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诗句的答题思路

2024-05-17

赏析诗句的答题思路(精选5篇)

赏析诗句的答题思路 第1篇

古代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答题示例1: 春行即兴 李 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答题示例2: 游月陂 宋·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3分)[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3分)[参考答案]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1分)。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静。(2分)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诗歌的表达技巧 附:诗歌的表达技巧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4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答题示例1: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第三联运用了夸张手法(步骤一)写出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步骤二),写出了诗人恍若臵身仙境的情景(步骤三)。答题示例2: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③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注]①堵:座。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③轩举:意气飞扬。(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② 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把‚衬托‛答成‚烘托‛也算对)(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①‚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②‚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4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题示例1: 江 村 杜 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突出的语言特点。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参考答案]清新、自然、质朴(步骤一),描绘的清江、梁上燕、水中鸥构成了一派恬静优雅的自然田园景象;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爱;稚子敲针作钓钩的天真无邪,弥足可爱(步骤二)。不作雕饰,自然成趣,生活意味十足(步骤三)。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4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题示例1 : 华子岗 裴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请谈谈‚侵‛‚拂‛两个字的妙处。

[参考答案]‚侵‛字写夕阳余辉逐渐消退的过程(步骤一),展现了诗人在夕阳中一步步下山的生动情景(步骤二)。‚拂‛字运用拟人手法,增强了动感(步骤一),也使人想见山色的青翠可爱、柔和多姿(步骤二)。这两个动词写云光山翠对诗人的眷恋不舍之情,折射出诗人对华子岗的喜爱与留恋(步骤三)。答题示例2 :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问:结合作品简析《旅夜书怀》第三联中的两个虚词‚岂‛‚应‛使用的妙处。[参考答案]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的意思是‚(我的)名誉哪里是因为文章而显扬呢?(我的)官位也真该因年老多病而罢退‛。(步骤二)诗人本是以诗文自负的,而一个‚岂‛字说,表达了内心的愤懑之情。诗人本是想建功立业的,而一个‚应‛字反其意而用,表达了受排挤被罢官的无可奈何的情绪。‚岂‛‚应‛二字,将一个不得志者的 心理表现得颇为准确、精炼、传神。(步骤三)答题示例3: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1)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2分)[参考答案]驿站秋夜难眠图

(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答题示例4: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独行芽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参考答案]用‚日暮‛即落日,‚月初白‛即初升的月亮这两个意象,表现时间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变化,表现作者的孤独寂寞情感。(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分)[参考答案]‚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句中‚穿‛字写出了在萧萧落叶中穿行,而无人相伴的孤独。一人独坐而无聊,一个‚数‛字表现了主人公的动作神态,更表现出闲极无聊的寂寞情感。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1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3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答题示例1: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参考答案]‚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答题示例2:

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得最为强烈和集中(步骤一)。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眺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之情(步骤二)。答题示例3: 山行即事 王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蘋①风吹袖清。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②。

[注]①:一种水草。②酲:chéng,酒后神志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觉,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1)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是如何统领全诗的?(3分)[参考答案]拟人手法(1分)。由首联浮云不定议‚阴晴‛领起,颔联写‚荷雨‛、‚湿‛——下起雨来;颈联写‚日出‛——太阳又出来了。(2分,合情理即可给分)。(2)颈联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参考答案]借喜鹊的喧声表现对‚日出‛的喜悦;雨霁日出,波平如镜,爱水的‚鸥‛尽情地玩乐。有声有形、有动有静,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富有情趣(2分)。诗人精神愉快、神清气爽(1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第六种模式 情感、主旨型

1.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2.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3.答题步骤: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3)抒发什么情感 答题示例1: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步骤一)(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二跳过)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步骤三)答题示例2: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参考答案]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步骤一)作者主要是通过这幅想像的画面,(步骤二)来表现‚思家‛的。(步骤三 题目已经说明情感)(想像1分,画面描绘2分)

第七种模式 评价题型

1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 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2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3答题思路:(1)认真审题

(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

(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4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答题示例: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分析]这是一首典型的诗词评价题型。诗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题者借用西方一句诗来概括其艺术特色,回答时思维要稍稍转个弯。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的写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吴国二女——二乔来展现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

[答案参考]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

第八种模式 比较评价题型

1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2答题思路: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答题示例: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分析]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是问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写出表现手法就可以,当然如果具体说明,也没错。第二问要求分析这两首咏物诗表达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题时,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两方面的内容。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步骤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答案参考] 一)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步骤二)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一)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步骤二)

[特别提示]不论回答何种问题,都应尽量涉及三方面的内容:诗歌相关内容、表达技巧、诗歌主旨。例如第五种模式的示例,答案中已包含内容和主旨两方面的内容,如果加上‚‘折柳’运用了双关修辞,既指听到的折柳曲,又指联想到的现实生活中的折柳相送的生活场景‛,那么就万无一失了。高考诗歌鉴赏题训练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作者是采用什么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观 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这首诗颔联中‚疾‛‚轻‛二字用是极为微妙传神。你对此是怎样理解的?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狩猎的将军的形象?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汉江临泛 王 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都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1)

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3)从整首诗看,作者流露出的感情是

4、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待储光羲不至 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注]要欲:好像。了自:已经明了。空复情。自多情。

(1)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

(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4分)

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此诗的核心字是什么?围绕这个字共写了几幅画面?散文创作有‚形散神不散‛之说,请用这个说法分析这首诗歌中的‚散‛与‚不散‛。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两题(6分)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注]挼,读ruó,‚揉搓‛之意。

(1)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3分)。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来说明。(3分)附:答案

1、(1)答: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或:借景抒情。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

(2)答: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

2、‚疾‛写出了猎鹰发现猎物迅疾俯冲的敏捷,‚轻‛写出了将军纵马驰骋的雄姿。天上地上互为呼应,传神地描绘出从发现猎物到追捕猎物的过程。

全诗借此塑造了一个豪放潇洒、英姿飒爽、武艺不凡的狩猎的将军的形象。

3、答:(1)江水的流长邈远和两岸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的特点。(2)‚浮‛和‚动‛。‚浮‛表面上写城郭在水面上飘动,实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动‛表面上写天空在摇荡,实言波涛汹涌,浪拍云天。(意思对即可)(3)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4、答:(1)①天色已晚。②下起细雨。(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①扣“晚钟鸣上苑”或诗中“朝”、“晚”二字分析作答。②扣“疏雨过春城”分析作答。只摘抄颈联而不作分析的给1分。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2)①盼好友到来的期待之情,或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之情。(1分。意思对即可。可紧扣诗题中“待”字或体味全篇诗情回答)②清早就已经打开层层的屋门;或立起或坐下都在倾听有没有友人车子到来的声音;以为听到了友人身上玉佩的清脆响声,正要出门去迎接,哪知却原来是自己弄错了。(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三点可分别扣“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和颔联作答。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5、答:核心字是‚归‛字(也可说是‚羡‛)。围绕‚归‛字写了五幅画面: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野鸡唤伴侣、蚕儿造窝、农夫絮语。

散:从人物来看,写了倚杖的老人、荷锄的田夫,从写景来看,写了‚墟落‛‚麦苗‛‚桑叶‛ ‚雉雊‛‚ 蚕‛等,看上去非常零乱,但是,这一切却统一在一种情感下,那就是对归隐、闲逸羡慕之情,从这个角度讲,文章并不散。

6、答:(1)写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常插梅花醉‛写了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赢得满衣清泪‛写了词人中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故应难看梅花‛则写了词人晚年没有心思赏梅。(2)例如: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把早年因生活的欢乐闲适而陶醉于赏梅、中年因生活的幽怨而在赏梅时伤心流泪以及晚年因生活的沦落飘零而没有心思赏梅这三个不同阶段的不同 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和飘零沦落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以昔衬今,表现出当时作者飘零沦落、衰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今昔之感和家国之忧)

略谈高中政治的答题思路与方法 第2篇

一、当前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会严重影响学生对政治内容的掌握进度。当前, 政治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教育理念过于陈旧

这种教学上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师生关系僵硬, 令学生敬而远之。这种师道尊严的观点虽然有道理, 但不应过分依赖, 教师想要提升学生对自己政治课程的兴趣, 就必须搞好跟学生之间的关系。二是政治课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 向学生灌输知识, 这种填鸭式的教学不单不会产生好的效果, 还会促发学生厌烦心理的产生, 课堂上要善于调动气氛, 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让他们主动地想要去学习、去思考, 这对提高学生对政治的兴趣、提升教学质量大有好处。

2. 教学方式墨守成规

政治内容的不断更新, 逐步顺应了时代潮流, 课本内容变得越来越新颖, 教师在授课时却还是旧瓶装新酒, 用老套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现在早就过了一根粉笔三尺讲台的时代, 主要采用的是多媒体自主授课。另一方面, 现在教师还在采用传统式教学, 他们过于偏重把知识灌输给学生, 这种机械式的知识传授基本上是毫无意义的。这些墨守成规的教学方式起不到提升教学质量的作用, 反而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解题难度。

高中政治课本内容看起来繁琐无味, 但只要真正提起兴趣去钻研、去学习, 其实是有方法有技巧的, 学生要善于去探索、去利用。

二、强化政治基础, 掌握题型核心

人学习以及处理事情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 它是伴随着自身的不断学习、对知识的逐步掌握而来的, 知识和能力总是相伴相行的。对高中生而言, 政治考试主要是考查他们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状况, 通过考试来准确判断出学生的学习进度以及对政治内容的消化吸收程度, 判断分析过程中可以从试卷表面看到他们对基础的掌握程度。一切难点都不会离开最基本的知识点, 对政治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会严重影响学生的理解能力、答题能力。因此, 教师要想提升学生处理难题的能力,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学生政治基础知识的训练。

政治考试时, 题型选材丰富, 内容复杂, 但即使再繁杂也是以基础知识为参照, 它不会脱离基础脱离课本主干。政治题目的答案不是唯一的,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来自由发挥。只有平时重视课本基础知识点, 熟记教学重点, 深刻掌握学习中的难点, 才能顺利应对各个考试。学生要想在政治题海中如鱼得水, 还需要善于建立各种题型与各类型基础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知识树干。

比如在学习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时, 第一步看到两个公司的概念介绍, 进而是两者各自的特点, 最后要学会去区分二者, 善于从中找出二者在公司资本、股东人数、规模大小等方面的区别, 这样才能全面掌握知识点。

三、掌握解题方法跟技巧

高中阶段的政治考试一般分成主观选择题与客观的非选择题这两种形式。

1. 选择题

想要应对好政治考试中的选择题, 首先要清楚它是为什么而设立的。选择题考查起来简单方便, 一般情况不会出现错判跟争议。它主要筛选的是牢牢掌握基础知识, 具备快速判断能力的学生。然后, 它也考查学生对选择题类型的不同发挥、答题技巧。试卷答题过程中, 不能轻视选择题, 审阅题干的时候认真仔细, 不能掉以轻心, 审阅完毕要迅速判断出此题的主要意图、涉及的关键点、与课本基础联系的紧密点等东西。面对复杂题型要保持头脑清醒, 能够迅速理清不同层次间的相互关联, 看清问题, 然后立即筛选出问题所需要的关键点。

2. 非选择题

非选择题是对学生掌握知识并且消化成功的一种检验, 它能反映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反应迅速或是迟钝的能力。在以往的考试中总会出现千奇百怪的答案, 很大一部分学生会答题不规范。比如答题不用课本专业术语, 出现白话;或者篡改课本理论知识点, 加以毫无根据的主观臆断;再或者是简述毫无章法, 胡乱作答, 也可能是只言片语, 缺少很多关键性内容。出现这种情况, 一方面是基础理论未完全消化吸收, 另一方面就是语言的组织能力有限。当然不仅仅是这两种, 还会有其他多种原因。面对此类题型, 首先要做的就是读清题目, 搞清楚出题者的意图, 然后确定答题点, 围绕重点利用专业术语、理论知识展开答题, 答题过程中一定要条理清晰, 答案明了规范。

四、关注国家大事, 密切接近现实

政治是很注重联系实际的一门科目, 高中生日常需要多读读报纸, 收听新闻联播, 留意社会, 关注国家, 这对学生考试时的发挥、提升思维能力效果显著。现在高考政治题型多样化, 但绝对不会脱离时事, 很大一部分题都是基于近期国家发生的或者关注的大事件展开的。学生慢慢地在实际中思索, 在题型中联系实际, 久而久之便自然能体会到答题的技巧所在。

摘要:受年龄跟心理因素的限制, 政治课程在高中生的眼中是枯燥无味的, 他们对政治毫无兴趣甚至会有厌烦心理, 这对于高中的政治教学会产生很大的阻碍。教师想要提起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提升学生答题正确率, 使其掌握答题的规律、推敲出答题的技巧很关键, 正确的答题思路跟方法是极其重要的。

关键词:高中政治,答题思路,答题方法

参考文献

[1]陈书祥.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思路与规范[J].中学课程辅导, 2012 (5) :97-98.

[2]彭学勇.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24) :53-54.

浅谈高中政治的答题思路与技巧 第3篇

【关键词】高中政治;答题;思路与技巧

在很多的老师和学生的严重,高中的政治理论课是最没有意思的,内容枯燥无味,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学生进行学习时也不知道从何下手,老师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文章中总结了笔者多年来的实践教学经验,通过系统的分析高中政治答题技巧和思路来改变在教学当中出现的问题。

1 把握基础,突出核心

1.1基礎是重点

知识和能力是相对应的,只有拥有了足够的知识,能力才会不断上升。对于高中的考试来说,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考察。通过对基础知识的考察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而且通过对考试的分析可以发现,学生失分主要就是因为基础知识不扎实造成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注重对基础知识教授,对于学生能力和技能的培养都是离不开基础知识的。

一般来说政治试题的内容都是比较丰富的,可以选取的材料也是非常多,答案往往也不是唯一的,出题的基本原则就是一课本上的基础知识点为根本依据,突出重点和主干知识。所以学生在进行备考复习时要以课本上的重点、难点还有热点为自己复习的重点,注意知识之间相互的联系,通过系统复习建立一个强大的重点知识网络体系。

比如说对于税收的定义以及其基本特征的记忆,如果分析总结比较到位的话可以采取下面的记忆方式,税收的含义是由六个方面的意思,主体是国家,目的是实现国家职能,依据是法律,凭借是政治权力,特点是无偿取得;是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然后可以从税收的定义来具体分析税收的特点,税收的主体、依据和地位又说明税收具有同定性;税收的依据和特点又说明了税收具有无偿性;税收的主体和凭借又说明了税收具有强制性。在平时学习时不能只是单纯强调基础知识的机械记忆,还需要加强理解,应为试题不会只是单纯考察对于基础知识的记忆,而是会重点考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1.2主干是核心

基础知识当中的重点就是主干知识,对于主干知识的掌握可以很好的形成知识的网络体系,所以主干知识非常重要。比如说商品的特性,价值规律,市场的调节以及国家的宏观调控,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基本概念的理解,三观,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辩证的否定观以及联系的观点等等一些东西都是需要学生重点掌握,并且整合的,在把握重点的基础上,还需要抓住核心,那就是主干知识,只有这样学习起来才会比较的轻松。

2 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2.1选择题解题方法和技巧

一般高中政治科目试题可以分成主观题和非主观题两个部分。对于考试来说,要想得到一个比较理想的分数,除了平时知识积累和比较扎实的基础知识之外,掌握必要的解题技巧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对于想要取得高分的学生来说。首先对于选择不可以掉以轻心,要认真对待,在审清题干的基础上,确定解题的几大因素,主要包括基本内容、出题的意图,考察的相关知识等。同时明确所给材料当中的主体以及相互之间的层次关系,对于情况比较复杂的尤其需要分析清楚不同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还需要留意问题设问的方式,根据这些最后确定答题需要涉及到的知识和理论。

2.2非选择题解题方法和技巧

非选择题对于学生的能力是一个很好的考察,对于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学生感觉比较困难的题目。在面对这些题目时很多的学生都感觉没有什么话可以说,往往在进行答题时就胡乱的编写。和面对选择题一样,首先还是要明确题目出题的目的,因此首先就是要认真的阅读材料,明确材料的主体和主要内容,然后阅读题干,明确需要考察的知识点,然后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要点进行答案语言的组织。进行答题时思路以一定要清晰,要点突出,积极调动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专业术语,最后就是书写要规范、工整,字迹清晰。

3 坚持联系实际,关注时政要闻

引导学生多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大事,同时对于世界大事也要留心关注。对于政治科目来说,理论联系实际是其最主要的特色,因此每年发生在社会上的大事都可能成为出题的背景,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平时多读书看报,收看新闻,关注时事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开拓学生的视野也是有着积极作用的。比如说2013年是汶川大地震五周年,五年的时间流逝,崭新的水墨镇都江堰、新汶川县城重新出现在人们的眼前。这说明了一切事物是在不断变化、运动和发展的。要坚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如果从经济常识的角度看,汶川等城镇的变化说明了我国经济在不断快速发展,经济上取得的进步非常巨大,只有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才可以这么好的完成灾后的重建任务。其实,积极鼓励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在中的事物,慢慢的学生就会发现课本上学到的东西都是来源于生活实际,两者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让学生主动发现学习的乐趣。

高中政治学习虽然枯燥,但是只有掌握了其中学习的窍门,在进行答题时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平时一定要多关注发生的时政要闻,积极的思考,善于发现。然后在课程的学习时才可以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书祥.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思路与规范[J]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2012(5)

[2]易青玉.高中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J]考试周刊,2012(24)

[3]翁丽娟.初中英语复习中的试卷讲评课浅析[J]中学英语园地:教学指导,2012(30)

赏析诗句的答题思路 第4篇

一、强化基础思路, 把握核心技巧

高中政治和其他学科一样, 基础理论十分重要, 是学科教学的重点。获得丰富的高中政治知识和良好的解题能力是相对应的, 只有拥有厚实的政治基础知识, 解答政治习题的能力才可能得到不断提高。对于高中政治考试来说, 考题主要还是有意识地并有针对性地考查学生对政治基础知识的了解、消化和掌握情况, 并以此激励学生把握好政治基础知识进行分析、探究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能力。在每一次的考试中, 由对学生考试答题情况的分析来看, 他们失分的主要原因就是政治基础知识不扎实。因此, 教师在引领学生进行政治习题解答时, 必须引导学生回归基础知识, 通过基础延伸和拓展相关知识的应用。通常来说, 高中政治试题的选材取料非常广泛, 内容比较丰富, 解答方案不一定是唯一的, 但是试题创设的基本原则是一致的, 那就是以基础知识点为根本依据, 同时突出重点、主干和核心知识。所以, 从这个角度来说,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备考复习过程中, 必须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政治理论基础, 加强各个基础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和互通, 并由此在自己的脑海里重构政治知识网络体系, 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有效内化。例如:在考试过程中, 考试题目涉及有关哲学知识时, 第一反应就是必须确定试题考查的板块是属于哪方面的, 再进一步分析, 考虑其属于哪一子板块的内容, 这样层层推入, 定位到所涉及的基础知识点, 从而把握解题的核心要义。

二、紧盯全面思路, 扣住系统技巧

高中政治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系统性, 其课程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帮助学生构建全面、系统的学科知识结构, 而在高中政治考试中的考题中, 有很多试题的目的就是考查学生对高中政治知识点的全面性和系统性的掌握情况。那么, 什么是全面的思路呢?全面的解题思路是指在解答试题时, 必然考虑到所有涉及考题的内容, 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础理论, 以及各项相关知识点, 只有考虑到所有涉及考题的内容, 答题才不会偏, 才不会漏, 才更丰富、更具体、更有效。那么, 什么是系统的技巧呢?即系统地对所考虑到的涉及考题的知识点进行综合梳理、比较筛选、融合比对, 继而对众多知识点进行重构和再组织, 将零散的点状分布的知识点组合成有序的、成体系的、链接状的、逻辑关联紧密的知识体系, 从而给试题阅卷者以清晰的政治专业术语、缜密的解题思路、有的放矢的应对理由和措施。例如:在考试过程中, 遇到有关考查辩证法的考题, 必须全面考虑“矛盾”、“发展”、“联系”等知识内容;遇到与认识论相关的内容, 必须全面考虑“实践”、“认识”、“本质”, 以及“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如果考虑不全面, 则容易造成“巧妇难做无米之炊”的难堪结局, 只有考虑全面, 才能采用系统的答题策略。

三、确立科学思路, 扣住规范技巧

不少学生在高中政治考试答题过程中, 常常会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 这不能仅仅归结于学生一时的粗心, 而应归结为深层次的原因, 那就是他们对解题没有建立起科学的解题思路, 没有找到具有针对性、条理性、逻辑性的科学解题思路。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必须加强培育。例如:在课程复习中, 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思维训练, 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 通过精选典型考试试题进行思维训练, 如:通过引入简答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加强有序的条理性思维训练, 而通过引入辨析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加强逻辑性思维训练。掌握好科学性的解题思路之后, 还必须把握好规范化答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那么, 什么是规范化呢?笔者认为:首先是必须把握好答题的方向不能错, 在注意提取试题中的有效信息, 排除干扰信息、去除迷惑信息, 同时挖掘一切隐含条件, 做到问什么即答什么, 切忌答非所问;其次是答题的文字必须尽可能地应用“政治术语”, 尽量引入教材上的基本概念、原理进行解答, 并做到准确性、完整性和简洁性。

综上, 高中政治课程作为高中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 虽然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枯燥性, 但只要不断探索和研究, 并探究出其中的学习窍门,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思路和技巧培养, 就必然可以找到更加科学、更加优质、更加有效的答题方法, 提高学生的答题准确率。

摘要:高中政治课程改革, 给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带来了更具活力、更具时代特色的机遇和挑战。在新课标下, 高中政治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 由于政治理论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 抽象性和哲理性较强, 因此对于涉世未深的高中生来说是具有一定难度的, 特别是在政治考试中, 如何寻求更加科学、合理和具有技巧性的方法, 解答好每一道考题, 意义重大。本文就此展开探讨, 提出了几种科学、合理的高中政治答题方法。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答题方法,思路,技巧

参考文献

[1]易青玉.高中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J].考试周刊, 2013 (5) .

[2]李晓钰.浅谈巧妙的高中政治答题思路与技巧[J].教育与教师, 2012, (12) .

论述类文本答题思路 第5篇

笔者在组织学生复习时,摸索出了这样一种答题思路:一读——二找——三判断。

读分两步:读文本,读题。读文本宜用速读法。考生读完考卷所给800字左右的论述类文章,一般宜控制在2分钟左右。读完后必须把握住文章论述的中心话题或主要内容。读题亦分两步:先读题干,实质就是审题,弄清楚本题考什么,题干要求是什么;接着读备选答案A。

读完备选答案A就进入第二步“找”了。“找”什么呢?找A答案所在的段落,找A答案对应的原句。“找”其实就是筛选整合的过程:筛选出答案所在段落、答案对应的原句,甚至词语。只有对找出的段落、句子,乃至词语,细细咀嚼、反复比照,才有可能选出正确答案。

如何判断呢?先把答案同文章原句或原词语进行对比,在对比中展开分析、推理,最后做出判断。

对B答案、C答案、D答案的判断同样如此。

以我校第三次月考题为例说说上述答题方式的运用。

文艺精品与市场

张 晶

古往今来,每个艺术家都渴望自己的作品成为精品,具有不朽的魅力。“文章千古事”正是这种观念的表达。而在大众传媒时代和市场竞争中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认定精品呢?这是个值得追问的问题。

艺术作品只有受到受众的喜爱,具有接受上的优势和强劲的市场号召力,才能成为精品,这是不言而喻的道理,然而把精品与市场反应完全对应起来,肯定是有问题的。市场有“一时”和“长久”之区别。我认为,精品是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的,要有穿越时空而愈增其审美价值从而也具有了市场价值的潜质。

既然是文艺精品,就不能只是拥有当下的市场,而一定是也要拥有未来的市场。只有当下的市场而没有未来的市场,是不可能成为文艺精品的。到今天成为脍炙人口的文艺精品的,如《红楼梦》、《哈姆雷特》等,都拥有当时的市场,且拥有此后许多年代的市场。精品必定是具有能穿越时空并不断增值的艺术魅力的。

什么样的作品可以具有穿越时空而又不断增值的艺术魅力呢?我看至少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文艺精品无论何种艺术门类或艺术体裁,通过一定的符号载体来表现人们的真善美的普世价值观则是共同的。真善美作为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人们的价值追求是共同的。诗词、小说、戏曲、绘画、音乐、雕塑以至于电影电视中的精品,能够真正受到最广泛的喜爱的,无不具有真善美的普世价值。如屈原《离骚》、绘画《最后的晚餐》、音乐《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不胜枚举。

文艺精品,无论是叙事的还是抒情的,也无论是文学的还是其他门类的,都要显现出与人们的情感密切相关的人物性格或人格魅力。对于作品情节的投入,首先是基于对人物性格的认同。叙事性文艺精品中主要人物都是能够引起人们的深切同情的,并且有着丰富的内涵的,如《红与黑》中的于连就是如此。现在的电视剧更为突出。因为主要人物的性格丰富而与人们情感密切相关,才能引起我们的充分关注,也才能使人们关注情节的发展;如果只有故事,没有丰富的、与人们的情感密切相关的人物性格,人们很少甚至不会对它的情节发展有什么兴趣,这也是某些叙事类作品不能成为精品的重要原因。非叙事性的作品,没有人物和情节,但却是应该体现出作者的境界和人格魅力的,如王羲之《兰亭集序》、绘画《江山如此多娇》等。

文艺精品还应具有独特个性的艺术语言表达形式。不同的艺术门类有不同的艺术语言,即便是同一门类的艺术家,只要他是成熟的、有成就的艺术家,也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艺术语言。同是诗人,郭小川和贺敬之的艺术语言不尽相同;同是画家,吴冠中和林风眠的艺术语言是不同的;同样是电视剧导演,李少红和高希希的艺术语言也颇有不同。人云亦云的模式化作品,不可能成为精品。具有艺术个性的作品,都有真正的艺术生命,也才能有市场,既有当下的市场,也有未来的市场。当代小说中,周梅森《国殇》、路遥《人生》等,可称为精品,都是以其个性化的艺术语言表达形式为其重要标志的。

在对当前文艺创作的分析中,注重文艺精品的市场化因素无可厚非。而依我的浅见,精品与人民的息息相关,也许和依凭于市场还不完全是一回事,或者说并不是志在市场才能出现精品,而是真正的精品拥有市场。

(选自《人民日报》2010年6月29日,有删改)

1.从原文看,下列对“文艺精品”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艺精品是每个艺术家都渴望得到的,而且是需要艺术家们耗尽毕生精力去创作、去追求的艺术作品。

B.文艺精品是受到广大受众的喜爱,具有接受上的优势和强劲的市场号召力的小说、绘画等的艺术作品。

C.文艺精品是指那些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的,在当下市场有卖点过了若干年代后仍有市场卖点的艺术作品。

D.文艺精品是能够经得起时间检验、具有能穿越时空而愈增其审美价值并具有市场价值潜质的艺术作品。

解析:考生在2分钟左右读完文章应该问题不大。本文中心话题是文艺精品的认定标准,围绕这一话题,作者谈了两方面内容:什么是文艺精品,文艺精品的基本特点。就考题而言,这明显地把考点设在了“理解文中重要概念”上,要求是选出“对‘文艺精品’理解正确的一项”。读A答案,从表述上可以看出,A选项显然是针对文章第一段设计的,细读第一段,筛选出第一句话:“古往今来,每个艺术家都渴望自己的作品成为精品,具有不朽的魅力。‘文章千古事’正是这种观念的表达。”把这句话同A比较一下,就会发现,A有两处错误: 没有揭示“文艺精品”的实质,“而且”后面的内容于文中无据。B表述告诉我们,选项范围是第二段第一句话,即“艺术作品只有受到受众的喜爱,具有接受上的优势和强劲的市场号召力,才能成为精品,这是不言而喻的道理,然而把精品与市场反应完全对应起来,肯定是有问题的”,把这个句子同B表述比较一下,发现选项中“具有接受上的优势和强劲的市场号召力的小说、绘画等的艺术作品”把精品与市场反应完全对应了起来,不符合原文。

依据同样方法,可对C和D做出判断。C范围是第二段最后一句话:“我认为,精品是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的,要有穿越时空而愈增其审美价值从而也具有了市场价值的潜质。”对照,可以发现C理解片面,只抓住了“穿越时空”,遗漏了“愈增其审美价值”这一本质内容。要确定D是正确的,还得凭借文本找依据。将“我认为,精品是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的,要有穿越时空而愈增其审美价值从而也具有了市场价值的潜质”同D表述比较,完全一致。故答案为D。

【作者简介】

王连仓,高级教师,执教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第一中学,参编教辅资料多本。

上一篇:为何公务员需要基层工作经历下一篇:小习惯大未来话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