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 曹操 高中教案

2024-07-26

短歌行 曹操 高中教案(精选13篇)

短歌行 曹操 高中教案 第1篇

《短歌行》曹操 高中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汉魏晋诗歌的基本特征,体会曹操诗歌慷慨悲凉的风格,感受诗歌政治性与抒情性相交融的艺术特征;

2、掌握诵读与背诵古典诗歌的技巧,培养欣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3、体会古典诗歌的意境美,提高欣赏文学作品的层次,丰富自己的文化积淀。

教学过程:

导入:他曾经叱咤风云,他死后骂名最多。在三足鼎立的历史舞台上,他是一个个性张扬的英雄;在中国文学的舞台上,他是个慷慨豪迈的大诗人。他就是——曹操。今天共同我们来学习他的代表作《短歌行》,一起来感受曹操的英雄气概!

解析诗歌:

一、齐读正音,交代文体常识(从文题就可看出本文属歌行体,一般篇幅较长,本诗共三十二句,每四句为一章,每两章为一解,共分八章四解)。

二、提问:通读全诗,如果要你用诗中的一个词来概括诗人的情感,大家认为哪个词最恰当?(忧!)忧什么?你是从哪句或哪几句诗中看出来的?

提示:人才难求 人生短暂 功业未就。 这里学生可以自由发言,教师就学生找到的句子按解进行分析。

1、学生最容易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几句中读出曹操对人才难求的忧思。教师就此讲解第二解。

提示:1)、看课本15页注解⒁,曹操在这里引用《子衿》这首诗,还说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诵它只因为你的`缘故,这实在是太巧妙了。“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苦心。曹操曾经四下求贤令,《短歌行》实际上是一首“诗的求贤令”,却比任何政治求贤令更有号召力,因为曹操用他高妙的文学技巧使刻板的政令带上了感人的人文力量,而这感人力量正是缘于曹操深厚的文学功底。这是此句妙处其一,另一妙处即“但”字的使用,一个“但”字让每个知识分子都有理由把自己想象成那个曹操“辗转反侧”“寤寐思服”的“君”,每个看到此诗的贤才好象都听到了曹操在对自己说“你很重要”。这提醒我们解读诗歌一定要注意抓关键词。

2)、“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选自《诗经·小雅·鹿鸣》)本是宴请宾客的诗,这里表达对贤才的渴慕。

2、第三解依然表达的是求贤若渴的厚重忧思。“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先找学生翻译,提醒学生:翻译时大家要想把意思表达清楚完整,必须加入很多连缀成分,这充分体现了诗歌的跳跃性。比兴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真诚的忧思和呼唤。关键词“枉”字非常重要,表达了对贤才的真挚与尊重。

从这两解中我们看出了曹操对于人才的渴慕以及对贤才难求的无限感慨和“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的厚重忧思,那么同学们能不能用你的理解和朗诵把这种忧思表达出来?找同学有感情朗读。

3、诗人在第四解中表达了功业未就的忧思。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曹操真的喝醉了吗,怎么想摘月亮啊?提示:乌鹊即乌鸦,此处以良禽择木而栖喻贤才择主而事。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引用前人成句,16页注解(6),这里曹操向贤才们表达了诚心和自己的广阔胸襟,这句话等于曹操拍着胸脯向人才保证:我就是高山我就是大海,请放心我一定不会“才”满为患,快来投奔我吧,让我们一起来干大事吧。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里使用了《韩诗外传》里的典故,相传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这里曹操既是以周公自比,也是以周公自励。但不管哪种,结果都是“天下归心”。曹操最终的梦想是要一统天下,万民归心,这就等于为天下贤士勾勒了一幅砰然心动的蓝图。“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真正的人生目标,作为领导者曹操在这一点上和人才们形成了伟大的共识。

4、教师提问:大家看看我们没有分析的第一解中诗人是否流露了其他忧思呢?

学生完全可以读出曹操忧的是人生短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几句诗其实体现的是中国古代文人对生命真相的哲学思考。两汉时期是中国古人生命悲剧意识全面觉醒的时期,汉王朝的兴盛繁荣让人们更加热爱生活,而对世俗生活的留恋也让人们越发觉得生命的短暂。这种对生命短暂宇宙永恒的深切体悟在后代诗歌中比比皆是,同学们能想到哪些诗句?

参考: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提示学生:我们学习诗歌,学习新知识时一定要善于联系以往所学,“温故”而且“知新”。

教师激疑发问:鲁迅曾评价曹操“是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个英雄。”曹操这样的人物怎么可能慨叹人生短暂,想要及时行乐,借酒消愁呢?你如何看待这种忧思?同学们你们认为诗人曹操会从人类永恒的生命哲学中品味出什么哲理呢?

学生自由讨论发言。教师总结:这段文字中有两个意象 —— 酒和朝露。“朝露”是汉魏晋诗歌中常常使用的意象,曹植就有诗云:“天地无终极,人命苦朝露。” 朝露象征时光短暂。 “酒”的意象在古典诗歌中最为常见,例如: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柳永“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屈子“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李清照也醉在酒里——“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范仲淹“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杜甫晚年穷困潦倒,吃饭都成问题了,却还感叹自己“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可见,借杯中物来消解胸中块垒一直是中国知识分子主流的精神交游方式。作为深谙中国知识分子心结的文人和政客,曹操开篇这千古一叹定会引起知识分子在人生经验上的共识,触动文人内心深处那最柔软的地方。看似消极感叹,实则变相提醒知识分子们“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正是因为生命短暂,所以才要更加珍惜,好好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干出一番经天纬地的大事业。所以下文很自然地便有了人才难求和功业未就的忧思慨叹。这里提醒大家品味诗歌一定要在全面理解后整体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本诗开篇看似消沉,实则意味深长。综观全诗,感情基调应该是慷慨豪迈的。

三、全面理解诗人情感后,找同学朗读全诗,教师适时给予朗读指导。

同学们可以发现本诗中诗人的感情非常真挚,吴淇在《六朝选诗定论》中评价此诗全篇“曲曲折折,絮絮叨叨,若连贯,若不连贯,纯一片怜才意思。”作为领导者曹操这种忧思是厚重的,也许在座的同学们包括我在内还不能深刻地体会,我们只能尽量地用心去揣摩,《三国演义》中有一段曹操横槊赋诗的精彩片段,鲍国安表演得很不错,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大屏幕播放。这首使让我对曹操有了新的认识,同学们呢?

清人陈沆在《诗比兴笺》中说:“此诗即汉高祖《大风歌》思猛士之旨也。”相别而言,显然本诗技高一筹。大家觉得本诗有哪些写作技巧值得我们学习?参考:比兴、引用、用典

四、小结:

曹操的诗歌大致分两类:反映社会状况,如《蒿里行》;抒发政治理想及人生抱负,如《短歌行》、《龟虽寿》、《观沧海》。这节课我们就学到这里,如果你也和我一样,从本诗中认识了一个不一样的曹操,钟嵘《诗品》评价为:曹公古直,甚有悲凉句。如果你也欣赏曹操那种大气磅礴、慷慨豪迈的人生态度,那么希望同学们在课下能够多多阅读曹操的作品。

短歌行 曹操 高中教案 第2篇

曹操 《短歌行》 教案

曹操《短歌行》 一 其人 师:也许,曹操二字,一被触及,咚的一声,就勾出哪些评价呢? 生:(说曹操,曹操到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 点明-----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师:今天,我们且从这一“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经典评价出发,解读解读,那三国战乱纷纷的一方霸主。 谁呀? 生:曹操 二, 其时 师:首先,何为“治世”?何为“乱世”? 生:治世----政权稳定,少大规模战争;乱世----战争纷纷,或军阀割据,或外邦入侵。 师:说得很好。借助 鲁迅先生的解注来发掘,一下治世、乱世这些表象背后的本质。 那就是:治世------暂时坐稳了奴隶的时代 乱世-------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这里,注意一下,为何用了“暂时”二字来限定呢?也许,《三国演义》序言里的一句话可以给你启示:天下大势。。。。。。 生: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三:其志 师:画圆 同学们,再次回到这句话。 谁来读一下 生: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师:很好。同学们,刚才老师从这个句子里读出了一个事实句,另一个恰是与之相悖的假设句。谁来说说。 生:治世之能臣是一个假设句,是与其作为一个真实的“乱世之奸臣”这一事实相违背的。 师:那我们换句话说,曹操如果与治世有缘,以其才能,成为一个辅助帝王的得力干将,是毋庸置疑的。对吗? 生:对 师:但,注意这个转折。但 造化之鬼斧,偏以乱世逢之。曹操,以其才,报其志,遂耗尽一生,纵横天下。姑且不论其手段之“奸”,曹操,以“成就下一个新的封建治世”为志,且开创“三国”稳定局面,应该堪称“一雄”。 师:曹操,逢其时,以其才,怀其志,经纬天下。应该说,曹操以其政治家的身份,在历史时空坐标上找到了自己最有价值的位置。 下节课,且跟随曹操“且歌且行”,倾听他的述说,品一品他的喜乐哀愁。以其成功的政治生涯,关照他的文学作品。细细品味其中千丝万缕的.联系。(板书 短歌行) 板书: 曹操 一,其人 治世之能臣 乱世之奸雄 二,其时 合久必分之乱世 三,其志 四.总结 师:前面我们提及了鲁迅先生对封建社会演变规律的认识,就是这句“中国的历史,大致分为暂时坐稳了奴隶的时代和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但还未深入的分析,现在,我们且结合刚才老师在黑板上画的这个圆,分析解读一下鲁迅先生的这句话。 学生回答。 治世 循环 乱世 时代------ 暂时坐稳了奴隶 时代----- 做不得奴隶 价值归属--- 以帝王为是瞻(天之子) 价值归属---寻找新的帝王 社会状态----基本稳定,少大规模战争 社会状态-------战乱纷纷 终生理想---- 锦上添花,封建能臣 终极理想----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 例子----- 李白 例子-----刘邦 朱元璋 赵匡胤等开国君王 重点:混合例子------孔子 屈原 岳飞等 师:奴隶这个概念,是相对于哪个概念提出来的? 生:帝王 师:身逢治世,时代的价值归属要求世人“为帝王马首是瞻”,只有帝王这一“天之子”才具有主人的身份。 师: 那么,既然如此,世人就该信奉帝王,效忠帝王。他们的终极理想,就是成为封建王朝的治世能臣。 师:我们分析一下中国最著名的醉酒诗仙“李白”。 1, 其时----开元盛世 2, 其志---- 3, 其人-----诗仙,经纬天下的臣子 师:如果,恰遇乱世,揭竿而起,以“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为价值依托,寻找新的帝王,渴望坐稳奴隶。于是,遂乱纷纷争天下,分久必合,造就新的帝王,遂成新的治世。 师:那位同学分析一下中国最著名的奸雄“曹操” 生:1,其时----东汉末年,群雄并起争天下 2,其志-----挟天子以令诸侯 3,其人------雄心壮志,成三国分立之势 师:同学们,这个新的治世新在何处呢? 生:帝王换了,朝代名换了 师:很好,找得不错。但是,这样的治世,会导致新的乱世吗? 生:会,因为“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师:那。你认为这种历史的本质是什么呢? 生:循环 师:换句话说,新的治世,是暂时的,乱世紧随其后。如此循环。 他们的本质有改变吗? 生:没有。因为世人还未想到“不做奴隶”的好处。 师:如果如此循环下去,不设法突破这个圆,中国就会被禁锢在其中。所以,现代中国,世人渴望的不再是暂时坐稳奴隶,而是不做奴隶。因此,遂不顾一切,揭竿而起,为的是获得自由。 师: 很好。这样,我们就大致完成了中国历史的框架。 师:作业 结合这节课将的内容,分析一下“孔子、屈原、岳飞”三个人,选其一。

曹操《短歌行·对酒》主旨新解 第3篇

历代关于曹操《短歌行·对酒》“求贤”“激贤”及“酬唱游戏”的主旨理解均不尽人意:“求贤说”疑难众多,“激贤说”过于偏狭,“游戏说”消解了诗歌价值。此诗当是“劝贤”之作,以“劝”为立意基点,以延揽人才为根本目的,以动之以情、诱之以利、晓之以理为基本手段,以度人之心与明我之志的双线推进为行文思路。如此理解方符合曹操身份心境,也能解决此诗历代论家所谓“意多不贯”的难题。

关键词

短歌行·对酒 求贤 激贤 酬唱游戏 劝贤

一、《短歌行·对酒》写作年代、背景及主旨歧解

曹操《短歌行·对酒》是文学史上影响非常大的一首拟乐府歌辞,历来对此诗的写作年代、本事、主题等多有探讨而歧见迭出。就写作年代与本事而言,目前可查实主要观点有五:其一,此诗作于建安元年,是曹操在许都接待宾客时,主宾在宴会上的酬唱之辞,非曹操一人所写[1]。其二,此诗作于建安十三年赤壁大战前夕,乃曹操宴集众将时“横槊赋诗”之作。此说由唐元稹开端,宋苏轼承其绪,小说《三国演义》详加铺陈,清代陈沆和之[2],故此说影响最为巨大。其三,此诗作于建安十三年,但非“横槊赋诗”,而是该年曹操征刘表途中进据襄阳“置酒汉滨”之作[3]。其四,此诗作于建安十三年赤壁战后,曹操新败,急求贤才,图谋大业[4]。其五,此诗作于建安二十一年五月乌桓行单于普富卢朝贺之时,诗中数解系针对不同客人的敬酒辞,故此才有刘才甫所谓“意多不贯”的弊病[5]。

基于以上写作年代及本事,梳理《短歌行·对酒》的主旨大致有四:首要的也是当前几成定论的是“求贤说”,即朱东润先生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所谓“抒写时光易逝、功业未就的苦闷和作者要求招纳贤才、帮助建功立业的意志”[6]。为此解诗者多以“忧思”二字作为诗眼,得出“忧思”之铺垫、内容、深化及解决途径等层次[4]。“求贤说”之所以广得人缘,是因为不论支持赤壁战前“横槊赋诗”者,还是支持败战后渴求人才者,似都能依据诗歌自证此说。其次,根据一些论者认为此诗系宾主酬唱时的多人唱和之作或系普富卢朝贺时对多人祝唱之作,诗歌的主旨意义大减,“赋诗作乐”的成分增加,此处姑且称其为“游戏说”,由于持此论者个人学术地位,此论影响也不小。再有魏宏灿先生认为此诗作于赤壁败后,故不是“求贤”而是“激贤”,目的在于激励贤才,警策猛士[7],此说可称为“激贤说”。最后,历史上有唐吴兢所倡“及时行乐说”,但终属断章取义,历代论者多不支持此说。

二、《短歌行·对酒》已有主旨质疑

《短歌行·对酒》为四言诗,四句一“解”,共有“八解”。笔者无意对《短歌行·对酒》的写作年代和背景再作考证,仅就诗作主旨发表一点拙见。笔者以为:本诗既不宜解为“求贤”,也不宜解为“激贤”,而以解为“劝贤”较妥。虽一字之易,却大有不同。

“激贤”之说,本有新意,但所依“赤壁新败”之本事尚存争议,故此说终究有“剑走偏锋”之嫌。“求贤”说既为历代文论家赞同,必有其中道理,但细细思之,仍不免有扞格难解之疑。

其一,“求贤说”以“忧思”为感情基调,但以建安年间曹操贵为一代人相“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地位与气魄,这种“忧思”之慨略嫌“英雄气短,儿女情长”,不太符合当时人物应有心境。如果此诗作于赤壁之战前,那时的曹操虽年在半百上下,却正是春风得意、猛将贤才云集之时,杀吕布,败袁绍,破乌桓,封汉相,诗人展现的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壮志,表达的是“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步出夏门行·神龟虽寿》,公元207年)的愉悦心情,何“忧”之有?如果此诗作于赤壁之败后,不可否认,此败使曹操的意气抱负遭受打击,诗人之“忧”似更有着落,但我们也应看到,即便遭致失败,曹操仍控制着当时最大的政治军事集团,手下人才济济,且作为具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不可能因一次失败就“忧思”连连,换句话说,“忧”者可也,但诗中反复咏叹“忧思”“忧思难忘”“不可断绝”却略嫌儿女情长,难以让人理解。

其二,所谓的诗人之“忧”与诗中部分节点展现的诗人自信自负相抵牾。通常“求贤说”都认为诗人因贤才难得、功业未成而忧思,但这种“忧思”之情并未贯穿全篇,相反在有些节点,我们还能读出贵为人相、代行君职的曹操的自信与自负。首先,诗人在诗尾以历史上辅佐两代周王、巩固周王朝统治的“周公”自比,显现出极度的能力自信(自负);其次,一句“何枝可依”以反问句式出现,表面写尚未归附的贤才们的茫然无依,实质暗含“无枝可依”“舍我其谁”的实力自信(自负);再次,诗中有“呦呦鹿鸣”之句,据《毛诗序》云:“《鹿鸣》,燕群臣嘉宾也。”曹操《短歌行·对酒》中用《鹿鸣》成句,“在盼望和召唤之中隐然就定下了君臣的名分”[8],如此析成立,则曹操吟咏本诗之时,隐然可窥其地位自信(自负)。如此自信自负的一代豪杰,也不大可能反复展现一唱三叹的“忧思”之貌。

其三,更为突出的是,“求贤说”的主旨理解难以解决存疑已久的“意多不贯”难题。明谢榛在《四溟诗话》卷一引刘才甫话说:“魏武《短歌行》,意多不贯,当作七解可也。”又录欧阳询精简后的《短歌行》并说:“欧阳询去其半,尤为简当,意贯而语足也。”可见《短歌行·对酒》八解之内容,有些部分难以理解、前后难以贯通为古学者所识。也正是如此,当代古文史专家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魏诗卷一魏武帝曹操诗时附录《短歌行·对酒》为六解并调整了句序[9]。精简也好,调序也好,主要还是因为一直以来的“求贤说”不能很好解决“意多不贯”的难题;而今人万绳楠先生和王青先生之所以认定本诗非曹操一人所作或非对一人所吟咏,也是因应此诗“意多不贯”而给出的一种解答策略。

言及此,有论者自然会以曹操于建安十五年到建安二十二年所发三道“求贤令”予以反诘。诚然,曹操于赤壁败后短短八年先后下达三“令”,真所谓思贤若渴,其中尤以建安十五年之《求贤令》最为有名。那么,曹操的《求贤令》是否展现了与诗中所谓为求贤而“忧思难忘”相类似的情感或行为呢?可惜的是,细究令中措辞,我们非但看不见曹操纡尊降贵、委曲恳切之言行,反倒是开篇即流露出自比国君的霸气(“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乎”),以及令尾指令下属广寻人才的威严(“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所谓“求贤”之“求”者,不过是以例行公文方式布告天下罢了。

三、《短歌行·对酒》“劝贤”之旨要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以为现有的“求贤说”疑难众多,“激贤说”过于偏狭,“游戏说”消解了诗歌价值,均有不尽人意之处。因此,笔者倡“劝贤说”。劝者,规劝、诱导之意也,此说总体观点包括三个要点:第一,诗歌虽表达对天下贤才的欢迎之意,却不失大权在握的管理者的矜持与自信,多以诫勉之语示之,这和曹操贵为人相,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庶几乎代行君职的身份相符;第二,诗中所谓“忧思”之句,非曹操之“忧”,实乃曹操描摹贤才求明主而不得的苦闷心态,目的是为延揽人才作铺垫,为诫勉贤才找理由,既表达迎迓之意,又维护自身地位形象;第三,诗歌或吟成于群贤汇聚的宴会之所,或成思于日常军政忙闲之悟,但目前并无明确证据表明其具体写作背景,因此,以往诸说各据一端而固执一辞均有遗憾。循此观点,《短歌行·对酒》诗意可略解如下:

第一、二解:从“对酒当歌”到“唯有杜康”

诗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这部分是曹操以己之心度他人之意,描写当世那些尚无所依托或暂寄小股割据势力门下的贤才们的苦闷忧思之貌,为第三解诗人表明自己惜才爱才的心迹作铺垫。这些所谓未遇明主的人才不得意处很多,但诗人专挑“去日苦多”来讲,为的是营造一种“人生短暂”的紧迫感,敦促那些贤才们不要再观望犹豫,赶紧“弃暗投明”。

第三、四解:从“青青子衿”到“鼓瑟吹笙”

诗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此二解既表达了诗人渴求人才之志,又展现了利诱人才之能。具体说来,第三解“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系过渡,前句承上,后句启下,全解四句意谓:你们这些有才而苦闷的年轻人啊,要懂得我一番渴慕人才之心。我为了你们啊,天天念叨放心不下。虽表达渴求之意,但口气却是居高临下的,符合曹操身份。第四解“呦呦鹿鸣”四句,并非一定是现场唱酬之景,而是曹操向那些尚未归服的贤才们夸耀:你看这些已经归附我的贤才们,我待他们若上宾,天天宴饮作乐,好不惬意。总之,第三、四解既以情动人,又以利诱人,意承上二解,为贤才们的苦闷无助明示出路。

第五、六解:从“明明如月”到“心念旧恩”

诗句: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第五解和第一、二解一样,也是诗人揣摩无所依托的贤才心思,但和第一、二解又有所不同:第一、二解侧重描写贤才们眼看时间流逝而无所适从的茫然心理,第五解侧重表现贤才们决意寻找明主却苦无着落的绵绵忧思。诗人以“明月”喻明主,仿拟贤才们的口气写道:你们常感叹如明月一般的明主啊,什么时候才能找到你?想起这些,忧思不禁涌上心头,难以消除。贤才们寻明主而无所得,自然引出第六解,诗人鼓动贤士们付诸行动:(来吧,到我这里来吧!)你们不要怕路途遥远,放低你们的姿态来我这里看看;就像久别重逢的朋友,我们一起谈心宴饮,一起怀念那旧时恩情(在曹操看来,汉为正统,而自己为汉相,所以贤才们归附自己正是延续祖辈情谊)。总之,第五、六两解上承诗意而进了一步,从行动方面描写贤士们苦寻明主的尝试,以及鼓动贤士们行动起来投奔自己。

第七、八解:从“月明星稀”到“天下归心”

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此二解相当于总结性话语。第七解虽继续写无所依托的贤才们的茫然彷徨,但通过比兴手法使意义更显隐讳且含义更丰,“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极具暗示地揭示贤才们“无枝可依”的窘境,表明投奔曹魏集团是唯一出路,大有“舍我其谁”的强势,这在前文的动情、利诱基础上多少有些得意之态了,不过这正好和曹操的地位身份相符。第八解则总结自己渴望贤才的博大胸襟以及共创伟业的美好愿景。“天下归心”四字相当值得玩味,这不但是诗人对自己宏伟事业的期许,更是以这一宏伟事业来诱导贤才们跟随自己建功立业,成就人生,这一诱导相比“鼓瑟吹笙”饮酒作乐的诱导显然大进一层,同时“天下归心”也在暗示那些尚且游离于自己股掌之外的贤才们,天下皆已归心,政权终将一统,此时不归服,显然不是明智之举,真可谓恩威并施。这样最后二解在收束全诗之外,自身也很好地联系起来,就是希望贤才们要善识时务,及早归服。

总之,此诗以“劝贤”之“劝”为立意基点,以延揽人才为根本目的,以动之以情、诱之以利(眼下利益和长远利益)、晓之以理为基本手段,以度人之心与明我之志的双线推进为行文思路,脉络分明又富于变化,意气贯通且蕴味深厚,既表达对人才的迎取之意,又贴合曹操贵为人相、摄政天下的矜持自负。此诗惟有如曹操这样的政治家兼文学家方能作出,真不愧是一篇构思巧妙进退从容的劝贤杰作!

参考文献

[1] 万绳楠.曹操《短歌行·对酒》新解[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2).

[2] 孙桂平.曹操《短歌行》诗解辨笺[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

[3] 袁传璋.曹操《短歌行》剩义拾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

[4] 张智通.《短歌行·对酒》并非宾主酬唱之辞[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3).

[5] 王青.曹操《短歌行》的写作时间及其他[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8(1).

[6] 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第二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7] 魏宏灿.不是“求贤”,是“激贤”[J].阜阳师院学报,1982(1).

[8] 何绍明.短歌行(对酒当歌)诗旨新探[J].名作欣赏,2011(14).

[9] 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M].北京:中华书局,1983.

短歌行 曹操教案 第4篇

[教学目标]

1、识记曹操的生平概况,识记“行”这一诗歌体裁的特点

2、能以本诗为例,初步了解曹诗“于悲凉中多有跌宕慷慨之气”之风格

3、初步明确鉴赏诗歌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能够按照这些方法基本读懂本诗,初步

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为培养对文本的个性化阅读能力做准备

[教学重点]

本单元在新教材中是第一个古代诗歌单元,本诗篇幅短小,又编排在单元的最后一课,因此本诗教学自然就承担了引导学生初步学习鉴赏中国古代诗歌的任务引领学生首先要读懂“这一首”,然后在此基础上归纳鉴赏诗歌的一般步骤与方法;教学中兼顾诵读,力争让学生当堂背诵

[教学难点]

1、初步理解曹操这首代表作“于悲凉中多有跌宕慷慨之气”之特色

2、曹操在历史上和在文艺作品中的形象极其复杂,教学中将避免在人物形象评价上的争议,而将学生的精力引导钻研文本,进而力争合理而多元地阐释文本中的艺术与人物

[教学方法]讲解、点拨、诵读、讨论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要学生集体背出《龟虽寿》中的名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然后简述故事——

《世说新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东晋时代重兵把握的大将军王敦,每酒后辄咏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击打唾壶为节,壶口尽缺

但是,也有人说曹诗不好

《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有一段曹操横槊赋诗的描写曹操平定北方后,率百万雄师,饮马长江,与孙权决战当天夜晚,明月皎洁,他在大江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酒酣,取槊立于船头,慷慨而歌歌词就是今天学的《短歌行》

二、初步感知

1 、一读诗歌:教师配乐诵读然后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

2 、在检查学生对补充注释后,讨论“朝露”、“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乌鹊”四个意象的内涵(强调:“乌鹊”在文中解释为“乌鸦”,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可视为吉祥鸟)

教师强调:高中生读诗要学会“鉴赏”什么是“鉴赏”?“鉴”是鉴别,说的是“好不好”的问题,要求我们读懂诗歌;“赏”是欣赏,说的.是“为什么好”“好在哪里”的问题,要求我们学会评价诗歌

3、二读诗歌:指定一名学生诵读,然后讨论思路——提问:全诗围绕哪个字写的?

(要求:力争区别出四个层次不同的感情:一层:忧伤读得低沉,缓慢二层:期待读得平稳,悠扬三层:喜悦读得高亢,轻快四层:自信读得果断,坚定)

(明确:全诗围绕“忧”字展开,分别写了“忧的原因”“忧的方式”“忧的对象”“忧的解脱”)

三、探究主旨

采用逐步“瘦身”法,引导学生找“诗眼”

(明确:第一次压缩成四句,每层保留一句:

参考答案: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再次压缩成一句:

参考答案: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板书“诗眼”〉)

四、个性解读

1 出示南朝钟嵘的片面评价(钟嵘在《诗品》中把曹操诗歌评定为下品,并评价说:“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曹操的诗古雅质直,很有悲壮苍凉的句子)

2 列举两首代表作,体会“于悲凉之中多有跌宕慷慨之气”之风格

① 将《短歌行》句子重新排序,然后与原诗作比较,讨论其优劣

(幻灯出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② 由古代评论家的评说引出教师自己的评价意见

(吴淇在《六朝选诗定论》卷五中分析说:“盖一厢口中饮酒,一厢二中听歌,一厢心中凭空作想,想出这曲曲折折,絮絮叨叨,若连贯,若不连贯,纯是一片怜才意思”

刘勰《文心雕龙》:诗中多写悲凉,“良由世积离乱,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慨而多气也”

○ 师生新解:

(1)其有多首代表作在结构上具有类似特点这种回环曲折,似短似连的结构,是诗人内心矛盾、痛苦、彷徨又坚定等复杂状态的生动体现,沉郁顿挫结构本身便是“梗慨而多气”的又一反映

(2)吴淇将曹诗回环曲折说成饮酒场合所致,失之片面;

(3)锺嵘将曹诗归入下品之说已经被否定,而且“古直”之说也不够精当:曹诗语言率真可以说“直”,但布局谋篇上并不“直”……)

③ 学生尝试评价本诗与诗中的曹操简介曹操概况

(幻灯演示:目前学界对曹诗歌的权威评价,学生齐读学界评价)

(教师提供参考答案并朗诵:

招贤才咏慷慨悲凉成千古绝调

诉宏愿展文才武韬乃一代英豪)

五、练习巩固

这首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很值得欣赏(见下表归纳),请选择其中的一种角度加以鉴赏(字数100字以内)背诵这首诗歌

欣赏角度

显著特色或类别

表达方式

议论(言志)与抒情有机结合

语言

简约 含蓄

写作手法

衬托 用典 起兴

修辞手法

双关 引用 比喻 设问

结构

曹操《短歌行》公开课优秀教案 第5篇

几何,朝露,苦多,难忘。老师简单划分一下这四个词。前三个词是直接体现情感的词,我们叫情语;后一个词,表现形象或物象,我们叫景语。

这里用朝露来表现人生短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比喻,在古典诗歌中我们给它一个专有名称,比,以彼物比此物。

教师总结:酒与情感紧密相连,高兴时酒可助兴,悲伤时酒可遣怀。酒的浓烈展示着情感的厚度。对酒当歌,抒发人生短暂的忧苦,一杯酒就把曹操忧苦的心境表现的更加厚重深沉。

那位同学能为大家有感情的诵读这六句诗?教师评价,突出慷慨悲凉的特点。

2、诗人还忧什么?忧贤才难得,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明月意为人才,何时可掇,表达对贤才难求的忧思。明月一定喻指人才吗?明月是古典诗歌中常出现的一个意象,你还知道哪些借月抒忧的诗句?

这些望月抒怀的诗句中有思乡,思国,思故友,思情人,表孤独的。为何在这里,一定就是喻指人才,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看看曹操抒发情思的对象是谁?分别抒发了何种感受?

教师明确:上文中,曹操思的青青子衿是贤才;鼓瑟吹笙,宴饮的对象是嘉宾。下文中枉用相存的是贤才。所以这里曹操借明月不可掇拾,表达贤才遥不可及,无法延揽的忧思。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意象具有多义性,对诗歌意象的理解要放到诗歌整体中去把握。

同时,同学们再来审视一下,曹操对贤才的情感可谓极其充沛:有对贤才的深切思念,有对贤才到来的欣喜和礼待,同时也有对贤才难求的忧思。在这里该如何把握呢?哪种情感才是曹操对贤才的主要情感呢?

教师明确:现实中贤才难得,所以忧是主要情感。因为难得,忧思难以排解,所以才会在想象中展现人才到来的情景,表达自己的喜悦。这是对忧的情绪的一种反向延伸。由此就将曹操渴求贤才的心情表现的充分。

哪个同学能给大家有感情的诵读诗歌的中间十六句,注意能够直接体现情感的情语和景语。直接体现情感的词:悠悠,但为,沉吟,从中来,不可断绝,心念久恩。表现形象的词:青青子衿,鼓瑟吹笙,明明如月,越陌度阡,心念旧恩。

3、一般来说,忧的情感让人情绪低落,为何同学们在自由诵读的时候,却声音洪亮,情绪昂扬呢?这首诗还表达了曹操心中的什么?理想,抱负和志向。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天下贤能的人才都归附我,隐含的意思是什么?天下归顺。与这种统一天下的壮志相连的是曹操广纳贤才的胸襟,那两个意象能体现这种胸襟?山和海。山容万物,海纳百川,这种壮景把壮志表现的淋漓尽致。初中我们学过曹操的哪些诗句展现了他的壮志?《龟虽寿》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和《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此处还有一个人的形象和曹操联系在一起,他是谁?周公。这一人物形象表现出曹操什么特点?表现出曹操要以礼来待贤才,展现了他为天下操劳,鞠躬尽瘁的能臣形象。

哪个同学能为大家有感情的将这四句诗诵读一下?教师点评,突出气魄。

4、这里还有同学们值得探究的四句诗“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种景象有什么特点?这里曹操在表现什么?

教师明确:景象特点,表现一种彷徨可依的处境。这是谁的处境?①贤士。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表现贤才无明主可择时的彷徨无依,和后文展现的广纳天下贤才的气魄,遥相呼应。表现出曹操对贤才的关切,更能激起贤才的投奔之情。②一般百姓心境。战争乱离,百姓彷徨无依。曹操渴望挽狂澜于既倒,招纳贤才,统一天下。这里是对曹操统一壮志的形象的进一步丰富和衬托,揭示出他统一天下的目的是挽救苍生。

教师总结: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本诗卒章显志。正是有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宏伟壮志,所以才会一扫前人抒发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正是有壮志才会想到人生短暂,更应当抓紧时间延揽天下人才及早及快建立功业。正是这种壮志让我们看到曹操不屈从于命运和时势的抗争,正是这种壮志让我们看到曹操真豪杰大英雄的本色。何以解忧?只有壮志。

教师明确,到此诗歌鉴赏的第二个阶段就完成了,那位同学能为大家将全诗有感情的诵读一下。教师评价,声音洪亮,中气十足。将感情放在那些最能体现的情语和景语上。

5、教师总结:人生不满百,长存千岁忧。我们忧青春已逝,时光短暂;我们忧生老疾病,亲友故去;我们忧年青时学业未成,中年时家庭事业不顺利;但这些忧不足以让我们徒然喟叹,只要有壮志雄心,我们还有什么可忧呢?请同学们齐声将课文诵读一遍,在同学们的诵读中,我们结束了课堂的教学,希望同学们在人生的大课堂中有大收获。

看了“曹操《短歌行》公开课优秀教案”的还看了:

1.杜甫《登高》优秀教案设计

2.《骨骼与肌肉》优秀教案设计

3.初中语文《春》优秀教案设计

4.曹操短歌行的艺术特点

5.飞呀飞

《短歌行》曹操 第6篇

短歌行(汉乐府)

曹操

曹操《短歌行》翻译 第7篇

译文(一)

面对美酒伴以高歌,人生短暂岁月几何? 好像晨间的露水一般,过去荒废的日子已经太多,所剩下的`已经不多...... 听着席上的歌声慷慨激昂,心中的忧愁却难以遗忘 用什么来排解忧愁?只有那美酒名曰“杜康”。 “青青”的是您的衣襟,悠悠的是我的愁心。 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轻声吟诵至今。” “‘呦呦’的是麋鹿在鸣叫,因为取食到了野外的苹草。 正是因为我有高贵的客人,演奏起瑟琴吹奏起笙笛” 明亮得如同天上的月亮,什么时候我才能够摘取? 忧伤正从中而来,连绵不绝从未停止。 越过田间交错的小路,屈就了您前来拜访。 久别重逢长谈畅饮,心中重温着往日的恩情。 月亮皎洁星星稀疏,乌鸦向南飞去。 绕着大树徘徊不止,有哪个枝头是可以依附的呢? 高山从不满足于自己的高大,大海从不满足于自己的深广。 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于我!

译文(二)

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

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才可以拾到;

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与我。

面对美酒当高歌,人生短暂能几何? 生命流逝似朝露,荒废时日实在多!

慷慨悲歌歌一曲,心中忧愁对谁说。 愁肠百结何以解,只有美酒可开怀。

莘莘学子着青衣,悠悠思慕在心中。 盼望你们来相助,徘徊沉吟到如今。

鹿鸣声声食野草,我弹琴瑟待嘉宾。 明月高高如何攀,不得贤才忧心忡。

月明星稀鸟南飞,绕树三圈栖何枝?

短歌行曹操 第8篇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简评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平调曲》。这就是说它本来是一个乐曲的名称,这种乐曲怎么唱法,现在当然是不知道了。但乐府《相和歌·平调曲》中除了《短歌行》还有《长歌行》,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引证古诗“长歌正激烈”,魏文帝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和晋代傅玄《艳歌行》“咄来长歌续短歌”等句,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有长短”。我们现在也就只能根据这一点点材料来理解《短歌行》的音乐特点。《短歌行》这个乐曲,原来当然也有相应的歌辞,就是“乐府古辞”,但这古辞已经失传了。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短歌行》就是曹操所作的拟乐府《短歌行》。所谓“拟乐府”就是运用乐府旧曲来补作新词,曹操传世的《短歌行》共有两首,这里要介绍的是其中的第一首。

曹操《短歌行》鉴赏 第9篇

两汉: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心念旧恩。(谈? 一作:谈宴)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歌行》译文

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的岁月有多少。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逝去的时光实在太多!

宴会上歌声慷慨激昂,心中的忧愁却难以遗忘。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豪饮美酒。

有学识的才子们啊,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在原野吃着艾蒿。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

心中深深的忧思,喷涌而出不能停止。

远方宾客穿越纵横交错的田路,屈驾前来探望我。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重温那往日的恩情。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与我。

《短歌行》注释

对酒当歌:一边喝着酒,一边唱着歌。当,是对着的意思。

几何:多少。

去日:过去的日子;苦:患,苦于。已经过去的日子太多了。用于感叹光阴易逝之语。

慨当以慷:指宴会上的歌声激昂慷慨。当以,这里无实际意义。全句意思是,应当用激昂慷慨(的方式来唱歌)。

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指酒。

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子,对对方的尊称。衿,古式的衣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悠悠,长久的样子,形容思虑连绵不断。

沉吟:沉思,深思,这里指对贤才的思念和倾慕。

呦(yōu)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shēng):出自《诗经·小雅·鹿鸣》。

呦呦:鹿叫的声音。苹:艾蒿。

鼓:弹。

何时可掇(duō):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掇,拾取,摘取。另解:掇读chuò,为通假字,掇,通“辍” ,即停止的意思。

越陌度阡: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陌,东西向田间小路。阡,南北向的小路。

枉用相存:屈驾来访。枉,这里是“枉驾”的意思;用,以。存,问候,思念。

?(yàn):通“宴”。

三匝(zā):三周。匝,周,圈。

海不厌深:一本作“水不厌深”。意思是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

吐哺:极言殷勤待士。

《短歌行》创作背景

曹操《短歌行》解读 第10篇

《短歌行》是曹操诗歌里一篇最有代表性的“言志”之作。全诗的思想情感,是表现了他对于统一事业不能完成而产生的忧郁,和虽未完成统一,并不灰心,仍要积极进取的豪迈心情。诗的主要思想,还在积极进取一面。

全诗是四句一韵,八韵组成。开始两韵,自“对酒当歌”以下八句,是说在对酒当歌的时候,感到人生寿命短促,百年易过,犹如朝露易晞。烦忧不解的时候,只有用酒浇愁。过去我们读诗的时候,受到旧注的影响,把这些诗句,当成作者的消极感慨,认为有及时行乐之意,其实错了。曹操这个人是不会有消极之感的。这里的感慨,正和他的另一诗篇《秋胡行》所说的“不戚年往,忧世不治”,是同一心情。他的感慨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从第三韵以后,才算进入了诗的主题。青青子衿和呦呦鹿鸣两韵,引用风雅,表示他延揽人物的迫切心情。青衿是他所思念的人物,为了这些人物,时常暗地里叹息。嘉宾是他所礼待的人物,对于嘉宾,愿意鼓瑟吹笙,宴乐他们。这两韵充分表示了他的招贤纳士的迫切要求。自建安以来,群雄割据,攻战不已,中原的人口,耗减最甚。仅存的户口,多在豪宗强族的控制之下,成了豪强的.私属。赤壁战败以后,他要继续完成统一,首先是人力兵源的补充。争取控制一定的兵源和延揽有才干的人物,是一个决定性的问题,这就形成了他的迫切要求。赤壁战败以后,接受了和洽的建议,才更加重视了招纳贤才,广事延揽的策略,建安十五年所下的求贤令文说,“天下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便是史证。

第五韵“明明如月”四句,以明月比拟了他所思念和向往的人物。他感到思念和向往的人物,不得为他所延揽,正象天上的明月,可望而不可即,可爱而不可掇。最后只落得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里看出曹操如何思念贤士大夫的迫切心情。

第六韵“越陌度阡”四句,是说到田间慰问归耕战士和战死者的家属。亲到田间慰问战士和死者家属,和他们叙了契阔,和他们举行了谈宴。这就表示他没有忘掉和战士们的旧关系,时常怀念着他们。《三国志·魏书》建安十四年秋七月辛未令曰:“自顷以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其令:死者家无基业不能自存者,县官勿绝廪,长吏存恤抚循,以称吾意。”这个令文,可以对照说明诗意。

第七韵“月明星稀”四句。乌和鹊是成群的鸟类,在月明之夜,成群的乌鹊,绕着树一转一转地飞,飞来飞去,却找不到哪里是安稳的树枝,栖息下来。这是北方夜里常见的景物,似是眼前即景。但细玩诗意,似乎别有寄托。寄托什么呢?我以为这是借乌鹊比拟了当时的流民群。自有战争以来,他们死亡最惨。当时除了豪宗强族,拥有大量部曲,建立坞壁,足以相保外,还有在战争中遭受苦难的单身农民,为了避免战争死亡,成千成万,大量流移,想寻找一块安静的地方定居。但他们的愿望是空的。他们时常有被驱走上战场的恐怖。这些流移的人口,正是曹操所要招抚利用的,可是这些人口,是不愿托庇于他的。

这是因为他当时正在进行统一,号令征伐,一受他的托庇,参加战争的可能性就很大。窥诗之意,当时定有流移人口,不受他的招抚,向南方流移,因而因物托事,以诗寄慨。举一个类似事例说明。《三国志 魏书 蒋济传》:“明年(建安十四年)使于谯,太祖问济曰:‘昔孤与袁本初对官渡,徙燕、白马民,民不得走,贼亦不敢钞。今欲徙淮南民何如?’济对曰:‘是时兵弱贼强,不徙必失之。自破袁绍,北拔柳城,南向江汉,荆州交臂,威露天下,民无他志。然百姓怀土,实不乐徙,惧必不安。’太祖不从,而江淮间十余万众,皆惊走吴。”从这里可以看到一点消息,江淮间原地的百姓,不乐移徙,尚且“皆惊走吴”,那么,流动人口,为避免参战,择地而安,向南方移动,那更是必然的事了。但是,这个情形,是曹操当时放不下的事。形之歌咏,是很自然的。

第八韵“山不厌高”四句,以周公吐握自喻,表示延揽天下贤士大夫的态度。他要天下贤士大夫向他归心,帮助他完成统一大业。

全诗试解之后,可以看出诗意前后很连贯,与有关曹操的历史,都很符合。从这诗里,也可以把曹操这个历史人物的面貌,看得清楚一些。

【知识扩展】

短歌行朗诵

重音: .

停顿: /

语速:快 慢

语调:升调↑降调↓平调→ 曲折调√

语气节奏:( )

前半部分感情基调:沉郁苍凉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慢(慷慨激昂 气满声高)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慢 (沉郁悲壮 气沉声低)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 慢(凝重苍凉 气缓声沉)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慢(苍劲悲凉 气沉声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慢(惆怅轻柔 气徐声柔)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慢(深沉悠长 气徐声柔)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慢(深情舒缓 气舒声平)

我有./嘉宾,鼓.瑟/吹. 笙。↑快(轻快高昂气满声高)

后半部分感情基调:慷慨激昂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 慢(深情激昂 气足声高)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慢 (沉郁悠长 气缓声沉)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快(轻快愉悦气满声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快(轻快高亢气满声高)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慢(惆怅舒缓 气舒声平)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快(急促高亢 气短声促)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慢 (铿锵有力 气满声高)

曹操短歌行 翻译 第11篇

短歌行二首

曹操

其一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其二

周西伯昌,怀此圣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贡献,臣节不隆。崇侯谗之,是以拘系。

后见赦原,赐之斧钺,得使征伐。为仲尼所称,达及德行,

犹奉事殷,论叙其美。齐桓之功,为霸之首。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一匡天下,不以兵车。正而不谲,其德传称。

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赐与庙胙,命无下拜。

小白不敢尔,天威在颜咫尺。晋文亦霸,躬奉天王。

受赐圭瓒,秬鬯彤弓,卢弓矢千,虎贲三百人。

威服诸侯,师之所尊。八方闻之,名亚齐桓。

河阳之会,诈称周王,是其名纷葩。

翻译:

其一

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

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才可以拾到;

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与我。

其二

姬昌受封为西伯,具有神智和美德。

殷朝土地为三份,他有其中两分。

整治贡品来进奉,不失臣子的职责。

只因为崇侯进谗言,而受冤拘禁。

后因为送礼而赦免,受赐斧钺征伐的权利。

他被孔丘称赞,品德高尚地位显。

始终臣服殷朝帝王,美名后世流传遍。

齐桓公拥周建立功业 存亡继绝为霸首。

聚合诸侯捍卫中原,匡正天下功业千秋。

行为磊落不欺诈,美德流传于身后。

孔子赞美齐桓公,也称赞管仲。

百姓深深受他的恩惠,制服荆蛮无左人。

天子赐肉与桓公,命其无拜来接受。

桓公称小白不敢,天子的威严就在咫尺前。

晋文公继承来称霸,亲身尊奉周天王。

接受玉器和美酒,弓矢武士三百名。

晋文公声望镇诸侯,从其风者受尊重。

威名八方全部传遍,名声只次于齐桓公。

佯装称周王出去巡狩,招其天子到河阳。

曹操《短歌行》说课稿 第12篇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短歌行》,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二第三单元。

一、 说教材:

《短歌行》是在《诗经》、《离骚》和《涉水采芙蓉》的基础上学习的。这首诗继承了虽然汉代乐府的传统,面对人生苦短却一扫两汉时期及时享乐的腐朽诗风,代之以新鲜的现实内容——政治理想的高扬,建功立业的欲望,强烈的个性,都体现了魏晋时代文人的创作风格。

二、说学情:

学生虽然对诗歌已有了初步的认知,但在品读书诗歌的底子比较薄弱,对诗歌的感悟能力有待加强。

三、 课标解读及定位:

“阅读鉴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主体。新课标对这部分的要求是学生能在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并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教学大纲和教材都强调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单元的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为主,教学重点必须放在如何指导学生阅读鉴赏这方面。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基本学情,特制定本课的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

(2)、理解诗人积极向上,追求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精神风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境创设,反复诵读、设疑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文本,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比较归纳等学习能力。

3、情感与态度:体会并学习曹操积极进取、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形成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价值观。

四、说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阅读,感受诗人积极向上,追求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创作风格。

五、说教法和学法:为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本节课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朗读品味法等。

相应本课采用的学法主要有

1、体验法: 结合情境,通过诵读,深刻的理解诗歌的情感和内涵。

2、质疑释疑法: 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个性化阅读能力。

3、拓展研究法: 语文的触角伸向更为广阔的空间,升华学生的语文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迁移比较。

六、说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导入:三国是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有多少风流人物在这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又有多少盖世英雄在这里叱咤风云,曹操就是其中典型的一员。同学们,你们试想一下,在这个风云变幻,战火纷飞的年代,曹操的应景之作应具有怎样的感情?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曹操的短歌行。

使用《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及图片作为背景。 创设语境,激趣入学,为诗歌鉴赏作好情感铺垫。

整体感知诗歌

1、朗读诗歌,

2、围绕“忧”设疑讨论。

(1)诗歌中哪个字最能体现诗人的情感?

(2)哪些诗句体现了诗人的忧?诗人为何而忧?

学生讨论,抢答发言,教师使用多媒体出示答案。

1、正音,初步感知诗味。

2、通过设疑讨论,学生能初步理解曹操“忧”的内涵。突破本课的教学重点。

体会诗人情感变化, 设疑讨论:

(1)除了“忧”诗中还有哪些情感? 谈谈诗歌的情感变化。

(3)观看《三国演义》中的《短歌行》吟唱视频。

将学生分组讨论举手回答,教师总结,多媒体出示诗歌的.情感发展脉络。学生观看视频,发挥想象,加深对诗歌情感起伏变化的理解。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探讨,调动学生积极性,锻炼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及变化,落实本课的教学重点。使用多媒体播放《短歌行》吟唱片段 ,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冲击,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落实本课重点,同时教学难点的突破服务。

品读诗歌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2、学生配乐范读。

3、评价范读效果。

4、播放范读音频。

学生根据对诗歌情感的理解,自由尝试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学生自我推荐配乐朗读。

学生结合诗歌情感及节奏等内容对范读进行评价,。

通过自由朗读,个读和评价等多种形式,在把握诗歌情感的基础上品读诗歌,读出诗味。

使用背景音乐及精美画面渲染气氛,激发学生品读的爱好,深化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拓展:阅读迁移练习

1.人生苦短,生命无常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主题,试比较《短歌行》和《西门行》,说说两者对于生命短暂的忧叹有何不同。

2.全班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将学生分成八组,分组讨论。教师先启发学生,再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然后由小组代表发表各自观点,教师给予评价总结。

通过对两首不同风格的诗歌进行鉴赏比较,学生感受到面对人生苦短时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一种是及时享乐,另一种是把握时间,实现人生价值。加深对曹操积极进取、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精神风貌的理解,突破本课的难点。

通过鉴赏比较,学生自觉形成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价值观。

板书设计

短歌行

忧 人生苦短

枭雄曹操《短歌行》 第13篇

图为中国承德画院院长萧玉田的工笔黄作品《曹操》,萧先生画过许多诗词的配画,此曹操乘风跋扈,甚是快哉!

短歌行

作者:曹操(东汉末年)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歌行》是曹操的一首最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曹操非但雄才大略,在汉末群雄逐鹿的乱局中,统一了中国北方,缔造了三国时期的曹魏政权,而且也在文学、音乐、书法等方面造诣精深。

曹操本人孜孜好学,“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并且尤为“雅爱诗章”。他现存的.21篇诗章,均是以汉代乐府诗的诗体形式写作的。曹操的创新在于,他开创了以乐府诗类型化的旧题来歌咏当下的世情和时事的诗歌风尚,从中彰显个性,深切抒吐个人的心志和感怀,并以此引领和倡导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建安文学,建树了以质朴雄健、悲抑苍凉为风范特征的“建安风骨”这一美学形态。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名,多用于宴会场合。《三国演义》中的描绘为曹操在平息北方烽烟后,挥师南下,直逼长江,与孙权大战前夕,临江设宴,其时明月当头,曹操于船头横槊而立,慨然而歌,其歌咏的就是这首诗。

曹操志向高远,雄心万丈,因而在乱世中摒弃汉代选拔官吏的成规,不拘一格,慕求海内人才,《短歌行》表达的即是曹操这种志在天下,虚怀以待,思贤若渴的心怀。这首诗篇以沉厚的情思,感叹流光易逝,人生苦短,忧思雄图大业未竟,为此思慕四方贤能,期冀他们能够择良木而栖,襄助伟业。诗中巧妙借用了《诗经》中的某些诗句和形象的比喻,既倾吐了对贤才的渴求,又昭示了对来归之士的礼遇和欢欣,意蕴倍加委婉深挚,而曹操其人雄放阔达、以天下为己任的宏伟气魄更是回环于其中。

上一篇:伞_小学生六年级作文下一篇:小班语言《妈妈的小帮手》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