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起真好》教学反思

2024-05-15

《在一起真好》教学反思(精选17篇)

《在一起真好》教学反思 第1篇

今年我有幸成为新北区优秀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指导老师要求我们每位成员在培养初期上交一节录像课,我选择了小班一节综合活动《在一起真好》。这虽然是一节抄方课,但给我感触颇多。教材是一本自制的大书,简单而形象有趣,活动定位清楚,目标适合。活动以“小蓝的情感变化”贯穿整个活动,还原、再现教学内容,让幼儿在身临其境的情境体验氛围中,获得知识、形成技能、产生情感、提高认识,让小班的语言活动变得生动,孩子学得轻松。本活动处处渗透着教育契机,下面来介绍一下中活动我比较喜欢的环节:

出示图1:

小蓝家里有谁?让孩子大胆地上来亲亲小蓝的爸爸,提问:你从哪里看出这是爸爸呢?爸爸和妈妈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呢?(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人物形象的特征并进行推理。孩子们通过对画面内容进行对比表达:“高高的”“矮矮的”“胖胖的”“瘦瘦的”。)

出示图2:

小蓝长大了,爸爸要送小蓝去一个快乐的地方,会是哪呢?(唤醒孩子的已有经验,有的孩子说:公园、游乐场等)

要上幼儿园了,可是小蓝有点害怕,它害怕离开爸爸妈妈会很孤单,所以它慢吞吞地跟着爸爸来到了幼儿园,小蓝来的有点晚了,看,它坐哪里合适呢?(引入“上幼儿园”的生活化情景是幼儿熟悉的,经验比较丰富。所以幼儿观察了图片后,从画面红绿黄紫整齐的座位排列中孩子们很快确定右手的一个空缺正好给小蓝坐,巧妙隐藏了空间知觉的培养。)

谁是老师呢?(渗透了比较大小的教育,中间最大的那个肯定是老师。)

它们叫什么名字呢?(渗透了颜色的.认知,小红,小绿、小紫,小桔。对于咖啡色的命名,孩子们有点犹豫,我装作耳朵凑到图片前听,然后说,它告诉我它叫咖啡!非常亲切,很尊重颜色宝宝其实就是对儿童尊重。)

出示图3:

现在它们在干什么?(从画面中的音符孩子们可以看出是跳舞或唱歌)。

数一数,1、2、3、4、5、6、7,少了谁?小蓝到哪里去了?(引导幼儿关注细节小蓝躲在了草丛中)。

小蓝为什么躲在草丛里呢?原来是害怕,没关系,我们一起帮它唱。(针对小班儿童的特点对幼儿进行大胆参与活动的教育)。

教师请幼儿一起跟着音乐唱《小星星》的歌。(给幼儿创设了音乐情景,让幼儿跟着音乐唱《小星星》的歌,使幼儿得到了和同伴在一起的唱歌跳舞的快乐体验。)

出示图4:

现在颜色宝宝来玩捉迷藏游戏了。他们都躲在哪里呢?你们愿意帮助小蓝把它的小朋友找出来吗?(幼儿找到后引导幼儿将宝宝一个个贴成整齐的两列,呈现一一对应的形态,再次渗透数学教育,同时在找的时候,让孩子会根据方位找朋友,在找到朋友时会说它藏在了哪里,让孩子学习了一些空间方位的认知)。

这次活动选材是来自孩子的生活,设计课时处处围绕着孩子,出发点也在孩子身上。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了和同伴在一起的快乐,从而喜欢上幼儿园的生活。

《在一起真好》教学反思 第2篇

步入初中时,我好奇又恐惧,这是一个新开始,也意味着无忧无虑的小学生活的结束。我好奇这将会是个怎样多彩的生活,以什么方式开始,又以什么方式结束;我恐惧与同学闹不和,又不适应节奏更快的`初中课程……直到我认识你们,只一眼,我便清楚,我的烦恼必定是多余的。

你们是如此活泼,又如此友善。结识你们的第一天,紧张感便烟消云散。因为我意识到这是一个温馨的大家庭,你们是如此热情,在别人有困难时竭尽心力前去相助,让人感到安心又愉悦。

那人生旅途上携带着的行李似乎没那么重了。

与你们相处十分轻松,很快我便找到了知心好友。课间我们时常交谈生活中的琐事;课上被叫起回答问题时,有时紧张过头,你们在底下小声提醒;做题时遇到难题,你们手把手教我,总结出答案后认真地做出解析;放学后一边走路一边讲着笑话,整条小街上充满了欢声笑语;我被人误会时,你们勇敢地站出来为我辩解……每当你们做这些事时,我总感到心中有一股暖流涌动。

你们当然也有不好的时候。有时你们拿我开些小玩笑,惹我生气,有时也嘲笑我总犯些低级错误……不过你们总会主动向我道歉。

你们是我的朋友,也是我的“对手”。你们激励着我在做作业时感到疲倦时,转念想到你们和我一样也在奋斗,我便能打起精神。每次考试,一想到你们也斗志奋燃,我便能更加认真,努力取得好成绩。

你们是我在成长道路上的同行者,互扶互持,坚持走下去;你们实我学习道路上的同道人,互相学习,为美好未来奋斗下去。是你们,为我分担压力;是你们,与我共同进步;是你们给予我鼓励;是你们,让我真正融入到新集体,新生活……也许未来我们分道扬镳,但是,请回头看看象征着共同成长的足迹。

和学生一起在反思中成长 第3篇

一、在编写教案中改进

现在的书店里流行各式各样的教学参考书、优秀教师教案集、特级教师教案集、优秀教学案例光盘等等, 可谓丰富多彩, 应有尽有, 给我们的备课提供许多方便。在座的各位老师包括本人在内, 可能或多或少都做过拿起教案集就往自己的备课本上抄的事, 不管符不符合教学实际, 适不适合本班的学生情况。记得多年以前, 我曾为了赶进度照抄过一次教案, 当时匆匆忙忙, 抄的是什么, 连我自己也不太清楚。一天, 上课前, 我翻开备课本想熟悉一下教案, 自己不由得好笑, 上面写着:“教学准备:课件一个”。当时我们学校还没有多媒体电化教学设备呢, 对课件我更是一无所知。像我曾经这种照抄照搬别人的教案完全不顾实际是不可取的。我们可以借鉴优秀教案的精华, 然后结合具体的教材和本班学生的实际重新编写教案。大家对黄爱华老师的《循环小数》的童谣导入一定还记忆犹新。课前让学生集体背:“从前有座山, 山上有座庙, 庙里有个老和尚, 老和尚对小和尚说, 从前有座山, 山上有座庙, 庙里有个老和尚, 老和尚对小和尚说, 从前有座山……”老师不说停, 学生一直往下背, 几分钟后老师示意学生停, 学生们终于如释重负, 教师追问:“为什么我们这么多人背这么多遍却一点也不乱呢?”学生:“您总是叫我们重复这几句话。”“而且按顺序不断的说。”……教师随机板书:依次、不断、重复、规律。然后导入到循环小数。

二、在课堂教学中生成

我们常说备教一致, 但并不是绝对的。有时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一定完全按我们的思路走下去。教师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 对自己的教学步骤作适当的调整和改进。我在《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节课后设计了几道巩固练习, 其中有一道:小明坐在教室的 (6, 4) , 他前面的同学在 (, ) , 后面的同学在 (, ) , 同桌的同学在 (, ) 。学生们看着教室里同学的座位很快就答出来了。忽然有个学生皱着眉头问:“要是我不在教室做题, 看不见座位该怎么办?”另一个学生说:“在草稿纸上画圆圈代替同学。”那个学生好象还不满意说:“太浪费时间。”我表扬了这两位同学爱动脑筋的同时, 说:“我们来做个游戏吧。”我先让一列学生从前往后开火车用数对说说自己的位置, 再让一行学生从左往右说, 问:“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不难说出:前后学生列数相同, 行数相差一, 左右学生行数相同, 列数相差一。甚至还发现第六列同学跟第五列同学同桌, 不跟第七列同桌。我接着又设计了两道同样类型的题目, 先根据刚才的发现填写, 再看看座位检验填的对不对。大多数学生能快速完成。

三、在课后反省中提高

1. 课后备课。

课后, 教师根据教学所获得的反馈信息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教案, 明确课堂教学改进的方向和措施, 同时使有益的经验及时得到提炼、升华, 不断增强教学效果。

2. 写反思日记。

教师在一天的教学工作之后, 写下自己的经验, 如反思日记, 为有针对性地制定教育教学的改进计划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上学年开始, 我坚持每节新课都有反思, 有成功的经验, 有失败的总结, 有学生的反馈, 有创造性的修改, 或一两句话, 或一两段话, 一学年下来, 收益真的非浅。归纳了一下,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提问无关痛痒, 2.合作流于形式, 3.评价滥用失真, 4.手段成为束缚。

四、在学生的意见中成长

我曾执教《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这是一节参赛课。为了充分让学生在活动中辨别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学会设计简单的公平游戏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及能力, 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我设计了四个游戏1.师生共同摸球, 2.分组摸球, 3.玩扑克, 4.抛硬币, 一节课按部就班, 匆匆忙忙, 下课后, 我正埋头收拾教具准备离开时, 一个可爱的小男孩走过来说:“老师, 我好想玩转盘。”我点点头, 看着他满意地玩着, 我不由反思, 我设计那么多游戏, 自以为让学生充分得到了训练, 而我为完成习题准备的转盘因为时间关系只匆匆露了一面, 就放在旁边休息, 没有发挥它的作用, 我为什么没想到转盘游戏也许比摸球、玩扑克更让他们感兴趣呢?我回去后立即对教案进行了修改。

反思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途径之一, 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学生学会反思, 就会以特定的眼光给自己在学习群体中的位置定位,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学生主要反思自己的学习效果, 评价自己的功课, 修改自己的学习计划, 重新设定目标, 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新认识。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呢?

一、认真、客观地完成各单元的评价与反思

苏教版教材中有一些单元结束后会安排评价与反思。教师要充分利用每次评价与反思的机会, 引导学生认真、客观地完成。先教师就一个阶段的学习对一些表现突出、进步快的学生做评价, 然后同学互相评价, 最后自己评价自己, 哪些方面做得好可得满星 (五颗星) , 哪些方面做得还不够, 只能得四颗或三颗, 以后要努力。反思和评估可以鼓励学生思考自己到底学到了什么, 提高他们学习的动机, 增加他们对自己成绩的自豪感, 使他们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的缺点。

二、从得失进行反思

反思是一种隐性的教育资源,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学习的得失入手。得, 就是我做对了, 在哪个关键出处理得比较好, 以前是否做错过, 把正确的好做法进行强化, 从而让自发的状态上升为自觉。失, 为什么会错?错在哪里?从失败中总结经验。

三、和学生建立良好的交流平台

我习惯在学生的作业本上、测试卷上写一些赏识性的语言或提醒的话, 如“你今天的字真漂亮!每天都这样写好吗?”“计算扣分太多, 悔不悔?”“你进步了, 因为你努力了, 你会更加努力的, 为了更大的进步!”等等, 并要求学生也写一些鼓励自己的话或要求, 或对老师的意见, 我尝试了几年, 效果很好。

每次复习时, 我会让学生自编一些复习题, 自己认为的重点、难点, 或你最擅长的或你还不太懂的类型都可以编, 教师能想到的题型, 学生大多也能想到, 其实编题的过程也是一个反思的过程。

《在一起真好》教学反思 第4篇

关键词:反思;教学反思;成长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特别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和反思。可见,“反思性教学”和“反思型教师教育”已是我国教育改革对教师的要求。自我反思既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又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的有效方法。

一、加强对数学概念教学的反思,提高学生的辨析和理解能力

数学概念教学是“双基”教学的核心,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理解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学好概念是学好数学最重要的一环。

1.加强对概念、定理条件、结论的反思,挖掘其本质

例1:在均值定理“当a>0,b>0时,■≤■”教学中的反思。

反思1:除当a>0,b>0时,均值定理成立外,还有没有其它a、b使定理成立?

反思2:当a>0,b>0时,能否得到其它变形后的结论?

反思3:均值定理能够解决哪几类问题?运用时应注意什么?

例2:在“奇函数的概念”教学中的反思。

反思1:由f(-x)=-f(x),可知其定义域有何特点?

反思2:若定义域包含0,可否求f(0)?

2.加强对概念的外延与内涵的反思,对概念进行升华

在周期函数的定义“对于函数f(x),如存在一个非零常数T,使得当x取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时,都有f(x+T)=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周期函数”教学中的反思。

反思1:周期函数的周期是否唯一?

反思2:周期函数是否一定有最小正周期?(如f(x)=2,x∈R)

反思3:由周期函数的定义,可知其定义域有何特点?

通过对概念教学的反思,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新概念与已有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明确学习概念须把握的几个方向,最终让学生在重视概念学习中学好概念。

二、加强对例题、习题教学的反思,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题能力

1.加强解题过程的教学反思,确定目标意识

所谓目标意识就是对目标重要性的认识,解题活动中应把解题着眼点放在分析解题目标上。以目标为指导,寻找解题思路,挖掘深层次的条件,提高思维的敏捷性,优化思维品质。解题过程的反思,是学习的信息反馈调控阶段。通过教学反思,有利于学生深层次的建构。

例:若函数y=■的定义域为R,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反思1:将问题化归为mx2+4mx+3≠0对任意x∈R恒成立来求m的范围。对于这种二项型含参问题,能否直接利用Δ=(4m)2-4m·3<0得到0

反思2:将问题转化为mx2+4mx+3=0的解集为空集。当m=0时,mx2+4mx+3=0无解。当m≠0时,Δ=(4m)2-4m·3<0,得到0

2.加强对解题后的教学反思,提高思维品质

罗增儒教授把解题后缺乏反思、评价的现象称为“进宝山而空手返”。通过反思学生对已完成的思维过程进行周密且具有批判性的再思考,进一步探讨知识的内涵和外延,从中领悟数学思想方法,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提高元认知水平,完善知识体系。

例:已知0≤a-b≤2,2≤a+b≤4,求6a-2b的范围。

不少学生采用下面的方法求解:

解:由于0≤a-b≤2,2≤a+b≤4,则1≤a≤3,0≤b≤2,得6≤6a-2b≤14。

上面的解法看上去似乎每一步都是合情合理的,但实际上答案是错误的,为什么呢?

反思1:看不等式6≤6a-2b,什么时候等号成立呢?由上述解题过程可知,当a=3,b=0时,才取等号,而此时0≤a-b≤2不能成立。同理,6a-2b≤14,等号也无法取到。

反思2: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呢?原因是“同向不等式两边分别相加所得不等式与原不等式同向”这一性质是单向的,用它来做变形,是非同解变形。以上解法为了求得a、b范围,多次应用了这一性质,必然使所求范围扩大了,从而揭示问题的隐蔽性。

反思3:什么时候可以多次应用同向不等式相加这一性质呢?

本题可以采用特定系数法、换元法、数形结合法等。

另外,在解完一道题后可引导学生反思,归纳解题规律;在原题上进行编题,探索新命题;通过多题同解、一题多变,促使学生反思,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加强对教学后的反思,在感受、感悟中提升自己

反思1:这堂课让学生得到什么?

新课程理念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得如何、收获怎样。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教师的思维中心必须转移到学生上来,而不是教材、教参、教学内容,只有从学生的角度思考,有效反思才富有实效。

反思2:这堂课学生收获了没有?

教师主要可以从学生的状态入手进行反思:一看学生的课堂参与状态:是积极主动的,还是被动应付的?二看学生课堂答题状态:能不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三看学生课堂思维状态:学生思维是肤浅的,还是深入的?有没有提出富有见解的问题?这些都可供教师反思。

反思3:有没有比这堂课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这应该是一个更高层次的反思,也是一个更具挑战性的反思,是对自我的再提升。教无定法,教无止境,我们应追求教学方法的精致、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四、教学反思的其它方法

教学反思的其它方法还有:观看教学录像、学习理论文献、名师引领与同伴互助相结合、撰写教学后记或反思日记等。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以后的教学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让我们攀着反思这一梯子,快速摘到专业成长的硕果吧。最后,让我们记住法国著名哲学家笛卡尔的一句话:“我思故我在!”让我们在反思中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参考文献:

[1]楼欣荣,赵迎春.反思探究 补漏拓展[J].中学数学,2012(12).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在一起真好作文 第5篇

这次班里组织活动,去星期八小镇,那儿非常好玩,不过门票要80元。我想都没想就报了名,以我的经验,你一定会答应的。一想到马上要去星期八小镇玩,我就兴奋地微微发抖。可让我没想到的是,你居然没有马上同意,而是拿出一张50元的钞票,说:“这是我赞助你的钱,其余的钱都要你自己挣。比如,扫一次地5毛钱,拖一次地5毛钱,洗一个碗1毛钱……”我有点惊讶,不过转念一想,区区30元,怎么能难倒我呢?于是我就开始拼命地在你那儿“打工”。

过了几天,我挣的钱快到80元了,可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票价不是80元(80元是团队批发价)而是150元!你也听到了这个消息,照这样下去我不可能在活动前挣够钱了,你就对我说:“从现在开始,只要每天中午扫地、收叠衣服、按时上床午休,每坚持一个星期就能得到30元。”我松了一口气。之后的日子里,我一直不断地为你工作。你有时对我要求很松,有时的要求却又吓人地紧。

一天中午,我在学校大堂画画,一不小心就忘了时间,等想起来的时候,离午休时间只差10分钟了。我一路狂奔回家,紧赶慢赶把事情一股脑儿全都做完了,然后我冲向房间,套上睡衣就使劲扑到床上去了。“这下就应该没超过时间吧?”我想。这时,你从房间出来了,看了看趴在床上的我,又看了看自己的手表,不怀好意地一笑:“对不起,你超过了1分钟,要扣钱哦!”我立即从床上弹了起来:“才一分钟,没必要这样吧!”“才扣一点钱,没必要这样吧!”你学着我的口气说,两只眼睛直勾勾地看着我,眼神不断向我发出挑战的信号。我也不服输:“60秒而已,你不能松点儿吗?”“不行,我就是这样!”……我和你,你一句我一句,吵个没完没了。终于,你看时间不多了,也早已经被我吵烦了,只好不服气地答应了我的要求。

其实,你没有服输,你在我空闲时抢我的事做,害得我没做到家务,工钱比以前少了不少。我只好天天都抢着做,要不一不小心,就被抢了。在抢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做事变积极了,动作变麻利了:扫地拖地时,不再像以前那样手忙脚乱,把垃圾倒到垃圾铲里时还把垃圾铲碰倒;更不会洗一小时的袜子了,而是只需5分钟,一堆袜子轻松搞定,洗得又快又好!

在一起真好作文 第6篇

我的人生是一条曲线,变直只为遇到你。

风吹开飘零得泛黄的日记本,伤感间思绪纷飞,穿越飘零的时间,空间,想到了你。六年了,六年了。那些快乐,那些悲伤,依旧纷飞在我的心中。

那年的每天阳光直直地照在课桌上,纯真的你与纯洁的我在老师严密的看管下畅谈着理想:“我的梦想就是每天有许多糖吃,上课吃,下课吃,嘿嘿,睡觉我也吃。”“难道你就不愿意给我分点吗?”我嘟着嘴,一脸的委屈。”“当然了,如果我有许多糖,一定给你一半!”阳光照在你清澈的脸上,眼哞里煽动着晶莹。那时侯,我便想:以后一定要和你在一起,吃好多好多的糖……

中间的其他断章已不明晰,犹记你总是“请客”,给我写你新买的钢笔,为我讲你最喜欢的童话……那时侯只有快乐,没有伤感。

由于“三峡工程”被迫移民的你最终还是离开了这个学校,这个家乡。那时的我努力争取“号手”的资格,只为你。

还记得么?那年我穿着一件鲜红的制衣,拿着一把金黄的小号。相同的曲调在长江上久久回荡。休息时刻,你递来一颗糖:“给,以后可没糖给你了!”我抬起头,你眼中又是那么多的晶莹……

那年那月那日,号声悲鸣在江上,久久回荡……

或许这么多年你还记得我,或许这么多年你还想着和我一起吃糖。即使我们不在一起,可是我们这么多年却一直在一起。因为你的回忆里有对我的思念,我的生命里有你的痕迹……

有人说匆匆的你只是我生命中的一个过客,但我认为你永远是我生命里的那份深刻。

在一起真好作文 第7篇

刺耳的发令枪毫无征兆的响起,仿佛一切都按下了快进键。我也只是木讷的跟着周围的人一起奔跑起来。右侧看台沸腾了起来,“加油啊,快冲!”跑道两边,是一群加油呐喊助威的同学,尖叫声、呐喊声在半空中交织成一片。

偶然一个侧身,在跑道内的绿茵地,我看到了她。有些微胖的身子,深蓝色的萝卜裤,是很可爱的女生的模样吧。她似乎也看到了我,朝我轻轻笑了笑。那个笑,穿过燥热的空气,扑到我的脸上。这一笑,使整个喧闹的操场竟有些突兀,却在我们之间洋溢起一种美好。

一圈快过去,肩头似是负着重重的担子,身体里的能量也加倍的流失。力气渐渐耗尽。是不是快坚持不住了?我开始怀疑自己。

又到了起点处。还有一圈了,就剩一圈了。我告诉自己。她依旧站在那儿,见我跑来,也跟着我奔跑。许是阳光太烈,又或是周围人声太过于嘈杂,她用一只手遮挡着额头,一只手高举着,“加油哇!”我勉强挤出一丝微笑,点点头,示意我不会放弃的。阳光从她的指尖流下,清清淡淡,似一条金色的河流,只给人舒服和明媚的感觉。

我拖着沉重的皮囊,迈向终点。当脚下的步子已经机械化,当世界只剩下黑白两色,是什么支撑着我?所有的重负在这一瞬间全部倾泻而下,我的眼前一黑,她从后面接住了我。“谢谢。”我仰起头,轻轻说。

从小学到初中,感谢你陪我走过最美的九个盛夏。

在一起,许是一种无言的幸福,陪伴,是它绽开的花。

在反思中与学生一起成长 第8篇

在以前的教学中, 我经常写一些课后记录, 记载课堂上遇到的一些问题。但并未深究这些问题的发生有什么特别的意义。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 思考学生的每一个异常行为背后的表象和真实想法, 已成为教学行为的一部分。这种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 有地放矢地改进教学的方式, 使我的教学效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使我和学生共同成长。

一、深钻教材要落到实处

在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正反比例的应用题》教学中, 我曾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 照这样的速度, 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五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答, 学生没有困难, 还用了几种不同的方法解答。能否用我们刚学过的知识即比例的方法来解答呢?引导学生理解:根据速度一定, 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所以两次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是相等的, 列出等式。解:设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x千米。

教学反比例应用题时,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 每小时行70千米, 5小时到达。如果要4小时到达, 每小时需要行驶多少千米?”说明题里的路程是一定的, 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关系, 两次行驶的速度和时间的积是相等的。由此列出等式。

解:设每小时需要行驶x千米。

解出 x=87.5

在老师的引导下, 同学们很快掌握了正反比例应用题的格式和解法, 也很简单嘛!谁知在随后的练习中就发现了问题。

首先是家庭作业, 作业前专门要求学生用比例的知识解答, 一部分学生还是用以前学过的算术的方法解答。为什么会这样呢?“老师, 用以前的方法解答简单, 只要我做对, 就行了。”看来同学们对新知识还是有畏难情绪的, 可是我们不能老是停留在过去, 看来只有硬性规定了。

在作业中慢慢发现了别的问题, 比如:明明是正比例的应用题却列成了积相等的反比例的形式。成反比例的, 却列成了比值相等的正比例的形式, 而且答案还是正确的。开始遇到这种情况, 我会毫不犹豫地打上个叉。后来发现这种错误不是一两个同学存在, 于是改作业的笔放慢了速度。细细琢磨一下, 却发现了问题, 有些题是属于模仿正反比例应用题的格式, 对意义理解不透彻, 硬凑的答案。但有些题仔细想学生的解法还是有道理的。成反比例的应用题用正比例也是可以解的。比如:

相关联的量是 (每天用的数量) 和 (用的天数) , 每天用的数量随着天数变化, 总数量是一定的。因此, 每天用的数量和用的天数成反比例关系。

在教学中, 只关注了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 而没有关注“同一个量的两个数的比和相对应的另一个量的两个数的比刚好相反。”导致了学生用反比例的知识解应用题只可能想到一种方法, 问题的症结可能就在此。教学反比例的意义时, 对成反比例的两个量的观察不够充分, 分析不够透彻, 使我对反比例的意义的理解仅局限于教材的表述。这就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中, 深钻教材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 而应落实在行动上。

二、我要走进孩子的世界

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思想, 它体现了学生自主开放的原则。

记得以前我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时, 总要运用多种手段讲解“破十法”。先摆小棒, 再在投影上演示, 然后让学生模仿操作, 最后填空。光是如何填空就用很长的时间, 填空后还要带着学生把口算过程多说几遍, 可是做练习时, 有的学生还是不会, 只好给他们再吃小锅饭。而课改后, 通过设置一个“我只有8元, 想买一辆36元的赛车, 还要再攒多少钱?”一个生活情境, 激起学生极大的兴趣, 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去解决问题。通过询问, 得出了这样几种计算方法:

方法1:通过摆小棒得出:

方法2:通过摆小棒得出:

方法3:口算得出:

方法4:36-8=?想:8+ (28) =3636-8=28

方法5:一个一个减出来:

36个1减去8个1是28个1

方法6:父母教的:

不问不知道, 一问吓一跳。

“你的想法是什么?”、“你还有其他的解决方法吗?”这种问法和以往的“跟我读”、“像我这样做”这种语言上的变化这么不同, 居然产生了如此奇妙的效果。

以往我们教数学, 教师只是教方法, 问结果, 只要结果对了, 就算学会了。很少去问学生是怎样想、怎样算的。我突发奇想:当堂统计一下学生最喜欢用哪种方法算。结果表明:用的最多是第2种方法, 即从36中拿出10, 用10-8=2, 再把剩下的数相加。其次是连减法即方法3, 第三才是“破十法”。方法5有几个学生用, 而方法4和6只有个别学生用。真是出乎我的预料, 学生想的方法比我设想的多得多。这次的教学感想是, 我要多和孩子交流, 要走入孩子的思维世界。

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在一年级上册我上了《买铅笔》这节试教课。在教学15~9的计算方法时, 课本展示的几种方法都是让学生摆小棒体现出来。通过开学近两个多月的观察及了解, 我发现同学们在20以内进位加减法计算时有一部分同学需要借助实物, 如小棒或教具。这部分学生还特别喜欢借助手指, 你看:在口算时, 他们右手拿笔, 左手五指伸开对着自己, 手指一屈一伸, 像在做手指操, 右手很快写出答案, 使用手指, 这对他们来说, 是得心应手的。另外一部分同学已经熟练地运用凑10法, 或别的方法, 直接看着算式计算而不需要借助实物。显然书上提示的方法 (摆小棒) 已不适合现在的学生。因此在教学15~9, 探讨计算方法时, 我没有让学生全都去摆小棒, 而是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摆小棒, 数手指, 或者想一想。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尊重他们不同的认知方式, 我认为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在交流计算方法时, 我发现了一种现象, 那就是同学们算的快, 但让他讲讲他是怎样计算的时候, 却很慢, 或者说不完整, 感觉很吃力。为什么会这样?课后我想了很久:如果问我们的老师15-9=?也一定是脱口而出, 而你是怎样想的?也要停顿下来思考我是怎样计算的?综合原因是:一方面我们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有限, 另一方面目前我们的教材是基于学生不会算的基础上编制的, 而事实上我们的学生在幼儿期间很多已经学会了, 也就是说已经在二楼的他们, 要上三楼, 必须回到一楼重新来过。就好比我天天在走路, 突然间你问我, 走路时, 我是先迈左脚还是先迈右脚, 那我一定要停下来, 想一想才能告诉你。

通过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和课后分析, 我认为操作是手段不是目的, 学生能够通过思维活动进行计算, 就不必要操作小棒。操作活动要适量, 适度, 并非多多益善。

在反思中与学生一起成长 第9篇

1.就不同类型的习作例文,仔细审题,弄清题意,力求切题、不偏题。

2.走出素材匮乏却又熟视无睹的怪圈,借一双慧眼,发现生活中的明珠。

3.对习作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进行再认识,挖掘写作素材深层次的内涵,写出新意。

4.从“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要求出发,反复修改习作的语言形式,使其更好地体现题旨。

亚圣孟轲说过:“心之官则思。”清代思想家唐甄也说:“心,灵物也;用则常存,小用则小成,大用则大成,变用之则至神。”他们的论断,同《学习的革命——通向21世纪的个人护照》一书中关于“世界上最不同寻常的未开垦疆域是我们两耳之间的空间”——“开发大脑”的论述,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至于古人奉为自我修养准则的“吾日三省吾身”、“扪心自问”等,则表现为强烈的反思意识。这对教师来说,就教学工作进行行动反思,应当是自己成长的阶梯,因为反思“不仅是回顾过去,或意识到认知过程,而且是为了指导未来的行动”;它有利于促进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通过反思使自己的专业引领更为有效,通过行动反思可以让自己走出无知和狭隘。可见,反思是教师成长和自我发展的基础,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这正是反思的理论支点。不仅如此,在基础教育中,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让学生学习怎样学习和学习怎样思考”,这比“学习什么更为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我遵循华东师范大学熊川武教授在《反思性教学》的专著中说的那样: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把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与教师“学会教书”统一起来,以谋求“教学相长”,全面发展。

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同时,引导学生正确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将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清晰地表达出来,把心中之意化为笔下之文,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目前,社会上浮躁的风气对学生不无影响,学生生活相对单一化、日趋“快餐化”,以致在写作中往往表现得题材匮乏,无话可说,或者用一些小学里写过的东西来应付交差,为作文而作文,或者虽有些素材,却又不能根据题目的要求正确选用,只是信马由缰地做些一般化的叙述……如何让作文教学真正发挥作用让学生写出“我手写我心”,神采飞扬的文章呢?在教学实践与反思中,我进行如下的探索。

一、就不同类型的习作例文,仔细审题,弄清题意,力求切题、不偏题

审题是通过对作文题目的思考和分析,弄清写作的范围和重点,确定文章的中心。审题是写作的第一步,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文章的成败。然而,以前我忽视审题的重要性:《秋天的故事》就以秋季景物特征为线索,从不同角度描写了入学以来几个不同的秋天,从而展现自己在初中阶段对学习的认识和逐渐成长的过程,而忽略故事,缺少具体的故事情节;《_______的一天》,忽视题目中“一天”的范围,写成了几天、一件或几件事。《我的家庭》,写成《我的爸爸》或《我的爷爷奶奶》。这些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引发的思考,让我认识到只有在审清题意,明确限制的基础上,才能长袖善舞地去争得表达和创新的自由。

于是我开始有意识地跟踪学生的审题状况,强化审题训练。例如一位学生在习作题为《我们拥有_______》一文时,写了《我们拥有阿Q精神》,写的是面对困难,“我们”保持一种自信、乐观、勇往直前的心态,这明显与人们对“阿Q精神”一词含义的一般理解不符,为此,我找他谈心,让他明白什么是鲁迅笔下的“阿Q精神”,什么是加引号赋予特殊含义的、对人生持豁达、自信、积极乐观态度的“阿Q精神”。后来他将题目改为《我们拥有一颗平常心》,并按“平常心”的意思修改了文章。我把原稿和修改稿同时发给学生,让学生进行比较,重新审题,明白文不对题是大忌,正确审题并按文题要求习作的重要性。

经过几次的训练,我发觉学生对审题开始重视,并掌握一定的审题方法。即分别对作文题目的命题意图、选材范围、写作重点、剪裁详略等方面进行分析、推敲,再归纳总结,以明确习作的要求。如:《生活教会我_______》。限制的范围——“生活教会我”,要求学生选材于生活,体现自己在生活中感悟到的道理和某种实践能力;写作的重点——“_______”,如果是“自信”,就要把生活中的某件事怎样使自己从不自信到自信的过程写具体;而要体现“会”字,就要反映在明白道理后如何自信地去面对困难,并战胜困难。经过这样的写作指导写出来的文章,诸如《生活教会我独立》、《生活教会我勇于创新》、《生活教会我乐观》等等,不仅做到了切题,不偏题,而且取材于生活,很有真情实感。

二、走出素材匮乏却又熟视无睹的怪圈,借一双慧眼,发现生活中的明珠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的这句名言,我在读大学时就知道了,可照着说容易,要做到就难了。尤其是在生活快节奏的今天,浮躁的心态往往使我们无意顾及身边和社会中美好的风景,以致不能领略美、感受美,这就出现了习作中素材匮乏却又对生活素材熟视无睹的怪现象。于是照搬照抄作文选时有发生,写《我的新同桌》便是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老面孔;写《难忘的往事》,便是公交车上,小学生让座的举动教育了“我”;缺乏写作素材,同一素材反复使用,诸如踢足球、小学生活、爸爸送我上学、妈妈爱我等等屡见不鲜。这样的写作失去了其真正的意义,与习作要求背道而驰。

2006年,学校初中教学楼前的两棵古松分别在台风和雷雨的袭击下,拦腰折断,只好锯断拖走,重植新株。其间,便有学生围绕这件事在“随笔”中进行具体描述或评论。其中,一位学生从校园内古松所蕴含的文化积淀这一视角,观察那被锯断拖走后挖开的树桩,只见它的树根仍旧牢牢地抓住土地,盘根错节,由此想到老松树的生命力顽强而坚韧,一刻也没有放弃对生命的渴望与追求。这是一篇多好的源于生活,善于发掘美,并反映美的习作呀!他对于树根的洞察力,让我眼睛一亮,他的文章给我以莫大的启迪,生活中处处有美,关键在于打开心灵之窗,去发现!于是,我把这篇文章修改好,印发给学生,借这位同学的一双慧眼,让学生从人人都看到古松的被击被锯,却写不出这样的文章的反思中,感悟如何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和发现,不断积累写作素材。

有一次,班级的窗帘架坏了,班长请校工陈师傅修理,我让学生仔细观察陈师傅修理窗帘架时的动作、语言和神态。窗帘架修好后,我又让学生代表向有关方面了解陈师傅的事迹:他是一位共产党员,军人,退伍后来到我们学校,负责全校的设施维修工作。安装玻璃、修门锁、换日光灯;老师们的办公设施坏了,只要一个电话,陈师傅就会立刻赶来修理;学校的热水器堵塞,也是陈师傅第一个用手掏出污物,疏通下水道等等。这是一个很好的写人的素材,我让学生写进“随笔”,引导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积累素材、思考感悟的习惯。

同学们现在面对作文,抓耳挠腮者逐渐减少;考场上,一气呵成者渐渐增多。

三、对习作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进行再认识,挖掘写作素材深层次的内涵,写出新意

没有思想的灵魂,就像没有望远镜的天文台。思想之于人类是如此重要;思想认识水平的高低对于文章立意的深浅尤为关键。写作和修改的过程是提高思想认识水平的过程;较高的思想认识可以深化文章的主旨,提升文章的思想内涵。那么如何通过习作和修改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使之既能体现时代脉搏,志存高远,又能脚踏实地地写出真情实感和生活情趣呢?

例如:我班班長工作积极,学习也有热情,但不够踏实。春游朱家角回来,写了一篇题为《生活教会我实在》的文章。讲的是在赴朱家角春游时,为了追求“怀旧”、“复古”才“酷”的所谓“时尚”,在那古镇买了一只绣有“为人民服务”字样的军用挎包,回来后就在别人面前炫耀不已。后经家人指出,才发现自己的“不实在”。看到这篇习作,作为同去同回又天天跟他见面的我,并无此事的印象。于是我找他谈心,才知道“为求时尚,买挎包炫耀于人”的情节是虚构的。对此,我充分肯定他要“学会实在”的立意是对的,是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写出真情实感来的。但是,虚构的情节本身的“不实在”却是与文章的立意背道而驰的,不是“学会实在”,而是“显得更不实在”。希望他在对习作进行再认识的基础上,从认识并改变这样不踏实的习作态度入手,写出怎样“学会实在”的过程来。就这样,他又写了“修改一稿”,“修改二稿”,挖掘了写作素材深层次的思想内涵,体现了文章的主旨:生活教会我实在。讲评时,我把他前后的三稿印发给大家,作为教学材料,让学生进行比较讨论,做出评议,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如何对习作的素材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进行再认识,懂得“多一次修改,就多一次认识”,就能深化文章主旨,并通过这一过程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

再如:另一位学生的习作《难忘的白毛巾》,文中讲述的是妈妈生病时,“我”用妈妈在工作中获得的奖品——白毛巾敷在妈妈滚烫的额头上为她降温、为妈妈倒水吃药,妈妈非常感动,令“我”难忘。文章的中心起先定位在一向不会做家务的“我”对妈妈的爱。对此,作为指导者的教师,就不失时机地启发她进行再认识:仅仅是体现了女儿对母亲的爱吗?还有更深刻的内涵可以挖掘吗?后来,这位同学又由“白毛巾”联想到妈妈曾用它敷在“我”的额头上,为发高烧的“我”降温,再联想到妈妈为“我”做的一切,这才意识到:和妈妈对“我”的照顾比起来,“我”做这点儿事是微乎其微的。原来,“我”对妈妈赋予自己的爱已习以为常,无动于衷了,而妈妈对“我”给予的一点儿关心却是那么感到欣慰和满足:母爱实在是无私而又太伟大了。于是,体现了较为深刻的思想内涵。这些实例都给我和其他学生以启发:“客观事物”的确“不是一下子就能认识清楚,认识完全”的。就这样,反思,再认识,也提高了习作的效益。帮助我和学生拓展了思路,挖掘了写作素材中深层次的内涵,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四、从“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要求出发,反复修改习作的语言形式,使其更好地体现题旨

清代文学家袁枚说过:“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诗文不厌改,文章出苦心”,好文章是改出来,然而现在的许多学生写过算过,对教师的批语和修改处,也只是瞄一下,不做反思,更不修改。于是,我收集并学习关于诗文修改的论述和相关的资料,诸如何其芳的《谈修改文章》,鲁迅《藤野先生》一文改动一百多处的影印稿及每一处修改的说明,吴晗的《谈骨气》原稿与修改稿的对照等等,用来指导自己的工作。接着,我本着“正确理解和运用”的要求,我在摘录学生习作中富有表现力的句、段,供大家欣赏、借鉴的同时,常常留意学生习作中出现的语法错误和逻辑错误,收集在册,稍作调整,使每句的错误类型单一,打印或制成多媒体软件,让学生发现错误,判断其属何种类型,思考如何修改。在作文讲评中,我常常把习作原文和修改稿同时印发给学生,让学生比较两稿在运用语言文字方面的变化,思考为什么要这么修改,并要求学生任选若干处进行点评,还鼓励他们提出进一步修改的意见。

以上是我在写作教学方面按照反思性教学的理念,力求“教学相长”得到的启发以及作文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华东师范大学

2.〔美国〕珍妮特·沃斯.学习的革命——通向21世纪的个人护照

3.〔新西兰〕戈登·德莱顿著.顾瑞莱陈标许静译

4.何其芳.《谈修改文章》

5.庄翎.《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青岛市李沧区教师进修学校

在一起真好作文 第10篇

当北京奥运会鸟巢的上空袅袅升起刘欢和莎拉的天簌之音“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来吧,朋友,伸出的手,我和你,心连心,永远一家人。”时;当姚明拉着小林浩走进鸟巢万人的欢呼声时;当我穿上新衣服,背上新书包,坐在明亮的教室的时候,远方四川的你们是否能感应到在遥远的浙江有一位和你们年纪相仿的同学无时不刻在想念着你们,关心着你们……

虽然你我不曾相见,也不曾相识,但是这场灾难把我们的心连在了一起,不知你们是否找到了亲人,是否恢复了健康,是否重新回到了校园,是否又绽开了美丽的笑脸。四川的同学们,虽然你们在这次灾难中失去了很多,但我们同样为你们难过、悲伤和哭泣。也同样为你们在灾难面前的乐观、勇敢、坚强,毅力所感动和佩服。当我看见林浩在开幕式上和姚明叔叔出场时那坚毅的神情和不畏的举动,让几十亿人们为之震撼,难怪国外的记者会发出“少年强,则中国强。”的感言。当我在新学期的第一天看到的《开学第一课》的宣传片,四川桑枣中学的姐姐哥哥们的精彩逃生表演,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形象的教育课,让我们知道了一个团队的力量。如果你们也能有他们那样的校长就好了。

四川的同学们,知识守护生命,让我们都记住“潜力、团队和坚持”。远方的同学们,残奥会上,北川折翅“小天鹅”李月面对世界又重新起舞,她仰望夜空,为自己的梦想而舞,为四川的父老乡亲而舞,为自己罹难的同学而舞,为在那片满目疮伤的土地上昂着不屈头颅的人们而舞。远方的同学们,相信你们是林浩们、是李月们,不会放弃自己的梦想,不会抛弃自己对梦想的追求。记住,我们是一家人,我们永远在一起。

在一起真好作文 第11篇

我的老家在美丽的农村,那里鸟语花香,沁人心脾的稻香,美丽无比的知更雀,花丛中翩翩起舞的蝴蝶,小溪中黑黝黝的小蝌蚪,印象最深的,要数家乡的河。

那条河虽然名气不大,却有个响亮的名字—渠江。渠江两岸都是山,山连山,山靠山,像一个个保卫渠江的护士,渠江的水无比清澈,在上百米的高空中都能看见河中的石头。那时,每到夏天,我就要和几个小伙伴去河里捕鱼。不知是因为什么原因,河里的鱼特别多,用小网一捞,一两条活蹦乱跳的鱼就展现在你面前,我们每去捕鱼,都会满载而归。最喜欢的还是到河边去捉小蝌蚪。

那是个春风明媚的下午,我约好两个小伙伴去“捉蝌蚪”,来到河边,呵!小河边的蝌蚪可真多,有的已长出两条后退,有的还是“原来那样儿”。我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小勺,在小河边轻轻一舀,满满一勺的蝌蚪就展现在眼前。我们忙得不亦乐乎,等舀了三勺后,我看看放在小碗里的蝌蚪,不免觉得有些可怜。是啊!它们只是一些幼小的生灵,它们生活在大自然中,它们如果失去它们赖以生存的地方,就会痛苦地离开这个世界······想着想着,我对两个伙伴说:“咱们把这些小蝌蚪放了吧。”“放?为什么?”“不为什么。”我不由分说,立即把小蝌蚪放了,那两个小伙伴因此生我的气,可我的心里却很高兴。

在一起真好作文 第12篇

一大早,奶奶就出门了。那时,女孩还睡意正浓,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

到了晚上,才刚起来,一开门,餐桌上摆着各种各样的野果:梅子、草莓、野葡萄、苹果……突然,奶奶把一个大锅端了出来,一开,“哇!”女孩叫道,马上就搂住奶奶,还大声地说:“谢谢奶奶!”原来,是一只烤鹅,她心想:“奶奶这么老了,还那么疼我,我要给奶奶一个鸭腿。”于是,女孩便扯下一个鸭腿给奶奶,说:“奶奶您吃吧!”奶奶说:“奶奶老了,咬不动了,还是给我的乖孙女儿吃吧!”于是奶奶又切了一个鸭腿给女孩吃,他们边吃边唱歌,高兴极了!

有一次,女孩生病了,奶奶就想办法治好女孩的病,可他们又没钱去看大夫,奶奶只好去深山里采些草药来给女孩吃,可是还是治不好,病越来越重,奶奶看到女孩痛苦的样子,伤心极了!就在这个时候,奶奶头脑里便出现了一个念头:采灵芝。于是,奶奶冒着生命危险去采灵芝。经过重重的危险,奶奶终于把灵芝得到手了,回到家后,又要蒸,蒸完了还要一口一口的喂往女孩的嘴里面,顿时,女孩哭了起来。可不是吗!换作我,我也会哭的。

还有一次,到女孩的生日了,她们没有钱买生日蛋糕,也不像上次那样有野鸭吃,奶奶就对她说:“睡吧!到了晚上一切都会变的”晚上,女孩等了好久好久都不见奶奶回来,就睡着了。不一儿,奶奶轻轻敲了一下门。女孩开了门,飞快的跑了出来,看见桌子上有一桌的好吃的“食物”奶奶说:“这个山鸡留着明天再吃吧!”“这个热狗送给山区的那些小朋友吧!”……她们又抱在一起。原来,那些“食物”都是用彩纸做的!

《在一起真好》教学反思 第13篇

关键词 文本 积累 方法 技巧 范文 点评

语文教学包括讲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两大板块。一般的语文教学方法是教师将需要进行讲读的课文与作文课完全分开来进行教学,认为两者联系并不十分密切,而且也很难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于是在讲读课上只进行范文教学,不搞作文教学,关于作文教学的内容或存在的问题则放到作文课上去解决。这种教学方式导致的结果,无形中留给学生一个错觉,似乎讲读课文与写作文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有的学生甚至更错误地认为不上语文课照样能写好作文。多年来,我在讲读课上努力探索与将两者相结合的方法,大胆实践,除结合讲读课进行改写、缩写、扩写、补写(想象片段)、写作读后感等多种作文的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之外,还在以下几个 方面进行了尝试,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立足文本,积累素材

文教材,还是我们的省编初中语文教材,其入选范文,总体上说是古今中外文章中的典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古今文章的水平。这就为在讲读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运用范文向学生提 供写作材料,帮助学生积累写作资料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学生在写作文,特别是在写议论文的时候,往往觉得没有什么内容可写。这除了缺乏生活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她,他们阅读的范围太狭窄,知识太贫乏,占有的写作资料太少。根据这种情况,在讲读课中,我特别注意将范文中的内容教给学生作为写作材料,作为学生写作的“流”。譬如,我把毛泽东的《别了,司徒雷登》、吴晗的《谈骨气》、鲁迅的《〈呐喊〉自序》、陶铸的《崇高的理想》,以及江泽民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等课文中关于爱国主义方面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英雄事迹、理论阐述及名言佳句等介绍给学生;对《廉颇蔺相如列传》、《荆轲刺秦王》中廉颇、蔺相如、荆轲等历史人物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颂扬或批判。这样就为学生写作以爱国主义和革命理想为内容的作文提供了材料。同时,我在讲课时,非常注意启发学生对范文中提供的写作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加以灵活运用。

二、学习方法,把握技巧

在讲读教学中,许多教师经常是从鉴赏的角度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作品的写作特色。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云山雾罩。在学生的眼里,他们总觉得课文中的那些写作技巧是与自己的写作实际无缘的,是典型的用不上的“阳春白雪”,因此,学生对教师们津津有味地讲解范文的写作特色不大感兴趣。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求把讲解范文的写作特色同引导学习和运用范文的写作技巧结合起来,让学生从范文的写作技巧中吸取写作经验,然后逐步地将它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例如《荷花淀》、《百合花》、《药》等课文中关于人物动作的细节描写就是作品的一个重要特色。

我在讲解作品的那些写作特色时,密切联系学生描写人物时往往只满足于人物动作的笼统抽象的描写而不能给人以具体且细微的形象这个实际,在启发学生体会课文中关于细节描写的内容时,非常明确地告诉学生,细节描写成功的关键,一是用好动词,二是抓好动词的修饰语的运用。如鲁光的《苦练》中有这样两段关于人物的细节描写:袁伟民从筐子里抓起一只球,突然向她扔了过去。招娣敏捷地往后退了几步,稳稳地将球垫了起来。不等 她站稳,“砰”的一声,又一个球从教练手里飞到她的左边。她斜身飞一般地迎了过去,球垫起来了,人却摔 倒在地上,她就势一个滚翻,又从地上站了起来。她的加练任务是救十五个球。如果失误一个,就算负一个球。她玩命似地向球飞扑过去,滚翻起来……渐 渐地,她的双眼发沉了,脸色苍白了,但她仍然不顾一切奔跑着,飞扑着,滚翻着。当救起第九个球时,她倒 在地上起不来了。这里连续的动作细节描写之所以出色,关键是运用了一连串恰当的动词,以及用来修饰动词的状语。学生对动词的运用比较重视,而往往忽视对修饰语即状语的运用。

三、巧用范文,点评习作

通常的作文教学,老师们往往在学生们作文之后,一个学期中进行为数不多的讲评,将学生们在作文中存在的问题集中起来讲,但缺少讲评的参照文章,学生常常有过眼烟云的感觉。我的作文讲评,除了在作文课进行作文讲评外,更多的则是把学生作文中的优缺点带到讲读课上去讲评。这有个明显的好处,就是把范文当作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照出学生作文的瑕疵,使学生们从对比中得到启发,受到教益。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对课文的欣赏鉴别能力,又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写作能力。

学生在作文中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写到眼睛时总爱用“炯炯有神”、“水汪汪”、或“暗淡无光”等词语形容人的眼睛,这当然比不用这些词语去描写眼睛要好多了,但千人一眼,如同一个模子里铸出来似的,这就把人们本来是千差万别的眼睛写得既熟又俗了。在學习《祝福》中的祥林嫂的肖像描写时,我把作品中对祥林嫂眼睛的描写作为教学的重点之一。鲁迅笔下的祥林嫂,第二次来鲁镇时,她“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祥林嫂在土地庙捐了门槛后,“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而她在生命行将结束的祝福前夕,则“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而祥林嫂在这之前遇到“我”时,要问“一件事”,“她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

四、总结

在一起真好作文 第14篇

时间像流星般逝去,流进时光的记忆,但同时时间也对我们敲响了警钟,冲刺过去的我们,面临着分离。记得,刚刚踏进校门的那一刻,怀着好奇与惊喜的心情踏入了漫长而精彩的初中生活;记得,当初那一张张陌生的脸孔,真诚,无知,可爱,记得,和每个人说第一句话的心情。

每个人相识,相知是一种缘分,感动慰心,是一种情感。幸福的时光总是不长,小草青了三次,枯了三次;花开了三次,也谢了三次;转眼间,三年时间如梭般飞快,匆匆滑过。我们曾经一起奔跑,有说有笑,有打有闹,我们曾经度过彩虹般的日子将会留在我们记忆深处。

在这分秒必争的日子里,也就意味着我们求学旅程中另一个转折点,三年的风雨同舟我们有共同多的目标,初中生活奋斗的情景历历在目,就好像一切犹如在昨天。纯真年代在我们踏进校园的那一刻就上演了,一点一滴写下了情感的章节。开始我们都是孩子,最后渴望变成天使,最后的冲刺我们努力奋斗。冲过之后我们就要分离,三年时间,创造了我们这个温馨的集体,我们分裂过,团结过,奋斗过,最后我们还是彼此扶持着。虽然中考过后我们就要分离,但是友谊日久天长。我知道“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但我更相信“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我们在一起的日子,同甘共苦,挥洒汗水;我们一起谱写辉煌,眺望远方。这期间我们改变了许多也经历了许多,懂得了情感,懂得了珍惜,更懂得了不舍。

在一起真好作文 第15篇

小时候,你带我出去玩,你说我的笑容是世上最美丽的。

长大后,你倾尽所有来满足我的愿望,你说只要我开心,你什么都愿意。现在,我回忆起和你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又看到你逐渐变白的头发,我是那么的不忍心,因为我想永远和你在一起,母亲。从小到大,你没少为我操心,为我付出,为我劳作,而我有时却是那么不尽人意。记得又一次,我和你吵架,原因是我不好好学习,你知道以后非常生气就把我叫到你那里,你对我说如果我不好好学习,就不会有出息……这类的话语我不知道已经听过多少遍,我再也受不了你的唠叨,便和你大吵起来。你看到这么不懂事的我,伤心的留下了眼泪…..你的哭声惊动了爸爸,于是爸爸就过来安慰你,并且让我给你道歉。

我不肯,即使我已知道你的心碎了一地。爸爸看到这么不懂事的我,大怒之下准备打我一巴掌,可是我并没有感觉到,因为你替我挡了一巴掌……看到你的举动我的心颤了一下,也就是这一天我知道了一个关于你的事,这件事就发生在你生我的时候。听爸爸说,你在生我时大出血,抢救了五个小时,输了好几个人个人的血液……我安安静静的听完你生我所经受的痛苦,又回想起我对你所说过的那些狠毒的话语,我真的觉得自己好不孝。你为我差点丢了性命,而我对你却只是一味的依赖和厌烦……你为我付出了很多,也操劳了很多,你从一个美丽的少女变成了繁忙的家庭主妇,但你还是无怨无悔。为了我,你呕心沥血;为了我,你倾尽所有;为了我,你不惜一切,甚至性命;但是现在我只希望能永远和你在一起……

在一起真好作文 第16篇

妈妈,我想和你在一起。

知道吗?在每个晚上,我都想着、盼着妈妈能够早一点下班。这样我便有了安全感,能够好好的安睡。

每次同学问我,晚上家里有没有人,我都回答:是我一个人在家。同学们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我,他们不知道,一个人度过这漫长的夜是多么的痛苦。

房子里冷冷清清的,非常宁静,连水滴的声音都能听得很清楚。这时,我就会害怕,会感到孤独。只想打开电视,开大声音,让房间变得热闹。没有妈妈,我总是睡不着觉,总是靠这种方法来度过夜晚。

妈妈,我想和你在一起!让我不再孤独、害怕。

我上小学了,家里离学校很远,于是,我每天只好坐公汽回家。每天放学都看到别的同学被自己的父母给接走了。他们看到自己的父母都开开心心的。“在学校过得怎么样?”“很棒”。而我,拼命的在学校门口寻找着我的妈妈,希望她能来接我,可是我每天都以失望告终。

妈妈,我想和你在一起,哪怕你只是来接我放学回家。

我从小就常被人欺负,可是我的妈妈上班很晚才能回来,不知道向谁来喧泄。

我曾问过同学,当自己被人欺负了,你会怎么办?同学的回答是“我会去找我的妈妈,向她喧泄,心情就好很多了”。我真的羡慕这位同学,他能向他妈妈倾诉,而我呢?

我只能躲在被子里忍气吞声,很想哭,但是哭又有什么用啊!

妈妈,我要和你在一起,来消除我的烦恼和委屈。

《在一起真好》教学反思 第17篇

一、借助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亲情意识

亲情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道德水平得以提高的保障。所以,在素质教育下,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要深入挖掘教材价值,要借助恰当的教学方式,确保学生在掌握基本语文知识技能的同时,也为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以及亲情意识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借助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珍惜亲情。

例如,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时,由于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从父母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从而使学生能够正确看待父母对自己的爱。所以,在本节课授课时,我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了下面几个问题:(1)母亲的“精彩极了”和父亲的“糟糕透了”共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父亲和母亲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的评价?(3)父亲和母亲评价的出发点是什么?……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思考上述问题,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生活中父母的哪些话、哪些要求看似不合理,但包含了不同的意义,进而使学生能够正确看待父母对自己的爱,同时帮助学生感受亲情的无私,感受亲情的伟大,以逐步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

二、借助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

随着世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的环保意识有待提高,所以,在小学德育中培养生态意识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道德水平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对比教学来展现学科的价值,同时,在形象、直观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态教育,进而使学生从小树立起保护环境的意识。

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为了让学生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我首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现了文本中所描绘的漓江水的“静”“清”“绿”;接着,引导学生感受桂林山的“奇”“秀”“险”,这样不仅能够加强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对教学目标的最大化实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之后,我再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受环境污染后的桂林山水,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感受环境问题的严重性,顺势对学生开展环保教育,使学生树立起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借助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爱国教育作为德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而且对学生爱国情怀的培养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既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又要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进而使学生在高效的课堂中获得综合而全面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时,我选择了视频教学模式,首先,引导学生观看相关的影片;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五壮士”的行为,鼓励学生在交流讨论中体会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抗击日寇的英雄气概和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进而有意识地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以为学生德育水平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素质教育下,我们要有意识地將德育与小学语文实际教学结合在一起,以确保学生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同时为培养出真正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尽到自己的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朱寿琴.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J].文理导航:下旬刊,2013(8).

上一篇:跳蚤作文550字下一篇:民主党派入党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