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企业文化创新

2024-09-15

什么是企业文化创新(精选11篇)

什么是企业文化创新 第1篇

什么是企业文化?

企业作为一种以人与人的组合为基础的经营活动主体,其经营行为必然最终都要人格化,也就是说,企业是人格化的企业,企业的所有活动最终都要靠人来执行。正是因为如此,企业的制度创新,企业的经营战略的创新,最终都必然会体现在人的价值理念中,也就是以企业文化的形式表现出来。这里所讲的企业文化,就其形式来讲,它是属于人的思想范畴,是指人的价值理念;而就其内容来讲,则是企业制度与企业经营战略等与企业相关的活动在人的理念上的反映。因此,企业文化也是企业高效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共有的价值和信念体系。这一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成员的行为方式。它代表了组织成员所持有的共同观念。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起到导向、维系和约束的作用,它有很强的维持现有模式的倾向。

什么是企业文化创新?

企业文化创新是指为了使企业的发展与环境相匹配,根据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形成体现企业共同价值观的企业文化,并不断创新和发展的活动过程。企业文化创新的实质在于企业文化建设中突破与企业经营管理实际脱节的僵化的文化理念和观点的束缚,实现向贯穿于全部创新过程的新型经营管理方式的转变。面对日益深化、日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环境,越来越多的企业不仅从思想上认识到创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是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而且逐步深入地把创新贯彻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各个层面,落实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中。

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要点上。

(一)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

任何企业都会倡导自己所信奉的价值理念,而且要求自己所倡导的价值理念成为员工的价值理念,从而使自己所信奉的价值理念成为指导企业及其员工的灵魂。因此,企业文化实际上是指导企业及其员工的一种价值理念,这种价值理念体现在每个员工的意识上,当然最终就成为指导员工行为的一种思想,因而企业文化最终作为企业的灵魂而存在。从现实状况来看,任何一个企业所倡导的企业文化,恰恰就是这个企业在制度安排以及经营战略选择上对人的价值理念的一种要求,也就是要求人们在价值理念上能够认同企业制度安排及企业战略选择,并以符合企业制度安排及战略选择的价值理念指导自己的行为,因而企业文化实际上是作为企业的灵魂而存在。

(二)企业文化是保证企业制度与企业经营战略实现的重要思想保障。

企业实际上是人的组合体,而人又是有思想的,任何人的行为都会受到自身思想的指导和约束,因此,企业文化作为每个企业员工的一种价值理念存在,当然就会对企业员工的行为发生应有的作用,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的行为准则,从而会对企业发生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既包括激发企业活力的作用,也包括约束企业行为的作用。正是因为企业文化作为员工的价值理念存在,而员工又会受到自身理念的作用,所以企业文化能够使员工自觉主动地执行企业制度,贯彻企业经营战略,因而企业文化是实现企业制度与企业经营战略的思想保证。

(三)企业文化是企业制度创新与经营战略创新的理念基础。

企业文化是企业制度和企业经营战略的要求在员工价值理念上的反映,反过来,企业文化也会对企业制度的安排以及企业经营战略的选择有一种反作用,因为人的价值理念支配人的选择及行为。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企业文化的创新,必然会带来员工价值理念的创新,而这种价值理念的创新,会推动企业制度和经营战略的创新。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在企业制度和经营战略的创新上,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四)企业文化是企业活力的内在源泉。

企业活力最终来自于人的积极性,只有人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才能使企业最终充满活力,而人的积极性的调动,则往往又是要受到人的价值理念的支配,只有人在价值理念上愿意去干某件事的时候,那么人才有内在的积极性,如果人对某件事在理念上不认同,即使强迫他去干,也不一定会干好。因为他虽然会被动地被迫执行命令去干这件事,但他并没有内在的积极性,因而不一定会干好。所以,要让企业中的每一个人能够积极地去从事某项活动,就要首先让他在理念上认同这件事。所以企业文化作为员工所信奉的价值理念,必然就会直接涉及企业的活力,作为企业活力的内在源泉而存在。

(五)企业文化是企业行为规范的内在约束。

在企业运营过程中,所有员工的行为都应该规范,而规范的准则,就是要求员工能够很好地遵守和贯彻企业制度的安排及企业经营战略的内在要求。因此,所有员工的行为规范,都来自于企业制度的安排,以及企业经营战略的选择。但是如前所述,人是有思想的,人的行为受思想的支配,思想是人的内在约束,因而对于人在企业运行过程中的规范,应该要有一种内在的约束才行,这种内在约束就是指,当一个人在思想上觉得自己应该如何去干的时候,他才能形成内在约束。也就是说,当人在价值理念上对企业制度安排和企业经营战略的选择认可的时候,那么企业制度安排和企业战略选择就作为一种价值理念而存在,从而人才能内在地约束自己的行为,也就是自己约束自己,使得约束有自我性,称之为自我约束。只有在这种内在约束起作用的条件下,企业才能最终保证企业制度和企业经营战略的有效实行。总之,企业文化为企业制度和企业经营战略在人的价值理念上的反映,必然会从内在性上约束企业员工的行为,从而成为规范企业行为的内在约束力。

总之,从上述五点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企业文化实际上是企业的一个极其关键的问题,我们绝不能忽视企业文化的问题,企业文化同企业制度、企业经营战略一样重要,也是企业问题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企业文化创新的价值 1、21世纪企业竞争的核心将在于企业文化

企业竞争的核心因的不同各不相同,在高度发达的今天,企业硬件的较量已经逐渐开始淡化,60年代竞争的核心内容在于技术,70年代在于管理,80年代在于营销,90年代在于品牌。继技术竞争、管理竞争、营销竞争、品牌竞争之后,21世纪企业竞争的核心将在于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能使企业在新世纪保持长久的竞争力,企业文化创新也由一种全新的文化理念,转变为对提高企业竞争力有决定性作用的新型经营管理模式。企业文化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增强产品的竞争力。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其思想观念,它决定着企业成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能够激发员工的士气,充分发掘企业的潜能。一个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建立后,它所带来的是群体的智慧、协作的精神、新鲜的活力,这就相当于在企业核心装上了一台大功率的发动机,可为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2、企业文化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

创新企业文化是企业制度下的一个重要指标和鲜明特征。它与以往在企业内部广泛开展的企业文化活动的一个明显区别是,现代企业文化更紧密地把企业文化活动与企业的实际收益联系在一起,或者说直接挂钩。因此,它在企业的地位就愈见重要和突出。当企业内外条件发生变化时,企业文化也相应地进行调整、更新、丰富、发展。成功的企业不仅需要认识的环境状态,而且还要了解其发展方向,并能够有意识地加以调整,选择合适的企业文化以适应挑战,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依靠文化带动生产力,从而提高竞争力。因此,坚持企业文化创新对于企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它可以摒弃原有的不合理的思维和行为,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新思维来创造新的成果。文化创新会直接作用于人的观念意识、思维方式,进而影响人的行为。一个企业无论实力多么雄厚,它的企业文化建设一旦停步不前,失去了创新的动力,这个企业必将会成为强弩之末。

企业文化创新与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的关系

管理的方式与文化总是密切相关的,企业进行管理创新,必须先推行文化创新。企业要进行管理创新,必须变革约束创新的思维、观点,打破现有文化模式,从当前国有企业的情况来看,当务之急是必须转变粗放式管理的思路,建立管理的观念。为了在新的竞争环境中求生存、谋发展,企业必须进行一场深刻的、彻底地管理变革,这就涉及到深层次的方面,企业管理理念化,企业精神等诸多方面根源于企业经营者的思想深处,要求企业必须创新建立健全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

制度创新的基础就是文化创新,没有文化的创新,制度创新是一句空话。企业在深化改革、完善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应切实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把创新与企业文化结合起来,以企业文化创新为载体推动制度创新,真正为企业健康注入持久的文化推动力。制度创新是企业文化创新的主要现实表征。其中两类制度创新比较重要:一是对内部员工的激励导向制度的创新,比如工资制度、福利制度、培训制度、考核制度、干部制度、招聘制度等;二是对业务流程和制度的创新。

企业文化创新的基本思路

企业文化创新要以对传统企业文化的批判为前提,对构成企业文化诸要素包括经营理念、企业宗旨、管理制度、经营流程、仪式、语言等进行全方位系统性的弘扬、重建或重新表述,使之与企业的生产力发展步伐和外部环境变化相适应。

1、企业领导者应当加强自身修养,担当企业文化创新的领头人

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文化是企业家的文化,是企业家的人格化,是其事业心和责任感、人生追求、价值取向、创新精神等的综合反映。他们必须通过自己的行动向全体成员灌输企业的价值观念。这正如我国着名企业家张瑞敏在他个人在海尔公司充当的角色时所说的,“第一是设计师,在企业发展中如何使组织结构适应企业发展;第二是牧师,不断地布道,使员工接受企业文化,把员工自身价值的体现和企业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

企业文化创新的前提是企业经营管理者观念的转变。因此,进行企业文化创新,企业经营管理者必须转变观念,提高素质。

首先,要对企业文化的内涵有更全面更深层次的理解。要彻底从过去那种认为搞企业文化就是组织唱唱歌、跳跳舞、举办书法、摄影比赛等的思维定势中走出来,真正将企业文化的概念定位在企业经营理念、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上。

其次,要积极进行思想观念的转变。要从原来的自我封闭、行政命令、平均主义和粗放经营中走出来,牢固树立适应市场要求的全新的发展观念、改革观念、市场化经营观念、竞争观念、效益观念等等。

第三,要认真掌握现代化的管理知识、和技能,同时要积极吸收国外优秀的管理经验,用于企业发展,并且在文化上要积极融入世界,为企业走国家化道路作好准备。

第四,要有强烈的创新精神,思维活动和心理状态要保持一种非凡的活力,双眼紧盯着国际、国内各种信息,紧盯着市场需求,大脑中要能及时地将外界的信息重新组合构造出新的创新决策。

2、企业文化创新与人力资源开发相结合

人力资源开发在企业文化的推广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全员培训是推动企业文化变革的根本手段。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推动作用得以实现,关键在于全体员工的理解认同与身体力行。为此,在企业文化变革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培训计划的设计和实施,督促全体员工接受培训、学习。通过专门培训,可以增进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员工的参与积极性,使新的企业文化能够在员工接受的基础上顺利推进。即采取诱致性变迁的方式,就是指基于员工自愿支持的观念更新与行为模式的转变。除了正式或非正式的培训活动外,还可

以利用会议以及其他各种舆论工具,如企业内部刊物、标语、板报等大力宣传企业的价值观,使员工时刻都处于充满企业价值观的氛围之中。

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是企业文化创新的不竭动力。强制性制度变迁过程往往会在下级组织招致变相的扭曲或其他阻力,况且价值观的形成是一种个性心理的累积过程,这不仅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需要给予不断的强化。因而新的企业文化的建立和运行过程必须通过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予以强化和保障,使之形成习惯稳定下来。比如分配机制的变革就可以作为一个切入点,因为分配机制同时体现了激励和约束机制的有机结合。另外,也要注意精神激励的重要性,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在物质的满足达到一定程度后,对自我实现的评价将压倒其他因素。企业应该增强管理过程的透明度,对员工实行公正对待。

现代企业间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也是企业凝聚力的较量。这归根结底又是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的竞争。顽强的企业团队精神,是企业获得巨大成功的基础条件。要把企业成千上万名员工凝聚起来,只靠金钱是不够的,企业必须具备共同的价值观、目标和信念。对共同价值的认同会使员工产生稳定的归属感,从而吸引和留住人才。事实证明,企业只有形成了优秀的企业文化,才能打造一支战无不胜的员工队伍。

3、建立学习型组织

企业间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实际上应该是学习能力的竞争。如果说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那么其中的关键是企业的学习能力。建立学习型组织和业务流程再造,是当今最前沿的管理理念。为了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在世界排名前100家企业中,已有40%的企业以“学习型组织”为样本,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知识经济,知识资本成为企业成长的关键性资源,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根基将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成功的企业将是学习型组织,学习越来越成为企业生命力的源泉。企业要生存与发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强化知识管理,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综合素质。

企业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是一个大课题,需要有一个逐步探索,逐步深入的过程,要下很大的功夫,才能实现质的突破,才能在现代企业制度的环境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文化创新与发展,这是时代的要求,是企业追求的永恒主题。

企业文化创新四大趋势

企业文化创新,现已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新型经营管理方式。当前,国内企业文化创新出现了一些新趋势。

一、确立双赢价值观的趋势

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它渗透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支配着从企业家到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因此,企业文化创新首要的是价值观创新。在传统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奉行非赢即输、你死我活的单赢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既有迫使企业实现技术和产品更新的驱动力,也有滋生为打垮对方而不择手段以至恶性竞争的弊端。以高科技为基础的知识经济崛起,在使这种狭隘价值观受到致命冲击的同时,也催生出与新的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双赢价值观。

一个企业只有奉行双赢价值观,才能不断地从合作中获得新知识、新信息等创新资源,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左右逢源,立于不败之地。我国海尔集团不参加与同行间的价格战,坚持靠产品创新和服务来扩大国内外市场份额的成功经验,便是奉行双赢价值观的一个范例。

二、选择自主管理模式的趋势

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将人视作企业运营过程中按既定规则配置的机器零件,忽视人的自主精神、创造潜质和责任感等主体能动性作用;在管理过程中,较多地依赖权力、命令和规则等外在的硬约束,缺乏凝聚力。随着市场竞争的深化,人的主体价值在企业运营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旧的管理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竞争形势,而体现人的主体性要求的自主管理模式逐渐成为企业的自觉选择。

新模式以先进的文化理念为核心,充分尊重人的价值,注重发挥每一个员工的自主精神、创造潜质和主人翁责任感,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强烈的价值认同感和巨大凝聚力,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并通过制度安排,实现员工在企业统一目标下的自主经营和自我管理,进而形成企业创新的动力和创新管理方式。邯郸钢铁集团公司建立在“人人是主人”的企业理念基础上的管理模式,就是这一创新趋势的具体体现。

三、既重视高科技又“以人为本”的趋势

科技革命和人本身的进一步总是相伴而行的,二者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相辅相成,企业创新过程离开了哪个方面都难以达到目的,企业的竞争力也难以得到真正提高。有学者指出:高科技可以在一个阶段成为企业制胜的法宝。但更深层次的竞争最终应该是理念方面,“科技以人为本”这句话就包括了这层意思。这一见解反映了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现代人对生产和消费日趋强烈的人性化要求。在这一背景下,企业创新只有把高科技与“以人为本”密切结合起来,才能提供既有高科技含量又充满人性关怀的新产品、新服务,才能开拓新的市场空间。否则,企业即使兴盛一时,终究会因受到消费者的冷落而退出竞争舞台。很多成功企业的一个共同经验,就是在新产品的设计和开发中,紧紧抓住了给予各层次的顾客送去真诚的关怀和温暖这个关键。

四、提高企业家综合素质的趋势

现代企业中,员工的素质是企业文化创新的来源和动力,而由于企业家在企业活动中的领导地位,企业家的素质又是企业文化创新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的一些企业家快速崛起又快速倒下的“企业家短命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体制和市场环境等因素外,企业家不能适应形势的变化而实现自身素质的不断创新,是最根本的原因之一。

经济全球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到来,又对企业家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科技知识与人文知识的综合,需要古今中外多种科技文化知识的综合;要打开国际市场,还需要有对

各国生活习惯和民风习俗的综合性了解与把握,单靠哪一门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都难以胜任综合创新的任务。实践证明,企业家只有具备了融通古今中外科技知识与人文知识、管理经验与民风习俗,善于应对各种市场变化的智慧,才能具备不断创新的实力,获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什么是企业文化创新 第2篇

1、企业哲学:是一个企业特有的从事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的方法论原则。它是指导企业行为的基础。

2、价值观念:是人们基于某种功利性或道义性的追求而对人们(个人、组织)本身的存在、行为和行为结果进行评价的基本观点。

3、企业精神:是指企业基于自身特定的性质、任务、宗旨、时代要求和发展方向,并经过精心培养而形成的企业成员群体的精神风貌。

4、企业道德:是指调整本企业与其它企业之间、企业与顾客之间、企业内部职工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从伦理关系的角度,以善与恶、公与私、荣与辱、诚实与虚伪等道德范畴为标准来评价和规范企业。

5、团体意识:团体意识是指组织成员的集体观念。团体意识是企业内部凝聚力形成的重要心理因素。

6、企业形象:是企业通过外部特征和经营实力表现出来的,被消费者和公众所认同的 企业文化企业总体印象。

7、企业制度:是在生产经营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对人的行为带有强制性,并能保障一定权利的各种规定。

8、企业文化:结构是指企业文化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时空顺序,主次地位与结合方式,企业文化结构就是企业文化的构成、形式、层次、内容、类型等的比例关系和位置关系。

9、企业使命:是指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应担当的角色和责任。是指企业的根本性质和存在的理由,说明企业的经营领域、经营思想,为企业目标的确立与战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应该怎样认识、理解企业文化?

首先,要有哲学的方法,从中国企业文化的现实出发,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把握企业文化各种现象之间的本质联系。依据实践经验,从感认认识到理性认识,进行科学的概括、总结。其次,要通过实践把所认知的企业文化的本质及一般的特征去伪存真,从而确定企业文化的本质。第三,要认识到企业文化不是单一的因素构成的,找出企业文化最基本的决定性的因素及其与诸因素的关系。第四,要看到企业文化这个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动态过程,在发展中形成,并在社会历史发展中丰富和变化。

对企业文化涵义的片面认识常有哪些?

企业文化这个名词,对于许多人来说并不陌生。而人们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也是见仁见智,有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在企业内搞的各种文体活动,如打球、唱歌、跳舞等;有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形象设计,也就是CIS战略;也有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自己办厂刊厂报,为职工提供一个文化园地,还有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搞思想教育……

从现在的观点来看,这些说法都不够全面。上述种种只是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或者说是企业文化的载体,并不能等同于企业文化。应该明确的是:企业文化不是企业加文化,也不是企业与文化嫁接,更不是企业家与文化人的联谊会。

1.什么是失能老人

2.什么是创客?

3.什么是军民融合

4.什么是三定方案

5.什么是职场人的第一修养

6.解读什么是真正的职业?

7.什么是断崖式降级?

8.为什么是抗战

9.阿里的企业文化建设案例

10.腾讯企业文化案例精选评析

企业文化差异的根本要素是什么? 第3篇

第一,大家之所以认为两家企业的文化差异较小,多是从国有企业的性质、两家企业的行业特征、同属省属企业等角度来认识的。从这一层面讲,两家公司的文化的确有诸多相似之处。但请注意,这些方面的文化更多是一种“静态”的、基础的、与其他行业相比(外部比较)的。

第二,从两家企业所处地域环境及经营管理的基本取向与状态看,实际上他们之间还是有较多差别的。“同根同宗”固然重要,而基于现实经营管理状态差异和员工切身感受,才是新公司文化融合最应该面对的。这个视角是“动态”的、过程的,同时是与经营管理的真实状态和员工的感受相关的。正如通用汽车前人力资源高管亚历山大先生曾说:“这个世界充满了肤浅的同质化。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做各种各样的事情,所以我们通常认为别人与自己是相同的,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其实文化差异隐藏得很深。”

那么,从实际经营管理状态的基本价值取向看,两家企业的文化差异都体现在哪里?从一个问卷的比较数据看,与A企业相比,B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诸多层面都高出了不少百分点,这些层面包括股东,也包括客户、员工、效益等等。而现实情况印证了这一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宏大叙事”背后更为细节的、与企业经营管理方针尤其是员工感知联系更紧密的“文化”:与A企业的文化相比,B企业的文化更加注重市场文化、绩效文化,更加注重通过关照员工利益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

据此我们可以较简单地下一个结论,就是企业之间的文化差异,最根本的东西不在于“我们表面上怎样相似”,而与企业经营管理的真正状况关系密切。而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资源是人,就是因为人对于企业经营管理的不同理解与看法、形成了不同的思维与行为模式,才导致了文化之间的差异。

人是文化的核心及文化中最为活跃和决定性的因素。所以,囿于不同的经营管理状态、基于不同企业的不同人的思维与行为层面的文化差异,是造成企业之间文化差异化的最核心要素。

在一次EMBA课上,我和大家一起讨论、列出一堆可供大家挑选的“价值观”词汇。作为企业管理者的学员,选择“规范”、“执行力”等词汇较多,而作为项目领导的学员,较为集中地选择了诸如“主动性”、“能力”、“团队合作”及“共享”等理念。以至于在下一次的课程中,当一个人又选择了此类理念后,我一下子就猜出他是做项目管理的。而一个带领团队做研发的管理者,更是选择了诸如“自信”、“创造”之类的词,他说:“我需要让我的团队成员知道,他们是能够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东西来的”。

实践中的管理者,尽管在更多的场合并没有意识到所谓“文化”的存在,但他们在选择做什么和怎样做的过程中,自然会呈现与其他人(团队、企业)不一样的特质,这种“行动选择”,就是我们最需要盯住的差异化的文化!

摘要:人是文化的核心及文化中最为活跃和决定性的因素。囿于不同的经营管理状态、基于不同企业的不同人的思维与行为层面的文化差异,是造成企业之间文化差异化的最核心要素。

文化创新,为什么是电视剧 第4篇

伴随30年改革开放进程,中国的财富总量不断跃升,但其文化创造能力却并未同步增长。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普通百姓的道德水准、艺术与科学的创新能力,以及狭义与广义的文化生产能力,都与其自身的期待和传统中国曾有过的辉煌相距甚远。

文化大国,这是当代中国人的一个梦想。

在这样的心理焦灼中,大众文化中的电视连续剧突然闪烁出我们不曾预期的光芒。自21世纪以来,一系列广受好评的优秀电视剧跃上荧屏,为社会公众乃至海内外华人社群带来一波接一波的审美愉悦。《潜伏》《暗算》《亮剑》《历史的天空》《激情燃烧的岁月》《大明王朝》《汉武大帝》《康熙大帝》《闯关东》……各种类型、各种题材的电视连续剧层出不穷,它们改变着千百万家庭的生活习惯,创造出一个接一个的媒体热点,塑造出新时代社会的精神偶像,并对人们的生活伦理和价值形态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改造。

可以说,电视剧已经承担起文化创新的责任,并且以其骄人的成绩将当代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推上了新的台阶。

回顾华人社会的文化历史,上个世纪60~70年代,香港人曾在弹丸之地创出了影响世界的武侠小说和武侠电影,70~80年代,台湾人曾以深沉温婉的校园歌曲风靡华人世界。此后,文化创新的责任天然地落在了中国大陆身上,而今天,我们似乎已从电视连续剧那里看到了文化大国缓慢崛起的曙光。

为什么说电视剧具备了这种资质和能力,而不是其他?

首先,它是大众的。电视剧借助广泛的收视能力,已将其艺术实践和文化创新传播到了亿万公众之中,它具备的巨大影响力不是实验性艺术所可比拟的。

其次,它是高度竞争的。电视剧的每个生产环节已经高度市场化,剧本、演员、制作等环节全部面对收视率的严苛考验,而后者又与广告紧密相关。这迫使它必须拿出精品,才可能在市场中生存。

第三,它的价值观是主流的。与改革开放前期相比,经过各种思潮的激荡洗礼,电视剧所呈现的价值观代表了社会大众的主流,它一以贯之地表达了这个社会主流人群认可的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稳定地传达了人们对历史和现实、世界和中国、个人和国家的是非判断。因此,它的艺术创作一定会与人们内心的期待呼应。

第四,它是先进的。电视剧以其现代的制作手段和传播方式与市场经济推动的文化产业化方式相结合,不仅创造着巨大的社会效益,同时也创造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它是诸多文化产品中的强者,不再需要政策扶持和官方呵护,它已经能够自我生存,自我发展。

电视连续剧现象给予我们一种强烈的启示,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的成熟,思想的不断解放,中国人的文化创新能力将持续获得释放。到那时,我们才可以说,中华民族真的对人类社会有着较大的贡献。

《文化纵横》编辑部

什么是企业文化 第5篇

什么是企业文化?历来众说纷纭。有的说是指企业的形象和氛围,有的说是指企业的员工素质,有的说是指企业的经营理念„„这些说法对不对呢?可以说,都对,又都不完整。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因而广义的企业文化,也就是指企业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这个“总和”,就把企业形象、企业行为、企业观念和企业精神全都包括在内了。

企业文化的内容这么广泛,其中究竟可分为哪些层次?这些层次之间的结构又如何呢?企业文化的层次,可以用一个“四层同心圆”来表示:

最外面的一层是企业形象。这包括企业的名称、标志、产品、建筑、知名度、美誉度,等等,也就是一切能为人们直接感知的东西。

第二层是企业行为。这包括机构设置、企业管理以及生产、销售等各个方面的运作,也就是企业所实施的各种行为。

第三层是企业观念。这包括质量观、效益观、客户观、经营观,等等,也就是企业对于各种相关问题的看法。

最里面的一层是企业精神核心。这包括企业宗旨、企业家和企业员工的人生追求,也就是企业最根本的目的(或称“终极价值目标”)。

这四个层次之间的关系如何呢?概括而言,即:内层是外层的根据;外层是内层的表象。说得明确一点,企业的形象是由企业的行为决定的;企业的行为是由企业的观念决定的;企业的观念是由企业的精神核心决定的。反过来说,企业根本的价值观(精神核心),决定企业在各种问题上所持的观念;企业看待各种问题的观念,支配企业在各个方面的举措;企业的各种举措,塑造企业的具体形象。

企业文化的层次结构,也可以用一棵大树来说明:企业形象犹如“树冠”;企业行为犹如“树枝”;企业观念犹如“树干”;企业精神核心犹如“树根”。“树冠”覆在“树枝”上;“树枝”长在“树干”上;“树干”发在“树根”上。

尽管“树冠”、“树枝”、“树干”、“树根”各有其特定的重要意义,但相比之下,最重要的还在于“树根”,因为这是整株树的生命之源。

因此,研究企业文化,应当有一个整体的观念,就是说,无论研究哪个企业的企业形象、管理模式或经营理念,都要弄清它在整个企业文化中处于哪个层次?它与其相对应的内层和外层具有什么样的结构性?它与该企业的精神核心是否相应?世界上绝对没有任何

一种适用于所有企业的管理模式或形象设计,别人的东西再好,也不能照搬,而只能“嫁接”,即与其精神核心之“根”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恩威的企业宗旨是“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这是与薛总“众生幸福,社会吉祥”的大愿心密切相关的。恩威的这种宗旨和这种愿心,便构成恩威的精神核心。

恩威的效益观、竞争观和利润观,就是从这样的精神核心之“根”上自然生长出来的恩威企业文化之“主干”。恩威的企业行为和企业形象,显然也应当与恩威精神核心这个“根”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根”、“干”、“枝”、“叶”浑然一体而生机昂然的“参天大树”。

值得强调的一点是:恩威精神核心之“根”,是一个“善根”,是一个大大的“善根”。这是恩威企业文化特有的优势。从这个“善根”上,是能够长出“善干”、“善枝”和“善叶”,并结出丰硕“善果”的。我们研究恩威企业文化,就是要尽最大的努力,在恩威的“善根”上精心培育“善干”、“善枝”和“善叶”,让她年复一年地结出累累的“善果”,源源不断地回报给社会,回报给人类。

【另一种解释】

一物质层:这是企业文化的最表层部分,是形成制度层和精神层的条件,主要指厂穷人容厂貌小环境、产品的外观包装、企业技术设备特征等,以及员工和典型人物的形象等方面。物质层是企业文化的直接外在表现。例如优质产品和服务,英雄人物,企业内刊,花园式厂房,文体活动等。

二制度层:主要指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和企业职工对这些规章制度的认同程度。制度层主要是指企业的规章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风俗习惯等。

三精神层:这是企业文化核心层,包括企业价值观、企业目标、企业经营哲学、企业伦理道德、企业精神和风尚等。精神层是形成企业文化制度层和物质层的基础和原则,决定了企业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精神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层。它主要包括企业价值观、经营理念、企业道德、员工精神状态等。

四社会层:是企业文化的外溢,是企业同其社会环境相互反馈而形成的价值体现,既有社会以企业的认同,包括企业对社会的态度。或者:

1、表层----物质文化 企业的产品、厂房、形象标志、设计造形、结构、装璜等,因为精神意识是依附于物质而表现的。企业文化最初表现形式为企业一种无形的、并没有写在纸上的行为规范,不符合这种无形的行为规范员工开始不被企业所接受。

2、浅层----所为文化 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表现出来的企业文化。如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生产方式、生产劳动领域中的工艺技术标准、现代化水平、员工的思想状态、工作作风、行为的准则规范等。企业文化升华到第二个层次时表现为企业内对所有事情的态度。一种对企业积极、敬业和信心态度。这种态度推动着企业由小变大,由差变

3、中层----制度文化 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如工作责任制、岗位责任制、经济责任制、工作纪律、生活公约、对外服务与承诺等。企业文化升华到第三层次时表现为整个团队共同一致的拥有学习和创新热情,从关注自己和团队利益的商业氛围解脱出来转而关注他人、环境和社会的利益和发展。企业文化升华到这个层次后就非常稳定了。

什么是企业文化 第6篇

刘叔铭从七个方面来阐述企业文化的定义。一是《辞源》对文化的解释是“文治和教化”,“文”是慢慢积累的意思,所以企业文化是无法一蹴而就的。二是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个性:团体的共同信仰、价值观和行为。三是企业文化是象征的、整体的、惟一的、稳定的、难于改变的。四是企业文化既有有形的部分,也有无形的部分,是由有意识学习与无意识学习组成的,不是书面的理想、愿景和使命,而是日常的实务、沟通和信仰。五是简单地说,它是在一个企业里事情如何做好。六是企业文化还可以看做一个循环、哲学表达价值,价值体现于行为上、行为说明哲学。七是企业文化也可以看作一个系统。

企业文化现象有哪些?

刘教授认为企业文化现象有七个方面:一是风俗、习惯、舆论,不同地域的风俗、习惯、舆论,有可能成为这个地方的企业的文化现象。二是思维方式。刘教授以一个事例来说东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美国人和日本人一同遇到狮子时,日本人把鞋带系紧准备跑,美国人就嘲笑日本人:“你跑得过狮子吗?”日本人回答:“我只要跑得过你就行!”三是行为准则。美国人在办企业时,利字当头,而日本人则更讲究忠诚。四是价值观念。主要有利润价值观和服务价值观两个方面。五是精神境界。六是作风。有的企业推行强势管理,有的企业倡导“仁”字。七是待人艺术。

企业文化有哪些要素?

刘教授说企业文化包含五个要素:一是企业文化。不同的地方有可能产生不同的企业文化,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二是价值观,这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三是英雄人物,即企业的灵魂人物,“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什么样的领导就可能带出什么样的一帮下属。四是习俗与仪式。五是文化网络。企业内部的信息是通过什么样的渠道在传送,这就形成了网络,而文化网络一旦形成,较难改变,除非继任者强行推翻它。

为什么了解企业文化

是重要的?

刘教授认为了解企业文化至少有几个方面的意义:一是作为企业的执行人员,识别、了解和影响组织文化,可以确保公司的敏捷性和财务成功。二是作为潜在雇员,瞥见组织的真实文化,可以帮助你决定一家公司是否适合你做出贡献与发挥。三是可以作为公司的用人的依据,去聘请到能在公司成功的人。四是制定政策和任务来增加公司获利能力和对市场需求作出反应。五是面对真正威胁时,公司能够作出正确的反应。

如何识别企业文化?

刘教授告诉大家可以从十个方面进行识别:一是识别工作团队的态度、行为偏好和工作环境。二是要同时观看有形的和无形的。三是看建筑物、办公室、店面和公众形象、公众关系。四是看真正的报酬结构。五是看建筑和设计。六是看服饰。七是看组织过程和结构。八是看仪式、象征和庆祝方式。九是看常用语言和口头禅。十是看标志、宣传文件和宣传标语等。

企业文化如何影响企业发展?

最后,刘教授对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的关系作了八点总结:一是振兴企业、改善管理。刘教授说,海尔集团于1995年收购青岛线星电厂后,没有投入资金,却救活了这条“休克鱼”,就是应用了海尔的企业文化。二是目标导向、全面发展。三是注重协调,促进文明发展。四是凝聚人心、增加向心力和合力。五是美化环境、优化生活。六是教化激励、培育人才。七是道德约束、制度控制。八是服务公众、辐射社会。

建设一个企业的文化,好比塑造一个人的性格,急不得。在本次企业家文化沙龙上,刘叔铭教授一再强调:企业好比人,企业的命运好比人的命运,是由性格所决定。要改变企业的命运就必须先改变企业的性格,要改变企业的性格就必须先改变企业的习惯,要改变企业的习惯就必须先改变企业的行为,要改变企业的行为就必须先改变企业的观念。而完成这一系列的改变,就是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所以,一切从改变观念入手。

什么是企业文化 第7篇

自20世纪80年代,,“企业文化”这一概念从日本、美国引入我国,经过20余年的消化、吸收和发展,“企业文化”开始被我国的理论界与企业界所关注。特别是当大家都开始意识到,杰出而成功的公司大都有强有力的企业文化的时候,建设自身企业文化便被纳入到众多企业的管理议程中。正当企业文化的建设在企业如火如荼的开展,我们不由得要反问一句:到底什么是企业文化?员工频繁的文化娱乐活动;一组有气势、且放之四海皆可用的标语口号;争得几块诸如花园工厂、群众文化先进单位等等的铜牌,难道这些就是我们建设企业文化的全部内容吗?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信奉并附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也就是说,企业信奉和倡导并在实践中真正实行的价值理念。作为企业管理的一种新观念,是指企业等经济实体在生产经营中,伴随着自身的经济繁荣而逐步形成和确立并深深植根于企业每一个成员头脑中的独特的精神成果和思想观念,是企业的精神文化。

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的经营观念、企业精神、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企业形象以及全体员工对企业的责任感、荣誉感等。企业文化现象都是以人为载体的现象,而不是以物质为中心的现象,由一个企业的全体成员共同接受,普遍享用,而不是企业某些人特有,并且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渐积累形成的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包括以下6个方面:

1、企业文化是普遍存在的,有企业的地方就有企业文化,它是慢慢积累起来的,是无法一蹴而就的。

2、企业文化是象征的、整体的、惟一的、稳定的、难于改变的。

3、企业文化既有有形的部分,也有无形的部分,是由有意识学习与无意识学习组成的,不是书面的理想、愿景和使命,而是日常的实务、沟通和信仰。

4、企业文化可以看做是一个循环。哲学表达价值,价值体现于行为上,行为说明哲学。

5、它是一种综合性的个体文化,是一种“硬管理”与“软约束”的有机统一。“硬”表现为对规章制度的创建,对文化环境的创建,“软”表现在重视创造风气,树立企业精神,培育组织成员的价值观念,加强成员间的感情投资

6、简单地说,企业文化指在一个企业里如何把事情做好。

企业文化的构成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1、精神文化层:包括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哲学、企业理念、企业道德等。

2、制度文化层: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以及这些规章制度所遵循的理念,包括人力资源理念、营销理念,生产理念等。

3、物质文化层:包括厂容、企业标识、厂歌、文化传播网络。

创新型企业核心要素是文化创新 第8篇

汽车企业的文化是企业的灵魂, 生存的基础, 发展的动力, 行为的准则, 成功的核心, 这一切内涵的本质就是持续创新。关于“创新型企业核心要素是文化创新”的问题, 主要有三个方面内容, 一是促进企业文化的根基;二就当代汽车企业文化创新的内涵;三是核心科技与核心文化。

汽车企业的文化是企业的灵魂、生存的基础、发展的动力、行为的准则、成功的核心, 这一切内涵的本质就是持续创新。我们现在的差距就是持续创新不够。30年前, 东风生产的汽车叫富康。30年后, 我们还是没有跟上发展的脚步。

企业文化的根基

目前, 全世界汽车产业正在走向第三次产业革命的道路上, 正在大变化之中, 那么我国的汽车文化就要跟上世界汽车文化发展的潮流。韩国之所以能够走在我们前面, 正是因为它们能够按世界汽车产业的发展潮流, 跟上形势, 这就是“适者生存”, 否则“固化者亡”。说透了, 汽车文化不是孤立的, 是随着我国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地缘、环境、科技的变化, 我们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来确立企业文化的动向和实力。

世界产业革命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汽柴油阶段;第二个阶段是汽车柴油及多元化新能源阶段;第三个阶段是电氢加互联网阶段。期间, 生产方式从传统工业化到现代工业化, 到智能工业化;发展历程从夕阳工业到朝阳工业, 以后到了人文与生态产业;创新方式上也发生了改变, 以前是“单车设计”接着是“平台设计”, 到现在就是“模块化集成设计”, 这是一个时代的差距;在整零关系上, 开始是“附属关系”, 接下来是“相对的独立”, 到最后是“协同工程”, 就是大家共同一起从产品设计开始工作到最后;社会反响从“高耗高碳高排”到“节能减排”, 再到“脱碳、绿色、共享、永续发展”;产业结构从“大规模生产方式”, 到“精益生产方式”, 再到“大规模定制生产方式”, 如宝马、奥迪的方式;人的感知方面由“代步工具”, 到“多样化享受”, 接着是“深层次创造新型生活方式”, 是智能化;经济学概念是“价格拉动”到“市场平衡与拉动”, 现在是“市场破坏性创新”;

市场动态“从欧洲转向北美”, 从北美转向东亚, 再从新兴国家市场兴起, 最后重点在中国、韩国、印度、俄罗斯;再说哲学观念, 以前是“我有什么车, 就卖什么车”, 到“汽车多样化, 让你来选购”, 到现在是只有“你想不到的, 我替你想, 并满足你个性化需求”的阶段。

现在可以说我们处在第三阶段的开始时期, 有着跨时代上差距, 任务非常艰巨。

当代汽车企业文化创新的内涵

今年六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说, “我国科技发展方向是创新, 创新, 再创新”。这是完全适应对中国汽车产业的要求, 也是适应汽车企业建设核心文化的取向。

中国汽车产业要真正立足于全球化, 看来不仅要狠抓自主科技水平, 质量的提升, 坚定发展自主品牌的汽车, 更重要的要从更深层面, 真切地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文化的内涵。

当前, 中国汽车企业最重要的是要把自主品牌汽车的实力和形象搞上去, 这样就要切实把核心技术搞好, 掌握具有自立化、高端化、人格化的汽车品牌和文化, 推动和出现一批具有很好水平和声誉的汽车集团和零部件集团, 能够很好进入国际化的竞争和合作体系, 以带动全中国汽车产业整体素质的提升和影响力, 克服当前自主品牌汽车发展上不平衡状况的“痛”与“痒”。从“漩涡式文化”走出来, 向“基因化文化”方式发展, 实现汽车产业的民族振兴。

核心科技与核心文化的密切结合

核心科技蕴含在汽车的研发、制造、营销和服务的各个领域中, 但最为突出的是汽车产品自主创新层面上的前沿高端, 独特稀缺, 专业时尚的核心科技。

实现核心科技的突破, 不是一件一事的抓, 要从宏观, 中观和微观层面上, 建立起可持续的创新制度和机制, 形成一种主动, 常态, 求进的行动, 力求有突破性进展, 实现新型市场势力的拓展和财富的巨大增值。

核心科技要有自主性, 不是随意可以拿到的, 偷抄的, 要依靠自己不断实践, 而建立起的创新力量, 艰苦奋斗, 但也可以利用多种方式去灵活掌握;如东风参股PSA。万向集团购买美国A123公司。便是运用多种方式来掌握核心科技。

核心科技具有高端化, 前瞻性、社会化、国际化、周期性、延展性、系统化特色, 要努力探索掌握核心技术的经验和教训, 摸着石头过河, 只要坚持总会有成果的。要知道信心比黄金还重要。

在此要特别强调的是:核心科技的发展重要背景是企业文化, 要把发展核心技术聚集到“以人为本”这个理念上, 提升企业掌握核心科技的人文品位非常重要。

如果您对本文有任何评论或见解, 请发邮件至:shidaiqiche@126.com

或者登陆网站www.cnautotime.cn

什么是企业文化创新 第9篇

什么是企业文化 第10篇

什么是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指的是企业文化中所有员工共有的一种信念、观念、价值和行为的准则,以及由此导的是行为模式,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一个没有自己企业文化的企业其经营是随波逐流的,员工没有主人翁意识,这样的企业就成长不了。企业文化是在经营中形成的经营理念、经营目的、经营方针、价值观念、经营行为、社会责任、企业形象的总和,是企业个性化的根本体现,它是企业生存、竞争、发展的灵魂。

根据各店实际情况给员工详细讲解公司来由、公司简介、管理结构、发展方向等,以加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可和自豪感

什么是企业文化 第11篇

是指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社会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是一个企业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相融合的产物。

二、中国的企业文化建设存在哪些误区?

1、注重企业文化形式,忽略企业文化内涵。

企业文化在企业的深层次中表现出来的是独特的价值体系,可以使企业适应市场。同时也渗透着企业员工在社会化进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及世界观,将这些价值观念、企业理念通过各种活动和形式表现出来才是真正的企业文化。

2、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精神,使企业文化脱离企业管理。

3、将企业文化视为传统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直接应用。

4、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创新和个性化。

三、如何加强中国企业文化建设?

1、首先要加强企业文化的研究。

探讨中国企业化的基础理论,加强企业文化的应用。

2、要正确处理好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社会文化可以对企业文化是进行渗透。

3、注重企业环境变化对企业文化发展的影响。

四、结合实际谈谈白坪煤业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

1、企业理念:

10种理念:核心理念、安全理念、经营理念、管理理念、工作理念、团队理念、执行理念、学习理念、人才理念。

8种观:价值观、道德观、成本观、质量观、服务观、节约观、廉政观、环境观。

包括员工行为规范、日常文明用语、识别系统、警示系统。

上一篇:说话就是生产力读后感下一篇:六一县领导讲话稿