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守则规范范文

2024-08-06

学生守则规范范文(精选6篇)

学生守则规范 第1篇

结构练起,过渡到熟练运笔。为此,学校每天下午开设出二十分钟的写字课,而学生的练字都在每天的写字课上进行,由老师辅导着练习,为了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提高教育效果,在学校精心安排下各年级成立了书法兴趣小组,有专门的书法辅导老师负责指导,每周五下午校本课程时间是书法兴趣小组的活动时间。为了保证学生的书法训练质量,各包级段的领导要随时督查,加强评估指导,并把检查结果记录在案,作为教师工作成绩考核的依据。同时学校通过书法比赛,从各班的书法兴趣小组成员中,再选出优秀成员,组成校级书法兴趣班,并专门聘请有声望的书法老师亲临上课。为了让学生的书法兴趣常盛不衰,学校在各种节庆日、重大活动时都增设墨宝献艺“小小书法家大比武”的内容,优胜者将代表学校参加各种比赛。“呕心赢得花枝俏,沥血换来硕果红”,在学校的成果展室里展出的各级各类的奖项足以证明校级领导的决策正确,教师们教学用心。书法正逐步显示出它无穷的魅力,成为平桥区实验小学的重要特色。

二、刻苦训练,墨宝飘香展风采 学校高度重视教师规范教学书法基本功的训练,为此特意为每位教师备齐纸墨笔砚和字帖。并抽查练习效果,经常性的开展“三笔一画”的教师基本功大赛,对不入门者,专门组织粉笔、钢笔、毛笔“三笔字”的书法培训。良好的氛围激发了广大教师的练字热情,提高了大家对规范汉字书写工作的重视,全体教师均能以正确、规范的书写为学生做表率;语文教师均能在教学中正确地进行规范汉字书写的教学,使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一些优秀的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在书法艺坛上绽放出绚丽的光彩。姜云、付朝霞、罗亮霞、张义霞、张卫华、张欣等十几位教师分别在市区“三笔一画”大赛中和全区优质课比武大赛中荣获大奖,他们的书法技艺和板书设计令多少参观者惊叹和羡慕,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之苦寒,实验小学之所以能书香满园,墨宝飘香源于广大教师的辛勤耕耘和不懈追求,那一个个活动,学生的一点点进步都凝聚了实小老师辛勤的汗水,付出了多少宝贵的时光,那一个个活动又是每个实小人不断进取的一个个印记。在实小的这片天空下每个孩子都沐浴着中华民族灿烂的阳光,吮吸着中国汉字和中华墨宝扑鼻的芳香而奋发向上健康成长,规范汉字书写教育为他们搭设了广阔的舞台,而他们就是这个舞台上一颗颗最耀眼的星星。

二、刻苦训练,墨宝飘香展风采 学校高度重视教师规范教学书法基本功的训练,为此特意为每位教师备齐纸墨笔砚和字帖。并抽查练习效果,经常性的开展“三笔一画”的教师基本功大赛,对不入门者,专门组织粉笔、钢笔、毛笔“三笔字”的书法培训。良好的氛围激发了广大教师的练字热情,提高了大家对规范汉字书写工作的重视,全体教师均能以正确、规范的书写为学生做表率;语文教师均能在教学中正确地进行规范汉字书写的教学,使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一些优秀的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在书法艺坛上绽放出绚丽的光彩。姜云、付朝霞、罗亮霞、张义霞、张卫华、张欣等十几位教师分别在市区“三笔一画”大赛中和全区优质课比武大赛中荣获大奖,他们的书法技艺和板书设计令多少参观者惊叹和羡慕,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之苦寒,实验小学之所以能书香满园,墨宝飘香源于广大教师的辛勤耕耘和不懈追求,那一个个活动,学生的一点点进步都凝聚了实小老师辛勤的汗水,付出了多少宝贵的时光,那一个个活动又是每个实小人不断进取的一个个印记。在实小的这片天空下每个孩子都沐浴着中华民族灿烂的阳光,吮吸着中国汉字和中华墨宝扑鼻的芳香而奋发向上健康成长,规范汉字书写教育为他们搭设了广阔的舞台,而他们就是这个舞台上一颗颗最耀眼的星星。

三、营造环境,让实小书法彰显特色 实验小学开展规范汉字书写教育得益于有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当你走进实小校园时,你会情不自禁地被校园优雅的文化环境所吸引,校园里处处彰显着汉字书写的特色,从少先队组织的周一主题升旗仪式到周五的书法特长班的训练让学生都沉浸在优美的汉字艺术的氛围里,我校每周一教务处和少先队就联合为全校师生进行一次爱国主义的升旗教育,每次的升旗都围绕一个主题,而主题的内容则是用规范、优美的字写在红色横幅上,悬挂在升旗台的上方,让每一位师生都能欣赏到一次书法艺术。每周五学校书法培训班开始培训,老师们悉心的指导,学生们专心的练习组成了一幅和谐优美的图画。每半个月的班级黑板报的评比更是小书法家们大显身手的好机会,引起了师生们极大的关注和参与,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建设也倾注了各班班主任和学生对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的情与爱,也吸引了广大家长前来参加,浓郁的班级文化为孩子们学写规范汉字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也彰显出广大师生对汉字书法艺术的不懈追求和高尚情怀,校园的文化墙、文化橱窗无不洋溢着实小校园文化的勃勃生机。规范汉字书写展评,软笔、硬笔书法比赛等课外活动丰富多彩,表现形式多样,不仅在校内引起极大反响,而且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参加了各级汉字书法比赛,有三百多名师生在各级汉字书法比赛中获奖。在我校落实规范汉字书写工作的做法是与学校常规教学相结合,将此项工作作为教师和学生的一项基本功来要求。翻开学校工作的计划总结及各项考评细则;翻开教师的教学手记;翻开学生的作业、日记,规范汉字书写工作的落实情况跃然纸上。写一手漂亮的粉笔字和钢笔字是对教师最基本的定位,也是对学生最基本的要求。因此,每次教学活动,每次评比细则里都将此项内容作为重要依据。如教师开展的三课活动,教师板书规范作为首要条件进行评比。我校教师每周坚持写一篇教学日记,交一幅书法作品已有多年,学生坚持午间练字已收到很好的效果。让规范汉字书写教育走进课堂,尤其是语文教学,夯实语文基础知识,强调把字写工整,写正确既是学好语文的关键,又是扎实训练语文文字功底的主要途径。为此,针对语文教学,学校格外关注,对每一位教师的备、教、批、辅、改、评都做到细细查阅,及时督促,切实将规范汉字书写工作落到实处。同时抓好五个环节:一是语文课上识写结合。语文课上识字教学时,不光要注重生字的音、义,还要重视形体分析,指导写法。原则上语文课学生练字时间不少于5分钟。二是写字课上重难点指导。写字课上老师要做到讲解、示范相结合,深入学生当中相机指导,纠正典型错误,帮助学生找规律(如写左右结构的字可以从三方面指导学生:①看左右两边起笔,收笔高低;②左右两边宽窄度;③左右两边穿插,呼应情况。三是抓语文作业书写。练字目的是用字,要求学生做语文作业时和练字时一样认真书写,做到练用结合,以用促练(期中、期末时,领导小组要对学生语文作业书写情况检查)。四是抓其它作业书写。强化学生“提笔就是练字”的意识,养成学生良好书写习惯,各科老师通力协作,共同要求学生写好字,做到作业整洁。不再误认练字是写字老师和语文老师的事。五是开展多种写字活动。通过开展多种活动,优化写字氛围,促进学生水平提高。各班成立兴趣小组,每学期举行两次写字比赛,评选“星级”写字能手,举办一到两次学生书画展、作业展览,参观书画展等。同时,学校每学期对各班写字水平进行测评两次,奖励优秀,批评落后。凡是不达标的班级,要追究相应老师责任。另外,定期检查不达标班级练字情况,并作记录。

四、从严要求,把规范汉字书写教育落到实处 我校从2005年,就订购河南省地方课程读本《书法艺术》,从一至六年级均开设了写字课。几年来,我们的《书法艺术》课程已逐步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语文、数学等学科一样常规化、制度化。同时,我校认为,搞好规范汉字书写工作,首先要从娃娃抓起,因此,学校格外关注每年的新生一年级,每年9月,学校在一年级教师配备上侧重于普通话好,写字规范的教师任教。在初学拼音,初写汉字的关键时期,教务处人员常下课堂,及时指导,提醒教师进行扎实训练。通过听课纠正,通过同伴引领,通过召开语文教师会,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将规范汉字书写工作变被动于主动,先入为主,为孩子们写规范字打下基础。针对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学校规定二年级学生开始写日记,并进行展评,给予及时肯定,现场发奖。三年级以上的学生不仅要求自己能做到眉睫写规范,还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宣传影响其它同学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同时,在每周五下午的校本课程中,一、二年级开设有写字班,三、四年级开设有钢笔书法班,五、六年级开设有毛笔书法班。近年来,在平桥区硬笔书法大赛中,我校师生选手分别荣获特等奖100多人,一等奖300多人,学校连续2年被平桥区教体局评为书法大赛优秀组织奖,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2008年我校被河南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评为河南省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

五、建全档案,推进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校的建设 在创建活动中,我校语言文字档案工作,严格按照《省教育厅开展规范字书写特色学校建设的通知》的要求立卷,共28卷,由教导处专人负责,条理清楚,便于检查。档案中的资料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学校管理;第二部分普及普通话规范用字;第三部分校内用字。具体为组织机构及管理1卷、语委文件1卷、科学研究1卷、计划总结2卷、制度及制度落实6卷、奖惩制度2卷、教师培训及基本功训练4卷、学生教学活动8卷、规范汉字书定档案 2卷、活动摄影1卷。“讲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人。”目前,平桥区实验小学全体师生身体力行,全力打造学校品牌,努力提高学校品位,犹如皇冠上的一颗明珠,规范汉字书写工作不正装点着平桥区实验小学的风采吗?朝着即定、向着更远,相信厚实的规范汉字书写工作一定会让实小人更自信,更文明。

学生守则规范 第2篇

一、活动目的㈠学习《守则》、《规范》的内容,帮助学生树立的理想信念,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㈡培养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做讲文明守规范的好学生。

㈢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牢固树立规范意识,增强自觉性。

二、班会准备:

㈠准备《守则》、《规范》为内容的题目,并组织学生学习。

㈡排练与遵守《守则》、《规范》相关的节目。

三、班会过程:

㈠揭示主题

班主任:同学们,听说过中国的那句古话叫做“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吗?意思是说做什么事都得讲个规则,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新的《守则》、《规范》,对我们小学生的日常行为提出了新的要求,它教育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今天,我们班将开展“学新守则新规范 做文明小学生”的班会活动,我预祝你们今天的主题班会取得圆满成功,下面请高睿晗、;刘正熙两位同学上台

为我们主持活动,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

㈡开展活动

甲乙: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三(3)班主题班会“学新守则新规范 做文明小学生”的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甲:《守则》、《规范》是新时期小学生必备的素质。乙:学守则,守规范,是我们每个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开端,下面请听朗诵《小学生守则》。

甲:这段时间我们经常学习《守则》、《规范》,我相信同学们对其中的内容相当了解。

乙:这样吧,下面我们进行一个有关《守则》、《规范》的知识竞赛,看谁对它们知道得最多,比一比,哪些同学对它们最熟悉。(知识竞答)

1.规范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2.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第1条内容是什么?

3.《小学生守则》的第六条内容是什么?

4.现行的《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教育部分别于哪年哪月颁发的?

5.请说出五种文明用语。

6.交通方面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甲:我们的队员真厉害,对规范的内容了如指掌,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大家一定花了不少的时间去学、去背。

乙: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有的小朋友却做不到

这一点,你们瞧,这儿就有这么一位,-------小品《明明的早上》

小品《明明的早上》

情节:明明早上起床,衣服妈妈给他穿,牙膏妈妈给他挤,吃饭妈妈喂,上学路上还要妈妈给他背书包。

甲;明明真是个懒孩子,我们可不能像他那样,《规范》要求我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下面请听听

乙:看来,我们班的同学在日常生活中都能自觉地遵守《守则》、《规范》,甲:要做规范的学生,少先队员可得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从一点一滴做起,二5班的学生把想说的话编成儿歌,请欣赏快板《小小学生》。

甲:退一步,海阔天空。

乙:让一让,我们的世界会更加美好。

甲:请把我的歌还回你的家。

乙:请把你的微笑留下,请欣赏歌舞《歌声与微笑》。甲:规范的遵守需要大家的参与,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举手投足的细微之处做起。

乙:通过规范的学习,我们的队员们在养成良好的习惯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你们想知道他们的故事吗?(介绍班级中某某

同学)

甲:让我们的素质及文明展现在一言一行中,下面请欣赏《校园文明歌》。

乙:在人民军队的发展史上,有一首非常有名、人人都会唱的军歌,叫《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首歌伴随着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个个牢记,代代相传,深入人心,久唱不衰。

甲:今天,在我们的校园里,也有这样的一首歌,请欣赏《小学生守则》歌。

乙:在校园里,我们是遵守规范的学生。

甲:在家庭中,我们是遵守规范的孩子。

甲乙:在社会上,我们更是自觉遵守规范的小公民,是遵守社会公德的小模范,是文明的小使者。

㈢结束语:

班主任讲话:首先我祝贺你们今天的主题班会取得了圆满成功,老师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学习中,你们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更好地实现自己的诺言,有信心吗?

生:(齐)我相信,我能行!

齐:本次主题班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东胜区纺织苑小学三年三班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九日

做文明学生》

主题班会教案《学习守则规范

东胜区纺织苑小学

三年级三班

活动总结

学生守则规范 第3篇

“文革”结束后, 中国教育史上出现一次历史性转变, 教育实现了两个转变, 一是由“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向“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转变;二是从“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向“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转变。这一时期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调整时期

这一时期教育的重点一是拨乱反正, 中小学教育走出“文革”阴影, 全面恢复由于“文革”而中断了的教育秩序, 提高教育质量;二是如何抚平“假、大、空”德育对人们造成的伤害和心里的阴影;三是新时期的德育该如何进行。1978年3月5日, 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3条规定:“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 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这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方针在党和政府的文献中的最后一次表述, 此后党和政府重要文献中再无此提法。可以说, 教育目标正在为由“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向“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过渡作艰难的尝试与努力。

1981年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提出:“要加强和改善思想政治工作, 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人民和青年。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 又红又专, 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2]尽管“是沿用了过去的提法”, 但我们不难看出, 教育方针在教育价值取向上, 实现了从单一的为政治服务向为经济建设服务为中心、多元服务取向的转变。《决议》结束了旧时代, 真正启动了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时代。随后, 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并公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教育工作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1983年邓小平为北京市景山学校“三个面向”的题词, 更是明确指出了教育的现代化方向。

由于“文革”时期德育完全被政治教育所取代, 因此, 这个时期德育政策将确立德育发展方向、加强德育建设、关注青少年思想的转化和社会风气的好转等作为当时的主题。以下以《中学生守则》为例略加说明。《中学生守则》是国家对中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的基本要求, 是每个中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教育部在1979年和1981年连续两次颁发了《中学生守则》 (各10条) 。这两个守则之间没有太大的不同, 但较之1955年和1963年的《中学生守则》, 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全国中学生的行为准则, 1981年版的守则精简到10条, 20世纪50年代《中学生守则》中强调的“热爱领袖”“对教师绝对服从”之类的话语也被修改成为具有普适意义的正常行为规范和礼仪要求, 进行同情人、关心人、爱护人、尊敬人的人类良知的启蒙, 这也为之后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制定打下了基础。这个专业性德育文件的颁发, 使德育脱离了“无规范”“高要求”的状态, 避免了德育的随意性, 德育活动逐渐步入正轨。

2.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建立时期

随着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教育体制改革和普及义务教育, 学生的个性发展、个性培养问题渐露端倪, 并在课程领域进行了初步探索, 全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材等在80年代到90年代逐渐建立起来。1985年8月,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明确提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人才”的培养目标。1986年4月12日, 第六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并颁布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这标志着为“文革”所破坏的教育法制建设重新起步, 从此, 法制建设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规范、引导和保障的作用, 越来越得到重视。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总结了四十多年教育曲折发展的历程所得出的宝贵经验,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八项基本原则, 并指出教育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 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这是我国教育法体系中最重要的法律。在《教育法》总则中明确规定了新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3]

这一时期, 由于国情的变化, 德育领域自身开始反思和重新建设。如何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如何教青少年认识我国国情?如何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如何指导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和心理素质方面尽快得到提高以适应社会新的要求?这些都成为德育关注的重点, 也成为日常行为规范要解决的问题。1988年6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首次颁布试行稿, 全文包括五个方面, 共40条, 主要内容包括: (1) 自尊自爱、注重仪表; (2) 真诚友好、礼貌待人; (3) 遵守纪律、勤奋学习; (4) 勤劳俭朴、孝敬父母; (5) 遵守公德、严于律己。这五个方面大致体现了道德教育的几个核心内容, 即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处理个人与自己、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懂得学生的责任与义务, 学会如何生活。同时进一步教育学生增强国家观念、道德观念、法制观念, 懂得什么是正确的行为, 什么是错误的行为;应该怎样做, 不应该怎样做, 通过日常行为的训练逐步提高分辨是非、区别善恶的能力和道德选择与行为的能力。随后, 1994年国家教委正式颁发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通知。首次正式颁发的《规范》, 总结建国以来中学德育工作的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 以中学生的身心特征和思想品德形成规律为依据, 目的是使中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保证中学生健康成长。这也是针对当时中学生养成教育比较薄弱的状况, 希望通过《规范》让学生受到最基本的行为养成教育, 更好地面对复杂多样的社会环境, 达到提升学生德性的目的。

3.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发展时期

与20世纪80年代新潮彭湃、思想飞扬不同, 90年代教育开始出现整合态势, 逐步步入良性轨道发展, 教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这一时期基础教育最重要的时代特征就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德育也逐步改变, 开始了从强迫性、指令性、封闭性而向民主性、互动性、开放性的转变。1999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颁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关于德育, 《决定》强调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 还要求进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 理想、伦理道德以及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国情、形势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这一文件提出了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战略思想, 明确了我国21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2000年, 教育部对德育进行了一些新的调整, 重点指出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增强受挫折和战胜困难的能力, 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2004年教育部颁布了新的《中小学生守则》, 同年9月1日正式实施新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这次修改, 将中小学生守则合二为一, 仍是10条, 反映出目前我国青少年心身发育提前、衔接紧密的特点, 体现了道德的恒定性和遵从道德的连贯一致性。其中, 第2条“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校规校纪, 遵守社会公德”, 第3条“乐于探究,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有益的活动”, 第4条“珍爱生命, 注意安全”, 第10条“热爱大自然, 爱护生活环境”等都是新增加的内容。《守则》只是一些原则性的要求, 一些具体行为的要求都列入到《规范》中。新修订的《规范》更加符合时代特色, 增加了如诚实守信、加强实践、合作意识、创新意识、网络文明、安全自护、远离毒品等内容。“按时到校, 不吸烟、不喝酒、不打架、不做对人民有害的事”, 都是学生伸手可及的“低标准”要求、实实在在的要求;“关心父母健康”“答应别人的事努力做到, 做不到表示歉意”等, 则在体现人文关怀的同时, 让学生感到规范不再是宏大的、遥不可及的大道理, 而是每天都会在身边发生的细枝末节的“小事”。无论是合并后的《中小学生守则》, 还是新制定的《中学生行为规范》,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时代性, 同时也可以看出如此重要的专业性德育文件, 开始走出“假、大、空”的痼疾, 变得更有“人味”, 更加具体化, 更具有适宜性和可操作性。

综观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的德育教育, 可以发现以下重要变化。

1.不断调试过强的政治色彩

无论是宏观教育政策的调整, 还是学生守则等具体的德育文件的修订, 从中都可以看出, 我们正在不断调试教育中过于突出的政治色彩。从“又红又专”到“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到培养“四有新人”, 到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些关键词语的转变也代表了我国德育价值观的转变。“红”代表了一种有色的“道德人”, 是被政治和伦理充斥的没有自己独立存在的“道德人”, 这种“道德人”的道德理想以及对价值世界的追求, 是被外在的道德秩序与社会秩序设计好的、强制的、缺乏个体自主意识的, 忽视了作为独立个体的生活价值、权利与人性的尊严。[4]而之后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对于“又红又专”, 政治色彩就淡化很多, 而且也更现实化一些。

2.坚持以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中心

这一时期对教育方针有了明确而科学的表述, 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也渐入正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是健康人的可持续发展, 体现在教育中, 它力图克服我国学校教育的整齐划一、僵化的性质和偏重学历以及极端的教育管理造成的青少年“心灵的荒芜”。国家连续颁布和修订了学生守则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使我国中小学德育走向“依纲管理”和“依纲育人”的规范化道路,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适宜、具体、可操作的行为规范, 对于学生“丰富心灵”的培养, 文明礼貌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重视青少年成长的过程性和阶段性

学校德育不能脱离经济基础、历史发展以及学生的身心特点, 理想化地对学生提出过高要求。1985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通知》要求“紧密联系青少年不同时期的思想、知识、心理发展的特点, 循序渐进, 由浅入深, 从具体到抽象, 从现象到本质, 引导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由于中小学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 2004年发布的《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针对这一阶段的学生的学习、生活提出了具体可行的、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过程特点的规范性要求。

4.爱国主义教育的始终强调和传统文化教育的回归

1983年, 《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关于加强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的意见》出台, 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从中央的角度第一次专门对爱国主义教育作出部署, 显示了国家对其重视程度, 也使得爱国主义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成为德育的中心, 也成为中学德育工作的关键和核心。“文革”十年, “孝”被认为是封建糟粕的遗留, 曾一度被批判。“文革”后, 经过专题研究以及思想解放, 统一了认识, 即“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改革开放后的《守则》和《行为规范》中才又见到“孝敬父母”的有关条款。

5.法制教育、社会常识教育、国际主义教育、身心卫生和个性发展教育等新德育内容的呼唤

由于中学德育与国家和社会稳定紧密相关, 所以, 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变化总要在德育中体现出来, 尤其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 由于各方面的需求, 会不断增加一些新的内容。在新的《守则》中, 增加了有关法制教育、国际主义教育、个性发展教育等内容。2004年《中小学生守则》第2条指出, “遵守法律法规, 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校规校纪, 遵守社会公德。”在同年颁布的《中学生行为规范》第8、第10条增加了“平等待人, 与人为善”“相互尊重、理解宽容、正常交往、不以大欺小”, 以及第37条“不吸烟, 不喝酒, 不滥用药物, 拒绝毒品, 不参加各种非法组织”等条款。从中可以看出德育内容的发展和变化。

参考文献

[1]宋恩荣, 吕达.当代中国教育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119.

[2]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1:57.

[3]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文献选编[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3:3.

学守则规范,树良好班风 第4篇

国家教委新颁布了《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课堂常规》和《中小学生礼仪常规》,这些守则、法规明确规定了对学生的日常行为、学习、思想等各方面的要求。我读后心中顿感班主任工作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

当我把这些常规贴在教室墙上,学生反响强烈,教室里沸腾了。学生看着、读着、说着、议论着,细细地品味着。此情此景,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我计划组织学生学习讨论,引导学生对照自己的思想、行为说看法、找差距。我肯定了学生的优点,指出了努力的方向。倡导人人争当文明礼仪小标兵,号召学生互帮互助,共同进步。我每天注意观察了解,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评比和总结,这样坚持了不到一个学期,班上学生就变了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班上不和谐的音符也没有了,都懂得讲文明、讲礼貌了。好人好事随处可见,班上的饮水机脏了有人擦,桌椅坏了有人修。

例如,我班王明亮同学,由于是单亲家庭,又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好像老在想着什么事情,自由散漫,下课后与同学疯打,放学不按时回家写作业,惹是生非。在这次“学守则学常规”的过程中,我让他对照守则找自己的长处,他受到了触动,也争着抢着做小标兵,把以前的不良习惯全改了。对此,我感到无比的欣慰。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我利用班队活动对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教育,鼓励学生。学生在润物无声的教育下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总之,我在这些年班主任工作中,悟出一个道理,营造良好的班风是一条不是真理的真理。

小学生守则规范三字歌 第5篇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三字歌

学法规

守校纪

小学生

请牢记 升国旗

要敬礼

唱国歌

要肃立 尊长辈

爱幼小

孝父母

遵教导 会使用

文明语

遇外宾

要知礼 帮残疾

乐助人

不打架

不骂人 要诚实

捡东西 不挑吃 爱整洁 不旷课 上课时 做作业

广播操 保视力 集合时 个人事 衣和物 过马路

小学生行为规范守则「新版」 第6篇

一、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1.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升国旗、奏唱国歌时要肃立、脱帽、行注目礼

2.知校爱校,维护环境。自觉维护校园绿化、美化、净化

3.谈吐有礼,语言文明。使用普通话,不讲粗话、脏话

4.文明交往、举止得体。相互尊重,自尊自爱,男女同学交往举止得体

5.尊敬师长,团结友爱。遇到他人主动打招呼,相互问好,以礼待人,关心他人

6.遵守公共秩序,维护社会公德。不在校园内吸烟,不酗酒,不乱扔杂物,不随地便溺。

二、学生课堂行为规范

1.尊师重道,注重仪表。尊重任课教师,携带与课程相关的书籍、资料、笔记本及必备的学习用具,不做与课程无关的`事情,不在教室吃东西。进入课堂应着装得体、仪容整洁,不随意出入课堂

2.严肃学风,谦虚好学。不迟到、早退或旷课,提前10分钟进入教室并坐好,配合查课工作,因病、事不能正常上课者,事先请假。集中精力听课,参与课堂活动

3.遵章守纪,严于律己。严格遵守课堂纪律,不在课堂上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进行聊天、看电影、玩游戏等与课程无关活动。教学楼内保持肃静,自觉维护教室内及走廊卫生,不在课桌椅、墙壁、讲台、门窗上涂抹刻划

4.勤学惜时,文明礼让。不抢占座位,不以各种方式催促教师下课,课后请教师先行。对检查、督导以及随堂听课的其他老师表示尊重,主动问好、主动让座。

三、学生就餐行为规范

1.尊敬师长,团结互助。尊重食堂工作人员,遇到老师要有礼貌问好,主动谦让。同学之间礼貌待人,互相帮助

2.按时就餐,文明礼让。遵守就餐时间,自觉维护就餐秩序,不得插队、拥挤。盛饭、打菜的过程中注意文明用语。就餐过程中不相互打闹、不相互喂饭、不共用同一餐具

3.讲究卫生,维护秩序。保持餐桌卫生,餐后及时清理餐位,随手带走垃圾。不占位,不抢座,不在桌凳上乱写乱划,不大声喧哗,不敲打餐具,不在食堂吸烟、酗酒

4.爱惜粮食,勤俭节约。爱惜粮食,根据个人实际购买饭菜,不铺张,不浪费。合理处置剩菜剩饭,餐后主动将餐具送归指定地点,以免影响他人就餐。

四、学生寝室行为规范

1.安全第一,节约至上。增强自我防范意识,防火防盗。休息或外出时要关好门、窗。发现可疑人员要立即询问、报告。日常自检自查寝室安全隐患,不携带易燃、易爆物品归寝,不使用各类违禁电器,不私接电源。节水节电,人走断电

2.规律作息,注重卫生。自觉遵守作息制度,不晚归,不夜不归寝,不私自校外租房。保持室内卫生,每天整理寝室内务卫生,履行值日义务。不随地吐痰,乱抛果皮纸屑,不在寝室吃饭,更不得将剩饭菜、瓜果皮壳倒在水池中、室内外、走廊里

3.遵规守纪,文明先行。自觉遵守学校、学院寝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管理、主动配合有关人员的检查与走访,不留宿外来人员,不在寝室饲养宠物,不在寝室内摆摊设点出售、推销任何物品。寝室内注意文明用语,室友之间加强团结,互相关心帮助,友好交往。对来寝室检查、走访、慰问的师长表示欢迎,主动问好、亲切问候,“您好、谢谢、再见”等文明用语应常挂嘴边。

中小学生守则(修订)

1.爱党爱国爱人民。了解党史国情,珍视国家荣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

2.好学多问肯钻研。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表见解,乐于科学探索,养成阅读习惯。

3.勤劳笃行乐奉献。自己事自己做,主动分担家务,参与劳动实践,热心志愿服务。

4.明礼守法讲美德。遵守国法校纪,自觉礼让排队,保持公共卫生,爱护公共财物。

5.孝亲尊师善待人。孝父母敬师长,爱集体助同学,虚心接受批评,学会合作共处。

6.诚实守信有担当。保持言行一致,不说谎不作弊,借东西及时还,做到知错就改。

7.自强自律健身心。坚持锻炼身体,乐观开朗向上,不吸烟不喝酒,文明绿色上网。

8.珍爱生命保安全。红灯停绿灯行,防溺水不玩火,会自护懂求救,坚决远离毒品。

9.勤俭节约护家园。不比吃喝穿戴,爱惜花草树木,节粮节水节电,低碳环保生活。

更多相关推荐:

1.小学生守则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2.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版+守则

3.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守则珍爱生命

4.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守则

5.小学生行为规范守则

6.中学生40条行为规范守则

7.最新中学生守则与日常行为规范

8.小学生行为规范守则(新版)

9.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及其日常行为规范准则

上一篇:年思想汇报结合时事下一篇:车内hdmi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