城建投资公司,靠公司经营筹集城建资金

根据自治区“阿尔山――柴河”旅游景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的决策,阿尔山旅游产业联合体(GIE)和在即。所以,为了建立城建资本运营的有效机制,抓住组建阿尔山市特殊目的公司(SpV)的机遇,应尽快成立城市建设投资开发公司。该公司可以是国有独资企业,也可以是政府控股的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项目法人,具体负责城建资金的筹措、融通、投入和偿还,实现资本的集中营运和滚动发展。它可以接受政府委托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资本营运,将所有可以拿出来经营发展的资本予以归集,代表政府行使经营、管理的权力,同时相应承担盈亏责任和市场竞争风险。有了这样的公司后,财政资金今后只需管维护和人头费,政府不再直接投资,新建基础设施需要政府投入的部分,将通过公司运作,这样,既明确了举债主体和担保主体,也突破了财政单一包揽的模式,打破了一个项目成立一个指挥部面对整个运作环节负不了责的模式,使公司自我举债、自我还贷、自负盈亏、自我发展,成为市场竞争主体。

城乡社区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第8篇

我区共有城乡社区77个,其中:城市社区34个,农村社区43个,绝大多数农村社区达到“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建设标准。近几年来,我区投入200万资金建成农村社区村卫生室46个、警务室35个,政府提供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治安、卫生、文化、体育、科技等共10多项公共服务进入农村社区。全区95%的村建有卫生计生、农资供销等社区服务站(点)。

几年来,全区用于城镇社区硬件设施建设的投入达到800万元,34个城市社区2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12个,全部实现了规范化建设标准。为了提升社区的服务水平,通过在社区开展“创先争优”和“星级社区”活动,社区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涌现出昌明、景航等8个全市先进社区。各社区健全了社区治安巡逻队伍,形成了人防、技防、物防“三防”立体防范体系。目前,全区共有34名社区民警,34支治安巡逻队伍,有55个小区实施了全封闭,25个小区新安装了电子监控设施。

今年,区委、区政府把推进小城镇化建设作为我区今后的重点工作来抓,一方面把街道、街道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中,稳步推进竟成镇街居体制改革;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鱼山、丽阳、荷塘等西区乡镇小城镇规划,重点抓好鲇鱼山小城镇建设。这些举措必将大力推动我区城乡社区建设上一个新台阶。

二、推进城镇化对城乡社区的作用和影响

(一)推进城镇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各种矛盾和挑战。一是由城中村改造拆迁所引发的利益矛盾、下岗职工再就业、失地农民生活保障等问题,这些都制约着城市区域性的协调发展。我区每年处理的上访案件,有相当部份是城中村改造拆造引起的。二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我区竟成镇“城中村”改造和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都在促使处于城镇化进程中的社区不断产生利益诉求不同的社会群体,他们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疏离、排斥甚至对立的状态。三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小农意识与城市文明实现对接过程中会产生矛盾。我市管理比较的差地方往往是城乡结合部,如竟成镇村、村等,由于这些村民不能很好适应城市文明,从而引发了社区生活中的诸多问题,如在社区乱扔垃圾、破坏绿化等屡有发生。

(二)社区在城镇化过程发挥着巨大作用。在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中,社区建设在城市化过程中的功能和地位日益突出,而要解决的各种社会问题离不开社区,因此,推进和谐社区建设与推进城市化有着紧密的关系。社区在城市文明建设发挥巨大作用,近年来,我市创建文明城过程中,社区干部和社区志愿者清扫街道、维持交通秩序等工作中付出辛勤的汗水。十七大代表森林社区主任李金霞在拥军优属、社区党建等工作做出有目共睹的成绩。

(三)城镇化是实现农村社区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就目前我区农村经济的发展现实来看,在当前和未来的很长一段时期,小城镇与农村社区的关系,就像小动脉与毛细血管的关系一样。就我区鱼山镇、竟成镇城镇化比较高的乡镇来看,城镇是农民所需商品的日常交易中心,也是农民出售其产品的重要场所。同时,城镇也是是农民获取各种生产、市场信息的重要场所。如果城镇建设发展滞后,显然会影响农村社区中农民的生产和生活,从而影响农村社区的建设。

三、城乡社区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社会保障制度制约城乡社区协调发展。我区目前建立的是城乡有别的二元社会保障体系。这种城乡有别的社会保障体系,不仅有违社会公平,面且制约城乡社区协调发展。农村社区,只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大病医疗救助和最低生活保障,社会养老保险处于停滞状态,其它保险项目还未实施。这种城乡社会保障相互隔离、发展水平不一的客观现状,不但阻碍城乡统筹发展,延缓城镇化进程,导致城乡社会矛盾的加剧,而且不适应城乡社区协调发展。

(二)城乡社区工作各级部门没有有效合力。城乡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参与。但现实情况是涉民部门各干各的,没有形成工作合力,这样势必出现工作严重失衡,也制约了城乡社区建设上水平。

(三)投入不足成为城乡发展的最大矛盾。城乡社区建设和运转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但各级财政投入不足。社区建设资金主要靠“上面争一点、财政拨一点、单位赞助一点、社会筹集一点、自己筹集一点”。由于社区建设资金缺乏,社区设施相对不足。从街道来看,还有30%的社区是租房、借房,所有的社区办公经费短缺。薄弱的基础设施和落后的办公手段使社区满足不了社区管理、社区服务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需求,影响了社区服务功能的发挥。另外,由于经费短缺,社区工作人员没有纳入社会统筹,不享受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待遇。社区工作人员有后顾之忧,较低的待遇影响了社区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四)城乡二元结构格局尚未根本改变。一是政策制度缺陷阻碍了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村基本的土地资产还不能进入市场。另外,户籍制度缺陷,不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化;社会保障制度缺陷不利于农村劳动力的转化。二是土地经营制度缺陷不利于农业的产业化。承包土地的易变性及短期性,使得农民不能形成有效的投入,农业生产率低;过于细碎的土地分割缺乏规模效益,不利于农业产业化。

四、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加快城乡社区建设意见和建议

(一)切实加强城乡社区党的建设

要创新社区党建工作的新格局。健全和完善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逐步形成以街道、乡镇党委为核心,以社区党组织为基础,以社会性、地区性、群众性工作为载体,社区内单位组织和社区全体党员共同参与,条块结合,优势互补的党建工作格局。社区党组织要组织和引导社区单位党组织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优势和作用,支持群团组织依照各自的章程独立自主的开展工作,形成和谐社区建设的合力。

(二)转变城镇基层政府职能

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和街道、乡镇要面向社区,明确与社区之间的职责和关系,做到人员配备、工作重心、服务承诺、监督考评、工作经费到社区。要强化“小政府、大社会”意识,保障社区居委会依法独立行使管理社区的职权。社区居委会要充分发挥沟通基层政府与社区居民的桥梁作用,代表居民及时提出有关意见和建议,依法协助政府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要按照“政企、政事、政社分开”的原则,将社会性服务职能从行政职能中分离出来,交由社区承担,对属于政府及有关部门自身应完成的行政性任务,不得硬性摊派到社区;不属于社区的事务,但社区做起来有优势的行政事务性工作,可采取“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办法解决,实现社区管理责、权、利的配套统一。

(三)搞好农村社区建设,要进行体制创新

1、深化土地制度改革。首先,要进一步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切实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经营自主权利,允许农民依法采取转包、出租、转让、互换等多种形式将承包地流转。其次,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机制,发挥市场配置农村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2、深化城乡户籍制度改革。从实际出发,建立一元户籍制度。首先,要允许农民进入小城镇和中小城市落户,允许地方户口在农村城镇之间迁移,同时也要允许农民工通过劳动部门和劳务市场进入大城市工作,逐步降低人口迁移的门槛,实现人口的自由流动。其次,户籍与社会待遇脱钩,消除户籍所引起的社会公平问题。

上一篇:断肠草的花语是什么下一篇:社会调查方法大学生恋爱调查报告

全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