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局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

2024-07-24

市**局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精选13篇)

市**局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 第1篇

!市**局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

第一条为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提升机关党建工作水平,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实行党员干部联系点制度。

第二条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支部:***

第二支部:***

第三条党员领导干部要以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的双重身份在联系点支部参加理论学习,参加“三会一课”等各类组织生活,每年不少于6次。

第四条党员领导干部要积极与联系点支部的党员开展谈心活动,交流思想、沟通情感、化解误会、促进和谐。对在谈心中发现的问题,要积极开展调研研究,及时、妥善加以解决,每年与支部全体党员开展谈心活动不少于1次。

第五条党员领导干部要服从支部书记的安排,以身作则,争当表率,带头履行党员义务,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联系点支部的党员树立榜样。

[1]

在百度搜索:!市**局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

市**局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 第2篇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忠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党的群众路线,根据抚顺市委《关于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实施办法》、市人社局《关于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实施办法》和“三严三实”的要求,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现结合我局实际,提出如下实施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落实为民务实清廉要求,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重视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党的群众路线。以维护群众利益为核心,以直接联系为主要方式,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坚持领导带头、加强分类指导、突出工作重点。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经常深入基层,走进群众,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中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增进感情、锤炼党性、提高能力,帮助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化解各类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目标要求

按照市人社局《关于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实施 1 办法》文件要求,我局将紧紧围绕人社系统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自身实际,以了解群众、学习群众、服务群众、引导群众为主要内容,扎实开展以下工作。

(一)增进群众感情。拓宽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渠道,加强党员干部与群众的沟通,真心倾听群众呼声,真情体察群众疾苦,在思想上重视群众、行动上善待群众,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

(二)砺炼党员干部作风。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增强党性修养,转变工作作风,通过基层锻炼,使党员干部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增强服务意识。

(三)了解基层实际。党员干部通过深入群众,加强调查研究、听实话、查实情,认真听取基层群众呼声和心声,切实掌握第一手客观资料,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四)解决突出问题。主动回应群众诉求,积极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认真办理惠及民生的实事好事,让基层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五)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健全服务群众工作机制,决策时充分考虑群众利益,及时回应群众利益诉求,努力建设服务型机关,推动机关工作更加便民高效。

三、建立和落实的各项制度

(一)与干部群众谈心制度。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领导班子成员在日常工作及到基层调研时,要与干部群众开展谈心活动,既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又明确方向、鞭策鼓励;既虚心听取意见建议,又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引导,防止矛盾积累激化。谈心活动可采取个别谈话、集体座谈、随机交流等多种形式,努力营造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坦诚相见的良好氛围,沟通思想、增进理解、促进团结、形成共识。班子成员每年与所分管部门的干部群众谈心活动不少于2次。支部负责人每年与所属党员谈心活动不少于2次。同时广泛开展基层党员干部与群众谈心和结对帮扶活动,努力实现全覆盖。

(二)党员承诺践诺制度。以服务型党支部建设为抓手,组织全体党员围绕“党员先锋岗”工程,立足岗位实际开展承诺践诺活动。每一名党员都要按照“党员先锋岗”要求,积极参加设岗定责、依岗承诺活动,认真履行岗位责任。在日常工作中坚持佩戴党员徽章,亮出党员身份和服务承诺,主动服务群众,接受群众监督。

(三)机关转作风,为民四服务制度。全体党员干部要立足岗位,认真履行职责,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将更好地服务群众、赢得群众、造福群众融入领导和决策的全过程;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通过党员干部下基层接地气、察民情解民忧,征求改进工作意见,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帮扶困难群众,办理民生实事,努力使群众受益、让群众满意;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深入开展优质服务窗口创建 活动,进一步转变机关职能,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要围绕机关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形成管理制度体系,向群众公开机关职能、制度等信息,推进阳光服务。全体党员干部要加强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办事效率,自觉遵纪守法,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抵制各种不正之风,杜绝“吃、拿、卡、要”等现象发生。

(四)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度。全体党员要以“代民办事、为民解忧、帮民致富、让民满意”为目的,以方便群众、服务群众为宗旨,深入开展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全局实行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等制度,凡是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事项,均列入代理范围。坚持公开原则,让群众知道具体的代理事项和办事程序,并做到公开透明。坚持无偿、坚持高效原则,对受理的每一件事项要承诺办结时间,做到随时受理,限期办结,不拖办,不慢办,简化程序,提高效率,不收取任何费用。

全体党员干部要高度重视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工作,要把做好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工作,作为深入实施党建工作创新工程的重要任务,激发联系服务群众热情、提升为群众服务本领。对工作不力、群众意见大的党员干部进行诫免谈话和限期整改,对严重脱离群众、脱离实际、损害群众利益、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的恶性事件,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予以严肃处理。

市**局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 第3篇

新时期高校发展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不但肩负着培养造就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并且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担负着实现文化创新、民族发展的历史重任。高校能否通过加强自身建设,为事业发展提供政治、思想和组织保障,决定着高校发展的进程和方向。同时,高校党的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否密切高校党组织、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联系,对高校党建和其他工作开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建立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常态机制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实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的具体体现,是转变党员干部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干部关系的有效形式,也是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了解民情、倾听民声、集中民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构建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的重要性

要始终保持党同群众的密切联系,需要党员的自觉和努力,更重要的是建立起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建立党员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 就是将一些有利于联系服务群众的成功做法转化为经常之举, 用制度和机制的形式固定下来, 坚持下去, 进一步推动党建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第一,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机制是高校党建工作的基本保障。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三大优良传统和作风之一,也是党保持先进性和战斗力的源泉,在党的工作和建设中具有基础地位。要把高校党的建设工作搞好,同样必须继承和发扬党的这一优良传统和作风,这就要求高校党员干部一定要深入广大师生员工当中,了解他们的思想,把握他们的需求,做到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由于广大师生员工的思想、愿望、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因此我们也要在建立了解群众的动态机制上下功夫,以免一知半解,造成工作的盲目甚至失误。

第二,建立健全高校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机制是保持高校党员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最终要落实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这是衡量党的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也是衡量党的先进性的根本标准。始终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标准,不仅是一系列教育活动取得实效的关键,也是今后开展高校党的建设的一个基本的立足点、着眼点。

第三,建立健全高校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机制能够有力地促进高校各项工作的开展。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改革开放事业的迅速发展,要求高校工作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更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高校党组织作为高校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充分听取广大教职员工的意见,做到集思广益,深谋远虑,才能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合理配置高校资源,形成一心一意谋发展、齐心协力干事业的良好局面,高校的持续稳定发展才有可能。

二、建立健全高校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

(一)建立健全增强党员干部宗旨意识的长效教育机制。

(1)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在广大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宗旨观念和群众路线的再教育,切实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引导他们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要求落实到行动上,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增强党性观念,自觉克服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脱离群众的思想倾向。(2)要健全学习制度。要建立健全加强党员干部学习管理的规章制度,科学确定学习内容、培训方式、教育手段,真正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激发党员干部参学参训的积极性。要进一步健全党课制度、党员学习日制度、中心组学习制度等,定期组织干部培训学习党章、党史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以及政策方针,提高理论素养,引导他们坚定理想信念,牢記党员标准,践行党的宗旨。

(二)建立健全党员干部与群众沟通的长效联络机制。(1)构建意见收集平台。在基层党组织中推行党务公开,设置意见箱、热线电话和举报电话,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在党员干部中推行“领导接待日”、“党员接待日”等制度,通过面对面交流,征集群众的意见、建议,全方位、多层次搜集民意。(2)建立健全校领导接待日制度。通过校领导接待日,不断拓宽汇聚师生智慧、反映师生意愿的途径。接待形式包括:结合不同专题与师生进行面对面座谈交流,网上“校长信箱”、“书记信箱”,个别谈心谈话等。(3)建立健全党员领导干部联系高层次人才工作制度。学校党委和行政定期召开全校高层次人才座谈会,就学校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听取高层次人才的意见和建议,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谈心、走访、召开座谈会等方式互通信息,保持经常性的沟通和联系,及时了解和掌握联系对象的思想动态,针对他们普遍关心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交换看法。(4)建立健全民主党派、党外人士联系交友制度。通过交友联谊和走访慰问等形式,加强党员领导干部与党外代表人士和民主党派组织的沟通、交流和了解,进一步调动党外代表人士和民主党派组织的积极性,促进学校建设与发展。定期就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各项重大举措向民主党派、党外人士通报情况,听取意见、加深友谊。

(三)建立健全党员干部深入联系基层群众的长效机制。

(1)建立健全校领导联系基层单位制度。校级领导干部确定若干个基层单位作为联系点,每学期要深入联系点,开展调研服务推动工作要以办实事、搞服务、解难题、化矛盾为目标,结合学校发展目标、党政工作要点以及本人实际工作,真正扑下身子搞帮扶,贴紧基层解难题,坚持做到时间经常化、形式多样化、对象广泛化和内容具体化,把调研服务推动工作的成果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2)建立健全副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党支部制度。副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要确定1个基层党支部作为联系点,每学期要深入联系点,参加联系点的组织生活或党日活动,为联系点建设解决实际问题。(3)建立健全师生党支部共建制度。实行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联动共建,着眼于以党建带教学、以党建带科研、以党建促学生发展,围绕专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模式、学生思想工作等主题,通过学术讲座、科技创新、专项辅导助学等方式,扩宽学生党员的知识面,并通过他们的种子作用去影响其他学生勤学、好学,实现师生双向交流与沟通,达到科学知识传递、研究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塑造的和谐统一,增强基层党支部的工作活力。

(四)建立健全多途径帮扶群众的长效机制。(1)开展多层次服务群众实践活动。在全校党员中开展“办人民满意教育,培养高素质教育师资”主题实践活动,强化党员立足本职、爱岗敬业、为民服务的意识;在机关党员中开展“转变机关作风,服务教学一线”的主题实践活动,各机关支部与教学单位结成服务对子,并制定、修订一系列岗位职责规范,促进机关作风的转变;在管理干部党员中开展“我为学生办实事”的主题实践活动,切实做到每一名教师党员至少为一名学生解决一个实际问题。(2)多途径帮扶困难学生。开展校级领导干部、党员教师、机关干部与学生结对子活动,以思想引导、学业指导、成才方向指导为主,以经济帮扶为辅,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树立成才目标,坚定成才信念。

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 第4篇

1、每位党员领导干部原则上联系1—2个基层党组织。

2、党员领导干部要及时深入联系点,了解联系单位的基本情况,以及创先争优活动的工作进展情况,帮助和解决联系点在创先争优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3、党员领导干部要参加联系点的创先争优活动会议,指导联系点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同时,联点领导原则上每半年要对联系点的创先争优活动情况进行一次点评,实事求是地肯定取得的成绩,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努力的方向。

4、党员领导干部及时检查联系点创先争优活动的进展情况,不定期地督促检查各项活动的落实。重点检查和督促各联系点对照创先争优标准,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等方面的实际成效,防止活动走过场、出偏差。

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 第5篇

为了巩固和扩大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本着“党员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原则,结合“三个代表”学教活动以来建立的联系点、联系户制度,为使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制度化、规范化、长期化,特制定本制度。

一、基本原则

(一)坚持党员领导干部率先垂范。

(二)建立健全“党员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

(三)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四)推动农场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二、责任内容

(一)认真指导和检查督促联系单位全面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委的各项政策措施,使所联系单位党的建设、经济建设、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各项工作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责任到人。

(二)联系点党员干部要及时向职工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兵团“1+3”、“1+8”文件精神及有关政策,宣传农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具体措施,宣传农场党委惠民、利民的有关政策,帮助联系点、联系户理清经济发展和职工致富的思路,找准工作和贫困差距的原因,变“输血”为“造血”。

(三)联系包连党员干部要认真指导各连队在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基础上积极开展争创“五好”支

部活动,以点带面,整体推进。

(四)联系点党员领导干部要建立联系点和联系户1-2个,连队党员领导干部要建立联系户1-2个。联系点党员干部每月至少有5天时间吃住在联系单位,不断总结和探讨工作经验教训,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联系点干部要经常督促检查,连队扶贫帮困工作措施的落实,深入职工家庭,直接听取群众意见,引导职工大力发展庭院经济。

(六)认真指导联系单位搞好连务公开、民主管理,使连队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工、青、妇等群众组织工作成绩显著。

(七)联系点干部要通过自己的言行,使联系单位干部作风不断转变,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杜绝干部参与非法活动。检查监督连队班子和党员干部严格依据党纪政纪办事,依法行政,检查监督党员干部严格执行上级及本场制定的各项制度,确保联系单位党员干部违纪违规“零”控制。

市**局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 第6篇

为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群众观,使广大党员领导干部从思想上真正解决好代表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进一步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而切实把想问题、定政策、办事情的着眼点放在关心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想方设法为群众排忧解难上,局党委特制定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和结对帮扶贫困户制度。

一、联系范围

局系统党员领导干部,每人确定一个联系点,联系一户贫困户。鼓励各单位、各部门扩大联系点和结对帮扶贫困户的范围。

二、联系目的

1、通过深入联系点调查研究、督促检查、具体指导,使联系点成为局系统落实中央四个长效机制文件精神的示范点,推动全局贯彻落实中央四个长效机制文件精神工作深入开展。

2、通过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帮助联系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使他们及早脱贫致富。

3、通过结对帮扶让干部受到生动教育,使党员领导干部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转变工作作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带动广大党员积极投身本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全局各项工作发展。

三、联系方法

1、联系点要结合本单位结对帮扶点确定,具体要落实到村民小组、居民小组,然后从中选定结对帮扶贫困户。

2、要定期或不定期深入联系点,帮助查找差距,理清发展思路,解决实际问题。

3、要帮助贫困户确立一项切实可行的致富项目,并从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予以帮助,争取当年扶持,当年脱贫。

附:领导帮扶困难户一览表

党员领导干部党建联系点制度 第7篇

党员领导干部党建联系点制度

为保证党员领导干部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特制定党建联系点制度。

一、党委要实行党员领导干部党建联系点制度,每名党委成员都要确定1个以上的党建工作联系点,原则上可根据领导干部分工和分管工作特点确定联系点。

二、党委成员挂钩联系点的工作要求主要是:进行调查研究,指导基层党支部以服务财政事业发展为中心抓好党建工作,总结党建工作的新经验,根据上级布置的任务要求,抓好工作落实。

三、党委成员要定期到点工作。每年到联系点开展调查研究、指导工作一般不少于6次。建立联系薄登记制度,记录好每次到联系点开展调研、指导工作、解决问题的主要情况。

四、党委成员要认真解决对联系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要及时向党委反映,不得包庇隐瞒。党委每半年召开一次党建工作联系点情况汇报会,交流工作,总结经验。党委成员每年至少要确定一个调研课题,撰写1-2篇有分析、有见解的党建工作调研文章。

五、党委成员要及时掌握联系点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状况,有针对性的做好思想教育工作;要与联系点干部、群众搞好关系,接受他们监督,虚心听取他们对本人和党委工作意见,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水平。

市**局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 第8篇

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和全国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经验交流会、省第九次、州第八次和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根据中共云南省委《关于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意见》(云

发[]18号)的精神和中共县委关于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县工作实际,现就局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和群众工作教育(以下简称“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建立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为突破口,以开展“四群”教育为抓手,以强化干部服务意识,深入开展“干部作风集中整顿建设工作”活动。各级干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保障民生理念,拓展干部联系群众的途径,丰富干部服务基层部门和群众的内容,努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广泛听取贫困地区群众合理诉求,指导贫困地区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生产、生活和社会稳定,努力实现干部受教育、作风有改进、民生得保障、发展上水平、群众得实惠、社会更和谐的工作目标。

二、开展“四群”教育的形式和要求

(一)开展“四群”教育的形式

1、学习培训。今冬明春,集中一段时间组织学习,引导干部认真学习《党章》、《论党的群众工作主要论述摘编》和《县干部职工“四群”教育学习资料》重要文献,学习省第九次、州第八次和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和省委书记秦光荣在全省深入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州委书记张太原在全州深入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每名干部至少撰写一篇理论文章或心得体会。组织开展一次以“四群”教育为主题的理论中心组学习。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四个专题培训,加强群众观点教育,切实解决好认识问题。把“四群”教育纳入干部培训必修课,开展以党带团、以党带工、以党带妇等形式多样的党群共建活动,逐步形成“四群”教育长效机制。

2、警示教育。开展一次警示教育,组织观看孟连经验专题片《巨变》,组织干部职工认真查找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工作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整顿工作作风,强化工作措施,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为深入开展干部作风集中整顿和建设工作活动奠定基础。

3、实践教育。组织干部开展民情恳谈,进行民情体验,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撰写民情报告、收集和反映重要民情事项,组织开展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实践活动,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力所能及帮助挂钩联系点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4、召开民主生活会。在集中学习和民情体验基础上,局领导班子召开一次“四群”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每位班子成员要撰写“四群”教育分析检查报告,谈认识、找差距、查原因、抓整改。领导班子整改方案、领导干部和各股整改措施由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并备案。

(二)开展“四群”教育的要求

1、加强群众观点教育,切实解决好认识问题。加强群众观点教育,认真查找群众观念、群众立场、群众感情等方面的差距,切实解决好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等思想认识问题,教育全体党员干部始终牢记权力来自人民、权力就是责任、干部就是公仆、领导就是服务,进一步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始终做到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2、加强群众路线教育,切实解决好实践问题。加强群众路线教育,积极查找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等方面的差距,切实解决好调查研究不深透、工作浮于表面、决策脱离实际等问题,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创新发展思路,使制定的各项扶贫开发政策措施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意愿,更好地促进人民群众增收致富。

3、加强群众利益教育,切实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加强群众利益教育,认真查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宗旨等方面的差距,切实解决工作开展中政策不落实、执行打折扣、与民争利等现实存在问题,认真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群众利益,努力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工作的核心任务,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实现社会稳定和谐。

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 第9篇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根据《党章》要求,制定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

一、定期下基层制度

局领导班子成员、各科室(中心)负责人要定期下基层,了解基层工作状态,锻炼自身业务能力,主要去与群众文化工作息息相关,能密切联系群众的基层单位,如社区文化活动室、乡镇文化站、局属业务单位等。领导班子成员每年下基层不少于1次,科室(中心)负责人每年下基层不少于2次。

二、定期接访制度

局领导班子成员要定期接待群众来访,每名班子成员每月接访不少于1天。针对群众来局反映情况,相关领导要协同对应科室热情接待,耐心解答,解决问题,因客观条件暂时无法解决的要细致讲解,明确联系方式,尽快解决答复,化解矛盾。局机关将建立接访工作台帐,明确责任领导和责任科室,以便督办落实和答复来访群众。

三、联系帮扶制度

每名党员干部均要按照“力所能及、适宜适度、深入持久”的原则,在我局挂点联系的分宜县凤阳乡大路边村和洞村乡谷山村结对帮扶至少1户困难户,通过帮思想、帮就业、帮学业、帮解难、帮技能等形式,提高困难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使所帮对象得到实惠、摆脱困境。局党委每年要为每个村委解决1-2个实际问题。局机关将建立党员联系困难群众名册,填写好帮扶措施及活动情况,并将党员联系困难群众成效列入民主评议党员内容。

四、志愿服务制度

7、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 第10篇

一、每个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必须密切联系群众,积极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政治工作。

二、开展谈心活动是联系群众的重要方法,每个党员干部要根据形势任务的要求,针对周围群众的思想反映,主动开展谈心活动,同群众交朋友。

三、党员、干部联系群众要采取逐级分工负责的方法,即开展“一帮一”、“一对一”的活动。党政班子要负责中层干部;各单位中层干部主要负责班组长一般干部;一般党员负责本单位、本班组的职工群众,而且要分工到人。

四、党员、干部在联系群众过程中,要以诚相待经常开展谈心活动,对思想上暂时有问题的同志,要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做到政治上热情主动,生活上关心体贴,工作上认真帮助,不冷淡、不歧视,积极做好转化工作。

五、党员每月向党支部汇报一次联系群众的情况,党支部对联系群众做得好的个人,要进行总结表扬,并及时交流推广经验。

六、坚持各级干部调查研究和参加劳动制度是联系职工群众的重要手段。党政班子成员每月至少深入基层一次,搞好综合性调查研究。中层干部要根据本单位工作特点和性质,经常到班组和生产一线跟班劳动。同时搞好调查研究,当全局有大的停电检修和承担其他重点工程项目,都要亲临现场协调指导。

党员、党政干部联系群众制度 第11篇

第一款工作制度

一、为了加强党员和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党总支在党员、党政干部中实行联系群众的工作制度。

二、联系群众工作由党总支领导下的各党支部负责具体实施,年级组和学校中层管理部门要做好配合工作。

三、各党支部负责将党员的“三联系”工作分解、落实,并不定期进行督促检查。

四、学校党政干部除做好“三联系”工作之外,还要联系一个支部,指导该支部开展工作。

五、为更好地凝聚人心,加强人文关怀,学校党政干部在联系群众方面必须做到“必访”、“必谈”、“必做”等“三坚持”。

六、学校党总支把党员、党政干部联系群众方面的情况作为对党员、党政干部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二款操作规程

一、各党支部具体负责的党员“三联系”工作。

1、每学年初(9月),各党支部下发制定的联系表格,将本支部党员“三联系”工作分解,规定每个党员必须联系一名党外群众或入党积极分子,每个党员必须联系一个班级,每个党员至少联系一名需要帮助的困难学生。

2、党员填报联系表格,将准备联系的一名党外群众或入党积极分子名单,准备联系的一个班级名单,准备联系的一名需要帮助的困难学生名单,报各党支部。党支部在党员填报的基础上,根据党员在班级和学科的分布状况,调整“三联系”名单。

3、党员在日常生活中关心自己联系的党外群众或入党积极分子他们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积极指导联系班级学生开展各项活动;对困难学生,或在思想上帮进,或在学习上帮难,或在生活上帮困。

4、党支部对“三联系”工作进行不定期督促检查,每学年底(6月)对“三联系”工作进行一次总结,在支部内通报情况,并将情况报学校党总支。

二、学校党政干部联系一个支部(或年级)的工作。

1、每学年初(9月),学校党总支根据学校党政干部的任课情况及力量平衡情况,将其指派到一个支部。

2、学校党政干部指导所在支部(或年级)开展工作,代表学校热情接待本年级师生,积极向本年级师生宣传学校的办学方略,遇事及时同本年级师生商量,及时向党总支和学校反映本年级师生的意见和要求。

三、学校党政干部必须做的“三坚持”:“必访”、“必谈”、“必做”。

1、“必访”:教职工本人及爱人生病住院时;教职工父母、公公、婆婆、岳父母病逝时;教职工子女举行婚庆等大事时;教职工家庭关系紧张不和睦时;教职工本人思想矛盾尖锐突出时;骨干教师欲辞职离校时;教职工获重大荣誉时。

2、“必谈”:教职工思想波动,情绪不稳定时;教职工之间有矛盾时;教职工对学校管理工作有意见时;教职工教育教学工作中行为规范出现问题时。

3、“必做”:对骨干教师给予津贴;对骨干老师优先考虑外出进修,深造;组织教职工每年体检一次;组织教职员工每年暑假旅游休养一次;对工作业绩优秀的教师实行奖励;对县级以上骨干教师实行年终慰问;对校级以上骨干教师的子女来校就读给予适当照顾。

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群众工作制度 第12篇

为深入持久地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密切联系群众,充分依靠教职工办好学校,特制定本制度。

一、加强领导

成立领导干部(党员)联系群众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组长:张潮(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

成员:赵志霞(学校党支部组织委员、中学教务主任)杨静梅(学校党支部纪检委员、中学教研室主任)邹海霞(学校党支部宣传委员、学校德育副主任)汤春玲(学校党支部青年委员)

二、联系对象

联系对象包括中层干部、普通党员、入党积极分子、青年教师。

三、联系任务

1、党支部书记重点联系支部委员,要及时对所联系对象传达中、省、市、区委的重大决策,使联系对象的言行始终同上级党组织和区委保持高度一致,及时了解所联系对象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状况,并通过所联系对象全面掌握学校的基本情况。积极帮助所联系对象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每年为联系对象办实事2-3件。

2、支部委员重点联系支部党员,要及时向党员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了解党员的思想、工作、生活等情况,广泛听取和收集党员对党的建设和学校发展的意见及建议,及时向党支部反映;教育所联系的党员模范遵纪守法,帮助党员成为教育工作岗位上的示范标兵,使青年党员成为业务骨干;积极参与组织部门对领导干部的民主测评和考核;认真履行职责任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和管理能力,当好党员的表率。

3、党员重点联系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党外群众,及时向群众宣传党的相关政策,使所联系的群众理解和支持党的工作;要带头学理论学业务,要将所联系的业务骨干培养成为党员。积极帮助群众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正确对待工作和改革;要力所能及地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随时了解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并及时向党组织反映;充分行使党内民主权利,参与所在党支部的民主评议,参加对党支部书记、联系人员的测评工作;要参与单位的重大决策,协助职代会充分行使监督的权利,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4、中层领导党员要联系3-4名青年教师,使他们尽快成长起来。

四、联系形式

党员联系群众可采取个别走访、交心谈心临时联系,也可利用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倾听群众的意见,较准确地掌握联系对象的思想状况,心理活动,工作要求等,以便有针对性地修订学校工作计划。

五、联系要求

1、党员每季度至少要与联系对象谈话一次,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肯定成绩,找出不足,鼓励进取,并及时向党支部汇报联系群众的相关情况。

2、党支部每学期集中检查一次此项制度的落实情况,并把检查结果作为评选 “优秀共产党员”活动的主要依据。

六、联系名单

1、支部书记联系支部委员名单

张潮(党支部书记、校长):赵志霞(支部组织委员)

邹海霞(支部宣传委员)杨静梅(支部纪检委员)

汤春玲(支部青年委员)

2、中层领导联系青年教师名单、党员联系申请入党人员名单

杨静梅(教研主任):柳兴国陈春蕾谢慧敏张玉芬

赵志霞(中学教务主任):孟月华李翔郝云英

刘明真(团支部书记):徐荣李婵许倩倩

潘红(小学教务主任):杜燕孙乐刘维梅

邹海霞:李小琴张丽刘伟郑文娟

乌鲁木齐市第六十三中学党支部

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社区工作制度 第13篇

创建文明城市重点在社区,活力在社区,难点也在社区。为切实加强社区文明创建工作,全面深入推进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领导干部模范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宿州市建立了市四大班子领导干部联系社区工作制度,取得突出成效。

深入调查研究,完善制度建设。深入社区实地查看、走访社区居民、召开座谈会等形式,研究联系社区存在的实际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帮助社区找差距、理思路,指导联系社区制定创建工作计划、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推进社区创建工作扎实开展。市委书记李宏鸣同志经常带领市、区有关领导下到所联系的西仙桥社区蹲点调研,广泛听取街道、社区和辖区居民、商户的呼声与反映。在反复调研、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及时制定出台了《宿州市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为其他社区开展创建工作提供了样板,积累了经验。其他市级领导干部也经常深入联系社区,召开党员、代表委员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逐步建立了“五职、四定、二包保、一考评”的网格化管理机制,从而有力确保了整个创建活动在常态中推进。

开展督促检查,促进工作开展。市四大班子领导干部对照工作既定目标,结合联系社区实际,制定了创建工作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督促联系社区严格落实各项措施,实行盘点销号,确保社区各项工作扎实开展。同时,十四大班子领导干部带领督查组不定期进行明察暗访,全面排查死角死面,及时进行通报,督促抓好落实,全面促进了创建工作的开展。

协调社区建设,整合各方资源。了解掌握社区在创建工作中的存在的问题和实际困难,帮助协调解决有关问题。主动参加社区创建工作部署会和总结会,牵头召开共建单位座谈会,协调辖区单位开展好共驻共建工作,整合利用各类社会资源。针对创建过程中群众反映的“城市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小餐馆前灶后堂现象严重、小区卫生费和物业管理费收取太难、违章建筑难拆除”等难题,市委书记李宏鸣率领有关单位负责人,现场察看,实地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得到社区群众的普遍赞誉。据统计,创建工作中市四大班子领导干部共召开驻社区单位和市直有关部门协调会、文明创建现场会100余场次,协调有关资金上亿元,整治城区街巷33条,整修路面10余公里,新铺下水道12000米,修建公厕100余所,帮助协调解决实际问题600余个,有力地促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深入开展。

实地亲力亲为,发挥模范作用。争创文明城,领导干部带头作表率,志愿者争先做贡献。全市城市文明创建动员会后,市四大班子领导干部到路边、街巷实地清除垃圾、小广告等活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引领广大市民自觉参与文明创建活动。同时,实行了街道班子成员包保社区、机关党员干部包保具体路段、社区干部包保到户的做法,落实了“定时间、定路段、定任务、定标准”的“四定”管理措施,促使街道党员干部全员积极参与创建工作。2010年“七.一”,全市组织开展了“万名党员进社区”,“文明创建志愿者”活动,城区1万5千余名党员集中到居住地所在社区报到,志愿参加社区社区文明创建活动和社区党组织组织的服务活动。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以来,先后组建了200多个志愿者服务队,一批热心于公益事业的党员、退休教师、医生、工人,进街巷、入社区,宣传文明公约、法律、卫生、科普知识,先后有10多万人次义务参加了文明创建活动,掀起了全民讲文明、创建文明城的热潮。

建立了网格化管理机制。把辖区划分为12个网格区域,并组建了由1名社区干部为组长、1名楼道志愿者为副组长、10多名居民志愿者为成员的服务团队,负责每个网格区域内居民的联络服务工作。

上一篇:大学团队科研总结下一篇:竞聘上岗面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